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

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

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
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

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设置标准

中华民国七十八年七月三十一日内政部台(七八)内警字第七一五八二四号令订定发布全文一百十一条中华民国八十五年三月十三日内政部台(八五)内消字第八五七三八0三号令修正发布全文一百九十八内政部八十八年九月一日台(八八)内消字第八八七五九二五号令修正第十二、十四、十九、二十三、百九十八

中华民国九十三年四月六日台内消字第09300905595号第一编总则

第一条本标准依消防法(以下简称本法)第六条第三项规定订定之。

第二条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之设置及维护,依本标准之规定。但因场所用途、构造特殊,或引用工法或设备,适用本标准确有困难者,于检具具体证明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可者,不在第三条未定国家标准或国内无法检验之消防安全设备,应检附国外标准、国外(内)检验报告及试主管机关认可后,始准使用。

前项应经认可之消防安全设备项目及应检附之文件,由中央消防机关另定之。

第二编消防设计

第四条本标准用语定义如下:

一、复合用途建筑物:一栋建筑物中有供第十二条第一款至第四款各目所列

用途二种以上,且该不同用途,在管理及使用形态上,未构成从属于其

中一主用途者;其判断基准,由中央消防机关另定之。

二、无开口楼层:建筑物之各楼层供避难及消防抢救用之有效开口面积未达

下列规定者:

(一)十一层以上之楼层,具可内切直径五十公分以上圆孔之开口,合计面

积为该楼地板面积三十分之一以上者。

(二)十层以下之楼层,具可内切直径五十公分以上圆孔之开口,合计面积

为该楼地板面积三十分之一以上者。但其中至少应具有二个内切直径

一公尺以上圆孔或宽七十五公分以上、高一百二十公分以上之开口。

三、高度危险工作场所:储存一般可燃性固体物质仓库之高度超过五点五公

尺者,或易燃性液体物质之闪火点未超过摄氏六十度与摄氏温度为三十

七点八度时,其蒸气压未超过每平方公分二点八公斤或0.28Mpa者,或

可燃性高压气体制造、储存、处理场所或石化作业场所,木材加工业作

业场所及油漆作业场所等。

四、中度危险工作场所:储存一般可燃性固体物质仓库之高度未超过五点五

公尺者,或易燃性液体物质之闪火点超过摄氏六十度之作业场所或轻工

业场所。

五、低度危险工作场所:有可燃性物质存在。但其存量少,延烧范围小,延

烧速度慢,仅形成小型火灾者。

六、避难指标:标示避难出口或方向之指标。

前项第二款所称有效开口,指符合下列规定者:

一、开口下端距楼地板面一百二十公分以内。

二、开口面临道路或宽度一公尺以上之通路。

三、开口无栅栏且内部未设妨碍避难之构造或阻碍物。

四、开口为可自外面开启或轻易破坏得以进入室内之构造。采一般玻璃门窗

时,厚度应在六公厘以下。

本标准所列有关建筑技术、公共危险物品及可燃性高压气体用语,适用建筑

技术规则、公共危险物品及可燃性高压气体设置标准暨安全管理办法用语定

义之规定。

第五条各类场所符合建筑技术规则以无开口且具一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墙壁、楼地板区划分隔者,适用本标准各编规定,视为另一场所。

建筑物间设有过廊,并符合下列规定者,视为另一场所:

一、过廊仅供通行或搬运用途使用,且无通行之障碍。

二、过廊有效宽度在六公尺以下。

三、连接建筑物之间距,一楼超过六公尺,二楼以上超过十公尺。

建筑物符合下列规定者,不受前项第三款之限制:

一、连接建筑物之外墙及屋顶,与过廊连接相距三公尺以内者,为防火构造

或不燃材料。

二、前款之外墙及屋顶未设有开口。但开口面积在四平方公尺以下,且设具

半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防火门窗者,不在此限。

三、过廊为开放式或符合下列规定者:

(一)为防火构造或以不燃材料建造。

(二)过廊与二侧建筑物相连接处之开口面积在四平方公尺以下,且设具半

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防火门。

(三)设置直接开向室外之开口或机械排烟设备。但设有自动撒水设备者,

得免设。

前项第三款第三目之直接开向室外之开口或机械排烟设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直接开向室外之开口面积合计在一平方公尺以上,且符合下列规定:

(一)开口设在屋顶或天花板时,设有宽度在过廊宽度三分之一以上,长度

在一公尺以上之开口。

(二)开口设在外墙时,在过廊二侧设有宽度在过廊长度三分之一以上,高

度一公尺以上之开口。

二、机械排烟设备能将过廊内部烟量安全有效地排至室外,排烟机连接紧急

电源。

第六条供第十二条第五款使用之复合用途建筑物,有分属同条其他各款目用途时,适用本标准各编规定(第十七条第一项第四款、第五款、第十九条第一项第四款、

第五款、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二款、第三款、第一百五十二

条第二款及第一百五十七条除外),以各目为单元,按各目所列不同用途,合

计其楼地板面积,视为单一场所。

第七条各类场所消防安全设备如下:

