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的指南

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设置肾病内科的二级以上医院可以设置血液透析室,并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血液透析室是利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对因相关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场所。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部分或完全恢复肾功能。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加强对血液透析室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医院应当加强血液透析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包括透析治疗区、水处理区、治疗区、候诊区、接诊区、库房和患者更衣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应当合理布局,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清洁区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区、水处理区和库房等。

第八条透析治疗区由若干透析单元组成。每个透析单元由一台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每个透析单元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床(椅)间距不小于0.8米。

第九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置4个以上透析单元。

第十条水处理区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

第十一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置护士站,护士站应当便于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技术操作。

第十二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符合规定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抢救基本设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双路供电系统和通风设备。

第十三条血液透析室应当满足透析患者,配备足够数量、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不少于6个月的透析专业培

训并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独立建制的血液透析室应当至少配备3名执业医师,并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设置在相关科室内的血液透析室,其医师可由相关科室统一安排,应当有至少1名主治医师负责血液透析室的日常工作。

第十五条血液透析室医师负责制定和调整患者透析方案、处理急慢性并发症、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六条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丰富透析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一定血液透析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血液透析室护士的配备应当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以及透析环境等合理安排,每名护士负责操作及观察的患者应相对集中且数量不得超过4个。

第十八条血液透析室护士应当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定期巡视患者及机器运作情况,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第十九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

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

第二十条设置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1名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具有技师或工程师资质的专职技师。

第二十一条血液透析室技师负责透析设备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检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第二十二条血液透析室根据工作需要,可配置其他工作人员。

第四章科室管理

第二十三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及透析用水质量检测制度、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设备运行记录与检修制度等制度。

第二十四条血液透析室应当保持空气清新,光线充足,环境安静,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一)清洁区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III 类环境的要求;

(二)清洁区应当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

(三)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被单,对透析间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第二十五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包括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原因并进行整改,如存在严重隐患,应当立即停止收治患者,并将在院患者转出。

第二十六条血液透析室应该设立隔离治疗间或隔离区域,配备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对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隔离透析,工作人员人员相对固定。

第二十七条医务人员和患者更衣区应当分开设置,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进入清洁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遵循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

第二十八条根据设备的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定期进行水质检测,确保符合质量要求。每次消毒和冲洗后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定在安全范围。

第二十九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

(一)透析用水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水进入血液透析机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二)透析液每月进行1次细菌培养,在透析液进入透析器的位置收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过200cfu /ml;

(三)透析液每三个月进行1次内毒素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

(四)自行配置透析液的单位应定期进行透析液溶质浓度的检测,留取标本方法同细菌培养,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五)透析用水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第三十条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2小时内使用,超过2小时没有使用应作报废处理。

第三十一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规范合理的透析诊疗流程,制定严格的接诊制度,实行患者实名制管理。

第三十二条血液透析室应当为透析设备建立档案,对透析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证透析机及其他相关设备正常运行。

第三十三条血液透析室使用的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医疗用品等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和管理。

第三十四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按照规定对患者履行告知手续,维护患者权益。

第三十五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建立血液透析患者登记及病历管理制度。透析病历包括首次病历、透析记录、化验记录、用药记录等。

第三十六条严格执行一次性使用物品的规章制度。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以重复使用的血液透析

器应当遵照卫生部委托中华医学会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第三十七条血液透析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和处理。

第四章检查评估

第三十八条卫生行政部门可以设置血液透析质量控制中心或者其他有关组织,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评估与检查指导,促进血液透析室工作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三十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委托的机构开展的检查指导和质量评估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挠,不得提供虚假材料。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条具有独立处理肾病内科专业常见疾病的能力和急慢性透析并发症处理及综合抢救能力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考核同意后,可以按照本指南设置血液透析室。

第四十四条本指南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血透室结构布局

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 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必 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 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 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 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一)候诊室 患者候诊室大小可根据透析室(中心)的实际患者数量决定,以不拥挤、舒 适为度。患者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 (二)更衣室 工作人员更换工作服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治疗室和治疗室。 (三)接诊区 患者称体重等,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测血压和脉搏,确定患者本次透 析的治疗方案及开具药品处方、化验单等。 (四)透析治疗室 1、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 定的Ⅲ类环境(附 件 1),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 必要时应当使用通风设施。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2、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 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 3、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则停电 时血液透析机 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使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患者体内。 4、配备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 救车(内含必

