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基本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服务交通量、服务水平、预测年平均日交通量

——以高速公路为例1、基本通行能力

基本通行能力即道路和交通都处于理想条件下,由技术性能相同的一种标准车,以最小的车头间距连续行驶的理想交通流,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断面的最大车辆数,又称理论通行能力。一般指在一定时间段(取15min或1h)和理想的道路、交通及管制条件下,一条车道的一个断面所容许通过的最大持续交通流,为四级服务水平上半部的最大交通量。

表1 高速公路基本通行能力

注:摘自长安大学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第3、6、51页,《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未自编页码,以PDF文本页码计,下同),《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2、设计通行能力

设计通行能力即用来作为道路规划和设计标准而要求道路承担的通行能力。高速公路每车道的基本通行能力即二级服务水平下的最大服务交通量。

表2 高速公路设计通行能力

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6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10页。

3、服务交通量

服务交通量是指在通常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管制条件下,保持规定的服务水平时,道路某一断面或均匀路段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最大小时交通量。

表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A)

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表3 高速公路服务水平分级(B)

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5页,《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7页。

4、服务水平(V/C)

服务水平(V/C,即最大服务交通量与基本通行能力之比)是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行车速度、舒适、方便、经济和安全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服务水平的实质是描述车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及其驾驶员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一般分为四级,具体参数指标见表3。

5、年平均日交通量(适应交通量)

高速公路按单向单车道的设计小时交通量考虑,为与我国一直沿用的适应交通量指标相衔接,仍沿用高速公路的年平均日交通量指标,计算公式为:

表4 高速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日交通量

注:摘自《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第48、49页。

6、设计小时交通量

注:摘自长安大学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第48页。

表5 各地区的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

注:摘自《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9页。

7、实际通行交通量

表6 高速公路行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

表7 侧向净空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注:摘自长安大学的《道路通行能力分析》第51、52页。

表8 高速公路通行能力分析车辆折算系数注:摘自《公路路线设计规划(JTG D20-2006)》第11页。

交通总复习(名词解释简答汇总)

一、名词解释 第二章 1.视野p12 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范围。 2.动视力p12 是汽车运动过程中驾驶员的视力。 3.月交通量变化系数p22 年平均日交通量与平均日交通量之比。 4.高峰小时交通量p25 在城市道路上,交通量时变图一般层马鞍形,上下午各有一个高峰,在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小时,成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高峰小时交通量。 5.85%位车速p30 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 6.15%位车速p30 类比85%位车速。在该路段行驶的所有车辆中,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以下,只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高于此值。 7.行程车速 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 8.设计速度 指道路交通与气候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仅受道路物理条件限制时所能保持的最大安全车速,用作道路线形几何设计的标准。 9.车头间距p33 在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相邻两辆车的车头之间的距离 10.车头时距p34 如果用时间表示车头之间的间距,则称为车头时距或时间车头间隔。 第三章 11.AADT p36 平均日交通量 12.运行延误(行驶延误)

为行驶时间与计算时间之差。计算时间是相应于不拥挤车流的路线上,以平均车速通过调查路线计算的。 第四章 13.M/E K/N p108 4-3 泊松输入、爱尔朗服务、N个服务台的排队系统。 第八章 14.绿信比 是某一方向通行效率的指标,它等于一个相位内某一方向有效通行世界与周期长度之比。 15.相位 把每一种对各进口道不同方向所显示的不同色灯的组合称为一个信号相位。 第九章 16.停车周转率9-1 272 单位停车车位在某一间隔时段(一日,一小时,几小时)内的停放车辆次数,为实际停放车累积次数与车位容量之比 。 17.停放车指数 指某段时间内实际停车数量或停放心音量与停场容量之比,反应停车场用地拥挤程度。 18.停车线断面法 二、问答题 1.请叙述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 2.说明时间平均车速与空间平均车速的概念以及相互关系。 3.举例说明3种城市道路网布局的典型形式和其特点。 4.列举描述车头时距分布的两种常用函数,并说明各自的适用范围。 5.试述交通工程学的内涵和你对“5E”科学的理解。(第一章) “5E”科学是指: Engineering 工程; Enforcement 法规;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 3.1现状交通调查及分析 3.1.1项目影响区的确定 项目影响区根据对项目的影响程度,分为直接影响区和间接影响区,一般按行政区域划分。根据对各地区经济和交通的影响程度以及区域内物流和车流集散的特点,结合各地区社会经济、交通运输现状和路网状况,本项目直接影响区为彭山区,间接影响区包括眉山市、新津县等。 3.1.2交通现状分析 1、交通现状 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及产业结构的调整,步行和自行车出行仍然是居民的主要交通方式,但重要性有所下降,两轮电动车的出行比例已上升至10.1%,汽车出行增长较快,达到12.5%,公交车比例仅为14.7%。彭山区私家车发展势头强劲,将成为未来城市机动车增长的主要因素。 2、项目影响区交通现状及规划条件 城市交通状况的恶化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关系十分密切,当然这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当前我们正处在快速城市化和快速机动化交织的历史时期,城市交通压力急剧增加,过去五年彭山区机动车每年以10.8%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道路的增长速度远低于此。彭山区城范围内现状主次干道路网密度2.4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支路路网密度更低,而城市主干道和支路的平均容积率要达到规划水平,还存在有很大差距。因此加大路网建设力度仍然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 3.2 交通量预测方法 交通量预测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片区路网的分析,研究项目建设给片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交通影响及其程度,判断在当前这种交通路网的承载能力下的影响,能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确定合理的项目出入口位置。道路断面的设置形式是否合理,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是最基本的条件。设计通行能力低于设计交通量的道路形式是不合适的,因为它容易造成片区路网的交通拥挤,甚至发生交通堵塞,要求设计通行能力必须大于设计交通量。另一方面,通行能力也不能过大,否则使道路资源不能充分利用,必然造成大量的浪费。

