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爱在心头--情满教室

爱在心头--情满教室

爱在心头--情满教室
爱在心头--情满教室

爱在心头情满教室

世上有很多东西,给予他人时,往往是越分越少,而有一样东西却是越分越多。您也许会惊奇地问:“那是什么呢?”我将毫不迟疑地回答您:“那就是爱!”爱,不是索取,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付出,是自我牺牲。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深深懂得,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我们要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爱而不宠,严而有格。这种“爱”源于高尚的师德,这种“爱”意味着无私的奉献,这种爱是稳固的、深厚的,这种爱能超越一切。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说的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首要目的是传授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知识技能。要把学生教育成为一个爱他人,爱社会的人,是不是让学生背背日常行为规范?或者多上几节思想品德课?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的我们,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只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一个有爱心的人,用自身的榜样作用和人格魅力,让学生佩服,从而仿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爱心的学生。

岁月匆匆,我在教师岗位上已经工作了二十七年年,经过了这么多个日日夜夜,我也经历了很多的酸甜苦辣。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的。”让我们用爱心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让我们携爱心同行,不犹

豫,不彷徨,风雨兼程,勇往直前吧!

现就如何做好叶的事业谈几点自己粗浅的认识:

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人首先要适应环境,我们好多教师都在一线从教,面对不尽人意的教学环境或多或少都有抱怨。魏书生老师面对这种环境中采用“七分力气改变自己,三分力量改变环境”的乐观做法。我们不能要求环境适应自己,只能让自己适应环境,只有首先适应环境,才能改变环境。

“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刚上岗那时,总认为教书太苦,自己每天的课时太多,常抱怨,常发牢骚,导致自己没有享受教学中的乐趣。等自己真正想通了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时,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们应该在教学中储备知识,增强能力,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活的少一些懊悔,多一份自豪。

“笑对人生。”一名乐观主义者,能用开朗乐观的态度处理复杂的问题,结果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笑对人生容易使学生受到感染,容易使学生性格开朗乐观。人生值得高兴的事很多,如果不学会笑对人生,那真是永远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具有强烈责任感和爱心

作为一名教师要有强烈责任感和对学生的情爱之心。爱学生、爱事业是每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每一位教师和班主任做好工作的心理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个人的狭义的偏爱,而是深层的、全面的、无条件的爱,这种爱是从国家、社会、学校、家长的重托出发,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基础的。教

师不仅要以老师的身份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要勤于与学生交流认识、沟通感情,达到心灵上的融合和理解,成为他们的亲密朋友;不仅要关心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促使他们继续努力,更要偏爱那些身体有残疾、家庭缺少爱的“特殊生”(如父母离异、单亲或组合家庭、孤儿)和易受教师、同学看不起的“后进生”,善于鼓励、帮助他们进步;不论是听话的还是调皮的,聪明的还是愚笨的,漂亮的还是“难看”的,教师都要“一碗水端平”,给予同样的关心和爱护,倾注同样的心血和汗水。班主任要像光芒四射的太阳,遍洒大地的雨露,对像新苗和花朵一样的祖国接班人,给予温暖、滋润和灌溉,促使他们一起茁壮成长。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这样,学生对教师的爱就会升华为对班集体的爱,更是滋润人心的巨大力量。教师真挚、纯洁、无私、高尚的爱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动力,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自信心。可促进学生智力和个性的健康成长。

比如我班的冯福运同学,从一年级开始就被老师和同学给冷落到后角落,现在已经四年级了连乘法口诀都背不下来,每次考试成绩都是个位数。但在其他生活方面他很积极,大清洁时常常看见他那忙碌的身影,给老师抬水时他常常跑在最前面。再一次活动中,我鼓励大家说说王乐乐同学的优点,分析他学习吃力的原因,发动全班同学一起帮他。去年的圣诞节时,我刚走进教室,全班孩子异口同声的喊:“老师,王乐乐有礼物送给您。”只见王乐乐微笑着走上来了,他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没有什么精美的礼物送给你,但我专门为您背了一首诗。”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等他背完的时候,全班孩子都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刹那间我的眼睛湿润了,多么善良的孩子啊,是他让我体会到只有教师才能享受的成就感。爱在我们心头,情却充满了教室。

三、要有积极的工作热情

”教师”这个神圣的名字在我的心灵里烙下了印记。当我师范毕业时,真正踏上教育这方热土时,我觉得自己仿佛走进了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为了祖国未来无数的瓦特、牛顿、爱迪生,我将满腔的爱尽情赋予了我的学生。多少个中午,当人们午休的时候,我在教室里和学生谈心;多少个晚上,当人们被精彩的电视吸引的时候,我还在灯下认真地备课、钻研教材。为什么?因为我始终相信每个孩子的心灵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都会在教师爱的沐浴下长成参天大树;每一双稚嫩的脚步都会在教师爱的牵引下变成我们民族巨龙的鳞爪,也正为这个,我虽累,但乐在其中。