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 (五)透析准备室(治疗室) 1、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 对Ⅲ类环境的 要求。 2、用于配制透析中需要使用的药品如肝素盐水、鱼精蛋白等。 3、用于储存备用的消毒物品(缝合包、静脉切开包、置管及透 析相关物品 等)等。 (六)专用手术室 是否设置专用手术室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决定。 1、手术室管理同医院常规手术室。 2、达到医院常规手术室要求,可进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 和移植血管搭 桥造瘘术。 3、达不到医院常规手术室要求,仅能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拔管、换药 和拆线等操作。 (七)水处理间 1、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装置占地面积的 1.5 倍以上;地 面承重应符合 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 2、水处理间应维持合适的室温,并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 水处理设备 应避免日光直射,放置处应有水槽。 3、水处理机的自来水供给量应满足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 压力应符合 设备要求。 (八)库房 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等耗材应该在库房存放,库房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 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 (九)污物处理室

血液透析室A、B液管路系统的设计

血液透析室A、B液管路系统的设计 【摘要】血液透析室A、B液管路系统的设计及应用,不但达到A、B液无菌管理的目的,而且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意外损伤,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体现了人性化管理。 【关键词】血液透析;A、B液;无菌管理;意外损伤;人性化管理 【Abstract】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s of A, B liquid pipeline system in the hemodialysis room can not only realizes aseptic management of A and B liquid, but also reduces work intensity of nurses and accident injury in nursing services, and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which represents a human-based management. 【Key words】Hemodialysis;A,B fluid;Aseptic management;Accident injury;Human-based management 1血液透析室A、B液管路系统设计的必要性及研究现状 目前,血液透析室使用A、B液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成品A、B液,另一种是由护理工作人员按浓度配制。后者由于每次需要配制的量大,配制液比例难以精准,现在大多数单位采用前者方法。但两种方式均需从库中搬运、更换。由于每次透析A、B液的需要量较大,护理人员又多为女同志,频繁的搬运加上高强度的工作量往往使护理人员体力不支,容易造成腰部扭伤和腰肌劳损。因此,A、B 液管路系统设计和应用十分必要。 此项系统的设计,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节省了工作时间,减少了护理人员的意外损伤,保障了他们充沛的精神状态,为护理人员进行细致的个体化护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医院人性化管理的需求使管路系统应用成为可能。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减少护理人员产生不良反应的有效保证[1]。在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护理工作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日益增加,如何减轻他们的工作强度,使护理工作效率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改善,成为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势在必行的问题。 2血液透析室A、B液管路系统的设计应用 2.1系统的分类针对单位使用A、B液的方式,系统分为两类。一类是将购置的原液直接注入储备,另一种是配制后储备,后者须安装自动搅拌装置。 2.2系统的组成(图1)该系统由原液储备(或配比)装置、定量储备装置和存贮外输装置相连接而成。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血液净化室布局

血液净化室布局 血液净化室应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相关区域及通道有明确的划分并标识清楚,应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透析准备间、工作人员休息室、干库房、湿库房、水处理间。 半污染区:包括透析间、隔离透析间、病人通道(包括更衣更鞋)及病人休息室、工作人员通道(包括更衣更鞋)、接诊室等。 污染区:包括医用污物通道及医用污物间等。 一、透析准备间 (一)透析准备间用于透析准备,应大于10m2,并根据透析室的规模适当增加面积。 (二)透析准备间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Ⅱ类环境要求,与透析区相通。方便使用。透析中使用的药品、生理盐水应在透析准备间准备和配制。备用的消毒物品(无菌物品、静脉穿刺包)应在透析准备间储存备用。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等耗材可以存放在准备间。应配备透析治疗车,内含透析操作必须的物品及药品。 二、干、湿库房 血液透析室应在清洁区设置储藏消耗品、布类、文件的干库房,物品应分类存放;在清洁区设置储存透析液或透析干粉的湿库房,通风良好,安置空调,保持较低的室温。并建立有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 三、水处理间

