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练习

1.在如图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6”表示()

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电子数2.从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得失电子能力B.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的质子数D.元素的化学性质

3.在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不能确定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D.电子层数4.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5.下列表示金属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6.下列属于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

7.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如图是某种粒子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从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粒子是阳离子B.该粒子的电子数是11

C.该粒子的中子数是11 D.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1

8.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方便简明地表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如图是某元素

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层上有7个电子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7 D.该原子易形成阳离子

9.右图是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你根据以下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与氮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是()

10.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离子的是()

11.右图分别是X元素和Y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由X、Y两

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X2Y B.Y2X C.YX2D.XY7

12.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该元素的符号

是,质子数是,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是,元素的类别是(选填“金属元素”或“非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元素”)。

13.如图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核内有8个质子B.最外层电子数为6个

C.氧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2价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成为阳离子

14.右图是铝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铝原子核内质子数是13 B.铝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C.铝原子和氯离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D.铝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

15.右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B.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C.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D.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1

16.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和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右图.则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钠的核内质子数为11 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0

C.该粒子有三个电子层D.该粒子具有稳定结构

17.如图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

B.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6个电子,该元素的化合价为+6价

C.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不能与氧元素形成化合物

D.该原子的最外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18.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19.如图所示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能组成AB

2

型化合物的是()

A.①③B.②④

C.②③D.①④

20.右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得电子 B.X属于非金属元素

C.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D.X与Cl形成的化合物为XCl

2

21.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22.如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B.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C.X与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X D.X属于金属元素

23.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示,则该元素原子质子数为()A.6 B.8 C.16 D.2

24.如图为R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决定R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B.R属于金属元素

C.R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R- D.x为11

25.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层上有6个电子 B.该元素为金属元素

C.该原子核电荷数为16 D.这种原子容易失电子

2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元素化学性质与第三层的电子数目密切相关

B.该元素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 D.该元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27.某微粒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C.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D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

28.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稀有气体原子的是()

29.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30.1998年中国十大科技成果之一是合成纳米氮化镓.如图分别是镓

(Ga)和氮(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氮化镓的化学式是()

A.Ga

3N

2

B.Ga

2

N

3

C.GaN D.Ga

5

N

3

31.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它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A.2 B.4 C.6 D.8

32.如图为A、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12

B.A和B分别属于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C.A的原子和B的原子分别形成简单离子的过程相同

D.A与B可组成化学式为BA

2

的化合物

33.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Y

2

,则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最有可能是()

34.下列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空格内最为恰当的是()

35.一个铝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下列正确表示铝原子结构的示意图是()

36.最近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

3

分子.构成该分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精品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虐,当时穷 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 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了日本最后的斗志……继而“问 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1.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 1*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化学物构知识点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1到ns2np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ⅡA族、第ⅤA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N、Mg、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电离能是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验证. b.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高一化学 第一节 原子结构教案

第一节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和常识。 3.理解电子云的描述和本质。 4.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能力目标: 培养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原子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原子为什么显电中性? [板书]一、原子核 1。原子结构 质子: 1.6726×10-27kg 原子核 原子中子: 1.6748×10-27kg 电子: 1.6726×10-27kg/1836 注意: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近似原子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决定原子质量的 是: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主要是:,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1.6726×10-27kg 1.66×10-27kg 2.质量数 质子的相对质量= =1.007≈1 1.6748×10-27kg 1.66×10-27kg 中子的相对质量= =1.008≈1 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值整数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A)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N = A – Z 练习:用A Z X表示原子: (1)求中性原子的中子数:N= (2)求阳离子的中子数,A X n+共有x个电子,则N=

