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

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

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
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

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中数学知识的应用

如图讨论绳子变长时,绳子的拉力和墙面的支持力如何变化?解析法: θ cos 2G F =如果绳子变长,θ角减小,θcos 变大,F 2减小;θtan 1 G F =,θ角减小,θtan 减小,F 1减小。此题图解法较容易在此省略。在力(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问 题中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知识用的很多。 (2)正弦定理应用实例: 如图所示一挡板和一斜面夹住一球,挡板饶底端逆时针旋转直到水平,讨论挡板和斜面对球的弹力如何变化?此题图解法较容易在此省略。

解析法:βθαsin sin sin 12F F G == α θ sin sin 2G F = 因为θ不变α从锐角变成90 大再变小,所以F 2先变小后变大; () ()θβθβθβ βθβαβοcos cot sin sin sin 180sin sin sin sin 1-= =+= --== G G G G F β角从钝角变为零的过程中,βcot 一直变大,所以F 1一直变小。 (用到了正弦定理、诱导公式、两角和的正弦函数这种解法理论性较强。 ) (3)化θθcos sin b a +为一个角的正弦应用实例 如图所示物体匀速前进时,当拉力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多少度时最省力?动摩擦因数设为μ。 解答:匀速运动合力为零()θμθsin cos F G F -= ()() θβμμθβθβμμθμμθμμμθ μθμ++= ++= ??? ? ??++++= += sin 1sin cos cos sin 1sin 1cos 111sin cos 22222G G G G F 所以当θβ+为直角时F 最小,也就是当1 1 arcsin 2 2 2 +-= -= μπ βπ θ时F 最小。 5.组合应用实例 如图所示一群处于第四能级的原子,能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这个还可以用一个一个查数的办法解决,如果是从第五能级开始向低能级跃迁问可以发出几种频率的光子就很难一个一个地数了。 利用组合知识很容易解决,处于第四能级有623 42 4=?==! C N 种 处于第五能级有10! 24 5!3!2!52 5=?=?= =C N 种 6.平面几何(1)三角形相似应用实例 例题1:如图所示当小球沿着光滑圆柱缓慢上升时,讨论绳子的拉力 和支持力如何变化? 由三角形相似可得 l T h G R N ==可以N 不变T 减小。 例题2:(2013新课标)水平桌面上有两个玩具车A 和B ,两者用一轻质 橡皮筋相连,在橡皮绳上有一红色标记R 。在初始时橡皮筋处于拉直状态,A 、B 和R 分别位于直角坐标系中的(0,l 2),(0,l -)和(0,0)点。已 知A 从静止开始沿y 轴正向做加速度大小为a 的匀加速运动:B 平行于x 轴朝x 轴正向匀速运动。两车此

数学在各方面的的应用

附录三关于数学在理科中应用的调查报告 我们对理科中物理、化学、计算机基础中数学知识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调查。调查过程中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询问了不少相关的专家,现将结果公布如下: 一、物理学中的数学知识 数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和工具。离开了数学,物理学几乎寸步难行。现行大学物理系的数学教材几乎囊括了所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都必需具备相当高深的数学知识。 理论物理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有:空间及其拓朴、映射、实分析、群论、线性代数、方阵代数、微分流形和张量、黎曼流行、李导数、李群、矢量分析、积分变换(包括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偏微分方程、复变函数、球函数、柱函数、函数、格林函数、贝塞尔函数、勒让德多项式等。 实验物理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呈主要集中在概率统计学中。包括一维、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概率分布、大数定律、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极大似然法等。其中概率分布包括伯努力分布、泊松分布、伽马分布、分布、t分布、F分布等。 从上可以看出,上述数学知识对物理专业来讲,必需了解,且有的需要深入了解。比如群论、空间及拓朴、积分变换、偏微分方程、概率分布、参数估计等。工科和理科、师范类和非师范类、物理专业和非物理专业、其物理学习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也有范围和程度上的变化。工科就没有理科要求高,物理专业中所涉及的数学知识也比非物理专业所学物理课本上的数学知识丰富的多。 二、化学中的数学知识 初等化学只是简单介绍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除了相应的计算外,与数学的联系没有物理学那么紧密。高等化学需要更深入的研究物质,因此需要相应的高等数学知识为基础。下面我们就化学理论和化学实验两种课程来讨论。 化学理论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有:级数及其应用、幂级数与Taylor展开式、Fourier级数、Forbemus方法、Bessel方程、Euler-Maclaurh加法公式、String公式、有限差分、矩阵、一阶偏微分方程、二阶偏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包括一阶、二阶、线性、联立)、特殊函数(包括贝尔函数和勒让德多项式)积分变换、初步群论等。 化学实验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有:随机事件及其概率、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随机分量及其分布、大数定理、中心极限定理、参数估计等。 从上面可以看出,化学中的数学知识主要应用于计算,因此大部分是一些数学公式和方程,并没有更深一步理论推导及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要求。所以,化学专业中数学知识的要求不高,只限于了解并会套公式而已。

