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工业革命前的服饰艺术

摘要:服装从遮羞布走向时尚大舞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纵观欧洲历史,服装的发展与其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文化可以说是其社会文化的直观表现。

关键词:服饰文明西方

西方服装作为世界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受到了西方文明传播的直接影响。从西方服装发展的轨迹来看,大致经历了两次转折,其一是从古代南方型的宽衣形式想北方型的窄衣形式演进;其二是从农业文明的服装形态向工业文明的服装形态转型。

中世纪之前的欧洲古代服装: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因此其服装文化也受到这两地的影响。古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海岸,爱琴海事希腊文化的发祥地。希腊的城邦国家形式早就了它的民主政治,着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文化艺术多样发展,百家争鸣。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塑和神庙建筑,体现了人们对神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人类自己的赞美。希腊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和谐,规律,庄严与肃穆。古希腊人的服装也表现了这种艺术精神,其服装以自然、质朴的风格体现出一种健康、自由、充实的美。

希腊人的特色服装整体被称作“基同”。根据不同民族的基同与穿着方法差异,又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多利亚式用一整块布料构成,其长度往往多于着装者的一倍长度,宽度则是着装者的两臂想两侧平身时左右两手之间的长度。这种服装对折后形成的前后两个衣片,在对接触不用缝合,而只在腋下缝合,形成自然下垂的垂坠感,女性在走动时,从衣片的开口部位可隐约看见他们身体的曲线,产生朦胧之美。爱奥尼亚式基同的上身没有向外大的翻折,只是凭腰带将宽松的长衣随意系扎即可,两肩系结处不止一个别针,而是多少不等,形成自然的袖状。两种基同流行有先有后,后在许多地区并用,一般年轻人喜爱多利亚式,老年人喜爱爱奥尼亚式。

希玛顿:这是一种希腊男女都穿的披身式长外衣。它没有固定的造型,有单衣和夹衣两种。穿着方式多种,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

从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公元一世纪基督时代初,古希腊进入了希腊化时代。这一时代出现了追求时尚与华丽的风格,人们生活也趋向奢侈和开放。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种服装,一种是迪普罗伊斯,是在希玛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增加了裥褶,在胸部和腰间加上一层有深褶的衣料,出现明显的双层效果。另一种是迪普罗伊丁,衣身增长,用两块方形衣料为前后衣襟,右肩用别针固定,左

肩不缝合,下垂至肋下缝合,腰部系腰带。

与希腊相比,罗马是靠武力征服世界的国家,其文化发展较落后,崇尚武力。他们缺乏浪漫气质和想象力。此外,罗马史最有秩序的阶级社会,等级差别强烈,因此服装中也有明显的贵族等级化倾向。

男子的主要服装有托加和丘尼卡。这两种衣物多用羊毛织物,整体外观显得更厚重,着衣后

显得威武神气。

女子主要服装有斯托拉、帕拉。这两种服饰为外衣,而此时也出现了女子内衣——胸带和三角裤,这种装束体现出罗马人对服装的务实思想。

中世纪时期服装:中世纪西欧以建立起封建制度,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作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工具,动摇了罗马帝国的基础,而与王权分庭抗礼。在基督教的统治下,欧洲服装也受到影响。由于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因此中世纪的服饰大多表现出结构上的封闭性,造型的宽大特征,颜色上也以素色为主。

拜占庭时期服装和其三种异质文化想融合的特殊性想联系的,希腊罗马的古典风格,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送交文化的禁欲精神在服装中得以体现。拜占庭发达的染织业以及中国丝绸的传入为服饰衣料增添了绚烂多彩的奢华。拜占庭早期的服装纹饰较多,色彩丰富。到了中后期,服装尖尖变得呆板和保守,衣身紧瘦,裹住全身,裤子成了人体的主要服饰。拜占庭服装以奢华主城,贵族们在服装上使用各种豪华的织物和宝石黄金,而普通劳动阶层的服装样式相当简单,没有任何装饰。

这一时期的服装主要有达尔玛提卡、帕鲁达门托姆、帕纽姆和罗鲁姆、丘尼克和霍兹。此外,从头部装饰来看,男子一般留短发,女子则继承罗马时期的女子法师,偶热也有扎起来的。皇帝带王冠,平民男女不带帽子,多以头巾代替。女子有一种面纱,称为贝尔。

大约在公元10世纪,另一种艺术风格在西欧各地形成,并且延续到12世纪,这就是罗马式的艺术。罗马式时期主要服装有鲜斯、布里奥。鲜斯是一种罗马式内衣,同时又兼外衣使用。布里奥是一种大喇叭袖,筒形衣裙,领口呈到三角形,有豪华的缘边装饰,臀胯处有带状饰物的衣物。这种服装能凸显处身体曲线美,其在背面开口处扣结的样式是后来欧洲女性紧身胸衣的雏形。

到了12~15世纪,欧洲出现了哥特式艺术。这一时期的服装显得样式复杂,种类繁多。从服装的细节设计、装饰设计、风格设计都反映出这一时期设计者的奇巧别致,独出心裁,体现了哥特式服装瘦基督教教堂建筑的影响,在强化和夸张立体感的同时强调整体的秀场效果。从头上看,这一时期的首服形式多样,男子的尖顶高帽叫

做夏普伦,女子则有汉宁和艾斯科菲恩。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帽饰充分体现出女性对头部美的创造力和社会对女性审美的开放性。此外,尖头鞋也是哥特式服装的一种典型。在公元12~14世纪期间,尖头鞋过是直接在袜底缝上皮革的长筒袜都是将邪见处做的尖尖的,原始的尖袜就有15.24厘米之长。

中世纪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其宗教性,它渗透与中世界文明的各个层面,这一时期人们开始把服装作为一种时尚,尽管这种时尚带有宗教的烙印,但不得不承认,这是人们服装观念的一次拓展。

近代前期的服装:这一时期是欧洲变革的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都进行着改革,因此,这一时期的服装文化也是多种多样的。

14世纪一些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展开了反封建和反神学统治的东征,15世纪后半叶文艺复兴运动扩大到整个欧洲。随着禁欲主义的的衰落,人文主义又复兴了,在服饰上体现为:男子服饰强调上体的宽大魁伟和下体的瘦劲,构成箱形造型;女子服饰强调细腰丰臀,形成倒扣的钟式造型,同时出现了宽大的袒胸低领口。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饰主要分意大利风格时期、德意志式风格时期、西班牙风格时期。