四、规范文明行为

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以高尚的人格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爱护人。只有这样,才

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

现在的儿童大多为独生子女,他们得到了家庭太多的关爱和照顾,很少去关心别人,这就需要老师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撒下爱的种子。人们常说“身教重于言教”。记得有一次,班里的一个小朋友因为消化不良吐了一地,教室里马上布满了难闻的气味,孩子们一个个捂起了鼻子,露出厌烦的神情。还有的在旁边叫起来“臭死了、臭死了”,我并没有批评他们,更没有露出厌烦的表情,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擦干净身上的污物,一点都没有嫌脏,然后拿来簸箕、扫帚,打扫地上的呕吐物,看到我默默地打扫,孩子们的小手都放了下来,一个孩子小声地和旁边的孩子说:“我觉得老师像妈妈一样的。”听了孩子的话,我由衷地高兴。更令我欣慰的是,几天后,又有一个孩子生病吐了,这时,孩子们都不再大叫着嫌脏了,有几个懂事的孩子还马上拿来了纸巾递给那个呕吐的孩子。就是老师的行为,潜移默化地感染了孩子,我用自己的爱,自己的行为感悟他们,使他们在品德上有了可贵的进步!

其实,当家长们把孩子托付给我们时,就把自己此身的希望和自己未来完全嘱托给我们,这是一种怎样的信任和期望啊!因此,教师这个职业不仅仅是一种光荣,更是一种责任。人们常说,没有梦想的人生是乏味的,没有创造的生活是平庸的,没有燃烧的事业是无奈的。教师职业也有其苦,有其乐,可是苦中有乐。

俗话说:“教学是一个良心活儿!”这句话一针见血地道出

了师德的重要性。师德高尚的老师会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师德高尚的老师,会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传授学习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益;师德高尚的老师,会时时处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蜡烛一样,无怨无悔。

