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技术条件

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技术条件

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技术条件
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技术条件

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技术条件目录

一、总则

(一)适用范围

(二)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类别

(三)技术条件

(四)相关定义

※二、船舶救生设备检修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一)气胀式救生设备检修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1.范围和依据

2.检修场地

3.其它场地

4.检修设备及仪器仪表

5.附属设备

6.常用检修工具

7.人员配备

8.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9.材料、属具和备品

(二)救生艇/救助艇、降落设备和承载释放装置检修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1.范围和依据

2.场地

3.检修检测设备和工具

4.人员配备

5.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6.材料、属具和备品

※三、船舶消防系统和设备检修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二)检修场地

(三)辅助场地

(四)检修检测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

(五)人员配备

(六)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七)充装介质、配件和钢瓶

四、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二)场地

(三)无损检测设备

(四)人员配备

(五)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六)无损检测设备、试块和耗材

五、船体测厚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二)场地

(三)检测设备及工具

(四)人员配备

(五)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一)范围和依据

(二)场地

(三)检测设备及仪器仪表

(四)人员配备

(五)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七、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VDR/S-VDR)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二)场地

(三)检测设备及仪器仪表

(四)人员配备

(五)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八、船舶噪声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二)场地

(三)检测设备及仪器仪表

(四)人员配备

(五)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一)适用范围

中国境内为船舶、水上设施提供检修检测服务的机构。

(二)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类别

根据船舶检修检测服务的业务特点,将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分为如下类别:

1.救生设备类:气胀式救生筏、气胀式救生艇、海上撤离系统、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和救生艇/救助艇、降落装置、承载释放装置等。

2.消防系统与设备类: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固定式灭火系统、手提式/推车式灭火器、消防员装备、应急逃生呼吸装置等。

3.航行安全与无线电设备类:无线电装置、航行警告接收机、应急无线电示位标、船舶地面站、搜救定位装置、双向无线电话、船舶保安警报系统、船舶自动识别系统、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等。

4.船舶无损检测与测厚类:射线检测、超声波检测、磁粉检测、渗透检测等。

5.船舶噪声检测类。

6.公约、法规、规范要求的其他类别。

(三)技术条件

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技术条件根据技术要求特点,分为船舶救生设备检修检测机构、船舶消防系统和设备检修检测机构、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船体测厚机构、船舶航行安全和无线电设备检测机构、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

(VDR/S-VDR)检测机构、船舶噪声检测机构等方面的技术条件。其中,目录未标注※的技术条件,外国验船公司

监督核实时可参照执行。

(四)相关定义

1.操作员:是指在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中从事船舶及其设备检修检测服务,并负责记录检修检测服务相关数据、结

果以及编制检修检测报告的人员。

2.质检员:是指在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中对检修检测质量进行监督和验收,并负责审核检修检测服务记录和报告的

人员。质检员应当具有操作员工作经历2年以上。

3.技术负责人:是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中负责指导、监督、管理船舶检修检测服务机构业务,并签发检修检测证明、记录、报告的人员。技术负责人应当具有质检员工作经历且工作时间不少于6个月。

二、船舶救生设备检修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一)气胀式救生设备检修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1.范围和依据

1.1 范围

气胀式救生设备是指船舶气胀式救生筏、海上撤离系统、静水压力释放器、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等。

其中,气胀式救生筏和海上撤离系统检修检测机构分为A、B、C、D四类。

1.2 依据

1.2.1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

1.2.2 国际海事组织(IMO)《气胀式救生筏检修站认可条件建议案》〔A.761(18)〕及其修正案。

1.2.3 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及其修正案。

1.2.4 国际海事组织(IMO)MSC.81(70)《救生设备试验的建议案》及其修正案。

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按规定程序公布或者认可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标准或指南。

2.检修场地

2.1 检修车间应当是封闭的场所。一般应当位于建筑物的地面层。位于非地面层的,应当配备合适的升降装置。

2.2 检修车间的面积和净空高度应当满足如下要求:

机构类别业务范围面积要求净空高度备注

2.3 吊架式救生筏检修车间的净空高度,应当确保在110%的起吊负荷情况下,吊钩下缘至筏底的最大垂直距离不小于4m。同时,筏底离检修场地地面高度不小于0.3m。

2.4 检修车间地面应当足够平整光滑,应当铺设具有隔热和防护作用的木地板、橡胶板或其他等效材料,不得有可能划伤胶布的尖锐突出物体。

2.5 检修车间应当配备对温度和湿度进行测量和调节的设备,保证检修检测工作在温度高于5℃,相对湿度小于85%的环境内进行。在气密试验时,应当保证检修间内气温的均匀和稳定,温度变化不应当大于±2℃。

2.6 修补车间须具备保持连续24小时内温度为20±5℃,湿度不大于75%的环境条件。

2.7 检修车间和修补车间应当有良好的空气流动,但应当防止强风对流。检修车间和修补车间应当有良好的照明,但应当防止阳光直射。

2.8 检修车间应当设置有效识别检修对象并证明检修过程的视频监控或者其他替代设备。

2.9 检修场所内不应当设立、放置带有明火或者产生明火的设备。

3.其它场地

3.1 应当设有固定的满足办公和文件、资料和档案储存的处所。

3.2 应当设有存放检修用材料、配件、备品和属具的仓库,A、B、C类检修检测机构的仓库面积不小于15m2,D类检修检测机构的仓库面积应当不小于10m2。

3.3 应当设有满足当地消防主管部门安全要求的危险(爆炸)品仓库。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至少满足以下要求:

3.3.1单独存放危险品的仓库应当与其他建筑物保持物理隔离,并远离生活区和工作场所,远离热源和机电设备,不被阳光直射;

3.3.2 备用危险品和报废危险品应当分别隔离存放。如需存放于同一个仓库内,则应当设置适合于危险品存放的钢质柜,分别用于存放备用和报废烟火信号,并应当明确标识;

3.3.3 配置合适的灭火器、沙箱等消防设备;

3.3.4 仓库门应当为防爆型;

3.3.5 仓库内设置的电器设备、开关应当为防爆型;

3.3.6 仓库内应当设有温度计;

3.3.7 仓库应当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3.4 应当设有CO2钢瓶的存放场所,待检、备用和报废钢瓶应当分开存放。

3.5 应当设有独立检修CO2钢瓶瓶头阀的场所,并具备良好通风条件。

3.6 应当设有冲洗检修的救生筏、海上撤离系统、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等的场地。冲洗场地的面积应当与冲洗类型、大小等相匹配,并与检修场地分隔。检修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的机构应当设有单独晾干场所或配备干燥设备。

3.7 应当设有独立检修静水压力释放器的场所,该场所应当设有检修用工作台,并配有配套台钳、静水压力释放器试验筒等相关设备。

3.8 应当设有独立的空气压缩机间,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3.9 应当设有分别堆放待修、已修的救生筏、海上撤离系统、气胀式救生衣和浸水保温服等专用存放处所。若无分层支架支撑,救生筏堆放不应当超过两层。

3.10 应当设有独立的修理救生筏存放筒及进行油漆施工的处所,并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3.11 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检修应当独立设置密性试验用水池或等效试验设施。

4.检修设备及仪器仪表

4.1充气和排气设备,应当包括空气压缩机、真空设备、空气清洁和干燥设备,空气压缩机工作压力应当不小于

1.6Mpa。A、B类气胀式救生筏的检修检测机构,其配备的空气压缩机应当达到1.2 m3/min以上排量,真空设备应当达到25L/s以上的抽气速率。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检修应当配备合适的充气泵和压力表。

4.2 配备救生筏筏底接缝试验用支架一套,支架的支撑面应当平整光滑,不得带有可能划伤和磨损筏体胶布的尖锐突出物。

4.3 检修海上撤离系统的机构应当配置模拟海上撤离系统通畅试验的台架及其相关设备,并能将所检修的海上撤离系统提升到完全展开的高度。

4.4 配备静水压力释放器测试筒1只,及相应量程的压力表、管路和接头。

4.5 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检修检测机构应当配备带有格栅盖子的至少2m×1.5m 的气密试验水槽和工作台1个。

4.6 配备满足测试要求量程和精度的测压计或压力表。其中,气胀式救生筏检修应当配备至少4个;海上撤离系统检修应当配备至少10个。

4.7 检修气胀式救生筏和海上撤离系统应当配备能够满足测量精度的电子秤1台;检修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应当配备满足测量精度要求的电子天平1台。电子秤称重能力在50kg以内的,其精度要求为5g;电子秤称重能力在50kg 及以上的,其精度要求为10g。

4.8 配备计时钟一只,秒表一块。

4.9 检修场地应当配备与场地面积相适应数量的温/湿度计。每40平方米配备1套温/湿度计,200平方米以上配备6套温/湿度计。

5.附属设备

5.1 配备计算机、打印设备、网络设备及检修检测数据存储设备。

5.2 配备存放技术管理文件和检修证书、报告、记录等档案的封闭式文件柜。

5.3 配备存放备品属具的存放柜(架)。

5.4 配备检修检测人员所需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6.常用检修工具

6.1 气胀式救生筏常用和专用检修工具(供参考、不限于)

注:不从事筏用钢瓶充气的检修机构可不配备钢瓶充气手轮。

6.2 海上撤离系统常用和专用检修工具(供参考,不限于)

