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涂装(涂覆、涂布,下同)作业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器械、作业场所和涂装施工的安全管理基本原则。本标准适用于使用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包括有机溶剂)在金属或非金属表面的涂装作业,包括露天涂装作业,建筑物、构筑物内外涂饰作业,塑料制品、纺织品、皮革制品、漆布等非金属的涂覆、涂布、印染、上光等有机溶剂作业也适用于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徐装工艺、涂装设备器械、涂装厂房(涂装作业场所)的科研、设计、生产、制造、运输、施工安装、经营(包括经营活动的技术交流、商品展览)与管理。其他

2 引用标准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改,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 4064-198

3 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 5083-1999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 5817-1986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 6514-1995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2-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11651-

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含苯涂料benzene-containing coating 苯含量超过1%(V/V)的涂料(见GB/T14441-1993的4.3)

3.2 含铅涂料lead-containing coating 固体分(不挥发物)中铅含量超过0.5%(m/m)(铅化合物以金属铅计)的涂料(见GB/T 14441-1993的4.4)

3.3 含苯溶剂benzene-containing solvent 苯含量超过1%(V/V)的有机溶剂3.4 含苯稀释剂benzene-containing thinner 苯含量超过1%(V/V)的稀释剂3.5 溶剂型涂料solvent based coating 完全以有机物为溶剂的涂料(见GB/T 14441-1993的4.2)

3.6 有机溶剂化学品organic solvent chemicals 有机溶剂的化合物及其混合物3.7 涂料及有关化学品coating and relevant chemicals 涂装施工使用的涂料与

配合涂料施工使用的稀释剂、脱漆剂、金属清洗液等化学品

3.8 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whole safety for painting location 涂装作业场所的各种生产设施和作业环境符合相应的安全卫生规定,且相互协调配套,形成统一的总体安全(见GB/T 14441-1993的2.4)

3.9 有限空间confined spaces 仅有1-2个人孔,进出口受到限制的密闭、狭窄、通风不良的分隔间,或深度大于1.2m的封闭或敞口的只允许单人进出的通风不良空间同义词: 密闭空间(见GB/T 14441-1993的2.5)

4 限制淘汰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与涂装工艺

4.1 限制与淘汰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4.1.1 严禁使用含铅白的涂料

4.1.2 禁止使用以下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4.1.2.1 禁用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a) 含苯涂料(包括重质苯、石油苯、溶剂苯和纯苯); b) 含苯稀释剂(包括重质苯、石油苯、溶剂苯和纯苯); c) 含苯溶剂(包括脱漆剂、金属清洗液等()包括重质苯、石油苯、溶剂苯和纯苯); d) 含汞、砷、铅、锡.锑的车间底漆

4.1.2.2 因涂装有特殊工艺要求不得不选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向当地安全主管部门申请报告并得到批准,报告内容应包括安全评价和防护措施b)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跟踪检测,每月至少检测一次; C) 及时评价工人接触有害化学品的情况,进行健康监护

4.1.3 限制使用以下涂料和有关化学品

4.1.3.1 限用涂料和有关化学品: a) 含红丹涂料; b) 含二氧乙烷清洗液c) 含铬酸盐的车间底漆或前处理液

4.1.3.2 如必需选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向当地安全主管部门报告备案,报告内容应包括防护措施b) 对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进行跟踪检测,每季度至少检测一次c) 及时评价工人接触有害化学品的情况,进行健康监护

4.2 限制淘汰的涂装工艺

4.2.1 严禁用苯(包括重质苯、石油苯、溶剂苯和纯苯)脱漆或清洗

4.2.2 禁止使用以下涂装工艺: a)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80%以上的石英砂干喷砂除锈(下称干喷砂除锈); b) 火焰法除旧漆; c) 大面积使用汽油、甲苯、二甲苯

除油、除旧漆; d) 喷涂含红丹涂料。涂装有特殊工艺要求不得不选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严禁在4.2.4的特定环境选用; b) 按4.1.2.2的规定进行报告备案、跟踪检测、健康监护

4.2.3 限制使用二氯乙烷除油清洗如必需选用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严禁在4.2.4的特定环境使用b) 按4.1.3.2的规定进行报告备案、跟踪检测、撞康监护

4.2.4 特定环境严禁选用的涂装工艺: a) 敞开式或有限空间内干喷砂除锈; b) 可燃结构厂房、易燃易爆场所、有限空间、居民住宅区、公共集聚场所采用火焰法除旧漆; c)无有效通风作业场所使用甲苯、二甲苯、汽油大面积除油或除旧漆,喷涂含苯涂料(包括含苯稀释剂)和含苯有机溶剂,二氯乙烷除油清洗

5 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5.1 研制新型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同时分析研究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有毒有害因素以及采取的防护措施建议b) 同时鉴定安全技术性能,提出安全技术评价,做出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鉴定结论c) 转让科研成果,同时提供安全技术资料及防护措施建议

5.2 生产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应遵守下列规定: a)从涂料配方和工艺操作方面,尽量减少有机溶剂用量、有害游离单体和重金属含量; b)生产中使用甲苯、二甲苯有机溶剂时,应对其混人的苯(包括重质苯、石油苯、溶剂苯和纯苯)进行检验,其混人苯的数量不得超过涂料及有关化学品的1%(V/V); c)按GB 13690进行危险性鉴定和标识,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危险化学品登记注册; d)按GB 15258编写“化学品安全标签(’,以下称安全标签),并按规定挂贴; e}按GB 16483编写“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以下称安

5.2.1 安全技术说明书应有以下内容: a)含苯涂料、含铅涂料、含苯稀释剂、含苯溶剂、含二氧乙烷金属清洗液以及禁止与限制用作车间底漆的含汞、砷、铅、镉、锑和铬酸盐涂料,在“安全技术说明书”中应做重要提示,特别强调是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b)主要成分包括主要成膜物质、主要有机溶剂、基本颜料、有害的填料和固化剂,涂层热加工或打磨作业时可能产生有害烟雾、粉尘等有害物质; c)比重、闪点与有关的爆炸下限; d)有害游离单体物质和影响安全、卫生、环境保护的其他有害物质; e)固化时间和挥发性; f)

5.3 经营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化学品应有标识; b) 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 c) 禁止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 d) 严禁经营本标准中严禁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e) 销售本标准中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要认真检查安全技术说明书的重要提示,如遗漏应补做重要提示,并应向每个客户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f) 进口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应有符合本标准的中文安全技术说明书,加贴中文安全标签;本标准中禁止与限制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应在安全技术说明书中做重要提示;应按

5.4 主办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技术交流与展览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同时介绍安全技术性能和安全技术评价,交流本标准中限制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应做重要提示b)涂料及有关化学品的包装样品应有标识,危险化学品应有安全标签,产品介绍应有安全技术说明书及“1990年化学品建议书”规定的资料; c) 展出本标准中限制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时,展出位置应有明显的重要提示

5.5 托运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应包装完整,挂贴安全标签,并按运输单位要求提供安全技术说明书

5.6 运输涂料及有关化学品,除应遵守有关运输安全规定外,交货时如发现包装破损、容器变形或泄漏、安全标签脱落或破损,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并重新补贴安全标签

5.7 使用涂料及有关化学品的单位,应遵守下列规定: a) 购进时应检查安全技术说明书,核对包装上的安全标签,安全标签脱落或损坏,应经检查确认后补贴b) 需要进行分装时,分装后的容器应加贴安全标签; c) 空容器未净化处理前,不得出售、转让或废弃; d) 不再需要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要及时清理,并按环境保护部门规定妥善处置。e) 安全卫生资料应向职工公开