意大利式时期特点:内衣部分地从外衣缝隙处露出,与表面华美的织锦布料形成对比,进一步衬托出美丽的布料。男装普尔波安:工艺和服装结构三大显著特点:一绗缝,用倒针法;二是前开;三是改变了中世纪袍服的裁剪方式。分体式女袍:外规似上下相连,腰部有接缝。德意志式时期特点:切口服装、用裘皮作为衣领或服装缘边的装饰方法切口服装也叫雇兵步兵风格,原意是用刀、剑等乱砍、劈刺、割伤等,引伸为切口、裂缝、开衩,或开缝于衣服上的装饰。

西班牙时期特点:追求极端的奇特造型和夸张的表现,缝制技术高超。皱领的流行:闭口式轮状,敞口式立领,披肩式。紧身胸衣:鲸须胸衣,布纳胸衣。撑裙:吊钟式箍撑裙,环轮形箍撑裙。袖子根据填料不同造型可分为:泡泡袖,羊腿袖,悍妇袖。

总的来说,文艺复兴对服装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它把服装的美世俗化,同时也部分忽略了服装的实用功能,盲目追求其视觉享受。服装的象征价值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巅峰。一个人的服装可以标明其特殊的社会阶层,并决定其在那一阶层中的地位、作用及权利。

巴洛克作为西方艺术史上一种重要的风格,对服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当时男子的服装上,奢侈、豪华。虽有女性化装饰但又不失男性的力度和宏丽。进入17世纪,男装开始讲求更多装饰。如1616年绘画作品中,男人穿着艳

蓝色的长筒袜,袜跟两侧绣有精美的花纹,他的鞋子做工精巧,鞋面上油玫瑰状饰物,代替了或是遮住了鞋带打成的结。这一时期的裤子看上去像长短不一的褶裙,上面布满了缎带装饰。此外,假发也普遍流行起来,这更为男装女性化增加了倾向性。洛可可服饰:洛可可服饰在巴洛克服饰的基础上法杖了纤细轻巧的特点,使服饰更加向女性化方向发展,而男装中的女性化特征也日益突出。到18世纪中叶,洛可可服饰达到鼎盛,纤细与优美更加洗练,女装更加性感,裙撑又一次出现,胸部坦露,紧身束胸更显凹凸之美,美肩外现,大量花边装饰服装,看起来雍容华贵。男子的背心面前出现精美的刺绣,假发更加精巧,帽变的波浪形曲线充满情趣。服装面料质地轻柔,图案小巧,鲜花、海草、贝壳及C形、S形、漩涡形曲线成为装饰图案的主题,色调淡雅明快。

近代前期的服装,跨越了3个世纪,历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三大艺术风潮,摆脱了中世纪服装的宗教形式,复兴了人性的自然,并进一步发展到艺术的境界。

随着人们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服装文化也迅速变化着。人们的审美观在社会思潮的推动鞋,一步步迈向现代化。工业革命前贵族气派的奢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销声匿迹,服装也将随着社会变化显示出新的功能。

参考文献:《西方服装史第二版(第二版)》要彬华梅著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二版)》冯泽民刘海清编著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著

西方服装发展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 答 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 (1)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2)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 (3)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4)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 2、北非服装 (1)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来区分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 (2)筒形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 (3)褶纹衣式样有两种: 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 (4)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围巾的构成。 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 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起布,在前面用大约10cm长的别针固定起来。多余的布料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 爱奥尼克式希顿是一块长方形,其长边等于两手平伸时两手腕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脖口到脚踝的距离再加上系腰带时向上提的用量,两短边对折,侧缝除留出伸手的一段一段固定起来,约需用8--12个别针。 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广义上也泛指矩形布料。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大体上长约3至5.5米,宽约1至2米。穿着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 多里克式希顿和爱奥尼克式希顿相比,有如下区别: (1)多里克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克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2)多里克式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克式没有。 (3)多里克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克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 (4)多里克式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克式的侧缝必须缝合。 (5)多里克式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克式有袖子的构成。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

选择题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 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 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 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 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23.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是(褙子)。 24.关于宋代服饰制度中“赐金紫”的含义 A 金之金饰鱼袋 B 紫指紫色公服 C 表征官员级别 D 鱼袋内并不盛鱼符 25.宋代官员的主要冠式是 26.元代举行大朝会穿的高级礼服是( 质孙服) 27.明代命妇礼服的主要配饰是(凤冠霞帔) 28.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职官常服用补子表示(品级) 29.明代用各种零碎布料拼合而成的服装是(水田衣) 30.明代官员官帽被称为(乌纱帽) 31.西瓜皮帽又称(六合一统帽) 32.清朝的日常男装主要有(长袍和马褂) 33.清代服饰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坚守满旗旧制,废除明代制度,如窄袖紧身、马蹄袖;继承部分明代旧制,如补子、翎毛、命妇衣冠;接受了一些西方影响,如西装、军服、学生服等。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答 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 1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2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 3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4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 2、北非服装1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来区分 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 2筒形 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 3褶纹衣式样有两种: 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 4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 围巾的构成。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 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 2 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女性 预防医学1504班严慧珍 U201512901 说起西方文化,大多人首先想起的大概是古希腊、古罗马,那些灿烂的艺术品和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宗教、文艺复兴、、、、、、可西方文化不仅仅是这些,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比起名人大事,往往却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西方文化,比如服装。本文将粗略梳理西方女性服装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助读者理解各式服装元素背后的文化隐喻。 一、古代服装 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便是西方历史中古代的范畴。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古埃及的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合体。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 古代西亚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直至巴勒斯坦、以色列的广大地区,其中心则主要位于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中下流汇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C.3500年~B.C.330年,伴随战争与民族移动、频繁地进行着王国和朝代的更替,出现了苏美尔王朝、巴比伦王朝(BC3000~BC538年)、古亚述(BC3000~BC605年)、古代波斯(BC2000~BC330年)。古代西亚地区集中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因而,其服装形态十分多样,这些民族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又不断产生新的样式,使其服装文化更加丰富和复杂。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初期王朝流行羊皮裙子,而巴比伦时代多见披肩或多莱帕里,在亚述时代则是带披肩或无披肩的丘尼克,波斯服装的最大特性是北方型的窄衣造型。在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时代的女装样式较为丰富,有流苏装饰的卡吾那凯斯、披肩式的卷衣和丘尼克。 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有许多影片表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文化,我们往往会觉得荧幕中的女性角色着装仙气十足,十分漂亮。其实,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分时代而有所区别。 希腊文化圈分为爱琴文明(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

