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揭秘唐朝皇帝的长生情结 向天再借五百年

揭秘唐朝皇帝的长生情结 向天再借五百年

揭秘唐朝皇帝的长生情结 向天再借五百年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唐朝皇帝的长生情结向天再借五百年

导语:自从中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率先作出科幻探索以来,不少历朝历代帝王便把这项事业列入了朝廷的科

自从中华第一任皇帝秦始皇派出了五百童男童女往东海求取长生不老仙药,率先作出科幻探索以来,不少历朝历代帝王便把这项事业列入了朝廷的科技攻关计划,力争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李世民吃丹药五十而亡处于封建社会顶峰的唐朝自然也不例外,唐太宗、唐宪宗、唐穆宗、唐武宗、唐宣宗五位皇帝为了研究长生不老的伟大事业,甚至不惜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听上去还是蛮矛盾的)。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戎马,身体强健。在盛年即位之后,励精图治,从善如流,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和贤惠的长孙皇后日子过的也是有滋有味。

这时候的他,对求仙问道并不是很热衷,甚至是比较反感,还曾经嘲笑过秦皇汉武晚年追求长生不老的伪科学行为。但是到了他统治后期,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的衰弱,李世民也渐渐的迷上了炼丹延命之术,特别是贞观十九年时他亲征高句丽的时候不幸受了箭伤,导致自己健康状况急转直下,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的大吃特吃起道教丹药来,希望借此延长寿命。

结果公元649年5月,李世民在艰难的吃完最后一粒由水银、硫磺、砒霜等物质炼成的长生药后,终因慢性中毒不治身亡,享年仅仅50岁。

皇帝在追求永生中结束生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李世民后世子孙在他牺牲精神的感召下,一个个前仆后继,为炼丹长生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唐宪宗晚年因服丹药致使脾气喜怒无常,左右侍侯的人动辄得咎,于是被心怀怨恨的宦官杀死。

生活常识分享

唐朝皇帝顺序表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

-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复辟 中宗(重祚) 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 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年号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年号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唐朝皇帝年号列表唐代皇帝列表唐代皇帝世系表庙号谥号姓名在位年限年号一、唐朝618年—690年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6(8年)武德618年-626年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649(23年)贞观627年-649年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683(24年)永徽650年-655年显庆656年-661年龙朔661年-663年麟德664年-665年乾封666年-668年总章668年-670年咸亨670年-674年上元674年-676年仪凤676年-679年调露679年-680年永隆680年-681年开耀681年-682年永淳682年-683年弘道683年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嗣圣684年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6年)文明684年光宅684年垂拱685年-688年永昌689年载初690年二、武周690年-705年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90-705(16年)天授690年-692年如意692年长寿692年-694年延载694年证圣695年天册万岁695年-696年万岁登封696年万岁通天696年-697年神功697年圣历698年-700年久视700年大足701年长安701年-705年三、唐朝705年—907年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705-710(5年)神龙705年-707年景龙707年-710年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唐隆710年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710-712(2年)景云710年-711年太极712年延和712年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756(44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天宝742年-756年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2(6年)至德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_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_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 溜 唐朝皇帝列表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武周皇帝列表注: 1、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姬武因此被视为武氏先祖。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人纯属武则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详,曾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昭仪、皇后,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怀太子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麟德元年(664年),开始与高宗一同临朝听政。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光宅元年(684年)

二月,废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载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东都洛阳,改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赐武姓,以周文王为武氏始祖,并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亲。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张柬之、崔玄暐等重臣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李显复位后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结束,唐朝复辟。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唐隆元年(710年),改谥天后。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后。延和元年(712年),改为天后圣帝,未几,改为圣后。开元四年(716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三、李治(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应该说,作为一个唐朝的皇帝,李治是幸运的,因为,他继承了父亲太宗的辉煌基业。但是对于他个人的帝王生涯来说,“子承父业”同时又是不幸的。当人们观察他的时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贞观之治的耀眼光环;既而在他身后又是历史上惟一的一个女皇武则天,在他们两人并驾齐驱的时候,又总是被武则天抢占了头筹。 唐代的版图,以高宗时为最大。李治的帝王生涯几乎只能用"无所作为"来评价,一生的政绩实在乏善可陈。

