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习题带答案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习题带答案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习题带答案
第二章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习题带答案

!

1.(2013·北门中学高一检测)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加入8%的盐酸的目的不.包括( )

A.水解DNA

B.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

C.杀死细胞,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D.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

答案:A

2.小麦叶肉细胞中的DNA存在于( )

A.细胞核、叶绿体和高尔基体

B.内质网、线粒体和细胞核

C.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核

D.细胞核、核糖体和线粒体

解析:选C。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小麦叶肉细胞是真核细胞且具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3.

(2013·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一检测)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化合物a可构成化合物b(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若a为核糖,b则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

C.若m为尿嘧啶,则DNA中肯定不含b这种化合物

D.若由b构成的核酸能被吡罗红染成红色,则a必有脱氧核糖

解析:选C。若m为尿嘧啶,则b为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则DNA中不存在此物质。

4.(2013·湖南省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在“奶牛、乳酸菌、噬菌体”这些生物中,各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

A.8、8、4 B.5、5、4

C.4、4、4 D.8、5、4

解析:选C。题干中三种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5.(2013·湖北省北门中学高一检测)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中都有的是( )

A.核糖B.磷酸基团

C.脱氧核糖D.尿嘧啶

解析:选B。遗传物质可能为DNA或RNA,因此都有的物质为磷酸基团。

6.(2013·湖南省浏阳市田家炳实验中学高一检测)完成下面有关核酸分子的概念图。

}

答案:①脱氧核糖核酸(DNA) ②核糖核酸(RNA) ③脱氧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④含氮碱基⑤磷酸⑥核糖⑦含氮碱基⑧C、H、O、N、P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

2.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少量分布于线粒体和叶绿体,RNA主要分布于细胞质中。

3.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

4.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是DNA 特有的碱基,尿嘧啶(U)是RNA特有的碱基。

$

1.(2013·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一检测)“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正确的实验步骤是( )

A.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B.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染色→冲洗→水解→观察

C.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染色→冲洗→观察

D.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冲洗→水解→染色→观察

*

解析:选A。识记该实验的实验步骤,即选A。

2.与DNA相比,RNA所特有的成分是( )

A.脱氧核糖和鸟嘌呤

B.核糖和尿嘧啶

C.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

D.核糖和胸腺嘧啶

解析:选B。DNA与RNA的构成中,五碳糖不同,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还有碱基不同,DNA中含有胸腺嘧啶,而RNA中含有尿嘧啶。

3.下列有关DNA和RNA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多选)( )

A.从分布上,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B.从化学组成上,DNA与RNA的碱基完全不同

C.从结构上,DNA多为双链,RNA通常为单链结构

D.鉴定DNA用吡罗红染色剂,鉴定RNA用甲基绿染色剂

解析:选BD。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从化学组成上看,DNA和RNA中都含有A、C、G三种碱基;从结构上看,DNA多为双链,而RNA 多为单链;鉴定DNA时用甲基绿染色剂,而鉴定RNA时用吡罗红染色剂。

4.对细胞中某些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一般不.采用的物质是( )

A.蛋白质B.DNA

C.RNA D.核苷酸

%

解析:选D。蛋白质、DNA、RNA、核苷酸都同时存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中。高分子物质蛋白质、DNA、RNA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不同生物的蛋白质、DNA、RNA不同,可以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所有真核生物的核苷酸(小分子物质)都相同,只有8种,所以不能作为鉴别真核生物的不同个体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5.组成DNA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

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解析:选C。DNA的结构是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它是由五碳糖和磷酸组成的基本骨架以及中间以氢键互补配对的四种含氮碱基组成的,这四种含氮碱基分别是A(腺嘌呤)、T(胸腺嘧啶)、G(鸟嘌呤)、C(胞嘧啶)。

6.不同生物含有的核酸种类不同。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同时含有DNA和RNA,病毒体

( )

内只含有DNA或RNA

7.有3个核酸,经分析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4条核苷酸链,则它们是( ) A.一个DNA和两个RNA

