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大小比较》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大小比较》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大小比较》教案 浙教版
浙江省绍兴县杨汛桥镇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 1.5《有理数大小比较》教案 浙教版

课题

1.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教学目标1 .从生活实例中探索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规律;

2 .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概括用绝对值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法则;

3 .了解关于有理数大小比较的简单推理及书写。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的各条法则。

难点:如何比较两个负数(尤其是两个负分数)的大小的绝对值法则。

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提出问题。

1.数轴怎么画?它包括哪几个要素?

2.大于0的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哪一侧?小于0的数呢?

(二)、师生共同探索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法则。

1、在温度计上显示的两个温度,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温度高,例如,5℃

在-2℃上边, 5℃高于-2℃;-1℃在-4℃上边,-1℃高于-4℃.

下面的结论引导学生把温度计与数轴类比,自己归纳出来:

(1)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2、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1 观察数轴,能否找出符合下列要求的数,如果能,请写出符合要求的数:

(1)最大的正整数和最小的正整数;

(2)最大的负整数和最小的负整数;

(3)最大的整数和最小的整数;

(4)最小的正分数和最大的负分数.

在解本题时应适时提醒学生,直线是向两边无限延伸的.

3、课堂练习。

例2.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用“<”把它们连接起来。

4.5,6,-3,0,-2.5,-4

通过此例引导学生总结出“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的规律.要提醒学生,用“<”连接两个以上数时,小数在前,大数在后,不能出现5>0<4这样的式子.

(三)师生共同探索利用绝对值比较负数大小的法则。

1、利用数轴我们已经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由上面数轴,我们可以知道-4<-3<0.4<3,其中-4,-3都是负数,它们的绝对值哪个大?显然4

>|—3|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两个正数比较,绝对值大的数大;

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这样以后在比较负数大小时就不必每次再画数轴了

用心爱心专心 2

教学过程设计2、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3、比较-4

2

1

与-|—3|的大小

例4、已知a>b>0,比较a,-a,b,-b的大小

例5、比较-

3

2

与-

4

3

的大小

3、课堂练习

(1)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3

2

5

2

;|2|与

3

6

;-

6

1

11

2

7

3

-与

5

2

-(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

10

7

与-

10

3

;-

2

1

与-

3

1

;-

5

1

与-

20

1

;-

2

1

与-

3

2

课堂小结

先由学生叙述比较有理数大小的两种方法——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和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实际上是由符号与绝对值两方面来确定,学习了绝对值以后,就可以不必利用数轴来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了。

练习与作业作业本

1.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

2.把下列各组数从小到大用“<”号连接起来:

(1)3,-5,-4; (2)-9,16,-11;

3.下表是我国几个城市某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把它们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4、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正确:

(1)|-0.1|<|-0.01|; (2)|-

3

1

|<

4

1

; (3)

3

2

4

3

-; (4)

8

1

>-

7

1

板书

设计

教学

后记

用心爱心专心 2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数学全册教案

1.1整式 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 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 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教具 活动准备:1、分别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 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 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2、代数式的系数、项的回顾: (1)代数式b a 23 1的系数是 代数式-24mn 的系数是 (2)代数式4 2b a -的系数是 代数式543 st 的系数是 (3)代数式c b a ab 423-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项是________________. (4)代数式z x xy y x 23274 1-+-共有 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 、 、 教学过程: 1. 课前复习1的基础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 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 2.小红、小兰和小明的房间的窗户从左到右如下图所示, 其上方的装饰(它们的半径相同) (1) 装饰物所占的面积分别是_____ ______ _______ (2) 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

1.2整式的加减(2) 教学目标:1.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 其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 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 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 活动准备:计算: (1)(-x +2x 2+5)+(-3+4x 2-6x ) (2)求下列整式的值:(-3a 2-ab +7)-(-3a 2-ab +9),其中a =2 1,b =3 教学过程: 一、探索练习: …… 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 枚棋子,摆第3个需 要 枚棋子。 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 (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 枚棋子 (2)摆第n 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 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 二、例题讲解: 三、巩固练习: 1、计算: (1)(11x 3-2x 2)+2(x 3-x 2) (2)(3a 2+2a -6)-3(a 2-1) (3)x -(1-2x +x 2)+(-1-x 2) (4)(8xy -3x 2)-5xy -2(3xy -2x 2)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9年普通高校选考方向模拟地理试题(pdf版)

