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三)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三)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三)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阶段质量检测(三)  基因的本质  基因的表达

阶段质量检测(三)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用32P或35S标记T2噬菌体并分别与无标记的细菌混合培养,保温一定时间后经搅拌、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并测量放射性。对此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目的是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

B.保温时间过长会使32P标记组上清液的放射性偏低

C.搅拌不充分会使35S标记组沉淀物的放射性偏高

D.实验所获得的子代噬菌体不含35S,而部分可含有32P

解析:选B本实验是将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别作出放射性标记,来研究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保温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出来,32P标记的DNA 组成新的噬菌体会存在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放射性偏高。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亲代噬菌体外壳吸附在细菌上,随着细菌一起沉淀,沉淀物放射性偏高。35S标记亲代噬菌体的外壳,未能侵入到细菌内部,子代噬菌体不含35S,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DNA,会侵入到细菌中,部分子代噬菌体含有。

2.下列有关基因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复制能力的DNA片段

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不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C.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也是复制的基本单位

D.基因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

解析:选D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能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但不是复制的基本单位;基因具有携带遗传信息和表达遗传信息的双重功能。

3.某同学制作了DNA分子结构模型,其中一条链所用碱基A、C、T、G的数量比为1∶2∶3∶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以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B.该DNA分子中A、C、T、G的数量比为1∶1∶1∶1

C.脱氧核糖、磷酸、碱基交替连接构成该模型的基本骨架

D.DNA分子双链中碱基随机配对且因物种而异

解析:选A DNA分子的两条链是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的;该DNA分子中A、C、T、G的数量比为4∶6∶4∶6;脱氧核糖和磷酸是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DNA分子双链中碱基是A和T配对,G和C配对。

4.下列不是双链DNA分子结构特征的是()

A.DNA双链反向平行排列

B.碱基按嘌呤与嘧啶,嘧啶与嘌呤互补配对

C.DNA分子排列中,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排列千变万化

D.DNA两条链之间碱基对的长度大致相等

解析:选C 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构成;DNA分子中嘌呤与嘧啶配对,嘧啶与嘌呤配对,嘌呤之和与嘧啶之和相等;DNA分子排列中,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顺序不变;DNA两条链之间碱基对的长度大致相等。

5.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具有100个碱基对,其中含腺嘌呤40个,将其置于含14N的环境中复制,连续复制三次,则在复制过程中共消耗鸟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个数、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总DNA数的比例依次是()

A.480、1/3B.420、1/4

C.360、1/2 D.420、1

解析:选D已知: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中A+T+C+G=200个,A=T=40个,则C=G=60个;依据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在不含15N的培养基中经过3次复制后,子代DNA分子的总数为8个,其中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为8-2=6(个),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为2,含有14N的DNA分子8个,所以子代DNA分子中含有14N的DNA分子占总DNA数的比例为1。DNA复制过程共需游离的胞嘧啶为(8-1)×60=420(个)。

6.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结构有关。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与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loop结构中的碱基与五碳糖通过氢键连接

B.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C.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也可转录形成mRNA

D.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解析:选D R-loop结构中的碱基与五碳糖不是通过氢键连接的;R-loop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其中双链DNA中的嘌呤碱基总数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但单链RNA中嘌呤碱基总数与嘧啶碱基总数不一定相等,因此R-loop结构中嘌呤碱基总数不一定等于嘧啶碱基总数;R-loop结构中的DNA单链为模板链的互补链,不能转录形成mRNA;根据题干信息可知,R-loop结构的形成会影响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7.如果用15N、32P、35S共同标记大肠杆菌,让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后,在产生的所有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

A.在外壳中只能找到35S

B.在DNA中只能找到15N和32P

C.在外壳中只能找到15N

D.在DNA中能找到15N、32P和35S

解析:选B以15N、32P、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为原料,让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后,这

些放射性元素在子代噬菌体中都能找到,由于DNA分子中不含有S,所以DNA中只能找到15N和32P, 而蛋白质外壳中一定含有15N和35S。

8.下图甲表示某生物细胞中基因表达的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的核糖体在该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从上向下

