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牌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的探究分析(通用版)

品牌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的探究分析(通用版)

品牌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的探究分析(通用版)
品牌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的探究分析(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品牌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的

探究分析(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品牌企业食品安全问题原因的探究分析

(通用版)

摘要:近年来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品牌食品企业竟也不断爆发产品安全事故,其危害甚大。本文试图从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的视角,去探究分析品牌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产品安全事故的问题。

关键词:品牌食品企业食品安全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

一、引言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存与生活,是政府保障公民基本人权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我国最近食品安全状况令人堪忧,不少著名的品牌食品企业也不断爆发食品安全事故,如双汇瘦肉精事件,三鹿、蒙牛等的三聚氰胺事件,立顿稀土超标事件等。相对于民间作坊、中小企业而言,品牌食品企业引发的食

品安全事件造成了更严重的社会损失和危害,所以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和区别其间的引发原因从而能更好的找到治理机制。

一般来说,由于中小企业,民间作坊等生产专用性投资相对较少,规模经济没有形成,产品缺乏成本竞争优势,容易诱发经营行为短期化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产生食品安全事故。但品牌企业技术实力雄厚,规模经济优势明显,产品一般具有特色和成本双重竞争优势,决定品牌企业经营行为长期化,食品安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小(徐和清,2012)。品牌企业的品牌专用性投资较大,一旦实行机会主义行为必然会导致严重的损失。基于此点,消费者更倾向于认为品牌企业的可置信承诺更具保证,欲与过度信任,一旦其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就会严重损害消费者的消费信心,食品市场的诚信就会被严重破坏,产生严重的负外部性。那么,为什么品牌企业会屡屡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呢?本文将基于不对称信息和交易成本两个视角来探究分析其原因。

二、引发品牌食品企业产品安全问题原因的信息不对称分析

1、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质量存在信息劣势,对品牌食品存在过度

信任。

食品质量具有搜寻品,经验品和信任品的特征。品牌企业一般通过创建质量声誉、提供担保、发布大量广告等途径向消费者传递具有经验品特点的质量信息,但对于信任品,若果没有第三方的有效监督,企业就会存在利用信息优势欺诈消费者的倾向(McCluskey,2000,转引自沈宏亮,2012)。普通消费者一般不具备甄别食品质量高低安全的能力,处于信息劣势的地位,只能够根据品牌来选择,认为在市场声誉机制中,品牌的承诺可置信程度较高,过度信赖于品牌,这样的消费心理促成了品牌企业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力,容易过度看重品牌的价值而忽视产品质量。

2、品牌企业快速扩张,过长的食品供应链加剧信息不对称。

食品供应链的不协调造成成员间的信息不对称是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Vander,1998,转引自徐和清,2012)。食品供应链包括原料供应、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环节。食品供应链上的各环节利润特点决定品牌企业竞争,主要利用品牌价值在市场开发上的优势,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市场占有率,加速品牌价值实现(徐

和清,2012)。但是在市场扩张中,供应链越来越长,而上游原材料供给方多为分散的中小企业或农户,经营方式差异大,技术建设滞后,利益连接脆弱,不能形成利益共同体,易诱发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行为,较长的信息传输渠道更弱化了价格传递质量的信号功能。诸如分批、样本等检测机制的不确定性、质量的正外部性、道德风险等因素使供应链每个环节的企业揭示信息的激励不足(沈宏亮,2012)。三鹿、蒙牛、伊利、光明等大型奶制品企业近年来实行跨省跨地区的扩张,直接加剧了优质奶源的紧缺局面,使得劣质奶源也有市场,而信息不对称下的监管力度远远赶不上扩张分枝的速度,导致不法分子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三、引发品牌食品企业产品安全问题原因的交易成本分析

交易费用的思想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所首创,后为威廉姆森定义为:是为了完成交易所必需的度量、交易谈判、订立交易合约、执行交易和监督违约的行为并对之制裁,维护交易秩序的各种费用的总和(向仁康等,2012)。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交易费用包括度量、界定和保证食品安全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和交易价格的费用,

食品安全实践调查报告

食品安全实践调查报告 ?了“瘦肉精”、“三鹿奶粉”、“毒大米”、“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等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中国食品安全体制备受考验,改革也是必然的趋势。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因此,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是目前社会群众及政府官员们极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带着对这一舆论焦点的探究和深思,我们在岳阳市华容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希望能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典型事例探究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探究完善及改革办法。 二、问题分析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我们小组来到华容好又多附近随机抽取了100个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下是问卷内容及结果: 1.您的年龄是 2.您经常购买食品的地点是 3.您是否经常留意国内外食品安全事件

