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史大事年表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4章不可不知的世界大事4公元1660年 -英国斯图亚特王朝复辟-F.M.格里马尔迪发现光的衍射公元1660-1731年 -英国小说家笛福在世,代表作有《鲁滨逊漂流记》公元1661年 -英国化学家R.玻意耳提出化学元素的科学定义,将化学确立为科学公元1661-1756年 -法国建凡尔赛宫,为欧洲最大王宫公元1662年-英国W.配第的《赋税论》出版,提出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大小成反比公元1663年-德国O.von盖利克创制第一个转动的大硫黄球摩擦起电机,并发现地磁场能使铁屑磁化公元1665年-荷兰A.van列文虎克和英国R.胡克发明显微镜公元1667年-英国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发表公元1673年-荷兰C.惠更斯利用摆的原理测量绝对重力值公元1674年-荷兰A.van列文虎克最先发现海洋原生物公元1675年-英国建立格林尼治天文台公元1675-1710年-英国建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公元1676年-丹麦O.C.罗默推算出光速公元17世纪70年代-英国W.配第的《政治算术》和德国康令的《国情论》几乎同时出版,成为统计学中两大派200年争论的起因和论据公元1680年-法国用浇铸法制出平板玻璃公元1684年-德国G.W.莱布尼兹发表第一篇微分学论文,两年后又发表第一篇积分论文,创立了微积分学公元1685-1750年-德国作曲家巴赫在世,成名作为《创意曲》等公元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公元1689-1755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世,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政体,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公元1690年-荷兰C.惠更斯出版《光论》,提出光的波动说,导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折射定律,并解释了双折射现象公元1694年-德国G.W.莱布尼兹发明能进行加减乘除的机械计算机公元1694-1778年 -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世,提倡自然权利学说,鼓吹信仰、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和天赋人权,主张政治改良和“开明君主制”公元1695年-英国J.伍德沃德发表《地球自然历史探讨》,提出洪水使生物灭亡的洪积说公元1698年-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英国T.萨弗里制成第一台实用于矿井抽水的蒸汽机,首次将蒸汽用作工业动力公元17世纪 -欧洲近代货币(纸币)在英国产生-风景画在荷兰首先成熟-发源于意大利的巴洛克美术在欧洲流行-五线谱在欧洲逐步完善,至18世纪定型,成为世界的通用记谱法-芭蕾在法国宫廷形成公元17世纪末-玻璃画在欧洲产生公元1701年 -荷兰H.布尔哈维在莱顿大学开创临床教学,通过学生将临床思维传至欧洲公元1705年 -英国E.哈雷发现周期彗星-12月9日,英国F.豪克斯比制成第一台大功率静电起电机,并进行辉光放电实验-英国R.胡克在《论地震》中提出用生物化石记述地球历史公元1709年 -英国议会通过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于1710年生效-英国A.达比用焦炭炼铁成功公元1709-1714年-德国D.G.华伦海特发明酒精温度计和水银温度计,并创立华氏温标公元1712-1778年-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J.-J.卢梭在世,主张消灭王权,建立共和国,提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等理论,著《社会契约论》公元1713-1784年-法国启蒙思想家D.狄德罗在世,主编法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并宣传唯物主义和无神论公元1729-1781年-德国民族文学奠基人、剧作家文艺理论家莱辛在世,代表作有《爱弥丽亚-迦绿蒂》公元1730年 -英国西森发明经纬仪公元1733年 -英国J.凯发明纺织机的飞梭机构-法国C.F.迪费发表论文《论电》,提出电的二元流体假设,并总结出静电学第一个基本原理枣“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公元1734年 -德国W.沃尔夫的《经验心理学》出版,首次使用“心理学”一词公元1735年 -瑞典C.von林奈的《自然系统》第一版问世,首次实现了植物与动物分类范畴的统一公元1737-1809年 -北美思想家T.潘恩在世,撰著《常识》,促进北美人民思想解放公元1738年 -法国舞蹈家J.-B.朗代在俄国圣彼得堡建立皇家芭蕾舞学校-瑞士伯努利父子发表水流能量方程,即伯努利方程-瑞士丹尼尔第一-伯努利提出不可压缩流体的能量守恒定律,称伯努利定理-意大利A.莫罗提出火山等地质作用的重要性,将山脉、岛屿的形成归因于地下火的作用公元1742-1745年 -瑞典A.摄尔修斯创立以水的冰点为100度、汽点为0度的温标。
法国史大事年表早期历史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征服高卢地区,将其纳入帝国版图。
5世纪:法兰克人占领高卢地区,建立了法兰克王国。
843年:法兰克王国分裂为三个部分,其中西法兰克王国逐渐演变为现代法国。
中世纪987年:卡佩王朝开始统治法国,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巩固。
1307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镇压圣殿骑士团,导致该组织的解散。
1429年:圣女贞德带领法国军队在奥尔良战役中取得胜利,激励了法国抵抗英军的斗志。
近代史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799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雾月政变,成为法国的独裁者。
1815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败,被流放至圣赫勒拿岛。
现代史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法国被迫割让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给德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是协约国的一员,参与了战争。
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维希政府成立。
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解放了法国。
1958年:戴高乐建立第五共和国,结束了第四共和国的混乱局面。
1993年:法国加入欧洲联盟,成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
当代史2005年:法国通过全民公投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引发了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停滞。
2015年:巴黎遭遇恐怖袭击,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引发全球对恐怖主义的关注。
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法国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措施,以控制疫情的传播。
这份大事年表简要概述了法国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展示了法国从古至今的演变过程。
早期历史(续)公元3世纪: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高卢地区开始传播,逐渐成为主流宗教。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法兰克王国成为西欧的重要势力。
中世纪(续)1066年:诺曼征服英格兰,诺曼底公爵威廉成为英格兰国王,加强了法国与英格兰的联系。
1302年:法国召开了第一次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君主制的进一步发展。
1453年:百年战争结束,法国最终收复了诺曼底地区,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完整版)世界舞蹈史大事年表古代舞蹈时期- 公元前3000年:埃及古代墓穴中描绘了舞蹈画面,认为是最早的舞蹈表演证据之一。
- 公元前1000年:希腊时期的扮演者通过肢体动作和音乐表达情感和故事。
- 千年纪元:古印第安部落展示了他们特有的舞蹈形式,舞蹈被视为与宇宙的力量相连。
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 15至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古典舞开始兴起,舞者穿着华丽的服饰,通过舞姿展现优雅与魅力。
- 18世纪初:法国宫廷舞蹈家让-乔治·挽尼(Jean-Georges Noverre)在巴黎建立了现代芭蕾舞的基础,强调舞蹈故事的连贯性与真实性。
- 17至18世纪:巴洛克时期,舞蹈演员借助装置和特效等手段,在舞蹈中再现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
现代舞蹈的兴起- 19世纪:芭蕾舞以及独立的现代舞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流行,以自由舞姿和个人表达为特点。
- 20世纪初:俄罗斯芭蕾舞家伊莱斯·科尼加诺夫(Isadora Duncan)创造了一种更加自由的舞蹈形式,突破了传统芭蕾舞的规则限制。
