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对策

我国标准成本法应用的现状及其对策

摘要:本文从成本角度、会计角度分析了标准成本法的重要作用,剖析了标准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从观念更新、会计准则协调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应用标准成本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会计准则;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6-0117-01

科学的企业管理在会计上的实施主要是通过科学地制定标准成本、严格地执行预算和差异分析来体现,这是会计在计算和监督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准成本法的应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为会计直接服务于企业管理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一、标准成本法的作用

标准成本法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为:

(一)它提供了一种具有科学依据的目标成本

从目前的状况看,管理层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非常重视包括成本管理在内的主要经营目标的考核,简便易行的目标成本法自然成为企业负责人主要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但目标成本法从原理上讲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标准成本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在有效作业条件下所需要的直接材料和人工数量,预期支付的直接材料和人工费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案例名称: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案例类型:企业案例 案例单位具体名称:山东明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章丘市世纪大道2712号 邮政编码:250200 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一个准确的标准成本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尽可能地做到事前规避市场变化引起的销售量变动对产品变动成本的影响,保证标准成本在年初的设定更加贴近实际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对市场变化、制造费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设置一个有效的考核目标,真正意义上对控制产品成本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以明水公司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明水公司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明水公司成本控制和成本差异的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更能准确反映产品成本的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真正意义上激励生产、控制生产费用。 一、背景描述 (一)明水公司基本情况 明水公司是集团下属电子驱动事业部、起发动机事业部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应用和销售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冷却风扇系统、水泵、天窗电机、举窗电机、雨刮电机与连杆系统、雨刮杆刮片、起动机、发电机等,同时也是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明水公司下设两个主要的事业部,包括电子驱动事业部和起发电机事业部。公司组织结构呈矩阵式管理结构,各部门日常工作直接汇报给上级领导直至总经理,各事业部就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等经营状况还要上报集团总部分管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许多人都认为成本核算是ERP中十分重要的部分,正在选型的公司也往往对成本功能非常关注。我也认为其十分重要,甚至认为应该把成本核算能否自动完成作为ERP实施是否成功的标志之一。 ERP软件中一般都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可供选择,通常分为两大类:标准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实际成本法中一般再分为移动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等等。说起来各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然而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为什么企业中(尤其是国有企业)却总有人不喜欢标准成本法?这就成了不得不解释清楚的问题了。 先说说为什么顾问常常推荐采用标准成本法,原因是外资企业多采用标准成本法,或者说在西方国家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法。我常常听到看到有人这样解释,有时还会加上一句“这是先进管理思想的体现”。更多的人可能是更糊涂了,因为他们不明白标准成本法何处体现“先进”二字。我不认为标准成本先进,实际成本落后,前面说过各种方法无优劣之分。我认为西方多数企业采用标准成本的原因是: o§标准成本简单 o§标准成本有效 说标准成本简单,对应的就是说实际成本复杂。事实确实如此,假定遇到以下业务:物料A库存数量为0,有两个采购订单,价格分别是1元和1.1元,数量都是100个。两个订单到货后,物料A被生产消耗160个,库存剩余40个。发票收到后,价格略有不同,分别是1元和1.05元。这样的情景是经常遇到的,来看看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是如何进行帐务处理的,假定相关科目的初始余额都为0。 先看标准成本,首先假定物料A标准成本是1元。那么在入库时,分录如下: 领用时,分录如下: 收到发票后,分录如下: 这时相关科目的余额分别为存货40,在制品160,应付款-205,采购价格差异5,材料采购0。 再看一下实际成本,以移动加权平均法为例。入库时分录如下:

标准成本法例题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II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I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 II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支付工资4539元;直接人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10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I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958元;变动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4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2 元/小时。 4、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②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 准分配率X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 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③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I④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件即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 时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 1.5元/小时。

