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木病理

林木病理

林木病理
林木病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5.试述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过敏性反应。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

4.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综合治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流行病

2.林木病害具体防治技术有哪些?

3.生物防治机理有哪些?

4.如何针对林木病害进行林业技术防治?

5.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应注意哪些因素?

6.如何进行抗病育种?

7.林木主要的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病害有哪些,如何进行检疫?

8.当前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方面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

1.种实霉烂的主要危害状及病原形态

2.苗木猝倒病症状、病原、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

3.杨黑斑病在什么条件发病严重,如何进行防治?

4.如何针对根结线虫病的危害机理进行防治?

第八章复习思考题

1.叶部病害的初侵染来源有哪些?举例说明。

2.毛白杨锈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3.杨树黑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对策。

4.举例说明针叶树叶斑病的防治策略及在防治中的应用。

5.种实霉烂病的症状是什么,其病原主要有哪些?

6.论述三种主要的白粉病害的病原类型及防治要点。

7.论述苹-桧锈病病原的侵染循环。

8.论述三种细菌叶枯病的病原类型及防治措施。

9.试述梨黑星病的防治要点。

10.林木炭疽类病害的病原有哪些?

第九章复习思考题

1.落叶松枯梢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2.杨树腐烂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3.杨树溃疡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4.苹果腐烂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5.松疱锈病、松瘤锈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6.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7.板栗疫病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8.枣疯病、泡桐丛枝病等主要症状有哪些?病原特点、有什么发病规律、主要防治方法是什么?

9.松材线虫有哪些潜在危险性?

10.由侵染性因素引起的枝干溃疡病类的诱因有哪些?分析诱因对这类病害的防治有何意义?

11.影响杨树水泡性溃疡病发病的因素是什么?了解这些因素在防治病害中有何意义?12.泡桐丛枝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13.试述红松疱锈病的侵染循环。

14.红松疱锈病的防治措施及病理学依据。

15.影响松材线虫病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16.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17.试述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

18.试述菌原体病害防治的主要措施及其病理学依据。

19.某树木枝干皮层出现局部坏死,其上产生小黑点, 能否认为此小黑点即是该枝干病害的病原?如何验证?

20.桉树青枯病的主要症状类型和病原各是什么?

第十章复习思考题

1.紫纹羽病、白纹羽病发病机理?

2.林木根朽病的发病规律。

3.与枝干、叶部病害相比,林木根病的病原物在传播上有何特点?

4.土壤环境因素中,哪些因素对根病发生起到重要作用?举例说明。

5.根病防治应着重考虑哪些方面?为什么?

6.与叶部病害病原物的传播相比,根部病害病原物的传播有何特点?

7.论述林木根部病害的侵染循环的特点。

林木育种学试题库

一、概念对比

1. 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2. 双交/回交

3.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4. 引种/驯化

5. 双交/回交

6.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7. 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8. 半同胞家系/全同胞家系

9. 种源选择/优树选择

10. 子代测定/无性系测定

11. 家系内选择/配合选择

12. 乡土树种/外来树种

13. 1.5代种子园/去劣疏伐种子园

14. 品种/类型

15. 选择保存/进化保存

16. 混合选择/单株选择

17. 家系/无性系

18. 品种/品系

19. 无性系种子园/实生种子园

20. 原境保存/异境保存

21. 选择保存/进化保存

22. 选择响应/选择差

23. 选择响应/遗传增益

24. 家系内选择/配合选择

25. 单交/双交

二、选择题(单选,在选中字母上打√)

1. 在种质资源离体保存中,哪一种方式保存的时间最长。

A 种子保存;

B 花粉保存;

C 营养体保存;

D 组织培养材料保存;

2. 用本地树种与一个国外引进的同一树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种属于。

A 本地基因资源;

B 人工创造的基因资源;

C 外地基因资源;

D 野生基因资源;

3. 天然异龄林中进行优树选择,一般采用。

A小标准地法; B 优势木对比法; C 绝对值评选法; D 综合评分法;

4. 种源试验中,一树种南方产地和北方产地相比一般。

A 生长快,落叶晚;

B 生长慢,落叶早;

C 生长快,落叶早;

D 生长慢,落叶晚;

5. 在引进外来树种时,一般引进哪种繁殖材料最容易成功。

A 插穗;

B 接穗;

C 种子;

D 苗木

6. 无性繁殖可利用。

A 加性变量;

B 非加性变量;

C A和B;

D 显性与上位变量

7.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种子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A 优树收集区;

B 良种示范区;

C 子代测定区;

D 采穗圃区

8. 种子园无性系配置设计时,将各无性系按号码在一行中顺序排列,但在排列

另一行时要错开几位,以另一号码开头,这种配置方式称为

A 随机区组排列;

B 固定区组排列;

C 轮换区组排列;

D 顺序错位排列

9. 无性系测定是指用优树的,通过扦插或嫁接等无性繁殖方式所繁殖的无性系

进行田间试验。

A 子代苗木;

B 营养器官;

C 繁殖器官;

D 任何器官

10.一般来说,一般配合力是由基因的作用的结果。

A 显性效应;

B 上位效应;

C 加性效应;

D 加性效应+显性效应11.入选亲本子代平均值距被选择亲本群体平均值的离差称为。

A 选择差;

B 选择响应;

C 选择强度;

D 选择指数;

12.选择杂交亲本时,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A 亲本双方优缺点互补;

B 母本的优点比父本更突出;

C 亲本双方花期一致;

D 亲本双方生态类型差距大

13.在种子园周围进行隔离的主要目的是。

A 防止虫害;

B 防止外源花粉污染;

C 防止授粉不均;

D 防止自交14.杨树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在杨树育种过程中应采用哪种方法测定其遗传品质的优劣。

A 子代测定;

