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开题报告(正式)

开题报告(正式)

开题报告(正式)
开题报告(正式)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好教为出发点设计教学,忽略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课堂上,教师淋漓尽致的自我展现,其实是以“喧宾夺主”的方式,剥夺了学生的思考权、发言权和自主探究权,将本来充满智慧潜能的学生降格为一部接受器,异化了教学“本质”,导致高耗低效的学习状态。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教,忽视研究学生应该学什么的问题。2.追求教学面面俱到,预设的浅层次问题多,能够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少。3.忽视学生在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学习需求、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致使教学目标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兴趣低,学习收获少。4..教师关心自己预设的多,关注学情,积极利用生成性资源的少。5. 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活动多,以学生为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教学活动少。

审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发现以教师好教为出发点设计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生命的存在,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尊重,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益低,“高分低能”的现象日益普遍。我们不禁感叹:日复一日在教育园圃里劳作,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又是什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到底有多大的帮助?我们不满于当前的教育现状,期待着教育的革新。于是,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高效课堂教学开始备受关注。在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我校也融入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行列。经过多方学习、论证,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结合本校实际,积极引进了“生本教育”理念,把学校的工作重点和促进学校能量升级的抓手定位在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推广实验上,提出了“一心一意搞‘生本’,创新思路促提升”的口号,确定了“一点生发,全局突破,带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整体升级”的发展目标策略。并决定以“生本教育”推广实验为载体,以“生本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课题研究和读书活动为“助推器”,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带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升级,这无疑为教师进行生本课堂教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鉴于此,我们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二、课题名称及核心概念界定

课题“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简明、扼要地说明了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生本教育理念,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内容是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题名称中的“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是两个十分关键的概念,赋予了课题研究特定的内涵与鲜活的生命力。“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科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的大型教育改革实践。它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把教学中主要依靠教师的教,转变为主要依靠学生的学,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作为“人”的生命潜能和发展本能,将需要或能够托付给学生的教育,不加太多的修饰和框架交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高效课堂”指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和学生学习收益的最优化。其中“高效”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学模式的建构必须建立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之上;二是教学模式的运用必须适合不同层次的老师使用,并能够较好地驾驭,不断地进行“重组”、“拓展”与“自我建构”,以实现广大小学语文常规课堂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在相关理论和教学思想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较为固定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更多关注生命,关注学习状态,把“为教师好教而设计的教学”转变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学”,让课堂教学中的生态实体——教师与学生,在良好的条件下自然、和谐地生长发展,从而收获丰富和充实的人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双赢的良好局面。

三、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状况

二十世纪初,国外就开始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研究,迄今为止,已研究出很多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如教师因素、学生因素,还有课堂教学因素等。课堂教

学改革的动向是与教学方式的转变紧密结合的,教学的创造基于方法的更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应有之意。当今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又一改革重点在于关注教学方式的变革,其目的是以课堂教学实施作为突破口,以此探索改革传统的“以老师和课堂为中心,单一的、封闭且过多包办”的课堂教学模式,从而试图建立当代“以学生为中心,多渠道、多形式、主动吸收信息”的开放式教学新模式。

“生本教育”在历经十几年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其共同体日益壮大,已有最初的15所实验校发展到如今的200余所,遍及广东、北京、辽宁、港澳等地,取得了丰硕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生本教育”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价值观、伦理观和行为观,反映了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使学生人格建树和智慧生成的有效途径,为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

四、本课题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理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课程是一个过程,但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其所知道的过程,而是师生一起探索其不知道的过程;新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一个体验的过程,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自我建构的过程。现代教学论又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作为有生命力、有能动性的学生,在认识活动发生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观念的理解、价值的认同、兴趣的培养等,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从直接到间接的体验过程,从接受、赞同到怀疑,甚至拒绝的反复起伏的情感体验过程。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改革正是在全新的生本教育理论指导下展开的,它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宗旨而进行,学生的发展贯穿于学生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评价反思等整个自主学习过程中,渗透在学生与教师、同伴、乃至学校之外的家庭、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中,与现代教育理论找到了有效对接。

