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同步高考真题(含答案)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同步高考真题

1.(2013江苏卷23)近期,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让坦桑尼亚老百姓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该剧在翻译成斯瓦西里语时,”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称呼只能简单处理为”哥哥、姐姐”。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②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

③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④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2013安徽卷9)安徽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和新安文化,三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13海南卷15)某省举办“中国寻根之旅”活动,吸引了许多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到“腾讯课堂”搜索“雷亭”或“馒头课堂”观看此套同步真题视频讲解】他们考察祖籍地的发展成就,了解祖籍地的发展历史,收集祖籍地的民间故事,体验祖籍地的民风民俗,增加了对祖籍地文化的了解。举办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中华文化的继承和传播②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

③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④促进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2013新课标II 1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3福建卷29)贴窗花,写春联,辞旧迎新;年夜饭,压岁钱,阖家团圆;发微信,拜大年,走亲访友;花各异,韵相同,岁岁年年。中国式过年魅力无穷,在于它

A.涌动着人们对中华民族强烈的认同感

B.引导着现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潮流

C.汇集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全

D.展现各民族和睦相处的美好图景

6.(2014江苏卷19)“小伙伴”是近年来的一个网络热词。其实,“伙伴”最早是军事用语,士兵十人共用一个灶吃饭,称为“火伴”。后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火伴”被写作“伙伴”,词义也从同灶吃饭的士兵扩展成了同伴。材料说明

A. 文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变迁

B.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

C.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D. 网络文化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

7.(2014江苏卷24)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 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 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 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8.(2014课标卷I 19)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

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

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2015山东卷3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出版物日益增加,数字化资源在图书馆馆藏中的比例不断上升。2014年,中国国家图书馆向读者提供了大型数字化产品——《中华经典古籍库》,为读者查阅古籍,了解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由此可见:

A.科学技术发展决定文化的性质

B.史书典籍印证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C.传统文化的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D.文化传播手段的丰富有助于文化的传承

10.(2015江苏卷21)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5广东卷31)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冷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12.(2015福建29)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①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②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③文化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④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16江苏卷22)源远流长的“礼”文化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积淀了许多协调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规范和准则。今天,我们仍借助这些规范和准则来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但赋予了“礼”平等、友善等新的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A.鲜明的民族性

B.相对的稳定性

C.时代的先进性

D.强大的包容性

14.(2016江苏卷23)尽管中西方建筑在材料运用、设计理念上有诸多不同,但美国建筑大师赖特却从中国古代先哲老子的教诲中汲取养分,并以其作为创作思想的重要渊源。这说明

A.中华文化的内容极为丰富

B.中华文化走在世界的前列

C.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源泉

D.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5.(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16.(2017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17.(2017天津卷7)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汉民

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感悟到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8.(2013江苏卷34)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冶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冶。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冶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19.(2014山东卷42)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到“腾讯课堂”搜索“雷亭”或“馒头课堂”观看此套同步真题视频讲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xq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2)据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分)

20.(2015江苏卷37)材料一在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和人民网联合举办的“汉语盘点2014”活动中,“法”字荣膺中国年度汉字,反映出全社会对法治建设的高度关注。

材料二汉字发展总是在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去寻求简繁适度的造型。

汉字的构形往往具有可解释性,即有理据。从理据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复杂,理据保留程度就越高。“法”字古代写作“灋”。“灋”从“廌”(zhi),“廌”是传说中的一种独角神兽,它生性正直,有着明辨是非、判断曲直的神性,赋予了“法”正直而无偏颇的价值;“灋”从“水”,表示法律、法度追求公平如水;“灋”中包含“去”,“去”即是“弃”、“逐”的意思,延伸出惩罚、惩恶扬善的意义。

汉字历经千古演变,其形体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向简。从书写的角度看,汉字的形体越简单,记忆、书写速度就越快。为此“灋”字后来被人们简化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法”字字形,“廌”字被简省掉,但其中表明平之若水、惩恶扬善的“水”、“去”,至今仍是“法”字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处理好汉字形体简化与理据保留关系的意义。(6分)

