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消费文化角度解读自然主义作品《嘉莉妹妹》

从消费文化角度解读自然主义作品《嘉莉妹妹》

从消费文化角度解读自然主义作品《嘉莉妹妹》
从消费文化角度解读自然主义作品《嘉莉妹妹》

从消费文化角度解读自然主义作品《嘉莉妹

妹》

论文导读:西奥多·德莱塞是20 世纪美国一位杰出的自然主义作家,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讲述的是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的底层一跃成为百老汇明星的经历,笔锋犀利地描写了在当时消费文化的冲击下,人因自身欲望不断膨胀所引起的人性的扭曲及道德的的沦丧。尽管作为美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德莱塞的观点难免有些偏激,但其作品仍不失为社会现实的翔实写照。鉴于德莱塞作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本文着重从嘉丽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盛行的消费文化角度解析嘉莉妹妹的行为。关键词:西奥多·,德莱塞自然主义《嘉莉妹妹》消费文化

1 引言

德莱塞于1899年开始创作小说,其后于20世纪初期发表了《嘉莉妹妹》(Sister Carrie)(1900)。这部小说以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为背景,突出了资产阶级价值观和道德观对人的腐蚀,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欲横流的丑恶。书中描写了名叫嘉莉·米贝的农村姑娘因羡慕大城市的物质生活来到芝加哥谋生的故事。她先后经历了寻找工作的艰辛、疾病的困扰和失业的痛苦。为了生存,她成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又与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私奔。在纽约赫斯特伍德也丢掉了工作,为生活所迫,她在一家剧院当上了一名合唱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举成名,挤进了上流社会,似乎实现了朝思暮想的愿望,然而在故事的结尾她依然坐在摇椅里梦想着自己的幸福。《嘉莉妹妹》这部作品

更是一部关于女人与城市的关系的作品,物质对于每一个女人都有致命的吸引力。女人和她们的欲望、追求和向往,极大地推动了城市的消费,促进了城市的新陈代谢,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和动力。反之,城市消费文化的不断发展与演进,又逐渐将人异化。嘉莉置身于一个消费文化盛行的美国社会,自始至终都被欲望驱使着,欲望使她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找下一个目标,一步步走向异化的自我,以至于不知道自己真正的需求。

2 消费文化的兴起与发展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消费文化有其自身兴起及发展的过程。它的兴起不是偶然的,而是各种社会要素的合力作用促成的。这些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变迁,而消费文化的产生也必然会对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美国资本主义向高级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时期。内战后,美国经济腾飞,一跃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工商业急剧发展。政治上稳定,工业化和城市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商品非常丰富,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正逐渐被消费意识形态所代替。科技论文。经济的发展造成了社会两极严重分化,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另外,19世纪末的美国百货商厦,各种商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让人应接不暇,可以说是商品形式的展览馆。在这里,实际物品的消费已让位于符号形式的消费,商品已不不完全受纯粹的日常生活需要支配,而本身变成了一种美丽的形象系列。百货商厦在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个旅游点,一个消遣的场所。商品的艺术性设计及

装饰及艺术性摆设,造成一种外观上的魅力,吸引许多作家和消费者。意识形态上,19世纪末,达尔文进化论和适者生存理论盛行一时随之,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物质财富的占有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存技能,占有物质财富越多,说明其越是时代的弄潮儿,渐渐地统治美国道德领域主张勤俭,节约的清教伦理遭到人们的唾弃,放荡不羁、大肆炫耀财富、尽情享受的消费思想成为了主流,美国意识形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重大转变,。消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强调商品的展示和摆设,强调商品形象的观赏效果。商品并非在销售它们自己,实际上它们在出售某种特定的消费者,出售消费者的社会地位。消费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主体的就位过程,即人们在社会中获取某种地位的过程。在尼采宣称“上帝死了”的19世纪,商品或消费文化填补了人们心目中信仰的空虚。

2消费文化对德莱塞创作的影响

德莱塞创作《嘉莉妹妹》时,妇女由于其经济政治地位的不断提升,演绎为消费者。她们开始挑战传统的妇道及根深蒂固的道德观念。她们认为,自己应该打扮得性感,有权享受性生活。这时的妇女认为,性并不仅仅为了传孙接代,而是一种欢娱。这种观念的变化在德莱塞的《嘉莉妹妹》中,被刻画得形象逼真。在这部小说中,妇女,服装,及宽敞明亮的房子成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很多批评家认为德莱塞忘记了作家的职责应该反映生活中微笑的一面,规避生活的阴暗面。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德莱塞这样来刻画人物恰好体现了人物深受当盛行的消费文化的影响,反映了人物对消费文化的追逐。这也正就表明

德莱塞对于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持肯定的态度,消费可以带动社会生产的再发展。《嘉莉妹妹》写的正是女人与城市,女人与物质的纠缠。物质对于女人有着致命的诱惑力。物质决定人的命运空间,人对物质的追逐、对日常生活的关注的的确确体现了一种正日趋被人们接受的世俗美学。女性甚至可以在城市的物质关系中物化她的性。科技论文。物质是城市的一个符号,这个符号是一个不断被书写与反书写的过程。人创造了物质,物质也在创造着人。女性与物质的天生依赖关系导致女性在物质文明面前面临更多的诱惑,同时也需要更多的反思。但是德莱塞同时似乎也对生活在消费时代的女性提出了警示,虽然作为性与欲望的符号,女性依然有可能无法摆脱“被看”与自我异化的处境,但是物质不应当变成异化女性主体意识的“刽子手”。

