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动物生产学作业

动物生产学作业

动物生产学作业
动物生产学作业

《动物生产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母猪的年产力:平均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与体重。

2、早期断奶:传统管理都采用8周龄断奶,而现代商品猪生产,断奶时间大多数提前到21—35日龄。

3、超早期断奶:母猪在分娩前按常规程序进行有关疾病的免疫注射,仔猪出生后保证吃到初乳,按常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预防接种后,在10—21日龄断奶,然后把仔猪在隔离条件下保育饲养。

4、假死仔猪:有些仔猪出生后,全身发软,呼吸微弱甚至停止,但心跳仍在跳动,这是仔猪的一种假死现象。

5、瘦肉率: 指胴体剥离皮、骨骼和分离脂肪后所剩的重量与胴体重之比。

6、日增重: 饲养期内肉猪总增重/(饲养天数×头数)

7、断奶窝重:指断乳时全窝仔猪的总重量。断奶窝重是一个综合性状,等于断乳仔数与平均断乳重的乘积。

8、断奶仔猪的成活率:产活仔数与断乳仔数的比值。

9、孵化率:A:受精孵化率,指出壳雏禽占受精蛋比例,统计雏禽数包括健、弱、残、死雏; B、入孵蛋孵化率,指出壳禽数占入孵蛋的比例。

10、产蛋率:指母鸡在统计期内的产蛋百分比。有饲养日产蛋率和入舍鸡产蛋率两种计算方法。

11、现代鸡种:配套品系,又称杂交商品系,它是经过配合力测定筛选出来的杂交优势最强的杂交组合。按经济用途将现代鸡种分为蛋鸡系和肉鸡系

12、肉用仔鸡:我国民间通常称“笋鸡”或“童子鸡”,一般不到性成熟即进行屠宰的小公鸡。

13、奶牛能量单位:能量单位用于维持和产奶的能量需要以产奶净能(NEL)表示。以生产1千克含脂率4%的标准乳需要3138千焦耳的NEL 为1个奶牛能量单位(NND)。

二、问答部分

1.猪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

答:(1)性早熟,多胎高产:生产上应采取先进的繁殖技术,充分发挥猪的多胎高产特性,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2)生长速度快,沉积脂肪能力强:科学饲养后备猪和肥育猪,即采用在猪的生长发育前期充分饲养,后期适当限饲。

(3)食性广,饲料转化率高:猪的饲粮应以精料为主,并控制日粮中理想的粗纤维比例。

(4)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较差:养猪生产中,对猪群进行合理的调教、分群、合群、发情鉴定和采精训练等。

(5)对温、湿度敏感,喜欢清洁,容易调教:通过调教训练可有效的培养猪群采食、卧息和排粪尿“三点定位”的良好习性。

(6)定居漫游,群体位次明显:合理安排猪群的饲养密度,及时进行调教,保证猪群健康有序的生活,以促进生产性能的提高。

2.母猪发情鉴定的方法、提高母猪受胎率的措施

答:(1)外部观察及压背试验查情法

A、精神状态与行为:母猪在发情前会出现食欲减退甚至废绝,鸣叫,外阴部肿胀,精神兴奋。进入前情期后期及发情情期的母猪会出现爬跨同圈的其它母猪的行为。发情初期的母猪有爬圈行为,同时对周围环境的变化及声音十分敏感。

B、外阴部变化:进入发情期前1~2天或更早,母猪阴门开始微红,以后肿胀增强,外阴呈鲜红色,有时会排出一些粘液。若阴唇松弛,闭合不全,中缝弯曲,甚至外翻,阴唇

颜色由鲜红色变为深红或暗红,粘液量变少且粘稠,阴道粘膜略呈暗红色且能在食指与大拇指间拉成细丝,即可判断为母猪已进入发情盛期。C、压背试验及敏感部位刺激:用手按压母猪后背或骑背,表现静立不动并用力支撑,或有向后坐的姿势,同时伴有竖耳、弓背、颤抖等动作,说明母猪已经进入发情期,这一系列反应称为静立反应。(2)、试情公猪查情法:这是最有效的发情鉴定方法,因为是否发情是以母猪是否接受公猪爬跨为准的。

3.妊娠母猪的营养特点,应采取的饲养方式和饲养体制

答:根据妊娠母猪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对于断奶后体瘦的经产母猪,采取抓两头顾中间的供料体系和营养计划。经过分娩和哺乳期后的母猪,体力消耗较大。须在妊娠初期加强营养,迅速恢复繁殖体况。这个时期(包括配种的前10天,共计约1个月)应加强营养,加大精料供给,特别是含蛋白质高的饲料。体况恢复后,逐渐降低营养水平,按饲养标准饲养,以青粗饲料为主,至妊娠80天,加喂精料来加强营养。形成高—中—高的供料体系及营养计划,尤其是后期的营养水平应高于前期。

对于初产母猪和哺乳期配种的母猪,采取步步登高的供料计划。特别对于初产母猪,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量较大,更需采用此计划。哺乳母猪因繁殖任务重,营养需要量也很大,因此营养水平应根据胎儿的体重增长而提高,至分娩前1个月达最高峰。一般妊娠初期的营养水平可以低一些,以青粗饲料为主;而后逐渐增加精料比例,尤其是蛋白质和矿物质料的供给,提高营养水平;至产前3—5天,日粮减少10%—20%,以便正常分娩。

对于配料前体况良好的经产母猪,采取前低后高的营养计划。妊娠初期,胎儿小,母猪膘情好,按照配种前的营养供给就基本可以满

足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营养。妊娠后期,胎儿生长发育快,营养物质需要多,因而要提高日粮的营养水平。

4.提高母猪排卵率的措施,如何作到母猪的时时配种

答:1、加强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10~14天内,经产母猪在再次配上种前,喂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饲料,补足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适当增加舍外运动和日光浴时间,可以增膘复壮,促进较早发情、排卵和接受交配。

2 、哺乳仔猪早期断奶

哺乳仔猪早期断奶,对提高母猪年产仔窝数和年产仔数有利。早期断奶的时间,在饲养管理条件很优越的猪场,以3周龄为宜;条件一般的猪场,也不宜迟于6周龄。

3 促进母猪发情排卵。

(1)诱导发情。将公、母猪混圈饲养,借助公猪释放的外激素,及公、母猪的爬跨刺激,促使母猪发情。

(2)乳房按摩。每天早晨饲喂后,在每排乳房两侧反复做前后表层按摩10分钟,母猪发情后,改为表层按摩5分钟,再在每个乳房周围用5个手指捏压,做深层按摩5分钟;要交配的当天早晨,深层按摩10分钟,促进排卵。

(3)中西药催情

4 、发情母猪适时配种。

(1)初配年龄:一般来说,小母猪的初配年龄,地方品种为生后6~8月龄,体重达50千克以上;引进品种为生后8~10月龄,体重达90千克以上比较适宜。

(2)配种时间。选择适宜的配种时间,母猪呆立不动,即为配种适

期。母猪配种时间受年龄的影响较大。一般老龄母猪在发情的当天就可配种,中年母猪在发情后的第2天配种,小母猪在发情后的第3天配种较适宜。即所谓“老配早,小配晚,不老不小配中间”。

(3)配种方式:①初产母猪可用同一头公猪交配2~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8~12小时。②经产母猪,可用同一头公猪先后配种2次,2次间隔时间为8~24小时。这样,在母猪的整个排卵期内,让输卵管里经常保持有活力的精子,可以使卵巢内先后排出的卵子都能得到受精机会。③商品肉猪,可采取双重配,即母猪在一个发情期内,用2头公猪,先后间隔10~15分钟,各配1次。这种方式,能使母猪产仔多,仔猪发育整齐,生活力强。

5.仔猪的生理特点,提高仔猪断奶窝重的措施

答:1.生长快、代谢旺盛。明日龄时体重比初生重增长5~6倍,60日龄比30日龄增长2~3倍,60日龄时比初生重增长10~13倍。2.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不健全初生仔猪消化器官在结构和机能方面都不完善。3.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差。仔猪大脑皮层不发达,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调节体温能力低,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很差。4.缺乏先天免疫能力,容易生病。母猪初乳内免疫球蛋白含量很高,仔猪从初乳中获得免疫抗体。当母猪产后3~5周产奶量下降,仔猪采含量增加,仔猪体内免疫抗体浓度低就特别容易发病。

仔猪的断奶窝重取决于母猪的产仔数、仔猪成活率和哺乳期仔猪的生长速度。因此,必须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做好配种工作。2.做好保胎工作。3.做好接产工作。4.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5.让仔猪吃好初乳。6防止仔猪意外死亡。7.严防仔猪下痢。8.适时补铁。仔猪易缺铁,引起缺铁性贫血。9.及早补料。

6.提高生长肥育猪生产力的措施等

答:(1)选择合适的猪品种和类型,不同猪品种的产肉能力和胴体品质差异较大。

(2)提高仔猪断奶重和整齐度,断奶体重大有利于提高肉猪上市时间,初始体重均匀有利于提高肉猪的生产效果。因此,应把肉猪生产和哺乳仔猪及育成猪的养育相结合。

(3)根据猪的营养需要,选择合适的日粮类型。

(4)保证适宜的舍温、湿度、光照、通风速度和饲养密度。舍温一般控制在15-20℃、湿度50-60%;光照不宜太强,以防影响猪的休息和睡眠;凉爽季节空气流速0.2m/秒,夏季为1.0m/秒;饲养密度以0.8-1.0m/头为宜,每群8-10头猪。

7.雏鸡育雏的条件

答: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适宜的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的第一条件,没有合适的温度,育雏也就无从谈起。

2.保护适宜的环境湿度。虽然雏鸡对湿度的变化不如对温度变化那样敏感,但适宜的湿度仍然是育雏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强调适当的通风换气。育雏期的通风和保温是一对矛盾,特别是冬季,它要求我们既要通风和唤起又要保持舍内适宜的温度.