《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同步高考真题

参考答案

1-5CABAA 6-10AACDA 11-15CDBDA 1617AB

18.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9.(2)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20.①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宿感;②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创新;③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处理好这一关系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2015年高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01 冠词、名词和主谓一致

专题一冠词、名词和主谓一致 1.【2015·湖北】21.When he was running after his brother, the boy lost his ___ and had a bad fall. A. balance B .chance C .memory D .place 【答案】A 【考点定位】名词词义辨析 【名师点睛】本题侧重考查在特定的语境中辨析名词词义的能力。四个选项都可以跟前面的动词lose搭配。考生应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had a bad fall(重重地摔了一跤)”,不禁会产生疑问:怎么会摔了一跤呢?然后根据搭配l ose one’s balance“失去平衡”锁定正确答案。 2.【2015·湖北】22.He gave himself a new name to hide his ____ when he went to carry out the secret task. A. emotion B. talent C. identity D. treasure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句意:他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时,给自己起了一个新的名字来掩盖身份。A项“情绪”;B项“才能”;C项“身份”;D项“财富”。故选C项。 【考点定位】名词词义辨析 【名师点睛】考生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secret task(秘密任务)”和“ gave himself a new name(给自己取了个新名字)”,然后推知肯定是为了“hide his identity (掩藏身份)”,从而锁定正确答案。 3.【2015·安徽】30.There is no need to tell me your answer now. Give it some ______ and then let me know. A. thought B. support C. protection D. authority 【答案】A 【解析】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四、【相关知识】: (1)回顾以前历史课中所学的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部分内容。 (2)回顾地理课本中我国不同民族和区域的特点。 五、【方法点津】:

教材图解(思维导图%2B微试题)人教版政治必修3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doc

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人教新课标)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思维导图】 微试题1.【2014四川7.】《楚辞》有“朕幼清以廉洁兮”之语,东汉王逸有“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之释,《现代汉语词典》把廉洁解释为“不损公肥私;贪污”,当代共产党人正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新要求。这表明廉洁文化()

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 ②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 ③对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反作用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和生命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2.【2014江苏22.】被誉为古代织锦“活化石”的南京云锦借用西方的“错视艺术”,因其时尚度高而深得年轻人喜爱;用硫酸纸拼装的创意秦淮花灯,内置节能环保的LED 灯,各部件以中国家具榫卯原理扣合,可以拆解装盒带往各地……这些老工艺的新诠释() ①淡化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②体现了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③丰富了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④反映了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D 3.【2014天津10.】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①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②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③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的根本途径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高考近五年主谓一致真题集

五年高考真题——主谓一致 The factory used 65 percent of the raw materials, the rest of which _____ saved for other purposes.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答案D 考点考查主谓一致和时态。 解析定语从句中先行词是the raw materials,故定语从句应与 先行词数的一致,用复数,上文时态为过去式,故选D。句意为:工 厂用了这种原材料的65%,剩余部分节省出来作他用。 One third of the country ______covered with trees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citizens_______black people. A. is; are B. is; is C. are; are D. are; is 答案A 考点考查主谓一致。

解析整个国家为整体,三分之一的部分当然也应用单数;而the majority of citizens主要指人,是可数名词,此时的谓语动词用 复数,表示“大多数,大部分”。 〖10全国Ⅱ〗Barbara is easy to recognize as she’s the only one of the women who _______ evening dress. worn worn 〖答案〗B 〖考点〗考查主谓一致和时态。 〖解析〗首先the only one of ….为先行词时, 定语从句修饰的是 one, 即one是主语, 而非后面的复数women, 根据主谓一致的原则, 谓语动词应该用复数, 排除A, D。另外, 从“is”可以看出句子是 要表示一种习惯, 因此要用一般现在时, 排除C, 故选A 〖10湖南〗Listening to loud music at rock concerts caused hearing loss in some teenagers. A. is B. are C. has D. have 〖答案〗C 〖考点〗主谓一致