注:不从事筏用钢瓶充气的检修机构可不配备钢瓶充气手轮。

6.3 配备产品制造厂家要求的特殊检修检测设备或工具等。

6.4 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检修机构应当配备适当的密封闭夹具、修补工具、拉链处压紧密封的密封橡胶垫和保养拉链的蜡块。

7.人员配备

7.1 检修检测机构应当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检修检测人员。

7.2 气胀式救生设备检修人员配备要求

7.2.1 气胀式救生筏检修人员最低配备要求:

注:静水压力释放器应当与救生筏配套检修

7.2.3 海上撤离系统检修机构检修人员最低配备要求:

注:静水压力释放器应当与海上撤离系统及其配套救生筏配套检修

7.3 气胀式救生衣、浸水保温服检修检测机构应当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检修检测人员。检修检测时应当至少有1名质检员和1名操作员执行现场操作、记录,操作员编制报告,质检员审核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

8.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8.1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或相关行业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包含所有检修检测业务的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8.2 配备与从事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船舶检验规范、标准、指南等。

8.3 配有拟检修产品制造厂家的检修说明或维护保养手册。

8.4 配有船舶检验机构检验或者接受的法定产品的检修用材料、属具、备品及钢瓶充气等供应方清单。

8.5 建立检修用材料、属具、备品及钢瓶充气出入库台账,列明各种材料、属具、备品的出入库明细。

8.6 所有计量设备(压力表、电子秤、测压计和温/湿度计等)应当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有效检定/校准证书。

8.7 配有统一固定格式或按船旗国政府要求制定的检修检测证书、报告和记录。

8.8 妥善保存上一次及本次的检修检测记录、证明或报告。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5年。

8.9 筏用钢瓶充气机构应当建立气源采购及充气作业台账,筏用钢瓶气源应当为食品级。

8.10 检修视频等材料的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5年。

9.材料、属具和备品

9.1 配备有由制造厂家提供的供检修使用的材料和易损专用零部件,其中包括修补用胶布、胶水、专用清洗剂等重要材料。

9.2 具有合理数量的属具、备品储备,并从船舶检验机构检验或者接受的法定产品供应方取得。

9.3 气胀式救生筏属具、备品的配备要求:

表1 舾装件明细表

名称

数量

A 技术要求

B

Y

1 艏缆根1 1 1

f≥15kN(25 人以上),f≥10kN(25-9 人);f≥7.5kN(9人以下);

L(A、B型)=10m +存放高度,

但不小于15m;

L(Y型)≥20m;

易断绳f≥2.2±0.4kN。

2 充气拉索根注注注注:一般为2条

3 钢瓶个注注注注:一般为2个★

4 登筏软梯把1 1 1

5 平衡袋个注注注

注:根据乘员定额设置多个平衡水

袋,对称排列于筏底周围。

6 扶正带条1 1 1

7

筏内把手

2

2 2

8

筏外把手

根2 2 2

9 示位灯套1 1 1 光强≥4.3cd,时间≥12h ★

10 照明灯套1 1 1 光强≥0.3cd,时间≥12h ★

11 海锚套1 1 1

配有耐震锚索和收锚索各式各1

根,转环1个★

12 救生浮环个1 1 1 L=30m,可浮于水面

13 可浮小刀把1 1 1 非折叠式,圆头可浮于水

14 积水袋个注注注注:一般为2个

15 经历簿本1 1 1

与使用说明书、紧急行动卡、晕海

灵一起包装于防水容器中,挂于筏

16

使用说明

份1 1 1

技术要求

17

紧急行动

1 1 1

18 晕海灵

片/

6

——

配足每人服用48小时用量

19 反光带每条A=5×30cm,间距S=50cm,底顶中央“+”型

标★产品应当经授权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检验标记应当符合船舶检验机构的相关规定。

表2 属具明细表

名称单位

数量

技术要求

A型

B

Y

型A

PACK

B

PACK

1 口粮

份/

1 — 1/3 1/3

每份口粮发热量

10MJ,贮于水密容

器内。

2 淡水

升/

1.5 — 0.5 0.5

贮于不锈、无毒水

容器内★

3

降落伞

火箭

支4 2 1 1

发射高度≥ 3 0 0 m,

燃烧时间≥40S,光

强≥30000cd,降落

速度<5m/s。

4

红光火

支6 3 3 3

燃烧时间≥60S,光

强≥15000cd。★

5

漂浮烟

支2 1 ——持续时间≥3min。★6

雷达反

射器

支1 1 ——

如筏内存有一支雷

达应答器可免配。★

7

日光信

号镜

面1 1 1 1

连同与船舶和飞机

通讯用法须知,印

于防水纸上,或装

于防水容器中。

8

救生须

册1 1 1 1

附救生信号图解说

装于防水容器中。

9

防水信

号电筒

支1 1 1 1

可发摩氏信号,备

用电池1副及备用灯

泡1只,贮于水密容

器中。

10 哨笛只1 1 1 1

浸水2 4 小时仍有

效,可听距离不小

于0.5 海里,系有细

绳。

11

饮水量

个1 - 1 1

不锈、无毒材料制

成,带刻度。

12 开罐刀把3 - ——安全型

13

钩鱼用

套1 - ——

钓鱼绳应当防腐,

并有把柄、钩3只、

诱饵1 只、尼龙绳

30m。

14 保温袋套注注——

注:配备数量为额

定乘员数量的

10%,至少为2套。

15 清洁袋

只/

1 1 1 1

16 划桨支2 2 2 2 可浮于水。

17

急救医

药箱

只1 1 1 1

置于可反复紧闭的

防水容器中。★

标★产品应当经授权的船舶检验机构检验合格,检验标记应当符合船舶检验机构的相关规定。

表3 急救药箱明细表

序号药品名称单位

数量

规格

A型B型Y型

1 绷带卷5 5 5 4.8×600cm

2 纱布块10 10 10

34×40cm,塑料袋密封

包装

3

三角巾绷

块3 3 3 底边130,腰90cm

4 医用胶布卷1 1 1 1.2×100cm

5 药棉包2 1 1 10g

6 止血带根2 2 2

5 5 c m (乳胶管

0.7-10mm)

7 镊子把1 - - 12cm

8 绷带剪把1 1 1 10cm(圆头)

9 别针只10 5 5 3cm

10 氨溶液毫升10 - - 阿莫尼亚

11 酒精毫升20 - - 75%

12 创可贴块20 20 20 2.0×2.5cm

13 烫伤膏支2 1 1 20g

14

四环素眼

支2 - - 2.5g

15 止痛片片50 25 25 阿斯匹林

16 杜冷丁片10 - - 建议配备

17 百炎净片80 40 40

表4 工具袋明细表

序号名称单位

数量

规格

A型B型Y型

1 海锚套1 - -

配有耐震锚索和收锚索各1

根,转环1个。

2 充气器具1 1 1 可用充气泵代替。

3 安全小刀把1 - 1 乘员少于13人可免配。

4 可浮水瓢只2 1 2 乘员少于13人可配1只。

5 海绵块2 2 2 可吸干筏内存水。

6 补漏工具套1 1 1

A、B型:(1)补漏夹2 只;(2)

修补胶水40 克;(3)修补胶布

4 块;(4)砂纸1 张;(5)圆头剪

刀1 把(用橡皮管套住刀

头);(6)木滚筒1 只(7)补漏

塞大小各2 只; ( 8 ) 刷子

13mm1把。

Y型:(1)补漏夹3只;(2)补漏

塞大小各3只。

(二)救生艇/救助艇、降落设备和承载释放装置检修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1.范围和依据

1.1 范围

适用于船舶救生艇/救助艇、降落装置(含吊架式救生筏降落装置)和承载释放装置的检修检测。

1.2 依据

1.2.1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

1.2.2 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救生设备规则》(LSA)及其修正案。

1.2.3 国际海事组织(IMO)MSC.81(70)《救生设备试验的建议案》及其修正案。

1.2.4 经修订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救生艇事故预防措施》(MSC.1/Circ.1206 Rev.1)。

1.2.5 经修订的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关于救生艇、降落设备和承载释放装置服务商授权条件的临时导则》(MSC.1/Circ.1277)。

规格

1.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按规定程序公布或者认可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标准或指南。

2.场地

2.1 具有固定的员工办公和储存资料档案的处所。

2.2 存放待修、待发及报废产品的场地。

2.3 待修、待发及报废产品的隔离存放区域。

2.4 满足检修需要的存放原材料、配件和备品的仓库。

2.5 供冲洗、清洁产品及零部件的场地。

3.检修检测设备和工具

3.1 通用和专用拆装工具,以及为在船上进行维护而必备的便携式吊举、搬运工具,包括手动葫芦等便携式起重设备、索具等。

3.2 间隙测量的工具,如:塞规、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3.3 无损检测设备(适用时),如:超声波、磁粉检测设备、渗透检测设备等。

3.4 液压试验设备(适用时),如:压力表、测压计等。

3.5 蓄压部件的充气设备(适用时),如:氮气瓶、充气接头等。

3.6 测量电压、电流、电阻的仪表,如:万用表等。

3.7 负荷试验的适宜设备。

4.人员配备

4.1应当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检修检测人员,检修检测时应当至少有1名质检员和1名操作员执行现场操作、记录。操作员编制报告,质检员审核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