4.掌握适宜的雏鸡饲养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是指育雏室内每平方米地面或笼底面积所容纳的雏鸡树。

5.控制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光照的概念有两层意思,一是光照的时间,二是光照的强度。

6.选择合适的育雏供热方式。主张用火炕育雏,它是用砖或土坏砌成地下烟道对地面和育雏室空间进行加温供热。

8.禽蛋孵化的条件、提高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答:1、温度,胚胎发育对环境温度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鸡蛋孵化温度在35—40.5度,立体孵化器最适宜孵化温度为37.5—37.8度,出雏期间为36.9—37.2度。其他家禽的孵化温度和鸡差不多,一般在上下1度的范围内。

2、相对湿度。一般在40%-70%。立体孵化器的适宜相对湿度,孵化期为50%—60%,出雏期为75%.

3通风换气。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分。为保持正常的胚胎发育,必须供给新鲜的空气,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5%。通风不用过度,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应的湿度。

4、转蛋。转蛋的目的是改变胚胎方位,防止胚胎粘连,使胚胎各部分均匀受热,促进羊膜运动。

提高孵化率的综合措施

1、加强种鸡的饲养管理,提高种蛋受精率。高的种蛋受精率是高孵化率的基础,而高的受精率又来自健康、高产、稳产的种鸡群。因此,培育高产健康的种鸡群十分重要。一定要严格按照种鸡的饲养标准进行饲养,保证种鸡有足够的营养供应,如蛋白质、能量、矿物质、维生素等。

2、严格种蛋管理。种蛋的管理包括种蛋的收集、运输、消毒、贮存等一系列过程,每一环节管理不善,都会对孵化率造成影响。在鸡舍中一定要设置足够的产蛋箱,防止争窝,造成窝外蛋;要勤拣蛋,高峰期每日拣蛋次数不少于5次,并及时运走,缩短在鸡舍内的停留时间。

3严格控制孵化环境。严格控制孵化条件是提高孵化率的关键。现在使用的孵化器、出雏器内部的温度、湿度、通风换气等小环境较易控

制。

4、选择优良的孵化设备。孵化设备的优劣对孵化率的高低起着重要作用,据孵化场家介绍,不同质量的孵化器可影响孵化率1%~3%。目前。

9.提高育雏率的措施

答: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进雏前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的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酒消毒,能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

2、雏鸡的选择标准。选择肛门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脐带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腹部收缩良好,不是大肚子鸡;喙、眼、腿、爪等不是畸形的健康雏鸡

3、育雏的温度与湿度。要提高雏鸡育雏成活率,就要为雏鸡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就是要有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初生雏鸡需要较高的温度;第一周育雏的温度为33℃-35℃,以后每周下降2℃,约经过六周时间,雏鸡就可以适应自然环境了。

4、雏鸡的饮水。雏鸡出壳后,进入育雏舍应先给饮水,在饮水中加入青霉素每羽1千单位,2小时后再饮3%的红糖水,以后换用温开水,在温开水中可加入适量的浓复合维生素B溶液,另外要防止缺水和间断给水,应该做到饮水不断,随时自由饮用。

5、雏鸡的饲喂。当鸡群有1/3的雏鸡有寻食表现时就可开食。通常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饲喂雏鸡要做到: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定时定量,饲喂次数一般是前二周每天喂七次,三、四周龄时每天喂六次,五周龄时每天喂五次,六周龄后每天喂四次。

6、雏鸡的饲养密度。雏鸡的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面积饲养的鸡数。

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发育良好的重要条件一般情况是第一周时30只/米2,第二周时25只/米2,第三周时20只/米2,第四周时15只/米2,五-六周时10只/米2左右。

7、做好雏鸡防病驱虫工作。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

10.如何防止鸡啄癖,其发生的原因

答:1 啄癖发生的原因。引起啄癖有饲养管理方面的原因,亦有营养方面与疾病的原因,还有品种上的原因。

1.引起啄癖的环境条件饲养密度过大,禽舍空间不足,育雏时温度过高,采食及饮水不足,限饲或饥饿,光照强度过高,通风不良下的氨气浓度过高、潮湿等等。饲用颗粒料比粉料易引起啄癖。

2.引起啄癖的营养因素日粮蛋白质不足,钙、盐不够,植物蛋白尤其豆粕过多,动物蛋白不够,含硫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不够,粗纤维不足,外寄生虫侵扰,因采食霉变饲料引起鸡的皮炎及瘫痪,患其他慢性肠炎而造成营养吸收差等。

3.其他原因土种鸡和蛋用性品种的鸡只性情好动,易发生啄斗行为;早熟母鸡比较神经质,易产生啄癖。

啄癖的防治措施

1. 适时断喙。土鸡、黄杂鸡、蛋鸡在2~12日龄时断喙。

2.移出被啄的鸡。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并在被啄伤的部位涂抹一层机油、煤油等具有难闻气味的物质,可防止该鸡再被啄。

3. 控制饲养密度。建议土鸡、黄杂鸡、蛋鸡在0~4周龄的密度每平方米最多不能超过50只,5~8周龄每平方米不能超过30只,9~18周龄每平方米不能超过15只,18周龄以上产蛋鸡笼养,应根据鸡笼规格确定饲养密度。

4.通风。氨气浓度过高首先会引起呼吸系统的病症,导致鸡体不适,诱发其他病症,包括啄癖。

5.光照强度。光照强度过强也是啄癖的重要诱因,第1周鸡舍可使用40~60勒的光照强度,产蛋期的光照强度也可达20~25勒,其他时间不要超过20勒的光照强度。简言之,如果灯泡离地面2米,灯距间隔2米,灯泡的功率不能超过15瓦。

6.饮水。除非特殊情况,应随时为鸡群准备充足的干净饮水。

7. 营养因素。氨基酸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的不足是引起互啄原因之一,建议在设计配方时0~4周龄蛋氨酸含量大于0.42%,含硫氨基酸大于0.78%,4周龄后蛋氨酸含量应大于0.38%,含硫氨基酸大于0.7%,这是防止啄癖的基本量。

8.笼养饲喂。有条件的将地面栏养移至笼养系统,可减少啄羽。笼养鸡的啄羽较少发展为啄癖

9. 改变料型。颗粒料比粉状料更易引起啄癖,所以蛋鸡料宜做成粉料。在肉鸡料中,如果发生啄癖,可以撒一些谷粒或麦粒或骨粒,可以防止啄癖的加重。

11. 育成鸡和产蛋鸡对光照和饲养的要求及其依据

答:育成鸡对光照和饲养的要求及其依据

在整个育成鸡的饲养阶段不宜增加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过长的光照会使各器官系统在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生殖器官过早地发育,从而性成熟过早。由于身体未发育成熟,特别是骨骼和肌肉系统未得到充分地发育就过早开始产蛋,体内积累的无机盐和蛋白质不充分,饲料中的钙磷和蛋白质水平又跟不上产蛋的需要,于是,母鸡出现早产早衰,甚至有部分母鸡在产蛋期间就出现过早停产换羽的现象。为防止育成鸡过早性成熟,育成期间一般采用每天8~9小时的光照。

这种光照制度只适用于密闭式的鸡舍使用。

在开放式鸡舍饲养育成鸡,利用自然光照。不同季节的自然日照时数不同,无法进行控制。春季育雏正好处于日照增加的时期,与育成鸡所需的光照时间正好相反,秋季育雏处于日照缩短的时期,与育成鸡所需的光照制度基本相符。即使如此,光照的时间仍然超过10~11小时。因此,在光照不能控制的条件下,只能通过限制给料量或降低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以控制育成鸡的发育,从而延迟鸡的开产日龄。

产蛋鸡对光照和饲养的要求及其依据

产蛋鸡光照的目的,在于刺激和维持产蛋平稳。光照对鸡的繁殖性能影响很大,因为光照的长短与母鸡的产蛋生理有关。增加光照能刺激性激素分泌而促进产蛋。此外,光照的另一个作用是调节育成鸡的性成熟和使母鸡开产整齐,以达到将来高产稳产。

10~12周龄后是鸡一生中对光照最敏感的时期,此期间的光照能左右母鸡的性成熟。因此,达到50%产蛋率的标准日龄,可作为育成鸡期间光照是否合理的指标。

产蛋期光照时间,保持恒定或逐渐增加,切勿减少。产蛋所需的光照时间不能少于12小时,最长不超过16小时。研究证明,长光照会增加蛋的破损率。因此商品蛋鸡的最长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

产蛋期增加光照以每周15分钟或每两周半小时的增加速度为好,直到14~16小时为止。当光照长度达到14~16小时后,开灯与关灯的时间要固定,不可随意变动,以防对鸡产生应激现象。

12. 肉仔鸡的饲养方式、胸囊肿的防止措施

答:肉仔鸡有平养、笼养和笼平养混合三种饲养方式,平养又分为厚垫料地面平养和网上平养,以“平养不换垫料”居多。厚垫料平养

节省劳力,投资少,肉仔鸡残次品少,但球虫病难以控制,药品和垫料开支大,鸡只占地面积大。网养、笼养饲养量大,利于防球虫病,但一次性投资大,胸、脚病发生率较高,目前,还较少采用。