论文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应用研究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作业成本法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管理应用研究 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企业把他们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能满足他们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正是适应这样的环境及需求出现的一种物流形态,是物流专业化、产业化的结果。从杜会敏等的总结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仓储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推动下,提升了其运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凸显了其发展的良好势头。然而从2006年7月份中国仓储协会举办的现代仓储业“热点问题”座谈会上来看,我国的仓储业还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仓储业平均规模偏小;仓储业经济效最低;仓储业资产负债率最高等。而从冯雪琰的研究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环境在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面临的竞争者更多;市场竞争加剧使竞争的基础和层面多样化;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新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层出不穷等等。 以此为背景,在这个对我国第三方物流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虽然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设备替代了普通的人力,但是由于第三方物流的行业的特殊性,与之相关的费用却越来越模糊。成本是一个企业关注的重点,也是企业的生存之本,很多的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它了。因此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成本我想谈一下一种新的管理成本计算方法,即作业成本法。本文希望能从作业成本法的角度下,通过详细的案例来证实该方法的先进性,从而为企业了解和引用这种方法做一个有利的导引。 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情况分析 美国和日本等一些物流很发达的国家,很早就开始关注物流成本。如以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只占10%左右的美国为例,就十分的关注物流活动作业成本看核算与管理研究,作业成本法也被认为是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最有前途的一种方法。如:Roth等对如可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的仓储和配送成本进行研究,他们逐

作业成本法的影响及其应用

作业成本法的影响及其应用 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谋求其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对其投入物一各 种生产要素(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使其产出物的代价(即产品成本)最小。作业成本法是适应现代企业和制造环境而产生,弥补了传统成本会计在现代企业制造系统中的一 些缺陷。 一、作业成本法的特征 (一)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方法进行 了根本性的变革。它着眼于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再依据作业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方式(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迫踪到产品,由此得出最终产品 的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不再直接区分直接费用和问接费用,而将它们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什 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对直接费用的确认和分配,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并无差别;对间接费用的分配则不局限于单一的工时或机时分配标准。而是依据作业成本动因,采用多样化 分配,从而使成本的归属性大大提高,所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更为客观、真实。 (三)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个成本分配、计算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 流动的过程首先要根据市场发出的信息决定该生产哪些产品,生产多少,分析生产这些产品 需要哪些作业及其数量,然后再分析完成这些作业需要哪些资源。这一系列的分析不仅提供 了分配资源成本和作业成木的依据,而且也为管理者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翔实、准确的资料。 (四)作业成本法融合了作业管理和过程管理等先进的管理思想。作业管理的出发点是将 企业看作由顾客需求驱动的系列作业组合成的作业集合,在管理中以努力提高增加顾客价值 的作业效率,消除遏制不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为方向。过程管理是对作业链、价值链进行分 析和管理,找出企业业务活动各个环节的症结。作业成本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也是成本计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它融合了作业管理、过程管理等先进的 管理思想,形成了一个综合管理体系。 二、作业成本法对传统成本管理的影响 作业成本法促使人们对传统成本管理的企业观和成本观进行重新思索,形成了新的企业 观和成本观。 (一)断的企业观。传统成本管理将企业作为一个职能价值链来看待,这个职业价值链是由1.研究与开发;2.产品、服务或生产过程的设计;3.生产;4.营销;5.配送6客户服务这样一系列企业职能组成,企业通过这些职能逐步使其产品或劳务具有有用性。在新的制造环境下, 企业组织价值链被进一步扩展,“扩展的价值链”强调这种观点:(上游货各方和“下游,’(如顾客整个价值链分析的基本组成部分。“扩展的价值链”分析以“从摇 篮到坟墓”方式管理的产品或服务相关的所有企业职能为中心,而不管那些职能是在同一部 门内发生,还是在一系列的法律上非独立的组织中发生。 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多职能组合的价值链,并以多职能为中心进行管理,这是与日 益激烈的国际竟争相适应的。与此不同的是,传统成本管理主要关注企业的生产职能,而忽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作者:————————————————————————————————日期:

案例名称: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案例类型:企业案例 案例单位具体名称:山东明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章丘市世纪大道2712号 邮政编码:250200 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一个准确的标准成本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尽可能地做到事前规避市场变化引起的销售量变动对产品变动成本的影响,保证标准成本在年初的设定更加贴近实际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对市场变化、制造费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设置一个有效的考核目标,真正意义上对控制产品成本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以明水公司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明水公司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明水公司成本控制和成本差异的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更能准确反映产品成本的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真正意义上激励生产、控制生产费用。 一、背景描述 (一)明水公司基本情况 明水公司是集团下属电子驱动事业部、起发动机事业部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应用和销售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冷却风扇系统、水泵、天窗电机、举窗电机、雨刮电机与连杆系统、雨刮杆刮片、起动机、发电机等,同时也是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明水公司下设两个主要的事业部,包括电子驱动事业部和起发电机事业部。公司组织结构呈矩阵式管理结构,各部门日常工作直接汇报给上级领导直至总经理,各事业部就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等经营状况还要上报集团总部分管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二)明水公司管理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标准成本应用的事前成本控制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摘要 标准成本法是以一定的价格,并按事先确定的单位产品耗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及实际产品产量来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标准成本计算分两个步骤,即标准成本的制定和标准成本差异的计算。目前,我国企业标准成本的制定是根据企业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的消耗情况,参考企业的历史成本及同行业同类产品的标准成本以及现行市场价格情况制定的 早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标准成本制度就产生于美国,之后传入英、德、日和瑞典等国家。标准成本制度在西方的工业企业中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近十几年,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企业内部对成本管理和经济效益的重视,以及会计电算化在我国企业中的普及,为推行标准成本制度提供了方便,一些企业率先实施了标准成本制度,并且在我国的三资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本文首先对标准成本法做了一定的概述;其次分析了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再次通过五个方面对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然后对完善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一章总结是对全文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制度,成本管理,企业管理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引言 . (1) 第二章标准成本法的界定 (2) 2.1标准成本法的概述 (2) 2.2标准成本的管理模式 (2) 2.3标准成本的管理特点 (3) 2.4标准成本法的种类 (4) 第三章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区别 (4) 3.1含义不同 (4) 3.2计算对象不同 (4) 3.3动因分析不同 (5) 3.4账户设置不同 (5) 3.5提供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不同 (5) 第四章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7) 4.1成本管理观念落后 (7) 4.2企业内部成本管理主题的确立失误 (7) 4.3不良利益动机驱动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7) 4.4人力资源浪费严重 (8) 4.5计算方法存在缺陷 (8) 第五章完善标准成本法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9) 5.1树立企业成本管理的系统观念 (9) 5.2在成本管理中引入战略成本管理思想 (9) 5.3企业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当的成本控制法 (10) 5.4采取措施保证成本信息有效 (10) 5.5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的结合 (11) 第六章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标准成本法

幻灯片1 成本管理学课程快速导读图 1. 导论 2. 成本会计的发展和环境 第一篇总论 3. 生产成本核算原理 4. 生产费用汇集与分配的程序和方法 5. 成本计算基本方法 6.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结合应用 第二篇 成本核算 第三篇 成本计划与控制 7. 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8. 标准成本法 9. 责任成本制度 第四篇 成本报表与分析 10. 成本报表 11.成本分析

12. 其他行业成本计算 13. 作业成本法 14. 物流成本15. 质量成本会计 16. 计算机在成本会计中的应用 第五篇 成本会计专题 幻灯片2 第三篇成本计划与控制 第七章成本计划和控制原理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第九章责任成本制度 幻灯片3 第八章标准成本法 ■学习的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标准成本法的概念、标准成本的种类和制定,掌握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方法。 幻灯片4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第二节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法的核算程序及账务处理 本章小结 思考与练习 幻灯片5 第一节标准成本的种类与制定 一、标准成本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一)标准成本的概念 标准成本——是在特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应当发生的成本。 它是成本控制的依据、评价成本升降的尺度和衡量工作绩效的标准。 幻灯片6 (二)标准成本法的概念 标准成本法,亦称为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 标准成本法——是以预先确定的标准成本为依据,把实际发生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通过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揭示成本差异产生的原因,对成本差异进行账务处理,并通过成本差异的报告,促使有关部门采取控制措施,将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 幻灯片7 标准成本法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是配合泰罗制的实施而引入成本管理中,形成成本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开题报告