3《嘉莉妹妹》:充斥着消费文化的时代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消费意识形态下,嘉莉是一位消费者,更是消费文化下的产物,她代表了当时时代下人们的群体意识或观念。嘉莉妹妹刚从农村来到芝加哥时,姐姐家穷困潦倒的景象让她发奋早工作。早期,嘉莉的消费看只是为了满足生存需要。爱美,乃人之天性也。对于美的欣赏,使嘉莉渴望拥有漂亮的衣服华贵的装饰来装扮自己。当看到芝加哥城里的少女们穿着各式各样的花哨的衣服从身边擦肩而过时,嘉莉内心是多么渴望拥有这些东西啊!她讨厌自己身上老土的服装,因为自己身上的衣服不够入时而羞愧难当,急切地想要购买漂亮时髦的衣服来装扮自己,以融入大城市的氛围中,摆脱与别人格格不入的局面,摆脱商店售货员的白眼。可见嘉莉脑子里充满了

对物质的拥有,期望用这些物品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社会地位。甚至在她到芝加哥之前,这个城市繁华的景象就已经深深地吸引着她,推销员时髦入时的着装对她充满了诱惑力,使她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到达芝加哥之后,马上就发现她那破旧的衣服和小行李箱使得她低人一等。周围是各种各样的巨幅广告和美丽诱人的物品,她也只能观赏而无力去购买,这使得嘉莉感到痛苦万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嘉莉渐渐习惯并融入了这个城市中,渐渐地演变成一位消费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当时的消费观及广告的吹嘘唤起了嘉莉无尽的欲望。当她与杜洛埃过上舒适的生活后,消费欲望在她心中又进一步膨胀,与那些豪华的宅院比起来,她与杜洛埃的居所是多么寒酸,正因为不满足于现状,嘉莉与酒吧经理赫斯特伍德的偷情就显得顺理成章。嘉莉与其说是被酒吧经理的翩翩风度所吸引,不如说是被他所代表的更加富足、体面的生活所吸引。科技论文。嘉莉成了大红大紫的明星后,生活越来越体面,消费能力越来越强,但不知觉中她自己却变成了别人的消费品。因而,即使她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满足了自己的欲望,但却依然感到困惑,迷茫,只能在摇椅中摇来摇去,犹如风中的一叶扁舟,命运不归自己主宰。

5结语

《嘉莉妹妹》作为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德莱塞抛弃了以往先辈以微笑的一面刻画生活的创作习惯,撕碎了绅士面具,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人在现实面前的绝望与渺小。1900年,一个新时代开始了。美国人的思想出现了混乱状态,新旧思想的交替,冲突和整合,摆在美国人的

面前,改变了美国的生活面貌和美国人固有的形象。消费文化是对长久以来形成的价值体系及个人信仰的冲击,对于19世纪末美国盛行的清教主义是个强有力的挑战。嘉莉妹妹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是消费文化下的牺牲品。

参考书目:

曹云,《嘉莉妹妹的“欲望”及“自我实现”》[J],文史纵横,136-137页。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208页。车俊思,《生存危机与道德拯救—论嘉莉妹妹的道德意识与人格魅力》,87-88页。

高树钦,赵莲,月朱丽云《摇椅上永不满足的梦想—解读》,85-86页。

何木英,杜平,《美国文学简史与作品选读》,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胡荫桐,刘树森,《美国文学教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229页。

李献民,夏长春译,《嘉莉妹妹》.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402页。

廖敏慧,《从看德莱塞的环境决定论》,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110-111页。

刘晓峰,胡宗锋,《“浮萍漂泊本无根”—与中“无根漂泊者”意象的比较》,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323-325页。

卢秋平,《客观评价作品中的人物—评中的嘉莉》,咸宁学院学报,2009年,41-42页。

任燕燕,《对嘉莉妹妹欲望的分析》,潍坊学院学报,2009 年 6 月,105-107页。

吴定柏,《美国文学大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85页。

杨妍,《对女性意识的理解》,电影文学,文本研究,2009年第13期,94-95页。

余志远,《英语国家概况》.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长,近几年年将达到亿元左右规模;随着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并在国内文化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国内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快。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项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音像制品产业管理力度加大;各地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进入均衡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无序与低水平竞争一直持续,面对内外挑战缺少持续发展动力。文化产品内容趋同性严重,部分地区经营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行为依然严重。 不过,近几年来,文化产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亿元; 即使如此,产业行业仍较大受到宏观面影响,缺乏企业性行为能动性;中国文化产业也将直面来自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挑战,缺少安全稳定性。 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 从需求方面说,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49美元,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998元,其中被列入统计的,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约19%。按照我国目前大约有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有37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中通讯和文教娱乐类支出280元,总计达到2520亿元。这样算下来,我国与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应该在6000至6500亿之间(6314亿元)。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_嘉莉妹妹_中自然主义赏析