B.两个DNA和一个RNA

[

C.三个DNA

D.三个RNA

解析:选A。依题意这3个核酸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可推断这3个核酸必定含有DNA和RNA两种。包括A、T、C、G、U 5种碱基;4种核糖核苷酸、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共8种核苷酸,又因为一个DNA有两条链,一个RNA有一条单链。所以3个核酸,4条核苷

酸链,一定是一个DNA和两个RNA。

8.下列四种核苷酸中,不.可能在DNA中找到的是( )

解析:选D。构成核酸的碱基共有A、G、C、T、U五种,A、G、C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而T是DNA特有的碱基,U是RNA特有的碱基。

9.(2013·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第一中学高一检测)在人体细胞中,由A、G、U三种碱基可构成多少种核苷酸( )

A.3种B.4种

|

C.5种D.6种

解析:选C。由A、G、U分别可以构成2、2、1种核苷酸。

10.下列哪项不.属于DNA和RNA的区别( )

A.组成二者的五碳糖不同

B.组成二者的碱基不完全相同

C.DNA一般呈双链,RNA一般呈单链

D.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而RNA不属于遗传物质

解析:选D。DNA和RNA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基本组成单位不同,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碱基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其中五碳糖是核糖,碱基组成是A、U、C、G。②DNA、RNA分别呈双链、单链结构。

~

11.(2013·福州一中高一检测)一只棕色的

猛犸是动画片《冰川时代3》的主角。但科学家对猛犸的毛色提出质疑,科学家从万年前的猛犸骨骼中提取到某物质,通过研究该物质,推测发现猛犸可能是一身金毛,该物质最可能是( )

A.氨基酸B.蛋白质

C.DNA D.葡萄糖

解析:选C。DNA的全称为脱氧核糖核酸,是核酸的一种,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根据猛犸骨骼中提取的DNA,有可能推测出猛犸的毛色。

12.下列哪项不.是核酸的功能( )

A.体现出生物体的性状

·

B.决定生物体的性状

C.可以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D.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解析:选A。核酸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来决定生物体的性状。当核酸的结构发生改变,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结构也就发生改变,也就导致生物体性状的改变。生物体性状的主要体现者是蛋白质。

13.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据图回答:

(1)图中的①表示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________。

(2)③有________种,中文名称

|

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彻底氧化分解后,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用序号表示)________。

(4)此图若为艾滋病病毒的核酸,③有________种,中文名称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大肠杆菌的DNA相比在组成上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由①、②、③组成的结构形成长链时,其排列顺序代表了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磷酸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

|

(2)4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3)③(4)4 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五碳糖是核糖不是脱氧核糖,含氮碱基是A、U、C、G而不是A、T、C、G

(5)遗传信息

14.(2013·南昌二中高一检测)如图表示生物体内的某种物质,请分析回答:

1)A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

(2)B的名称叫________,一分子的B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

(3)C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细胞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到D、E 在细胞中的分布,物质D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物质E被________染成________色。

答案:(1)C、H、O、N、P (2)核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对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4)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甲基绿绿吡罗红红

15.以下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目的:

①辨别细胞中的DNA和RNA所处的部位。

②尝试观察细胞中的DNA和RNA分布的方法。

(2)实验原理:(略)。

\

(3)材料用具:(略)。

(4)实验步骤:

①用吸管吸一滴清水滴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然后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下表皮放在水滴中,用解剖针展平,盖上盖玻片。

②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染液,染色5 min左右。

③在显微镜下分别找几个染色效果好的细胞进行观察。

(5)问题:

①观察的结果是:呈________色区域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呈________色区域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说明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R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

②如在低倍镜下观察到下图被染色的物质,为了观察清楚,应将A向________方移至图示B的位置,同时可以进行放大观察,具体操作为:转动________,并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看清物像,可选用下图________(填数字)组合,若此时视野较暗,可以__________________,调亮视野。

③实验选材用猪血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4)鉴定DNA使用的是甲基绿,鉴定RNA使用的是吡罗红,这两种试剂使用时要混合。

