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预防诊断论文

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预防诊断论文

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预防诊断论文
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预防诊断论文

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预防的诊断[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阿托品预处理对胆囊切除术中胆心反射的预防作用来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使医务人员对胆心反射更充分的认识以及了解对其处理的方法。方法将198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的99例患者对其进行阿托品预处理,其余的9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生理盐水处理,在切皮前,对治疗组的99例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注射量为0.3mg,并对其胆心反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手术过程中胆心反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麻醉首先对两组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时,采用上胸端硬膜外麻醉,而且要对患者持续麻醉。在手术前半小时,向患者肌肉注射10mg安定,0.5mg阿托品以及麻醉药。

2.2 实验麻醉后,在切皮前,对治疗组今次那个阿托品预处理,向99例治疗组患者体内静脉注射0.3mg阿托品注射液,而对照去给予相同量得生理盐水,再由相关人员对术中患者胆心反射发生率进行判断,书中对患者要紧密观察,如果患者的心率不大于60次/min,这时要对患者静脉注射阿托品,注射频率为0.3rag/次;如果患者的收缩压不断下降,直到下降20时,要对患者经脉注射麻黄碱,注射频率为6rag/次。

2.3 计量资料以样本均数 x±s表示,样本均数用t检验,组间计数比较用卡方检验,p<0.05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最新心悸的中医辨证治疗

心悸的中医辨证治疗 心悸是指自觉心跳,惊悸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位在心,其发生主要是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所致。有虚实之分,其虚表现为气血阴阳亏损,其实表现为痰浊,血瘀,水饮,故治疗当辨别虚实,虚者当补益气血,调整阴阳,实者当化痰涤饮,同时配合重镇安神。本病如如脏腑虚损程度较轻者,预后较好,如脏腑虚损程度较重者,则治疗较难,不易治愈。 心悸发作时常伴有气短、胸闷、甚至眩晕、喘促、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节律不齐。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病位主要在心,与肝、脾、肺、肾关系密切。因心为君主,“神明出焉”。如脾不生血,心血不足,心神则失养;脾失健运,痰湿内生,扰动心神,或肾阴不足,不能上制心火,肾阳亏虚,心阳失于温煦,均可发为心悸;肺气亏虚,不能助心以治节,心脉运行不畅则心悸不安;肝气郁滞,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均使心脉不畅,心神受扰,发生心悸。 常证: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至不能自主,或一过性、阵发性,或持续时间较长,或一日数次发作,或数日一次发作。兼见胸闷,气短,神疲乏力,头晕喘促,甚至不能平卧,以至出现晕厥。脉象或数或迟,或乍疏乍数,并兼见结、代、促、涩脉。 重证:如心阳不振,则出现心痛胸闷,气短,眩晕欲吐,脉或迟或数,或乍疏乍数;如心肾虚,水饮凌心,则出现浮肿尿少,形寒肢冷,坐卧不安,动则气喘,脉疾数;如水饮凌心射肺,则出现突发心悸,喘促不得卧,咯吐泡沫痰,或为粉红色痰涎,或夜间阵发咳嗽,尿少浮肿,脉细数;如心阳欲脱,则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喘促欲脱,神志淡漠;如阴阳离绝,则出现脉象散乱,极疾或极迟,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突发意识丧失,肢体抽搐。 病类病性 临床分虚实两类。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心神失养而致;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凌心及瘀血阻脉,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证,其本为气血不足,阴阳亏损,其标是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临床表现多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 1.心阴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心阴心血因久病失养,或劳欲过度,伤脾损肾,或各种原因的出血未复,或先天不足、禀赋衰弱等原因,久而久之,心阴心血乏源或亏虚,导致心之 气血两亏,不能奉养于心,致心失所养而发生心悸。正如《丹溪心法》所说“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肇端。” 2.肝肾阴虚,虚火扰主 因年老体衰、久病失养、房劳过度等原因导致肝阴不足或肾阴亏虚,一则肝阴不足,肝火内炽;一则肾阴亏虚,水亏火旺,均可因虚火扰动而成心悸。如《石室秘录》说:“怔仲之证,躁扰不宁,心神恍惚,惊悸不宁,此肝肾之虚而心气之弱也。” 3.心血瘀阻,气滞络阻 因心气不足,心阳不振,不能鼓动血液运行,致心血瘀阻,或寒邪入侵心脉,血寒而凝滞不通;或因痹证日久,致心脉痹阻;或年老气血日衰,痰湿痹阻脉络;或外邪内侵于心,气滞络阻等原因,使心失主血脉功能而悸动不安。如姜春华所说:“临床上,某些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引起的心律失常,症见心悸、心痛、舌紫、脉迟涩或结代,不论寒热虚实,必有心血鼓动不畅,血脉运行障碍或瘀血搏击脉络的病理,此时为主要矛盾,治宜活血化瘀,舒心通脉”。 4.痰饮凌心,痰火扰心

