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第五课闵行七宝补习班-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训练

高三第五课闵行七宝补习班-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训练

高三第五课闵行七宝补习班-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训练
高三第五课闵行七宝补习班-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训练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201 4年元月高三第五课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训练试题 2014年1月

高三第五课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训练试题阅读专题:能熟练的辨析所用表现手法并规范答题。

第一板块:“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考点解说

要辩证语意关系明确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概念不易定义,但可从2009年上海春考卷第25题“对本文表现手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的四个选项中窥视其范畴。它包括了表达方式如“D.先叙后议”、表现方法如“A .正反结合“和”C.古今对比”;艺术技巧如“B.虚实相生”等,概念的外延比较宽泛。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或表达技巧,常见的表现手法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因景生、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寓理于景、寓理于事、托物言志(感物抒怀)、借古讽今、借古抒怀、(以上为“间接抒情”)、直抒胸臆等抒情技巧皆是;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动衬静、明暗相衬、乐景写哀、哀景写乐、远近结合、上下结合、实虚结合,点面结合、繁简结合、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细描、绘形绘声绘色等描写方式皆是; 

叙议结合、先叙后议的记叙方式亦是。从表现技巧的角度看,铺陈比兴、对比映衬、衬托反衬、烘托渲染、联想想象、用典化用、象征寓意、不写之写(艺术空白)、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以少胜多、以小见大、幽默讽喻、升华深化等。从结构方法的角度看,先总后分、先分后总、层层深入、重章叠句、段落层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承上启下(过渡)、伏笔铺垫、详略得当、开门见山、曲笔入题、画龙点睛、卒章显志(篇末点题)、文脉线索等。综上可见,当某种写作技巧在文章中产

生了一种整体的作用和效果,使文章增强了整体的的表现力,那么这种技巧就可视为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容易与修辞手法混淆。它们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而表现手法增强的是文章整体或某部分的表达效果,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修辞手法主要却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其实,很多表现手法是由两种对立的因素共同构成的辩证统一的艺术手法,那么就可通过辩证文章的语意关系确定所用手法。如2011年春考卷第23题问道“第②段写韩魏公为什么还要写王元之?”题目涉及两个人,首先要弄清他们是什么关系:既然是“书韩魏公黄州诗后”,就应以韩魏公为主,还要写王元之,肯定是为了衬托韩魏公。其次要弄清什么:王元之“为郡守,有德于民”;对韩魏公没直有写,而是借用《诗经》“如金如锡,如圭如璧”的诗句比喻的韩的美德。根据文意就可转化为答案:用王元之的德政来衬托韩魏公的品行。作品中常见有情与景、事与理、动与静、虚与实、主与宾、详与略、约与丰、正与反、抑与扬、曲与直、藏与露、小与大、少与多、古与今等辩证艺术,其表现手法都可以对作品语意分析定位,这也常常是解题的第一步。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第二板块:“鉴赏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考点训练【古诗表现手法鉴赏】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一、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1—3题。(8分)

酒泉子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阑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1. “酒泉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_。(1分)

2.依据“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发挥想象,写一段描写性文

字(60字以内)3分

答: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3.本次运用了白描手法。请就此进行赏析。(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二、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第1—3题。(8分)

夏意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夏夜追凉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1.从体裁看,两首诗都是。(1分)

2.对这两首诗,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诗“石榴开遍透帘明”一句,用石榴花开写出夏日的燥热,与首句“夏席清”形成对比。

B.从苏诗末句的“梦觉”二字可以看出,前三句写的是午睡前的情景。

C.杨诗中的“追凉”意即“觅凉”、“取凉”,但与“觅”、“取”相比,“追”更能体现对“凉”的渴望。

D.杨诗首句点明追凉之因;末句“不是风”三字,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相同之处,请对此做简要赏析。(4分)

答: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三、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3题(8分)

减字木兰花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①红英间绿苔。

[注]颠倒:心神恍惚。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1.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朝诗人□□的诗句。()(1分)

A.王维 B.韩愈 C.杜牧 D.李贺

2.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分3)

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写的是暮春情景。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景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3.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4分)

答: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3题。(8分)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光,留醉与山翁。

1.本诗属近体诗中的,有首联、颔联、

、尾联组成。(2分)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湘”、“九派”极言荆楚大地河流纵横、水势浩淼,为“汉江”勾勒出雄浑壮阔的背景。

B、“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间。

C、全诗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色彩素雅、格调清新、大气磅礴、意境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D、诗中表达了对襄阳风物的喜爱,流露出遁世隐逸的消极情绪。

3、简析第三联中两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题(8分)

早寒有怀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盂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48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他不甘隐沦,却以隐沦终老。此诗大约是诗人返乡途中漫游长江下游时所作。

1.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1分)

2.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落木”“鸿雁”“北风”等意象勾画出一幅江上深秋景象。

B.颁联“遥隔”两字,表明两地相距遥远,透露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C.颈联两句均为“借人映己”,将诗人思乡之情表现得更为强烈。