B 无性系测定;

C 家系测定;

D 表现型测定

15.改良遗传力低的性状时,易采用选择效果较好。

A 家系选择;

B 混合选择;

C 表型选择;

D 间接选择

16.在引进外来树种时,一般引进那种繁殖材料最容易成功。

A 插穗;

B 接穗;

C 种子;

D 苗木

17.油松属于雌雄同株,在成熟的油松林中,从一株树上采集种子,这些种子中的亲缘关系可能有。

A 自交;

B 半同胞;

C 全同胞;

D 上述三者

18.用10个亲本进行半双列杂交试验,则可能的交配组合有种。

A 45;

B 55;

C 90;

D 110

19.同一树种不同种源之间的交配属于。

A 自交;

B 回交;

C 近缘杂交;

D 远缘杂交

20.下列组合中亲合力最差

A毛白杨×银白杨;B白杨派×黑杨派;

C黑杨派×青杨派;D黑杨派×白杨派;

21.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选育优良品种、遗传测定和良种繁殖三大部分,请问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选育优良品种的范围。

A 引种;

B 种子园;

C 杂交育种;

D 嫁接

22.下述条件中的最不符合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采种林分要求。

A 天然次生林;

B 天然异龄林;

C 地理起源不清的人工林;

D 郁闭度较低的天然林;

23.子代测定测交系交配设计中,通常以测交系为。

A 母本;

B 父本;

C 父本或母本;

D 父本和母本

24.下列交配设计中,即可以提供一般配合力,又可以提供特殊配合力的信息。

A 自由授粉;

B 多系混合授粉;

C 单交;

D 双列杂交

25.树木多性状选择有三种方法,请问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多性状选择。

A 单向排列选择;

B 指数选择法;

C 配合选择法;

D 独立标准选择法;26.在某个林分中,将生长快的和生长慢的树木都伐掉,只保留生长中等的树木,这种选择方式属于。

A 定向性选择;

B 多形性选择;

C 稳定性选择;

D 分裂性选择;27.下列树种花粉寿命最短。

A松树;B云杉;C落叶松;D杨树

三、判断题(正确的填√,错误的填×)

1. 同一树种地理种源间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漂移引起的。()

2. 林木育种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应该优先采用的保存方式是原境保存。()

3. 由于树木是多年生植物,人工集约化管理程度低,在引进外来树种时,只有

当引种地和原产地生态条件大致相同时,引种才能成功。()

4. 741杨是一个无性系优良品种,在无性系群体内再进行单株选择,可使其改

良程度进一步提高。()

5. 优树选择属于遗传型选择,地理种源的选择属于表型选择。()

6. 无性系选择是遗传增益最大的一种选择方式。()

7. 影响选种效果的因素为性状遗传力、选择强度和选择性状的遗传变异系数,

三个因素数值越大对遗传改良的效果就越好。

8. 毛白杨×加杨与加杨×毛白杨的杂交亲合力相同。

9. 用经过子代测定的优树材料嫁接建立的种子园属于1.5代种子园,而用其子

代苗嫁接繁殖的种子园属第二代种子园。()

10. 在种源-优树联合选择试验中,种源因素一般为巢式设计因素。()

四、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按照综合分类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个有何特点?

2. 树木引种的主要步骤有哪些?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

3. 确定杂交组合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4. 芽变的特点有哪些?

5. 引进外来树种时应考虑哪些因素?列举我省从国外和国内引种成功的树种各

2个。

6. 与子代测定相比,无性系测定有何特点?在无性系选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 按照综合分类方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在基因资源收集时,应注意

哪些问题?

8. 种内变异分那几个层次?在育种中如何利用各层次的变异?

9.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种效果?

10. 遗传性选择的程序和特点是什么?在遗传性选择中为什么要进行子代测

定?

11. 芽变的特点有哪些?芽变的遗传学基础是什么?何时进行芽变选择最好,

为什么?

12.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概念和意义上有何区别?在林木改良中应如何

利用这两种配合力?

13. 在种源试验中应如何确定采种林分和采种树?

14. 林木育种工作有哪些特点?

15. 基因资源保存一般有哪些方法?

16.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概念和意义上有何区别?在林木改良中应如何

利用这两种配合力?

17. 为保证引种成功应采取哪些措施?

18. 克服无性系成熟效应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9. 为什么说通过杂交取得杂交种子,是杂交育种工作的开始,而不是结束。

20. 子代测定与无性系测定有什么不同?

21. 无性系测定应注意什么问题?

22. 子代测定有哪几种主要的交配设计方式?

23. 建立种子园时,怎样进行无性系配置?

24. 种子园有哪些类型?

25. 建立种子园有什么意义?

26. 种子园园址的选择应注意哪些问题?

27. 种子园的组成系统中包括哪些经营区?

28. 种子园的规划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29. 室内切枝杂交各阶段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30. 如何克服远缘杂交不孕?

31. 怎样培育杂交苗?

32. 杂交的方式有哪几种?

33. 如何正确地选择杂交亲本?

34. 怎样进行树木引种工作?

35. 分析与引种成败有关的重要因子

36. 引种成功的标准是什么?

37. 引种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38. 什么叫种源选择?

39. 怎样进行种源试验?

40.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41. 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42. 优树选择的林分条件是什么?

43. 选择优树应根据哪些指标?

44. 什么是无性系选择?无性系选择有何优点?无性系选择有何缺点?

45. 林木选择育种的方式有哪些??

46. 何谓混合选择?有什么特点?

47. 什么是单株选择?有什么特点?

48. 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有哪几种?

49. 种质资源有哪些类别?

50. 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有何区别?