胸囊肿胸囊肿就是肉鸡胸部皮下发生的局部炎症,是肉用仔鸡最常见的疾病。防止措施:经常维修放养鸡群的地网和铁笼,上面可考虑放一层弹性塑料网片,能减少胸部的磨擦压力和外伤。注意保温,防止鸡群受冻而长时间打堆蹲伏。同时保持室内干燥,可降低发病率。加强饲养管理,及时防治脚病,使鸡只活动正常。改变注射部位,胸肌不注射溶解性和吸收性差的药物。加强日常的卫生消毒,减少因葡萄球菌、化脓杆菌等细菌入侵伤口而引起继发感染,使病情加重。

意观察鸡群胸囊肿发生的情况,病情如果较重,可考虑在 1.5千克左右提前上市,减少经济损失。

13.猪、禽、黄牛、奶牛的品种及其特点。

答:猪的品种及其特点。

1.大白猪大白猪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好,胴体瘦肉率高,繁殖性能好和适应性强等特征,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亲本。

2.长白猪长白猪具有胴体瘦肉率高,生长快,繁殖性能良好等特性,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亲本。

3.杜洛克杜洛克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体质健壮,性温驯,抗应激,胴体瘦肉率高等特性是生产商品瘦肉猪的优良终端父本。

4.湖北白猪湖北白猪具有瘦肉率高肉质好,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优良,适应性强等特性。是开展杂交利用的优良母本。

5.品种杂交利用长白×大白、大白×长白、大白×湖白杂交(二元杂交),生产后备母猪,在生产中作为父母代母本使用,其杂交优势明显,体型强壮;使用寿命长;产仔多,仔猪生活力强;母性好,

乳头发育好;泌乳力强;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且抗应激。

禽的品种及其特点。

现代分类法:为适应近代养禽业的产展,按经济性能分类,又可分为蛋用系和肉用系(即蛋鸡系和肉鸡系)。

(1)蛋鸡系:产要用于生产商品蛋。根据蛋壳颜色的不同分为白壳蛋鸡系和褐壳蛋鸡系。其特点是:一般体型较小,体躯较长,后躯发达,皮薄骨细,肌肉结实,羽毛紧密,性情活泼好动。一般年产蛋可达270-300枚。

(2)肉鸡系:主要通过肉用型鸡的杂交配套选育成肉用仔鸡。特点为体型大、体躯宽且深而短,胸部肌肉发达,外形象一个方筒状;冠小、颈短而粗,距短骨粗;肌肉发达,性情温驯,动作迟缓,生长迅速且容易肥育,一般饲养6-7周龄体重即可达2公斤以上。

我国引进的主要蛋鸡品种:罗曼褐、伊莎褐、罗斯褐、迪卡·沃伦、星杂288、海赛克斯、星杂579等。

我国自己培育的改良蛋鸡和主要优良地方蛋鸡品种:北京白鸡、滨白鸡、北京红鸡、仙居鸡、白耳黄鸡等。

黄牛的品种及其特点。

我国的黄牛数量众多,遍布全国。主要作为役用。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饲养条件不同,各地黄牛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部分主要黄牛品种简介如下:

( 1 )秦川牛,秦川牛是陕西省地方良种,其体躯高大,肌肉丰满,发育匀称,骨骼结卖,役用性能强;持久力大,性情沮和,易于管理。但外形尚存在尖民等缺点,有待进一步改进。

( 2 )蒙占牛,为我国古老的、数量众多的一个草原品种牛,在草原上具有良好的放牧和采食能力。蒙古牛由于分布广,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极大,因此,可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类型。

( 3 )晋南黄牛,晋南黄牛体格粗大,骨骼结实,健壮。头长偏重,垂肉发达。角形以”顺风角”居多,也有部分“龙门角”或“扁担角”。角色蜡黄,角尖多呈枣红色。背平直,腰短而充实。皮厚而韧,毛色多为枣红、红色,黄色次之。

( 4 )南阳牛,为我国大型牛,体高力大,肌肉丰满。公牛头部雄壮方正,有凹沟;颈短厚,前躯较发达,街甲高。母牛头部清秀,鼻宽,方正平齐,颈薄。体躯高长,胸宽深。毛色为黄色、红黄,淡黄、草白次之。平均体高 130 厘米以上,公牛体重 450 千克以上,母牛体重 350 千克左右。

奶牛的品种及其特点。

(1)荷斯坦牛。荷斯坦牛属大型的乳用牛品种(美国和加拿大荷斯坦牛尤为突出),其毛色以黑白花或红白花为主要特点,生产性能比其他任何品种奶牛都优异。它以产奶量高、形态理想、饲料利用率高、环境适应能力强及产犊率高著称于世。

中国荷斯坦牛(黑白花奶牛)是由国外引进的荷斯坦牛与我国黄牛杂交,经长期选育而成,是我国惟一的奶牛品种。中国荷斯坦牛性成熟早,繁殖性能高。

(2)娟姗牛,娟姗牛被公认为养殖效率最高的奶牛品种,其每千克体重的产奶量超过其他品种奶牛,乳蛋白、无机盐、干物质等均超过了其他品种的奶牛。娟姗牛耐热能力强,在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适于饲养,其他地区也可用于杂交改良乳脂率低的奶牛品种。

(3)中国西门塔尔牛,中国西门塔尔牛毛色为黄白花或红白花,头、胸、腹下和尾帚多为白色。体型中等,蹄质坚实,乳房发育良好,耐粗饲,抗病力强。

14.提高奶牛产奶量的综合措施

奶牛的产奶量直接关系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但产奶量除了跟奶牛的品种有关系外,科学的饲养和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饲养。要想奶牛多产奶,必须按照奶牛生理变化、不同的生理阶段及产奶量进行科学饲养。

1.1泌乳初期牛产后3天内身体较弱,消化道机能尚未恢复,每天除供给精料4kg,青贮料lO-15kg及少量块根外,还要有充分的优质干草,尽快促使瘤胃功能恢复。产后7天,母牛食欲和消化功能逐渐好转,精料和多汁饲料可逐渐增加喂量。

1.2泌乳期产后4-6周出现产奶高峰,要随产奶量增加而增加精料喂量。日产奶20kg奶牛.给精料7-8kg,日产奶30kg,给精料8-10kg;日产奶40kg,给精料lO-12kg,最高不能超过15 kg,同时每天给青贮料20kg,块根类饲料3-5kg,糟粕类饲科不超过10kg,干草自由采食.

1.3泌乳后期母牛产奶量每月平均递减7%左右.精料喂量:日产奶30kg奶牛给7-8kg,日产奶20kg给6-7kg,日产奶15kg给5-6kg。青贮、青饲料每天给15-20kg,糟粕类饲料给10-12kg,块根多汁饲料5kg,干草自由采食。

2.添加剂的使用

2.1维生素添加剂农村养奶牛喂秸杆太多.维生素A不足,不仅影响正常繁殖而且犊牛先天性双耳失明者日渐增多。为此应补喂青绿多汁饲料或维生素A。补维生素A每lOOkg体重按8000u或胡萝卜素不低于18-19mg。

2.2缓冲剂有些养殖户为追求高产加大精料喂量,从而导致瘤胃内酸度过高,瘤胃内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并患有多种疾病。据试验,

日料中精料占60%,粗粮占40%.添加l.5%碳酸氢钠和0.8%氧化镁混合喂奶牛,每头牛日产奶量可增加约3.8 kg。

2.3纤维素酶添加剂属生长促进剂,可提高纤维素的消化分解率,提高饲料报酬,增加奶产量。据试验,每天奶牛日喂20g,并朴喂淀粉类饲料1.5kg,14-21天为一疗程,产奶量可提高10%。

2.4非常规矿物质饲料添加剂如,天然沸石、麦饭石、稀土等,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含有奶牛需要的常量和微量元素,不仅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还可提高抗病能力,促进奶牛生长。在奶牛日粮中添加5%沸石,产奶量可提高7.1%,乳脂率可提高0.2%;日粮中添加3g稀土,可提高产奶量2.3kg。

3.加喂食盐

奶牛在产奶期间,体内氯离子的需求比平时多,如奶牛在日粮中摄取的氯离子不足,机体的新陈代谢就会产生紊乱,使奶牛的生理机能失去平衡,从而导致奶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因此,在生产中为了保障奶牛的身体健康,使奶牛多产奶,除了要喂富含高蛋白的精饲料外,还应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量(占饲料干重的1.8-2.4%)的食盐,以满足奶牛机体对氯离子的需要,井可提高产奶量15%左右。

4.供给充足的饮水

奶牛若饮水不足,就会降低食欲,消化减慢.影响产奶量;长期饮水不足,还会导致奶牛代谢紊乱,对疾病抵抗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水不但是奶牛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而且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饮水量可按日产奶量的3-5倍供给,夏天还要多些,而且饮水要保持新鲜、清洁卫生,冬季最好饮接近体温的温水。

15.如何根据奶牛不同泌乳阶段的生理特点,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答:奶牛的一个生产周期包括泌乳期和干乳期,泌乳期又可分为泌乳

初期、泌乳盛期和泌乳中后期,干乳期分为干乳前期和干乳后期。在生产周期的每个阶段,奶牛的生理状况不同,在奶牛的饲养实践中要求我们根据奶牛各阶段的生理特点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措施。

1、泌乳初期

母牛产后的2~3周内,由于其刚刚分娩,气血两亏,产道有一定程度的损伤;生殖道没有复原,恶露尚未排净,乳房又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机体衰弱,抵抗力下降,食欲不佳,而乳腺机能在进一步增强,产乳量逐日上升。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重点是以恢复母牛健康为主,逐步提高母牛的消化机能,增加采食量,满足泌乳的营养需要,减少机体的消耗。在机体机能允许的情况下,安全地引导其升乳。

母牛产后3天内喂给优质青干草和少量以麸皮为主的混和饲料。4~5天后,日粮中可加适量的青饲料和青贮饲料,混和精料的给量可增加到0.5~1kg。1周后若食欲正常,乳房水肿消退,可每隔2~3天增加精料0.5~lkg。