汉朝皇帝世系图

汉高祖 刘邦 前 256-前 202-前 195 汉惠 帝 齐悼惠王 刘肥 前 221-前 189 刘盈 前 210前 195前 188 后少 帝 城阳景王 刘章 前 200-前 177 前少帝 ?-前 188-前 184 刘弘 前 192前 184前 180 梁共 城阳恭王 刘喜 ?-前 144 长沙定王 刘发 ?-前 127 汉武帝 刘彻 前 157-前 141前 87 王 刘买 ?-前 136 梁平 王 刘襄 ?-前 96 梁贞 海昏侯 城阳敬王 刘义 ?-前 110 舂陵戴侯 刘熊渠 悼皇考 刘外 刘进 前 113-前 91 刘贺 前 92前 74前 59 王 刘毋 伤 ?-前 85 汉景帝 刘启 前 188-前 157前 141 梁孝 王 刘武 ?-前 144 汉文帝 刘恒 前 202前 180前 157 高后吕雉
昌邑哀 城阳顷王 刘延 ?-前 118 舂陵节侯 刘买 戾太子 刘据 前 128-前 91 王 刘髆 ?-前 86
汉昭帝 刘弗陵 前 94-前 87-前 74

梁敬 城阳惠王 刘武 ?-前 97 刘利 刘回 汉宣帝 刘询 前 91-前 74-前 49 王 刘定 国 ?-前 45 梁夷 汉元帝 城阳荒王 刘顺 刘子张 刘钦 ?-3 刘奭 前 75-前 49-前 33 楚孝王 刘嚣 ?-前 25 东平思王 刘宇 ?-前 20 王 刘遂 ?-前 39
汉成 帝 更始帝 刘玄 ?-23-25 汉光武帝 刘秀 前 6-25-57 刘骜 前 51前 33前7 汉哀帝 刘欣 前 27-前 7前1 严乡侯 广戚侯 刘显 刘信 ?-7 恭皇 刘康 ?-前 23 中山孝王 刘兴 ?-前 8 广戚炀 侯 刘勋 东平炀王 刘云 ?- 前 4
梁荒 王 刘嘉 ?-前 24
式节侯 刘宪
式侯 刘萌
汉明帝 刘庄 28-57-75
汉平帝 刘衎 前 9-前 1-6
梁王 刘立 ?-3
刘盆子 10-25-27?
汉章帝 刘炟 57-75-88
孺子 刘婴 5-6-8-2 5 济北 惠王 刘寿 ? -120 北乡 刘雄 孝崇皇 刘翼 孝元皇 刘淑 孝穆皇 刘开 ?-132
刘永 ? -25-2 7 刘纡
千乘贞王 刘伉 ?-93
孝德皇 刘庆 78-107
汉和帝 刘肇 79-88-10 5
乐安夷王 刘宠 ?-122
汉安帝 刘祜 94-106-12 5 汉顺帝 刘保
汉殇帝 刘隆 105-106
侯 刘懿 ? -125
勃海孝王 刘鸿
刘弘

大唐皇帝列表

大唐皇帝列表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2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 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4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 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简介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高祖李渊于 618年建立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在其鼎盛时的公元7世纪,一度建立了南至罗伏州、北括玄阙州、西及安息州、东临哥勿州的辽阔疆域. 在690年,67岁的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705年唐中宗李显 恢复大唐国号,还都长安。唐玄宗开元年间国力达到极盛,安史之乱后日渐衰落,至天祐四 年(907年)灭亡。唐共历经21位皇帝(若含武则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经 济、外交等方面都有辉煌的成就。 唐朝重要历史人物: 李世民: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 武后四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哲),四子李旦。 代宗:不哑不聋,不做家翁升平公主郭暧《打金枝》 白居易生于公元772年,病死于846年 唐懿宗:骄奢淫逸,不思进取,宠信宦官,迎奉佛骨,面对内忧不知其危,遭遇外患 不觉其难,把宣宗在位期间重新点燃起来的一点希望之光彻底熄灭了。 唐昭宗?一个聪明而又有才能的年轻人,他充分了解阻碍恢复唐朝力量和权威的形势, 并发誓自己要复兴王朝。但是唐朝已经积弱难返, 回天无力。这种境况恰恰是昭宗的哥哥僖 宗(公元873—888年在位)造成的。 唐宪宗贬谪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李白(701年2月28日一762) 杜甫(公元712 —公元770) 白居易(772年?846年?)