(3)求阴离子的中子数,A X n-共有x个电子,则N= (4)求中性分子或原子团的中子数,12C16O2分子中, N= (5) A2-原子核内有x个中子,其质量数为m,则n g A2-离子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请一位同学讲述宏观物体的运动的特征。 比较电子的运动和宏观物体的运动。 1.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1)带负电荷,质量很小。 (2)运动的空间范围小。 (3)高速运动。 学生阅读课本P91,播放电子云形成的动画。 2.电子云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可以想象为一团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的周围,所以人们形象地把它叫做“电子云”。 注意:(1)图中的每个小黑点并不代表一个电子,小黑点的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机会的多少。 (2)“电子云”是核外电子运动的一种形象化表示。 1.已知一种碳原子(质子数、中子数均为6)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m kg,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n kg ,则铁的原子量是 2.以下有关电子云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电子云示意图的小黑点疏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机会的多少 B 电子云示意图中的每一个小黑点表示一个电子 C 小黑点表示电子,黑点愈多核附近的电子就愈多 D 小黑点表示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的轨道 第二课时 [复习]1。原子的结构。 2.电子云的概念及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对于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要复杂一些,通常,能量低的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 三、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 层序数 1 2 3 4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构成。 2、学习目标:通过参与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人类在很久以前就意识到物体有大有小,而且它们总可以分解成更小的部分,那么人们到底能够将物质粉碎到多小的程度呢?这个问题一直吸引着勤于思考的人们。 [活动与探究——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猜想]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请提出你的假设。 [交流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的想法。 [小组汇报]学生甲:我们小组认为,原子像一个实心球体。 学生乙:原子像一个乒乓球。 学生丙:原子像一个桃子。 [点拨转入]同学心中的原子,各式各样,各不相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19世纪初,科学家们终于通过实验验证了原子的存在。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 成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具有怎样的结构?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课题。我们将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努力探索,共同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根据以下科学史实,合作探究原子的结构。汤姆森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进行科学研究,才有这个伟大的发现的呢? 课件展示汤姆森的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实验探究一汤姆森低压气体导电实验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利用某种装置使得气体中所含的某种粒子射出。特别是他发现这些粒子在正负电极板的作用下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偏转。示意图如下: 请同学们根据实验讨论分析: 1、射出的这些粒子是原子吗?为什么?你认为这种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为什么? 2、你觉得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中能不能只含有这种粒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原子结构》教案

教案 课题:第一节原子结构(2)授课班级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4、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5、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过程 与 方法 复习和沿伸、动画构造原理认识核外电子排布,亲自动手书写,体会原理情感 态度 价值观 充分认识原子构造原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 的兴趣。 重点电子排布式、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难点电子排布式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三、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绝大多数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能级顺序都遵循下列顺序:1s 2s 2p 3s 3p 4s 3d 4p 5s 4d 5p 6s 4f 5d 6p 7s…… 2、能级交错现象(从第3电子层开始):是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轨道的能量反低于电子层数较小的某些轨道能量的现象。 电子先填最外层的ns,后填次外层的(n-1)d,甚至填入倒数第三层的(n-2)f的规律叫做“能级交错” 3.能量最低原理:原子核外电子遵循构造原理排布时,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即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4、对于同一电子亚层(能级)(等价轨道),当电子排布为全充满、半充满或全空时,原子是比较稳定的。 5、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可简化为:[稀有气体元素符号]+外围电子(价电子、最外层电子) 四、基态与激发态、光谱 1、基态—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

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 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电子上 2.碳和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是12和24,则碳和镁的原子质量之比为( ) :1 :12 :1 :2 3. 锂电池可用作心脏起搏器的电源。已知一种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和4个中子,则该锂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D 7 4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铜 B .氯化钠 C .氧气 D .金刚石 ( 5.我市发展将有六大特色,其中之一是“打造主城休闲避暑养生区和主城近郊最大的负氧离子库”。空气中氧分子得到电子就能形成负氧离子(如O 22-),O 22-与O 2不相同的是( ) A .质子数 B .电子数 C .含氧原子个数 D .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6.某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右图所示)为则x 的数值可能是( ) A .9 B .10 D .17 7.已知一种粒子的核电荷数,一定能知道( ) 8.请判断以下说法,其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 .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 [ C . 带电的原子是离子 D . 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9.下列有关原子知识的归纳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 B .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C . 同类原子的质子数一定相等 A . 相对原子质量 B . 相对分子质量 . C . 中子数 D . 质子数