4.你对中国的食品安全还有信心吗 5.对于发生安全事故的食品,您今后还会考虑购买吗? 6.您对当前食品安全形势的看法是 7.你怎样看待“瘦肉精”事件,你认为主要是哪个环节出问题了? 8.当买回家的食品有质量问题时,通常采取的做法是 [可多选] 9.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 [多选] 10.您认为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需要做的是 结果分析: 从搜集的资料及调查的结果来看,华容县城关镇食品安全问题还是存在的。居民们普遍对食品安全不放心,由于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问题事件的跟踪报道及食品安全隐患的曝光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们比以前更重视食品安全及质量了。近3成的居民对中国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中国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已经在居民中造成了恐慌,食品安全问题不容乐观;对于发生过安全事故的食品几乎没有人会在购买,因此食品安全事故不仅会给居民饮食造成影响,而且会严重影响食品企业的发展。 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力、执法部门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等众多原因造成了现在的食品安全事故。食品安全关乎居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理应受到居民们的重视。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使居民意识到国家食品安全体制的缺陷和漏洞,通过媒体的渲染和宣传,成了现下社会舆论的焦点、热点,也成为了政府有关部门的工作难点。关于食品安全事故成因,

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及解决方法的讨论(最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及解决方法 的讨论(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及解决方法的讨论(最 新版)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表现为多种多样的问题,同时引起了广大消费者的怀疑和恐慌。防止一起又一起的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各种违法行为屡禁不止,要避免这一系列我们不愿看到的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食品安全现状原因对策 正文: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回顾几年来的各种安全事故令人触目惊心。2003年,含敌敌畏的金华火腿,对肠食道胃粘膜有影响,可能致死;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大头娃娃”,营养不良导致免疫力低下,严重可致死;2005

年,碘超标的雀巢奶粉,影响甲状腺功能;2006年,含瘦肉精的猪肉,人食用会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颤抖,甚至心脏骤停致昏迷死亡;2008年,含三聚氰胺的婴幼儿奶粉,可能导致肾结石,肾衰竭等泌尿系统疾病,严重者可致死。这些骇人听闻的消息我们已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对此的执法检查,也从来没终端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而且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另外我国法律在这方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有很强的的整治力度。但令人不解的是,监管部门的工作,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这些都涉及到一个名词:食品添加剂,所谓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的食品中的天然或者化学合成物质。食品添加剂按其原料和生产方法可以分为化学合成添加剂和天然食品添加剂。一般说来除了化学合成的添加剂外,其余的都可以归为天然食品添加剂,主要来自植物,动物,酶法生产和微生物菌体生产。世界各地至今没有统一的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风险案例分析

食品安全风险案例分析 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轻工业十佳企业、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科技创新型星火龙头企业、中国食品工业优秀企业等省以上荣誉称号二百余项。“三鹿”品牌被评为最具价值品牌之一、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三鹿”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由于三鹿婴幼儿配方奶粉搀杂致毒化学物三聚氰胺曝光,三鹿集团被迅速推向破产,引发“中国奶业的大地震”,田文华由此成为“中国乳业的罪人”。此事件不但惊动了国家卫生部而且国家公安部也介入了此次事件的调查,眼睁睁的看着一个老牌企业在瞬间就这样陨落了,心中不免感概万千…..我们深知打造一个名牌企业的不易,期间的艰难苦困只有创业者才真正明白!当然这一事件的发生也凸显了目前国内民营企业管理和营销上的种种弊端,极度扩张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巨大的管理漏洞……对于三鹿的此次事件本应该有更好的处理方法,即营销中经常提到的----公共危机事务处理体系,处理得当不但不会影响品牌知名度,反而有助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品牌美誉度!然而三鹿此次的种种迹象表明,其公司根本就没有建立公共危机事务处理体系,对于事件的处理我不敢说三鹿当时是束手无策,但至少很滞后,对事件的反应过慢…..在相关媒体看到了三鹿的有关新闻,三鹿曾坦言:早在被爆光之前就发现了奶粉有问题?就这一问题我非常不明白三鹿当时的想法?是存侥幸心里还是真的束 手无策?在被爆光之前,我个人认为此次我们国内的媒体已经相当客气了,因为事前媒体并未指明此事件是由食用三鹿 奶粉所致,只是报导国内某知名品牌奶粉…..当时我们真的不知三鹿的管理高层是如何想的?事件的急剧恶化我个人分析和三鹿的不主动有着直接关系,如果此事件导致了三鹿的倒闭,是三鹿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从内部环境来看,三鹿集团的大股东是三鹿乳业公司,享有56%的控股权。第二大股东是新西兰恒天然集团,持有三鹿集团43%的股权。其余1%的零散股份有小股东持有。从表面上看,三鹿集团具有形成良好治理的所有权结构。但大股东三鹿乳业公司推行的是员工持股,并且由经营者持大股,96%左右的股份由900多名老职工拥有,其余股份由石家庄国资委持有。因此,三鹿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或者说股权相当分散,以田文华为代表的强势管理层的存在,使得三鹿集团的治理结构演变成内部人控制。我们常说“道德使之不愿、法律使之不敢、制度使之不能”,这说明诚信与道德观或者是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制度本身的。监管方面,在食品行业,质量控制是重中之重。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是确保产品质量的一种最基本的控制活动。如期于应建立只管的奶站,从饲料种植、科学饲养到挤奶、储运,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严把质量检验关。三鹿奶粉号称有1100道检测工序,为何没有检出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含量过高?我们看到的是三鹿集团没有直接控制的奶源,且设施简陋、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够,低价收购对应的是质量检验的放松。量过高?我们看到的是,三鹿集团没有直接控制的奶源,且设施简陋、管理不当、卫生条件不够,低价收购对应的是质量检验的放松。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障,包括常规、持续的日常监督和针对性的专项监督两方面。从三鹿奶粉事件的表面看,主要的风险因素来自原?料采购控制环节,但从事件的产生、发展来 分析,则无疑牵涉到监管环境、行业特征、内部控制等多个层面。在处理危机方面,也略显不足。事件发生应在未被媒体爆光之前组织高层紧急会议,成立公共危机事务处理小组!指派任务-------在第一时间将全国各大卖场的三鹿产品全部清理下柜,同时在各大卖场的最显眼处张贴告示:告知近段时期有不法分子或是竞争对手为了抢夺市场份额,采用恶劣竞争手段打击三鹿品牌,部分三鹿奶粉中可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微量元素,为了确保消费者的安全和本着对消费者负责的态度,我们暂将所有产品撤柜……并且我们将会向国家相关部门通报此事!同时在最后注明,寻求在某某日之前购买过三鹿产品的消费者,留下24小时联系电