目的。笔者曾进行了这方面的一个实验;对乐理、视唱程度相当的A、B两个班,在讲小调式时,A班此时视唱只唱小调式作品,边唱边分析;B班只在乐理课上选一些典型作品作简单分析,而视唱课对小调作品概不介绍,结果发现A班大部分同学对小调式的特点掌握清晰、分析作品透彻,而B班多数同学对小调式作品的分析仍感糊涂。 (二)乐理和视唱由同一老师任教,选用乐理与视唱进度相当、联系密切的教材。 两门课由同一老师任教,这样就使老师对两门课的进度有更好的把握,从而做到在教学内容上的衔接,使乐理教学与视唱教学融为一体。现在有些院校已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如河南的黄河科技学院,商丘师院等。据笔者了解,由同一个老师任教班级学生的乐理视唱学习效果明显好于非同一教师任教的班级。 教材的选择对教学影响极大,原来的视唱教材极少有乐理内容,而乐理教材中的谱例也不多。目前新的教材已改变了这种状况,现在视唱教材中有了很好的理论知识讲授,如许敬行、孙虹编著,高教出版社出版的《视唱练习》。乐理教材有了更多的谱例,如贾方爵编著、 西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基本乐理》。选用此种联系密切的教材,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在自学时也更易理解。 (三)加强乐理、视唱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横向联系 音乐中的许多课程,如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合唱、音乐史等的学习对学生综合专业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对它们的学习与对乐理和视唱的学习又能达到互相促进的目的。在乐理学教学中,学生最易迷惑的就是调式调性的判断,而进行调式判断时首先要靠听觉分辨作品的五声性和西方性。但如何能够分辨其是五声性作品还是西方调式体系作品,靠的是学生对音乐的基本鉴赏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在欣赏课上要认真去听、去辨别,而欣赏老师也应该对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进行详细的讲解,并引导学生去辨别。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学生对于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都有了了解和掌握,辨别调式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同样,民族民间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了解和掌握各民族的音乐风格、特点起重要作用。经过同学们对民歌、戏曲等曲型片断的实际训练,在视唱这些有特点的作品时,其音乐风格的把握就会更好一些,因律制原因产生的音准问题也会大大减少,学生对民族风格的视唱会唱得更有味,把握得更准确。在这方面,如果乐理和视唱课需要,可会同其他科目的教师对教学进度、教学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调整,使之与乐理、视唱教学相适应。如有必要,也可请这方面的专家,就某一问题进行一次讲座,以加深同学们对某些问题的理解。教师亦可有目的地向学生介绍一些此方面的书籍,让学生去阅读;介绍一些音响资料,让学生有目的地听,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而更好地学习和掌握乐理和视唱。 总之,视唱与乐理相结合并密切联系相关科目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使学生增加对音乐理论的感性认识,加强视唱时的理论指导,更增加了视唱课的趣味性,使乐理不再枯燥,视唱课不再单调。 当然,加强乐理、视唱与其他科目教学的联系并不是说这些课程什么地方都可以互融。有些乐理知识如音律很难让学生唱出来。但这并不能否认加强视唱、乐理与其他学科教学联系的必要性。 作者简介:刘建坤,商丘师范学院音乐系教师。 一、美国自然主义的产生 内战之后,美国处于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然而,在经济发展的背后,人们却普遍产生了一种悲观情绪,传统的理想主义被抛弃,宇宙的在规律性和机械性中蕴涵的漠然性使其变成了人类的敌人,至少已经不是人类慈祥的朋友。斯蒂芬?克莱恩(Stephen Crane(1871-1900))的一首小诗God is cold[1] 便生动地反映了这种状况: 一个人对宇宙说:/“阁下,我存在的!”/“不过,”传来宇宙的回答,/“你的存在虽是事实,却/并没有使我产生义务感。” 对这一思潮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达尔文认为:影响生物进化的因素有三种,即:自然选择、性的选择及个体有生之期获得特性的遗传。进化论的诞生,是对传统神学及理想主义神学的全盘否定,它取消了上帝设计师和创造者的地位,进而强调人类产生过程的机械性,以及人类进化过程的因果循环性。受其影响,悲观、忧郁的新自然哲学应运而生。新自然哲学指出,自然是一座对人类遭遇无动于衷的庞大机器,人类在自然中必然要为生存而相互竞争,而且,部分人的毁灭是人类进步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悲观的新自然哲学在文学中的反映就是产生悲观宿命的自然主义文学。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Social Darwinism)以及美国内战后的社会状况,对自然主义在美国的产生和发展起了极大的作用。当时的主要作家往往把人置于庞大的自然和社会背景中,从而显示其渺小、脆弱以及无可奈何。 "生存"是人类活动的最高目标,道德规范对于实际生活已经毫无意义。 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中,最为突出的代表是西奥多?德莱塞。 二、德莱塞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西奥多?德莱塞 [Theodore Dreiser (1871-1945)]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代表作家,被认为是同海明威、福《嘉莉妹妹》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西奥多?德莱塞的处女作和成名作。自然主义在书中 主要表现为作者对失败者的深刻同情。 《嘉莉妹妹》中 自然主义赏析 文/姚晓鸣 编辑:冯彬彬 69 美与时代 2003.11下