D.原子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 10.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关系密切. 核电荷数B.核外电子数C.质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 A.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 A.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C.离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能再分 D.| 原子是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的粒子 12.某元素原子的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这种元素是() A.非金属元素B.金属元素C.稀有气体元素D.# 无法确定 13.化学上用符号“Z A X”表示原子的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a b X n+和c d Y 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b﹣a=d﹣c B.a+n=c﹣m C.a﹣n=c+m D.| b﹣n=d+m 二、填空题 14.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粒子中选择填空: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是; (4)构成原子核的粒子是; (5)带正电的粒子是; (6)带负电的粒子是; (7)不带电的粒子是; (8)质量与氢原子质量近似相等的粒子是; (9)质量最小的的是;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L、M、N、O、P、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p、d、f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轨道呈球形、p轨道呈纺锤形,d轨道和f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6、d10、f14)、半充满(p3、d5、f7)、全空时(p0、d0、f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54s1、29Cu [Ar]3d104s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①根据构造原理,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图⑴箭头所示的顺序。 ②根据构造原理,可以将各能级按能量的差异分成能级组如图⑵所示,由下而上表示七个能级组,其能量依次升高;在同一能级组内,从左到右能量依次升高。基态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按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排布。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1表示,单位为kJ/mol。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 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 (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 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1)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案.docx

最新整理高一化学教案原子结构教案知识目标: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 2、理解质量数和AZX的含义, 3、掌握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关系。能进行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间的简单计算 4、理解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会判断同位素 能力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对数据的分析处理、概括总结能力 2、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通过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 4、通过放射性同位素作用的自学和查阅,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学习重点: 原子核的结构,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及同位素的判断 难点:原子核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 教法:模型展示、多媒体动画模拟、问题推进、对比归纳 学法:交流研讨、比较归纳、练习巩固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那么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在原子中的相对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重温一下著名的卢瑟福实验。 [多媒体动画演示1]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及实验现象2·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实验,总结现象,分析现象并思考问题:

1、大部分粒子穿过金箔不偏转,说明了什么? 2、少数粒子被偏转,个别粒子被反射分别说明了什么? 3、试想象推测原子的结构模型 [多媒体演示2]展示卢瑟福的解释:原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卢瑟福提出了“核式原子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的关系,那么,原子核内部的结构又是怎样的? 多媒体演示3学习目标1· 一、原子核核素 1、原子核的构成 [交流研讨]9·阅读P3表格,分析电子、质子、中子的基本数据表,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微粒 电子 质子 中子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27 相对质量 0.000548 1.007 1.008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微观模拟)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微观模拟 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是() 2.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 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3.(0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 ) 4.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A. B. C. D. 5.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6..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在元素周期表中由同一周期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① ② ③ ④ A.①②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①②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C.①②能形成AB2型化合物 D.③④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同一横行 8、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原子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1、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和“天宫1号”空间站已实现完美对接,制造二者的发动机中均使用了X 和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己知X、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原子易得电子形成X3-离子 B.Y原子核中质子数为14 C.X和Y形成的化学式为Y3X4 D. X和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是不同颜色区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每一个纵行都是一个族 B.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的粒子.该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4价 C.某原子的化学性质稳定,该原子最外层可能有8电子 D.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周期的元素的不同粒子