- 1930年代:美国舞蹈家玛莎·格雷厄姆(Martha Graham)创立了现代舞蹈的主要理论,强调肢体表达情感和意义。
- 1950年代:美国芭蕾舞家乔治·巴兰钦(George Balanchine)推动了芭蕾舞的创新,加入了现代元素和动态风格。
当代舞蹈发展- 1960年代:美国舞蹈家梅娜·葛雷厄姆(Merce Cunningham)以及佛蒙特·莫里斯(Forsythe Morris)等人开创了当代舞的新方向,摆脱了传统舞蹈结构和故事线的束缚。
- 1980年代:街舞和霹雳舞成为全球流行,青少年们通过自发的舞蹈形式表达自己的个性和街头文化。
- 21世纪:舞蹈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包括投影、虚拟现实和交互式舞蹈等技术开始广泛运用于舞蹈表演。
结语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在不同时期积极发展并演变。
虑到国内中文强势院校近几年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方向的研究生入学考试越来越多不提供参考书目的现实状况,我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及道听途说所得,大海捞针般列举出这些资料,重点书目并附扼要说明文字,希望能为与我有同一考研目标却苦无门路的同学带来稍许宽慰……1、现代文学类《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合著,虽有缺点,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部现代文学史能超过它,何况该书代表了中国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文学的官方阐述。
该书配套有温儒敏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这是一个分量很重的补充读本。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概要》,温儒敏、李宪瑜、贺桂梅、姜涛等合著,提供了这个学科的研究概况,非常精炼,也很全面。
朱栋霖、朱晓进、龙泉明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上下册),在原《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1997)》基础上增订而成,叙述更完整而富于特色,比如不再坚持解放区、国统区、沦陷区的分章叙述,台港文学也不再作为整体附后而是采取了分期编入的方式,文学各个阶段分期还附有详尽的文学大事年表,是最适合本科生全面了解现当代文学演进概况的一个本子,所以目前全国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广泛选用这部教材。
程光炜、刘勇、吴晓东、孔庆东、郜元宝合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至2011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最新的第三版,现正行销海外。
该书为二十多年来“重写文学史”显著成果之一,各专题章节均由大陆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编著,建立了与读者“平等对话”的叙述姿态,观点新颖、语言平实且脉络清晰,部分章节显示出编写者尝试突破体制内主流话语霸权的可贵努力,是一部有着相当独立价值的现代文学史。
王晓明主编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原分四卷,最新修订本分上下两卷),收集了80年代至今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主要论文,其中的很多论文在不少专家的集子里出现过。
看了这个以后再看他们的专集,就能把握住他们的研究方向。
刘俊等人编写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导引》,从文学史的观照、作家作品解析、思潮流派透视等角度收编学科内专家学者最经典的探索成果,建议作为案头必备书,以便随时翻阅。
高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及框架图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学习吧!下面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及框架图》供考生们参考。
高中历史必修一精细框架图高中历史怎么学好好学好高中历史,就要将所学内容按照时间的主线形成脉络,所以这时候历史知识点框架图就非常重要,下面小编为大家总结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构建知识网络,掌握基本方法历年高考试题都注重对基本历史知识(即主干知识)的考查。
每一学科也都有自己的学科特征和知识结构,而构建完整的、条理的知识体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
学习前首先了解本节、本章乃至本册书的基本框架,可以使自己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概括的认识,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之后的学习是有的放矢。
比如:必修一共包括七个单元,可归纳为三个大框架:古代的中国和世界(第一、二单元);近代的世界与中国(第三、四、五单元);当代的中国和世界(第六、七单元)。
有了基本的框架,再在以后的学习中向其中填充相应的内容逐渐细化,最后,书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在框架之中。
准确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历史线索如同人体的脉络一样,而各个历史阶段又有着不同的历史现象,由此可以体现出不同的历史阶段特征。
学会寻找规律,建立公式化思路历史规律包括对历史的规律性的认识(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和学习历史的规律性的方法(属于方法论范畴)两种。
(一)注意总结历史规律,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修养高中历史重大事件时间表最详细历史大事年表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
可以这么说,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教学了。
下文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大事年表,供参考!高中历史国内重大事件时间表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年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44年中关《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8年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1898年戊戌变法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lO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标志中共成立1922年7月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制定革命统一战线策略1945年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城市1956年中共八大,成功探索社会主义建设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82年中共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87年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1924年国民党一大、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形成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ge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ge命政变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9月秋收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1937年秋中共召开洛川会议1931—1933年粉碎国民党四次反ge命“围剿”1934年10月—1936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长征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57年中国g共产党进行整风,反右派斗争开始1945年8月—10月10日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签字1949年4月北平谈判1946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9年9月北平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战役胜利结束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1950—1953年抗关援朝战争1950年镇压反革命运动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57年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1959年“反右倾”斗争1966年““””开始’1967年二月抗争1976年四五运动1973年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复苏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国民经济迅速回升1971年9月13日