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自80 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研究并推广了一 种新的成本会计制度——作业成本法( Activity Based cost ingsystem)简称ABC 法。它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进行计算产品成本的 科学方法。它的基本理念是产品消费作业,作业消费间接成本,生产导致作业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成本发生, 作业是产品和间接成本的中介。ABC法不仅是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控制与成本计算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作业成本会计,就是要力求消灭非增值作业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它所关注的是 怎样提供准确的会计信息,以便能在企业决策、控制的管理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并且对其应用仍然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中。而在国内作业成本法在学术上的研究虽然涉及面很广,但是缺乏系统性,研究的深度不够,缺乏实证研究。故在此探讨此课题。 2.意义 作业成本法在中国现阶段还是刚刚起步阶段,还不是很成熟。但是作业成本法在我国船舶工业上的意义是十分显著的。 我国船舶工业的发展正处于百年不遇的战略机遇期, 并有望成为世界船舶制造业的中心。我国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 要提高我国造船的国际竞争能力, 控制造船成本是关键。当前, 我国针对单方面成本管理方法的研究较多, 据统计企业采用目标成本法占51. 4% , 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很少, 仅占4. 2%。 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深入浅出的讲解作业成本法在实践应用当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并且辅以船厂的案例。结合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分析其在造船业中实施的可行性。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计划项目“造船成本核算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指出,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集成的可行性, 给出基于作业成本的船舶制造企业目标成本控制模型。从实践上进一步印证本文的观点,以期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在引进作业成本法时有一个借鉴作用。以便进一步提升我国船舶制造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提高我国造船业的国际竞争能 力。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有关作业成本法(ABC)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翻译国外相关ABC研究的理论成果,介绍和解释ABC的相关概念、原理、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应用

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 制造企业的应用 系别:会计学系 专业(方向)及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月日

陇桥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年月日

浅析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 应用 摘要 在当前新的制造环境下,传统的成本计算存在不科学的问题,为此,我们引入了作业成本法的理念,这是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研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在促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众多的学者积极研究作业成本法及其在当前环境下的运用。然而,在我国企业的运营中,与国外的应用结果不同,我国大部分地区仍停留在理论研究的阶段,但在实践领域却鲜有成功的运用。由于众多的因素,这种相对先进的成本计算理念,在我国企企业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难题。 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世界上许多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诸多困境,因此,有必要研究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中小企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提出有帮助的策略,方便中小企业制订科学有效的经营决策,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制造企业;应用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small and medium sized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in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the traditional cost calculation is unscientific. Therefore, we introduce the concept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which is a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of cost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In promoting our country's enterprise cost managemen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Many scholars actively study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urrent environment. However, in the operation of enterprises in our country, different from the application results of foreign countries, most areas of our country are still in the stage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but rarely used successfully in the practical field. Due to many factors, this relatively advanced concept of cost calculation in ou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encountered a lot of it. [Keywords] Activity-based costing;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applications

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控制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标准成本控制法 --摘自《生产与运营管理》(龚国华着) 变准成本控制法是一种较理想的事中控制成本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对控制对象事先确定标准成本,并设立标准成本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将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成本作比较,计算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将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内。 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标准成本有理想标准和正常标准之分。正常标准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企业通过一定的努力,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后应该达到的成本。使用正常标准比较现实。理想标准可以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标准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中的材料、人工、费用三项,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应根据技术部门确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和物资部门的标准价格算得;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应根据劳动人事部门制定的劳动工时定额(财务上称为标准工作时间)乘上标准工资率求得;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可以按设备的生产能力分摊。应该运用弹性预算原则,把标准分摊率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为了便于阐释,下面结合简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标准成本以标准成本卡形式已在事先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直接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用量 下面给出了上面例子中材料成本差异计算结果。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 直接材料差异中的用量差异由制造车间负责分析,价格差异应由供应部门负责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总差异=实际工作时间×实际工资率-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作时间差异=(实际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比较复杂,有产量因素和效率因素。下面列出总差异计算公式:(计算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成本差异使用同一公式) 制造费用差异=实际产量×费用分摊率-实际费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XXXXXX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学院: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完成日期:2016年3月22日 指导教师: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摘要 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全新的会计成本计算方法,是一种全新的会计管理模式。它源于美国,在欧美企业有一定的实施广度,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引入我国后,我国的企业却对此却难以实施,或者是实施效果一般。 本文将就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意义和使用条件进行说明,并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使用情况,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因,对现阶段企业应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提出建设性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应用研究