欲望驱动下的嘉莉妹妹

欲望驱动下的嘉莉妹妹 关键词:欲望消费文化环境 摘要:《嘉莉妹妹》是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的农村少女嘉莉如何从社会的底层一跃而成为百老汇明星的经历,生动地展示了嘉莉的欲望不断增大永无止境的图画。文章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分析了嘉莉欲望不断增大的外在原因和自身根源。 《嘉莉妹妹》是美国著名的自然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了名叫嘉莉·米贝的农村姑娘因羡慕大城市的物质生活来到芝加哥谋生的故事。她先后经历了寻找工作的艰辛、疾病的困扰和失业的痛苦。为了生存,她成了推销员杜洛埃的情妇,后来又与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私奔。在纽约赫斯特伍德也丢掉了工作,为生活所迫,她在一家剧院当上了一名合唱演员。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举成名,挤进了上流社会,似乎实现了朝思暮想的愿望,然而在故事的结尾她依然坐在摇椅里梦想着自己的幸福。究其原因,是因为嘉莉自始至终都被欲望驱使着,欲望使她永远不满足于现状,不断地寻找下一个目标。她的欲望是多种因素促成的。 1.消费观念的影响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变革,以生产为主的意识形态正逐渐被消费意识形态代替,因为当时美国内战后政治上稳定,经济上迅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商品非常丰富。经济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地消费。为此以鼓励人们互相攀比、摆阔气的消费文化兴盛起来。这种文化的道德标准是:有钱建豪宅、买昂贵服装,男人以吸引和占有最美的女人为自豪。像鲍德里拉所说的这时的物品就已经成为地位的象征,而不是仅仅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因此,人们应该听从本能的驱使,“作为消费者的人将享乐看成是自己的义务,享乐和满足就像一种事业”①。 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嘉莉渴望占有物品,特别是那些新衣服、漂亮马车之类。期望用这些物品提升自己的价值和社会地位。因此当她见到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时,情不自禁地感到拥有这些无比重要。甚至在她进入消费的中心——城市之前,她就已经感觉到了商品的吸引力——推销员那入时的衣着。当她到达芝加哥之后,马上就发现她那破旧的衣服和小行李箱只能显示她卑微的地位。周围是各种各样的巨幅广告和美丽诱人的物品,她痛苦地感到自己只是个城外人,自己不能拥有想要的。因此后来一系列城市中的冒险都表明她竭尽全力想成为一个城里人,一个消费者。她明白人们不自觉地以貌取人,在那样的消费为中心的社会里,衣服是大家都理解的社会语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当时的消费观唤起了嘉莉无尽的欲望。 2.橱窗里商品的影响 来到芝加哥第一次找工作,嘉莉就注意到商业区里那琳琅满目的商品——饰物、服装、鞋子、文具、珠宝等。这一切都令她羡慕不已,每一件饰物、每一件值钱的东西都对她有着无限的魔力。在她看来,“没有一件东西她用不着,没有一件东西是她不想要的。精致的拖鞋和长统袜子,优美的皱边衬衫和衬裙,花边、缎带、发梳、荷包,一切都牵动她个人的欲望”。而那些穿着入时的漂亮太太根本瞧不起她,完全不把她放在眼里。同时相比之下她也看出了自己的寒碜,缺乏风度。此时她妒火中烧。“她朦胧地认识到城市为女人提供了一切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对农业初级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以外的产品产生新的需求,人们对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将大为增加,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膨胀期。而在文化消费的刺激下,相关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过渡期间,即城镇居民在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已从原来的满足于基本生存需要的低层次消费向高层次消费升级。这对于我国深化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市场需求无疑是有积极影响的。 当前中国文化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状况如何?有何发展趋势?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文献研究为辅助,对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及解释,以期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一般来说,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 000美元后,伴随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GDP在超过1 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将更快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环境保护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将有明显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消费究竟如何变化? 下面将对此进行研究。 一、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收入与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25703517.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从上表可知,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 786元,

已符合“消费结构将更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要求。 二、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生活质量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25703517.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上表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趋势为不断提高,虽然恩格尔系数在2006年及2007年稍有提高,但总体趋势是明显提高的。文化方面,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所谓比重亦有上升趋势,和经济发展成正比。说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改变,消费项目逐渐多样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2007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925703517.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通过表格,可看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在不同收入的人群,其占的比重差距不大,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之间的差距仅为4.07%,说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因收入的增高而增高的幅度不大,城镇居民

《嘉莉妹妹》共7页

《嘉莉妹妹》 西奥多?德莱塞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小说家,自然主义的杰出代表。《嘉莉妹妹》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力作。小说故事发生在19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其时正值美国经济快速发展,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阶段。伴随着经济发展,社会伦理道德也出现了变化,消费主义占了上风,物质上的享受高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故事的主人公嘉莉就是美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价值观转变的一个缩影。 一《嘉莉妹妹》简介 《嘉莉妹妹》描写的是一位18岁的乡村女孩嘉莉只身来到芝加哥追寻“美国梦”的故事。嘉莉来到芝加哥后与姐姐敏妮一家生活在一起。后来她在一家鞋厂找到了一份工作,但工作条件极为恶劣,并且薪水不高,每个星期只能赚到四块半。除了要付给敏妮四块钱的食宿费外,她几乎毫无所剩。尽管生活如此艰辛,嘉莉还是坚持着,直到一场大病夺去了她这份赖以生存的工作。失去工作后的嘉莉,由于无力支付给姐姐食宿费,不得不面临回乡的选择。在孤立无助的状况下,她遇到了曾在火车上向她调情的推销员杜洛埃。在他的引诱下,嘉莉与他同居了。但嘉莉逐渐厌倦了杜洛埃的轻浮和庸俗。最终,她离开了杜洛埃,投奔了赫斯渥――一位更加富有、更加绅士和更加有社会地位的酒店经理。由于赫斯渥已有妻室,他们一起私奔到了纽约。在纽约,嘉莉做了几年的家庭主妇,但后来赫斯渥偷窃酒店巨款的案件败露,他不得不退回大部分的钱。此后,他们的境况急转直下。赫斯渥终于坐吃山空,嘉莉不得不到剧院工作来贴补家用。由于她的相貌

