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_5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_5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_5
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_5

第12课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教学目标

1、⑴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地方设三司、中央设内阁;清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

⑵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⑴探寻明、清两朝奉行君主专制独断统治的原因。

⑵比较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难点: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机构及其职责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国力强盛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回忆元朝民族分化政策,分析其目的是巩固蒙古贵族在全国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最后使元朝走向灭亡。朱元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起兵反元,最终推翻元朝,于1368年建立明朝,从而导入新课。

二、自学与讨论

教师先简单介绍一下明清两朝建立的情况然后指出本节所学的内容就是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让学生自己看书找出明清两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来,这些在课本上写得很明确。让学生起来回答时,教师可简略板书。

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⑴、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⑵、严肃户口登记,赋役征发、农商管理,强本抑末,加强对农村和基层的控制。

⑶、废宰相,权分六部。

⑷、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⑸、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

⑹、开始文字狱。

清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⑴、沿袭明朝的内阁制,同时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康熙朝设南书房,雍正朝,设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

⑶、大兴文字狱。

在学生回答之后可组织学生讨论比较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和文字狱,并完成下表。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原因和措施,可组织学生讨论“朱元璋强化君主专制的原因和措施”及“康熙、雍正加强皇权的原因和措施”学生通过讨论,自己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的能力。对于原因课本内容涉及不多教师可适当补充。

明清实行的文字狱可以从原因、特点和后果三方面来进行比较。

两个朱元璋像,课本上说:“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他的不同看法。”教进一步问:“人们对他的不同看法是什么?”。

“明初户帖样式上的白活‘圣旨’”反映了什么?“经雍正朱批的密折”“密折”制度的用意何在?

对于课本上的其他材料可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说明了什么?本节重点解决本课的“阅读与

思考”。通过课文提供的文字,思考:为什么说明清两代是君主专制独断的时代?学生通过看材料发现,即使宰相也是徒有虚名,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三、小结

通过比较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了解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文字狱的兴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为严厉镇压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致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总之,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案: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能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了解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知道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变化,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搜集处理有效信息的方法。 2.学会利用多种途径学习历史、展示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渐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将取得辉煌的成就。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体会、感受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建立、完善,对维护人民的基本利益所起的作用。 3.感受中国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以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教学重点 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中取得的重大进展;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认识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认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复习提问: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在何时?标志是什么?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何时召开?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今天我们互动的话题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讲授新课 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课前收集的相关资料,介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成就。教师适时补充、纠正。 主要介绍: 1.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的概念。 2.宪法的修正。 3.制定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及存在的问题。 过渡:同学们详实的介绍,使我们系统的了解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上取得的喜