中国服饰发展历史

中国服饰发展历史 汉朝 汉服制度 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服饰,一个朝代有一个朝代的文化。 商周时代,汉服实行的衣冠制度,为上衣下裳。无论男女,下身都穿裙而不是裤子,头上束发,发髻要用笄别住。古籍中记载,周天子常给臣下赐“赤芾”(一块红色的布),系于腰间并垂于腹前,为贵族身份的标志,后世称之为“蔽膝”。 先秦的华夏族,出现了上衣下裳朝宽衣博带的变化,右衽窄袖、长在膝盖上下,领、袖、襟、裾,都用花边装饰,无纽扣,以带束腰。深衣出现在春秋战国,不论贵贱、男女、文武,都穿这种衣服。《礼记》记载,“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深衣。”贵族以深衣为常服,冕服为礼服;老百姓以深衣为吉服、短褐为常服。人们腰中常束一条皮带,悬挂着一些饰物。 《礼记》曰:“衣不帛襦”。儒家崇尚俭朴,倡导不用丝绸裁制内衣襦和裤。六朝时一些世家子弟,常用白丝绸做内裤,故被称为“纨绔子弟”。 古代的裤子,被称作“胫衣”,穿时套在胫上,用于保暖。胫衣初变成裤子时,没有裤裆,只两只裤管,上端相连,再用带子系在腰间。 隋唐时代,服饰丰富、华丽。开元前,女装以窄袖为时尚,盛行胡服。初唐的妇女,多戴胡帽,穿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着软靴、系蹀躞带,到中唐后,衣衫趋于宽大。唐代妇女还穿男装,流行袒胸低领,在襦衫外面罩一对襟短袖饰衣,即为一种短袖外套,叫做半袖或半臂,再于肩上搭一披帛。唐女裙式样繁多、色彩艳丽,流行石榴裙。妇女喜欢画眉毛,擦胭脂,涂口红。唐代的男装,以圆领窄袖袍衫为主,鞋多为靴子。 宋崇倡理学,倡“存天理,去人欲”,服饰以尚自然简朴。百姓日常的服装是襦袄,女装外衣,多襦衫和裙。上衣短窄贴身,下裳流行褶裤裙。内衣有抹胸和裹肚,裤子不外露,只有下等人才单穿裤子。当时流行衣衫的外面,再加罩一件宽大外衣,不加横襕,斜领交裾的叫“直身”,直领对襟的叫“鹤氅”,外套叫“背子”。背子有长袖、短袖,两边的开衩一直到腋下。 明代官员系玉带,所着袍服,为团领衫,服色和花纹,均依品级而异。前胸后背均织一方形纹饰,叫补子。文官补子绣飞禽,武官补子绣走兽,其纹样,亦按品级各异。一般儒生,穿镶黑边之蓝色直身,戴软巾,有黑色垂带,亦称儒巾。皂隶,穿青布衣;市井之富民商人,所穿绫罗绸缎,只许为青色、黑色,直到万历年后,艳衣丽服才遍及黎庶。 汉服人文 汉服是交领右衽,袖宽且长,以绳带系结(取代扣子),穿着身上,神态举止含蓄内敛,端庄稳重,潇洒脱俗,有一种蕴藉的气质与美感。此外,还包含着社会政治、宗教信仰、文化习俗、时尚审美等诸种因素。 古人认为,服饰礼仪应与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相合,主要是为维护社会的秩序。汉服尊卑有别,大致分五类。唐宋是以服色和带饰区别官位之高低,明清以补服形式界定职务之上下。绯(红)色袍衫,为一至四品官阶;青色袍衫,为五至七品官阶;绿色袍衫,为八至九品官阶。服制规定,上及皇宫官吏,下涉市民百姓。在明代,有“百工百衣”的“职业装”。 汉服中,包括崇敬天地神明祖先的思想内涵。中国服饰早期的形与色,便是出于对天地的崇拜。《周易.系辞下》载:“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乾为天,天玄色;坤为地,地黄色,以此形成了上衣下裳、玄衣纁裳之服饰。殷人尚白,是因古人视蚕为天虫,蚕丝之白色,乃系上天所赐之。《周礼》曰:“享先王,则衮冕。”即冕服有崇敬祖先之意。

西方服装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

西方服装史上最经典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服装不再像战前“男军装,女工装”的单一装扮。在社会变化和一批设计师的努力下,创造了50年代西方高级时装的辉煌,成为永远的经典,载入了时装的史册,也使高级时装业的发展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峰。1950年代的盆领、大翻领使颈部和肩部的线条显得柔和。取代过往的荷叶边装饰,新的“彼得潘式”领口采用针织与皮草的层叠使用。旧式百褶半裙、大幅的裙摆被改良成无褶A字裙,长度也相应缩短,使穿着者活动更加自如。细腰带是值得投资的单品,用来提示腰部线条。 关键词:经典优雅划时代