2018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人教版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教案

【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 【每课知识网络】

【融汇贯通】 一对关系: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与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个维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明确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含义、意义与措施。 四个结合:明确文化、传统文化、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五个意义:立足文化与社会、文化与人、文化环境净化、先进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考查民族精神的意义。 该讲主要以“中华文化”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整合。“是什么”强调中华文化的三大特点。“为什么”强调弘扬和传承中华文化的作用。“怎么做”强调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主要阐明了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精髓,是文化生活知识的回归,即从宏观的文化向中华文化聚焦。我们在复习时应该立足感知中华文化、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怎样发展中华文化三个方面来思考。感知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体现——民族精神。为什么要发展中华文化,主要立足中华文化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作用进行整合。如何发展中华文化,应该立足文化创新(宏观)和弘扬民族精神(微观)来分析。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 2017年高考试题 1.(2017年全国高考江苏卷19).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 103 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说明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 【答案】A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

1年备战2018高考政治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试题(含解析)

专题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考点解读 1、高考考点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 2013版最新教材修改变动 本部分新版教材无变动 3 考生记忆手册(可单独打印) 3年高考2年模拟1年原创精品高考系列 专题26我们的中华文化(记忆手册) 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框题) 1.中华文化的特征 (1)源远流长 ①源远流长表现:古代的辉煌到近代衰微。 ②源远流长的见证 A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6.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框题) (2)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中国古代科学成果,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中华各民族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独特性是从不同的文化形式上来看的,主要通过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表现出来;区域性是从不同地区上来看的;民族性是从不同民族的角度来看的。)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包容性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成分。 (2) 文化的包容性意义 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 (1)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中华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不能理解为中华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简单相加) (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_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考情剖析 高考命题大揭秘:中华文化的知识点注意与其它知识点综合的考查。 例题1.(2016年全国高考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中华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未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 ③文化的传承依赖于传统建筑的保护④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 B.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A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的表现及特点 【名师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侧重于强调丰富厚重,

2004-2017年高考主谓一致试题汇编

2004-2017年高考主谓一致试题汇编 1.The factory used 65 percent of the raw materials, the rest of which _______ saved for other purposes. A. is B. are C. was D. were 2.One-third of the country _______ covered with trees and the majority of the citizens ______ black people. A. is; are B. is; is C. are; are D. are; is 3.It is reported that many a new house ________ at present in the disaster area. A. are being built B. were being built C. was being built D. is being built 4.Traditional folk arts of Tianjin like paper cutting ______ at the culture show of the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A. are exhibiting B. is exhibiting C. are being exhibited D. is being exhibited 5.Barbara is easy to recognize as she’s the only one of the women who _____ evening dress. A. wear B. wears C. has worn D. have worn 6.Such poets as Shakespeare ________ widely read, of whose works, however, some _____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 are; are B. is; is C. are; is D. is; are 7.At present, one of the arguments in favor of the new airport _______ that it will bring a lot of jobs to the area. A. is B. are C. will be D. were 8.Professor James will give us a lecture on the western culture, but when and where ______ yet. A. hasn’t been decided B. haven’t decided C. isn’t being decided D. aren’t decided 9.A survey of the opinions of experts ______ that three hours of outdoor exercise a week _______ good for one’s health. A. show; are B. shows; is C. show; is D. shows; are 10.Nowaday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_____ hungry _______ been greatly reduced. A. goes; have B. goes; has C. go; has D. go; have 11.Though there _____ only a small quantity of food and water left, they managed to arrive at the destination, safe and sound. A. is B. was C. were D. are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