五、论述题

1. 试述初级无性系种子园、初级实生苗种子园、去劣疏伐种子园、1.5代种

子园、第二代无性系种子园的概念,并用图表示各种子园的世代联系。

2. 树木常规育种的主要方式有哪些,比较各种方法的育种原理、优缺点和应用

途径。

3. 在杂交育种中亲本组合的选配原则是什么,试从遗传学角度讨论其原因。

4. 在引进外来植物品种时主要考虑哪些因素,从南方和从北方引进树种时一般

会产生哪些反应,如何克服。

5. 林木种内存在那几个层次遗传变异,试用遗传学基本理论来分析各层次变异

产生的原因,并用实例分析各层次变异利用现状。

6. 试述种子园的种类和概念,用图式表示各类种子园之间的相互关系。

7. 试述常规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学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相关论点有实例佐证)

8. 如何辩证地看待林木和林木遗传育种的特点,在林木改良中如何扬长避短,

充分利用其特点开展育种工作。

9. 试述林木无性繁殖材料退化的原因及克服方法。

10. 目前林木转基因研究取得哪些进展?转基因林木生态安全性主要关注哪些

问题?

11. 在林木抗逆性育种中,为提高改良效果应重视哪些问题?

六、计算题

1.某一杂交试验,共3个父本(A、B、C),4个母本(D、E、F、G),各杂交组合苗高平均值如下表所示:(20分)

D E F G

A851310

B119124

C5685

试问:这是什么交配设计?

1.当组建一个下一世代的种子生产群体时,能从该设计的子代中选择多少

个彼此没有亲缘关系的全同胞?

2.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各为多少?

3.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各为多少?

4.选择那4个亲本建立1.5代种子园?

2.油松杂交试验中,共3个父本(A、B、C),4个母本(D、E、F、G),子代杂种苗按完全随机区组设计,重复2次,各杂交组合子代苗高小区平均值如下表

所示:(20分)

━━━━━━━━━━━━━━━━━━━

重复

组合──────────

ⅠⅡ

───────────────────

D×A 10 14

E×A 16 16

F×A 17 19

G×A 11 9

D×B12 16

E×B 17 19

F×B 18 18

G×B 15 13

D×C 10 10

E×C 12 16

F×C 12 12

G×C 13 11

━━━━━━━━━━━━━━━━━━━试问:

1.这是什么交配设计?

2.当组建一个下一世代的种子生产群体时,能从该设计的子代中选择多少个彼此没有亲缘关系的全同胞?

3.父本、母本的一般配合力各为多少?

4.各组合的特殊配合力各为多少?

5.选择那4个亲本建立1.5代种子园?

林木病理学课件

林木病理学Forest Pathology 二、植物病理学的概念 病斑:症状真菌、细菌:病原 致病原因:机制病害的扩展蔓延:发生发展规律治疗:防治措施 植物病理学的定义:研究经济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致病机制、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科学。 三、病害对农业、林业的危害 爱尔兰饥荒:爱尔兰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1845-1846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大流行,导致 150万人饿死,迫使100万人逃离本土。植物病理学由此诞生。 孟加拉饥荒:1942年印度的孟加拉邦水稻胡麻叶斑病大流行,约200万人饿死。 1870-1880年,原产咖啡的斯里兰卡,咖啡锈病严重危害,咖啡产业被全部摧毁,后改种茶叶。 1881-1888年,法国葡萄霜霉病严重发生,使久负盛名的法国酿酒业几乎全部停顿。 1970年玉米小斑病在美国大流行,减产15%,约165 亿Kg,经济损失达10亿美元。 松材线虫病从日本传入,自1982年以来危害面积达7万hm2,因该病危害已累计致死松树3 500多万株。目前已严重威胁到安徽黄山、浙江西湖等风景名胜区的安全以及整个中部及南部的大面积松林。 桉树青枯病成为广东、广西及海南地区桉树发展的严重障碍,1982年以来发病累计面积已达10万hm2。 红松疱锈病、落叶松枯梢病(北方)如辽宁,这两种病害每年发病面积达万hm2。 四、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 林木病理学(森林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Robert Hartig(德国人)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病理学的创始人。 1934年苏联的C. И.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科书。 我国的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 萌生时期(1917 ~ 1953) 1952年后,森林植物病理学正式列入高、中等林业院(学)校的教学计划。 创建时期(1954 ~ 1978) 1958年到1960年间,北京林学院、南京林学院、东北林学院和中南林学院等设立了森保专业或森林病虫害防治专业。 发展时期(1979 ~ 1997)辉煌岁月。 调整时期(1997 ~现在) 1997年国家教育部对我国本科专业做了压缩和调整,森林保护专业改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专业。 第一章林木病害基本概念 第1节林木病害的定义 1. 定义: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正确理解林木病害概念,需注意两个要点: 病害的发生是林木产生一系列病变的结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病理程序。害虫和动物咬伤、机械损伤、风折、雪压和火灾等伤害没有引起林木发生病理过程,不能称为病害。 病害的定义是从人类的经济利益出发的,对于那些不引起经济损失,反而有利于人类经济活动的特异性变化,也不能称为病害。如林木菌根菌在侵染根部后形成的菌套,豆科植物的根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在线作业的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V 1.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满分:5 分 2.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满分:5 分 3. 植原体引起林木病害症状多是()类型 A. 腐烂、坏死 B. 肿瘤、腐朽 C. 斑点、烂皮 D. 丛枝黄化 满分:5 分 4. 下列病原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 A. 欧氏杆菌属

B. 棒状杆菌属 C. 野杆菌属 D. 微单胞杆菌属 满分:5 分 5. 硫合剂的有效成份( ) A. 硫磺 B. 生石灰 C. 多硫化钙 D. 钙离子 满分:5 分 6.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满分:5 分 7. 植物病毒的传播主要通过()方式。 A. 降水 B. 雨水溅散 C. 气流 D. 介体昆虫 满分:5 分