高二化学选修三《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归纳 典例导析

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了解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掌握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要点梳理】 要点一、原子的诞生 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2小时,诞生了大量的氢、少量的氦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融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了其他元素。(如图所示) 要点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1)含义: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由于电子的能量各不相同,因此,它们运动的区域也不同。通常能量最低的电子在离核最近的区域运动,而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根据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即电子层)。如钠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第一能层有2个电子,第二能层有8个电子,第三能层有1个电子。 要点诠释:电子层、次外层、最外层、最内层、内层 在推断题中经常出现与层数有关的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是正确推断的关键。为了研究方便,人们形象地把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看成分层运动,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按能量高低将核外电子分为不同的能层,并用符号K、L、M、N、O、P、Q……表示相应的层,统称为电子层。一个原子在基态时,电子所占据的电子层数等于该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周期数。倒数第一层,称为最外层;从外向内,倒数第二层称为次外层;最内层就是第一层(K 层);内层是除最外层外剩下电子层的统称。以基态铁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例:铁原子共有4个电子层,最外层(N层)只有2个电子,次外层(M层)共有14个电子,最内层(K层)有2个电子,内层共有24个电子。 2.能级 (1)含义: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这样同一能层就可分成不同的能级(也可称为电子亚层)。能层与能级类似于楼层与阶梯之间的关系。在每一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n代表能层)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教案2 新人教版选修3

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能量最低原理 2、知道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的涵义 3、初步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吸收或发射光谱,了解其简单应用 重点难点:能量最低原理、基态、激发态、光谱 教学过程: 〖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焰火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呢? 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录像播放或计算机演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光现象,如霓虹灯光、激光、节日燃放的五彩缤纷的焰火等。 提出问题:这些光现象是怎样产生的? 问题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引导学生从原子中电子能量变化的角度去认识光产生的原因。 问题解决:联系原子的电子排布所遵循的构造原理,理解原子基态、激发态与电子跃迁等概念,并利用这些概念解释光谱产生的原因。 应用反馈:举例说明光谱分析的应用,如科学家们通过太阳光谱的分析发现了稀有气体氦,化学研究中利用光谱分析检测一些物质的存在与含量,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后查阅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的有关资料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 〖总结〗 原子的电子排布遵循构造原理能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简称能量最低原理。 处于最低能量的原子叫做基态原子。 当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跃迁到较高能级,变成激发态原子。电子从较高能量的激发态跃迁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乃至基态时,将释放能量。光(辐射)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许多元素是通过原子光谱发现的。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阅读分析〗分析教材p8发射光谱图和吸收光谱图,认识两种光谱的特点。 阅读p8科学史话,认识光谱的发展。 〖课堂练习〗 1、同一原子的基态和激发态相比较() A、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高 B、基态时比较稳定 C、基态时的能量比激发态时低 D、激发态时比较稳定 2、生活中的下列现象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有关的是() A、钢铁长期使用后生锈 B、节日里燃放的焰火 C、金属导线可以导电 D、卫生丸久置后消失 3、比较多电子原子中电子能量大小的依据是() A.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 B.原子核外电子的多少 C.电子离原子核的远近 D.原子核外电子的大小 4、当氢原子中的电子从2p能级,向其他低能量能级跃迁时 ( ) A. 产生的光谱为吸收光谱 B. 产生的光谱为发射光谱 C. 产生的光谱线的条数可能是2 条 D. 电子的势能将升高.

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丽泽中学张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 找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 生的空间想象力,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来加深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善于想 象、敢于创新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结构及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以及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学情分析】本课题是学习化学的理论基础。对学生而言,研究一种看不见的粒子的构成会有很大困难。 因为学生缺乏粒子的观点,在第三单元学习水的组成时,借助水电解的微观解释图片或动画,从感性上可能会认为原子是一种实心球体。 本课题要帮助学生形成化学科学概念、知识和方法,以及观察物质的独特视角,即通过宏观物质研究其元素组成和微观结构,帮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为认同“物质是可分的” 辩证观点奠定一定的基础。 学生主要的困难是缺乏微观想象力,对原子的理解是实心球体,对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带电量和电性主要靠记忆,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 【教学过程】

