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2.科学家恩格尔曼在证明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后,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从这一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红光和蓝光对好氧细菌有吸引作用

B.好氧细菌喜欢聚集在氧气含量少的光区

C.叶绿体主要吸收绿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D.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3.下列生理过程中,释放能量最多的是()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

B.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

C.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4.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吸入的O2的体积与放出CO2体积比为1:2,这是因为A.有1/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5.如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再经酒精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深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深蓝色。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②B.③⑤C.②⑤D.①③

6.关于酶的性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了催化能力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

7.将刚采摘的甜玉米立即放入沸水中片刻,可保持其甜味。这是因为加热会()A.提高淀粉酶活性

B.改变可溶性糖分子结构

C.防止玉米粒发芽

D.破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

8.分析下面的有关酶的图形,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一、二、三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的种类、H2O2的浓度、温度B.据图一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C.图二曲线bc段最可能原因是酶的浓度一定

D.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H2O2的剩余量

9.将某种酶运用到工业生产前,需测定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下图中的曲线①表示在各种温度下该酶活性相对于最高酶活性的百分比。将该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由此得到的数据为酶的热稳定性数据,即下图中的曲线②。据此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曲线①可知80℃是该酶活性最高的温度

B.曲线②的各数据点是在对应温度下测得的

C.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

D.该酶的热稳定性在70℃之后急剧下降

10.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B.ad段表示在有酶催化剂条件下,物质A生成物质P化学反应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活化能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曲线Ⅱ可表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该反应只能在细胞内进行

11.下图甲是H202酶活性受pH影响的曲线,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H202分解产生的02量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降低时,乙图中的e点不变,d点右移

B.H202量增加时,乙图中的e点上升,d点左移

C.最适温度下,pH=c时,乙图中e点的值为0

D.最适温度下,pH=a时,乙图中e点下移,d点左移

12.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的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13.下图是新鲜菠菜叶的光合色素纸层析的结果,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色素带①②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

B.色素带①②变窄的原因可能是未加碳酸钙

C.纸层析的原理是光合色素易溶于95%乙醇

D.色素带③④中的色素只能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14.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甲中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和T b对酶活性的影响有区别

C.图乙中温度超过T b时,酶的活性达到最大

D.图乙中A点可能对应图甲中的温度为T0

15.在氧浓度为a、b、c、d的遮光条件下,某同学分别测定了马铃薯进行细胞代谢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并绘制了如下柱形图。下列判断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该实验中使用的材料是马铃薯块茎,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B.氧浓度为a时,该实验中马铃薯光合强度远小于呼吸强度

C.氧浓度为b时,马铃薯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的5倍

D.在氧浓度为d时,该实验中马铃薯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16.“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

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进行

C.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

D.有氧呼吸酶全部分布于线粒体中,有利于提高有氧呼吸的速率

17.某同学对ATP进行了如下总结,你认为合理的是()

A.在剧烈运动状态时,细胞消耗大量ATP,因此ATP的含量不再保持动态平衡

B.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总是与ATP的合成相关联

C.ATP在给细胞提供能量时,其中两个高能磷酸键都易断裂、易形成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18.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丙物质含有的元素为C、H、O、N、P

B.乙物质中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C.甲→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

D.细胞的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产生了ATP

19.右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叶片进行光合作用释放的O2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释放的O2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

B.光照强度为15klx时。光合作用1h产生的O2量是200mL

C.在光照强度为5~20klx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只有光反应的速率变大

D.当光照强度大于25klx时,制约O2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可能有CO2浓度

20.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适合在最适温度下保存

B.酶的产生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参与

C.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但没有多样性

D.酶既可以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21.下列可准确地判断储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是

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热量产生多少

C.有机物的消耗量D.O2消耗量和CO2生成量的比值

22.下列对细胞的有氧呼吸场所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细胞膜B.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D.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或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23.某同学设计并开展了一项有关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探究活动,具体装置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

A.实验前四组叶片均经过24h“暗处理”

B.该实验只能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C.NaOH处理目的是去除锥形瓶中CO2

D.锡箔纸处理组叶片无淀粉产生

24.下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和pH都会影响胃蛋白酶的活性

B.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是37℃

C.胃蛋白酶的最适pH—定是2.0

D.温度为0℃时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

25.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二、多选题

26.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该反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

27.如图表示大气温度及氧浓度对植物组织内产生CO2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

B.图甲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影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

C.图乙中DE段有氧呼吸逐渐减弱,EF段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D.和D、F点相比,图乙中E点对应的氧浓度更有利于贮藏水果和蔬菜

28.下列有关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的叙述,正确

..的是()

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

B.光合作用在光下进行,有氧呼吸在黑暗中进行

C.光合作用需要水参与,有氧呼吸也需要水参与

D.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可以发生在同一个细胞中

29.某种铁线莲的根茎可作中药,有重要经济价值。下表为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光合作用影响的结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遮光比例(%) (mol·m-2·s-1)叶绿素a/b

植株干重(g)

叶绿素含量(mg/g)净光合速率

0 4.8 2.18.07.5

10 5.3 2.39.69.9

30 5.2 2.48.99.2

50 4.4 2.6 5.27.2

70 4.1 2.9 2.7 4.8

90 3.3 3.00 3.2

A.适当的遮光处理,可提高其干重

B.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呈正相关

C.叶绿素a/b可作为其利用弱光能力的判断指标

D.遮光90%时,铁线莲不进行光合作用

30.科研小组利用云南松幼苗、三七幼苗进行温室沙培,测定两植物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假设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七的呼吸速率小于云南松

