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鞍山市博物馆解说词

马鞍山市博物馆解说词

马鞍山市博物馆解说词
马鞍山市博物馆解说词

马鞍山市博物馆解说词

大家好!

欢迎来到马鞍山市博物馆,我馆成立于1989年,是一个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我馆是马鞍山市三大文化工程之一,是由地方财政拨款,共耗资1.5个亿,于2006年9月开工建设,2009年5月1日正式对市民免费开放,建筑面积达11000平方米,其中展陈与休闲辅楼面积分别占300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400平方米,馆藏各类文物近万件(套)。开馆以来共接待观众60多万人次。在全国地市一级博物馆中,我馆的规模、建筑、展览、环境等各方面都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我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开放时间为上午九点到下午五点(四点停止入场),中午不休息。每周一为闭馆整修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正常对外开放。

下面请参观我馆的主题展览:《江东第一城——马鞍山历史文化展》,共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吴头楚尾,展现了我市远古文明的成就,以及南北东西文化在此交汇融合的特点;第二单元六朝遗韵,展现了我市璀璨的六朝文明;第三单元人杰地灵,全面介绍了江东大地上人才辈出,涌现出的许多历代名人;第四单元山水诗城,展示了我市丰厚的诗歌文化底蕴;第五单元和谐之城,展示了我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未来马鞍山的发展蓝图。

一、吴头楚尾

下面我们一起来参观第一单元“吴头楚尾”。马鞍山地区西周时期属于吴国,春秋和战国时期先后属于越国和楚国,所以向来有“吴头楚尾”之称。本单元重点展示了马鞍山地区远古文明的成就,突出南北、东西文化在此交汇、融合的特点。大家现在所在的位臵是展览的序厅,这是著名的女书法家萧娴在87岁高龄时为马鞍山的题词:“江

东第一城”,对面是“巍巍天门,楚江奔流”的场景。观众站在观景台上,可以欣赏到天门山的投影场景,体会到诗仙李白《望天门山》一诗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磅礴气势。这既凸显出我市山环水抱、“翠螺出大江”的地理特征,又彰显出江东诗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下面请各位走过小竹桥继续参观。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马鞍山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建臵沿革演变情况,它采用了地面互动投影系统,大家可以循着这些历史的足迹与其互动,每踩一处脚印墙面上就会显示相应的详细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观看“马鞍山历史大事记”来了解本地区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大家可以点击这个触摸屏,双击每一个目录就能看到相应的详细内容。这里是“马鞍山早期重要遗址分布”的电子地图。(点击触摸按键,根据场景解说)其中烟墩山和五担岗两处遗址是我市数十处遗址中已部分发掘的早期重要遗址,共出土各类文物700多件。我们脚下就是烟墩山遗址发掘现场的模拟探方。此遗址距今5300年左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到西周时期比较典型的长条形台型遗址,为研究本地区的史前文化及文明起源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展柜中的这些陶器就出土于这个遗址。

农耕渔猎是本地区早期先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方式。这些就是五担岗遗址出土的西周时期先民用过的农耕渔猎用具。此外本地区早期遗址中还发现有大量的稻壳痕迹。这些遗迹、遗物充分表明,当时马鞍山地区的水稻种植业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后面的丙稀背景画也为大家形象地再现了先民们当时农耕渔猎的生活场景。

制陶纺织是本地区先民最早的原始手工业。这是一批制陶纺织的工具。背景画再现了先民们制陶纺织中忙碌的场景,他们各自分工而又互相协作,表现出和谐的劳动场面。大家可以站在这个音乐感应器

下遥想原始先民生活的场景。

我市早期遗址出土文物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一批新石器时代的玉石礼器和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这就是我馆的馆标——烟墩山遗址出土的玉人。它距今已有5300多年的历史,为立状侧面,短颈、挺胸,吻部突出,是抽象与写实的结合。工艺精湛,栩栩如生,可能为祭祀的礼器。通过与巢湖凌家滩出土的玉人对比可以看出,二者一抽象、一写实,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件玉蝉是西汉时期的。因蝉能蜕化更生,所以,考古学家发现从商代起,玉蝉就成为贵族死亡后嘴里所含物,寄希望于生命的复苏。

《左传》中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记载,对于商周时期的各国而言,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祖先神灵和对外进行扩张战争了。当时的青铜也主要用于铸造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征伐战争不断,当时,马鞍山地区是吴楚两国交锋争战之地,这批青铜器就是战争用的兵器。这是一支春秋时期的青铜剑,保存十分完好,是杀伤力很强的武器。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主要武器之一,这里陈列的一批青铜箭镞,更加规则、锋利,杀伤力也更强。

青铜甬钟,一种青铜乐器。甬钟壁薄,用木敲打,声音清脆悦耳。编在一起用的甬钟就叫编钟。编成高低不等的几排轻轻敲击就能奏出清脆悦耳的优美旋律,它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这是我馆的镇馆之宝——商代勾连纹青铜大铙。2002年马鞍山经济开发区出土,重108斤。气势恢宏,纹饰精美。最特殊的地方在于除外壁布满纹饰外,它的内壁也布满阴线勾连卷云纹,精细繁缛,十分规整,在全国较为罕见。大家可以看到后面大屏幕上显示的内壁纹饰。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打击乐器之一,使用时大口朝上,下面有底座支撑。古书上有“击鼓进军,鸣金收兵”与“以金铙止鼓”的记载,这说明铙是退军时用来发号施令、停止击鼓的军乐器。关于我

馆这件大铙的用途,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专家认为,它可能是祭祀山川神灵用的。后面版面文字介绍的就是这件青铜大铙身上的未解之谜,凡此种种都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研究与考证。大家可以把单手放在手掌纹处然后轻轻抬起,体验一下模拟敲击的神秘感觉。虽然经历了几千年,但其音质依然清脆悦耳。

二、六朝遗韵

第二单元是“六朝遗韵”,重点展示马鞍山地区璀璨的六朝文明。从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的近400年间,先后有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定都南京,史称“六朝”。

现在大家所在的位臵就是“六朝遗韵”单元的序厅,城垛形大型浮雕墙《畿辅重地》以及中心雕塑战马,展示出六朝时期马鞍山地区作为当时重要的京畿之地,曾经弥漫过的战火硝烟。当时本地区不仅是拱卫京师的军事重镇,还是世家大族云集之所,留下了关于“六朝风流”的诸多佳话。这个采石矶沙盘与展柜中的展版地图讲述了牛渚地理位臵的重要性。牛渚就是今天的采石,六朝时期军事地位十分重要,为兵家必争之地。采石矶沙盘最上方就是近年来复建的三台阁,临江处有三元洞,还有“风月江天贮一楼”的太白楼。

“南北门户姑孰”是说六朝时期姑孰(即今天的当涂)位臵特殊,地势险要,北通都城建康(今南京),南达芜湖,成为当时的南北门户。《当涂县志》载:“姑孰古称险要,密迩金陵,冠山履湖,大江环抱。上有梁山极天门之险,下有采石扼横江之冲”。过去马鞍山地区流传着一句话:“当涂虽小,三塔两浮桥”。这就是清代当涂城的模型。“三塔”就是黄山塔、金柱塔、凌云塔,“两浮桥”就是上浮桥和下浮桥。曾有一幅对联说:“上浮桥下浮桥上下浮桥浮上下,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遗憾的是,由于历代战争的破坏,当涂古城中的古民居、古街道、古衙署等都没有能够保存下来。

