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同区域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不同区域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不同区域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不同区域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系数

生活区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系数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As 1.000

Cd -0.043 1.000

Cr -0.202 -0.042 1.000

Cu 0.315 0.185 0.129 1.000

Hg 0.194 0.207 -0.032 0.099 1.000

Ni 0.598 0.005 0.422 0.334 -0.027 1.000

Pb 0.277 0.673 0.673 0.048 0.105 -0.190 1.000

Zn -0.414 0.090 0.090 0.100 0.099 0.334 0.123 1.000

工业区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系数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As 1.000

Cd -0.113 1.000

Cr -0.062 -0.303 1.000

Cu 0.304 0.014 0.370 1.000

Hg -0.284 0.109 0.037 0.894 1.000

Ni -0.311 0.048 0.580 -0.126 -0.096 1.000

Pb -0.155 0.577 0.061 0.365 0.061 0.055 1.000

Zn -0.010 0.443 0.278 -0.044 -0.031 0.089 0.057 1.000 山区中中金属之间的相关系数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As 1.000

Cd -0.142 1.000

Cr 0.163 -0.167 1.000

Cu 0.600 0.055 -0.093 1.000

Hg -0.241 0.056 0.104 0.584 1.000

Ni -0.180 0.023 0.871 0.259 -0.244 1.000

Pb -0.045 0.498 0.287 0.123 -0.082 -0.406 1.000

Zn -0.077 0.362 0.010 -0.073 0.136 0.364 0.379 1.000

交通区中重金属之间的相关系数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As 1.000

Cd 0.113 1.000

Cr -0.004 -0.002 1.000

Cu -0.305 0.005 0.325 1.000

Hg 0.050 0.175 -0.059 -0.064 1.000

Ni 0.350 0.088 0.365 0.688 0.023 1.000

Pb 0.048 0.378 0.077 0.306 0.272 -0.259 1.000

Zn -0.193 -0.139 -0.156 -0.333 0.022 0.555 0.392 1.000

公园绿地区中金属之间的相关系数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As 1.000

Cd -0.022 1.000

Cr 0.350 0.133 1.000

Cu -0.386 0.064 0.063 1.000

Hg 0.114 -0.030 -0.071 -0.255 1.000

Ni 0.480 0.134 0.394 0.363 0.008 1.000

Pb 0.291 0.071 0.012 0.728 0.513 -0.357 1.000

Zn -0.148 0.374 0.165 -0.304 -0.333 0.076 0.613 1.000

Cd在生活中主要与铅有很高的相关系数,在交通区与锌有很高的相关系数,

在其他的地区与这两种金属都聚有很高的相关系数。(

自然界中没有单独的Cd 矿藏, Cd 是铅锌矿、铜铅锌矿的伴生元素。人类对

含Cd 矿物的开采、冶炼是引起土壤镉污染的重要因之一; 此外煤、原油中含有

微量的Cd,在燃烧过程中可以释放到大气中, 最终沉入土壤; 农业施肥所用的过

磷酸钙、混合磷肥和污泥中也含有程度不等的Cd;轮胎的磨损也会造成Cd 含量

的增加,Cd在工业区,公园绿地区(施肥)和交通区含量都很高,受人为因素和

交通的影响较大。

As在生活区、交通区与Ni、Cu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在工业区与Ni、Cu、

Cr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公园绿地区主要与Ni、Cr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

As与Ni在五个区域中都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主要是AsNi盐化合物的的

原因。五个采样区域中,除山区土壤中As的浓度接近背景值浓度,其余区域均

高于背景浓度,可以认定As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即来自于人为源,如

公园绿地区农药、化肥的使用,工业区矿山冶炼以及生活区用煤取暖。

Cr在生活区和山区与Ni、Pb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工业区和交通区与

Ni、Cu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性数,在公园绿地区Ni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

Cr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元素, 在一般土壤中都含有一定量的Cr,含Cr 的

典型矿物有铬铁矿( FeCr2O4) 和赤铅矿( PbCrO4) ,辉石、闪石、云母、石榴石

和尖晶石也含有微量的Cr[3]。土壤中Cr的来源有母岩的风化, Cu的熔炼, 天然气、

石油和煤的燃烧及电镀、燃料、制药、皮革等铬化物制造业排放的“三废”[1,4]。

因此工业区Cr元素含量高应该是由工业活动引起的,交通区、生活区Cr元素含量

高是由燃料、天然气的燃烧和燃烧后尾气的排放。

Cu在生活区与Ni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工业区与Hg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交通区与Ni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山区与Hg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公园绿地区与铅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

大部分的铜矿是硫化物和相关的化合物, 岩浆岩中许多重要的铜矿的沉积与辉长岩和玄武岩有关, 从更小的范围来说, 许多铜沉积物与闪长岩、二长岩、安山岩、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直接相关[5]。土壤中的Cu 主要来源于含铜矿的开采和冶炼厂“三废”的排放, 含Cu 农业化学物质( 含铜杀真菌剂和化肥) 和有机肥( 污泥、猪粪、厩肥和堆肥) 的施用[6],以及交通污染中刹车圆盘和发动机的磨损。研究发现,山区和公园绿地区土壤中铜的浓度在背景值及其附近,生活区区域的含量值略高,而在有些地方浓度值达到了2528.48μg/g、1364.85μg/g,则是处于工厂附近,可见铜污染受人为活动、交通影响较大。

Hg在生活区与Cr、As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工业区和山区与铜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交通区主要与Pb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公园绿地区与Pb、Zn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

Hg环境污染的来源有天然释放和人为两个方面。汞的自然来源较人为因素复杂.主要包括火山与地热活动.岩石风化等。这种自然因素引起的污染通常占到汞排放总量的1/4盟。火力发电、垃圾焚烧和其它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水泥、冶金等工业过程则是现阶段全球人为汞污染的重要来源。汞污染主要的人为来源有:采矿、运输和加工含汞的矿石;排放1二业废水进入江河湖海:由电池制造业、汞合金和催化剂产生的汞废弃物污染;燃料、固体废弃物的燃烧;农业耕作中不合理地施用含汞肥料和农药:实验窒汞的排放【7】。对实验数据研究分析发现,在山区汞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与背景值较为接近,在其他研究区域的浓度远大于背景值,断定公斤数污染主要来自于人为因素,如废水的灌溉,废气的排放,矿石的开采和冶炼以及不和合理使用含汞的肥料和化肥等。

Ni在生活区与As有较大的相关性系数,在工业区与Cr和As具有较高相关性系数,在山区与Cr、Pb、Zn有较高相关性系数,在交通区与Zn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公园绿地区与As、Cu、Pb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