(5)①DNA遇甲基绿时呈现绿色,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遇吡罗红时呈现的是红色,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②要将视野中的目标移动到视野中央,同时依据显微镜成像是关于视野中心对称的,所以将装片向目标偏离中心的方向移动,甲位于视野中心的左上方,则将装片向左上方移动;转动转换器就可以将低倍镜换为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就可以将物像调节清晰;放大倍数大的镜头组合是物镜长一些,距离装片近一些,目镜短一些。

③哺乳动物成熟的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所以不能观察到DNA在细胞核中的分布。

答案:(4)②甲基绿吡罗红

(5)①绿红细胞核细胞质

②左上转换器细准焦螺旋②③⑤调大光圈或换用凹面镜

③不行,猪的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而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所以DNA的分布不能观察到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3、归纳伴性遗传的特点 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难点:人类遗传病分析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和血友病等。 (2)果蝇。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及子代发病率 (1)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 婚配的图解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3)色盲女性与亲代女性色盲×男性正常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4)女性色盲携带者与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色盲男性的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表现型 比例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上。 2、患者的基因型(1)女性:和。(2)男性: 3、遗传特点:(1)女性患者男性患者。(2)具有 (3 性患者一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a)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W)。(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的(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图解如下: P:×

配子: F1(芦花雄鸡)(非芦花雌鸡)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记录下来 探究案 一、学习过程 探究点一:伴性遗传现象 问题1: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人视觉有何不同?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相同吗? 问题2:抗维生素D佝偻病患者有症状?患者在男女中的发病比例与色盲一样吗? 探究点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问题1:红绿色盲症是怎样发现的? 问题2:正常人和色盲患者的基因型共有几种? 探究点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 问题1: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哪种遗传病? 探究点四:分析人类常见遗传病的系谱图,确定遗传病的类型 1、伴Y遗传: (1)特点:①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无显隐之分,患者后代中男 性全为患者,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为正常,正常的全为女性。简记为“男全病,女全正”。②致病基因由父亲传给儿子,儿子传给孙子,具有世代连续性。也称限雄遗传,简记为“父传子,子传孙”。 (2)实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3)典型系普图(如右图) 2、伴X显性遗传: (1)特点:①具有连续遗传现象②患者中性多于性③男患者的母亲及女儿一定为患者,简记为“男病,母女病”。④正常女性的父亲及儿子一定正常,简记为“女正,父子 正”,⑤女性患病,其父母至少有一方患病。 (2)实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知识点总结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及功能 1. 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核酸种类mRNA-信使RNA (根据五碳糖不同)核糖核酸(简称RNA)tRNA-转运RNA rRNA-核糖体RNA 2.核酸的功能: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2)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原理:甲基绿+DNA→绿色吡罗红+RNA→红色 2.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或其他动、植物细胞(选用植物细胞为实验材料时一定要选择无色或颜色较浅的植物组织,防止实验材料本身的颜色掩盖了实验现象) 3.实验试剂: ①%的生理盐水(NaCl溶液):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或者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②8%的盐酸:1)杀死细胞从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 ③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现配现用切忌分开使用 原因:若甲基绿和吡罗红单独使用,则细胞内的DNA和RNA均可以与之结合,结果DNA和RNA 均 被染成绿色或红色,而不能辨别。 ④蒸馏水:配制试剂和冲洗涂片 4.实验过程:制片(需烘干,固定标本)→水解(需30℃水浴加热)→冲洗涂片→染色→观察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①取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漱口,防止食物碎屑的干扰 ②烘烤载玻片时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防止载玻片受热不匀而破裂 ③载玻片烘干后应冷却后再放入8%的盐酸中,防止载玻片破裂 ④水解时要在30℃条件下保温5分钟,便于蛋白质与DNA的分离;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细胞分散成单个 ⑤冲洗涂片时要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防止细胞被水流冲走;洗去残留的盐酸) 5.现象:绿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红色部分主要集中在细胞质中。 6. 真核细胞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虽然同时具有 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少量分布在细胞核中两种核酸,但 核酸分布原核细胞DNA →分布在拟核中DNA才是细胞 RNA →分布在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 病毒——一种核酸,DNA或RNA(病毒具有哪种核酸,哪种就是它的遗传物质) 三、核酸的分子结构 1.构成核酸的元素:C、H、O、N、P 2.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第三节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检测题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或最优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1.对生物体的遗传性、变异性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A.氨基酸B.葡萄糖C.核酸D.核苷酸 2.组成DNA的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①核糖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⑤胸腺嘧啶⑥尿嘧啶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⑥C.②③④⑤D.②③④⑥ 3.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的作用是() A.仅使DNA呈现绿色 B.仅使RNA呈现红色 C.只能使一种物质呈现特定的颜色 D.既使DNA呈现绿色,也可以使RNA呈现红色 4.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核酸由C、H、O、N元素组成B.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5.关于D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只存在于细胞核中B.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C.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6.“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中没有用到的试剂是() A.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 C.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D.斐林试剂 7.“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是() ①取细胞制片②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染色③水解④盖上盖玻片

