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人教版高二选修)

拟行路难--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内容。

2、能力目标:能分析文中“比兴”用法的作用;理解文中大副渲染愁绪的用意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对比和“比兴”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第四首。

二、知人论世:(学生展示课前预习, 教师适时补充强调。)

术语解释:“知人论世”--就是为理解某个人的作品,而了解这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一)时代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二)、作者简介:

1、鲍照的生平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钟嵘《诗品》说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

2、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3、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三、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拟,摹仿。《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

四、赏析:(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达成过程)

1、大声朗读诗歌,通过反复诵读,初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读过诗作后,请你找出一个代表诗人情感的词?--“愁”

鲍照这位才子有什么愁呢?请你围绕“愁”,回答下面的问题:

(1)、愁什么?愁的内容--“命”(门第决定人生)

①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运用了比兴手法,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②、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从诗歌本身看,作者所说的“命”,就是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这是古代的血统论。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只能发出愤怒的控诉。

③、体会“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在表现诗人情感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安能行叹复坐愁”这个反问句,从字面上看,是说人生苦乐自有命,怎么能成天自怨自哀,应该学会自我宽慰。实际上,语言中蕴涵着不平之气。这个反问句,诗人暗含不平,提出不言愁,感情基本上还比较平稳。

(2)、如何解愁?借酒消愁,悲歌断愁。

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

(3)、愁的结果?吞声踯躅不敢言。

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心非木石岂无感?用反问的句式,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不敢言: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可奈何,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4)、请同学画出诗人情感变化的曲线

明确:平静压抑--悲愤难抑--激昂抗争--无奈压抑

认命--不认命--认命

︱︱︱

抨击悲愤无奈

(5)、那么这首诗歌的主旨应该怎样归纳?

明确:诗人以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起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表现了诗人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下遭受压抑的激愤之情,对士族门阀的压迫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和反抗。五、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刘芳1. 《谈中国诗》导学案

高二英语各单元 学案(附答案)

Book 5 Unit 2 练习 I. Words and expressions. 一、句子完型根据语境选择最佳选项 1. I can’t tell you how _______ I was with the beautiful birthday present you gave me; it’s so attractive. A. delighted B. pleasant C. surprising D. cautious 2. Police chiefs call on the local people to ________ against the drug dealers so as to deal with drug taking problems better. A. defend B. attract C. unite D. support 3. I can’t ________ lend you so much money. I wonder if you can return it in time when it is needed. A. probably B. enjoyably C. pleasantly D. possibly 4. Taiwan is part of China, so we do not allow any one under any name or by any means to ______ it from China. A. separate B. divide C. leave D. absorb 5. Let your partner describe the picture, and then add something to his or her _______. A. word B. analysis C. instruction D. description 答案ACDAD 二、选用短语的正确形式填空 1.Listening is thus an active,not a passive behavior ______ hearing,understanding and remembering. 答案:consisting of 2.The circle ________ sections,and each section represents a fraction(小部分)of the data. 答案:is divided into 3.This word is wrongly spelt.You have ________ a letter. 答案:left out 4.Computers __________ human beings in many fields so far. 答案:have taken the place of 5.The TV ________ again,which made me very unhappy. 答案:broke down 6.Taiwan is never allowed to ______________ the mainland anyway.It is known to all that it belongs to China. 答案:break away from 7.She occupies a room of 90 square feet,which __________ a bed,a chair,a table,and a television. 答案:is furnished with 8.All the collections will be ________ from June 16 to 18 in the gym. 答案:on show 9.Many people came to the square ________ the founding of the country. 答案:in memory of 10.She ______ terror when she saw a shadow on the curtain. 答案:was thrilled with 三、根据短文填空 我的表弟和他妻子在举办了婚礼后到联合王国做全国旅游观光去了。他昨天传真了一封英文信给我,让我高兴的是,他再也不犯时态错误了,而且他的描述也粗略地向我阐明了关于英国的一些问题——它的货币啦,行政管理啦,把它分成四个行政区的制度啦,还有在南爱尔兰脱离联合王国时发生的一些历史上的冲突和争拗。 因为不愿意漏掉任何一个景点,我表弟仔细地安排了他愉快的旅程。他参观的其中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苏格兰乡村的一个城堡。城堡靠近一座港口,曾经是共产主义联盟会的总部,但是在战争中倒塌了。人们发