你认为唐朝在哪个皇帝最有作为?C李渊,唐高祖,唐朝开创者; C李世民,唐太宗,开贞观之治; 李治,唐高宗,开永徽之治; 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简单好记的唐朝皇帝列表顺口溜 唐朝皇帝列表注: 1、李弘为唐高宗嫡长子,太子,但先于其父去世,高宗赐谥“孝敬皇帝”。唐中宗年间追尊庙号“义宗”,睿宗年间取消庙号,但称孝敬皇帝,迁往洛阳供奉。 2、武后临朝称制。 3、李裕为唐昭宗嫡长子,太子。900年十一月,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人发动政变,囚禁唐昭宗、何皇后及后宫妃嫔,逼迫昭宗传位李裕,改名李缜,名义上尊被囚禁的昭宗和皇后为太上皇和太上皇后。次年正月,昭宗复辟,将李裕改回原名,降封为德王(后改濮王)。905年,朱全忠将李裕等九名兄弟一并杀害。 武周皇帝列表注: 1、根据《元和姓纂》记载:“周平王少子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为氏。”姬武因此被视为武氏先祖。但多数学者认为此人纯属武则天杜撰。 2、武曌本名不详,曾为唐太宗才人,赐号“武媚”,后为高宗昭仪、皇后,为孝敬皇帝李弘、安定思公主、章怀太子李贤、中宗李显、睿宗李旦、太平公主生母。麟德元年(664年),开始与高宗一同临朝听政。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称天皇,武则天称天后。永淳二年(683)十二月,唐高宗驾崩,皇太子李显即位。光宅元年(684年)二月,废李显为庐陵王,立豫王李旦为傀儡皇帝,本人以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载初二年(691年)九月,武后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史称“武周”,定都东都洛阳,改称神都,降李旦为皇嗣,赐武姓,以周文王为武氏始祖,并追尊武氏七世先祖,加封武氏宗亲。天册万岁元年(695年)正月初,武则天加号为“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张柬之、崔玄暐等重臣发动“神龙革命”,诛杀张昌宗、张易之兄弟及其党羽,逼迫武则天让位于太子李显。李显复位后为母亲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武周结束,唐朝复辟。同年十一月,武则天病逝,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与高宗合葬乾陵。唐隆元年(710年),改谥天后。景云元年(710年),改为大圣天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唐朝和武周618年—907年武周之前的唐朝618年—690年 庙号谥号姓名统治时间年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年-626年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627年-649年贞观627年-649年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650年-683年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干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为武后所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年,(以及705年-710年) 嗣圣684年睿宗 (为武后所废)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年,(以及710年-712年) 文明684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84年-705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载初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大圣皇帝武曌684年-705年 天授690年-692年 如意692年 长寿692年-694年 延载694年 证圣695年 天册万岁695年-696年 万岁登封696年 万岁通天696年-697年 神功697年

圣历698年-700年 久视700年 大足701年 长安701年-704年 唐朝复辟705年—907年 中宗(重祚)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见684年,) 705年-710年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少帝李重茂710年唐隆710年 睿宗(重祚) 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见684年,) 710年-712年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712年-756年先天712年-713年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年-762年至德756年-758年干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年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年-779年宝应762年-763年 广德763年-764年 永泰765年-766年 大历766年-779年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年-805年建中780年-783年 兴元784年 贞元785年-805年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年永贞805年 宪宗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李纯806年-820年元和806年-820年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821年-824年长庆821年-824年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824年-826年宝历824年-826年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826年-840年宝历826年 大和827年-835年 开成836年-840年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840年-846年会昌841年-846年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李忱846年-859年大中847年-859年