史烟飘过,回看今天。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教师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更是莘莘学子们的道德基因的转接者。因此,师德 ,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扬学生用语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扬学生用语 ——曹叵集中学教师培训材料(六) 事实一再表明,课堂上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气氛,尤其是教师的微笑和赞扬往往会收到神奇的效果。它不仅体现教师的人文素养,而且极易唤醒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快乐、愉悦、分享”的氛围就会溢满课堂。大凡优秀教师都是绣口吐花的赞扬高手,“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更是一种教育智慧。以下赞扬、激励的课堂语言,希望教师在课堂上多加使用。 1、大胆举手,说错了没关系,老师最欣赏像你这样的学生。 2、你听得真仔细,这么细微的地方你都注意到了!你来补充一下。 3、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的很好! 4、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5、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真棒!老师都为你高兴。 6、开动你的脑筋去想一想,说错了没关系,老师喜欢肯动脑筋的同学! 7、你们瞧,×××可是大家学习的好榜样呢!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8、第四组的同学个个眼睛睁得大大的、亮亮的,讨论的非常激烈,我感受到了你们特别认真。谁来说一下你们讨论的结果? 9、你真行!(真棒、真懂事、真勇敢、真细心、真是好样的) 10、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比老师知道的还要多! 11、你知道的真多!知识真丰富!我们大家要向你学习! 1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1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1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1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16、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17、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学生! 18、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9、瞧瞧,谁是火眼金睛,问题发现得最多、最快? 20、你发现了这么好的解题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21、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像你这样爱思考的学生! 22、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23、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4、谁愿意来为大家做个示范?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25、你今天进步真大!老师感到特别高兴! 26、真了不起,大家都为班级里有你这么棒的同学而感到骄傲! 27、了不起的发现,再用精彩的方式介绍给大家,大家就更佩服你了! 28、你完成的好极了,如果能帮助你的同桌,那就更好啦! 29、参与是走向成功的开始,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 30、继续努力,相信自己,你会做得更好! 31、试一试,相信自己,老师知道你能行! 32、阳光总在风雨后,没经历挫折的风雨,怎能看到成功的彩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目标 所谓三维目标是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了更好的落实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教师要做到:教学目标有新突破,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其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学目标科学、全面地体现了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基本出发点。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实际,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力图给学生提供“再创造”的通道。把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转化成数学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去学习、去领悟。 对“陶冶情操”的评价构想。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总的来说,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学生从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的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砥砺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让情感在语文课堂中升华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情感, 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为人的这种真挚的感情的形成,是与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和感受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作为语文老师,要善于采用各种策略,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当善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知识特点, 挖掘其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充分发掘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情境,努力实现语文课堂有情有趣,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读中思考。通过对字、词、句、段、篇的品读,与作者、与文本中各种人物进行深入的情感交流和心灵的对话,引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愉悦感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情景设置,烘托情感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教师“课要上的有趣”,能触动学生的“情绪区”,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好音乐、图片、幻灯、投影、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力求创设一个适宜师生、生生与文本对话的情境,让学生走进文本,也让文本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样也使学生能够真正去体验课文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时,上课伊始,先给学生播放以《辛德勒名单》为背景音乐的汶川地震后的幻灯片,教师结合灯片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这个刻骨铭心的时间悲痛地留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突如其来的8级地震使我们8万多同胞遇难,天灾无情地夺去了他们的生命,地震震撼着每个国人的心灵。灾难无情人间有爱,在汶川地震中我们众志成城,挽救了一个个非许下的生命,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从而,学生在这种充满震撼力的感情基调下,顺畅进课文学习。“我们课文中的故事也发生在一次大地震中。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这样,既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又激发学生用心读这个感人的故事的欲望。为学生积极进行语文课堂学习,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二、品读体验,感悟情感 语文学科本身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特点。文字的魅力是无穷尽的。如果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积极的朗读方法指导,学生就很容易进入语文学习的最佳情感状态。“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一篇好的文章,如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在反复的品读中,一定能够有所感悟,加之老师的引导,学生一定能发现文字背后蕴藏的深厚情感。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学生对文本的独特体验应得到有效的尊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的情感体验应该伴随着阅读全过程,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是促进文本走进学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对学生的关爱 教师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必须有较高的课堂管理艺术水平。教师在自己所做的工作中,要切实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生命的发展,必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用真诚、民主的态度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情感、意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着想,使学生在充满民主、平等的关爱的氛围中健康的成长。那么,如何才能体现关爱学生的教育理念,形成关爱学生的这种教学氛围呢?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真正的首要位置,要把学生放在“人”的位置上,而不是把学生作为压制的对象;改变过去课堂教学中无视学生的人格尊严,工作残暴简单的错误做法,把以学生为本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为此,教师必须转换自身的角色,做学生的朋友,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应以一种平常的心态来看待自己,对待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其次,坚持机会均等,对学生一视同仁。给每一位学生创设更多参与互动的机会也是关爱学生的一种体现。既然现代的教学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每一个学生都是教师的爱护的对象。延伸到课堂教学,就要始终坚持机会均等原则。一个教师要用真诚、和善、言行一致的待人原则与学生相处,不偏不袒,公正无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互动教学,是当今关于教学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中心环节。课堂上的互动应该是机会均等的互动,在新课程条件下,学生需要主动的机会更多,学生是课堂的中心、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学生的互动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少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一般意义上开展课堂讨论、交流等课堂教学活动时,虽然有了分组讨论、全班讨论等形式,但是由于每一课时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等原因,能参与这类活动的往往是那些“活跃分子”、“学生代表”,其余学生则成了“陪衬”,而且往往容易被教师忽略。因此,教师要注意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并能得到均衡发展,分小组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去完成,自己讨论,自己去收集所要解决问题的资料,让他们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第三、让处于弱势的学生享受到更多表扬、关爱的机会。对在学习上有困难的或暂时有退步的学生应注入更多的关爱,这样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公平公正。做到“心中无差生”,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至高境界。对于班级中处于弱势学生,需要花特别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更强的耐性和技巧性,不能剥夺了他们的机会。可以用“鼓励、表扬、关爱”这个“处方”来消除其惰性,消除不良的心理阴影,从而得以健康的发展。

