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综述

我国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综述

我国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综述
我国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综述

我国基于问题的学习研究综述

摘要:基于问题的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模式,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主要是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我国的发展以及研究情况进行了简单地综述和分析,并找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基于问题的学习;学习模式;研究

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最早应用是在上世纪60年代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医学课程中。由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把理论学习与临床诊断实践人为地隔离开来,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学习和记忆理论和知识,而不知道如何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这样会使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受挫,无法保证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在PBL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针对具体的临床诊治问题进行分析,收集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

90年代中期以后,相关学者将PBL应用到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各个年级,并取得了成功。我国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介绍国外对该领域的研究,并逐步探索如何将PBL 引入我国教学实践之中。一些教育实践工作者如张建伟博士、刘儒德教授、李芒教授等专家和学者在介绍和推广PBL 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PBL 在国

内教育领域的发展。其研究主题主要是PBL的基本理论、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设计相结合等。但是,研究成果比较微薄,系统地研究PBL 的有关专著比较少,对国外有关PBL专著的译介也不多。

[2]本文研究的范围主要包括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上发表的有关论文。

有关PBL 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从内容和形式上看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有的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方式方法和学习策略,有的认为它是一种课程,还有的赞成它既是一种课程又是一种方法。有的从PBL 的价值取向来定义,有的从其实施过程特点给以定义。[3]综合这些关于基于问题的学习定义的各种看法,我认为:所谓基于问题的学习,是指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以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问题的解决而展开的,旨在使学生灵活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发展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学习模式。

一、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有关PBL 研究论文相对较多,我是以“基于问题的学习”为关键词,以篇名为检索范围,对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从2004年到2014年的有关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研究进行精确检索,目前共有273 篇。采用内容分析法可将PBL的研究主题分为基本理论、方法与策略、设计与开发、应用研究、评价研究五个方面。研究结果如图一、图二所示。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

2014

图一 我国最近10年有关PBL 的文章数量统计图

图二 我国最近10年有关PBL 文章的研究主题分类图

从图一可看出,十一年间发表的论文数量基本上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中间略有起伏),到2011年论文数量更是达到了十年的顶峰。

相关研究的论文越来越多,这说明我国对于PBL的研究工作逐年深入,这与新课程改革中对学生能力发展提出的要求是相吻合的,同时也说明了PBL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图二的五个研究主题中,教育领域按所发表的论文数量排列依次为基本理论、方法与策略、设计与开发、应用研究和评价研究。其中,主要是基本理论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这说明我国对PBL的研究比较注重理论与应用相结合,既有研究者也有实践者。但应用研究相对而言较少,这说明还没有充分重视PBL 应用的研究,对PBL 的应用研究力度不够。方法与策略、设计与开发和评价研究三个主题的文章数量较少,尤其是对评价的研究仅有一篇,这说明目前涉及这三个领域的研究较少。所以,目前急需结合网络技术的发展,采用适当的方法与策略来设计和开发网络环境下较实用、较成熟的PBL 模式,并对PBL 学习结果进行有效地评价。综合上述研究结果的分析可见:(一)目前教育领域中对PBL的研究方法多是以人文研究方法为主,调查研究、试验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需要更多地运用到后期PBL 的研究中去。

(二)应用于中小学综合课程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还没有完全成熟,理论研究多于实际应用,实际应用需要加强。在目前的研究中,人们还没有将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及时恰当地结合起来。

(三)目前对网络环境下PBL 课程开发和设计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对于PBL 实施以后的效果分析和评价手段的研究有待加强。

在273篇文章中,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论文如表 1.1。

表 1.1 国内已发表的基于问题的学习(PBL)研究论文(部

分)

梁瑞仪《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的研究》(2001.6)认为,要实现 PBL 应包含 5 个关键要素,而且各要素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概括为:①问题;②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③学习小组;④问题解决的程序;⑤自主学习的精神。接着分析了学生在 PBL 中所能获得的技能:①解决问题的技能;②思维能力;③团队合作能力;④组织利用时间技能;⑤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⑥传播信息的技能;

⑦计算机运用能力。文章还论述各种教学要素之间的转变、课堂上开展 PBL 的局限性、以及网络环境下 PBL 的优势等。把 PBL 与网络相整合是文章最大特色,然而不足之处是,泛于介绍缺少深入理论分析和事实材料,说服力不强。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刘儒德,于 2001、2002 年相继发表了 3 篇关于 PBL的研究成果。《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2002.1),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和教学理念在中小学加以应用时,教育者要注意:①其学习目标重在促使学习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层次思维能力、成为自主的学习者与有效的合作者;②所采用的问题要与系统的学科知识相平衡;③其学习评价要内容多元化、形式多样化,以便有效地考察学生的收获和进步;④教师的指导作用要适时、适量,并随学生的进步而逐渐消退。[4]而《用“基于问题学习”模式改革本科生教学的一项行动研究》(2002.5),则是针

对以往在本科生教学改革尝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用 PBL 模式,对教学做较大的结构性改革新的尝试,并用行动研究方法,探讨这种模式对克服以往教学改革尝试中所存在问题的效果,是 PBL 在本科教学中的实践案例。然而,这三篇都没有对 PBL 的内涵、特点以及实施时的具体策略进行论述。

高虹、惠琴《从基于问题的学习看研究型课程教学》(2003.11),给 PBL归纳出三个特征:①学习过程始于问题;②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未事先给定;③教师充当“场外教练”并提出 PBL 给我们的启示。我认为文章对 PBL 特点的归纳既不科学又不完整。乔连全《论基于问题的学习》(2002.4),从学习定义、学习特点、学习目标、学习理论基础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展开论述,理论探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能使人们对 PBL 产生比较系统的认识,也是我对 PBL 展开深入研究的一篇难得多见材料。