[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教案优秀推荐] 中华文化的勃兴北戴河第三中学张春 茹 课程标准:知道孔子,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标准解读:1、怎样认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性?相比之下,观念的遗物比物的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还要多的多,单从数量上,就不能忽视观念遗产的重要性;此外,三者又不可能是各自孤立的,事实上,他们是统一的,互相渗透,无法分开的。任何古代的文化遗产都不可能没有观念的影响和支配。从理论上说,思想文化与当代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留给现代的最丰富,最富有生命力的遗产,是今日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觉地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必须的修养。 2、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什么只单列孔子一人之名?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在当今的世界,这种生活方式和观念系统的许多重要内容仍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深远的影响,而随着世界形势的发展,它的潜在价值将不断地被重新发现、认识和评估。诚然,中国古代有着众多的思想家,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只有孔子,因此,他被公认为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之一。要了解中国思想,必须了解孔子 3、“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指的是什么?“百家争鸣”中的“百家”大概只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没有证据表明当时的学派或学术流派有百家之多,所谓“百家争鸣”,表示当时流派的众多和学说的纷争。何谓“主要史实”?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要知道,除了儒家外,主要的还有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名家、兵家等,最好能知道各家重要的代表人物,如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鞅、韩非,墨家的墨翟,阴阳家的邹衍,名家的惠施、公孙龙,兵家的孙武、孙膑,如有可能,最好讲述与其中某些人有关的历史故事,如,孙膑赛马之类,通过生动形象的情节,加深对这些思想家的印象。二是初步了解,所谓“百家争鸣”是“各家争鸣”是各家学派相互取长补短,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课前准备:预习教材本课内容,阅读相关课外知识评价方式:观察评价法、调查评价法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概述)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在我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是一个称霸争雄的时代,是一个变革图强的时代。这一社会现实付诸于意识形态领域,使得这一时期又成为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个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己见,彼此辩驳,从而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思想大发展的黄金时代!(过渡说明)本课侧重介绍了当时5个主要的思想学派和9位代表人物,我们将这9位代表人物与8个纵向小组分别对应起来。(对应见下)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3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作业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A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据此回答2~3题。 2.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解析: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可知,应选B。 答案:B 3.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学年高中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精品同步练习新 人教版必修3 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在我国古代,对统一的民族文化起促进作用,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 A.秦的统一 B.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C.儒家学说至尊地位的确立 D.隋唐时期对外域文化的吸收 2.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②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③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④对其他文化全盘吸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最有说服力的是 ①文字;②史学典籍;③邮票;④瓷器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①④ 4.下列对中华文化包容性能看法正确的有 ①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②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③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并与之和谐相处;④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近代中国文化衰微的原因有 ①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②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冲击;③维新运动出现;④洋务运动出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 2008年5月23日至6月8日,由中国文化部与意大利文化部门合作在罗马举办了意大利“中国文化年”。罗马当地时间5月23日21:00,意大利“中国文化年”在罗马音乐中心开幕。由110人规模的上海歌剧院歌剧团、合唱团、交响乐团排演的中国歌剧《诗人李白》作为文化年开幕演出精彩上演。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有利于 ①加深理解,密切各国联系;②促进和平事业发展;③消除民族隔阂和偏见;④促进国家间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7. 中国希腊文化年于2007年9月开幕,至2008年9月结束,其主旨是在中国展示希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化。中国希腊文化年活动将包括戏剧演出、电影展映、舞蹈、考古及现代艺术展、歌剧、民间音乐会、现代及通俗音乐、会议及书展。此次文化年将把既现代又古典的希腊与希腊文化全面呈现给中国观众。开展这一活动是因为 ①希腊的文化要比中国先进得多;②希腊文化是世界文化的源头;③加强国际文化交流能够博采众长④我国的文化发展不能离开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 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8.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 B.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高三英语复习之主谓一致-历年高考真题及解析