浅谈化学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浅谈化学生活中的食品安全问题 ——偌大的中国容不下一张平静的餐桌? (徐倩楠学号:100730416 经济1004)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2005年的“苏丹红”事件,2008年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2010年地海南“毒豇豆”事件,2011年的“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事件以及长期存在的掺杂石灰面粉、福尔马林浸泡 海鲜问题,这些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是食品问题使得人们开始了社会范围内的 担忧。人们的担心不无道理,有害食品在不同程度上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同时 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由此引发了社会的高度关注。 那究竟什么是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 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食品安全也是一门 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 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元凶是 被生产者滥用的许多化学物质。 苏丹红一号(化学式:C16H12N2O)——一种化学染色剂,并非食品添加剂。它的化学成份中含有一种叫萘的化合物,该物质具有偶氮结构,由于这种 化学结构的性质决定了它具有致癌性,对人体的肝肾器官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苏丹红I归为三类致癌物。 苏丹红I的代谢产物苯胺有毒,依据其对血红蛋白毒性作为敏感终点,其 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为7mg/kg/day,但在慢性毒性试验中尚未求出最大未 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基于通过食品、空气和饮水的暴露途径,依据有害作用 剂量为7mg/kg/day,得出其安全限为0.7×10-6mg/kgbw/day。有研究显示,人体多次每日摄入0.4mg/kg苯胺可引起血红蛋白毒性。 卫生部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通过对“苏丹红”染料系列 亚型的致癌性、致敏性和遗传毒性等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对 人健康造成危害的可能性很小,偶然摄入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品,引起的致 癌性危险性不大,但如果经常摄入含较高剂量苏丹红的食品就会增加其致癌 的危险性。 一些不法商贩错误地利用了这种化学物质,将之作为化工原料添加到食 品中,尤其使运用与辣椒产品加工当中。由于苏丹红用后不容易褪色,这 样可以弥补辣椒放置久后变色的现象,保持辣椒鲜亮的色泽;一些企业将玉米等植物粉末用苏丹红染色后,混在辣椒粉中,以降低成本牟取利益。 民众在购买辣椒等相关食品时,会通过对其外观的观察来进行购买选择, 但谁又曾想过在光鲜的外表之下隐藏着暗处的杀手——苏丹红。在利益的驱使下,某些不法商贩肆意地轻视了民众的生命健康,令人痛心。 三聚氰胺(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蛋白精,IUPAC命名为 “1,3,5-三嗪-2,4,6-三氨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被用作化工原料。它是白色单斜晶体,几乎无味,对身体有害,不可用於食品加工或食 品添加物。然而2008年的“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中涉及到的全国二十多个品牌的奶粉,经检测都被查出三聚氰胺超标,这便是“毒奶粉”中的“毒手”。