一、灭火设备:指以水或其他灭火药剂灭火之器具或设备。

二、警报设备:指报知火灾发生之器具或设备。

三、避难逃生设备:指火灾发生时为避难而使用之器具或设备。

四、消防抢救上之必要设备:指火警发生时,消防人员从事抢救活动上必需

之器具或设备。

五、其他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定之消防安全设备。

第八条灭火设备种类如下:

一、灭火器、消防砂。

二、室内消防栓设备。

三、室外消防栓设备。

四、自动撒水设备。

五、水雾灭火设备。

六、泡沫灭火设备。

七、二氧化碳灭火设备。

八、干粉灭火设备。

第九条警报设备种类如下:

一、火警自动警报设备。

二、手动报警设备。

三、紧急广播设备。

四、瓦斯漏气火警自动警报设备。

第十条避难逃生设备种类如下:

一、标示设备:出口标示灯、避难方向指示灯、避难指标。

二、避难器具:指滑台、避难梯、避难桥、救助袋、缓降机、避难绳索、滑

杆及其他避难器具。

三、紧急照明设备。

第十一条消防抢救上之必要设备种类如下:

一、连结送水管。

二、消防专用蓄水池。

三、排烟设备(紧急升降机间、特别安全梯间排烟设备、室内排烟设备)。

四、紧急电源插座。

五、无线电通信辅助设备。

第十二条各类场所按用途分类如下:

一、甲类场所:

(一)电影片映演场所(戏院、电影院)、歌厅、舞厅、夜总会、俱乐部、理容院(观光理发、视厅理容等)、指压按摩场所、录像节目带播

映场所(MTV等)、视听歌唱场所(KTV等)、酒家、酒吧、

酒店(廊)。

(二)保龄球馆、撞球场、集会堂、健身休闲中心(含提供指压、三温暖等设施之美容瘦身场所)、室内屏幕式高尔夫练习场、游艺场所、

电子游戏场、信息休闲场所。

(三)观光旅馆、饭店、旅馆、招待所(限有寝室客房者)。

(四)商场、市场、百货商场、超级市场、零售市场、展览场。

(五)餐厅、饮食店、咖啡厅、茶艺馆。

(六)医院、疗养院、长期照护机构、养护机构、赡养机构、老人服务机构(限供日间照顾、临时照顾、短期保护及安置使用者)、儿童褔

利设施、育婴中心、护理之家机构、产后护理机构、启明、启智、

启聪等特殊学校。

(七)三温暖、公共浴室。

二、乙类场所:

(一)车站、飞机场大厦、候船室。

(二)期货经纪业、证券交易所、金融机构。

(三)儿童及少年福利机构、学校教室、补习班、训练班、K书中心、安亲(才艺)班。

(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陈列馆、史迹数据馆、纪念馆及其他类似场所。

(五)寺庙、宗祠、教堂、灵骨塔及其他类似场所。

(六)办公室、靶场、诊所、前款第六目以外之老人服务机构、老人文康机构。

(七)集合住宅、寄宿舍。

(八)体育馆、活动中心。

(九)室内溜冰场、室内游泳池。

(十)电影摄影场、电视播送场。

(十一)仓库、家具展示贩卖场。

(十二)幼儿园、托儿所。

三、丙类场所:

(一)电信机器室。

(二)汽车修护厂、飞机修理厂、飞机库。

(三)室内停车场、建筑物依法附设之室内停车空间。

四、丁类场所:

(一)高度危险工作场所。

(二)中度危险工作场所。

(三)低度危险工作场所。

五、戊类场所:

(一)复合用途建筑物中,有供第一款用途者。

(二)前目以外供第二款至前款用途之复合用途建筑物。

(三)地下建筑物。

六、己类场所:

(一)林场。

(二)大众运输工具。

七、其他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核定之场所。

第十三条各类场所于增建、改建或变更用途时,其消防安全设备之设置,适用增建、改建或用途变更前之标准。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适用增建、改建或变更用途

后之标准:

一、其消防安全设备为灭火器、火警自动警报设备、手动报警设备、紧急广

播设备、标示设备、避难器具及紧急照明设备者。

二、增建或改建部分,以本标准中华民国八十五年七月一日修正条文施行日

起,楼地板面积合计逾一千平方公尺或占原建筑物总楼地板面积二分之

一以上时,该建筑物之消防安全设备。

三、用途变更为甲类场所使用时,该变更后用途之消防安全设备。

四、用途变更前,未符合变更前规定之消防安全设备。

第十四条下列场所应设置灭火器:

一、甲类场所、地下建筑物、幼儿园、托儿所。

二、总楼地板面积在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上之乙、丙、丁类场所。

三、设于地下层或无开口楼层,且楼地板面积在五十平方公尺以上之各类场

所。

四、设有放映室或变压器、配电盘及其他类似电气设备之各类场所。

五、设有锅炉房、厨房等大量使用火源之各类场所。

六、大众运输工具。

第十五条下列场所应设置室内消防栓设备:

一、五层以下建筑物,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所列场所使用,任何一层楼

地板面积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者;供第一款其他各目及第二款至第四款

所列场所使用,任何一层楼地板面积在五百平方公尺以上者;或为学校

教室任何一层楼地板面积在一千四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二、六层以上建筑物,供第十二条第一款至第四款所列场所使用,任何一层