远古帝王世系表

盘古氏(距今约400万—300万年前。又称盘古,混沌氏。是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 —天皇氏(距今约300万—170万年前。又称天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地皇氏(距今约170万—70万年前。又称地皇,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人皇氏(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又称人皇,九头氏,居方氏。是传说中的上古三皇之一) —有巢氏(距今约20万—5万年前。又作大巢氏,尊号巢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 —燧人氏(距今约5万年—公元前7724年。又称燧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起源于青藏高原的昆仑山,古称羌戎) 伏羲女娲氏政权(公元前7724—前5008年。传78帝,记2717年) —伏羲(公元前7724—前7707年。又称宓羲、庖牺、皇羲、太昊、伏牺。男,风姓,伏羲女娲政权首任帝。是母系氏族风兖部落的首领,居今甘肃庆阳市与平凉市境内的沿河地带)—女娲(公元前前7707—前7653年。女,风姓。又称灵娲、仓娲、女娲氏、女希氏、女皇氏。伏羲之妹) —嬟移(公元前7653—前7615年。女,姓风) —师嬟(公元前7615—前7569年。女,姓风) —太昊(公元前7569—前7527年。男,姓风,又称太昊伏羲,尊称白帝) —昊嬟(公元前7527—前7525年。女,姓风) —少昊(公元前7525—前7509年。男,姓风,名挚) —嬑节(公元前7509—前7481年。女,姓风) —伏泰(公元前7481—前7444年。女,姓风) —羲暤(公元前7444—前7403年。男,姓风) —印枪(公元前7403—前7361年。女,姓风) —新印(公元前7361—前7335年。女,姓风,号大庭氏) —姯印(公元前7335—前7271年。女,姓风) —随象(公元前7271—前7224年。男,姓风) —伏显(公元前7224—前7191年。女,姓风,号柏皇氏) —可塑(公元前7191—前7159年。女,姓风) —郁莟(公元前7159—前7143年。女,姓风) —佘蓄(公元前7143—前7085年。女,姓风) —象团(公元前7085—前7024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象伟(公元前7024—前6990年。女,姓风,号中央氏) —节触(公元前6990—前6955年。女,姓风) —伏案(公元前6955—前6931年。女,姓风) —曲秦(公元前6931—前6896年。女,姓风) —随秦(公元前6896—前6871年。女,姓风) —晁安(公元前6871—前6856年。男,姓风,号伏羲氏) —伏安(公元前6856—前6826年。女,姓风,号栗陆氏) —起望(公元前6826—前6801年。女,姓风) —河圭(公元前6801—前6732年。女,姓风) —圭嬜(公元前6732—前6666年。女,姓风,号伏羲氏)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历代皇帝列表及简介 唐朝初期 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18年—626年在位,共8年。是唐朝的开国皇帝,在玄武门之变后,被迫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己做太上皇,他的管理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635年病死,享年69岁,谥号太武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葬在献陵。朝代故事:玄武门之变。 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626年—649年在位,共23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子。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他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病死,享年50岁,谥号为文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葬于昭陵(今中国陕西礼泉县东北50多里的山峰上)。朝代故事: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年~683年),649年—683年在位,共34年。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为善。贞观五年(631)封晋王,十七年(643)立为太子,二十三年(649)即位。病死,享年55岁,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葬于乾陵。

中宗(为武后所废)李显(656年~710年),684年在位,(以及705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被毒杀,时年54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葬于定陵(今陕西省富平县龙泉山上)。 睿宗(为武后所废)李旦(662年~716年)684年在位,高宗第九子,(以及710年-712年)唐朝第五位皇帝,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其父为唐高宗李治,母为武则天,唐中宗是其兄长。享年54岁,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北之丰山)。 武周时期武周(690年—705年) 则天顺圣皇后武曌(624年~705年),690年—705年在,位16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取意;日月当空;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国号为周,她是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的母亲。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690年,废睿宗,自称圣神皇帝,改洛阳为神都,国号为周,史称南周或武周。705年去世时发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享年81岁,葬于乾陵。 唐朝中期 中宗(重祚)李显(见684年)705年—710年,在位5年。705年,武则天去世,唐中宗复位,710年,中宗被毒杀。 少帝(殇帝)李重茂(694年~?)710年,在位1个月,唐中宗幼子,为韦后所生,前身为温王。710年中宗被毒死以后,韦后立时年仅16岁的李重茂即位,1个月后,韦后被杀,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废掉了李重茂,并将李重茂赶出长安,恢复其温王爵位。后事不详。 睿宗(重祚)李旦(见684年)(662年—716年),他的在位时间是684年-690年和710年-712年。 玄宗李隆基(685年~762年),712年—756年在位,共44年。李隆基为睿宗李旦第三儿子,庙号“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间,是唐代由盛变衰的关键时期。病死,享年78,谥号: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葬于泰陵(今陕西省蒲城县东北金粟山)。朝代故事:开元之治、安史之乱。 肃宗李亨(711年~762年),756年—762年在位,共6年。唐玄宗第三子。病死,享年52岁,谥号: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北之武将山上)。 代宗李豫(726年~779年),762年—779年在位,共17年。唐肃宗长子,初名俶,封广平王。病死,享年54岁,谥号: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陕西省富平县西北之檀山上)。 德宗李适Kuò(742年~805年),780年—805年在位,共26年。唐代宗长子,病死,享年64岁,谥号:为神武孝文皇帝,葬于崇陵(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嵯峨山)。 顺宗李诵(761年~806年),805年—806年在位,1年。唐德宗长子。病死,时年46岁,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葬于丰陵(今陕西省富平县东瓮金山)。朝代故事:永贞革新、永贞内禅、八司马事件。