通过对取样样本数据及平均值的分析研究发现,各个区域中Ni含量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异且基本上都在背景值范围之内,因此考虑人类活动对于土壤中Ni的含量应该没有太大的影响。并且,由于Ni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和矿山的开采[1],因此个别点最高值达到了142.5μg/g,应该是位于化工厂或工业废水较多的地方的附近。

Pb在生活区与Cr、Cd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工业区与Cd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山区与Cd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交通区与Cd、Cu、Zn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公园绿地区与Cu、Hg、Zn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

土壤中的Pb 主要来源于大气沉降, 含铅汽油的使用及电池、颜料、稳定器、塑料制品、弹药、特殊合金和焊接等工业中的应用[2]。因此,所给数据中可以发现Pb除在山区浓度较低之外,其它区域浓度都很高,可以判断生活区中铅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类日常生活用品──电池、颜料、油漆、塑料制品──等的使用;在工业区则由于铅矿的开采,烧结和精炼、含铅金属和合金的熔炼、蓄电池制造、印刷业铸字和浇板、电缆包铅、机械工业铅浴热处理等;在交通区特主要是由于含铅汽油的使用、汽车尾气的排放;而公园绿地区则可能是由于大气沉降等。 Zn在生活区与Ni、As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工业区与Cd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山区与Cd、Ni、Pb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在交通区与Ni、Cu有较高的相关

性系数,在公园绿地区与Pb、Cu、Hg有较高的相关性系数。

Zn与As、Cr具有较大相互联系关系,是因为某些Zn盐化合物的存在形式。由实验所取样本数据的研究发现,Zn除在山区土壤中的浓度接近背景值之外,其余区域的浓度均远大于背景值的浓度,其中含Zn高的地区是工业、交通密集处及人类活动频繁处,因此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的因素,主要来源于含锌工业如电镀、合金、橡胶工业、颜料、玻璃、塑料、电池和木材防腐剂等工业“三废”的排放、金属腐蚀和轮胎的磨损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王济, 王世杰. 土壤中重金属环境污染元素的来源及作物效应[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2005, 23(2): 113- 120.

Wang Ji, Wang Shijie. The sources and crops effect of heavy metalelements of contamination in soil [J]. Journal of Guizhou Normal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2005, 23(2): 113- 120(in Chinese withEnglish abstract). [2]BjФrtomt A. Christiansen J V, Maldum K O. MaterialsreФmanalyseav Bly, SFT, Rapport 92: 07, Oslo, 1992: 64(in Norwegian).

[3]姚德,孙梅,杨富贵等青岛城区土壤重金属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中国地质(GEOLOGY IN CHINA)2008,Jun.,Vol.35, No.3.

[4]Reimann C, Caritat P. Chemical Elements in the Environment[M].Springer- 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New York, 1998,398pp.

[5]滕彦国, 倪师军, 林学钰, 等. 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综述[J]. 地质论评, 2005, 51(1): 64- 76.Teng Yanguo, Ni Shijun, Lin Xueyu, et al. Review on urbanenvironment geochemistry [J]. Geological Review, 2005,51 (1): 64 -76(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6]Rubio B. Geochemistry of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in sediments ofthe Ria de Vigo (NW Spain): an assessment of metal pollution [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 2000, 40(11): 968- 980.

[7]鲁洪娟,倪吾钟,叶正钱.等.土壤中汞的存在形态及过量汞对生物的不良影响IJl.十壤通报,2007。38(3):597—599.

评价方法及重金属背景值

有机污染评价 有机污染评价指数A A = COD/ COD0 +DN/ DN0 + DIP/ DIP0- DO/ DO0 COD 为水体中化学需氧量的实测浓度 DN 为溶解态无机氮的实测浓度 DIP 为溶解态活性磷酸盐的实测浓度数据 DO 为溶解氧的实测浓度 COD0、DN0 、DIP0 、DO0 分别为上述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 COD0 为3 . 0 mg/ L, DN0 为0 . 10 mg/ L, DIP0 为0 . 015 mg / L, DO0 为5. 0 mg/ L。 [ 5]国家环保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M ]. 4版. 北京: 中国环境 科学出版社, 2002 渤海湾环境背景值(孟伟等, 2006) 重金属元素Cu Pb Zn C d H g 重金属环境背景值17 . 54~ 25. 86 11. 29 ~ 16 . 63 53 . 30~ 75 . 00 0 . 040 ~ 0. 136 - 土壤中重金属评价方法 (1)、单因子污染指数法 (2)、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 当评定区域内土壤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土壤质量比较,或土壤同时被多种重金属元素污染时,需将单因子污染指数按一定方法综合起来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综合污染评价采用兼顾单元素污染指数平均值和最大值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23-24] P综合为土壤综合污染指数; i P:为土壤中各污染物的指数平均值; 变特征。 (3)、几何均值综合评价模式 优点是体现出较大数值污染因子在综合污染指数中的贡献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反复提升或者反复降低较大值污染物对综合评价指数的作用,使评价结果失真。 (4)、污染负荷指数法

(环境管理)重金属离子污染

重金属离子污染 水体重金属离子污染是指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对水体造成的污染。矿冶、机械制造、化工、电子、仪表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重金属废水(含有铬、镉、铜、汞、镍、锌等重金属离子)是对水体污染最严重和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的重金属是各种常用水处理方法不能分解破坏的,而只能转移它们的存在位置和转变它们的物理化学状态。因此,重金属废水应当在产生地点就地处理,不同其他废水混合。如果用含有重金属离子的污泥和废水作为肥料和灌溉农田,会使土壤受污染,造成农作物中及进入水体后造成水生生物中重金属离子的富集,通过食物链对人体产生严重危害。 镉:自1995年起,居住在日本富山市神通川下游地区的一些农民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得病初期,患者只感到腰、背和手足等处关节疼痛,后来发展为神经痛。患者走起路来像鸭子一样摇摇摆摆,晚上睡在床上经常痛得直喊“痛……”因此这种病被称为“痛痛病”,又称为“骨痛病”。得了这种病,人的身高缩短,骨骼变形、易折,轻微活动,甚至咳嗽一声,都可能导致骨折。一些人痛不欲生,自杀身亡。经过调查,造成这种骨痛病的原因是神通川上游的炼锌厂长年累月排放含镉的废水,当地农民长期饮用受到镉污染的河水,并且食用此水灌溉生长的稻米,于是镉便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在体内逐渐积聚,引起镉中毒,造成“骨痛病。 汞: 五十年代初期,在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由于人食用受甲基汞毒害的鱼类而导致甲基汞中毒,导致中毒者283人,其中60人死亡。症状:口齿不清、步履不稳、面部痴呆进而耳聋眼瞎、全身麻木,最后精神失常,身体弯曲至死亡。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工厂生产氯乙烯和醋酸乙烯时采用氯化汞、硫酸、催化剂,把含有机汞的废水、废渣排入水俣湾,使鱼、贝壳类受污染。 锰: 四十多年前,日本有个村庄发生了一起可怕的集体“发疯”事件,有16个村民突然一起“发疯”了。这些“疯子”一会儿哭哭啼啼,一会儿又哈哈大笑;发作时两手乱摇,颤抖不止,而下肢发硬直,如此反复发作,直至“疯死”。这起集体“发疯”事件经多方研究调查,发现这些人喝的是同一口水井中的水,考察水井,又在旁边挖出了大量废旧、破烂的干电池。原来这是水井的水受干电池中某些有害成份污染而造成的。据环境科学研究表明,废旧干电池中的锌、二氧化锰等成分长期埋在地下,会