之楼地板面积在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上者。

三、总楼地板面积在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上之地下建筑物。

四、地下层或无开口之楼层,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所列场所使用,楼地

板面积在一百平方公尺以上者;供第一款其他各目及第二款至第四款所

列场所使用,楼地板面积在一百五十平方公尺以上者。

前项应设室内消防栓设备之场所,依本标准设有自动撒水(含补助撒水栓)、

水雾、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或室外消防栓等灭火设备者,在该有效范围内,

得免设室内消防栓设备。但设有室外消防栓设备时,在第一层水平距离四十

公尺以下、第二层步行距离四十公尺以下有效灭火范围内,室内消防栓设备

限于第一层、第二层免设。

第十六条下列场所应设置室外消防栓设备:

一、高度危险工作场所,其建筑物及储存面积在三千平方公尺以上者。

二、中度危险工作场所,其建筑物及储存面积在五千平方公尺以上者。

三、低度危险工作场所,其建筑物及储存面积在一万平方公尺以上者。

四、如有不同危险程度工作场所未达前三款规定标准,而以各款场所之实际

面积为分子,各款规定之面积为分母,分别计算,其比例之总合大于一

者。

五、同一建筑基地内有二栋以上木造或其他易燃构造建筑物时,建筑物间外

墙与中心线水平距离第一层在三公尺以下,第二层在五公尺以下,且合

计各栋第一层及第二层楼地板面积在三千平方公尺以上者。

前项应设室外消防栓设备之工作场所,依本标准设有自动撒水、水雾、泡沫、

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设备者,在该有效范围内,得免设室外消防栓设备。第十七条下列场所或楼层应设置自动撒水设备:

一、十层以下建筑物之楼层,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所列场所使用,楼地

板面积合计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者;供同款其他各目及第二款第一目所

列场所使用,楼地板面积在一千五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二、建筑物在十一层以上之楼层,楼地板面积在一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三、地下层或无开口楼层,供第十二条第一款所列场所使用,楼地板面积在

一千平方公尺以上者。

四、十一层以上建筑物供第十二条第一款所列场所或第五款第一目使用者。

五、供第十二条第五款第一目使用之建筑物中,甲类场所楼地板面积合计达

三千平方公尺以上时,供甲类场所使用之楼层。

六、供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十一目使用之场所,楼层高度超过十公尺且楼地板

面积在七百平方公尺以上之高架储存仓库。

七、总楼地板面积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之地下建筑物。

八、高层建筑物。

前项应设自动撒水设备之场所,依本标准设有水雾、泡沫、二氧化碳、干粉

等灭火设备者,在该有效范围内,得免设自动撒水设备。

第十八条下表所列之场所,应就水雾、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灭火设备等选择设置之。

但外墙开口面积(常时开放部分)达该层楼地板面积百分之十五以上者,上

楼地板面积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之餐厅,其厨房排油烟管及烟罩应设简易自动灭火装置。

第十九条下列场所应设置火警自动警报设备:

一、五层以下之建筑物,供第十二条第一款及第二款第十二目所列场所使用,

任何一层之楼地板面积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者;或供同条第二款(第十

二目除外)至第四款所列场所使用,任何一层楼地板面积在五百平方公

尺以上者。

二、六层以上十层以下之建筑物任何一层楼地板面积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三、十一层以上建筑物。

四、地下层或无开口楼层,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第五目及第五款(限

其中供第一款第一目或第五目使用者)使用之场所,楼地板面积在一百

平方公尺以上者;供同条第一款其他各目及其他各款所列场所使用,楼

地板面积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五、供第十二条第五款第一目使用之建筑物,总楼地板面积在五百平方公尺

以上,且其中甲类场所楼地板面积合计在三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六、供第十二条第一款及第五款第三目所列场所使用,总楼地板面积在三百

平方公尺以上者。

前项应设火警自动警报设备之场所,除供甲类场所、地下建筑物、高层建筑

物或应设置侦烟式探测器之场所外,如已依本标准设置自动撒水、水雾或泡

沫灭火设备(限使用标示摄氏温度七十五度以下,动作时间六十秒以内之密

闭型撒水头)者,在该有效范围内,得免设火警自动警报设备。

第二十条下列场所应设置手动报警设备:

一、三层以上建筑物,任何一层楼地板面积在二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二、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目之场所。

第二十一条下列使用瓦斯之场所应设置瓦斯漏气火警自动警报设备:

一、地下层供第十二条第一款所列场所使用,楼地板面积合计一千平方公尺

以上者。

二、供第十二条第五款第一目使用之地下层,楼地板面积合计一千平方公尺

以上,且其中甲类场所楼地板面积合计五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三、总楼地板面积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之地下建筑物。

第二十二条依第十九条或前条规定设有火警自动警报或瓦斯漏气火警自动警报设备之建筑物,应设置紧急广播设备。

第二十三条下列场所应设置标示设备:

一、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二目、第五款第一目、第三目使用之场

所,或地下层、无开口楼层、十一层以上之楼层供同条其他各款目所列

场所使用,应设置出口标示灯。

二、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第十二目、第五款第一目、第三目使用之场

所,或地下层、无开口楼层、十一层以上之楼层供同条其他各款目所列

场所使用,应设置避难方向指示灯。

三、避难指标:各类场所均应设置避难指标。但设有避难方向指示灯或出口

标示灯时,在其有效范围内,得免设置避难指标。

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可为容易避难之场所,得免设标示设备。

第二十四条下列场所应设置紧急照明设备:

