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推动产城融合_促进城市转型发展_以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为例

推动产城融合_促进城市转型发展_以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为例

推动产城融合_促进城市转型发展_以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为例
推动产城融合_促进城市转型发展_以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为例

推动产城融合,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以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为例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and City, Propelling City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Master Planning of Pudong New Area

许 健 刘 璇

作者简介

许 健

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局长,高级工程师刘 璇

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和土地管理局 规划管理处

“产城融合”是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以“产城融合”为着眼点,将“产城融合”要求体现在城市发展策略选择、发展目标制定、空间结构优化、用地结构调整、综合交通优化等诸多方面,以此引领城市转型发展。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and city”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the main means for

optimizing spatial structure and improving core functions. The master planning of Pudong New Area focus 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and city as a key point, and embodes the idea from the city development strategies, development goals, spatial structure, land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tegrated traffic optim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for lea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city development.

转型发展 | 产城融合 | 总体规划 | 浦东新区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park and city | Master planning | Pudong New Area

1

“产城融合”概念的提出与内涵在我国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依托主城区边缘设立以各类开发区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或在远郊以产业园区配合综合住区设立独立新城,是大城市拓展发展空间普遍采取的方式。因各类产业园区大多以分散组团形式布局在主城区外围,同时以功能分区规划思想为指导,产业区与城市综合服务区普遍采取相对分离的布局模式,不仅表现在城市空间结构上的不连续,也表现在内在主体功能、用地布局、发展重点的差异性和独立性。随城市发展进

入到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时期,转型发展对城市综合功能提升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不仅需要大幅度提升产业区内的综合服务能力,同时也要求提高综合居住区内产业服务功能,创造和培育服务经济发展空间,促

进城市住区与产业区的融合发展,核心功能的提升,从而在城市发展上体现为“产城融合”。“产城融合”最终表现在城市核心功能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人文生态的协调发展目标的实现等方面。

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上海市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中心城及拓展区要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郊区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重点推进建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产城融合的新城。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将“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推进城乡一体、产城融合”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思想之一。从城市规划角度看,“产城融合”是发展转型的必然要求,是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是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

1 浦东新区空间管制规划图

2 浦东新区生态系统结构图

摘 要Abstract 关 键 词Keywords

市核心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城市规划方法响应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主要表现形式。

2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的实践

2009年4月1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5月6日,又批复《同意将原南汇区行政区域整体建制划入浦东新区》,同时明确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度假区、商用飞机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浦东新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浦东新区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新阶段。2011年年底,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400亿元人民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7%,第三产业比重不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也远低于北京、广州等地区。与此同时,浦东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仍面临着艰巨的任务,突出表现在金融、航运等高端服务功能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制造业领域还存在高端不高效的问题。因社会建设相对滞后于经济建设,城市功能相对滞后于产业功能,生活功能相对滞后于生产功能,“有区无城”①的现象比较明显,而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刚性约束日益明显,浦东新区转型发展的需求更加迫切。

2009年10月,浦东新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推

① “有区”指产业区,有产业功能和生产功能;“无城”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强和缺失。

②“7+1”生产力布局,原南汇区整体划入浦东新区后,在大浦东格局下按照促进资源整合共享、要素优化配置的需要,突出功能导向和产业结构调整,依托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上海综合保税区、临港产业区、临港主城区、国际旅游度假区、后世博地区等国家级开发区或重点产业发展区,整合形成的产业发展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

注释

进《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将“产城融合”作为规划修编的指导思想与重点之一,突出体现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引导城市发展转型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图1)。

2.1 转型发展策略制定对“产城融合”要求的呼应

针对浦东新区发展转型面临的各项核心问题,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围绕产业转型发展和综合城市功能提升提出了六大发展战略。一是产业转型提升战略,即围绕“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通过对“7+1”②生产力布局的管理创新,

提升主导产业空间载体能级。二是和谐发展战略。以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视角,将浦东新区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产业发展与城区建设的关系,科学合理地谋划总体发展格局。三是生态优先战略。严格维护城市基本生态控制线,通过完善生态用地实施机制和政策保障,促进生态网络的生态保障功能和城市服务功能融合互补。四是区域协调战略。积极推进与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协调发展,形成集陆海空运输于一体、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的外向型、国际化区域交通网络。五是空间优化战略。着眼全市东西发展轴线、南北发展轴线和沿海发展轴线等主要发展轴线在浦东新区的落实和强化,加快推进中心城区的深度城市化,提升

南部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中、东部地区的城镇体系演化,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六是文化发展策略。在上海城市精神的基础上,不断充实“只争朝夕、勇立潮头、崇尚科学、开放包容”的浦东二次创业精神,以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多样文化的有机融合,丰富城区精神内涵。

2.2 转型发展目标对“产城融合”内涵的细化

“产城融合”的内涵是城市核心功能提升、空间结构优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社会人文生态的协调发展。从上述角度出发,浦东新区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将浦东新区发展目标分解为总体发展目标、经济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目标和生态发展目标四个部分。其中总体发展目标包括:承接中央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对浦东新区的战略部署要求,着眼于全市发展整体布局,深入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全面建成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四个中心”的核心区、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开放和谐的生态区,实现浦东新区“二次创业”的新跨越。

经济发展目标包括:加快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全球范围内的资源配置能力和辐射服务能力,成为国内

最具发展活力与综合实力的经济重地。

社会发展目标包括:统筹城乡发展格局,提升城乡社会服务均衡化水平,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保障社会民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促进城市公共安全常态化。

生态发展目标包括:保护生态绿地资源,完善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区,改善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江海岸线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推进低碳试点,创建低碳社区、节约型园区和节约型城区(图3)。

