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武传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武传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武传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武传

高二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知识点:苏武传导读:【通假字】

1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女:通汝,你。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7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0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1因泣下霑衿霑:同沾衿:同襟,衣襟。

12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13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

【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

2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

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7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动词,靠近。

8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0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11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分析说明事理

13太夫人已不幸古义:去世今义: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14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壮。

2.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动词使动用法,使归

(2)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4)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5)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6)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动词使动用法,使堕

(7)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以状语武名词作动词,告诉

(5)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6)得夜见汉使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7)武能网纺繳,檠弓弩名词作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8)及卫律所将降者名词作动词,带领

【特殊句式】1.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

2.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3.被动句

(1)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2)见犯乃死,重负国

(3)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4)皆为陛下所成就

(5)劾大不敬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整理 .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人教必修4《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言常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文言句式的特点;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掌握文中刻划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一、班固与《汉书》简介(略) 二、苏武出使的背景简介 民族,兴起于战国时期,强盛于秦末汉初.秦汉之际,匈奴贵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盟,指望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 三、基本知识 (一)句式 1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判断) 2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被动) 3 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 4 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判断) 5 见犯乃死,重负国. (被动) 6 何以女为见? (宾语前置) 7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判断) 8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宾语前置) 9 为降虏于蛮夷. (介宾后置) 10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宾语前置) 11 引佩刀自刺. (宾语前置) (二)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 其一人夜亡 (名作状) 宜皆降之 (使动) 惠等哭,舆归营 (名作状) 单于壮其节 (意动) 欲因此时降武 (使动)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使动) 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 (被动) 空以身膏草野 (名作动) (三)文言实词积累 数: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请毕今日之马雚马雚:通“欢”,欢聚 (12)且单于信女女,通“汝”,你 二、古今异义:(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相当: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度。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位列将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 (9)兄弟亲近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 (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 (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14)虞常果引张胜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三、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2.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学案设计含答案

苏武传(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理解主题,感悟苏武积极对待苦难的人生态度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知识线索】 《苏武牧羊》歌词欣赏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二十世纪初,中学教师蒋荫堂先生看到国家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惨状,满怀激愤,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感人肺腑的歌,呼吁中华儿女坚守民族气节,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苏武牧羊》一经传出,短短几年间就唱遍了大江南北。它曾经是“察绥抗日同盟军”早晚必唱的军歌。在日本鬼子入侵我华夏神州时,吉鸿昌将军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坚决反对内战,率部转战长城内外,重创侵华日军,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作为这支部队的前敌总指挥,他非常喜爱这首歌,大敌当前,他用苏武的气节激励将士们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知识建构】 全班一起自习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请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1.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2.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文章的重头戏,这部分主要是人物语言描写。这些语言都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和心理? 3.对于卫律和李陵的劝降,苏武的回答在措辞和态度上有什么不同? 4.小结人物形象: 不管是威逼利诱,死的威胁,还是肺腑之言的劝说,都打动不了忠贞如一的苏武,他实在是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子,爱国忠诚的真君子!我们可以说苏武是中国坚定的爱国知识分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的代表。 【合作探究】 探究本文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一、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详:苏武宁死不降、卧雪牧羊等 略:苏武为於靬王赏识及牛羊被盗等 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作用? 突出主题:突出苏武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强烈的爱国意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 二、个性化的语言以及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 例如:“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苏武传知识点(教师版)

《苏武传》文言知识点答案 一、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 ..jiùjiàn 栘.中yí数.通使shuò ..侯jūdī厩监 丈人行.háng 置币遗.单于wai 缑.王gōu 阏.氏yān 伏弩.射杀之fú以状语.武yù凿地为坎.k.ǎ.n. 煴.火yūn 舆.归营yú膏.草野gào 宛.王yuān 北阙.quē诛.灭zhū天雨.雪yù啮.雪nia羝.乳dī廪.食lǐn 节旄.m.á.o.雍棫.阳宫yù斧钺.汤镬.yuahuò 二、写出通假字并解释。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3、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4、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5、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6、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7、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8、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9、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0、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1、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2、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3、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三、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2、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钱。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5、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6、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7、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8、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即: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9、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面目:古义:脸面。今义:相貌 10、会论虞常论:会: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1、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12、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3、独有女弟二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14、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5、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16、如惠语以让单于让:古义:责备今义:请 1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四、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2、诚甘乐之甘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甘乐。 ②使动用法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解析

二十三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苏武传知识点总结

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着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其父:班彪;弟:班超并称“三班”。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6、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讲课讲稿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一、早自习预习:理解文意(结合课下注释及《创新设计》) 二、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历尽艰辛,持节不屈。两千多年来,苏武崇高的气节,成为中国伦理人格的榜样,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的心理要素。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的人生。 附《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三、作者作品及背景。 1.作者简介:【课件】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 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家庭——父亲: 班彪(史学家,文学家) 弟弟: 班超(投笔从戎) 妹妹: 班昭(续写《汉书》) ◆注:班昭,博学高才,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 作品——史书:《汉书》 辞赋:《两都赋》 诗:《咏史诗》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和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原文和翻译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苏武传文言知识归纳