汤丰林、申继亮在《基于问题的学习与我国的教育现实》(2005.1)中,进一步地从问题的意义、学生已有知识、小组合作和教师角色等四个方面对PBL 进行论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引进 PBL 模式时需要处理好二个方面问题:①教师角色转换与师资培训模式的不协调;②学生自主学习与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陈宁、张庆林《基于问题学习的实施及对教师的挑战》(2006.1),通过对一个具体 PBL 案例《依法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的分析,总结出 PBL 实施过程:创设问题情境呈现问题、确定问题、小组自主学习、效果评价等。

二、研究结论

总而言之,这些文章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些线索和基础,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在综合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大都存在以下不足:

(一)研究不够全面系统,缺乏创新观念。多数文章着重于介绍PBL的模式,而归纳得不够全面和完整,只是从一个片面的角度来研究,缺乏具体地研究 PBL实施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方法和策略。在材料收集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文章照搬国外的研究成果,而没有自己个人的见解。

(二)研究脱离了具体的实际。这些文章很多只是笼统介绍和浅层分析,基本上只局限于PBL 的定义、过程、特点和评价要素等方面,而没有结合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新问题,尤其是没有从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师如何来引导等角度加以研究,进而对基于问题的学习在我国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

(三)案例应用不足。很少有对某具体个案去做分析研究,从中总结经验并加以提炼深化。在很多论文中,只是单纯的进行理论论述,而很少放在具体的教学中进行分析。

(四)对问题的研究不足。由于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而PBL 强调的是劣构性的问题,问题的提出还要处在相对真实的情境之中,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一个矛盾。因此,在开发问题的时候应考虑学习主题的前后衔接性和交叉性,在整体课程与知识结构的系统性的基础上来设计问题,而并非单纯为解决问题而设计问题。

总之,PBL 应该是作为一种学习模式,它是让学习者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中学到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PBL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思想,提倡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和排除困难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经过这种培养的学生一旦步入社会将能自如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将自己迅速融入信息社会的发展大流中。因此,这无疑给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启示。

参考文献:

[1]高瑞利.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PBL)的教学设计方法的试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2]肖晓飞,贾颖. 我国PBL教育应用研究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 教育信息化与创新人才培养,2006.

[3]刘梦莲. 基于问题式学习(PBL)的设计[J]. 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广州, 2003 (1).

[4]刘儒德.基于问题的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

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2月Journal of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Feb .2012 第22卷第1期vol.22No.1收稿日期:2011-11-05 作者简介:李清华(1987-),女,土家族,重庆石柱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原理。 1研究背景 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自行 使用网络设备,主动运用并调控自己的元认知、 动机和行为,展开学习、交流、反馈和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符合我国目前的素质教育 模式。[1] 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学生来说,它既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更是一项终生学习的技 能。 [2] 据2008年3月份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一则数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两亿多的人使用网络,且在所有的使用网络的人群当中,有30%都是学生,所占比例最大,他们当中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70%以上的大学生通过网络获取 知识和信息。由此可见, 网络自主学习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3]2研究综述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我国逐步开展了关于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研究者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对此作了研究,并取得了丰厚成果。[4]从已往的研究来看,研究者主要从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优势、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网络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构建、学习意识的养成、学习环境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2.1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的优势 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大多数学者持肯定的态度。朱华光从网络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能力、促进个性化发展、实现自我教育、提高学习效率六大方面论述了大学生网络学习的积极作用。[5]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多媒体网络环境存在着交互性、集成性、自适 性、自主性这四个方面的特点与优势。[1] 王进彦根据网络环境所具备的丰厚的教学资源、网状的信息呈现以及时空的开放性等特点,论述了在网络的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三大优势。[6]D.Gillet等研究认为网络有利于统一多元社会的知识,提高技术 的学习。[7] KeithTyler-Smith也指出网络学习信息量大,不受时空限制地合作学习,灵活运用多元网络,提高学习效率。[8] 网络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学习时间自由、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空间方便,已成为现代大学生学习的突出特点。 2.2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影响因素 网络学习已成为大学生重要学习方式之一,也是当今社会对终身学习能力的一种要求。然而,大学生网络学习绩效低下,现状令人堪忧。主要表现为:①海量信息杂乱,学习效率低;②动机不明,目标易偏离;③资源有效利用率低;④知识零散,情感缺失,难以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面对大学生网络学习绩效低下的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就显得尤其重要。周丽红等人的个案研究发现网络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状况总体良好,但个体差异较大。[9] 焦道利认为影响大学生网络学习的效果主要有主客观两大因素。[10]还有学者认为学习者的思想观念、自主学习能力,教学平台的质量,教学方法与成绩管理等是主要影响因素。[11]有的学者对网络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做了研究,分析结果获得了两个结论:①自我效能感、目标的设置、信息的搜索、交 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研究综述 李清华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北碚400715) 摘要:对近十年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从网络自主学习的优势、影响网络自 主学习因素、网络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方式构建、学习意识养成、学习环境设计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发现,以往的研究对于怎样使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达到良好的效果这一问题涉及相对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环境;自主学习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094(2012)01-0109-03 · 109 · ·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综述