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结束1971年10月联合国恢复我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高中历史国外大事年表14—17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1765年“珍妮纺纱机”发明,揭开工业革命序幕1785年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1807年富尔敦制成汽船1814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1866年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19世纪70年代贝尔发明电话19世纪80年代卡尔·本茨研制汽车19世纪90年代马可尼试验无线电报成功17世纪后半期牛顿力学体系确立,标志近代科学形成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为电的时代创造条件19世纪初道尔顿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的开始17世纪早期哈维血液循环学说奠定近代生理学基础19世纪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衡定律并称三大发现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奠定现代物理学基础1840年前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成为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家14—15世纪新航路开辟,为世界市场形成创造条件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1857年资本主义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1929—1933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3年初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新模式20世纪50—70年代初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大国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73年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973年资本主义世界引发战后最严重经济危机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亚洲新加坡、韩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地区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正式成立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形成20世纪90年代知识经济首先在美国出现1992年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40年—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1789年7月—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810—1826年拉丁关洲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运动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1年德意志统一最终完成1640年查理一世被迫召开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开始1804年海地宣布独立,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开始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结束1794年法国热月政变,法国大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布独立1789年法国发布《人权宣言》1804年拿破仑颁布《民法典》1862年美国通过《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1792年9月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年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1882年德、意、奥三国同盟正式建立1907年英、法、俄三国协约最后形成1922年10月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1933年初希特勒在德国上台,开始建立法西斯专政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945年9月2日第二次世界大战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1938年9月慕尼黑会议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二战爆发1941年6月22日德国闪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年初《联合国家宣言》签署,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1943年11—12月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1944年6月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年2月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1945年7—8月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转折1942年7月—l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转折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5年华北事变。
一、夏朝的建立与覆灭1. 夏朝的建立2. 夏朝的覆灭二、商朝的兴衰1. 商朝的兴起2. 商朝的繁荣3. 商朝的衰落三、周朝的兴起与分裂1. 周朝的建立2. 周朝的分封制度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四、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统一1. 春秋时期的五霸2. 战国七雄的兴起3. 秦始皇的统一我国五、秦汉之间的变迁1. 秦朝的兴起2. 西汉与东汉的交替3. 汉朝的疆域扩展六、三国时期的动荡1. 三国鼎立2. 一统三国3. 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七、南北朝时期的分裂1. 南北朝的分裂2. 南北朝的文化交流3. 北朝的灭亡八、隋唐时期的繁荣1. 隋朝的统一2. 唐朝的盛世3. 唐朝的文化繁荣九、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1. 五代的分立2. 十国的形成3. 五代十国的战乱十、宋元明清的统一与变迁1. 宋朝的统一2. 元朝的统治3. 明朝的兴起4. 清朝的统治总结:我国古代史经历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建立与覆灭,以及春秋战国时期和秦汉之间的变迁,都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重大事件。
此后的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我国历经了分裂、统一、繁荣和衰落的历程。
宋元明清的统一与变迁为我国古代史画上了句号。
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大事年表是璀璨的辉煌历史,丰富多彩的史实不断展现出古代我国的沧桑巨变。
上文我们已经回顾了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兴衰,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秦汉之间的变迁,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索从三国时期到清朝的统一与变迁的历史变迁。
六、三国时期的动荡三国时期始于汉献帝时期,终于晋朝建立,历时约70年。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争频仍,但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形成了蜀汉、魏国、东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在这段时间内,诸葛亮、曹操、孙权等历史人物的传说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七、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南北朝时期指的是420年至589年的历史阶段。
南朝时期指的是刘宋、南齐、梁、陈四个朝代统治的南方,北朝时期指的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朝代统治的北方。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虽然分裂,但文化艺术上却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灿烂时期。