管理上注意母体、产房的卫生,防止产后感染。为防止大量泌乳导致瘫痪等,前几天乳不能挤净。一般在产后30分钟即可挤奶,第一天每次挤出的乳够犊牛吃即可,第二天挤出全部乳量的1/3,第三天挤出1/2,以后逐渐增加,7天后可全部挤净。每次挤出每个乳房的第一把奶都弃去。为尽快消除乳房水肿,每次挤奶前和挤奶后都要用50℃~60℃的温水浸湿毛巾,擦洗、热敷、按摩乳房。采用科学的挤奶方法,有条件可用机器挤奶,采用手工挤奶者要用拳握式。

2、泌乳盛期

母牛产后15~20天至2~3个月左右,为泌乳盛期。此期乳房水肿消退,体质恢复,产奶量逐渐增加,在产后40天左右泌乳达到高峰,而母牛的最大采食量往往出现在产后80~100天。该时期,机体代谢率高,入不敷出,多数母牛掉膘严重,有的可减重40~

50kg。为确保牛体健康,要加强于奶期的饲养管理,使体内多贮积营养,并引导其多采食精饲料,为产后大量采食精饲料在生理上做准备。在饲养上按照产奶水平可采用预支饲养法或挑战饲养法。

3、泌乳中后期

多数乳牛的泌乳中后期出现在第4个泌乳月之后,此时母牛采食量已达到高峰,泌乳量在逐渐减少。若体况膘度正常,可采用常规饲养法,即青、粗、辅料满足乳牛的维持需要,混和精料满足乳牛的泌乳需要,乳牛每产3kg牛奶,需供给1kg混和精料,实施按乳给科。

4、干奶期

干奶期一般为两个月,最少不少于45天,最多不宜超过75天。干奶期分干乳前期和干乳后期。自停乳至泌乳活动完全停止,乳房恢复松软正常为干乳前期,一般为1~2周。此期的饲养原则是在满足于乳牛营养的前提下尽早停止泌乳活动。为此,饲料应以青粗料为主,少喂精料,停喂多汁料及糟渣类辅料。限制饮水,延长运动时间,减少挤奶次数,改变挤奶时间,使乳量逐渐减少,以利干乳。饲养标准按每日产10kg的奶牛配合日粮。

干奶前期结束到下一股分娩为干乳后期。此期要求母牛适当增重,到临产前达到中上等膘情,健壮而不过肥。精料的给量视母牛膘情体况、食欲及预产期而定,到分娩前一周精料的给量可达到体重的1%~1.5%,保持与引导饲养法衔接一致。要少喂给多汁饲料,注意饲料卫生,注意保胎。保证自由饮水,经常运动,刷拭牛体。

在任何泌乳期或干乳期,饲喂乳牛都要做到定时定量、少喂勤添,固定饲喂次数和顺序,先唱后饮。保证乳牛能经常饮到清洁的饮水,冬季水温要保持在15℃以上。每天保持2~3小时的户外运动,经常刷拭牛体,定期修蹄,保持圈舍、运动场卫生,保持圈舍冬暖夏凉,定期驱杀体内外寄生虫,春秋两季要做好传染病的预防接种,加

强日常管理。

16.犊牛的饲养管理要点

答:1、早喂初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的牛奶叫初乳。初乳中含有比常乳更高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营养成份,而且还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和溶菌酶,能杀灭和抑制病菌。因此,要尽量早让犊牛食入初乳。由于犊牛生后4—6小时对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最强,在犊牛生后1小时左右喂给初乳,在6—9小时第二次饲喂,喂量为2千克。以后逐渐增加,持续5—7天,喂量一般不超过犊牛体重的5%。

2、哺乳常乳犊牛在5—7天以后,应转入犊牛舍饲喂常乳,每天喂奶3次,总量控制350—400千克,奶温保持在35—38℃。

3、及时补喂精饲料犊牛生后1周后开始训练采食精饲料,以补充营养和促进胃肠发育。开始几天每天喂精料10—20克,以后再逐渐增加到80—100克。适应一段时间后,再饲喂“半干半湿料”。到30日龄每天喂量可达200—300克;60日龄增加到600—1000克/天。

4、喂给优质粗饲料为促使肠胃尽早发育,在消化道功能完善前喂给粗饲料。犊牛出生1周后,在牛槽内可放少许优质青干草自由采食。2周后,在食槽中放少量切碎的胡萝卜、南瓜等青绿多汁饲料让其采食,60天后可增加到2千克以上。犊牛出生20—30天就可在食槽撒少量青贮饲料。以后再逐渐增加,2个月后每天可喂给100—150克;3月可喂到1.5—2千克;4—6月龄增至4—5千克。

5、给犊牛饮好水犊牛15天前饮水应为消毒饮水,并注意水温与奶温相同。15天后,改用洁净温水。30天后改用自来水。但应注意不要让犊牛饮冰水和不卫生的水。

6、早期断奶发育健康的犊牛可在60日龄进行早期断奶,具体方法是:断奶前半个月左右,开始增加精料和粗料,减少牛奶喂量。每天喂奶次数由3次改为2次,临断奶时由2次改为1次,然后停喂牛奶。也可采用牛奶掺水的办法,逐渐减少奶量,最后改为全部供水。一般认为断奶时精饲料用量为每天1千克左右。3月龄精料增加到1.5—2千克,在这一期间可大量供给粗饲料。出生2个月前让其自由采食优质粗饲料,粗饲料以每天1.7千克左右为宜;2个月后,可喂一般粗饲料,粗料控制在每天2千克。

17.牛的妊娠期、发情周期等

答:从母牛配种受胎至成熟胎儿产出的这段时间称为妊娠期。母牛妊娠期一般为275天至285天,平均为283天。妊娠期的长短,依品种、年龄、季节、饲养管理和胎儿性别等因素不同而有所差异。早熟品种的妊娠期短,乳牛比肉牛短,怀母犊约比公犊短1天,青年母牛比成年母牛约短1天,怀双胎比怀单胎短3至6天,冬春分娩母牛比夏秋季分娩长2至3天,饲养管理条件差的母牛妊娠期长。

牛的发情周期:从一次发情开始到下一次发情开始的间隔时间,叫发情周期。母牛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其变化范围为18至24天,一般青年母牛比经产母牛要短。发情周期中生殖道的变化、性欲的变化都与卵巢的变化有直接的关系。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①疾病——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由于稳态调节紊乱, 从而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使机体与 外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这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简 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中 ③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因素。简 ④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简 ⑤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中 ⑥分子病理学——是指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各种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机制,即 分子病理学或称分子医学。中 ⑦疾病的转归——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 这就是疾病的转归。中 ⑧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简 二、填空题 1、躯体上、社会上 2、分子水平 3、抗损伤 4、经济价值 5、机体内部因素(即内因)、诱因 6、物理性、机械性 7、特异性、持续性、潜伏期、有毒代谢产物 8、细菌、病毒、真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原虫、蠕虫等 9、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 10、康复、死亡 三、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C; 7、D; 8、C; 9、D;10、A。 四、简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生有毒代谢产物。 2、疾病的外因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机械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机体必需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06-03 大自然给予人类两大恩赐,一是豆科植物,二是反刍动物。前者生产丰富的植物蛋白,后者将人类不能直接食用的植物纤维转化为动物蛋白。通过发展反刍动物,增加牛奶、牛羊肉等畜产品供给,对满足人民群众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反刍动物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但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19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7649万吨,其中,牛肉产量667万吨,增长3.6%;羊肉产量488万吨,增长2.6%;禽肉产量2239万吨,增长12.3%;禽蛋产量3309万吨,增长5.8%;牛奶产量3201万吨,增长4.1%;猪肉产量4255万吨,下降21.3%,牛羊肉和牛奶产量稳步增长。展望未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品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改变,无论是牛奶还是牛羊肉都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发酵技术在人类生活中无处不在,历史悠久,从古代的酿酒、酿醋到现在的酸奶、泡菜,发酵充当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生物饲料具有替抗、促进动物生长和健康等有利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畜牧生产上,其在反刍动物的应用上也展现了较好的前景。 一、反刍动物用生物饲料产品 生物饲料是指使用饲料原料目录和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等国家相关法规允许使用的饲料原料和添加剂,通过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基因工程等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的饲料产品总称,包括发酵饲料、酶解饲料、菌酶协同发酵饲料和生物饲料添加剂等。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生物饲料产品种类繁多,根据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的分类原则,反刍动物常用的生物饲料产品主要包括生物饲料添加剂和发酵饲料两类,生物饲料添加剂又分为酶制剂和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等,发酵饲料又分为发酵单一饲料(如酵母源生物饲料、发酵粗饲料等)、发酵浓缩料、发酵精补料和发酵全混合日粮等。 二、生物饲料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1. 生物饲料添加剂 生物饲料添加剂是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能够提高饲料利用效率、改善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一类饲料添加剂,主要包括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酶制剂和寡糖等。 1.1 微生物饲料添加剂 T/CSWSL 001-2018《生物饲料产品分类》中规定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包括35种,常用的主要是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杆菌3大类。 芽孢杆菌可能通过抑制有害菌群生长、改善瘤胃发酵环境及模式、增强营养物质消化、提高饲料能量利用率及提高动物免疫力等一系列作用,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