药物分析学现状及研究进展 药物是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帮助机体恢复正常机能的物质。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虽然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由于其特殊性,对它的质量控制远比其他商品严格。因此必须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微生物学等等的方法,通过各个环节来全面保证、控制以及提高药品的质量。传统的药物分析手段大多包括化学方法来分析药物分子,控制药品质量。但是,如今的药物分析无论是分析领域,还是分析技术都已经大大的拓展。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体外分析发展到体内分析,从品质分析发展到生物活性分析,从单一技术分析发展到联用分析,从小样本分析发展到高通量分析,从人工分析发展到计算机辅助分析,从而使得药物分析从20世纪初的一门分析技术,逐步发展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科学——药物分析学。药物分析学采用化学、物理、数学、生物学和信息学等分析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化学、光谱、色谱及连用技术,对化学药物、中药/天然药物和生物技术的研发、生产、和临床应用等各环节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 药物分析学作为药物科学研究的眼睛,梳理并逐步明确了重点方向的重大科学问题,形成了关键的技术和方法,观念不断更新,研究范围也不断拓宽。分析科学、计算化学、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促进了药物分析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药学学科的发展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药物分析学不仅是静态的化学药物、中药和生物技术药物的分析,而且拓展到对生物体内、代谢过程、工艺流程、反应历程的动态分析、检测和综合质量评价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在新药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对药物分析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药物分析学已从以物质为中心转移到与生命科学的结合,即药物成分和药物活性的相关分析。现就药物分析学的一些较重要发展领域和分析技术的进展作一概述。手性药物分析 美国药典药名字典所收载的药物中有一半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中心。而其中绝大多数人工合成的手性药物,例如90%抗癫痫药,β-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口服抗凝剂,50%抗炎药和局麻药都以其外消旋体供药用。生物系统由生物大分子组成,如蛋白质、糖脂、多核苷酸、受体等,这些生物大分子都由L-氨基酸和D-糖类构成,因而生物体是一个手性环境。在手性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分子被引入体内后,具有手性的受体、酶蛋白质将其作为两个不同的化合物处理,因而药物对映体具有不同的代谢途径和药理作用,进而产生不同的疗效或毒副作用。另外,一些药物在体内发生手性转化,如S-(+)-布洛芬是优映体,但低活性的R-(-)-劣映体可在生物体内转化为高活性的S-(+)-体。由于个体差异等原因使用外消旋体不易控制有效剂量,特别是当肾功能减弱时,S-(+)-优映体易在体内蓄积,通过抑制肾环氧化酶,加剧肾局部缺血,而发生毒副反应。美国等国药品管理部门已要求在申请新手性药物时,提供每一种对映体的药动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研究资料,并对研制外消旋体而不是单个对映体做出合理的解释。常规的分析方法用于外消旋体药物的药动学、浓度-效应关系研究时,会导致错误的结果。因此目前需要建立对映体选择性分析方法,用于研究手性药物对映体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和手性药物的质量控制。 对映体的分离和测定在分离科学上曾被认为是最困难的工作之一。经典的分级结晶、旋光等方法的重现性或灵敏度欠佳。随着手性色谱学,尤其是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性气相色谱法和手性毛细管电泳法等的发展,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色谱法分离药物对映体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间接法(手性衍生化试剂法,CRD)和直接法。间接法采用手性衍生化试剂与手性胺类、醇类、羧酸类等反应形成非对映体衍生物。非对映体对在常规色谱系统中,根据非对映体分子的手性结构、手性中心所连接的基团、色谱系统的分离效率(包括溶

研究性学习报告活动过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研究性学习报告活动过程 篇一: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记录 研究性学习活动调查过程记录 第一周:小组成员共同商讨决定了:活动的目的、调查方式、需要的时间、经费、以及对活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等问题进行了整体的计划。并设计出了活动调查表。第二周:姜洋、徐筱林首先对人流集中路段进行观察记录。统计同一时间内过往行人的人数和扔垃圾人数,并记录扔垃圾人的年龄情况。最后求出平均值和扔垃圾的人数的百分率以及年龄分布情况。张榕、孔垂畅在台东步行街对一次性塑料袋污染的情况进行拍照了记录。郭怡生病请假未到。 第三周:成员们分为两组,于上午9:00——12:00分别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了相关资料。 A组:姜洋、徐筱林、孔垂畅 活动地点:山东路青岛市图书馆。b组:郭怡、张榕 活动地点:学校网络室 下午2:00——3:30,五位成员对所搜集来的资料进行

了认真的研读,初步完善了组员的思想意识和知识技能。第四周:因临近期末考试,同学学业紧张,被迫停止活动一周。 第五周:姜洋、徐筱林、孔垂畅对台东利群、当代商城的收银台的塑料袋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郭怡、张榕在台东步行街各个体私营店铺中观察一次性塑料袋使用情况,并拍照记录。 第六周:5为成员分头在李村附近人流较大的地区进行调查,上午9:00——11:30。共收回调查表187张。第七周:向组成员在学校集合,对前期调查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总结调查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第八周: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篇二: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4) 研究性学习活动报告 ----“校园·生活”现状调查 一、课题的来源和确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学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贯彻这种教育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上个世纪以来,许多学校都对此作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在新课改的教材中,各科也安排了有关探究性学习的课程。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软硬件都相对落后,学生基本都来自于农村,他们不如城里的同龄人见多识广,独生子女或