六朝时期北方地区长年战乱不休,而江南相对安定,北方士人为逃避战乱大量南迁,黄河流域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纷纷涌向江南,掀起了中国历史上江南大开发的第一次高潮。马鞍山地区的大公圩就是江南开发的典型代表。它原名“大官圩”,位于当涂县境内,始开发于三国时期,是皖南第一圩。我们通过背景画与雕塑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大公圩”开发时吴国军队圈圩筑堤的宏伟场面以及它作为江东重要“粮仓”的特殊历史地位。

随着江南的日渐繁华,马鞍山地区也逐渐成为世家大族的安身之所和终老之地。这里发现的六朝墓葬等级高、规模大、形制复杂,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别具特色。这一部分展厅的顶部造型就取自三国〃吴左大司马、右军师朱然墓后室的穹窿顶券顶构造。穹窿顶的砌法是从底部起券上砌,逐渐收缩成一个馒头形的圆顶。当时没有水泥,每块砖之间都用泥土粘合。这种建筑技术非常高超,从力学角度看,它的抗压性能非常强。这种先进的技术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创举。如果大家要想对它进行深入了解的话,可以去朱然家族墓地博物馆继续参观。

这里是宋山墓复原缩微模型。宋山墓是三国〃吴晚期墓葬,也是马鞍山市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座砖室墓葬,在长江中下游已发掘的吴墓中规模位居第二。(南京江宁区上坊大墓,全国第一)此墓结构复杂,由于墓室早年多次被盗,墓主人的身份已无从考证。但是有六朝考古专家认为,宋山墓的主人至少是王侯一级。 1998年宋山墓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边正在放映的是独家墩墓的动画虚拟穿越。

我馆展出的东晋孟府君墓志砖、滑石墓志、锡地券等文物都是本地区六朝墓葬中出土的珍贵文物。最值得一提的是东晋孟府君墓志砖,共五块。这五块墓砖,文字相同,书体各异,较为全面地反映出当时书法艺术的真实面目,为研究魏晋时期书体演变提供了实物资

料,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称为“六朝书法演变的活化石”。

这些是本地区发掘的六朝时期的一些墓葬模型,有单室的也有多室的。

这里要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当涂县出土的西晋时期的青瓷堆塑罐。它又名魂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出土文物之一。六朝时期“事死如事生”是社会上普遍的思想观念,人们渴望肉体消亡后灵魂不死,所以就制造出这种告慰死者灵魂、寄托生者愿望的随葬品。它的基本形状分为罐身和罐上堆塑两部分。这件堆塑罐上部为坞堡形建筑,塑有飞鸟,并有几个跽坐着的拱手胡僧。罐身贴塑、刻画有游鱼、仙鹤、泥鳅、青蛙等带有江南水乡特点的图案。这种建筑群,位居高处,下有高墙守护,形成一个封闭的“坞堡”,将豪强地主的居住地与墙外徒附、佃客的生活截然分开,严密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是当时江南地区田庄经济发展与繁荣的客观再现。

六朝中后期,江南社会相对安定,大批士大夫在马鞍山地区徜徉山水、谈玄说易,过着风流潇洒的生活,留下了“白纻歌舞”、“龙山宴集”、“姑溪之会”等千古佳话。这里就是“龙山宴集”中“孟嘉落帽”的场景,那个穿紫色衣服的人物是东晋大司马桓温,他在镇守姑孰期间,曾率领僚佐、名士在龙山举行宴会,孟嘉(陶渊明的外祖父)的帽子被风吹落,但他却浑然未觉。桓温立即命文士孙盛写了一篇短文嘲笑他,乘孟嘉出去方便的时候放在他面前。孟嘉回来看到文章,才知道自己落帽的事情,也随即写了一篇文章作为回应。长期以来,“孟嘉落帽”便一直象征魏晋名士才思敏捷、有着超然物外的风范。这个场景的背景为“姑孰八景”之一的“龙山秋色”,前面为故事主角桓温、孟嘉、孙盛三人蜡像。左侧正在播放的就是曾经风靡一时的“白纻歌舞”影视片。演唱采用的是古典吟唱方法,展现了江

南乐舞纤柔、婉约、清新、悦耳的艺术魅力。

这个人物是昭明太子萧统,南朝梁武帝长子。关于他,在马鞍山地区还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由于昭明太子生性好学,曾在本地慈姥山西北研读诗书,几年不归,其母丁贵妃念子心切,虽有病在身还是赶往此地送饭劝子回宫。可是昭明太子为明志成学,不肯回去。对皇母说:要想我回宫,除非这双筷子插在地上变成竹子。萧母听后泪水涟涟,紧紧抱住儿子惟恐失去。也许是母亲的挚爱之心感动上天,春天,筷子居然长出青翠的竹叶,一丛一丛,漫山遍野。竹子上布满斑痕,如同泪滴。后人就把这种慈姥山的竹子叫作“慈姥竹”,也有的叫它“子母竹”。昭明太子组织编选的《昭明文选》三十卷,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这块碑是1984年从慈湖乡昭明村某村民家猪圈里征集过来的,仅残存下半截,残碑上竖写:“□明太子碑”四字,“昭”字已经不存在。碑上雕有昭明太子读书像,背靠修竹,手捧《金刚经》。

三、人杰地灵

领略完六朝遗韵,我们将参观第三单元“人杰地灵”,这个单元主要表现江东大地上涌现的杰出人才。我们现在所在的位臵是“人杰地灵”序厅,玻璃钢仿紫铜浮雕墙,以集群方式展示了马鞍山地区的历代名人。浮雕中的人物有汉代徐州牧陶谦、受命编成《千字文》的蒙学之祖周兴嗣、“太白后身”郭祥正、姑孰名贤邢珣、一代画师萧云从、考据大师徐文靖、军机重臣黄钺、史学大家夏燮、近代教育家端木恺、实业家徐静仁、国家著名的一级导演苏里,后面我们再向大家具体介绍。

首先向大家介绍的是蒙学之祖周兴嗣。他是南朝梁人,祖籍河南,居住于姑孰宝积山。周兴嗣自幼聪明,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世称“姑孰才子”,被梁武帝召为文学侍从,起草了一些重要文告。最突出的

成就就是从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拓取一千个字,编成了蒙学经典《千字文》。《千字文》的创作也是有传奇背景的:梁武帝为巩固江山,希望自已的兄弟子侄能够博览饱学,成为出类拔萃的人物。然而当时没有一本合适的启蒙读物,于是便诏令姑孰才子周兴嗣将一千个各不相同的字,编成一篇通畅又有韵味的文章。周兴嗣接到诏令后,立即返回宝积山的家中,将这一千字摆在地上,逐字揣摩,反复吟诵,天刚放晓,周兴嗣便将这一千个不同的字,连缀成一篇内容丰富的韵文——《千字文》。可他却因用脑过度,一夜之间鬓发尽白!这也让我们想起历史上另外一个著名的人物——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急白了头。