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A案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诗歌景物的分析,学习“融情入景、因情造景”的写法。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分析,感受诗歌营造的意境和传达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诗歌情景关系上的特点。 2.难点:通过意象营造意境,表达情感的写法。 三、教学步骤: 一、导入 湘夫人为我们讲了一个苦恋的故事,与佳人相会而不得的烦恼,下面我们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看看他烦恼的是什么,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二、文题解读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三、朗诵诗歌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1.播放伴奏,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诵读并背诵。 四、诗歌鉴赏 1.师问: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拈出泻水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说明了像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2.师问:第三句中的“命”是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明确:“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作者认为非常不公平,但没法改变,这里只是表面上认命了,实是对不公平社会发出愤怒的控诉。 3.师问:第五、六句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明确:以非常精练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诗人悲怆难抑的情态。(提示:酌酒原为排遣愁绪,然而满怀郁结的悲愁岂是区区杯酒能驱散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平添的几分酒意反而更激起了愁海的狂澜,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了悲怆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长歌当哭,这是何等悲烈景况。读者从这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情节中,亦可想见其悲其愁的沉郁了。 4.师问:第七、八句写出了什么感情? 明确:第七句是对前面几句的总结,诗人对那驱不散的愁苦,实系于对世事的感慨,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用反问的句式,冲决了自我克制的堤防,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表达了诗人的抗争。第八句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两句构成了一种鲜明的对照,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况表现得淋漓尽致。 5.师问:诗人为什么是无奈和痛苦的? 明确:结合作者情况和时代背景回答。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出身寒门庶族。 我国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特殊的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五、总结全文 个人的命运与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千百年来,多少文人雅士,“才秀”而“人微”,有才而无望,“英雄无用武之地”。“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是千古的悲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在了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华的大好时代,只患己之不能,不患人之不己知,我们要做的,只剩下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德美才秀”的人,我们的时代,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师说》导学案 老师卷

《师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积累“师、传、道、受、惑、贱、圣、愚、群、足、攻、经”12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之、其”两个文言虚词;学习、复习本文其他文言虚实词;熟记受(授)、不(否)两个通假字。 2. 学习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3. 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4. 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过程与方法: 自读、分析、思考本文是怎样进行对比论证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点燃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热情,古为今用,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第二段,学习并掌握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学习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 “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一般是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见解,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比“论”要自由一些。初中学过《捕蛇者说》《马说》《爱莲说》等等都属这类文体。 【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①明人将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又称他“文起八代之衰”,这是对他散文成就的最大肯定。 ②“古文运动”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它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一、整体把握、认真阅读全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句读()或不焉()官盛则近谀()郯子()师襄()苌弘()老聃()李氏子蟠() 六艺经传()作《师说》以贻之() 二、夯实基础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学者古义: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_________ 所以:______________ 受:___________ 惑:活用情况______________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拟行路难》导学案

《拟行路难》导学案 教学参考 1216 1519 《拟行路难》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重点】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学习难点】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学习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介绍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导学案及答案

师说 《师说》导学学案(一) 高一语文编写人:赵成审稿人:高一语文组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练朗读课文。 2.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4.掌握实词“师、道、惑、知”和虚词“者、乎、于、之”等的用法和意义。 【学习重点】 1.了解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和择师的标准。 2.分析特殊文言句式和几个的实词、虚词的用法。 【学习难点】 1.第一段论点的推出过程。 2.特殊文言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因为昌黎(今河北昌黎县)韩氏是望族,所以后人又称他为韩昌黎。他二十五岁中进士,二十九岁以后才登上仕途,累官至吏部侍郎。中间曾几度被贬,他的整个中年时代是不得志的。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反对六朝以来浮华艳丽的文风,竭力主张“文以载道”,提出了“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的口号,对当时和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韩愈不仅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而且也是杰出的散文作家。著有《昌黎先生文集》四十卷,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2.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作者针对两汉以来儒家经师严守师法、故步自封,和魏晋以来士大夫中的“非师无学”“耻学于师”,以及当时社会上不重视求师学习的恶劣风气,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写了此文。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谈到此事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文体: “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表明作者的见解,说明寄寓的道理。初中时学过一篇课文叫《马说》,《马说》实际上是“说马”。“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说说关于从师的道理”。韩愈说写这篇文章是送给他的学生李蟠(pán)的,其实也是针砭时弊之作。 【学习过程】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乐.师()阿谀.()郯.子()苌.弘()