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

数学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一) 物理学中的数学方法是物理思维和数学思维高度融合的产物,借助数学方法可使一些复杂的物理问题显示出明显的规律性,能达到打通关卡、快速简捷地解决问题的目的。高考物理试题的解答离不开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借助物理知识渗透考查数学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永恒主题。可以说任何物理试题的求解过程实质上都是一个将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经过求解再次还原为物理结论的过程。复习中应加强基本的运算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意三角函数的运用,对于图象的运用要重视从图象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在解决带电粒子运动的问题时,要注意几何知识、参数方程等数学方法的应用。在解决力学问题时,要注意极值法、微元法、数列法、分类讨论法等数学方法的应用。 一、极值法 数学中求极值的方法很多,物理极值问题中常用的极值法有:三角函数极值法、二次函数极值法、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法等。 1.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y =acos θ+bsin θ = ( + ) 令sin φ= ,cos φ= 则有:y = (sin φcos θ+cos φsin θ) =sin (φ+θ) 所以当φ+θ=π2 时,y 有最大值,且y max =. 典例:在倾角θ= 30°的斜面上,放置一个重量为200 N 的物体,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3 3,要使物体沿斜面匀速向上移动,所加的力至少要多大?方向如何?

【解析】设所加的外力F 与斜面夹角为α,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有 F cos α- mg sin θ-f = 0 N +F sin α - mg cos θ = 0 而f =μN 解得:F =α μαθμθsin cos cos (sin ++mg 因为θ已知,故分子为定值,分母是变量为α的三角函数 y=cos + = ( cos + sin ) = (sin cos + cos sin ) = sin(+ ) 其中 sin = ,cos = ,即 tan = 。 当+ = 90 时,即 = 90 - 时,y 取最大值 。 F 最小值为 ,由于 = ,即 tan = ,所以 = 60。 带入数据得 Fmin = 100 N,此时 = 30 。 【名师点睛】根据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分析,然后根据物理规律写出相关物理量的方程,解出所求量的表达式,进而结合三角函数的公式求极值,这是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的常用方法,这也是数学中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在物理解题中的重要应用。 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 二次函数:y =ax 2+bx +c =a (x 2+b a x +b 24a 2)+c -b 24a =a (x +b 2a )2+4ac -b 2 4a (其中a 、b 、c 为实常数),当x =-b 2a 时,有极值y m =4ac -b 24a (若二次项系数a >0,y 有极小值;若a <0,y 有极大值)。 典例:在“十”字交叉互通的两条水平直行道路上,分别有甲、乙两辆汽车运动,以“十”字中心为原点,沿直道建立xOy 坐标系。在t = 0 时刻,甲车坐标为(1,0),以速度v 0=k m/s 沿 -x 轴方向做匀速直线运

考研数学之物理应用分析

Born To Win 人生也许就是要学会愚忠。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考研数学之物理应用分析 数学一和数学二的学生对物理应用这一块掌握的比较薄弱。物理应用不是数学一和数学二的常考点,但是一旦考了,学生往往都不会。2015年数学二的考研真题出了一道与物理应用有关的大题。这是个拉分题,很多同学都不会。所以希望大家能够对物理应用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那些立志上名校,希望数学给力的学生。下面,跨考教育数学教研室的向喆老师就来和大家分享物理应用分析的学习方法。 一.明确知识框架 有句古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物理应用可以说是比较难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就应该明了考研都考了那些物理应用。首先,只有数学一和数学二才考物理应用。然后,物理应用分布在导数应用,定积分应用,微分方程应用中,其中物理应用在定积分中考查的最多。最后,有关的物理知识的储备。比如说速率,做功,压强,压力等。 二.掌握学习方法 大家在明白了物理应用的体系后,就应该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首先是导数中的物理应用。通过对历年真题的研究,我发现导数的物理应用主要体现在对导数物理意义的理解,即速率。然后是定积分中的物理应用。这是考查的重点。主要包括:变力做功(变力对质点沿直线做功和克服重力做功);液体静压力;质心及形心。这三个部分求解的核心思想是微元法:分割,近似,求和,取极限。大家应该把定积分的定义即曲边梯形面积是怎么求得掌握。接着,大家就应该把这三部分的微元法思想推一遍,从而熟练掌握本质的含义。其中克服重力做功问题已经在真题中出现过。最后是微分方程中的物理应用。通过历年考题分析,我发现微分方程中的物理应用主要考察的是牛顿第二定律。据此联系了位移与速率;重力,浮力及阻力与加速度关系。总之,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候,应该有一些基本的思想。比如说:微元法思想,牛顿第二定律,压强及压力,位移与速率等。 三.熟练掌握题型 大家在明白了知识体系以及学习方法后就应该通过做题来巩固。不过现在出现了一个问题:数学一和数学二的同学有很多都不是学物理的。所以有必要对基本的物理知识进行回顾。大家可以参考下高中的物理课本就够了。针对做题,题目不求多,关键是把真题搞懂。大家可以看下从1989年到2014年的真题,找到其中的物理应用部分,然后仔细的思考下,做一下,总结题型,体会下思想方法。 总之:物理应用部分是高等数学中一个难点,虽不是热点问题,但是往往冷不丁的在真题中出现,它是制约着大家能否拿高分的瓶颈。所以,大家应该掌握物理应用的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及该做哪些题目。 文章来源:跨考教育