个人研究综述

个人研究综述 我的研究过程:首先确定了我的研究课题,我校学生睡眠情况的调查研究。因为在我每天的上课中,总有许多同学在课堂上睡觉,打瞌睡。导致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下降,最终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为此,我决定对我校学生的睡眠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知道,睡眠对于大脑健康是极为重要的。人一般需要有8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并且必须保证高质量。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对大脑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大脑的疲劳就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如果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就应适当增加睡眠的时间,并且要设法改善睡眠状况等。使学生们明白睡眠的重要性,调整作息时间,保持身体健学生正处于生理发育的高峰期,为满足生理需求,一天的睡眠时间应为9~10小时.如果睡眠不足,不仅疲劳得不到缓解,还会影响到第二天的大脑运行工作,适得其反,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此外,熬夜还会导致精神恍惚,情绪低落,在心理上造成不良影响.专家建议:学生最佳就寝时间为21:00~22:00,这段时间内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按照一般的观点,睡眠是消除大脑疲劳的主要方式。如果长期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太差,就会严重影响大脑的机能,本来是很聪明的人也会变得糊涂起来。很多人患上了神经衰弱等疾病,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严重睡眠不足引发的。 总之,一个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多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政党的良好睡眠,可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睡眠不良、不足,第二天就会头痛脑胀、全身无力。睡

眠与健康工作和学习的关系甚为密切。我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调查了361名学生行课和休息期间,各年级同学的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调查研究睡眠情况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因为在长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我对我对同学们的作息规律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并渴望进行一次更深入的调查。在我全票通过后,我开始忙碌。查找资料总结整理收获。我主要采用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我基本得出了一些结论。首先是目前我校学生睡眠不足已经成了普遍现象。根据所调查的资料来看,而结果显示80%以上的同学没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其中71.5%的同学睡眠时间远远低于合理的睡眠时间8小时,以至于87%的同学对现在的睡眠不满意,即便有70%的同学有午睡的习惯,但仍有近86%下午上课精神不佳。 根据调查结果我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一).影响睡眠的因素 1.学习负担太重 2.人际交往遇到的问题 3.环境的影响 (二)。睡眠不足的危害 1.影响大脑创造性思维 2.影响青少年生长发育 3.影响皮肤健康 4.导致疾病发生 (二)对我我校学生睡眠的建议和总结

研究综述模板案例

基于有效教学的教师角色转变分析 摘要:有效教学是教学质量的一种理想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诉求。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从有效教学背景下分析有效教学的特征,教师角色转变的原因,提出教师角色转变策略。 关键词:有效教学;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 有效教学是教学质量的一种理想追求,也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核心诉求。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需要。研究一方面是为了探讨教师对教育大环境改变的适应与调整;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日常教学中, 教师的教学方式能够进一步转变,重新认识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契合有效教学的内涵。 研究查阅了有关新课程、有效教学、教师角色的数10篇文献,经过整理分析,对研究主题有了一个比较初步的了解,分别从四个方面对研究主题展开论述,最后作出小结。一、有效教学概念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这一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育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心理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以后,这一概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教育文选中[1]。 英国学者基里亚科(C Kyriacou,1986)在《学校有效教学》的专著中指出:“有效教学主要关心由某种教育活动怎样能最好地促进学生的理想学习[2]”。 美国教育家默塞(Mursell)从描述定义上界定有效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自信、能在生活中运用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3]。 西方学者采用流程图的方式分析教学有效性的各个环节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从背景、过程、产出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的有效性[4]。 国内学者通过对西方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研究的综合考察,发现西方对有效教学的界定可以归纳为目标取向、技能取向和成就取向三种基本方向,并且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也很难找到一种普遍接受的界定[4]。鉴于此,分析采用宋秋前[4]对有效教学的概括,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

自主学习理论综述-

自主学习理论综述 在远程教育这一教育形态中,面对面地交流的核心地位被放弃了,而这曾经是所有教育形态必备的要素和核心。恰恰是远程教育,根据社会发展的对人才质量和规模需求的推动和现代通讯技术提供的可能性,用非人际的基于机械的或电子的通讯教育代替了面对面的交流,第一次把教学行为和学习行为从时空上分离,而显示出或多或少的开放性,这一特征也成了远程教育的核心本质特征,即时空的分离。从而也自然引起了对远程教育中主要的核心活动,远程教学和远程学习活动存在和发展得合理性进行论证的要求。自主或独立学习的理论是进行的较早的尝试之一。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现代教育是以现代生产和现代生活方式为基础,以现代科技和现代文化为背景,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培养自主性发展的个人为目的的教育。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现代教育培养的人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课堂教学中仍以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要形式,那么这一目标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为此教学中应当实施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一、什么是自主学习 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 关于自主学习,国内外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三个子过程:自我临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自我临控是指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所进行的一种观察、审视和评价;自我指导是指学生采取那些致使学习趋向学习结果的行为,包括制定学习计划、选择适当的学习方法、组织学习环境等;自我强化是指学

生根据学习结果对自己作出奖赏或惩罚,以利于积极性的学习得以维持或促进的过程。而认知建构主义学派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是元认知临控的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的过程。自主学习要求个体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 在综合不同流派学者理论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庞维国认为,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作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作出自我临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还将“自主学习”概括为: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 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将“自主学习”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参与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临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