6.影响海外仓空间布局的最主要因素是 A. 原料与土地 B. 市场与交通 C. 资金与技术 D. 政策与文化 7.电商平台通过建设海外仓可直接 A. 扩大销售市场 B. 降低仓储费用 C. 提高配送效率 D. 绕过关税壁垒 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疏密程度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据此回答第8、9题。 8.图1为某山体挖到的岩浆岩新鲜剖面,岩石无气孔,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 ①④ 9.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见图2)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喷出岩 D. 侵入岩 20世纪80年代,鲁尔区工业出现了严重的发展危机。通过整治,80年代末鲁尔区又重新焕发生机。读1970—1999年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变化图。据此回答第10、11题。 10.鲁尔区产业就业结构变化主要依托于 A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B .现代农业的发展 C .新兴工业的发展 D .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 11.鲁尔区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是 ①新兴产业吸引大量旅客②制造服务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③工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提高④规模化种植农场的发展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图示意内蒙古乌梁素海(湖泊)芦苇分布简图。据调查,相对静止、氮磷含量高的较浅 水域更适于芦苇生长。据此回答第12、13题。 12.依据图示信息判断该湖泊水的总体流向是 A .由西向东 B .由南向北 C .由西北向东南 D .由东北向西南 13.影响L 地芦苇分布比南部湖区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域较浅②氮磷含量高③水流速度慢④湖泊水温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图示意 2000 年和 2010 年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动类型区划分。据此回答第14、15题。 第8、9题图 1 第8、9题图 2 10、11题图 芦苇区 开阔水域 农田排水 黄河入水 湖泊退水 0′N ° N L 41oN 第12、13题图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培优 练习册全集(人教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数学练习册七年级(上)人教版 目录: 第一章有理数 1.1 有理数的概念 1.2 有理数的运算 1.3 近似数与科学计数法 1.4 单元测试 第二章整式加减 2.1 整式的加减 2.2 单元测试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 解一元一次方程 3.2 列方程解应用题(一) 3.3 列方程解应用题(二) 3.4 单元测试 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 4.1 多姿多彩的图形 4.2 平面图形 4.3 单元测试 期末模拟试卷(一) 期末模拟试卷(二) 期末模拟试卷(三) 有理数 第一章有理数一、全章知识结构 2

3 二、回顾正数、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方法 1、正数的表示方法:a>0, 2、负数的表示方法:a<0 三、有理数的分类 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却不是有理数 1、按整数分数分类 2、按数的正负性分类?????? ???????????????负分数负整数负数零 正分数正整数正数有理数. 3、在数轴上分类 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 (1)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在数轴上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可用数轴揭示一个数的绝对值和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4)在数轴上可求任意两点间的距离:两点间的距离=|x -y|=|y -x| 四、有理数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数:相反数、倒数、绝对值、非负数 1、相反数: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实数》教案

实数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 教学重点: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教学难点:体会数轴上的点与实数是一一对应的;准确地进行实数范围内的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 3 , 3 5- ,478 ,911 ,119 ,59 我们发现,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者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即 3 3.0= ,30.65-=- , 47 5.8758= ,90.8111= ,11 1.29= ,50.59= 二、新课: 1、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反过来,任何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无理数, 3.14159265π=也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整数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实数分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像有理数一样,无理数也有正负之分。 ,π 是正无理数, ,π-是负无理数。由于非0有理数和无理数都有正负之分, 实数也可以这样分类: ???????????????正有理数正实数正无理数实数负有理数负实数负无理数 2、探究 如图所示,直径为1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沿数轴向右滚动一周,圆上的一点由原点到达点O ′,点O ′的坐标是多少?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这就是说,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当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以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与有理数一样,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右边的点所表示的实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实数大 数a 的相反数是a -,这里a 表示任意一个实数。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本身;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3、例1 (1)求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 2.5,-7,5π-,0,32,π-3 (2) 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求这个数。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版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把剪刀抽象成什么简单的图形? 学生回答:画成两条相交的直线,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教师提问: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对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 相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如果改变∠AOC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他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学生思考回答: 只会改变数量关系而不会改变位置关系.