【唐·皇-别光知道李世民】唐睿宗李旦

唐睿宗李旦 李旦(公元662~716年),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第一章李旦生平 一、生平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讳旦(公元662-716年),唐高宗第八子。文明元年、景云元年两次称帝,共在位8年,禅位于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年五十五,葬于桥陵(今陕西省蒲城县西北三十里处)。睿宗,又名旭轮。则天顺圣皇后幼子。初封殷王,寻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则天皇后废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睿宗为帝,改年号为“文明”。睿宗立,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公元690年9月,则天皇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废睿宗,封他为皇嗣,改姓武。公元705年,中宗复位,封为相王。公元710年5月,中宗被毒杀,同年6月,临淄王隆基发动羽林军攻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睿宗复位,废黜殇帝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睿宗复位后,按例当立长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讨韦氏之功,因而犹豫不决。李成器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睿宗也是一个无能的帝王,立李隆基为太子后,又使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宰相奏事,他先要问有没有同太平公主商量过,这就助长了太平公主的专横,也引起了太子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个是她的亲信,造成政局不稳,政事昏暗。公元712年7月,睿宗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公元716年6月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百福殿。 相关整本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93719238.html,/ebook/3798a820cc7931b764ce1517.html 二、后妃及子女 皇后 刘皇后,结发之妻,正室;生唐让帝李宪、寿昌公主、代国公主李华婉,被武则天勒令处死,追谥为肃明顺圣皇后 窦德妃,侧室;生唐玄宗李隆基、金仙公主、玉真公主李持盈,被武则天勒令处死,追

历史知识:《唐朝皇帝全录》

---------------------------------------------------------------最新资料推荐------------------------------------------------------ 历史知识:《唐朝皇帝全录》 唐朝皇帝全录大唐天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 1 .高祖李渊(566-635) 2.太宗李世民(598-649) 3.高宗李治(628-683) 4.中宗李显(656-71 0) 5.睿宗李旦(662-71 6)6.玄宗李隆基(685-761 ) 7.肃宗李亨(711 -762) 8.代宗李豫(726-779) 9.德宗李适(742-805) 1 0.顺宗李诵(761 -806)11 .宪宗李纯(778-820) 1 2.穆宗李恒(795-824) 1 3.敬宗李湛(809-826) 1 4.文宗李昂(809-840) 1 5.武宗李炎(814-846)1 6.宣宗李忱(810-859) 1 7.懿宗李温(833-873) 1 8.僖宗李儇(862-888) 1 9.昭宗李晔(867-904) 20.哀帝李拀(892-908)事迹简介: 1: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于长安, 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父亲李昞为唐国公。 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 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 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 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 1 / 10

唐朝皇帝世系表庙号

唐朝皇帝 世系表庙 号 谥号姓名在位限陵寝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618-62 6 献陵武德618-626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 民 627-64 9 昭陵贞观627-649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650-68 3 乾陵 永徽,显庆,龙朔, 麟德,乾封,总章, 咸亨,上元,仪凤, 调露,永隆,开耀, 永淳,弘道 650-655 656-661 661-663 664-665 666-668 668-670 670-674 674-676 676-679 679-680 680-681 681-682 682-683 683 中宗(被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 定陵嗣圣684 睿宗(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 桥陵 684#684#685-6 88#689#690 武周690-705先为则天大圣皇帝,后改则天大圣 皇后 武曌 690—7 05 乾陵 天授-如意-长寿- 延载-证圣-天册 万岁-万岁登封- 万岁通天-神功- 圣历-久视-大足- 长安 690—692#692 #692-694#694# 695#695-696#6 96#696-697#69 7#698-700#700