水处理间应为水处理机所占面积的1.5倍。地面承重符合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水处理间应保持合适的室温,具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防鼠防蝇设备。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自来水供应应满足水处理机的要求,入口处安装压力表,入口处压力应符合设备的要求,供水和排水管路应选无毒的材料,保证管路通畅,无死腔。 四、透析间 (一)透析间是透析患者接受透析治疗的区域。 (二)透析间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Ⅱ类环境,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或净化装置、空调等,透析治疗间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建议墙角为弧形。设置地漏。配备供氧设备及负压吸引。(三)一台透析机和一台透析椅(床)为1个透析治疗单元,透析治疗单元的面积不小于5m2 ,透析单元之间的间隔应大于0.8m。(四)护士站设在便于观察病人、运送设备和处理病情的地方。(五)透析间应配有抢救设备,包括氧气设备、抢救车、心电监护仪、除颤器、简易呼吸器等。 五、人员通道和病人休息区 (一)透析室应分别设置工作人员通道和病人通道,各区大小根据透析室的规模而定,以不拥挤、舒适为度。 (二)工作人员在更衣室更换衣服、工作帽和工作鞋后方可进入透析准备间和透析间。 (三)病人需要更换消毒拖鞋后方能进入透析间,超过10台机器的

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附件6 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管理规范 (征求意见稿) 为规范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及其医生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最低要求。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医疗机构开展血液透析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 (二)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以及由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许可从事肾内科疾病治疗医疗机构。 (三)具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血液透析设备。 (四)血液透析治疗应该具备相应的影像指导设备,如超声、CT或MRI等以及局部的温度监控设备。 (五)血液透析治疗应配备多功能监护仪,能进行心电、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六)血液透析治疗室应具备心、肺、脑抢救复苏条件,有氧气通道、麻醉机、除颤器、吸引器等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七)有至少2名具有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医师,及经过肾内科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员基本要求

(一)血液透析医师 1.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执业范围为开展本技术应用相关专业的本院在职医师。 2.有3年以上肾内科诊断治疗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3.经过相应的血液透析治疗技术培训。 (二)参与血液透析的其他相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需经过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相关专业系统培训。 三、技术管理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守血液透析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正确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治疗手段、患者经济承受能力等综合判断,决定治疗方案。 (二)术者由具有相应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的本院医师担任,术后制定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前,应当向患者和其家属告知治疗目的、治疗风险、治疗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实施血液透析治疗后应严密观察病情,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五)建立健全血液透析治疗技术评估和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六)医疗机构及医师要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评估,包括病例选择、治疗成功率、严重并发症、死亡病例、医疗事故发生情况、术后病人管理、病人生存质量、随访情况和病例质量等。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分区及要求.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分区及要求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分区及要求 血液透析室(中心)应按照实际需要合理布局。通常,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划分出以下三大区域: 一、污染区;二、半污染区;三、非污染区。三大区域内又分别划分出治疗、储存、休息、办公等区域。下面就各区域的布局进行详细划分及做相关的标准要求。 一、污染区 污染区为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布局重点,在污染区内,须设置普通病人HBsAg (-)血液透析治疗间(区)、隔离病人HBsAg(+)血液透析治疗间(区)、配药配剂室、污物/废弃物/洁具储存清洗间、以及HBsAg(-)病人使用可重复使用透析器的复用冲洗间等。 (一)普通病人透析治疗间 1、透析治疗间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见表-1 表1 项目合格标准 物品表面消毒效果<10cfu/cm2 空气消毒要求<500cfu/cm2 医务人员手<10cfu/cm2 透析治疗间应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要保证室内光线充足。保持安静,空气清新,做到良好的通风或设新风装置,必要时应当使用换气扇。透析治疗间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 2、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透析单元间距计算不能小于0.8米。实际占用面积不小于3.2平方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透析机的废液管不可直接与污水管道接触,中间应有空气间隔,避免污水管道的细菌逆向生长造成污染),供氧装置,中心

