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轴对称》练习题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轴对称》练习题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轴对称》练习题
北师大版《生活中的轴对称》练习题

生活中的轴对称单元练习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如图所示,下列图案是我国几家银行的标志,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2.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对称点一定在( )

A.这直线的两旁B.这直线的同旁 C.这直线上D.这直线两旁或这直线上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就是它的顶角平分线

B.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就是底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一部分

C.一条线段可看作以它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D.两个三角形能够重合,它们一定是轴对称的

4.在线段、直线、射线、角、等腰三角形、任意的一个三角形、五角星这些图形中,轴对称图形有()

A.6个 B.5个 C.4个 D.3个

5.将一张矩形的纸对折,然后用笔尖在上面扎出“B”,再把它铺平,你可见到()

7. 如图是人字形屋架的设计图,由AB、AC、BC、AD四根钢条焊接而成,其中A、B、C、

D均为焊接点,且AB=AC,D为BC中点,现在焊接所需的四根钢条已截好,且已标出BC 的中点D,如果焊接工身边只有可检验直角直尺,那么为了准确快速地焊接,他首先应

A 焊接的两根钢条及焊接点是()

A.AB和BC,焊接点B

B.AD和BC,焊接点D

C. AB和AC,焊接点A

D. AB和AD,焊接点A

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有两个内角相等的三角形 B. 有一个内角是45°直角三角形

C. 有一个内角是30°的直角三角形

D. 有两个角分别是30°和120°的三角形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线段长相等②角是轴对称图形

③线段不是轴对称图形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

10.下列图形中,线段AB和A’B’(AB=A’B’)不关于直线L对称的是()

L

A

B

A' B'

L

B

A

B'

A'

L

B

A

B'

A'

L

A'

B'

A

B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2分)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比是1:2,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为___________.

2.ΔABC和ΔA’B’C’关于直线L对称,若ΔABC的周长为12cm,ΔA’B’C’的面积为6cm2,则Δ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ΔABC的面积为_________。

3.△ABC中,AD⊥BC于D,且BD=CD,若AB=3,则AC=_____.

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2 cm,其中一边的长是8 cm,则其余两边长分别为_____.

5.如上左图,是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则AB的对应线段是, EF的对应线段是 ,∠C的对应角是 ,连结CE交L于O,则⊥,且=

6.如上右图,裁剪师傅将一块长方形布料ABCD沿着AE折叠,使D点落在BC边上的F

点处,若∠BAF=60°,则∠DAE= .

7.已知OC平分∠AOB,D为OC上任一点,DE⊥OB于E,若DE=4 cm,则D到OA的距离为__________.

8.如图,在△ABC中,∠C=90°,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40°,则∠CDB= ,∠CBD= .

9.如图,在ΔABC中AB=AC,∠A=36°,BD平分∠ABC,则∠1=_______, 图中有______个等腰三角形。

10.如图,Δ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点D.(1).若∠A=38°,则∠DBC=______________。

(2).若AC+BC=10cm,则ΔD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

1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5 cm,一腰上的中线将周长分为3∶2两部分,则此三角形的底

边长为_____.

三.解答题

1. (5分)如图,已知:△ABC中,BC<AC,AB边上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D,交AC

于E,AC=9 cm,△BCE的周长为15 cm,求BC的长.

2. (5分)已知,如图ΔABC中,AB=AC,D点在BC上,且BD=AD,DC=AC.将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全都写出来.并求∠B的度数.

10题

C

D

D

A

B C N

M

D

B

1

A

B D

11题12题

3. (5分)某汽车探险队要从A 城穿越沙漠去B 城,途中需要到河流L 边为汽车加水,

汽车在河边哪一点加水,才能使行驶的总路程最短?请你在图上画出这一点.

4.(6分)如下图,由小正方形组成的L 形图中,请你用三种方法分别在图中添一个小正方形,使它成为轴对称图形.