学情分析文献综述

对比式学情分析,提高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效益 成都高新新源学校谭琳王艳 摘要: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打破空间局限,实现异地同时同师授课。准确把握两个班的学情,是提高远程智慧联动教学效益的关键。对比式学情分析将学情看作一个流动的过程,重视学情的即时性,注重学情分析在“当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的对比式学情分析,便于老师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 关键词:远程智慧联动学情分析 一、前言 “学习者的回归”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远程智慧联动课堂上教师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撑下,打破空间局限,实现异地同时同师授课,如何最大化这种远程智慧联动教学的效益,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准确分析把握近端与远端学生学情。近端学生一般是授课教师所执教班级,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了解比较清楚,但对远端学生而言,授课教师与学生彼此都是陌生的状态,授课教师对学生学情很难有准确的把握。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准确”分析学情呢?这正是本研究所关注的一个重要内容。 事实上,前人对如何准确分析学情已经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在中国知网上输入关键词“学情分析”很快就能搜索到多大5437条的相关研究成果。但当关键词改变为“远程教学学情分析”时,遗憾的是我们只搜到了0条结果。由此可见,远程智慧联动教学下如何准确分析学情尚为一块处女地,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点。但同时,我们无经验可借鉴,研究难度可想而知。但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远程智慧联动课堂学情分析面对的都是学生,有着一定的共同性。所以,我们再次将关键词更换为“学情分析的方法”,这次我们搜索到582条,但可采纳者仍旧不多,我们精选了5篇进行学习。随后,我们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输入“学情分析”,查到相关文献142篇,我们精选了33篇进行学习,以期对我们的研究有所裨益。我们在谷歌镜像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输入“远程教学学情分析”“远程学情”“远端学情”查找的结果都为0,因此,对传统课堂学情分析进行深入的文献研究,结合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和课堂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最新资料推荐------------------------------------------------------ 学习策略研究综述 关于小学生学习策略的研究综述摘要: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学习策略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 很多学者认为只有掌握了学习策略才算是真正的学会了学习。 一方面,掌握学习策略已成为衡量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 另一方面,作为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策略既是儿童问题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小学生学习策略一、学习策略的界定(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学习策略研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逐渐成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于学习策略的界定,一直以来在各国心理学家以及教育学家中存在很大的分歧,至今没有达成共识。 常常将其与元认知、认知策略、自我调节的学习等概念相互重叠。 概括起来, 主要的观点有以下几种: 把学习策略看作是促进信息的获得、保持与应用的各种过程和方法。 丹塞雷( Dansereau,1985) 认为, 有效的学习策略是一系列能够促进信息获得、储存以及使用的过程和步骤。 温斯坦( Wein-stein, 1988) 认为学习策略是指那些为有效学习以及为以后使用而保持信息所必须的能力。 1 / 9

另一种观点认为, 学习策略就是对一般学习活动, 如问题解决等进行监控的能力。 也就是说, 学习策略是支持思维活动的操作过程, 它由一系列技能组成, 并指向于头脑中的特定目的( Nisbe etc, 1986) 。 梅耶( Mayer, 1981)认为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任何被学习者用来促进学习效能的活动。 这些不同看法从不同侧面揭示了学习策略的特征。 (二)学习策略的分类根据学习策略所起作用,丹塞雷认为学习策略是由相互作用的基础策略和辅助性策略组成。 1. 基础策略是指直接操作材料的各种学习策略。 2. 辅助策略主要指保证基础策略有效操作的策略,包括计划和时间筹划、注意力分配与自我监控和诊断策略。 这些辅助性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产生和维持某种内在状态, 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完成基本策略。 根据学习策略涵盖的成分,迈克卡等人将学习策略概括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1.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信息加工的方法和技术。 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 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 2.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典型的学习策略,指学生对自己整个学习过程的有效监视及控制的策略。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知识讲解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 骤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性学习在许多学校已经得到了落实,现在对其一般步骤进行介绍。 1、确定课题。 大多数研究性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特定课题开展的,所以第一个环节应该是确定课题。课题的内容来自三大领域: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课题的确定方法可以是学生独立提出,也可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共同讨论得出。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引导学生确定主题,找出研究方向。 2、划分小组 研究性学习与常规教学活动最大的区别是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通常是以一个小组为单位的。小组可以相对固定也可以根据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适当的调整。但是无论如何一个合理、科学的分组可以使我们的学习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3、制定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周密可行的计划是课题实施的保证。而且制定计划的过程也是学生对研究对象进一步了解和对研究方法适当运用的开始。计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时间、地点还要包括适当的资料收集方法、工具材料的准备,特殊情况的应对等,尤其是必要的安全方案。 4、计划实施 根据计划实施具体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小组为单位,各自履行自己的职责。例如通过网络了解相关的问题研究现状,可以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参观访问、实地考察、实验验证、可以对有关的专业人士进行采访等等。实施阶段

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只有充分的占有真实的资料才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在实施阶段要注意保持第一手资料,体验经历过程,在实际中注意安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5、整理总结 通过具体的实施过程,学生要整理分析搜集的资料,验证自己的假设,并综合资料提出自己的观点或结论。这是一个总结提升的过程,如果遇到新的问题可以结合问题进行再次的相关研究,以便得出更符合客观事实的结论。 6、交流展示 通过研究论文、主题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等形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这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学生通过展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的所思所得,体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同学们学会分享、学会欣赏。 7、自我反思 在交流展示的基础上,鼓励学生通过研讨、写作等方式,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为下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经验与借鉴。 二、研究性学习中如何选择好课题 进行科学研究选题非常重要。课题选得怎样,关系到研究有无价值,研究能否顺利进行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两次获诺贝尔奖的巴尔丁博士曾说,决定一个研究能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他所选择的科研课题。 (一)怎样选择一个好课题 什么样的课题是好课题?对于纯粹的科学研究来说,要符合下面的要求: 1、目的性