4.2配备的检修检测人员数量应当与从事的业务量相匹配。

5.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5.1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或相关行业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检修检测服务范围的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5.2 配备与从事业务范围相适应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船舶检验技术规范、标准、指南等。

5.3 持有拟检修检测产品制造厂家操作说明、检修检测说明或维护保养手册。

5.4 应当配有船舶检验机构接受的主要材料、配件、属具、备品等合格供方清单。

5.5 建立属具备品的出入库台账,列明各种属具、备品的出入库数量、时间以及实际库存量。

5.6 计量设备应当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有效检定/校准证明或证书。

5.7 配有统一固定格式或按船旗国政府要求制定的检修检测证书、报告和记录。

5.8 应当妥善保存上一次及本次的检修检测记录、证明或报告,保存时限应当不少于5年。

5.9 应当配备检修检测人员所需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6.材料、属具和备品

救生艇/救助艇、降落设备及承载释放装置检修检测机构应当备有由制造厂提供的供检修用的材料和易损专用零部件,材料和易损零部件与被服务产品规格型号应当保持匹配。

配有合理数量的属具、备品储备,并从船舶检验机构检验或者接受的法定产品供应方取得。

三、船舶消防系统和设备检修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1.1 范围

船舶消防系统和设备是指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固定式灭火系统、手提式/推车式灭火器、消防员装备、应急逃生呼吸装置等。

1.2 依据

1.2.1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

1.2.2 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消防安全系统规则》(FSS)及其修正案。

1.2.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按规定程序公布或者认可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标准或指南。

(二)检修场地

2.1具有合适的检修检测车间,其总使用面积应当满足维修灭火器品种和维修数量的要求,且不得少于100m2。

2.2 检修场地环境应当满足生产工艺及有关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等法律、法规的要求。

2.3 设置独立灌装充压室,其使用面积应当满足维修数量的要求,场地布局应当合理。

2.4 设置独立水压试验室和密性试验区。

2.5 储存和灌装干粉灭火剂、泡沫液、CO2和呼吸用空气的区域必须和水压试验、密性试验区完全物理隔离。

2.6 应当设置呼吸器面罩检测区域。

2.7 检修检测车间应当设置有效识别检修对象并证明检修过程的视频监控或者其他替代设备。(三)辅助场地

3.1 设置独立零部件仓库和成品仓库,零部件仓库和成品仓库的使用面积应当满足维修数量的要求。

3.2 设置灭火器壳(筒)体、各类瓶体冲洗和烘干的区域。

3.3 设置各类待修、维修和待发品的存放区域。

3.4 设置独立的报废品存放区域。

3.5 应当有固定的员工办公和资料档案储存处所,其使用面积应当满足人员办公、资料档案存放的需要。

(四)检修检测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

检修检测设备、仪器仪表和工具配置如下表:

设备名称配备数量

量杯500ml、1000ml各1只

内径测量卡2副

外径测量卡2副

钢质直尺1m ,1把

卷尺3m、5m各1把

千分表2只

计时器、减压器、压力表、温度计各2只

防爆手电筒1只

检验平台1m×1.5m 1张

工作台(含台钳)按需要配备

灭火器卡紧装置2副

大型CO2容器卡紧装置1副

水压试验机(手动) 1台,量程为至少12Mpa

水压试验机(电动) 1台,量程为至少50Mpa

烘干机1台

干粉充装机1台

泡沫充装机1台

CO2充装机1台

无油压缩机或满足人体呼吸压缩机1台

电子称量设备

2台,1台量程: 0kg~ 30kg,准确度为

1/3000,1 台量程: 0kg~ 50kg,准确

度为0.1kg。

便携式电子称

1 只(包括称重所需要的相关的附

件),用于现场对大型CO2 钢瓶称重以

及手提式CO2 灭火器称重量程: 0kg~

150kg,准确度为0.1kg。

控温水池

大、小各1 个,大温控水池能容纳大型

CO2 钢瓶(温度能够在48-52℃之间控

制;小尺寸温控水池能容纳5kg 及以上

的CO2、干粉手提式灭火器和9L及以

上的泡沫灭火器),精度为1℃的温度

计。

水槽1个,用于空气瓶容积测定。

安全吊具至少2副

拆装夹具和工具2套

残余变形测量装置1套

吊运索具及相应设备数量适当

工艺流程图表1套

大型 CO2 钢瓶液位测量仪1套

钢瓶充气手轮至少2个

感烟、感温试验器各1个

蜡烛灯1个,用于测试火焰探测器

呼吸器全面具测试台1个

万用表1个

(五)人员配备

检修检测机构应当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检修检测人员。对于只从事下列5.1-5.6中某一

单项业务的船舶消防系统和设备检修检测机构,应当至少配备3名检修检测人员,其中至少1名操作员、1名质检员、1名技术负责人;对于从事下列5.1-5.6两项及以上业务的船舶消防系统和设备检修检测机构,应当至少配备5名检修检测人员,其中至少3名操作员、1名质检员、1名技术负责人。检修检测时应当至少有1名质检员和1名操作员执行现场操作、记录,操作员编制报告,质检员审核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

5.1 从事对船用手提式、推车式CO2、干粉、泡沫灭火器检测、维修与充装业务。

5.2 从事对船用CO2、干粉和泡沫固定式灭火系统称重、检测、充装、管路吹通试验及密性

试验业务。

5.3 从事对船用消防员装备和紧急逃生呼吸装置检测与维修业务。

5.4 从事对工作压力不大于30Mpa 的船用钢瓶进行水压试验和检测业务,包括对工作压力不

大于32Mpa的筏用CO2钢瓶进行水压试验与充装。

5.5 从事对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检测和维护保养业务。

5.6 从事对固定式压力水雾和细水雾灭火系统检测和维护保养业务。

(六)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6.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或相关行业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有检修检测范围的工作

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6.2 配备相应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船舶检验机构规范、标准、指南等。

6.3 配有船舶检验机构检验或者接受的法定产品充装介质、配件及钢瓶充气等供应方清单。

6.4 建立出入库台账,列明各种充装介质、配件、钢瓶等的出入库数量、时间以及实际库存

量。

6.5 所有计量设备(压力表、电子秤和温度计等)应当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有效

检定/校准证明或证书。

6.6 配有统一固定格式或按船旗国政府要求制定的检修检测证书、报告和记录。

6.7 妥善保存上一次及本次的检修检测记录、证明或报告,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5年。

6.8 检修视频等材料的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5年。

6.9 配备检修检测人员所需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七)充装介质、配件和钢瓶

船舶消防系统和设备检修检测机构应当备有由船舶检验机构接受的合格供方提供的足够供维

护用的泡沫液、干粉、CO2气体等充装介质、易损配件和备用钢瓶。

四、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1.1范围

1.1.1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按照无损检测操作人员资质和数量级别分为A、B两个等级。

A级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可以从事所有船舶和海上设施的无损检测工作,B级船舶无损检

测服务机构只能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无损检测工作。

1.1.2 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从事的无损检测通常为以下几种方法:射线检测(RT)、超声

波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

从事超声衍射时差技术(TOFD)和超声相控阵技术(PAUT)等新技术的机构,可参照本条

件执行。

1.2 依据

1.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按规定程序公布或者认可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标准或指

南。

1.2.2 《船舶钢焊缝超声波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标准(CB/T 3559-2011)。

1.2.3 《船舶钢焊缝射线检测工艺和质量分级》标准(CB/T 3558-2011)。

(二)场地

2.1 应当有固定的员工办公和文件、资料及档案存放的处所。

2.2 射线检测操作时,应当设置安全区域,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和监测手段,并满足国家劳

动保护相关规定的要求。

2.3 从事射线探伤机构,应当设置独立的暗室,暗室分为“干区”和“湿区”。“干区”的温度和湿度及“湿区”的温度应当能控制在胶片生产商推荐的范围内,并应当保证良好的空气流通。2.4 采用手工处理胶片时,应当设置底片干燥室、干燥箱或干燥器。

2.5 应当设置独立的评片室。

(三)无损检测设备

3.1 射线检测

3.1.1 A级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应当至少配备3台射线检测机;B级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

应当至少配备2台射线检测机。

3.1.2 配套底片干燥箱(器)、观片灯、黑度计、校验用密度片、增感屏、像质计、对比试

块等(适用时)。

3.1.3 配备辐射计量报警器、辐射计量仪和个人辐射计量仪等。

3.2 超声波检测

3.2.1 A级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应当至少配备3台超声波检测仪;B级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

构应当至少配备2台超声波检测仪。

3.2.2 配套的标准试块、对比试块和系列探头。

3.3 磁粉检测

3.3.1 A级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应当至少配备3台磁粉探伤仪;B级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

应当至少配备2台磁粉探伤仪。

3.3.2 应当配套校验试片。

3.4 渗透检测

船舶无损检测服务机构应当配备足够数量的渗透材料(清洗剂、渗透剂、去除剂、显像剂)

及相应的校验试片。

(四)人员配备

4.1 A级船舶无损检测机构

4.1.1 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从事国际航行船舶的检测人员。无损检测时应当至少配备1 名质检员和1名操作员现场操作、记录。操作员编制报告,质检员审核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

4.1.2 检测人员数量应当与业务量相匹配。

4.1.3 从事A级船舶无损检测服务的人员应当具有满足业务需求的英语能力。

4.2 B级船舶无损检测机构

4.2.1 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检测人员。无损检测时应当至少配备1 名质检员和1名操作员现场操作、记录。操作员编制报告,质检员审核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