高二英语学案units 3-4

高中二年级英语学案 Units 3-4 (B2) 【知识网络】 一、重点词汇与短语 1.impress (1). impress作“铭刻”讲时, 是及物动词. 常用于impress sth on/upon sb “使某人铭记某事物”. 例如: His words impressed themselves on my memory. 他的话铭刻在我的记忆里. (2). impress还可以表示“给某人留下深刻印象”, 常用于被动语态. 例如: We were deeply impressed by his words. 他的话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His acting impressed me as being somewhat artificial. 他的演技给我的印象是有点做作. (3). 习语: impress sb with sth.使某人牢记某事. be impressed on one’s mind/memory被印在脑海里; 留下很深的印象. (4). 同义词: affect v t给……以印象; 影响. 2.close 与closely 的区别 close 和closely 用作副词意义上有差别。 Close 是指距离、场所、地点等的“接近,靠近”,可以说是一种实际意义上的“接近”。 Close to有“接近,几乎,大概,差不多”的意思。 例如: We live close to the church. 我们住在教堂附近。 They sat close together. 他们紧挨着坐在一起。 He came close to losing his temper. 他差一点发脾气了。 Closely 是指抽象意义上的“接近”,多用比喻意义,有“亲密地,严密地,仔细地”等意思。 例如: The secret must be closely guarded. 这个秘密要严加保守。 He is looking at the bill closely. 他正仔细地看着帐单。

拟行路难学案(学生)

一、鲍照简介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分别提取2—3个关键词或短语,并说明关于作者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一)鲍照的生平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祖籍上党,后迁于东海(今江苏涟水附近)。他与谢灵运、颜延之并称为“元嘉三大家”,但生平遭遇、创作风格与二人有很大不同。 鲍照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谢秣陵令表》)。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王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传世。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诗品》语)。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关键词:、、。 (二)鲍照的人生道路 鲍照的人生的道路,充满着悲剧色彩,这悲剧色彩来源于他生存的时代、出身和他的志向的冲突。 两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但是鲍照出身寒微,这两者之间的冲突只是鲍照悲剧形成的前提,因为出身寒微的左思也曾用诗歌抒写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但他终于“高步追许由”,走向了归隐。形成鲍照悲剧的决定性因素是他个人的抱负和志向,鲍照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荣华、及时享乐、建功立业等种种目标的追求,并且认为以自己的才华理应得到这一切。老庄哲学中一切消极遁世,委顺求全的东西,都与他的思想格格不入。 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独特风格。 关键词:、、。 (三)鲍照的诗歌创作 鲍照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的诗、赋、散文皆不乏名篇,但成就最高的还是诗歌。他的诗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边塞诗,如《代出自蓟北门行》;有描写游子、思妇、弃妇的诗,如《代白头吟》;而以《拟行路难》18首为其代表。这组诗主要表现其建功立业的愿望,抒发寒门志士备遭压抑的痛苦,传达出寒士们慷慨不平的呼声,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情绪和抗争精神(较左思的诗,不但有不满,更有抗争)。 关键词:、、。 二、诗歌学习 (一)整体感知 诵读提示:(1)此诗为歌行体,前六句为五七杂言,句式长短相间,交错、回环,注意

人教版高二英语选修八第二单元学案含答案

Unit 2 Cloning (Module 8) Period 1 Reading: Cloning: Where is it leading us Class : Name : __________ Group : No :______ Learning Objectives: 1.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Read the passage and lear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cloning. Learning Key Points: 1. Grasp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reading material. 2. Learn the text and master the major uses of cloning and the success and problem of cloning Dolly the sheep. Learning Difficult Points: 1. Improve the reading ability. 2. Learn the reading skills: scanning and skimming. Learning Procedures: I. 【Pre-class homework 】 A. Warming up There are two kinds of clones, a natural clone and a man-made clone. Do you know what is a natural clone? And what is a man-made clone? A natural clone is one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n-made clone is one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Pre-reading Background reading: Scottish scientists at Roslyn Institute created the much-celebrated sheep "Dolly", aroused worldwide interest and concern because of its scientific and ethical implications. She was the first mammal to be cloned from adult DNA taken from an adult cell. Previously, animals had only been cloned using embryo(胚胎) cells which already have the potential to become a complete embryo in its own right. The big breakthrough with Dolly was to make a clone from an ordinary, adult cell ? in this case from a female goat’s udder. Questions: 1. How does Dolly differ from other sheep? She was ______________ by humans while the others were born naturally. So, Dolly was a ______________ sheep. 2. Should we clone a human? II. 【While-class 】 Step1. Lead-in Step2. Group discussion Step3.Consolidation 1. Reading Assessment : Assessment :