5.(6分)如图,OE=OF ,OC=OD ,CF 与

DE

交于点A ,求证:①∠E=∠F ;?②AC=AD 。

F E

D

C

A

O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古代文学史 思考题锦集

练习一思考题 1《三国演义》的成书 《三国演义》的成书是作家对长期流传在民间的历史传说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它成书的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以陈寿的《三国志》及裴松之注为代表的史传文学;二是魏晋以来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等说唱文学;三是作者自己的发挥创造。 2《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 从纵向上看,描写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共97年的历史。从横上看,《三国演义》所描写的是当时三国各方面军阀政治、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斗争。此外,《三国演义》在多个领域都有丰厚的文化蕴含,堪称中华民族古代智能的结晶,是不可多得的人生启示录。 3《三国演义》的悲剧精神 强烈的拥刘反曹倾向和最后三分归晋的结局表明,小说是一部悲剧作品。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往往推动历史前进的一方要以道德情感为代价,去换取政治上的成功;而刘备集团却是相反,经常用道德价值去压制和克服政治利益,这是作品中导致刘备集团悲剧结局的直接原因。美好事物的毁灭是产生悲剧美的重要原因,《三国演义》让读者从深深的惋惜中受到强烈的悲剧美冲击。 4《水浒传》的结构 主要是单线发展,每组情节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环环相扣,互相贯连。这种在民间“说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其独特的成书过程联系在一起的珠串式线性结构形式,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 5《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两部伟大名著由于它们在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若干相似之处,加之它们的作者之间也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自二书产生以来,历代不乏学人对它们进行各种层次的比较研究。作者在爬罗剔抉近三十年《三国演义》《水浒传》比较研究文献基础上,从思想内容比较、人物形象比较、全面综合比较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了简要概述,并对其特征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6《水浒传》的叙事技巧 最能体现作者叙事才华的是《水浒传》中作为限知叙事方式表现的流动视角。其基本表现就是让读者随同作者的笔端,化为书中某个正在被描写的人物或事件的当事人,去领略和感受那身临其境的过程和韵味。 7 章回小说的产生经历了几个阶段,它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①章回小说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它的雏形时期。其模板是唐末俗讲和宋元讲史话本。这时的俗讲和讲史话本为了讲述方便,开始采用分卷分目的形式。第二阶段是它的初起期。其模板是创作于元末明初、刊刻于明代中叶以后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残唐五代史演义》、《平妖传》、《忠义水浒传》等。这些小说往往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故事核心,加进了不少群众和作家的创造;形式上比以往的讲史话本更长,由主要供说话人作为说话底本而变成主要供普通读者阅读。 第三阶段是它的成熟期。代表模板是明中叶以后的大批章回小说,如《西游记》、《金瓶梅》等。这时的章回小说情节更加复杂,人物和事件描写也更加细腻。但在体裁上仍然保持着“讲史”的叙述痕迹。到了明末清初,章回体才得到最后的完善。 ①章回体的文体特征:在情节的关键之处戛然而止,以调动听众或读者对情节的急切关心。 艺术特征——因为通俗小说的前身是说书艺人讲述故事,讲述故事基本上是诉诸听觉,所以就形成了章回小说在艺术上严格的可叙述性。 形式特征——章回小说在形式上采用散韵结合的方式,保留着早期讲史的痕迹。其中散文是主体,韵文是过渡。 叙事特征——在叙述方面,它很注意说与听的关系。一是绝大多数章回小说前面都有一个入话。二是注意保存讲说的痕迹。三是为了吸引读者的兴趣,章回体小说常常采用“卖关子”、吊胃口的手法, 8、《三国演义》为什么会有“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①《三国演义》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素材来源的原因,也有作者主观的原因;既有罗贯中的原因,也有毛氏父子的原因。 ②在有关三国历史的史书中,对曹刘二家的褒贬态度不尽相同。尊魏还是尊刘与史学家所处的历史环境有关。 ③唐宋至金元,民间传说和讲唱文学中“拥刘反曹”的倾向则完全一致。这与南北朝以来受到国家分裂和异族入侵的汉人希望天下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练习题一 一、知识填空 1.王禹偁是宋初文学创作成绩最为突出的人物,其自编文集名(《》)。2.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西昆体,代表人物为:()、()和刘筠。 3.欧阳修字永叔,号(),晚年又号()。 4.“唐宋八大家”中的宋代六家是: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李清照,号(),其词被称为()。 6.中兴四大诗人是指:()、()、范成大、尤袤。7.元好问字裕之,号(),编有金代历史文化文献总集(《》)。 8.马致远号东篱,被称为“曲状元”。现存杂剧七种,以历史剧(《》)为代表。 9.王实甫(《》)的基本故事情节本于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但多有发展。体制长达五本二十一折。 10.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认为()的杂剧成就“当为元人第一”。1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12.()被称为“梅妻鹤子”,他的代表作是(《》)。13.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 14.苏轼字(),号(),眉山(今四川眉山)人。15.陈师道的诗歌被称为(“”),与黄庭坚的(“”)并称,是典型的宋诗。 16.辛弃疾字(),号(),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17.元好问28岁时作的(《》),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论诗绝句。 18.白朴的《墙头马上》的主人公是()和()的故事 19.王实甫现存杂剧三种:(《》)、(《》)、(《》)。 20.《窦娥冤》全名(《》),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 21.()、()父子当时称“大小晏”或称“二晏”。 22.苏轼与其父()、其弟()合称“三苏”。 23.秦观其词集名()。 24.张炎有词集()八卷及论集《词源》二卷行世。 25.曾巩,字子固,著作今传()50卷。 26.诸宫调:产生于(),主要流行于宋金时期。是一种有说有唱而以()为主的文艺样式。 27.关汉卿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等十三种。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已知直角三角形,得边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由边的关系,判断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 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2 b c a +=,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 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组勾股数分别是:2 2 2,1,1n n n -+ 如:(6,8,10)(8,15,17)(10,24,26)…… 4、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 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222a b c +> 锐角三角形,222a b c +=直角三角形,222a b c +<钝角三角形 判定直角三角形 a..找最长边; 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 c.确定形状 第二章 实数 1.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安徽师范大学 古代文学史复习思考题