三种常见重金属的处理方法的比较

三种常见的处理方法的比较 一、石灰中和法 1.1基本原理 石灰中和反应法是在含重金属离子废水中投加消石灰C a( O H ) : , 使它和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离子溶度积很小的重金属氢氧化物。通过投药量控制水中P H 值在一定范围内, 使水中重金属氢氧化物的离子浓度积大于其离子溶度积而析出重金属氢氧化物沉淀, 达到去除重金属离子, 净化废水的目的。 将废水收集到废水均化调节池,通过耐腐蚀自吸泵将混合后的废水送至一次中和槽,并且在管路上投加硫酸亚铁溶液作为砷的共沉剂(添加量为Fe/As=10),同时投加石灰乳进行充分搅拌反应,搅拌反应时间为30 min,石灰乳投加量由pH 计自动控制,使一次中和槽出口溶液pH值为7.0;为了使二价铁氧化成三价铁,产生絮凝作用,在一次中和槽后设置氧化槽,进行曝气氧化,经氧化后的废水自流至二次中和槽,再投加石灰乳,石灰乳投加量由pH计自动控制,使二次中和槽出口溶pH值为9~11;在二次中和槽废水出口处投加3号凝聚剂(投加浓度为10 mg/L),处理废水自流至浓密机,进行絮凝、沉淀;上清液自流至澄清池,传统的石灰中和处理重金属废水流程如下: 石灰一段中和及氢氧化钠二段中和时,各种重金属去除率随pH不同而沉淀效果不同,不同的金属的溶度积随PH不同而不同。同一PH所以对重金属的沉淀效果不一样,而废水中的重金属通常不只一种,根据重金属的含量在进水时把配合调到某金属在较低ph溶度积最高时对应的PH。加石灰乳进行中和反应,沉淀废水中的大部分金属。上清液进入下一个调节池,进入调节PH ,进入二次中和反应池,除去剩余的重金属离子。 1.2 石灰中和沉淀的优缺点 采用石灰石作为中和剂有很强的适应性,还具有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石灰就地可取,价格低廉,废水处理费用很低,渣含水量较低并易于脱水等优点,但是,石灰中和处理废水后,生成的重金属氢氧化物———矾花,比重小,在强搅拌或输送时又易碎成小颗粒,所以它的沉降速度慢。往往会在沉降分离过程中随水流外溢,又使处理后的废水浊度升高,含重金属离子仍然超标。要求废水不含络合剂如C N 一、N H 。等, 否则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就会和络合剂发生络合反应, 生成以重金属离子为中心离子以络合剂为配位体的复杂而又稳定的络离子, 使废水处理变得复杂和困难。已沉降的矾花中和渣泥的含水率极高(达99%以上),其过滤脱水性能又很差,加上组成复杂、含重金属品位又低,这给综合回收利用与处置带来了困难,甚至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渣量大,不利于有价金属的回收,也易造成二次污染II。用石灰水处理的重金属废水。由于不同重金属与OH的结合在同一PH下不同,同一金属在不同PH下的溶度积不同。所以,用传统的石灰法处理重金属含量较多的复杂的废水,显然不行,首先某些重金属不能达标排放,其次,处理废水中含钙比较多。在冶炼厂,很难循环使用。 二、硫化沉淀法

重金属水处理方法

重金属水处理方法有哪些,小编我特意整理了一篇文章,希望对污水处理的小伙伴有一定的帮助。 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剂中的可交换基团与溶液中各种离子间的离子交换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广泛应用在工业废水的处理工艺钟,虽然说有效,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缺陷,如:1、会产生再生的废液2、周期比较长3、耗盐量比较大4、排除的大量含盐的废水容易引起管道的腐蚀。 吸附法: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态物质吸附水中污染物来处理废水的一种常用方法。传统的吸附剂是活性炭,活性炭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去除率高,但价格昂贵,应用受到限制。 化学法沉淀法:化学沉淀法是指向重金属废水中投放药剂,通过化学反应使溶解状态的重金属生成沉淀而去除的方法,化学沉淀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具有工艺简单,去除范围广,经济实用等特点,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 希洁重金属捕捉剂: 该产品通过多种螯合基团对重金属离子螯合,产生疏水性结构而沉淀;同时,在体型结构的高分子作用下,通过絮集和网捕作用显著提高沉淀速度和去除率,从而摆脱了线性螯合沉淀的缺点。适用于电镀、线路板、表面处理、电子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属的废水。希洁产品优势: 能在常温和很宽的pH条件范围内完成反应过程,且不受重金属离子浓度高低的影响,能较好的沉淀废水中各种重金属离子,即使所处理废水中含有络合物成分,废水也能处理达标排放。和市场同类产品比较,该药在重金属离子的去除丶COD的去除丶絮凝效果等具有明显优势处理成本较低丶处理效果优良丶操作使用简便丶环保无毒等特点 使用范围广泛:适用于任何重金属离子的络合盐如柠檬酸丶酒石酸丶EDTA丶氯丶NH3丶络合铜废水的处理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的编制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的编制 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是采用替代原理,建立基准地价、宗地地价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编制出基准地价在不同因素条件下修正为宗地地价的系数体系,以便能在宗地条件调查的基础上,按对应的修正系数,快速、高效、及时地评估出宗地地价。 一、基准地价修正幅度值的计算 以土地级别为单位,以各级别中最高、最低定级因素总分值所对应的单元地价作为上、下限值,分别与相应级别的基准地价相减,得到上调或下调的最高值。计算公式如下: 上调幅度计算公式: F1=[(I nh—I ib)/I ib]×100% (10-1)下调幅度计算公式: F2=[(I nb—I nl)/I ib]×100% (10-2)式中:F1 --基准地价上调最大幅度; F2 --基准地价下调最大幅度; I ib --级别基准地价; I nh --级别单元总分上限值所对应的地价; I nl --级别单元总分下限值所对应的地价。 根据前述确定的单元总分值、基准地价评估结果及其关系模型,按公式9-1、9-2可以计算出各类各级基准地价修正幅度值。结果见表10-4、10-5、10-6。 表10-4 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最大上调、下调幅度计算表