《师说》导学案(教用)

课题: 《师说》(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正确读准句子停顿,熟练朗读课文。 2.把握古代论说文的特点,理清文章脉络,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认识教师的作用、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 4.掌握实词“师、道、惑、知”和虚词“者、乎、于、之”等的用法和意义。 知识链接: 1、文体简介: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是申说事理的文章,其中,有的偏重叙事,如《捕蛇者说》;有的在说明中抒情,如《爱莲说》;有的偏重说理,如《马说》。 2、韩愈及古文运动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25岁中进士,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务。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的作品被后人编为《昌黎先生集》。 3、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社会上风行非学无师,重视“家传”。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虽然推行科举制度,但耻于从师的风气却很盛行,上层“士大夫之族”无论学业如何,都有官可做,所以他们不愿从师学习,而且他们也反对别人从师学习。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由魏晋世以下,不益不事师。进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唯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抗颜而为师”,并著《师说》千古佳文。在这著名的《师说》,作者借为文送学生李蟠来抨击那些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扬从师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师说》即说说从师的道理。 一、自主学习 (一)诵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1.读准字音,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句读()乐师()阿谀()郯子()苌弘()老聃()经传()贻笑大方() 2.诵读下列句子,将句中停顿用/划出: ①闻道也/固先乎吾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⑤其出人也/远矣⑥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二)课文鉴赏: 1.速读课文,找出每段论断性的句子(明确提出关于从师的观点的句子)写在下面: ①之学者必有师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师道之不传也久矣!④圣人无常师 ⑤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讨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拟行路难》导学案

《拟行路难》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的层次,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 3、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4、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5、学会比较阅读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重点难点: 1、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理解诗中渲染愁绪的用意 2、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3、学会比较阅读 (使用说明&学法指导:1、先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结合课文注释把握诗歌大意,再研读本学案。必须牢记:不读课文,不做学案。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待课堂讨论解决。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鲍照,_________朝文学家,擅长写_________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明确】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2)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3)解释题意 《行路难》: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二、【自主研习】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全诗,要求富有感情 2. 学生结合注释,理解大意 3. 请尝试翻译本诗,要求创设意境,语言优美,表述连贯通顺 【明确】 1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 人生也是有命的(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怎么能行时叹息坐时愁?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因要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2倾倒水于平地,水向四处分流 . 人生是即定的,怎么能成天自怨自艾. 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 歌唱声因举杯饮酒俞益悲愁而中断. 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 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再多说什么 三、【我的疑问】 在预习中,你存在哪些疑惑呢?请写下来和同学一起寻求答案吧。