让爱洋溢在课堂—— 让情涌动在生活

让爱洋溢在课堂—— 让情涌动在生活 发表时间:2011-07-18T14:17:22.330Z 来源:《新华教育导刊》2011年第6期供稿作者:胡桂花[导读]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 胡桂花(石河子149团一小新疆石河子 832000) 小学阶段是孩子人生道德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在多年的小学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要从小抓好孩子的德育,对孩子的一生将会起重要作用。以爱育爱,培养爱心,教师对学生要关心、尊重、理解、信任,这会使学生感受到人和人之间的美好关系,并产生模拟意向,让爱洋溢在课堂。 在课堂上,不论学生的发言精炼或者罗嗦,老师都能认真倾听,找出关键之处,启发点拨。用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每一个学生感到老师的关注。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更要走到每一组学生中间,俯下身子,倾听发言、参与研究,成为小组的一员。俯身是爱,无声语言也会给课堂增添独特的魅力.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尊重学生的异见、宽容学生的误见、鼓励学生的创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善于持赞赏的态度正确地评价学生,以表扬、鼓励为主,使学生感觉到如坐春风,如沐春雨。"教学之无小事",我们在课堂上的一句不经意的话,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对能顺利完成训练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更有自信。对待那些在训练中遇到困难的学生,也不能选择批评,不要挫伤他们的信心,而应给予启发开导。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2÷4=3 120÷40=3 1200÷400=3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交流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堂上从不举手发言的宗帮成把手举了起来。我高兴的叫他起来回答,但他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这时,其他同学坐不住了:一些调皮的孩子开始讥笑他,学习好的孩子也不耐烦的埋怨她耽误时间。再看宗帮成,脸涨的通红,低着头不时拿眼睛溜着老师和同学。从他胆怯的目光中我可以感觉到连他自己都失去了信心,想退却了。可我走过去,抚摸他的头,亲切地说:"没关系,你在课堂上举手,老师特别高兴,这证明你想和大家一起努力学习了,第一次当着老师和大家发言,难免紧张,深呼吸一字一字的把你观察到的和想到的说出来,即便是错的,老师也要表扬你的勇敢!"当时,他激动得热泪盈眶,用颤抖的声音结结巴巴的讲出了自己的观点,居然是对的!教室里立刻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也禁不住心潮澎湃。我们多给学生关爱、鼓励,还有什么困难能让学生望而却步呢?把关爱献给学生,把信心还给学生,这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感情基础。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的发展,以及运算、空间观念、统计、解决问题等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健康和谐的发展,让情涌动在生活。教师要关注课堂教学的结果,更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用一颗爱心来关心每个学生,用真情去开启学生的心扉,用爱唤起他们学习的信心。把爱无声地洒向教苑,在教学之路上留下一串稳健坚实的脚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探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探究 一、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态度端正,是对提高学习积极性长时间起作用的因素。教师要利用各种机会结合实际,不断向学生进行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语文的生活意义和社会意义,看到语文的实际价值,诱发其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提出并说明课题内容的意义和重要性,还可以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知道学习到的知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生活离不开语文,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受到语文学习是一种美的 享受,从而激发和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 二、注重情感的体验和交流,培养学习兴趣和信心。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发掘情感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 语文学习活动本身的追求、渴望和满足。 1、营造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在教学《石榴》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把带来的石榴放到讲桌上。几个石榴一字儿排开放在讲桌上,有的是青绿色的,有的是青中带黄,黄中带红的,有的一半红一半黄……学生热情高涨,坐在位置上议论纷纷。于是我就因势利导,“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说你看到的石榴的颜色。”“我看到的石榴是黄里有点带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有点青有点红的。”……“我看到的石榴是红色的,还有一个大口子哪!”看到学生学得那么开心,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喜悦:“那么,再请同学们想像一下,那么多的石榴长在树上时是怎么样的?”“它们像一个个胖娃娃挤在一起。”“它们有的笑歪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同学们说得都挺好,下面我们来读读作者是怎样写的。”由于学生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和体会,因此,很容易就和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很好地把握了第三小节朗读时喜悦的基调。外形讲完,该说石榴的子儿了。我用刀打开最大的一个石榴,淡红的汁水立刻流了出来,学生忍不住叫出声来。我举起手中的两半石榴:“谁说说石榴子儿的颜色和样子?”“我觉得石榴子儿是淡红的。”“我觉得石榴子儿是透明的,而且挨得紧紧的”……为了鼓励同学们,也为了让每个同学都体验一下石榴的滋味,我给每位学生都发了两颗石榴子儿,让他们都亲口尝一尝,“甜甜的”,“有点酸的”,“滑滑的”,“有股香味的”……到此, 再讲石榴的滋味,自然是水到渠成了。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在不感到压力的情况下,在喜爱所教老师的前提下,才会乐于学习。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老师的爱,对学习的爱;其次,教学要平等,要面向全体施教,不能偏爱一部分人,而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 2、有效地利用课堂评价。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在新理念的指导下,新的课堂评价方式日趋丰富起来,能针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况全方位地做出评价,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 结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我来谈一谈自己在评价方式方面的探索与体会。在识字方法的交流中,有个孩子说:“把‘唤’的口字旁换成提手旁,就成了‘换’,交换的换。”我评价说:“你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这个字,这真是一个记字的好方法。”有的孩子说:“圆圈是全封闭,所以‘圈’这个字用大口框围