2.3 规划布局优化对“产城融合”的空间体现

浦东新区空间结构对“产城融合”的落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落实和强化全市沿黄浦江、沿长江和东西向三条主要发展轴线的基础上,将贯穿浦东新区南北的中部产业发展带纳入整体空间格局,最终形成“一轴三带”的空间结构,为产业转移和转型策略提供支撑(图4)。其中,浦东新区中部形成的贯穿南北的中部产业发展带,将对区域内部空间结构优化和主导功能形成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中部产业发展带依托外高桥、金桥、张江、国际医学园区、国际旅游度假区、临港

3 浦东新区绿化系统规划

4 浦东新区空间结构图

5 浦东新区轨道交通系统规划图

产业园区等,集中体现了南北融合发展的战略要求,并依托该产业带形成城市核心功能集聚区,成为浦东新区内部最为重要的一条发展脊梁。

二是将浦东新区划分浦东主城区、南汇新城和中部城镇群3大地带。以国家级产业园区及重点产业发展项目为核心,周边150-300平方公里为单元,将浦东新区划分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各有侧重、分工协作的若干城市综合片区。城市综合片区的划分,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园区与周边城镇、生态控制区等的协同发展的关系,片区内生产、生活、生态各功能组团围绕核心主体功能均能获得多种发展机会,这也为统筹区域内有限空间资源、破解资源约束难题、提高土地使用利用效率创造了条件。

三是通过重构浦东新区公共中心体系,大幅度提升城区的服务功能,将城区发挥全球或区域主导地位的核心功能载体落实到各大高等级公共中心上。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形成一个市级公共中心、六个市级副中心及专业中心、三个片区中心的公共中心体系。六个市级副中心和专业中心中,除花木行政文化副中心是上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的市级副中心外,南汇新城副中心、世博园区国际商务文化活动中心、川沙—主题公园旅游商贸活动中心、张江科技文化创新中心等副中心和专业中心,都是依托现有优势产业区或未来重点培育的新兴

产业集聚区,紧扣产业发展转型需要和提升浦东新区对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要求设立的,突出表现了“产城融合”发展的要求。

2.4 用地结构调整对“产城融合”发展要求的响应

浦东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 比重在2006年超过50%,以外高桥、金桥、张江产业区为代表的国家级开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转型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园区也由单一生产功能园区向综合性复合功能园区发展,园区本身也表现出“产城融合”的发展需求。根据国家战略部署,浦东新区在落实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建设的同时,还需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制造业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用地需求如何在用地结构、用地布局上进行统筹、优化,也是本次总体规划修编重点研究解决的问题之一。

上海市明确的“104”工业区块内的工业用地在浦东新区的总面积约为130平方公里。本次总体规划修编未对“104”工业区块边界线进行更改,但对其中用地结构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将其中约30%的工业用地调整为产业研发用地。通过增加容积率,可在上述用地内新增产业研发类建筑面积约4000万平方米。与此对应的,浦东新区也在积极探索对低效工业用地进行更新改造的配套土地政策,加快用地由“二产转2.5产”或“二产转三产”。新增的产业研发用地并非在所有产业区块中均衡布局,而是相对集中在靠近或位于中心城内、具有一

定产业发展基础或产业转型趋势明显的工业园区内,如张江高科技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国际医学园区等。

临港新城是上海市近10年来重点推进建设的新城之一,产业区与主城区从无到有,目前尚处于“产城融合”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次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提出,

要围绕“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先进制造业基地、上海市滨海旅游度假目的地的主体功能,促进产业园区及主城区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产业区根据近中期发展要求,大幅度削减中部主产业区工业用地建设用地指标,相应增加了东侧滨海地区的旅游度假用地规模。主城区则通过将部分规划居住用地调整为大型居住社区、限价房基地等措施,达到促进知识型、创业型等人群导入的目标,在为产业区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同时,快速集聚人气,提升区域发展活力。另一方面,主城区也依托优良的自然资源,牢牢把握航运贸易、文化影视、旅游会展、科研教育、健康创意等产业发展机会,在主城区内增加了研发、旅游度假等产业发展用地的规模。

2.5 综合交通设置对“产城融合”发展的落实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从综合交通(图5)设置上对“产城融合”发展要求的落实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围绕城区核心功能的建设,强化区域对外交通联系,促进市域乃至长三角区域内外交通设施的融合发

融合”的过程。

(3)城市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为有效提高土地集约使用效率,也必须推进“产城融合”。总体规划围绕“产城融合”制定空间管制方案,通过产业区更新和布局优化,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优化再生,强化培育新的空间增长点以打破城市空间的同质低水平利用开发,增加现有城市空间资源的使用效能。

以开发区为主导的离散式扩张模式,在进入社会经济发展转型阶段,必然要求推进“产城融合”。“产城融合”的发展要求,并不仅仅是实现产业区与城市综合服务区之间联系便捷、功能互补,而是需要全面形成并大幅度提升区域主体功能和城市(区)综合服务职能,为产业区、城市综合服务区、周边生态控制区等,培育并创造多种发展机会,使区域获得协调、均衡、

展,为浦东新区整体融入长三角发展大格局创造条件。具体而言,包括围绕“四个中心”核心区建设,构建面向大型港口、国际中转枢纽的集约、共享和绿色的货运集疏运系统;积极推进上海市东站选址和建设,与浦东国际机场共同构成面向世界的交通枢纽,并为区域集聚高端产业、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创造可能。