这位是明朝著名的开国功臣陶安,太平(今安徽当涂)人。他在朝恪尽职守,深得朱元璋宠信。朱元璋曾亲赐门帖:“国朝谋略无双士,汉苑文章第一家”,称赞陶安的谋略与文才。这里的场景展示的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开国名臣陶安二人的蜡像,再现了君臣二人当时商讨国是的场景。

前面是按比例仿建的济美坊,原物高7.63米,坐落于当涂县湖阳乡大邢村,现为马鞍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石坊为双柱牌楼式,坊额正中镌刻两个楷书大字“恩荣”,两面横匾上均有“济美坊”三字。它是明朝万历元年为表彰当涂湖阳人邢珣、邢埴、邢址父子三人而建造的。邢氏父子均为官清廉,世称姑孰名贤,其家族人才辈出,有“一朝双御史,五代两翰林”的美誉。

明末清初,我国画坛上出现了一个以太平府署所在地姑孰命名的流派“姑孰画派”,其创始人萧云从,当涂人。他不仅精于山水,也善画人物,曾对皖南诸画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并为日本南宗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此外,萧云从在中国版画和芜湖铁画上的贡献也为世人所瞩目。这三块喷绘展板表现了他作品的风貌,柜中的

文物是明清时期的一批砖雕、木雕。清代马鞍山地区还孕育出了考据大师徐文靖、军机大臣黄钺、史学大家夏燮等历史名人,近现代史上的名人有教育家端木恺、实业家徐静仁。背景为大家展示的就是这些名人的生平及重要事迹。

清代晚期,当涂出现了一位史学大家——《明通鉴》的作者夏燮。他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夏銮及长兄夏炘、次兄夏炯、四弟夏燠都是颇具建树的大学者,其兄弟四人并称“当涂四夏”。夏燮号谢山居士,一生著作有20种,其中已刊行的17种,未刊行的3种,最著名的是《明通鉴》100卷、《中西纪事》24卷。2007年,夏燮被评为“安徽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提起苏里大家可能有点陌生,但谈到《刘三姐》几乎老少皆知,这部著名影片就是马鞍山籍著名人物、国家一级导演苏里执导的。苏里原名夏传尧,生于当涂县一个皮匠家里。他长期致力于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曾执导了《红孩子》、《奇袭白虎团》等20多部经典影片,其中《刘三姐》曾获得第二届中国电影“百花奖”中的四项大奖。2004年苏老曾经回到家乡当涂,将他从影以来的资料、图片、剧照,及周恩来、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等文献资料捐献给家乡。2005年苏导逝世,享年86岁。这里展示的是苏里执导的一些电影的图片以及他生前使用过的物品,大家可以通过触摸这台老式播放机来点播苏老执导的一些电影,对面的触摸屏中可以看到苏老的个人资料及后人写的怀念文章。

四、山水诗成

人杰地灵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请到三楼继续参观。

马鞍山地区山水秀美,历代文人雅士流连忘返,酷爱自然的南齐诗人谢朓就曾以“山水都”赞誉这里的山水风光。李白、白居易、苏轼、李之仪等600多位诗词大家曾在此留下过一千多首诗词、一百多

副对联以及各类散文数百篇,我们展览的第四单元就叫“山水诗城”。

穿过黑瓦白墙的徽式牌楼,大家首先看到的是我国南齐著名诗人谢朓伏案写诗的场景。他曾经做过宣城太守,“双旌五马”游览当涂青山,留下了谢公井、谢公池等遗迹,还有一些诗歌。他与当时的宰相谢安、著名的山水诗人谢灵运等都是南朝大族陈郡谢氏的代表人物。他的诗受到后人的好评,尤其是诗仙李白,对他的诗品和人格都非常推崇。人物背后为青山四季景色变换投影,让人充分领略到被谢朓称为山水都的当涂青山的美景。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组六朝时期的青瓷器,包括碗、水盂和砚,反映了当时文士的生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砚台,青瓷砚主要流行于六朝时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文风之盛。

李白一生以大鹏自况,这尊大鹏展翅雕塑是中央美术学院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创作的。原件位于采石风景区,这件是按比例仿建的。后面多媒体展示的的大背景是流动的山水以及李白在此地留下的名

篇佳作。李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人物,被誉为“一代诗仙”,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称之“千载独步”。李白一生酷爱游山玩水,尤其钟爱马鞍山地区,多次来当涂漫游吟咏,留下50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和20多处游踪遗迹。他的诗风洒脱不羁,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大家可以点击这里的触摸屏电脑来了解李白的生平及一些游踪、诗作。

李白晚年在马鞍山生活了将近两年时光,曾将其诗稿交李阳冰整理汇编成《草堂集》。公元762年,李白逝世,初葬龙山。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他的墓迁到了当涂青山。现在的李白墓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马鞍山重要的人文景观。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可以去李白墓参观游览。

李白终老马鞍山,成为我市重要的诗歌文化资源。唐以后,历代文人途经当涂,都要前来瞻仰拜谒李白,又留下了数量众多的华章佳句。这是北宋著名的改革家王安石,他一生多次来马鞍山,并在牛渚矶、白纻山、望夫山等地写下了诸多佳作。大文豪苏东坡一生曾三次来当涂瞻仰李白遗迹,并与当涂籍诗人郭祥正交往唱和。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曾出任太平州(治当涂)知州,到任九天,即被解职。他在当涂留下的遗闻轶事流传至今。

提起李之仪,也许大家不太熟悉,可是提起那首《卜算子〃我住长江头》我想大家就耳熟能详了。他是北宋著名词人,因得罪了蔡京被“编管太平州”,也就是入籍当涂,并由地方官吏管辖。他在当涂生活了十多年,与当涂绝色歌女杨姝上演了感人的“忘年之恋”,死后也归葬当涂藏云山。

这里是北宋著名诗人郭祥正。相传他是其母梦李白而生,少年时倜傥不羁,诗风飘逸,被当时文坛泰斗梅尧臣誉为“天才如此,真太白后身也”。在北宋新旧党的斗争中,郭祥正的遭遇有似苏轼,因此他对苏轼颇为同情,感慨很多。李之仪来到当涂之初,二人也曾颇多交往唱和。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乾道年间入蜀途中,也来马鞍山地区漫游,以生花妙笔记下了这里的山川风物和风俗民情。

这位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文天祥。抗元战败后他在被押往大都的途中,经过当涂,洒泪采石矶,作《采石》一诗,提到采石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与典故,表达了诗人此时此刻复杂的心情。