负压接口或移动负压抽吸装置。根据环境条件,可配备网络接口,耳机或呼叫系统等。 3、透析治疗间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如果没有双路电力供应,在停电时,血液透析机应具备相应的安全装置,允许将体外循环的血液回输至病人体内。 4、护士站设在便于观察和处理病情及设备运营的地方。备有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物品及药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 (二)隔离病人血液透析治疗间(区) 隔离病人血液透析治疗间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根据隔离病人的数量设置透析单元。布局要求同普通病人治疗间。(三)污物/废弃物/洁具储存清洗间 污物/废弃物/洁具储存清洗间用于暂时存放医疗废弃品,可回收的治疗包以及病人使用的洁具和生活垃圾。要保证房间的通风和干燥并做到各类物品分区存放、分区清洗。医疗废弃品包括使用过的透析器,管路,穿刺针,纱布,注射器,医用手套等。 (四)透析器复用冲洗间 透析器复用冲洗间用于对HBsAg(-)病人使用的可重复使用透析器进行复用冲洗,复用冲洗间要求通风,有反渗水供水接口和复用机(应有国家药监管理部门注册证),以及存放复用透析器的冷藏柜。 二、半污染区 半污染区作为血液透析室(中心)相关功能和职能的重要衔接部分,而且也要起到防止污染扩散,交叉感染的重要功能。通常情况下,水处理间,配液供液间,治疗室、小储物室、技师办公室,检验室,病人更衣室,病人卫生间,接诊区和病人家属休息室均划分在半污染区。 (一)水处理间 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地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并设置地漏。水处理间应维持合适的室温,并有良好的隔音和通风条件。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放置处应有水槽或排水管道,防止水

江苏省血液净化技术管理规范2014版

关于印发《江苏省血液净化技术管理规范(2014版)》 的通知 苏卫医〔2014〕68号 各市卫生局,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卫生局,省管有关医院: 为规范和加强血液净化技术管理,我委组织制定了《江苏省血液净化技术 管理规范(2014版)》(见附件,以下简称《规范》),现印发给你们,并就 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我省已将血液净化技术列入“第二类医疗技术”管理,凡未经审核批 准的医疗机构一律不得擅自开展该项技术。 二、医疗机构开展血液净化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相适应,避免盲目追 求扩大规模,忽视医疗安全和内涵质量。各有关医疗机构,要认真对照本《规范》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加强对血液净化中心(室)管理, 落实血液净化中心(室)的医护人员配置和岗位培训要求,保证血液净化的医 疗护理质量和安全。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科学规划辖区内血液净化中心(室)的设置,充 分考虑城郊偏远和广大农村地区血液净化的可及性,满足农村患者的医疗需求。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医疗机构的监督与考核,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指导与督查,在督查中发现医疗机构血液净化中心(室)不符合规定、存在医疗安全隐 患的,应立即限期整改;问题严重的,责令其暂停血液净化技术临床应用。各 地要加强血液净化质量控制工作,建立健全质控组织体系和制度,对辖区内血 液净化中心(室)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进行评估与检查指导,促进血液净化质量 的持续改进。 原省卫生厅《江苏省血液净化技术管理规范(试行)》(苏卫医﹝2010﹞ 6号)自此文下发之日起废止。 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4年10月17日 抄送:无锡市医管中心,省医院协会、省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江苏省血液净化技术管理规范(2014版)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一、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开展透析器复用的,还应设置复用间 二、人员 (一)至少有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肾脏病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0台血液透析机以上,每增加10台血液透析机至少增加1名执业医师; (二)每台血液透析机至少配备名护士; (三)至少有1名技师,该技师应当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血液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 (四)医师、护士和技师应具有3个月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二)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护理技术操作。(三)水处理间的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倍; (四)治疗室等其他区域面积和设施能够满足正常工作的需要。 四、设备 基本设备:(一)三级医院至少配备10台血液透析机,其他医疗机构至少配备5台血液透析机;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水处理设备、供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必要的职业防护物品;开展透析器复用的,应当配备相应的设备。 (二)急救设备:心脏除颤器、简易呼吸器、抢救车。 (三)信息化设备:至少具备1台能够上网的电脑 五、规章制度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相关诊疗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至少包括医院感染控制及消毒隔离制度、透析液和透析用水质量监测制度、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设备设施及一次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患者登记和医疗文书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管理制度等。