4.2.2 检测人员数量应当与业务量相匹配。

(五)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5.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或相关行业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有检修检测范围的工作

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5.2 配备相应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船舶检验机构规范、标准、指南等。

5.3 配有船舶检验机构接受的检测设备、耗材等合格供方清单。

5.4 建立耗材的出入库台账,列明各种耗材等的出入库数量、时间以及实际库存量。

5.5 计量设备应当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有效检定/校准证明或证书。

5.6 配有统一固定格式或按船旗国政府要求制定的检修检测证书、报告和记录。

5.7 妥善保存上一次及本次的检测记录、证明或报告,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5年。

5.8 配备检测人员所需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六)无损检测设备、试块和耗材

船舶无损检测机构应当备有由船舶检验机构接受的合格供应商提供的足够数量的无损检测设备、试块和耗材。

五、船体测厚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1.1 范围

船舶金属船体测厚和海上设施水面以上金属结构部分测厚,分为A级和B级两类。

A级船体测厚机构,指从事国际、国内航行船舶金属船体测厚和海上设施水面以上金属结构

测厚的机构。

B级船体测厚机构,指仅从事国内航行船舶船体测厚的机构。

1.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按规定程序公布或者认可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标准或指南。(二)场地

2.1 应当设有固定的员工办公和文件、资料及档案储存的处所。

2.2 应当设有测厚仪存放处所。

(三)检测设备及工具

3.1 测厚仪应当为以脉冲反射为原理的仪器,数量上应当至少每2人1台,并满足以下要求:3.1.1 能适应不同表面的作业需要。

3.1.2 精度要求:板厚<10mm 精度:±0.1 mm;板厚≥10mm精度:±0.2 mm。

3.2 每名测厚操作人员应当配备防爆电筒、除锈锤等。

3.3 配备用于传输和记载测厚记录和报告的电脑及其附属设备、软件,其性能应当能满足记

录和向船舶检验机构传输数据及报告的相应要求。

(四)人员配备

4.1 A级船体测厚机构

4.1.1 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从事国际航行船舶的测厚人员。测厚时应当至少配备1名质检员和1名操作员现场操作、记录。操作员编制报告,质检员审核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

4.1.2 测厚人员数量应当与业务量相匹配。

4.1.3 从事A级船体测厚的人员应当具有满足业务需求的英语能力。

4.2 B级船体测厚机构

4.2.1 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从事国内航行船舶的测厚人员。测厚时应当至少配备1名质检员和1名操作员现场操作、记录。操作员编制报告,质检员审核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

4.2.2 测厚人员数量应当与业务量相匹配。

(五)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5.1 应当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或相关行业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所有测厚结构类型范围的

工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

5.2 配备相应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船舶检验机构规范、标准等。

5.3 配有船舶检验机构接受的测厚设备、工具等合格供方清单。

5.4 检测设备应当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有效检定/校准证书。

5.5 配有船舶检验机构统一制定的固定格式的测厚报告和记录。

5.6 配有统一固定格式或按船旗国政府要求制定的检修检测证书、报告和记录。

5.7 妥善保存上一次及本次的检测记录、证明或报告,保存时限应当不少于1个检测周期。

5.8 配备检测人员所需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六、船舶航行安全和无线电设备检测机构技术条件

(一)范围和依据

1.1 船舶航行安全和无线电设备检测包括以下内容:

1.1.1 船舶或海上设施上无线电设备、检验、检查、试验和/或测量。

1.1.2 406MHz卫星EPIRBs的年度测试。

1.1.3 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检验、性能测试。

1.2 依据

1.2.1 国际海事组织(IMO)《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及其修正案。

1.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按规定程序公布或者认可的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范、标准或指南。

(二)场地

2.1 应当具有固定的员工办公和文件、资料及档案储存的处所。

2.2 应当具有存放检测设备仪器的场所。

2.3 用于测试卫星无线电示位标的屏蔽室或屏蔽箱。

(三)检测设备及仪器仪表

至少应当拥有2套以下检测设备:

3.1 测量频率、电压、电流和电阻的设备。

3.2 测量VHF 和MF/HF 输出和发射效果的设备。

3.3 测量MF/HF 和VHF(AM、FM、PM)调制的设备。

3.4 测量铅酸蓄电池电解液比重的仪器。

3.5 检查自浮式卫星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的测试仪。

3.6 测试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性能的设备。

3.7 水密试验槽。

3.8 编辑打印检测报告的办公设备。

(四)人员配备

4.1 配备经船舶检验机构验证的从事船舶航行安全和无线电设备检测人员。检测时应当至少

配备1名质检员和1名操作员现场操作、记录。操作员编制报告,质检员审核报告,技术负责人签发报告。

4.2 检测人员数量应当与业务量相匹配。

(五)文件配备和管理制度

5.1建立质量管理制度或相关行业认可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从事检测服务范围的工作程序

和作业指导书。

5.2配备相应的国际公约、规则、通函、主管机关法规、有关船舶检验技术规范以及行业技

术标准等技术文件。上述技术文件包括但不限于附录要求。

5.3 配备相应型号GMDSS无线电设备的必要的图纸文件、安装使用说明书、操作及维修保养

手册等。

5.4 具有所检测设备的操作手册。

5.5 应当配有船舶检验机构接受的检测和试验设备合格供方清单。

5.6 涉及计量的检测设备应当有国家法定计量检定部门出具的有效检定/校准证明或证书。

5.7 配有统一固定格式或按船旗国政府要求制定的检修检测证书、报告和记录。

5.8 应当妥善保存上一次及本次的检测记录、证明或报告,保存时间应当不少于5年。

5.9 配备检测人员所需的劳动安全保护用品。

附录:船舶航行安全和无线电设备检测技术标准清单

1.国际海事组织(IMO)《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

2.国际海事组织(IMO)A.1104(29)《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导则》。

3.国际海事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MSC.1/Circ.1252《自动识别仪(AIS)年度检验指南》。

4.国际电信联盟(ITU)出版的《无线电规则》。

5.国际海事组织(IMO)A.525(13)决议《船舶接收航行和气象警告以及紧急信息用窄带直接

印字电报设备性能标准》。

6.国际海事组织(IMO)A.662(16)决议《应急无线电设备自浮释放和启动装置性能标准》。

7.国际海事组织(IMO)A.664(16)决议《增强群呼设备性能标准》。

8.国际海事组织(IMO)A.694(17)决议《作为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GMDSS)组成部

分的船载无线电设备和电子导航设备一般要求的建议案》。

9.国际海事组织(IMO)A.699(17)决议《使用高频窄带直接印字技术进行海上安全信息播发

和协调的系统性能标准》。

10.国际海事组织(IMO)A.702(17)决议《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A3和A4海区无线电维修

指南》。

11.国际海事组织(IMO)A.746(18)决议《检验和发证协调系统(HSSC)检验导则》。

12.国际海事组织(IMO)A.789(19)决议《被认可组织代表主管机关执行检验和发证的细则》。

13.国际海事组织(IMO)A.802(19)决议《用于搜救作业的救生艇筏雷达应答器性能标

准》。

14.国际海事组织(IMO)A.803(19)决议《经修正的能进行通话和数字选择呼叫的船载VHF

无线电装置性能标准》和MSC.68(68)决议附件1。

15.国际海事组织(IMO)A.804(19)决议《经修正的能进行通话和数字选择呼叫的船载MF无

线电装置性能标准》和MSC.68(68)决议附件2。

16.国际海事组织(IMO)A.805(19)决议《自浮式VHF应急无线电示位标性能标准》。

17.国际海事组织(IMO)A.806(19)决议《经修正的能进行通话、窄带直接印字和数字选择

呼叫的船载MF/HF无线电装置性能标准》和MSC.68(68)决议附件3。

1 8 .国际海事组织(I M O)A . 8 0 7 ( 1 9 )决议《经修正的能发射与接收直接印字通信的INMARSAT-C船舶地面站性能标准》、MSC.68(68)决议附件3、IMO A.570(14)决议《船舶地面站型式认可》。

19.国际海事组织(IMO)A.808(19)决议《能进行双向通信的船舶地面站性能标准》和(IMO)A.570(14)决议《船舶地面站型式认可》及MSC.130(75)决议《能进行双向通信的INMARSAT船舶地面站性能标准》。