B.云南松比三七更适宜在弱光环境下生长

C.与D点相比,B点时云南松C3的消耗速率较低

D.D点表示三七和云南松的叶绿体产生的O2量相等

三、非选择题

31.某同学为了探究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速率之间的关系,采用了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材料和用具有:20瓦、40瓦、60瓦、80瓦的灯泡各2个,带有5片叶片、株高相近、生长状况相似的经过消毒的番茄幼苗若干,絵过无菌处理的下图所示装置若干套。该同学的实验设计如下:取4株带有5个叶片、株高相近、生长状况相似的番茄幼苗,分别放在实验装置的玻璃容器内,在暗室中分别用4种不同的灯泡照射;实验开始前使各套装置中液滴的位置相同,并记录液滴的初始位置,30分钟后,再次记录各组液滴的位置。装置中CO2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玻璃容器内CO2浓度的稳定。

(1)实验开始后液滴移动是因为玻璃容器内_________的含量发生变化引起的,该同学测的是_________ (填总或净)光合速率,不打开灯泡时,液滴会向_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

(2)有同学表示该实验设计并不严谨,需要设置对照组来排除无关变量对液滴移动的影响,对照组应如何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进实验设计之后,该同学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假设液滴每移动1cm,番茄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用80瓦灯泡照射时,番茄幼苗净光合作用的速率是

______________g葡萄糖/h。请为该同学写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组别玻璃容器的

温度(C)

灯泡的

瓦数

实验次

开始时液滴的位

置(cm)

30分钟后液滴的平均

位置(cm).

1实验

252032.03.5

对照

252032.02.5

2实验

254032.04.5

对照

254032.02.5

3实验

256032.05.5

对照

25602.02.5

4实验

258032.06.5

对照

258032.02.5

32.某研究小组为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做了三个实验。相应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的实验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其中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__。(2)实验2的BC段O2产生速率不再增大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3的结果显示,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________。实验还证实,当pH小于d 或大于f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将永久丧失,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可知,在进行酶活性的测定时,可根据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

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 来表示酶活性。

(5)______(填“能”或“不能”)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下图是夏季晴朗的白天,某种绿色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曲线图,分析曲线图并回答:

(1)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活细胞所需能量的最终源头是___________,光合作用将这种能量转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合作用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以概括地分为___________两个阶段。

(3)6-10时该绿色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不断___________,原因是在一定温度和二氧化碳供应充足的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时左右该绿色植物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明显减弱,原因是___________。

34.下图示植物叶肉细胞所发生的某种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

(2)图中A表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B物质浓度突然下降时,短时间内C物质含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

(3)过程Ⅰ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过程Ⅱ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4)影响图示生理过程强度变化的环境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35.请用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来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实验材料与用具: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酶溶液、斐林试剂、水浴锅、试管等。

(1)实验步骤:

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酶溶液

注:“+”代表加入适量的溶液,“—”代表不加溶液

①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混匀后将试管放置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一段时间。

②补充完整表格中的操作: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填“+”或“—”)

③取出试管,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预测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与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最终无[H]积累,A错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第二阶段无能量的释放,C正确;

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和[H],D错误。

故选C。

【定位】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点睛】

本题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先梳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解析:D

【解析】

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主要说明这两个区域有氧气产生,A项错误;好氧细菌进行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所以喜欢聚集在氧气含量多的光区,B项错误;该实验中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说明红光和蓝光部位有氧气产生,而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所以该实验说明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并释放出氧气,故C项错误,D项正确。

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的有氧呼吸过程中,三个阶段均有能量释放,释放能量最多,A项正确;

BC、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和葡萄糖分解为乳酸均属于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大部分能量存留在酒精或乳酸中,B、C项错误;

D、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或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D 项错误。

故选A。

4.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酵母菌的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根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公式计算即可,酵母菌的呼吸作用方式可以用以下两个反应式来表示:

(1)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2)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和葡萄糖之比为6:1,无氧呼吸时则为2:1,据此解答。

【详解】

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化学反应式,设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X摩尔,则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为6X摩尔,产生二氧化碳为6X摩尔,设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Y摩尔,则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为2Y摩尔,根据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比为1︰2,可得(6X+2Y):6X=2:1,解得X:Y=1:3,因此有1/4的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有3/4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计算,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解析:C

【解析】

【分析】

图中的自变量是有无光照,因变量是是否有淀粉产生(即遇碘是否变蓝)。不遮光的部位变蓝说明光照下产生了淀粉。

【详解】

图中的自变量是是否有关,有光部分产生了淀粉,无光部分无淀粉产生。故本实验可以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且产物有淀粉。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6.B

解析:B

【解析】

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不变,A正确;酶催化能力的实现不需要完整的细胞结构,只要有适宜的温度和pH即可表现出催化能力,B错误;酶是活细胞产生的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C正确;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易受温度和酸碱度的影响,D正确。

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刚采摘的甜玉米内含有大量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的酶,这些酶可将可溶性糖转化为淀粉使其失去甜味,经沸水高温处理使酶失活来保持甜味。故ABC项错误,D正确。

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分析图一: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即过氧化氢酶和Fe3+,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

分析图二: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加快,但最终趋于平衡。

分析图三: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达到最适温度后,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大,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减慢。

【详解】

A、根据分析,三个实验中的自变量依次为催化剂种类、H2O2浓度、温度,A正确;

B、图一可以看出,与无机催化剂Fe3+相比,过氧化氢酶催化的化学反应更快,具有高效性,不能看出酶具有专一性,B错误;

C、图二bc段底物浓度不是限制酶促反应的因素,可能是酶的浓度限制了酶促反应速率,C

D、温度适宜时,底物(过氧化氢)分解的最多,剩余量越少,因此图三曲线纵坐标最可能代表底物的剩余量,D正确。

故选B。

9.B

解析:B

【解析】

试题分析:由曲线①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80℃,A正确;曲线②中的数据是将酶在不同温度下保温足够长的时间,再在酶活性最高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对于B选项而言是将该酶在35℃保存,然后在80℃下测定该酶活性,B错误;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该酶使用的最佳温度范围是:60℃~70℃,C正确;曲线②显示,酶的热稳定性从30℃开始不断下降,在70℃后,急剧下降,D正确。

考点:此题主要考查酶的概念以及酶的特性,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

10.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图中的b是酶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c状态转变为a状态,A错误;

B、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B错误;

C、如果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会发生改变,C正确;