1.新风貌 New Look 1947年2月17日,克里斯蒂·迪奥(Christian Dior)在巴黎推出以“花冠”命名的系列时装,这个设计可以说是震惊了整个世界!几乎世界所有的媒体都以其为头版头条。有人甚至惊呼:是Dior的“New Look”真正的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人们遭受战争重创的心灵重归美好与宁静。 袖子长度通常到小臂中央,即所谓3/4袖,里面衬以长手套。圆润平滑的自然肩线,用乳罩整理的高挺的丰胸,连接着束细的纤腰,用裙撑撑起来的宽摆大长裙,长过小腿肚子,离地20CM,搭配细跟高跟鞋,整个外形十分优雅,女性味十足。 “新风貌”具有19世纪上层妇女的那种高贵、典雅的服装风格,但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设计手法,重新演绎,表现出的女性化与战争时期的男性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2.鸡尾酒装 鸡尾酒装是克里斯蒂-迪奥(Christian Dior)在1948年推出的新样式,其设计的要点是前胸开领比较低,吊带在肩膀靠近手臂的位置,胸部和肩膀较为暴露。领口成V形或心形,裙身则有A字裙或直身式。裙长至小腿,比正式的晚礼服稍短,非常适合在时间较早的社交活动中穿着,是介于休闲和正式晚礼服之间的一种服装。由于服装比较紧凑、随意,使着装者显得年轻,故受到各阶层不同年龄女性的欢迎。 3.香奈儿回归 就在欧洲一片“迪奥先生彻底击败的香奈儿夫人”的惊呼声中,流亡瑞士的可可·香奈儿奶奶宣布重返巴黎时尚界,时值1953年,以小黑裙,羊毛套装和5号香水闻名的香奶奶已经70岁,并且15年没有在工作了。 香奈儿回归后的第一次发布会可谓惨败,只有美国报业给予了些许积极报道。当时她设计的是这种露背长裙,被法国媒体嘲讽“老祖母的衣服”。1957年,对于香奈儿是划时代的一年。宽身开襟短夹克点缀黄铜纽扣或口袋,袖子翻起露出衬衣袖口。花呢,锦缎,层层叠叠的珍珠项链,惜布如金的冷淡优雅风为74岁的香奈儿迎来巨大的胜利。 与迪奥的华丽拗造型相对应,香奈儿坚持宽松合身,一分不多。她的四只口袋滚边套装为格里斯·凯莉,杰奎琳,罗密·施奈德等名人喜爱。同年,大魔法师迪奥先生去世,Yves Saint Laurent出任迪奥第二人设计师。这一时期的香奈儿树立了其几大标志:利落中性的军服式样,毛皮和绣花装点的斯拉夫风,英国乡村格子呢,黑色连衣裙以及菱形格。 4.结语 20世纪50年代的共性可以用制式,套装,消费主义来形容。走出战争的阴霾,女性回归家庭,家电的普及使主妇从锁务中解脱出来。百货公司出售成衣大约$6-10美金一件,是中产阶级家庭可以负担的价钱。从定制到购买成衣使得服装价格变得亲民,而成衣公司纷纷模仿高级时装缝制出的平价服饰更是令时尚在民间快速发酵。

欧洲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工业革命前的服饰艺术 摘要:服装从遮羞布走向时尚大舞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纵观欧洲历史,服装的发展与其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服饰文化可以说是其社会文化的直观表现。 关键词:服饰文明西方 西方服装作为世界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变化受到了西方文明传播的直接影响。从西方服装发展的轨迹来看,大致经历了两次转折,其一是从古代南方型的宽衣形式想北方型的窄衣形式演进;其二是从农业文明的服装形态向工业文明的服装形态转型1。 中世纪之前的欧洲古代服装:西方文化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因此其服装文化也受到这两地的影响。古希腊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和小亚细亚西部海岸,爱琴海事希腊文化的发祥地。希腊的城邦国家形式早就了它的民主政治,着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文化艺术多样发展,百家争鸣。希腊艺术主要成就表现在神与人合一的雕塑和神庙建筑,体现了人们对神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人类自己的赞美。希腊艺术的主要特点是和谐,规律,庄严与肃穆。古希腊人的服装也表现了这种艺术精神,其服装以自然、质朴的风格体现出一种健康、自由、充实的美2。 希腊人的特色服装整体被称作“基同”。根据不同民族的基同与穿着方法差异,又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多利亚式用一整块布料构成,其长度往往多于着装者的一倍长度,宽度则是着装者的两臂想两侧平身时左右两手之间的长度。这种服装对折后形成的前后两个衣片,在对接触不用缝合,而只在腋下缝合,形成自然下垂的垂坠感,女性在走动时,从衣片的开口部位可隐约看见他们身体的1《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三篇序言

曲线,产生朦胧之美。爱奥尼亚式基同的上身没有向外大的翻折,只是凭腰带将宽松的长衣随意系扎即可,两肩系结处不止一个别针,而是多少不等,形成自然的袖状。两种基同流行有先有后,后在许多地区并用,一般年轻人喜爱多利亚式,老年人喜爱爱奥尼亚式。 希玛顿:这是一种希腊男女都穿的披身式长外衣。它没有固定的造型,有单衣和夹衣两种。穿着方式多种,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 从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公元一世纪基督时代初,古希腊进入了希腊化时代。这一时代出现了追求时尚与华丽的风格,人们生活也趋向奢侈和开放。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种服装,一种是迪普罗伊斯,是在希玛顿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增加了裥褶,在胸部和腰间加上一层有深褶的衣料,出现明显的双层效果。另一种是迪普罗伊丁,衣身增长,用两块方形衣料为前后衣襟,右肩用别针固定,左肩不缝合,下垂至肋下缝合,腰部系腰带。 与希腊相比,罗马是靠武力征服世界的国家,其文化发展较落后,崇尚武力。他们缺乏浪漫气质和想象力。此外,罗马史最有秩序的阶级社会,等级差别强烈,因此服装中也有明显的贵族等级化倾向。 男子的主要服装有托加和丘尼卡。这两种衣物多用羊毛织物,整体外观显得更厚重,着衣后显得威武神气。 女子主要服装有斯托拉、帕拉。这两种服饰为外衣,而此时也出现了女子内衣——胸带和三角裤,这种装束体现出罗马人对服装的务实思想。 中世纪时期服装:中世纪西欧以建立起封建制度,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作为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工具,动摇了罗马帝国的基础,而与王权分庭抗礼。在基督教的统治下,欧洲服装也受到影响。由于基督教教义鄙视钱财,反对豪华,因此中世纪的服饰大多表现出结构上的封闭性,造型的宽大特征,颜色上也以素色为主。拜占庭时期服装和其三种异质文化想融合的特殊性想联系的,希腊罗马的古典风格,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送交文化的禁欲精神在服装中得以体现3。拜占庭发达的染织业以及中国丝绸的传入为服饰衣料增添了绚烂多彩的奢华。拜占庭早