物理中常用的数学特殊方法

专题2 物理中常用的数学特殊方法 考点1. 利用数学方法求极值 1.利用三角函数求极值 (1)二倍角公式法:如果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可以化成y=A sin θcos θ,则根据二倍角公式,有y=A 2 sin 2θ,当θ=45°时,y 有最大值,y max =A 2 。 (2)辅助角公式法:如果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为y=a sin θ+b cos θ,通过辅助角公式转化为y=√a 2+b 2sin (θ+φ),当 θ+φ=90°时,y 有最大值y max =√a 2+b 2。 2.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 二次函数y=ax 2 +bx+c (a 、b 、c 为常数,且a ≠0),当 x=-b 2a 时,y 有极值 y m =4ac -b 2 4a (a>0时,y m 为极小值;a<0时,y m 为极大值)。 3.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极值 对于两个大于零的变量a 、b ,若其和a+b 为一定值,则当a=b 时,其积ab 有极大值;若其积ab 为一定值,则当a=b 时,其和 a+b 有极小值。 1.(2019年衡水二调)(多选)如图甲所示,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两根平行导电导轨,放置在斜向左上方、与水平面成60°角足够大的匀强磁场中,现给出这一装置的侧视图,一根通有恒定电流的金属棒正在导轨上向右做匀速运动,在匀强磁场沿顺时针缓慢转过30°的过程中,金属棒始终保持匀速运动,则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变化可能是( )。 A .始终变大 B .始终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2.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借助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观测到了一组双星系统,它们绕两者连线上的某点O 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双星系统中体积较小的成员能“吸食”另一颗体积较大的星体表面的物质,达到质量转移的目的,假设在演变的过程中两者球心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最初演变的过程中( )。 A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万有引力保持不变 B .它们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不断变大 C .体积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也变大 D .体积较大的星体做圆周运动的轨迹半径变大,线速度变小 3.(2019年湖北省宜昌市高三模拟)(多选)如图所示,斜面底端上方高h 处有一小球以水平初速度v 0抛出, 恰好垂直打在斜面上,斜面的倾角为30°,重力加速度为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球打到斜面上的时间为 √3v 0 g B .要让小球始终垂直打到斜面上,应满足h 和v 0成正比 C .要让小球始终垂直打到斜面上,应满足h 和v 0的平方成正比 D .若高度h 一定,现小球以不同的初速度v 0平抛,落到斜面上的速度最小值为√(√21-3)gh 考点2.函数图象及应用 图象问题是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年年皆有。不管怎么考,我们只要深刻理解图象中的基本要素便可应对,具体为图 象中的“点”“线”“斜率”“截距”“面积”等。 图象 函数形式 特例及物理意义 y=c 匀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面积”表示位移 y=kx ①匀速直线运动的x-t 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②初速度v 0=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v-t 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

《高等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举例

《高等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举例 一 导数与微分的应用 分析 利用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与运算,可解决求变化率的问题。求物体的运动速度、加速度的问题是典型的求变化率问题。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应结合问题的物理意义,明确是在对哪个变量求变化率。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各类导数和微分公式解决具体问题。 例 1 如图,曲柄,r OA =以均匀角速度ω饶定点O 转动.此曲柄借连杆AB 使滑块B 沿直线Ox 运动.求连杆上C 点的轨道方程及速度.设,a CB AC == ,?=∠AOB .ψ=∠ABO y 解 1) 如图,点C 的坐标为: ψ?cos cos a r x +=, (1) .sin ψa y = (2) 由三角形的正弦定理,有 ,sin 2sin ? ψa r = o x 故得 .2sin 2sin r y r a == ψ? (3) 由(1)得 r y a x r a x 2 2cos cos --= -=ψ? (4) 由,1cos sin )4()3(2222=+=+??得 ,12422 222222=---++r y a x y a x r y 化简整理,得C 点的轨道方程为: .)3()(422222222r a y x y a x -++=- 2) 要求C 点的速度,首先对(1),(2)分别求导,得 ,sin cos 2cos sin ψψ?ω?ωr r x --=' ,2 cos ? ωr y =' 其中.?ω'=

又因为,sin 2sin ψ?a r = 对该式两边分别求导,得 .cos 2cos ψ ? ωψa r = ' 所以C 点的速度 2 2 y x V '+'=4 cos )sin cos 2cos sin (2222 ?ωψψ?ω?ωr r r + --= .)sin(cos sin 4cos cos 22ψ?ψ??ψ ω ++= r 例2 若一矿山升降机作加速度运动时,其加速度为),2sin 1(T t c a π-=式中c 及 T 为常数,已知升降机的初速度为零,试求运动开始t 秒后升降机的速度及其所走过的路程. 解: 由题设及加速度的微分形式dt dv a = ,有 ,)2sin 1(dt T t c dv π-=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 ? ?-=v t dt T t c dv 0 ,)2sin 1(π 得: ,2cos 2D T t T c ct v ++=ππ 其中D 为常数. 由初始条件:,0,0==t v 得,2c T D π - =于是 )].12(cos 2[-+ =T t T t c v ππ 又因为,dt ds v = 得 ,)]12(cos 2[dt T t T t c ds -+ =ππ 对等式两边同时积分,可得: )].2sin 2(221[2t T t T T t c s -+=πππ

物理学中的逻辑.