⑤冲洗涂片 A.①③②④⑤B.⑤③④②①C.②③④①⑤D.①③⑤②④ 8.用吡罗红和甲基绿染色剂2滴对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进行染色,镜检观察呈绿色的部位是()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9.制作脱氧核苷酸模型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连接,下列图中连接正确的是() A.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用8%盐酸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仍是活细胞,只是其膜的通透性增强 B.核酸的多样性取决于核酸中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C.核酸是存在于细胞核中的一种酸性物质 D.在“观察DNA、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需将两滴吡罗红和甲基绿先后滴在载玻片上 11.人体中有A、T、G等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 A.2种B.4种C.5种D.8 12.RNA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氨基酸、葡萄糖、碱基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脱氧核糖、碱基、磷酸D.核糖、碱基、磷酸 13.蛋白质和核酸中共有的化学元素是() A.C、H、O B.C、H、O、N、P C.C、H、O、N D.C、H、O、P 14.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种类是() A.1种B.5种C.4种D.8种 15.鱼体内的核酸水解后,不可能得到() A.1种五碳糖B.4种脱氧核苷酸 C.5种含氮碱基D.8种核苷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2)优质教案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

高中生物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 庄荃柳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伴性遗传》属于人教版必修2第2章第3节内容,本节课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同时也为第5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内容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学习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遗传的物质基础和遗传的基本规律.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性别是一个特殊性状,学生对性别有浓厚的兴趣。 知识目标: 1、能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能归纳出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3、能解决一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运用的问题 能力目标: 1、能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的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通过遗传家系图进行观察,提出假说,推理分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能尊重科学,献身科学,做生活的有心人 2、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学习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学习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解决方法: 1、学习重点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写遗传图解并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出不同伴性遗传的特点 2、学习难点的解决: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红绿色盲家系图及通过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一起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 1、从看红绿色盲检查图开始,引导学生进入上课状态,激发学生兴趣 2、呈现道尔顿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获得了什么启示? ①不放弃身边小事,对待科学的认真态度 ②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将自己的发现公示于众,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3、观察分析课本中的红绿色盲家系图: 通过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 (1)家系中患者是什么性别?说明红绿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 (2)I代中1号是否将自己的红绿色盲基因传给了II代中的2号?这说明色盲基因在什么染色体上?是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学设计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学设计 宣化第一中学——朱丹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三节。本节主要包括四个要点,核酸的种类、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的结构、核酸的功能。本节侧重点是学生了解核酸的分布和分子结构。后面章节中有涉及到DNA携带遗传信息,以及在《遗传与进化》中重点介绍DNA的本质,学生要掌握好核酸的分子结构才能更好的理解后面的教学内容。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理解,所以教学的直观性非常重要。学生对遗传物质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可以利用这一点,再结合新的科技成果来创设情景,来进入新课程的教学。教师把抽象的物质结构形象地告诉学生,在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知识的基础上以直观的教具、形象贴切的比喻,给学生形象上的理解和掌握,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三、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标准中,与本节内容相对应的条目是“概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概述”属理解水平,要达成这一目标,首先要理解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的结构特点。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主要是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用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所以本节目标定为: (一)知识和技能: ⑴ 说出核酸的种类。 ⑵ 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⑶ 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过程和方法: ⑴ 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⑵ 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 ⑶ 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⑷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 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