高二英语人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学案+答案

一、词汇变形 Book5 Unit2 The United Kingdom 词汇导学案 1. unite (v.) 联合---united (adj.)---union (n.) 2. consist (v.) 组成,一致--- consistent (adj.) 3. divide( v.)分开 --- division n. 4. willing (adj.) 愿意的--- willingness(n.) ---unwilling (adj. )不愿的 5. educate (v.) 教育---educator 教育家 --- education —educational (adj.)教育的 6. convenient(adj.) 方便的---inconvenient --- convenience(n.)便利 7. attract(v.) 吸引---attraction (n.) ---attractive 8. enjoy (v.) 喜欢,享受---enjoyment n. --- enjoyable adj. 令人高兴的 9. furnished (adj.) 带家具的 --- furniture (n.)家具(不可数) 二、重点单词 10. d escribe (v.) 描述---description(n.) 11. possible (adj.)---possibly( adv.) ---possibility (n.) 可能性 12. arrange (v.) 安排--- arrangement(n.) 13. fold (v.) 折叠--- unfold (v.) 打开;展示 14. delight (n.& v. )高兴 ---delighted/ delightful(adj.) 15. original (adj.)起初的---originally(adv.) ---origin (n.)---originate (v.)发源于 16. c lear(adj.)清楚---clarify(v.)澄清17.accomplish (v )完成---accomplishment(n.) 18.imagine(v.) ---image(n) 影像,形象 ---imaginary (adj.)虚构的---imagination(n.) ---imaginative(adj.) 富于想像的 1) This club ___ more than 200 members.这个俱乐部由 200 多个会员组成。 2) The beauty of the plan ____________ its simplicity. 这个计划妙就妙在简。 3) Theory should __ __________ practice. 理论应与实践相一致。 2. convenience n. 便利;方便 inconvenience n.不便 convenient adj. conveniently adv. 1) 如果方便就来看看我。 _. 2) *电子词典小巧,易携带,使得我们方便搜索我们想要的东西。(产品介绍) The electronic dictionary is very small and easy to c arry, ___ . 3) *我们希望如果方便的话,您能接收我们的邀请。(邀请信) __ _. (4) *关于酒店,我强烈推荐希尔顿,它拥有现代化的便利设施。(equip )(推荐宾馆) As for the hotel, I strongly recommend Hilton Hotel,__ . 抽象名词具体化 convenience [U] 便利;方便 [C] 便利的事物;便利设施 attraction [U] 吸引;吸引力 [C] 有吸引力的事物 / 人delight [U] 快乐;高兴 [C] 令人高兴的事 (joy) comfort [U] 舒适(感);安逸(感) [C] 令人感到安慰的人或物hono(u)r [U] 荣誉 [C] 光荣的人 / 事 failure/ success [U] 失败/成功 [C] 失败的人或事/成功的人或事 it is convenient to/for sb it is convenient for sb to do sth at one’s convenience 在某人方便的时候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 [书信用语] 尽早;尽快 for one’s convenience(of) 为了某人的方便

师说导学案(教师)

《师说》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说”得文体知识及韩愈在文学史上得地位。 2、通过翻译课文,掌握、积累文言实虚词以及词语得特殊用法、特殊文言句式。 3、了解文中所采用得论证结构,学习正反对比得论证方法。 4、背诵全文。 重难点: 1、学习课文第二段,并掌握正反对比论证得方法。 2、正确把握韩愈关于尊师重道得论述与本文得思想意义。 一、走近作者: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得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得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与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得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得观点。她得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得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得文体从矫揉造作得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得基础,因此后世尊她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二、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与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得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得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得背景,从柳宗元得《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就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就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得现实意义。 翻译柳宗元得话: 三、题目解说 “说”就是一种议论文得文体。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说”,古义为陈述与解说,因而对这些文体,都可按“解说……得道理”来理解。本文就是阐述韩愈关于从师学习问题得见解,“师说”,意思就是说说从师学习得道理。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阅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句读.( ) 或不.焉( ) 官盛则近谀.( ) 郯.子( ) 师襄.( ) 苌.弘( ) 老聃.( ) 李氏子蟠.( ) 六艺经传.( )作《师说》以贻.之( ) 2、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并注意断句,声调等。 五、精读课文 1、第一段 (1)翻译课文第一段 古之学者 ..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必有师。师者,所以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 ...之;生乎.吾后,其闻道 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 ....贵无.贱,无.长无. ..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就是故无 少,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拟行路难(其四)》学案