二是关注区域内各功能组团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南北区片之间的联系,在全区内构建顺畅便捷的交通系统,为区域产业区与综合城市服务区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具体包括构建面向城市居民通勤、商务活动的高效、便捷和公平的客运集散系统;整合不同制式的铁路、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实现“三网合一”。针对浦东新区轨道交通南北联系的不足,中心城内建议沿黄浦江、锦绣路增设南北向轨道交通;郊区轨道交通线路依托18号线和沪通铁路从东西两个方向考虑增加南汇新城与中心城的快速联系。此外,在有条件的主体功能区内,如南汇新城地区,通过增设环形新捷运系统作为常规轨道交通的补充。

3 结语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编制过程中,通过研究产业发展转型与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安全保障、社会经济人文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推进“产城融合”作为促进和实现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其着眼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1)城市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基于城市产业功能调整。浦东新区转型目标的实现,必须促进浦东新区推进上海“四个中心”核心功能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区的建设。这些城市核心功能的落实,必须围绕浦东新区已有及规划产业区、城市服务区能级的提升和功能完善,推进“产城融合”。

(2)城市转型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公共中心布局,来创造和培育城市核心功能载体。这个过程,是对产业区、城市综合服务区、生态控制区内在关系和空间格局的重新调整,本身也是“产城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2011.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2011.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浦东新区总体规划修编(2011-2020)文本[Z]. 2011.

王家庭. 城市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规划的

新思维研究[J]. 上海城市规划,2006(2):31-35.唐勇,

徐玉红. 创意产业、知识经济和创意城市[J]. 上海城市规划,2006(3):25-32.

李景刚,

欧名豪,张效军. 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及其启示[J]. 上海城市规划,2007(2):1-4.

参考文献

[1][2][3][4][5][6]

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2010-2020)

前言 受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人民政府委托,我院负责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 本次英州总体规划的修编是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英州进入新的高速发展时期,用地结构和城乡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开发带来的人口规模、生态资源的有效保护、市政和公共设施的供给压力、镇区用地发展方向发生改变等系列问题,是本次总规修编急于解决的。 在陵水县英州镇人民政府的领导和陵水县建设与国土环境资源局的大力配合下,2010年我院开始着手编制《陵水县英州镇总体规划修编(2010-2020)》,在2004版《陵水黎族自治县英州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及深度要求》、《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和双方所签定的合同为依据,提供规划的全部图纸和文字资料。 在本次调整规划的编制过程中,我院得到县、镇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一并致谢。 三亚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1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城镇发展目标及策略 第三章镇域总体规划 第一节村镇体系规划 第二节镇域交通规划 第三节镇域给水规划 第四节镇域供电规划 第五节镇域电信规划 第六节镇域广播电视规划 第四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第五章镇区建设用地布局 第六章镇区综合交通规划 第七章镇区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镇区公共设施规划 第九章镇区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章镇区绿地及景观系统规划第一节绿地系统规划 第二节景观系统规划第十一章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第十二章镇区市政工程规划 第一节镇区给水工程规划 第二节镇区排水工程规划 第三节镇区供电工程规划 第四节镇区电信、邮政工程规划第十三章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四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第十五章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第一节总则 第二节规划建设控制 第三节建筑设计管理 第十六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第十七章附则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 一、什么是城市总体规划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综合研究和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空间发展形态,统筹安排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合理配置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处理好远期发展与近期建设的关系,指导城市合理发展。 (二)城市总体规划如何制定 城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编制城市规划,直辖市的城市总体规划由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审批,在报请审批之前,须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其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 根据实际需要,在编制总体规划前可以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 (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和范围 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对城市远景发展作出轮廓性的规划安排。总体规划中包含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近期的发展布局和主要建设项目作出安排,近期建设规划期限一般为五年。 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城市市区、近郊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四)城市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规模,城市主要建设标准和定额指标,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各项建设的总体部署,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河湖、绿地系统,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二、重庆历次城市总体规划概况 (一)陪都十年计划 重庆陪都建设计划委员会在1946年4月,完成了现代重庆的第一个城市规划---《陪都十年建设计划草案》,提出了疏散市区人口,降低人口密度,发展卫星城镇的设想,在渝中半岛以外规划了弹子石、沙坪坝、铜元局等12个卫星市,香国寺、杨家坪、新桥等18个卫星镇和五里店、歇台子、九龙坡等12个预备卫星市镇。 (二)重庆城市初步规划 重庆于1960年编制完成了解放后的第一个城市总体规划《重庆城市初步规划》。城市用地继续“大分散、小集中、梅花点状”的布局原则,强调将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分散,规划了市中区、大杨区、大渡口区、沙磁区、中梁山区、江北工业区、弹子石工业区、南坪工业区、李家沱—道角工业区等9个片区,在外围规划了北碚、歇马、西彭和南桐4个卫星城。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311063108.html,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与实践 作者:刘怀生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6期 摘要:本文基于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通过分析北京市丰台河西地区基本特征和突出优势,提出台河西产城融合示范区总体空间布局和建设构想。 关键词:产城融合;丰台河西;空间布局;建设构想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城市病”日益突出。尤其是特大城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环境恶化、资源紧张等“大城市病”日益严重,亟需尽快解决。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标志着新一轮城镇化拉开序幕。“产城融合”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模式,对疏解中心城市人口、缓解交通拥堵、合理配置资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将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重要路径。 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理论研究 (一)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路径 新型城镇化绝不仅是城镇范围扩大、“只见物,不见人”的城镇化,其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让居民生活的更加舒适、便捷,可以享有现代城市特征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重点是居住、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是以现代产业发展为核心,以新型城镇为载体,通过产业聚集人,产业服务人,提升土地、农民等要素生产率,保证农民在不丧失土地的前提下持续分享产业化收益,实现人的全面城镇化。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它将居民的居住、工作、生活聚集在一个空间范围内,减少奔波过程中的时间消耗,对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结合部发展、解决大城市病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产城融合发展模式的核心内容 “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是的将城市建设成人们居住、工作、生活的载体,培育现代产业体系,解决居民就业问题,为农民生活、居住市民化提供支撑;完善现代城镇功能,重点是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生活保障体系,实现居住和生活方式的全面城镇化。其核心内容是实现三个“三位一体”: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城市(镇)总体规划编制的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编制内容、编制程序、成果要求。 1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 总体规划从内容上可分为:城镇体系规划,中心城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专项规划四个组成部分。 2城市整体规划的编制方法与程序: 总体规划编制从工作阶段上可以分为总体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总体规划技术成果的编制三个阶段。 (1)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 1)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 对城市现状基础资料的收集与调研,是整个总体规划编制的基础工作。需要通过文献、访谈、现场勘探等多种方法,对城市的区 域、社会、经济、自然、历史环境等展开全面和细致的调研。 在收集与调研的过程中,对城市建设用地的调查是一项重要内容。要对城市存量建设用地的数量和用地性质进行核查和分析,切 实掌握土地使用的真实状况和效益,分析人均用地水平、用地结构 和区域建设用地分配等资料。通过对城市建设用地现状的全面和细 致的掌握,为提出合理、高效的土地使用策略提供依据。 调查和研究的成果形成城市基础资料汇编,包括城市现状图和一套完整的现状基础资料报告。 2)规划编制的前期研究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和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是两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A 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评价: 首先要系统的回顾历版城市规划的编制工作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特别是对现行 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项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和遗留的问题要进行认 真的总结,对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和建设条件作出评价,在此前提 下,对总体规划编制的必要性进行分析。