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不但打开了原子的 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十分复杂。科学实验 证明在原子中心还有一个原子核。原子的结构究竟怎样 呢? 学习兴趣 【播放动画】动画部分内容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球体,一些粒子围绕球体在高速旋转运动。 通过观看动画,加深对原子结构的了解。 【讲述】原子很小,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体积相比,相 当于乒乓球跟地球的体积之比。原子核比原子的体积又小 得多,若把原子比成一个庞大的体育场,而原子核只相当 于一只蚂蚁。因此,原子里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就在这个 空间里作高速运动。(原子核的体积约占原子体积的几万亿 分之一) 想象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原子(电中性) 核外电子(-) 【讲解】原子核的质量几乎是整个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虽 小,但还可以再分。现代原子能的利用、原子弹的爆炸, 就是利用了原子核裂变所放出的巨大能量。那么原子核又 是怎样构成的呢??实验证明: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 不带电的中子构成。其中质子数决定了原子的种类。如: 碳原子 【讲解】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每个 电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板书】 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 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 原子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讲解】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 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 【投影】表4-2 几种原子的构成【提问】1、是否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 序号之间有何关系? 3、中子数与质子数一定相等吗? 4、为何原子不显电性?讨论问题,提高分析能力 【板书】原子组成中的规律: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微观模拟)教学提纲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微观模拟)

初三化学---原子结构示意图、微观模拟 1.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是() 2.下图是钠与氯气(Cl2)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模拟图。从图示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反应中钠原子转移一个电子给氯原子 B. 反应中氯气分子分成氯原子 C.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 D.氯化钠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3.(0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 ) 4.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的是 ( ) A. B. C. D. 5.根据下列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圆圈内“+”号和数字表示带正电的质子的数目,弧线上数字代表各电子层带负电的电子的数目),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6..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在元素周期表中由同一周期的原子形成的离子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A.①②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①②③④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型化合物 D.③④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同一横行 C.①②能形成AB 2 8、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原子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11、我国“神州号”宇宙飞船和“天宫1号”空间站已实现完美对接,制造二者的发动机中均使 用了X和Y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己知X、Y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依次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原子易得电子形成X3-离子 B.Y原子核中质子数为14 C.X和Y形成的化学式为Y3X4 D. X和Y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是不同颜色区 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表中每一个纵行都是一个族 B.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的粒子.该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4价 C.某原子的化学性质稳定,该原子最外层可能有8电子 D.电子层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一周期的元素的不同粒子 13、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①②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同一族 C.①③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②④都易得电子 14、下列有关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组的结构示意图化学性质相似 B。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C.③组的结构示意图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D.④组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形成分子构成的化合物 1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横行的原子的是( ) A.○1○2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高考化学原子结构考点全归纳

原子结构 [考纲要求] 1.掌握元素、核素、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原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含义。2.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表示方法。 考点一原子构成 1.构成原子的微粒及作用 2.微粒之间的关系 (1)质子数(Z)=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3.一个信息丰富的符号 深度思考 18□、4019□+、4020□2+、4120□(“□”内元素符号1.有5种单核粒子,它们分别是4019□、40 未写出),则它们所属元素的种类有________种。 答案 3 解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有19、18、20共3种,所以B正确。 2.(1)4822Ti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质量数为________。 (2)27Al3+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质量数为________。 (3)35Cl-的质子数为________、中子数为________、电子数为________、质量数为________。答案(1)22 26 22 48 (2)13 14 10 27 (3)17 18 18 35 题组一粒子中微粒关系的判断 1.下列离子中,电子数大于质子数且质子数大于中子数的是( )

A .D3O + B .Li + C .O D - D .OH - 答案 D 2.现有bXn -和aYm +两种离子,它们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 与下列式子有相等关系的是 ( ) A .b -m -n B .b +m +n C .b -m +n D .b +m -n 答案 B 规避3个易失分点 (1)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电子数不一定相等,如阴、阳离子中;(2)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中子,如1H ,有质子的微粒不一定有电子,如H +;(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如F 与OH -。 题组二 物质中某种微粒量的计算 3.已知阴离子R2-的原子核内有n 个中子,R 原子的质量数为m ,则ω g R 原子完全转化为R2-时,含有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 ) A.m -n -2ω·m mol B.ωm -n n mol C .ω(m -n -2m ) mol D .ω(m -n +2m ) mol 答案 D 解析 R 原子的质子数为(m -n),其核外电子数也为(m -n),所以R2-的核外电子数为(m -n +2),而ω g R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ωm mol ,所以形成的R2-含有的电子为ω m (m -n +2)mol , 故选D 。 4.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 的原子质量数为A ,含N 个中子,它与1H 原子组成HmX 分子,在a g Hm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 A.a A +m (A -N +m)mol B.a A (A -N)mol C. a A +m (A -N)mol D.a A (A -N +m)mol 答案 A 解析 X 原子的质子数为(A -N),一个HmX 中所含的质子数为(A -N +m),HmX 的摩尔质量为(A +m)g·mol-1,所以a g HmX 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为a A +m (A -N +m)mol 。 求一定质量的某物质中微粒数的答题模板 物质的质量―――――――――→ ÷摩尔质量来自质量数物质的量――――――――――――――→×一个分子或离子中含某粒子个数 指 定粒子的物质 的量――→×NA 粒子数