文献综述规范及范文

贵州大学人民武装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撰写规范 为了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检索、搜集、整理、综合利用学术文献资料,根据所研究课题对文献资料进行有效的归纳、分析、总结的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本科毕业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同时必须相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 一、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指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研究课题或研究题目(初步)确定后,通过搜集、整理、阅读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资料,就与该课题或题目直接相关的主要研究成果、学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动态、最新进展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综合分析后所做的简要评述。 2.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所评述的学术文献必须与学生所撰写论文保持大体上的一致,必须对可能影响所撰写论文主要论点、政策建议或反驳依据等主要学术结论的相关文献及其主要论断做出清晰、准确、流畅的说明,必须保证综述本身结构的完整性,能够反映学生的利用学术文献的综合能力。 3.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是学生撰写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在论文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文献综述必须按学校要求的基本规范撰写;论文类题目提交3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设计类题目提交2000字左右的设计方案报告;文献综述的成绩综合纳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之中,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学生不得参加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二、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国内外自主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自主学习的思想源远流长。继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之后,卢梭、第斯多惠、杜威等都是自主学习思想的倡导者。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自主学习成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一书中也系统总结了维果斯基学派、操作主义、现象学派、社会学派、意志理论、信息加工心理学等不同角度对自主学习做过的一些探讨。但是,由于研究者的理论立场和视角不同,对于什么是自主学习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看法。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也很多,如自我调节的学习(self—regulated learning)、自我管理的学习(self—managed learning)、主动学习(active—learning)、自律学习(autonous learning)、自我计划学习 (self—planned learning)、自我监控学习 (self—monitored learning)、自我定向学习(self—directed learning)、自我教育(self—education)、自我指导(self—instruction)等。在国外,自主学习思想一直受到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共同关注。但是,20世纪中叶以后,由于信息加工理论心理学迅速发展,维果斯基的语言自我指导理论在西方得到了认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开始兴起,心理学领域的这些发展从不同角度推动了对自主学习的理论阐述或者实践研究。

以斯金那纳为代表的操作主义理论认为自主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操作性行为,它是基于外部强化或自我强化而做出的一种应答性反应。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本质上是个体的学习调控反应与邻近的强化物建立联系。它包含四个子过程: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评价和自我强化。以及由此开发出了自我记录技术、自我指导技术、自我强化技术。该理论最强调外部环境对自主学习的制约作用。 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学派从个人、行为和环境交互作用的角度来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问题。认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主要由个人内部的本能、需要、驱力、特质等决定,不主要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来决定,而是受到这两者的交互作用——主体社会认知的影响制约,这种影响并决定行为的社会认知有两种:即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是指人关于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他所期望的某种主观推测或判断。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关于自己是否有能力胜任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或推测,它将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转化为先行因素,对行为发作用。从理论分析,任何学生的学习行为实际上受学生的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感的双重制 约和调节。这一理论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认知在其自主学习发展中的作用。它认为,学生与教师、父母、其他学生的积极交往和反馈会极大地促进自主学习的发展。此理论把自主学习分成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反应三个子过程,强调自我效能和榜样示范在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自由意志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实际上也是一种意志控制过程,意志成分控制着人的学习行为,使学习者克服困难、坚持学习。高度的自

研究性学习概述

研究性学习——概述 【教学目标】 1、了解研究性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内涵 2、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3、培养他们的合作、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研究性学习概述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开设了一门新的课程,叫做研究性学习。那么,究竟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 【生】让学生们起来说一说他们心目中的研究性学习是怎么样的。比如解释一下什么叫研究?(深入细致的钻研) 【师】前面的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老师来总结以下: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研究性学习?它和我们学习其他科目如数学、化学等有什么区别?【生】讨论回答。 【师】杜威有一句名言,叫做“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理解”,而研究性学习主要落实在我们的看和做上。在研究性学习当中,“学什么”要由你自己选择;“怎么学”要由你自己设计;“学到什么程度”要由你自己预测和规定。因此,这种新型学习的方式能够提升我们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目的在于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是大家的必修课程,在我们的课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比例。(介绍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所占学分) 二、用案例介绍研究性学习过程及方法 好,说了这么多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稍微显得有点空泛,那么我们在研究性学习中究竟研究什么,怎样去完成它呢?在这里,我们以一个身边的例子来向大家展示怎样完成研究性学习。要进行研究性学习,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选题。作为中学生,我们可以从生活、学习中去观察、发现问题,只要是你感兴趣的,都可以作为你研究的对象。 大家在重庆生活了这么多年,对“山城”“雾都”等等名字应该都不陌生,但你们听说过重庆还有个别名叫“桥都”吗?重庆成为“桥都”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桥梁数量大,仅在主城区的嘉陵江和长江上就已有大桥14座,在建桥梁2座,数量和密度远远超过中国其他城市,重庆主城两江环抱,又属山地丘陵地型,建设密度之高,难度之大可想而之。二是桥梁类型多,据统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公认的各种类型的公路桥梁在重庆都能找到实例,可以说,重庆就是世界公路桥梁类型展示的一个完美的平台,是世界公路桥梁的博物馆! 现在图片上出示了重庆主城区的一些经典大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看看你认得这些大桥吗? 我们刚才说了,研究性学习的第一步是要通过观察,提出问题。那么现在我们看到了,重庆桥梁数量众多、形态各异,是重庆交通中的一大特色,连接了两江三地,方便了我们的出行。那么现在我们把桥定为我们的研究对象,请大家想想,你可以针对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呢? 【生】集思广益,提出自己针对桥梁的各种研究方向。如桥梁的数量、分布、名称来历、宽度、长度、公路、多用?结构、形态、艺术感?建造历史、桥梁众多的原因?影响等等。 老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罗列板书,最后将学生引导至“重庆桥梁分布与交通畅通

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测评建模与应用_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研究_孙洪涛_郑勤华_