As a new accounting method, activity based costing is a kind of new accounting management mode. It come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a certain exten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terprise, but also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a, China's enterprises ar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this,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eneral effect.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activity-based costing concept, significance and conditions of use is described. And with the traditional cost calculation method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activity-based costing method in our country,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and of enterprises at this stage of the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 calculation of extracting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Key words: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pplication research

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

· 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及在国外的应用 1941年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Eric Kohler )第一次将作业 的观念引入会计和管理中,乔治.斯托布斯(George.J.Staubus )在1971年出版的《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一书中首次在作业的基础上设计出了一套成本管理系统,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标志着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简称ABC 法)的萌芽和成型。对ABC 给予明确解释的是哈佛大学的罗宾.库珀(Robin Cooper )和罗伯特.卡普兰 (Robert S.Kaplan ),他们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又称作业成本计算。从1988年,库珀在夏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一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什么是作业成本 法系统》。库珀认为:产品成本就是制造和运送产品所需全部作业成本的总和,成本计算的最基本对象是作业。同年,库珀又在秋季号和冬季号《成本管理》杂志上两论ABC ,《二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何时需要作业成本法系统》、《三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需要多少成本动因并如何选择》。库珀在三论ABC 的同时,与卡普兰联手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正确计量成本才能做出正确决策》一文。1989年春,库珀又写了《四论作业成本法的兴起:作业成本法系统到底看起来像什么》。 从1988年夏季到1989年春,库珀通过讨论ABC 兴起的四篇论文以及和卡普兰的合作,基本上对ABC 的现实需要、运行程序、成 本动因的选择、 成本库的建立等做了全面分析,这些文献指出了作业成本计算的两阶段归集步骤,即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并提出了“成本动因”理论。从此,作业成本法开始得到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可以说,库珀与卡普兰的这些文献,标志着作业成本法的产生,基本上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随后,美国众多的大学会计界和公司联合起来,共同在这一领域开展研究。这期间比较有代表性的著作有: 詹姆斯.A.布林逊(James A.Brimson )在1991年所著的《作业会计:作业基础成本计算法》(Aceivity Accounting:An Activity-Based Costing Approach ),讨论了作业会计的推行与变化着的全球市场之间的关系,提出并解释了许多新的作业成本会计概念,如作业、作业层次、作业会计、作业成本、作业分析等。布林逊虽然未给我们一 个非常 “容易”的答案,或者“固定的解决方案”,但他在理论上和应用上对ABC 的规范化研究,将作业会计推进了一大步。1991年特尼(Peter B.B.Tunney )在发表的《ABC 的功效:怎样成功地推进作业基础成本计算》讲述了怎样成功的实施ABC ,以及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功效。 哈佛大学的库珀和卡普兰、《成本管理》杂志编辑劳伦斯.梅塞尔(Lawrence M aisel )、毕马威会计公司(KPM G )的艾琳.莫里西(Eileen M orrissry )和罗纳德.M .奥姆(Ronald.M .Oehm )等,1992年挑选了八大公司进行实验,通过对试点报告的加工、整理写成的《推进作业基础成本管理:从行动到分析》,回答业界提出的三大问题:“ABC 系统能为组织带来多大的利益?”,“怎样设计和推行ABC 系统 才能获得这些潜在的利益?”,“如何确保一定能获得这些利益?”。这部颇具实地研究特色的书对ABC 的推行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目前,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已由最初的美国、加拿大、英国,迅速地向澳洲、亚洲、美洲以及欧洲国家扩展。在行业领域方面,也由最初的制造行业扩展到商品批发、电信业、零售业、金融、保险机构、医疗卫生等公用品部门,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咨询类社会中介机构等服务行业,并且已不限于生产领域,在企业的客户管理中心、营销部门、票据结算中心等领域也有应用。世界上已有许多成功案例,企业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强了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 第一,我国具备实施作业成本法的条件。自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作业成本法研究兴起不久,余绪缨教授便在1995年7月《会计研究》杂志上向国内介绍作业成本法,分期详细分析作业成本法产生 的原因及其优势。在这之后,国内不少刊物刊载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文章。现今国内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日渐成熟。王平心(2000)等学者通过对农业机械厂、变压器厂、高压开关厂等制造企业开展作业成本法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企业具备实行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练惠敏(2005)提出了ABC 应用,需要科学、高效的成本计算和生产管理系统,要拥有强大的管理会计师队伍,企业内部作业中心 必须相对独立,主张作业成本法先在个别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部门实践,待条件成熟,再全面实施。张凤霞、郑晓春(2007)提出作业成本法实施八步骤:评价公司 行业地位→评价公司产品特性→分析产品成本构成→培养全员成本管理意识→完善ERP 系统→人员专项培训→新旧办法并行实验→完全实现作业成本法管理。实施步骤的提出对将要实施作业成本法的企业具有好的借鉴作用。 第二,作业成本法在各行业的应用。我国学者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对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制造行业。王平心与欧佩玉(2000)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初步进行作业成本法分析和成本计算模式构建及应用设计的基础上,对作业分析法进行了理论研究,并结合企业实践,阐述了作业成本 法在我国先进制造企业的应用。 目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制造企业具体应用的有海尔、科龙、美的、康佳、广州宝洁等,它们都已结合 企业资源(ERP )系统在其内部管理中应用了作业成本法,并且取得了可观的效果。 电力行业。杨文静(2008)以T 电为例,提出在发电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对成本费用进行追溯分析,由成本对象追溯至作业,了解成本对象消耗了哪些作业;由作业追溯至资源,了解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在实施作业成本法一年后,国际咨询机构评估T 电:作业成本数据质量较高,ABC 报告完整有效,具有在电力企业中推广的价值。 建筑行业。孟惊雷(2008)提出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较高的信息化水平,需要公司一把手高度重视,公司全员参与,与原有的成 浅谈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及国内外应用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屈航 52