8. 环剥树皮是指防治( )采取的有效措施 A. 立枯病 B. 竹丛枝病 C. 泡桐丛枝病 D. 炭疽病 满分:5 分 9.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B. 病毒 C. 细菌 D. 锈菌 满分:5 分 10. 锈菌具有多态型产生5种孢子类型,其中就包括() A. 冬孢子 B. 粉孢子 C. 分生孢子 D. 游动孢子 满分:5 分 11. 鞭毛菌亚门的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繁殖产生() A. 静孢子、卵孢子 B.孢子囊孢子、卵孢子 C. 分生孢子、卵孢子

D. 孢子囊孢子、接合孢子 满分:5 分 12. 桑寄生害主要由( )传播 A. 昆虫 B. 鸟类 C. 人为 D. 风 满分:5 分 13. 属于活养寄生物(专性寄生物)的病原物是( ) A. 植物病毒 B. 腐霉菌 C. 病原细菌 D. 立枯丝核菌 满分:5 分 14.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满分:5 分 15. ()引起的林木病害通常不产生任何病症。 A. 真菌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19年6月在线作业

(单选题)1: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症状。 A: 腐朽 B: 腐烂 C: 坏死 D: 畸形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治病先治虫是指( ) A: 白粉病 B: 煤污病 C: 立枯病 D: 炭疽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杜鹃饼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作用(或反应)。A: 致病 B: 耐病 C: 抗病 D: 避病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炭疽病具有()的特点。

A: 潜伏侵染 B: 隐症现象 C: 系统侵染 D: 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波尔多液的有效成份是() A: 硫酸铜 B: 生石灰 C: 碱式硫酸铜 D: 硫酸根离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植物病原细菌的形态都是() A: 球状 B: 螺旋状 C: 杆状 D: 多细胞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锈菌产生的孢子中,()属于(或相当于)有性繁殖结构,其内产生担子孢子。 A: 锈孢子 B: 夏孢子 C: 冬孢子 D: 性孢子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半知菌在无性繁殖时,常产生各种结构,其中有() A: 担子果 B: 闭囊壳 C: 子囊腔 D: 分子孢子器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林木病害防治的原则是() A: 安全可行性 B: 综合治理 C: 预防为主 D: 应用杀菌剂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在下列病原中,()引起苗木猝倒病。 A: 立枯丝核菌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题与答案

. . . .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下载可编辑.

. . . .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下载可编辑.

. . . .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下载可编辑.

林木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抱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乂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砲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7、病原中(类病毒)最小。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 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 林木病理学实习心得体会全科上下心往一处使,使科室管理医疗质量、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有了新的突破,成为区内病理学科专业的龙头科室。 一. 加强管理,细化职责,确实开创医疗质量新局面 病理科重视思想政治学习,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与并完成医院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医疗工作全面质量管理工作计划及病理工作规章制度,针对不同环节重新强化科主任、医师、技术员岗位职责,做到了制度健全、管理有章可循、职责落实到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xx-xx年度市卫生局组织的检查评比中排名第一,XX 年本人被银川市政府授予“十佳医生”,病理科在xx-xx年度、xx-xx年度被医院评为“先进科室”,本人也被评为“优秀科主任”。 二. 拓新工作,健全制度,努力发掘病理诊断新亮点 病理科能较好地完成所签定的“五大责任书”规定的各项内容,认真完成半年及年终“五大责任书”的自查工作,始终把医院开展的“医疗质量服务年”等活动,真正落实到

实处,不摆花架子,转变服务观念,一切工作围绕临床转,临床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积极创造人力、物力条件,大力引进、应用和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先后有5人外派到长春、内蒙、北京、上海等地学习,特别实学习了国外疑难切片病理诊断的思路及方法、免疫组化质控标准、分子生物学----原位杂交技术操作、细胞病理学诊断,两年多来我科先后开展了四项新技术:1.持笔式针吸细胞学穿刺;2.多药耐药基因检测;3.原位杂交检测HPV感染;4.液基细胞检查应用于宫颈病变筛查。解决了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受到临床医生的好评和认可,并大大提高了科室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了医院综合竞争实力。 积极开展科研立项两项,培养科研人才,提高了科研能力及水平。XX年主持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原位杂交检测HPV和P16INK4a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年主持自治区卫生厅科技重点计划项目“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浸润的关系”;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多药耐药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XX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HPV感染和P16INK4A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XX 年主持院级科研项目“显色原位杂交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状态的分析”。两年多来共撰写专业论文5篇,先后发表于《宁夏医学杂志》的论著及实验研究栏目。 为了加强我院病理科质量建设,促进学科发展,扩大病