反刍动物生产学

黄淮学院《反刍动物生产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号:3803101714 课程名称:反刍动物生产学 Ruminant animal production science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72,其中,讲授学时:54 ,实践(实验)学时:18。学分:4 三、适用专业及开设学期 适用专业:动物科学(本科)开课学期:第6学期 四、课程的性质、目标和任务 (一)课程性质:反刍动物生产学课程是一门专业方向课,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 (二)课程目的与任务:反刍动物生产学课程主要包括牛生产学和羊生产学两个部分。牛生产学主要讲授国内外著名品种、牛的外貌评定与生产性能评价、牛的育种新技术、牛的繁殖与生殖调控、牛的营养需要与饲养管理技术。羊生产学主要讲授绵、山羊的产品特点、品种类型、繁育方法、饲养管理技术和最新研究动态等。动物生产学II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牛、羊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的生产原理、生产技术和生产效果,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专业技术和效益评价方法,提高某区域内畜牧资源科学配置和物质转换效率。 五、课程的基本要求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现代畜牧科学成就和动物生产实际,借助录像、投影、幻灯、挂图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讲授效果;同时,利用开展社会调查、生产牧场、实验室操作和组织科研小组等多种实践教学手段,让学生熟悉动物生产环节,培养动手操作能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及开展技术创新的能力。 反刍动物生产学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学习好前期相关课程,如动物生理生化学、动物饲料营养学、动物繁殖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环境卫生学、畜牧业经济管理学等。因为现代动物生产技术是建立在整个畜牧科学及其他相关学科发展基础上。二是要树立整体的、发展的、联系的和实践的观点,从生产系统入手到生产效果评价终止,熟悉掌握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并注意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为每个畜种的专门化生产技术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既是独立的,又有内在联系,许多技术可以转换环境使用。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篇养牛学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内外养牛业生产的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要求掌握我国养牛业的生产水平、分布规律和当前应采取的对策。

动物学第二学期课后习题作业

第十五章 1.脊索动物的三大主要特征是什么?试各加以简略说明。 答:脊索动物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咽鳃裂是其最主要的3大特征。①脊索是背部起支持体轴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介于消化道和神经管之间。脊索来源于胚胎期的原肠背壁,经加厚、分化、外突,最后脱离原肠而成脊索。脊索由富含液泡的脊索细胞组成,外面围有脊索细胞所分泌而形成的结缔组织性质的脊索鞘。脊索鞘常包括内外两层,分别为纤维组织鞘和弹性组织鞘。充满液泡的脊索细胞由于产生膨压,使整条脊索既具弹性,又有硬度,从而起到骨骼的基本作用。 ②背神经管脊索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是一条位于脊索背方的神经管,由胚体背中部的外胚层下陷卷褶所形成。背神经管在高等种类中前、后分化为脑和脊髓。神经管腔在脑内形成脑室,在脊髓中成为中央管。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为一条实性的腹神经索,位于消化道的腹面。 ③咽鳃裂低等脊索动物在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有一系列左右成对排列、数目不等的裂孔,直接开口于体表或以一个共同的开口间接地与外界相通,这些裂孔就是咽鳃裂。低等水栖脊索动物的鳃裂终生存在并附生着布满血管的鳃,作为呼吸器官,陆栖高等脊索动物仅在胚胎期或幼体期(如两栖纲的蝌蚪)具有鳃裂,随同发育成长最终完全消失。无脊椎动物的鳃不位于咽部,用作呼吸的器官有软体动物的栉鳃以及节肢动物的肢鳃、尾鳃、器官等。 2.脊索动物还有哪些次要特征?为什么说它们是次要的? 答:脊索动物还具有三胚层、后口、存在次级体腔、两侧对称的体制、身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等特征。因为这些特征同样也见于高等无脊椎动物,所以说它们是次要的。 3.试描述海鞘的呼吸活动和摄食过程。 答:海鞘入水孔的底部有口,通过四周长有触手的缘膜就是宽大的咽,咽几乎占据了身体的大半部(3/4),咽壁被许多细小的鳃裂所贯穿。从口进入咽内的水流经过鳃裂,到达围着咽外的围鳃腔中,然后经出水孔排出。围鳃腔是由身体表面陷人内部所形成的空腔,因其不断扩大,从而将身体前部原有的体腔逐渐挤小,最终在咽部完全消失。由于鳃裂的间隔里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当水流携带着食物微粒通过鳃裂时就能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作用。咽腔的内壁生有纤毛,其背、腹侧的中央各有一沟状结构,分别称为背板和内柱,沟内有腺细胞和纤毛细胞;背板和内柱上下相对,在咽的前端以围咽沟相连,腺细胞能分泌粘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由沟内的纤毛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推向前行,经围咽沟沿背板往后导入食道、胃及肠进行消化。肠开口于围鳃腔,不能消化的残渣通过围鳃腔,随水流经出水孔排出体外。 4.何谓逆行变态?试以海鞘为例来加以说明。

23206076动物组织胚胎学答案

23206076动物组织胚胎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题) 1. D 2. C 3. D 4. D 5. B 6. D 7. D 8. A 9. A 10. D 11. C 12. B 13. D 14. C 15. D 16. C 17. D 18. D 19. A 20. A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三、名词解释(每题1分,共20题) 1. 组织学:是研究动物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细胞、组织和器官组织三个部分。 2. 胚胎学:是研究动物个体胚胎发育的科学。 3. 内皮:衬在心、血管和淋巴管内面的上皮叫内皮。内皮薄而光滑,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的流动以及内皮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4. 肌节:肌原纤维之相邻两Z线之间的部分,称为一个肌节,是肌肉收缩的基本结构和机能单位。 5. 胎盘: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它由胎盘的胎儿部分和母体部分所组成。 6. 神经元:神经细胞是一种高度分化的细胞,具有很长的突起,能够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是神经组织结构和机能的基本单位,因此又叫神经元。 7. 细胞周期:从上次细胞分裂结束,到这次细胞分裂结束这段时间叫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 8. 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的。 9. 受精:是两性配子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新的细胞--合子的过程。它标志着胚胎发育的开始。 10. 枯否氏细胞:肝内巨噬细胞,可做变形运动,具有吞噬能力,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一部分。 11. 植入:也叫着床,就是胚胎固着到子宫壁上的过程,是形成胎盘的准备阶段。 12. 间皮:被覆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和某些脏器表面上的单层扁平上皮,称为间皮。 13. 肌纤维:肌细胞为长梭形,又叫肌纤维。 14. 肌质网:就是滑面内质网,贮存钙,可调节肌肉的收缩。 15. 肾单位:肾单位是尿生成和排泄的基本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构成。 16. 闰盘:相邻的心肌细胞伸出许多突起相互嵌合起来,形成阶梯式的结构。 17. 微循环:是指由微动脉到微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 18.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把单核细胞及由其演变而来的具有吞噬能力的各种巨噬细胞一起,统称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经血流到达疏松结缔组织、肝、脾、淋巴结、骨髓、脑和肺等处组织内而转变为巨噬细胞。 19. 血小板:为球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在3μm,是一些无核的细胞质片。中央部含有嗜碱性血小板颗粒和各种细胞器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 20. 浆细胞:由B淋巴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分化而来,可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 四、简答题(每题1分,共20题) 1. 外分泌腺的腺细胞有几种分泌方式,举例子说明。 1)透出分泌:分泌物以分子的方式透出细胞膜,例如胃壁细胞盐酸的分泌。 2)局部分泌也叫胞吐分泌。所形成的带包膜的分泌颗粒逐渐移到细胞的游离面并与质膜融合,将内容物胞吐出去,细胞膜本身不受损伤。唾液腺和胰腺外分泌部都是此种分泌方式。3)顶浆分泌胞质中形成的分泌物移到游离面质膜下后,顶着质膜向外突出,最后自突出部位与细胞折离,损伤的质膜很快修复。乳腺和汗腺细胞都为顶浆分泌。 4)全浆分泌当胞质内充满分泌物后,细胞发生死亡性变化,最后整个细胞解体,连同分泌物一起排除,由邻近的腺细胞补充。皮脂腺细胞属于全浆分泌型。 2. 哺乳动物血液的组成。

动物学作业

动物学作业(文献阅读) 题:文昌鱼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同源的依据是什么? 答:肝脏是脊椎动物特有的器官,其中有颌类脊椎动物肝脏由2叶组成,无颌 类的肝脏为单一管状腺体。而肝盲囊则为文昌鱼消化管前端三分之一处腹面向右前方凸出形成的盲管。基于文昌鱼肝盲囊和脊椎动物肝脏在胚胎发育中都来自内胚层,都是消化道凸出的盲管,且位置相同等特点,Hammer于1898年提出文昌鱼肝盲囊代表动物肝脏前体的假设,即文昌鱼肝盲囊与动物肝脏同源。如今经过一百多年研究,已有众多依据表明此假设的正确性: 1.Welsch于1975年据电镜观察发现文昌鱼肝盲囊细胞含丰富糖元颗粒,与动 物肝脏细胞中的肝糖元相比较,从而从亚细胞水平证明文昌鱼肝盲囊与脊椎动物肝脏存在同源性。 2.Han等通过免疫学组织化学方法证明文昌鱼肝盲囊是合成卵黄蛋白原(Vg) 的主要组织;Liang等、Lun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定位技术,证明文昌鱼肝盲囊是合成转氨酶(AAT)、抗凝血酶(AT)和纤溶酶原(Pg)的主要组织。而上述特异性蛋白脊椎动物肝脏均能合成,由此可见两者的同源性。 3.脊椎动物中,胞浆GST和B因子基因表达的主要器官是肝脏,而文昌鱼肝盲 囊也是胞浆GST和B因子基因表达的主要器官。此结果从基因表达方面证明了两者的同源性。 4.文昌鱼存在类似脊椎动物的GH/IGF信号通路: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是脊椎动物脑垂体分泌的多肽,能促进生长,调节体内的蛋白、脂肪和糖代谢。生长激素一个主要靶器官是肝脏。在肝内,GH 和GH 受体结合,刺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释放。IGF是和前胰岛素原(Prepro.insulin)结构相似的多肽,主要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整个调节的通信系统就称为GH/IGF信号通路。上世纪80年代起,多方研究表明文昌鱼哈氏窝与脊椎动物垂体具有同源性。新近,Guo等成功从青岛文昌鱼中克隆到IGF基因,它主要在肝盲囊表达;如同脊椎动物IGF一样,体外表达的文昌鱼IGF重组蛋白可以促进牙鲆鳃细胞增殖; 用鼠重组生长激素处理文昌鱼,可以诱导肝盲囊内IGF基因显著表达;免疫印迹实验证明,文昌鱼肝盲囊中存在GHR。这些结果说明文昌鱼存在类似脊椎动物的GH/IGF信号通路。由上可推出,文昌鱼哈氏窝和肝盲囊分别与脊椎动物脑垂体和肝脏同源。 5.文昌鱼存在类似脊椎动物的TH/THR 信号通路: 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s;THs)包括T4和T3,是存在于所有脊椎动物、由甲状腺分泌的含碘酪氨酸,在脊椎动物中,THs的一个主要靶器官是肝脏。 在肝脏内,THs进入肝细胞和甲状腺素受体(THRs)结合。THRs属于核受体超家族,由THR0和THR基因编码。THs和THRs结合形成TH.THR复合体,直接作用于靶基因并调节其转录。肝脏中这种由THs介导的基因表达调节通路称为TH/