在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学情

在教学中如何了解学生学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了解学生薄弱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这样才能进行有针对性教学,有的放矢的教学;才能因材施教,科学设计教学过程,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从而进行有效教学。那么怎样做到了解学情呢? 1、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学情 俗语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所以作为新时期教师要重新审视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要摒弃传统“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建立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师生间多进行思想交流,感情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变化,学习状态,并进行疏导解决,以期达到急学生之所急,答学生之所疑,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目的。 2、通过“信息反馈法”了解学情 定期开展有目的,有针对性课堂效果信息反馈是了解学情的很好的途径,信息及反馈不能太笼统,教师要提前设计成具体明确的问题,使学生围绕教师提出问题,结合个人实际情况,如实反馈自己的思想,学习及对教师希望及建议等。 3、通过“教学观察”了解学情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会“教学观察”技能,掌握学生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所谓教学观察技能是指在课堂讲授或指导学生学习的

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感知,以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能力,通过教学观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听懂了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怎样等;通过教学观察,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减少无效劳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 4、通过“问题答疑本”了解学情 在班里设立“问题答疑本”,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存在问题或者好的建议,奇妙的学习方法等展示在问题答疑本上。然后老师定时查阅问题答疑本,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属于共性问题公开答复,个性问题个别谈话交流沟通,从而采取不同措施,使课堂教学日臻完善。 5、通过“作业批改”了解学情 众所周知,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同时,作业也可以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以及规划以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本人就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作业批改上适用熏陶、感染、点化等方法,以求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思维误区,从而进行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思路目的,作业批改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列宁指出: “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也是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了“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上。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仅仅是教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且还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培养,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呢? 一、热爱学生,用爱心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胡成富在《生存?发展?成功》一书中指出:“儿童对于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对学生怀有一颗强烈的真挚的爱心,积极地去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慈母的爱心去爱他们,用热情的双手去帮助他们,绝不能采取讽刺挖苦、低级粗暴的手段。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行为,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予肯定、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从细微之处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一片真情。当一个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无私的爱、热忱的爱后,就能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他们的情感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进而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提高。学生在得到教师的爱后,也会把这种爱转移到对他人身上去。相反,教师如果缺乏那种对学生的爱,势必会引起学生消沉低落的情绪。这种情绪还会发展成为敌对情绪。因此,在任何情况下教

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用自己的爱心去爱护每一个学生,去浇灌学生美好的心灵,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美好情感上的体验,从而达到以情育情的目的。 二、创设宽松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气氛心理研究表明:宽松、民主和谐的气氛,能使学生产生亲和力和积极的情感。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可以唤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而紧张压抑的教学环境则会使学生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实验证明:教师把学生管得太严,要求过高,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担惊受怕的心理。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束缚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为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应不失时机地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融洽师生感情,创设民主、和谐、热烈的课堂教学气氛,使自己所教学科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情绪,进而发展为良好的情感,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良好情感的场所,达到以境育情的目的。 三、利用教材进行情感教育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刘勰在这里说明了“情”对于创作者和鉴赏者所起的重要作用。文章是心灵的产物,鉴赏一篇文章同样也需要用心灵去感悟,只有观赏者的心灵和创作者的心灵产生了沟通,乐其所乐,悲其所悲,才算读懂了一篇文章。所以说,在潜移默化上,在情感熏陶上,在对于学生思想产生影响上,语文课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如果语文课堂教学能做到“披文以入情”,以及“讲文以入情”,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情感上得以认同并引起共鸣。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学习科学、了解自然、了解社会、发展能力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教导学生的主要舞台,在学生的增长知识了解自然社会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成绩,同时也间接影响学生今后走向社会的角色。 我认为,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的自动性、积极性和活泼性,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成绩的好与差、知识能力掌握的多少直接受课堂教学的影响。学生认识了这种关系,就会产生极强的驱动力,激发一种自动的积极好学的学习欲望,就会由“他律”逐渐转变为“自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动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硬板的教条式的制度来教育学生,扼杀学生的天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以“传为辅、学为主”的主导思想,绝不能盲目生硬地将知识灌输于学生,应将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做到讲者有神、听者有趣的环境,同时更应做到将只有老师讲变为学生自己讲,即将“一言堂”变为“多方堂”,这样既听取了学生的见解,又调动了学生的自动性、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老师既传授了自己必需传授的知识,又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倾向。这样就会使学生意识到听课是一种享受,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境,这样就自然而然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课堂气氛不由自主地活跃了。 二、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应该建立在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基础上,确立以人为本的中心思想。课堂教学要保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将老师传授的知识掌握好、运用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融洽的教与学的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自己不仅是在学习知识,而且是在建立自己纯洁的友谊,更应让学生明白自己是班上不可缺少的一分子。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人与人之间友谊的深浅,感情的好坏对交流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面对面的交流。良好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友谊,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动性、积极性。 三、建立健全完善的课堂教学机制,培养学生自动好学的优良品德。 课堂教学是一项整体的教育工程。只有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动性才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因此,每一位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建立一套健全完善的教学机制,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让每一位学生都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发挥自己个性、表达自己见解、提高自己的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绝不能忽略教师的教育,同时,还必须注意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谓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就是让学生成为“好知者乃至乐知者”吗?所以说“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在中国早就有了。孔子对其的阐述对我们现代的教学很有启发。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好知者”,但是兴趣不足以激发学生持之以恒的学习,教师还必须帮助学生习得学习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习得学习的方法后,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才能有成就感和自信心,继续学习,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成为“乐知者”这样我们才算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那么我们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感受学习的乐趣呢?我想我们首先要帮助学生找到他们的兴趣所在。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在学习得领域里有着