外国服装史

参考书籍: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 《外国服装史》张乃仁 杨霭琪 《中西服装史》叶立诚 文化概述: 地理环境(海洋) 文化特征服装跳跃式发展 内容概述: 克里特岛体形式 古希腊平面(人体自然美) 中世纪追求服装与人体的关系 西方服装概略 根据西方服饰发展的特点,不按时间分,按风格分: 古代服装:古埃及、古代西亚、古希腊、古罗马 中世纪(5~15)拜占庭(东罗马)395~1453 欧洲文化的黑暗时代 5~10 早期基督禁欲思想 罗马式10~12 由宽衣向窄衣过渡 哥特式 13~15 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近世纪文艺复兴时期15中~17初 (意大利风时代、德意志风时代、西班牙风时代)巴洛克 17 (荷兰风时代、法国风时代) 洛可可 18 (男装开始走向稳定的发展,到19世纪末逐渐形成模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时代 (1789~1885) 浪漫主义时代 (1825~1850) 新洛可可时代 (1850~1870) 巴斯尔时代 (1870~1890) S形时代 (1890~1914) 第一章古代服装 第一节古埃及 一、男子服装 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 卡拉西里斯(Kalasiris)贯头衣 丘尼克(Tunic)连衣裙 多莱帕里(Drapery)卷衣 二、女子服装 绳衣其他同男子

假发、假胡子 多配饰(彩陶、宝石….) 化妆品 鹰、蛇王权睡莲富饶 第二节古代西亚 一、苏美尔人 B.C. 3500 卡吾那凯斯(kaunakes)缠腰布 特点:面料 二、巴比伦人 B.C.2000 卷衣 三、亚述人 B.C. 1400 华美流苏、刺绣、宝石装饰 内衣:棉织物外衣:毛织物 男子丘尼克+卡夫坦型、丘尼克+乓乔型、丘尼克+卷衣 女子卷衣 四、波斯人 B.C. 600 原为山岳民族服装:北方型(鞣制皮草、紧身合体、裤、帽) 初:丘尼克*长裤 统治两河流域后,受卷衣影响 亢迪斯(宽松)喇叭袖、提花图案 古代服装中,古代波斯人对袖子进行造型。 第三节古希腊 一、克里特-迈锡尼文明( B.C.2000~B.C.1000) 克里特岛 B.C.3000 小亚细亚迁入许多居民 B.C.2600 青铜 B.C.2000 宫殿建筑象形文字 B.C.1600~1500 米诺斯王朝鼎盛时期 B.C.1400 开始衰退 B.C.1200 希腊多利安人入侵 迈锡尼 B.C.1600~1200 一、克里特人的服装 二、古希腊( B.C.800~B.C.146) B.C.3000~B.C.1200 爱琴文明 B.C.2000~B.C.1200 北方迁入:亚加亚、爱奥尼亚人、多利安人、伊奥利亚人毁灭爱琴文明B.C.800~600 建立许多奴隶制城邦 B.C.500中~400中

服装发展史

论 袍 衫 在 中 国 服 装 发 展 史 上 的 变 化 姓名:张倩 班级:10级服装一班 学号:10060301023 指导老师:李杨

自远古时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裸态的生活阶段后,发明了服装,在服装出现后,经历了一系列的的变动。而中国服装,经历了战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时期到动荡的晋魏,各族服装交融的时期,再至唐朝胡服普及受西域影响,吸纳异族服装的自觉时期,再到辛亥革命,中国中山装的出现,四次变革,及至今日服装的多元化,中国的服装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当然,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上,也有一些服装一直被人们穿着,这些服装大体样式不变,只是在领口等细节发面被改变。 在中国服装史中,一直被人们穿着的有袍、衫。不过他们都不是在一开始就出现的。袍服是在秦汉时期出现的,是深衣的变种;衫是初现于汉代,是深衣的另一种变装,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 秦汉时期的男子以袍为贵,而袍服属汉族服装古制。在这时期,人的等级制度不完善,衣服都用绢制作,平民穿白袍,只有官至三品以上者着绿袍、深衣。 在秦代,袍采用交领(有鸡心领等)右衽,右衽低袒,露出内衣。袍服以大袖居多,袖口收紧缩小,其领和袖口多用菱纹和方格纹等花边装饰。 汉取代秦以后,袍服为主要形制。袍服样式为交领、右衽,大襟倾斜,两襟相交垂直向下且衣物质地厚实有时可纳丝絮等物,且衣袖宽大者居多,形成圆弧形,袖口收紧,形成祛。领和袖多用花边装饰,形成二方连续图案,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

排密裥或剪成月弯之状,且汉时的袍服依据下摆形状分为直裾袍(也称襜褕)和曲裾袍(时“三重衣”)。 曲裾完全承袭战国时期的深衣样式,成为西汉早期男女均穿用的一种流行服饰,具有含蓄儒雅的特征,但在东汉时期就不流行了。而直裾样式出现于西汉,盛行于东汉,代替了深衣。同时曲裾在西汉流行的原因是当时所穿的裤子无裆直襟衣遮蔽不严。当时的裤子仅有两只裤管套在膝部,系于腰间。而后,因为内衣改进,曲裾绕膝,深衣制明显多余,所以到东汉时,曲裾被逐渐替代。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族男子的服饰主要为衫。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民族大融合时期,宽衣博带被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所喜爱。衫由于不受衣祛等约束,表现出轻松自然优雅飘逸,被人们喜爱。 魏、晋、南北朝男子穿着的衫样式多为对襟、直襟两种,有单夹两式,不施祛,袖口宽敞且多为白色,一般作为便服,也可做礼。由于衫的使用比袍更为方便,,尤其在夏季,衫襟既可以用带子系缚相连,又可以不系带子任其敞开。历史上著名的《竹林七贤》上的服装就是这一时期服装的典型特征,反映了魏晋人士崇尚简约不求任何装束,力求自然朴实,通过服装也反映出当时人们追求自然的精神状态。同时也反映了服装与当时历史有着必然的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袍服多为交领,领多为两层,袖端收