1.名词:元曲,元杂剧,旦本,末本。 2.元代文学的特点和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元杂剧的体制特征主要有哪些? 4.元杂剧兴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章关汉卿及其创作 1.为什么说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人? 2.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主要有哪些方面? 第二章元代其他杂剧作家 1.《西厢记》题材的流变情况如何? 2.白朴的《墙头马上》、《梧桐雨》各写了什么内容? 3.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是什么? 4.元杂剧衰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倩女离魂》的情节有何特点? 第三章南戏 1.名词:南戏,南戏之祖,荆刘拜杀。 2.南戏和北杂剧在体制上有什么不同? 3.何谓四大戏文?它们在题材内容方面有何共同点? 第四章元代诗文 1.名词:元散曲。 2.散曲与词有何异同? 3.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关系如何? 1.名词:章回小说。 2.明代文学的主要特征如何? 3.明代长篇小说繁荣的原因和特点是什么? 4.明代长篇小说有哪些主要类型? 5.章回小说的文体特征是什么? 第一章《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历史演义。 2.《三国志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哪些方面? 3.嘉靖本《三国志演义》和毛本《三国演义》在体式上有什么区别? 第二章《水浒传》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英雄传奇。 2.《水浒传》的成书与《三国演义》有何相似之处? 第三章明代诗文 1.名词:台阁体,茶陵派,前后七子,唐宋派,公安派,竟陵派。 2.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有何得失和影响? 3.唐宋派的文学创作和他们的文学主张是否一致?请举例说明。 第四章《西游记》的成书与流传 1.名词:神魔小说。

2.《西游记》成书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典籍和文学作品? 第五章明代短篇小说 1.名词:话本,拟话本,“三言二拍”,“灯话三种”。 2.什么是话本?话本和拟话本的重要区别是什么? 3.明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衰的原因何在? 第六章明代戏曲 1.名词:明代传奇,明代中期三大传奇。 2.明代杂剧的演变趋势是什么? 3.明代三大传奇戏的题材有何特点和意义? 第七章汤显祖与《牡丹亭》 1.名词:沈汤之争,吴江派,临川四梦,临川派。 2.如何评价“沈汤之争”? 3.汤显祖为什么说“一生四梦,得意处唯在牡丹”? 清代文学绪论 1.清代学术思想的基本走向如何?它对文学思想有何影响?2.清代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成就是什么? 3.名词:才子佳人小说。 4.李渔的拟话本小说有何艺术创新? 5.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情节有何共同特点?其意义如何? 第一章清代诗词 1.名词:梅村体,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浙西词派,阳羡派,桐城派,桐城三祖。 2.清初诗坛创作有哪些主要成就? 3.如何理解清词的中兴? 4.清初“学人之文”和“文人之文”有何区别? 5.桐城派理论主张和散文创作有哪些主要内容? 第三章清代戏曲 1.名词:苏州派,一人永占,南洪北孔,地方戏。 2.清代戏曲创作走向如何? 3.“家家收拾起,户户不提防”是什么意思? 第四章蒲松龄与《聊斋志异》 1.蒲松龄的生活经历对他的小说创作有何作用? 2.《聊斋志异》与《阅微草堂笔记》的创作理念有何不同? 第五章吴敬梓与《儒林外史》 1.吴敬梓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经历对他创作《儒林外史》有何影响? 2.《儒林外史》的文学史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六章曹雪芹与《红楼梦》 1.名词:脂评,红学。 2.《红楼梦》的版本系统主要有哪两大类?各自的特征是什么?3.红学有哪些主要流派?你如何评价?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完整