#701#701-705 中宗(复位)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705-71 0 定陵 神龙-景龙 705-707#707-7 10 恭宗殇皇帝李重 茂 710 唐隆710 睿宗(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710-71 2 桥陵 景云-太极-延和 710-711#712#7 12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 基 712-75 6 泰陵 先天-开元-天宝 712-713#713-7 41#742-756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756-76 2 建陵 至德-乾元-上元 756-758#758-7 60#760-761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762-77 9 元陵 宝应-广德-永泰- 大历 762-763#763-7 64#765-766#76 6-779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 780-80 5 崇陵 建中-兴元-贞元 780-783#784#7 85-805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805 丰陵永贞805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 806-82 景陵元和806-820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821-82 4 光陵长庆821-824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湛 824-82 6 庄陵宝历824-826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 826-84 0 章陵 宝历-大和-开成 826#827-835#8 36-840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 840-84 6 端陵会昌841-846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 李忱 846-85 9 贞陵大中847-859 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 懿道大孝皇帝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简介

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简介 李旦,原名李旭轮,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则天的小儿子,唐中宗李显是他 一母同胞的哥哥,唐朝第五位皇帝。 公元662年,李旦在长安出生,是年被封为殷王,初名为旭轮,仪凤三年,改名为旦,改封为豫王。公元684年,李显因惹怒武则天被废黜,因武则天还没有到称帝的时候,故 李旦被立为皇位继承人,彼时年纪二十二岁,与其父登基时的年龄一样。 李旦登基后,其实手中并没有实权,武则天不让他上朝听政,甚至只让他居住在别殿,而武则天自己则用太后的身份掌权。李旦成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傀儡皇帝,武则天唯一为他 做的便是将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将他的长子立为皇太子。武则天的权势越来越强,称 制的趋势已是势不可挡,于是李旦为保平安,在刘祎之死后提出请武则天称帝。武则天顺 水推舟,登上了皇位,将李旦降为皇嗣,这就是李旦的一让天下。 公元698年,武则天将废黜的李显接回了洛阳,李旦称病不朝,并请求让位于李显。 李旦的谦让使李显最终复位,而自己又保得了平安。公元710年,李显被韦后和乐安公主 毒杀,其子李重茂继位,韦后试图效仿武则天把持朝政,但她倒行逆施,最终被李旦的三 子李隆基以及太平公主诛杀。韦后被诛杀以后,李重茂被废黜,李旦得以重新登上皇位。 公元712年,李旦再次让位,令太子李隆基即位,自己称太上皇,五年后去世,十年 五十五岁,葬于桥陵,庙号唐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唐睿宗李旦虽然有两次做皇帝的经历,但时间都比较短,第一次只有六年,而第二次 更短,只有两年。在他第一次登基后,虽然只能做一个没实权的摆设,但在形式上还是按 照皇帝礼仪生活,所以也有自己的皇后与太子。当时,他的皇后就是他做皇子时期册立的 一位妃子,也是他的结发妻子,即刘妃,而太子便是她的儿子。 不过,这位刘皇后的命运很不幸,虽然她做了六年皇后,可是在李旦让位之后没多久,便被奸人陷害致死。当李旦让位之后,又重新恢复了太子身份,所以朝堂上对他虎视眈眈 的人非常多,而武氏兄弟更是视他为眼中钉,因此一直都在找机会扳倒他。这位刘皇后便 是在这种情况下被诬告的,而且罪名非常大,所以武则天不可能饶恕她,命人将她勒死。 当时,与她一起遇害的还有一个人,就是窦妃。这位妃子也是李旦在做皇子时便已册 立的,他们几人在一起生活得很和谐,而且李旦一心想要远离皇权,所以即使他登基后依 然可以与这两个女人过着舒心的生活,并且孕育了几位子女。可是,残酷的皇权斗争还是 没有放过李旦,从而连累这两个女人遇害,而李旦还不能为其报仇,连尸骨下落都一无所知。