和表演天赋,嘉莉逐渐成名并最终抛弃了赫斯渥。最后,沦为乞丐的赫斯渥在一个破旧的小旅馆用煤气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二美国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扭曲 19世纪末,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往清教徒的价值观――勤劳、节俭、正直已不再受到欢迎。人们追求的是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金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主题。《嘉莉妹妹》作为一部反映社会现实的力作,深刻反映了美国当时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1 无尽的欲望 在《嘉丽妹妹》中共有三个主要人物――杜洛埃,赫斯渥和嘉莉。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有着无尽的欲望。推销员杜洛埃在小说中是小资产阶级的代表,他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对金钱和社会地位似乎没有太高的追求,但对风花雪月的生活却十分钟情。当他初次在火车上遇到嘉莉的时候,就对这位漂亮的乡下姑娘动了心,言语之间极尽挑逗之辞。当嘉莉失去工作,面临回乡时,杜洛埃又再次巧遇嘉莉。他意识到这是得到嘉莉的极好机会,便费尽心机俘获了嘉莉的心。在和嘉莉生活的过程中,他继续拈花惹草。嘉莉最终抛弃了他,但他没有感到太多的伤心。在他看来,嘉莉只不过是个玩具,在他满足欲望之后,他完全可以弃之而去。因此,他又继续寻找新的情妇,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 赫斯渥在文中是一位中产阶级的代表,他有着不菲的收入,过着富足、体面的生活。尽管如此,他依然欲壑难平。他的欲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金钱、女性和权力。在他与嘉莉偷情的秘密泄漏之后,他的妻子把所有的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陈昕黄平 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城社会中正在出现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扩散是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层面和价值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总量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要从人们要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为什么要如此消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系统中,去试图理解消费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显著变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商业化步伐和与跨国市场“接轨”的速度,消费主义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这一命题所采取的社会—文化观点,把消费文化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不仅仅视为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在拒绝简单的经济还原论的同时,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的文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主义问题的讨论,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角: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一个自主领域,从而对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本文认为:人们对消费符号象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意义的“积极认同”不是文化支配权的消失或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符号的建构作用是对文化支配权机制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补充,或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观念的组织与控制形式。

导言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或“大众消费”)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无疑这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样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而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在节衣缩食地追求“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上述变化有理由使我们假定,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消费社会。1随着其日益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首先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沿海地区的“大款”、大城市的“新贵”,到演艺界的“名流”、高等院校的“专家”;其次是城市中年轻的“追星族”、“时髦族”)开始学会“与国际潮流接轨”,学会欣赏消费时尚,领导消费潮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对“新潮”“洋货”的追求更显示了全新的面貌:在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手刻意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从装束打扮化装上模仿欧美和港台的歌星舞星明星,到把自己的头发染黄、皮肤染白、鼻子做高。 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能力依然应当使相应的消费方式适应于生产社会,但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又在追随消费社会而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因此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费社会的特点。2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济能力和居民的购买能力的限定,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代名词);而后者则主要是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所期望和追求的一套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在逻辑上可以是和“生产过剩”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在现实中更可以与“生产过剩”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商品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欲望和狂热追求。 另外一个吊诡是,虽然中国社会整体无疑还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仍然使用“发展中社会”、“第三世界”这样的词汇的话),其GDP和人均收入,无论是按外汇兑换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人均的可利用资源和出产效率就更低;但是这种按照 1“消费社会”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大规模消费”概念差不多;在鲍德里亚(Baudrillarrd)那里,“消费社会”概念主要不是从单纯经济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更多的是在对消费现象或对“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谈论“消费社会”的。在鲍德里亚的后期著作中有主要阐发了“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观点。参见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Mark Post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第50页。 2应该说明,所谓消费社会是与生产社会相对而言的。生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稀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能力相对于适度与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这种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