八年级历史大事年表中国近代史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一)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5):(1)政治:1、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2、《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3、“新思想”萌发(19世纪40、50年代);4、西装、西餐、西式住房开始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5、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6、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天京变乱(1856年)、《资政新编》(1859年);(2)经济:7、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8、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60、70年代);(3)文化:9、中国邮政试办(1866年);10、中国建造成自行设计第一艘轮船,近代轮船业发端(1865年);11、中国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19世纪70年代);12、中国自办有线电报开端(1877年);13、电话传入中国(1882年);14、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15、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黄海海战(1894年);16、《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反割台斗争(1895年);(二)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年---1919年):(1)经济:1、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2)政治:2、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公车上书(1895年)、百日维新(1898年);3、义和团运动(1899年---1900年);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5、《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6、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7、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1905年);8、武昌起义(1911年);9、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10、《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3)文化:11、中国创设无线电报(1906年);12、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1912年---1919年);13、新文化运动开始(1915年);14、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7年)15、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年);16、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17、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1、五四运动(1919年);2、中国“一大”召开(1921年);3、中共“二大”召开,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4、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至1923年);(一)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1、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大革命兴起(1924年);2、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1924年);3、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年);4、中国近代广播事业产生(20世纪20年代,1923年第一批广播电台);(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1、南昌起义(1927年8月);2、八七会议(1927年8月);3、秋收起义(1927年9月);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10月);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6、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1年);7、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10月);7、遵义会议(1935年1月);8、八一宣言(1935年8月);9、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10、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长征结束11、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6年12月);12、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935年)13、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27年开始);(三)全面抗战(1937年—1945年):1、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2、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37年8月);淞沪会战3、红军实施改编(1937年8月);4、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5、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1937年8月开始);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年9月);7、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年9月);8、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1938年春);9、湖北枣宜会战(1940年5月);10、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11、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春);12、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3、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四)解放战争(1946---1949年):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夏);2、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开始(1947年6月);3、三大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4、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1949年3月);5、渡江战役,解放军攻占南京(1949年4月21日至24日);6、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9月);7、开国大典(1949年10月)中国现代史一、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1)政治、经济:1、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3、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4、没收官僚资本主义,建立国营企业(1950年);5、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1956年);7、“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8、一届全国人大召开(1954年);9、内蒙古自治区成立(1947年);10、西藏自治区成立(1965年);(2)外交:11、《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年);12、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3、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14、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二、十年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1)经济:1、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2、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9月);3、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1957年);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58年);5、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提出(1960年);(2)文化:6、“