B 战略问题的前瞻性研究: 深入分析和总结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城市现状问题和新的发展趋势,从落实土地、水、能源和环境等影响城市长期发展保 障要素,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等前提出 发,依据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前瞻性的研究城 市的发展条件和动力机制,科学合理的研究城市的定位、发展目标、 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等战略问题,为总体规划的修编提供依据。(2)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 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应先编制总体规划纲要,经过审查的纲要也是总体规划成果审批的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任务是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撰写专题研究报告,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 1)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 a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提出市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 ●确定生态环境、土地和水资源、能源、自然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 的综合目标和保护要求,提出空间管制原则; ●预测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确定各城镇人口规模、职能分工、空间 布局方案和建设标准; ●原则确定市域交通发展策略; ●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 b 城市中心区规划 ●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 ●预测城市人口规模; ●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 ●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设用地范围; ●提出交通发展战略及主要对外交通设施布局原则; ●提出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发展目标; ●提出建立综合防灾体系的原则和建设方针。 2)城市总体纲要的成果要求 a 规划文本:规定性要求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会议上总结讲话 同志们: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认为我们这次会议十分必要,是非常及时的。**副总理在昨日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城市规划是第一资源,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再次明确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汪光焘同志的讲话内容非常全面,问题分析透彻,也对同志们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性和基本要点的教育。结合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我对本次会议做一个小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二是一些地方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三是纠正此类盲目性的基本策略。 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强调了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管理。但是,我们以往在讲城市发展成绩时,很少有提及规划的功劳,反而是将城市建设的过失归咎于规划,城市规划往往成了替罪羊。大家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时期,城市发展过快,各地乱建设曾是风起云涌,那时我国还没有《城市规划法》,却居然作出了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幸好这随后的三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萧条期,各地也无钱搞建设,才不

至于出现大的问题。假如在当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作出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这就意味着火车头的动力非常足,却把轨道撤掉了那样糟糕。因为城镇化就像一列快速行驶的火车,城乡规划是轨道,是保持火车健康运行的轨道。如果把轨道拆掉,火车没有轨道而继续行驶,你说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都认为规划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必须指出容易被忽视的事实,即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管理体系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其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日趋完善。至U过印度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同志都深有感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中,30?d50%的面积被贫民 窟所占据,城市道路拥挤不堪,污水横流,自来水普遍受污染等造成疾病流行。但是我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城市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促使人口分布从农村的松散状态转向了紧凑,人们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在指导基础设施合理分布、保证城市环境卫生、制止流行疾病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现代城乡规划就是起源于欧洲的黑死病和其他流行疾病的防治。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保持了我国城市紧凑型的发展形态。除了开发区,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均用地面积,建国50多以来一直没有什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白霓镇总体规划(修编)说明书 第一章总则 一规划编制背景 改革开放的白霓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两大主题。一方面,现代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拥挤而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使人们既紧张又脆弱,而传统城镇因其平和的生活魅力而具有平衡人们紧张竞争的社会心理的作用,从而赢得现代人的青睐;另一方面,多少年来精心营造的富有湖北民居传统特色的白霓古镇却因其落后的市政设施跟不上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而无法与新时代的生活需求相适应。 白霓镇是崇阳县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对于村、镇二者来说,无论是保护与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现代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都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需要。随着全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对未来城镇的发展作出宏观调控和引导,是本次规划编制的主要背景之一。 1999年白霓镇编制了白霓镇新区规划,对于当时的城镇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新的矛盾与要求不断出现,如白霓镇老区的保护与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工业与商贸经济发展的需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等,都急需城镇建设管理与服务工作给予科学、可靠的支持。在此背景之下,本规划的编制工作便具有了特殊的时代意义。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规划指导思想 1.城乡协调、共同发展,建立城乡融合一体的发展原则。以实现“农村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为目标,注重城乡社会的共同进步、经济的共同繁荣和生态系统(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互补。 2.以镇区建设为龙头,提高全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完善城镇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提供多种就业岗位,合理引导人口的迁移转换。 3.协调好村镇建设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关系,发展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生产,逐步合理地缩并零散的自然村,从而有效地节约耕地,使乡村与城镇的发展更加有序。 4.强调文化、历史的延续,建立以人为本、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社会发展原则,保护和继承传统的文化和技术遗产,保护文物村落特色,充分保证子孙后代延续历史文脉的可能性。 5.“预测长远、决策近期”,建立长期、动态的发展目标,立足于资源存量和环境容量,搞好长远规划和控制,立足现实经济技术条件,抓好近期决策,保证发展阶段的近期决策调整符合长远规划的利益导向。 (二)规划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严格土地管理措施,少占或不占农田耕地。 2.强化白霓镇经济产业特点,发挥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积极开发旅游业和商业贸易,发展高新技术含量的环保性工业项目,加强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使其在崇阳县城镇职能分工体系中保持特色。 3.坚持高起点规划,贯彻科学性、超前性、现实性、可操作性的原则。 4.按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学原则,创造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生态环境系统。 1

