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对小儿镇静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对小儿镇静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对小儿镇静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对小儿镇静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对小儿镇静效果的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比较水合氯醛两种给药途径用于小儿检查前的镇静效果。方法220例检查前需要镇静的小儿随机分为口服组和灌肠组,各110例。检查前30 min口服组患儿口服10%水合氯醛0.5 ml/kg,灌肠组患儿肛门注入10%水合氯醛0.5 ml/kg,比较两组的镇静起效时间和效果。结果灌肠组患儿镇静起效时间短于口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肠组患儿镇静有效率高于口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水合氯醛灌肠镇静起效快、效果佳,值得小儿在临床检查前广泛

应用。关键词水合氯醛;儿童;镇静;护理DOI:10.14163/https://www.doczj.com/doc/928690821.html,ki.11-5547/r.2015.32.155

随着医学发展和儿童保健健康教育的不断推广,小儿MRI、CT、ECT、脑电图等检查不断增加;这些检查要求患儿安静配合,以顺利完成检查。由于小儿依从性差,同时由于对陌生环境和对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的恐惧感,使检查往往无法顺利完成[1,2]。10%水合氯醛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小儿镇静药物,安全、副作用小,本文通过两种给药途径比较其起效时间和镇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2015年3~5月在本院行MRI、脑CT等检查需要镇静的患儿220例,其中男117例,女103例,年龄8 d~6岁,平均年龄 1.6岁。220例患儿随机分为口服组和灌肠组,各110例。两组患儿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10%水合氯醛0.5 ml/kg,总剂量≤ 10 ml,检查前30 min 执行。操作要点:根据JCI镇静流程标准,患儿镇静检查前禁食(禁饮 2 h,母乳4 h,固体食物 6 h),检查日早晨提前 2 h叫醒患儿或取消午间睡眠。麻醉医师对一般资料、现病史、既往史、镇静史、过敏史等进行评估,开具用药医嘱,签署知情同意书。镇静室护理人员核对患儿身份及检查项目,严格无菌操作流程,根据患儿体重准确给药。操作时关好门窗及拉帘,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1. 2. 1 口服组10%水合氯醛1∶1加入50%葡萄糖水,口服方法: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50%葡萄糖水稀释1倍的10%水合氯醛溶液,从患儿嘴角灌入,将患儿竖抱,轻拍诱导入睡。观察镇静起效时间及效果。

1. 2. 2 灌肠组10%水合氯醛1∶1加入0.9%氯化钠,缓慢肛门注入。材料的选择:采用6号或8号橡胶吸痰管灌肠,

作者单位:361003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通讯作者:叶林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