物理学中逻辑 内容提要 本文探讨了形式逻辑,经典物理学逻辑,近代物理学逻辑。认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柱石即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在理论完备性和可靠性存在问题。 李鑫2017年6月28日 目录 1形式逻辑 2经典物理学逻辑 2.1牛顿的理论体系 2.2经典电磁学理论体系 3近代物理学逻辑 3.1相对论 3.2量子力学

1形式逻辑 形式逻辑研究的推理中的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由作为前提和结论的命题的逻辑形式决定的,而命题的逻辑形式(简称命题形式)的逻辑性质则是由逻辑常项决定的。要弄清逻辑常项的性质,系统地揭示推理规律,就要通过建立逻辑演算,进行元逻辑的研究。研究元逻辑的方法是形式化的公理方法。 形式逻辑的规则: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形式逻辑是人们思维的法则,人的思维要把握全貌,辩证分析, 2经典物理学逻辑 2.1牛顿的理论体系 牛顿的理论体系包括牛顿绝对时空观、牛顿动力学三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规律。 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认为空间三维坐标架是绝对静止的,空间坐标表示事件发生的地点和区域的大小,时间是永恒均匀流逝的,时间表示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过程的久暂。 牛顿的动力学三定律包括惯性定律、作用力与质量和加速度乘积成正比和作用力和反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引力作用力与质量乘积成正比,和距离平方成反比。 牛顿认为空间是空虚的,作用力是瞬时超距的。校时信号传播速度是无限大,各地的时钟都指向同一时刻,事件发生的同时性是绝对的。 Newton把他的力学理论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可见牛顿对哲学和逻辑学重视。牛顿理论体系自成系统,符合形式逻辑。 牛顿的理论被后来的物理学家拉格朗日和哈密顿等人发展成理论力学。 2.2经典电磁学理论体系 19世纪中叶,描述电磁现象的基本实验规律:库仑定律、毕-萨-拉定律、安培定律、欧姆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等已经先后提出,建立统一电磁理论的课题摆在了物理学家面前。J.C。Maxwell审查了当时已知的全部电磁学定律、定理的基础,提取了其中带有普遍意义的内容,提出了有旋电场的概念和位移电流的假设,揭示了电磁场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依存,完成了建立电磁场理论的关键性突破。1865年Maxwell建立了包括电荷守恒定律、介质方程以及电磁场方程在内的完备方程组。麦克斯韦方程组关于电磁波等的预言在三十年后为德国物理学家H.-R.Hertz的实验所证实,证明了位移电流假设和电磁场理论的正确性。它是物理学继牛顿力学之后的又一伟大成就。荷兰物理学家H.-A.Lorentz于1895年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完善了经典电磁理论。经典电磁理论被包括在经典电动力学理论体系之中。 经典理论力学和电动力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两大丰碑,是形式逻辑典范。 3近代物理学逻辑 3.1相对论 1905年9月,德国《物理学年鉴》发表了爱因斯坦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包含了狭义相对论的基本思想和基本内容。[2]狭义相对论两个基本假设是物理规律在所有惯性系中都具有相同的形式和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原理有确定函义:第一,光在真空传播

高年级初中中学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初中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简介 江苏省南通市第三中学:江宁 数学计算是指人们根据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一定的现象、规律进行数学计算,发现各个量之间的数学关系,从深一层次去认识新的事物的方法。 数学计算是研究性学习中必备的手段,是初中物理研究性学习中进一步认识事物中最可靠的工具。通过数学计算,学生可以从定性认识事物发展到定量认识事物,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准确地认识事物各个量之间的内在规律。 以下所列是初中物理中常用的一些数学方法: 1、代入法 “代入法”是指在研究物理问题中,已知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关系公式,将物理量直接代入公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学会利用公式直接进行计算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之一,它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物理量之间的来龙去脉,熟悉物理量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例:质量为的水,温度从 60℃降至40℃,会放出______J 的热量。若将这部分热量全部被初温为10℃、质量为的酒精吸收,则酒精的温度将上升______℃。[酒精的比热容为×103 J /(kg ·℃),水的比热容为 ×103 J /(kg ·℃)] 解:物体升、降温时吸、放的热量计算公式为:Q=c ·m ·Δt 应用“代入法”进行解题时,可以根据公式用自变量求因变量,也可以根据公式用因变量求自变量,但要注意在计算过程中,物理单位必统一。 2、比例法 “比例法”是指用两个已知的物理量的比值来表示第三个物理量的方法。比值法可以充分体现出在两个物理量同时变化的条件下影响物理过程的真正因素。 例:现有两杯质量不同的液体酒精和水,若两者的质量之比为2∶3,求两种液体的体积比?(ρ酒 精 = ×103kg/m 3,ρ水= ×103kg/m 3) 解:6 58.0132=?=?==酒水水酒水 水酒酒 水酒ρρρρm m m m V V 另外,初中物理中的许多物理量是通过比值来介绍的,如:速度、密度、热值、电阻等等。是中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学到的第一个数学方法。 3、近似法 “近似法”是指在数学计算过程中,当个别量的微小变化并不影响整体结果时,为了计算与分析的方便,将个别量进行一定程度的近似代换或取舍的方法。利用近似法可以降低复杂的数学计算,帮助学生用最根本的数据去认识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抓住各种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特征。 例:一位同学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 时间,他的功率大概是多少? 解:根据生活经验,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 ,一层楼的高度约为3m ,g 取10N/kg 。 事实上,只要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任何一种测量和计算都是对所求物理量的实际情况的一个近似。运用近似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研究中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真正含义。 4、方程法 “方程法”是指在求解某个物理量时,根据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列出方程,通过求解方程从而求出物理量的方法。方程法可以减少学生的数学过程思维,解决问题简捷明了,方便于学生发现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因果关系。 W s m kg N kg t Gh t W P 300106/1050=??===