产城融合案例

(一)产城融合 1.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在我国转型升级的背景下相对于产城分离提出的一种发展思路。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即便再漂亮,也是“空城”;产业没有城市依托,即便再高端,也没有活力。城市化与产业化要有对应的匹配度,不能一快一慢,脱节分离,且产城融合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因此,“产城融合”是指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以城市为基础,承载产业空间,以产业为保障,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达到产业、城市、人之间的健康、可持续、有活力的发展模式。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城市和产业共生、共利。具体意义体现在: 1、有利于实现城市土地集约化,扩大产业空间加速产业聚集; 2、有利于增加就业人口,规避盲目城市化带来的空城现象; 3、有利于构建城市产业生态体系,增强产业自我更新能力; 4、有利于城镇化有序推进,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2.产城融合的方式 有产城融合发展需求的区域可归纳为两大类: (1)有产无“城” 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例如较为成熟的产业园、开发区等原以生产

为主导的区域,这类区域受制于土地成本和交通需求,一般处于交通较为便利的城市边缘。因前期多以通过链家的土地和劳动成本吸引企业入驻,土地利用方式粗放,规划缺少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功能相对单一。但由于多年的发展也具备一定的人口基数。在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居住生活品质的情况下,单一的居住功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导致职住严重失衡,潮汐交通压力大,交通拥堵也在无形中增加了通勤的时间距离,并将导致更多的环境污染。 这类区域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在产业、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完善教育、医疗、商业、文化等配套设施;难点在于人口基数有限,规模效益难以实现,使得配套设施的健康运行面临挑战。 图:潮汐交通 (2)有城无“产” 城市在过去依托某种大型产业已发展成熟,但过去的产业(例如炼钢厂、纺织厂、废弃铁路站场等)模式已被产业链淘汰或者面临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9-2030)情况汇报 ——2009年7月24日在南通市第十三届 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 南通市规划管理局局长马啸平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将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2009-2030)成果向市人大常委会议进行汇报,请予审议。 上一轮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委托江苏省规划设计研究院和南通市规划设计院于1994年初开始着手编制,1996年2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规划区范围466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00万,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城市性质为上海北翼现代化的港口、工业、贸易城市。随着南通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的持续加速发展,在21世纪到来之际,鉴于交通条件改善、行政区划调整等因素的影响,我市于2002年组织对1994版总规进行了调整,在保持城市性质、城市规模等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对局部地区的用地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和综合平衡,这次总规调整于2004年4月经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 一、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背景与修编原因 1、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发挥了较好的指导作用。1994版总规成果有效指导了南通市城市建设,是一个内容全面,研究具有相当深度、广度的优秀规划,对政府决策产生重要影响,成为十多年来南通市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土地利用方面有效的纲领性、指导性和基础性文件。从规划实施的情况看,1994版总体规划对城市发展动态和总体结构把握较准,城市各大功能分区合理,城市发展方向和城市组团结构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体现,为城市发展构筑了整体框架。 2、城市经济发展指标和城市建设与1994版总规预测基本吻合。2008年南通市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与1994版总规设定的远期目标(2010年)相比,人口、用地,城市化水平等主要指标均已超过远期目标,总体规划的各项目标和要求在城市建设中基本得到了落实。南通市中心城区的用地功能布局、路网结构、用地时序以及市域城镇体系建设等基本上遵循了1994版总规确定的标准和原则。 3、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因和背景。随着南通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交通条件的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和上海经济圈的辐射影响,南通城市发展的内部、外部动力发生重大变化,1994版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新时期城市发展的需求,我市于2005年5月份向政府提出进行南通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请示并获批准。在修编过程中