萨都剌,元代著名诗人。因“诗才清丽”,被誉为“一代词人之冠”。他一生推崇李白,曾两度追寻李白仙踪到马鞍山,留下了与采石相关的许多诗篇。

当代著名书法家林散之诗、书、画并称“三绝”,被誉为“当代

草圣”。他一生景仰李白,多次登临采石矶,后来更有“归宿之期与李白为邻”的宿愿,今采石风景区建有“江上草堂”——-林散之艺术馆。

这个电子大屏幕正在播放的是马鞍山历来的诗歌节庆活动场景。从1989年开始,马鞍山共举办了16届国际吟诗节,2005年又承办了第一届中国诗歌节。从2006年开始,马鞍山国际吟诗节更名为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这里是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当涂民歌”的展示区。当涂县历来有“民歌之海”的美誉。当涂民歌是人民在长期生产劳动中的智慧结晶,是民间艺术宝库中的珍品。这里我们精选了20首当涂民歌灌成唱片,每一个放录机对应一首民歌。您可以自己选择,戴上耳麦后按一下红色按钮就可以欣赏到当涂民歌优美的旋律。诗歌民歌节庆活动已成为马鞍山市的文化品牌。它们弘扬了中国优秀诗歌文化,推动了马鞍山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五、和谐之城

最后一个单元“和谐之城”主要展示建市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马鞍山市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未

来马鞍山的发展蓝图。它又分为艰苦创业、改革开放、率先崛起、和谐之城、美好明天5个部分。

建市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刘少奇、朱德、聂荣臻、罗瑞卿等先后视察马鞍山,对马钢的工业建设和发展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毛主席指出“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这是建市以来,历代中央领导人来马鞍山视察的系列图片。当年马鞍山仅有的一条路就是现在位于金家庄区的幸福路,据说当年毛主义来马鞍山视察走过这条路人民感到很幸福,于是就取名为幸福路。金家庄区还有幸福广场以及广场上的雕塑钢城之花儿,也被叫作

幸福之花儿。

改革开放部分重点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马鞍山市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六个电子大屏展示了马鞍山市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大家可以通过触摸来观看。这些是马鞍山市历年来所获得的荣誉奖牌、奖杯。其中份量最重的就是“全国文明城市”奖牌,这是2009年元月刚获得的,也是中部六省一市唯一的一块。这些都是对这个城市的赞美与肯定,更是对马鞍山人民的激励与鞭策。

最后一部分是对美好明天的展望。马鞍山市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发挥现有的产业优势,加快建设与长江三角洲互动发展的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绿色食品基地和休闲旅游基地。我们正在努力把马鞍山建成集文化游、山水游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旅游胜地,建成长三角地区的“后花园”。我们脚下是马鞍山市全景的喷绘图,有山有水,山环水抱,整个城市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多情的雨山湖是马鞍山市明亮的眼睛,更为这个城市增添无穷的风姿与魅力,我们仿佛生活在一幅多姿多彩的油画里。120多万马鞍山人民一定会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

(展览到此结束,对面是4D影院,欢迎大家观看。)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新)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解说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是讲解员某某某,非常欢迎大家光临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参观指导! 这座楼房是按照学校前身——原师专老校区50年代初建设的一座教学楼原样原大复制的。建筑面积1500平米。这一旧貌新颜而神韵永驻的建筑,在今后的岁月里,不仅承载着学校的厚重历史和万千校友的情感寄托,也承载着展示中原农耕文化的历史重任! 馆名和楹联1是我们特邀著名书法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我校校友志和教授题写的。庭院设有日晷、石磨、石碾、辘轳水井等景观,营造出农耕文化的氛围。日晷雕塑分三个层次,底层是二十四节气,中层是体现中国传统哲学理念的八卦,顶层是日晷。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到馆参观。 (迎宾厅) 大家首先进入的是迎宾厅。我们都知道,自古以来,农耕就是人类的立身之本和千秋基业。中华民族农耕文明源远流长,而中原地区2是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几千年来,中原地区在传统农业文明的发展中始终处于中心地位和先行行列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农耕文化成果。直到现在,中原地区仍在全国农1又称对子,对联,讲究对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2指以河南为核心,延至黄河中下游的广大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大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耕耘播灌拓展中原八万里,仁义礼智凝聚华夏五千年。历史跨入20世纪后期,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和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生产工具和农民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品等,已经或正在发生着革命性变革。我们在为时代进步无比高兴的同时,也对渐行渐远的传统农耕文化充满着深深的怀念。站在这个时代转换和文明嬗变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有责任为抢救性挖掘、研究、存留和展示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做些工作。为此,我们举办了这个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 中原农耕文化博物馆力求通过差异化定位突出自己的特色,可以简要概括为五个字:一是“中”,就是立足以省为主要区域的大中原,努力挖掘和生动展现中国中部地区传统农耕文化的特征和风貌;二是“近”,就是以当下为历史立足点回望过去,重在展现近代农耕文化面貌,紧紧把握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农业文明转变的历史节点,着力记录和展现刚刚消失和正在变化的事物与境况;三是“深”,就是深入挖掘和揭示“人”、“物”、“事”、“境”的历史脉络、文化底蕴和功能原理,着力突出研究功能和文化涵;四是“全”,就是全方位展示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民生活方式、农村风貌和农耕文化,共设18个展厅,包含22个板块,努力勾画出中原农耕文化全景图;五是“真”,本馆展品不求外观华丽,但求真品真实,宁缺勿仿、宁旧勿新,所有展品均记载出处及捐献人,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反映传统农耕风貌。通过以上特点,力求有别于国已有的涉农博物馆。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 解说词英译为例-汉语言文学 从翻译目的论看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以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例梅盛王晨婕 摘要:本研究运用翻译目的论,分析博物馆解说词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为研究对象,批判性地分析了其在文化和语言层面出现的翻译问题并提出改进策略,总结了一系列适用于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方法,如:增添、重组等,剖析了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翻译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关键词:博物馆解说词目的论翻译问题对策 由于全球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各国间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旅游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国际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对外交流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能够游历中国,并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中国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其中,参观博物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是向外国游客介绍和传播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手段。目前,对旅游资料汉英翻译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旅游景点介绍和景点公示语的汉英翻译问题的探讨,很少触及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问题,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 本文尝试运用翻译目的论,以实地拍摄的图片资料为佐证,选取宁波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归类,同时提出解决方案和总结相关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从而提高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的质量,更好地为中

国的对外文化传播服务。 一、翻译目的论概述 翻译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人类的一种行为活动,而且是有目的的行为活动,而‘制约翻译过程的首要法则便是翻译行为的目的’”[1]。翻译行为的发起者确定翻译目的,规定翻译要求(translation brief)。“翻译要求涉及到多方面,包括规定译本文本的功能(信息功能、表达功能或呼唤功能)、报告译文的预定目的、接受者、接受文本的时间、地点和场合[2];文本分类并不是说每个文本属于某一类型,事实上,大多数文本会同时兼有以上三种功能,差别在于侧重的功能不同。翻译目的论宣称翻译的标准应当是充分(adequacy),而不是等值(equivalence),充分是指译文要符合翻译要求。译者根据翻译要求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这就为译者“增加了可供选择的翻译策略”[3]。与传统“等值观”相比,目的论注重的不是译文与源文是否对等,而是强调译文应从其预期功能出发,根据各语境因素,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因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4]。 在目的论框架下,本文将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具体要求整合成以下三个方面:译文的预期功能、目的和受众情况。博物馆解说词一般包括该馆的概况介绍、最新资讯信息、展品与史料介绍等。从译文文本功能来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文兼具信息和操作功能,旨在为国外参观者提供准确而详尽的博物馆信息,以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译文接受者是以“对中国事物知之甚少的一般外国受众”[5]为主。由此,笔者认为以下两点可视为博物馆解说词汉英翻译的原则:1.以服务外国游客为导向,译文能准确地传达博物馆相关信息,并且做到通俗易懂;2.以顺利实施跨文化交流为主旨,即译文能有效帮助外国游客观赏博物馆所