林木病理学

一、名词解释 1.林木病害: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2.非侵染性病原:包括除生物体以外的一切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因素。 3.侵染性病原:指以植物为趋势对象的生物,多为寄生物,主要包括菌物,细菌,病毒,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以及线虫,藻类,螨类等。 4.病变:植物受病原物侵染以后在生理上,组织上,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变化。 5.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6.病症: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病症的总称。 8.腐生:是指从无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的生活方式。 9.寄生:是指从有生命的有机体中获取养料。 10.共生:指植物与微生物形成共生体,二者均可从中得益的关系。 11.菌物:是具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为异养型,能产生孢子的生物。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 12.营养体:菌物进行营养生长的菌体部分。 13.菌丝:真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菌丝体指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团。 14.菌丝组织:有些菌物的菌丝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态,交织成各种形状的特殊结构,如菌核、菌索、菌膜和子座等,对菌物的繁殖,对于环境的抗性有重要作用。 15.菌物繁殖体:菌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所产生的繁殖器官,菌物繁殖分为有性和无性两种,孢子是菌物繁殖的基本单位,菌物产生孢子的组织和结构称为子实体。 16.无性繁殖:不经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7.有性繁殖:通过两个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进行繁殖的一种方式。 18.菌物的生活史:是指菌物熊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和发育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也可叫做菌物的发育循环。 19.单主寄生:在一种寄主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20.转主寄生:必需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21.病毒:由核算、蛋白质或其复合体构成的,具有繁殖、传染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上能力的非细胞形态分子生物。 二、填空 1.林木病害分为两大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2.病原分为侵染性病原、非侵染性病原。 3.非侵染性病原:营养条件不适宜、土壤水分失调、温度不适宜、毒物。 4.寄主分感病寄主、抗病寄主、免疫寄主。 5.植物病害三要素:寄主、病源、环境条件。四面体学说增加了时间(人类活动)。 6.菌物的营养方式:寄生、腐生、共生。 7.菌物对人类有益的作用:分解者、菌根、有害生物的寄生菌、食品化工发酵、食品药用。 8.菌物对人类有害的作用:引起人畜病害、使食品纺织品皮革等发霉、毒蘑菇、植物病原菌。 9.常见的菌丝变态类型:吸器、附着胞、附着核、假根、菌环、菌网。 10.无性孢子常见的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 11.有性孢子常见的有:休眠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子菌。 12.将主要的植物病原菌分为五个属:棒杆菌属、假单细胞杆菌属、黄单胞杆菌属、野杆菌属、欧氏杆菌属。 13.病毒病害症状:变色、坏死、畸形、内含体。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就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与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与防治方法得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与非生物因素得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与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得局部或整体得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就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就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得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与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得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得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与一些引起萎焉得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得所有生活物质得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得寄生关系主要就是水分得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得寄主细胞与组织中获得所需要得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得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得,称为 侵染循环:就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得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得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得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得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得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得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得产孢结构,无论就是有性繁殖还就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就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得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得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与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得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得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林木(植物)病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病害) 林木病理学:是研究林木病害发生现象,发病原因和发病机理,以及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的一门学科。 林木病害: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形态上产生一系列的局部或整体的异常变化,植物生长发育明显受到影响,甚至死亡,导致经济损失或环境破坏。 土壤寄居菌:是指在土壤中病残体上存活期较长,但是不能单独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的微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 土壤可居菌:对土壤的适应性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并且能够在土壤有机质上繁殖的微生物。(腐霉属、丝核菌属和一些引起萎焉的镰孢菌属) 全寄生:从寄主植物上夺取它自身所需要的所有生活物质的寄生方式。

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 专性寄生:只能从活的寄主细胞和组织中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寄生能力强。 转主寄生:真菌必须在两种不同的寄主植物上寄生生活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称为 侵染循环:是指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再度发病的过程。 生理小种:病原物的种内、变种内或专化型内存在着对寄主植物的不同品种致病力不同的类群。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又称传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共生现象:即植物与微生物共同生活,紧密联系,形成了双方都可以得到好处的互利关系。 子实体:菌物在繁殖过程中形成的产孢结构,无论是有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结构简单还是复杂统称为子实体。

担子果:担子菌的担子着生在高度组织化的子实体内。 植物检疫:根据国家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验和处理。旨在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或扩散的一种植物保护措施。 二、填空题 1、(松材线虫)检疫对象。 2、(月季白粉病)在温室比在露地更易发生。 3、苗木立枯病的病原菌(腐霉菌)、(丝核菌)、(镰刀菌)。 4、施用农药杀菌剂防止(月季绿瓣病)无效。 5、(苗木白绢病)病原菌常菌核越冬。 6、用草兰氏染色细菌,阳性反应细菌呈(蓝紫色)。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最新版)

林木病理学实习报告 姓名:袁宜成年级专业:11林学二班学号:11102872 实习日期:2014年8月8日至8月10日 实习地点: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马鬃岭林场 一、林木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 1.实习目的:掌握优良标本的识别和采集,以及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 2.实习方法与内容: A.标本的采集 a.必须详细填写野外采集记录,随时采集随时填写,并同在标本上挂标签,注明采集号,采集时间,采集人等。 b.采集病害标本时必须收集足够数量的标本。应力求具有明显的子实体,以利鉴定及保存。 c.力求寄主植物各部位器官要完整,应采集到花,果实等 d.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而不混杂 e.应再采集筒彼此易污染混杂的标本,应先用草纸包裹,然后放到塑料袋中,凡压过黑粉菌,锈菌的草纸不能再用。 B.标本的制作 蜡叶标本:将所采的植物叶片,嫩枝,果实等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中加以选择,除去其不合需要的部分,然后平铺在草纸上加以整形,力求保持植物体的原来形状,再加草纸数层(每一层标本放三到四张草纸),然后用标本夹压紧(以三寸左右厚为宜),置于室内通风干燥

处。压制过程中需经常换纸,以防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在夏季通常前三到四天每天换一到两次,以后每隔两到三天换一次,直至标本完全干燥为止。待干燥后换装纸袋保存,即成蜡叶标本。标本干燥愈快,愈能较好保持原有色泽。 3.实习结果 完成了标本的采集与制作,具体实习结果见病理学标本。 4.结果与讨论 通过林木病害的采集与制作已基本掌握蜡叶标本的制作方法。在标本的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植物的完整,病害种类的单一。在标本的制作过程中要注意勤换纸,防止标本因潮湿而腐烂变色。 二、林木病害的诊断 1.实习目的 掌握林木病害快速诊断的方法,正确判断引起病害的原因。 2.实习内容与方法 A.野外病因分析 通过对林间树木上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特点以及林间周围环境,气象因素等,仔细观察和判断,初步确定发病原因。 症状观察:林木感染病害后常表现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 病树林间分布判断:林间病株的分布,暗示着相应的各种病因可为诊断提供分析线索,由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病害,发病初期为点片状,零星分布,健康树和病树混杂存在,由环境条件等不适引起的生理性病害在某树种上表现的病状相同,病状在林间成片发生,树木受害均匀