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教师提问: 你同意下列说法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 1.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个角的另一条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2.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的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3.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学生思考回答:1、2是对的,3是错的. 第3个应改成: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的概念后,通过实际操作获得的直观体验. 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 在右图中,∠AOC的邻补角是∠BOC和∠AOD,所以∠AOC与∠BOC互补,∠AOC 与∠AOD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教师板书对顶角的性质: 对顶角相等. 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三、例题讲解 【例】如图,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 【答案】由邻补角的定义,得∠2=180°-∠1=180°-40°=140°;由对顶角相等,得∠3=∠1=40°,∠4=∠2=140°.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 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哪两种特殊位置关系的角?指出下图中具有这两种位置关系的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18-2019年小学语文毕业考试试卷 一、基础知识(共15题;共100分) 1.书写展示:将下面语句誊写在横格中,要求书写正确、行款整齐。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选自刘禹锡的《陋室铭》2.看拼音,写词语。 悠悠鉴湖,是上天给我们的ēn cì________,她如一位hé ǎi kě qīn________的慈母,zī yǎng________着我们。曾经,她饱受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的wēi xéi________,2013年,为唤回清波漾漾的鉴水,柯桥区推行“河长制"zhì lǐ________方法。5年的坚持。数千名“河长”们,以铿锵有力的脚步,唤回无限风光,获得至高的róng yù________----两次问鼎“大禹鼎”。古越人民书写着zhēn xī________和shàn dài________母亲的新篇章。 3.下列下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弓缴(zhuó)摩平(mó)糊弄(hù)醉醺醺(xūn) B. 蜜饯(jiàn)招徕(lái)贮仓(zhù)汗涔涔(cén) C. 黑魆魆(qǖ)暖炕(kàng)梗概(gěng)褴褛(lǚ) D. 迄今(qì)猝然(cù)追悼(dào)锲(qì)而不舍 4.以下下划线的成语都与“艺术”有关,其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 我们平时要从注意词句的积累,这样才能在写作时笔走龙蛇,运用自如。 B. 看着这座雕像,我总觉得这位雕塑家的手艺真是巧夺天工。 C. 听完他的演唱,让人觉得余音绕梁,意犹未尽。 D. 这家餐厅看上去古色古香,颇具传统园林之胜,难怪总是宾客满座 5.填入下面句子中最合适的一组词语是柯桥区的南部山区,环境(),非常适合人们生活,如果那里的环境遭到破坏,那里的人们就别()有其他更合适的环境让他们安家了。 A. 清爽希望 B. 清爽指望 C. 清幽希望 D. 清幽指望 6.下列句子和作者或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A.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墨子》) B.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 C. 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 D. 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海明威)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 他一进教室,同学们的眼睛都集中到他的身上。 B. 经过一个学期的锻炼,同学们普遍的体能提高了。 C. 经过工作人员的讲解,使我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清晰的认识。 D. 绍兴是国务院颁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8.下列句子关于修辞的判断错误的一句是()