博物馆解说词

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 博物馆解说词 (2015年1月10日) 大家好,欢迎来到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参观指导工作。 (站在博物馆院内副碑前解说金山省级地质公园概况)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金山西坡山脚下,我的左手边就是俗称泰山、驿山娣妹山的菏泽大地平原孤峰—金山。金山本名神农山,五千年前炎帝之居,周武克商,封炎帝后于焦,神农山为焦国之镇山,后因汉隶校尉鲁俊凿石得金,神农山更名为金山。金山现有两个山峰,南峰和北峰,北峰为最高点,海拔133.2米。 金山虽小,资源丰富,集自然景色、人文景观与众多地质遗迹为一体,除独具特色的金山圣水、野牡丹等自然景观外,还有久远而动人的秦王李世民东巡避暑、金牛拉金砘子的神话传说,众多的历代碑碣、石壁诗文情名扬古今,盛大的金山古庙会等人气旺盛;山上地质遗迹点(群)多达28处,其中属于省级保护等级的5处。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于2012年9月开始规划建设,2014年10月建成并通过专家验收,同年12月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揭碑开园。公园占地总面积0.54平方公里,含概金山和红土山两个园区。我们现在所在的是金山园区,红土山园区位于金山南500米处,两山南北对望,从北到南,金山北峰、金山南峰、红土山天桥和红土山主峰连成一条中轴线。 (站在博物馆门前牌扁下解说博物馆概况) 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博物馆始建于2014年6月,2014年10月建成,占地总面积7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平方米,影视厅面积160平方米,办公室面积120平方米。是目前我市唯一一处,矿石标本、生物化石标本陈列室,地

学科普教育基地。 (原地不动,简介博物馆参观路线及参观内容).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进馆参观路线及注意事项。进入馆门右转逆时针走,参观矿石和生物化石标本及展板说明,绕一周后观看展厅中间的金山地质公园电子沙盘演示,然后上二楼操控室,参观金山省级地质公园网站和数据库演示,最后在二楼影视厅观看金山省级地质公园影视片及地学科普教育片。进馆后希望大家不要喧哗、不要抽烟。下面请大家排队有序进馆。 (进馆逆时针绕展示厅一周,边走边解说) 2012年9月,经过巨野县人民政府申请,山东省国土资源厅批准,巨野金山正式获得第八批省级地质公园建设资格,标志着菏泽第一个省级地质公园开始规划建设。按照《山东巨野金山省级地质质公园规划(2013—2025)》总体目标,截止目前,省、市、县三级总投资1000余万元,保证了金山近期目标的全面完成,下一步即将进入中期目标建设阶段。 5.2亿年前的这里,曾是汪洋一片,金山地区被浅海侵没,属陆缘海范畴,之后,又被较深海域覆盖,属陆表海范畴,这样经过了数次海进海退过程,形成了集构造、沉积、古生物及岩溶为一体的地貌景观。依次沉积的九龙群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三山子组岩层及红土山崮山组中大量的三叶虫化石的发现,为这一时期金山地区曾处于海洋环境提供了佐证。 4.1亿--2.5亿前间,金山沉积又形成了海相煤层和陆相煤层,隆起的金山遭受冲刷剥蚀,煤层没有得到保留。 248万年前,进入了第四纪,羊河栏组、山前组、平原组的冲积地层逐渐形成,金山地区才变得生机盎然。 今天,金山地区是菏泽冲积平原区唯一有岩石出露地区,大地构造位于鲁西地块“菏泽—兖州隆起带”“嘉祥凸起”的西部边缘,深部基底为18亿年前形成的变质岩群,即“泰山群山草峪组”岩群,出露岩层东部为寒武世岩层,西部山顶部为奥陶纪

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 半坡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它是在半坡遗址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的。馆内现在仍保存着已发掘和末发掘过的部分遗址,通过对遗存物的特点进行分析和鉴定得知,这是一座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繁荣时期遗留下的村落遗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篇1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1958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现有2个陈列室和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现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第二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发明创造。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这一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

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特殊的感情,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该遗址1953年春发现,遗址面积50000平方米。从1954年9月到1957年夏季,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组织近200名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5次,延续近4年时间,揭露遗址面积达10000平方米,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科学资料。共发现房屋遗迹45座、圈栏2处、窖穴200多处、陶窑6座、各类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儿瓮棺73座)以及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约近万件文物。 半坡遗址博物馆导游词篇2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现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现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现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储藏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展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情况

附件1 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情况 一、集体基本情况 集体名称: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 集体性质:事业单位 集体人数:15 集体所在行政区划:东城区 集体所属行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集体所属单位:北京自然博物馆 集体负责人姓名:曾朝辉 二、主要先进事迹 北京自然博物馆在接到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通知后,馆领导十分重视,迅速成立了以李健文书记为组长、标本部为主体的藏品普查工作小组,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商量工作方案,并认真布置了相关工作。经过近2年的努力,北京自然博物馆标本部于2016年6月前,确认上报藏品照片185368件/套,出色的完成普查任务。推进的工作效率如此之高,总结经验如下:(一)馆领导对藏品账目清查和藏品数字化工作的重视 2008年开始清点核对馆藏标本,到2010年已全部完成账目清点,账物相符,账目清楚。2013年申请并获批北京市财政专

项《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信息管理系统》,搭建起藏品数字信息管理平台,在开发过程中获知国家文物局将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充分考虑了可移动文物普查指标,所有藏品均已录入到北京自然博物馆的藏品信息管理系统中。2014年12月19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在中国文物信息中心上传藏品账目185368号,260000件,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完成藏品数据全部上报系统的博物馆。早在博物馆的十二五规划里已经制定了每年拍摄10000件藏品的工作目标,2013年完成了藏品摄影室的建设,在2014年北京市财政专项《北京自然博物馆藏品数字化采集加工》的大力支持下,拍摄馆藏标本15200件,照片数量:37966张,照片容量 1.8T。领导高度重视,全力从软件、硬件上支持藏品数字化、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需求,这是保证此次文物普查数据采集能按时顺利完成并上报到数据平台的关键因素。 (二)普查工作组制定了完善的工作流程和采集标准。 普查小组根据自然博物馆藏品特点,按标本类别分成了六组植物组、昆虫组、化石组、鸟类假剥制标本组、液浸标本组、兽类标本组,每组人员由1名藏品保管员、1名摄影师、1-2名摄影助手、1名后期修图师组成。为了能尽快完成任务,鸟类假剥制作组和昆虫组,在保证标本安全的情况下,又加派人员增加拍摄组,多组同时进行。最高纪录是一天各组拍摄标本总件数就3669件。每天这么大量的标本拍摄量,为了确保标本的安全和拍摄质量,普查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藏品挑选、办理出库、拍摄前的清洁和整姿、藏品核对、尺寸测量、拍摄照片命名、