5.8 使用涂料及有关化学品的职工,有下列权利和义务: a) 有权获得安全标签、安全技术说明书和涂装作业可能导致危及安全与危害健康的资料,并有权获得安全技术培训b) 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及时报告可能造成危害和无法处理的情况

6 涂装设备器械

6.1 研制涂装设备器械应遵守下列规定: a) 设备器械应具备基本安全功能,符合GB/T 4064,GB 5083的通用安全要求和涂装安全国家标准的专业安全要求b)

进行产品鉴定时,应同时进行产品安全评价c) 转让科研成果,应同时提供安全技术资料及操作维护安全注意事项的建议

6.2 涂装设备器械的安全评价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可能产生的火灾爆炸和人身伤害因素与程度b) 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与程度c) 基本安全功能的完整与可靠程度d) 自动联锁控制和信号、报警装置种类与可靠程度e) 操作维护安全注意事项

6.3 设计涂装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 a) 设计单位具备法人资格b) 设计单位具有必需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并经过涂装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认可c) 设备设计应符合GB/T 4064,GB 5083的通用安全要求和涂装安全国家标准的专业安全要求d) 自用设备自行设计,应委托具有安全资格的设计单位和人员进行审核认可

6.4 制造涂装设备器械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制造单位具备法人资格b) 制造单位具有必需的厂房、场地和设备c) 制造单位具有必需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技术工人d) 设备制造具有运行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

6.5 涂装作业中使用的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特别是对他人和周围设施的安全有重大危害,具有较大危险性的涂装设备器械(下称特种涂装设备),应具备重要的安全防护功能

6.5.1 特种涂装设备制造,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6.5.2 特种涂装设备实行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的强制检验制度

6.5.3 特种涂装设备应有安全检验合格证书、安全标记

6.5.4 自行制造特种涂装设备,应申请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书

6.5.5 技术改造后的特种涂装设备,应申请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重新检验,取得安全检验合格证书

6.6 经营涂装设备应遵守以下规定

6.6.1 涂装设备器械应具有以下技术资料: a) 完整的产品铭牌(名称、型号、主要参数、制造厂名称与地址、制造时间); b) 使用说明书(包括安全说明) 6.6.2 特种涂装设备应具有以下技术资料: a) 6.6.la)规定的产品铭牌(还应包括生产许可证编号) b) 安全认证标记; c) 安全检验合格证书; d) 使用说明书

(包括安全说明)

6.6.3 特种涂装设备进口应遵守下列规定: a)外商在我国销售特种涂装设备,应向国家认可的机构申报6.6.2a),b),d)规定的技术资料和制造厂所在国、多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安全认证和遵守的有关安全标准和程序的资料,经审查合格取得安全审查合格证书; b)销售特种涂装设备器械,应向客户提供6.6 .2 规定的技术资料、制造厂所在国或多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安全认证、应遵守的有关安全标准和程序的资料以及安全审查合格证书; c)企业直接在国外订购的特种涂装设备,应向国家认可的安全检验机构申报设备制造厂所在国、

6.6.4 特种涂装设备出口应遵守6.6.2规定,并向外方提供遵照执行的有关安全标准和程序的资料

6.7 主办涂装设备器械技术交流和展览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同时介绍安全技术性能和安全技术评价; b) 提供特种涂装设备制造厂所在国、多国企业在其他国家的安全认证和遵守的安全标准和程序的资料

6.8 安装调试涂装设备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应按相关《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涂装安全国家标准进行安装调试; b) 应按本章规定检查所有技术资料并存人设备档案,如有遗漏应及时向有关方索取补齐

6.9 涂装设备中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压力容器(压力嗽式供料装置、油水分离器等),其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应遵守该规程的规定6.10 涂装设备配套的防爆电气设备,按原国家技术监督局、原劳动部等11个部门颁发的《关于对实施安全认证的电工产品进行强制性监督管理的通知》进行强制监督管理。涂装作业场所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应具有以下产品标记: a) 国家安全认证标志b) 国家检验单位签发的“防爆合格证”标记; c) 产品铭牌(包括防爆类型、级别、组别),铭牌内容不全的由使用单位向销售单位索取补充资料

6.11 涂装设备配套的燃油燃气装置应遵守有关的安全规定

7 涂装工艺

7.1 研究涂装新工艺应遵守5.1规定

7.2 设计涂装工艺应遵守下列规定: a) 设计单位应具备工业勘测设计资格; b) 设计(包括工艺、非标准设备及相关的暖通、电气、环保等)专业技术人员,应经

涂装安全技术培训取得安全资格认可

7.3 具有法人资格的非工业勘测设计等其他单位从事涂装工艺设计,应经国家安全主管部门委托的机构审查,并取得安全认可资格

7.4 引进涂装工艺技术应遵守下列规定: a) 禁止引进限制与淘汰的涂装工艺技术; b) 同时引进相关的所在国有关安全标准及程序的资料

7.5 出口涂装工艺技术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同时提供我国涂装安全标准和相关国家标准与程序的资料; b) 外方需要我国规定限制使用的涂装工艺技术时,应向外方做重要提示,并提供限制使用的事项及原因等技术资料

7.6 主办涂装工艺技术交流和展览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不得交流或展出严禁、禁止使用的涂装工艺; b) 交流或展出限制使用的涂装工艺,应做重要提示; c) 同时提供安全评价等安全技术资料

7.7 编制涂装工艺文件应遵守以下规定

7.7.1 产品涂装工艺标准中应有以下内容: a) 工艺过程的主要有害、危险因素b) 防护措施

7.7.2 企业生产的产品有涂装要求时,应编制涂装工艺文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并应有以下内容: a)工艺过程的有害、危险因素,有毒有害物质名称、数量和最高容许浓度b)防护措施c)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d)安全技术操作要求; e)不得不选用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涂装工艺论证资料

7.7.3 审查涂装工艺文件应有以下审查结论: a) 防护措施是否能够满足涂装工艺安全要求; b) 涂装工艺是否符合国家安全标准; c) 不得不选用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涂装工艺必要性

7.8 企业改变涂装工艺时,应同时修改涂装工艺文件(包括安全技术内容)。以下情况,应按7,7.2、7.7.3重新编制和审查有关安全技术内容: a) 改变部分涂装工艺; b) 改用另外类型涂料及有关化学品; c) 改造部分徐装设备,同时还应遵守第6章规定

7.9 来料加工进行涂装作业时,应按7.7编制涂装工艺文件,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7.9.1 来料加工方应提供以下技术资料: a) 加工的原材料或半成品材质; b) 提供涂料及有关化学品的安全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 c) 指定涂装工艺时,同时提

供有关的安全技术资料; d) 外商所在国或多国企业在其他国家加工产品时,遵守的有关原材料、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涂装工艺的有关安全标准和程序的资料7.9.2 承接来料加工方应检查7.9.1 提供的技术资料完整性和可靠性,并遵守下列规定: a) 不得采用严禁使用的涂装工艺; b) 不得不采用禁止或限制使用的涂装工艺时,应制定有效防护措施,并报当地安全主管部门审查批准,方准进行加工

7.10 涂装加工的产品出厂时,应完成全部涂装工艺程序,涂层必须实干

8 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

8.1 新建、扩建、改建涂装工程建设项目时,应遵守原劳动部颁发的《关于生产性建设工程项目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