D、酶在细胞内和细胞外都能催化化学反应,在体外满足其催化反应的最适条件,照样能进行反应,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以酶、无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的曲线图为背景,考查酶促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降低,导致乙图中的d点右移,但是e点不变,A正确;H202量增加时,乙图中的e点上升,d点不变,B错误;pH=c时,过碱条件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不能催化H2O2水解,但H2O2在常温下也能分解,所以e点不为0,C错误;最适温度

下,pH=a时,酶的活性降低,导致乙图中d点右移,而e点不变,D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图中各个关键点的含义,根据改变的因素判断对酶活性的影响,从而确定各个点的变化情况。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图中自变量有:温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因变量是光合作用强度。

Ⅰ、Ⅱ对照的自变量是不同温度;Ⅱ、Ⅲ对照,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

【详解】

曲线Ⅱ和Ⅲ的自变量是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故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浓度不同,A正确;曲线Ⅰ、Ⅱ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进而造成了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速率的不同,B正确;由图可知,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I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C正确;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I、Ⅱ光合作用强度开始阶段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随后达到饱和点之后,光照强度继续升高,光合作用强度不变,D错误。故选D。【点睛】

易错点:达到光饱和点之前,光合作用强度会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达到光饱和点之后,光照强度增大,光合速率不变。

13.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法将不同光合色素进行分离,其中胡萝卜素的溶解度最大,在圆形滤纸上扩散的最远,依次为叶黄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故①是胡萝卜素,②是叶黄素,③是叶绿素a,④是叶绿素b。

【详解】

由分析可知,色素带①是胡萝卜素,②是叶黄素,二者都是由碳氢链组成的分子,A正确;研磨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保护叶绿素,而色素带①是胡萝卜素,②是叶黄素,B错误;纸层析的原理是不同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的速度快,而溶解度慢的扩散的速度慢,C错误;色素带③是叶绿素a,④是叶绿素b,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而非只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

故选A。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甲可知T0时淀粉酶的活性最大,此时是该酶的最适温度,故A正确。Ta是因为温度低

酶的活性收到抑制,但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而Tb处是温度过高酶失去了活性,因为其空间结构已经破坏,故B正确。在图乙中因为因变量是产物的积累量,反应速率最快的点是酶的最适温度,应是A点,故C错误,D正确。故选C。

1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马铃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a时不消耗氧气,只有无氧呼吸;b、c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表示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d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氧气吸收量,表示只存在有氧呼吸。

【详解】

A、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CO2,题中氧浓度为b、c时,马铃薯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不相等,说明实验并没有用马铃薯块茎,A错误;

B、实验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为零,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

C、氧气浓度为b时,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是3,产生的二氧化碳是3,消耗的葡萄糖是

0.5,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是8-3=5,消耗的葡萄糖是2.5,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无氧呼吸的5倍,C正确;

D、氧气浓度为d时,细胞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A。

【点睛】

根据题意可知,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均可产生二氧化碳,而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故题目中所用材料不是马铃薯块茎。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叶绿体中基粒类囊体结构可扩大生物膜面积,增加光合色素和酶的分布,有利于提高光反应的速率,A正确;

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有利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

C、根尖成熟区的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有利于根吸收水分,C正确;

D、有氧呼吸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D错误。

故选D

【点睛】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ATP与ADP的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对ATP的需要,平静和剧烈运动时,细胞内ATP的含量保持稳态,A错误;

B、蛋白质的合成,属于吸能反应。与ATP水解有关,B错误;

C、ATP在给细胞提供能量时,其中远离腺苷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易形成,C错误;

D、细胞中绝大多数的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由ATP直接功能,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正确。

故选D

【点睛】

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1)ADP和ATP的关系:ADP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分子式可简写成A-P~P.从分子简式中可以看出.ADP比ATP少了一个磷酸基团和个高能磷酸键.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2)ATP的水解: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ATP 分子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于是远离A的那个P就脱离开来.形成游离的Pi(磷酸)。(3)ATP的合成:在另一种酶的作用下,ADP接受能量与一个Pi结合转化成ATP.ATP与ADP相互转变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反应式中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ADP 和Pi可以循环利用,所以物质可逆;但是形成ATP时所需能量绝不是ATP水解所释放的能量,所以能量不可逆。

1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甲为ADP,乙为AMP(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丙为腺苷(核糖+含氮碱基),丁为磷酸。

【详解】

A、由分析可知,丙为腺苷,含有的元素为C、H、O、N,A错误;

B、乙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不含高能磷酸键,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B正确;

C、酶具有专一性,ADP→ATP的过程所需的酶与酶1不同,C正确;

D、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释放能量,只在第一阶段释放能量产生ATP,D正确。

故选A。

1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光照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只能进行呼吸作用,随着光照的增强,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即光补偿点,光照继续增强,光合作用达到饱和,即图中的20klx。

【详解】

A、氧气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产物,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故释放的O2是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A正确;

B、结合图示可知,光照强度为15klx时。光合作用1h产生的O2量是150+50=200mL,B正确;

C、在光照强度为5~20klx时,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增强而增强,此时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速率都变大,C错误;

D、当光照强度大于25klx时,由于超过了光饱和点,故此时制约O2释放速率的环境因素是除光照强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可能有CO2浓度,D正确。

故选C。

【点睛】

2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性有:①高效性,②专一性,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详解】

A. 酶适合在低温条件下保存,A错误;

B. 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对于蛋白质类的酶,胞外酶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胞内酶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一般不需要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加工,B错误;

C.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即专一性,因此酶也有多样性,C错误;

D. 酶本身可作为催化剂催化化学反应,也可以作为反应物被相关的酶水解,因此酶既可以作为反应的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D正确。

2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若无O2消耗,可推测其只进行无氧呼吸;若O2消耗量等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只进行有氧呼吸;若O2消耗量小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真核生物体内: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

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细胞呼吸的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和细胞膜。