温度检测技术及发展现状

1)薄膜温度传感器 在传感器结构改进方面,出现了薄膜温度传感器,它是随着薄膜技术的成熟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微传感器,其敏感元件为微米级的薄膜,具有体积小、热扰动小、热动态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便于集成和安装的特点,并且具有耐磨、耐压、耐热冲击和抗剥离的优良性能,特别适合于微尺度或小空间温度测量、表面温度的测量等场合。近年来发展的陶瓷薄膜热电偶,可以测量更高的温度,克服了金属薄膜热电偶的一些催化效应和冶金效应等缺点,在高温表面温度测量领域应用更为广泛。 2)热电偶材料性能的提高 在热电偶丝材料方面,一些类型的热电偶性能得到了提高,并出现了一些新型热电偶类型。 (1)N型热电偶越来越受到重视。 与K型热电偶相比,N型热电偶的高温稳定性与使用寿命均明显提高。目前国外N 型热电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国内应用仍旧不是很普遍,但随着对加工产品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N型热电偶使用将会越来越多。 (2)钨铼热电偶抗氧化技术得到了发展,拓宽了其应用领域。主要是采用热电偶丝材镀膜或采用高致密保护套管隔绝等技术,可以延长钨铼热电偶在氧化气氛下的使用时间,使之不局限在还原条件下使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铂铑等贵金属热电偶。 (3)一些非标准分度的金属、非金属热电偶正在研制并逐步得到应用。为了提高温度测量上限,一些非标准分度的铂铑、铱铑等贵金属热电偶已经在工程上得到应用。另外,一些非金属热电偶材料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其特点有:①热电动势和微分电势大;②熔点高,测温上限也高;③价格低;④选用合适的非金属材料,可制成抗氧化或抗碳化的热电偶,用于恶劣条件下温度的测量。其缺点是复现性和机械性能差。目前,取得进展的非金属热电偶有C-TiC (ZrB2、NbC、SiC)、SiC-SiC、ZrB2(NbC)-ZrC、MoSi2-WSi2以及B4C-C等。 3)温度传感器保护套管材料 保护套管材料在温度测量中对敏感元件起着保护作用,对其测量准确度和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可由金属、非金属或金属陶瓷等材料制成。近年来金属陶瓷保护套管材料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如Al2O3基、MgO基、ZrO2基和碳化钛基等几种金属陶瓷,具有耐腐蚀、抗热冲击、耐高温性,可以在氧化、还原和中性气氛下使用,在冶金行业中可用于高温金属熔液温度的测量。 4)辐射测温技术

特种设备检修维护管理规章制度

2015特种设备操作与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为充分贯彻“预防为主、修复为辅”的方针,对我公司特种设备做到正确使用、精心维护,使所有特种设备处于良好的状态,保证安全运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努力实现我公司“三零”目标,特制定本制度: 特种设备管理总则 1、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 2、凡购买、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由机电技术部验收并建立设备台账。 3、对在用的特种设备必须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并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时间规定定期进行维护保养、检查、作好记录,由相关人员签字,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或书面报告机电技术部。 4、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严禁继续使用。 5、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使用,待进行全面检查,消除隐患后,方可使用。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所属单位值班领导报告。 7、机电技术部负责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设备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和设备的定期检验、自查记录

以及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8、所有特种设备均纳入我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范围内,若发现电气、机械、液压等各类隐患,按公司隐患处罚要求进行处罚。 行车操作维护保养管理制度 一、职责分工 1、机电技术部负责综采设备库、器材库行车日常管理; 2、物资供应部负责北区物资库房行车日常管理; 3、机电维修安装队负责机修车间、回收库、设备中转库行 车日常管理; 4、洗煤厂负责所属生产系统内行车日常管理; 5、运转队负责所属生产系统内行车日常管理。 二、操作维护保养及检修检查制度 1、本制度适用于各区域内所有行车,所属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否则给予所属单位500元经济处罚。 2、所有操作维护保养行车人员均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资格证,且操作必须严格遵守行车使用说明书和《安全操作规程》要求,做到“四懂、三会”(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操作、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严禁违章操作,否则发现一次,给予200元经济处罚,若造成事故者,根据情节给予处罚。 3、各单位必须对所属范围每台行车落实到人,实行包机制,并将包机人和分管干部一并报机电技术部,否则给予所属单位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操作典型例子

《船舶管理信息系统》几个操作典型实例 为了加深船员对《船舶管理信息系统》的理解,尽快熟悉该软件,本文档列举一些常用实例。 索引:完成工单;添加备件; 完成一个工单(例如NO.1主海水泵的定期检查) 1.打开下图的“设备管理”窗口,在左边找到“B1210主海水泵”,检查窗口信息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可进行更正。 2.点击下图的“工作信息”,注意查看“周期”和“上次完成时间”,以及它们是否正确。 如果“工作信息”空白,可点击“添加”按钮进行添加。“检测报表”此处选“离心泵检修记录表”。(注意:上述操作有些需要进行“工单初始化”并且要在下次工单生成之后才会生效。)

3.点击“工作内容”(如下图),检查信息,如有必要可对内容进行修改。 4.点击“工单管理”→“工单计划”,就会看到下图。 5.点击“高级信息”,在过滤窗口中的设备码选项选中“B1210001 NO.1主海水泵”,把

“计划”前的小勾打上,确认该设备的本次计划检修时间(即2005/01/01)是在“安排时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必须要更改“安排时间”的过滤时间段),点击“确定”。 6.检查“工单计划”窗口信息是否正确,如有必要,进行修改。 7.点击“工单管理”→“工单安排”,就会看到下图。

8.点击“高级信息”,在过滤窗口中的设备码选项选中“B1210001 NO.1主海水泵”,检查“计划”前的小勾是否已打上,确认该设备的本次计划检修时间(即2005/01/01)是在“安 排时间”之内(如果不在之内,必须要更改“安排时间”的过滤时间段),点击“确定”。 方框,对应的日期是2005/01/01,这个是计划时间。现在我们就要把这个工单给做掉。

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制度

1. 目的作用 为了科学地管理好公司的设备,使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达到设备的使用寿命长、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特制定本制度。 2. 管理职责 公司设备动力科负责对全公司范围内设备维护的归口管理和统一计划安排,要建立设备维护方面的各项制度和章程,协助和配合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使设备的维护和保养能按照公司规范要求得到贯彻执行。 各设备使用部门主管人员要按照公司关于设备维护保养的方针、政策和本制度的规定要求,对本部门的设备管理进行细化,并在执行过程中从严要求,经常检查,加强考核。 3. 设备维护基本原则 设备维护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应把设备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其主要任务是防止连接件松动和不正常的磨损,监督操作者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设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和检修周期,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为生产提供最佳状态的生产设备。 坚持使用和维护相结合原则操作人员在设备日常维护工作中做到“三好”(管好、用好、维护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 坚持合理规划科学维护的原则设备维护工作重点,体现在提高维修工作质量、减少故障停机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做到合理规划,实现生产修理两不误,同时注意采用科学的维护方法,以达到效率的最大化。 4. 设备维护的要点 操作工作实行设备维护保养负责制: 单机、独立(如起重行车、运输车辆、金属切削机床、锻压等)通用设备实行操作工人当班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连续生产线上集体操作的设备,实行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区域当班检查和维护保养负责制。 无固定人员操作的公用设备,由设备所在部门设备主任指定专人维护保养负责制。 每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保养责任牌,要写明维护保养者姓名。 维护保养责任者有下列职责: 严格按设备使用规程的规定,正确使用好自己操作的设备,不超负荷使用。开车前15分钟要仔细检查设备,连接螺栓松动,要及时紧固和检查按车间规定须维护检查的必检部位,然后空负荷试车,检查各控制开关是否失灵。发现问题和异常现象,要停车检查,自己能处理的马上处理,不能处理的,及时报告检修责任者,立即处理。 正确地按车间制订的润滑表规定,定期添加润滑油或润滑脂,定期换油,保持油路畅通。 操作工在本班下班前15分钟停机,将设备和工作场地擦拭和清扫干净,保持设备内外清洁,无油垢、无脏物,做到“漆见本色铁见光”。 认真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主要设备每台都应有“交接班记录本”,每班人员应认真写清楚,交接双方要在“交接班记录本”上签字,设备在接班后发生问题由接班人负责。 专业维修工人,实行设备包修制: 班组包区域,个人包机组。 每个设备区域和每一台设备都要制订和悬挂维护检修责任牌。区域内要悬挂班组长责任牌,单机悬挂个人责任牌,填写检查维修责任者职责。 专业维修者有下列职责:

中海集团航运船舶管理信息系统

中海集团航运船舶管理信息系统 案例简介 中海航运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中海货运按照中海集团的业务需要设计开发的,适用于航运业务及船舶安全、技术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业务管理、船舶管理、电子商务、船岸同步、智能报表、行业信息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航运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实施,不仅帮助中国海运强化了内外部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服务水平,降低了运营总体成本;而且为中国海运提供了先进的、可扩展的技术和方案,从而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企业能快速应对航运市场竞争新态势。 用户名称 中海集团 用户类型 物流 用户简介 中国海运集团(简称中国海运)1997年7月1日在中国最大的口岸城市----上海成立,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骨干企业之一,是一家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特大型航运企业。2004年中国海运被中宣部,国资委评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重大典型首位。中国海运以中国海运(集团)总公司为核心企业,麾下由集装箱运输,油运,货运,特种货运输,客运等五大专业船公司组成的主营船队,拥有各类船舶近440余艘,近1500万载重吨,年货运量超过2.7亿吨。并拥有综合物流、船舶管理、码头经营、金融投资、工程劳务、供应贸易、信息技术等多元产业和260余家境外企业、办事处和代理网点。 用户需求 中海航运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中海货运按照中海集团的业务需要设计开发的,适用于航运业务及船舶安全、技术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业务管理、船舶管理、电子商务、船岸同步、智能报表、行业信息和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考虑到船舶远离陆岸,震动大、盐分高,硬件容易出故障等各种综合因素,制订出运行高效、稳定可靠、经济可行的技术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该系统首先必须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来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安全稳定的应用系统;其次,必