《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

标题:多维度解读:《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 引言:“调查显示,每个月文化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居民占18%;50元至100元的居民占30%;101元至300元的居民占33%;301元至500元的居民占13%;501元至1000元的居民占4%;1000元以上的居民占2%。”3月1日,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召开的自主研发课题《国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开题会上,该所研究人员介绍了前期调研的相关情况。 2012年6月至10月,为了解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基本状况、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热点以及居民对文化消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联合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网络文化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文化消费在我国居民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动向;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总体偏低等问题。 居民喜欢的文化消费项目 农村消费:农村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18.98%的农村居民认为文化消费“非常重要”,而“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居民中持这一观点的仅占6.06%,其他一类城市中占7.9%,二类城市中占9.25%,三类城市中占14.1%。统计显示,二类城市和乡镇居民对文化消费“综合重要程度”(综合重要程度为不重要与重要的比值)的认知要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居民。 “以上数据表明,农村偏远地区的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高于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这从侧面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说明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大的潜力。”课题组负责人石慧玺博士如是说。 文化消费: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总体偏低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消费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达到1102元和165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70.7%和253.8%,年均增速分别快于人均消费支出0.9和2.7个百分点。本次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显示,9.31%的居民认为文化消费“非常重要”,35.92%的居民认为“很重要”,45.56%的居民认为文化消费在心目中的位置“一般”,9.23%的居民认为是否进行文化消费“无所谓”。石慧玺博士表示,对照往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居民对文化消费越来越看重,与此同时,文化消费还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嘉莉妹妹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嘉莉妹妹》中所体现的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姓名 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19世纪末美国著名小说家西奥多·德莱塞一直被奉为美国自然主义小说的一代宗师,其代表作《嘉莉妹妹》亦被视作自然主义文学的上乘之作,开创了自然主义文学的新纪元。本文从自然主义的概念以及美国自然主义的发展入手,通过分析《嘉莉妹妹》文中主人公嘉莉为满足自身发展而走向迷失,赫斯特伍自甘堕落最终自我毁灭的过程,体现命运的不可抗争和人的无能为力,凸显德莱塞的自然主义文学观在《嘉莉妹妹》的体现。 Abstract: 关键词:《嘉莉妹妹》德莱塞美国自然主义文学 一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形成 自然主义原先只是个哲学概念,文学中的自然主义首先在十九世纪中期的法国产生和迅速发展,并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波及到美国文坛。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处于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长久以来美国农村题材文学是在工业化语境中逐渐展开的,经历了从浪漫情绪到现实情绪再到绝望情绪的历史变迁。以农业文明为基础所建构的美国民主理想和社会架构,在19世纪初中叶杰弗逊的“农业天然道德论”、泰勒的“田园共和主义”和爱默生的“自然超灵论”这些文化表征沉淀下成为美国大众最朴素的信仰和理想,也是当时社会价值观的典型代表。 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原先平静和谐的农业文明被打破,由开始那种“远方小山村”的回忆转化为后来对农村生活的无奈和悲叹;田园化和理想化的“农村镀金主义”价值观念逐渐被冷漠与恐惧的“自然邪恶论”所代替,并逐渐引发了后来自然主义文学的决定论和悲观主义情绪。特别是19世纪中叶以后,美国社会的精神危机凸现出来,横扫全国的改革运动就是面对这种危机在社会生产、种族歧视、性别差异、个人生活习惯以及贫困化和城市化等层面上进行解决的尝试。在这些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中,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社会改革文学”,记录了人们面对工业化种种困惑所进行的艰难求索,而大多数改革的失败导致那些通过改革完善社会的认识论和价值观彻底破灭,并最终导致了19世纪末自然主义生存与暴力论的文学转型。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兴起 与社会改革文学一样,乡土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从美国的现实多样性以及文化多元性中来寻找美国工业社会价值的答案,试图从某种意识形态化的“民主进步现实”中获得建构美国新价值观念的理论基础。这些文学试图以传统农业文明的价值理想“整合”工业化所导致的“分裂性现实”,而这一整合的失败也迫使这些作家在后期创作中皈依自然主义,从而完全承认和认可自然主义作家所持有的社会价值观。另外,自然主义作为当时美国文化重塑过程中的一种文学思潮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美国不但是欧洲文化的传承者,也是世界文化的继承者。 总之,自然主义文学在美国19世纪末的兴起不是偶然的,是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工业化进程中文化转型时期的特定意识形态表现,是习惯于农业文明价值体系的美国人面对新的工业文明所产生的困惑和思索,更是美国农民逐步在适应工业文明过程中心理震荡和行为失范的正常表现。

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年级2011 级 学号2011101277 姓名汪琴红 指导教师陈永兰 成绩 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一、嘉莉的美好形象 (2) (一)美丽单纯 (2) (二)热情而富于青春幻想 (4) (三)努力实现自我 (5) 二、嘉莉性格的弊端 (7) (一)贪图物质享乐,爱慕虚荣 (7) (二)道德观念上的模糊与匮乏 (8) (三)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尚不成熟 (9) 结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注释 . (11) 参考文献 (12)

浅析《嘉莉妹妹》中嘉莉的人物形象 摘要:在德莱塞的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中,女主人公嘉莉表现出了独特的性格特征:一方面她美丽单纯、热情而富于青春幻想,努力实现自我;另一面她贪图物质享乐、爱慕虚荣,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尚不成熟,在道德观念方面的匮乏与模糊的性格缺陷也展露无疑。她身上显现出一个人真正应有的优缺点,展现出了新一代女性的形象。本文就上述几方面对嘉莉身上所展现的人格魅力进行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嘉莉妹妹》正面形象反面形象意识的觉醒 Abstract:In Dreiser's novel "Sister Carrie", the heroine Carrie showed a unique character: on the one hand, her beautiful and pure, warm and full of youthful fantasies, and strive to realize the self; the other side she covet material enjoyment, vanity, ability and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ability is not mature, the lack of moral concept and fuzzy character defects also showed no doubt. Her show a person really should hav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showing a new generation of female image. This paper further analyzes the above several aspects of the show on the Jail Li body charm of personality. Key Words:Conservatism, Sister Carrie, positive image, negative image, The awakening of consciousness