高中物理解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高中物理解题中涉及的数学知识 物理和数学是联系最密切的两门学科。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物理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高中物理中用到的数学方法有:方程函数的思维方法,不等式法,极限的思维方法,数形结合法,参数的思维方法,统计及近似的思维方法,矢量分析法,比例法,递推归纳法,等等。现就“力学”与“电磁学”中常用数学知识进行归纳。 Ⅰ.力学部分: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万有引力、功和能量与几何、代数知识相结合,从而增大题目难度,更注重求极值的方法。 Ⅱ.电磁学部分:电磁学中的平衡、加速、偏转及能量与圆的知识、三角函数,正余弦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比、扇形面积、二次函数求极值(配方法或公式法)、均值不等式 、正余弦函数、积化和差、和差积化、半角倍角公式、直线方程(斜率,截距)、对称性、)sin(cos sin 22?θθθ++=+b a b a a b =?tan 、数学归纳法及数学作图等联系在一起。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三角函数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变形公式: ::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2、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3、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222 cos 2b c a bc +-A = 4、均值定理: 若0a >,0b >,则a b +≥,即2 a b +≥ ()2 0,02a b ab a b +??≤>> ??? ; 2 a b +称为正数a 、b a 、b 的几何平均数. 5、均值定理的应用:设x 、y 都为正数,则有 ⑴若x y s +=(和为定值),则当x y =时,积xy 取得最大值 2 4 s . ⑵若xy p =(积为定值),则当x y =时,和x y +取得最小值 1、半径为r 的圆的圆心角α所对弧的长为l ,则角α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l r α= . 2、弧度制与角度制的换算公式:2360π= ,1180 π = . 3、若扇形的圆心角为()α α为弧度制,半径为r ,弧长为l ,周长为C ,面积为S ,则l r α=, 2C r l =+,2112 2 S lr r α==. 4、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221sin cos 1αα+=;()sin 2tan cos α αα =. 5、函数的诱导公式:

高中物理中的数学知识与方法选读

高中物理中的数学知识与方法(选读) 目录: 前言 概念的描述与定义 矢量与矢量的运算 极限思想的体现 待定系数法的应用 (1)认识运动方程 (2)电学实验数据处理 解方程组 变力做功-数学和物理在解题思路中的差别 图象法解题 (1)识图辨析 (2)数形结合 导数在高中物理中的应用 (1)求速度和加速度 (2)求感应电动势 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半径与轨迹的关系

前言 在多年的高中教学经历中,接触到很多学生在物理上学习得很努力、很认真,虽然在时间上大量的投入,但成绩总是差强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受到数学知识的制约,而很多物理问题都得用到数学工具和方法解决;另外一个原因是数学知识掌握得不错,平时数学成绩也好,但不能灵活运用到物理学习中来,对数学和物理两个学科只是独立地进行思考与学习,不能真正地融汇贯通。 高考《考试说明》中明确提出高中生应具备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即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根据数学的特点、规律进行推导、求解和合理外推,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判断、进行物理解释或作出物理结论。能根据物理问题的实际情况和所给条件,恰当地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形式和方法进行分析、表达。能够从所给图象通过分析找出其所表达的物理容,用于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 数学物理方法:对一个物理问题的处理,通常需要三个步骤:(1)利用物理定律将物理问题翻译成数学问题;(2)解该数学问题,其中解数学物理方程占有很大的比重,有多种解法;(3)将所得的数学结果翻译成物理,即讨论所得结果的物理意义。 数学与物理的联系:数学是物理的表述形式之一。其学科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它能够概括物理运动的所有空间形式和一切量的关系。数学是创立和发展物理学理论的主要工具。物理原理、定律、定理往往直接从实验概括抽象出来,首先是量的测定,然后再建立起量的联系即数学关系式,其中就包含着大量的数学整理工作,本身就要大量的数学运算,才能科学地整理实验所观测到的量,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具体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即能将具体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以期在数学技能与具体问题之间架起桥梁.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的时候,从建立坐标开始,包括确定自变量,找出函数关系以至积分上下限的确定等,都要以物理思想来指导.例如,