血透中心管理系统

血液净化治疗中心智能管理系统 血液净化是肾脏替代疗法的一种,是抢救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措施。其原理是利用半渗透膜来去除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并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近年来,世界各国救治的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数量、质量和方法逐年在发展。目前,许多有条件的医院都设立了血液净化中心,为肾病病人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我国每年终末期肾衰发病率比较高,但由于经济及医疗条件所限,至今接受血液净化疗法的患者只占很少一部分。如何能在提高血液净化疗法的质量基础上,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是目前血液净化中心今后发展的方向。 昆明杰软科技有限公司与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合作,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和专家意见,设计开发了一套杰软血液净化治疗中心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是一套集血液净化数据采集、存储、分析、统计于一体的系统,是血液净化中心信息化的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系统能够帮助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方便、快捷地完成日常工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下来的时间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一、系统概述 1、系统概要 血液净化治疗中心智能管理系统综合运用了医学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透析治疗过程的流程式管理以及对患者病情的实时监控,为医护人员及时诊断病情、制定优良的医疗方案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成本。 2、系统特点 (1)流程化的管理 本系统严格按照解放军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的业务流程量身打造,可从患者情报、透析日程准备、患者治疗排班等各个不同环节对血液透析治疗进行管理和监控,便于用户掌握最及时和准确的信息,同时省去大量繁琐的书面记录工作,解决了各类资料的储存问题。 (2)丰富的专业化医疗数据主表 本系统附带一套完整的透析数据主表,基本囊括国内透析业界所有业务历程所需的各类数据,用户可以简便的检索和编辑所需要的数据。 (3)界面友好、操作便捷 本系统从医护人员使用实际出发,界面设计简洁美观,实际操作简单易学各功能模块之间关联性强,用户只需通过双击、拖拽的简单操作就能实现所需要的功能,极大限度的节省了医护人员的宝贵时间。 二、系统功能简介 1、患者管理

最新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

一、血液透析室分区布局 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应设置①功能区:透析治疗室(设立普通治疗区和/或隔离治疗区)和治疗准备室;②辅助功能区:水处理间、清洁库房、污物间、洁具间以及接诊室/区、患者更衣室等;③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有条件可在功能区设置专用手术室/操作室,使用集中供液系统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配液间,开展透析器复用的透析室应在辅助功能区设置透析器复用间和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 布局和流程应当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洁污分区明确、标识清晰、流程合理。其中,治疗准备室、水处理间、清洁库房、配液间、复用后透析器储存间及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为清洁区域,透析治疗室、专用手术室/操作室、接诊室/区及患者更衣室为潜在感染风险区域,透析器复用间、污物处理室及洁具间为污染区域,不同洁净度区域内的功能用房遵循相对集中安置的原则。 二、人员 (一)至少配备2名执业医师,其中至少1名具有肾脏病学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配置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室至少配备6名执业护士。不足10台透析机的,每台透析机至少配备0.4名护士。 (三)应至少配备1名工程师/技师。 (四)医师、护士和工程师/技师都应具有3个月及以上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工作经历或培训经历。医疗和护理组负责人必须具备肾脏病学和透析专业知识,具备1年以上血液透析工作经历。 (五)应根据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保洁人员,保洁人员应经规范化培训后上岗,并定期培训考核。 三、房屋、设施 (一)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床(椅)间距不少于1.0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及其安全装置、反渗水供给接口、透析废液排水接口。 (二)透析治疗区内,根据规模及布局应设置1个或多个能够观察覆盖全部患者的医护工作站。 (三)水处理间使用面积不少于水处理机占地面积1.5倍。

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

血液透析技术管理规范 为了规范本省血液透析治疗的管理,保证治疗的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和《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等制定本管理规范。本规范为医疗机构和血液透析中心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最低要求。 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血液灌流等技术参照本规范执行。 一、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一)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单位必须在当地卫健行政部门、省和地区透析质控中心备案。 (二)开展血液透析长期血管通路(包括长期性中心静脉导管和各种动静脉内瘘)建立手术的医疗机构必须具有内科、外科、放射科、检验科等基本功能科室,能够独立完成基本诊疗项目,具有处理内外科常见疾病和内外科急症能力。 (三)血液透析室(中心)应具备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接诊区、库房、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应有符合规格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及抢救的基本设备;必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职责,执行感染控制措施、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质量检测制度、技术操作规范、设备检查及维修制度及病历档案管理制度等。 1. 血液透析室(中心)的分区及要求