老年文化消费现状问题调查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3), 257-26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925703517.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925703517.html,/10.12677/ass.2020.93040 The Survey and Study of the Situation on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Zihan Wu Department of Finance,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Feb. 13th, 2020; accepted: Mar. 2nd, 2020; published: Mar. 9th, 2020 Abstract China’s population is rapidly aging,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has given a new meaning, and its market value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terms of investigation, the writer found some questions: the consumption ability of the elderly is generally not high because they have low income; the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nd scale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different regions is large; most cultural products have not met the demand of the elderly. Because the degradative organism of the elderly,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So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ke responsibility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ultivate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elderly, support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forces, and guide the elderl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ultural consumption. Keywords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Survey of the Situation, Policy Advice 老年文化消费现状问题调查研究 吴紫涵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 收稿日期:2020年2月13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2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9日 摘要 我国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文化消费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市场价值不容

解读《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

解读《嘉莉妹妹》的自然主义 【摘要】德莱塞的成名作《嘉莉妹妹》具有鲜明的自然主义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底层劳动者们的生活,真实地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和道德沦丧。文章着重从三个方面:环境影响、遗传因素、本能欲望全面解读了女主人公嘉琳妹妹的自然主义思想。此为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嘉莉妹妹》为美国文坛带来了新的气象。 【关键词】自然主义;嘉莉妹妹;环境;欲望 一、前言 自然主义特色是一种创作思潮,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并在20世纪盛行于欧洲和美国。所谓的“自然”主义就是:“自然中存在的都是真实的。物体构成自然、行动和受某种原因支配的力量及其可进行客观的科学考察的特性。”西奥多·德莱塞,自然主义的典范代表作家之一,与海明威、福克纳并列被称为美国现代小说的三巨头之一,其成名作《嘉莉妹妹》则是自然主义思潮的是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和代表作。 小说《嘉莉妹妹》小说人物活动的环境位于芝加哥,一个繁华的大都市繁华的大都市,嘉莉起伏的命运得到了真实地描摹.在那个工业扩张的黄金年代里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和由于金钱所带来的道德沦丧也得到了真实展现。具体来说,小说详细描写了来自社会底层的天真、美丽姑娘嘉莉,为了自己梦寐以求富裕的上层社会生活,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大都市芝加哥的艰辛经历,为能在大城市有立足之地,她先后委身与推销员杜洛埃和酒店经理赫斯特伍德的庇护之下,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机遇成为百老汇舞蹈明星的故事。然而在她拥有了金钱和地位后,仍然精神极度空虚,却感觉不到成功和金钱所带给他的任何幸福,俨然成了物质上的“土豪”,精神上的“贫困户”。在小说中运用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德莱塞强烈地抨击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道德沦丧,因此也成就了这部作品在美国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地位。 二、诠释自然主义 法国小说家左拉提出自然主义的概念,美国的文学界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下,盛行于各国文学领域。主要观点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没有被人类获得,相反,在社会、经济、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人类的生活、观点和道德都会发生改变。自然主义的基本特征如下:首先,与现实主义相似的是,自然主义侧重于对客观的、真实的现实生活的具体描述。与之不同的是,自然主义认为文学应当保持绝对的中立和客观,坚决不能服从于某种政治和道德目的。第二,自然主义作家运用所谓的“污秽”语言对社会现实的丑恶现象进行如实的描绘,并控诉了对新兴的资产阶级扭曲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揭露了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物欲横流。第三,宿命论和悲观论是自然主义文学作品的又一特点,自然主义的悲观论者认为,人们生活在苦难中,并最终走向死亡的结局。同时自然主义观点认为,人受到环境、