河北博物院宣传片解说词

河北博物院宣传片解说 词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河北博物院宣传片解说词 她沉雄壮美,她巍峨典雅。 她满载着历史镌刻的神秘和沧桑,化凝固为激昂,千古不朽之音悠悠回荡! (出片名:河北博物院) 河北博物院座落于石家庄市文化广场,地理位置优越。馆舍分为南北两区,1968年建设的北区仿人民大会堂廊柱式建筑,庄严雄浑、气势磅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区于2013年落成,整体风格传统和现代相溶,典雅大气;两区中央以阳光大厅相连,印证着岁月的“过渡”。精美的建筑成为了省会石家庄市的标志性景观。 河北博物院南区现有8个常设文物展览。她们绝不是简单的展示历史,灿烂厚重的文化有足够的张力与时空抗衡! 《石器时代的河北》追溯到200多万年前的泥河湾旧石器时代,印证了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历程。 《河北商代文明》当我们倘佯在这个展厅,感悟到的是商代先民创造的青铜文明。 《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回望历史的长河,流淌的是战国时期燕、赵两国乱世争雄的自强精神和慷慨气概。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这些精美文物的长呼短啸,在把中山国跌宕起伏的历史吟诵,也凸显了昂扬不羁的战国精神和纵横捭阖的中山雄风。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金缕玉衣、长信宫灯,一唱三叹地诉说着汉代王侯奢华的身后世界,显示出大汉王朝的鼎盛辉煌与豪放气度。 《北朝壁画》线条遒劲、奇幻瑰丽,描绘出北朝墓葬壁画的艺术魅力。 《曲阳石雕》神形兼备、精彩绝伦,展现了绵延两千余年曲阳石雕的精湛技艺。 《名窑名瓷》呈韵万千、美轮美奂,我们看到了泥与火幻化出的绝世风华。

英国旅游景点中英文介绍(修学旅游)

British Tourist Attractions 国名: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伦敦的主要景点有:白金汉宫、唐宁街10号、大英博物馆、威斯敏斯特宫、伦敦塔、海德公园、格林尼治天文台、福尔摩斯博物馆、大本钟、伦敦塔桥、伦敦等。 英格兰:伦敦London伯明翰Birmingham布里斯托Bristol曼彻斯特Manchester 纽卡斯尔Newcastle利兹Leeds利物浦Liverpool诺丁汉Nottingham 谢菲尔德Sheffield 剑桥Cambridge 牛津Oxfod等 1 景点名称:Edinburgh castle爱丁堡城堡 特色介绍:The main introduction Edinburgh castle is the symbol of Edinburgh, Scotland spirit even standing at the top, High in death volcanic rocks overlooking Edinburgh city, every August in this FenLieShi (Military Tattoo held marching) and, more will be Edinburgh castle solemn majestic atmosphere shows. To Edinburgh tourist would not miss Edinburgh castle, because in Edinburgh castle volcano in granite top, Edinburgh castle in downtown every corner can be seen. Edinburgh castle in the 6th century became the royal fort, Edinburgh castle thenceforth become important royal residence and the state爱丁堡城堡是爱丁堡甚至于苏格兰精神的象征,耸立在死火山岩顶上,居高俯视爱丁堡市区,每年八月在此举办军乐队分列式,更将爱丁堡城堡庄严雄伟的气氛表露无遗。到爱丁堡旅游的人都不会错过爱丁堡城堡,爱丁堡城堡在市中心各角落都可看到。爱丁堡城堡在6世纪时成为皇室堡垒,爱丁堡城堡自此成为重要皇家住所和国家行政中心。 2 景点名称:Buckingham Palace白金汉宫 特色介绍:The main introduction Buckingham Palace is the monarch’s present London home,facing St. James ‘park. It was built for the Duke of Buckingham and Normandy John Sheffield in 1703. Buckingham House was bought by George III for his wife at the price of 28,000 pounds in 1761 and the royal family moved there from St. James ‘Palace. It was enlarged in the Palladian style by John Nash in the reign Of George IV and then the building became known as Buckingham Palace. When Victoria came to the throne,she made it the royal palace. In the palace can be found the Marble Hall,Sculpture Gallery,the Picture Gallery,the Throne Room,the Drawing Room,the Library,the Royal Stamp-Collecting Room,the Grand Staircase and V estibule,over 600 rooms and halls in all. The grounds cover 40 acres and there are collections of famous paintings and of furniture,most of which are works dating from George IV’s time. Since 1993,Buckingham Palace has been open to the public during the summer months only. 白金汉宫英国的王宫。建造在威斯敏斯特城内,位于伦敦詹姆士公园(St. James Park)的西边,1703年为白金汉公爵所建而得名,最早称白金汉屋,意思是“他人的家”。 1762年英国王乔治三世购买了当时在现址上的一所房子作为私人住宅。1821年开始兴建

世界三大博物馆之大英博物馆游览攻略

美联英语提供:世界三大博物馆之大英博物馆游览攻略 小编给你一个美联英语官方试听课申请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2925327.html,/?tid=16-73374-0旅游英语: When the British Museum opened in 1753, it was the world’s first national public museum, free (as it still is) to all “studious and curious persons.” It contains a breathtaking collection of over 8 million objects that paint an interconnected portrait of the world’s cultures. But it also epitomizes the long British traditions of exploration, quirkiness and obsessive collecting. You could spend weeks here. But don’t worry; we’ll guide you through. 大英博物馆于1753年对外开放,是世界上第一个国立公共博物馆,免费(至今仍然如此)对所有“勤奋与好奇的人”开放。它的藏品达到惊人的800多万件,为多种世界文化描绘出一幅彼此相联的画卷。但它也体现了英国长期以来探索、怪趣与收藏癖的悠久传统。你可以在这里一连呆上几个星期。但是不要担心:我们可以为你做个向导。

Five Must-Sees 五个必看之处 If you don’t have time to idly wander, start your visit with these collections. 如果你没时间到处闲逛,那就从这些藏品开始吧。 THE KEY TO THE ANCIENT WORLD 通往古代世界的钥匙 The Egyptian Galleries | Room 4 埃及馆| 4号展厅 This long, spectacular gallery, stretching almost the length of the museum’s west side, houses sculptures and artifacts from about 3,000 years of ancient Egyptian civilization. It features spectacular busts, elaborately engraved sarcophagi and the museum’s most popular exhibit — the Rosetta Stone, dating from 196 B.C. and