浅谈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

浅谈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 一.食品安全带来的危害:第一同时也是最严重的危害,是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日三餐不可或缺,食品是否安全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吃进肚子里的东西出了问题,其危害严重性不言而喻。第二是对经济和民生的冲击。如三鹿事件后,全行业减产停产,数万名职工下岗,240多万户奶农杀牛、倒奶,大量城乡居民的就业、收入受到影响。2009年我国乳制品进口从2008年的35万吨猛增到59.7万吨。国产奶业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此后,某品牌进口奶粉一年之内三次涨价,每次涨幅在10%至15%,广大消费者也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第三是对政府公信力和国家形象的影响。接连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大大影响群众消费信心,严重冲击社会诚信道德体系,甚至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还涉及境外,给我国形象及外贸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特点: 食品安全问题似有愈演愈烈之势,概括起来,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食品的涉及面越来越广。问题食品已从过去的粮油肉禽蛋菜豆制品、水产品等传统主副食品,扩展到水果、酒类、南北干货类、奶制品、炒货食品等,呈立体式、全方位态势。二是问题食品的危害程度越来越深,已从食品外部的卫生危害走向了食品内部的安全危害。过去只注意食品细菌总数,现在是深入食品内部的农药、化肥、化学品残留。三是制毒制劣手段越来越多样、越来越“深入”、手法越来

越隐蔽,从食品外部的走向内部的、从物理的走向化学的。从曝光的有毒有害食品看,犯罪分子制毒制假手法花样翻新、五花八门。正是不怕你做不到,就怕你想不到。 三.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间,原有制度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明显有些“力不从心”,这就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利用当前法律的盲点和漏洞,大肆造假,以谋取不法利润。当前社会大众对食品安全观念的淡漠也大大加重了食品安全的危险,而且当前的政管力度尚需加强也是原因之一,个别地方政府处于对保护地方利益或一己私利的考量,对于食品造假者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更加助长了造假者的嚣张气焰。此外,当前社会“金钱至上”“利润第一”的道德观无疑更加深了造假者的危害。 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据卫生部提供的信息,2003年,卫生部共收到全国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比较,重大食物中毒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196.1%、80.7%、134.1%。。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漏报率 在95%以上。因此,在我国,致病性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对健康的严重威胁。

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透视食品安全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人们饮食文化日益多样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苏丹红事件”、“禽流感”还有最近的“三鹿奶粉事件”,无一不牵动着广大民众的心,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要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更要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如今,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食品安全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长久以来,关于种种劣质食品的报道几乎成了我们隔三岔五就能在媒体上看到的一个主要话题。比如说关于劣质奶粉、劣质面粉、劣质大米、劣质豆制品、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还有现在正搞得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等等,我们可以列出长长的一列名单。这些频频曝光的食品加工中的黑幕对消费者来说已不再陌生。各级监管部门针对于此的执法检查,也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还会在每年的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前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在2007年还进行了全国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并相继制订了各种法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广东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等,可见我国对食品安全的整治力度有着铁的手腕。但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年来,各级监管部门的工作不可谓不努力,但劣质食品依然层出不穷,正如紧接着上演的含有“三聚氰胺”

成份的食品不断曝光,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时时令我们提心吊胆。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存在五大问题:微生物造成的食源性疾病、种植养殖方面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生产经营者守法意识淡薄、食品生产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这些问题从而导致了我国食品生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均衡。 三、食品安全的原因及分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自古以来就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现在更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人们不再仅仅是关注吃的饱、吃的好,最为关注的还是吃的安全、吃的放心。尤其是近几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更为坚定了人们对于安全吃、吃安全的信念。食品安全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它们有何表现呢? 1、化肥、农药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 由于多施和不按规定要求滥用农药,我国每年因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屡屡发生,特别是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中毒。蔬菜中残留的有机磷被人体吸收后,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导致中毒,严重时还出现生命危险。我国农产品中有机磷残留量超出国家标准的现象较为突出。再有我国每年大量、超量或不合理地施用化肥于农作物上,使化肥在土壤中的残留量越来越重,化肥施用不当、滥用化肥生产的蔬菜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并不亚于蔬菜中残留的农药。硝酸盐本身并没有毒,但在人的口腔和胃肠中会在细菌的作用下还原为亚硝酸盐。当亚硝酸盐大量聚集则可能引起中毒,长期摄入,可诱发消化道系统癌变。流行病学实验已经证明,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与食品中固有的胺类化合物是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亚硝胺的诱癌时间随人体摄入量增多而缩短。 2、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 为了预防和治疗家禽、畜和水产品患病而大量使用抗生素、磺胺类等化学药物,往往造成药物残留于动物组织中。兽药残留既包括原药,也包括药物在动物体内的代谢产物。在食品中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编号:SY-AQ-05678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 决对策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food safety problems

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 策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什么事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foodsafety)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二、中国目前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问题主要有:食品制造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添加有毒物质的情况仍然难以杜绝;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加工食品过程中使用劣质原料;农