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当今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关注其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以追求更高额的经济利润,本文将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两种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企业管理者选择成本管理方法时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标杆法标准成本法成本管理 在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利用其成本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营环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开始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的紧迫性,而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也就在此时孕育而生,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都是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笔者在这里拟将两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定义及内涵的不同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其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同时对于企业在成本管理活动中实施标杆法可以理解为公司根据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业最畅销产品的成本信息,探索其成本结构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入一流公司的行列。其核心是向业内外最优秀的企业学习,达到模仿创新的目的。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系统,是包括制定标准成本,分析和计算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方面组成的完整系统。起源于美国,也是伴随着泰勒的标准化作业管理理论产生,它是通过对各项成本的细化分析,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与实际的对比揭示差异、衡量分析绩效,实施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着力于改善成本,并运用产品标准成本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成本标准制定不同 成本标杆法下,企业生产所采用的产品标准成本,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的最畅销产品的样机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测试,并对其每个零部件进行分析、寻价、核价,并对整机信息进行全面比较,分别按部件种类、按材料种类、按零部件数量和零部件重量进行专项比较,分析每种样机的材料成本、毛利,最终以此为标准来确定本企业的产品材料成本。 标准成本法下的产品标准成本是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立合理、科学的数量化标准,再将数量化标准金额化,作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它是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制定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合理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下可以达到的成本。 三、成本信息适用周期不同 企业管理者进行生产经营和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来自于成本计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由此形成了市场竞争的新格局。为了使企业在如此纷争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便引起了企业和社会的极大兴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现代物流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物流产业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支柱产业和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削减物流成本便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有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面对减少物流成本的重要现实意义,我国企业积极引入国外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组织专门的物流管理人员来研究如何降低物流成本,以便加强物流管理。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产业仍存在着管理不规范、成本核算薄弱、制度不健全等系列问题,许多物流企业仍采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一方面,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固有的局限性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其计算出来的成本信息严重失真,不能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另一方面,国民经济大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对物流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流产业自身竞争加强,利润空间受到一定压缩,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有赖于物流成本管理。 为了寻求和探索适合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成本核算方法,本文以现代物流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以及统计学等学科知识为指导,通过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比较分析与综合分析、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总结了关于国内外在物流成本管理核算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结合物流企业的特点及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从作业成本法对物流企业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