【详解】

原核生物不含有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结构-线粒体,但它的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所以场所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条件,碳酸氢钠可以提供二氧化碳,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同时设置了锡箔纸遮光的实验组,是为了探究光照的有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二氧化碳的有无和光照的有无。

【详解】

A、该实验为了排除原有有机物的干扰,需要经过24h“暗处理”消耗掉原有的有机物,A正确;

B、用锡箔纸遮光与蒸馏水组对比验证了有无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错误;

C、NaOH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目的是去除锥形瓶中CO2,C正确;

D、锡箔纸处理组无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叶片无淀粉产生,D正确;

故选B。

【点睛】

该题的难点在于光合作用影响因素的分析,图中分别设置了两组对照,一组有无二氧化碳,一组有无光照,能通过实验操作和对照原则判断实验的自变量,进而分析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结论是本题的重难点。

24.C

解析:C

【解析】

由题图知,当pH一定温度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不同,当温度一定pH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也不同,说明胃蛋白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A正确;据图可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B正确;由题图知,在温度相同,pH分别为2.0、2.5、3.0的条件下,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其中在pH为2.0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最强,而pH在2.5或3.0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均低于pH在2.0时,说明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0左右,C错误;温度为0℃时酶的活性降低,但是空间结构没有被破坏,仍然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酶的活性主要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在最适温度或pH值时,酶的催化活性是最高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高温、pH过高或过低有可能使酶永久性的失活,低温会降低酶的活性。

25.C

【解析】

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培养的植物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且光合作用较强.由于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故选C。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多选题

26.ABC

【解析】

【分析】

1、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 b.ATP的生成。

2、依据题中信息可判断,光照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发生了水的光解。

【详解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1、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水的光解: b.ATP的生成。

2、依据题中信息可判断,光照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有还原剂产生,发生了水的光解。

【详解】

A、在适宜条件下,照光后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光反应,不需要ATP提供能量,且生成ATP,A错误;

B、DCIP是氧化还原指示剂,当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说明光反应产物中有还原性氢,B错误;

C、光反应需要类囊体薄膜上的光合色素参与,并吸收光能,C错误;

D、光反应过程中,水分解后产生还原性氢和氧气,D正确。

故选ABC。

27.AB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中,细胞呼吸最旺盛的温度为B点所对应的温度;图乙中,在一定范围内,呼吸作用的速率随氧气浓度升高而减弱,但达到一定浓度后,再增大氧气浓度,呼吸作

最新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及答案讲解学习

必修二综合测试卷 1.(2013·郑州一模)在探索遗传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 )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1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 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 2.1953年Watson和Crick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其重要意义在于( ) ①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②确定DNA是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发现DNA如何存储遗传信息④为DNA复制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在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色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现有基因型WwYy的个体自交,有关子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白色 B.有9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为Wwyy、wwyy的个体表现为绿色 C. 有3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12:3:1 D.有4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9:3:3:1 4.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的相对性状。用杂合的灰身雌雄果蝇杂交,去除后代中的黑身果蝇,让灰身果蝇自由交配,理论上其子代果蝇基因型比例为( ) A.4∶4∶1 B.3∶2∶1 C.1∶2∶1 D.8∶1 5.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减数分裂的两个时期的结构模式图,a、b表示染色体片段。下列关于两图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此 时期没有遗传物质的复制 B.两图说明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发生在 两图所处的分裂时期 D.若两图来源于同一个卵原细胞,且图2是卵细胞,则图1是次级卵母细胞6.红花蚕豆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黄花的蚕豆植株,推测该黄花表现型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确定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黄花植株与红花植株中() A.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B.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C.细胞的DNA含量 D.细胞的RNA含量 7.如图表示H5N1病毒、硝化细菌、酵母菌和人体内遗传物质组成中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其中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H5N1病毒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人体 8.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 ①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 ②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 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 以上4个实验中的小鼠存活的情况依次是( ) 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 B.存活,死亡,存活,死亡 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存活 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 ) A.上清液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B.甲组沉淀物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C.沉淀物中,甲组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D.甲组上清液中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 10.(2013·山东一模)如图甲、乙表示真核生物遗传信息传递的两个过程,图丙为其中部分片段的放大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单选题 1.组成细胞的元素中有4种元素的含量很高,其中不包括() A.C B.O C.N D.P 2.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铁性贫血是因为体内缺乏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 B.镁是叶绿素的成分之一,缺镁影响光合作用 C.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如CaCO3是人体的骨中的重要成分. D.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所以有些地区在食盐中加碘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3.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B.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C.核孔是DNA等大分子进出的通道 D.染色质是细胞核内的重要结构,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4.如图表示人体内某消化酶在体外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对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A点时,温度再提高5%,则反应速率上升 B.在C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和酶的浓度 C.在A点时,限制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D.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B点时,往反应物中加入少量同样的酶,反应速率不变5.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红蛋白中含有微量元素Fe B.细胞鲜重中的O含量最高 C.细胞中的N只存在于蛋白质和核酸中 D.淀粉和脂肪都只含有C、O、H 6.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反应: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淀粉和糖原都属于多糖 C.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利用葡萄糖 D.糖类在生物体内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

必修三测试题 一、选择题(1~30小题每题1分,31~40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动物内环境及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无机盐等物质的含量有关 B.氧进入血液中红细胞的过程就是进入内环境的过程 C.pH的调节要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 D.环境温度下降导致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2.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形成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3.某同学参加学校组织的秋季越野赛后,感觉浑身酸痛,并伴随着大量出汗等。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剧烈运动使其体内产生了大量乳酸,致使其血浆pH显著下降 B.此时应及时补充盐水并注意适当散热,以维持水盐与体温平衡 C.由于能量大量消耗,其血液中的血糖浓度会大幅度下降 D.由于其体内内环境pH发生变化,所以细胞代谢发生紊乱 4.人长时间运动后,产生口渴感觉的原因是 A.血浆CO浓度升高B.血浆乳酸浓度升高2D.血糖浓度升高C.血浆渗透压升高 5.一般情况下,大脑受伤丧失意识和脊髓排尿中枢受伤的两种病人,其排尿情况分别是A.尿失禁、正常排尿B.尿失禁、不能排尿 C.正常排尿、尿失禁D.不能排尿、尿失禁 6.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的同一组织或器官 C.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7.下列属于第一道防线的是 ①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②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 ③吞噬细胞的内吞作用④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 ⑤皮肤的阻挡作用⑥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 ⑦抗体与细胞外毒素结合. 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②⑤⑥⑦ 8.某男子接触过患某种禽流感的家禽,医生检查发现该男子体内有相应的抗体出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终身具有抵抗该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B.该男子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感染这种流感病毒的患者 C.该男子获得的对这种禽流感病毒的免疫力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D.该男子具有抵抗各种禽流感病毒的能力 9.下列各项中,与植物激素有关的一组是