产品、禽类产品的安全状况也不容乐观;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面临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威胁,尽管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类有害,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深入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2006年有瘦肉精中毒事件、苏丹红咸鸭蛋事件、毒猪油事件。2007年有龙凤与思念问题速冻食品深圳撤柜事件、南昌统一方便面吃出烟头事件、北京王致和豆腐乳被指保质期内发霉事件。2008年有日本毒饺子事件、人造“新鲜红枣”事件、三鹿奶粉含有三聚氰胺事件,2009年得雪碧汞毒门事件,2010年三聚氰胺的卷土重来。这些事件无不在昭示着我国在食品安全领域中的诚信问题已经到了谈“食”色变的地步。下面我们将要看的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特别是以细菌、病毒为主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危害人群,特别是危害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 2、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农药、兽药滥用造成在食品中残留量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分析报告 现状分析:中国近年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国外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 中国人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研究历史悠久。早在上古时代,便有神农氏遍百草,测试毒性。其中有毒的,纷纷被各大江湖门派所亲睐;无毒味美的,便成为百姓人家的盘中餐;无毒味不美的,可能就被制成中药了吧。 炎帝乃神农氏后裔(一说炎帝就是神农氏),中华民族又是炎黄子孙,因此可以认为,勇于品尝各种有毒食品,是我们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传统。而这种传统,在当下得到了极大的继承和发扬。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责任重于泰山。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生,“大头娃娃”、“毒大米”、“毒奶粉”、“雪碧汞毒门”、“染色馒头”、“瘦肉精”、“皮鞋制酸奶、胶囊”等事件的频发,让消费者陷入了极度的不安。为了更好的配合国家食品安全法的宣传推广,提高广大民众的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责任意识,预防食品安全事件的更多发生,保护自身身心健康安全,我们必须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国食品安全目前出现的一些问题现状: 1.一些蔬菜、水果中普遍残存化肥、农药等物质,使这些食品的安全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在农业生产中,一些菜农、果农为了增收往往使用高毒甚至剧毒农药来喷洒蔬菜、水果,这直接导致蔬菜、水果的农药残留量超标,这样的蔬菜、水果被消费者食用后肯定会带来身体健康上的很大危害。例如,在2009年曾经有相关的组织对北京市4家大型超市销售的樱桃、甜瓜、桃子、油桃、苹果5种水果进行抽查,结果一共检测出了17种农药,甚至有的农药是法律已经禁止使用的农药,可见某些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多么不容忽视。 2.在食品加工中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其他化学用品。一些黑心肠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受金钱的驱使,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往往违规使用、超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激素,甚至不惜掺加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主要表现在:(1)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国家有关部门认定了可供加工食品使用的添加剂的品种及其用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带来危害。但是为了追逐利润,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的保护,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其中绝大部分对人体身体有害)。例如,在面粉中添加超限量的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腌菜中多倍超标量使用苯甲酸;在饮料中成倍超标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为了使馒头、包子增白使用二氧化硫;为使大米、饼干增亮使用矿物油;用甲醛浸泡海产品使之增韧、增亮,延长保存期;为改善米粉、腐竹口感使用“吊白块”(一种化工原料,学名甲醛次硫酸氢钠);还有孔雀石绿、苏丹红、三聚氰胺……像这些老百姓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尝不出却能导致人们食物中毒甚至死亡的化学物质到处可见,令人防不胜防,触目惊心。(2)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家禽、家畜、水产品体内。在种植业、养殖业中滥用激素和其他药物以增加产量,使水果、蔬菜、家禽家畜、水产品在短期内获得丰收、成熟。例如,带尖的西红柿,坚硬的猕猴桃、肥大的豆芽等等,都有可能是使用激素促使其长熟的结果。这种做法不仅使培育出来的产品营养价值明显降低,而且也会给食用者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

浅谈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科目: 题目:浅谈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浅谈食品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食品安全形势严峻,面临来自多方面的挑战。食物中毒、滥用杀虫剂、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等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生产流通环节的问题。笔者论述了食品安全的定义及内涵;介绍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食品安全的可行性对策: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建立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的专门机构,加强食品流通秩序的管理,构建系统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加强社会监督,发挥消费者在食品安全问题中的积极作用等。 关键词:食品安全;安全管理;生产因素;影响;对策