施工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施工船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项目部建立以第一把手为组长的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2、组长要在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业主的领导下对船舶的安全管理负直接责任。 3、项目部及时将上级有关安全的法规、文件、通报或指示向船舶传达、贯彻,对实施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 4、项目部督促、协助船舶建立、健全、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预案,每季一次检查落实情况。 5、项目部对参与本项目施工船舶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6、船舶进场施工前,项目部应对施工船进行安全检查,对船舶证书不齐、船员无证书、船舶存在严重缺陷的船舶不得允许参与施工。 7、项目部每周对参与本项目施工的船舶实施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对存在的缺陷下达整改通知书,对不按期整改完成的,每督促整改一次罚款五百元,三次督促没有完全整改的将清除施工现场。 9、项目部每半年对船舶的全体船员进行一次安全知识的教育和必要的业务技术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船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技术素质,做好相应记录。 10、项目部每月召开一次安全例会,总结上月安全工作情况,通报船舶安全检查情况,制定整改措施,布置本月安全工作。 11、要求船舶必须无条件服从项目部的安全管理,参与施工的船舶应持有合格有效的船舶国籍证书或船舶登记证书。施工船舶应按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配备足以保证船舶安全的合格船员。船上作业人员必须持有合格的适任证书。 12、船舶必须按规定配备足够的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和必要的消防器材。在舱面作业时必须穿好救生衣,同时应做好防冻防滑工作。 13、船舶必须严格执行船机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时维修保养设备,确保安全运行。发生机损等重大意外情况须立即向项目部报告。对违反规定的,自愿接受项目部的经济处罚。 14、船舶每日施工前应先对所使用的机具、设备、防护用具及作业环境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及时消除事故隐患。水上施工前要及时了解作业区域内的水文、气象、潮位、风力风向。 15、船舶对施工现场的测量标志,各类安全防护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更动,如确实需拆除更动的,必须经工地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必要、可靠的安全措施后方能拆除。 16、船舶作业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有关规定造成安全事故,船舶愿意承担所有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 17、如果发生水上事故,项目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组织救援,积极配合上级做好善后处理工作。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对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并分析事故原因,汲取教训,帮助船舶加强安全管理。

船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施工船舶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船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为切实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进一步推进船舶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按照交通部2011年5号令及水上安全有关文件的具体要求,确保航道交通秩序的稳定,确保通航安全、吹填造陆工程安全有序的进行,保障海上施工船舶、施工人员、设备设施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保护海洋环境。特制定项目部船舶安全管理工作方案: 一、工作机构: 1、项目部成立水上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付组长 成员 2、船舶安全管理由项目部机务部门负责。 二、规章制度建设: 1、建立项目部船舶安全管理各项安全制度,包括目标责任书制度,船舶安全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 三、安全管理基础工作: 1、建立健全水上安全的基础台帐,日常管理档案等。 2、船舶必须严格遵守执行《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 3、严禁施工船舶穿越南疆港区航道,保持水域良好的通航环境。要求各施工船舶必须按照项目部指定的船舶进场航行路线行驶,避免船舶互相碰撞。 四、水上安全检查

1、认真执行船舶安全检查工作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 2、依法实施处罚,事实清楚,程序合法。 3、及时发现整治隐患,按规定上报隐患和事故。 五、水上交通安全应急工作 1、建立项目部水上交通事故预案。 2、及时处置各种水上交通安全险情。 3、定期开展应急演习。 六、水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 1、船舶管理人员、船舶船主等水上交通安全知识的培训率达100%。 2、各类船舶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100%。 3、认真组织开展各类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活动,有方案、有计划、有总结。 4、运用宣传栏等形式,开展群众性水上交通安全宣传。 七、事故控制目标 1、辖区无水上交通死亡事故发生。 2、非水上交通死亡事故控制目标范围之内。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 规则(新版)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本规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烟台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VTS系统)管理区域(以下简称VTS区域)内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船舶、设施(以下简称船舶)及其相关单位和人员。 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烟台海事局是实施本规则的主管机关(以下简称主管机关)。 烟台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以下简称VTS中心)依据本规则负责具体实施船舶交通管理和提供交通服务。 第二章船舶报告 第四条船舶进烟台港驶抵第一报告线时,应向VTS中心报告船名、船位、进港目的以及VTS中心要求的其他事项,载有危险货物的船舶还

设备检维修管理制度

设备安全检修管理制度 1.目的 为确保检修工作安全、有序地进行,在检修工作过程中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设备检修。 3.工作程序 3.1本厂检修工作的组织形式为混和组织形式;具体有: 3.1.1检修计划由经理批准。 3.1.2生产科负责编制年度检修计划、准备大修项目技术资料并负责进行技术指导。 3.1.3安全环保职卫科负责检修现场的安全检查和财产保卫工作。 3.1.5大修项目由生产科、安全环保职卫科完成。小修项目由岗位自行组织安排时间完成。 3.2检修计划管理 3.2.1操作人员根据设备定期检查,状态监测和诊断资料以及故障计划好检修的具体内容上报生产科。 3.2.2生产科制定检修技术任务书、工艺文件资料、检修质量标准和检修方案。 3.2.3经理落实检修负责人、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安排检修时间。 3.2.4任务科提出需换件明细表及图纸、专用工检具、研具的图纸和清单。准备好备品、备件、材料、工用具和检修设备。 3.2.5上述文件和资料交相关部门落实。计划组织备品、备件、工具、器材、安排检修时间。上报经理审批。 3.3检修的安全措施和规定。 3.3.1大、小修检修项目有生产科会同安全环保职卫科对检修现场进行安全风险系数评估。制定安全措施和规章制度。并由安全环保职卫科指定安全负责人进行现场监管。 3.3.2小修项目由岗位安全员,维修工、操作工严格按设备安全操作、检修维护规程进行检修作业。做好安全检修记录。 3.3.3科负责人是本科检修第一负责人,对安全负总责,安全员负具体责任。各检修项目负责人是本项目第一负责人,对检修项目的安全负总责。专职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的安全具体责任。 3.3.4专职安全员对本项目检维修的所有工用具,设备设施进行全面安全检

船舶规章制度汇编汇总

船舶规章制度目录 1.驾驶台规则 (1) 2.拖航安全管理规定 (2) 3.雾航规则 (3) 4.船舶进出港安全操作须知 (4) 5.消防安全制度 (6) 6.安全活动日制度 (7) 7.明火作业安全操作须知 (8) 8.船舶防强风、防寒冻及冰区航行规定 (10) 9.船舶防台规则 (14) 10.船舶航行安全规则 (20) 11.船舶技术资料管理规定 (27) 12.船舶停泊安全规则 (28) 13.电台安全通信管理规定 (31) 14.封闭舱室作业规定 (33) 15.高空、舷外作业规定 (34) 16.海上救助安全要则 (36) 17.航前会议制度 (41) 18.船舶进出港轮机部须知 (42) 19.油类作业操作须知 (43)

20轮机部值班待命管理制度 (46) 21车床的使用保养制度 (47) 22电气焊设备使用保管制度 (48) 23电器设备使用防火管理制度 (50) 24电气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51) 25机舱防火安全须知 (54) 26砂轮的安全使用须知 (56) 27钻床的安全使用须知 (57) 28甲板部巡回检查操作须知 (58) 29轮机部巡回检查操作须知 (60)

驾驶台规则 1、在航行中,除船舶领导及当值人员外,无关人员不得进入驾驶台。停泊时,必须得到当班驾驶员许可方可进入。 2、驾驶台当值人员要衣着整齐,严禁穿拖鞋、衬裤、背心进驾驶台。 3、航行时驾驶台要保持肃静。严禁高声喧哗、谈笑或开收音机。 4、航行时,值班水手不得离开驾驶台,不得在驾驶台(海图室)睡觉、看书、看报。应认真协助驾驶员了望。 5、航行时,值班水手不得擅自启动仪器设备或动用船长的望远镜。 6、夜航时,严格禁止有碍正常航行和了望的灯光外射。 7、驾驶台不得存放非航行所需物件。磁罗经附近不得放置铁器。 8、凡公用的航海参考书籍或图表,阅读后应放置指定地点,不得带出驾驶台。调动工作时,凡借用公用的航海参考书籍必须交还驾驶台。 9、驾驶台必须保持整齐清洁,无人值班时要关窗锁门。