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毒理学 课程编号:0371005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5,课程总学分2实验学时10 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厶学期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 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 大纲主撰人:潘玉善大纲审核人:胡功政张玉龙张书松 一、动物毒理学实验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随药理学的发展而分化出来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性学科,在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动物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动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动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分支之一,是供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亦可供动物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选修。 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使其能掌握毒理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学科奠定毒理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讲授动物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外源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熟悉评价程序中的试验项目和评价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掌握经口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掌握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局部刺激实验的方法;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和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三、动物毒理学实验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因课堂不能完成全部内容,所以采用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的 课堂操作、课外观察,有的课外给药,课堂采样、观察,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 报告。 五、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由课堂操作考核40%和实验报告60%成绩组成,实验教学部分 按20%记 入总成绩。 六、 参考书目 [1] 沈建忠?动物毒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张桥?卫生毒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李俊锁等?兽药残留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楼宜嘉?药物毒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七、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一、 实验学时:2学时 二、 实验目的 学习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三、 实验内容 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编号与分组,染毒途径,被毛去除法、生物材料的采 集和制备、实 验动物的处死方法等 四、 实验要求:基础必做 五、 实验所需试材和仪器设备 大鼠、小鼠、家兔、灌胃器、毛剪、苦味酸酒精饱和液 实验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求算 三、实验内容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LD 50的方法。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标准答案

动物病理学-作业题参考答案

————————————————————————————————作者:————————————————————————————————日期:

动物病理生理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疾病概论 一、解释下列名词 ①疾病——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引起的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由于稳态调节 紊乱,从而引起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 征:使机体与外环境的协调关系发生障碍,这种异常的生命活动过程,称为疾病。 简 ②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的不可逆性的永久性丧失,机体作为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中 ③病因(致病因素)——疾病发生是有原因的,引起疾病的原因,简称病因,又称为致病 因素。简 ④病因学——研究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科学,称为病因学。简 ⑤诱因——能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称为诱因。中 ⑥分子病理学——是指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各种形态、功能、代谢变化及疾病发生的机 制,即分子病理学或称分子医学。中 ⑦疾病的转归——任何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 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中 ⑧发病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基本规律和机制的科学。简 二、填空题 1、躯体上、社会上 2、分子水平 3、抗损伤 4、经济价值 5、机体内部因素(即内因)、诱因 6、物理性、机械性 7、特异性、持续性、潜伏期、有毒代谢产物 8、细菌、病毒、真菌、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 原虫、蠕虫等 9、损伤与抗损伤、因果转化、局部与整体 10、康复、死亡 三、选择题 1、A; 2、A; 3、D; 4、B; 5、C; 6、C; 7、D; 8、C; 9、D;10、A。 四、简答题 1、生物性致病因素的特点有哪些? 答:生物性因素的致病作用特点:有一定选择性、有一定特异性、有一定持续性、有明显潜伏期、产

动物组织胚胎学论文

动物组织胚胎学论文 胚胎是专指有性生殖而言,是指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结合成为合子之后,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后形成的有发育成生物成体的能力的雏体。一般来说,卵子在受精后的2周内称孕卵或受精卵;受精后的第3~8周称为胚胎。 胚胎发育过程

2. 相关文献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人胞》﹝释名﹞引《丹书》:“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槖籥,铅汞之匡廓,胚胎将兆,九九数足,我则乘而载之,故谓之河车。” 2.比喻事物的开始或起源。 唐韩愈《房公墓碣铭》:“公胚胎前光,生长食息,不离典训之内。” 明归有光《跋商中宗庙碑》:“至嘉佑治平,古文之盛,实胚胎於此云。” 清王应奎《柳南随笔》卷三:“律诗起於初唐,而实胚胎於齐梁之世。”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元周伯琦《说文字原》等﹞皆为说明许氏《说文》五百四十部而作,一切字之偏旁,皆括於其中,九千馀字之意义,悉胚胎於此。”

胚胎的发育过程是一个极为细致复杂的过程,是细胞和组织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干扰,就会导致各种畸形。特别是器官迅速分化发育时,最易受到致畸因子的干扰。 人胚对致畸因素的敏感期随胎龄不同而异,可分为不敏感期,敏感期及低敏感期。 (1)不敏感期 指受孕后2周内(末次月经的第14-28天)此时的胚胎呈细胞胚体,尚无细胞及器官组织的分化,与母体的接触范围小,细胞胚体单纯,对一般有害物质均不敏感。倘若遭受侵害,重者胚体细胞全部死亡或大部分被破坏,而致早孕流产,临床可表现为一次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如损害轻微,胚体细胞可自行修复,继续正常发育,不形成异常。故此期称不敏感期。 (2)敏感期 指受孕后3-8周(末次月经的第5-10周)。此期是人胚胎发育的最重要时期,所有主要的外表和内部结构都在此时开始发育。许多重要器官及系统,如中枢神经系统、心脏、眼、四肢、五官、外阴等都在此期陆续萌芽分化,组织娇嫩、敏感、极易受到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与损害,而导致严重的形体与内脏的畸形。根据人类胚胎发育时间的研究,引起主要器官畸形的最危险时期均在

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毒理学的基本概念 一、术语: 1、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机体损害作用及二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Toxicology=Toxikon(毒物)+Logols(描述) 2、食品毒理学:从毒理学角度出发,研究食品中可能含有外源性化学物质对动物的毒作用机理,检验评价食品、畜产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安全 动物毒理学: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与动物机体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3、毒物 poison or toxicant 在一定条件下,对生物体产生损害或者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①毒物是个相对概念 马杜霉素 5mg/kg 6 mg/kg 10 mg/kg 导致低钙F是必须微量元素,过多抑制骨磷酸化酶,在骨骼中形成CaF 2 血症,氟斑牙。 ②毒物分类:世界登记的化学物有500万种,人类接触的有6~7万种。 工业化学品:生产原料中间,副产品,废弃物。 食品中有毒物质:添加剂,防腐剂,着色(苏丹红) 环境污染物:工业三废(汞,砷)(水侯病) 日用化学品:化妆品,杀虫剂,洗涤剂(含磷的洗衣粉→赤潮) 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除草剂,保鲜剂 军事毒物:芥子气(伊拉克战争起源) 4、毒素(toxin)是一类特殊毒物,由活机体产生,其化学结构不清楚。 5、中毒(tocication)机体受到毒物的作用而引起功能性或器官性病变,根据病变发生快慢分为急性,亚慢性,慢性中毒。 二、毒理学的发展简史 (一)中国 1、最早记录毒物学知识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诗经》。 2、汉朝,刘安撰写《淮南子,修务训》记载“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一日遇七十毒。 3、汉末《神农本草经》记载有毒植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 4、明朝《本草纲目》收载多种毒物,如:砒霜,乌头,蓖麻,涉及毒物吸收及人体中毒症状。 (二)国外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瑞士药理学家、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提出毒物剂量概念,指出所有物质都有毒,提出环境毒理学,职业中毒。 2、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创始人,提出化学分析鉴定中毒个体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基础。 (三)近代毒理学发展 1、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化学毒剂出现,萌发了军事毒理学。 2、20世纪60年代,工业化发展,环境污染,危害人类健康,由于分子生物学发展,推动毒理学发展,宏观方面,生态调整,流行病调查,微观方面,中毒机

动物生理学慕课课后作业与测试整理

作业 第2周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上) 什么是钠泵?钠泵的生理作用是什么? 钠泵,又叫做钠钾泵(或钠-钾ATP酶),指的是细胞膜上的特殊的蛋白质,本身具有ATP 酶的活性,能分解ATP释放能量。其生理作用是利用ATP能量使钠离子和钾离子做逆向主动转运,每分解一个ATP,可转运3个钠离子到细胞外,同时转运2个钾离子到细胞内。 第4周动物生理学的细胞学基础(下) 简述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运动神经兴奋,产生动作电位,接头前膜去极化,钙通道开放,钙内流,接头前膜内囊泡迁移、破裂、释放乙酰胆碱。 乙酰胆碱经过接头间隙,扩散到终板膜,与位于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 钠离子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产生终板电位,通过电紧张性扩布引起临近细胞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产生兴奋。 第5周血液系统 正常情况下,动物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停止,简述这样一现象所包含的生理过程。 正常情况下,动物小血管受损引起的出血可以在短时间内停止,其生理过程包括:(1)受损伤局部的血管收缩。当小血管受损时,首先由于神经调节反射性引起局部血管收缩,继之血管因内皮细胞和黏附于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使血管进一步收缩封闭创口。(2)血栓的形成。血管内膜损伤,暴露内膜下组织,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迅速黏附、聚集,形成松软的止血栓堵住伤口,实现初步止血。 (3)纤维蛋白凝块的形成。血小板血栓形成的同时,激活血管内的凝血系统,在局部形成凝血块,加固止血栓,起到有效止血作用。