3

性方面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及对作业成本法和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作业成本法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物流企业成本核算模式,结合案例详尽介绍了作业成本法应于物流企业程序和方法,并针对我国物流企业有效利用作业成本法提出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物流成本核算

标准成本操作流程

标准成本操作流程 标准成本基础数据设定→物料标准成本制订过程→标准成本生效→销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实际成本数据收集→费用分配→差异核算→差异还原→账务处理 1.1.1总体流程 标准成本基础数据的设定 各项分配标准设置,如系统预设标准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可先在成本资料设置中自定义分配标准; 对应分配标准数据录入 归集各项产量信息,包括投入、完工、在产、废品 归集各项费用信息,包括材料、人工、折旧、其它 进行费用分配 进行差异核算 进行差异还原 凭证处理 1.1.2标准成本相关参数设置 标准成本应用级次为“任务单级” 启用作业成本系统 1.1.3标准成本基础数据的设定

1.1.3.1成本类型维护 1.1.3.2物料标准单价维护 1.1.3.3成本BOM设置 1.1.3.4成本工艺路线设置

成本中心标准费率设置 成本类型代码成本类型名称 001 Cost01 1.1.3.5定时服务设置 反映凭证定时账务处理,后台执行。 反映任务单定时管理,后台执行。 1.1.4费用分配 成本中心间费用分配: 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成本中心间费用分配 查看分配结果。 材料费用分配: 领料单中指定生产任务单的材料费用,无需进行分配。如果领料单中未指定生产任务单,则要在任务单财务结算时进行材料费用分配。 材料费用分配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 在分配标准设置中,设置材料费用分配标准为“完工产量”; 在材料费用分配界面,采用自动分配模式分配。 查看分配明细表。

其他费用分配: 费用归集单中指定生产任务单的,无需进行分配。如果其他费用单中未指定生产任务单,则可以在月底前进行其他费用分配。如果不进行差异还原,也可以不进行分配。 其他费用分配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 在分配标准设置中,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费用分配界面,采用手工分配模式分配。 查看分配明细表。 1.1.5期末成本差异结算 月底结账前,进行期末成本差异结算,系统自动进行以下数据计算: 计算成本中心未吸收差异; 计算未财务结算的生产任务单期末在制品成本; 查看未吸收差异报表、生产任务单差异报表。 1.1.6差异还原 原材料差异还原 运行还原向导,系统自动进行外购物料的差异还原。还原成功后,可查看还原报表,报表中展示外购物料物流单据的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自制物料差异还原 自制物料差异还原与作业成本模块集成,调用作业成本计算功能。因此要求作业成本已启用,且与标准成本在同一会计期间,数据条件要满足作业成本计算合法性检查的要求。运行自制物料差异还原向导,系统自动进行差异还原。还原成功后,可查看还原报表,报表中按任务单展示自制物料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明细数据。 1.1.7凭证管理 凭证模板:采用系统预设模板; 生成凭证;按照单据使用预设模板进行生成 凭证查询;查询生成的凭证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学生姓名:学号: 学部(系): 专业年级: 指导教师:职称或学位: 20 年月日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内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提供的成本信息不但严重失真,而且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形下,一种新型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也随之产生了,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中心,通过成本动因对企业的成本进行精确的核算,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法存在的缺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很多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践方面,我国对于作业成本的运用还不是很广泛。 首先,本文不仅叙述了研究作业成本法的背景以及意义,而且阐述了国内外的学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概念框架。 其次,本论文介绍了作业成本法核算需要的基本概念,进而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核算原理以及应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所在,并且阐述了作业成本法在企业应用中所面临的现状和问题。 最后,本文提出了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前景,以及自己对作业成本法应用方面的建议,为作业成本法的进一步推广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成本库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错误!未定义书签。 1.绪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研究背景及意义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