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历代皇帝顺序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历代皇帝顺序 唐朝历代皇帝简介唐朝皇帝列表 唐高祖--李渊唐高祖李渊(566年出生於长安,635年逝世于长安)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李渊的父亲李虎是西魏的太尉,死後被追封为唐国公。李渊七岁时他父亲逝世,他世袭为唐国公。李渊是隋炀帝的姨表兄弟,他的母亲和隋炀帝的母亲是鲜卑贵族独孤氏的亲姐妹,他曾深受隋炀帝的重用。 615年李渊被调任到太原,太原也是他起家的大本营。在太原李渊成功地解决了北方突厥的威胁,同时他成功地战败了多支反隋军队,并通过受纳败军而不断地扩大了自己的力量。617年7月,李渊正式开始起兵反隋。名义上他并不直接反隋,而只反隋炀帝。他从太原出发进攻长安并很快(617年11月)就占领了长安。他拥代王杨侑做皇帝,自封为大丞相和唐王。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後,李渊命令杨侑将帝位传给他,建立唐朝。 唐朝建立,隋朝灭亡後李渊开始著手消灭其他反隋力量,在他的儿子李世民的帮助下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先後消灭了薛举、薛仁杲、李轨、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萧铣和梁师都等割据势力。最後一个梁师都是在628年被平定的,这时他已经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了。同时他又利用东突厥和西突厥之间的分裂稳固北部的边界,这是他有力量能够夺取中原的主要条件。 在官僚制度上李渊基本上使用了隋朝的制度。在农业方面他颁布均田制,将田地平等地分配给农民。对绢税他也做了调节,减轻了受田农民的负担。在法律上他废弃了隋炀帝的许多苛政,修订了唐律。李渊对中国的管理和政策为李世民「贞观之治」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由於李渊对他的继承人的问题一再反覆,这导致了他的儿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间的冲突。玄武门之变後李渊受软禁,被迫将皇帝位让给李世民,自己退位为太上皇。 李渊死後谥号太武皇帝,葬在献陵。 2、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的名字意思是「济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後的庙号。他还是唐朝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他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将中国封建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生於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在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西北)出生,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次子。公元615年娶妻长孙氏,(登基後称长孙皇后)。公元617年,李世民随父亲、刘文静起兵反隋,攻入长安,并且灭隋。李世民被封为秦王。 此後,李世民经常出征, 逐步消灭各地割据势力:破李轨,杀薛仁杲(薛举之子),败宋金刚、刘武周。在虎牢之战中,一举翦灭中原两大割据势力:王世充和窦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战後进入长安时,受到部分军民以皇帝的礼仪招待。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 此後,李世民与自己的哥哥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的猜忌日益加深。大臣间互相倾轧,分为两派。宰相裴直、谋士王珪、魏徵、东宫卫士将领薛万彻等跟随李建成、李元吉

唐代世系表

唐朝皇帝世系表(618—907) 唐朝 皇帝 世系 表庙号 谥号姓名在位年限年号 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名臣:李元霸, 魏征,徐茂公,李建 成,李元吉等。 618-626 武德618年-626年 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名臣:徐茂 公,魏征,杜如晦, 秦琼,尉迟恭、薛仁 贵等。 627-649 贞观627年-649年 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名臣:长孙无 忌,裴行俭、薛仁贵 等。 650-683 永徽650年-655年 显庆656年-661年 龙朔661年-663年 麟德664年-665年 乾封666年-668年 总章668年-670年 咸亨670年-674年 上元674年-676年 仪凤676年-679年 调露679年-680年 永隆680年-681年 开耀681年-682年 永淳682年-683年 弘道683年 中宗 (被 废) 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684 嗣圣684年睿宗 (被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684-690 文明684年 光宅684年 垂拱685年-688年 永昌689年 载初690年