B.在病毒体内不会发生图乙中的④⑤

C.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解析:选A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向上;在病毒体内不会发生图乙中的④⑤;图乙中的②③可表示图甲所示过程;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

9.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某两个阶段的示意图,图丙为图乙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对此分析合理的是()

A.图甲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核内,图乙所示过程主要发生于细胞质内

B.图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五种核苷酸

C.图丙中两圆圈内所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D.图中催化图甲、乙所示两过程的酶1、酶2和酶3参与的都是合成反应,都有水的生成

解析:选D甲为DNA的复制过程,乙为转录过程,这两个过程都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图乙中含有两种单糖、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四种脱氧核苷酸+四种核糖核苷酸);图丙中两圆圈内所示的是两种物质,分别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图中催化图甲过程的酶1、酶2是DNA聚合酶,催化乙过程的酶3是RNA聚合酶,它们参与的都是合成反应,由单体脱水形成多聚体,所以都有水的生成。

10.(全国卷Ⅱ)某种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解开。若在细胞正常生长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该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随后细胞中的DNA复制发生障碍

B.随后细胞中的RNA转录发生障碍

C.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中期

D.可推测该物质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解析:选C某物质可插入DNA分子两条链的碱基对之间,使DNA双链不能打开,说明该物质会阻碍DNA分子的解旋,因此会阻碍DNA分子的复制、转录和抑制细胞增殖;因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间期,所以该物质可将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

11.下图为一原核细胞中转录、翻译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A.图中不同核糖体上合成的多肽链结构相同

B.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图中有2条肽链正在合成

C.图示一个mRNA可能包含多个基因的转录信息

D.多肽合成后不需要加工即可行使相应的功能

解析:选D图示为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转录尚未结束翻译已经开始,图中有2个核糖体结合在mRNA上,说明有2条多肽链正在合成,并且合成的多肽链结构相同;根据题图信息可知A基因、B基因、C基因可能同时被转录在一条mRNA上,由于三个基因控制不同的性状,因此这条mRNA翻译后形成的多肽必须经过加工形成不同的蛋白质,进而行使不同的功能。

12.miRNA是一类在人体内广泛分布的内源性非编码RNA,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miRNA通过与靶mRNA结合或引起靶mRNA 的降解,进而特异性地影响相应基因的表达。请根据材料判断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miRNA指导合成的肽链最多含有8个氨基酸

B.miRNA在转录水平特异性地影响基因的表达过程

C.不同miRNA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产生,与细胞分化有关

D.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选C由“miRNA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RNA”可知,它不能指导合成肽链;由“miRNA与mRNA结合”可知,它影响的是翻译过程;不同miRNA的区别在于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而不是脱氧核苷酸。

二、非选择题(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26分)

13.(7分)中心法则是现代生物学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之一,在生物科学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以DNA为模板合成RNA是生物界RNA合成的主要方式,但某些RNA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分子中,当它们进入宿细胞后,先以病毒的RNA分子为模板合成一个DNA分子,再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新的病毒RNA。下图中的甲、乙、丙代表着三种生物不同的遗传和表达方式,请分析回答:

(1)①、②、⑦所示的三个过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需要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

(3)若生物甲在进行过程③时,一个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一个G变成C,则该DNA 分子经过n次复制后,子代DNA分子中,发生差错的占________。(填选项) A.1/2B.1/2n-1

C.1/2n D.1/2n+1

(4)图甲中,参与过程1的酶是____________。

(5)丙图中,当碱基为-AAC-序列时,会发生-UUG-配对的过程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

解析:(1)①、②、⑦所示的三个过程分别是转录、翻译、逆转录。(2)图中需要转运RNA(tRNA)和核糖体同时参与的过程有②、⑤、⑨。(3)因为起始的两条模板链一条正常一条错误,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以错误模板复制的都错误,以正确模板复制的都正常,各占一半。(4)图甲中,参与过程①的酶是RNA聚合酶。(5)丙图中,当碱基为-AAC-序列时,会发生-UUG-配对的过程有⑦、⑧、⑨。