D.本诗语言较少斧凿痕迹,句意平淡自然,细细咀嚼却余味无穷。

3.分析本诗以景作结的妙处。(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

赠从弟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①?松柏有本性。

[注]①罹:遭受。凝寒:严寒。

1.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诗。(1分)

2. 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此诗名为赠答,其实更近乎咏物,借物以喻人,“松”“风”等均别有深意。

B.“亭亭”二字点出了松的坚劲端直,而“瑟瑟”则交代了松所处环境的险恶。

C. 五六句通过冰霜之“惨凄”和松之“端正”相对照,突出了松的刚正不屈。

D.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不事雕琢,自然紧凑,无一闲笔,可谓言简义丰。

3. 就诗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七、阅读下面清诗,完成第1—3题。(8分)

夜归钱澄之

江上霜飞吹客衣,菰蒲艇子夜深归。征鸿暗叫寻行度,野鸭齐惊破阵飞。

追水林峦行失去,远村灯火望中微。犬声出屋舂声歇,知有人开竹里扉。

1、颔联两句,描写了诗人夜归所见到的□□和□□的两方面景色。(2分)

2、下列各项中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两句,写诗人在深夜的秋风之中,乘舟归家,心情迫切。

B、最后一联情景,与“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境相似。

C、诗中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显示出萧散淡泊、恬静自然情趣。

D、整首诗歌,语言冲淡疏朗,娓娓道来,朴实之中充满了韵味。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追水林峦行失去”一句进行赏析。(3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9分)

同崔邠登鹳雀楼李益①

鹳雀楼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萧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风烟并起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注〕①李益,唐代凉州人。凉州陷于吐蕃前,举家迁居洛阳。后辗转入渭北、朔方、幽州节度使等幕府从戎,此诗作于这一时期。

1.对首联和颔联内容或手法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现实历史 B。景色情感 C.空间时间 D.比拟联想

2. 请对颈联运用手法加以赏析。(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3.结合作者身世,评析其“自伤”情感(3分)

答:

九、阅读下文,完成1—3 题。(8 分)

五洲夜发南朝·阴铿

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溜船惟识火,

惊凫但听声。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

1.请根据你对开头两句的理解,对“夜发”的环境作简要描述。(2 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本诗以“夜发”为线索,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B.本诗中的“阔”和“迥”展现了寂寥、清空的境界。

C.本诗的语言凝练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

D.诗中的“惟”、“但”两字意在突出“愁人”的孤独无依。

3 .简析最后两句所用手法的作用。(

4 分)

答: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

秋晚登城北门陆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注释】 

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陆游,字,号放翁。(1分)

2.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出游的地点、时令,满眼的肃杀勾起了内心无尽的愁绪。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望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引发了诗人对杜陵的怀念。

C.颈联通过“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表现出诗人年老体弱而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既有登临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3.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的表达效果。(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十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静安2012一模】

忆秦娥李之仪

清溪咽。霜风洗出山头月。山头月,迎得云归,还送云别。

不知今是何时节。凌歊②望断音尘绝。音尘绝,帆来帆去,天际双阙。

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释】:①宋徽宗崇宁二年,词人因替范纯仁草遗表获罪,被贬太平州,这首词作于居太平期间。②凌歊(xiāo)台,南朝宋孝武帝避暑离宫。

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词都属于 ,从题材上看,《卜算子》写的是 。(2分)

2.下列对两首词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忆秦娥》一词的上片写景,清溪哽咽,霜风料峭、山月皎洁,白云飘浮,只

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清秀淡远的景色。

B.《卜算子》一词借水寄情,全词假托女子之口,以滔滔江流写绵绵情思,不

敷粉,不着色,而自成高致。

C.《忆秦娥》全词不加雕琢,不事堆砌,不作粉饰,韵味悠长,谪居远地,空怀

盼想之念,感情幽怨哀婉,缠绵悱恻。

D.《卜算子》一词采用民歌中常用的决绝语,将女主人公缠绵而又深挚的感

情表现得透人心骨,同时也使全词呈现出一股俊逸的风韵与优美的旋律。

3. 试分析两首词在表现手法上的异同。(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答案】 1.小令(双调),对恋人的思念(2分) 2.C(2分)

3.相同点: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忆秦娥》借对水、风、月、云等

的景物描写,表达了盼回帝京的心怀。《卜算子》借对长江水的绵绵不绝的描述,

抒发对爱人的思念之情。(1分)

不同点:(1)《卜算子》在借水寄情的基础上还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1分)。“

只愿”二字,既表明女主人公别无所求,但求两情天长地久,也透露出其内心唯恐

对方负心的隐忧。虽属直抒胸臆之笔,却亦有不尽之意见于言外(1分)。

(2)修辞手法不同。《忆秦娥》:拟人手法,“咽”字写出了“清溪”湍流的状态;用“洗”字,突出“山头月”的皎洁(1分)。《卜算子》:比喻手法,“此水几时休”二句,以江水之永无竭时,比喻离恨之永无绝期(1分)。(《忆秦娥》如写“以动衬静”,酌情给分;不同点分析,以上写出一点即可)

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卢湾2012一模】

甲、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乙、潘妃曲商挺

目断妆楼夕阳外,鬼病恹恹害。恨不该。止不过泪满旱莲腮。骂你个不良才,莫不少下你相思债。

1.甲、乙两作品在体裁上分别属于、。(2分)