血液透析室(中心)按实际需要合理布局,必需具备基本功能区,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 (1)透析治疗区 ①透析治疗区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III类环境,并保持安静,光线充足。具备空气消毒装置、空调等。保持空气清新,必要时应当使用换气扇。 透析治疗区内设置护士工作站,便于护士对患者实施观察和护理操作。 ②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或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床(椅)间距能满足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不少于0.8米。每一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反渗水供给接口、废透析液排水接口,中心供液系统要有透析液接口。应配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配备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 ③透析治疗间应当具备双路电力供应或应急发电设施。 ④有操作用的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 (2)治疗室 治疗室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对Ⅲ类环境的要求。 透析中需要使用的药品如促红细胞生成素、肝素盐水、鱼精蛋白、抗生素等应当在治疗室配制,现用现配。备用的消毒物品(缝合包、静脉切开包、无菌纱布等)应当在治疗

血液透析管理系统论文

血液透析管理系统 毕 业 论 文 撰稿人姓名:王化忠 学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指导教师:龚鸣敏老师与 王化文院长

血液透析管理系统 摘要 随着计算机科学不断地深入发展及广泛应用,计算机应用在各行各业中体现的效果不言而喻,以信息化管理作用尤为突出。 医院实行信息化管理以来,大大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减轻了以往手工输入的不便及出错率,提升了医护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也保证了表格书写的合格率,由此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因此,结合所要开发的系统的特点,软件设计采用了较实用PowerBuilder 9.0面向对象设计开发工具,采用与开发工具相结合的后台数据库:SQL Server2000 ,使用操作系统:Windows XP Server/Professional。功能要求实现各子系统的各功能模块中都要有录入、添加、删除、打印、查询、统计和数据加工功能,各子系统都要有参数设置功能。由于本实例程序数据库采用的是SqlServer 2000,因此需要设置SQL Server2000数据库后方可执行本例程序。本书提供的各实例的后台数据库都是SQL Server2000。在运行源代码前要先恢复各自的数据库,数据库恢复见附录一。 整个系统从符合操作简便、界面友好、灵活、实用、安全的要求出

发,完成患者基本信息、透析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和透析计划的建立、患者基本信息和透析计划的修改、信息查询、统计,以及透析信息的添加等透析管理工作。经过实际使用证明,本文所设计的血液透析管理系统可以满足医院管理方面的需要。论文主要介绍了本课题的开发背景,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开发的过程。重点的说明了系统设计的重点、设计思想、难点技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数据库;PowerBuilder 9.0;SQL Server2000;信息管理;血液透析管理

透析室建立的要求

血液透析室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设置肾病内科的二级以上医院可以设置血液透析室,并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血液透析室是利用血液透析的方式,对因相关疾病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场所。通过血液透析治疗达到清除体内代谢废物,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失衡,部分或完全恢复肾功能。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加强对血液透析室的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医院应当加强血液透析室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包括透析治疗区、水处理区、治疗区、候诊区、接诊区、库房和患者更衣室等基本功能区域。各功能区域应当合理布局,区分清洁区与污染区,清洁区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区、水处理区和库房等。 第八条透析治疗区由若干透析单元组成。每个透析单元由一台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每个透析单元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床(椅)间距不小于0.8米。 第九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置4个以上透析单元。

第十条水处理区面积应为水处理机占地面积的1.5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设备要求,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 第十一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置护士站,护士站应当便于对患者实施观察及技术操作。 第十二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符合规定的透析机、水处理装置、抢救基本设备、供氧装置、中心负压接口或可移动负压抽吸装置、双路供电系统和通风设备。 第十三条血液透析室应当满足透析患者,配备足够数量、经过卫生行政部门指定机构不少于6个月的透析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医护人员。 第十四条独立建制的血液透析室应当至少配备3名执业医师,并实行三级医师负责制;设置在相关科室内的血液透析室,其医师可由相关科室统一安排,应当有至少1名主治医师负责血液透析室的日常工作。 第十五条血液透析室医师负责制定和调整患者透析方案、处理急慢性并发症、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等,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六条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丰富透析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具有一定血液透析工作经验的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血液透析室护士的配备应当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以及透析环境等合理安排,每名护士负责操作及观察的患者应相对集中且数量不得超过4个。 第十八条血液透析室护士应当熟练掌握血液透析机及各种血液透析通路的护理、操作,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定期巡视患者及机器运作情况,做好相关护理记录。 第十九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主管护师担任,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护师担任。 第二十条设置10台以上透析机的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1名具备机械和电子学知识及一定的医疗知识、熟悉透析机和水处理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具有技师或工程师资质的专职技师。