答案:(1)转录翻译逆转录(2)②、⑤、⑨(3)A

(4)RNA聚合酶(5)⑦、⑧、⑨

14.(9分)下图甲表示大肠杆菌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部分过程,图乙为图甲中④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1)在图甲中,转录时DNA的双链解开,该变化还可发生在____________过程中。mRNA 是以图中的____________为模板,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以四种游离的________________为原料,依次连接形成的。能特异性识别mRNA上密码子的分子是________,它所携带的小分子有机物用于合成图中[]________。

(2)图乙中,如果C中尿嘧啶和腺嘌呤之和占42%,则可得出与C合成有关的DNA分子中胞嘧啶占________。

(3)图乙中一个正被运载的氨基酸是________,其前接的一个氨基酸是________,其后将要连接上去的一个氨基酸是________。

相关密码子见下表:

程中,tRNA既能识别mRNA上的密码子,也能识别相应种类的氨基酸。(2)mRNA中U+A=42%,则DNA中互补碱基T+A=42%,则C=29%。(3)图乙中正在运载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GCU,之前和之后的密码子分别是UGG、AAA。

答案:(1)DNA复制②核糖核苷酸tRNA(或转运RNA)③多肽(或肽链)(2)29%

(3)丙氨酸色氨酸赖氨酸

15.(10分)为了探究DNA的复制过程,科学家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中除所加物质不同外,其他环境条件相同且均能满足实验的要求。

实验一: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DNA聚合酶加到具有足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试管中。放置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没能测定出DNA。

实验二:在上述试管中再加入少量DNA,放置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其中的DNA。

实验三:取四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等量的ATP和等量的DNA 聚合酶,再在各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四种DNA分子,它们分别是枯草杆菌、大肠杆菌、小牛胸腺细胞、T2噬菌体的DNA,放置在适宜温度条件下一段时间,测定各试管中残留的每一种脱氧核苷酸的含量。

分析以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不能测定出DNA,原因很可能是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实验二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测定出DNA,原因是_____________(2分)。

(3)实验三要探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若结果发现残留的四种脱氧核苷酸的量不同,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大肠杆菌中能进行DNA复制的结构有__________。(写一种即可)

解析:DNA的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酶、适宜的温度等条件,DNA复制的模板是DNA的两条母链,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实验三模拟的是DNA复制过程,探究的是四种生物的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是否相同;因为DNA分子具有特异性,不同生物体内A+T/C+G的比例不同,所以不同生物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组成不同。

答案:(1)DNA模板、能量(2)不能缺少能量

(3)四种生物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组成是否相同四种生物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组成不同拟核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案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一、教材分析 从学科知识体系看,初中生物课已经涉及了有关DNA、基因、染色体核蛋白质的基本概念,对基因是什么以及基因能够决定生物性状有简单的介绍,但没有涉及基因究竟是如何起作用的。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和必修2前三章知识已指出: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主要执行者。但没有对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详细过程进行讲解。本节知识就是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 从教材编排的特点看,必修2《遗传与进化》的前三章以遗传学的发展史为主要线索,逐步阐明了基因的本质,本章基于对基因本质的认识,进一步阐明基因在生物体内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前三章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在教材中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师教学的难点所在。同时,本节内容也为后面中心法则、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基因工程等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的本质;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教学难点: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比较DNA复制、转录和翻译三者的不同点; (2)理解遗传信息与“密码子”的概念; (3)运用数学方法,分析碱基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 (1)利用课本插图和课件,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信息处理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2)通过协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蛋白质合成过程的活动模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2)认同人类探索基因表达的奥秘的过程仍未终结,激发学生探知未知世界的欲望。 四、教学过程 第2课时