8.1.1 设计单位应按规定编写《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应对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做出评估,并应有以下资料: a) 涂装作业场所火灾危险区域划分平面图,爆炸性气体环境、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平面、立面图; b) 选用限制使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涂装工艺的特殊工艺原因

8.1.2 涂装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安全技术审查,应遵守下列规定

8.1.2.1 审查前应具有以下技术文件: a) 《劳动安全卫生专篇》; b) 建筑平面图; c) 区域图; d)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e) 工艺布置图与设备明细表8.1.2.2 审查时应对以下项目重点审查:a) 涂装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安全资格b) 技术文件的完整准确性; c) 涂装工艺路线布置的合理性,选用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涂装工艺、涂装设备器械是否有违犯国家法规和标准的问题d) 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可靠程度

8.1.3 涂装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应遵守原劳动部颁发的《建筑项目(工程)职业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验收办法》,并应有以下技术文件: a) 涂装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与设计人员、涂装设备设计与制造单位安全资格证明文件; b) 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安全技术资料,特种涂装设备安全检验合格证书,防爆电气设备的安全认证、防爆合格证书等技术文件; c) 通风系统参数测定值,防爆电气设备防爆参数测定值,接地电阻测定值,极度危险区域易燃易爆气体、粉尘浓度测定值,涂装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测定值; d) 自动联锁控制和信号、报警装

8.1.4 重大涂装工程建设项目应有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

8.2 技术改造涂装工程建设项目,应遵守8.1规定

8.2.1 技术改造应遵守下列原则: a) 提高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应同时提高安全技术水平b) 改造厂房、工艺、设备等,应同时改造安全防护措施

8.2.2 技术改造方案(或设计方案)有下列之一情况,设计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专篇》中应有专门说明a) 工艺过程增加新的或加剧原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和程度; b) 降低涂装作业场所整体安全水平

8.2.3 小型涂装技术改造项目(规模较小,内容简单,下称小型项目)技术改造方案(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同时提高安全技术水平采取的工艺等主要技术措施; b) 同时进行技术改造的安全防护措施; c) 对整体安全影响的分析说明

8.3 引进涂装工程建设项目,应遵守8.1规定

8.3.1 引进项目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不得引进限制使用的涂装工艺技术和设备; b) 安全技术水平不得低于涂装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8.3.2 引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有以下内容: a) 安全技术水平评估; b) 引进项目所在国或多国企业在其他国家遵守的安全法规、标准的安全技术水平评估; c) 与我国现行安全卫生标准对比分析结论

8.3.3 引进项目竣工验收,应有以下技术文件资料: a) 进口涂料及有关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资料,包括其出口国或多国企业在其他国家遵守的有关安全标准和程序的资料; b) 进口涂装设备器械的安全技术资料,包括其出口国或多国企业在其他国家遵守的有关安全标准和程序的资料;国家认可机构审查合格发给的安全审查合格证书或安全检验机构的安全检验合格证书; c) 引进的涂装工艺安全技术资料,包括引进国有关安全标准和程序的资料

9 涂装施工

9.1 特大工件、设备需要临时在厂房原地进行涂装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按GB6514,GB7692规定,划出临时涂装作业场所b) 按GB6514规定,划出涂漆区、火灾危险区、电气防爆区,并严格进行管理; c) 审定涂装作业场所有机溶剂最高容许浓度,采取必需的局部排风措施; d) 按GB16179,GB1 5630规定,设置安全标志; e) 按GBJ140配置必要的消防器具; f) 制定动火条件。火灾危险区进行热加工作业,应经过批准; g) 及时清理废物、废料、漆垢及现场杂物

9.2 桥梁、大型构件或储罐、船舶、机车车辆、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护栏等外部涂装露天作业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参照GB6514,G57692规定,制定专门的防护措施b) 参照GB6514,GB7692规定,划出临时涂装作业场所c) 按GB16179,GB15630规定,设置安全标志d) 参照GBJ1 40配w必要的消防器具e) 建立施工现场安全统一指挥制度f) 涂漆、有机溶剂除油期间,严禁热加工作业9) 积聚有机溶剂蒸气的低凹、死角区域,应设置局部排风装置9.2.1 船舶涂装作业应遵守CB 3381规定

9.2.2 机车车辆涂装作业可参照执行CB 3381规定

9.3 立体交叉徐装施工作业除了应遵守9.2规定外,还应遵守下列规定: a) 划定的临时涂装作业场所应当包括立体涂装施工作业的上方和下方形成的空间区域; b) 涂漆作业结束,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撤出涂装设备器械和涂料及有关化学品,清除沾污涂料及有机溶剂废弃物,方准进行下道施工作业

9.4 建筑物室内涂装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施工单位选用的涂料及有关化学品应符合保护居民健康的规定,并应向客户提供有关安全卫生资料; b) 涂孤作业及涂层干燥固化期间,禁止可能产生明火的作业; c) 涂援作业及涂层干燥固化期间,应全面通风换气; d) 严禁使用非防爆灯具烘烤涂层; e) 操作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9.5 防腐工程应遵守以下规定

9.5.1 上部敞口护围结构防腐工程应遵守下列规定: a) 涂覆作业和涂层干燥固化期间,采用局部机械通风,将可燃气体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10%以下; b) 间隔时间重新施工,应先进行机械通风,确认可燃气体浓度在爆炸下限10%以下时,方准继续施工; c) 涂溉作业和涂层干燥固化期间,禁止可能产生明火的作业;

d) 徐装作业场所有害气体浓度达不到卫生标准时,企业应给操作人员免费提供适用合格的防护用具

9.5.2 地下室、半地下室防腐工程应遵守第10章的规定

9.6 严禁使用有机溶剂清洗地面和墙壁

10 有限空间涂装作业有限空间涂装作业管理,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还应遵守GB12942规定

11 涂装设备安装施工

三种评标办法的适用范围及评标规定

福建省三种评标办法的适用范围及评标规定: 1最低价法 招标最低控制价(设定为B),按工程预算造价(设定为A)下降一定幅度(设定为K)计算,即B=A×(1-K)。K的取值区间和抽取办法由招标人按本补充规定在招标文件中明确,数值在开标前当众抽取确定。取消闽建筑[2005]69号文中设置的K1、K2、Q值。 K取值区间根据招标工程预算造价构成并结合专业特点、工程类别、施工难易程度、企业合理利润、市场风险等因素,在闽建筑[2005]69号文规定的取值范围内确定,取值区间的幅度为2-3%。按百分数表示的K值小数点后保留2位;抽取方法:分三次抽取,首先抽取整数位,其次抽取小数点后第一位,最后抽取小数点后第二位。 开标后经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计算,投标报价(投标文件评审前)不低于B的投标人少于7家(不含7家)的,按上述方法在上一次抽取的K值和招标文件规定的K取值区间下限之间重新抽取K值,直至投标报价(投标文件评审前)不低于B的投标人不少于7家(含7家)为止。按最后一次抽取的K值计算招标最低控制价。 投标人少于7家(含7家)的,按招标文件规定的K的取值区间的下限计算招标最低控制价,不再抽取K 值。

3综合评标法: 2合理区间随机抽取法 一 1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1500万元及以下;2建筑装修装饰工程、机电设备安装(不含设备费)工程、消防设施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建筑幕墙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土石方工程等依法单独发包的专业工程单项合同估算价600万元及以下。 二、招标文件公布的发包价按预算造价中可竞争项目造价下降一定幅度(设定为K)加上不可竞争项目造价之和计算。计算公式为:发包价=预算造价中可竞争项目造价×(1-K)+不可竞争项目造价。(一)不可竞争项目包括: 1、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中的甲供材料费和其他项目清单中的暂列金额,应按招标文件的规定计算; 2、措施项目清单中的安全施工费、文明施工费、临时设施费、环境保护费、优质工程增加费,应按有关规定计算; 3、规费和税金,其费(税)率应按有关规定计算。 (二)可竞争项目是指不可竞争项目之外的项目。招标文件公布的发包价的可竞争项目综合单价=预算造价的相应项目综合单价× (1-K)。