1绪论 食品安全关系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更关系着人们的生活与健康,作为重要的民生问题,食品安全的监督与管理越来越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主要为分段监督,再辅以品种监管。随着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逐步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状况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但最近一段时间“肉食鸡”事件、注水猪肉、假羊肉等食品安全事件又扎堆地暴露出来,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事件反映出国内食品原料、生产过程、安全机制、监管途径等存在深层次问题,造成这些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说明我国依旧存在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也存在许多主客观方面的问题,尤其存在很多人为监管不力的现象。因此,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的形势不容乐观,涉及政府管理部门、食品原料企业、生产企业、产品流通、市场营销体系等多环节,需要更多领域参与食品安全监管,研究分析造成食品安全现状恶化的主要原因,在保持现有食品安全的基础上,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督机制,为人们身体健康、国家食品安全做出贡献。 随着我国生产力持续提升,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准,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蔬菜农药超标、瘦肉精滥用、毒豆奶、掺杂农药火腿等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反映出食品安全管理上存在漏洞,这也促使政府相关部门下大力气解决民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生产技术升级带来的食品生产工艺的更新致使食品出问题的环节越来越复杂;三废的排放、农药和化肥的滥用等因素污染了农产品和食品原料,由此也引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由于食品生产工艺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生产人员不注重安全生产规范,引发了一批的食品安全事故。甚至有部分不法经营者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未得到国家批准的廉价食品添加剂,将含毒物质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分析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 分析及对策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产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食品产业已经在国家众多产业中占支柱地位。在食品的三要素中(安全、营养、食欲),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出现了食品的安全事件,如英国“疯牛病”和“口蹄疫”事件、比利时“二恶英”事件,国内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一、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 1、原体(微生物)污染问题。早些年,食品容易在添加剂、农残和兽残等方面出现问题,但随着我国对食品中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等使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食品中这类有害化学物质的污染率不断下降。相反,由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食品生产模式及饮食方式的改变、食品流通的日益广泛、新的病原体的不断出现、细菌耐药性的生产等,使食品,尤其是动物性食品,被病原体体及其毒素污染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一方面传统的食品污染问题继续存在,如沙门菌污染、霉菌毒素污染、农药污染和寄生虫污染等;另一方面发达国家出现的一系列新的食品污染问题在我国同样突出,如大肠埃希菌已在国内多个省发生了严重的

爆发流行等。全国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网5年来所获监测数据也表明,食品中农残和兽残的污染及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食品中的病原体污染连年以较快速度上升。 2、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现象不容忽视。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3、食品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规范。一是位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分级包装水平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二是有些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三是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食品、变质食品。还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三无”食品、假冒伪劣食品,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和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 4、新技术新资源的应用带来新的食品安全隐患。随着食品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食品新资源、添加剂新品种、新型包装材料、新工艺以及现代生物技术、酶制剂等新技术不断出现,造成直接应用于食品及间接与食品接触的化学物质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亟待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5、食品安全研究发现的新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科技的发展,

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9卷第5期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和农业的关键所在,然而,从频发的“铬米”、“砷米”到“血铅超标”、“尿铬超标”等环境事件,拷问我国究竟有多少农地遭到污染,而由此引发的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问题尤引人深思。 一、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土壤污染是指进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质超过土壤自净能力,致使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发生改变,影响到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进而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近年来,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城镇周边大量优质农田被占用,很多面临或已经遭受污染,同时,污染最严重的耕地主要集中在生产性状好、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地带和对土壤质量要求更严格的蔬菜、水果种植基地。①耕地质量的持续下降对食品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主要表现在: (一)农产品重金属超标。伴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工业废弃物污染由空气、水体向土壤转移,突出表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据调查,目前中国有约10%的耕地受重金属污染,其中镉、砷污染的比例最大,分别占受污染耕地的 40%。土壤重金属污染危害广、隐蔽性强且留存时间长,重金 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的甲基化合物,被植物吸收,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以有害浓度在人体内蓄积,对食品安全和人类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国家环保部数据显示,2009年重金属污染事件致使 4035人血铅超标、182人镉超标。中国工程院士罗锡文表 示,因土壤、水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全国3亿亩耕地正在受到重金属的威胁,占全国农田总数的1/6,而广东省未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仅有11%左右。②有资料报道,华南地区有的城市50%的农地遭受镉、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 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③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陈迪云教授的研究小组2008年在福建沿海地区10条主要流域布点采集水稻185件,结果有16.8%的样品铅超标,11.4%的样品镉超标,而镉和铅含量高的样品主要集中分布在漳州、福州、福清等工业发达的城市周边地区。④当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已进入一个“集中多发期”,并不同程度地引发食品安全危机,这一问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农药、化肥等有机物的残留及污染。随着农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由农业面源污染导致的土壤污染情况日趋严重,产生了一系列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这在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城市周边地区更显严重。目前,我国化肥年使用量已达4637万t ,占世界化肥施用总量的35%,而我国化肥的平均利用率仅 35%左右,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5~10个百分点。⑤我国农药 的总施用量达131.2万t ,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特别是偏施氮肥,使土壤酸化板结,造成耕地退化和农产品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一些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中镉含量超标,能够使土壤和作物吸收到不易被移除的镉,即便是有机肥料也难逃重金属污染。没有被吸收的农药,则大部分以大气沉降和被雨水冲刷的形式进入土壤和农产品中,造成农药残留污染。残留的农膜造成了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此外,生活垃圾污染、城市垃圾下乡、畜牧养殖场废弃物处理不当等,也加速了农村耕地的“毒化”。 土壤环境是食品生产和加工的基础,是从农田到餐桌整个食品安全体系的首要环节,防治土壤污染,对于长久的食品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我国土壤污染与食品安全问题探讨 梁海燕,张谦元 (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作者简介:梁海燕(1982-),女,山西大宁县人,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科研人员。 摘要:土壤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础。维护食品安全,必须着眼于防治土壤污染,构建良好的土壤生态环境,而制 度性缺陷是土壤污染防治的瓶颈,对此,应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制度建构,完善土壤污染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管理体制,建立重金属污染预警机制以及土壤污染预防和修复制度,切实保护土壤环境。关键词: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食品安全;制度建构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2)-05-0042-03 42··