初中七年级数学详细内容

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正数和负数的定义:大于零的数叫正数,正数前面加上负号叫负数. 正负数的实际应用背景: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阅读与思考用正负数表示加工允许误差 用正负数表示某个范围的实例 1.2 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两个整数的比值!!!),有理数的分类. 数轴和数轴的三要素: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用数轴表示数的方法: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关于原点对称:一般地,设a是一个正数,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是a的点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左右,表示-a和a,我们说这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一般地,a和-a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仍是0. 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求绝对值的方法: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这就说,当a是正数时,|a|=a;当a是负数时,|a|=-a;当a=0时,|a|=0. 比较有理数大小的方法: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总之,在数轴上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对,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两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操作顺序: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加法的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加减混合运算: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全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c=a+b+(-c). 实验与探究填幻方 阅读与思考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得0.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小学学过) 连乘时的符号确定: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的值为() A.±B.C.±2D.2 2.(2分)篆体是我国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下列篆体字“美”,“丽”,“北”,“京”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B.C.D. 3.(2分)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4.(2分)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C.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作角的平分线 5.(2分)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 6.(2分)若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的值是() A.﹣2B.2C.﹣D. 7.(2分)不等式5x﹣1>2x+5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8.(2分)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不相等C.互余或相等D.互补或相等9.(2分)周末小石去博物馆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先骑行摩拜单车前往,0.5小时后想换公共汽车,他等候一段时间后遇到叔叔,搭上了叔叔的电瓶车前往.已知小石离家的路程s (单位:千米)与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则小石叔叔电瓶车的平均速度为() A.30千米/小时B.18千米/小时 C.15千米/小时D.9千米/小时 10.(2分)如图,直线m⊥n,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x轴∥m,y轴∥n.如果以O1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1).将点O1平移2个单位长度到点O2,且∠AO1O2=90°,如果以O2为原点,那么点A的坐标可能是() A.(3,﹣1)B.(1,﹣3) C.(2,﹣1)D.(2+1,﹣2﹣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3分)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是. 12.(3分)等腰三角形顶角为110°,则它的一个底角的度数是. 13.(3分)如图,已知AB=AD给出下列条件:若再添一个条件后,能使△ABC≌△ADC,你添加的条件是.

名校试题—初中数学七年级

清华附中真题 + 首师附中真题(尖子班) 第一部分 清华附中历年真题展示 一、填空。 1、 有一块麦地和一块菜地,菜地的一半和麦地的3 1 合起来是13亩,麦地的一半和菜地的 3 1 合起来是12亩,那么菜地有 亩。 ﹝分析﹞解:设菜地有χ亩,麦地有y 亩。 2x +3y =13 3x +2 y =12 解得χ=18,y =12 答:菜地有18亩。 2、―次考试,参加的学生中有 71得优,31得良,2 1 得中,其余的得差,已知参加考试的学生不满50人,那么得差的学生有 人。 ﹝分析﹞学生的人数永远是整数。 根据题意可知,学生人数是7、2、3的公倍数,而[7,2,3] =42, 42小于50, 所以参加的学生总数为42人。 42×(1- 71-31-2 1 )=1(人) 答:得差的学生有1人。 3、 有一城镇共5000户居民,每户的子女不超过2人,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中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那么此城镇共有孩子 人。 ﹝分析﹞“一部分家庭有1个孩子,余下的家庭中一半每家有2个孩子,”那么,余下的家庭中另一半每家有0个孩子,于是,余下的家庭平均每户1个孩子,开始的一部分家庭每户1个孩子,所以整个城镇平均每户有1个孩子,共5000户居民,所以此城镇共有孩子: 1×5000=5000(人) 答:此城镇共有孩子5000人。