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堂中生长

让学生在真实的课堂中生长 发表时间:2012-05-02T10:11:28.01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2年4月总第54期供稿作者:史斌[导读] 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致盎然。 ◆史斌江苏省宝应开发区国际学校2258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的课堂都发生了许多变化。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渠道,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如何让课堂“热闹”少些,如何让“热闹”课堂变成真和谐?真和谐的课堂才是学生生成的场所,真和谐的课堂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关键词:真实课堂生长提高教学质量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都发生了许多变化。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然而,我们面对这样的“热闹”应该清醒地“冷静”思考一下:在这“热闹”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呢?和谐的课堂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 一、营造真实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 数学课堂是实践的课堂,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渠道,在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造就创造型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要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自主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教师合作,与同学配合,使数学课堂成为民主、平等、安全、愉悦的课堂。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应给学生足够的情绪安全感,使学生有勇气迎接学习的挑战。 二、营造真实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课堂结构诸要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最灵动、最富魅力的一组关系。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主动起来,首先要融化学生心里的坚冰,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形成积极学习的心理情绪。胆子放开了才能迈出第一步。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的心理障碍是教师造成的,还是要由教师来消除,我们必须放下架子采取相应的对策。 1.真爱送给学生 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应具有主动性。我班有个胆子十分小的女孩,从不敢抬头看老师,老师一问话,她就发抖。怎么消除她心理上的恐惧感,和她成为朋友呢?我尝试着一点点接近她。课下,我常坐到她旁边试图和她聊天,可是,你越想听她说句话,她就越紧张,这样试了几次都不见效。我想出了新办法,找了两位女同学在学习上多帮助她。我留心她取得的一切进步,抓住时机在班里及时表扬她,并发给她我亲手绘制的小奖状,让她有成功的体验,帮她树立自信心和勇气。一个学期过去了,我和她在课间能愉快地说笑了。 2.微笑面对学生 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能够从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来。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有话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要面带微笑地上每一节课,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表扬激励的语言不离口。这种做法使我和学生在课堂上关系融洽了,由于我的改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打消了顾虑,纷纷主动举手发言。 3.宽容感染学生 如果学生的不恰当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我班有一个学生,是个脾气大、很不服管的孩子。在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我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拿出比对别人更多的耐心与宽容。只有让孩子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才能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三、创设真实生动的学习过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孩子们总是凭着形状、颜色、声音和一般感觉来思考事物。” 他们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去感受事物,他们就觉得无比兴奋,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姿、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要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的学习过程中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去捕捉信息,萌发对数学知识的渴求,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极大兴趣。 如教学一年级《统计》一课时,课前教师准备了一段运动会上运动员入场的进行曲放给学生听。学生马上来了兴致,都抢着说是开运动会时放的音乐。教师趁势说:“原来今天‘森林运动会’开幕了(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看图),请小朋友看看有哪些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这时学生们兴趣高涨,都争着说。教师抓住时机又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通过讨论交流,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哪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的项目多。”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每个代表队分别来了多少小动物。”有的学生说:“我想知道最后哪个队得了冠军。”……教师由此提出了一些统计的要求和做法。显然,教师创设了一个和谐的教育氛围,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去学习数学,使学生感到数学是可亲可近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致盎然。 和谐是一种美,和谐是一种艺术,和谐教育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让我们努力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让学生在和谐的教育氛围中愉快地学习;在和谐的兴趣乐园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中接受教育,让和谐课堂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调适学生的学习情绪