主谓一致历年高考真题及解析 1、—How are the team playing? —They’re playing well, but one of them ______ hurt. (北京2002春季) A、got B、gets C、are D、were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主谓一致和时态的用法。首先从主谓一致入手,one of them为单数主语,可以先排除C和D;根据句意,“有个人受伤了”应该是一般过去时,因此答案为A。 2、As a result of destroying the forests, a large ____ of desert _____ covered the land.(上海2001) A、number; has B、quantity; has C、number; have D、quantity; have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名词的修饰和主谓一致问题。a large number of修饰可数名词,所以先排除A 的C项;desert为不可数名词,后面的谓语动词应该用单数has,所以正确答案是B。 3、All the preparations for the task _________ , and we are ready to start. (2000年全国春季卷) A、completed B、complete C、had been completed D、have been completed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名词的主谓一致。首先,根据句意“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经做完了,我们准备开始做。”可见此处应该用现在完成时;其次,preparations 为复数,即主语为复数,所以用have,故正确答案为D。 4、I told him what I was surprised _________ his attitude towards his study. (2000年春季上海卷) A、is B、was C、at is D、at was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主谓一致、固定搭配和从句时态的问题。be surprised at为固定搭配,at不能省略,它后面的宾语是what;what I surprised at充当told后面宾语从句的主语,是一个what引导的名词性句子,后面的谓语动词应该用单数,且和主句用一般过去时,从句对应也要用过去时。因此,正确答案是D。 5、Every possible means _______ to prevent the air pollution, but the sky is still not clear. (2000年春季上海卷) A、is used B、are used C、has been used D、have been used 真题解析:本题考查主谓一致和时态问题。主语的means为单数名词,意思是“手段、方法”,因此,要先排除B和D项;根据句意“所有阻止空气污染的方法都用过了,但天空气还是不干净。”,可见,此处应该用现在完成时。因此答案应为C。 名词和主谓一致[历届高考题] (78统) 1. His “Selected Poems” ____ first published in 1965. A. were B. was C. has been 2. Mathematics ____ the language of science. A. is B. are going to be C. are (83统) 3. Miss Smith is a friend of ____. A. Mary’s mother’s B. Mary’s mother C. Mother’s of Mary D. Mary mother’s (84统) 4. A good deal of money ____ spent on books. A. have B. has C. have been D. has been 5. Tables are made of ____. A. wood B. woods C. wooden D. some woods (85统) 6. On the wall ____ two large portraits. A. hangs B. hang C. hanged D. hanging 7. “I wonder whose bicycle it is.” “It might be my ____” A. neighbour’s B. dear neighbour C. neighbour D. neighbour 8. “Where’s your brother ?” “At ____.” A. Mr Green’s B. Greens C. the Mr Green’s D. the Greens (86统) 9. “____turn green in spring. A. Leaf B. Leafs C. Leave D. Leaves 10. Nobody but Jane ____ the secret. A. know B. knows C. have known D. is known (87统) 11. Father went go his doctor for ____ about his heart trouble. A. an advice B. advice C. advices D. the advices 12. All but one ____ here just now. A. is B. was C. has been D. were (89标) 13. Not only I but also Jane and Mary ____ tired of having one examination after another. A. is B. are C. am D. be (90标) 14. A library with five thousand books ____ to the nation as a gift. A. is offered B. has offered C. are offered D. have offered (91标) 15. When and where to build the new factory ____ yet. A. is not decided B. are not decided C. has not decided D. have not decided 答案 1. BAADA 6. BAADB 11. BDBAA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教案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1)知道我国古代科技曾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2)理解不同区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特色 (3)明确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5)感受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能力方面: (1)提炼解读信息的能力。解读信息的能力本课信息量大,应注重培养学生提炼有效信息、(2)综合分析的能力。对文化的了解离不开历史和地理知识,要引领学生以“文化”为主线,整合不同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3)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运用相关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增强对中华文化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之情 (2)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3)增强坚定维护民族团结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理解包容性在中华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感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四、教学方法:引入实例法、讨论式教学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 六、教学课时: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华夏文明之歌) 上堂课我们从发展历程的角度,向大家揭示出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那么就其本身来说,中华文化还有着什么样的基本特征呢?(视频:鸦片战争31分59秒—33分14秒)中华民族文化,像一块巨大的磁石,紧紧地将世界的目光吸住。她那灿烂的成就,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黑格尔认为:中国的诗词可以“比较欧罗巴文学里最好的杰作”。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说:在中世纪时代中国几乎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遥遥领先于西方,中国的科技常常为欧洲人望尘莫及。 阅读以上材料请回答:中华文化的成就体现在什么方面?反映出中华文化有何基本特征? (二)课堂过程 一、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1.中华文学艺术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 阅读课本第67页的相关链接,感受一下中华文学艺术辉煌而优秀的历史、丰富而绚丽的内涵、鲜明而独特的风格。 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阅读课本第67—68页的相关链接,感受一下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以及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必修4)