沪科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 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2.科学家恩格尔曼在证明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后,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从这一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红光和蓝光对好氧细菌有吸引作用 B.好氧细菌喜欢聚集在氧气含量少的光区 C.叶绿体主要吸收绿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D.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3.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mol)是() A.12 B.17 C.18 D.23 4.下列有关酶与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只能在生物体内起作用 B.有些酶的组成元素与ATP的组成元素相同 C.叶肉细胞中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D.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度大于分解速度 5.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子形成时,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很高 B.种子萌发时,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说明可溶性糖是种子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脂肪多于糖 D.种子发育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增加 6.如图是绿色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一阶段的简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过程是指CO2的固定 B.b过程是指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C.c过程完全在线粒体内完成 D.a、b、c三过程都需要酶参与 7.将乳清蛋白、淀粉、胃蛋白酶、唾液淀粉酶和适量水混合装入一容器内,调整PH值至2.0,保存于370C水浴锅内。过一段时间后,容器内剩余的物质是() A.淀粉、胃蛋白酶、多肽、水 B.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C.唾液淀粉粉酶、胃蛋白酶、多肽、水 D.唾液淀粉酶、淀粉、胃蛋白酶、水

高二生物必修二期末模拟试题一及答案

必修二期末模拟考试一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 A.实验→假设→验证→结论 B.实验→分析→假设→结论 C.假设→实验→结论→验证 D.分析→假说→实验→验证 2.马的黑色与棕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黑色马与棕色马交配的不同组合及结果如下: ①黑×棕→1匹黑②黑×黑→2匹黑 ③棕×棕→3匹棕④黑×棕→1匹黑+1匹棕 根据上面的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色是显性性状,棕色是隐性性状 B.棕色是显性性状,黑色是隐性性状 C.交配的不同组合中的黑马和棕马肯定都是纯合子 D.无法判断显隐性,也无法判断哪种马是纯合子 3.两株高茎豌豆杂交,后代高茎和矮茎的比例如图所示,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DD×dd B.dd×Dd C.Dd×Dd D.dd×dd 4.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在F2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数占() A.l/16 B.2/16 C.3/16 D.4/16 5.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是由于() A.着丝点的分裂 B.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DNA的复制D.同源染色体的联会6.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是() A.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B.萨顿蝗虫细胞观察实验 C.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D.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印证 7.已知一色觉正常女孩的祖母是红绿色盲,这个女孩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可能性是()A.25% B.50% C.75% D.100% 8.在下列4个遗传系谱中(图中深颜色表示患者),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是() A.B.C.D.9.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下列对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合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细菌 B.氨基酸原料和酶来自噬菌体 C.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酶来自噬菌体 D.氨基酸原料来自噬菌体,酶来自细菌 10.“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A.稳定性B.特异性 C.多样性D.可变性 11.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4,则在其互补链中及整个DNA中该比例分别是()A.0.4,0.4 B.2.5,0.4 C.2.5,1.0 D.0.6,1.0 12.测得某DNA片段含有碱基1600个,其中腺嘌呤占27.5%,问该DNA复制两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有多少个() A.2520个 B.1480个 C.1080个 D.720个 13.遗传密码通常是指() A.D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B.核糖体上决定氨基酸的碱基序列 C.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 D.转运RNA上决定氨基酸的不同碱基序列14.一条多肽链中有氨基酸1000个,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分子和用来转录成mRNA 的D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的数量分别是() A.3000个和3000个 B.1000个和2000个 C.2000个和4000个 D.3000个和6000个 15.白化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 A.病人体内缺乏黑色素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 C.控制合成酪氨酸酶的基因不正常 D.长期见不到阳光所致 16.如下图所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支试管中,依次分别加入从S型细菌中提取的DNA 、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高 矮 1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1第一章测试题(一) 1、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组织C.器官D.系统 2、从生物圈到细胞,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A.细胞B.种群C.生态系统D.生物圈 3、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森林生态系统B.海洋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4、某水库中属于同一种群的生物是() A.全部生物个体的总和B.全部动物个体的总和 C.全部鱼类个体的总和D.全部鲫鱼个体的总和 5、下列实例中,不能构成群落实例的是() A.亚马逊河谷的热带雨林B.大兴安岭的红松林 C.无菌培养基污染后长出的共生菌落D.无菌培养基上接种后长出的大肠杆菌菌落 6、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生物,其主要理由是() A.由蛋白质和核酸构成B.能够侵染其他生物 .能够在寄主体内复制产生后代D.具有细胞结构 7、某学者正在研究某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对应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B.种群C.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 8、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 A.酵母菌B.SARS病毒C.蓝藻D.大肠杆菌 9、细菌、放线菌属于原核生物,主要依据是() A.单细胞B.无核膜C.二分裂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 10、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A.转动细准焦螺旋B.转动粗准焦螺旋 C.转动转换器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11、最先观察和记载植物细胞结构的学者是() A.英国植物学家布朗B.英国自然科学家虎克 C.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D.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 12、细胞学说主要阐明() A.细胞的结构B.细胞的种类C.细胞的统一性D.细胞的多样性 13、“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是谁的名言() A.施莱登B.施旺C.达尔文D.魏尔肖 14、下列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结构不同于其它三种的是() A.蓝藻B.衣藻C.苔藓D.玉米 15、一种雄性极乐鸟在繁殖季节里,长出蓬松而分披的长饰羽,决定这种性状的出现是由于生物体具 有() A.应激性 B.适应一定的环境 C.生殖作用 D.遗传的特性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ARS病毒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B、细菌本身不能够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C、多细胞生物中单个细胞能单独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D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7、下列四组生物中,细胞结构最相似的是()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A.A、B、C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B.A、B、C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C.B、C、D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B、C、D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B.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C.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D.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5.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泡在任氏液(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A.分别刺激A、B、C、G、H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5 B.在B、C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A和G C.D、E、F D.刺激E、F点,引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体温调节B.水平衡调节C.内分泌调节D.血液pH值的调节 8.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 A.W区B.V区C.S区D.H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沪科版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单元试卷(含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单元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实验变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 B.在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中,只有温度、植物种类是无关变量C.在探究氯化钠浓度对人的红细胞形态变化影响的实验中,红细胞形态变化是因变量D.在探究氧气浓度对酵母菌细胞呼吸速率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应保持相同且适宜 2.科学家恩格尔曼在证明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后,紧接着又做了一个实验: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地发现大量的好氧细菌聚集在红光和蓝光区域。从这一实验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A.红光和蓝光对好氧细菌有吸引作用 B.好氧细菌喜欢聚集在氧气含量少的光区 C.叶绿体主要吸收绿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D.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光用于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3.下列有关叶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体增大膜面积的方式与线粒体相同 B.叶绿体中的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膜上,酶都分布在基质中 C.叶绿体的功能不受细胞核调控 D.线粒体产生的CO2被叶绿体利用至少需穿过4层脂双层 4.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吸入的O2的体积与放出CO2体积比为1:2,这是因为A.有1/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5.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e~f段上升的原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f点都将下移 D.不能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6.将刚采摘的新鲜蓝莓均分为两份,放在1 ℃的冷库内贮藏,其中一份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h,另一份则不做处理。从采摘后算起每10 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生物必修二试题及答案讲解