对嘉莉妹妹欲望的心理解析

对嘉莉妹妹欲望的心理解析 ◎魏京京 (郑州大学外语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小说《嘉莉妹妹》描述了一位女孩从农村到城市谋生直至后来成为纽约百老汇著名演员的故事。文章运用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女主人公嘉莉妹妹的心理进行解析,从纵横两方面阐释其欲望背后的驱动力。关键词欲望本我自我超我需求 一、引言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是20世纪美国文坛上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美国现代小说创作的先驱。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嘉莉妹妹》主要以欲望为主线,描述了女主人公嘉莉妹妹从一位农村姑娘变成纽约百老汇著名演员的整个过程,并对其生命沉浮中的种种心理变化进行了细致刻画。小说不仅揭露了美国社会的贫富悬殊和道德沦丧,而且反映的道德观念也一反传统,因为嘉莉妹妹最终非但没有为其堕落行为受到惩罚,反而却红极一时。因此,在1900年11月一经问世便激起轩然大波,曾一度被列为禁书,也从而引发了文学界长达三十余年的激烈争议,直至最终获得公众认可被推崇为经典之作。但是,小说诞生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人们对嘉莉妹妹的性格特点及行为方式,尤其是她的无止欲望,仍然颇有争议褒贬不一。 诚然,欲望是支配嘉莉不择手段向上流社会攀登的巨大动力源泉。但是,为什么她的欲望永远得不到满足,是什么因素支配着她不惜代价实现欲望?在揭示这些问题的原因时,由于受小说大量自然主义描写的影响,评论者多从她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来分析,认为是外部因素主宰着她,使她在当时的社会与自然背景下,要想获得自我愿望的满足,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然而,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本文试从嘉莉妹妹自身特点和心理因素着手,运用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对她的行为方式进行解析,探寻其不惜堕落而满足欲望的内在原因,以期对她的欲望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二、嘉莉的人格结构分析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自我与本我》(1923)中提出“人格三部结构说”,即人格是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部分构成。本我,是指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它像一口本能和欲望沸腾的大锅,具有强烈的非理性心理能量,按照快乐原则,追求一种绝对不受任何约束的本能欲望的满足;自我,是来自本我经外部世界影响而形成的知觉系统。它的任务是在本我和现实环境中起调节作用,奉行现实原则,既防止过度压抑造成精神伤害,又避免与社会道德公开冲突;超我,则代表道义方面的要求,它要努力达到的是完善而不是快乐或现实,受道德原则支配,由自我理想和良心两部分构成。在弗洛伊德看来,上述三者保持平衡,才能实现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精神崩溃。所以,只有在本我的引诱和超我的监督达到和谐状态,自我才能正常地发展。 在小说中,女主人公嘉莉妹妹18岁只身离开农村老家,怀揣着几块现钱和她的梦想,踏上了驶向芝加哥的列车。这个时候,她“在观察和分析能力方面思想都很不成熟,她很关心自己的利益,但是不太强烈…不喜欢书本…简直还不会仪态万方的把头一甩…”;但是,她“已经懂得顾影自怜,很快就领会人生中还有进一步的乐趣,渴望着获得物质享受…”。 小说拉开帷幕便将嘉莉的形象清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她年纪轻轻,没有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多少社会阅历,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还很不成熟。但是,她的心中却充满了对城市繁华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寥寥几笔,却入木三分,为以后她的经历作了很好的铺垫。 这就决定了她此次芝加哥之行的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 建设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研究如何建立与消费型社会相联系、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等问题,对于我国本土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及政府决策具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消费消费行为消费文化 消费,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的消费不仅是基于人体生理需要和满足的行为,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文化现象。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 所形成的对消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信念,即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每个国家、民族甚至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文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全

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当前我国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的时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消费方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 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 民族特异性和全球趋同性并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化物质被不同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所选择和吸收,渐渐被强化成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而另外一些传统的、带有强烈的排他性的文化物质被抑制,甚至失去了整体意义和价值,从而出现趋同的全球消费文化。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众多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开始纷纷 登陆中国,其中以美欧日为代表的西方跨国公司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跨国公司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一种全球趋同的消费文化,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国家的消费行为出现了“相似

嘉莉妹妹中的自然主义

The Analysis of Naturalism in Sister Carrie Abstract:Sister Carrie is one of the classics of naturalism. It was the first successful novel of American naturalistic writer Theodore Dreiser.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naturalism, analyzes the naturalism writing style in Sister Carrie. It includes two major aspects: naturalism writing style in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and biological evolutionism. Keyword: Dreiser, Sister Carrie, naturalism, environmental determinism, biological evolutionism Sister Carrie is the first novel of American naturalistic writer Theodore Dreiser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novel portrayed images of Carrie and Drouet and so on. The novel fully embodied Dreiser's naturalism morality and life view. 一.Naturalism Naturalism was originally a concept of classical philosophy. It was used to point out all forms of materialism, hedonism and secularism. In the early nineteenth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atural science and naturalism's connections to it, naturalism lost some derogatory senses and obtained a new kind of respect. Apart from applying in philosophy and science, naturalism was also applied in fine arts and then was introduced into field of literature. It was representative by Flaubert, Turner and Zola. Art critics Turner thought moral science was like natural science. It should be study in a similar way. We should treat all schools of literature equally and be objective to them. Following after Turner, Zola became the summarize and advocator of naturalism theory. Zola thought, the previous realistic works did not fully fit the demand of modern art and she made up her mind to use new theory to tamp it. Respecting the fact and literature was the base of this theory. Zola boil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naturalistic novel down to a point. That was valuing life correctly and getting rid of all elements of novelized character. Naturalist literature originated in France during the 1960s and then flourished. In 1990s, the trend of naturalist spread to American literature. Compared with European countries, naturalism's development in America was mo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its social and economic reform. Naturalism had arous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America. Naturalistic works' writing feature consists in a richness of detail, like real-time objective description. Dreiser used these techniques to become a successful representative naturalistic writer. Naturalistic writers thought human traits was determined by inheritance and their behavior were governed by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Dreiser's naturalism showed mainly that his protagonist was entirely governed by environment, inheritance and physiology, especially chemistry that involuntarily sinking to the abyss of evil in instinctive efforts. Therefore, men can not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mistakes or failures. Sympathetically disposing towards losers was one major feature in Dreiser's naturalism. 二.Naturalistic writing style in Sister Carrie Sister Carrie was written at a time when Darwinism prevailed. Many themes of the novel, like struggle, survival and desire, all came directly out of Darwinism's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In the meantime,Sister Carrie also was written in American naturalism mature stage--the end of 19th century. American naturalism was influenced by French naturalism. They emphasized human traits was determined inheritance and human behavior was governed by social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Dreiser fully revealed the naturalism style in Sister Carrie. He perfectly revealed the different mentality that different people had and different fate they had. And he explored the impacts of desire and environment on individual fate. These all were filled with ultra morals and survival of the fittest. Dreiser's life was full of ups and downs. So he had a chance to observe the every aspect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