浅析我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浅析我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 要原因及对策(新版)

浅析我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对 策(新版) 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吴仪副总理也说:“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由此可见食品安全工作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说,食品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亿万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问题。然而我国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频频曝光的假冒伪劣食品,接二连三的食品中毒事件,却让人感到食品安全形势十分严峻。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我国为什么接连出现食品安全事故?能否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呢?笔者就此问题试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一、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及其表现 在有关部门公布的一系列食品违法犯罪案件中,无论是广州甲醇勾兑的假酒致人死亡,劣质奶粉事件,还是四川彭州的毒泡菜,陈化粮事件或是龙口粉丝等恶性食品安全事件,造成这些案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执法力度不够、检测手段落后、企业惟利是图、消费者

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10则食品安全案例及分析 年3月19日,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目前中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 沟油有200万-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年1月22日,三鹿“三聚氰胺奶粉”案终审宣判。自2008年7月始,全国各地陆续收治婴儿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多达1000余人,9月11日,卫生部调查证实,这是由于三鹿集团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受三聚氰胺污染所致。 年10月,四川广元柑橘生产中发生蛆虫疫情爆发。这次柑橘疫情导致柑橘价格的大幅下跌,并且出现严重的滞销状况。政府出资收购柑橘,并进行深埋、消毒处理,以控制疫情的发展。 4. 2006年11月12日,由河北某禽蛋加工厂生产的一些“红心咸鸭蛋”在北京被检测出含有致癌物质苏丹红。部分河北农户用添加了工业染料苏丹红的饲料喂养鸭子,导致蛋黄内含有苏丹红。 5. 2006年7月,中央电视台曝光湖北武汉等地的“人造蜂蜜”事件。造假分子还在假蜂蜜中加入了增稠剂、甜味剂、防腐剂、香精和色素等化学物质。 6. 2005年3月15日,上海市相关部门在对肯德基多家餐厅进行抽检时,发现新奥尔良鸡翅和新奥尔良鸡腿堡调料中含有“苏丹红一号”成分。从16日开始,在全国所有肯德基餐厅停止售卖这两种产品,同时销毁所有剩余调料。 7. 2004年4月30日,“大头娃娃”事件曝光,安徽省阜阳市查处一家劣质奶粉厂。该厂生产的劣质奶粉几乎完全没有营养,致使13名婴儿死亡,近200名婴儿患上严重营养不良症。 8. 2003年12月1日,杭州质检部门公布“毒海带”事件的调查结果,市场上畅销的一种碧绿鲜嫩的海带是用印染化工染料浸泡出来的“毒海带”。不法经营者采用“连二亚硫酸钠”和“碱性品绿”等化工原料对海带进行泡、染加工。 9. 2003年11月16日,“金华火腿敌敌畏”事件被曝光,金华市的两家火腿生产企业在生产“反季节腿”时,为了避免蚊虫叮咬和生蛆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 10. 2001年9月3日,吉化公司所属的16所中小学校发生严重的豆奶中毒事件。万余名学生饮用学校购进的“万方”牌豆奶后,6362名学生集体中毒。至今,仍有多名饮用豆奶的学生被不同的病症缠身,其中3名学生患上白血病。 从这10则案例中可以看出:除了四川广元的柑橘事件是因检疫不当而导致柑橘被污染外,其他案例的起因都是人为地添加污染物,不管是化学试剂、染料还是化工原料,这些都是厂家仅为一个“盈利”,而违背道德概念做出来的,由此可见生产者是绝大部分食品安全事故的侩子手。 看大陆、英美食品安全法:通过分析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和英美的食品相关法,就会发现我们国家的食品安全法制定的确实详细,但是缺少一种“强制性”,虽然对各种违法行