欧美服装发展史

拜占庭艺术风格与服饰:由于罗马帝国的东迁,使得有机会出现融合东西方艺术形式的拜占庭艺术。在艺术的成就上,此时所强调的是镶贴艺术,追求缤纷多变的装饰性。 同样,这种特色也反映在服装上。例如:在男女宫廷服的大斗篷、帽饰以及鞋饰上都出现了镶贴、光彩夺目的珠宝和充斥着华丽图案的刺绣。这些情形有别于同时期在欧洲地区的服饰,营造出一种既融合东西方又充满华丽感的服饰装饰美。 国际哥特艺术风格与服饰:“哥特式”原本是指源自20世纪的一种建筑风格,很快这种风格便影响到整个欧洲,而且反映在绘画、雕刻、装饰艺术上,形成一种被誉为国际哥特风格的艺术形态。这种风格主要的表现是建筑上的“锐角三角形”,同时也深深的影响了当时的服饰审美及服饰创造。例如:在男女服饰的整体轮廓上,在衣服的袖子上,以及鞋子的造型上、帽子的款式上,等等,都充分呈现出锐角三角形的形态。 巴洛克艺术风格与服饰:巴洛克艺术风格原本是指17世纪强调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材料的建筑风格,也因此牵动影响到当时艺术全面性的变革。“巴洛克”的字义源自葡萄牙语,意指“变了形的珍珠”,也被引用作为脱离规范的形容词。巴洛克虽然承袭矫饰主义,但也淘汰了矫饰主义那些暧昧的、松散的形式。由于受到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影响,在西洋服装史上,甚至用“巴洛克风格”一词,来代称17世纪欧洲的服装款式。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服饰:“洛可可”一词源自法国字汇“Rocaille”,由此演变而来,其意思是指岩状的装饰,基本是一种强调C型的漩涡状花纹及反曲线的装饰风格。这种风格源自1715年法国路易十四过世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艺术上的反叛。 洛可可艺术风格与巴洛克艺术风格最显着的差别就是,洛可可艺术更趋向一种精制而幽雅,具装饰性的特色。这种特色当然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甚至以"洛可可"一词代表法国大革命之前18世纪的服装款式。 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新古典主义艺术风格兴起于18世纪的中期,其精神是针对巴洛克与洛可可艺术风格所进行的一种强烈的反叛。它主要是力求恢复古希腊罗马所强烈追求的“庄重与宁静感”之题材与形式,并融入理性主义美学。这种强调自然、淡雅、节制的艺术风格,与古希腊罗马的题材形式结合所发展出来的服饰,也随即在法国大革命之后,跃升为服装款式的代表。 特别是在女装方面。例如,以自然简单的款式,取代华丽而夸张的服装款式;又如,排除受约束、非自然的“裙撑架”,等等。因此从1790年到1820年之间,所追寻的淡雅、自然之美,在服装史上被称为“新古典主义风格”。 前拉斐尔派艺术风格与服饰:“前拉斐尔艺术风格”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其艺术精神主要是追寻一种自然但是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这种艺术风格是对冷淡、生硬的艺术的一种反驳。痛斥“人与自然的疏离感”,希望透过艺术将“人性化”、“自然化”、“理想美”的特质结合表现出来。因此,当时的服装被誉为“理性美感式”的服饰。这种服饰风格与当时“维多利亚风格”极端的相对,成为英国社会追寻服饰改革的代表款式。 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与服饰:20世纪初期苏联艺术风格是指“绝对主义”、“构成主义”以及“塔特林派”的艺术主张,这些艺术风格都源自20世纪初期的10年代,由苏联的艺术家所引导而成的。这些艺术家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将之表现在几何式的抽象艺术之中。 这种艺术风格也深刻的影响到当时的服装,特别是在当时的苏联,将这种“几何抽象的艺术风格”与“充满浓厚政治意味”的主张相互结合,表现在服装的款式以及面料的花色设计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服装审美特色。 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超现实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法国,是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而发展出来的。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家们主张"精神的自动性",提倡不接受任何逻辑的束缚,非自然合理的存在,梦境与现实的混乱,甚至是一种矛盾冲突的组合。这种任由想象的模式深深影响到服装领域,带动出一种史无前例、强调创意性的设计理念。 波普艺术风格与服饰:这种艺术风格源自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美国,但确鼎盛于50年代中期的美国。“POP”是“Popular”的缩写,意为“通俗性的、流行性的”。至于“POPArt”所指的正是一种“大众化的”、“便宜的”、“大量生产的”、“年轻的”、“趣味性的”、“商品化的”、“即时性的”、“片刻性的”形态与精神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影响到服装领域中,体现在服装面料以及图案的创新,改变了过去服饰装饰图案的特点,在欧洲服装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记。 欧普艺术风格与服饰:欧普艺术风格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OP”是“Optical”的缩写形式,意思是视觉上的光学。“欧普艺术”所指代的是利用人类视觉上的错视所绘制而成的绘画艺术。因此“欧普艺术”又被称作“视觉效应艺术”或者“光效应艺术”。 欧普艺术影响下的服装服饰,按照一定的规律形成视觉上的动感,服饰图案的设计上以欧普艺术的视觉感为最大的特点。极限主义艺术风格与服饰:极限主义艺术风格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它强调的是一种“理性、冷峻、简约”的艺术风格。这种强调“单纯、简单”的观念,逐渐成为20世纪90年代美国时装界所追求表现的一种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 极限主义艺术风格影响下的服饰以简单的设计理念影响到国际时装的流行趋势,成为20世纪末的一项具代表性的服饰风格的变革。

欧洲服装史

一、巴罗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1~5) 二、洛可可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6~17) 三、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18~46). M0 k' 四、浪漫主义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47-83)6 W* s! 五、新洛可可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84~104)- z- d8 六、巴斯尔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105~138) 七、S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图139~197)0 f ]6 W- 八、20世纪...7 s% v( c+ c7 c) p 一、巴罗克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服装文化

所谓“巴罗克”(baroque),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最初是一种艺术批评用语,指那些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到19世纪末才用来表示17世纪出现的气势雄伟、生气勃勃、富有动感、注重光和色彩效果的艺术样式。在服装史上,也把17世纪初到18世纪初这一个世纪间服装文化的奇异变迁称作“巴罗克时期”。 17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期,各王权和大小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君主势力、民众和资产阶级、代表旧宗教的天主教和代表革新派的新教之间,在这个世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举世闻名的“三十年战争”(1618-1648)就发生在这个世纪的前半叶;荷兰在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之后,率先建立了欧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经过一个世纪的反复斗争,也终于步人资本主义社会。与其相对,法国则在这个世纪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的**政体。在这种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王公贵族们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追求豪华,讲究排场,成了表现权势的社会性和政治性需求。大兴土木建造宫殿和花园,举办大型的游园会、宴会,听音乐、观歌剧、赞助艺术创作,权贵们要么玩弄权术,搞政治阴谋,要么去追时髦的贵夫人,在这样一个男性社会中,必然出现新奇怪异的艺术风格,这就是巴罗克风格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F7 G. ^4 V/ y& K* f0 w' K% z 就服装文化来讲,17世纪的前半叶,新兴强国荷兰领导着欧洲的潮流,而到了17世纪后半叶,法国的路易十四亲政(1661-1715),他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竭力鼓励对外贸易,设