一、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款及第五款所列场所使用之居室。

二、供第十二条第二款第一目、第二目、第三目(学校教室除外)、第四目

至第六目、第八目、第九目及第十二目所列场所使用之居室。

三、总楼地板面积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建筑物之居室(学校教室除外)。

四、有效采光面积未达该居室楼地板面积百分之五者。

五、供前四款使用之场所,自居室通达避难层所须经过之走廊、楼梯间、通

道及其他平时依赖人工照明部分。

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可为容易避难逃生或具有效采光之场所,得免设紧急照明设备。

第二十五条建筑物除十一层以上楼层及避难层外,各楼层应选设滑台、避难梯、避难桥、救助袋、缓降机、避难绳索、滑杆或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可具同等性能之避难

器具。但建筑物在构造及设施上,并无避难逃生障碍,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可

者,不在此限。

第二十六条下列场所应设置连结送水管:

一、五层或六层建筑物总楼地板面积在六千平方公尺以上者及七层以上建筑

物。

二、总楼地板面积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之地下建筑物。

第二十七条下列场所应设置消防专用蓄水池:

一、各类场所其建筑基地面积在二万平方公尺以上,且任何一层楼地板面积

在一千五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二、各类场所其高度超过三十一公尺,且总楼地板面积在二万五千平方公尺

以上者。

三、同一建筑基地内有二栋以上建筑物时,建筑物间外墙与中心线水平距离

第一层在三公尺以下,第二层在五公尺以下,且合计各栋该第一层及第

二层楼地板面积在一万平方公尺以上者。

第二十八条下列场所应设置排烟设备:

一、供第十二条第一款及第五款第三目所列场所使用,楼地板面积合计在五

百平方公尺以上。

二、楼地板面积在一百平方公尺以上之居室,其天花板下方八十公分范围内

之有效通风面积未达该居室楼地板面积百分之二者。

三、楼地板面积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之无开口楼层。

四、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所列场所及第二目之集会堂使用,舞台部分之

楼地板面积在五百平方公尺以上者。

五、依建筑技术规则应设置之特别安全梯或紧急升降机间。

前项场所之楼地板面积,在建筑物以具有一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墙壁、平时

保持关闭之防火门窗等防火设备及各该楼层防火构造之楼地板区划时,增建、

改建或变更用途部分得分别计算。

第二十九条下列场所应设置紧急电源插座:

一、十一层以上建筑物之各楼层。

二、总楼地板面积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之地下建筑物。

三、依建筑技术规则应设置之紧急升降机间。

第三十条楼高在一百公尺以上建筑物之地下层或总楼地板面积在一千平方公尺以上之地下建筑物,应设置无线电通信辅助设备。

第三编消防安全设备

第一章灭火设备

第一节灭火器及室内消防栓设备

第三十一条灭火器应符合国家标准(以下简称CNS)一三八七规定,并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视各类场所潜在火灾性质设置,并依下列规定核算其最低灭火效能值:

(一)供第十二条第一款及第五款使用之场所,各层楼地板面积每一百平方

公尺(含未满)有一灭火效能值。

(二)供第十二条第二款至第四款使用之场所,各层楼地板面积每二百平方

公尺(含未满)有一灭火效能值。

(三)锅炉房、厨房等大量使用火源之处所,以楼地板面积每二十五平方公

尺(含未满)有一灭火效能值。

二、电影片映演场所放映室及电气设备使用之处所,每一百平方公尺(含未

满)另设一灭火器。

三、设有灭火器之楼层,自楼面居室任一点至灭火器之步行距离在二十公尺

以下。

四、固定放置于取用方便之明显处所,并设有长边二十四公分以上,短边八

公分以上,以红底白字标明灭火器字样之标识。

五、悬挂于墙上或放置灭火器箱中之灭火器,其上端与楼地板面之距离,十

八公斤以上者在一公尺以下,未满十八公斤者在一点五公尺以下。

六、大众运输工具每辆(节)配置一具。

第三十二条室内消防栓设备之配管、配件及屋顶水箱,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配管部分:

(一)应为专用。但与室外消防栓、自动撒水设备及连结送水管等灭火系

统共享,无碍其功能者,不在此限。

(二)符合下列规定之一:

https://www.doczj.com/doc/928204462.html,S六四四五配管用碳钢钢管、四六二六压力配管用碳钢钢管、六

三三一配管用不锈钢钢管或具同等以上强度、耐腐蚀性及耐热性者。

2.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可具气密性、强度、耐腐蚀性、耐候性及耐热

性等性能之合成树脂管。

(三)管径,依水力计算配置。但立管与连结送水管共享时,其管径在一

百公厘以上。

(四)立管管径,第一种消防栓在六十三公厘以上;第二种消防栓在五十

公厘以上。

(五)立管装置于不受外来损伤及火灾不易殃及之位置。

(六)立管连接屋顶水箱、重力水箱或压力水箱,使配管平时充满水。

(七)采取有效之防震措施。

二、止水阀以明显之方式标示开关之状态,逆止阀标示水流之方向,并符合

CNS规定。

三、屋顶水箱部分:

(一)水箱之水量,第一种消防栓有零点五立方公尺以上;第二种消防栓

有零点三立方公尺以上。但与其他灭火设备并用时,水量应取其最

大值。

(二)采取有效之防震措施。

(三)斜屋顶建筑物得免设。

第三十三条室内消防栓设备之消防立管管系竣工时,应做加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得小于加压送水装置全闭扬程一点五倍以上之水压。试验压力以继续维持二小时无漏

水现象为合格。

第三十四条除第十二条第二款第十一目或第四款之场所,应设置第一种消防栓外,其他场所应就下列二种消防栓选择设置之:

一、第一种消防栓,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各层任一点至消防栓接头之水平距离在二十五公尺以下。

(二)任一楼层内,全部消防栓同时使用时,各消防栓瞄子放水压力在每平

方公分一点七公斤以上或0.17MPa以上,放水量在每分钟一百三十

公升以上。但全部消防栓数量超过二支时,以同时使用二支计算之。

(三)消防栓箱内,配置口径三十八公厘或五十公厘之消防栓一个,口径三

十八公厘或五十公厘、长十五公尺并附快式接头之水带二条,水带架

一组及口径十三公厘以上之直线水雾两用瞄子一具。但消防栓接头至

建筑物任一点之水平距离在十五公尺以下时,水带部分得设十公尺水

带二条。

二、第二种消防栓,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各层任一点至消防栓接头之水平距离在十五公尺以下。

(二)任一楼层内,全部消防栓同时使用时,各消防栓瞄子放水压力在每平

方公分二点五公斤以上或0.25MPa以上,放水量在每分钟六十公升

以上。但全部消防栓数量超过二支时,以同时使用二支计算之。

(三)消防栓箱内,配置口径二十五公厘消防栓连同管盘长二十公尺之皮管

及直线水雾两用瞄子一具,且瞄子设有容易开关之装置。

前项消防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消防栓开关距离楼地板之高度,在零点三公尺以上一点五公尺以下。

二、设在走廊或防火构造楼梯间附近便于取用处。

三、供集会或娱乐处所,设于舞台二侧、观众席后二侧、包厢后侧之位置。

四、在屋顶上适当位置至少设置一个测试用出水口,并标明测试出水口字样。

但斜屋顶设置测试用出水口有困难时,得免设。

第三十五条室内消防栓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箱身为厚度在一点六公厘以上之钢板或具同等性能以上之不燃材料者。

二、具有足够装设消防栓、水带及瞄子等装备之深度,其箱面表面积在零点

七平方公尺以上。

三、箱面有明显而不易脱落之消防栓字样,每字在二十平方公分以上。

第三十六条室内消防栓设备之水源容量,应在装置室内消防栓最多楼层之全部消防栓继续放水二十分钟之水量以上。但该楼层内,全部消防栓数量超过二支时,以二

支计算之。

消防用水与普通用水合并使用者,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前项水源容量在有效水量范围内。

第一项水源得与本章所列其他灭火设备水源并设。但其总容量应在各灭火设备应设水量之合计以上。

第三十七条依前条设置之水源,应链接加压送水装置,并依下列各款择一设置:

一、重力水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水位计、排水管、溢水用排水管、补给水管及人孔之装置。

(二)第一种消防栓水箱必要落差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必要落差=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17(计算单位:公

尺)

H=h1+h2+17m

(三)第二种消防栓水箱必要落差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必要落差=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25(计算单位:公

尺)

H=h1+h2+25m

二、压力水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压力表、水位计、排水管、补给水管、给气管、空气压缩机及人孔

之装置。

(二)水箱内空气占水箱容积之三分之一以上,压力在使用建筑物最远处之

消防栓维持规定放水水压所需压力以上。当水箱内压力及液面减低

时,能自动补充加压。空气压缩机及加压帮浦与紧急电源相连接。

(三)第一种消防栓水箱必要压力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必要压力=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落差+1.7(计算单

位:公斤/平方公分)

P=P1+P2+P3+1.7 kgf/cm2

(四)第二种消防栓水箱必要压力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必要压力=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落差+2.5(计算单

位:公斤/平方公分)

P=P1+P2+P3+2.5kgf/cm2

三、消防帮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帮浦出水量,第一种消防栓每支每分钟之水量在一百五十公升以上;

第二种消防栓每支每分钟之水量在七十公升以上。但全部消防栓数量

超过二支时,以二支计算之。

(二)第一种消防栓帮浦全扬程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帮浦全扬程=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落差+17(计算

单位:公尺)

H=h1+h2+h3+17m

(三)第二种消防栓帮浦全扬程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帮浦全扬程=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落差+25(计算

单位:公尺)

H=h1+h2+h3+25m

(四)应为专用。但与其他灭火设备并用,无妨碍各设备之性能时,不在此

限。

(五)连接紧急电源。

前项加压送水装置除重力水箱外,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设在便于检修,且无受火灾等灾害损害之处所。