4、科学家进行一次实验,每隔5小时作一次记录,他做第12次记录时,时钟正好九点整,问第一次作记录时,时钟是点。 ﹝分析﹞⑴第一次作记录和第12次作记录的时间差为5×(12-1)=55小时。 ⑵“做第12次记录时钟正好九点整”,所以第一次作记录在55小时之前, 55÷24=2(昼夜)……7(小时) 即往前推2昼夜再推7小时,所以第一次作记录时是9-7=2点。 答:第一次作记录时,时钟显示2点。 5、一名学生在计算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没有余数的除法时,错把被除数百位上的3看成了8,结果得商383,余17,这商比正确的商大21,那么这道题的被除数是,除数是。﹝分析﹞⑴错误的商是383,比正确的商大21,正确的商是383-21=362。被除数看错了,而除数没错,也就是除数没有变化。 ⑵设除数为χ。则正确的被除数是362χ,错误的被除数是362χ+500或383χ+17 (383-21)χ+(8-3)×100=383χ+17 χ=23 所以被除数=23×(383-21) =8326 答:这道题的被除数是8326,除数是23 。 6、甲、乙两人背诵英语单词,甲比乙每天多背8个,乙因为生病,中途停止10天。40天后,乙背的单词正好是甲的一半,甲一共背单词个。 解:设乙每天背诵单词χ个,则甲每天背诵单词(χ+8)个。 1 (40-10)χ=40(χ+8)× 2 30χ=20(χ+8) χ=16 χ+8=24 40(χ+8)=960 答:甲一共背单词960个。 算术解法:⑴甲背40天,乙背40-10=30天,乙背的单词正好是甲的一半。则乙30天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2017-2018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八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的值为() A.±B.C.±2D.2 2.(2分)篆体是我国汉字古代书体之一.下列篆体字“美”,“丽”,“北”,“京” 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为() A.B.C.D. 3.(2分)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 4.(2分)用尺规作图,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B.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C.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D.作角的平分线 5.(2分)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 6.(2分)若函数y=kx的图象经过点(﹣1,2),则k的值是()A.﹣2B.2C.﹣D. 7.(2分)不等式5x﹣1>2x+5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B. C.D. 8.(2分)如果两个三角形中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第三条边所对的角的关系是() A.相等B.不相等C.互余或相等D.互补或相等 9.(2分)周末小石去博物馆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先骑行摩拜单车前往,0.5小时后想换公共汽车,他等候一段时间后遇到叔叔,搭上了叔叔的电瓶车前往.已知小石离家的路程s(单位:千米)与时间t(单位:小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如图.则小石叔叔电瓶车的平均速度为() A.30千米/小时B.18千米/小时C.15千米/小时D.9千米/小时 10.(2分)如图,直线m⊥n,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x轴∥m,y轴∥n.如果以O1为原点,点A的坐标为(1,1).将点O1平移2个单位长度到点O2,且∠AO1O2=90°,如果以O2为原点,那么点A的坐标可能是() A.(3,﹣1)B.(1,﹣3)C.(2,﹣1)D.(2+1,﹣2 ﹣1)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提分数学七年级上知识清单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 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a 表示负数时,-a 是正数;当a 表示0时,-a 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2.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5.1.1相交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相等,并会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索邻补角与对顶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2.通过“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的简单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过程设计:

如图所示,AB⊥CD于点O,直线∠AOE=65°,求∠DOF的度数。

达标测评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相等的两角是对顶角 C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二.填空: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已知∠AOC+∠BOD=90°,则∠BOC= 。 3.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三.解答题 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1) 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 (2) 写出∠DOA, ∠BOF 的对顶角。 (3) 如果∠AOE=30°,求∠BOF ,∠AOF 的度数。

5.如果直线AB、CD相交于O点,且∠AOC=28°,作∠DOE=∠DOB,OF平分∠AOE,求∠EOF 的度数 附达标测评题答案: 1.D 2.135° 3.180° 4.(1)∠AOD、∠COB;∠AOE、∠BOF (2)∠BOC、∠AOE (3)30°、150° 5.62°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2垂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认真细致”填一填.(第5、6、7题每空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1.(2分)2015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绍兴市共接待游客四百九十万四千五百人人,横线上的数写作,把它四舍五人到“万”位约是万. 2.(2分)当分针从12开始走又回到12,走了°,所成的角是角.3.(2分)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或. 4.(2分)已知A÷B=245,那么(A×10)÷B=,(A÷10)÷(B÷10)=.5.(3分)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已知25×12=300). 25×6= 25×24= 5公顷=平方米 75×12= 125×24= 平方千米=400公顷. 6.(2分)文具店卖出了12个书包,每个售价168元.文具店共收到多少钱? 7.(3分)填上“>”、“<”或“=”. 797997799749个十万4千万1公顷100平方米 210×13130×21150÷25150÷302000103×21 8.(4分)□里最大能填几? 42×□<370 61×□<481 □89÷49(商是一位数) 754÷□6(商是两位数) 9.(2分)一个五位数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6万,这个数最小为,最大为.10.(3分)如果a÷10=12…b,那么b最大是.当b最大时,如果把被除数和除数都乘10,那么商是,余数是.