=新建血液透析室结构布局及要求(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 血液净化室(中心)应合理布局,清洁区和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 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 一.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 二.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 三.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 具体功能; 1.候诊室: 舒适为宜,患者换鞋后进入接诊区和透析治疗室。 2.更衣室: 工作人员更衣换鞋后进入透析治疗室和透析准备室。 3.接诊室(区): 由医务人员分配透析单元,给患者称体重,测量血压和脉搏,确定治疗方案开具药品和化验单等。 4.透析治疗室: 一.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Ⅲ类环境,具备空气消毒装 置,保持空气清新,地面应使用防酸材料并设置地漏。按感控要求设置非接触式洗

手处。 二.应配备供养装置,负压吸引装置。一台透析机与一张床(椅)称为一个透析单元。 每个透析单元应当有电源插座组(透析机电源为220伏16安培三孔可靠接地插座,其它为220伏10安培5孔可靠接地插座)反渗水供水接口,废透析液排水口。 三.应具备双路电力供应。如没有则透析机应具备相应安全装置,使体外循环血液回到 患者体内。 四.配备操作用治疗车(内含血液透析操作必备物品),抢救车(内含必备抢救物品及 药品)及基本抢救设备(如除颤仪,简易呼吸器等)。 5.透析准备室(治疗室): 一.应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Ⅲ类环境。 二.用于准备透析治疗中的药品。 三.储存备用的消毒物品。 6.水处理间: 一.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设备占地面积1.5倍以上。地面承重应符合要求,地面应 做防水及地漏。 二.水处理间应通风良好,室温合适,水处理设备应避免日光直射,放置处应有水槽。 三.水处理机用自来水供应应充足,压力符合标准,入口装压力表。 7.库房: 库房应符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Ⅲ类环境标准,干湿分开。 存放透析器,管路,穿刺针,透析液等。 8.污物处理室: 用来暂时存放生活垃圾和医疗废弃物等。需分开存放,按相关部门要求分别处理。9.医务人员办公及生活用房: 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如办公室,餐厅,卫生间等)

全国血液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

全国血液透析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hinese National Renal Data System (CNRDS) 用户培训材料 (各省级质控中心用户) 2017 版 【重要提示:】用户第一次登陆时务必请先修改登陆密码。

目录 一、系统简介 (1) (一)系统介绍 (1) (二)登录系统 (1) (三)如何获得账户 (2) 二、查看患者信息 (3) 三、中心信息管理 (3) 四、系统其它功能 (5) (一)公告与交流 (5) (二)个人设置 (6) (三)中心设置 (7) (四)用户管理 (7) 五、技术支持联系方式 (10)

一、系统简介 (一)系统介绍 2010年在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牵头下,中国国家卫生部(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肾脏病专家建立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Chinese national renal data system, CNRDS,https://www.doczj.com/doc/9312636193.html,),并于2010年5月正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开展透析登记工作。CNRDS系统是为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资料库网络化专门定制的一套信息系统,能够支持在线结构化收集全国血液净化病历,以便进行统计分析,为病例共享、交换、分析和科研项目合作建立统一的信息学平台。系统可以统一管理患者信息、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等研究数据,具有方便的结构化查询、统计和规范化数据的导出功能。全国血液净化病例信息登记系统的建立标志着我国肾脏病数据登记工作迈出了一大步。通过全国血液净化网络登记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全国范围内、比较全面的透析患者的流行病血液资料。对中国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基本了解,为政府制定尿毒症防治政策提供了原始资料和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 CNRDS系统2010年正式上线以来已经在全国超过6000家透析中心实现落地应用,至2016年底CNRDS已经收集了我国6年完整的血液净化登记数据,支持了多项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课题,本系统数据量大、字段涵盖广,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涉及内容最丰富的肾病数据库,业务规模居全国各专业前列。从6年多的纵向数据分析来看,透析中心数量稳步增长、患者数量增长更为迅速,年增超过10%。考虑今后的发展,2017年本系统做了升级增容和改进更新。新系统显著提升了病例数据的获取能力,满足全国透析病例数据登记的任务需求。硬件配置将借鉴吸收公有云和本地服务器的优缺点,更加强化数据安全和多层备份;软件升级将改良PC端界面、加强人机交互、减少冗余,充分提高输录效率,未来还将持续升级,增加新型输录方式,做成用户能用、必用、易用、爱用的信息化利器。 (二)登录系统 第一步:网页输入:https://www.doczj.com/doc/9312636193.html, 第二步:选择血液透析系统 第三步: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图 1) 第四步:登录成功,进入首页(图 2)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卫医政发〔2010〕35号

