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与未来趋势
朴英姬

一、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
1979年以前,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很少,仅限于企业执行特定的政府项目。1979-1990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与贸易、援助相辅相成,在非洲共投资102个项目,投资总额5119万美元,每个项目平均投资额约50万美元,也有一些大中型项目,如在刚果(金)建立的金沙萨木材加工厂,投资额超过500万美元。
90年代初,中国开始将对非洲的援助转化为双边企业间的合资合作。1995年中国政府改革援外方式,将中非合作的主体从政府转向企业,实行援外方式和资金的多样化。中国积极帮助受援国建立生产项目以获得经济发展动力,将援外与直接投资、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外贸出口紧密结合起来。1995至1999年底,中国政府与23个非洲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有关贷款框架协议,从资金方面帮助中国公司和企业到非洲投资。中国企业只要在这些非洲国家找到了合适项目,便可申请有关贷款。
此外,中国政府1995年-1997年在埃及、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尼日利亚、喀麦隆、加蓬、坦桑尼亚、赞比亚和莫桑比克设立了11个“投资开发贸易中心”,专门为中国企业到非洲开展经贸业务提供具体服务及安全保障等。1998年,国家计划委员会(现发展改革委)确定对非投资规划方案,第一次就对非投资领域、规模及投资目标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相关指导意见。这标志着中国对非投资工作开始孕育面向新世纪的战略转变,即由贸易型投资逐渐向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投资转变。
中国政府从2000年起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国企业在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加工等行业技术成熟,质高价廉产品给非洲人民带来实惠;投资非洲除享有当地优惠政策外,还享有欧美等发达国家对非洲国家的优惠政策。因此,非洲市场是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到非洲投资建厂,如适当放宽了企业境外投资限制, 建厂投资的设备、零件、原材料享受出口退税。对于在国外投资带动国内相关产品出口的企业及新开拓出口市场的企业和产品,中国政府从简化手续、减免税费征收等方面实行政策倾斜,加大鼓励力度。政府还允许境外企业在开业的5年内所获外汇实行全额留成,以用于扩大再生产。2006年,中国大力推动有信誉、有实力、有比较优势的各类企业积极参与中非各个领域的经济技术合作。
总体来说,受国家鼓励政策和非洲经济复苏的积极影响,1996年以来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表

现在:
1.2000年中国在非洲新设立投资企业57家,双方协议投资金额2.51亿美元,中方实际投资额2.16亿美元,比1999年增长1倍多,约占中国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9.2%,达到最高点。2002年,中国在非洲新设立的企业有36家,协议总投资额为0.73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为0.63亿美元。2002年以后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逐年快速增加(见下表)。截止到2005年,中国在非洲兴办了各类企业800多家。
1996年-2005年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额(单位:百万美元)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中国投资额 56 82 88 65 216 67 63 107 135 400 2.在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项目中,中方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逐步增多。如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赞比亚的谦比西铜矿、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在南非投资的铬矿资源开发项目等。
3.对非投资项目分布已由最初以北非的埃及和苏丹、南部非洲的南非和赞比亚为主,扩展到整个非洲地区。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项目已遍布49个国家和地区。
4.对非投资领域也已由最初的以贸易类企业为主转变到以生产加工企业为主。目前中国对非投资项目涉及贸易、加工制造、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
二、中国对非洲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
2006年5月北京首届非洲投资论坛上有专家预言,未来5到8年将有可能是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黄金时期”。随着中国对外经营权的放开,私人企业逐渐成为对非洲贸易和投资的主体,民间投资正在成为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的新热点。中非民间商会在非洲已有几十家会员企业投资兴业,投资领域涉及旅游、医药、贸易、电信、采矿、纺织、能源、木材、橡胶等几十个行业。归纳而言,未来几年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将呈以下几个趋势:
1.国家政策支持,中国企业投资非洲前景广阔
近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内大批具有竞争优势和规模经济的企业以现有设备和成熟技术到非洲国家投资设厂,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经济的同时,可规避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生产加工体系扩大产品出口,实现企业自主创新和生产力的跨国转移。2006年起,中国政府还将继续致力于为“走出去”建立稳定、有效的政策、法律环境,加大财政、税收、融资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提高对非洲投资便利化程度,规范和保护中国企业在境外的合法经营。
中国政府宣布2006年为“非洲年”,并在2006年1月12日中国与非洲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正式发表《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投资兴业,继