11.(2分)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前3小时行了195千米,每小时行驶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城到达乙城需行5小时,甲乙两城相距千米. 12.(1分)芳芳在用计算器算“24×18”时,发现计算器上“4”这个按钮破了,你能不能帮芳芳想出办法,用计算器依然可以算出这个算式的答案.请把你的思考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是. 13.(1分)小东做乘法计算时,把其中一个因数42看成了24,结果得到的积比正确的积少了360.正确的积应该是. 二、“反复比较”选一选.(选出正确答案的编号填在括号里,共分,每题1分) 14.(1分)下面四个数中,一个0也不读出来的数是() A.90000900B.90090000C.90009000D.90900000 15.(1分)把一个钝角分成两个角,如果其中一个是锐角,那么另外一个角是()A.一定是锐角B.一定是直角 C.一定是钝角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16.(1分)如图示,如果∠1=40°,那么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2=∠4B.∠3=120°C.∠2+∠3=180°D.∠1+∠5=130°17.(1分)用长4cm,4cm,7cm,7cm的四根小棒可以搭成()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A.1B.2C.3D.无数 18.(1分)在下面这个除法竖式中,“16”表示() A.2个8B.16个8C.16个10D.20个8 19.(1分)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如果□÷○=48,那么□÷(○×6)=8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九章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九章

第9章多边形 9.1三角形 序言 教学目的 让学生步人社会、观察地面、墙面上的地砖、瓷砖的铺设,并亲手操作、拼摆,图案设计等活动,从中探索图形的性质,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重点:使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觉体会某些平面图形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提问) 昨天你们已观察大街的人行道上,宾馆、饭店、自己家的地板,墙面。它们是用哪些形状的瓷砖铺成的?并想一想这些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为什么能没有一点空隙?(建议先布置学生去实践) 二、新授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9.1节前边内容。观察图9.1.1。 问:教科书图9.1.1中的四个图形,它们分

别是用什么形状的瓷砖铺成的? 答:图(1)是用等边三角形,图(2)是用正方形,图(3)是用正六边形,图(4)是用长方形瓷砖铺成的。 让学生再观察教科书图9.1.2,这是某些公园门口或高速公路两边的护坡上,用不规则的图形铺成地面。 这些形状的瓷砖成地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换一些其他的形状行不行呢? 教师可以用硬纸板或木板做成一些模型。如,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正五边形、正五边形等,分别叫几位学生上黑板试一试能不能用它们拼成不留一点空隙的图形? 平行四边形、菱形、梯形都可以拼出不留空隙的图形,正五边形、正八边形都拼不出不留空隙的图形 你从实践过程中,能不能发现为什么有些形状的瓷砖能铺满地面不留空隙,关键是什么? 鼓励学生设计出多种美丽图案,最终让学生明白,能否铺满地面不留空隙,关键在于相邻的几个多边形中,有同一个顶点的几个角它们的和

等于360°时,就能拼成不留空隙的。 什么样的多边形具有这样的特征呢?这些都是我们以后要探索的。 三、巩固练习 补充练习。 四、作业 补充习题。 9.1.1认识三角形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三角形、三角形的边、顶点、内角、外角等概念。 2.会将三角形按角分类。 3.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概念。 重点、难点 1.重点:三角形内角、外角、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概念。 2.难点:三角形的外角。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数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 数学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全册教案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 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 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延长线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有一条公共边与OA ,AOD AOC ∠∠; BOD AOC ∠∠与有公共的顶点O ,而且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 (一)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特别指出: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因为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我们也把小数看成分数。 (二)数轴 概念: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特点: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向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三)相反数 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特点: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 1、概念: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特点: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0; (3)如果a<0,那么|a|=-a。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3、比较大小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特别指出: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二、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苏华世七年级数学教学体系 7.1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7.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7.3图形的平移 7.4认识三角形 第八章幂的运算 8.1同底数幂的乘法 8.2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8.3同底数幂的除法 第九章从面积到乘法公式 9.1单项式乘单项式 9.2单项式乘多项式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9.4乘法公式 9.5单项式乘多项式法则的再认识) 9.6乘法公式的再认识-因式分解(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 10.1二元一次方程 10.2二元一次方程组 10.3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10.4用方程组解决问题 5.1相交线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 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 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好奇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两个把手之间的的角发生了什么变化?剪刀张开的口又怎么变化? 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是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AOD ∠; AOC∠ 有一条公共边 与OA, 延长线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 ∠与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AOC BOD AOC∠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的两边分别是BOD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 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