【配套K12】高考历史 第四分册(世界近代史)阶段线索梳理素材 华东师大版

第四分册(世界近代史)阶段线索梳理 一、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第四分册1—4课) 基本特征:西欧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 主体内容: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手工工场出现) 15世纪末,资本原始积累开始(英国圈地运动) 政治-英法等民族国家形成和君主专制取代等级君主制,有利于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 对外-15、16世纪之交,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世界市场。同时推动分散的古代世界向整体的现代世界演进。 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冲击西欧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 内在逻辑关系: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寻金热出现→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有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英、法两国政治制度转变(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加入殖民扩张行列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掀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打击教皇和天主教会势力,动摇西欧封建统治基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了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君主专制初期,英、法两国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政策,并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 15世纪,西欧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导致出现“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列强到东方追求财富的欲望,推动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使西欧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有力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席卷西欧各国,宗教改革也从德国首先开始,猛烈冲击中世纪西欧封建统治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对摧毁封建制度和建立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影响。 二、17—18世纪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第四分册5—8课) 基本特征: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猛烈冲击封建专制统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主体内容: 政治-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①17世纪英国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进入较长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创造条件。 ②18世纪后期的美国独立战争赢得民族独立,并制定《合众国宪法》,确立联邦体制。 ③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人权宣言》否定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拿破仑时期《民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立 法规范,动摇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扩大大革命影响。 ④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17世纪末俄国彼得一世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俄国在摆脱落后 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加强对外扩张的军事力量。 思想-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声势最大、影响最深远。 内在逻辑关系: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先导)。 启蒙运动为近现代世界各国的变革提供了锐利的武器-既为行将到来的美、法等过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根据,进行了舆论动员,也为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政治构想。如美国在反对英国殖民统治期间发表了《独立宣言》,体现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思想,在独立战争胜利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启蒙运动也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前奏,大革命后颁布的《人权宣言》和《法国民法典》都集中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而美国独立战争又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动。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启蒙运动解放了思想,有力地促进历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 近代英美法重要法律文献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目录打印版 A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第2课星罗棋布的氏族聚落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破解彩陶之谜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 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第11课先民的智慧与创造第12课了解身边的“历史”第三单元大一统的秦汉帝国 第13课秦帝国的兴亡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15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第16课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7课先进的科学技术 第18课昌盛的文化 第19课寻访“丝绸之路”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 第20课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第22课北方的民族汇聚 第23课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第24课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 第25课成语历史故事竞赛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远古至589年) 中国历代王朝表(夏至隋) 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第4课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第5课“和同为一家”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第7课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第8课璀璨的文学艺术第9课“贵姓何来”中华诸 姓的来历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 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辽、西夏与北宋并 立 第11课宋金南北对峙 第12课经济发展与重心南 移 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 活 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 民族国家基业 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 技成就 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17课探究《清明上河图》 展现的社会风貌 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 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 治 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 的英勇斗争 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和发展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 民族的象征 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 学 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 关锁国 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 危机 第25课设计奥运圣火传递 路线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 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鸦片战争的烽烟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4课八国联军侵略战争 第5课画地图,讲历史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艰难起 步 第6课近代工业的兴起 第7课维新变法运动 第8课辛亥革命 第9课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 教育 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2课社会历史小调查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兴起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 原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 危险的时候” 第18课全民族抗战的兴起 第19课把我们的血肉筑成 新的长城 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1课历史的回响---“抗 日救亡歌曲联唱” 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 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 第24课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第25课编辑历史小报--- “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1840-1949) 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 路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万方乐奏有于阗---”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演讲 擂台赛 第二单元建设社会主义道 路的探索 第6课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文化大革命”十年 内战 第8课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走近创业年代的 英雄”讨论会 第三单元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第11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欣欣向荣的科教文 体事业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 潮 第14课迈向社会主义现代 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 会生活 第四单元人类祖先的基业 —古代世界 第16课当人类还是野蛮人 的时候 第17课大河流域的文明曙 光 第18课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日出之国”与“新 月之乡”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化 第21课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人类三大人种的基 本特征 第五单元古代文明的冲撞 与文化成就 第23课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昔日的辉煌 第25课世界古代科学魅力 的报告会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 (1949-20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 (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九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跨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 第3课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 革命 第4课为民族独立而战 第5课为争取“民主”“共 和”而战 第6课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第7课与哥伦布同舟远航 第二单元近代社会的确立 与动荡 第8课改变世界面貌的蒸汽 革命 第9课古老印度的抗争 第10课“解放者”的风采 第11课开辟新时代的“宣 言” 第12课“英特纳雄奈尔” 一定要实现 第13课工业革命带给人类 的“礼物” 第三单元近代社会的发展 与终结 第14课避免革命的改革 第15课决定美利坚命运的 内战 第16课武士领导的社会变 革 第17课电气时代的来临 第18课叩响现代文明的大 门 第19课缔约结盟的狂潮 第20课第一次燃遍全球的 战火

华东师大版(2018)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9课 世界殖民体系崩溃教案设计

第19课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亚洲的振兴与崛起;非洲民族独立浪潮;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非洲民族独立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复 2、能力培养:通过万隆会议理解“求同存异”原则的重要意义;区别非洲独立前后的地图,找出独立国家的原属殖民国;简述巴拿马运河收回的概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胜利,标志着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是西方殖民体系土崩瓦解的根本原因。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 教学重点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了国际形势的变化。 教学难点: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方法探究法、讲述法、讲解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温故知新: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经历有什么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大的新发展。社会主义曾经由一国发展到多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曲折中前进。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2.教师顺势导入:处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国家和地区, 通常称作“第三世界”。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们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所以也简称为“亚非拉国家”。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正在奋起,正在发展,所以也称作“发展中国家”。它们怎样奋起和发展?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些内容。