笔记(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高中生物_必修二_基因的本质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 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 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 13.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 A.1条B.2条C.3条D.4条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4.1《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同步练习(含答案),推荐文档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DNA 和RNA 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NA 和RNA 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B.DNA 和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一样的 C.AGCTGA 既可能是DNA 的碱基序列,也可能是RNA 的碱基序列 D.mRNA 的碱基序列,取决于DNA 的碱基序列,同时又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的序列解析:DNA 和RNA 是两类不同的核酸,A 错误;D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B 错误;T 为DNA 的特有碱基,所以含有T 的核苷酸序列只能是DNA,不可能是RNA,C 错误;DNA 上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转移到mRNA 上,mRNA 通过翻译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 正确。 答案: D 2.下列关于图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所示正在进行的过程是转录 B.从化学成分上看,图中的2 和5 相同 C.若已知a 链上形成e 链的功能段中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e 链的碱基比例是U∶A∶C∶G=1∶2∶3∶4 D.通过该过程,遗传信息由a 传递到了e 上 解析:图中过程是转录,a 链是DNA 分子的一条链,e 链是转录形成的RNA 链,2 和5 分别是碱基U、T,所以化学成分不一样。a 链与e 链上的碱基互补配对,a 链碱基比例为A∶T∶G∶C=1∶2∶3∶4,则e 链的碱基比例是U∶A∶C∶G=1∶2∶3∶4。 答案: B 3.下图为细胞中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图说明少量的mRNA 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mRNA,原料是氨基酸 C.②③④⑤的最终结构各不相同

高中生物练习-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1)(教师版)

4.2 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一、选择题 1.下列高科技成果中,根据基因重组原理进行的是() ①我国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 ②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③我国科学家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 ④我国科学家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培养出克隆牛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考查基因重组原理及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关注.培育太空椒是种子在失去重力作用下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克隆”是一项无性繁殖技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杂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都是利用基因重组原理. 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C.基因重组导致纯合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 D.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重组的几种类型.基因重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在生物体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分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这样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就进行了重组;还有就是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基因重组;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基因工程.因此可见选项A是正确的;选项B中相同片段是相同基因,不是等位基因;C中纯合体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D中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是基因突变引起的. 3.右图中①和②表示发生在常染色体上的变异. ①和②所表示的变异类型分别属于() A.重组和易位 B.易位和易位 C.易位和重组 D.重组和重组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二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知识点

精心整理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一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 一、各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 处理杂交→自交→选优→ 自交 用射线、激光、 化学药物处理 用秋水仙素处理 萌发后的种子或幼苗 花药离体培养 原理基因重组,人工诱发基因 突变 染色体变异,破坏纺锤体 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 倍 染色体变异,诱导花粉直 接发育,再用秋水仙素 优 缺 点 组合优良性状,方法简 单,可预见强, 但周期长,只能利用已 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 造新的基因。 提高突变率,产生新基 因,加速育种,改良性 状,但有利变异少,需 大量处理 器官大,营养物质含量 高,但发育延迟,结实率 低 缩短育种年限, 但方法复杂, 成活率较低 例子水稻的育种高产量青霉素菌株无子西瓜抗病植株的育成 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 一、基因工程 1、概念: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 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原理:基因重组 、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二、基因工程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1)特点:具有专一性和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2)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4)例子:EcoRI限制酶能专一识别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 (黏性末端)(黏性末端) (5)切割结果:产生2个带有黏性末端的DNA片断。 (6)作用: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切割工具,能将外来的DNA切断,对自己的DNA无损害。 注:黏性末端即指被限制酶切割后露出的碱基能互补配对。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1)作用: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2)连接部位: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载体 (1)定义:能将外源基因送入细胞的工具就是运载体。 (2)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教学提纲