2.叶圣陶的“学生本位论”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

叶圣陶先生的“学生本位论”是本课题的教育哲学依据,它不仅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出学生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关注、信任、理解的基础上,必须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还强调“群体本位”,所有学生应该是一切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强调“学生要自觉做学习的主人”,“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着想”,指出教育必须为了生活,服务生活,必须源于生活,适应生活;必须贴近生活,参与生活。

“儿童是教育行动的中心,他的个体性、人格可能性应受到尊重和培养”“教育的天然的基础是儿童的本能,而本能又是一切学习和训练的依据。利用儿童的自动能力发展他们原有的天性,才是新教育的宗旨。”在杜威看来,教育不是强迫儿童去吸收外面的东西,而是让儿童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正因为儿童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我们才能把可以托付的教学最大限度托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地学习,快乐地成长。

毫无疑问,叶圣陶的“学生本位论”与杜威的“儿童中心论”都注重以儿童的发展为主,这无疑与“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不谋而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充足的理论依据。

3.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

学习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种自我生成是他人无法替代的,是由内向外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灌输。我们把现代教育理论融于构建主动发展模式的实验过程中,更要注重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发展的过程;注重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兴趣;注重创设情境、发展能力;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生本教育”的理论根据正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之上产生的。

4.《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关于语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与理解。”“阅读教

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实践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语文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这些理念要求阅读教学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阅读情境。而“生本教育”正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使学生真正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自我调控、自我欣赏、自我发展的能力,这与新课程理念十分吻合,为课题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二)实践意义

随着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与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家庭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处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学校大力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中,开展语文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是紧跟现代社会发展,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所需;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得到贯彻落实的教学改革;是站在生命视野内重新去审视课堂教学,关注人的整体素质和个性自由全面发展,提高生命质量并实现对人的终极关怀的有效教育。它符合人的生命发展规律,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教育回归到注重人的发展的本位上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行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不仅破解了当前课堂教学的难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而且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和不断创新,也是在给应试教育导入死胡同的当今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能在更大范围内为各个年段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走上学会、会学到乐学的自我发展与提升的良性循环的道路,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假设和拟创新点

自开展新课程改革以来,以学生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开始逐渐得到贯彻和落实,

但目前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等方面还存有诸多弊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如何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放手,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着眼于解决学校课堂教学中存有的以上问题,积极引进“生本教育”理念,努力把新课程理念、生本教育理念和常规教学有机融合起来,从而颠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换师生角色,构建起适合学生发展和学校发展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本着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倡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分享,从而为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教学环境,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同时,生本课堂教学强调教育教学以学生为本,体现了“以学定教”“教少学多”的教学理念,使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从而真正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使学生能以自主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真正做到关心学生的生存与发展状态,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与需要,激扬学生生命,这种教学方式会以最少的语言开启学生的智慧闸门,以适时的引导提升学生的潜能发展,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愉悦,欢乐、高质高效地投入学习,最终使综合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进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不仅破解了当前课堂教学的难题,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而且是对素质教育的具体落实和不断创新,也是在给应试教育导入死胡同的当今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能在更大范围内为各个年段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学会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从而走上学会、会学到乐学的自我发展与提升的良性循环的道路,真正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此外,本课题还将鼓励教师大胆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抛开以往教学中面面俱到的做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需要,增删教学内容,对教材大胆进行“二次开发”,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有的放矢地进行课堂教学,这在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参研教师的科研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学校的发展方面都具有明显的创新性。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思路

本次课题研究将以构建生本焦教育理念下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以理论研究为辅,从实践中得出客观结论,分析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差异以及教学效果的不同,探究其深层次原因。通过广泛的交流,以网络为手段,借鉴在生本教育实验中做出显著成效的广州花都育才学校课堂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生本语文课堂经典案例,将自己教学中客观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对比,提出可行的建议,进行再次实践探究,从而形成适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生本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在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中找出规律,提炼方法,得出结论。研究期间同时采用文献学习分析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定期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议,深入学习有关生本教育的理论,探索新的课程改革信息并及时交流总结经验,做好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最终将课题研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