2.对上述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醉花阴》写相思从白天持续到深夜,可见相思之深。

B.《潘妃曲》虽只从黄昏时刻写相思,也暗含着长久的相思。

C.“佳节又重阳”句,一个“又”字使思念变为年年相思。

D.“恨不该”一句既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爱人的怨恨,也表现了主人公的自责与悔恨。

3.上面两首作品的划线句在抒情方式上各具特色,试加以比较分析。(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答案】 1.词(宋词)、曲(元曲) 2. D

3.《醉花阴》运用间接抒情方式,用比拟手法,含蓄写出了词人的相思之苦;

《潘妃曲》则运用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现出主人公泼辣率直的性格。

十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浦东2012一模】

凤凰台次李太白韵北宋·郭祥正

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蛾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

风摇落日催行棹,潮卷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无觅处,年年荒草向人愁。

注:①青蛾:指南朝陈后主宫廷里的年轻歌妓。②结绮临春:指陈后主营造的结绮阁、临春阁。

1.从体裁看,这是一首□□;诗中的“凤凰台”位于今日的_______

_(古称金陵)。(2分)

2.选出对作品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3分)

A.首联以“浩浩”“入海”的眼前景来突出长江的气势和不朽,与下联衰败的人事形成鲜明对照。

B.颔联写当年宫中歌妓随陈后主一起被掳离故国,而战争留下的累累白骨依旧埋在江边的古墓。

C.尾联写陈后主华美坚固的楼阁已无迹可寻,人们只能年年在楼阁故址向荒草诉说不尽的愁意。

D.从韵脚和“现实—怀古—

现实”的思路看,作品既符合“次韵”的要求,又融入诗人的独特感受。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颈联中“潮卷新沙换故洲”一句。(3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答案】 1.七律南京(2分) 2.(3分)C

3.(3分)这句诗景中融情、吊古伤今,写了湖水不断卷来新沙,天长日久,改换了

故洲的模样,抒发了沧海桑田(时移世易、新旧更替、朝代兴衰)的深沉感慨。

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长宁2012一模】

[双调] 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

笙歌梦断蒺藜沙2,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

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3,流杯亭堆破瓦,何处也繁华?

注:①福王:南宋理宗的弟弟赵与芮。②蒺藜沙:长满蒺藜的沙地。③荒甓(z hòu):荒凉的断井颓垣。

1.元曲作者在写作时,往往会使用一些衬字,请从本曲中摘录一处。(1分)答:

2.对本曲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笙歌”、“罗绮香”表明当年的福王府如今变成了别人娱乐游玩的地方。

B.“乱云老树夕阳下”具有很强的画面感,与本曲其它地方写景时只写零星的事物不同。

C.“燕休寻王谢家”一句化用了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D.本曲借景抒情,情随景生,但并没对景物进行细致的刻画。

3.简要赏析本曲对比手法的妙用。(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答案】 1.煞些(“煞些”分开写亦可)、也(1分)写出一处即可。 2.A(3分)3.这首元曲将昔日的“笙歌”、“罗绮香”、“铺锦池”

、“流杯亭”与现实中的“蒺藜沙”、“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荒甃”、“破瓦”作了鲜明的对比(2分),突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1分),有力地抒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1分)。

十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闸北2012一模】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旋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华清宫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唐代宫名。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北麓。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为温泉宫。天宝六年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1. 晚唐诗人(填写作者)也写过《过华清宫》,其中的名句是“

,无人知是荔枝来”。(2分)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以上两首诗用的是同一韵脚,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来朗朗上口。

B.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崔诗则取材于天宝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C.吴诗表达了作者的愤慨之情,崔诗流露出的是一种哀婉感伤的情绪。

D.以上两首诗均属七言咏史绝句,写作目的都是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3.简析吴融《华清宫》一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4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答案】 1.(2分)杜牧(杜牧之、杜樊川);“一骑红尘妃子笑”(1处1分)2.(2分)D

3.(4分)此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运用对比(2分),作者将华清宫内融暖的景象与宫外凄寒的环境构成强烈的对比(1分),鞭挞了唐朝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1分)。(意思对即可)

十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徐汇2012一模】

唐多令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看横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分析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叶声寒”点明了由夏入秋的时令更迭,也与后一句的“西风”相照应。

B.作者以“燕入谁家”喻指变节奉敌的行径,在感慨中也表达了嘲讽之意。

C.词的上阕寓情于景,描绘了一幅雨后黄昏的秋江图,也表达出作者家国破亡的主观感受。

D.下阙以“寂寞”二字领起,点明了词人被押送途中孤独的处境,表达出他对命运的感慨。

2.词人在上阕将自己比做被吹落天涯的枯叶,这样写的好处是

3.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加以鉴赏。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答案】 1. D(2分) 2.

与“寒秋”“西风”相对应,以无根的枯叶比喻自己失去家国,流落飘荡的情状,表

达亡国后的飘零之苦。(2分) 3.