高中生物_必修二_基因的本质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A.碱基B.磷酸 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 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 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 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 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 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 13.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14.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 A.1 % B.2 % C.0.5 % D.50 % 15.在双链DNA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A.C/T=G/SB.A/T=G/C C.A+T = G+CD.A+G = T+C 4.下列对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的相关描述中,正确的 A.T2噬菌体可寄生在乳酸菌体内 B.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都由蛋白质构成 C.R型细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光滑 D.S型细菌可使人和小鼠患肺炎死亡 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是所有生物的遗传物质 B.真核细胞的DNA都以染色体为载体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D.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性状 7.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8.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具决定意义的步骤是 ( ) A.子代噬菌体的组装、释放 B.细菌提供条件,合成噬菌体DNA、蛋白质C.亲代噬菌体DNA在细菌内多次复制D.亲代噬菌体将DNA注入细菌细胞内 9.原核细胞基因的非编码区的组成情况是 A.能转录形成信使RNA 的DNA 序列 B.编码区上游和编码区下游的DNA 序列 C.基因的全部碱基序列 D.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组成12.一段多核苷酸链中的碱基组成为:35%的A、20%的C、35%的G、10%的T。它是一段[ ] A.双链DNA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 13.下列不是DNA复制条件的是() A.解旋酶、聚合酶B.脱氧核苷酸 C.DNA模板和能量D.逆转录酶 14.如果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两个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并只供给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四个精子中,含15N、14N标记的DNA 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 ) A.100%、0 B.50%、50% C.50%、100% D.100%、100% 15.假如某大肠杆菌含14N的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若将其长期培养在含15N的培养基中,便得到含15N的DNA,相对分子质量为b。现将含15N的大肠杆菌再培养在含14N的培养基中,那么,子二代DNA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A.(a+b)/2 B.(3a+b)/4 C.(2a+3b)/2 D.(a+3b)/4 16.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是()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RNA C.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D.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蛋白质 18.某双链DNA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的分子数占30%,那么鸟嘌呤的分子数占 A.10% B.20% C.60% D.70% 19.某种DNA分子中,胸腺嘧啶数占全部碱基的23.8%,则腺嘌呤数与胞嘧啶数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 A.23.8% B.26.2% C.50% D.76.2%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3章基因的本质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参考教案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⑴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⑵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⑴认同与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奥秘中的重要作用。 ⑵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3.能力方面: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教学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三、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探究法 四、教学课时:1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 动 教学意 图 章引言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P41章引言阅读思 考引入新课 问题探讨引导学生完成“问题探讨”并提示。 〖提示〗1.(1)具有贮存大量遗传信息的潜在能 力; (2)能够指导蛋白质合成,从而控制生物的 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 (3)在细胞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能够精确地 复制自己,使得前后代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阅读思 考回答 以已知 推特点, 自然引 入新课。

六、板书设计: 第1节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断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 体内转化 1928年 英国 格里菲思 ① 活R ,无毒 活小鼠 ② 活S ,有毒 小鼠 死小鼠 ③ △杀死的S ,无毒 活小鼠

④ 活R + △杀死的S ,无毒 死小鼠 转化因子是什么? (②④分离出活S ) (2)体外转化 1944年 美国 艾弗里 多糖或蛋白质 R 型 活S DNA + R 型 培养基 R 型 + S 型 DNA +DNA 酶 R 型 转化因子是DNA 。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 ①吸附→②注入(DNA )→③复制子代噬菌体的DNA 和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④组装子代噬菌体→⑤释放。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3、结论:遗传物质是DNA 。 归纳总结: (1)在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有DNA 和RNA 两种核酸,但DNA 是遗传物质; (2)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只有一种核酸,只有一种遗传物质,即DNA 或RNA ; (3)只有少数几种病毒以RNA 作为遗传物质,因此,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染色体是DNA 的主要载体: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并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5)遗传物质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并由蛋白质表达遗传信息。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表达和基因的本质

高一生物必修二第三、四章试卷 姓名班级座位号 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叙述中属于该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A.DNA能进行自我复制 B.DNA能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C.DNA能控制生物体的性状遗传 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2.以下不能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的是()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能直接表现或反映出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3.下列关于染色体与DNA关系的叙述,确切的是() A.染色体、DNA都是遗传物质 B.DNA是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C.不同生物中,染色体上具有的DNA数量不同 D.DNA在细胞中全部存在于染色体上 4.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分子 D.细菌内的DNA分子

5.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是() A.吸附→注入→组装→合成→释放 B.注入→吸附→组装→合成→释放 C.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D.注入→吸附→合成→组装→释放 6.最能说明染色体是DNA的载体的事实是() A.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B.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C.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的一级结构 D.染色体的遗传动态引起DNA数量变化 7.用同位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然后用标记的噬菌体做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入细菌体内的成分中() A.含35S B.含32P C.含35S和32P D.不含35S和32P 8.DNA完全水解(彻底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四种脱氧核苷酸 B.氨基酸、核苷酸、葡萄糖 C.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D.脱氧核糖、含氮碱基、磷酸 9.有一对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已查明它的结构中有一个腺嘌呤,则它的其他组成应是() A.三个磷酸、三个脱氧核糖、一个胸腺嘧啶 B.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一个胞嘧啶 C.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一个胸腺嘧啶 D.两个磷酸、两个脱氧核糖,一个尿嘧啶