第6周血液循环 简述微循环的通路及其作用。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微循环的血液可通过三条途径从微动脉流向微静脉。(1)直捷通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后微动脉直接延伸为通血毛细血管,而后进入微静脉的通路。其作用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经静脉回流入心脏。 (2)迂回通路,指血液流经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后汇集到微静脉的通路。是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场所,为营养通路。 (3)动-静脉短路,指血液从微动脉经动-静脉吻合支直接进入微静脉的通路。是非营养通路。皮肤中的动-静脉短路在体温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7周呼吸系统 为什么体内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可以引起呼吸中枢的兴奋,而当保持人工脑脊液的pH不变,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时却不会引起通气增强? 中枢化学感受器的有效生理刺激是脑脊液和局部细胞外液的氢离子,但血液中的氢离子不易通过血-脑屏障。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能快速通过血-脑屏障,在碳酸酐酶的作用下水合成碳酸并解离出氢离子,引起氢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但是二氧化碳并不是引起呼吸中枢兴奋的直接因素,因此当维持pH浓度不变,用含高浓度二氧化碳的人工脑脊液灌流脑室时,由于氢离子浓度不变,所以不会引起通气增强。 第8周消化与吸收 简述蛋白质在消化道内的吸收过程。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蛋白质消化酶分解为氨基酸、2肽、3肽和多肽,还有一部分蛋白质。其中氨基酸、2肽、3肽都以继发性主动转运方式吸收到上皮细胞内,然后再靠扩散的方式被转运到组织间隙,进入血液。 多肽和少量的完整蛋白则通过上皮细胞以胞饮转运方式被吸收。

2013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动物组织胚胎学

《动物组织胚胎学》(分值:lO%) 1.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被称为细胞内“能量工厂”的细胞器是 A.内质网B.高尔基复合体C.溶酶体D.线立体 2.由单位膜构成,具有合成与运输蛋白质功能的细胞器是 A.线立体 B.高尔基复合体C.粗面内质网D.核糖体 3.细胞核的组成中,具有rRNA合成、加工以及核糖体亚基组装等功能的是A.核膜B.核基质C.染色质D.核仁 4.反刍动物前胃的黏膜上皮为()上皮 A单层立方B.单层柱状c.变移D.复层扁平 5.反刍动物的四个胃中,其黏膜内分布有消化腺、能分泌胃液的是 A.瘤胃B.网胃C.瓣胃D.皱胃 6.猪胃的胃底腺区胃壁结构中,固有层内有多种细胞,其中细胞体积大,胞质强嗜酸性,能分泌盐酸的细胞是 A.颈粘液细胞B.主细胞C.壁细胞D.内分泌细胞 7,肠腺位于肠壁的 A.黏膜层的固有层B.黏膜下层C.肌层D.浆/外膜层 8.十二指肠同空、回肠黏膜下层的区别在于前者含有 A.十二指肠腺B.血管淋巴管C.淋巴小结D.肠腺 9.关于大肠壁组织结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由黏膜、黏膜下层、肌层、浆/外膜层构成B.固有层内肠腺发达C.黏膜上皮中杯状细胞数量多D.形成环行皱襞和绒毛结构 10.肝血窦中的血液来自 A.门静脉和肝静脉B.肝动脉和肝静脉 C.门静脉和肝动脉D.中央静脉 11.在肝组织切片上能见到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三种管道的区域叫 A.肝血窦B.肝小叶C.肝门D.门管区 12.胰腺的内分泌部含有多种细胞,其中能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 A.甲(A)细胞B.乙(B)细胞 C.丁(D).细胞D.pp细胞 13.临床上的小叶性肺炎是指肺小叶的病变。其中肺小叶的组织结构是由 ()连同其所属分支及周围的肺泡共同组成 A。小支气管B.细支气管 C.终末细支气管D.呼吸性细支气管 14.肺导气部的各种管道中,管壁出现杯状细胞、腺体及软骨片消失,平滑肌增多等特点的是 A.叶支气管B.小支气管C.细支气管D.终末细支气管 15.终末细支气管的黏膜上皮为()上皮 A.假复层柱状纤毛B.单层柱状纤毛/单层立方 C.单层扁平D.复层扁平 16.肺泡结构中能分泌表面活性物质的细胞是 A.I型肺泡细胞B.II型肺泡细胞 C.尘细胞D.巨噬细胞

1231动物学作业

一名词解释 1.物种 2.滋养体 3.后肾管 4.原体腔 5.同律分节、 6.接合生殖、 7.刺细胞8生物发生律9.五辐射对称、10.水沟系11.细胞器、12.辐射对称、13.外骨骼、14.真体腔、15.包囊、16.脊索17.歪尾、18泄殖腔19气囊、20双平型椎体21逆行变态、22韦伯氏器、23侧线、24 羊膜卵、25双重呼吸、26咽鳃裂、27骨鳞、 28五趾型附肢、29迁徙30胎生 二问答题 1攀禽类与鸣禽类的特征各是什么? 2非洲鲫鱼与鲫鱼的区别是什么? 3固胸型与弧胸型的特点各是什么? 4为什么说头足类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5如何理解海绵动物是动物演化树上的一个侧支? 6列出环毛蚓与土壤穴居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7请说出绦虫的未成熟节片与成熟节片,原生动物纤毛与鞭毛的主要区别 8指出下列动物的分类地位——鹦鹉螺,海蜇,蜈蚣,蜻蜓,海盘车、蟋蟀、海参 9沙蚕与蚯蚓的生殖系统的不同点是什么? 10鱼类中最大的目(即种类最多的目)是哪个目?列举5种常见种类的名称。 11亚洲象与非洲象的区别 12简要说明世界陆地动物区系分界 13简述文昌鱼与钻泥沙、少活动生活方式相适应的特点 14简述吞咽式呼吸的过程 15鸟类中最大的目是哪个目(即种类最多的目)?列举5常见种类的名称 16为什么说扁形动物比腔肠动物高等? 17请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异同?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18哺乳纲各亚纲的主要特征,代表动物及分布特点。 19试述鸟类消化系统各部的结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20从什么动物开始出现中胚层?它的出现在动物进化上有什么意义? 21试述人蛔虫的生活史,分析说明其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22两栖类对陆生环境的初步适应和不完完善性? 23试述鸟类骨骼系统的主要特征及其对飞翔生活的适应? 24扁形动物与腔肠动物相比,其进步性表现是什么?请列举并加以适当的解释 25请说出单细胞动物与多细胞动物的单个细胞有何异同?单细胞动物的群体与多细胞动物有何不同? 26鱼类的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它们的食性有什么关系? 27哺乳纲各亚纲的主要特征? 三、论述题。 1结合节肢动物的特征,说明为什么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适应陆地生活最成功的类群2试述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的总体演化趋势与意义,并指出各主要类群的神经系统特点。3试述脊椎动物演化史上五大进步事件及其演化意义。 4试述鱼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的心脏和动脉弓的演化关系。 5阐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神经系统的演化及其特点。

毒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一毒理学发展简史: 毒理学的前身是毒物学,中国古代有关毒物学知识的最早记载可见于《周礼》、《山海经》、《尔雅》及《诗经》等古籍中。在西方,瑞士药理学和毒理学家Paracelusus(1493—1541)对早期毒理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明确提出剂量概念,提出所有物质都是有毒的,只是依剂量不同来区别是药物还是毒物。同时,他还陈述了一些诸如法医、职业中毒和环境毒理学等的毒理学概念。西班牙学者Orfila(1787—1853)为近代毒理学的创始人,他通过实验系统观察了化学物与生物体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化学分析在鉴定中毒事件中的重要性,为近代法医毒理学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萌发出现了军事毒理学。 由于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以及放射性同位素技术、化学分析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大大推进了外源化学物遗传毒性、致畸毒性研究方法的发展,丰富了毒理学的内涵,其研究对象则以机体微观世界和生物圈的宏观世界两方面齐头并进。在宏观方面,开展了环境污染物对人和动物危害的流行病学和生态学调查,阐明了不少病因;在微观方面,在化学毒物损害生物体的机理上揭示了许多本质现象。到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毒理学专业队伍,它以研究剂量—反应关系为中心,为制定合理的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20世纪70年代以来,毒理学的研究主要以化学物的安全评价为重点,从整体的毒理学逐步发展为对各器官系统的研究;从对母代健康影响的观察进展到对子代危害的研究,建立以保障人类安全为目的的新概念,相继出现了遗传毒理学、行为毒理学等边缘分支学科。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的危害和对环境的污染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现代生物技术已渗透到环境毒理学的各个领域,这促进了环境毒理学的发展。 近20年来,我国动物毒理学的研究主要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为制定我国兽药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动物食品中兽药最高残留限量、饲料卫生标准及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毒理学的任务: 1 化学结构与毒性作用关系毒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研究毒物的毒性首先要弄清毒物的来源、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质。就毒物本身而言,各种毒物之间毒性的差异主要是由毒物