《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 先秦文学 一、填空 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 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25 、 ---------确为先秦“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26 、-----------------最擅长写战争。

北师大版数学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教学内容

初二上册知识点总结 勾股定理 (1)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具有所有三角形的性质,还具备等腰三角形和 直角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即:两个锐角都是45°,斜边上中线、角平分线、斜边上的高, 三线合一,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外接圆的半径R,而高又为内切圆的直径(因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小角均为45°,高又垂直于斜边,所以两个小三角形均为等腰直角三 角形,则两腰相等); (3)若设等腰直角三角形内切圆的半径r=1,则外接圆的半径R=2+1,所以r:R=1:2+1. (1)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长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长的平 方.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是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2)勾股定理应用的前提条件是在直角三角形中. (3)勾股定理公式a2+b2=c2的变形有:a=c2-b2,b=c2-a2及c=a2+b2. (4)由于a2+b2=c2>a2,所以c>a,同理c>b,即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大于该直角三角形中 的每一条直角边. (1)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 是直角三角形. 说明: 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验证利用了三角形的全等. 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将数转化为形,作用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才能做出判断. (2)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问题的实质就是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进一步结合 其他已知条件来解决问题. 注意:要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先要构造出三角形,然后知道三条边的大小,用较小的两 条边的平方和与最大的边的平方比较,如果相等,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否则不是. 勾股数: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说明: ①三个数必须是正整数,例如: 2.5、6、6.5满足a2+b2=c2,但是它们不是正整数,所以它 们不是够勾股数. ②一组勾股数扩大相同的整数倍得到三个数仍是一组勾股数. ③记住常用的勾股数再做题可以提高速度.如:3,4,5;5,12,13;8,15,16;7,24, 25 ①勾股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和有关线段的长度. ②由勾股定理演变的结论:分别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多边形,以斜边为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修订稿

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 题及答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二、简答题 1、简述《庄子》“三言”的创作方法。 《寓言》篇自称其创作方法是“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天下》篇说“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这就是“庄子三言”。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重(读音chóng或zhòng)言,有两种解释:一是解释为是重复、增益之言;另一解释为借重之言,即引用长者、尊者和名人的言语,来证明己言,以便被他人接受。这些名人言语,基本都是虚构的。卮(zhī)言,即出于无心,自然流露的语言,这种言语层出无穷,散漫流衍地把道理传播开来,并能穷年无尽,永远流传下来。庄子阐述他的哲学思想、政治观念、人生理想等,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表述和理性的分析,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把他的思想融入到一个个寓言、神话、虚构的人物故事中,把枯燥的哲学思想讲得趣味盎然,让读者去领悟体会其真谛。 2、《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史记》的抒情性主要表现在: (1)在写人叙事中寄托着爱憎好恶的感情。即“寓论断于序事中”(顾炎武《日知录》),在冷静客观的叙述中,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2)通过夹叙夹议的手法,表达作者见解和抒发感情。这一写法以《伯夷列传》、《屈原列传》、《游侠列传》为代表。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太史公曰”的论赞体,直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予以评价,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具有很强的抒情性。