数学物理方法

数学物理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 所属专业:物理、应用物理专业 课程性质:数学、物理学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这门课主要讲授物理中常用的数学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线性空间和线性算符、复变函数、积分变换和δ-函数、数学物理方程和特殊函数等,适当介绍近年来的新发展、新应用。本门课程是物理系学生建立物理直观的数学基础,其中很多内容是为后续物理课程如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等服务,是其必需的数学基础。 这门课中的一些数学手段将在今后的基础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往往构成了相应领域的数学基础。一般来讲,因为同样的方程有同样的解,掌握和运用这些数学方法所体现的物理内容将更深入,更本质。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以普通物理、高等数学和部分线性代数知识为基础,为后继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研究有关的数学问题作准备,也为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数学物理问题求解提供基础。 (四)教材:《数学物理方法》杨孔庆编 参考书:1. 《数学物理方法》柯朗、希尔伯特著 2. 《特殊函数概论》王竹溪、郭敦仁编著 3. 《物理中的数学方法》李政道著 4. 《数学物理方法》梁昆淼编 5. 《数学物理方法》郭敦仁编 6. 《数学物理方法》吴崇试编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第一部分线性空间及线性算子 第一章R3空间的向量分析 第一节向量的概念 第二节R3空间的向量代数

第三节R3空间的向量分析 第四节R3空间的向量分析的一些重要公式 第二章R3空间曲线坐标系中的向量分析 第一节R3空间中的曲线坐标系 第二节曲线坐标系中的度量 第三节曲线坐标系中标量场梯度的表达式 第四节曲线坐标系中向量场散度的表达式 第五节曲线坐标系中向量场旋度的表达式 第六节曲线坐标系中Laplace(拉普拉斯)算符▽2的表达式第三章线性空间 第一节线性空间的定义 第二节线性空间的内积 第三节Hilbert(希尔伯特)空间 第四节线性算符 第五节线性算符的本征值和本征向量 第二部分复变函数 第四章复变函数的概念 第一节映射 第二节复数 第三节复变函数 第五章解析函数 第一节复变函数的导数 第二节复变函数的解析性 第三节复势 第四节解析函数变换 第六章复变函数积分 第一节复变函数的积分 第二节Cauchy(柯西)积分定理 第三节Cauchy(柯西)积分公式 第四节解析函数高阶导数的积分表达式 第七章复变函数的级数展开

物理学中的数学

物理学中的数学 物理学中的数学,这是一个论述范围十分宽广的话题。我是数学系的,学的是纯数学,可我对物理学从小就有着莫大的兴趣,至今对他仍是念念不忘,时刻关注着它的发展。所以,对于物理学中的数学这一话题,也有着浅浅的思考和感悟。物理学和数学是我一生最为感兴趣的学科,鉴于此,我想写一篇关于它们之间的论述,一点也许不着边际的泛泛之谈,以泄自己心头之爱。 数学对于整个自然科学(甚至社会科学也可以算在内)的重要性,我想任何语言都是无法言明的。上帝是数学家,唯一能够描述的语言是数学,这句话却一点也没错。往小一点说,如果没有数学,也就没有今天的现代科技。当然,现在要说的仅仅是物理学中的数学。 事实胜于雄辩,真实的历史往往能反映这一点。所以我们将跟随物理学这一门学科的发展历程,穿过历史的层层迷雾,从中我们可以发现,物理学的建立与发展应用了哪些数学工具,而数学又是如何对物理产生重要影响和推动的,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个的物理学大厦是如何建立在这些简洁优美的数学法则之上的。 近代物理学都沿袭了希腊古典科学的血统,延续着古希腊式的精神文明。古希腊人从以思辨为主的哲学逐渐地发展出了众多分支学科,其中最重要的分支就是数学和物理学。从很多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古希腊那些有才学的人,当时对数学是非常之重视,例如,毕达哥拉斯学派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数即万物,光从字面意思理解,这句话是很有问题的,但从世界是按照数学逻辑运转的角度看的话,这句话是对于当时是很有前瞻性的,但不管如何,他们还是隐约地发现了数学逻辑在物质运转所诠释的作用。又一个例子,柏拉图在自己新开设的柏拉图学园的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以此种种表明他们对数学非常之看重。古希腊的百科全书式学者,亚里士多德,从日常的观察实践,凭借经验总结出万物运行的一套理论,虽然现在看来有些显得非常之荒谬和幼稚,但这至少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个起始,是物理学的雏形。 伽利略,这位近代物理学之父,创造出了数学推理与实验相结合的科学传统,这是历史上数学与物理学第一次的大融合。数学推导加上物理实验,此后一直是科学发现的一把神器,合称双剑,后来,牛顿利用这把神器大刀阔斧地建立了他的经典物理学,人类也有史以来第一次建立起了整个物理世界的体系(牛顿很幸运,因为机会只有一次),万物毕恭毕敬地遵守着这些法则(laws)运转。这次帮助牛顿建立起的经典物理学大厦的数学工具就是它自己独自发明的流数和反流数(微积分)。今天,我们仍可以回顾那一段令人激动的历史,“1685年牛顿应用微积分证明了,地球吸外部物体时,恰像全部的质量集中在球心(球对称)一样。”其实这是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很关键的一步,胡克就因为不懂微积分而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而无缘。有了万有引力定律,以后再利用数学上的微积分则可以随时计算出各行星的运行轨道(各类双曲线形)。这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上帝运行这个宇宙的法则和奥秘终于被发现了,有了牛顿,一切都光明了。 分析力学,牛顿力学的另一种表述,或者说是它的推广和严格化,不过这次登场的主要是数学家。其实可以看出,很多时候,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是互通的,所谓数理不分家,以前的科学家动不动就是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后面还有什么家家的,真的是牛人一个,不过自彭加莱以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通才了(知识爆炸的今天,任何一个小领域都能吞噬一个人一辈子的时间)。18世纪的数学家们创立了分析力学,以先进的数学工具重新表述了牛顿力学体系,用独特的数学形式重新刷新了整个力学系统。数学家欧拉所发明的变分法(其实后来拉格朗日也独自发明了变分法,之间还有他们两人之间的一段小故事)则直接孕育了力学中的最小作用原理。其实上帝在创造宇宙必定是按照这个原理进行的,因为这是最为经济和实惠的创造方式。“分析力学最终的成就是拉格朗日方程。由虚功原理和达朗贝尔原理,可以得到所谓的力学普遍方程,在此基础上,拉格朗日进一步引进了广义坐标,广义速度和广义