船 舶 交 通 管 理

船舶交通管理 Vessel traffic management 一、船舶交通 1.船舶交通及其要素 船舶交通(vessel traffic): 海上交通(marine traffic):船舶在海面上的移动行为; 水上交通(waterborne traffic):船舶在江河、运河、湖泊等水域的移动行为。 船舶交通要素:航路、船舶、动力和驾驶技术。 (1)航路:按照自然状态可分为大洋航路、狭水道航路和沿岸航路。 ①大洋航路:指远海与大洋上不受地形和水深限制、自然碍航物极少的自然航路。在这种航路上船舶可以不考虑水深等因素而自主地选择航线。 ②狭水道航路:由于陆岸、岛屿、暗礁等地形条件限制,可航水域狭窄,船舶仅能在限定水域内选择航线以及经过人工疏浚所形成的水道,船舶基本上没有选择航线的自由。 ③沿岸航路:地理上介于大洋航路和狭水道航路之间的航路。在沿岸航路上航行要受到地形、岛屿等的限制,船舶选择航线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仍有较大的余地。航路还可分为自由航路和法定航路。 (2)船舶:船舶交通的主体,也是船舶交通管理的主要客体。在 ①按照船舶大小分有小型船(100~500 总吨),中型船(500~3 000 总吨),大型船(3000~ 20 000 总吨),巨大型船(20 000~100 000 总吨)及超大型船(100 000 总吨以上); ②按照船舶动力形式分有机动船和非机动船; ③按照船舶用途分有杂货船、散货船、滚装船、集装箱船、油船、客船、液化气船、化 学品船、渔船、工程作业船等。 (3)动力:船舶能够航行的必要条件。 (4)驾驶技术:不仅与船舶驾驶人员所具有的航海知识有关,而且还与船舶驾驶人员所具有的生理、心理素质以及航行经验有关。 2.船舶交通的现状与特点 (l)船舶种类多样化和专业化。 (2)船舶趋于大型化。 (3)船舶交通流量急剧增大,对航行水域的管理越来越严格。 (4)船舶设备条件不断改善。 (5)涉及船舶交通的法规不断增多。。 船舶交通的特点:船舶种类繁多、差异较大;交通流量大,尤其是繁忙水道和港湾,船舶交通拥挤;船舶交通事故频繁,所产生的危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增大。 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1.概念和目的和意义 船舶交通管理(vessel traffic management,VTM):通过监控、整顿船舶交通,建立良好的交通秩序,协助船舶航行,减少海难事故,特别是船舶碰撞、搁浅、触礁这些船舶交通事故的发生,从而保证船舶安全,保护水域环境和社会环境,提高船舶交通的效率。 船舶交通管理的目的和意义:增进安全、提高效率、保护环境。 2.船舶交通管理的手段和内容 (1)管理手段:法规约束和服务两个手段。 制定和实施船舶交通管理法规。 交通服务:信息服务、助航服务等。 (2)管理方式

自动化系统检修维护管理制度

自动化系统检修维护管理制度 宁夏嘉泽红寺堡风电场 自动化系统检修维护管理制度 批准: 审核: 校对: 编制:

自动化设备检修维护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宁夏嘉泽发电有限公司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的检修维护管理,明确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的检修申请管理工作的流程,提高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水平,确保自动化系统的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宁夏嘉泽发电有限公司管辖或许可的变电站、光伏电站和自动化系统。具体系统包括如下: 1. 能量管理系统(EMS)。 2. 电能量采集系统。包括电能量采集主站系统和厂站电能量采集终端设备。3.调度数据网络。包括自动化系统及其安全防护系统。 4.自动化系统。包括PMU系统及其操作站。 5.变电站监控系统、远动设备(RTU)、专用变送器等。 6.远动设备(RTU)、专用变送器等。 7.自动化信息传输通道。包括自动化网络、数字和模拟专用通道。 8.自动化辅助系统。包括电源系统、时钟同步系统等。 9.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包括网络隔离、病毒防护等。 第二章通信及自动化设备检修计划管理 第一条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的检修分为计划检修、临时检修。 1. 计划检修是指有计划的设备结构更改、软硬件升级、大修、定期校验及设备消缺(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等工作;计划检修分年度、季度和月度检修三种。计划检修应尽可能结合一次设备的检修进行。

2. 临时检修指非计划性检修,主要是对关键设备故障的处理和紧急缺陷的消缺工作。 第二条年度检修计划 1.在编制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的年度检修计划时应与一次设备的检修计划一同编制,并在一个月前向地调上报。 2.各厂、站上报的通信及自动化设备的年度检修计划主要包括110kV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每个项目应包含以下内容:项目的名称、项目计划完成的时间和计划实施的时间、项目所涉及的主要设备等内容。 第三条季度检修计划 各厂、站应在每季末15天前向地调提供下季度的通信及自动化设备检修计划。宁夏嘉泽发电有限公司负责编制各厂、站的通信及自动化设备季度检修计划,并以公司季度计划文件的形式发给各厂、站。对未列入季度计划的项目,调度部门将按末位排队的原则另行安排。 第四条月度检修计划 1. 正常情况下,系统内所有宁夏嘉泽发电有限公司管辖的通信及自动化设备检修均应纳入月度检修计划。 2.各厂、站应于每月8日前向地调提供下个月的通信及自动化设备检修计划。3.各厂、站申报的月度检修计划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⑴.本月度内计划检修设备的名称、主要工作内容、工作的具体日期和其它有关要求,包括对上送信息、遥控、遥调功能的影响情况等。 ⑵.本月度内计划投产的改造和新扩建项目的具体投运日期。 ⑶.如无法提供设备检修的具体日期,则应提供按上、中、下旬安排检修意向。

船舶信息管理系统,及计算机系统资料整理

系统定义 所谓MIS(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及其他外围设备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存贮、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它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MIS系统通常用于系统决策,例如,可以利用MIS系统找出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上层管理人员,使他们了解当前工作发展的进展或不足。换句话说,MIS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公司现状,把握将来的发展路径。 信息系统不仅是一个技术系统,而且是一个社会系统,其原因如下: ①MIS的发展是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展开的,之所以有MIS的产生,计算机技术是它得以存在的基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MIS 从低级低效发展到了高级高效。其次,MIS作为一个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其数据分析,软件开发等都是需要技术的支持,同时,对于MIS的开发和使用都需要专业的人来做,因此说MIS是一个技术系统。 ②信息系统是社会系统的抽象表达,社会系统的各个实体之间通过信息发生相互作用,而把这些实体抽象成为信息系统里的节点,将不可见的信息具体化,进行分类、检索和储存,提高信息的质量,就可以提高实体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效率。任何一个实际有效的信息系统都是一个社会系统的映像,信息系统的运作可以提高社会系统的运作效率,它实际上也是社会系统的一部分,是社会系统高度发达的产物。 系统内容

船舶日常管理制度

《宿迁市千百纳物流有限公司》船舶日常管理制度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船舶日常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港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船舶日常管理。 2 职责权限 2.1 船务工程公司 负责船舶的日常管理,负责相关管理制度的制修订并组织实施。 3 船舶各类证书的管理 3.1 船舶各类证书包括: a)船舶检验证书; b)船舶国籍证书; c)船舶所有权证书; d)油水记录簿; e)船舶安全检查记录簿; f)垃圾记录簿。 3.2 每年初由船长登记《船舶检验和证书一览表》,记录年检情况。 《船舶检验和证书一览表》的内容应包括: a)证书名称; b)主管科室; c)签发日期/有效期; d)年检日期; e)其它检验日期。 3.3 船舶证书由船长直接负责管理、登记、保管,按照《船舶检验和证书一览表》的有效期,船长应提前通知证书主管科室办理有关船舶证书的年度检验或更换,确保船舶证书的有效性。 3.4 船舶证书未经船长同意不得携走,如有遗失须报船机管理科申请补办。因公司需要船舶证书原件离船,需经公司领导同意,船长负责办理登记,经办人签字。 4 船舶图纸及技术资料的管理 4.1 图纸及技术资料管理的分工: a)甲板部图纸及技术资料由大副负责管理、登记、保管、清点和领退,也是大副交接班工作内容之一。 b)轮机部图纸及技术资料由轮机长负责管理、登记、保管、改正、清点和领退,也是轮机长交接班工作的内容之一。 4.2 为了便于查阅,图纸和资料应放在固定位置,如因工作需要借阅,应做好出借登记,并按时收回。 4.3 应每月清理盘点图纸和资料,如有短缺或残损应报呈船机管理科申请补领。 4.4 对于船体某些部位及有关设备的改动,应对相应的图纸或资料进行必要的说明,以保证其有效性。 5 船员证书的管理 5.1 船员证书包括: a)船员服务簿; b)船员适任证书(包括船长、大副、二副、三副、值班水手、轮机长、大管轮、二管轮、

仓库温湿度的检测技术

仓库温湿度检测系统的设计 摘要:采用单片机对温度、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监测是一个农业生产中经常遇到的监测问题,它不仅具有监测方便、操作简单等优点,而且可以在节约成本的同时大幅度的提高监测质量。本设计以单片机AT89S52为控制核心,采用独特的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采用湿敏电容HS1101对湿度参数进行采集,利用LCD液晶显示屏对于当前的温度值和湿度值进行实时的显示,直观的了解所测得的仓库的温湿度的参数值。另外,还具有报警装置,对超过温湿度上下限的情况进行报警。设计后的系统具有造价低廉、操作方便、测量准确、控制灵活、体积小等优点。 关键词: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单片机AT89S52 LCD显示 Abstract Single-chip temperature, humidity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monitoring is a frequently encountered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monitoring issues, it not only has to monitor, easy to operate, etc., and can save costs while greatly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onitoring. The design of a microcontroller AT89S52 as the control core, using a unique single-bus digital temperature sensor DS18B20 temperature acquisition, using capacitive humidity HS1101 humidity parameters for the collection, use LCD display for the current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values in real time display, intuit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storage parameters. In addition, it also has an alarm system, upper and lower limits of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on over the case to the police. After designing a system with low cost, easy operation, accurate measurement, flexible control, small size, etc.. Keywords:Temperature sensor Humidity sensor MCU AT89S52 LCD display 1 前言 防潮、防腐、防霉是仓库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衡量仓库管理质量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储备物资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的可靠性。为了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首要问题是加强仓库内温度和湿度的监测工作。但传统的方法是用湿度表、毛发湿度表、双金属式测量计和湿度试纸等测试器材,通过人工进行检测,对不符合温度和湿度要求的库房进行通风、去湿和降温等工作。这种人工测试方法费时费力、效率低,且测试的温度和湿度误差大,随机性大。因此我们需要一种造价低廉、使用方便且测量准确的温湿度测量仪。 2 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案的选择 2.1 系统的设计方案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个能够提供环境的温度、湿度并具有对温度、湿度超限报警功能的装