“雁”喻指处于离乱之中却向往南归的南宋遗民(其中也包括词人自己)。词人置群

雁于凄清而洁白的明月、芦花之景中,一方面寄寓了他对坚守节操之人的认同,

另一方也对同样处境颠沛的百姓怀有无限同情,再次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和漂泊悲苦之情。(4分)

十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题。(8分)【松江2012一模】

饮酒(其四) 陶渊明

栖栖失群鸟,日暮犹独飞。徘徊无定止,夜夜声转悲。厉响思清远,去来何依

依。

因值孤生松,敛翮①遥来归。劲风无荣木,此荫独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载不相违

【注】①翮:鸟的翅膀。

1.陶渊明,(朝代)著名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这是一首

诗。(2分)

2.对诗歌理解和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叠词“栖栖”“夜夜”“依依”写出离群之鸟日夜无所归依的恓惶。

B.前六句写鸟的失意与后六句写鸟遇到松树的境况构成鲜明的对照。

C.“值”通“植”,写诗人心生怜悯,手植松树让离群之鸟来此栖息。

D.离群之鸟将临风不凋的松树作为托身之地,愿与之相守,不再分离。

3.《归去来兮辞》中有写“鸟”和“松”的句子:“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试分析其在写法上与本诗的主要区别。(4分)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答案】 1.(2分)东晋;古体诗 2.(3分)C

3.(4分)都运用了比兴手法。但《归》中有比有兴,有实有虚,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由鸟倦飞知返比喻自己厌倦官场而归隐,抚孤松而盘桓既是实写作者行动,又暗指诗人向往高洁。本诗主要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鸟自喻,无枝可依,终于找到高洁的松树作为依托,并甘愿永远相守。

十八、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第1—3 题。(8分)【华师二附2012一模】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荦(luò)确:山多大石。

1.这是一首

(答一格律诗体裁),写于宋神宗元丰初年。时苏轼贬官黄州,躬耕于东坡,并从此自称。(2分)

2.与诗中划线句所寄寓的情怀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B.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C.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D.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3.联系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答:

【答案】 1.(2分)七绝(绝句)东坡居士 2.(3分)C

3.(3分)“铿然”一词,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诗人手杖撞击石头上响亮有力的声音,与雨洗东坡月色清幽宁静形成对比;表现出诗人面对仕途坎坷,恪守人格,达观旷达的无畏情怀。

十九、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3题(8分)【十校联考2012一模】

京口月夕书怀宋·林景熙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初醒,突出作者的感受——凉。

B、颔联写初醒时所想,表明作者感到“凉”的深层原因。

C、颈联写所见,描写的都是作者俯瞰到的远近景象。

D、尾联写所忆,是作者对自己白天登楼情景的回想。

2.诗人运用□□□□的手法来写“凉”:用山风、秋夜、江气写□□

之凉;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之凉。(3分)

3.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两句披露了作者怎样的遭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

答: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答案】 1. C (上句平视、下句仰视)(2分) 2.虚实结合

的手法来写“凉”:用山风、秋夜、江气写天气之凉,这是实写;用生白发、居他乡、忆霜天写心境之凉,这是虚写。(3分) 3.

“万事”而使生白发,可见事事皆不如意;百年又“多在异乡,可见长期漂泊生涯的艰苦,抒发了作者旅居他乡愁苦悲凉(或苦闷、凄凉等)的情感。(3分)二十、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目。(2012年春考上海卷第16题)

阙 题①刘眘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影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①阙题:缺少题目。原有题目因故失落,后人加标“阙题”二字。

14.如果为这首诗拟一个题目,下列选项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山居即兴 B.咏物寄意 C.暮春思归 D.青溪怀古

15.依据“春与青溪长”,发挥想象,作一段景色描写。(40字以内)(3分)

答:

七宝新王牌----

闵行七宝松江补习班小学初中高中补习班小升初中考高中培训机构精品教案

16.就诗中画线的句子,从情景关系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4分)

答:

诗歌鉴赏艺术手法题二

生动隽美谱华章 ——诗歌艺术手法(二)之表现手法 一、诗歌鉴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类别 (一)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3、议论。 4、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分为寓情于景、借用典故、乐景哀情、托物言志、以景结情 例: 1、直接抒情 登幽州台歌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2、间接抒情:借景或借物抒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3、托物言志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托物言志,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 4、以乐景写哀情 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5、以景结情 山中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练习: 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 [唐]韦应物 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 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 “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从“山”、“雨”、“鸟”三个角度入手,简要评析这首诗所表达的感情。 给分标准:由“山”、“雨”的角度评析出孤寂、凄怆等情感给3分;由“鸟”的角度评析出思乡之情给3分。 评析示例:秋日远山传来寺庙悠长的暮钟,茫茫楚天挂上了霏霏雨幕,苍凉黯淡的傍晚景色烘托出诗人思家念远的孤寂、凄怆之情;最后,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一只失群的伶仃小鸟飞往家乡广陵方向,归巢了。鸟飞东南,离巢愈近;而诗人前往西北,去亲愈远。这更引起了他满腹思乡的离思哀愁。 (三)表现手法: 1、动静结合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学考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学案)