浅谈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问题

浅谈我国当代食品安全问题 班级:生物技术111班学号:2011210106 姓名:周人杰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供应已完全告别了短缺的年代,但是,伴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在视频中参杂使假,以假乱真,以非食品原料,发霉变质原料加工食品的违法活动屡禁不止,重大质量安全事故屡有发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威胁着百姓的健康和安全,也制约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食品质量安全违法现象监督管理 胡总书记曾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并且自古以来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可见,保证人民吃上安全健康的食品是维护广大人民最根本的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1.食品安全的科学内涵 1.1食品安全的社会概念 与卫生学、营养学、质量学等学科概念不同,食品安全是个社会治理概念。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时期,食品安全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治理要求有所不同。在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所关注的主要是因科学技术发展所引发的问题,如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而在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所侧重的则是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所引发的问题,如假冒伪劣、有毒有害食品的非法生产经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则包括上述全部内容。 1.2食品安全的政治概念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安全都是企业和政府对社会最基本的责任和必须做出的承诺。食品安全与生存权紧密相连,具有唯一性和强制性,通常属于政府保障或者政府强制的范畴。近年来,国际社会逐步以食品安全的概念替代食品卫生、食品质量的概念,更加突显了食品安全的政治责任。 1.3食品安全的法律概念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以及有关国际组织逐步以食品安全的综合立法替代卫生、质量、营养等要素立法。1990年,英国颁布了《食品安全法》;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及对策摘要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 们赖以生存的物品,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必需品。随着 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食品层出不穷。而安全是消费者选择食品的首要标准。近几年来,我国的苏丹红、吊白块、毒米、毒油、孔雀石绿、瘦肉精、三聚氰胺等事件,使得我国乃至全球的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十分严峻。日益加剧的环境污染和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对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造 成了巨大的威胁,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关键字解决对策食品安全现状 我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一. 如今,关于问题食品的报道在各种媒体上比比皆是。一些添加有有害物质的伪劣奶粉使得许多婴儿身心受到伤害。皮革奶、染色馒头、有毒大米、染白粉丝、注水肉、苏丹红等等,有的食品采用不法手段制假造假而成。剧毒农药、兽药的大量使用;添加剂的误用、滥用;各种工业、环境污染物的存在;有害元素、微生物和各种病原体的污染;有害生物和疫病多次发现;生物技术和食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带来的可能的负面效应;周边国家疫情的频繁发生;根据调查显示,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最担心的问题突出的前三位是:担心“蔬菜中的农药残留问题”占88%居首位;担心“食品中违规使用添加剂问题(如防腐剂、色素)”及“病死牲畜问题”的各占48%,并列第二位;担心“非食用油(地沟油、泔水油、垃圾油)”的占40%,居第三位。此外,食物中毒问题、食品过期变质问题、散装食品卫生问题、猪肉质量问题、使用转基因原料标签中不予说明的问题也为一部分居民所担心。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出现原因 (一)企业违法生产、加工食品。 一方面,少数不法分子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掺假制假,影响恶劣,另一方面,我国现有食品行业整体素质仍处于较低水平,卫生保证能力差的手工及家庭加工方式在食品加工中占相当大的比例,有的从业人员甚至未经健康体检,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屡禁不止,给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二)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 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思想严重,不注重食品质量;有的食品经营者在进货时很少去注意商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甚至生产日期及合格证等内容,因为他们只在乎价格,很少考虑其它因素;而有些消费者在消费时,受个人收入低等因素的制约,首先考虑的也是价格因素,忽视产品的内在品质,即便

关于食品安全的分析报告

关于食品安全的报告

作者: 日期: 2

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报告 -、实践调查的目的意义 对XXXXX学院食品安全的全面问卷调查,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层出不穷的劣质食品事件,像 非法添加剂、苏丹红、瘦肉精、染色馒头等,让人们望“食”却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 关系到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针对各种食品安全问题,我们想了解一下大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及其切身感受。本研究试图通过对XXXXXX 学院部分在校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析,来分析和探讨这一问题。 2014年5月8日,我们对在校大学生采用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通过这100份回收的调查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对XXXX学院食 品安全有了一定的了解。 二、XXXX)学院食品安全的调查背景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 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食,由两个汉字组成,上半部是个人,下半部是个良,给人一个简明的构想,做食品的人要有良心,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事件频频发生,在考验着我们老百姓的心理承受能力。经历了“瘦肉精”、“三鹿 奶粉”、“毒大米”、“染色馒头”、“西瓜膨大剂”等一连串食品安全事件后,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被推向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同时,中国食品安全体制备受考验,改革也是必然的趋势。 目前我国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依次为: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农药残留、兽药残留、 重金属、天然毒素、有机污染物等引起的化学性污染;以及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因此,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是着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也是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而如何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体制是目前社会群众及政 府官员们极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带着对这一舆论焦点的探究和深思,我们在绍兴市职业技术 学院进行了一个问卷调查,希望能通过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典型事例探究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探究完善及改革办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