必修二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性别决定: 1. 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 (1)常染色体:雌(女性)、雄(男性)个体相同的染色体。如:人的1—22号染色体。 (2)性染色体:雌(女性)、雄(男性)个体不同的染色体。如:人的X染色体和Y 染色体。 2. 性别决定: (1)性别决定:生物的性别通常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性别决定的类型: 雌性雄性 ①XY型XX XY ②ZW型ZW ZZ ③XO型XX XO ④蜜蜂型2N N 注意: <1> 自然界中的绝大多数雌、雄异体生物的性别决定属于XY型。 <2> 生物的性别通常 ..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但有些生物的性别是由染色体的数目决定的(如蜜蜂的雄蜂);还有些生物的性别与后天的生活环境有关(如蜜蜂的工蜂和蜂王)。 (3)XY型性别决定遗传: ① XY型性别决定: 雌性个体异型性染色体XX 雄性个体同型性染色体XY ② XY型性别决定的存在范围:许多昆虫、某些鱼类、两栖类、所有的哺乳动物、人以及许多雌雄异株植物,如:菠菜、大麻等。 ③ XY型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谱: P ♂XY ×XX ♀ 配子X Y X 子代XX XY ♀ 1∶1♂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 雄性个体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精子时,可同时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Y染色体的精子,比例接近1∶1。 雌性个体卵原细胞只能产生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受精时两种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因而形成两种数目相等的受精卵XX和XY,比例为1∶1 (4)ZW型性别决定: ① ZW型性别决定: 雌性个体异型性染色体ZW 雄性个体同型性染色体ZZ ② ZW型性别决定的存在范围: 鸟类(包括鸡、鸭等),蛾、蝶类鳞翅目昆虫多数属于这一类型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人教版)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能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情感态度方面:用实验的方法,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核酸的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实验材料(略)。 四、课前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七、板书设计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组成元素:C、H、O、N、P。 二、类别: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 三、分布: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原理:甲基绿把DNA染成绿色,吡罗红把RNA染成红色;盐酸能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促进DNA与染色体的分离,便于染色。 结论: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四、基本单位:核苷酸——磷酸、五碳糖、含氮碱基。 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A、G、C、T)。 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含氮碱基(A、G、C、U)。 五、作用:遗传信息的载体。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核酸是细胞内的物质,在生物体的、和 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DNA主要分布在内,RNA大部分存在于中,利用和 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不同,使DNA呈现色,使RNA呈现色。3.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中,使用盐酸的目的是盐酸能够改变,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分离,有利于。 4.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中,、中也有少量DNA。 5.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它是由、和 组成的。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6.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①五碳糖:DNA为,RNA为; ②碱基:DNA为,RNA为。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学会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2)通过分析DNA的结构和功能联系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利用“问题探讨”唤起学生对遗传物质的记忆,激发的学习兴趣。在介绍每个人的遗传物质都有所区别,因而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时,可为后面介绍核酸的多样性和特异性做好铺垫。 【新课讲授】 一、核酸的种类和功能 DNA) RNA) 2.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阅读该实验的的目的要求、材料用具。重点讲解实验原理及方法步骤。 (1)实验目的分析 本实验是利用特殊的染色剂对DNA、RNA的不同着色反应来探究DNA、RNA在真核细胞中的分布位置。 (2)实验原理分析 甲基绿+DNA→呈现绿色 吡罗红+RNA→呈现红色 两种染色剂不是单独使用,而是混合使用。 (3)实验步骤 制片→水解→冲洗→染色→观察 (3)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用0.9%的NaCl?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和生理功能。 ②载玻片烘干的目的?杀死并固定细胞。 ③8%的盐酸有什么作用?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三节 人类的伴性遗传(第2课时)课时作业 浙科版必修2