Gilbert综合征

(一)、Gilbert综合征 Gilbert综合征又称为体质性肝功能不良性黄疸,属一种较常见的遗传性非结合胆红素血症,1901年Gilbert首先报告。Gilbert综合征临床表现特点为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多无明显症状。Gilbert综合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病人主要为青少年,男性多见。发病率大约为5%左右。 临床表现 1.可无明显症状; 2.长期间歇性轻度黄疸; 3.部分病例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不适; 4.肝脾无肿大或轻度肿大。 2诊断鉴别 诊断依据 1.青少年发病,随年龄增加,黄疸逐渐减退,常有家族史。 2.慢性反复发作性黄疸,疲劳、饮酒、感染或月经期黄疸加重。 3.苯巴比妥或导眠能可使黄疸减轻或消退。 4.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胆红素阴性,尿胆原含量正常。无显性或隐性溶血性黄疸。 5.肝功能试验、溴磺太钠试验、肝脏活检正常。 治疗原则 1.Gilbert综合征无需特殊治疗。 2.必要时可服用苯巴比妥有降低血胆红素的作用。 用药原则 胆红素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口服,有助于血胆红素的降低。(2)、Dubin-Johnson综合征 Dubin-Johnson综合征又称为慢性特发性黄疸,为遗传性结合胆红素增高Ⅰ型,1954年Dubin等首先报告。Dubin-Johnson综合征临床表现特点为长期性或间歇性黄疸。多数研究表明Dubin-Johnson综合征血缘相近比率很高,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一家可多人发病,病人是Dubin-Johnson综合征致病基因的纯合子,但也有些病人并无家族史。常见于青年人,世界各地均有病例报告。

1临床表现 1.可无明显症状; 2.轻中度黄疸、尿色加深; 3.右上腹不适或隐痛、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黄疸、肝脾轻度肿大或轻微压痛。 诊断依据 1.青少年发病,常有家族史。 2.慢性反复发作性轻中度黄疸、尿色深黄、乏力、肝脾轻微肿大。饮酒、饥饿、过劳、感染或妊娠时加重。 3.血清结合胆红素轻-中度增高,尿胆红素阳性。 4.溴磺太钠试验45分钟时正常或稍高,120分钟时潴留显著,呈双峰曲线。其他肝功能试验基本正常。 5.口服胆囊造影不显影,静脉胆管造影可显影,无肝内外胆管梗阻。 6.肝组织色深呈绿或黑褐色,肝实质细胞内明显的脂褐素颗粒。 7.尿中粪卟琳排泄障碍。 治疗原则 1.Dubin-Johnson综合征预后良好,无需特殊治疗。 2.苯巴比妥有助于降低血胆红素。 用药原则 黄疸较深时可加用苯巴比妥口服,有助于血胆红素的降低。 (三)、crigler-najjar综合征 crigler-najjar 综合征(crigler-najjar syndrome,CNS)又称为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又称先天性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症、伴有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据肝细胞内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程度,又分为crigler-Najjar 综合征Ⅰ型和Ⅱ型。Ⅰ型罕见,新生儿出生2 周内常出现肌肉痉挛和强直、惊厥、角弓反张等胆红素脑病表现。 疾病中文名称 克里格勒-纳贾尔综合征,先天性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缺乏症,先天性非梗阻性非溶血性黄疸 2疾病描述 是一种少见的,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的遗传性高胆红素血症,又称先天性葡萄糖醛酰转移酶缺乏症、伴有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等。根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如变换姿势、运动、睡眠时,或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动。心血管反射一般都能很快完成,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循环功能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1)动脉压力感觉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图4-25)。动脉压力感觉器并不是直接感觉血压的变化,而是感觉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的程度就升高,压力感觉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觉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扩张程度成正比。由图4-26可见,在一个心动周期内,随着动脉血压的波动,窦神经的传入冲动频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图4-25颈动脉窦区与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与化学感受器(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和孤束核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然后进入延髓,到达孤束核。兔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称为主动脉神经。

图4-26单根窦神经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在不同动脉压时的放电图中最上方为主动脉血压波,左侧的数字为主动脉平均压(mmHg,1mmHg=0.133kPa) 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可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延髓端腹外侧部C1区的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孤束核神经元还与延髓内其它神经核团以及脑干其它部位如脑桥、下丘脑等的一些神经核团发生联系,其效应也是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另外,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到达孤束核后还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生联系,使迷走神经的活动加强。 (3)反射效应: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

62个反射区适应症

62个反射区的功能、解剖位置 及适应症 1、肾上腺 功能:分泌激素,升血压,加强心跳,改善冠脉流量,可进行抢救,抗 休克、中毒、炎症等。 解剖位置:双脚掌第二跖骨与第二跖骨之间,足底“人”字行 叉点正 凹陷处。 适应症:心律不齐,昏厥,炎症,过敏,哮喘,风湿症,关节 炎,肾 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2、腹腔神经丛 功能:管理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活动。 解剖位置:双脚掌中心,在反射区的两侧。 适应症:神经性胃肠病症,腹胀,腹泻,气闷,烦躁等。 3、肾 功能:泌尿功能,从尿中排除大量代谢终产物,如肌酐马尿酸, 无机

盐,氯化钠等,调节水,盐的代谢,维持酸碱平衡。 解剖位置:双脚掌第二、三跖骨近端,相当于脚掌“人”字型 叉后方 的凹陷处。 适应症:各种肾脏疾患,如急、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肾结 石,游 走肾及水肿,风湿症,关节炎,高血压,泌尿系统感染 等。 4、输尿管 功能:尿由肾脏生成后,凭借输尿管的蠕动,将尿液推进到膀 胱。 解剖位置:双脚掌自发射区中心至膀胱发射区之间呈一线状弧 形区域。 适应症;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炎症,关节炎,高血压,动脉硬化, 排尿 困难,肾积水,尿血症等。 5、膀胱 功能:暂时储尿和快速将聚积的尿液经尿道排除体外。 解剖位置:双脚掌内侧舟骨下方的稍突起处。 适应症:肾,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感染及膀胱疾患等。 6、尿道 功能:主要功能是排尿,男性尿道兼有排精的作用(此反射区也