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及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及青贮饲料中的应用研究 糖蜜是甜菜、甘蔗等制糖后的副产品,是一种褐色黏稠的液体,俗称糖稀。糖蜜富含糖类物质,如蔗糖、葡萄糖、果糖等,含量一般在40%~46%另外还含有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蒋振山,2000),是一种优质的饲料资源,尤其对于反刍动物具有很好的饲用价值,在国外已经有糖蜜应用的统一标准。然而目前国内糖蜜的利用还基本局限于酒精等发酵工业,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并不是很广泛。作者针对糖蜜对反刍动物应用价值、青贮饲料的添加效果作一简要阐述,以便对扩大糖蜜在饲料资源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1 ?糖蜜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糖蜜中粗蛋白质含量为3%~6%但多属于非蛋白氮类,如氨、酰胺及硝酸盐等,而氨基酸态 氮占38%~50%且非必需氨基酸如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含量较多,蛋白质生物学价值较低,但 是反刍动物瘤胃却能很好的利用这些蛋白质。此外糖蜜属于能量饲料,饲喂鸡、猪时有效能值较低,应限量添加,而对于反刍动物,糖蜜则含有大量的可发酵代谢能,尤其对反刍动物的瘤胃微生物,是一种优化的可随时利用的能量物质,所以在奶牛的饲料中添加糖蜜,可以明显提高瘤胃的功能,增强其消化能力,特别是在泌乳早期奶牛日粮中添加糖蜜后,由于代谢快、适口性好、吸收好,能明显的降低能量负平衡现象。糖蜜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 如烟酸的含量为300~800 mg/kg,肌醇含量5000 mg/kg,锰的含量为20 mg/kg,钴的含量为0.5 mg/kg,在奶牛的日粮中添加糖蜜可以同时满足奶牛对上述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求,提高产 奶量和乳蛋白含量,减少奶牛贫血、消瘦等症状的出现(郭晨光等,2002)。王新峰等(2005) 在奶牛基础日粮中添加糖蜜,不但可以显著提高荷斯坦奶牛产奶量,同时可一定程度提高乳 蛋白、乳脂率和SNF,奶牛日粮中添加糖蜜水平以600 g较为适宜。王新峰等(2006)通过向 绵羊日粮中添加糖蜜,结果发现,添加4%糖蜜可以给绵羊提供能量,同时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对瘤胃中有机酸和氨态氮的利用,进而提高粗饲料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饲料资源不足的现状。梁丽莉等(2007)在奶牛日粮中添加 3 kg大豆糖蜜,结果泌乳高峰期奶牛体重、产奶量和乳脂率均有增加,所以在玉米较缺乏的地区向奶牛日粮中添加大豆糖蜜可替代一部分玉米。Broderick等(2004)向奶牛日粮中添加固体糖蜜时,随着日粮糖含量的增加,提高了干物质的采食量、干物质消化率和有机物质的消化率,但是对产奶量没有影响,标准乳和奶中氮的利用呈直线的下降,尿氮含量也呈下降趋势,乳脂肪比例,乳脂肪含量,标准乳含量和瘤胃氨态氮含量呈二次曲线形式变化,糖的最适合比例是 4.8%;当饲喂液体糖蜜时对于标准乳 /DMI比例和奶氮/总氮是直线下降的趋势,对其它指标呈二次曲线形式影响,最适合的比例为6.3%,综合考虑,最适合的糖蜜添加比例为 5.0%,相当于基础日粮中添加 2.4%的糖蜜,如果超过6.0%将产生负面的影响。另外饲料厂也用糖蜜进行颗粒饲料的包被,一方面降低了粉尘另一方面提高了颗粒饲料适口性。 糖蜜由于能快速的释放能量,又有良好的黏结作用和适口性,也常用作舔砖的原料。研究结果表明,糖蜜尿素混合物可较大幅度地降低瘤胃氨释放速度(李德发,1995),在反刍动物中补 饲尿素糖蜜舔砖既可以补充瘤胃微生物氮素、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又能刺激动物食欲、提 高采食量和动物生产性能,是一种营养全面,使用方便的反刍动物补充料。冯宇哲等(2008)通过给高寒地区放牧牦牛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发现能够减少牛、羊掉膘和成畜、幼畜死亡,增强抗病和越冬能力,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所以补饲尿素糖蜜营养舔块是解决反刍家畜冷季饲草、饲料不足的有效途径。邓灶福等(2008)给湘东黑山羊补饲尿素糖蜜舔砖后,山羊的 营养状况大大改善,增重速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王尚荣(2007)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糖蜜舔

动物学作业

动物学作业 第十五章脊索动物门 脊索:是身体背部起支持作用的一条棒状结构,位于消化道背面、背神经管腹面。 逆行变态:海鞘经变态失去了一些主要的构造,形体变得更为简单,这种变态称为逆行变态。 说明脊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具脊索、背神经管、鳃裂、肛后尾,循环系统为闭关式,三胚层,后口,次级体腔,两侧对称,躯体和某些器官的分节现象。 说明文昌鱼胚胎发育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1。受精卵行均裂,多次分裂后形成似实心球的——桑葚胚 2。桑椹胚继续分裂的同时,中心细胞向表面迁移形成——囊胚。 3。囊胚上端为动物极,下端为植物极,内为囊胚腔。植物极内陷形成——原肠胚。 4。原肠胚已形成内外2胚层,内胚层内为原肠腔,以胚孔与外界相通。原肠胚的后期开始胚体延长、产生中枢神经、胚层进一步分化及颌器官系统的形成。进而形成——神经胚 5。神经胚原肠背面正中央出现一条纵行的隆起,即脊索中胚层,与原肠分离后发育成脊索。 6。中胚层的分化每个体腔囊分化成上、下两部分。上部称体节,下部称侧板。左右侧体腔沟通,在体内形成一个完整的体腔,是真正由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 7。外层为体壁中胚层,内层为脏壁中胚层。 8。内胚层的分化内胚层形成原肠及其衍生物。 第十六章圆口纲 1.为什么说圆口纲是脊椎动物亚门中最低等的一个纲?试述其主要特征。 因为化石发现于古生代奥陶纪,是迄今为止所知地层中最早出现和最原始的脊椎动物。 主要特征:无上下颌,无成对的附肢,终身保留脊索,没有完整了软骨脑颅,原始肌肉。 第十七章鱼纲 追星:是生殖季节雄鱼表皮细胞特别肥厚和角质化的产物,外观为白色坚硬的锥状体,主要分布在吻、颊、鳃盖及胸鳍上。 红腺:位于鳔前腹面的内壁上,由于气腺的上皮细胞与很多的微血管网相连接而呈红色的组织,又称为红腺。 韦伯氏器:硬骨鱼类鲤形总目第1─3椎体的两侧有四对小骨,由前向后依次称为带状骨、舶状骨、间插骨、三脚骨,这四块骨骼称为韦伯氏器。 侧线系统:是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和体侧的皮肤下面,侧线管以一系列侧线孔穿过头骨和鳞片,连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 洄游:鱼类在生活史的不同阶段,有一种周期性、集群性、定向性的规律的迁移活动,称为洄游。 性逆转:即性腺的发育从胚胎期一直到性成熟期都是卵巢,只产生卵子,经第一次繁殖后,卵巢内部发生了改变,逐渐转变成精巢而呈现出雄鱼特征。 简述鱼类是如何调节渗透压的? 1。淡水鱼类,体液浓度高于外界环境,体外的水会不断渗入,通过肾脏排除大量清水样尿液,保持体内水分恒定。所以肾脏发达。 2。海洋硬骨鱼类,体液浓度低于海水的浓度,体内水分会不断渗出,通过吞饮海水补充水分,同时由鳃上的排盐细胞将多余的盐份排除。肾脏不发达,以节缩排尿量和水分消耗。 3。软骨鱼类用另一种方式调节渗透压,其血液中富含尿素,有2%,浓度高于海水,水分渗入,通过排尿维持平衡。

动物学重要作业及答案

动物学最后一次作业及答案 1.洄游:有些鱼类在一定时期,依一定的路线,成群结队地向一定的繁殖场、越冬场或肥育场作周期性长距离的迁游。 2. 候鸟:有迁徙习性的鸟类 3.排泄和排遗:排遗是生物体将食物经口进入如胃、小肠等消化器官消化吸收后,排出不能消化的剩余废物的过程,如排便等。与排泄不同的是,排遗是消化系统作用的一部分,不属于排泄系统。排泄是指动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把所产生的不能再利用的(尿素、尿酸、二氧化碳、氨等)、过剩的(水和无机盐类) 以及进人人体的各种异物(药物等) 排出体外的过程。 4.完全变态发育:发育过程中要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与成虫的显著不同。 5.体循环和肺循环:1、由左心室射出的动脉血经主动脉及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分的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经各级静脉回流,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心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又称大循环。2、心脏收缩的时候,右心室含有二氧化碳的血液,经过肺动脉流入肺部,再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排除多余的二氧化碳,吸收新鲜的氧气,经过肺静脉流入左心房,再流入左心室。血液的这种循环叫做肺循环,也叫小循环。 6.异律分节:分节的动物,其身体各体节的形态结构有明显差异的分节形式。 7.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8.器官和系统:(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系统):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机能的结构。 9.开管式循环:血液不是始终在心脏和血管中流动,还流到组织间隙间的循环方式。 10.卵生和胎生:(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1.侧线:鱼类身体两侧陷在皮肤内的感受器,能感知水流、水压及水中的低频振动。 12.羊膜卵:完成陆地繁殖的重要结构,羊膜动物所产卵在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指具有羊膜结构的卵。是爬行类、鸟类、卵生哺乳动物所产的卵。羊膜卵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包围胚胎:外层称绒毛膜,内层称羊膜,另有尿囊膜。羊膜卵的出现,使陆生脊椎动物在个体发育中完全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