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一课课时练习1

文化生活第一课课时练习1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回答1~2题。

1.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A.太阳和月亮 B.长江和黄河 C.泰山和黄山 D.长城和故宫

2.“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我们学习“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 B.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成果C.人类全部精神生活及其产品 D.人类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享用

3、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地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③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在2009年全国“两会”开闭幕式上,“奏国歌”程序被改为“唱国歌”。不少代表委员指出,将奏国歌改为唱国歌,更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这说明文化作为精神力量()

A.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C.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D.是物质力量的反映

5、上世纪30年代一首《毕业歌》激励着学子们投笔从戎,汇入抗日救亡的洪流,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表明()

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

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

6、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们都可以感受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这说明()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

C.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D.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7、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②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

③公民涌起的购买私人小汽车热潮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协联袂召开会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驯化或开明的动物”,“人是政治生物”;后来又有人说“人是文化的动物”;再后来又有人说“人就是人,不是动物”,“人的本质是文化”。上述材料说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政治现象

B.文化和人没有本质的差别

C.先有文化,后有人的产生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9、在2009年全国高考中,四川一考生用甲骨文写作文的消息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起源

看,我国的甲骨文是在生产劳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这说明()

A.文化是自然产生的

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D.文化就是指语言、文字

10、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11、漫画《精神大餐》形象地说明了( )

A.人们的精神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活动、物质载体

B.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C.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12、2009年,共和国迎来了60华诞。60年前,在中国革命取得重大胜利的关键时刻,毛泽东在《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写下了“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的豪迈诗句,表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革命到底的决心,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能够说明()

A.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决定着社会的发展

B.决定社会发展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D.文化作为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和物质载体

13、“愚民政策”是我国古代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的重要手段。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再到“文字狱”等,都是借助文化来实现政治统治,这表明()

A.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控制是实现政治利益的最佳手段

C.不同文化的国家发展道路不同

D.文化是政治的反映

14、由广东原创的系列电视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在大陆、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风靡一时,实现了利润和影响力的“井喷”。这表明()①应该大力发展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②文化对社会发展有推动作用③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④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据此回答15~16题。

15、会议认为,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

()

A.发展文化产业是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

B.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是亦步亦趋的

C.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特点日益显著

16、振兴文化产业,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振兴文化产业之所以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是因为()①文化产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②文化产业对社会发展有着深远影响③文化产业对人的成长有着持久影响④离开社会效益就会影响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第三批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09年9月开始启动,到2010年2月基本结束,主要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校、医院等单位开展。我们之所以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因为()①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②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及个人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③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文化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为充分发挥旅游业拉动消费、刺激需求的关联带动作用,立足山东省旅游资源优势,促进山东省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山东省于2009年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谁不说俺家乡好——山东人游山东”活动。目前,山东省各市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这说明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③经济是文化的基础④文化对经济有重大影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2009年1月12日,中美建交30周年纪念晚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晚宴。回顾历史,1971年4月10日至17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访华,重新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为中美关系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开端,因而被称为“小球转动了大球”的“乒乓外交”。中美两国乒乓球队的友好往来,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这说明()

①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②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③文化有时对政治发展起决定作用

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下列各项能够说明两者相互交融的是()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决定

B.经济发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够发展

C.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落后文化阻碍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21、原生态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丰富人们文化消费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

A.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推进作用

B.文化与经济同步发展

C.文化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基础

D.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2、为“创建平安文化市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大庆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文化环境,文化部决定从2009年7月至10月在全国开展为期4个月的文化市场

集中整治行动。这里的“文化”是指()

①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②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③科学知识或受教育的程度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政府网访谈室,与网友在线交流。温总理说:“我一直认为一个国家要真正赢得尊严,除了要有发达的经济和繁荣的社会事业之外,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比较高的文明素质和道德的力量。”这表明( )

A.只有物质与精神都富有的民族才能自信地屹立于世界

B.经济的发达与社会事业的繁荣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C.有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就一定能赢得世界的尊重

D.文化底蕴是民族生命力与创造力的源泉

24、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这表明 ( )

A.提升文化软实力,应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提升国家竞争力,应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

C.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D.提升文化软实力,应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

25、“熊猫”是中国国宝,“功夫”是中国招牌。然而,好莱坞以“功夫”和“熊猫”为主要创意元素,在高科技支持下开发出的三维动画片《功夫熊猫》却在2008年风靡了全球。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

A.要拒绝外来文化,维护文化安全

B.要树立品牌意识,保护好本民族文化

C.要积极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D.要开发我国的文化资源,提升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在每年的国庆、春节等“黄金周”,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广东人长假消费的新热点。广州购书中心人头攒动,日均人流量超过5万人;定位合理的文艺演出大受观众追捧,中山纪念堂举行“金狮奖”经典木偶剧演出场场爆满,一票难求;肇庆七星岩、佛山祖庙、梅州客家民居、中山伟人故里,一个个文化含量高的旅游景点无不游人如织……这,不仅让众多文化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也让消费者尝到“花钱买品位”的甜头。

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该省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案(1)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提高该省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对该省社会发展能够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促进该省科技、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文化生产力水平。

(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促进该省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

(4)文化丰富人生。提高居民文化消费水平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一 2009年9月26日新华社受权播发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

振兴规划》,全文近6 000字,分为“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等五部分。

材料二一般而言,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人们的物质需求会紧缩,而精神文化需求会膨胀。当购车、买房比较困难的时候,人们会转向相对廉价的消费。文化消费既能满足精神需求,又不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就有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的需求。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下,国务院审时度势,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1)阅读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产业振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道理,分析国务院加快振兴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

答案(1)重要性:①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随着时代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紧迫性: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②冷战结束以后,国外敌对势力把中国当做意识形态的主要对手,加紧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以实现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显得更加重要。

(2)①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加快振兴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产品和服务,不仅可以扩大内需特別是居民消费,而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性、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②消费反作用于生产。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文化消费由于相对廉价,并且有较强的心理安慰作用,有可能成为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一个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顺应这种大规模的文化需求,加快振兴文化产业,能够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而提升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