的阴道) 解剖位置:脚跟的内侧,自膀胱发射区向上延伸至距骨与舟骨 之间隙。 适应症:泌尿系统感染,尤其对尿道炎,阴道炎更有疗效,阳 痿,早 泄。 7、额窦 功能:两眉间的空腔参与发音。 解剖位置:双脚五趾尖端。右侧额窦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的则 在右侧。 适应症:脑中风,脑震荡,鼻窦炎,头痛,头晕,失眠,发烧 及眼、 耳、鼻、口腔疾患。 8、三叉神经 功能:管理头面部感觉。为混合神经,有感觉分支,又有管运 动的分 支。分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三大支。 解剖位置:双脚拇指末节外侧上中断,在小脑反射区上前方。 右侧三 叉神经的反射区再左脚上,左脚的反射区在右脚上。 适应症:偏头痛,面神经麻痹,神经痛,腮腺炎,耳病,鼻咽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培训讲学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 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如变换姿势、运动、睡眠时,或当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动。心血管反射一般都能很快完成,其生理意义在于使循环功能能适应于当时机体所处的状态或环境的变化。 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觉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因此这一反射曾被称为降压反射。 (1)动脉压力感觉器: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感受装置是位于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的感觉神经末梢,称为动脉压力感受器(图4-25)。动脉压力感觉器并不是直接感觉血压的变化,而是感觉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动脉管壁被牵张的的程度就升高,压力感觉器发放的神经冲动也就增多。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觉器的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管壁扩张程度成正比。由图4-26可见,在一个心动周期内,随着动脉血压的波动,窦神经的传入冲动频率也发生相应的变化。

图4-25颈动脉窦区与主动脉弓区的压力感受器与化学感受器 (2)传入神经和中枢联系: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组成颈动脉窦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进入延髓,和孤束核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纤维行走于迷走神经干内,然后进入延髓,到达孤束核。兔的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自成一束,与迷走神经伴行,称为主动脉神经。 图4-26单根窦神经压力感受器传入纤维在不同动脉压时的放电图 中最上方为主动脉血压波,左侧的数字为主动脉平均压 (mmHg,1mmHg=0.133kPa) 压力感受器的传入神经冲动到达孤束核后,可通过延髓内的神经通路使延髓端腹外侧部C1区的血管运动神经元抑制从而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孤束核神经元还与延髓内其它神经核团以及脑干其它部位如脑桥、下丘脑等的一些神经核团发生联系,其效应也是使交感神经紧张性活动减弱。另外,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到达孤束核后还与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生联系,使迷走神经的活动加强。 (3)反射效应:动脉血压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增多,通过中枢机制,使心迷走紧张加强,心交感紧张和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其效应为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降低,故动脉血压下降。反之,当动脉血压降低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减少,使迷走紧张减弱,交感紧张加强,于是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血压回升。

Mirizzi综合征(米里齐综合征)

Mirizzi综合征 别名:Mirizzi综合症;解剖功能综合征;米里齐综合征 消化科: 概述:Mirizzi综合征(Mirizzi syndrome)作为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及其炎症所引起的胆管梗阻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常见。 目前各家对Mirizzi综合征的定义尚未达成一致。1905年Kehr 报道了胆囊管结石嵌顿及其炎症所引起的肝总管梗阻是梗阻性黄疸的少见原因。1940年阿根廷医生Pablo Mirizzi根据术中胆道造影提出“肝管有生理括约肌功能”的报道,并于1948年根据术中胆道造影结果首次报道并描述了由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压迫肝总管引起的梗阻性黄疸,称之为解剖功能综合征,命名为Mirizzi综合征。其所指的Mirizzi综合征是由于肝总管受到结石的刺激引起肝总管括约肌收缩,从而导致肝总管梗阻,肝总管无器质性改变。但是1983年Lubbers 证明肝管上不存在括约肌,组织学研究表明肝总管是一纤维组织结构管道,壁内有少量的平滑肌细胞,未证实有括约肌样的平滑肌,故最早定义的Mirizzi综合征缺乏解剖学基础。在随后的报道中,常将Mirizzi综合征包括嵌顿结石对肝总管的机械性压迫、炎症纤维狭窄、肝内胆管狭窄,甚至胆囊胆管瘘等一系列病理改变,对原定义有了较大的修改。它实际上是胆石症的一种并发症,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1975年,Corlette年报道18例胆囊哈氏陷窝与肝管形成内瘘,将其归为Mirizzi综合征的一种类型。1983年,宫畸逸夫提出Mirizzi综合征的定义,为肝总管狭窄是由于胆囊结石或并发炎症并伴有胆管炎

和黄疸症状,宫畸逸夫将胆囊颈或胆囊管无结石或胆囊内结石没有嵌顿,而是由于胆囊炎的炎症累及引起肝总管狭窄的一组疾病包括在Mirizzi综合征里。 由于Mirizzi综合征在胆囊切除时易引起胆管损伤,加上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广泛应用,术中常遇到类似的病理变化,手术处理存在特殊性。而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可致胆囊癌的发生率上升,这都需要有一名称来概括这些症状,所以Mirizzi综合征这一概念仍在使用,但其意义更为广泛。目前Mirizzi综合征多指由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和(或)其他良性疾病压迫或炎症波及引起肝总管或胆总管不同程度梗阻,导致胆管炎、梗阻性黄疸为特征的一系列的症候群。 流行病学:1961年Mirizzi诊治4000例病人中发现70例,发生率为1.8%。Csendes报道17395例胆囊结石手术病例中,仅发现219例,占1.3%(包括胆囊胆管瘘)。Puente总结580例胆道手术病例中,Mirizzi综合征发生率为1.8%。Bear等认为其发病率在0.7%~1.1%之间。 病因:Didlake等强调胆囊管解剖变异与本征发生有关。病变基础是:胆囊管开口过低或平行于胆总管;相邻两管壁有时缺如,仅间隔一层覆有胆管上皮的薄的纤维膜;有时周围组织形成一鞘样结构,将胆囊管与肝总管一并包裹在内。这样的结石一旦嵌顿在胆囊管中,十分容易压迫肝总管使之狭窄,甚至形成瘘。其他存在的因素还有: 1、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结石或炎症压迫肝总管或炎症累及肝总管。