表10-5 住宅用地基准地价最大上调、下调幅度计算表 6 工业用地基准地价最大上调、下调幅度计算表 表10- 二、因素修正系数值的计算及修正系数表及说明表的编制 (一)因素修正系数值计算 根据确定的影响各类用地价格的因素及其权重值,采用下式计算各因素的修正值: F1i=F1×W i(10-3) F2i=F2×W i(10-4)

式中:F1i—某一因素的上调幅度;F2i—某一因素的下调幅度; F1—基准地价上调幅度;F2—基准地价下调幅度; W i—某一因素对宗地地价的影响权重。 (二)因素修正系数及指标说明表的编制 根据基准地价修正幅度的计算结果,在按公式10-3、10-4计算因素修正幅度值的基础上,按优、较优、一般、较劣、劣等5个层次设定修正幅度值,分地类按级别编制修正系数表。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编制影响因素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表。因素修正系数指标说明表是对各层次的修正系数对应的地价影响因素状态条件所做的描述,通常以在一定区域或土地级别范围内地价影响因素的最佳状态指标、平均状态指标、最差状态指标分别对应着优、一般、劣等层次的修正系数。利用土地定级中各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在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影响因素修正系数条件指标表,结果见表10-7~36。 表10-7 I级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

(完整)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完整)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影响)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影响的全部内容。

重金属污染对人体的影响 刘文超、陈彦婷、尹先昊、罗以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08应化1班) 【摘要】 各种不同来源的重金属随着人类活动进入土壤,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自然背景值,并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质量恶化。土壤污染不但影响作物产量与品质,而且涉及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并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因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控制便成为环境保护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矿山的开采和金属冶炼工业的发展,采矿和冶炼中的废水、废渣及降尘造成了工矿区及其周边地区的重金属污染。污泥农用、生活污水与工业废水的排放均导致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农田。使重金属污染对人体造成影响。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水体污染 1.不同来源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对水稻的影响: 1。1不同污染载体对水稻生长和吸收养分元素的影响: 不同污染载体与土壤混合后最初pH的范围在4。3—5.2之间,根据渍 水土壤的化学特征,土壤淹水后pH 迅速上升,约半个月达到平衡,pH值趋于中性. 本试验中水稻生长过程处在高温期间的渍水条件下,因此没有考虑pH的影响。 1.2。不同污染载体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不同污染载体对水稻吸收重金属的影响.在高浓度处理且浓度相近的 情况下,各载体处理中水稻对铜吸收量的顺序为污染土壤载体(SH)〉污泥(SSH)> 尾矿砂> 污泥(TSSH)。在土壤为污染载体(SH)的处理中,所生长的水稻的根和其 地上部对铜的吸收分别是污泥(SSH)的2。3 和6。3 倍,是尾矿砂)污泥处理(TSSH)的3.3和8.0倍;尾矿砂载体处理(TH)中的铜浓度比污染土壤载体处理(SH)大,但在该处理中水稻根、地上部吸收的铜仅为土壤载体处理中水稻吸收的67% 和17%,在低浓度处理中,在人工污染土壤载体(SL)和污泥载体(SSL)处理 的浓度相同时,前者的根和地上部对铜的吸收分别比后者的大19。7倍;尾矿砂(TL)和尾矿砂)污泥载体(TSSL)处理中,生长介质中铜的浓度比土壤载体处理(SL)高,而水稻根、地上部吸收的铜却比土壤载体的低,尾矿砂载体处理(TL)分别为土壤载 体(SL)的17%。和33%,而生长于尾矿砂与污泥混合处理(TSSL)中的水稻根和地 上部的吸收分别是土壤载体(TSSL)的5。3%.和25%,说明尾矿砂和污泥为载体处 理中的!要比土壤载体处理的难以释放出来,这些结果表明了添加到土壤中的化学物 质较易为植物所利用。 1.3。不同污染载体对重金属吸收系数的影响: 不同污染载体对养分元素和重金属的循环有着明显的影响,当重金属 分别以人工污染土壤、污泥、尾矿砂、污泥与尾矿砂混和物为载体进入土壤中后, 在植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明显地受到污染载体的影响,吸收系数系指植物体某一 部分中任一元素的浓度与土壤中相应元素浓度的比值。在低浓度处理中,水稻地上 部在不同污染载体所污染的土壤中的吸收系数不同。由吸收系数的大小可知,在重 金属以纯化学试剂的形式添加的土壤中,植物吸收Cu、Zn、Pd、Cd最多,而以污泥

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

题目:海洋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手段 2016年10月28日

目录 目录 (2)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3) 1.引言 (4) 2.重金属来源 (4) 3.海洋重金属污染现状 (5) 4.海洋重金属污染危害 (5) 5.评价方法 (6) 5.1生物监测评价方法 (6) 5.2水质直接评价方法 (6) 5.2.1单项指数法 (6) 5.2.2模糊数学法 (7) 5.3沉积物评价方法 (7) 5.3.1地累积指数法 (7) 5.3.2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 (7) 5.3.3综合污染指数法 (8) 5.3.4内梅罗综合指数法 (8) 5.3.5污染负荷指数法 (8) 5.3.6沉积物富集系数法 (8) 5.3.7次生相与原生相比值法 (9) 5.3.8沉积物质量基准法 (9) 6.研究进展 (9) 7.研究展望 (10) 8.致谢 (11)

海洋重金属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价手段 摘要:近年来,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迅速,海洋环境问题凸显,其中,海洋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本文总结了海洋重金属污染的途径、现状及危害,以及国内外关于海洋重金属的风险评价包括的三个方面。一是生物监测的评价方法,二是水质直接评价方法,三是沉积物评价方法。并提出关于海洋重金属风险评价的展望。 关键词:海洋、重金属、风险评价 The Status and Risk Assessment Methods of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the Se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China's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marin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ighlighted, among them, pay close attention to marine heavy metal pollution problem has attracted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approaches of marine heavy metal polluti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harm, including three aspects at home and abroad on Marine heavy metal risk assessment. One is 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monitoring method the two is the direct evaluation method of water quality, sediment is thre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put forward the prospects about marine risk assessment of heavy metals. Key words: marine;heavy metal;risk assessment.