1范围及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数字视频广播中文业务信息(SI)数据,这些数据是数字视频广播码流的组成部分,帮助用户从码流中选择业务和/或事件的信息,使综合接收解码器(IRD)能自动设置可供选择的业务。业务信息自动设置部分的数据主要由GB/T 17975.1-2000中的节目特定信息(PSI)给出。 本标准规定了组成PSI的辅助数据,这些辅助数据包括帮助IRD自动调谐的数据和为用户显示的辅助信息。显示这些信息的方式没有在本标准中规定,IRD制造商可以自由选择显示方式。 电子节目指南(EPG)将成为数字电视传输的一种特色。本标准所规定的业务信息中包含的数据可以作为电子节目指南的基础。 本标准适用于广播电视行业的数字视频广播业务。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7975.1-2000 信息技术运动图像及其伴音信号的通用编码第1部分:系统ISO 3166(全文)国家及地区的名称编码 ISO 639-2 语言名称编码第2部分:Alpha-3编码 ETSI ETS 300 706 增强型图文电视规范 GB/T 15273.1-1994(全文)信息处理八位单字节编码图形字符集 ETSI ETR 162 数字视频广播(DVB):DVB系统业务信息编码分配 ETSI ETR 211 数字视频广播(DVB):DVB系统业务信息实现及使用指南 ISO/IEC 10646-1 信息技术通用的多八位编码字符集(UCS) 第1部分:结构和基 本多语言平面 ISO/IEC 6937 信息技术用于文本通信的字符编码集拉丁字母表 IEC 1883-1 用户音频/视频设备-数字接口第1部分:总体 IEC 1883-4 用户音频/视频设备-数字接口第4部分:MPEG-2 TS数据 ETSI ETR 154 数字视频广播(DVB):MPEG-2系统、音频和视频在卫星、有线和 地面广播应用中的实现指南 IEEE 1394 高性能串行总线IEEE标准 ETSI ETS 300 231 电视系统:家庭视频节目传送控制系统(PDC)规范 ETSI EN 301 210(V1.1)数字视频广播(DVB):数字卫星新闻采集(DSNG)及其它 卫星传送应用中的帧结构、信道编码与调制 ETSI EN 301 775 数字视频广播(DVB):在DVB比特流中传送场逆程(VBI)数据的 规范 ETSI TS 101 699(V1.1.1)数字视频广播(DVB):通用接口规范的扩展

CLSI-所有EP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简介

1.EP05-A3定量测量程序精密度评估:批准指南 发布日期:2014年10月 版本号A3 适用范围:本文件为临床实验室的研究提供指南,目的是为定量测定程序建立批内精密度性能特征,以及进行批间变异研究。本文阐述了多个实验方案,并考虑了如何选择和优化方案使其成为某特定测定程序的最佳方案,以及该方案的使用目的。 对于仅仅是验证厂家声明的精密度的用户,不适用于本文件,应参照CLSI文件EP15。EP05首要适用于制造商和开发商者,对终端用户验证重复性和和实验室内精密度的建议可参考EP15,EP15中的实验方案已改为和EP05中单一实验室研究设计的兼容性。 单一实验室方案与前版EP05方案类似,对给定样品和试剂批号等需要检测20天,每天测2批,每批重复测定2次。第3版仍使用该方案并以此作为制造商和开发者的规范实验,用于评估测量程序的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的精密度。 新的EP05是第二个标准化实验:多中心方案至少要在3个地方重复测定5天,第4章提到了如何实施3(地)x5(天)x5(每天重复次数)和3(地)x5(天)x2(每天批次)x3(每批重复次数)。该辅助方案阐述了实验室间变异和再现性的估计。 为了帮助理解基本概念,新版EP05中有针对非统计学研究人员的扩展教程(见1.5小节)。鉴于本指南中计算的复杂性,建议使用CLSI提供的StatisPro TM方法评估软件。 2. EP06-A:定量测量程序的线性评估:统计学方法 发布日期:2003年4月 版本号A 使用范围:本文件提供了一种方法用于建立、验证和证明定量测量程序的线性范围。他不能鉴别造成明显费线性的原因。样本数越多越能明确的检查线性。因此,若线性评估失败则需要重做,重做时可以增加重复次数,或减少浓度水平以覆盖较小的线性范围。 本指南主要是评价线性关系,尽可能不受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影响。众所周知,精密度差会影响线性评估的有效性,因此本文件还包括了对重复性差的检查。 本实验所用样品的基质尽可能与待分析标本类型一致。 本指南要求实验室设定非线性误差的标准。本指南对设定该标准仅提供基本概念,没有任何具体特定要求。 主要内容:当分析物观察值与真实浓度间存在书足额验证的直线关系时,则定量分析方法是线性的。

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丙二醇

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丙二醇脂肪酸酯。 产品为清澈液体或白色至黄白色珠状、片剂或固体。为丙二醇单酯和双酯混合物。不溶于水,但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三氯甲烷和其他氯化烃类。 2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附 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水。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本试验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酸值的测定 A.2.1 分析步骤 准确称取约5g 试样(除非有特殊要求),置于一500mL 锥形烧瓶中,加入75mL~100mL 中性热乙醇(在加热后的乙醇中加入酚酞试液,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中和),使试样溶解。加入0.5 mL 酚酞试液,边振摇,边用0.5 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粉红色,并维持30s 不褪色为终点。 A.2.2 结果计算 酸值X 1按式(A.1)计算: W c V X ??=1.561……………………………(A.1) 式中: X 1——酸值,单位为毫克每克(mg/g ); V ——滴定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W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A.3 皂质(以硬脂酸钾计)的测定 A.3.1 分析步骤 取样量5g 。事先准备一由等体积苯和甲醇组成的混合溶剂,加入溴酚蓝试液,用0.5 mol/L 盐酸标准溶液中和,或使用中和后的丙酮作为溶剂。准确称取适量试样,将其溶解于100mL 中和后的溶剂中,用0.5 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溶液呈黄色即为滴定终点。 A.3.2 结果计算 皂质X 2按式(A.2)计算: W e c V X ??=2………………………………(A.2) 式中: X 2——皂质,%; V ——滴定时消耗的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L ); c ——盐酸标准溶液的浓度,单位为摩尔每升(mol/L ); e ——质量规格中规定的当量因子,此为31.0; W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 )。 实验结果以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准。

工业雷管编码基本规则及技术条件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doc

工业雷管编码基本规则及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业雷管编码的基本规则、技术要求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雷管编码打标生产和检验。 2 引用标准 GB 13230-91《工业火雷管》 GB 8031-87《工业电雷管》 WJ 89002-2000《导爆管雷管》 3 工业雷管编码的基本规则 在工业雷管管壳外表合适部位必须编上出厂编码,编码由生产企业代号、生产时间和特征号、流水号组成,且做到10年内出厂雷管不重号;在基本包装单元(以下简称盒)外必须贴有能跟踪盒内雷管编码关联信息的一维条码;在包装箱外必须贴有能跟踪箱内雷管编码关联信息的一维条码。 4 技术要求 4.1雷管管壳外表编码由13位编码组成,如下图所示: XX X XX X X X XXXXX 流水号 特征号 生产日期 生产月份 生产年份代号 生产企业代号