林木病理学考试重点

1林木病害:由病原引起的经过一个病理,造成的一种结果(经济损失)的这种过程。 2.林木病害发生的因素:寄主病原诱因生产活动。 3.病害的分类: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特点:1发生通常由点到面,表现出明显的发病中心。2能够传染蔓延。3在病部可见原物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非侵染性病害特点:1成片发生,比较均匀。2不能传染蔓延。3在病部无病原物。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之间的联系区别:A联系非侵染性病原的发生为侵染性病原物的侵染开辟了道路。非侵染性病原的发生降低了寄主对侵染性病原物的抵抗能力。侵染性病原的发生降低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B区别:非侵染性病害无传染性,侵染病害有传染性。非侵染性病害分布有一定规律。侵染性病害检有病原生物。 4 病植物的病理变化:生理病变是基础。组织病变是过程,形态病变是结果。二1.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2 病状:发病林木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3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类型:1变色 2坏死(斑点,腐烂,溃疡) 3萎焉或枯萎 4 畸形 5流脂或流腋 6 粉露 7 寄生性种子植物 8立木和木材腐朽 1-5是以病状明显的病害, 6-8是以病征明显的病害。 三 1,真菌:是一群具有真正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一般能进行无性和有性繁殖的生物。

2 真菌的特征:a营养体为单细胞或丝立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和维管束组织,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属原核生物。a营养方式属异养性,没有叶绿素或其它光合作用的色素。a典型的繁殖方式为产生两种类型的孢子。 3.子实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特殊结构。 4.真菌的繁殖方式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分别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 有性孢子的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无性孢子的类型:游动孢子,包囊孢子,分生孢子,厚亘孢子。 有性繁殖特点:一年只发生一次,数量少,发生在植物生长的后期,细胞壁厚,寿命长,具休眠期,耐不良环境能力强,可越冬,有助于成为病害初侵染的来源。 无性繁殖特点:在一个生长季可繁殖多次,产生大量无性孢子,细胞壁薄,无休眠期,抗逆性差,传播快,蔓延,危害植物。 5 真菌生活史:真菌孢子开始萌发,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孢子的过程。 6 真菌分类: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鞭毛菌亚门:无隔菌丝游动孢子卵孢子 接合菌亚门、无隔菌丝孢囊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菌亚门:有隔菌丝分生孢子子囊孢子(8个) 担子菌亚门:有隔菌丝无担孢子

【教学大纲】《林木病理学》

《林木病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课程名称(中文):林木病理学 (英文):Forest Pathology 课程编号:14351035 课程学分:3.0 课程总学时:48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二、课程内容简介 《林木病理学》是林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是研究林木生态系中乔、灌木树种发病的原因、症状,生态环境对病害发生发展的影响,以及林木病害防治的理论。除林木外,林木苗圃、行道树和庭园绿化树木及一些主要经济林的病害, 以及林木主要产品——木材的微生物分解过程和防治措施也属于林木病理学的研究范畴。本课程分为两个部分——总论和各论。总论部分——绪论、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林木病害的病原、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性、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林木病害防治等。各论部分——林木种子和苗木病害、林木叶部和果实病害、林木枝干病害、林木根部病害、立木和木材腐朽、果树病害等。本课程要使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的特点,病原、林木和环境三者相互关系,以及防治的理论和方法。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林木病理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林木病害的发生、危害、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在林业生产上的应用奠定基础。具体任务有: 1、了解林木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历史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2、理解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了解常见的侵染性及非侵染性病原。

3、理解菌物、细菌、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原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类群以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征。 4、理解病害的病程、侵染循环、流行规律和预测方法。 5、掌握病原物的致病性和林木的抗病机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达到防治病害的效果。 6、掌握林木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从不同种生物感病的例子引出林木病害,通过图片展示国际上典型的林木病害,使学生对林木病害有直观概念并了解林木病害的危害性。了解林木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及我国林木病害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林木病害的重要性;林木病理学内容、任务及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作业与思考题 1)林木病害发生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2)简述世界和中国林木病理学发展的历史。 3)林木病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4)简述林木病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林木病害的基本概念(3学时) 1、教学目的与要求:讲授林木病害的现象、本质及定义; 林木病害发生的特点、发生条件以及相互关系。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症状在林木病害诊断上的重要性。

林木病理学模拟题

名词解释 1xx病理学: 是研究林木病害的症状,致病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2xx病害: 林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遭受有害生物的侵袭或恶劣条件的影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被干扰和破坏,细胞、组织、器官和形态特征产生一系列反常变化甚至引起植株死亡,造成经济、景观或生态上的损失的现象成为林木病害 3生物性病原: 生物性病原被称为病原生物或病原物,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菌原体,病毒,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藻类等4侵染性病害(传染性病害): 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5非侵染性病害(非传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 6症状: 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症的总称 病状: 发病xx本身,表现的不正常形态特征 病症: 在xx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7真菌:

是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他们一般都进行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能产生孢子,他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支的结构,具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并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8营养体: 真菌在营养生殖阶段的结构 菌丝: 菌丝状营养体上的单根细丝,有分支或五分枝,有隔或无隔的管状物 菌丝体: 多根菌丝交织形成的一丛菌丝 菌落: 菌丝体呈辐射状,延伸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丝群体 10子座: 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的一个垫状营养结构。 作用:1在子座上常可形成子实体2渡过不良环境有的子座是由菌组织和寄主组织结合形成的称“假子座” 11菌索: 由菌丝集结而成的绳索状结构,是强大的侵入机构、营养运输不良条件下休眠结构也称根状菌索。 22子囊果: 子囊通过集生而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 特征:

林木病理学整理

林木病理学整理 名词解释: 林木病害的定义:林木在生活过程中,由于受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在生理上、组织结构上和外部形态上产生一系列局部的或整体的异常变化,生长发育受到显著影响,甚至出现死亡,这种现象称为林木病害。 病征:在林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营养体和繁殖体。 症状:林木发病后,病部表现出的综合特征,是病状和病征的总称。 菌物: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产生孢子的生物。 繁殖体:真菌产生孢子的结构(子实体)及其形成的孢子 真菌的生活史:真菌孢子经过萌发、生长和发育,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生理小种:对不同寄主植物品种的致病性不同而划分的生物群。 原核生物: 是指无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分散在细胞质中,无核膜包被,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核区的低等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和菌原体等。 细菌的生物学概念:是低等的单细胞生物;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即无核仁和核膜;属于原核生物。多数细菌是异养的。 菌落:在人工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以接种点为中心的圆形或其它形状的肉眼可见的群体。 全寄生:无叶绿素,无根,从寄主吸收全部营养物质。 半寄生:有叶绿素,但无真正的根,须从寄主吸取水分和矿物质。 病毒:是一类超显微的、机构及其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具有致病能力的非细胞生物 非侵染性病害:由环境中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的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也称为生理性病害 病程:从病原物接触寄主开始到植物表现症状的过程。。 侵染循环:是指越冬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经一定方式传播侵入后引起寄主发病,到下一生长季节寄主再度发病的过程。整个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传播、初次侵染和再次侵染。 寄生性:病原物依附寄主生存的能力,即指病原物吸取寄主营养的能力。 病原物的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即病原物引起寄主发病和对寄主进行破坏的能力。也称致病力或毒力。 植物抗病性:即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 潜伏侵染:病原物侵入植物组织后,由于寄主和环境条件的限制,暂时停止生长活动,担任保持其生命,寄主植物也不表现其症状。 复合侵染:某种植物病害的发生是由于两种以上的病原物同时或先后侵染而引起的。 病害的侵染循环:指病害在一年内连续发生的过程。 单循环病害:一年当中只由越冬的病原物来春后进行唯一的一次初侵染所致的病害。 复循环病害:初次侵染之后还有再侵染的病害。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川农《林木病理学(本科)》17年3月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在松疱子锈病中,()作为转主寄生的再次侵染。 A. 锈孢子 B. 性孢子 C. 夏孢子 D. 冬孢子 正确答案: 2. 锈菌产生的孢子中,()属于(或相当于)有性繁殖结构,其内产生担子孢子。 A. 锈孢子 B. 夏孢子 C. 冬孢子 D. 性孢子 正确答案: 3. 炭疽病具有()的特点。 A. 潜伏侵染 B. 隐症现象 C. 系统侵染 D. 隐症现象和系统侵染 正确答案: 4. 治病先治虫是指( ) A. 白粉病 B. 煤污病 C. 立枯病 D. 炭疽病 正确答案: 5. 苗木颈部木质化后,病菌从根部侵入,使根系腐烂,病苗枯死,这是描述苗木立枯病的()的症状类型。 A. 立枯型 B. 猝倒型 C. 茎叶腐烂型 D. 种芽腐烂型 正确答案: 6. 病原物的寄生性的实质是一种( )关系 A. 致病 B. 抗生 C. 共生

D. 营养 正确答案: 7. 属于子囊菌亚门的真菌在有性繁殖产生的结构。() A. 真孢子堆 B. 分生孢子盘 C. 子囊壳 D. 静孢子 正确答案: 8. 桃缩叶病由( )引起 A. 镰刀菌 B. 丝核菌 C. 外子囊菌 D. 外担子菌 正确答案: 9. 波尔多液由硫酸铜和( )配制而成的 A. 熟石灰 B. 生石灰 C. 水 D. 硫磺 正确答案: 10. 某些林木感病后,植物体内的生长激素类物质常常失调,引发植物产生( )症状。 A. 腐朽 B. 腐烂 C. 坏死 D. 畸形 正确答案: 11. 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 皮孔 B. 气孔 C. 直接侵入 D. 微伤口 正确答案: 12. 植物感病后体内产生了植物保卫素,这是植物的一种()作用(或反应)。 A. 致病 B. 耐病 C. 抗病 D. 避病 正确答案: 13. 细菌侵染林木主要以()侵入植物休内。 A. 完整的植物表面 B. 叶片的蜡质 C. 直接侵入 D. 伤口 正确答案:

林木病理复习题

试题库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 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 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5.试述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过敏性反应。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 4.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综合治理、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单年流行性病害、积年流行性病害、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流行病 2.林木病害具体防治技术有哪些? 3.生物防治机理有哪些? 4.如何针对林木病害进行林业技术防治? 5.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应注意哪些因素? 6.如何进行抗病育种? 7.林木主要的对内检疫和对外检疫病害有哪些,如何进行检疫? 8.当前在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方面存在那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