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在环境与人类健康领域,重金属主要指汞(Hg)、镉(Cd)、铅(Pb)、铬(cr)、砷(As)、铜(Cu)、锌(Zn)、钴(Co)、镍(Ni)等重金属。他们以不同的形态存在于环境之中,并 在环境中迁移、积累。采矿、冶金、化工等行业是水体中主要的人为污染源。重金属在食物链中的过量富集会对自然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1.1 沉淀法 1.1.1 氢氧化物沉淀法 往重金属废水中加入碱性溶液,利用OH一与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氢氧化物沉淀,通过过滤予以分离。氢氧化物沉淀法包括分步沉淀法和一次沉淀法两种。分步沉淀法是分段加入石灰乳,利用不同的金属氢氧化物在不同的pH值下沉淀析出的特性,依次回收各金属氢氧化物。一次沉淀法则是一次性投加石灰乳,使溶液达到额定的pH值,从而使废 水中的各种重金属离子同时以氢氧化物沉淀的形式析出。 1.1.2 硫化物沉淀法 将重金属废水pH值凋节为一定碱性后,再通过向重金属废水中投加硫化钠或硫化钾等硫化物,或者直接通人硫化氢气体,使重金属离子同硫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金属硫化物沉淀,然后被过滤分。由于金属硫化物的溶度积比相应的金属氢氧化物的溶度积小得多,因此。硫化物沉淀法比氢氧化物沉淀法具有更多的优点,比如沉渣量少,容易脱水,沉渣金属品位高,有利于金属的回收。可是硫化物沉淀法也有不足之处,比方说硫化物结晶比较细小,难以沉降,因而应用也不是很广。 1.1.3 还原一沉淀法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用还原剂将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还原为金属单质或者价态较低的金属离子,先将金属过滤收集,然后再往处理液中加入石灰乳,使得还原态的重金属离子以氢氧化物的形式沉淀收集。铜和汞等的回收可以利用这种方法。该法也常用于含铬废水的处理。较常使用的还原剂有硫酸亚铁、亚硫酸氢钠、铁粉等。 1.1.4 絮凝浮选沉淀法 通过添加絮凝剂使得重金属废水中的小胶体颗粒稳定性变差,聚集形成大颗粒胶体物质,最终通过重力作用沉淀下来。为增大胶体颗粒的尺寸,采用浮选的办法,用于将不稳定的胶体粒子变为固相絮凝物。这一浮选过程一般包括两个重要的步骤,一是调节pH值,二是加入含铁或铝盐的絮凝剂,以克服离子间静电排斥导致的稳定作用。 1.2 物理化学法 1.2.1 吸附法 (1)物理吸附法。活性炭是最早使用的吸附剂,也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吸附剂。之所以能够进行物理吸附,是因为活性炭具有高的比表面积以及高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后来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活性炭纤维等衍生物,去除效率高,但价格比较昂贵。能够用于物理吸附的材料还有各种矿物质以及分子筛等。 (2)树脂吸附。环保是树脂吸附法的一个重要的特点t41,这种方法能够分离、纯化、回收重金属,效果显着。主要是由于树脂中含有各种活性基团,比较典型的有羟基、羧基、氨基等,能够与重金属离子进行螯合,因而这些功能性树脂材料能有效的吸附重金属离子。根据活性基团的种类不同,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 (3)生物吸附。近些年来,很多研究者将各种生物(如植物、细菌、真菌、藻类以及酵母)经处理加工成生物吸附剂,用于处理含重金属废水。生物体具有特定的化学结构以及成分特征,而生物吸附法的主要原理,就是利用生物体的这些特性来吸附溶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生物吸附法具有几个特点:①生物吸附剂可以降解,一般不会发生二次污染;②来源广泛,容易获取并且价格便宜;③生物吸附剂容易解析,能够有效地回收重金属。 1.2.2 浮选法

冲裁力修正系数汇总

冲裁力修正系数 :什么称其为该投影面的平行线?该直线的投影具有什么性? 答:当直线平行于投影面时,称其为该投影面的平行线。该直线的投影具有真实性。二:任何金属板料都有厚度,而板厚对作什么图的形状和大小是有影响的? 答:对作展开图的形状和大小是有影响的。 三:圆球,圆环和螺旋面的构件,其表面均是怎样展曲面? 答:其表面均是不可展曲面。 四:对于棱柱体和圆柱体的展开,一般应用什么展开法? 答:一般应用平行线展开法。 五:圆锥管与圆柱管正交相贯,其相贯线常采用什么法求得? 答:常采用辅助平面法求得。 六:求曲线的实长多用哪种法? 答:多用展开法。 七:摩擦压力机超负荷时,只会引起什么与什么之间的滑动,而不会损坏机件?答:只会引起飞轮,摩擦盘之间的滑动,而不会损坏机件。 八:开式曲柄压力机滑块的行程,可通过改变什么与什么来调节? 答:可通过改变连杆上部的偏心套;主轴的中心距来调节。 九:在拉深,挤压工序中,由于模具间隙的原因,所以对材料的什么要求较严?答:对材料的厚度公差要求较严。 十:冲裁时板料的分离过程大致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1:弹性变形,2:塑性变形,3:开裂分离。 十一:拉深系数越怎样,材料拉深变形程度越大?

