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试卷及答案(A4打印版)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蛮.横(hèng)缅怀强.词夺理(qiáng)消声匿迹

B.拙.劣(zhuó)演译草长莺.飞(yīng)名副其实

C.旷.野(kuàng)漩涡挑拨.离间(bō)漫不经心

D.矗.立(zhù)喧腾暴风骤.雨(zhòu)振耳欲聋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漫游风骚锐不可挡红装素裹

B.黎明嘶哑为富不仁盎然生机

C.愚顿娉婷眼花缭乱诚惶诚恐

D.飘逸流盼白首起家重岩叠障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必为平凡而义愤填膺

....,因为平凡也是一种美丽。

B.读书读到会心处,我们常常忍俊不禁

....地感叹:“太妙了!这正是我想说而说不出的话啊!”

C.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

D.温州面临东海,江河纵横,海产品栩栩如生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课堂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B.2018年新年第3天,习近平主席以最高统帅身份对开训动员大会上向全军发布训令。

C.各县(市、区)要加强职业技能建档立卡贫困户培训,提高精准扶贫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D.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积极参与植树造林,保

护环境的意识不断增强。

5、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

B.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赛岛了。

C.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D.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

6、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

②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

③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④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

⑤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

A.①③②⑤④ B.④⑤①③② C.②④⑤③① D.③①④⑤②

7、默写

(1)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自居易《钱塘湖春行》)

(2)______________,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做·秋思》)

(3)______________,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4)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____。(赵翼《论诗》)

(5)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用传神笔墨刻画出奇特壮关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湘籍外卖小哥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决赛上夺冠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你坚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念,成果一定会属于你。(用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诗句填写》)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

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丰乐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词

(1) 有亭翼然

..临于泉上者翼然:___________

(2) 佳木秀.而繁阴秀:____________

(3) 顾.而乐之顾:___________

(4) 道.其风俗之美道: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C.其西南诸.峰问诸.滁人

D.野芳.发而幽香掇幽芳.而荫乔木

4.在这两篇文章中,寄托了欧阳修怎样的志趣?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秋到老君山

①秋天的老君山,像老子留下的五千箴言,像李白、杜甫晚年的诗歌,返璞归真、铅华洗尽,那深绿环绕红叶点缀的山峰,远远望去,甚至有些出人意料的素朴,有些出出人意料的简约。沿山路缓缓走近,在秋风中慢慢回味,细细品读,渐渐地,你会意识到,其实在秋天,八百里伏牛山主峰——河南老君山更有的味。木叶未脱、秋菊盛开、红叶遍地的老君山,更像一位心思浩范、性格淡定、哲思玄远的智者哲人,那山,那庙,那悠悠栈道,都在优雅澄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安恬,格外深致。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巧若拙、大方无隅的仙风道骨,更让人神往,让人心醉。

②山路拾级而上,红叶、黄花、碧草、绿树,连同山间不时闪动的葡萄、柿子、猕猴桃等颜色各异的野果,还有不时出没于山林的松鼠、野兔、小鸟,都让老君山的秋天显现出一种灵动的优雅,一种独特的风韵:奇峻的峰岭、磷峋的怪石,静谧的栈道、清幽的道观,悠悠大山,万象归一,清雅幽静之中,让老君山的秋天多了几分闲雅恬淡,几分澄净明丽。走近马鬃岭,登上入百里伏牛山的最高点,放眼远跳,极目四望,万里风光尽收眼底,天高云淡,气爽风寒,千重碧浪,沁人心脾。仰视俯察,远眺近观,快意非常,世界的博大,宇宙的邈远,河山的壮美,让人激情澎湃,神采飞扬,更让人真切地体味到得失的细微、荣辱的虚无、世界的本真,让许多解不开的心结,在一瞬间悄然化解,荡然无存。不知

不觉间,你会感觉到,山水原来也是有境界的,大气的灵山秀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大音希声、大方无隅的“道”,无声无息的山山水水,用造化妙得之美景,给予人的,正是一种撼天动地的心灵呵护,一种恒久不变的深深关爱。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回味,方能领受。这或许,又是大自然的另一个高妙之处,也是人类几千年来钟情于灵山秀水的一个根本原因吧。

③三秋时节,登上老君山,走近老君庙,看着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看着具有几千年历史的老君庙,你会诗情飞扬,灵感喷涌,脱口吟出一些诗句,来抒发心中的激越情感,更会下意识地想到,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她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都浸染着浓重的诗意。黄花、红叶、碧草、绿树,飞瀑、幽林、奇石、怪崖,实际上,都是诗神散落于大地的灵动神奇的平仄音韵,都是大自然出于一片关爱之心送给世人的绝妙佳句。

④对于老君山的清幽雅致,古代的诗人们有深刻的认知,历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诗仙李白到过老君山没有,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从他的诗作及当时老君山在唐朝时的兴盛景象来看,李白很可能是到过老君山的,他写有诗作《谒老君庙》:“先君怀圣德,灵庙肃神心。草合人踪断,尘浓乌迹深。流沙丹灶灭,关路紫烟沉。独伤千载后,空余松柏林。”诗中所写的景象,与陕西洛南及云南等地老君山、老君庙的景观明显不符,加上李白素来推崇出生于来川的商朝开国元勋伊尹,唐朝又奉道教为国教,唐太宗、唐玄宗都对河南老君山极为重视,爱好游历的李白,自长安沿驿道出函谷关,再沿就国古道,到栾川游历、拜谒老君庙,并写下这首诗,应在情理之中。