一单向选择题 1.下列各项依次采用哪种方法最适宜( ) ①鉴别一只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④检验杂种遗传因子组成的方法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C.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2.一般情况下,下列各项中不能用2n来表示的是() A.具有n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的基因型种类 B.含有n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种类 C.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后所产生的DNA分子数 D.含有n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的种类 3.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1:1比例的是( ) ①F 1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②F 2 表现型的比例③F 1 测交后代类型的比 例, ④F 1表现型的比例⑤F 2 的基因型的比例 A.②④ B.①③ C.④⑤ D.②⑤ 4.下面是科学家探明基因的历程。他们在研究的过程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依次为() ①1866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基因) 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 ③l910年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找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A.①假说一演绎法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B.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类比推理 C.①假说一演绎法②类比推理③假说一演绎法 D.①类比推理②假说一演绎法③类比推理 5.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所得到的子代F 2 的基因型(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部分基因型没有列出,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哪项叙述是不正确的() A.表中被研究基因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B.1、2、3、4代表的基因型在F 2 中出现的概率大小为3 > 2 = 4 > 1 C.F 2 中出现亲本没有的重组性状的比例是6/16或10/16 D.表中被研究的基因符合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和答案 一、多选题 1.{下列有关图中的结构和功能叙述正确的是 A.并非所有大分子物质都可通过④进出细胞核,④可参与信息交流 B.所有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都会出现①②③周期性的出现和消失 C.该结构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 D.②的结构是流动镶嵌模型,RNA 经过④需要穿过 0 层膜结构且需消耗能量 2.{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和RNA都能携带遗传信息 B.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脱氧核糖、磷酸和A、G、C、T4种碱基 C.玉米是真核生物,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 D.DNA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 3.{将细胞膜破坏后的某植物细胞匀浆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下列三种有机物的有无(“+”表示有,“-”表示无),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蛋白质脂质核酸 细胞器X+++ 细胞器Y++- 细胞器Z+-+ A.细胞器X一定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细胞器Y一定与蛋白质加工和分泌有关 C.细胞器Z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有DNA复制 D.硝化细菌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Z 4.{生活中生物常识无处不在,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脂类物质都会使人发胖,最好不要摄入 B.人体每天需求量最多的是糖类,所以主食应该是富含糖类的粮食制品 C.无糖八宝粥不添加蔗糖,添加木糖醇,所以不含糖类 D.精瘦肉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应该及时补充 5.{阿胶原产于山东,已有两千多年的应用历史,与人参、鹿茸一起被誉为中药三宝。阿胶的滋补作用主要体现为: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细胞再生和增强免疫力,下列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沪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渗透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当细胞不再吸水时细胞内外浓度不一定相等 B.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C.成熟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没有选择透过性 D.低温能影响水分子通过生物膜的速率 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多种,其运输速率与影响因素的关系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图①可表示脂溶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B.图②可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C.腌制糖醋蒜时蔗糖进入细胞的方式可用图③表示 D.图②、③达到最大运输速率后的限制因素相同 3.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通过消耗ATP,可以直接吸取母乳中的抗体和半乳糖。这两种物质运输的方式分别与下列哪两个例子中的运输方式相同 ①浆细胞分泌抗体蛋白②变形虫吞食草覆虫③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④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A.①和③B.②和③C.①和④D.②和④ 4.图表示物质进入细胞的不同方式,ATPase为ATP酶,在图示生理过程中还具有载体功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ATP只影响方式③的运输速率B.吞噬细胞通过方式④吞噬病原体 C.低温会影响方式①~④的运输速率D.固醇类激素通过方式①进入靶细胞 5.为测量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以胡萝卜(液泡中含有花青素)为材料进行下列实验:将不同切片放在不同温度的蒸馏水中处理1 min取出,再分别放在清水中浸泡1 h而获得不同的切片浸出物溶液,通过测量这些溶液的吸光度计算浸出物溶液的花青素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对这个实验方案的叙述,正确的是()