基于学习分析的在线学习测评建模与应用 ———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研究 孙洪涛1,郑勤华2,陈耀华2,陈 丽2 (1.中央民族大学现代教育技术部,北京 100081;2.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北京 100875) [摘 要]课程是在线学习的载体。课程评价是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在线学习的迅速发展, 课程评价从内容到手段上都正经历着重要的转变。学习分析的发展为课程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本研究首先提出了课程评价的概念框架,并通过学习分析构建了课程评价的模型,从媒体技术、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支持和联通度五个维度对在线学习课程进行评价。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设计并开发了课程评价的学习分析工具,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际验证。最后,分析了基于学习分析的课程评价的特征和趋势。本研究为课程综合测评提供了理论参考,为学习分析技术在课程评价中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关键词]学习分析;课程综合评价参考模型;C-SERI ;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 [作者简介]孙洪涛(1977—),男,山东青岛人。高级工程师,博士,主要从事学习分析、教育信息化规划等方面研究。 E-mail :sun_htao@https://www.doczj.com/doc/928900152.html, 。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项目“学习者在线学习状态分析与可视化工具研发(项目编号:SKZZB20150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一、引言 课程是远程教学的载体[1],承载着远程教学的内容与过程。对于课程的评价是远程教育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远程教育领域中,课程内涵丰富,并且在不断发展之中。课程从其本源意义上包含着学科教学科目和教学进程两个层面。《现代汉语词典》中将课程解释为学校教学的科目和进程。《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中将课程定义为课业及其进程,并列举了三种对课程的常见理解: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即学习经验或体验。 [2] 教育行业标准中《在线课程建设》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在线课程是在网络环境下组织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并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在线课程由在线学习 平台承载和运行。在线课程包括有组织的教学内容,有设计的教学活动,有记录的交互信息和对课程的教学分析。 [3] 国家开放大学将课程界定为实现专业培养 目标而开设的学科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一门课程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科目。[4]英国高等教育统计署(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发布的《什么是课程》研究报告中指出,课程具有广泛的内涵,课程的概念在高等教育周期的不同阶段有所不同。总体而言,课程是与一系列确定的学习结果相关的学习参与。[5]这个定义从课程的目的出发,强调了课程的参与过程。可见课程并非仅仅是科目与资源的集合,而更为强调学习过程和结果。 通过以上定义可见,课程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定义将课程界定为学科,由一系列课程构成科目体系;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具体课程,包含着课程

研究性学习报告格式(共9篇)

篇一:研究性学习报告的形式及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的要求及格式 1、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应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⑴调查报告:在对研究问题进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对信息的科学分析、缜密归纳,进而揭示事物本质、得出结论,由此形成的书面报告。结构一般分为四部分:①标题,②前言,③主体,④结语。 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①题目,②署名(注明研究小组成员的班级和姓名及指导教师的姓名),③正文。 结构一般分为七部分:①题目,②摘要,③关键词,④署名(注明研究小组成员的班级和姓名及指导教师的姓名),⑤正文,⑥参考文献,⑦附录。 2、要求: 3、格式: 文档: word [original 原始文档] 页边距:左3.17cm 右、上、下均为为2.54cm 行距:1.5倍 段距:段前,段后均为0行 字体与字码:标题四号黑体(不加粗);副标题小四宋体(不加粗);班级小四楷体(不加粗);正文小四宋体。 页码:要有[常有忘记加页码的]。 制图:建议先在ppt上做,然后整个拷贝到文档。 存档:word 97-2003 document(*.doc) 页面:b5 教导处 篇二: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 内容摘要、关键词请用五号楷体,并注明[内容摘要]、[关键词]字样;正文下方请标明页码 果的一些原始文字材料,原始文字材料的形式以活动记录册为宜(或活动笔记本),附件以

1、2010年研究性学习信息表 2、封面格式: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 3、正文格式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一、结题报告的一般格式 同小异,具体撰写时的一般格式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标题标题是对研究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 论述范围。 (二)署名署名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表明作者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代价;二是表示作者要对文 章负责;三是便于同行或读者与作者联系。 是个人写作的,署个人的姓名;是集体的成果,署集体的名字,也可以在集体的名义下,分 打上括号,在括号里写上作者的单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的籍贯,再隔一个字写上作者单位 (四)摘要摘要是研究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研究报告的简单介绍,是浓缩了的情报信息, 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 (七)正文正文又称本论,即研究报告的核心部分,它是展开论题,对论点进行分析论证, (八)结论结论是研究报告的结束部分,即解决问题的部分,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 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总体论点。结论是去粗存精、由表及里、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规律,它与正文紧密衔接,与前言相呼应,使研究报告首尾呼应。

综述写作范文

蔬菜病虫害防治的研究进展 司机阿 (喳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内江742200) 摘要:综述了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根据蔬菜发生病虫害的情况和常见类型,优先采用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措施和蔬菜生产发育的各个环节;病虫对温度、湿度或光谱、颜色、声音等得反应能力,以及利用生物之间的相克性进行防治。有目的的创造有利于蔬菜生长发育的特定生态条件和农田小气候、不利于病虫生长繁殖的条件,来防止和控制蔬菜病虫害的发生。在病虫害泛滥时刻适当采用化学防治技术,使用一些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以期为生产安全、优质无公害的蔬菜提供参考。 关键词:蔬菜病虫害;物理防治;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 0 引言 近年来蔬菜病虫危害越来越严重,蔬菜品质也越来越不及无公害蔬菜的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而对蔬菜的要求也从外观是否完美转向内在是否安全,因此人们对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呼声越来越高。蔬菜的健康却受蔬菜的病虫害的威胁,从当前的蔬菜病虫害危害情况来看,种类繁多,规律复杂,严重影响蔬菜品质和产量。而要生产无公害蔬菜的关键技术就是对蔬菜病虫害的绿色防控[1]。 长期以来,蔬菜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各式各样。杨仁彪等[2]在研究中表示,坚持综合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是蔬菜病虫害防治遵循的主要准则。王婷婷[3]在蔬菜病虫害防治技术中表明,应该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禁止使用高毒、高残毒的农药,科学合理地选用一些低毒、高效、低残毒农药,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并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绿色无公害蔬菜的目的。 1 蔬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1.1 病害的发生情况 病害主要是指传染性病害,有几百种之多,这类病害主要特点是传播迅速,面积大,难以防治,毁坏严重。高温干旱条件下一般只发生病毒病;高温高湿条件下可发生枯萎病、炭疽病、立枯病、疫病等;低温低湿条件下易发生灰霉病、