⑤秋到老君山透过时间的空旷,透过大山的优雅,透过古庙的凝重,透过各种美景,让老君山更具仙风道骨,更能体现道法自然的深意。悠悠青山、红叶碧草、黄花绿树、飞浓流泉,大自然用妙笔写下了秋的曼妙、秋的优雅、秋的真切。秋到老君山,万物和谐,自然界的造化为人类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亮丽的心境。这些或许就是两千多年前气象峥嵘,大的哲学家老子,走遍九州八荒最终归隐于此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哲人的哲思与养生,是需要优雅准与灵动的山水景观作为基础的。

(郭向阳文/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用简洁的的语言说秋天的老君山从不同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2.结合第②段内得,说句子“只不过,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需要人们用心慢慢地体察,细细地地回味,方能领受”中,“这份博大无私的关爱”是指什么。3.依据文章③④段的内容,请简要概括作者为什么说“老君山的秋天,是从古诗里走出来的”。

4.作者为什么要“秋到老君山”?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条作答。

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知足就是幸福

陈乃举

①没有谁不向往幸福。可幸福是什么呢?一千个人可能有一千种回答。

②其实,幸福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人们生活的一种舒畅的体验或感受;说它复杂,是因为促使人们能够体验或感受到生活的舒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作为一种心理感受,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③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密纳小学一名三年级小学生在作文里写道:“我们可以喝上干净的清水了,饭也好吃了,原有的厕所也将拆除重建,还可用水来冲洗,我们不再闻臭味了,我们更幸福了……”能够喝上干净水,不再闻臭味,孩子们知足了,所以感到幸福。

④《三月风》杂志曾报道过,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自恃自己条件好,“走遍了中国科学院的直属单位”,“竟没有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心意的工作”,于是他自杀了。我们在感到震惊和为他惋惜之余,自然想到:他是不是不知足,欲望太高了?

⑤人就怕“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欲望太多太高,实现不了,便会觉得不幸福,甚至为此而痛苦。当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以消极的态度对待之,但面对太多太多的诱惑,如果奢望过高,一旦被太多的难题所累,便会深陷烦恼之中,甚至失去理智,干些不明智的蠢事。有的人之所以觉得不幸福,不是他拥有的太少,而是期望得到的东西太多。所以,我们要调低自己的欲望底线,摒弃浮华,拒绝诱惑,以“知足常乐”平常心对待生活。唯此,才会享受到人生的幸福。

⑥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心智,老觉得不如别人或社会亏欠他,自然不会拥有快乐和幸福。古人云:“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为什么要“知足”呢?因为人的情况是变化的,不如意事常八九,一时知足不行,要持续知足方能终身不辱。“知止”,是说当止则止,不能得寸进尺,而且要“常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经得住诱惑,管得住自己,唯“常止”方能终身无险。

⑦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个人利欲和事业上的进取心是两回事。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以知足的态度对待利欲,以不知足的态度对待事业,该坚持的就坚持,该放弃的就放弃,那我们就会永远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在事业上取得更加绚丽的成就。

(选自《今晚报》,有删改)1.本文作者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文章第③④段都运用了举例论证,其论述角度有何不同?

3.请简析第⑥段的论证过程。

4.有同学认为第⑦段删去不影响全文的论述,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四、写作题(40分)

“两难”,就是这样或那样都让人为难。生活中,我们难免面临两难的处境:或反复掂量,终有决定;或左思右想,仍难决断。这或许是痛苦的抉择,亦或是甜蜜的负担……

请以《这真让人两难啊》为标题,写一篇600-700字的作文。

写作提示与要求:(1)写清楚“两难”的原因,充分表现“两难”的处境;(2)立意明确,真诚地表达对生活的思考、感悟;(3)选择恰当的人称和角度;(4)文体明确;(5)不得套作、抄袭;(6)文中不可透露考生相关信息。

参考答案:

C

B

C

A

A

C

(1)谁家新燕啄春泥,(2)浊酒一杯家万里(3)水是眼波横(4)各领风骚数百年(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 (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2)茂盛 (3)向四周看 (4)称道2.(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2)喜欢它地方僻静而事务简单,又喜爱它风俗安适悠闲。

3.D

4.答案参考: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岁物丰成的祝愿,风俗之美的赞扬。

1.秋天的老君山远看朴素、简约,近看安恬、深致、独特。

2.以优美的景色给人快意,让人看清得失荣辱和世界本真,打开心结,心灵得到呵护,这是自然对人的无私大爱。

3.老君山的秋天有众多富有诗意的景致,令人诗情飞扬。古代的诗人们留下了许多吟咏老君山的佳作,甚至大诗人李白都有诗作留下,可能游览过老君山。4.秋天的老君山更有韵味,让人心情亮丽,感受自然的关爱,更能体味老子哲学道法自然的深意。

1.知足就是幸福。(或:知足就是幸福;不知足,不会幸福。)

2.第③段列举云南小学生的例子,从正面论述“知足就是幸福”;第④段列举某大学生例子,从反面论述“不知足,不会幸福”。

3.首先提出观点“知足是一种生活智慧,知足就是幸福”,接着从反面论述有人“身在福中不知福”,然后援引古人名言“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作为道理论证,最后论述人应“知足”“知止”的原因。

4.不同意。第⑦段补充论述“提倡知足,并不是让人不思进取”,使全文关于“知足就是幸福”的论证更为辨证而全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