武周690年-705年武曌(武则天历代名 臣:文官:狄仁杰, 张柬之,姚崇,王及 善,娄师德等。 690—705 天授690年—692 年 如意692年 长寿692-694年 延载694年 证圣695年 天册万岁695-696 年 万岁登封696年 万岁通天696-697 年 神功697年 圣历698-700年 久视700年 大足701年 长安701-705年 中宗 (复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705-710 神龙705年-707年 景龙707年-710年 恭宗殇皇帝李重茂710 唐隆710年睿宗 (复辟)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710-712 景云710年-711年 太极712年 延和712年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 李隆基名臣:姚 崇,宋景,张说等。712-756 先天712年-713年 开元713年-741年 天宝742年-756年 肃宗 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 皇帝李亨756-762 至德756年-758年 乾元758年-760年 上元760年-761 年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762-779 宝应762年-763年广德763年-764年永泰765年-766年大历766年-779年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780-805 建中780年-783年

传奇皇帝唐睿宗李旦

在所有的中国帝王当中,有做过皇帝的父亲者并不稀奇,大多数皇帝的父亲也是皇帝;但是同时又拥有一个也做过皇帝的母亲就不多了。父母都做过皇帝的,历史上只有唐朝的睿宗皇帝和中宗皇帝兄弟俩。睿宗更加与众不同的是,他的三个哥哥(均武则天所生)都被立过皇太子,年长的两位都没能够即位;他自己的儿子中也是长子与帝位无缘,最终是三郎继位做了皇帝,即玄宗李隆基。父亲是皇帝(高宗李治),母亲也是皇帝(武则天),一个哥哥是皇帝(中宗李显),自己是皇帝(睿宗),儿子也是皇帝(玄宗李隆基),是为“一门五帝”;更为特殊是,睿宗本人两度登基为帝,堪称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六味地黄丸”。 唐睿宗李旦(公元662年6月22日――公元716年7月13日),少年时名李旭轮,是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氏幼子),中宗李显同母弟。李旦这一生,充满着波折诡谲,却也不失荣华:他两度登基,三让天下(其中两次让帝位,一次让皇太子位),皇帝也做了八年。公元690年,武媚变天,李旦迫于形势,让位于其母武则天,自己降为皇嗣。时隔二十年后,李旦再度即位。公元712年禅位于其子李隆基,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旦为太上皇,公元717年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庙号睿宗,谥号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 李旦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六个月大的时候就被封殷王,遥领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史书上说他“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看起来若是生在今天,也能算是学霸一类的人物。乾封元年,改封为豫王。总章二年,改封冀王。这一年,他把自己名字当中的“旭”字去掉了。上元二年,改封相王,并封右卫大将军。永隆二年(公元681年),改名为“旦”,改封豫王。 睿宗李旦最有名的还是他三让天下的典故,虽然让了天下,失去了皇帝那至高无上的尊荣,但他若无此举,莫说是当皇帝,就算是齐家保身也是困难。睿宗是在嗣圣元年(公元684年)春二月七日第一次让出帝位,这是其父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取代了李显,此时的睿宗皇帝李旦才22岁。景云元年(公元710年)中宗李显死后,他于当年六月二十四日取代中宗遗子少帝温王李重茂第二次登基。 高宗李治生前,武则天积累起来的资本已是骇人听闻,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高宗一死,那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只是李旦继位的时候,想来是那时武则天对朝野的影响还没有达到改朝换代的火候吧。 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将在李治之后继位的李显废除,第二天,作为武则天幼子的李旦便荣登大宝。 李旦继位后,王妃刘氏被立为皇后,长子永平群王被立为皇太子,年号“文明”,并大赦天下。但除此之外,他什么都不能做,只是个傀儡,不能上进听政,不能居于正殿,更不能对太后武则天说“不”,国家大事,都是母后说了才算。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正月,武则天迫于舆论压力,诏书还政于帝。李旦深知其中利害关系,为求保身,决不同意,武则天得以继续把持朝政。为表示对皇帝的尊崇,武则天将李旦的几个儿子都封为王,意承认其帝王之尊贵。但却把实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所有国家政治事务全由武氏一人专决,李旦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 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689年)。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住4哟耍?为了避讳,发布的诏书就改称“制书”。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当时,宗室和朝廷大臣中的反对派纷纷遭遇杀戮和灭门之祸,武则天的政治经营已势不可挡。 不久李旦上表请求武则天登上大宝,并自请改姓为武,由皇帝降为皇嗣,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其具仪一比皇太子,但是没有皇太子的名分。此举虽然窝囊,但却让他得以保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