高中生物练习-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2)(教师版)

第4章生物的变异第2节基因重组使子代出现变异 1.下列关系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 B.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D.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 【答案】A 【解析】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只发生分离,不会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发生交叉互换,导致非等位基因之间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可能发生基因重组,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D正确。 2.下图所示为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一种方法。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②③过程分别称为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B.该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 C.该育种过程说明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具有表达的潜能 D.该育种方法涉及的原理为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②③过程分别称为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中包括细胞的分裂和分化,A错误; 该育种与传统杂交育种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B错误;该育种过程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说明已分化细胞中不表达的基因仍具有表达的潜能,C正确;该育种方法涉及的原理为基因重组,D错误。 3.现有抗病、黄果肉(ssrr)和易感病、红果肉(SSRR)两个番茄品种,研究人员欲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一个既抗病又是红果肉的新品种(ssRR)。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中s和R发生了基因重组 B.可以直接在F2中选出目标新品种进行推广 C.此育种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基因型 D.也可利用F1经过花药离体培养后直接得到目标新品种 【答案】C 【解析】亲本杂交产生F1的过程中不涉及基因重组,s和R的结合属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F2中表现抗病红

生物必修二基因工程【生物必修二基

生物必修二基因工程【生物必修二基 因的本质测试题及参考 答案】 生物测试练习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测试题及参考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 ) A.碱基 B.磷酸 C.脱氧核酸 D.任一部位 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 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 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 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 A.0.25 B. 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 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的本质测试题及答案

第3章基因的本质 一、选择题 1.肺炎双球菌最初的转化实验结果说明() A.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DNA B.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转化的因子 C.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的转化因子是蛋白质 D.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2.在DNA分子中,两条链之间的两个脱氧核苷酸相互连接的部位是()A.碱基B.磷酸C.脱氧核酸D.任一部位3.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 A.是DNA母链的片段B.和DNA母链之一完全相同 C.和DNA母链相同,但T被U所代替D.和DNA母链稍有不同 4.下列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连接正确的是() 5.DNA分子在细胞什么时期能够自我复制() A.有丝分裂前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 B.有丝分裂中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C.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 D.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6.下图表示核苷酸的结构组成,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a代表磷酸,b为五碳糖,c为含氮碱基 B.DNA的b有一种 C.DNA的c有一种 D.DNA是由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的双链结构 7.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的依据是() A.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着色

B.染色体能变细变长 C.它能复制,并在前后代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DNA主要分布于染色体上 8.噬菌体侵染细菌繁殖形成的子代噬菌体() A.含有细菌的氨基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 B.含有细菌的核苷酸,都不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 C.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核苷酸,不含有细菌的氨基酸 D.含有亲代噬菌体的氨基酸,不含有细菌的核苷酸 9.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 + G)︰(T + C)= 2.5,则DNA 双链中(A + G)︰(T + C)的比值是() A.0.25 B.0.4 C.1 D.2.5 10.下述关于双链DNA分子的一些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一条链中A和T的数量相等,则互补链中A和T的数量也相等 B.一条链中G为C的2倍,则互补链中G为C的0.5倍 C.一条链中A︰T︰G︰C = 1︰2︰3︰4,则互补链中相应的碱基比为2︰1︰4︰3 D.一条链的G︰T = 1︰2,则互补链的C︰A = 2︰1 11.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含有胸腺嘧啶的数量是胞嘧啶的1.5倍,现测得腺嘌呤数量为1 800个,则组成该DNA的脱氧核苷酸有() A.6 000个B.4 500个C.6 400个D.7 200个 12.用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然后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形成的第一代噬菌体中() A.含32P和35S B.不含32P和35S C.含32P,不含35S D.含35S,不含32P 13.有两条互补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DNA分子为第一代,经过两次复制得到的第三代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链中与原来第一代DNA分子一条链的碱基序列相同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 14.如果用同位素32P标记某一噬菌体内的双链DNA分子,然后让其侵入大肠杆菌内繁殖,最后释放出400个后代,则其后代中含有32P的噬菌体应占总数的()A.1 % B.2 % C.0.5 % D.50 % 15.在双链DNA分子中,有关四种碱基的关系,下列等式中错误的是()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知识点归纳 名词: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 1、基因突变 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 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c、生物因素:主要是某些寄生在细胞内的病毒。 ⑦人工诱变在育种上的应用:a、诱变因素:物理因素---各种射线(辐射诱变),激光(激光诱变);化学因素—秋水仙素等b、优点:提高突变率,变异性状稳定快,加速育种进程,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c、缺点: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的材料。d、如青霉素的生产。 2、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的某一个位点上基因的改变,基因突变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等位基因,并且通常会引起一定的表现型变化。 3、基因重组: ①类型:基因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基因交换(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②意义:非常丰富(父本和母本遗传物质基础不同,自身杂合性越高,二者遗传物质基础相差越大,基因重组产生的差异可能性也就越大。);基因重组的变异必须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实现。丰富多彩的变异形成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4、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不同点:基因突变不同于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了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产生出新的遗传物质。因此,基因突变是生物产生变异的根本原因,为进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教学设计