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1956年4月);7、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1958年)8、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9、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三、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1)政治、经济:1、“文革”爆发(1966年5月);2、周恩来主持工作(1971年---1973年);3、邓小平全面整顿(1975年);4、“文革”结束(1976年10月);(2)外交:5、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6、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2月);7、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9月);8、中美建交公报发表(1978年12月);9、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1979年元旦);(3)文化:10、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67年);11、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12、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四、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1)经济:1、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2、安徽省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1978年12月);3、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经济特区设立(1980年)4、中共中央肯定和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5、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1984年);6、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1984年);7、开辟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1985年);8、上海浦东开放(1990年);9、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春);10、中共十四大召开(1992年10月);1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1993年);12、中共十五大召开(1997年);(2)政治:13、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面修改(1982年);15、“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1999年)16、《告台湾同胞书》发表(1979年);17、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18、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20世纪80年代初);19、中英会谈(1982年);20、“一国两制”写入宪法(1984年);21、中英发表联合声明(1984年);22、“九二共识”(1992年);24、香港回归(1997年);25、澳门回归(1999年);(3)外交:26、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的重要论断(1985年);27、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28、江泽民出席在美国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0年);29、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01年6月);30、中国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3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1月);(4)文化:32、高考制度恢复(1977年12月);33、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1983年);34、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88年);35、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正式开通(1993年);36、“科教兴国”战略提出(1995年);37、中国“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2003年10月);。
大国崛起大事年表法国(原创实用版)目录1.法国崛起的背景与历史条件2.法国在 18 世纪的欧洲霸权地位3.19 世纪初的拿破仑时期4.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法国工业革命与殖民扩张5.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的影响6.战后法国的复兴与现代化建设7.当代法国的国际地位与挑战正文法国,位于欧洲西部的大国,其崛起历程可追溯到公元 5 世纪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法国逐渐崛起并在 18 世纪成为欧洲霸主。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法国崛起的历程。
首先,法国崛起的背景与历史条件包括: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
法国地处西欧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农业资源,为其崛起提供了有利条件。
同时,波旁王朝的建立和完善,为法国的政治稳定和民族统一奠定了基础。
在文化方面,法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法国的崛起提供了思想支持,使其成为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18 世纪,法国在路易十四的统治下达到巅峰,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法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帝国,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财富和资源。
同时,法国在科学、艺术和文化领域的成就也使其成为世界领先的国家之一。
19 世纪初,拿破仑时期是法国崛起的重要阶段。
拿破仑通过军事征服,将法国的疆域扩展到前所未有的规模,使法国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超级大国。
然而,拿破仑的雄心壮志最终在 1815 年的滑铁卢战役中破灭,法国被迫接受维也纳会议的决议,削减领土和兵力。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法国经历了工业革命和殖民扩张。
这一时期,法国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为法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法国积极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建立了包括北非、西非、印度支那等地区的庞大殖民地体系。
然而,两次世界大战对法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法国遭受严重损失,虽然最终获得胜利,但国家地位受到削弱。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经历了一段黑暗时期。
战后,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逐渐走向复兴,进行了一系列现代化建设。
最新出版的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
目录
本文档旨在为您提供最新出版的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的详细目录。
本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要求和教学大纲编写,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目录
第一册
1. 中国古代史(上)
1.1 史前时期
1.2 夏、商、西周
1.3 春秋战国
2. 中国古代史(下)
2.1 秦汉
2.2 三国两晋南北朝
2.3 隋唐五代
3. 中国近现代史(上)
3.1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3.2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
4. 中国近现代史(下)
4.1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
4.2 改革开放以来
第二册
1. 世界古代史
1.1 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1.2 希腊罗马文明
2. 世界近现代史(上)
2.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2.2 启蒙运动至工业革命
3. 世界近现代史(下)