林木病理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林木病害的概念。 2.林木病害发生的原因。 3.林木病害症状的类型及各类症状的特点。 4.了解林木病理学发展历史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非侵染性病害的原因及所致病害典型症状。 2.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相对应的特点及诊断过程及方法。 3.非侵染性病害与侵染性病害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真菌?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有何变化? 2.真菌营养体的主要类型、结构及其功能有哪些? 3.菌丝的变态结构及其菌丝组织体的类型与功能。 4.真菌无性繁殖及有性生殖的主要方式,以及产生的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的类型有哪些?5.植物病原真菌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特点及其在植物病害发生流行中有什么作用。7.试述真菌生活史的概念、主要生活史的类型和特点。 8.Ainsworth分类系统在传统的“三纲—类”分类基础上做了哪些主要调整?分为哪几个亚门?主要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9.细菌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0.病原细菌的一般形态及主要植物病原细菌类群? 11.细菌所致林木病害的症状特点有哪些? 12.病毒与植物病害的关系? 13.病毒的一般性状及如何针对植物病毒病害的特点进行诊断? 14.林木线虫、菌原体、类立克次氏体、类病毒、寄生性种子植物引起的林木病害特点,如何进行防治? 15.解释下列名词和术语: 真菌、菌丝、菌丝体、假菌丝、菌落、初生菌丝、次生菌丝、双核菌丝、三生菌丝、结构菌丝、锁状联合、菌核、菌索、子座、吸器、假根、子囊果、子囊壳、闭囊壳、假囊壳、子囊座、子囊腔、子囊盘、担子果、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盘 16.转主寄生的锈菌为害寄主植物有什么特点,在其所致病害控制上可采取哪些相应的措施。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植物病原物的致病机制包括哪些方面?不同的病原物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2.什么是毒素?毒素有哪些类型?它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3.植物被病原物侵染后所发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哪些?并举例说明。 4.植物抗病性有哪些类型?比较植物主动抗病性与被动抗病性的异同。 5.试述植物保卫素、诱发抗病性、过敏性反应。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病程、潜育期、侵染循环、初侵染、再侵染、复合侵染、潜伏侵染 2.病原物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3.简述病原物越冬或越夏场所及影响因素。 4.简述影响病程的各个因素。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林木病理学(本科)》16年6月考试复习题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性病原:指以林木为取食对象的寄生生物。 2、侵染性病害: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林木病害。 3、生理病害:由非侵染性病原引起的林木病害。 4、组织病变: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的异常变化,称组织病变。 5、症状:林木受生物或非生物病原侵染后其外表形态的不正常表现(寄主和病原)。 6、真菌的营养体:真菌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7、真菌的生活史:指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 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8、锁状联合:形成喙状突起而连合两个细胞的方式不断使双核细胞分裂,从而使菌丝尖端 不断向前延伸的一种特有形式。 9、专性寄生物(活养寄生物):从活的寄主组织上吸取养分,并在活组织上完成生活史, 寄主组织死亡后,寄生物即随之死亡或停止生长。 10、死养寄生物(纯腐生物):只能从死的组织或细胞中吸取营养进行生活的一类寄生物。 11、水平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所有的生理小种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性。 12、垂直抗病性:指植物(或品种)对某些生理小种表现出的高度抗病性。 13、病程:病原物与寄主植物可侵染部位接触,并侵入寄主植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显示病害症状的过程。 14、侵染循环:病原物从越冬(或越夏)的场所转移到寄主植物上侵染寄主,并进行繁殖到病原物再次进行越冬(或越夏)所经历的过程。 15、病原物的传播:病原物从越冬地方向寄主植物感病点或寄主的一个感病点向另一感病点的空间移动。 16、单循环病害:只有初侵染,无再侵染的病害。 17、复循环病害:即有初侵染,也有再侵染的病害。 18、病害流行:某种林木病害在一定地区、一段时间内普遍而严重的发生。 19、生物防治:一切利用生物学手段来防治病害的方法。 20、重寄生:指抗生的微生物寄生在病原物上的现象。 21、化学防治:用化学农药防治植物病害的方法。

《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林木病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林木病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病原——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直接导致生病的因素。P4 2、病症——由病原物表现在病部的特征。(或在病部病原物产生的繁殖体和营养体。)P5 3、病程——病原物到达植物体表后,通过一定途径侵入到组织内部,建立起寄主关系,并经过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的扩展和寄主植物一系列生理、解剖上的反应,最终表现出病状。这一整个过程如以植物受病后的活动为出发点,称之为发病过程,简称病程。P43 4、菌核——组织形态与子座相似,但其外层菌丝交织得更为紧密,并呈褐色或黑色,内部较疏松的特殊结构。(或:由菌丝交织而成的一个坚硬的营养结构,具有抵抗不良环境条件和休眠作用,休眠后经过萌发,再产生孢子的子实体。)P14 5、菌丝——真菌典型的营养体由纤细的丝状体构成,这种细丝称为菌丝。P12 6、子实体——在高等真菌中,无论是有性孢子或无性孢子都可能与其周围的菌丝聚生成一个组织体,称为子实体。P16 7、转主寄生现象——一种锈菌当发育到某一特定阶段时,必须转换寄主才能继续生存下去。P22 8、致病性——指病原物对寄主的毒害能力。有时用毒性一

词表示。P37 9、专性寄生物——只能在活的有机体上生活,而不能在无生命的生物体或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生物。P36 10、系统侵染——病原物侵入后,便扩展到整个植株或植株的绝大部分,这称为系统侵染。P45 11、局部侵染——绝大多数真菌和细菌扩展的范围都只限于侵染点附近,这称为局部侵染。P45 12、担子果——有些担子菌的次生菌可以组织成复杂的特殊结构。P21 13、子座——一个致密的营养组织,很像一个垫子,上面或其内部形成子实体或直接产生孢子。(或:是一个垫状或壳状的营养体结构,常在其中或其上产生子实体。)P14 14、寄生性——指寄生物自活有机体上获取营养物质的能力。P36 15、子囊果——子囊通常集生成层,外包以数层菌丝组织,形成一个固定形态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P18 16、水平抗病性——不论何种作物品种对所有病原物小种都感病,只是程度上有差别;不论何种病原物小种对所有作物品种都是致病的,只是程度有差别。P39 17、垂直抗病性——有些作物品种与病原物小种具有高度的抗性,但对另一些小种则表现为高度感病。P39 18、活养生物——在自然界它们只从活组织种吸取养分,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