《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我以新课标为依据,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利用教材,重组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本节的主干知识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这是一个微观的分子水平上的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经验,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动画和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这一过程,使这一内容直观化;侧枝内容是RNA的种类及遗传密码的概念、种类、特点等。不仅内容抽象复杂,而且涉及的物质种类也比较多,所以教学难度大。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本章的开篇,是本章学习的基础,也是教学的难点所在,要用2课时。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这是本章学习要解决的中心问题。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也可以说是执行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包括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合成来实现的。本节集中讲述的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内容,可以说是本章的重点。课程标准中与本节教学相对应的要求是:概述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概述”是理解水平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能够与已有的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和扩展等。因此,本节教学不应局限于对转录和翻译过程的单纯描述,而应当让学生理解转录和翻译的物质结构基础以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要达到理解层次的目标,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观点思考和讨论相关的问题,比如“为什么RNA适于作DNA的信使呢?”需要运用有关DNA和RNA结构的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进行分析;“为什么是三个碱基编码一个氨基酸呢?”需要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插图多而且复杂。插图包括结构示意图、化学组成区别图、转录过程流程图、翻译过程流程图和一个mRNA分子上的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肽链示意图等。能否处理好教材中的插图,是本节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基因的本质》后,已经对基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进一步探知有关基因的其他问题,学习的欲望强烈。但具以往的经验,学生往往会陷入学习时明白,学完了就糊涂的困惑中。同时还有课时紧,任务重的矛盾。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2)教学难点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练习题

突变和基因重组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其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殖,因而部分改变了第二性征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形状 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无子果实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2.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变异来源分别是() ①基因突变②基因重组③染色体变异 A.①②和②B.①和①③C.②③和①②③D.①和①②③ 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变异B.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很少C.基因突变发生后,生物的表现型可能不改变D.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利的B.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C.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D.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5.用X射线照射某植物幼苗,诱发了基因突变,X射线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起作用()A.有丝分裂间期B.有丝分裂全过程C.受精作用过程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6.2003年1月洛阳牡丹种子随“神舟”四号飞船遨游了太空,经太空实验的牡丹种子将发生()A.花朵会更大更艳B.花朵会变小C.变成另类牡丹D.均有可能 7.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变为突变型。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A.显性突变B.隐性突变C.Y染色体基因突变D.X染色体基因突变 8.下列细胞中,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的是() ①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②二倍体植物的花粉③初级精母细胞④极体⑤四倍体西瓜的卵细胞⑥玉米单倍体经秋水仙素处理后的芽尖细胞 A.①③⑤B.①②③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④⑤ 9.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的密码子是AUA)”。如果箭头所指碱基对A—T缺失,该片段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GU*四种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 A.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B.异亮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 C.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