日常维修维护管理制度

2017小学校舍 1.年末应对校舍进行检查维修养护,保证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维修。对校舍定期查勘鉴定,发现危房立即向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汇报,立即封闭停用,按有关规定加固或拆除。大、中修项目由学校提前上报主管部门审批实施。 2.校舍各部按以下要求维修 ①门、窗保持完整无损,开启灵活,玻璃五金齐全,油漆完好,铝合金窗要保证推拉灵活,玻璃、皮条、完好无损。 ②屋面应保持不渗漏,无破损,无杂物,平整完好,排水畅通。 卷材屋面每年雨季前检查维修一遍,确保使用。 ③墙体应保持完好,平整、牢固、无裂缝。内墙瓷砖不空鼓,无脱落。外墙不剥落,瓷砖不空鼓,不脱落。内墙、顶棚可三年粉刷一次。 ④地面应保持平整完好,无空鼓,无裂缝。地面砖无空鼓,无破损。 ⑤落水管应保持完好无缺。 ⑥散水坡应保持完好无渗,房屋周围应保持排水畅通。 ⑦屋面防雷设施,每年雷雨季节前要检查维修一次,并检测导电功能是否达到要求。 ⑧水、电、暖设施应定期检测维修,严防跑、冒、滴、漏、确保畅通安全。3.新建校舍功能必须符合标准要求: 做到有证勘探,有证设计,按投招标手续,有证施工。由质检站、监理公司、施工单位、学校共同严把质量关,验收关,确保工程合格后交付使用。 4.校舍档案是维护学校权益,查勘维修房屋,合理使用校舍,反映学校建设的重要资料。因此,学校必须建立校舍档案,校舍档案分为确权、基建、管理三大职责。 ①校舍档案的归集整理由分管校长,总务主任,档案管理员,共同负责。

②修建工程竣工及房屋,土地权属的变更,必须在两个月之内将一切档案资料整理归档。 ③校舍档案由专职档案人员保管,专柜存入,并切实做好档案的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霉,防光,防高温工作。 ④档案一般不得外借,如工作需要,借用人需写借条,用后及时归还。不准拆页,确保安全完整。 5.加强领导 校舍设施维护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校要切实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为此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①学校成立以校长任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校舍设施维护管理领导小组,配齐有关管理人员,明确责任,统一管理好这项工作。 ②及时倾听师生的意见,定期研究,部署管理工作。期末、学年末各检查总结评比一次。做到管理严格,使用方便,有奖有惩。 ③确保维护经费。维护经费是校舍设备延长寿命,确保安全,保持常用常新的根本保障。所以学校领导要广辟资金渠道,多方筹措校舍设施维护经费,用于校舍设施的维护和保养,延长使用寿命。 ④接受上级部门特别是教育局领导的检查监督,促进校产校舍设施的维护管理工作,保证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期胡圩小学2017年(春、秋)学

船舶管理办法

船舶分包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船舶的管理和养护,确保船舶安全、畅通,充分发挥船舶的作用,更好地为过闸船舶和水运事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和国务院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各级船舶主管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船舶实行统一管理,各船舶应设立管理所(处、站),负责船舶的具体管理和养护。 第三条船舶管理必须确立为航运服务的宗旨,做到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定期保养、计划修理,保持设备正常运转,充分发挥船舶的通过能力,为过往船舶提供安全、及时、方便的运行条件。 第四条船舶及其附属设施、船舶管理区域的土地、水域和设施,受国家保护,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侵占或毁坏。 第二章船舶管理 第五条船舶主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领导和监督检查船舶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有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培训管理人员; (三)制定年度计划,审批船舶大修方案; (四)对新建船舶的规划、设计、施工提出意见;参加船舶的竣工验收和交接工作。 第六条船舶管理所(处、站)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船舶的各项业务管理和维修保养工作; (二)负责编报船舶年度计划; (三)负责船舶修理工程的检查验收; (四)负责船舶过闸的组织管理和过闸管理费的征收、解交工作; (五)负责按期报送各项统计报表、年度总结报告; (六)负责定期检查、观测船舶技术状况和机电设备的运转情况。 第七条船舶管理所(处、站)应建立岗位责任制,制定有关的规章制度,报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执行。 第八条船舶管理所(处、站)的管理和操作人员,应严格遵守管理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履行职责,并应努力做到: (一)熟悉水工建筑、闸阀门和机电设备的基本构造和性能; (二)掌握船舶控制运用的水位、水深、流态等基本情况; (三)掌握船舶运行操作程序和一般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 (四)熟悉常过船舶的船舶(队)类型、特性、基本尺度、吨位及航行规律。 (五)船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 第九条船舶管理所(处、站)应建立完整的技术档案。有关船舶的勘测、设计、施工、运行、大中修的技术资料和文件,以及日常水位变化、建筑物稳定性的观测记录等,应分类整理,归档备案。 第十条船舶管理所(处、站),应本着精简的原则,配备人员,其编制人数由上级主管部门下达。 第十一条船舶主管部门应根据批准的船舶工程设计和运用管理的实际需要,报请当地人民政府划定船舶管理区域,并办理相应的登记、领取

检修公司检维修管理制度

检修公司检维修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各类检维修项目管理,提高检修质量,确保安全,降低费用支出,保障正常生产,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检修公司所属各二级单位所承担各生产装置维护包保、设备检维修以及承担实施的技措、技改项目管理。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三条公司生产管理处职责 (一)负责各生产装置年度检修计划和装置停工检修施工计划的审核、分配及现场实施过程的检查、协调。 (二)及时安排生产任务,编制工程令号并安排施工。 (三)负责签订各类施工合同(年度维保合同、工程合同等),及时组织重点项目的施工验收。 第四条公司技术质量处职责 (一)负责检维修项目(含及检维修同时进行的技措、技改)的技术、质量全过程管理。 (二)负责检查审核工程项目交工资料完成情况。 (三)负责现场技术、质量问题的解决. 第五条公司安全处职责 (一)认真贯彻安全规章制度,开展职工安全教育。 (二)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记录、台账,负责公司的安全、消防组织和管理工作. (三)负责审查审批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各类检修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四)负责对各类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六条公司经营处职责 (一)负责检维修所需物资材料的落实。 第七条各二级单位职责 (一)配合公司做好生产装置停工检修计划、施工计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二)做好维保装置检修的全过程管理工作。 (三)组织做好设备的日常维修工作. 第三章检修施工管理 第八条各类检维修项目,均应根据项目计划和技术质量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作业开始前,公司相关处室要加强监督、协调,做好实施准备工作,督促施工单位编制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制定完善周密的施工方案。督促落实施工人员、定工程质量标准、定检查制度,起重等各类特种作业人员须经过培训、考核和发证,做到持证上岗。 第九条检修作业前,施工单位做好有关技术交底工作. 第十条对于重大检修项目,应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第十一条装置停工检修要组织成立检修指挥部,明确责任。 第十二条检修指挥部由公司领导、生产管理处、安全处、技术质量处以及施工单位负责人组成,下设计划调度、施工技术、材料供应、工程质量监督、施工安全、生活后勤和宣传组等,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做到“四个统一" ,即统一思想、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行动. 第十三条施工单位应当指定施工现场总负责人和安全、施工、质量负责人,将负责人的姓名及授权事项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备案。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的上述负责人员若发生变更,应当重新书面通知建设单位备案.

船舶动态管理系统

船舶动态管理系统技术设计方案

目录 一、概述......................................... - 4 - 1.1 背景介绍 ............................................................................................................. - 4 -1.2系统需求分析 ...................................................................................................... - 4 -1. 2.1 系统现状 .......................................................................................................... - 4 -1.2.2 需求分析 .......................................................................................................... - 4 -1.3系统设计原则 ...................................................................................................... - 8 -1.4 系统设计方法 ..................................................................................................... - 9 -1.5 系统特色 ............................................................................................................. - 9 - 1.6 设计规范要求 ..................................................................................................... - 9 - 二、系统总体设计................................ - 10 - 2.1 系统逻辑结构设计 ........................................................................................... - 10 -2.2技术架构 ............................................................................................................ - 11 -2.2.1 系统整体架构图 ............................................................................................ - 11 -2.2.2技术架构设计 ................................................................................................. - 12 -2.2.3系统安全设计 ................................................................................................. - 13 -2.3 系统接口 ........................................................................................................... - 14 - 2.3.1 标准数据交换服务 ........................................................................................ - 14 - 三、系统功能描述................................ - 14 - 3.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图 ....................................................................................... - 14 -3.2 模块功能描述 ................................................................................................... - 15 -3.2.1 基础资料维护 ................................................................................................ - 16 -3.2.2 电子海图应用功能 ........................................................................................ - 16 -3.2.2.1 电子海图显示功能 ..................................................................................... - 16 -3.2.2.2海图维护 ...................................................................................................... - 16 -3.2.2.3数据查询功能 .............................................................................................. - 17 -3.2.3 警情处理 ........................................................................................................ - 17 -3.2.3.1 预案制定 ..................................................................................................... - 17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