4.2 编码的具体表示方法: 4.2.1生产企业代号:用“01-99”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雷管生产企业代号见附件1)。 4.2.2 生产年份:用“0-9”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公元世纪末位年份。 4.2.3 生产月份:用“01—12”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1-12月份。 4.2.4 生产日期:用“01-31”2位阿拉伯数字表示1-31日。 4.2.5 特征号:用1位英文字母A、B、C……Z,a、b、……(小写字母c、o、s、u、v、w、x、z除外)表示,也可以用1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具体可以是编码机机台代号、雷管种类代号、雷管编码的分段号或并入盒流水号使用,但必须在本企业《工业雷管编码信息使用说明》(式样见附件2)中明示。 4.2.6流水号:用5位阿拉伯数字表示,应连续布置,不得分割,且便于阅读和用户发放登记管理。其中前3位用“000-999”表示盒流水号,当3位数字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时,可将特征号位作为盒流水号使用;后2位用“00-99”表示盒内雷管流水号。 4.2.7补码规则:在生产过程中,因进行抽检、出现废品等原因需要进行补码的,应补原雷管编码。特殊情况下,也可用专用补号编码代替。专用补号编码规则为13位编码前8位含义不变,后5位流水号第1位用英文字母B表示,后4位为补码

新准则的适用范围

审计实务中需了解关注的几个问题 ——研讨稿 (一)、审计法律规范?其效力和等级如何划分? 审计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各种审计监督关系的行为规则。审计法律规范同其他法律规范一样,一般由“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部分组成。“行为模式”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规定。“法律后果”包括人们的行为符合行为模式规定应得到肯定性的法律后果,和人们的行为违反行为模式规定应得到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审计法律规范通过审计法律条文和审计法律规范性文件表现出来,它们之间是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审计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是指审计法律规范外部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的效力等级。这种效力等级的划分,根据制定的机关不同和宪法及有关组织法的规定,可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宪法。 《宪法》(关于审计部分)第九十一条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

审计机关在国务院总理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一百零九条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 宪法关于审计监督的规定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审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二层次是审计法和其他有关审计方面的法律。审计法和其他有关审计方面的法律是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制定的,具有较高的法律效力,一切审计方面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不得同国家法律相抵触。 第三层次是审计方面的行政法则。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在全国范围内具有约束力。 第四层次是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地方性审计法规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审计行政规章包括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部门规章和省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不得同国务院的行政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

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产品为白色至灰白色纤维状粉末或颗粒。 2 结构式 R=H或者CH3或者CH2CHOHCH3 4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水。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本试验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A.2.1 称取1g试样,加入100mL水,可在水中溶胀,形成透明呈乳白色粘稠状胶体溶液。 A.2.2 称取1g试样,加入100mL沸腾的水,搅拌均匀(保持部分此试样溶液,用于鉴别试验A.2.3),此试样溶液呈糊状,冷却至20℃,形成清澈或半透明粘稠液体。 A.2.3 取部分A.2.2中的试样溶液,将试样溶液置于玻璃盘中,使水分挥发,形成薄膜。 A.3 甲氧基和羟丙氧基含量的测定 A.3.1 试剂和材料 A.3.1.1 甲苯。 A.3.1.2 邻二甲苯。 A.3.1.3 己二酸 A.3.1.4 氢碘酸。 A.3.1.5 异丙碘。 A.3.1.6 甲基碘。 A.3.2 仪器和设备 气相色谱仪:配备热导检测器,或其他等效的检测器。 A.3.3 参考色谱条件 A.3.3.1 色谱柱:1.8m×4mm玻璃柱,填料为100到120目色谱纯硅质土(Chromosorb WHP或其他等效物)上含10%的甲基硅酮油(UCW 982或其他等效物),或其他等效色谱柱。 A.3.3.2 柱温:100℃。 A.3.3.3 进样口温度:200℃。 A.3.3.4 检测器温度:200℃。 A.3.3.5 载气:氦气。 A.3.3.6 流速:20mL/min。 A.3.3.7 进样量:约2μL。 A.3.3.8 甲基碘、异丙碘、甲苯和邻二甲苯的色谱保留时间分别为3 min,5min,7min和13min。A.3.4 分析步骤 注意事项:在通风橱中进行含有氢碘酸的操作步骤。使用护目镜、耐酸手套和其他合适的安全设备。在处理热玻璃瓶时,要极度小心,因为它们有压力。万一不慎接触氢碘酸,要用大量水冲洗,并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A.3.4.1 内标溶液的制备

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及各规范适用范围 一、安全设施设计和消防设计常用规范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92,1999年版 (新版《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建设部已于2009年1月16日发布,实施日期2009年7月1日); 2、《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02;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4、《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 5、《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2006年版。 在设计中最常用到的为《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两个规范作些探讨。 二、有关规范要求的防火间距 1、《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1992)(1999年版) (1)该规范规定的石油化工企业与相邻工厂或设施的防火间距 注: ①括号内指防火间距起止点。 ②当相邻设施为港区陆域、重要物品仓库和堆场、军事设施、机场等,对石油化工企业的距离有特殊要求时,应按有关规定执行。 ③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防火距离,可按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的规定减少25%。

(2)该规范规定的石油化工企业总平面布置防火间距 详见该规范表 主要的几项如下: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之间30m(石油化工装置)/25m(炼油装置);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与全厂性重要设施35m; 甲类工艺装置(设备、生产厂房)与明火及散发火花地点 30m; 甲B、乙类固定顶地上可燃液体储罐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50~25m(储罐容积>5000m3 ~ ≤500m3或卧式罐); 浮顶或丙类固定顶可燃液体储罐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35~20m(储罐容积>5000m3 ~ ≤500 m3或卧式罐); 液化烃储罐(全压力式)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60~40m(储罐容积>1000m3 ~ ≤100 m3); 液化烃储罐(全冷冻式储存)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60m; 可燃气体储罐 >1000m3至50000m3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 25m; 甲类物品库(棚)或堆场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30m; 铁路走行线(中心线)、原料及产品运输道路(路西边)与甲类工艺装置距离15m; 可能携带可燃液体的高架火炬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 90m; 厂围墙(中心线)与甲类工艺装置的间距10m。 注:当一个装置的成品直接进入另一个装置时,两个装置的防火间距可减少,但不应小于15m,丙类之间不应小于10m。联合装置(必要条件是“同开同停”,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装置集中紧凑布置,且装置间直接进料,无供大修设置的中间原料储罐,其开工或停工检修等均同步进行)视同一个装置,其设备、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按本规范表4.2.1规定执行。 在表4.2.1中,各项防火间距是比较小的,但仅适用于装置内部的相关设施。 例如: 明火设备距甲A类工艺设备或其房间、装置储罐22.5m,距甲B、乙A 15m; 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办公室、生活间距甲A类(装置储罐)22.5m,甲B、乙A类15m,距甲A、甲B、乙A(工艺设备或其房间)15m; 其它工艺设备或其房间(甲A、甲B、乙A)距装置储罐9m。 注:装置储罐总容积;液化烃罐不大于100m3、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罐不大于1000m3时。 ·对于装置储罐除以上一种情况外,还有二种情况:

CLSI-所有EP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简介

CLSI-所有EP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简介

1.E P05-A3定量测量程序精密度评估:批准指南发布日期:2014年10月 版本号A3 适用范围:本文件为临床实验室的研究提供指南,目的是为定量测定程序建立批内精密度性能特征,以及进行批间变异研究。本文阐述了多个实验方案,并考虑了如何选择和优化方案使其成为某特定测定程序的最佳方案,以及该方案的使用目的。 对于仅仅是验证厂家声明的精密度的用户,不适用于本文件,应参照CLSI文件EP15。EP05首要适用于制造商和开发商者,对终端用户验证重复性和和实验室内精密度的建议可参考EP15,EP15中的实验方案已改为和EP05中单一实验室研究设计的兼容性。 单一实验室方案与前版EP05方案类似,对给定样品和试剂批号等需要检测20天,每天测2批,每批重复测定2次。第3版仍使用该方案并以此作为制造商和开发者的规范实验,用于评估测量程序的重复性和实验室内的精密度。 新的EP05是第二个标准化实验:多中心方案至少要在3个地方重复测定5天,第4章提到了如

本实验所用样品的基质尽可能与待分析标本类型一致。 本指南要求实验室设定非线性误差的标准。本指南对设定该标准仅提供基本概念,没有任何具体特定要求。 主要内容:当分析物观察值与真实浓度间存在书足额验证的直线关系时,则定量分析方法是线性的。 本指南的目的是说明用于确定定量测定程序的线性的统计过程。首要目标是确定方法非线性的浓度以及在该浓度水平下非线性的程度。本文件不认为全局检验(如LOF检验)对检测范围内线性很重要,以为全局检验仅代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的非线性;挤不嗯呢该说明非线性在哪里,也不能说明误差大小。线性检验科用于评估偏差,这属于误差评估的一个组成,但非线性并不单指偏差。 用户要理解他们需要评估误差、偏差、随机误差(或不精密度)、非特异性(或干扰)。通过上述这些内容,用户可以得到线性评估的目标。EP6-A 属于指导用户进行方法评估的系列文件之一。

2018标准化基础知识(一):标准化基础(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

2018标准化基础知识(一):标准化基础(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 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的定型时期,是我国古代标准化的一个承上启下的历史时期,对后世的标准化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影响深远。(错误) 正确错误 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采用国际标准也已成为普遍的现象,不仅第三世界国家,就是工业发达国家也不敢怠慢。(正确)正确错误 基础标准是指具有广泛的适用范围或包含一个特定领域的通用条款的标准。(正确)正确错误 统一化是从个性中提炼共性,着眼于精炼。(错误) 正确错误 确定参数系列主要是确定在上下限之间的参数如何分类、分级,整个系列安排多少档,档与档之间选用怎样的公比等。(正确) 正确错误 通过标准额制修订,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这两个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循环、不断发展的。(正确)

正确错误 六何分析法包括:why;what;where;who;way;how。(正确)正确错误 创新是基于经验、技能及知识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创造。(正确)正确错误 ---------------------------------------------------------------------- 正确答案: 一、1-7.A.C.B.A.A.B.B 二、1.ABC;2.ABD;3.ABCD;4.ABC;5.ABC;6.ACD; 三、1-7.×××√×√√ ---------------------------------------------------------------------- 《标准化基础知识(仅适用于2016年公需课)》课后习题1 总分:100 单选题(共7题,每题5分) 1、模块化生产是指()的制造。 A、模块 B、通用零部件 C、组合元 D、单元 2、现代标准化的主要特点是:系统性、()以及目标和手段的现代化。 A、多样性 B、先进性 C、国际性 D、综合性

ccc标准适用范围

ccc标准适用范围 在3C设计中,我们着重介绍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标准在产品结构、外形设计的规定,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安全标准的通用要求。 1,范畴 本标准适用于家电和类似用途电热器具和电动或磁力驱动的器具。 本标准也适用于不做一样家用但关于公众仍存在危险的器具,例如理发用具、割草机等等。 除电器玩具外,本标准为考虑托儿所和其他无人照管的老、幼、病、弱等人员的生活场所存在的某些专门危险。在这种情形下,需要提出附加安全要求。 关于在车辆交通工具使用的器具需增加附加要求。 2,术语 家电产品的专业术语如下: 2.1额定电压、额顶电压范畴、工作电压、额定输入功率、额定电流、额定频率、额定频率范畴、额定功率、额定液容量、充分放热条件、正常负载、额定工作时刻、连续工作、短时工作、断续工作。 2.2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电源软线、电源引线、功能和互连软缆或软线。 2.3 差不多绝缘。用于带电部件对防触电提供差不多爱护的绝缘。 附加绝缘。一旦差不多绝缘实效,为了确保安全防止触电,除差不多绝缘外而设置的另一种独立的绝缘。 双重绝缘。由差不多绝缘和附加绝缘两种绝缘组成的绝缘。 加大绝缘。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独绝缘系统,在本标准所规定的条件下,它提供的防触电爱护程度,相当于双重绝缘。

2.4 O类器具。依靠差不多绝缘来防止触电的器具。如果有易触及的导电部件,则这些部件与固定配电线路中的爱护导 线之间没有连接手段,万一差不多绝缘损坏,安全就依靠环境条件。O类器具有一个局部或全部差不多绝 缘材料外壳,或者有一个以适当绝缘把带电部件隔开的金属外壳。如果具有绝缘材料外壳的器具有 内部接地部件措施,则认为是I类或OI类结构。 OI类器具。至少有完整的差不多绝缘和装有接地端子的器具,但电源软线不带接地导线,插头没有接地插脚,不 能插入有接地插孔的电源插座。能够有双重绝缘或加大绝缘的部件,能够有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 的部件。 I 类器具。器具的防触电爱护不仅依靠差不多绝缘,而且有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它的易触及的导电部件被连接 到固定线路中的爱护接地导体上,一旦差不多绝缘失效使易触及的导电部件不变成带电部件。此类器 具能够有双重绝缘或加大绝缘部件,能够有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的部件。 II类器具。器具的防触电爱护不仅依靠差不多绝缘,而且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大绝缘的附加安全措施,但没有爱护 接地或依靠于安装条件的措施。此类器具能够由坚持爱护电路连续性的装置,然而该装置应在器具 内部并使用双重绝缘或加大绝缘予以触及的导电部件隔离,能够有在安全特低电压下工作的部件。 III类器具。依靠特低电压供电来防触电的器具。 2.5 特低电压。额定电压工作时导线间电压42V,三相电源24V。

个体防护分级及适用范围3

个体防护分级及适用范围 一级防护着装标准: 1、工作帽 2、外科口罩或医用防护口罩 3、隔离裤(或连体防护服) 4、工作服(或连体工作服) 5、工作鞋(外鞋套) 一级预防适用: 1、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2、疾控部门处理除外经呼吸道传播一般传染病疫。 二级防护着装标准: 1、符合N95、医用防护口罩标准的口罩。 2、防护眼镜(护目镜) 3、防护内服 4、防护帽 5、连体式防护服 6、一次性乳胶手套,外大乳胶手套 7、防护鞋加鞋套(或胶靴) 二级预防适用: 1、医院工作人员处理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肺炎; 2、疾控部门处理不明原因疾病、不明原因肺炎等卫生突发事件; 3、接触从不明原因疾病或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身上采集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得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以及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三级防护着装标准: 在二级防护基础上作如下改动:1、长管供气试面罩或正压头盔呼吸防护器2、正压服 三级预防适用: 1、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切开盒气管插管的义务人员 2、疾控部门处理核污染类卫生突发事件 3、从事病毒分离检测的实验室工作人员 二级防护的穿着程序: 1、首先穿上内服(上衣、裤子)、袜子 2、戴口罩(医用N95口罩) 3、帽子 4、穿连体防护服 5、戴防护镜 6、穿靴子(或胶鞋外加鞋套) 7、戴乳胶手套 二级防护的剥脱程序: 在对靴(鞋)消毒后达到清洁区: 1、首先摘下护目镜(放入可回收物桶中) 2、脱连体防护服、靴子(或鞋)、手套一起脱下(连体服、手套及鞋套放到污物桶中,靴子或鞋放到可回收物桶中) 3、摘下帽子(放到可回收物桶中) 4、最后摘下口罩(放到污物桶中) 5、洗手、消毒