南京博物院导游词范文

南京博物院导游词范文 南京博物院的导游词【二】南京是闻名世界的六朝古都。它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有着许多的名胜古迹,现在我就向你介绍江南地区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时代的建筑---------南京博物馆。 南京博物馆坐落在朝天宫,黄绿相间的琉璃瓦,红色的墙掩映在高大的绿树丛中,显得宏伟壮丽。 刚刚进入大门,远远望见一块牌坊,上面写着檑星门三个大字。门前左右两侧各有三只石狮子,他们神态不一,姿态各异。门前的斜坡十分平滑,许多小朋友在滑滑梯,滑出了一道道痕迹。据说檑星门是当时招贤纳士的地方,许多有才能的人都会聚集于此。庭院的中间有一尊孔子像。他双手自然地放于前侧,神态端庄,若有所思。看着孔子的塑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鼓乐声就在耳边想起。 拾级而上,来到大成门。大成门共有五个门,中间的门又高又大,是皇上走的;中间左右两侧则是亲王和郡王走的,而最边上的门则是文武大臣走的。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是何等的森严。跨过高高的门槛,眼前一片葱绿:银杏,榆树高大挺拔;冬青,翠柏郁郁葱葱,整个庭院显得安静而又充满生机。不远处就是大成殿。大成殿长33米,进深达18米,门前有很宽的石阶。大成殿有九脊重梁,每道重梁的末端有龙,栩栩如生。大成殿里正进行《六朝风采》展览,以大量的珍贵文物、模型和图片资料,反映了六朝时代南京地区的文明成就,展现了六朝文化的辉煌风采。 大成殿的左右两侧是东西厢房。西厢房里珍藏着许多稀世珍品。如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皿、陶人面雕塑和玉雕品;东吴甘露元年铭青瓷熊形灯......藏品十分丰富,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向东走,沿着弯曲的长廊,穿过圆形门,来到御亭阁。御亭阁里有御亭碑,碑是由碑座、碑身、碑顶三部分组成,碑身长约3米,宽1。2米。当年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来到朝天宫,在此写下五首诗。虽然历史的年轮跨过几百年,但碑上的字至今清晰可见,保存完整。 站在御亭阁遥首翘望,飞云阁是一个不大亭子,亭角向上,状如飞翼。飞云阁是整个朝天宫的最高处,遥想当年,站在飞云阁,鸟阚美景是何等的快意。

关于大英博物馆的中国文物的深思1

关于大英博物馆藏有大量中国文物的深思 ——耻辱背后的抉择与奋起 摘要: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辉煌和辛酸,在看到报道说我国有2.3万多件各代的珍稀文物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馆的时候,而仅仅2000件作为长期摆放的文物可供游客观摩,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多少辛酸多少遗憾都遗落在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里了。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是耻辱更有甚者觉得英国应无条件地偿还因战争而掠夺文物。可是这样的行为还不是一样地野蛮同时也是愚昧无知的。既然觉得是个耻辱那就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回面子,取回想要的东西。在这当头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做出一个正确的抉择,在我看来那就是利用现有的资源发扬我们中国的文化,同时不要一味地缅怀过去,而应在传承当中发展自己站住自己的位置。 关键词:中国文物世界遗产大英博物馆应对政策 1、我国历史文物的现状 大批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已成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痛。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其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可追溯到1753年建馆时期,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这些藏品与古希腊、古埃及藏品等一并成为该馆收藏的最重要最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大英博物馆的33号展厅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与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和印度展厅一样是该博物馆仅有的几个国别展厅之一。据该馆有关人士对记者介绍,该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刻本、书画、玉器、青铜器、陶器、饰品。参观完中国厅后,可知该馆的介绍并非妄言。远古时期的石器,6000多年前半坡村红陶碗及尖足罐,新石器时代的玉琮、玉斧,商周时期的青铜尊、鼎,秦汉时期的铜镜、陶器、漆器、铁剑,六朝时代的金铜佛,隋代白色大理石佛像,唐代三彩瓷器,宋、元、明、清各代的瓷器和各种金玉制品,甲骨文、竹简、刻本古书和地图、铜币、丝绸、刺绣、书画、珐琅雕塑、景泰蓝、漆器、竹编等等,让人目不暇接。一言以蔽之,远古石器、商周青铜器、魏晋石佛经卷、唐宋书画、明清瓷器等标刻着中国历史上各个文化登峰造极的国宝在这里皆可见到,且可谓门类齐全,美不胜收。而且在大英博物馆当中的中国文物仅有不到十分之一可以供广大的游客观摩,而其他的除非是特殊用途和特邀专家,其他人是不肯有机会目睹其原貌的。据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馆长透露,大部分的中国文物确实是在战争时期从中国掠夺过去的,同时有部分是在不同时期英国从中国手中收走的,当然还是有些事通过拍卖或者其他的方式收购回来的。联合国科教文组织2006年披露,除了大英博物馆2.3万的中国文物以外,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还不算各国私人藏有的10倍于这个数字的中国文物)。 据相关部门不完全统计,在全球47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博物馆中藏有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周六能改过绘画最精,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最早摹本就在此处。而瓷器,则以收藏亚洲艺术品著称的法国吉美博物馆的收藏最多。早在1840年,列强入侵就已经把中国文物列为文化侵略的重要内容。1900年,八国列强洗劫了包括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的宫廷收藏的珍贵文物和古籍。安阳小屯村出土的近20 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有26700 片,遍及日、美、英等12 国。敦煌拥有的宝藏无以计数。而今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仅存20000 件;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就有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 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 件;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2000 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数字无从估量。由这简短的一段数据足以显示出了中国文物流失的严重性,所以说要把中国文物通过交易的方式换回来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成都金沙博物馆解说词

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材料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2007年8月编

(讲解从南大门始) 上午(下午)好!欢迎大家光临我们金沙遗址博物馆。我是讲解员,非常荣幸,今天能陪同大家参观我们博物馆。现在各位已经站在三千年前曾经兴盛一时的金沙遗址的土地上了,让我们走进金沙,一起开始一次梦幻般的发现之旅吧。 (从大门到遗迹馆间或陈列馆前内容) 发现于2001年2月8日的金沙遗址,位于成都市城区西北部,占地面积在5平方公里以上,是一处商周时期的古蜀文化遗址,也是古代蜀国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都城所在。金沙遗址被评选为“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也被誉为本世纪初中国第一个重大的考古发现。 金沙遗址博物馆是在金沙遗址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占地面积达456亩(与国外观众讲解时必须用30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000多平方米,博物馆由遗迹馆、陈列馆、文物保护中心、园林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几个部分组成。[以横贯东西的摸底河为横向景观轴,以南北轴线的开放空间形成纵向文化轴,通过功能协调,充分实现现代博物馆教育,休憩,观光,游览的多种功能(大多数时候可省)] 金沙遗址发现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和国家领导非常关心、关注金沙遗址的发掘、保护与建设工作,江泽民、曾庆红、吴官正、乔石、宋平、尉建行、李岚清、吴仪、王乐泉、李铁映、姜春云、陈至立(视时间可适当省略一些)等二十多位中央领导先后视察了金沙遗址,并指示要把金沙遗址发掘好、保护好、建设好。 金沙遗址的保护与建设得到了国家文物局、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尤其是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成都建设文化强市的突破口,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政策条件,为金沙遗址成为我国一流博物馆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金沙遗址发现后,市委、市政府重新规划了遗址周边的所有建设项目;2002年市委、市政府组织全国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在成都召开金沙遗址保护的专家论证会,市委、市政府根据论证会意见,划定了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对一般观众可不必讲)]2003年开始进行遗址的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确定了遗址周边建筑的高度及色彩的协调等具体操作问题。从2004年起,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年年列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和责任目标。2004年底金沙遗址博物馆立项和建设全面启动,市政府全额投资 4亿人民币(不含土地费),并提出了把金沙遗址博物馆建成“国