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数学方法的应用策略研究 摘要:物理是学生高中学习中的重点科目,也是一大难点科目,随着物理知识 难度性的增加,学生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一旦没有良好的学习方 法和解题思路,很容易打击学习物理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影响学习兴趣,造成学 习效率低下,物理成绩难以提升。数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在学习高中 物理力学知识中有重要应用作用,能够促进思维发展,降低学习难度。本文阐述 了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的应用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用策略, 以期为高中生物理力学知识的学习进步提供一点参考意见。 关键词:数学方法;高中物理;力学;应用策略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通性,我们在学习物理 力学知识以及解题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运用数学方法能够加深对物理概念和现象 的理解,全面掌握物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 单化,攻克物理学习中的难关。因此,研究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数学方法的应用 策略对高中生的物理学习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数学方法在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的应用作用 (一)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高中物理力学知识相较于初中物理知识难度性更大,导致我们学生在理解 物理知识时很难深刻掌握,不能熟练的运用物理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经常面对物 理力学题目没有解答思路,影响了解题效率和准确性[1]。在学习物理力学知识时,应用数学方法能够获取解题灵感,拓展解题思路,在分析题目过程中,应用数学 思维掌握题目中力学特征,更好的理解各个物理量之间的联系,采取有效的数学 方式简化解题步骤,降低解题难度。 (二)借助数学知识验证结果 在学习物理力学知识时,很多学生反映不能理解教学内容,无法保证解题 答案的准确性。借助数学知识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力学知识和数学知识 有一定的相同性,我们可以利用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将力学题目模型化,将难以分 析理解的物理难点变成数学知识点,获得题目答案。除此以外,为了保证答案的 准确性,可以利用数学思维和数学方式验证结果,这一过程不仅能够强化对数学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能够提高解题水平[2]。 (三)应用数学知识推导物理公式 一直以来,物理力学公式的学习和应用都是我们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难点所在。在攻克这一难关上,我们可以应用数学知识推导出物理公式。比如,在学习“直线运动”这部分物理知识时,可以利用三角法和代数法明确直线运动的轨迹和 规律,借助数学知识中适量运算方式分析直线运动中的速度与位移,总结二者的 分解与合成过程,推导出速度和位移的物理公式。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将推导 出来的物理公式进行更深层次的关系式推导,利用数学知识降低接受新知识、掌 握新公式的难度,促进对物理公式的吸收消化,让物理公式不再是我们学习中难 以攀登的高山,而是变得简单清晰起来。 二、高中物理力学学习中数学方法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数形结合方法 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为了挖掘出题目中的隐藏条件,提升解题效率经常使