如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调适学生的学习情绪 发表时间:2011-07-11T11:50:37.58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3期供稿作者:张敬安[导读] 化学课堂教学是进行化学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张敬安 (丰南区第二中学,河北唐山063302) 化学课堂教学是进行化学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要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就必须依据课堂上师生有效的互动,利用积极的心理效应,精心组织教与学的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努力调整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兴趣。 一、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人为了增大课堂容量或密度,就把一些现成的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这样做教师看似讲了很多,容量也很大,但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听,很难在头脑中引起师生共鸣,其参与的思维容量很小,从而很难让学生形成一个有效的认知结构,久而久之学生也慢慢失去了积极参与的情绪和热情。课堂教学应是一个学生参与思维过程的教学,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情绪的关键。 教师要巧妙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做到起点低一点、坡度缓一点、难度小一点、分析细一点、小练习多一点。让学生想参与、能参与,让学生能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和化学思想、方法提炼的过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演练,以练带讲,以讲导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一节课下来,教师在课堂上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容量和密度似乎减小了,但加大了学生参与和思维活动的容量。 教师设计学生练习的形式要做到多样化,如口练、笔练、板演、讨论等等;此外,设计学生练习的问题也要序列化和层次化。 二、积极营造充满“爱心”和“尊重”的化学课堂 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营造充满爱心和尊重的化学课堂氛围,从而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情绪。 教师要热爱学生。爱是一种沟通,一种接纳,一种力量。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爱会使学生喜欢老师,进而喜欢老师所教学科的学习。教师只有真正爱学生,学生才会感到被信任,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只有这样学生也才会在课堂上敞开心扉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的所思、所想。尤其是对学困生而言,只有教师真诚的爱,才能唤起他们的自尊、自信,从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把教师的爱心传递给每一名学生,尤其是在课堂上,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小小的建议、一个关爱的眼神、一丝淡淡的微笑都会让学生兴奋不已。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上课时不能板着面孔进教室,这样,一开始就会跟学生拉大距离,使学生一看到教师就望而生畏,感情上就存在了距离。教师上课应当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这说明教师积极的情感,有助于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有助于调整和调动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 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要有能容纳学生的心胸,不但能接纳学生的对,还要容纳学生的错。教师要善待学生的每一个见解,哪怕是天真幼稚的或蹩脚可笑的,甚至是错误的,教师都应该把它们当成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都应给予应有的鼓励或指导,而不能轻易地否认。特别是对待后进的学生,教师更要尊重他们,容纳他们,积极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适时地给予恰当的鼓励和指导,让他们在班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尊,树立学习化学的自信心,从而调动他们积极参与的兴趣和热情。 三、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当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带来的喜悦与快乐时,自我表现的需要得到了满足,这种满足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体验成功的机会。 教师在进行化学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熟悉的经验出发,抓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设计,让学生想说,更要能说。如在进行了“二价铁离子与三价铁离子的性质”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现象“削好的苹果(已知苹果中含有大量的二价铁离子)在空气中很易变成黄色或褐色”启发引导学生,这样“二价铁离子在空气中很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的性质、规律也就显而易见了。教师要创造更多让学生参与的机会,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完成任务后所得到的同学和老师的肯定和赞许所带来的愉悦与激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越来越浓了,信心越来越强了,也为学生今后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

青年教师 培养资料 课堂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情绪 人的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具有喜、怒、悲、惧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以及皮层下等部位的特定活动。在人们的生活(包括人际关系)、学习、工作中,情绪经常伴随着左右,因而影响着其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消极的情绪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能动效应,就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环境而言也是如此,为此我们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的情绪调控。 一、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教师不但是通过自己的言语及其他教学媒体而且也是通过自己的情绪来进行教学的。在一堂课中教师总是经常地把自己的情绪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从而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认知过程。有些心理学家认为,教师情绪的作用不亚于言语,为此课堂教学的情绪调控,首先是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这种调控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前调控。 它是课堂教学情绪调控的第一步,课前教师把自己的情绪调节好,走进课堂就能以良好的情绪影响学生,而且对整堂课保持师生良好情绪都有促进作用。为此必须注意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即调整工作和生活的节奏,消除疲劳保持精神饱满;要尽量避免不和谐人际关系的影响,避免接受不良的刺激。刺激是引起情绪的有效原因,这已为日常生活实践所证明,如果在课前接受非良性刺激就会把消极的情绪带入课堂,所以理所当然应避免;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特别是要备好课,认真设计课堂教学方案。一般说来,钻研教材越深透,教学手段和方法设计得越周全,越有新颖性,并对课堂可能出现的某些干扰现象有思想准备和应付措施,就会对上课越充满信心,从而以轻松、自信的情绪走进课堂,这是课前情绪调控最重要的一环。 第二阶段:课中调控。 要使一堂课保持愉快、活跃的状态,师生良好的心境,教与学的热情,课前情绪调控是前提,然而关键却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的情绪调控。就整堂课而言,首先要对学生充满着爱心,要以爱来培植课堂教学的良好气氛,缩短师生之间的教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内容摘要:在教学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展示教学美,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情感;要以丰富的情感去教学或辅导,以亲切信任的态度聆听学生的回答,以热情的态度给学生以点拨和启迪,使教学双方在愉悦的氛围中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课堂教学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是一种比较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互相交流信息的双向活动,也是交流情感的双向过程。事实证明,在构成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中,情感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发挥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一.热爱教学、热爱学生、唤起学生的情感 一个成功的教师非常热爱教育事业,并对之有非常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教师通过对本职工作的忠贞不二和对业务知识的精益求精,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调查表明,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他最喜欢的教师所教的