答:拉深系数越小,材料拉深变形程度越大。 十二:什么叫冷冲压? 答:在常温下进行的冲压加工称为冷冲压。 十三:什么是复合工序? 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工序合并在一起,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完成,称为复合工序。 十四:什么叫简单冲裁模? 答: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中,只能完成一个冲裁工序的冲模。 十五:什么叫复合冲裁模? 答:在压力机的一次行程下,可以同时完成多道工序的冲裁模。 十六:怎样解释冲裁力修正系数Kp? 答:在计算冲裁力时,考虑模具刃口的磨损,模具间隙,材料的机械性能等因素,而选取的安全系数,一般情况下,取Kp等于13. 十七:什么是斜刃口冲裁? 答:斜刃口冲裁是降低冲裁力的一种方法。就是将模刃口制成相对坯料成一定角度的倾斜,这样冲裁时模具刃口与坯料的接触是渐进的,使得载荷均匀且平稳。 十八:什么是阶梯式凸模冲裁? 答:阶梯式凸模冲裁是降低冲裁力的一种方法。在多孔同时冲裁时,将冲头制成相对坯料高低不一的阶梯形式,冲裁时可有效的分散冲裁力。 十九:开式曲柄压力机和闭式曲轴压力机有何不同? 答:在结构上,开式曲柄压力机的床身呈C形结构,由连杆将偏片心轴的回转运动转变为滑块的上下往复运动。闭式压力机的床身成框架形结构,由曲柄代替了偏心轴。 二十:开式曲柄压力机和闭式曲轴压力机各有什么特点? 答:开式曲柄压力机的C形床身三面敞开,特别适用于大张板料边缘的冲压加工。但这种形式的床身结构本身刚性较差,因而所能承受的载荷较小。闭式曲轴压力机的框架结构受立柱的限制,工作台面积有限,操做空间小,因而对冲压件的周边尺寸有一定的限制。框架形结构床身刚性好,所承受的载荷大而均匀。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A题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2011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城市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分析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重金属对城市表层土壤污染的问题,我们根据题目所给定的一些数据和信息分析并建立了扩散传播模型、权重分配模型、对比模型和转换模型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利用Matlab 软件拟出该城区地势图(图1),根据所给数据绘出该地区的三维地势及采样点在其上的综合空间分布图。之后将8种重金属的浓度等高线投影到该地区三维地形图曲面上,接着分别计算8种重金属在五个区域的平均值,立体图和平面图(图1附件)相结合便可得出8种重金属元素在该城区的空间分布。 其次,在确定该城区内不同区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时,我们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先假设各重金属毒性及其它性质相同,运用公式ij ij P C P = '求出各区域各金属相对于背景平均值的比值作为金属污染程度,再运用1 j i ij j C C ==∑求出各区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并将各区进行比较。之后,我们加上 各重金属的毒性,对各重金属求出权数,再结合国标重金属污染等级和已知的各组数据来确定金属 的污染程度。由上述两种方法的对比,更准确地得出重金属对各区的影响程度。 即: 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山区 并根据第一个模型的数据来说明重金属污染的主要原因。 再次,对重金属污染物的传播特征进行了分析,判断出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是通过大气、土壤和水流进行传播。在分析之中,我们得出这三种状态的传播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可以相互影响和叠加的,因此,我们分别建立三个传播模型,再对这三个传播模型进行了时间和空间上的拟合,得出重金属浓度最高的区域图,并结合各重金属的分布图(图6)来确定各污染源的位置。 最后,本题中只给出了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对于研究城市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还需要搜集一些信息(图7)。根据每种因素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进行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建立同一地质时期地质环境中各因素的正影响和负影响的权重分配模型,再对这些权重进行验算和修正。从而,根据这些权重再建立预测模型便可反向推出各重金属对不同时期地质环境的影响,得出随时间变化的地质环境的演变模式。 结论:在本次模型建立中,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重金属在各个区域中的污染严重程度为:工业区>交通区>生活区>公园绿地区>山区 2.各重金属的污染源主要分布在工业区和交通区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 三维地形图 时空结合 地质环境演变 影响因子权重 一.问题重述 1.问题背景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环境污染现象日显突出,尤其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更受广泛关注。土壤状况直接影响着动植物的生长和安全,甚至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 对于具有独立的系统来说,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将会给环境和土壤造成污染,而且,每一个区域的功能不同,如山区、生活区、工业区、主干道路区和绿地区等,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程度也不同。所以,做好调查分析,控制污染源是现今的关键。 2.提出问题: (1).根据题中所给各区域点的坐标,绘制中该区的空间分布图,计算不同重金属对该区的影响。

工业废水中金属离子的去除方法

1 化学沉淀 化学沉淀法是使废水中呈溶解状态的重金属转变为不溶于水的重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中和沉法和硫化物沉淀法等。 中和沉淀法 在含重金属的废水中加入碱进行中和反应,使重金属生成不溶于水的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加以分离。中和沉淀法操作简单,是常用的处理废水方法。实践证明在操作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中和沉淀后,废水中若pH 值高,需要中和处理后才可排放; (2)废水中常常有多种重金属共存,当废水中含有Zn、Pb、Sn、Al 等两性金属时,pH值偏高,可能有再溶解倾向,因此要严格控制pH 值,实行分段沉淀;(3)废水中有些阴离子如:卤素、氰根、腐植质等有可能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因此要在中和之前需经过预处理; (4)有些颗粒小,不易沉淀,则需加入絮凝剂辅助沉淀生成。 硫化物沉淀法 加入硫化物沉淀剂使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生成硫化物沉淀后从废水中去除的方法。 与中和沉淀法相比,硫化物沉淀法的优点是:重金属硫化物溶解度比其氢氧化物的溶解度更低,反应时最佳pH 值在7—9 之间,处理后的废水不用中和。硫化物沉淀法的缺点是:硫化物沉淀物颗粒小,易形成胶体;硫化物沉淀剂本身在水中残留,遇酸生成硫化氢气体,产生二次污染。为了防止二次污染问题,英国学者研究出了改进的硫化物沉淀法,即在需处理的废水中有选择性的加入硫化物离子和另一重金属离子(该重金属的硫化物离子平衡浓度比需要除去的重金属污染物质的硫化物的平衡浓度高)。由于加进去的重金属的硫化物比废水中的重金属的硫化物更易溶解,这样废水中原有的重金属离子就比添加进去的重金属离子先分离出来,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硫化氢的生成和硫化物离子残留的问题。2氧化还原处理 化学还原法 电镀废水中的Cr 主要以Cr6+离子形态存在,因此向废水中投加还原剂将Cr6+还原成微毒的Cr3+后,投加石灰或NaOH产生Cr(OH)3 沉淀分离去除。化学还原法治理电镀废水是最早应用的治理技术之一,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治理原理简单、操作易于掌握、能承受大水量和高浓度废水冲击。根据投加还原剂的不同,可分为FeSO4法、NaHSO3 法、铁屑法、SO2 法等。 应用化学还原法处理含Cr 废水,碱化时一般用石灰,但废渣多;用NaOH 或Na2CO3,则污泥少,但药剂费用高,处理成本大,这是化学还原法的缺点。 铁氧体法 铁氧体技术是根据生产铁氧体的原理发展起来的。在含Cr 废水中加入过量的FeSO4,使Cr6+还原成Cr3+,Fe2+氧化成Fe3+,调节pH 值至8 左右,使Fe 离子和Cr 离子产生氢氧化物沉淀。通入空气搅拌并加入氢氧化物不断反应,