镇总体规划(十二五)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1)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1)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1) 第五章城镇发展战略 (2) 第六章镇域村镇体系布局 (2) 第七章镇域总人口规模预测 (2) 第八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2) 第九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2) 第十章镇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3) 第二部分镇区规划 (3) 第十一规划指导思想 (3) 第十二城镇性质与规模 (3) 第十三镇区规划用地布局 (3) 第十四对外交通与道路规划 (5) 第十五绿地系统规划 (5) 第十六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6) 第十七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 (7) 第十八镇区环境保护规划 (8) 第二九镇区综合防灾规划 (9) 第二十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0) 第二十一规划实施措施与建议 (11)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正确指导阿苇滩镇的城镇建设,实现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规范镇区的建设行为,合理、经济地使用土地,确保城镇健康发展,特制定本规划。 第1.02条本规划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各项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结合阿苇滩镇区建设的实际情况,在阿苇滩镇人民政府的组织领导下,由城市规划专业设计单位,汇总各系统、各单位的发展要求而制定的。 第1.03条阿苇滩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本规划的义务,并有对违反本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的权利。 第1.04条阿苇滩镇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本规划的要求,对镇规划区的所有建设开发行为,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及“一书两证”的核发。要坚决维护总体规划的权威性、科学性、严肃性,要大力宣传阿苇滩镇总体规划和各项规划管理制度,自觉遵章守法,严格依法办事。 第1.05条本规划所称镇域是指阿苇滩镇行政所辖范围,镇区是指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 第1.06条因客观情况变化,需要变更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报批,下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应继续保持本规划的科学性和延续性,确保阿苇滩镇健康合理地持续发展。 第二章规划原则、期限与范围 第2.01条合理定位,从区域分析入手,分析阿苇滩镇所处的区域关系和发展条件,合理确定阿苇滩镇的区域定位和发展战略。 第2.02条把阿苇滩镇建设成为阿勒泰市独具特色的城镇,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配套设施,提升阿苇滩镇的城市建设水平,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2.03条根据阿苇滩镇的实际情况和将来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制定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有关措施和要求,促进阿苇滩镇总体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2.04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建设关系,立足以人为本,创造优美人居环境,逐步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2.05条充分吸收上版规划中的合理内容,注重规划的延续性。 第2.06条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 第2.07条本次规划期限分为两个阶段:近期2010年—2015年;远期2015年—2025年。第2.08条本次规划编制按地域范围分为镇区规划。 镇区:阿苇滩镇政府所在地的建设用地区域,总面积166.16公顷。 第三章区域协调发展 第3.01条加强与阿勒泰市、北屯镇、布尔津县等经济发展方面的合作,同时加强与周边市、县在山区、荒漠地区、水源地区等的生态保护合作。 第3.02条加强山区、沙化地区的生态恢复的合作,共同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生存基础,主要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工作。 第四章经济与社会发展 第4.01条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科教更加进步,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为与全市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大幅提高,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新型工业化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新型工业化取得重大突破,服务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城镇规模适度扩大,城镇功能更加完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重点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

丁兰智慧小镇:打造“美丽杭州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丁兰智慧小镇:打造“美丽杭州·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谈起丁兰,老底子杭州人记忆中浮现出遍布印染、机械加工等传统工业,然而,如今这里插上了“智慧”的翅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变身丁兰智慧小镇。本期,我们对话江干区副区长、丁兰智慧小镇管委会常务副主任赵欣浩,带领大家来领略丁兰魅力。1.问:丁兰智慧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唯一的街镇级试点,丁兰也有自己的目标,要形成“小镇大产业、小镇大景区、小镇大服务”的发展新局面。对于这样的定位,丁兰有什么样的优势呢?答:丁兰智慧小镇是浙江省首批37家省级特色小镇之一,也是江干区唯一一家。小镇内有国家级4A皋亭山景区,环境优美、“孝”文化历史人文底蕴丰富。交通条件完善:亚洲最大的高铁枢纽杭州火车东站、杭州北高速口、秋石高架比邻,贯穿小镇的地铁3号线明年开建。同时,优质教育资源丰富,截至目前,丁兰街道规划的教育机构有39所,涉及中学、小学及幼儿园等:生活配套逐渐成熟。丁兰弘通广场、新城广场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容纳超市、影院、宾馆、餐饮、娱乐等设施;基础设施不断优化:杭州中医院丁桥分院(三甲)、城北文体中心等近两年建成。充足的土地资源:主城区少有的土地存量,有利于整体项目规划和建设。2.问:丁兰智慧小镇走的是一条充满智慧的创新之路——坚持产业、社区、文化、

旅游“四位一体”和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在智慧园区、智慧景区、智慧社区上,小镇又是如何打造的呢?答:根据规划,丁兰智慧小镇位于杭州江干北部,核心约3.2平方公里,规划建设面积约2682亩,规划建筑体量达100万平方米。小镇将围绕江干区产业发展导向,重点引进和扶持信息服务业、金融产业、文创产业、休闲旅游业,提出“一带三园三联动”的发展规划。“一带”:即一条临丁路沿线的配套服务产业带。“三园”:智慧园区。即一条临丁路沿线的配套服务产业带,坚持“三核(杭锅智慧产业园、智慧企业总部园及长睦产业园)+多点”智慧经济空间布局。智慧景区。以智慧景区管理、智慧旅游产品、智慧旅游营销为支撑的“北游模式”基本形成。智慧社区。包括智慧家庭、智慧楼道、智慧社工管理和智慧小区。“三联动”:三块联动区域(城北商业区、皋亭山景区、智慧居住区),重点发展信息服务业、文创产业、大健康产业,推动生产、生活及生态“三生融合”发展。 3.问:小镇筑巢引凤,让智慧产业聚集,目前小镇有腾讯、华数、西子联合、东部软件园等龙头企业,到底是什么让企业愿意在丁兰落地生根?答:江干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小镇的发展,举全区之力加快推进。截至目前,丁兰小镇已经吸引700家企业集聚并在不断增加。小镇出台系列企业、楼宇、人才创新等优惠政策,吸引鼓励地区企业和人才的创新发展。同时小镇不断推进科技创业创新平台的建设,优化服