学科,而越是低年级的越明显。 热爱学生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师德的集中表现。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不仅指向每个学生个体,而且指向学生群体,这是由教师职责所决定的,“师爱”是一种社会性的高级情感,犹如母爱,甚至胜似母爱。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每个学生都是可塑的对象。热爱学生首先要尊重、理解每一个学生。对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具体分析,充分维护他们的自尊心,特别是对有错误的学生更要耐心帮助教育,多鼓励、少批评,给予更多的信任,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期待,唤起学生的情感。 二.展示教学美,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情感 教学美是一种真实的、自然的美。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理论意识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它不像艺术美那样直观感受。对于学生来说,由于受阅历、知识水平,审美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很难体会到教学美的真正含义。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运用美学原理,深入挖掘、精心提炼教学中蕴含的教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学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消除学生对教学的偏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情绪调控

浅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的情绪调控 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总是在互动的过程中。或者说,双方总是要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双方的情绪反应,过于肃穆的课堂气氛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而过于活跃的课堂环境同样会产生破坏性的效果,二者都会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目的。因此,要实现教学过程中的心理配合,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双方的情绪流程。把握住学生的听课情绪,中学生还处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因此整个课堂情绪应由教师来主导。一、课堂教学情绪调控的研究。 研究发现,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的主体与客体是要处在彼此适应的过程中。互动双方的情绪表现,都会影响到双方的情绪反应,所以作为师生双方必须注意情绪的调控。 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情绪的自我调控。 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在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的过程中始终处在中心位置,通过自己的语言及其它教学媒体,同时也是通过自己的情绪来进行教学。教师应在各个方面为人师表,课前的情绪调控非常重要,走进课堂首先以良好的情绪面向学生。在课后,也需要每位任课教师的正确引导与调控,紧紧抓住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心理,达到教学目的。 2.教学过程中学生情绪的调控。 学生学习是否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其程度的高低是和学习情绪密切相关的。许多心理学家都曾经对情绪做过较为细致的分类。例如冯特提出的情绪三纬度量:愉快——不愉快;激动——不激动;紧张——轻松。中学生也是如此,所以学知识基本上是从兴趣爱好出发,更有甚者还要从对老师的兴趣出发去学习。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的一种精神力量,对所学知识也是如此。对其感兴趣的东西(知识)学起来爱学,容易接受和掌控,学着就有兴趣,心情也比较轻松,愉快。而且师生之间的情绪具有互相“感染性”,所以教师要及时捕捉情绪的信息反馈,从而进行更好的教育。 二、教育过程中教育不当会引起方法偏差。 处于两个世纪之交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办事,希望老师以诚恳之心与他们交流。研究指出,一个人自尊心是激励其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当一个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时,难免就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倾向,这是符合一个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教育的偏差往往是由于成年人不考虑学生的心理,顾及个人的面子而造成的.家长式的做法都会使学生在心灵上产生一种压抑感,要理解学生的心理,改变教育方法偏差也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人的心理发展的规律可以改进和控制偏离的心理特征。 三、用真情达到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 白居易曰:“感人知心者,莫先乎情”。有长期教育工作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他所教的学生在若干年后依然和自己保持联系的,又往往是当年最顽皮,最不听话的学生。究其原因,就是老师的真情打动了他们的心,即使当时没有理解,但日后总会有体会。学生在记忆中对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平时要求其最严的老师。因此许多学生将自己的老师称之为“妈妈”。这就是感情的交往,通过相互的接触,逐渐增进了解,建立感情。人类是富有感情的动物,在社交活动中情感相互交流,互相体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从而建立起感情联系,成为真正的朋友。谅解、关怀等都有感情的色彩。真情所在,有的师生之情胜过亲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