一、自主学习,导入新课: (一)、口述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出示自学思考题; 1.万隆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找开会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以 及会议召开的重大意义?会议上中国代表团的贡献是什么? 2.回忆非洲沦为西方殖民的历史以及? 3.二战后亚洲还有哪些国家取得独立?它们的经济发展情况如 何? 4.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 5.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6.古巴怎样捍卫民族主权? 7.苏伊士运河与巴拿马运河在战略、经济、交通方面有何重要地 位?当地人民收回主权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二、合作与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学思考题答案。 2、小组代表在班级展示交流后的思考题答案。 3、就展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三、精讲点拨 (一)亚洲国家的独立团结合作: 1.中国的独立;印度的独立; 2、万隆会议的召开:⑴背景:周恩来代表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有力的推动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⑵时间地点及参加国家;⑶主要成果:和平共处十项原则;⑷意义:是当代新兴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的重要标志,推动了亚非拉人民争取独立自主的进程。 3.印度独立前后,亚洲还有巴基斯坦、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亚、韩国、锡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 取得独立。 (二)非洲民族独立浪潮 1.二战后非洲独立运动的主要经过如何? A.发起:埃及1952年独立,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高潮:三十多个国家五六十年代独立 C.深入:纳米比亚1990年独立 2.纳赛尔对埃及和世界民族独立运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提示 学生结合课文和“自由阅读卡”回答) A.领导埃及获得真正的独立

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课程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他们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和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培养审美能力;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培养学生掌握、运用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所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他们适应、 利用与改造自然,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河姆渡和半坡遗址为重点,前者更重。 难点为新石器的涵义,原始居民的生活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大汶口墓葬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教学步骤】

【教学后记】 第3课远古的传说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八十四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华师大版课后练习第 八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①曹魏②西晋③前秦 ④北魏⑤东晋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⑤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右图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淝水之战留给我们的成语有(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草木皆兵 C、三顾茅庐 D、草船借箭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读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 C、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D、南方文化比北方文化先进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演义》)这句话里的最后一个“合”指的是( ) A、秦始皇统一六国 B、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C、汉武帝的大一统 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答案】: 【解析】: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一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 一 第1题【单选题】 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A、隋朝的繁荣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国封建社会多次出现盛世局面,下列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文景之治②贞观之治③贞观遗风④开元盛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④①③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饮茶习俗风靡全国的时期是( ) A、汉代 B、隋朝 C、唐朝 D、清朝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时出现的②统治者都注重选拔人才 ③都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高压政策④都注重发展经济生产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开元通宝”开始铸造时的最高统治者是( ) A、唐高祖 B、唐玄宗 C、隋文帝 D、元世祖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唐朝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 ) ①麻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A、①② B、③④ C、④①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穿越时空隧道,今天北京的一个商人到唐朝的都城经商,不可能经历到的事情是( ) A、乘船经过永济渠 B、买曲辕犁 C、看颜真卿的书法 D、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假如我们能穿越时空来到唐朝,不可能看到的画面是( ) A、A B、B C、C D、D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北师大初中历史八下《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案_10

课题 省滨州市邹平实验中 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3课祖国统一 的历史大潮》教案北 师大版 本学期总 第7 本单元 第3 日期 课型新授主备人复备人审核人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2.能够列举出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3.比较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与内地的异同,增强比较能力。 4.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等史实;认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占有绝对主体的地位;理解香港、澳门能够顺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 间 预 设 复备 启动课堂你可知“MACAU”不是 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 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 魂, 你可知“MACAU”不是 我真名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 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 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 看图 1.图片中反映的是什 么历史事件? 2.何时哪些条约的签 订造成了它的失去? 3.今天为什么五星红 旗能在这一方土地上升 起? 思考:此歌曲反映了什么 历史事件? 5 每班7组主持本 节课的学习 具体课堂的环节 见课件

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自学文本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 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 明了“一国两制”的科 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 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 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 共同繁荣和发展。通过 港澳回归,进一步认识 到只有在坚持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前提下,中国 人民才可能真正走上独 立自主发展的道路,中 国才可能真正实现香港 和澳门的回归;最终实 现国家的统一。 请回答: (1)“一国两制”的 构想最初是针对什么地区 提出来的?首先得到成功 运用是在解决什么问题 上? (2)香港、澳门回归 了,但祖国统一大业尚未 完成,请你谈谈自己的想 法。 与香港、澳门问题需要通 过外交途径解决不同,台 湾问题纯粹是我国的内政 问题。我们在台湾问题上 有哪些方针、原则呢? 10 1.什么是“一国 两制”? 2.“一国两 制”这一构想是 怎样提出来的? 有什么重大意 义? .从祖国大陆和 台湾经济文化密 切交往的史实中 认识和平统一是 历史发展的必然 趋势。 夯实基础对本课基础知识进行默 写并检查缩写内容 5 提高学习的效率 是一节课效率的 关键 交流学习教师答疑解惑,并对学 生在学习中的方法和内 容进行针对性的总结与 矫正 学生主持提问知识结 构并对预习提纲的内容进 行解析,对课本的内容进行 深入得了解和掌握 15