英国服装发展史资料

英国服饰,之于欧陆的关系,其实犹如日本服饰之于亚陆的关系。英国的服饰本来就是欧洲服饰的一部分,但由于地理位置、政治策略的关系,受欧洲大陆服装风格的影响是渐进性质的,也就是说,是和而不同的。British clothing, the relationship in Europe, the relationship is like a Japanese clothing in Asia land. British clothing has always been part of European dress, but 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political strategy, influenced by the continental European style clothing is asymptotic properties, is to say what is harmony in diversity. 等级森严的漫漫中世纪 在欧洲那个漫长的中世纪里,基督教对整个欧洲的绝对统治,深深影响着文艺乃至服饰。由于基督教鄙视奢侈,整个中世纪的下层百姓的穿着,既简单又朴素。就连女性也不事打扮,更甚者将金银珠宝捐给教会。常服以肥大长衣和连袖外套为主,色彩素淡。我们可以从中世纪的绘画以及雕塑中看到,人物的形象冷漠而又呆板,穿着长袍色彩极其单一,颜色尚黑、灰、白三色. 在1066年丹麦开展了对英格兰的最后一次成功入侵。之后,诺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战役中击败了英国人,来自法国的诺曼人和其他人来岛定居。在随后的3个世纪中,法语以及法国的为代表的欧陆文化,以及法律结构等等,给不列颠以深远的影响。中世纪初期,服装简朴,平民贵族衣式相同。八、九世纪男式服装有内衣外衣,衣式颇似中国古代的袍,但较紧身。裤长可将脚套进,裆短,裤带系于脐下。脚穿长筒或短筒袜,有时脚到腿都裹上布条。这一时期的男装,现在看来颇有些媚气,显得男子腿部修长,肌肉明显。 贵族及上层人士上衣外披一件长方形或圆形斗篷,斗篷固定于一肩,或系于胸前。贵族腰间有宽大饰带,用以束紧衣服和佩戴宝剑,平民不准佩剑;衣料以麻布,毛织物为主。东方丝绸价格昂贵,以等量黄金计价,只有少数贵族能穿。在英国有位传奇式的人物,他在罗马帝国瓦解之后,率领圆桌骑士团统一了不列颠群岛,被后人尊称为亚瑟王,有一本描写他的书叫做《亚瑟王之死》,书里描写他的穿着打扮应属于中世纪贵族的样式。当然,我们也可以从电影《亚瑟王》中一窥中世纪英国贵族以及武士的服装样式。他们穿细麻布,穿意大利产的羊毛斗篷,冬天有貂皮等贵重毛皮;平民只穿粗麻、粗毛织物.这时女式服装宽大,衣袖肥而长,头发蒙在披巾里边,身体被斗篷蒙起来。她们的内衣很长,直拖到地面,外衣到膝盖。圆口衣袖,衣服装饰华丽,很受拜占庭的影响。她们的头发用一块面纱蒙起,其端点重于背后直拖至地面 2世纪中期,英国金雀花王朝在法国占有广阔领地,后来法国国王逐渐夺回部分被英王占领的土地。双方还争夺富庶的佛兰德地区,佛兰德毛纺业主要依赖英国的原料,英国则从羊毛贸易中获取巨利,在这一段时间内,英国纺织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13 世纪男女服装趋于一致,男服还有紧身衣及各式各样的外衣,圆饼头饰,帽式装饰衣袖,敞胸披肩。下面有长筒袜、靴鞋。男子戴一顶中亚式小帽。这时护身外衣流行,适合旅行穿用,这种外衣是一件敞胸大披肩,旁边有缝,手臂可以伸出来活动。另外这时期流行封闭式马甲式外衣,上身如马甲,下面可长至膝下,这种无袖长衫,肩部向两侧延伸加长,就成帽式装饰衣袖了。13 世纪劳动者的长衫长短不等。男子上衣至膝,衣袖短小,脚下有无跟鞋,裤子于脚跟处有一圆洞,以便穿脱。夏天穿宽敞麻裤,上身裸露,冬天穿短外衣和无袖套头衣。妇女穿长袍,中间有缝,可便于劳动,收获时裙子口袋可装农作物。当时禁止农民穿好料子及颜色华丽的衣服,在帕索里尼拍摄的电影《坎特伯雷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13、14世纪英国普通百姓的着装样式。 滞后的文艺复兴时代 16 世纪,由于新航路发现后海外贸易发达,英国国力逐渐充实,民族主义高涨,1588 年一举击败大陆强国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文化上也出现了一个活动频繁、佳作竞出的文艺复兴局面。

中国近代服装发展史

一:羞耻学说 有关羞耻学说的论述,在西方通常会以《圣经》中亚当和夏娃的故事来解释服装的起源。《圣经》中讲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原本是裸露的,但是偷吃伊甸园的禁果后,方知羞耻,便拿无花果树叶遮体,也因此产生了服装。 "羞涩"在心理上的动机始于自我和他人的相互依存性,是在一切合乎"礼"的行为条件下所形成的自我心理。产生羞涩感不仅仅是以"讨厌"来影响我们自身的行为,也同时会对"衣冠不整"产生排斥,并且这种态度还会阻碍我们对于某种衣服上的炫示或者随个人所好穿着某种形式的服装。 不过,以羞耻学说作为人类服装的起源学说这一观点,却也常常遭到批判,因为一些原始部落中,脱去衣服才是尊严和礼教的表征。 二、保护学说 "生理的保护"通过服装御寒、防止外物的侵害;"心理的保护"作为"驱邪护符"的作用帮护人们排除种种心理的矛盾和障碍。 将服装的保护性能作为服装的起源一时间尚有争议。因为气候适应说强调服装的诞生是基于人类生理的需要。随着人类的进化,身上得体毛逐渐退化,气候的冷暖变化,直接影响人类的生理需求,因此人类早在原始社会就学会以兽皮蔽体,以抵御风寒。即使在现在,许多居住在寒冷地区的原始人仍然选择简易的"服装"蔽体防寒。 保护学说的另一含义是指"作为防止昆虫或外界的伤害"。这种理论认为,原始人用衣服或兽皮做成的条带围在腰部,走路时条带的飘动将驱赶昆虫和其他野生动物。 到现阶段为止服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防寒而成为人类的保护,它随时代的变迁,保护的意义逐渐多元化。例如,武士的盔甲,足球运动员的护膝、防护面罩,消防队员特制的服装等。这些服装的保护功能逐渐完善,减少了危险和伤害。 三:装饰学说 (一)作为阶级符号的象征:我国自古以来崇尚服装制 度,有上冠的雅誉,并借服装的型制、色彩、服章等以区别 阶级、维系伦常。服装在不同时期充当着不同的社会角色, 象征身份和地位。 (二)借此显示优越感:装饰的目的是为了表现穿着者 的力量、勇气和技能。原始人用兽皮等饰体象征自己的英武; 原始部落的人用野兽的牙齿、骨骼和刀痕等,向人们显示他 在狩猎中的业绩;军人会将勋章挂在制服上,亦是向人们展 示他的功绩。 (三)借此吸引异性:不论古今中外,我们可以看出人 们为了吸引异性的主意,在服装服饰上的煞费苦心。 (四)作为吓唬敌人求得战胜的目的:从人类原始社会 活动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装饰具有恐吓敌人、求得胜站的目 的。所以许多原始部落会借由在身上涂抹,或戴上特制的恐 怖面具以达到威吓敌人的目的。