大英博物馆中英文简介

British Museum The British Museum is a museum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ondon. Its collec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objects,are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 from all continents, illustra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The British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1753, largel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Sir Hans Sloane. The museum first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5 January 1759 in Montagu House in Bloomsbury, on the site of the current museum building. Its expansion over the following two and a half centuries was largely a result of an expanding British colonial footprint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branch institutions, the first being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in South Kensington in 1887. Some objects in the collection, most notably the Elgin Marbles from the Parthenon, are the objects of intense controversy and of calls for restitution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Until 1997, when the British Library (previously centred on the Round Reading Room) moved to a new site, the British Museum was unique in that it housed both a 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 and a national library in the same building. The museum is a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y sponsored by the Department for Culture, Media and Sport, and as with all other

自然博物馆可行性研究报告

. . 自然博物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 项目背景 (4) 1.2 项目概况 (5) 1.3 问题与建议 (5) 第二章某自然博物馆建馆的必要性 (6) 2.1 项目实施背景 (6) 2.2 某自然博物馆的资源条件 (9) 2.3 某自然博物馆建馆必要性 (10) 第三章某自然博物馆项目市场分析 (13) 3.1 博物馆业的市场分析 (13) 3.2 建设定位与目标市场 (14) 第四章某自然博物馆项目建设条件 (19) 4.1 建设地址现状 (19) 4.2 项目建设条件 (19) 第五章建设规模和规划方案 (22)

5.2 项目规划方案 (22) 5.3 商业配套设计 (30) 5.4 配套工程方案 (32) 第六章环境影响的总体评价 (39) 6.1 馆址环境条件现状 (39) 6.2 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39) 6.3 环境保护措施 (39) 6.4 环境综合评价 (40) 第七章组织机构与经营策略 (41) 7.1 经营组织结构 (41) 7.2 人力资源配置 (42) 7.3 品牌推广策略 (43) 第八章实施进度计划的建议 (47) 8.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47)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48) 9.1 投资估算 (48) 9.2 资金筹措 (50) 第十章经济评价 (51) 10.1 项目概述 (51) 10.2 财务评价 (51)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 (60)

11.2 社会影响 (60) 第十二章风险评价 (63) 12.1 市场竞争分析 (63) 12.2 市场风险对策 (63) 12.3 资源条件风险分析 (64) 12.4 工程技术风险分析 (64) 12.5 社会文化风险分析 (64) 12.6 风险防范对策 (65) 第十三章研究结论 (66) 13.1 建设方案总体评价 (66) 13.2 结论与建议 (67)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背景

博物馆(30分钟解说词)

中国养蜂学会武汉蜜蜂博物馆 (30分钟解说词) 大家好!欢迎您参观华中农业大学康思农蜜蜂文化馆。本馆经过康思农企业十年资料的积累,三年的制作与建设,于2008年落成并对外开放,并被中国养蜂学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养蜂学会武汉蜜蜂博物馆。本馆主要向大家展示蜜蜂的1.3亿年生物史、5000年文化史,3000年医学史和2000年的饲养史。 本馆共分七个展室: 第一展室蜜蜂的起源与生物共存 蜜蜂起源于1.3亿年前的白垩纪早期,比人类的出现早1.28亿年。蜜蜂是与人类生存条件中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性昆虫,原始的野生蜜蜂生活在森林里、草丛中、悬崖上。随着对蜜蜂及蜂产品进一步认识,人类开始训化饲养野生蜜蜂,从而出现了养蜂工具,这是康思农收集的具有270年历史的蜂桶,这边还有1亿年的古蜜蜂化石和恐龙蛋化石。“不死不生,不生不死”、地壳运动、恐龙灭绝,而蜜蜂却生存、繁演至今,与植物长期共存。蜜蜂集天地之灵气、汇自然之精华,给人类带一个取之不尽的甜蜜源泉,它让人们充满青春的快乐和健康的幸福。 第二展室世界养蜂业及中国养蜂发展史 我国秦至西周时期,就有养蜂历史的记载。19世纪末,我国开始引进西方蜂种和活框饲养技术,大大地提高了蜂群数量。现在中国大陆养蜂800万群,蜂产品产量及出口量一直居世界第一位,而湖北

贸易量排在全国第一位、第二位。现代养蜂方式主要分定点养蜂及转地养蜂,这两种方式康思农企业都具备。我们有24个联合养蜂场在全国各地转地作业。我们还帮助神农架申报了一个国家级中蜂保护基地项目。世界养蜂业与中国养蜂业经过了相似的历程,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越南的养蜂业特色。越南在收获蜂蜜时,蜂农喜欢召集村中居民共同用长长的吸管象蜜蜂采蜜一样品尝着蜂蜜,以此享受丰收的喜悦与甜蜜的生活,祈祷幸福吉祥、健康长寿。 康思农企业张新军董事长出访过台湾、英国、法国,同各国友人进行过友好交流。这是张总从台湾带回的一系列台湾蜂业的照片。 第三展室蜜蜂生物学与趣味知识 蜜蜂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由3对足,2对翅膀,1对触角,1对复眼组成。通过可伸缩的口器吸取花蜜、采集蜂胶,通过王浆腺、蜡腺、毒腺分泌王浆、蜂蜡和蜂毒,一群蜂由蜂王、几十只雄蜂、上万只工蜂组成。蜜蜂一生有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蛹、成虫(蜂王、雄蜂、工蜂)。蜜蜂王国有很多趣闻和奥秘,蜂人穿蜂衣就是利用蜂王信息素的原理,首先将蜂王囚在表演者身体各部位,蜂王散发信息素吸引工蜂围绕在它身边,就像穿上蜂衣。蜜蜂舞蹈是蜜蜂特殊的语言,当侦察蜂发现蜜源就通过跳8字舞和圆圈舞将信息传递给其它工蜂。这里是蜜蜂飞行婚礼的灯箱展画:蜂王一生只飞出蜂巢2次,第1次是试飞,第2次处女王交配,她选择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处女王飞出蜂房,几十只乃至上百只雄蜂追逐与之交配。蜂王会与20多只雄蜂交尾成功,交尾后雄蜂坠地而亡,故有人称蜂王的婚飞可谓

大英博物馆中英文简介(2)

B r i t i s h M u s e u m The British Museum is a museum of human history and culture in London. Its collections, which number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objects,are amongst the largest and most comprehensive in the world and originate from all continents, illustra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story of human culture from its beginnings to the present. The British Museum was established in 1753, largely based on the collections of the physician and scientist Sir Hans Sloane. The museum first opened to the public on 15 January 1759 in Montagu House in Bloomsbury, on the site of the current museum building. Its expansion over the following two and a half centuries was largely a result of an expanding British colonial footprint and has resulted in the creation of several branch institutions, the first being the British Museum (Natural History) in South Kensington in 1887. Some objects in the collection, most notably the Elgin Marbles from the Parthenon, are the objects of intense controversy and of calls for restitution to their countries of origin. Until 1997, when the British Library (previously centred on the Round Reading Room) moved to a new site, the British Museum was unique in that it housed both a 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 and a national library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