高中语文学考复习——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学案) 学习要点: 1、了解诗歌中各主要表现手法的名称和内涵。 2、学会准确判断诗歌表现手法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考点分析 2009年学考试题。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梅”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来抒怀的意象。这首词是“咏梅”的杰作,它意在言外,成功地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词人的品格。(4分) 2011年学考试题 题都城南庄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问题:这首诗运用了的艺术手法,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艺术手法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A、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 B、修辞手法;C表现手法;D结构技巧(卒章显志、首尾呼应、意象组合等) 二、知识积累:表现手法的分类 (一)抒情方式:表达作者强烈的主观感情所用的手法。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情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间接抒情: 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直接抒情,通过景物来抒发情感。“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②托物言志:对一个物极力地描绘,融入自己的情感,用它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③怀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借古言志:借怀念古代人物和事迹,来感慨个人遭遇、抒发志趣或抨击现实,感伤时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描写方式:对人物、事件、环境做具体描绘和刻画所用的手法。 1、正侧描写: (1)正面描写:就是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 (2)侧面描写:从侧面对对象进行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烘托)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白居易《琵琶行》) 2、渲染:从多角度、多方面对环境或对象进行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前两联描绘所见所闻,多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3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 4、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5、

高考诗歌鉴赏 修辞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修辞手法 (2013·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斋独宿 [唐]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①《秋斋独宿》 [金]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①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4分) 解题思维 (1)首先找准修辞手法。“山月皎如烛”中有一“如”字,比喻手法明显。“冷晕侵残烛”中,较有特色的字是“晕”和“侵”,“晕”是月色的一部分,此处指月亮,当为借代(或:“晕”为烛光形成的光晕)。“侵”,意为入侵、侵占,有较强的比拟色彩。 (2)其次,分析这种修辞手法是如何体现的。“山月皎如烛”,以烛喻月。“冷晕侵残烛”,以“冷晕”代“冷月”。 (3)最后,指出修辞手法的作用和效果。以烛喻月,突出了月光的温暖明亮,给人温暖,照人无眠。“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或:以冷晕的入侵暗示作者内心的凄凉。) 答案: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2分)赵诗:借代,借“晕”代月。“晕”配以“冷”字,突出月夜寒意袭人;“晕”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2分)(或:比拟,以“灯晕”入侵包围“残烛”来反衬天涯孤客满目“雨”“深竹”的单调凄凉,“晕”配以“冷”,突出寒意。) (2014·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周晋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侣,自对黄鹂语。絮影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卷帘尽放春愁去”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何妙处请结合词句赏析。(5分) 解题思维

诗歌鉴赏常见表现手法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 1.白描: 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简陋的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2.渲染: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2019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总 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答案】 14.C 15.“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解析】 14.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错误,作者表达的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故C错误。 15.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意、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诗歌翻译: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苏轼说过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许道宁,北宋画家。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北宋中期(约公元970年-1052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多写林木、野水、秋江、雪景、寒林、渔浦等,并点缀行旅、野渡、捕鱼等人物,行笔简快,峰峦峭拔,林木劲硬。有《秋江渔艇图》、《关山密雪图》、《秋山萧寺图》传世。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解析版)

专题06 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 技巧等) ★★考点解读★★ 表达技巧既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结构技巧的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考查时,可以就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技巧点拨★★ ?常见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3)谋篇布局:主要有首尾照应、开门见山、铺垫、层层渲染、先总后分、过渡、先景后情、卒章显志、伏笔、欲抑先扬或欲扬先抑等。 (4)其他常见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白描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第三步:指出运用该手法的作用(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等。) ★★经典例题★★ 一、【2019年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 韩愈 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9.本诗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9.“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解析】9.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 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 二、【2019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9~20题。(8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20.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答案】20.①通过环境描写,如“高树蝉声”“冷静似闲居”和“重装墨画”“香兼一架书”,分别写出了将军住处的清幽安静和书斋的素净雅致,表现了将军的文人趣味。②运用衬托,用“侍儿知礼数”衬托将军的文化修养。③通过“吟哦”“任狂疏”“爱读英雄传”等动作、神态描写,写出了李将军的豪放和志趣。【解析】20.本题考查鉴赏作品文学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应先明确人物描写手法——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然后结合相关诗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点。诗歌前两联属于环境描写,首联描写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教案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教案) 艺术手法又称表达手法,是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对其鉴赏,就是要分析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诗歌中表达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等。高考对表达技巧的考查,重在表达效果方面,往往从这个角度设题,以主观表述题为主。 学习目标 1 回顾诗歌的艺术手法 2 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3 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4 学习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古典诗歌艺术手法包括: 1 修辞技巧:比喻、比拟、借代、夸张、通感、双关、反复等 2 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抒情(描写方式:细节、动静结合、虚实结 合等。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3 表现手法:衬托、对比、渲染、联想、想象、欲扬先抑 4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铺垫等。 提问方式: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比较两首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或何种技巧。 (2)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3)运用这种手法有何效果,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修辞手法 1、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还有双关、互文、通感、顶针等。