政治:3.6《我们的中华文化》分项练习试题(江苏专版?必修4) 一、选择题 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2011·泉州模拟)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在上海滨江地区开幕。上海世博会会徽(见右图)图案形似汉字“世”,其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这从一个侧面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 A.广纳包容B.源远流长 C.博大精深 D.兼收并蓄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知识点。回答本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材料。上海世博会会徽的设计灵感取自中国远古的甲骨文的笔画字形,反映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这一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2.(2011·茂名模拟)信宜镇隆飘色是流传于粤西地区的一种传统艺术活动,而踩高跷则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一项传统艺术活动,虽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这体现了中华文化( ) A.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C.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D.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知识点。材料中的“一南一北”、“各有各的精彩”体现了中华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3.(2011·北京海淀模拟)圆明园的皇家庙会、琉璃厂的笔墨纸砚、大栅栏的百年老号、大观园里游红楼赏民俗……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启,庙会如今渐渐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体味中华文化的途径之一。这表明( ) A.文化通过传播得以创新 B.文化的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C.中华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个性与特征 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特征。材料中的“一场场具有特色的庙会在兔年春节开

高考英语专题主谓一致知识点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高考英语专题主谓一致知识点真题汇编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Out to the finishing line…! And here ! A.he dashes… comes our champion and hero B.dashes he… our champion and hero come C.he dashes… come our champion and hero D.dashes he… comes our champion and hero 2.Forest as well as other children who _______certain disabilities _______down on at school. A.have; are being looked B.have; are looking C.has; is looking D.have; is being looked . 3.On arriving home from the ancient city with a high level of civilization, the archaeologist unpacked his suitcase and was greatly amazed to see the silver-plated cup and saucer _____ still in _____ good shape. A.was; a B.were; a C.was; /D.were; / 4.Every possible means ________ to prevent the air pollution, but sky is still not clear. A.is used B.are used C.have used D.has been used 5.We admire Susan for her persistence, the only one of the young girls who __________ in the rock band for 3 years so far. A.played B.play C.have played D.has played 6.It is reported that another new school ______ at present in the poor mountain area. A.are building B.is being built C.is building D.are being built 7.— How does Jane put on so much weight? — Large quantities of fat ____ recently. A.are consumed B.is being consumed C.has been consumed D.have been consumed 8.Even more widespread _______ the copying of music and the pirating of software, especial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omputer programs. A.is B.does C.are D.do 9.Nowadays the growth of food delivery apps in China ______ the country with takeout containers and plastic A.have drowned B.has been drowned C.is drowning D.are drowned 10.Tom, as well as his friends who________ football, _________very popular among the students. A.likes; are B.likes; is C.like; is D.like; are 11.We are going to spend the Spring festival in Guangzhou, _____ my grandparents and some relatives. A.which live B.that lives C.where live D.who lives 12.At the foot of the hill ________ a big lake surrounded by trees. A.lays B.is laying C.lies D.is lying 13."Since 2008, emerging economies including China _______ two-thirds of the real wealth gain," the investment bank said in a blog pos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