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情况【精选】

宣传教育工作队伍是环境保护的主力军、生力军、先锋队,环境保护靠宣教起家,也得靠宣传教育发展。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城镇环保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城镇环保】一 同志们: 大家在讨论中普遍认为我们这次会议十分必要,是非常及时的。**副总理在昨日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城市规划是第一,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镇化和城镇健康发展的引导作用,再次明确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重要性、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汪光焘同志的讲话内容非常全面,问题分析透彻,也对同志们进行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重要性和基本要点的教育。结合两位领导的讲话精神,我对本次会议做一个小结,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二是一些地方在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三是纠正此类盲目性的基本策略。一、城市总体规划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已经强调了城市政府的主要职能在于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在这三者之间,城市规划是龙头,没有规划就没有健康有序的建设和管理。但是,我们以往在讲城市发展成绩时,很少有提及规划的功劳,反而是将城市建设的过失归咎于规划,城市规划往往成了替罪羊。大家都记得上世纪60年代大跃进时期,城市发展过快,各地乱建设曾是风起云涌,那时我国还没有《城市规划法》,却居然作出了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幸好这随后的三年正是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萧条期,各地也无钱搞建设,才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假如在当前我国城镇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也作出城市规划停三年的决定,这就意味着火车头的动力非常足,却把轨道撤掉了那样糟糕。因为城镇化就像一列快速行驶的火车,城乡规划是轨道,是保持火车健康运行的轨道。如果把轨道拆掉,火车没有轨道而继续行驶,你说会出现什么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都认为规划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我们必须指出容易被忽视的事实,即我国的城市总体规划管理体系在保证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功不可没,其作用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效地指导了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的功能日趋完善。到过印度及非洲一些国家的同志都深有感触,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大多数城市中,30?D50%的面积被贫民窟所占据,城市道路拥挤不堪,污水横流,自来水普遍受污染等造成疾病流行。但是我国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城市规划有效地指导了城市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保证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城镇化的进程促使人口分布从农村的松散状态转向了紧凑,人们交往的密度和频度大大提高了,城市规划在指导基础设施合理分布、保证城市环境卫生、制止流行疾病的传播等方面发挥了主要的作用。现代城乡规划就是起源于欧洲的黑死病和其他流行疾病的防治。我国的城市规划在这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是保持了我国城市紧凑型的发展形态。除了开发区,我国城市建成区人均用地面积,建国50多以来一直没有什么变化,建成区人口密度居世界前例,是世界上城市土地集约化使用成绩最佳的国家。特别是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后的十多年来,我国城市集约用地的成绩也非常突出,人均用地面积仍然保持很高的水平。当然,各类开发园区脱离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控造成土地大量浪费则另当别论。开发区实际上是在挑战我们的城市规划。当初设立开发区的出发点是好的,是想避开老体制建一个新区,但到了现在,在新经济体制和城市规划法比较完善的情况下,挑战城市总体规划当然成了一个严重问题了。因为现行城市规划标准中规定人均100平方米用地,是包括了除了农业以外的工业、绿化、商业、居住和交通等所有的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某某镇总体规划(修编)

第一章总则 1.0.1条为贯彻新修编的《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科学 合理的指导哈木呼提镇的城镇建设,提出规划管理及相关的总体 控制标准,特制定本总体规划文本。 1.0.2条 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镇区规划范围内的一切规划、设计和 建设活动均应依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其他有关法 规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1.0.3条《XX团部所在地(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是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哈木呼提镇发展需要,在编制批准的原 《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的基础上修订 编制的,本规划批准后,原规划停止执行。 1.0.4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附件(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基础 资料汇编)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与图纸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 割。 1.0.5条文本所涉及的规划指标和技术规定是根据国家标准、规范,结合目 前哈木呼提镇的实际情况和考虑今后发展制定的,未涉及的指标 应符合国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的有关法规、标准的规定。 1.0.6条本规划文本和说明书中,哈木呼提镇镇区是指XX团部所在地,哈 木呼提镇镇域是指XX团域。 1.0.7条团域村镇体系规划范围:同XX行政区划范围一致,总面积773.33 平方公里。团部规划范围:北部至国防公路,南端原XX园林路 为界,南北长1400米;西临近原XX四支渠,东至原XX六支渠, 东西宽1700米;总面积210.59公顷。 1.0.8条规划编制的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国家建设部)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年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镇规划标准》(GB 50188-2007) 6.《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建设部建村[2007]36号文 7.《XXXX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8.《XXXX(哈木呼提镇)总体规划》(1992年-2010年) 9.《XX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深度规定》 10.《关于加快兵团团场小城镇建设的决定》新兵党办发 [2001]41号 11.《XX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223 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2. 《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规划》 1.0.9条规划期限 基期2006年

浦东新区2019-2021年部门中期财政资料

浦东新区2019-2021年部门中期财政 规划编报指南 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由部门中期财政规划报告和草案两部分组成,报告部分包括宏观形势分析、部门收入规划、部门支出规划和风险评估,草案部分包括重大收支政策项目、基期年及以后三年的支出规划。部门中期财政规划编制总体应遵循国务院、财政部相关规定,以及上海市、新区有关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相关要求,并具体按本指南进行编报。 一、关于编制范围和原则 (一)编制范围 编制部门预算的区级预算主管部门(不含垂直管理等部门),对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收支均应编制2019-2021年中期财政规划。 区国资委等负有国资监管职能的部门,需同步编制单位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期财政规划。 (二)编制原则 1、坚持总量控制。中期财政规划要与宏观调控政策、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偿债能力等相适应,收入预计要谨慎稳妥,支出安排要科学合理。 2、突出工作重点。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依据重大改革和事项重要性排序择优选择,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落实到位,确保维持政权运转、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国民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社会保障需要,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其他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