华师大版九年级历史小短文集20180622

新题型训练:历史九年级小短文集 1.请依据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 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创新 改变我们的生活(1分)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类迎来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比尔·盖茨的微软品牌为代表,信息科技不断创新。计算机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技术引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字数不足80则酌情扣分。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2分,“创新”关键词1分,史实正确1分,共4分) 2. 世界格局的演变 世界格局的演变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形成了以英法主导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爆发,该体系崩溃。二 战后,美苏主导的雅尔塔体系运作,进而形成两极格局,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进入新千年 后,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形成,多强们正致力于发展经济,世界向着多极化趋势发展。 3. 巴黎和会引发五四运动 1919年1月,一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会,与德国签署《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移交给日本。5月,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的愤怒。5月4日在北京引发了伟大的爱国运动: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华沙条约》签字 欧盟总部 科索沃战争 世界格局的演变 1955年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崩溃。1999 年科索沃战争爆发,一超多强的政治格局凸显。欧盟是多强之一,进入新世纪后多强们的经济 迅速发展,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趋势方向发展。 5.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列宁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 毛泽东 中国革命 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革命以苏联为师,但两国国情不同,毛泽东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 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 6. 伏尔泰 17、18世纪(1分),法国(1分)启蒙运动爆发,伏尔泰是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天赋 人权(1分)。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1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以及亚洲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1分)。 7. 中国守军在卢沟桥抗击日军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之间的关系 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为对付共同的敌人,1942年,美苏中英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8. 《独立宣言》的签署 林肯在战场上 汽船 爱迪生和他发明的灯泡 美国的发展史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使美国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了工业革命的美国, 在第二次工业个革命中,电力技术的发展又走在了其他国家的前面。国家的独立和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为美国促进生产力大发展并走向世界之巅奠定了基础。 五大国首脑在千年首脑会议上 巴黎和会四巨头 雅尔塔会议主要国家元首 巴黎和会三巨头 五四运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2课

《西欧走出中古时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文艺复兴时期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等代表人物的主要成就,进而使学生理解文艺复兴的本质。掌握开辟新航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影响。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文艺复兴时期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和自然科学成就,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对重大事件和主要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文艺复兴的本质和主要代表人物,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教学难点为: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的先决条件及其阶级实质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具]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用事先制作好的表格,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的背景: 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

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精神世界的控制。进而分析:随着新型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产生,从而掀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也就可以讲清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二.“人文主义”概念 ①在指导学生阅读的基础上讲清其含义; ②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评价: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进步性。但它强调个人意志,其物质基础为私有制,有一定局限性; ③在介绍文艺复兴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成就时,要注意充分体现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三.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 ①注意强调他们是文艺复兴时期三个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一位艺术大师;而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向西欧发展时的一位英国文学巨匠。 ②要求熟识课本插图和有关史料,适时进行思想教育,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学习他们勤勉治学,献身艺术,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可贵精神。 ③“天文学领域成就”虽然安排在课文小字部分,但同样不可忽视。应该强调天文学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里率先发起反对封建教会的斗争。对哥白尼、布鲁诺等一批科学家的杰出成就及新天文学理论的创立可以简要讲述,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扩展学习内容。 ④自由阅读卡《欧洲最早的印刷机》,建议穿插在“文艺复兴时期天文学成就”之后指导学生阅读,使相关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进而引申: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促进了欧洲的文艺复兴。⑤最后,总结出文艺复兴的历史意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四.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内容,主要从两个方面去分析:

总结北师大版初中历史pdf

文件编号: 43-31-C9-80-5F 整理人 尼克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4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4) 郝瑞庭(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3—16课) 单元主线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兴盛起来,有着一个艰难的过程,其中既有革命高潮的涌动,如第一次人民大革命、北伐战争等,也有失败的痛苦和艰辛,如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等。从时间断限上,它又包含了中国革命史上两次重要的转折——从大革命失败到开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到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这一学习单元力图反映的就是中国革命这一艰难历程。 第13课伟大的开端 内容标准: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要注意尽量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从五四运动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的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作为一个历史概念,许多学生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史实来理解这一概念,而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几条结论。 第14课国民革命的洪流 内容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每课一得:三大政策,反衬国民革命的起因与发展。 材料阅读:孙中山遗嘱。 第15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内容标准: (1)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中国革命道路初创的历程(每课一得配合之); 红军长征——历程的艰难曲折。 第16课图说红军长征 ——学习与探究之三 活动目标、准备、建议、说明 知识目标:红军长征史实的了解。