初三化学原子的结构

原子的结构 【情景激活】 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原子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今天,咱们就来畅游原子的世界! 知识回顾: 在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实验中,过氧化氢________分裂为氢________和氧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_____________,而________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_________ 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那同学们想一想,那原子还能再分吗? 一. 科学史话——原子结构的探索历程 1.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认为:万物是由大量的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原子。 2.1803年,道尔顿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 3.1897年,汤姆生在原子内部发现了电子,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

4.1911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证明在原子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二.原子的构成 1.原子结构 2.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 (所有原子都是三种粒子构成原子吗?有没有例外?) 氢原子例外,它没有中子。 3. 原子中:质子数 = 核电荷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4. 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三. 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如何运动的? (1).高速运动 (2).无规则运动 (3).分层运动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doc

第3单元课时1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学习,了解原子结构模型演变的历史,了解科学家探索原子结构的艰难过程。认识实验、假说、模型等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体验科学实验、科学思维对创造性工作的重要作用。 2.了解钠、镁、氯等常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知道它们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得失电子使最外层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的事实。通过氧化镁的形成了解镁与氧气反应的本质。了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的关系。 3.知道化学科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化学学科发展的趋势。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演变 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镁和氧气发生化学的本质 三、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先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原子结构模型,继而追随科学家的脚步,通过交流讨论,逐步探讨各种原子结构模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让学生主动参与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基本历程,同时也可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通过镁和氧气形成氧化镁的微观本质的揭示,初步认识化学家眼中的微观物质世界。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观看视频:扫描隧道显微镜下的一粒沙子。今天我们还将进入更加微观的层次,了解人类对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你认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去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呢? 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努力的方向是观察技术的提高和观察工具的改进,而间接法则依赖精巧的实验和大胆的假设。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使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也无法观察到原子的内部结构,所以在人们认识原子结构的过程中,实验和假设以及模型起了很大的作用。 一、中国古代物质观 [提出问题]我们通常接触的物体,总是可以被分割的(折断粉笔)。但是我们能不能无限地这样分割下去呢? [介绍]《中庸》提出:“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惠施的人也说道“其小无内,谓之小一”。