卫医政发〔2010〕3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

(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 (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 (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血液透析室负责人必须具备透析专业知识和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第八条血液透析室应当配备护士长或护理组长,负责各项规章制度的督促落实和血液透析室的日常管理。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护士长或护理组长应由具备一定透析护理工作经验的初级(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注册护士的担任。 第九条血液透析室医师、护士和技师的配备应当达到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基本标准的要求。 第十条血液透析室医师负责制定和调整患者透析治疗方案,评估患者的透析质量,处理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按照有关规定做好相关记录。 第十一条血液透析室护士协助医师实施患者透析治疗方案,观察患者情况及机器运行状况,严格执行核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透析机和患者的数量以及透析环境布局,合理安排护士,每名护士每班负责治疗和护理的患者应相对集中,且数量不超过5名透析患者。 第十三条血液透析室技师负责透析设备日常维护,保证正常运转,定期进行透析用水及透析液的监测,确保其符合质量要求。 第十四条血液透析室根据工作需要,可配备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人员,从事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血液透析器复用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掌握有关操作技术规程。

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管理规定

15、血液透析室水处理系统管理规定 1、水处理间保持清洁干燥、阴凉通风、隔音,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2、确保水处理系统供电(配电箱指示灯),供水(供水压力表)正常。 3、每日观察多介质罐(Fe),碳罐(C)控制头工作时间是否与当前时间一致。 4、每日观察盐水桶中剩余盐量是否符合要求。 5、每周观察各压力表的参数是否在正常范围。 6、每日观察透析用水的电导率,正常值约10μs/cm。 7、根据水质、压力情况定期更换水处理软水滤芯。 8、透析用水硬度检测每天一次,在反渗水入口位置收集标本,正常为0—1 odH。 9、透析用水游离氯检测每天一次,在反渗水入口位置收集标本,正常为0 ppm。 10、透析用水每年至少测定一次化学污染物情况。(参考2008年美国AAMI 标准,见下表) 11、透析用水每月至少进行一次细菌培养,在反渗水进入透析机的位置收 集标本,细菌数不能超出200cfu/ml ,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12、透析用水每三个月至少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在反渗水进入透析机的 位置收集标本,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一次。 13、水处理主机及管道根据水质监测情况酌情进行过氧乙酸消毒。消毒由 工程师进行,每次消毒完成后,应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处于正常水平,透析用水电导率小于10μs/cm,方可正常使用。

附2008年美国AAMI标准 参考文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 绥阳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 2016年4月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最新)卫生部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最新)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的通知 (卫医政发〔2010〕3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加强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规范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我部组织制定了《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第一条为规范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工作,提高血液透析治疗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经血液透析导致的医源性感染,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规章,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三条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当地医疗服务需求,做好血液透析室设置规划,严格实行血液透析室执业登记管理。 第四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的管理,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血液透析室进行指导和检查,加强血液透析治疗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安全。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五条设置血液透析室的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规范,制定并落实血液透析室管理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工作人员岗位职责,落实血液透析室医源性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保障血液透析治疗安全、有效地开展。 第六条医疗机构应当指定相关部门负责血液透析室的质量监控工作,履行以下职责:(一)对血液透析室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二)对血液透析室的医疗质量、医源性感染管理、器械和设备管理、一次性医疗器具管理等方面进行检查;(三)对血液透析室的重点环节和影响医疗安全的高危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提出控制措施;(四)对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和健康管理提供指导;(五)对血液透析室发生的医源性感染进行调查,提出控制措施并协调、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七条血液透析室应当设负责人全面负责血液透析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三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负责人应当由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及其他医疗机构血液透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