A.缺乏对照组实验 B.缺乏对等量原则的描述 C.所选择的测量指标不能反映浸出物溶液中花青素的含量 D.实验目的是测量浸泡时间对植物细胞膜的透性影响 6.生长在干旱、含盐量高的土壤中的盐生植物,通过液泡细胞液中溶有大量的Na+而促进细胞吸收水分,该现象说明液泡中Na+具有的作用是() A.组成细胞的化合物B.为细胞提供能量 C.维持细胞正常的pH D.调节细胞液浓度 7.某学生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为实验材料,撕取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先在清水中观察(图像甲),然后用0.3g/mL蔗糖溶液取代清水并观察(图像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像甲中洋葱外表皮细胞的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 B.图像从甲到乙是由于细胞周围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C.图像乙所示细胞出现质壁分离,b处充满蔗糖溶液 D.图像甲和乙,细胞的a,c中存在紫色物质 8.将小鼠红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 溶液中,红细胞体积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KNO3溶液的起始渗透压小于红细胞内液的起始渗透压 B.与B点相比,A点对应时刻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较大 C.AB段失水使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大于KNO3溶液,从而出现BC段的变化 D.B点对应的时刻,KNO3 溶液与红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等 9.市场上流行的直饮机的核心部件是逆渗透膜,它利用逆渗透原理,通过水压使水由较高浓度的一侧渗透至较低浓度一侧,理论上在较高浓度侧的所有细菌及不纯杂物、可溶性固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二试卷及标准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基因的不正确 ...叙述是 A.基因是生物性状的控制者 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C.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D.基因是由成百上千个碱基组成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发生的变化是 (1)染色体的复制(2)同源染色体的分离(3)着丝点分裂 (4)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5)形成四分体(6)同源染色体联会 (7)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姐妹染色体 A.(1)(6)(5)(4)(2) B.(1)(2)(4)(5)(7) C.(1)(6)(5)(4)(2)(3)(7) D.(2)(3)(4)(5) 3.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表示染色体移向两极状态的是 4.人体的下列细胞中,不可能 ...出现含有44+XX染色体组成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 B.次级卵母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5.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0.25,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为 A.0.25 B.4 C.1 D.0.75 6. 下列有关纯合体和杂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纯合体中不含隐性基因 B.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体 C.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D.纯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体 7.下列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 (1)极体(2)次级精母细胞(3)初级精母细胞(4)精原细胞 (5)受精卵 (6)正常体细胞 A.(2)(3)(4)(5) B.(3)(4)(5)(6) C.(2)(4)(5)(6) D.(1)(4)(5)(6) 8.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错误 ..的一项是 A.受精卵中全部遗传物质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相互融合 C.受精卵中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等 D.受精卵中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的各占一半 9.某生物体细胞内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其中a,b,c,d来自父方,A,B,C,D来自母方,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同时含有四个母方染色体的可能性是 A.1/2 B.1/4 C.1/8 D.1/16

人教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细胞中的化合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豌豆叶肉细胞中含有2种核酸、5种碱基、5种核苷酸 B.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水浴条件下它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出现砖红色沉淀 C.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它属于脂质 D.水和无机盐都是无机物,细胞中的水大部分是自由水,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2.肠腺细胞能够分泌脂肪酶等多种消化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酶的分泌与高尔基体有关 B.合成和分泌脂肪酶的过程不消耗能量 C.肠腺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脂肪 D.脂肪酶能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3.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 ..的是 A.多细胞生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大多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关 B.多细胞生物的生存有赖于细胞膜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 C.生物膜系统中,只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 B.所有的细胞都具有相同的细胞膜结构,即由磷脂分子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嵌入”支架或“漂浮”在支架两侧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叶绿体中的色素都有吸收光能的作用 D.在叶绿体的内膜、类囊体上和基质中含有多种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需的酶 5.右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ATP水解释放的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6.下列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提取色素研磨时加入少许CaC03,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B.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

高二生物必修三试题及答案

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生物必修三综合测试卷 2?关于渗透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溶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B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C. 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质微粒数目无关,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体积 D. 在37C 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 的渗透压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B .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 C .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D .不同人的体温,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存在微小的差异 4. 下列过程发生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 .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 C .食物中的蛋白质经消化被分解成氨基酸 5. 下列对于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后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前膜 B. 神经递质是一种电信号 C. 神经递质能使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 D. 神经递质传递是双向的 6. 取未受操作影响的两相连的神经元,浸 泡在任氏液 (可保持神经细胞活性)中,其中一个 神经元是与肌肉纤维连接的运动神经元。装置 如卜图,卜列各诰顶分析不用确的是 () A. 分别刺激A 、B 、C G H 五处,能引起肌肉纤维收缩的(位置)有 5处 B. 在B 、C 两点接上灵敏的电流计,刺激 A 和G 点:电流计指针祁能慌转 C. D 、E 、F 共同构威了两个神经兀相连接的邦位叫突触 D. 刺激E 、F 点,弓I 起肌肉收缩的时间不同 7?人体下丘脑不能完成的生理功能是 A .体温调节 B .水平衡调节 C .内分泌调节 D .血液pH 值的调节 &在一起交通事故中,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那么受损的部位是大 脑皮层的 A . W 区 B . V 区 C . S 区 9?下列关于机体水和无机盐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1.5分,共60分) 1.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为( C 依次为血浆、组织液、淋巴 C 依次为血浆、淋巴、细胞内液 D 依次为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 D 依次为血浆、细胞内液、淋巴 A.A 、 B. A 、 C. B 、 B 、 B 、 C 、 B .葡萄糖脱氢分解产生丙酮酸 D .胰岛细胞合成胰岛素