原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根据电子的能量差异和主要运动区域的不同,核外电子分别处于不同的电子层.原子由里向外对应的电子层符号分别为K 、L 、M 、N 、O 、P 、Q. 原子轨道(能级即亚层):处于同一电子层的原子核外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原子轨道上运动,分别用s 、p 、d 、f 表示不同形状的轨道,s 轨道呈球形、p 轨道呈纺锤形,d 轨道和f 轨道较复杂.各轨道的伸展方向个数依次为1、3、5、7. 2.(构造原理) 了解多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遵循的原理,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1~36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可以用电子层、原子轨道(亚层)和自旋方向来进行描述.在含有多个核外电子的原子中,不存在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两个电子.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理. ①.能量最低原理:电子先占据能量低的轨道,再依次进入能量高的轨道. ②.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轨道最多容纳两个自旋状态不同的电子. ③.洪特规则: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电子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状态相同. 洪特规则的特例:在等价轨道的全充满(p 6 、d 10 、f 14 )、半充满(p 3 、d 5、f 7)、全空时(p 0、d 0、f 0)的状态,具有较低的能量和较大的稳定性.如24Cr [Ar]3d 54s 1、29Cu [Ar]3d 104s 1. (3).掌握能级交错图和1-36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3.元素电离能和元素电负性 第一电离能: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1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 离子所需要的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常用符号I 1表示,单位为kJ/mol 。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重复出现从ns 1到ns 2np 6的周期性变化. (2).元素第一电离能的周期性变化.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呈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增大的趋势,稀有气体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碱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最小; ★同主族从上到下,第一电离能有逐渐减小的趋势. 说明: ①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电子亚层结构为全满、半满时较相邻元素要大即第 ⅡA 族、第 ⅤA 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分别大于同周期相邻元素。Be 、N 、Mg 、P 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运用: a.用来比较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 I 1越小,金属性越强,表征原子失电子能力强弱. B.逐级电离能发生突变是原子核外电子能层排发生了改变,如I(n+1)≥In ,其化合价为n 。 (3).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电负性:元素的原子在分子中吸引电子对的能力叫做该元素的电负性。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同周期从左到右,主族元素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呈现减小的趋势. 电负性的运用: a.确定元素类型(一般>1.8,非金属元素;<1.8,金属元素). b.确定化学键类型(两元素电负性差值>1.7,离子键;<1.7,共价键). c.判断元素价态正负(电负性大的为负价,小的为正价). D.对角线规则:Li 和Mg ,Be 和Al ,B 和Si 性质相识 二.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离子键――离子晶体 1.理解离子键的含义,能说明离子键的形成.了解NaCl 型和CsCl 型离 子晶体的结构特征,能用晶格能解释离子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1).化学键:相邻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2).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强弱的判断: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越多,离子键越强,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离子键的强弱可以用晶格能的大小来衡量,晶格能是指拆开1mol 离子晶体使之形成气态阴离子和阳离子所吸收的能量.晶格能越大,离子晶体的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NaCl 晶体结构 1.NaCl 晶体中每个Na +周围有6个Cl -,每个Cl -周围有6个Na +,NaCl 晶体中阴阳离子的配位 数是6。 2.晶体中,在每个Na+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Na+共有12个;晶体中,在每个Cl- 的周围与它最接近的且距离相等的Cl-有12个 3.一个NaCl 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Na +4个,Cl -4个。 4.晶体中Na +和Cl -间最小距离为a cm , 计算NaCl 晶体的密度:Ρ=4*M(NaCl)/N A ÷a 3 5.在氯化钠晶体中,与每个Na + 等距离且最近的Cl - 所围成的空间几何构型为正八面体 【探究二】CsCl 晶体结构 (1)在CsCl 晶体中每个铯离子周围有8个氯离子,每个氯离 子周围有8个铯离子,阴阳离子的配位 数是8 。 (2) Cs +周围有6个Cs +, Cl -周围有6个Cl -。 (3)一个氯化铯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Cs +离子1 个,Cl -1 个。 (4)晶体中Cs +和Cl -间最小距离为a cm , 计算CsCl 晶体的密度:Ρ=M(Cs Cl)/N A ÷a 3 3、从图中可以看出,Ca 跟F 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离子化合物晶体的密度为ag·c m -3,则晶胞的体积是 (只要求列出算式)。 【探究三】ZnS 晶体结构 (1)ZnS 构造:ZnS 晶体中___离子先以__型紧密 堆积(填A 1、A 2或A 3),___离子再填充到空隙中。 (2)在ZnS 晶体中每个Zn 2+周围有__个S 2-,每个S 2-周围有__个Zn 2+,阴阳离子的配位数是__。 (3)一个ZnS 晶胞实际拥有的离子数目:Zn 2+离 子_____个, S 2- ___个。 (4)在ZnS 晶体中每个Zn 2+周围有__个S 2-,每个S 2-周围有__ 意图? 2、将ZnS 晶胞中的Zn 2+和S 2-都换为碳原子,可以得到金刚石晶体的 晶胞,计算金刚石晶胞中含的微粒数为 ,碳碳键的夹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