治疗心脏病的19个特效验方

1 阻滞康复汤基本配方:黃芪60g炙甘草30g党参30g降香12g附子15g(先煎2小时)枳壳10g桂枝10g生姜5g大枣10g薤白10g柏子仁10g苦参15g 血压高者加石決明30g等二十余味名贵药材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水煎服,每日一付,分三次服用,15付一个疗程. [ 疗效]:用上方治疗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73例,经用药2-5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26例,显效者45例,无效者2例.愈后者经随访3年,均未复发. 2 二香蒌蛭汤基本配方:【复方琥珀粉2朱砂1.5冲服每次半包】人参6g 三七18g大小蓟各20g瓜蒌20g沉香10g 降香15g赭石30g水蛭15冰片2g(分3次冲服)山楂25g珍珠母30g夜交藤40等三十余味名贵药材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水煎服.15付一个疗程 [ 疗效]:用上方治疗冠心病患者1963例,经用药4-6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932例,显效者30 例,无效者1例.愈后经随访5年,均未复发. 3心梗复元汤基本配方:党参12g三七15g水蛭8g玄胡15g降香15g郁金12g 黄精15g麦冬15g葛根15 g仙灵脾9g休克加附子12g五味子12g人参5g去党参;心律失常加炙甘草6g苦参15g阿胶9g胸痛加瓜蔞15g薤白12g恶心呕吐加半夏12g竹茹10g生姜5g腹胀便秘加大黄6-10g大腹皮15g烦躁失眠加远志9g 夜交藤15g等四十余味名贵药材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水煎服,每日一付, 15付一个疗程.休息2天后服下一个疗程.同时配合西药治疗 【疗效】用上方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患者286例,经用药2-4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191例,显效者89例,无效者6例.愈后者经随访3年,均未复发. 4心肌炎康复汤基本配方:【复方琥珀粉2朱砂1冲服】党参30g枣仁15g全簍20g元肉10g甘草10g柏子仁12g薤白10g茯神10g枳壳15g厚朴20g郁金10g 远志10g大枣5枚板蓝根15g连翘20g合欢皮20g佛手15g等三十余味名贵药材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水煎服,每日一付,15付一个疗程 [疗效]:用上述心肌炎康复汤治疗心肌炎患者3753例,经用药3-7个疗程后,其中,治愈者3532例,显效者178例,无效者43例.愈后经随访5年,均未复发. 5心律失常康复汤基本配方:红参10g苦参15g黄连5g枣仁20g麦冬15g五味子10g薤白15g朱砂2g(分3次冲服)炙甘草10g珍珠粉3g(分3次冲服)茯神15g 等二十余味名贵药材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水煎服,每日一付,分三次服用,15付一个疗程.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第五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脏和血管活动是与整个机体代谢的需要相适应的。如在劳动和运动时,心脏血管活动也随之加强,以增加对活动器官的血液供应。当劳动停止时,心脏血管活动也逐渐恢复至安静水平。心脏血管的这种适应性远非自身活动所能完成,而是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的。 一、神经调节 机体对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完成的。下面分别讨论: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心血管中枢以及一些主要的心血管反射。 (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 1. 心脏的神经支配 支配心脏的传出神经为交感神经系统的心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迷走神经。 心交感神经及其作用: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胸段1,5节侧角(1) 内,其轴突在椎旁交感神经中上行,在星状神经节内换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心交感神经兴奋时,其节后纤维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的肾上腺素能β受体相结合,可使心率加快,兴奋经房室交界的传导速度加快,1 心房肌心室肌收缩力加强,结果导致心输出量增加。这些作用分别为正性变时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和正性变力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其它儿茶酚胺β受体激动剂)是通过下列机制改变心脏的活动。 2+1)增加慢通道的通透性,促进Ca内流。在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下,窦房结细胞动作电 2+2+位的4期Ca内流加速,故4期去极化速度加快,心率增快。由于其动作电位0期内Ca内流加快,其动作电位上升速度和幅度均增加,故慢反应细胞、房室交界区的兴奋传导速度加 2+快。同时,在心房肌和心室肌动作电位2期(平台期)时Ca内流也增多。此外,去甲肾上 2+腺素还能使肌浆网通透性增加,细胞内Ca增多,故心肌收缩力加强。 +2)使快反应自律细胞4期以Na为主的内流加快,故自律性加快。因此,在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较高的情况下,浦肯野细胞自律性明显升高,可形成心室快速异位节律。

迷走神经反射

输尿管肿瘤 迷走神经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器官,并与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反射弧的形式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在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兴奋,引起所支配的各脏器发生反应,这些反应在临床上被称为迷走神经反射。 在一定程度的刺激下,迷走神经反射常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等,患者常感觉突然发生心慌、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不适,而这些刺激在各种手术中尤为突出,上述状况若不及时处理,将很容易导致悲剧的发生。在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与麻醉医生必须密切配合,严密监测。及时正确的处理,方能使患者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常见的迷走神经反射有:眼心反射、胆心反射、胃肠道、膀胱及宫颈等内脏器官的牵拉反射等。 胃肠道手术中,若术者动作粗暴,牵拉胃肠过于激烈,导致网膜及肠系膜等处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在盆腔内操作的手术,尤其涉及到宫颈等处,亦会引起迷走神经刺激症状,导致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 现代医学,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为基本理念,为了将手术与麻醉风险将到最低,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及时采取应急诊疗方案程中。为了防止迷走神经反射带来的不良后果,应从如下几方面人 1.术前选用足量的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以抑制迷走神经张力过高 和对抗术中的牵拉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和心雒失常。 2.术中术者操作应轻柔,减轻牵拉反射刺激.应用局麻药物行手术部位的浸润麻醉或神经阻滞麻醉,以阻断迷走神经反射。 3.当术中发生严重的迷走神经反射,使心率下降、血流动力学改变,此 时应立即通知术者停止手术.并应用阿托品、麻黄碱、多巴胺等维持生命体 征平稳,并同时加深麻醉,对抗迷走神经反射。 4.当手术中发生恶心、呕吐时,应立即置病人于头低足高位,头偏向一 侧。并停止手术操作,避免刺激引发和加重迷走神经反射,并按吸人性肺处理。 5.若出现心脏骤停,则立即实施心肺复苏。 总之,迷走神经反射是各科手术中经常遇到的突发事件,或轻或重,都应引起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降低手术与麻醉风险。