二、使用消防帮浦之加压送水装置,以具一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墙壁、楼地

板及防火门窗等防火设备区划分隔。但设于屋顶或屋外时,设有不受积

水及雨水侵袭之防水措施者,不在此限。

三、设自动或手动启动装置,其停止仅限于手动操作。手动启动装置应设于

每一室内消防栓箱内,室内消防栓箱上方有红色启动表示灯。

四、室内消防栓瞄子放水压力超过每平方公分七公斤时,应采取有效之减压

措施。

五、采取有效之防震措施。

第三十八条室内消防栓设备之紧急电源,应使用发电机设备或蓄电池设备,其供电容量应供其有效动作三十分钟以上。

前项紧急电源在供第十二条第四款使用之场所,得使用具有相同效果之引擎动力系统。

第二节室外消防栓设备

第三十九条室外消防栓设备之配管、试压及紧急电源,准用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至第五目、第七目、第二款、第三十三条及第三十八条规定设置。

配管除符合前项规定外,水平主干管外露部分,应于每二十公尺内,以明显方式标示水流方向及配管名称。

第四十条室外消防栓,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口径在六十三公厘以上,与建筑物一楼外墙各部分之水平距离在四十公

尺以下。

二、瞄子出水压力在每平方公分二点五公斤以上或0.25MPa以上,出水量在

每分钟三百五十公升以上。

三、于其五公尺范围内附设水带箱,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水带箱具有足够装置水带及瞄子之深度,箱底二侧设排水孔,其箱面

表面积在零点八平方公尺以上。

(二)箱面有明显而不易脱落之水带箱字样,每字在二十平方公分以上。

(三)箱内配置口径六十三公厘及长二十公尺水带二条、口径十九公厘以上

直线喷雾两用型瞄子一具及消防栓阀型开关一把。

四、室外消防栓三公尺以内,保持空旷,不得堆放物品或种植花木,并在其

附近明显易见处,标明消防栓字样。

第四十一条室外消防栓设备之水源容量,应在二具室外消防栓同时放水三十分钟之水量以上。

消防用水与普通用水合并使用者,应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前项水源容量,在有效水量范围内。

第一项水源得与其他灭火设备并设。但其总容量应在各灭火设备应设水量之合计以上。

第四十二条依前条设置之水源,应链接加压送水装置,并依下列各款择一设置:

一、重力水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水位计、排水管、溢水用排水管、补给水管及人孔之装置。

(二)水箱必要落差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必要落差=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25(计算单位:公

尺)

H=h1+h2+25m

二、压力水箱,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有压力表、水位计、排水管、补给水管、给气管、空气压缩机及人孔

之装置。

(二)水箱内空气占水箱容积之三分之一以上,压力在使用建筑物最高处之

消防栓维持规定放水水压所需压力以上。当水箱内压力及液面减低

时,能自动补充加压。空气压缩机及加压帮浦与紧急电源相连接。

(三)水箱必要压力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必要压力=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落差+2.5(计算单

位:公斤/平方公分)

P=P1+P2+P3+2.5 kgf/cm2

三、消防帮浦,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帮浦出水量,一支消防栓在每分钟四百公升以上。但全部消防栓数量

超过二支时,以二支计算之。

(二)帮浦全扬程在下列计算值以上:

帮浦全扬程=消防水带摩擦损失水头+配管摩擦损失水头+落差+25(计算

单位:公尺)

H=h1+h2+h3+25m

(三)应为专用。但与其他灭火设备并用,无妨碍各设备之性能时,不在此

限。

(四)连接紧急电源。

前项加压送水装置除采重力水箱外,准用第三十七条第二项第一款至第三

款、第五款规定,室外消防栓瞄子放水压力超过每平方公分六公斤或0.6

Mpa时,应采取有效之减压措施。

第三节自动撒水设备

第四十三条自动撒水设备,得依实际情况需要就下列各款择一设置。但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所列场所及第二目之集会堂使用之舞台,应设开放式:

一、密闭湿式:平时管内贮满高压水,撒水头动作时即撒水。

二、密闭干式:平时管内贮满高压空气,撒水头动作时先排空气,继而撒水。

三、开放式:平时管内无水,启动一齐开放阀,使水流入管系撒水。

四、预动式:平时管内贮满低压空气,以感知装置启动流水检知装置,且撒

水头动作时即撒水。

五、其他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可者。

第四十四条自动撒水设备之配管、配件及屋顶水箱,除准用第三十二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外,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密闭干式或预动式之流水检知装置二次侧配管,施予镀锌等防腐蚀处理。

一齐开放阀二次侧配管,亦同。

二、密闭干式或预动式之流水检知装置二次侧配管,为有效排水,依下列规

定装置:

(一)支管每十公尺倾斜四公分,主管每十公尺倾斜二公分。

(二)于明显易见处设排水阀,并标明排水阀字样。

三、立管连接屋顶水箱时,屋顶水箱之容量在一立方公尺以上。

第四十五条自动撒水设备竣工时,应做加压试验,其测试方法准用第三十三条规定。但密闭干式管系应并行空气压试验,试验时,应使空气压力达到每平方公分二点

八公斤或0.28 MPa之标准,其压力持续二十四小时,漏气减压量应在每平方

公分零点一公斤以下或0.01MPa以下为合格。

第四十六条撒水头,依下列规定配置:

一、戏院、舞厅、夜总会、歌厅、集会堂等表演场所之舞台及道具室、电影

院之放映室或储存易燃物品之仓库,任一点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在一

点七公尺以下。

二、前款以外之建筑物依下列规定配置:

(一)一般反应型撒水头(第二种感度),各层任一点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

在二点一公尺以下。但防火构造建筑物,其水平距离,得增加为二点

三公尺以下。

(二)快速反应型撒水头(第一种感度),各层任一点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

在二点三公尺以下。但防火构造建筑物,其水平距离,得增加为二点

六公尺以下。

三、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三目、第六目、第二款第七目、第五款第一目等场所

之住宿居室、病房及其他类似处所,得采用小区划型撒水头(以第一种

感度为限),任一点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在二点六公尺以下,且任一撒

水头之防护面积在十三平方公尺以下。

四、前款所列场所之住宿居室等及其走廊、通道与其类似场所,得采用侧壁

型撒水头(以第一种感度为限),墙面二侧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在一点

八公尺以下,墙壁前方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在三点六公尺以下。

五、中央消防主管机关认定储存大量可燃物之场所天花板高度超过六公尺,

或其他场所天花板高度超过十公尺者,应采用放水型撒水头。

六、地下建筑物天花板与楼板间之高度,在五十公分以上时,天花板与楼板

均应配置撒水头,且任一点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在二点一公尺以下。但

天花板以不燃性材料装修者,其楼板得免设撒水头。

第十七条第一项第六款之高架储存仓库,其撒水头依下列规定配置:

一、设在货架之撒水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任一点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在二点五公尺以下,并以交错方式设置。

(二)储存棉花类、塑料类、木制品、纸制品或纺织制品等易燃物品时,每

四公尺高度至少设置一个;储存其他物品时,每六公尺高度至少设置

一个。

(三)储存之物品会产生撒水障碍时,该物品下方亦应设置。

(四)设置符合第四十七条第二项规定之集热板。但使用经中央消防主管机

关认可之货架撒水头者,不在此限。

二、前款以外,设在天花板或楼板之撒水头,任一点至撒水头之水平距离在

二点一公尺以下。

第四十七条撒水头之位置,依下列规定装置:

一、撒水头轴心与装置面成垂直装置。

二、撒水头回水板下方四十五公分内及水平方向三十公分内,应保持净空间,

不得有障碍物。

三、密闭式撒水头之回水板装设于装置面(指楼板或天花板)下方,其间距

在三十公分以下。

四、密闭式撒水头装置于梁下时,回水板与梁底之间距在十公分以下,且与

楼板或天花板之间距在五十公分以下。

五、密闭式撒水头装置面,四周以净高四十公分以上之梁或类似构造体区划

包围时,按各区划装置。但该梁或类似构造体之间距在一百八十公分以

下者,不在此限。

六、使用密闭式撒水头,且风管等障碍物之宽度超过一百二十公分时,该风

管等障碍物下方,亦应设置。

七、侧壁型撒水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撒水头与装置面(墙壁)之间距,在十五公分以下。

(二)撒水头回水板与天花板或楼板之间距,在十五公分以下。

(三)撒水头回水板下方及水平方向四十五公分内,保持净空间,不得有障

碍物。

八、密闭式撒水头侧面有梁时,依下表装置。

前项第八款之撒水头,其回水板与天花板或楼板之距离超过三十公分时,依下列规定设置集热板。

一、集热板应使用金属材料,且直径在三十公分以上。

二、集热板与回水板之距离,在三十公分以下。

第四十八条密闭式撒水头,应符合密闭式撒水头认可基准之规定,并就装置场所平时最高

第四十九条下列处所得免装撒水头:

一、洗手间、浴室或厕所。

二、室内安全梯间、特别安全梯间或紧急升降机间之排烟室。

三、防火构造之升降机升降路或管道间。

四、升降机机械室或通风换气设备机械室。

五、电信机械室或计算机室。

六、发电机、变压器等电气设备室。

七、外气流通无法有效探测火灾之走廊。

八、手术室、产房、X光(放射线)室、加护病房或麻醉室等其他类似处所。

九、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所列场所使用之观众席,设有固定座椅部分,且

撒水头装置面高度在八公尺以上者。

十、室内游泳池之水面或溜冰场之冰面上方。

十一、主要构造为防火构造,且开口设有具一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防火门之金库。

十二、储存铝粉、碳化钙、磷化钙、钠、生石灰、镁粉、钾、过氧化钠等禁水性物质或其他遇水时将发生危险之化学品仓库或房间。

十三、第十七条第一项第五款之建筑物(地下层、无开口楼层及第十一层以上之楼层除外)中,供第十二条第二款至第四款所列场所使用,与其他

部分间以具一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墙壁、楼地板区划分隔,并符合下列

规定者:

(一)区划分隔之墙壁及楼地板开口面积合计在八平方公尺以下,且任一开

口面积在四平方公尺以下。

(二)前目开口部设具一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防火门窗等防火设备,且开口

部与走廊、楼梯间不得使用防火铁卷门。但开口面积在四平方公尺以

下,且该区划分隔部分能二方向避难者,得使用具半小时以上防火时

效之防火门窗等防火设备。

十四、第十七条第一项第四款之建筑物(地下层、无开口楼层及第十一层以上之楼层除外)中,供第十二条第二款至第四款所列场所使用,与其他

部分间以具一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墙壁、楼地板区划分隔,并符合下列

规定者:

(一)区划分隔部分,楼地板面积在二百平方公尺以下。

(二)内部装修符合建筑技术规则建筑设计施工编第八十八条规定。

(三)开口部设具一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防火门窗等防火设备,且开口部与

走廊、楼梯间不得使用防火铁卷门。但开口面积在四平方公尺以下,

且该区划分隔部分能二方向避难者,得使用具半小时以上防火时效之

防火门窗等防火设备。

十五、其他经中央消防主管机关指定之场所。

第五十条撒水头之放水量,每分钟应在八十公升(设于高架仓库者,应为一百十四公升)以上,且放水压力应在每平方公分一公斤以上或0.1Mpa以上。但小区划型撒

水头之放水量,每分钟应在五十公升以上。

放水型撒水头之放水量,应达防护区域每平方公尺每分钟五公升以上。但储存可燃物场所,应达每平方公尺每分钟十公升以上。

第五十一条自动撒水设备应装置适当之流水检知装置,该流水检知装置应符合流水检知装置认可基准,并符合下列规定:

一、各楼层之楼地板面积在三千平方公尺以下者,装设一套,超过三千平方

公尺者,装设二套。但上下二层,各层撒水头数量在十个以下,且设有

火警自动警报设备者,得二层共享。

二、无隔间之楼层内,前款三千平方公尺得增为一万平方公尺。

三、撒水头或一齐开放阀开启放水时,即发出警报。

四、附设制水阀,其高度距离楼地板面在一点五公尺以下零点八公尺以上,

并于制水阀附近明显易见处,设置标明制水阀字样之标识。

第五十二条开放式自动撒水设备之自动及手动启动装置,依下列规定设置。但受信总机设在平时有人处,且火灾时,能立即操作启动装置者,得免设自动启动装置:

一、自动启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感知撒水头或探测器动作后,能启动一齐开放阀及加压送水装置。

(二)感知撒水头使用标示温度在七十九度以下者,且每二十平方公尺设置

一个;探测器使用定温式一种或二种,并依第一百二十条规定设置,

每一放水区域至少一个。

(三)感知撒水头设在装置面距楼地板面高度五公尺以下,且能有效探测火

灾处。

二、手动启动装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一放水区域设置一个手动启动开关,其高度距楼地板面在零点八公

尺以上一点五公尺以下,并标明手动启动开关字样。

(二)手动启动开关动作后,能启动一齐开放阀及加压送水装置。

第五十三条开放式自动撒水设备之一齐开放阀应符合一齐开放阀认可基准之规定,并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每一放水区域设置一个。

二、一齐开放阀二次侧配管装设试验用装置,在该放水区域不放水情形下,

能测试一齐开放阀之动作。

三、一齐开放阀所承受之压力,在其最高使用压力以下。

第五十四条开放式自动撒水设备之放水区域,依下列规定:

一、每一舞台之放水区域在四个以下。

二、放水区域在二个以上时,每一放水区域楼地板面积在一百平方公尺以上,

且邻接之放水区域相互重迭,使有效灭火。

第五十五条密闭干式或预动式自动撒水设备,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密闭干式或预动式流水检知装置二次侧之加压空气,其空气压缩机为专

用,并能在三十分钟内,加压达流水检知装置二次侧配管之设定压力值。

二、流水检知装置二次侧之减压警报设于平时有人处。

三、撒水头动作后,流水检知装置应在一分钟内,使撒水头放水。

四、撒水头使用向上型。但配管能采取有效措施者,不在此限。

第五十六条使用密闭式撒水头之自动撒水设备末端之查验阀,依下列规定配置:

一、管径在二十五公厘以上。

二、查验阀依各流水检知装置配管系统配置,并接装在建筑物各层放水压力

最低之最远支管末端。

三、查验阀之一次侧设压力表,二次侧设有与撒水头同等放水性能之限流孔。

四、距离地板面之高度在二点一公尺以下,并附有排水管装置,并标明末端

查验阀字样。

第五十七条自动撒水设备之水源容量,依下列规定设置:

一、使用密闭式一般反应型、快速反应型撒水头时,应符合下表规定个数继

续放水二十分钟之水量。但各类场所实设撒水头数,较应设水源容量之

撒水头数少时,其水源容量得依实际撒水头数计算之。

二、使用开放式撒水头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使用场所之舞台,在十层以下建筑物之楼层

时,应在最大放水区域全部撒水头,继续放水二十分钟之水量以上。

(二)供第十二条第一款第一目使用场所之舞台,在十一层以上建筑物之楼

层,应在最大楼层全部撒水头,继续放水二十分钟之水量以上。

三、使用侧壁型或小区划型撒水头时,十层以下楼层在八个撒水头、十一层

以上楼层在十二个撒水头继续放水二十分钟之水量以上。

四、使用放水型撒水头时,应在实设撒水头数继续放射二十分钟之水量以上。

前项撒水头数量之规定,在使用干式或预动式流水检知装置时,应追加百分之五十。

免设撒水头处所,除第四十九条第七款及第十二款外,得设置补助撒水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