3、简述苏轼记叙文的特点。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传记文、碑传、山水游记、亭台堂阁记等,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最富有独创性。其传记文善于用所写对象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和细节刻画其个性,以突现奇人异才的高风亮节。他的游记文,往往将叙事、抒情、议论结合得水乳交融,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表现手法灵活多变,吸收其他体裁的表现方式(如赋体、问答、赞颂之类),从而使体式为之一变。写景记游,融入诗情雅趣,无不脍炙人口。苏轼是继柳宗元之后大量创作山水游记的作家,他的游记不仅记叙、描写、议论并重,而且议论成分占的比重较大,往往凭借议论给文章辟出新的境界。 4、简述“讲史”话本的体式特征。 (一)篇幅较长,分卷分目。一般均有四、五万言,最长的《五代史平话》有十多万字,有的话本因为篇幅较大,所以要分卷分目。 (二)都有“开场诗”和“散场诗”。 (三)采用断代编年的方法叙述历史。讲史话本大多按朝代断限,依据正史中的朝代兴衰的帝王将相的历史活动为主要内容,采取按年目顺序的讲叙方法。 (四)语言多为半文半白,以讲说为主。语言比较质朴粗糙。 5、简述《三国演义》“七实三虚”的艺术构思。 章学诚批评《三国演义》。所谓“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习题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 "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出自曹操的() ① 《短歌行》② 《篱里行》③ 《步出厦门行》④ 《苦寒行》 2 、《让县自明本志令》的作者是() ① 曹丕② 曹操③ 曹植④ 孔融 3 、 "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 出自曹植的() ① 《白马篇》② 《赠白马王彪》③ 《野山黄雀行》④ 《美女篇》 4 、魏晋时期擅写四言诗的除了曹操外还有() ① 曹丕② 王粲③ 嵇康④ 左思 5 、陶渊明诗歌中继承了阮籍、左思传统的是() ① 田园诗② 山水诗③ 咏怀、咏史诗④ 咏物诗 6 、祢衡咏物赋代表作是() ① 《蝉赋》② 《鹦鹉赋》③ 《舞鹤赋》④ 《洞箫赋》 7 、《思旧赋》的作者是() ① 向秀② 谢庄③ 曹植④ 阮籍 8 、《三都赋》的作者是() ① 班固② 左思③ 张衡④ 扬雄 9 、《芜城赋》的抒情性极强,寄寓了() ① 对故乡的思恋② 对历史兴衰变化的感慨③ 对广陵城的喜爱④ 对友人的怀念 10 、《北山移文》的作者是() ① 孔稚珪② 鲍照③ 丘迟④ 郭璞 11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 ① 王羲之② 陶宏景③ 嵇康④ 丘迟 12 、《搜神记》中见义勇为、自我牺牲的山中客形象见于() ① 《韩凭夫妇》② 《干将莫邪》③ 《宋定伯捉鬼》④ 《李寄斩蛇》 13 、《石崇每要客燕集》表现了() ① 石崇盛情待友② 石崇的吝啬③ 石崇的奢侈和残忍 ④ 石崇的礼让 14 、《画王弃市》选自() ① 《西京杂记》② 《世说新语》③ 《笑林》④ 《博物志》 15 、《韩凭夫妇》在艺术上成功地运用了() ① 细节描写② 景物描写③ 神话故事④ 寓言故事 16 、南朝时以 " 九品论人,七略裁士 " 品评诗人的诗论家是() ① 曹丕② 钟嵘③ 刘勰④ 陆机 17 、突破传统的 " 诗言志 " 说,提出 " 诗缘情 " 的是() ① 钟嵘② 曹丕③ 陆机④ 刘勰 18 、《文心雕龙》论述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关系的是() ① 《神思》篇② 《情采》篇③ 《时序》篇④ 《知音》篇 三、填空题 1 、建安时期以()和()为代表的许多优秀诗人,一方面学习汉乐府,描写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一方面歌唱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形成一种悲凉慷慨、刚健有方的风格,后人称之为()或()。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建安文学传统的作家有魏末的()、()、西晋的()和刘宋的