3、统筹财力配置。中期财政规划应加强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衔接,综合安排当年收入、结转结余资金、上级转移支付、政府债务收入等收入来源,并统筹考虑其他收入。 4、防控财政风险。认真评估重大改革和收支政策的长远影响,研究判断存在的财政风险隐患,合理确定财政风险控制目标,建立政府债务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格防控财政风险。 5、实施滚动调整。中期财政规划按照三年滚动方式编制,与年度预算有机结合,第一年规划约束对应年度预算,后两年规划指引对应年度预算。实施动态平衡机制,年度预算执行结束后,对后两年规划及时进行调整,再添加一个年度规划,形成新一轮中期财政规划。 6、强化约束机制。涉及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的部门、行业规划,要与中期财政规划相衔接。强化中期财政规划对年度预算编制的约束,年度预算编制在中期财政规划框架下进行,年度预算执行中确需安排的中期财政规划增支政策,按规定程序报区政府批准后安排。 二、关于编制内容和口径 (一)编制内容 1、宏观形势分析。部门根据本部门的五年规划纲要及年度工作计划,考虑本行业、本领域的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结合基期年(2018年)情况,分年度研判未来三年行业和领域的主要指标走向。 2、部门收入规划。结合宏观形势分析、行业和领域深化改革等情况,具体分析历年收入情况和规划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湖南城总体规划

湖南省城市总体规划 核心指标体系选取技术指南 (试行)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8年4月 — 91 —

目录 1 总则 (93) 1.1 制定目的 (93) 1.2 适用范围 (93) 1.3 制定依据 (93) 1.4 构建原则 (93) 2 指标体系 (94) 2.1 指标体系构建 (94) 2.2 市(州)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96) 2.3 县(市)城市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 (99) 3 评估与考核 (101) 3.1 指标获取 (101) 3.2 指标考核 (101) 3.3 指标修正 (102) 3.4 督查机制 (102) 4 附录 (103) — 92 —

1总则 1.1 制定目的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适应“量化总规”的城市总体规划改革思路,建立全省统一的城市(县城)总体规划核心指标体系,明确指标考核重点,结合湖南省实际,特制定本技术指南。 1.2 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适用于湖南省城市(县城)总体规划编制中的指标体系选取工作,编制镇(乡)总体规划时可参照适用。 1.3 制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2015年); (3)《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建规[2017]200号; (4)《湖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5-2020)》; (5)《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 (6)《湖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 (7)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与规范标准。 1.4 构建原则 (1)坚持统一规范、凝聚共识 落实中央、省关于城市发展的新理念、新要求,结合我 — 93 —

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

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8-2035年)修编 文本 (送审稿) 安铺镇人民政府 2019年02月

前言 安铺镇是广东四大古镇之一,也是全国重点镇、广东省中心镇、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廉江市安铺镇总体规划(2012-2030年)》(以下简称“总规”)于2015年3月30日,经湛江市人民政府审批通过。总规确定镇总体布局是安铺、横山向东发展,通过中部新区的建设,将两个镇同城发展,用地布局上强调一体化格局。2017年安铺镇评上国家级第二批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建设已提上日程,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对安铺、横山镇发展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总规用地布局、城镇定位需进行相应调整,以迎合新的机遇和特色小镇核心区的发展需求。湛江市人民政府下达了关于同意开展廉江市安铺(横山)镇总体规划(2012-2030)局部调整工作的批复。应安铺镇人民政府要求,项目团队开展了本次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则 (1) 第二章镇域发展战略与目标 (3) 第三章镇域空间发展规划 (3) 第四章镇域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4) 第五章镇域空间管制规划 (5) 第六章镇域产业发展规划 (9) 第七章镇域综合交通规划 (9) 第八章镇域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10) 第九章镇域环境保护规划 (14) 第十章镇区城镇性质与规模 (15) 第十一章镇区布局结构 (15) 第十二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7)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 (20) 第十四章绿地系统规划 (23) 第十五章景观风貌系统 (25) 第十六章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27) 第十七章镇区空间管制 (28) 第十八章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30) 第十九章环境保护规划 (33) 第二十章综合防灾工程规划 (35) 第二十一章近期建设规划 (36) 第二十二章附则 (39) 附表 (40) 附图 (43)

产城融合解读

关于“产城融合”的解读(上) 产城融合是在开发区升级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产业园区城市化与城市产城一体化的双向发展导致的共同需求,是产业园区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本文将对产城融合的背景、内涵以及构成要素进行解读,以达到对产城融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一、背景解读 (一)在国外,“产城融合”发展模式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20 世纪40 年代,英国开始建设卫星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有意识地在特大城市周围培育生活和工作平衡的独立新兴城市,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雏形,如日本筑波科学城和法国索非亚·安蒂波里斯科学城等从产业园区开始培育功能完善的产业新城,有效缓解了中心城市的人口、交通压力,形成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 (日本筑波科学城是世界范围内产业新城的典型案例之一,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距东京成田国际机场约40公里,总面积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区域包括两个部分:研究学院地区和周边开发地区,研究学院地区包括国家研究与教育机构区、都市商务区、住宅区、公园等功能区。周边开发区主要用于设立私人研究机构。)

(二)在国内,产业园“孤岛经济“催生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规划 2005年后,我国产业园区发展带动了新城、新区和大学城等多种新型城市空间的出现,逐步在地区发展中承担起经济推动器的作用。然而,产业园区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形成“孤岛经济”,制约了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其与周边城市的融合。 随着全球产业升级及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以制造业为主、强调对外出口、以外资为导向的产业园区发展策略逐渐被以产业集群为单位、规模化发展、高新科技与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所取代;与产业园区密切相关的城区面临区域化发展的趋势,城乡地域空间结构开始向一体化协调发展,“大都市区”概念逐步形成,对产业园区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2014 年3 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提出,“统筹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商业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推进功能混合和产城融合,在集聚产业的同时集聚人口,防止新城新区空心化”。)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