3.1 工业革命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3.2 第一次世界大战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4. 世界当代史
4.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苏联解体
4.2 苏联解体至今
附录
1. 历史大事年表
2. 历史人物简介
3. 历史名词解释
4. 参考文献
本文档所提供的目录仅供参考,具体内容以教材实际出版为准。
如有需要,请查阅教材或咨询相关教育部门。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1、公元前8世纪左右,希腊人先后在各地建立了数以千计的城市国家——城邦。
2、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
(雅典)3、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3、公元前506年,执政官克里斯提尼进行民主革命(雅典)4、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449年,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爆发战争。
(雅典)5、公元前443年至公元前429年,民主派领袖伯利克里连任首席将军。
(雅典)1、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14、1640年,英国爆发了反对斯图亚特王朝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15、1649年1月30日,英国查理一世在王宫广场被送上断头台。
16、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5、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
16、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限制国王的权利,确定议会的大权。
6、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
(法国)17、1839年6月3日,林则徐虎门销烟。
18、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开始。
19、1841年,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表现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爱国精神。
19、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占香港岛。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会面,开始了为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共同奋斗的历程。
17、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受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委托,为同盟起草纲领。
18、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1、1856年,英法为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22、1858年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24、1860年英法联军借口换约受阻,大规模出兵。
10月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
签订《北京条约》,规定割占九龙司。
中俄签订《北京条约》,俄国侵占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
28、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1.中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迷信色彩浓厚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等级森严。
2.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阶段性特征:①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逐渐瓦解(礼崩乐坏),王权衰落,权力下移。
郡县制、官僚制度确立奴隶社会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型②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不断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逐渐形成③思想:百家争鸣,各派思想纷呈致力于寻求治世之道④军事:争霸、兼并战争不断,社会动荡⑤民族:民族交融,逐步形成华夏认同3.秦朝的政治制度有哪些?①皇帝制度②三公九卿制③普遍推行郡县制④文书邮传制度4.秦朝至清朝加强君主专制演变历程。
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朝:设立“中朝”(“内朝”)隋唐:确立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户礼兵刑工)北宋:二府三司元朝:中书省是最高权力机关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专制主义达到顶峰君相矛盾演变的总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5.秦朝至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进程。
秦朝:郡县制汉代:郡国并行制宋代:军事上“杯酒释兵权”;行政上,派文臣到地方做知州,又设通判监督知州;财政上,设转运使;明代:废行省设三司,改元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俗称为省,统管地方民政和财政。
6.商朝内外服制与西周分封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①都是为了巩固奴隶主贵族的统治;②都是国家结构的体现,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治理的一种形式。
不同:①与王室关系:内外服制之下,王室与附属国是同盟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分封制下诸侯国的主体与王室有血缘或姻亲关系。
②对地方控制力:内外服制下,商王对地方控制力相对较弱;分封制下诸侯国义务明确,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7.原始民主遗存的影响(选择题易以某个王举例,办事之前会问一下大臣的建议)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原始民主遗存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详表.doc 古代历史:
-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的兴起
- 公元前2000年:巴比伦王国建立
- 公元前776年:第一届古希腊奥运会举办
-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
-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大帝登基
-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
中世纪历史:
-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 622年:穆罕默德迁徙至麦地那,伊斯兰教诞生
- 800年:查理曼被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一世在哈斯丁顿战役中征服英格兰
- 1215年:英国签署《大宪章》,限制国王权力
近代历史:
-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奥斯曼帝国建立
- 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 1517年: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
- 1607年:英国殖民者在弗吉尼亚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英国殖民地-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现代历史:
- 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
-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联合国成立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当代历史:
- 1969年:阿波罗11号登月
- 1989年:柏林墙倒塌,东西德统一
- 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
-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
这只是一个简短的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其中包含了一些主要的事件和里程碑。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继续发展,新的重要事件将不断涌现。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对照
以下是中外历史中一些重要的大事,这些事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这份对照表只是简略列举了一些代表性的事件,实际上历史上发生的大事非常广泛和复杂,无法穷尽所有。