续为此提供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并愿与非洲国家探讨促进投资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方式。继续制订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引导,注重服务,提供便利。欢迎非洲企业到中国投资。继续与非洲国家商议签订并落实《双边促进和保护投资协定》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与非洲国家共同营造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保护双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非洲地区冲突渐弱,政局趋向平稳,经济状况持续好转,总体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过去5年中,非洲经济年均增长5%。世界银行预计,未来5-10年,非洲经济年均增长有望保持在3.5%左右。这种日益增长的经济总量一方面为非洲投资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可靠物质保证,另一方面加大了非洲国家的消费需求和支付能力。在国家政策倾斜下,必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将目标锁定在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轻工业、农业、能源开发、资源开发、制造业等领域,进行直接投资或劳务承包等经济合作形式。
2.具有投资机遇和投资需求的领域
根据非洲经济近期发展态势及主要国家近年发展战略和投资规划,一般认为以下行业具有较多机遇和较大投资需求,且这些行业多属中国企业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行业。
(1)基础设施建设。许多非洲国家都把新建或改善公路、铁路、机场、码头、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作为振兴经济的优先领域。埃及2000年启动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每年预计投入200亿埃镑,已动工和将动工的主要项目有:南部谷地综合开发(也称Toshka项目),东赛义德港口建设,开罗第三条地铁线和亚历山大地铁线建设,开罗机场扩建,西奈南部旅游设施建设项目等。赤道几内亚2003年宣布一项庞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拟投资数十亿美元,用于改造全国公路网并重建第二大城市巴塔的机场设施。阿尔及利亚的重点是民宅建设。据英国经济学家情报社预测,未来10年阿尔及利亚每年至少需新建民宅17.5万套才能缓解目前的住房短缺状况。解决供电问题尤其受到关注,非洲电力资源异常丰富,但电力供应却长期短缺,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南非拟投资500亿兰特,将全国电网相连,并在2012年前实现户户通电目标。安哥拉2004年3月批准一项西部电力走廊(Western Power Corridor)计划,拟投资60亿美元,架设3000公里的输电线,以便与南非、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刚果(金)的电网相连。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要投资方式是工程承包,涵盖面广、内容丰富,既包括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服务贸易,也包括劳务输出。
(2)农矿资源开发。非洲是世界上各种农矿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许多国家均利用各自的资源

禀赋建立起结构相对单一的经济体系。这种单一经济体系虽非常不利于这些国家经济的整体良性发展,但在过去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又不得不依赖这种单一经济体系,将农矿资源开发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心。目前国际初级产品市场价格不断走高,大力开发各种资源自然成为许多非洲国家的优先选择,国际投资者当然也趋之若鹜。中国企业可将投资重点放在石油、采矿、林业等领域,但应格外加强可行性研究和风险预测,同时要有雄厚的资金和政治上的保证。
(3)农业产业开发。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属于农业国,然而普遍发展落后,每年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进口粮食。这种状况不仅制约经济发展,甚至影响政权稳定。此外,国际众多机构对非洲的援助也多属于农业项目,非洲拥有巨大的农业产业投资机会和需求。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相当丰富,且在过去几十年间已有不少中国农业企业投资于非洲的农业,成果丰硕,颇受欢迎。除传统农业,中国的高科技农业技术在非洲也应该很有市场。中国是世界上较早从事生物农业技术研究和开发的国家之一,拥有适合非洲大陆的生物农业技术,可帮助非洲国家增加粮食产量,缓解饥饿、贫困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4)制造业。非洲国家的制造业普遍不发达,工业制成品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南非制造业相对发达,但其制造业产值也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2004年)。尼日利亚是西非地区制造业相对发达国家,但制造业产值近年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左右,门类主要是纺织、饮料、烟草、洗涤用品和水泥等小型制造业和加工业。肯尼亚是东非工业最发达国家,但产值目前也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主要是面粉加工、饮料、烟草、纺织、电器、制糖和造纸等小型制造业。中国的机械加工、轻工业、化学工业、家电制造业属于最受非洲欢迎的投资行业。
(5)高新技术产业。非洲国家希望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互联网和移动电话技术在非洲大陆的迅猛扩张就是明显例证。据国际电信联盟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非洲只有南非、埃及和突尼斯3国可接通互联网,到90年代末接通互联网的国家已达50个;90年代中期,非洲还有近1/2的国家没有移动电话网络,到2004年,非洲已成为全球第一个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量的大陆。中国某些高新技术已具备了一定竞争力,如微电子技术、宇航技术、生物工程技术、超导技术等。2004年5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长城工业总公司参与尼日利亚宇航局关于发射通信卫星的国际招标,在有欧洲、美国多家公司参加的竞标中一

举中标。据随后达成的协议,该公司将向尼日利亚出口一颗通信卫星,并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将是中国首次用自己研制的火箭和卫星向国际用户提供在轨交付服务。中国企业在电信网络运营方面更是拥有相对成熟的产品、技术和服务能力,一些企业已经在非洲站稳了脚跟,并正在雄心勃勃地扩展市场。
(6)医药产业。非洲是各种流行性疾病多发地区,非洲国家非常欢迎对医药产业的投资。艾滋病和疟疾是为害最烈的两种疾病,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420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中有2900万在非洲,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成人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5%-20%,部分国家的感染率还远远高于这一平均数,如博茨瓦纳成年人口艾滋病感染率约为40%,南非约为30%,津巴布韦约为25%。近年非洲抗疟药市场每年的营销额高达200亿美元。中国医药产业虽整体水平不高,但传统中医药对艾滋病和疟疾等疾病的疗效正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例如,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的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而这种中草药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及越南和印度等国,其中重庆酉阳是青蒿的主要产地。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曾从重庆酉阳县采购了约30吨的青蒿素类抗疟药,价值约3亿元人民币。北京华立科泰医药公司则是中国最早向非洲出口青蒿类药物的公司,现每年有几百万盒成品药制剂销往非洲20多个国家。中国还是全世界少有的几个拥有人工种植青蒿技术的国家,如果将这种技术引入非洲,不仅可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必然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
( 本文刊载于《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杂志2006年第5期)

PAGE


PAGE 9







***[JimiSoft: Unregistered Software ONLY Convert Part Of File! Read Help To Know How To Register.]***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