高中生物基因重组2019年3月21日 (考试总分:108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本题共计 2 小题,共计 8 分) 1、(4分)果蝇(2n=8)是遗传学经典材料,黑身、灰身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1)测定果蝇基因组序列,需对____条染色体进行DNA测序。 (2)黑身雌蝇甲与灰身雄蝇乙杂交,F1全为灰身,F1随机交配,F2雌雄果蝇表型比均为灰身:黑身=3:1。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的现代解释,F2中出现这种表现型及其比例的原因是____。F2中灰身果蝇再随机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3)现有一只黑身雌蝇丙,其细胞中的I、Ⅱ号染色体发生如图所示变异。变异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所有染色体同源区段联会且均相互分离。如果在该变异果蝇的一个细胞中观察到6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处于_____分裂____时期。 2、(4分)下图是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其中甲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乙病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其中Ⅱ-3个体为纯合子。请根据家族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Ⅲ-1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Ⅲ-12与Ⅲ-13结婚,则他们生一个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 二、单选题(本题共计 20 小题,共计 100 分) 3、(5分)下列有关生物变异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A和a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细胞凋亡是基因程序性调控的结果,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 C.染色体倒位和易位不改变基因数量,对个体性状不会产生影响 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正常血红蛋白分子中有一个氨基酸发生了改变 4、(5分)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C.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5、(5分)图为某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部分染色体组成。下列对于该细胞分裂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基因组成是RRDd B.该细胞可能发生了基因重组 C.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D.该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 6、(5分)普通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其突变体M和N均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M可在添加了氨基酸甲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N可在添加了氨基酸乙的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将M和N在同时添加氨基酸甲和乙的基本培养基中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后,再将菌体接种在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发现长出了大肠杆菌(X)的菌落。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最合理的是 A.突变体M和N可能来源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 B.突变体N的DNA与突变体M混合培养能得到X C.X与普通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D.突变体M和N混合培养期间发生了基因突变 7、(5分)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B.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C.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产生多种新的基因型 D.基因突变一定会导致新基因和新性状的产生 8、(5分)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该生物体中rRNA的合成一定与核仁有关 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C.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D.“猫叫综合症”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引起的疾病;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9、(5分)下图表示雄果蝇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含量的变化。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材分析_生物_教材分析_人教版

人教版必修二教材分析 杨鑫 本模块的内容包括:遗传因子的发现、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本质、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及其它变异、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七部分。学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学生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学生理解有关原理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健康等方面的价值,也是十分重要的。 1.单元内基础知识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基础知识的过程中,首先得了解清楚基础知识的相互关系,建议每个章节首先让学生绘制知识框图:也可以在章头课使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通过对各单元知识之间内在关系的分析,使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是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基本要求。 2.各单元之间的发展关系 本模块各单元内容总体上看可以分为三部分:生物的遗传、生物的变异和育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这三部分的关系如下图:

2.1、生物的遗传 该部分内容包括第1、2、3、4章,主要是揭示生物在代代繁衍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什么?在哪里?如何传递以及是如何起作用的?通过上图可以看出,本模块遗传部分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识基因之路展开的。这样学生学习遗传知识的过程,犹如亲历了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会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多方面的启迪。 2.2、生物的变异和育种 本模块的第5章内容既是前4章内容合乎逻辑的延续,又是学习第6章和第7章的重要基础。本章集中解决这样几个问题:遗传物质(基因)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会变化?怎样变化?发生的变化对生物会产生什么影响?变异的种类有哪些等等。本章中有关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的内容,与人类的生活联系密切,对于提高个人和家庭生活质量、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模块前五章集中讲述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知识内容是按照科学史的线索展开的,较少涉及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将集中解决这部分问题,并且是按照技术发展历程的线索来展开内容的,以期使学生在了解遗传学原理的应用的同时,在“科学、技术、社会”方面有更多的思考,获得更多的启示。 2.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本模块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是“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该部分内容较为深入的揭示了生物繁衍过程中物种形成和更替的原理,指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库在环境的选择作用下的定向改变,反映出生物与环境在大时空尺度下的发展变化和对立统一。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生物进化理论在达尔文之后的发展,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且能够通过学习进化理论的发展过程,加深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感悟。 3.《遗传与进化》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思路”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概括:本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发展,了解遗传和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 在“内容标准”部分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