人类的伴性遗传 目标导航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规律。2.结合遗传图解和资料分析,归纳其他伴性遗传的特点。3.结合相关示例,归纳人类遗传病的解题规律。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1.含义:位于X 、Y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会随X 或Y 染色体的传递而遗传。 2.分类??? 伴X 染色体遗传??? ?? 伴X 显性遗传 伴X 隐性遗传 伴Y 染色体遗传 二、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 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隐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血友病、红绿色盲等。 3.特点: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三、伴X 染色体显性遗传 1.概念:由X 染色体携带的显性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抗维生素D 佝偻病。 3.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四、伴Y 染色体遗传 1.概念:由Y 染色体携带的基因所表现的遗传方式。 2.实例:外耳道多毛症。 3.特点:只能在男性中表现,父传儿,儿传孙。 判断正误: (1) 与性别相关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 (2)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有关的。( ) (3) 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男性和女性是完全不同的。( ) (4) 凡性状表现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均属伴性遗传。( )

(5) 与伴性遗传相关的疾病往往多发于男性。( ) (6)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 ) (7)伴X显性遗传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当。( ) 答案(1)√(2)×(3)×(4)×(5)×(6)×(7)× 一、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基因的遗传 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雄性体内的一对异型性染色体——X、Y构成了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1)控制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只位于B区段。在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2)控制人类外耳道多毛症的基因只位于D区段,在X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3)也可能有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A、C区段),即可能出现下列基因型: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 上图中A、C区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X和Y 染色体的同源区段,那么这对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也有差别,如 1.位于X和Y染色体上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是否均为伴性遗传? 答案是。 2.一对等位基因(A、a)在X、Y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请写出两种情况下可能的基因型? 答案同源段(共七种):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 A、X A Y a、X a Y A、X a Y a;非同源段(共五种):X A X A、X A X a、X a X a、X A Y、X a Y。 3.如果某一杂交组合产生的子代中,显性或隐性性状在雌雄个体中的比例相等,则该遗传是否一定不是伴性遗传?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余献

第三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材分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并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2)、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2)优生优育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2)、伴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 (1)、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遗传图谱的解题方法及思路。 五、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 六、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同学们,根据我们以前所学的知识,我们知道多细胞的生物,比如人类、哺乳动物等这些多细胞生物生命的起始点是什么?(受精卵)同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雌性,有的发育成雄性?(发问,学生回答) 这就与它们的染色体组成有关系了,大多数情况下,自然界生物的性别都由性染色体决定的。我们常见的有以下两种类型:XY型、ZW型。 新课推进 现在,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性别决定(PPT) XY型:雌性:含同型的性染色体,以XX表示,雄性:含异型的性染色体,以XY表示,比如人、哺乳类、一些两栖类、大多昆虫。 ZW型:雌性:含异型的性染色体,以ZW表示,雄性:含同型的性染色体,以ZZ表示,类型:鸟类、蛾蝶类。 性别决定的时期:受精作用。 从这里我们了解到人体的性别是XY型的,现在我们具体来看一下人体染色体图(PPT)

临清四所高中联合制作生物必修二教学案: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最新整理)

学校:临清三中学科:生物编写人:相海燕审核人:冯子文 第二章第 3 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 D 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 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 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 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时安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教案)

核酸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核酸的种类以及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 (2)简述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3)懂得以特定的染色剂染色,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2)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3)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4)积极参加社区实践活动,并尝试进行调查报告的写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方式。 (2)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核酸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难点 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教具准备 1.实验材料的准备。 2.学生的探究性学习预习作业: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组成示意图、脱氧核苷酸长链示意图、DNA与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图。 4.实验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我们都看过侦探小说或者刑侦题型的电影电视,里面的公安人员经常会采用DNA指纹法来侦破案件。为什么他们能够根据DNA来把目标锁定在某个人身上?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互动学习】 (一)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和交流 学生对DNA指纹法在案件侦破中的作用可能略有所闻,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式的讨论,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表达、回答提出的疑问,尽可能地让所有学生分享他们对遗传物质——核酸的认识。 1.DNA指纹是不是平时说的手指印?(不是) 2.怎么知道那些DNA是否来自同一个人?(根据复杂的检测,观察DNA谱带是否完全相同。) 3.DNA可以做身份证吗?(可以。而且这种身份证是终身的,也是唯一的,能避免同名同姓同地点同时出生的人身份混淆。) …… 可以由学生自由提问,在老师组织下,由同学答疑,回答不上来的,再由老师作补充。 为什么DNA能够提供犯罪嫌疑人的信息,这与DNA是遗传物质的本质是分不开的,因此通过对DNA指纹的鉴定,可以判断两个人之间的亲缘关系,DNA指纹在人的一生中是无法改变的,因此,科学家只需要一滴血、一根头发等就可以对其DNA指纹进行鉴定。DNA指纹分析除了用于破案以外,还广泛用于其他很多方面,如亲子鉴定、鉴别移民、孤儿、难民、遇难者的身份等。 4.DNA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呢?(脱氧核糖核酸) 5.脱氧核糖核酸属于哪一类的有机化合物?(核酸) 6.核酸有哪些种类?有什么功能?(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有重要的作用。) 7.一个细胞的基本结构是什么?核酸存在于细胞的哪些部位?(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几个部分,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等特殊结构。) 8.大家能否通过实验,判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二)老师介绍实验的原理以及科学认识的模式