经方治疗胆囊疾病

黄煌教授讲座笔记----胆病治疗经验 需要外科治疗的胆囊炎:1.化脓性胆囊炎,胆囊肿得很大,随时可能穿孔;胆囊结石症状严重,有手术指征2.慢性胆囊炎,如胆囊功能萎缩,反复感染成为病灶,不如切除因此,要跟外科医生商量,是否有手术指征没有胆管梗阻、化脓的急、慢性胆囊炎,均可用中医治疗胆病包括: 1.胆结石:发生在胆囊,或胆管、肝管胆固醇结石,与代谢失调有关胆色素结石,主要发生于肝管,胆管,与胆道反复感染,或蛔虫卵有关 2.胆结石、胆囊炎:常并发,互为影响,互为作用,互为因果,可看作是一个病年龄:20~45岁多见,男女比例为1:3至1:4 3.胆囊息肉:一般无症状,常在做B超时发现。分为单发性、多发性、肿瘤性、非肿瘤性非肿瘤性息肉: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适合中药治疗,息肉会变小,甚至消失。肿瘤性息肉和多发性胆囊息肉体积较大者,不宜服中药,宜手术。 4.胆道术后综合征 腹腔镜手术问世后,切除胆囊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症状:绞痛、甚至黄疸、发热、恶心呕吐、大便紊乱。一般术后三个月大便紊乱常见。与手术、结石未拿干净有关,或术前情绪紧张有很大的关系。或极度恐惧,或手术后关心护理不当。中医大有可为经方治疗胆道疾病: 1.止痛、通便、退黄、除胀。食欲改善,精神、睡眠好转。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信心。 2.改善体质,防止疾病复发。在排石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一、小柴胡汤 适用于胆囊炎引起的发热,以及慢性胆囊炎。经常属于往来寒热的范围,常持续很长时间。与感冒有些类似。常诊断为“发热待查”收治入院。“往来寒热,胸胁苦满”症候群,为小柴胡汤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也可能是感冒、咳嗽、肺结核等,见于发热性疾病处于迁延期。重要脏器无损害,肝、肾、心功能尚健全。急性胆囊炎:上腹或右上腹剧烈绞痛,可放射到右肩部,可诱发心绞痛或胆心综合征。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食欲下降,黄疸。柴胡用量至少20克黄芩10克以上。还可治疗“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慢性胆囊炎:本方改善上腹部胀痛,恶心呕吐症状。为传统消炎药,利胆药,免疫功能调整用药。柴胡体质:易生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发作与情绪有关。体形中等偏瘦,面色发青白,缺少光泽,对气温变化敏感,四肢冰冷,主诉自觉症状为多(发冷、恶心、痛),肌肉较坚紧,情绪波动较大。女性经前乳房胀痛。中青年比较多。胆囊炎患者的重要症状:呕吐,汤液应浓缩,去滓再煎。不能大量服用汤药。煎大半碗,100-150毫升。加减要注意:黄疸的,加茵陈、山栀、黄柏。合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是很好的消炎利胆药。腹胀,大便不通者:加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可通便,除胀 二、大柴胡汤 治高血压、高脂血症、哮喘、胆道疾病原文很多与呕吐有关。“呕不止,心下急……”“呕吐而下利者”胆石症胆囊炎引起胆绞痛,必须要使用大柴胡汤。“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胆结石导致胰腺炎:也可用大柴胡汤,专治这种疾病(专方)。辨证论治的误区:只对症状用药;没有专病专方。要研究很多疾病的专方大柴胡汤专方治疗专病:胆囊炎引起的胆绞痛,胰腺炎,胆石症。经典指征:心下(两肋弓夹角下的区域)按之满痛胆绞痛常在饱餐或高脂肪饮食后出现,逐渐加剧,难以忍受,剧烈疼痛,大汗淋漓,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可出现轻度的黄疸和发热。有明显利胆作用,有降低括约肌肌张力的作用。枳实芍药解痉止痛作用非常明显。“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大黄柴胡黄芩退黄,利胆,消炎。半夏止呕天然的消炎利胆药,天然的解痉排石药。胆道疾病伴有胰腺炎:这张方最适合。此方之灵验神效。非