请注意,下面的时间线中的事件仅为一些例子,并非详尽无遗。
公元前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
•公元前44年:凯撒被刺杀。
公元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589年:隋朝建立,中国再次统一。
中世纪
•732年:查理·马特大帝在图尔斯战役中击败穆斯林军队。
•1066年:哈拉尔德·哈德拉达在斯坦福桥战役中被击败。
文艺复兴时期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
•1492年:哥伦布抵达新大陆。
近代
•1644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
•1776年:美国宣布独立。
19世纪
•1840年-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20世纪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冷战时期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89年:柏林墙倒塌。
当代
•2001年:9/11恐怖袭击。
•2010年:阿拉伯之春。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简略的对照表,历史上有许多其他重要事件和发展,而且在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中都有独特的事件和变革。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大事年表历史大事年表篇(一):王安石生平大事年表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
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
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
封建士大夫也把致国太平的厚望寄托于王安石,期待他能早日登台执政。
治平四年(1067)神宗初即位,诏王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
熙宁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
由于深得神宗赏识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熙宁三年(1070)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进行变法。
王安石明确提出理财是宰相要抓的头等大事,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并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
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发挥了他的这一见解。
在改革中,他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
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但他并不赞成国家过多地干预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反对搞过多的专利征榷,提出和坚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张和做法。
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新法,从农业到手工业、商业,从乡村到城市,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与此同时,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改革军事制度,以提高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强化对广大农村的控制;为培养更多的社会需要的人才,对科举、学校教育制度也进行了改革。
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两宫太后、皇亲国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结合起来,共同反对变法。
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1074)第一次罢相。
熙宁八年(1075)复拜相。
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不能把改革继续推行下去.熙宁九年(1076)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
王安石不久便郁然病逝。
王安石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
大国崛起大事年表法国摘要:1.法国崛起的历史背景2.法国大革命及其影响3.拿破仑时期:法国的辉煌与衰落4.19 世纪至20 世纪初的法国:工业革命与世界大战5.二战后法国的复兴与现代化建设6.当代法国的国际地位与影响正文:法国,位于欧洲西部的大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在历史上,法国的崛起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介绍法国崛起的历程。
首先,我们来看法国崛起的历史背景。
法国在公元5 世纪开始进入封建社会,15 世纪基本完成封建统一。
在此过程中,法国逐渐形成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为其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我们来到1789 年,法国大革命爆发。
这场革命不仅推翻了法国的封建制度,也使“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传遍了整个欧洲,甚至全世界。
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近代世界历史的重要分水岭。
紧接着,我们进入拿破仑时期。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于1799 年雾月政变后崛起,成为法国的第一执政。
拿破仑统治时期,法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战争与征服。
他在欧洲大陆推行法国革命的思想,将法国的领土扩张到前所未有的规模。
然而,拿破仑过于激进的扩张政策最终导致了法国帝国的衰落。
1815 年,拿破仑在滑铁卢战役中失利,被迫退位,法国的霸权地位逐渐削弱。
时间推进到19 世纪至20 世纪初,法国经历了工业革命,经济逐渐崛起。
同时,法国也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
在一战中,法国作为协约国成员取得了胜利,但在二战中,法国被纳粹德国占领。
战后,法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逐渐走向复兴,并在1958 年成立第五共和国。
进入当代,法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在欧洲,法国是欧盟的重要成员,致力于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此外,法国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也具有世界领先的地位。
中国近现史、当代史大事年表[1839-2003]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83-1885年中法战争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1911年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3月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1932年一.二八事变、十九陆军抗战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5年一二.九运动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9月凇沪会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秋中国共产党陕北洛川会议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2年中国共产党开始整风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全国规模的反攻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政府覆亡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中苏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1954年4月至7月日内瓦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建交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1980年8月12日刘少奇追悼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召开1982年颁布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1990年中国首次成功举办亚洲运动会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1997年7.1香港回归;中共十五大1999年12.20澳门回归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中国加入WTO 2003年“神舟五号”发射,杨利伟登上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