生态危害系数评价法

-.生态危害系数评价法: 生态危害指数法由瑞典科学家Hankanson根据重金属的性质和环境行为特点提出的, 是一种定量地计算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生态危害的方法.该方法最初是为了评价表层沉 积物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目前也广泛应用于评价土壤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水平. 为了使区域质量评价更具有代表性和可比性,Haka nson从重金属的生物毒性角度出发建议对重 金属元素进行评价. 根据这一方法,某区域土壤中单一重金属第i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 害系数Eir计算公式如下图所示: (:二D//;_ f i1-⑵ ■T ■气. J.(3) ' ■BH E. = 7 x C⑷ Jb Rl 二S 氏 i -]⑸ 式中,Cf i为单项污染系数,Ci为样品中污染物i的实测含量,Cn i为污染物i的参比值,Er i为污染物i 的单项潜在生态风险指数,Tr i为污染物i的毒性系 数(见表11),R I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 i和 R I可分别评价某种污染物和多种污染物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 表2重金属的参照值利歪性系数

1廉i£Jt呻Jt * <12 f#践?ti* t i 电艇$ 1.评价 .高虹镇农田重金属102个土样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见表

由上表所知,各重金属污染系数平均值如图所示,,图中可知Cu,Pb,Zn,Cr 的重金属含量较高,属于很强程度污染,Co, As和Ni达到强污染范围,Hg和Cd属于中度程度污 染。污染程度排序为:Zn>Pb >Cr >Cu >Ni>Co>AS>Hg>Cd,与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大小排序一致. 由单个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可以看出: Cd和Hg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平均值分别为14.463和72.906.属于很强 程度污染, As、Cu、Pb、Zn、Cr、Ni 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平均值平均值分别为 0.889、 1.757、1.093、0.350、0.331、、1.282.其中,Hg污染最为严重,达到了极强危害程度,其最高生态危害系数达232.015 ,位于高虹泥马村南山坞 . 元素 Cr 、 Cu、 Pb、 Zn、 Ni 在研究区域的平均值显示各元素均处于轻度危害程度,各地危害程度相差较小。 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 RI 评价结果表明,在整个研究区域内,高虹高乐村拜节大坞龙的数值达到596.336 ,存在很强生态风险。其它都属于中度生态风险,但整体来说,高虹

如何理解参数的修正系数

如何理解参数的修正系数? 统计修正系数计算时,公式括号中的正负号如何选择?不利组合具体情况下怎么考虑?除了抗剪强度取负值外,还有那些指标通常取负值或那些指标可以取负值?另外,统计修正系数一般情况下在0.75-1之间,如果计算出来是负数或大于1,是不是计算结果就不能用了呢? 对于岩土参数的统计规范有规定,对于原住测试该怎么统计呢,是按照规范的公式,还是按平均值-1.645σ? 答复: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给出了岩土参数标准值φk 的计算公式: 式中正负号的选用取决于指标的性质,如对于抗剪强度指标,应取负号。为什么对抗剪强度标准这样的参数需要取负号呢?什么指标需要取正号呢?这还必须从概率统计的基本原理说起。 统计修正系数是对土性指标的平均值因变异性而进行的修正,平均值乘以修正系数以后称为标准值,标准值是具有概率意义的代表性数值或者称为取用值。 岩土参数的标准值是岩土工程设计的基本代表值,是岩土参数的可靠性估值。对岩土设计参数的估计,实质上是对总体平均值作置信区间估计。在勘察工作中取土试样或者作原位测试测定岩土的性状和行为,其目的是希望了解岩土体的总体的性状和行为,取土试验或作测试工作是一种抽样的手段,而非目的。抽样所得的子样,包括试验的结果和原位测试的结果都是抽样得到的子样,这些子样并非我们的终极目标。例如,我们取土作三轴试验,求得的强度指标仅是所取的土样的性状,这些指标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土层的实际性状呢?我们感兴趣的不是几筒土样,而是整个土层,需要了解的是整个土层强度的平均趋势,也就是需要了解强度指标的总体。如何从子样的数据中得出关于总体的结论呢?这种方法在统计学中称为统计推断,就是从有限的样品的结果出发来估计总体的特征,从特殊的抽样数据来推断一般的总体特征的方法。 在采用统计学区间估计理论基础上,可以得到的关于参数总体平均值置信区间的单侧置信界限值: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总结各种方法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方法 1、综合污染指数 综合指数法是一种通过单因子污染指数得出综合污染指数的方法,它能够较全面地评判其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其中,内梅罗指数法(Nemerow index)是人们在评价土壤重金属污染时运用最为广泛的综合指数法[1]。 S C P i i i = 2 max 2 2 )( )(综合 P P P i i += 式中: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 C i 为污染物实测值; S i 为根据需要选取的评价标准;S i 为第i 种金属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标[2-3](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5、0.2、90、35、0.15、40、35、100 mg/kg ) P i 为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 P imax 为最大单项污染指数。 2、富集因子法 富集因子是分析表生环境中污染物来源和污染程度的有效手段,富集因子(EF)是Zoller 等(1974)为了研究南极上空大气颗粒物中的化学元素是源于地壳还是海洋而首次提出来的。它选择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素作为参比元素(一般选择表生过程中地球化学性质稳定的元素),然后将样品中元素的浓度与基线中元素的浓度进行对比,以此来判断表生环境介质中元素的人为污染状况[4]。 ) ()(B B C C ref n ref n EF sample back round = 式中:C n 为待测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 C ref 为参比元素在所测环境中的浓度; B n 为待测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度; B ref 为参比元素在背景环境中的浓度。 3、地积累指数法 地积累指数法是德国海德堡大学沉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Muller 在1969年提出的,用于定量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5]。 =I geo log 2BE C n i 5.1 式中:C i 为样品中第i 种重金属元素的平均浓度( mg/kg ), BE n 是所测元素的平均地球化学背景值,通常为全球页岩元素的平均含量( As 、Cd 、Cr 、Cu 、Hg 、Ni 、Pb 、Zn 依次为13、0.4、62、45、0.35、68、34、118 mg/kg),1.5 是用来校正由于风化等效应引起的背景值差异的修正指数。