高中生物必修2A4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训练案 (2)

1 2 3 4 7 8 5 6 9 11 I II III 10 12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训练案 1.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雄果蝇,他用这只果蝇与野生型红眼果蝇进行杂交(实验Ⅰ)。结 果F 1全部为红眼。F 1雌雄果蝇相互交配,F 2雌果蝇全部为红眼,雄果蝇中红眼和白眼的比例为1∶1。这种现象不能用孟德尔的理论完全解释清楚。于是他继续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Ⅱ、Ⅲ): 组别 杂交组合 结果 Ⅱ F 1红眼♀×白眼♂ 红眼♀∶红眼♂∶白眼♀∶白眼♂ =1∶1∶1∶1 Ⅲ 野生型红眼♂× 白眼♀(来自实验Ⅱ) 红眼♀∶白眼♂=1∶1 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A.实验Ⅱ可视为实验Ⅰ的测交实验,其结果表明F 1红眼雌果蝇为杂合子 B.实验Ⅲ是实验Ⅰ的反交实验,正反交结果不同可确定其不属于核遗传 C.实验Ⅲ的结果表明野生型红眼雄果蝇的精子只有一半含有控制眼色的基因 D.对实验Ⅰ、Ⅱ、Ⅲ最合理的解释是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 染色体上 2.右图是人类某种病的系谱图(该病受一对基因控制)则其最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 A .X 染色体显性遗传 B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C .X 染色体隐性遗传 D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患某遗传病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如生女孩则100%患病;若生男 孩,则100%正常。这种遗传病属于( )遗传 A.常染色体上隐性 B. X 染色体上显性 C.常染色体上显性 D.X 染色体上隐性 5.女性色盲,她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A 、父亲和母亲 B 、儿子和女儿 C 、母亲和女儿 D 、父亲和儿子 4.某男子患色盲病,他的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处于后期时,可能存在 ( ) A .两个Y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B .两个X 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 C .一个Y 染色体,没有色盲基因 D .一个X 染色体,一个Y 染色体,一个色盲基因 5.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X 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 对d 完全显性)。下图中Ⅱ2为色觉正常的耳聋患者, Ⅱ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Ⅱ4(不携带d 基因)和Ⅱ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 )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 课程标准要求核心素养对接学业质量水平 概述性染色体上 的基因传递和性 别相关联 1.生命观念——分析归纳出各种伴性遗传 方式的特点,并与相应常染色体遗传特点相 比较,深刻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水平二 2.科学思维——能根据遗传图谱,掌握遗传 病遗传方式判断的一般步骤,并能熟练判断 出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水平二 3.社会责任——运用伴性遗传的遗传学原 理,指导优生工作或为农牧业生产服务。 水平二 ———————————————自主梳理———————————————1.伴性遗传的概念通常是,不一定每种情况都是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表现出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人类的性别决定方式雌性和雄性的表型种类或比例不相同 (1)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都决定性别 (2)男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异型的,用XY表示;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同型的,用XX表示。 (3)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所以许多位于X 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3.人类红绿色盲——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1)红绿色盲基因的位置:X染色体上,Y染色体没有该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分布。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正常基因和色盲基因分别用 B、b表示) 女性男性 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 (3)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人类红绿色盲基因b)的遗传特点: 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女性中同时含有两个X b才是患病个体,含一个致病基因只是携带者,表现正常。而男性中只要有一个X b就是患病个体。 ②男性红绿色盲基因(X b Y)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③往往会出现隔代遗传现象。即双亲均不患病,却生有患病的孩子。 ④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有病。女性患者(X b X b)的X b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其父亲的基因型一定为X b Y,其儿子的基因型也一定为X b Y。女病父必病,母病子必病 [典例1]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系图谱,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判断该红绿色盲为隐性遗传病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Ⅲ-4绘图正确,则图中的Ⅲ-4的父亲的表现型________(“正确”或“错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Ⅲ-4将来结婚后生育的儿子是色盲患者的概率为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观察该图,从男女的发病率和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分析,能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哪些特点?色盲基因的传递有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Ⅱ-3和Ⅱ-4正常,但他们生有患病的孩子;Ⅱ-5和Ⅱ-6正常,但生有患病的孩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 (2)错误因为Ⅲ-4的基因型是X b X b,两条X b中有一条来自其父亲,即其父亲的基因型是X b Y,为红绿色盲患者 (3)1因为Ⅲ-4的基因型是X b X b,如果生儿子,其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她,即其儿子的基因型一定是X b Y,所以一定是个色盲患者 (4)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遗传;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以后只能传给