初二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板、玄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或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2c b a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b+c=a2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 组勾股数分别是:2n,n2-1,n2+1 如:(6,8,10)(8,15,17)(10,24,26)…… 4、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a2 +b2>c2锐角~,a2 +b2=c2直角~,a2 +b2<c2钝角~ 判定直角三角形a..找最长边;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c.确定形状 (4)构建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为10。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 解:设两直角边为3x ,4x ,由题意知: ()()341009161002510042 2 2 2 2 2 x x x x x x +=+===,,, ∴x=2,则3x=6,4x=8,故两直角边为6,8。 中考突破 (1)中考典题 例. 如图(1)所示,一个梯子AB 长2.5米,顶 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 位置上,如图(2)所示,测得得BD=0.5米,求梯子顶端A 下落了多少米? A A E C B D (1) (2) 思维入门指导:梯子顶端A 下落的距离为AE ,即求AE 的长。已知AB 和B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C ,只要求出EC 即可。 解:在Rt △ACB 中,AC2=AB2-BC2=2.52-1.52=4, ∴AC=2 ∵BD=0.5,∴CD=2 在中,Rt ECD EC ED CD ?22222252225=-=-=.. ∴EC=1.5 ∴=-=-=AE AC EC 215 05.. 答:梯子顶端下滑了0.5米。 点拨:要考虑梯子的长度不变。 例5.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12m ,CD=9m ,∠ADC=90°, AB=39m ,BC=36m ,求这块地的面积。 思维入门指导:求面积时一般要把不规则图形分

(完整word版)专升本《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282道选择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山海经》 B.《乐府诗集》 C.《楚辞》 D.《诗经》 2.《诗经》被称为“经”是在()。 A.先秦 B.秦代 C.汉代 D.南北朝 3.《诗经》全书共有()。 A.100篇B.105篇 C.300篇D.305篇 4.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是()。 A.孟子B.荀子C.司马迁D.班固 5.《诗经》在当时被划分为“风、雅、颂”,其划分的主要标准是()。 A.地域B.社会作用C.音乐D.内容 6.《诗经》用作宗庙祭祀舞曲的是()。 A.国风B.小雅C.大雅D.颂 7.“风、雅、颂”是《诗经》的()。 A.分类B.表现手法C.思想内容 D.特征 8.汉代“四家诗”指()。 A.齐鲁郑毛 B.齐鲁韩毛C.齐郑韩毛 D.齐鲁韩郑 9.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通行的《诗经》属于()。 A.齐诗B.鲁诗C.韩诗D.毛诗 10.《诗经》最基本的句式是()。 A.四言B.五言C.杂言 D.七言 11.《诗经》中写男青年对河边采集荇菜的一位女子的相思,想象着和她相爱的诗篇是()。 A.《召南·摽有梅》B.《郑风·褰裳》C.《周南·关睢》D.《邶风·静女》 12.《诗经》中描绘了一个美丽清泠、朦胧迷茫的抒情境界,刻画诗人徘徊追思的形象,借助景物和意象含蓄委婉地表达相思和追怀之情的诗篇是()。 A.《邶风·静女》B.《周南·关睢》C.《陈风·月出》D.《秦风·蒹葭》 13.《七月》是一首()。A.表现周人政治生活的诗歌B.农事诗C.反映婚姻问题的诗歌 D.反映上层社会生活的诗歌 14.汉代儒学家中为“毛诗”作笺的是()。 A.毛苌 B.毛亨 C.郑玄D.班固 15.《论语》是一部()。 A.纪传体史书 B.长篇论文C.杂记 D.语录体著作 16.道家学派开创者是()。 A.孔子B.孟子C.老子D.庄子 17.《庄子》今存()。 A.2O篇 B.30篇C.33篇 D.52篇 18.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是()。 A.孟子 B.子夏C.颜渊 D.荀子 19.《劝学》的作者是()。 A.孔子 B.孟子C.韩非 D.荀子 20.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散文集是 A.《尚书》 B.《逸周书》C.《论语》 D.《春秋》 21.《左传》全称()。 A.《春秋左氏传》B.《左氏春秋》C.《春秋内传》D.《春秋外传》 22.《左传》是()。 A.一部国别体史书B.一部纪传体史书C.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D.一部编年体史书