重金属离子有哪些

重金属离子有哪些?重金属离子主要是Cr6+、U6+、Te3+、Co3+、Se6+、Pu3+、Hg2+,Mn4+等 备注:重金属,特别是汞、镉、铅、铬等具有显著和生物毒性。它们在水体中不能被微生物降解,而只能发生各种形态相互转化和分散、富集过程(即迁移)。 哪些重金属离子可以使蛋白质变性 下面一段是我从我的化学选修书上摘下来的(自己打上来的): 蛋白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发生不可逆的凝固,凝固后不能在水中溶解,这种变化叫做变性。除了加热以外,在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铅、铜、汞等重金属的盐类,以及一些有机化合物如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下,蛋白质均能发生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丧失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 重金属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约有45种,如铜、铅、锌、铁、钴、镍、锰、镉、汞、钨、钼、金、银等。尽管锰、铜、锌等重金属是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微量元素,但是大部分重金属如汞、铅、镉等并非生命活动所必须,而且所有重金属超过一定浓度都对人体有毒。 铁锰同时存在的地下水中,要测锰离子浓度,如何消除铁离子对它的影响? 最近在测定地下水锰离子浓度的时候,铁离子发生很大的干扰,我不知道如何消除,我用的方法是高碘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锰,不过高碘酸钾好像和铁也反应,导致测试结果偏高!有没有高手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小弟先谢谢了!注意:曝气除铁在测定锰,这种方法不能用,因为氢氧化铁会吸附锰离子,导致测试结果偏低。

这是典型的共存离子的干扰和消除。常采用A 控制酸度B 加掩蔽剂C 分离干扰离子 所以建议:可加入氟化钠,使其与铁离子生成无色络合物[FeF6]3- 来消除干扰。 1楼的方法是看到3价铁离子可以和铁单质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但这种方法不推荐,因为高碘酸存在强氧化性,即使不存在氧化性,亚铁离子本身也存在绿颜色 重金属捕捉剂 一、重金属捕捉剂别名: 重金属离子捕捉剂、重金属离子捕集剂、重金属离子去除剂、重金属离子吸附剂、重金属离子螯合剂等 二、应用范围: 在常温下与较宽的PH范围内能与废水中Hg 、Cd 、Cu 、Pb 、Mn 、Ni 、Zn 、Cr3+等多种重金属离子迅速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絮状沉淀物,并能生成较大的矾花,从而达到捕集去除重金属离子的目的。 1、常规重金属废水处理,矿山、电镀、电子、线路板等行业排放废水重金属离子捕捉。 2 、核电站反应堆、铀钍的湿法冶金厂、医院、同位素试验堆及生产堆等放射性废水金属离子捕捉。 3、应用在垃圾焚烧发电方面的飞灰重金属治理方面有独特功效。 三、稳定性与灵敏性 1、稳定性: 本品与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聚合物,在强酸和强碱性环境下均不会析出重金属离子,在-100度至300度的温度范围内重金属螯合物也非常稳定,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可保持长达数百年的聚合物稳定性。

关于“重金属富集系数”

关于“重金属富集系数” 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富集因子等名称一直混淆,看了很多国内的文献,一直没有很统一的概念。查看外文文献,也没有结果,更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这个概念在很多很多论文或是出版物中出现,一篇文章中也出现互相矛盾的地方,看了一些参考文献特整理出来,跟大家交流。希望大家补充和完善。 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富集因子(bioconcentration factor,Biological Enrichment Factor,BCF);BCF=Cp/Cs,其中,Cp 为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Cs 为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以BCF为指标反映野生植物对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特征。 应用富集系数法对重金属的富集情况进行评价,其计算式为: 式中, EF为重金属在沉积物中的富集系数; Cx为元素x的浓度;C Al为Al元素浓度;s和b为样品和背景。若EF>1,说明该元素相对富集,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若EF≈1,则该元素来源于地壳风化。由此可评价元素的富集程度。 (马宏瑞,张茜,季俊峰,吴昀昭. 长江南京段近岸沉积物中重金属富集特征与形态分析. 生态环境学报2009, 18(6): 2061-2065)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魏树和说,学术界目前对超富集植物的衡量标准还有些争议。周启星等人提出的四个标准是目前有关这一问题最准确的提法和学术见解。这四个标准包括: 一是临界含量标准,如镉的临界含量是100毫克/千克,锌、锰超过1万毫克/千克,铅、铜等超过1000毫克/千克; 二是植物地上部分的重金属含量要大于根部; 三是和没有污染的植物相比,生物量(植株大小、茎叶生长状况等特征)不能明显减少; 四是要考虑富集系数,就是植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一定要大于土壤中的含量,即富集系数大于1,至少当土壤中重金属含量高到足以使植物体内富集的含量大于超富集植物临界含量。 (百度百科)植物从沉积物中吸收、富集的重金属,可以用富集系数来反映植物对重金属富集程度的高低或富集能力的强弱。重金属富集系数是指植物某一部位的元素含量与土壤中相应元素含量之比,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沉积物--植物系统中元素迁移的难易程度,说明重金属在植物体内的富集情况。 重金属富集系数=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100% 又称生物浓缩系数、生物浓缩率、生物积累率、生物积累倍数、生物吸收系数等。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浓度与其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的比值。可表示生物富集、浓缩、积累、放大和吸收能力与程度的数量关系。植物和土壤间的富集系数是植物灰分中某物质的浓度与其所生长的土壤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即植物灰分中某物质的含量与土壤中该

稻米中砷汞铅镉四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分析

稻米中砷汞铅镉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分析 亮剑 (****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 226018) 摘要目的:测定稻米中四种重金属元素砷汞铅镉的含量,评估污染程 度,分析探讨减污措施。方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结果:稻米样品中砷汞铅镉四元素含量在0.0009-0.410mg/kg;在稻谷“糙米”到特等“大米”的去除皮胚过程中,砷汞铅镉四元素的去除率达到了10 %至45%左右。结论:所检15个区域31个稻米样品,4个样品铅含量超标,砷汞镉含量均不超标;提高加工精度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其危害,但水冲淘洗的措施对减轻食用大米的污染作用不大。 关键词稻米砷汞铅镉含量分析 Abstract goal : determine rice in four kinds of heavy metal element arsenic mercur y lead, the content of assessment of cadmium pollution levels, the analysis is increasing measures. Methods: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nd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metric method. Results: rice sample arsenic mercury lead cadmium four elements 0.0009 content in 0.410 mg/kg; - In paddy rice "to" bazant "rice" remove skin embryo in the process of mercury, cadmium, lead four elements of arsenic removal reached 10 % to around 45%. Conclusion: the inspection 15 regional 31 rice sample, four samples lead paint, arsenic, the cadmium content are not to exceed bid mercury,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chining accuracy can to a certain extent, reduce the harm, but water blunt washing measures to relieve eating rice pollution effect is not big. Key words rice arsenic mercury lead cadmium content analysis 稻米是我国人民主要的粮食之一,全国60%以上的人口以稻米 为主食。目前,由于工业“三废”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和垃圾以及 含有重金属的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农田土壤的重金属含量日益 增高,有可能影响到我国稻米产品的质量安全,其中砷汞铅镉四元素 是对人体具有积累性危害的毒性系数较高的重金属,因此国家粮食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