《拟行路难》(其四)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 、学会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能力目标: 1 、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鉴赏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2 、学会比较阅读,积累一定量的诗歌 3 、能分析文中“比兴”的用法和作用 情感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怀才不遇者的不幸,珍惜人尽其才的大好时代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对诗歌的反复诵读和联想比较 【教学难点】对鉴赏诗歌的学习方法理解性地掌握,并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 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读懂大意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共十八首,歌咏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文是第四首。 二、知人论诗 1 、知人论世 鲍照 (? ~ 466) ,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本籍山东东海(治所在今郯城);一说山西上党(可能是指东海鲍氏的祖籍)。他的青少年时代,大约是在京口(今江苏镇江)一带度过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 (439) ,鲍照 20 多岁时,为了谋求官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获得赏识,被任为国侍郎。刘义庆在这一年任江州刺史,他也在同年秋到江州赴职。元嘉二十一年 (444) ,刘义庆病逝,他也随之失职,在家闲居了一段时间。后来,又做过一个时期始兴王刘□的侍郎,在刘□和太子刘劭一起谋杀宋文帝之前,他已离去。宋孝武帝刘骏起兵平定刘劭之乱后,他又出任过中书舍人、秣陵令等小官。孝武帝大明五年(461) ,做了临海王刘子顼的幕僚,次年,子顼任荆州刺史,他随同前往江陵,任刑狱参军等职。孝武帝死后,明帝刘□杀前废帝子业自立,子顼响应了晋安王子勋反对刘□的斗争。子勋战败,子顼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害。 鲍照一生沉沦下僚,很不得志,但他的诗文,在生前就颇负盛名,对后来的作家更产生过重大影响。他的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赋、骈文都不乏名篇,而成就最高的则是诗歌,其中乐府诗在他现存的作品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且多传诵名篇。最有名的是《拟行路难》 18 首。鲍照的集子有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 10 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为最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鲍照擅长诗赋和骈文,尤善乐府,作品风格俊逸,对唐代诗人李白等很有影响。杜甫《春日忆李白》诗中的“俊逸鲍参军”,就是赞美李白的诗有

高二英语学案units 19-20

高中二年级英语学案 Units 19-20 (B2) 【知识网络】 一、重点词汇与短语 1.接双宾语的动词 (1)常见的能接双宾语的动词有:accord, advance, award, bring, deal, forward, give, grant, band, lease, leave, lend, loan, mail, offer, owe, pass, pay, play, post, read, rent, repay, sell, send, serve, show, sing, take, reach, tell, write. (2)另有一批动词, 也可跟两个宾语, 但把间接宾语放在后面时, 要改为由for引导的短语. 例如: Father bought me a camera. (跟两个宾语) Father bought a camera for me. (包含for引导的短语) 这类动词常见的有:book, bring, build, buy, cook, cut, design, fetch, find, fix, get, leave, make, mix, order, paint, pick, play, prepare, reserve, save, set, sing, spare. 2.常见的与hand连用的短语: an old hand内行, 过来人 at first hand直接 at hand在手边, 在附近 at second hand第二手的, 间接的 by hand用手, 用体力 hand in hand手拉手 on the one hand一方面 on the other hand另一方面 Hands off! 请勿动手! Hands up! 不许动, 举起手来! from hand to mouth现挣现吃地, 仅够糊口地 give sb. a big hand 给某人热烈鼓掌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人多好办事/人多力量大 3.学会用时间“time” time一词很普通,是常挂在嘴边的词, 试试翻译下列口语中常用的句子: 1.What’s the time? 2.(How) Time flies! 3.Take your time! 4.(Only) Time will tell.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鲍照《拟行路难》(其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 湘夫人为我们讲了一个苦恋的故事,与佳人相会而不得的烦恼,下面我们来学习鲍照的《拟行路难》,看看他烦恼的是什么,板书标题《拟行路难》。 二、文题解读 1、《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创制新词,流行一时。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歌颂人生的种种忧患,寄寓悲愤。本篇是《拟行路难》十八首中的第四首。 2、交流有关鲍照的生平经历和写诗的背景 鲍照,南北朝文学家,擅长写乐府诗,闻名于世,年青时就树立远大的政治抱负,自认为有非凡的才华,但由于出身寒门庶族,不被朝廷重用,只能做一些小官,一辈子愤愤不得志,最后死在战乱中。 《拟行路难》18首,表现了为国建功立业的愿望、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 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自公元420年东晋王朝灭亡之后,在南方先后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而它们存在的时间都相对较短。其中最长的不过五十九年,最短的仅有二十三年,是我国历史上朝代更迭较快的一段时间。此时,中国正处于南北分裂的时期,在我国历史上南朝与北方的北齐、北魏、北周等国合称为“南北朝”。 元嘉三大家指的是南朝时期活跃在文坛的三位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他们在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的华丽和对仗的工整方面有相互类似之处,被称为“元嘉三大家”。元嘉是刘宋文帝的年号。 写作背景: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主要由数十个大家族(士族)统治当时的社会,士族制度下的门阀士族特别是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他们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进仕之路,他们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寒士的不平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 这个主要是说魏晋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制度。只要你出生在上等人家,不管才能和品德如何差都能顺利做大官;如果你出生在下等人家,不管你才能和品德再好也没办法做大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