苏武传 一、通假字: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空自古亡人之地;法令亡常;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因泣下霑衿:“霑衿”通“沾襟”沾湿衣襟 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二、古今异义 1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古:临时充任今:虚假 2置币遗单于古:财物今:货币 3召诸贵人议古:贵族今:尊贵的人 4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燃古:第二天今:今天的下一天5扶辇下除古:殿阶今:去掉 6以货物与常古:一般财物今:供出售的物品 7与武决去古:离开今: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

“来”相对 8 单于视左右而惊古:侍从今:左和右两方面. 支配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古: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丈夫妻子的父亲 10汉亦留之以相当古:相抵押今;相差不远 11素与副张胜相知古:相熟识,有交情今:相互了解12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古;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今;一点饭也不吃 13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古;拿着今;管理,治理14明年,陵降,不敢求武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1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栽培,提拔今:很大的成绩16谢汉使曰:“武等实在。”古:确实活着今:老实,不说谎 17如惠语以让单于古:责备今: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 18虞常果引张胜古:牵攀,招供今:牵引,引导 19惠等哭,舆归营古:抬,扛今:车,车上可以载人载物的部分 20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古:去世今:不幸运,很失望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动词 1、惠等哭,舆归营名作动抬,扛 2、天雨雪名作动下,降 3、羝乳乃得归名作动生子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名作动,织网;用弓弩矫正 5、杖汉节牧羊名作动拄着 (二)名词作状语 1、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用弩弓 2、其一人夜亡连夜 3、剑斩虞常已用剑 4、陵与卫律之最上通于天向上 5、朝夕谴人候问武在早晚 (三)使动用法: 1、屈节辱命使……遭受屈辱 2、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 3、单于愈益欲降武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使……斗 6、何久自苦如此使……受苦 7、空自苦亡人之地使…..受苦 8、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回去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以《苏武传》为例归纳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文学习主要包括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重点实词、虚词、句式,另外还有文学常识和作文素材。以《苏武传》为例: 一、作家作品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班昭及马续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答案版精编版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答案 版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苏武传》教师版一、文学常识 1、《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前206)至王莽地皇四年(23)共229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同郡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着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与其父班彪妹妹班昭并称“三班”。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大部份写作。

二、给下列加点的词语加拼音。 且鞮..(j ū?d ī)侯厩监..(jiù?)(jiàn)栘.(yí)中数.(shuò)通使丈人行. (h áng) 厚赂.(l ù )诸侯置币遗.(w èi)单于 缑.(.g ōu)王 浞.(zhu ó)野侯阏氏.. (y ān)(zh ī)伏弩.(n ǔ)射杀之 以状语.(y ù)武 凿地为坎.(k ǎn)煴. (y ūn)火 舆.(y ú)归营膏.(g āo)草野 绝不饮食..(y ìn s ì)宛.(yu ān )王北阙.(qu ē)廪. (l ǐn)食 节旄.(.m áo) 纺缴.(zhu ó)檠.( q íng )弓弩 於鞯..(w ū j īan )王 诛. 灭(zh ū)天雨.(y ù)雪啮.(ni è)雪羝.(.d ī)乳雍棫.(.y ù)阳宫扶辇.(ni ǎn )斧钺.(yu è) 汤镬.(huò) 更.(g ēng )嫁 诡. (gu ǐ)言武死 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 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5、何以女为见 女:通“汝”, 你 6、空自若亡人之地 亡通“无” 7、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表现 8、请毕今日之驩 驩通“欢”,欢聚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

苏武传整理归纳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班固,东汉时期史学家、文学家,其父班彪也是著名史学家,其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典故。 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西汉时期的历史,它沿袭了《史记》的体例,只是取消“世家”部分,并入“列传”,改“书”为“志”;它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 二、通假字: 1、驰召毉“毉”同“医”,医生。 2、蹈其背以出血“蹈”同“搯”,轻轻敲打。 3、女为人臣子“女”同“汝”,你。 4、畔主背亲“畔”同“叛”,背叛。 5、头县北阙“县”同“悬”,悬挂。 6、与旃毛并咽之“旃”同“氈”,一种毛织物。 7、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同“弆”,收藏。 8、前以降及物故“以”同“已”,已经。 三、词类活用:

1、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使……回来,使动。 2、其一人夜亡在夜里,名作状。 3、蹈其背以出血使……流出,使动。 4、舆归营用车子,名作状。 5、单于壮其节以……为壮,意动。 6、欲因此时降武使……投降,使动。 7、剑斩虞常已用剑,名作状。 8、空以身膏草野滋润,名作动。 9、反欲斗两主使……相斗,使动。 10、绝不饮食使……隔绝,使动。 11、天雨雪,落下,名作动。 12、羝乳生育,名作动。 13、别其官属常惠等使……分开,使动。 14、杖汉节牧羊拄着,名作动。 四、古今异义: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对年长者的尊称。 2、汉亦留之以相当。相抵偿 3、以货物与常。财物 4、蹈其背以出血。使淤血流出 5、卧起操持。拿着 6、武等实在。确实活着

五、特殊句式: 1、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判断句 2、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 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4、单于子弟发兵与(之)战省略句 5、虞常生得被动句 6、见犯乃死被动句 7、何以复加宾语前置 8、何面目以归汉!宾语前置 9、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 10、若知我不降明状语后置 11、为降虏于蛮夷介词结构后置 12、常惠请其守者与俱(见使者)省略句 六、一词多义: “以” 1、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介词,因为 2、以状语武介词,把 3、蹈其背以出血介词,用来 4、空以身膏草野介词,用 5、前以降及物故同“已”,已经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原文及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 原文及翻译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j iù)监。 凭借逐渐地升迁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借父亲的职位而做官,哥哥和弟弟一道做郎官,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多次使节 当时汉朝接连进攻匈奴,双方多次派遣使节相互窥探观察。匈奴扣留汉朝使节郭吉、路充国等人,前前后后十几批。匈奴使节来汉朝,汉朝也扣留他们来相互抵当。 天汉元年,且鞮(jūdī)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归 天汉元年,且鞮侯刚刚被立为单于,害怕汉朝袭击匈奴,就说:“汉朝皇帝,是我的长辈啊。”全部把路充国等汉朝使节释放回来。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 赞赏于是凭(定语后置句)趁机 汉武帝赞赏他的道义,于是派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持节送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节回国,趁机送给单于许多财物,答谢他的好意。苏武和副中郎将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一起…之后置办财物馈赠更加希望 张胜以及代理的属吏常惠等,招募了士兵、斥候共一百多人一起前去。到了匈奴以后,置办财物馈赠给单于。单于更加骄横,不是汉朝所希望的。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gōu)王与长(cháng)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 正派恰好 匈奴正要派使节送苏武等人回国,恰好缑王与长水虞常等人在匈奴谋反。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会武等至匈奴, 一起与率领暗中正好 和昆邪王一起投降了汉朝,后来跟着浞野侯陷落胡地。他们与卫律所率领的投降的人,暗中共同谋划劫持单于的母亲阏氏回汉朝。正好苏武等人到了匈奴,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 向来、平素拜访怨恨替 虞常在汉朝的时候,向来和副中郎将张胜关系好,他私下里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天子很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天子埋伏弓弩射杀他。我的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 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把给 希望他们能够得到赏赐。”张胜答应了他,并把一些财物给了虞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起事其中的逃跑 一个多月后,单于外出狩猎,只有阏氏和子弟留在宫中。虞常等七十多个人想要起事,其中一人在夜里逃出, 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 派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苏武传知识点归纳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二十三苏武传 一、知识要点 1、选自《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它与《后汉书》《史记》《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作者,字孟坚,东汉着名的史学家、文学家。他因事株连,死于狱中。《汉书》由他的妹妹及共同续成,他的弟弟班超有投笔从戎的谈。 二、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一种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敲打 6、驰召毉毉同医 7、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8、何以女为见女:通“汝” 三、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当:古义:抵当。今义:差不多。 2、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对年长者的尊称今义:岳父。 3、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4、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还活着。今义:诚实、老实。 5、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6、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币:古义:礼品今义:钱币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7、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遇上。今义:聚会、集合。 8、此必及我及:古义:连累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9、会论虞常。论:古义:判决罪犯今义:常作议论 10、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1、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2、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古义:在今义:介词 13、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请 14、即谋单于古义:如果今义:即使 四、一词多义 1、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2、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3、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供出。 (2)引佩刀自刺引:拔出,抽出 4、食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与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与”用 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与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她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她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4.12《苏武传》同步练习

【基础演练】(A) 1.填空。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 2.给加括号字注音。 (昆邪)王()()、(且鞮)侯()()、(阏氏)()()、(煴)火()、左伊秩(訾)()、(浞)野侯() 丈人(行)()、(缑)王() 3.选出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前后十余辈。(批)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辈) C.因厚赂单于。(贿赂) D.召苏武受辞。(供词) 4.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5.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 B.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 C.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

D.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 【课堂训练】(A)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苏)武字子卿,少以父任。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武帝嘉其义,乃遣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张胜及常惠等百余人俱。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及卫律所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虞常果引张胜。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乃引刀自刺。卫律惊,驰召医,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单于壮其节,而收系张胜。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缩写节选自《汉书·苏武传》)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扯。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7.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