2、技法解密: A.明辨修辞手法:明确各种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 B.洞悉表达效果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 1、比喻 比喻就是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特征,描摹事物形象生动的作用,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比喻和象征不同:象征属于艺术创造手法,它与构思有关,是全篇使用的,如虞世南《蝉》;比喻是修辞手法,属于语言加工的范畴,限于个别句子使用。如: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5)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2、比拟 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拟人的表达效果:使事物人格化,使无生命的东西活跃起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能启发人联想,使人倍感生动有趣,描写的物更形象、生动。如: (1)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4)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3、夸张 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表达效果:更鲜明地突出事物特征、更强烈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如: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诗中“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诗歌鉴赏抒情手法及常用典故 这是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场景和环境表明爱憎喜怒态度的抒情方式。 如:唐代女诗人陈玉兰的《寄夫》一诗,写得率意真诚,叫人怦然心动:夫戍边关妾在关,西风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 君边衣到无?全诗以第一人称(妾)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妻子对丈夫 的思念和牵挂,首句念夫远隔天涯,次句忧夫边关苦寒,复次寄衣 和泪修书,最后悬想寄衣到否。四句细腻逼真、层次井然的心理描 写直截了当地揭示出夫妻之间刻骨铭心、体贴入微的恩爱深情。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1)借景抒情 指诗人把自身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 如杜甫的《绝句》: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全诗抒发了羁旅异乡感慨,诗人借对清新美好的春光景色的描写,透露了思归的感伤,以乐景写哀情,别具韵致。 (2)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指将感情融会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面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的含蓄的抒情 方式。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这里,春夜雨景,包含了诗人的喜悦心情。 (3)借古讽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人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刘禹锡《台城》: 台城六代竞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全诗以台城这一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为题,描写了六朝纵情作乐的荒淫生活,和野草丛生的凄凉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把严肃 的历史教训化作了接目摇心的具体形象,寄托了吊古伤今的无限感慨。 (4)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带有人格化的色彩。 如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人借物咏怀,通过开采石头烧成石灰的过程及结果,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难困苦的坚贞情操和清正磊落的高洁思想。 (5)用典抒情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的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 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 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 北固亭怀古》: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最全题型解析(满分答题模板)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7446771”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1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没钱往里冲点每天都可以领取哟! 广告:本教程由购物省钱的淘优券(https://www.doczj.com/doc/923222818.html,)整理提供 古诗鉴赏的七种类型 古诗词鉴赏题,虽有一定的开放性,但还是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问什么,相应答什么;要什么,相应给什么。讲究答题一定的规范性,才不易丢分。为使考生在备考中训练有素,高考临场发挥得好,下面根据近几年高考鉴赏题问答类型。归纳成几种模式,作操作性指导:“诗眼”或“炼字”型题 设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句某字,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哪个字音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 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述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第三句“湖平两岸失”的“失”字,与“湖平两岸阔”的“阔”字,哪个更好? [答] ①“阔”字更好。②阔是空阔、开阔之意(这一步有时可并入一点来说)。③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两岸显得格外宽阔。④“阔”字,直接抒发了诗人视野更加开阔的强烈感受。(此题只答“阔”字好,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卷面回答时,一般可省去序号,这里分点列出,提示不要漏掉一些步骤或要点。下同。) 句意型题 设问方式: ①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或第四句的理解或赏析。 解答提示: 解释诗句的意思要注意两层:语表义和语里义,并结合全诗,指出它的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思想观点。 答题要点: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指出诗句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感情和旨趣。 示例:谈谈对李白《听蜀僧洛弹琴》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 [答] 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和诗人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②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 意境型题 设问方式: ①诗中哪两联写了什么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021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精讲

2021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表现手法精讲 (一)描写方式 描写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做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1.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如实地勾勒出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传神和突出主体的作用。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运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田家 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本诗表现了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个议论和抒情的句子,那么,诗歌是怎样表现这一主题的?请简要回答。 [教你分析] [答案] 本诗运用白描手法,(明技巧)寥寥数语勾勒出农人辛勤耕耘劳作、官家筑仓虎视以待的画面。(释运用)表现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析作用) 2.细节描写 一首诗歌,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揭示主题思想等作用。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借助

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感情,“临发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柳絮二阕(其二) 韩琦 絮雪纷纷不自持,乱愁萦困满春晖。 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 这首诗中的“有时穿入花枝过,无限蜂儿作队飞”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教你分析] [答案] ①诗歌第三、四句,通过细节描写来描绘柳絮。(明技巧)②柳絮穿过花枝,巧妙地借来了色香,引来无数蜂儿成队追逐。(释运用)③将柳絮的狡狯轻薄表现得极为形象。这两句语言活泼有致,富有意趣。(析作用) 3.正侧结合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多用于人物的刻画,正面描写指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物;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例如形容女子容貌美,“明眸皓齿、貌若天仙”即为正面描写,“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则为侧面描写。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山亭柳·赠歌者① 晏殊 家住西秦,赌②博艺随身。花柳③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高考诗歌鉴赏:古诗词35种艺术手法