4、胆囊、胆道手术麻醉与迷走神经反射 方才

4、胆囊、胆道手术xx与迷走神经反射 安徽省立医院xx (230001)方才xx 一、手术xx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重点检查心、肝、肺、肾功能、同时对并存疾病特别是肺部感染、肝功能损害、糖尿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等应给予全面的内科治疗。 (二)特殊准备 1、抗感染胆囊、胆道疾病往往伴有感染、胆道梗阻(阻塞性黄疸)及肝功能损害,麻醉前应给予消炎、利胆和保肝治疗。 2、纠正凝血功能阻塞性黄疸可导致胆盐、胆固醇代谢异常和Vit K吸收障碍,致使VitK参与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出/凝血异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麻醉前应给予VitK治疗,使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 3、降低黄疸程度黄疸指数超过100u者术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术前应先行经皮胆囊穿刺引流,使黄疸指数降至50u以下再行手术。 4、稳定植物神经功能阻塞性黄疸病人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表现为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心动过缓。麻醉手术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和低血压,麻醉前应常规给予阿托品。 5、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营养不良、贫血: 术前均应作全面纠正。麻醉方法选择及管理胆囊、胆道疾病患者往往有水、电解质、低蛋白血症等继发性病理生理改变,麻醉前均应作全面纠正。 二、xx方法选择及管理 (一)xx方法

1、方法选择胆囊、胆道手术病人病情与体质差异极大,伴肥胖体型者逐年增多,麻醉选择与处理的难度也各异。通常情况下,手术可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T8~10,阻滞平面T4~12)或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进行。 2、应注意的问题胆囊、胆道部位迷走神经分布密集,且有膈神经分支参与,在游离胆囊床、胆囊颈和探察胆总管时,可发生迷走-迷走神经反射(胆-心反射)。病人不仅出现牵拉痛(硬膜外麻醉)、心动过缓,且可因反射性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和/或血压下降。应采取预防措施,如胆囊、胆管周围局部神经封闭,应用哌替啶、阿托品、麻黄素、氟哌啶-芬太尼/哌替啶合剂等。 (二)xx药物 1、阿片类药物: 吗啡、芬太尼可引起胆总管括约肌和十二指肠乳头部痉挛,促使胆道内压上升(≥300cmH 2O)15~30分钟,且不能被阿托品解除,麻醉前应禁用。小剂量哌替啶-1 (≤1.0mg.kg)具有类似阿托品的抑制胆碱能受体兴奋作用,能减慢Oddi’s 括约肌收缩频率,抑制肝外胆道收缩性和降低胆囊张力,结果胆囊/胆道压力下降,迷走神经传入冲动减少。 2、抗胆碱药: xx可使胆囊、胆总管括约肌松弛。 3、吸入xx: 阻塞性黄疸患者常伴有肝损害,应禁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氟烷、甲氧氟烷、大剂量吗啡等。安氟醚、异氟醚、七氟醚也有一过性肝损害的报道。 4、促凝血药: 胆道手术可促使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增强,纤维蛋白溶解而发生异常出血。

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方19首)

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方19首) 治胆囊炎、胆石症秘方 53.1 变通大柴胡汤 【来源】刘渡舟,《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柴胡18克,大黄、白芍、枳实、黄芩、半夏、郁金各9克,生姜12克。 【用法】每日1~2剂,水煎服,日服2~4次。 【功用】疏肝利胆。 【方解】方中柴胡味苦微辛,气平微寒,具轻清上升、宣透疏达之性,长于疏泄肝胆之邪热,与黄芩相伍能和解表里、清热利湿;与白芍同用,能柔肝舒肝止痛;半夏、生姜化湿和中、降逆止呕;大黄、枳实泻腑清热、利胆消炎;郁金辛开苦降、性寒泄热,入气分行气解郁,入血分凉血化瘀,为血中气药,并有利胆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清热利湿,通腑利胆之效。本方既能治“本”(抗菌、消炎),又能治“标”(止痛、退热),诚为一首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剂。【主治】急性胆囊炎(证属肝胆湿热者)。临床以胁痛、发热、厌油、恶心、便干,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为特征。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佳。 【附记】本方多为苦寒之品,故对脾胃虚弱、正气不足之急性胆囊炎不相宜,忌用。临证当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不可套

用照搬,方能取得好的疗效。 53.2 变通一贯煎 【来源】顾伯华,《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生地12克,首乌、枸杞各9克,茵陈、虎杖各12克,生大黄6~9克(后入),生山楂12克,鸡内金3克(研粉分吞),麦芽12克,玫瑰花3克,佛手6克,绿萼梅6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养肝柔肝,疏肝利胆。 【方解】胆囊炎、胆石症多为肝胆湿热之标实证,又有肝阴不足之本虚证,本虚标实,治当兼顾。故方中以生地、首乌、枸杞甘寒补肾、滋水涵木、养肝柔肝;茵陈、虎杖、大黄清热利胆、消炎化石;山楂、麦芽、内金消食化滞以健胃,内金尚有化石之能;玫瑰花舒肝和血;佛手、绿萼梅舒肝理气。诸药合用,共奏滋水涵木,疏肝利胆之效。本方标本兼顾,一方面滋阴扶正,使水生木旺而不恋邪,一方面清泻祛邪,使炎消石溶而不伤正,相反相成,正复邪除,故收效颇著。【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证属肝阴不足者)。临床胁痛隐隐,体倦乏力,口干咽澡,头晕目涩,舌质红,体瘦小,苔薄黄或少苔,脉弦细为特征。 【疗效】临床屡用,收效颇著。