北师大版“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课后思考题 先秦文学思考题 1.比较《诗经》中“国风”和“小雅”诗地风格特征? 2.试述风、雅、颂地文体特征? 3.试述赋、比、兴地文学意义. 4.试析《诗经》怨刺诗地思想和表达特点 5.论述《诗经》地现实精神. 6.试论《诗经》地基本情感特征. 7.试论《诗经》地形式特征. 8.试论《诗经》对后世文学地影响 9.简述《春秋》记事地特征. 10.古人是如何论述《春秋》地“微言大义”地? 11.《左传》地理性精神是如何通过叙事表现出来地? 12.论《左传》人物描写地特点. 13.试析《左传》战争描写地特点. 14.试析《左传》地叙事特征. 15.试述《左传》地记言特征. 16.结合战国文化背景,论述《战国策》地思想特征. 17.试述策士地基本游说技巧. 18.试述《战国策》寓言地特征 19.比较《左传》和《战国策》说辞地艺术特征. 20.从陈述方式、语体风格等方面比较“语录体”和“论辨体”散文地特征 21.谈谈先秦议论散文地文体发展线索. 22.举例说明《孟子》文章“循循善诱”地表达特征. 23.试析《庄子》地文体特征. 24.论述《庄子》地艺术特征. 25.简析《庄子》文章中意象地特点. 26.简述《荀子》地文章体制地特点 27.从结构、意象、论述方式等方面谈谈《庄子》散文地“诗性”特征. 28.简述《韩非子》文章风格特征. 29.具体比较《孟子》、《庄子》、《韩非子》三书中寓言地不同特征. 30.简述《离骚》地主题思想. 31.试述《离骚》地艺术特色. 32.谈谈《离骚》和《九歌》在运用象征手法上地共同特点 33.简述《九歌》表达相思之情地特点 34.试论《天问》地结构特征. 35.简述宋玉地文学成就. 36.简述屈原和楚辞对后世文学地影响. 两汉文学思考题 1.汉代地经学对文学地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汉代地文学思想有哪些主要观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题

简述《诗经》创作和结集成书的年代、“风、雅、颂”的分类原则。 创作时期大约是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大约在公元前六世纪结集成书。分类原则是音乐角度,风即音乐曲调,国风是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雅是朝廷正乐,西周王幾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以具体作品为例,说明“赋、比、兴”的含义与特征。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情感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能够很好地叙述事物抒写感情。如《七月》叙述农夫在一年十二个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赋法。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做比喻。如《卫风硕人》用了一连串的比来描写庄姜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形容女孩子双手白嫩如春荑,肤如凝脂细又腻;脖颈粉白如蝤蛴,齿如瓜子白又齐,额头方正蛾眉细,就用了比喻的方法,生动表现了女孩子的美貌。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先写在水边的鸠鸟,然后自然引出了男女之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本事和抒发情感服务的。 《诗经》面向现实、关注现实的精神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生活写实:《诗经》内容广泛,深刻反映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容涵盖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风习。祭祀诗和周族史诗歌颂祭祀祖先,叙述部族发生的历史,赞颂先王的德业;农事诗,周初统治着极为重视农业生产,《七月》叙述了农夫一年艰苦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宴飨诗,反映了上层社会中君臣亲朋欢聚宴席的欢乐场景,是周初社会繁荣和谐融洽的反应。如《鹿鸣》就是天子宴群臣嘉宾之诗;怨刺诗,反映了西周末年政治黑暗腐朽,社会弊病丛生及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如《伐檀》;战争徭役诗,一类从正面描写,表现了强烈的自豪感和乐观精神,如大雅中的《汉江》另一类则表现出对战争的厌倦和对和平的向往,如小雅的《采薇》;婚姻爱情诗,有热情奔放的情歌,深沉执着的爱恋,和谐美好的欢哥,痛苦哀伤的悲歌2)《诗经》直面现实的现实主义情感抒发:与其他民族不同,中国民族史诗相对不发达,但抒情诗却得到高度发展,这起因于诗言志的民族传统观念和直面现实的人生态度--使每一个普通人都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他们对现实的观察和对发生在他们周围平凡的生活事件的善恶判断;他们直面现实的抒情诗创作态度,不但描述了周代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揭示了生活的本质,而且还通过自己的情感表现展示了周民族的生活旨趣审美观念以及文化品格与才具,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去生活。 4.《诗经》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加以分析。 1)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叙事描写、议论抒情都在其内,是《诗经》最基本、最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豳风·七月》即以直接叙述农夫们的衣食住行和描写四季的变化来加以表现的。比就是比喻,也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手法。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是以整体形象作比,但多数篇章是具体的比喻。《卫风·硕人》以一系列比喻描写形容庄姜的美貌。兴就是托物起兴,是诗歌开头、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222 a b c +=。 2.勾股定理的证明:用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关系进行证明(两种方法)。 3.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 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满足222 a b c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如果2 x a =,那么x 是a 的平方根,记作: a (2)性质:①当a ≥0≥0;当a =a a =。 2.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 (1)概念:若3 x a =,那么x 是a (2a =;②3 a = 3.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 (1)概念: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2)分类:按定义分为有理数可分为整数的分数;按性质分为正数、负数和零。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小数可分为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其中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称为分数。 4.与实数有关的概念: 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与有理数范围内的意义完全一致;在实数范围内,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同样成立。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因此,数轴正好可以被实数填满。 5 (a ≥0,b ≥0) a ≥0,b >0)。 第三章 1.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2.旋转: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旋转。这点定点称为旋转中心,转动的角称为旋转角。旋转不改变图形大小和形状,改变了图形的位置;经过旋转,图形点的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和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作平移图与旋转图。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的探索 1.多边形的分类: 2.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义、性质、判别: (1)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b a b =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练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思考练习题 一、先秦文学 1、为什么说先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的辉煌开端? 2、简述原始诗歌的特点。 3、上古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分几类?举例说明之。 4、以《女娲补天》为例,说明古代神话的意义。 5、简要说明《诗经》的分类和编定。 6、简要说明上古神话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7、举例说明《诗经》中爱情诗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8、《诗经》中政治讽刺诗主要指哪两类作品?其意义如何? 9、略述《诗经·大雅》中周民族史诗的主要内容。 10、举例说明《诗经》的赋、比、兴手法。 11、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2、从《诗经》看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形成。 13、《尚书》是怎样一部书?它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中处于什么地位? 14、从文学角度看,《左传》比《春秋》有哪些进步? 15、简述《左传》人物描写的成就。 16、以《邵公谏弭谤》为例,说明《国语》的文学价值。 17、简述《战国策》思想倾向的复杂性。 18、《冯谖客孟尝君》在描写人物上有哪些独到之处? 19、概述《战国策》的文学成就。 20、战国时期诸子散文勃兴的社会原因。 21、略述先秦诸子散文的演进概况。 22、略述孔子的主要思想和《论语》的文学价值。 23、《墨子》文章的特点。 24、《孟子》文章的风格。 25、如何评价孟子的仁政思想? 26、以《逍遥游》为例,说明《庄子》书中“寓言”、“重言”、“卮言”相结合的表现方法。 27、如何评寓言《庖丁解牛》? 28、简述庄子散文的艺术特点。 29、以《劝学》为例,说明《荀子》的文学价值。 30、简述韩非文章的风格。 31、试述楚辞的来源。 32、为什么说楚辞的产生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33、简述屈原的生平及其作品。 34、概述《离骚》的思想内容。 35、《离骚》在艺术上有哪些成就? 36、《九歌》中神话题材的诗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色? 37、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8、宋玉的《九辨》在抒情方法上有什么新的开拓?