2019高考古诗词鉴赏专题: 古代诗词的35种艺术手法 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寄同学们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艺术手法,今天,跟大家分享古诗词中的35种艺术手法,了解了这些,无论是对于古诗词学习还是写作,都大有裨益。艺术手法,意为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直抒胸臆】 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融情于景】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托物言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王安石《北陂杏花》 【托物起兴】 一叫一春残,声声万古冤。 ——余靖《子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孔雀东南飞》 【巧用衬托】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欲验春来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周邦彦《春雨》 【联想巧妙】 三湘衰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卢纶《晚次鄂州》 【细节逼真】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欲扬先抑】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都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欲抑先扬】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以动写静】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一、四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记叙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此词的“醉”能等同于生活中的“醉酒”吗?对此你作何理解? 明确:此词看上去都是作者的醉语醉态,实际词人是清醒的,昏醉欲倒的是最高统治者和把持朝廷的投降派。词人在这里借醉写自己独立的人格。高傲的品行和抗金复国壮志难酬的无比愤懑。表现手法上,词作拟人化和问答体的写法,幽默诙谐,风趣横生。 叙述杂以描写,让人物自己出来表演,塑造了生动艺术形象。 ◆议论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这首诗歌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首句直接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往日以下做好铺垫。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好男儿,受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有愧于英雄的称号。第三四句对项羽如不自杀的结局做了假设;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只可惜项羽自杀了。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汴河怀古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此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歌的首句引出众口一词的论调,大运河就是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首句平淡无奇,但第二句反转话锋,摆出大运河的功劳来反驳。“至今”说明始终造福于世;“千里”说明地域之广;“赖”字更突出了运河对交通航运和国计民生不可缺少的作用。诗歌的后两句直承次句展开。采用两点论的正确态度,议论隋的开掘运河的千秋功过。一方面,诗人对隋的荒淫奢侈作了严正的批评,另一方面,诗人提出假设,如果没有这些奢侈糜费搜刮民脂民膏的恶行,那么的他的功劳就可和禹媲美。 你学过哪些诗歌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举例谈谈运用的妙处。 ◆抒情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联点出送别之地,其中首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又暗切“送”字,为下面的画面染上了一层灰暗的底色。颔联、颈联继续描写江上的景色: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海门深邃,浦树幽远;树上水雾缭绕,显得滋润在。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无不笼罩在烟雨

高考常见诗歌表现手法归类

高考诗歌鉴赏表现手法归纳 诗歌鉴赏中的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艺术技巧这些概念大同小异,可以归结为都是手法的运用。而表现手法又可以细分为:描写手法、描写角度、修辞手法和抒情手法四类。只要我们掌握了每一个分类中的具体手法,构建起表现手法的知识体系,考点自然就明了,考试中的表现手法题型就迎刃而解。 一.描写手法 1.白描: 本是中国画的技法名称,用墨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用在文学创作中,指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的写作方法。 例:(散文)“房间内的光线不够,所以在房间正中顶上,开了一个八角形的光斗。因此大家就把这个楼叫做…八角楼?。”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不作任何形容,简明地写房间内简陋的陈设,重点介绍了“八角楼”名称的由来。 (诗歌)“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描绘了一副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了封建统治者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经过选择的九种事物,巧妙地排列开来,勾勒出荒远古道上秋风飒飒的凄凉景象,写出了“断肠人”眼中的凄凉景象。 2.渲染: 本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有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文艺创作表现手法是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描写、形容、烘托,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 例:(诗歌)“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里“家家雨”“处处蛙”渲染了一种气氛,衬托夜的静、心情的焦急。写出了焦急等待的心情。

(诗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作者突出了刚抽新芽的柳枝,成双成对的黄鹂,自由自在的白鹭和一碧如洗的青天,四种鲜明的颜色新鲜而且明丽,构成了绚丽的图景。 3、烘托: 对所描写的主要对象不作正面的刻画,而是通过写周围的人物、环境,使主要对象更加鲜明突出。属于侧面描写。 例:(诗歌)“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写刘备频繁问计,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孔明的才智。 4.虚实结合: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现实为实,想象为虚。 例:(诗歌)“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本诗写了两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未来一天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 虚写分为两类:联想和想象。确实存在是事物是联想,由此及彼。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是闪着无数的明星”。 思维再创造是想象,虚构的虚幻的神仙世界和梦境都是想象。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虞美人》。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的《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5.衬托: 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用类似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爱莲说》中用菊花衬托莲。 反衬: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如“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2018届高三诗歌鉴赏之技巧手法

诗歌鉴赏分考点训练 ——技巧类 学习目标: 熟悉诗歌的各种技巧手法,能作出准确判断,懂得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并了解该手法对表情达意有何作用,有何效果。 学习重点:读懂诗歌,按答题规范答题,学会采点。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艺术手法技巧类考点知识 学习过程: 课堂研读:考点样题 2013新课标2卷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 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 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问】这首咏梅诗中,作者用什么手法 ..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5分) 2013广东卷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 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问】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 ..借景抒情的?(4分)