胆汁淤积的药物治疗

胆汁淤积(cholestasis)系指胆汁流流入十二指肠减少或消失,临床上可出现黄疸、瘙痒,伴血清胆红素、胆盐或碱性磷酸酶(ALP)升高的综合病征。胆汁淤积可由肝外胆管梗阻、肝内胆管梗阻,或肝细胞分泌胆汁方式的改变所引起。前者(肝外型胆汁淤积)系胆总管或肝内大的胆管机械性阻塞,通过手术或其它措施解除梗阻后,胆汁淤积随之消失;后两种类型在解剖上看不到梗阻存在,系肝细胞/毛细胆管病变而致胆汁排泌障碍,常统称为肝内型胆汁淤积。胆汁淤积与黄疸不同,前者系指包括胆红素在内的全部胆汁成分淤滞;黄疸是血液胆红素浓度增高,使巩膜、皮肤等组织发生黄染的现象,有些疾病仅有胆红素代谢障碍,而胆汁其它成分排泌正常。 一、胆汁生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一)肝细胞结构 肝细胞是胆汁生成的主要来源。按形态学和功能不同,可将肝细胞膜分为三部分:①窦膜:又称基膜,系指面向Disse腔的肝细胞膜,主要担负物质转运功能。血浆成分可穿过窦膜进入肝细胞内;相反,肝细胞肝细胞制造的物质如白蛋白、脂蛋白和凝血因子等也可穿过此膜进入血循环;②侧膜:为相邻肝细胞之间的细胞膜。近毛细胆管处有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其主要作用是阻止胆汁成分反流入血液;③毛细胆管膜:即毛细胆管壁,主要参与物质的转运。 (二)胆汁成分 与血浆相比,胆汁为一等渗的液体溶液,其固体成分<5%。胆汁中大多数电解质浓度与血浆相仿,但有机阴离子和阳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血浆。胆汁主要有机成分包括胆盐、胆红素、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其结合物、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等。其它成分包括胆固醇、磷脂、白蛋白、IgA、重金属(铜、铁、锌、锰)、维生素、激素、多肽和氨基酸、磷酸酶等。一些药物也通过胆汁排泄。 (三)肝细胞膜转运器 肝细胞窦膜和毛细胆管膜分布许多转运蛋白,主要行使以下三种功能:①从肝窦血液中摄取物质;②细胞内转运;③毛细胆管排泌。 1.窦膜转运器 (1)钠-牛磺胆汁酸共转运多肽(NTCP):仅在肝细胞窦膜上表达,为钠依赖性转运器,其能量来源为窦膜上Na+-K+-A TP酶所维持的穿膜钠梯度,负责大多数结合胆盐的摄取。 (2)有机阴离子转运多肽(OA TP):为钠非依赖性转运器,摄取底物较广泛,包括胆盐、胆红素、BSP、大的阳离子(如类固醇)等。 (3)有机阳离子转运器(OCT1):可摄取胆碱等有机阳离子。 2.毛细胆管膜转运器 主要包括毛细胆管多特异性有机阴离子转运器(cMOA T)、多重耐药蛋白(MDR)、GSH转运器、和毛细胆管胆盐转运器(cBST)等,对胆汁生成及其成分组成起重要作用。cMOA T是毛细胆管膜上主要转运蛋白,可将胆盐、胆红素、GSH、GSSG、重金属、抗生素等从肝细胞转运至胆汁。mrp2可能为cMOA T的大鼠同源体,仅在毛细胆管膜表达。MDR1主要转运疏水化合物,如糖脂、类固醇激素、疏水多肽、毒素和代谢产物等,但不转运胆盐。MDR3仅转运磷脂。 (四)胆汁流形成 肝细胞为极性细胞,很多物质自肝细胞窦膜摄取,在细胞内经多种途径转运至毛细胆管膜而排泌于胆汁。根据胆汁生成的机制,胆汁流可分为胆盐依赖性胆汁流(bile salt-dependent bile flow, BSDF)和胆盐非依赖性胆汁流(bile salt-independent bile flow, BSIF)两种类型。此外,胆管上皮细胞也可分泌富含碳酸氢盐溶液,参与生成胆汁。

胆甾相液晶可见光布拉格反射实验

胆甾相液晶可见光布拉格反射实验 阮 亮 丁慎训 杨秀珍 (清华大学现代应用物理系,北京 100084) 摘 要 胆甾相液晶可见光反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与晶体粉末样品X光衍射相似,本文主要提供一个巧妙而又直观的布拉格反射实验方法,并测量胆甾相结构周期——螺距与温度的关系,进而揭示胆甾相液晶热色效应的机理. 关键词 胆甾相液晶;布拉格反射 分类号 O 734.2 研究布拉格反射规律通常是使用X射线或微波,本文则提供了一个更直观的实验来达到这一目的.实验用胆甾相的多畴螺旋结构代替晶体粉末样品,由胆甾相螺旋结构的周期——半螺距P/2代替晶体的晶格常数a,用可见光来代替X射线或微波,既可用肉眼观察,又可用实验装置定量的测量. 为了进一步阐明实验原理,有必要对物质中介态——液晶态作一简单介绍.某些具有各向异性的分子(如棒状、板状、盘状)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为液晶,它是一个介于固相和液相之间的中介相,加热过程中液晶有一个固相到液晶相转变的温度T m(熔点),继而有一个液晶相到各向同性液相的转变温度T c(清亮点——由混浊的液晶相变为清彻透明的液相而得名),因此,仅在T m~T c温度范围内为液晶相.它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此类液晶属热致液

晶,其结构可分为三大类:近晶型、向列型、胆甾型,分别如图1的(a)、(b)、(c).向列相中长棒状分子的位置是无序的, 图1 液晶的分子排列 但分子取向是有序的,沿某一从优方向取向,此从优方向用一单位矢量n(称为指向矢)来描述,液晶相中n和-n是不可区别的.胆甾相可以认为是螺旋向列相,指向矢n在空间不是恒定的,沿螺旋轴(光轴)螺旋状旋转.胆甾相结构沿光轴呈周期变化,由于n和-n的等价性,所以其重复周期为半螺距P/2.由于其结构的特征,胆甾相光学性质是独特的,指向矢n旋转上千圈/mm;又由于半螺距的典型值约为 3 000,它远大于分子的线度,与可见光波长相当,所以这种周期结构可以产生可见光的布拉格反射.当然,胆甾相螺距由材料本身的组分确定,并随外界温度(电场、磁场等因素)而变化,产生色彩鲜明的布拉格反射谱,形成有趣而实用的胆甾相热色(温度)效应(电光、磁光效应),较固定晶格常数的晶体具有更丰富、更奇妙的性质.