八年级历史下册_第20课_西欧的基督教文明教案_北师大版

第20课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课程标准 以查理·马特改革和丕平献土为例,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了解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查理·马特改革,了解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 说出丕平献土的故事,简述罗马教皇国的形成和罗马教廷的地位。 讲述琅城起义的经过,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 比较西欧封建制度、城市与中国的异同,三大宗教的对比,学习用比较法来认识历史问题。 阅读与骑士制度、基督教有关的书籍(如《唐璜》《堂·吉诃德》《红与黑》等),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基督教教义的学习,认识宗教的本质,培养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通过对西欧基督教文明的学习和了解,认识到西欧基督教文明具有不同于东方文明的鲜明特点,从而加深对世界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欧的基督教会。 难点西欧的基督教会、西欧城市的兴起。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 6世纪以后,西欧社会由古典奴隶时代向中古封建时代转变,希腊罗马文化逐渐为基督教文化所取代,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欧文化的核心、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古西欧文明就是基督教文明。我们这节课从西欧的封建制度、基督教会和中世纪的城市三个方面介绍中古西欧基督教文明。 学情分析 新民中学八年级学生都来自城市,而且本校是南宁市第一批课改实验学校。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尤其是运用电脑解决问题的能力较高。学校多媒体教学开展得很普遍,学校有专门的网页,另外每班都有各自的网页,为课程整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课前准备 教师:在学校的主页上将相关资源(素材和相关网站)进行链接,以供学生查阅。 链接的素材包括: 图表:《罗马帝国的分裂图》《凡尔登条约签订时西欧形势图》《查理帝国的分裂形势图》《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示意图》《西周分封制示意图》《意大利政区图》。 文字资料:关于宫相,查理·马特人物介绍,查理·马特的改革,《唐璜》选段,《堂·吉诃德》选段,《圣经故事》选段,《红与黑》选段。 插图:宫相查理·马特像,《圣母像》,《封臣向封君宣誓效忠图》,名画《最后的晚餐》,《基督受难像》,中古欧洲的农庄,欧洲的封建城市一瞥。

历史:华东师大版高三第四册练习

高三第四册练习卷 一.选择题:(60分) 1.观察下图。这是公元哪一年代西方人了解的世界? (注:图片中的白色区域为西方人了解的世 界范围) A .1000年代 B. 1300年代 C. 1600年代 D. 1800年代 2.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价格革命 D.文艺复兴 3.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4.奠定了文艺复兴运动基础的是 A.商品经济在西欧迅速发展 B.近代民族国家普遍形成 C.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普遍出现 D.中世纪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和发展 5.“现代化”一词的英文翻译是“modernization”。这个单词产生于18世纪,是从英语单词“modernize”和“modern”中衍生出来的。根据韦氏辞典,英语单词modern、产生于16世纪。能够反映“modern”产生时的历史新现象的是 ①宗教改革②文艺复兴③启蒙运动④民族国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 1830年7月27—29日,法国议会将路易·菲利浦推上最高权力宝座,史称“光荣三日”,“光荣”的含义源自英国“光荣革命”。据此可以推断“光荣三日” A.推翻了拿破仑帝国 B.在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C.没有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 D.第一次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7. 17世纪末,英国社会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表现在经济领域就是 A.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B、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政权 C、圈地运动迅速发展 D、近代工业城市兴起 8. 有学者指出:“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是一个法制国家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势力的统治之下C.美国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D.欧洲在17世纪时并未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 9.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对此,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 B.文化传统相同 C.关系世代友好 D.殖民活动影响 10.“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上述规定主要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A.开明专制 B.三权分立 C.自由平等 D.主权在民 11. 法国大革命中,解决了农民土地问题的法令是 A、《人权宣言》 B、制宪会议的法令 C、雅各宾派颁布的法令 D、《法国民法典》 12. 1860年代俄国的作家托尔斯泰这么说:“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以及那个时代的特质造就了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部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9 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11课时 [课型] 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 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本课的难点是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隋朝相关多媒体、大运河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利用“导入框”中讲述的“隋炀帝赏琼花”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 立隋朝,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初经济的繁荣” 1)、隋文帝即位后,进行改革。隋文帝在位期间出现了盛世,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4、大运河的开通 利用导入框和〔活动与探究〕中提出的问题制成投影片,组织讨论: 问题一: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问题二: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打出讨论题后,先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寻找“论据”: ①阅读理解教科书第4页的历史材料; ②思考〔动脑筋〕2提出的问题; ③阅读《开凿大运河想象图》,想想该图的含义; ④听听〔活动与探究〕中两个小朋友的不同意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