2013辽宁卷 竹轩诗兴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问】本诗第二联描写 ..。(5分) ..精妙,请简要分析 【小结】“手法”类的题目,除了直接问,还有哪些隐晦的问法?答题基本上要有哪些要素? 知识整合:记忆 表达技巧也称艺术特色,包括: ②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一共五种,古诗中常用前四种); ②表现手法:抒情手法、叙事手法、描写手法(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 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③修辞方法(比喻、白描,比拟、衬托、顶真、对比、对仗、反复、反问、 反语、互文、回环、借代、设问、排比、夸张、双关、用典,引用、移用、谐音、象征、通感)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专项训练 诗歌鉴赏表现手法专项训练 一、高考题示例 【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问题】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参考答案】 (1)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2)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3)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任选一种) 【附】 1、一般答题步骤和要领: (1)首先必须准确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其次才是对相关技巧的具体的鉴赏。 (2)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3)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 (4)再次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了怎样的旨趣,运用该手法的好处。在鉴赏过程中的语言表述必须是将诗歌的意境解释和形式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的流畅优美的赏析。 2、解题格式和模板: 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二、巩固练习 (一)湖北省黄冈市2019届高三(9月)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武均州:即武巨。当时武巨任果州团练使,知均州,兼管内安抚使,节度忠义军。西京:指洛阳。朝陵使:朝祭陵墓的使者。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浅谈古诗鉴赏中“衬托”与“烘托”表现手法

浅谈古诗鉴赏中“衬托”与“烘托”表现手法 古诗词鉴赏中关于表现手法的考查,是历年高考的重点,概念艰涩难懂并且有交叉现象使得表现手法成为很多同学高考语文复习的难点。基于此,掌握一些重要的鉴赏术语很有必要。衬托、烘托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两种艺术表现手法,很多同学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本文试从比较的角度对这两种艺术表现手法作一分析。 衬托又叫映衬,是为使所表现的主体事物的特色更加鲜明突出,而用与主体事物性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为陪衬的表现手法。衬托的运用在古诗词乃至古诗文中都很常见,关于其作用,清代毛宗岗在《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群英会蒋干中计》的批语中说道:“文有正衬,有反衬。写鲁肃老实,以衬孔明之乖巧,为反衬也。写周瑜乖巧,以衬孔明之加倍乖巧,是正衬也。譬喻写国色者,以丑女形之而美,不若以美女形之,而觉其更美;写虎将者,以懦夫形之而勇,不若以勇夫形之,而觉其更勇。读此可悟文章相衬之法。”衬托的具体形式相当广泛,包括动静相衬、虚实、大小、明暗、抑扬、哀乐、有声无声相衬等。按照主体事物与陪衬事物间的关系可把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用与主体事物性质相似的衬体作背景来突出主体。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多么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乐哀相衬中的以乐景衬乐情和以哀景衬哀情都属于正衬。 反衬是用与主体事物性质相反的衬体作背景来突出主体。比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诗人虽然写的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景,但却更加突出了春涧的寂静,使整首诗显得富有生机而不枯寂。动静、虚实、大小、明暗、抑扬、哀乐相衬中的乐景衬哀情和哀景衬乐情都属于反衬。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借用于文学艺术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更加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清代刘熙载《艺概》有云:“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烘托多是作者用来有意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魅力的一种表现手法。如著名的汉乐府民歌《陌上桑》,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意欲极写罗敷之美,却未对罗敷的美貌作任何正面描写,而是通过描写行者、少年、耕者、锄者见到罗敷时的惊叹、赞赏、痴迷等各种反应,从侧面烘托出了秦罗敷的美貌,把读者的联想向篇处延伸、扩散,从而间接构成了极为活跃的视觉艺术效果。难怪茅盾先生赞扬道:“不写罗敷的美貌,而罗敷的绝世美貌跃然纸上,这真是前无古人的艺术描写。” 了解衬托与烘托的基本内涵之后,我们就两者的异同来进行比较。衬托和烘

(完整版)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以景结情

“以景结情”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以景语结情语”是古典诗词重要的结构方式之一。所谓“以景结情”是指以“景物”来传达、折射、暗示(暗喻)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和抱负,即以“揽物”结“关合之情”。说通俗点就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基础上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这种写法能使诗歌收到“此时无情胜有情”的效果,往往使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咀嚼。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下面以高考题为例来探讨一下这类诗歌的解题技巧: 如2005年全国卷中出现过这样一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不矛盾。这样的对照写法更能显示出听者深重的别情边愁,这是任何欢乐的新曲都无法排遣的。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

分析:此诗是“以景结情”类诗歌的典型之作,此诗前三句均是就乐声来抒情的,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之情呢?诗人这时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更加深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此时征戍者内心是浓浓的乡思,还是渴望建功立业?是对现实的忧虑,还是对祖国河山深沉的爱呢?不得而知,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许浑《谢亭送别》中“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末两句,上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结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这种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直抒别情更富感染力,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 在上海高考卷中,近年两次考题涉及到这一表达技巧。 2004年要求阅读明朝诗人杜庠《赤壁》诗:“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矾鸥鸟满烟芜。” 完成下题:就诗歌中画线的句子,结合全诗,从一个角度(如景与情的关系)写一段鉴赏文字(80字左右)。 此题是鉴赏题,要注意寻找切入点,不过题干已作了提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