研究综述与结题报告

个人研究综述 鸡蛋虽小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这些物理学知识无一不牵动着我们探索的神经。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鸡蛋身上的物理学的好奇牵引着我们对鸡蛋展开了研究,获得了不少收获,一下为我的研究过程和得到的结论: 【一:鸡蛋的蛋壳】 鸡蛋的蛋壳有着独特的结构和形状,我对鸡蛋进行了多次试验,试图将其捏碎。起初我们怕捏碎后蛋液会溅我们一身,于是不敢用力,但是最后发现无论是用左手还是右手,无论用力多大,都没能将其捏碎。然后我们便消除了捏碎后蛋液会溅我们一身的顾虑,用尽全力甚至用两手一起捏,还是无法捏碎。我们研究小组的组员中一位握力超级大的人也没能将其捏碎。我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么小的鸡蛋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抗压能力呢?我们随后便询问了物理老师,老师给我们做出了解释并带领我们查阅了相关资料,最后我们终于明白,这是鸡蛋独特的薄壳结构所决定的。正是因为有了鸡蛋的独特的薄壳结构,鸡蛋壳能将其受到的力均匀的分散到蛋壳的每一个部分,相当于增大了受力面积从而减少了每一点的压强,因此,鸡蛋壳就可以承受相当大的压力。鸡蛋壳的这一独特的结构也都被设计师与工程师们运用到了实际的生活与生产中,如大型建筑物的穹顶就是模仿的鸡蛋的结构,从而得到了非常大的强度与抗压能力。潜艇也运用了这独特的蛋壳结构,设想潜艇若为方方正正的,那估计还没下潜多少就已经被水压压变形了。 【二:鸡蛋的浮沉实验】 将一只鸡蛋放在一只口径比鸡蛋略大的烧杯中,使鸡蛋与烧杯壁的间隙内能插入一只玻璃棒。缓缓向烧杯中注水,待水全部淹没烧杯,可发现鸡蛋仍然沉在水底。这时,向烧杯中慢慢倒入食盐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不一会儿,可发现鸡蛋可以悬浮在水中。这时,从烧杯中倒出一点水,用量筒测出其体积,用天平测出其质量,我们便得出了鸡蛋密度的大小。继续向烧杯中慢慢倒入食盐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会发现鸡蛋渐渐浮起来了。随着食盐越来越多,水的密度便越来越大,鸡蛋露出水面的体积也越来越大。此实验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也给出了测量鸡蛋密度的一种方法,可发现其与水的密度非常接近,我们实验的计算值为约1.1g/cm3。在测量其密度的实验中我们学会了许多物理知识和物理实验的方法。

自主学习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亮点。这种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式学习方式,改变传统教学压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学生发展思维和智力的状态,使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自主探索,讨论总结,获得成功。 “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是原则,合作是学习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的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为此,我校以普陀区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的“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和生活品质”为核心理念,以“科研兴校,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为行动目标,申报的县级课题《自主学习三步走教学模式的实验与研究》于2012年4月被批准为县教育科研一般课题。 课题正式立项后,学校立即组织课题的开题工作。首先成立了课题核心组,对课题的实施进行研讨;对课题的有关研究信息开展了文献研究,形成了本课题的“文献综述”文本;撰写并反复讨论了课题的实施方案;研究框架基本形成后,在校内进行宣传,吸引很多教师主动参与;于2012年9月底举行了开题仪式,完成了课题研究实施步骤的第一阶段工作。 一、前阶段研究工作回顾 从2012年10月起,课题研究进入第二阶段,一年来,根据课题研究方案的实施计划,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明确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激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我校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原来科研的基础比较薄弱。学校经过调研和反复讨论,认为学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途径,应该围绕具体的教学实践产生的问题来开展教育科研的工作,教师只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丰富学识、提高自身的科研素养,我们的课堂只有充满乐趣,才会吸引学生,使其积极主动的学习;我们的课堂只有在教师精妙的引探导学下,有启思有质疑并在合作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内化,才会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好学乐学善学。因此,我们选取本课题开展研究,既贴近教师的教学实践,教师又容易上手,易于操作。通过本课题研究,深入探索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为了促进教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探究乃至形成课改理念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课题开题以后,为避免课题研究的两头热中间冷的状况,课题核心小组乘热打铁,在行政会和教工大会上通报了课题开题活动的情况,传达教育局和县科研室对学校课题的关注信息,强调了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实施要求,由此激发教师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组织课题研究队伍,提出研究要求和任务 课题核心组的任务之一就是研究如何推进课题研究,即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推动课题求真务实实施,其实也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于前期宣传效应,要求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很多,局限于课题组成员的名额限制,12年底学校组织了“优秀案例评选”,并把主动参与评比的老师组织为课题组成员预选名单(有20名),进行了培训,对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进行讲解指导,强调了“宽进严出”的原则。课题开题后后课题组成员基本在20名左右,按照学科分成了四个组。目前坚持参与课题组各项活动的课题组成员16名,按相近学科分三个组。 (三)加强理论和研究方法学习,做好实施研究的铺垫 课题组成员相对稳定以后,就如何开展研究活动,校长(主持人)要求,研究要校本化,因此本课题核心组的另一任务是“指导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学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