沪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普通高中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 1.下图表示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的实验密闭装置,氧气传感器可监测O2浓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探究不同单色光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B.加入NaHCO3溶液是为了吸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 C.拆去滤光片,单位时间内,氧气传感器测到的O2浓度高于单色光下O2浓度 D.若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可测定金鱼藻的细胞呼吸作用强度 2.在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染色体数加倍和DNA分子数加倍 B.染色体复制和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点的分裂和核膜核仁形成 D.赤道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3.下图甲表示水稻的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产生总量的变化。图乙表示水稻CO2吸收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甲中,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B.图甲中,光照强度为d时,单位时间内细胞从周围吸收2个单位的CO2 C.图甲中的c和图乙中的f点对应 D.图乙中,eg段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因主要是光照强度 4.下列有关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细胞是生物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B.草履虫既属于细胞层次,又属于个体层次 C.动物和植物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 D.生物的生活环境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5.将DNA完全水解后,得到的化学物质是()

A.核苷酸、五碳糖、碱基B.核苷酸、磷酸、碱基 C.核糖、磷酸、碱基D.脱氧核糖、磷酸、碱基 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7.古生物学家推测:被原始真核生物吞噬的蓝藻有些未被消化,反而能依靠原始真核生物的“生活废物”制造营养物质,逐渐进化为叶绿体。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叶绿体来源于原核生物,故其内有核糖体、DNA、RNA B.图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有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C.图中叶绿体的两层膜成分上有差异 D.被吞噬而未被消化的蓝藻为原始真核生物提供了有机物 8.下列模式图表示真核细胞的细胞器,有关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④的膜可以转化为②的膜 B.在细胞中联系最广泛的细胞器是④ C.③中可发生CO2→C3→C6H12O6,①中则会发生C6H12O6→丙酮酸→CO2 D.⑤是植物、细菌、酵母菌唯一共有的细胞器 9.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坏死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坏死是由于细胞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B.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D.细胞衰老与个体衰老就是一回事 10.将植物栽培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充足的CO2条件下,如果在2h时,将环境中某一条件改变,此时,叶肉细胞中的C3、C5、ATP含量变化如图。那么改变的条件是() A.加强光照B.减弱光照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 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 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 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组合类型 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 2的性状分离比为 3∶1 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 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的哪个过程?( ) AaBb 1AB ∶1Ab ∶1aB ∶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子代9种基因型 4种表现型 A.① B.② C.③ D.④ 4、基因型为Dd 的个体连续自交n 代,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正确地反映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 5、基因型为Aa 的个体自交得F 1,下列有关对F 1的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让F 1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 B.如果让F 1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 C.如果让F 1个体随机交配,且aa 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弱,每代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个体不能完成生命周期,那么连续数代后,aa 个体出现的概率会减小 D.让F 1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杂合子比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 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 B.染色体和DNA 均等分配 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 D.同一生物的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 数 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 7、女性色盲患者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 A.父亲和母亲 B.儿子和女儿 C.母亲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8、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 染色体的细胞是 ( ) A.初级精母细胞 B.精细胞 C.初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 9、、下列关于DNA 分子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 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 的准确复制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每条子链与其模板链形成一个新的DNA 分子 1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②腺嘌呤 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11、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DNA 分子中含有A 碱基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 片段中C 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 A.48% 600 B.48% 650 C.26% 600 D.26% 650 12、下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双链DNA 中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 B .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 C .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 D .图中的a 和b 都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 1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 ) 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 B.细菌内的蛋白质 C.噬菌体的DNA 分子 D.细菌内的DNA 分子 14、 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除了温度和pH对酶活性有影响外,一些抑制剂也会降低酶的催化效果。图①为酶作用机理及两种抑制剂影响酶活性的机理示意图,图②为相同酶溶液在无抑制剂、添加不同抑制剂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非竞争性抑制剂降低酶活性的机理与高温、低温对酶活性影响的机理相同 B.据图可推测,竞争性抑制剂因与底物具有类似结构而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 C.底物浓度相对值大于15时,限制曲线甲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浓度 D.曲线乙和曲线丙分别是在酶中添加了竞争性抑制剂和非竞争性抑制剂的结果 2.如图表示在某pH范围内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pH由4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不同温度下实验,酶A的最适pH不同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pH为5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如图表示某植物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X、Y物质分别代表三碳化合物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都产生[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氧气 4.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e和f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d和e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时,曲线d、e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A~C时,曲线d、f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5.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酸、过碱、高温会使酶失活,应在低温下保存酶制剂 B.酶催化反应后,会立即被分解成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C.酶为分子提供能量,从常态转变为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 D.酶只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6.下图是油菜种子在发育和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最新生物必修三试题

2013----2014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月考 生物试卷 第Ⅰ卷(客观卷) 一.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2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有关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态是机体通过消化、呼吸、循环、排泄这四个系统的协调活动来维持的 B.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保持不变的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2.人体的体液是指() A.细胞外液和消化道 B.细胞内液和血浆 C.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C.血浆,组织液,淋巴 3.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一部分的液体增多? A.① B.② C.③ D.④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CO2、O2 B.H2O、Na+ C.C6H12O6、尿素D.血红蛋白、氧化酶 5.在反射活动中能够起分析综合作用的部分是() A.传出神经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感受器 6.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7.产生抗体的细胞() A.吞噬细胞 B.靶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8.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脑皮层,下丘脑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9.下列不属于淋巴器官的是() A.胸腺B.脾C.骨髓D.垂体 10..扦插时,保留有芽和有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 A.迅速生长 B.进行光合作用 C.产生生长素 D.储存较多的有机物 11.如右下图所示,在燕麦胚芽鞘的下部插入云母片,从右侧照光,燕麦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A、直立向上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向左弯曲生长 D、不生长12.在小麦地里施用一定浓度的2,4-D能除掉双子叶杂草,而对小麦无影响,对此现象的错误解释是() A.双子叶杂草对2,4-D的敏感性强 B.小麦对2,4-D的敏感性差 C.2,4-D对小麦的生长无作用 D.同一浓度的2,4-D对小麦和杂草的作用不同 13.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把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接收块放在下端;另一实验是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下端朝上,做同样的实验。请分析,经过一段时间后,接收块甲和接收块乙的成分有何变化()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