初二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可编辑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板、玄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或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2c b a =+,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b+c=a2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 组勾股数分别是:2n,n2-1,n2+1 如:(6,8,10)(8,15,17)(10,24,26)…… 4、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a2 +b2>c2锐角~,a2 +b2=c2直角~,a2 +b2<c2钝角~ 判定直角三角形a..找最长边;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c.确定形状 (4)构建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为10。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 解:设两直角边为3x ,4x ,由题意知: ()()341009161002510042 2 2 2 2 2 x x x x x x +=+===,,, ∴x=2,则3x=6,4x=8,故两直角边为6,8。 中考突破 (1)中考典题 例. 如图(1)所示,一个梯子AB 长2.5米,顶 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 位置上,如图(2)所示,测得得BD=0.5米,求梯子顶端A 下落了多少米? A A E C (1) (2) 思维入门指导:梯子顶端A 下落的距离为AE ,即求AE 的长。已知AB 和B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C ,只要求出EC 即可。 解 : 在 Rt △ ACB 中 , AC2=AB2-BC2=2.52-1.52=4, ∴AC=2 ∵BD=0.5,∴CD=2 在中,Rt ECD EC ED CD ?22222252225=-=-=.. ∴EC=1.5 ∴=-=-=AE AC EC 215 05.. 答:梯子顶端下滑了0.5米。 点拨:要考虑梯子的长度不变。 例5.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12m ,CD=9m ,∠ADC=90°,AB=39m ,BC=36m ,求这块地的面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