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

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食品添加剂偶氮甲酰胺。 产品为黄色至橘红色结晶性粉末。几乎不溶于水和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二甲基亚砜。在180℃以上熔融并分解。 2 结构式、分子式和相对分子质量 2.1 结构式 2.2 分子式 C2H4N4O2 2.3 相对分子质量 116.08 3 技术要求 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附录 A 检验方法 A.1 一般规定 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仅使用确认为分析纯的试剂和GB/T 6682-2008中规定的水。分析中所用标准滴定溶液、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制剂及制品,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按GB/T 601、GB/T 602、GB/T 603的规定制备。本试验所用溶液在未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A.2 鉴别试验 配制浓度为35μg/mL 的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在波长约245nm处有最大吸收。 A.3 偶氮甲酰胺含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在50℃下真空干燥2h后的试样约225mg,放入一250mL具玻塞碘量瓶中。加入约23mL 二甲基亚砜,洗下可能附于壁上的试样,加塞,在塞子周围盛上2mL该溶剂。偶尔转动一下,至试样完全溶解。去掉瓶塞,使剩余的溶剂连同可能溶解的试样流入烧瓶。用15mL水将5.0g碘化钾洗入烧瓶,随后立即吸取10mL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移入烧瓶,迅速塞盖。摇动瓶子至碘化钾完全溶解,然后在避光条件下静置20min ~25min,用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所析出的碘的黄色消失,在15min内如重新出现黄色,则再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无色。另取25mL二甲基亚砜、5.0g 碘化钾、15mL水和5mL浓度为0.5mol/L的盐酸溶液进行空白试验。每毫升0.1mol/L硫代硫酸钠溶液相当于偶氮甲酰胺(C2H4N4O2)5.804mg。 A.4 氮的测定 称取试样约50mg,放入一100mL凯氏烧瓶中,加3mL浓盐酸(刚确定过的浓度为57%),加热煮解1.25h,定期加水以维持原体积。当煮解至终点时加大热量,浓缩至原体积的一半。冷却至室温,加1.5g硫酸钾、3mL水和4.5mL硫酸,加热至碘雾不再离析。将混合物冷却,用水将烧瓶边缘冲洗干净,加热至出现炭化,再冷至室温。于碳化物中加40mg氧化汞,加热至溶液呈淡黄色后冷却,用数毫升水冲洗烧瓶内壁,再煮解3h,冷却,加20mL无氨的水、16mL浓度为5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5mL 浓度为44%的硫代硫酸钠溶液。立即将烧瓶接上蒸馏装置,按一般定氮法蒸馏,将馏出液收集于盛有10mL浓度为4%硼酸溶液的受器中。加数滴甲基红-亚甲蓝试液,用0.05mol/L硫酸溶液滴定。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每毫升0.05mol/L硫酸溶液相当于氮(N)0.7004mg。 A.5 pH的测定 称取试样2g,加水100mL,剧烈搅拌5min,用酸度计测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行的各种鉴定及适用范围

现行的各种鉴定及适用范围 1.《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1996年7月25日公安部发布,1997年1月1日实施) 适用范围:人体轻微伤的鉴定标准适用于一切违反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造成的轻微损害. 2.《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1990年6月20日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发布,1990年7月1日起实施); 适用范围: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法医学鉴定. 3.《人体重伤鉴定标准》(1990年3月29日司法部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发布,1990年7月1日实施); 适用范围:人体重伤鉴定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重伤的法医学鉴定 4.《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公安部发布,2002年12月1日实施); 适用范围: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 5.《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年7月31日卫生部发布,2002年9月1日实施); 适用范围: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本标准列举的情形是医疗事故中常见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后果。本标准中医疗事故一级乙等至三级戊等对应伤残等级一至十级。 6.《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国家标准/gbt15499-1995) 适用范围: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本标准规定了定量记录人体伤害程度的方法及伤害对应的损失工作日数值。 7.《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gb/t16180-1996,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3月14日批准,1996年10月1日实施); 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职工伤亡事故造成的身体伤害。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职工在职业活动中因工负伤和因职业病致残程度的鉴定 8.《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2002年4月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同日实施); 适用范围: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程度鉴定标准职工非因工伤残或因病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时,对其身体器官缺损或功能损失程度的鉴定 9.《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司法部发布,2004年4月14日实施); 适用范围: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重伤的”、(含“造成严重残疾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的“造成轻微伤害的”损伤程度评定。 10.《人体损伤残疾程度鉴定标准(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自2005年1月1日起实施该鉴定标准);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一、目的及适用范围 为了保障深圳市简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简测)与合作伙伴的持续健康发展与良性循环,并建立与业务相适应的合规标准和道德要求,特发布简测公司中国地区部企业业务《合作伙伴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行为准则》”)。 本《行为准则》适用于简测公司的所有合作伙伴及其员工、临时雇员、代理商和分包商等。简测合作伙伴,是指销售简测产品的任何一方,以及向简测科技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任何一方。简测科技公司期望合作伙伴能够:1)熟悉并遵守法律;2)保持高标准的商业道德;3)与简测科技公司共同成长。 二、遵守法律 (1)一般法律遵从 合作伙伴应守法经营,遵从注册地、业务所在地适用的法律、法规等,遵从适用的国际法律和规则,确保不会因法律遵从问题而影响与简测公司的合作。 (2)劳工保护 合作伙伴应为自己的雇员营造健康的、有尊严的、公平的工作环境,同时确保员工不会因肤色、种族、性别、宗教、政治派别等因素而受到任何歧视或威胁。

(3)政府客户 合作伙伴应当注意,在与政府、公共机构或国有企业进行交易时,需要遵从所适用的采购法律,同时严禁对公职人员行贿或输送不正当利益。 (4)营销宣传及广告媒体 合作伙伴在进行营销宣传过程中,不得进行虚假陈述、夸大某产品功能,未经简测公司同意,不得对媒体擅自披露与简测科技公司的合作项目情况。 合作伙伴在对外的业务交往中,不得向任何人作错误说明或不实陈述。 (5)反商业贿赂 合作伙伴不得为获得不正当利益进行商业贿赂,包括通过简测员工进行商业贿赂。 (6)反垄断及反不正当竞争 合作伙伴不得独自或伙同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垄断市场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禁止行为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协议或共谋分割市场、固定转售价格、串通投标、捆绑销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等侵害最终用户权益的行为。