(三)技术路线

本课题研究将采用的技术路线是:以新课程改革和高效课堂教学为背景,以构建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为目标,以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采用多样化的研究方法,从而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内容包括:1.相关研究资料的搜集、查找和整理。‘

2.适时组织相关的调查研究。

3.在国内现有的高效课堂教学和生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基础上进行相关理论的深入研究。

4.组织不同年段教师构建适合本校学生发展的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并指导其工作。

5.利用教师培训等进行宣传,吸引更多教师进行生本课堂教学改革尝试。

6.利用教育行政力量对本课题研究进行政策引导,使其具有更美好的发展前景。

(四)可行性分析

1.近年来,我校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不少成果,十多项课题已在省级立项,四项已通过省级鉴定,近十项课题在市级获奖,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学校生本教育改革实验的全面推广,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同时,作为学校领导率先学习生本教育及有关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直接参与课题的具体研究与实施过程,保障了课题研究的可行性与高效益。

3.学校为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时间、政策及其他方面的保证,无论从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科研环境的营造等方面,都给予充分的优先考虑。同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激励机制,给予了适当的政策和资金倾斜,保证了所需的各项经费,包括专家讲座费、资料费、印刷费、上网费、研究人员外出学习费、研讨会议费等,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所需的各种设备。

4.学校有丰富的图书、影视资料,先进的网络设备,且宽带网络畅通,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先进的科研设备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学校为各个班级配备了实物展台、电子白板或实物投影,各教研室配备了打印机,便于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5.本课题组由一支富有时代精神,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强的青年骨干教师组成。其中,课题主持人大学本科毕业,小学高级教师,在县、市级优质课及改实验课评选中多次获奖,参与研究的几项课题在县级、市级优秀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得不同奖项,所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撰写的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研究,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丰厚的教学理论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具备较强的科研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写作能力较强,熟悉电脑操作和多媒体制作。于2010年9月,赴广州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有能力组织并按时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此外,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其他成员都是我校语文教学一线的骨干教师,她们精力充沛,善于钻研,业务能力强,熟悉电脑操作,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课题研究经验,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且参加过不同课题的研究活动,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起码的科研素质。同时她们多是班主任,组织协作能力强,能

结合班级工作促进此项课题的研究。其中,有四老师先后赴广州参加“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学习,有利于促进本课题的顺利结题。

七、研究目标、内容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目标和内容

1.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寻求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方法途径,确立新的“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儿童”教育思想观。

2.构建适合不同学段目标要求的语文生本课堂教学模式,形成基本的教学流程或课堂结构,引领不同层次老师的课堂教学有所提升。

3.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策略,并将方法、策略运用与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常态化高效课堂教学特色。

4.建立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5.撰写、发表课题研究中呈现出的高质量的教学论文、优秀案例等,通过验证在更大范围内加以推广。

(二)实施步骤

1.课题启动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7月)

2011年3月,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课题组主持人率先在四年级(3)班进行了语文生本课堂教学实验,由于其他班级尚未能同步实验,主持人总感觉势单力薄,研究进展缓慢。面对新的问题,课题主持人通过教学现状的分析,在学习、培训、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论证确立了《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为内容展开研究,并依据课题研究所需,成立了课题组,经过协调分工,明确各自的职责。

课题组成立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购买有关生本教育的书籍,通过各种方式认真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开展研读活动,加深对“生本高效课堂”的认识;通过课堂教学现状的分析,在学习、培训、研究的基础上,讨论制定课题计划进度表,进行课题实验方案的拟定、论证、修改与确立;设计合理的师生问卷,并写出分析报告;课题组教师根据教学常规及自身业务能力和水平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

改进行动计划,剖析自己的课堂教学现状,发现自身课堂教学的优缺点,并提出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目标与措施;填写并上报课题立项申请书。

2.全面实施阶段:大力推进生本课堂教学改进行动(2011年8月—2013年1月)依据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研究工作,通过开题论证,在反复实践、研讨、总结的基础上,探索出生本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策略,具体内容有:

(1)邀请专家论证课题,经过调查分析,多方论证后完善开题报告。

(2)根据课题实施方案深入开展课题实验研究和探索。每位教师根据制定的个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自我整改或对比分析,并做好改进记录,从中呈现出不同层面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案例。

(3)聚焦课堂教学,初步形成“生本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课堂教学是课改实践的主渠道,“生本教育理念”是聚焦课堂的重点,而“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实施“减负增效”的有效途径。在这一阶段,每位教师都要从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和研究“生本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同时,课题组主持人精心组织听课、评课以及课堂教学实录的分析研究,通过各种优秀教学设计、研究课、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和优秀课题的评选活动,不断总结“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成熟经验,逐步形成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4)实施动态管理计划,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充实。积累阶段性资料,形成中期研究成果。

(三)总结推广阶段(2013年1月——2013年5月)

经过两年的探索实践,课题组已获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为使研究成果最大化,学校专门组织成立了质量检测小组,对课题组教师的常态化课堂教学进行测评。结合“人人一节优秀生本高效课”的活动,对课题组每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展示,从而使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向更深层次发展。与此同时,课题组根据组内分工,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数据,并进行分析汇总,全面总结研究成果,展示

研究成果,完成体现实验研究全过程的总报告的撰写,并将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做法、经验加以推广,交流分享,让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走进更多老师心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同时,将课题研究中教师撰写的论文、随笔、教育故事及学生、家长的作品等课题研究成果收集、整理并汇编成集。完成课题鉴定、验收工作。

八、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形成基本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2.积累优秀的生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随笔等。

3.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成果推广阶段的各种经验报告。

4.编辑出版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集。包括优秀案例、论文、教育叙事、教学设计等。

5.校内外展示课,优秀生本课堂教学录像课。

九、组织机构和人员分工

(一)组织机构

课题指导专家:周小云(河西学院教授)、李海(河西学院教授)、

李积成(山丹县教体局副局长)

课题主持人:周凤玲(山丹县城关小学教研主任)

课题中心组成员:李杰(山丹县城关小学校长)

课题组其他成员:胡玉萍高春梅靳爱华

钟富玲陈丹凤张翠琴

课题实验教师:全体语文教师。

(二)课题组成员分工

周凤玲:(课题主持人)主要负责组织、策划、统筹安排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负责立项评审书、鉴定审批书的填写与上报,以及撰写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性研究计划与小结、开题报告、研究报告等。

李杰:负责联系课题指导专家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适时的指导,引导课题组成员有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为课题实施提供各方面保障。指导课题主持人完成立项评

审书、鉴定审批书的填写与上报。

胡玉萍:负责收集已发表、出版或获奖的阶段性性成果类资料(论文、课例、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协助课题主持人完成实施方案、结题报告等核心文本的撰写与审核。同时负责课题组会议的组织召开。

高春梅:负责设计各类与课题有关的问卷调查表,并完成统计与问卷分析。协助主持人完成开题报告、阶段性研究计划与小结的撰写与审核。

靳爱华:负责收集整理各种活动类资料(课堂教学、推进大阅读、小组建设、培训发言等),同时负责各种实验数据的检测、收集与分析。

钟富玲:负责收集、整理各类图片资料,根据收集的资料完成各种活动剪影的制作。同时负责过程性资料的分类汇总。

陈丹凤:负责收集、整理各种视频类资料,完成典型的生本课例制作,同时负责课题组读书交流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张翠琴:负责收集、整理未发表或获奖的各种成果性资料,主要包括论文、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教学随笔、学生及家长作品等,同时负责课题组研讨活动的组织、策划、主持与记载。

此外,每位课题组成员都要收集好自己在生本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原始资料,并将其及时地移交、汇总给相应的负责人,而且每位课题组成员都有责任撰写与课题相关的论文、随笔、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关注课堂,关注学生,鼓励所在班级的学生积极书写生本感言,并将自己及本班学生所写的文章及时投稿,予以发表或获奖。在课题结题后,根据实际情况,课题组所有成员需重新分工负责打印相关资料,完成本课题的上报评审鉴定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