服装发展史问答题

1、简述赵武灵王推举胡服骑射带来的启示。 (1)新的生产劳动和生活方式的出现,要求服饰随之适应新的功能,这必然导致服饰形制的改变 (2)传统文化习俗的改变是艰难的,不仅需要胆识,还要把握时机; (3)任何文化都是全人类共有的,没有国界,相互借鉴和取长补短必然会带来新的血液和发展空间。 2、简述中国早期的冠服制度有哪些特点? (1)与原始巫风和图腾崇拜有内在的联系,祭祀大礼时,帝王百官皆穿礼服。 (2)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掌管服制实施,安排帝王和王后穿着,“司服掌王之吉凶衣服,辨其名物,与其用事。 (3)礼服规定严格,因仪典性质、礼仪轻重、等级差异、季节等而决定纹饰、质料各异。 (4)冠服制度规定严格,天子用纯朱色,诸侯黄朱,大夫赤色,冕服多为玄衣而纁裳、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帝王隆重场合服衮服,即绣卷龙于上,然后广取几种自然景物,一般为十二章,并寓以含意,诸侯则依九章、七章、五章而相次递减,以表示身分等级。且礼服名目繁多。这说明自周代始,中国的冠服制度已经趋于完备。 3、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服饰变革的第一个浪潮? P11 4、秦朝时中国丝绸对西方世界的影响? P17 5、简述北魏孝文帝改制 P21 6、唐代的服饰在中国古代服装史上是最为灿烂的一章,请简述其原因。 唐代服饰之所以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 ①首先是在隋代奠定了基础。隋王朝统治年代虽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进步。至唐代,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为前代人所不敢想象,从而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鼎盛时期,国家强大,政通人和,人民充满民族自信心,与各国各民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文化采取广收博采的态度,使之与本国服装融会贯通,因而得以推出无数新奇美妙的冠服。 ③唐代的文化空前繁荣,诗词、书法、石窟艺术、工艺美术等都在华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推陈出新。加之道教、儒教、佛教三教合一,产生新的文化理念,这些都为唐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创作灵感。 7、简述五代女服的特点。 ①五代时期的女服,在晚唐基础上越显秀丽精致。 ②衣袖渐为窄细合体;披帛越发加长取狭;裙腰基本落至腰间;裙带亦为狭长。 ③着装风格较盛唐的雍容丰腴变得秀润玲珑。 8、宋代服饰风格为什么趋向于朴实而与唐代不同? P36 宋代的文化背景 9、简述影响明代服饰风格的主要因素。 ①明代已经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其封建意识趋向于专制,趋向于崇尚繁丽华美,趋向于诸多粉饰太平和吉祥祝福之风。因而多将吉祥祝词施与图案之上,以其形象加深群众审美感受,因而使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是明代文化的一大特色。这个文化也反映到了明代的服饰上。

18世纪欧洲男士服装迁变

试论巴洛克到洛可可风格男士服装迁变 内容摘要:在历史的长河中,服装从来都是不可缺少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也不例外。在17、18世纪的欧洲,男人们的服装奢侈、豪艳,虽有女性化装饰但又不失男性的力度和宏丽。 关键词:17、18世纪男性服装 17世纪是一个实验和科学发现辈出的年代,是一个思想和言论越来越趋于自由的年代,是一个随着印刷技术进步和文化知识增长而使交流越来越广泛的年代。随着国际贸易发展和殖民地的扩大,欧洲人的足迹遍及更多地区;和俄国、印度、中国的贸易往来,及与非洲、美洲的联系,给英国和荷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也给贵族们带来了无尽的权利,他们被任命去掌管新的领土。欧洲人在全世界获得了战利品——丝绸、香料、贵重金属、珠宝等。 这一时期,立宪制度、宗教和政治动乱都遍布整个欧洲。法国在路易十四绝对君主制的统治下变成了一股极为强大的力量,他在凡尔赛的宫廷,以其显赫而奢侈引起了巨大反响。从17世纪60年代,法国风格不仅支配了文学和艺术的品味,还有礼仪、服饰、家具及装饰,几乎遍及整个欧洲。为了促进法国时尚发展,巴黎把身着最新潮服装的娃娃送至伦敦,和其他一些工商业中心城市。英国查理二世,他的母亲是法国人加上他自己也多年流放于法国,他自然会喜欢法国的风格,而他的臣子的好恶则带领着英国贵族和追求时尚者的潮流。

17世纪,男人们在裤子里面穿着麻布内裤,穿着衣身和袖子都很宽大、在侧面接缝处开口的衬衫。袖子在手腕处收进一根带子里,袖口常有蕾丝花边,可以翻折带外面紧身上衣的袖子上面。到1615年,大的硬挺褶领日趋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不上浆的松软垂下的褶领。到1640年,而这双双被垂带所取代。到1670年,领子或垂带让位给了领带。在17世纪90年代,领带出现了两个变体。第一种是司坦克围巾,多数是有蕾丝花边的长围巾,两头可以从外衣的扣眼里穿出来或是卡在一边,然后在下巴下面松松的打个结;另一种是一种大的领结,系在领带两头的下面或后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