1本标准适用范围

1 .1本标准适用范围 标准适用于金属材料(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材料,但不包括金属构件和零件)室温拉伸性能的测定(横截面尺寸≮0.1mm)。 对于小横截面尺寸的金属产品(如金属箔、超细丝和毛细管等)需双方协议。 本标准规定了试验原理、定义、符合和说明、试样及其尺寸测量、试验设备、试验要求、性能测定、测定结果数值修约和试验报告。 1.2 可测量的量: 伸长率:断后伸长率(A),断裂总伸长率(At),最大力总伸长率(Agt),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Ag),屈服点延伸率(Ae)等的测定. 强度:上屈服强度(ReH),下屈服强度(Rel),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规定总延伸强度(Rt),抗拉强度(Rm)的测定.断面收缩率(Z)的测定. 1.3 原理 试验系用静拉力对试样拉伸,测量力各相应的伸长,一般拉至断裂,测定一项或几项力学性能. 1.4室温的温度范围 标准中规定室温的温度范围为10~35℃,超出这一范围不属于室温。对于材料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性能对温度敏感而采用更严格的温度范围试验时,应采用23±5℃的控制温度。上述10~35℃的温度指容许的试样温度范围. 1.5定义 原始标距(L0):施力前的试样标距. 引伸计标距(Le):测量伸长用的试样圆柱或棱柱部分的度。 断面收缩率(Z),最大力(Fm) 伸长:试验期间任一时刻原始标距(L0)增量{断后伸长率(A),断裂总伸长率(At),最大力总伸长率(Agt)和最大力非比例伸长率(Ag)}. 延伸: 试验期间任一给定时刻引伸计标距(Le)的增量{残余延伸率,非比例延伸率,总延伸率, 屈服点延伸率(Ae) ,最大力延伸率(Agt)等}. 应力:试验期间任一时刻的力除以试样原始横截面积(S0)之商{抗拉强度(Rm) ,屈服强度

液化气码头安全技术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液化气码头设施设备

液化气码头安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液化气码头设施、设备的配备和安全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液化气码头。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2894-1996 安全标志 GB4385-1995 防静电鞋、导电鞋技术要求 GB12014-1989 防静电工作服 GB12158-1990 防静电事故通用导则 GB13348-1992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GB15599一1995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GB16994-1997 油码头安全技术基本要求 GB17422-1998 液化气体船水上过驳作业安全准则 GB50052一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8-19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GB50192-1993 河港工程设计规范 GBJ65-19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JTJ211-1999 海港总体及工艺设计 JTJ237-1999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液化气体Liquefied gas 温度在37.8 ℃时,蒸气绝对压力超过0.28MPa的液体和IMO IGC第十九章所列的其他散装货物。 3.2 液化气码头Liquefied gas terminal 供液化气体船停靠,装卸散装液化气体货物的作业区域。 3.3 水幕 Water screen 将从消防水系统引出的各单独支管布设到需要保护的甲板表面或者船舷上,支管上安装若干个具有定向射水功能的喷头,压力水自喷头喷射出水雾,即形成了水幕。 4 技术要求 4.1 总平面布置 4.1.1 液化气码头选址与防火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4.1.2 液化气码头与人口密集区、商业区、客渡和客运码头应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4.1.3 液化气码头前沿水域、回旋水域、进出港航道及相关的连接水域应有足够的富裕水深。 4.1.4 液化气码头相邻泊位的船舶间的最小距离,应根据设计船型按表 1 确定。 表 1 液化气码头相邻泊位的船舶间的最小距离单位:m 船长L〈110110~150151~182183~235〉236 最小距离2535405055 注:两侧靠船的突堤式或栈桥码头,其宽度不受上述间距限制,但不得小于 25m。 4.1.5 液化气码头应设置安全围障。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与保留标准范本_1

协议编号:LX-FS-A55481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与保留标准范本 After Negotiation On A Certain Issue, An Agreement Is Reached And A Clause With Economic Relationship Is Concluded, So As To Protect Their Respectiv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与保留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协议资料适用于经过谈判或共同协商的某个问题,在取得一致意见后并订立的具有经济或其它关系的契约条款,最终实现保障各自的合法权益的结果。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公约第2条对不属公约管辖的销售作了归纳,明确规定公约不适用于以下销售: 1.购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的货物的销售,除非卖方在订立合同前任何时候或订立合同时不知道或没有理由知道这些货物是购供任何这种使用。这种销售交易一般被称作消费品买卖交易,而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货物进出****易,因此,不在公约的适用范围之内。 2.经由拍卖的销售。这种销售交易通常是处于拍卖地法律的实际控制之下的,因此,亦不受公约的支

配。 3.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这种销售交易不是由当事人的销售合同规定的,所以,自然也就不能适用旨在确立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统一规则的公约了。 4.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此类销售不是货物销售,亦不在公约的适用范围之内。 5.船舶、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此类商品的销售具有明显的特殊性,例如在销售合同的履行上通常没有包装和装运等内容,因此,亦不宜适用公约的规定。 6.电力的销售。电力的销售亦有明显的特殊性,例如其传输无须通过船舶等运输工具,而是通过导线,因此,亦不宜适用公约的规定。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工矿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以及对标准化工作的咨询、服务和评审;其他企业和生产经营单位可参照执行。有关行业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应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已经制定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的,优先适用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订单)适用于本标准。GB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Z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安全生产标准化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 3.2 安全绩效safety performance 根据安全生产目标,在安全生产工作方面取得的可测量结果。 3.3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y 与企业的安全绩效相关联或受其影响的团体或个人。 3.4 资源resources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所需的人员、资金、设施、材料、技术和方法等。 4 一般要求 4.1 原则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标准的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建立安全绩效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4.3 评定和监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实行企业自主评定、外部评审的方式。企业应当根据本标准和有关评分细则,对本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评定;自主评定后申请外部评审定级。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为最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评审定级进行监督管理。 5 核心要求 5.1 目标企业根据自身安全生产实际,制定总体和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按照所属基层单位和部门在生产经营中的职能,制定安全生产指标和考核办法。 5.2 组织机构和职责5.2.1 组织机构企业应按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2.2 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工作,并履行安全生产义务。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单位、部门和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 5.3 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条件,按规定提取安全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并建立安全费用台账。 5.4 法律法规与安全管理制度 5.4.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应建立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度,明确主管部门,确定获取的渠道、方式,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修订情况,及时提供给企业内负责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主管部门汇总。企业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其他要求及时传达给从业人员。企业应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规章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 5.4.2 规章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并发放到相关工作岗位,规范从业人员的生产作业行为。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至少应包含下列内容:安全生产职责、安全生产投入、文件和档案管理、隐患排查与治理、安全教育培训、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验收管理、生产设备设施报废管理、施工和检维修安全管理、危险物品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作业安全管理、相关方及外用工管理,职业健康管理、防护用品管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等。 5.4.3 操作规程企业应根据生产特点,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发放到相关岗位。 5.4.4 评估企业应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5.4.5 修订企业应根据评估情况、安全检查反馈的问题、生产安全事故案例、绩效评定结果等,对安全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修订,确保其有效和适用,保证每个岗位所使用的为最新有效版本。 5.4.6 文件和档案管理企业应严格执行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确保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编制、使用、评审、修订的效力。企业应建立主要安全生产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安全记录档案,并加强对安全记录的有效管理。 5.5 教育培训 5.5.1 教育培训管理企业应确定安全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按规定及岗位需要,定期识别安全教育培训需求,制定、实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实施分级管理,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5.5.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教育培训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法律法规要求必须对其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进行考核的,须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5.5.3 操作岗位人员教育培训企业应对操作岗位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生产技能培训,使其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确认其能力符合岗位要求。未经安全教育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新入厂(矿)人员在上岗前必须经过厂(矿)、车间(工段、区、队)、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设施投入使用前,应对有关操作岗位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操作岗位人员转岗、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者,应进行车间(工段)、班组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应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5.5.4 其他人员教育培训企业应对相关方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作业人员进入作业现场前,应由作业现场所在单位对其进行进入现场前的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