心脏X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论坛# 心脏X综合征的中医治疗1) 毛静远,王恒和,葛永彬 摘要初步探讨中医治疗心脏X综合征的理论与方法,并对心脏X综合征病人证候进行分析,据此以理气宽胸活血法治疗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心脏X综合征病因多为情志不遂,病机多为气滞痰阻血瘀导致心脉痹阻;理气宽胸活血法能减少心脏X综合征病人心绞痛的发生,改善病人临床状况。 关键词:心脏X综合征;气滞痰阻血瘀;理气宽胸活血法 中图分类号:R541R25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5-0377-03 Treatm ent of C ardiac Syndrome X by Traditional C hinese Medicine Mao Jingyuan,Wang Henghe,Ge Yongbin//T he First T eaching Hospital of T ianjin U niv ersity of T CM(T ianjin300193) Abstract:T he theories and therapy of car diac syndrome X(CSX)were ex plored by theory of traditio nal Chinese medicine.T he analysi s of the syndrome showed that the patients wit h CSX were duo to emot ional upset,Q i stag nation,phlegm stagnation and bloo d stasis w hich lead to obstruction of heart channel.T he patient w ith CSX should be treated by r eg ulating the Q i,r eliev ing chest stuffiness and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 ion. Key words:cardiac syndro me X;traditio nal Chinese medicine;Qi stag nation;phlegm stagnation;blood stasis 1967年,L iloff等[1]首先报道了一组有典型劳力型心绞痛、心电图和/或运动心电图试验阳性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病人, 1973年,Kemp[2]将此证候群命名为心脏X综合征。近20年来,现代医学在心脏X综合征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已作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症状缓解不理想,目前缺乏有效、规范的治疗方法。中医在心脏X综合征的治疗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作用[3-5],为其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 1概述 1.1现代医学对心脏X综合征的认识心脏X综合征发病机制至今仍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与冠状动脉储备能力降低[6,7]、内皮功能损害[8-10]、雌激素缺乏[11]、疼痛感知异常[12,13]等有关。心脏X综合征病人有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症状,病人在运动或起搏诱发胸痛时,可看到心肌缺血性改变,冠状动脉储备能力降低,改善心肌缺血的药物对心脏X综合征病人有一定疗效,所以心肌缺血可能是心脏X综合征关键的发病机制。心脏X综合征病人伴有明显的焦虑、消沉和多疑的症状,大约有30%病人患有可治疗的精神疾病,另外有30%的病人可有不断引起症状的心理问题。提示情绪问题可能是心脏X综合征发病的因素之一。 心脏X综合征治疗主要采用对症处理,以减轻反复发作的胸痛,改善冠状动脉储备功能为主。2002年,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心脏病学院(AHA/ACC)联合制定的指南中将其置入冠心病范畴,并对心脏X综合征的治疗作了原则性指导,建议长期予以抗心绞痛药物,如硝酸酯类药物、B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来治疗,同时指出这些治疗对症状缓解不理想。 1.2祖国医学对心脏X综合征的认识祖国医学古文献中未论述此病名,鉴于该类病人多有典型心绞痛胸痛的症状,古籍中有许多相关的证候记载,如5素问#藏气法时论6/心病者,胸中痛,肋支满,胁下痛,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0,多数学者认为本病当归属于胸痹心痛范畴。 本病多为劳累或情志不畅所致,病机以痰瘀交阻为主,兼有气虚、阳虚及气滞[14]。心脏X综合征中本虚标实证者居多[15],虚者以气虚、阴虚为主,实者以瘀证见多,并进行了辨证分型:气虚血瘀证,表现为神疲乏力,心前区疼痛,动则加剧,伴少气懒言,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或涩或弦;气阴两虚证,表现为消瘦,乏力,心前区闷痛,口干,食欲不振,舌淡,少苔,脉细;气滞血瘀证,表现为性情急躁,胸痛胀闷,每因恼怒加剧,声高气粗,夜眠多梦,舌质暗,边瘀点,苔薄黄,脉弦;痰瘀互结证,表现为肥胖,面色青紫,胸部刺痛,固定不移,舌暗,或有瘀斑,苔白厚,脉弦滑。 近年来,中医药在防治心脏X综合征方面做了一些工作,血府逐瘀胶囊可使心脏X综合征心绞痛症状、心电图缺血现象改善,有一定疗效[4]。葛根素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异常[5],桃红四物汤对于改善心脏X综合征病人临床症状和心电图缺血方面疗效显著。毛静远等[3]用理气宽胸活血法对12例心脏X综合征病人进行辨证治疗,病人胸痛、胸闷症状明显缓解,初步显示出中药防治心脏X综合征的潜在优势。但是,目前心脏X综合征的证候分析尚不够深入系统,临床报道较少。2心脏X综合征的证候分析 为研究心脏X综合征的证候特点,本课题组于2004年) 2005年收集了51例临床确诊的心脏X综合征病例,按照自制/心脏X综合征健康情况调查表0填写,统计其临床症状、舌象和脉象,并进行证候分类,而后对其证候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如下。 2.1情志不遂是心脏X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对51例心脏X综合征病人的证候分析显示,情志抑郁和烦躁易怒占心脏X综合征病人的86.3%,提示情志不遂可能是心脏X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人以气为本,气以通为贵,人体的生命活动靠气 1)为天津市科委重中之重基金项目(No.05YFGDSF02200),颜德馨基金会资助项目(No.05-012) # 377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年5月第5卷第5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