第二章第三节 伴性遗传学案

2.3 伴性遗传学案 姓名班级【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自主学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1、【学生活动】:情景剧《道尔顿的礼物》场景1:圣诞前夕,道尔顿在商店里挑选圣 诞礼物,他选中了一双美丽的樱桃红色的袜子。 场景2:晚上,他把袜子送给了母亲,可是母亲认为颜色太鲜艳,他觉得奇怪,那不是一双棕灰色的袜子么? 场景3:他把迷惑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弟弟,他弟弟也同意他的看法,可是,其他的人却认同他母亲的看法,那是双“鲜艳的樱桃红色”的袜子。 场景4:道尔顿经过分析和比较发现,原来自己和弟弟都是色盲,为此他写了篇论文《论色盲》,成了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后人为纪念他,又把色盲症叫道尔顿症。 所谓色盲,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 根据三原色学说,不能分辨红色者为红色盲,不能分辨绿色者为绿色盲,不能分辨蓝色者为蓝色盲,三种颜色都不能辨认者为全色盲。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有人虽然能辨别所有的颜色,但辨认能力迟钝,或经过反复考虑才能辨认出来,这种人即为色弱,指辨别颜色的能力减弱。色盲和色弱是一种先天遗传性疾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有效治疗方法。 在我们身边,色弱患者比较常见,也有些单色不可辨的色盲患者,真正患全色盲的患者还是比较少见的。 2、填写色觉基因型 女性男性基因型 表现型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

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课题]: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 [备课时间]:2012年3月15日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4、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目标: 1、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2、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练习,解题) 3、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情感目标: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教学重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教学难点]: 人类遗传病分析 [教学关键] 常见伴性遗传分析 [教学方法] 利用导学案教学进行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具] 多多媒体课件,教材插图 [课型] 新课 [课时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性规律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预习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常见事例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联系。 2、常见实事例:(1)人类遗传病:人类色盲、抗维生素佝偻病和血友病等。 (2)果蝇眼色遗传。 (二)人类红绿色盲症 1、基因的位置只位于 X染色体上。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请完成表格)

思考: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为何会出现这么大的差距? 亲代: 女性正常 × 男性色盲 3、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X B X B X b Y 及子代发病率 (1) 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色盲 婚配的图解 配子:B b 子代: X X X Y 表现型 正常(携带者) 正常 比例 1 : 1 子代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表现型 女正常 男正常 女携带者 男正常 比例 1 : 1 : 1 : 1 (3) 色盲女性与 亲代 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b b B 正常男性婚配图解 配子 子代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 第二章 第三节 伴性遗传2教案 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2教案 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 (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