数学在各学科中的作用

数学在各学科中的作用 当今世界的科技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地发展,物理,化学,生物,建筑,信息技术等等各式各样的学科无一不在现代生活中展现着他们的魅力,,然而,在所有这些学科的背后,还有一门科学在支撑着它们,那就是数学。数学有一种独特的抽象性,正是因为数学抽象,其结论应用十分广泛。数字由许许多多事物抽象而来,它不代表任何意义,也正是因为它不代表任何意义,所以它可以应用在任何地方。2+3=5不仅适用于人,也适用于书、本、笔等等。 在数学中,同一个方程式完全可能代表着互不相干的事物的某种相同规律。同一个拉普拉斯方程可能代表许多不同的物理现象。某种生物种类群体的数量变化可能与市场某种商品的价格涨落满足同一数学模型。数学在其它学科中有特殊的地位与作用。数学是各门科学的语言。物理定律及原理都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的,数学在力学与物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人所共知的。 物理学应该是应用数学最多的学科之一,数学公式使描述物理现象变得简单而一般。动力学中最基本的概念——加速度的定义本质上就是一个导数,缺少了导数的概念,又怎么会有加速度的定义呢?解决理想的运动学问题会用到微分方程的概念,微分方程的理论使解决复杂的运动问题变得可能。数学的功底也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所必备的,在此,我们不妨举两位大物理学家的例子。法拉弟是一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场、磁场、电力线、磁力线、电与磁的对称关系等,但他数学功底不够(相对来说),不能把他的实验结果上升为理论(没有可操作性)。而另一位电磁学的大师麦克斯韦确有很好的数学功底,他用微分方程和向量代数等数学方法,完整地揭示上述现象,并于1862年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论物理的力线》,使得这些理论有了广泛的应用。今天的无线广播、电视、雷达通讯,遥控等,都是以它为基础的。所以说,如果没有数学的发展,物理学也难有突破。物理学和数学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永远密不可分。而物理学,正是数学在实际学科中应用的最好体现。 信息科学是二十世纪才发展起来的一门科学,我们如今的生活已经处处融入了这门科学。计算机帮我们解决了以往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互联网让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数字通信技术让人与人之间变得很近。而信息科学的基础就是数学,没有布尔代数,如何会有电子系统中0和1编码段?没有矩阵理论,如何解决复杂的工程建设规划问题?没有数学中许许多多的算法,又如何在计算机上展现出美妙的图案?可以这样比喻,信息科学正是在数学的肥沃土壤中长出的一朵美丽娇艳的花。我们作为北邮的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注重打好我们自己的良好数学功底,为以后的深造作好准备。 当然,不仅仅是理科才会用到数学,就连艺术也离不开数学。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绘画艺术之所以能有惊人的发展,正是得益于数学的分支——几何学的进步。一幅画要想逼真生动的展现现实世界,就要用到投影和几何学的原理。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一位画家,也是一位几何学家,发明家和梦想家。它的每一幅作品无一不是建立在严谨的投影规则之上的,也正因为此,他的画才那样细腻,那样准确,那样迷人。此外,雕塑,徽标设计,建筑等等都离不开数学,2006年德国世界杯的徽标就是由几个外切圆组成的笑脸构成的。 数学是美的,因为他融入了生活,融入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马克思曾说“只有当一门学科应用了数学之后,它才成为了一门真正的科学”。每一门科学中都体现着数学的价值,在人类即将写下的历史中,数学仍将不断地发展,随之而来的,就是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高等数学》知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举例

《高等数学》中的积分在物理学中的应用 积分的应用(力学,磁场,速度。) 分析 利用积分的概念与运算,可解决一些关于某个区域累积量的求解问题。求物体的转动惯量、求电场强度等问题都是典型的求关于某个区域累积量的问题。在求解这类问题时,应结合问题的物理意义,明确是在对哪个变量,在哪个区域上进行累积。并应充分利用区域的对称性,这样可将复杂的积分问题简化,降低积分的重数,较简捷地解决具体问题。 例1 一半径为R 的非均质圆球,在距中心r 处的密度为:),1(22 0R r αρρ-= 式中0ρ和α都是常数。试求此圆球饶直径转动时的回转半径。 解:设dm 表示距球心为r 的一薄球壳的质量,则 dr R r r dr r dm )1(22 2 02 απρρπ-==, 所以此球对球心的转动惯量为 .3557)1(50220 4 002 α πραπρ-=-==? ?R dr R r r dm r I R R (1) 在对称球中,饶直径转动时的转动惯量为 I I 3 2 = ', (2) 又因球的质量为 ?? -=-==R R R dr R r r dm m 030220 2 0.1535)1(α πραπρ (3) 又饶直径的回转半径 ,m I k ' = (4) 由(1)-(4),得.21351014R k α α --= 例2 试证明立方体饶其对角线转动时的回转半径为2 3d k =,式中d 为对角 线的长度。

解:建立坐标系,设O 为立方体的中心,轴,Ox ,Oy Oz 分别与立方体的边平行。由对称性知,,Ox ,Oy Oz 轴即立方体中心惯量的主轴。设立方体的边长为.a 由以上所设,平行于Ox 轴的一小方条的体积为adydz ,于是立方体饶Ox 的转动惯量为 .6 )(2 2222 22 a m dydz z y a I a a a a x = +=? ? --ρ 根据对称性得:.6 2 a m I I I z y x = == 易知立方体的对角线与,Ox ,Oy Oz 轴的夹角都为,θ且,3 1cos =θ故立方体 饶对角线的转动惯量为 .6 cos cos cos 2 222a m I I I I z y x = ++=θθθ (1) 又由于 a d 3=, (2) 饶其对角线转动时的回转半径为 ,m I k = (3) 由(1)-(3)得.2 3d k = 例 3 一个塑料圆盘,半径为,R 电荷q 均匀分布于表面,圆盘饶通过圆心垂直盘面的轴转动,角速度为ω,求圆盘中心处的磁感应强度。 解:电荷运动形成电流,带电圆盘饶中心轴转动,相当于不同半径的圆形电流。圆盘每秒转动次数为 πω2,圆盘表面上所带的电荷面密度为2 R q πσ=,在圆盘上取一半径为r ,宽度为dr 的细圆环,它所带的电量为rdr dq πσ2?=,圆盘转动时,与细圆环相当的圆环电流的电流强度为 rdr rdr dI ωσπ ω πσ?=? ?=22, 它在轴线上距盘心x 处的P 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为 rdr x r r x r dI r dB ωσμμ2 322 2 02 322 20) (2) (2+=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