交通工程学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交通量:是指在选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某一点,某一断面或某一条车道的交通实体数。 2.设计小时交通量:工程上为了保证道路在规划期内满足大多数小时车流能够顺利通过,不造成严重堵塞,同时避免建成后车流量很低,投资效益不高,规定要选择第30位最高小时交通量作为设计小时交通量。 3.行驶车速:从行驶某一区间所需要的时间(不包括停车时间)及其区间距离求得的车速,用于评价路段的线形的顺适性和通行能力分析,也可用于计算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4.行程车速:又称区间车速,是车辆行驶路程与通过该路程所需的总时间(包括停车时间)之比,是一项综合指标,用以评价道路的通畅程度估计行车延误情况,要提高运输效率归根结底是要提高车辆的行驶车速。 5.车流密度:车流密度是指一瞬间内单位道路长度上的车辆的数目:K=N/L 6.最佳密度Km:即流量达到最大时的密度,密度小于Km即为稳定交通流量,大于即为强迫交通流量。 7.交通规划:确定交通目标并设计达到交通目标的策略或行动的过程。 8.服务水平: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与管制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 9.通行能力: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一断面处,单位时间可能通过的最大交通实体数(辆/H)。分类:基本通行能力、实际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 10.交通事故的定义:车辆驾驶人、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活动有关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章程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事故。 11. 85%位车速:在该路段形式的所有车辆中,有8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高限制车速。 12. 15%位车速:有15%的车辆行驶速度在此速度之下,此速度作为该路段的最低限制车速。 13.行车延误:车辆在行驶中,由于受到驾驶员无法控制的或意外的其他车辆的干扰或交通设施等的阻碍所损失的时间,行车延误分类: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 误、引道延误。 14.交通调查:是一种用客观的手段,测定道 路交通流以及与其有关的现象的数据,并进行 分析,从而了解掌握交通流的规律的工作过 程。 15.跟驰理论:运用动力学的方法,研究在无 法超越的单一车道上车辆排队行驶时,后车跟 随前车的行驶状态,并且借用数学模型表达的 一种理论。 16.交通工程:是研究道路交通中人,车,路 及环境之间的关系,探讨道路交通的规律,研 究交通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的理论、方法 及有关设施、设备及法律、法规学,使道路交 通更加安全、高效、舒适和快捷的一门综合性 科学技术。 17.高峰小时交通量:交通量呈现高峰的那个 小时称为高峰小时,高峰小时内的交通量称为 交通小时交通量。 填空判断: 1.交通工程学的特点:系统性、综合性、交叉 性或复合性、社会性、超前性、动态性。 2.5E指:engineering,enforcement,education, environment,energy。 3.交通工程学的产生和发展:基础理论的形 成,交通规划理论,交通管理技术形成,智能 化交通时期。 4.交通调查的主要内容:交通流要素调查,交 通出行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环境调查。 5.交通量调查法:人工观测法,试验车移动法, 车辆感应器测定法,仪器自动测定方法,摄影 法。地点车速调查方法:人工测定法,使用测 速仪器测定速度,车辆感应器测速方法。区间 车速调查方法:试验车观测法,车牌号对照法, 驶入驶出测量法。 交通密度调查方法:出入量法和摄影法。交 叉口延误调查:行车时间调查,停车延误调查。 6.道路交通三要素:人(驾驶人,行人,乘客, 居民),车(客车,货车,非机动车)路(公 路,城市道路,出入口道路及相关设施) 7.交通量按交通类型分有:机动车交通量,非 机动车交通量,行人交通量。交通量分析的三 个方面:1交通量的时间分布特性2交通量空 间分布特性3交通量的构成特性。 8 .0.5

可研交通量分析

由于经济和人口因素发生变化,道路整改后,这个区域内的交通量会发生一定的增长,对这种增长的交通量预测称为趋势交通量预测。预测时,以路段交通量的增长与其影响区的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回归法进行预测。 1、影响区系数 影响交通量变化的相关指标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车辆拥有量等,利用数理统计知识,将各交通区经济指标与相应交通区的客货运量进行回归分析总结,得出各指标的相关系数,取最大相关系数对应的指标作为最相关指标,根据相关指标增长率确定路段的影响区系数。 影响区系数: ij ak k L m L m /)(∑= 式中,k L :路段在影响区内的里程 ak m :为影响区域内的最相关指标增长率 ij L :路段的总里程 2、正常交通量预测模型 m A A i i Q Q y y n n 101+==- 式中,n Q :远景第n 年的路段交通量 1 -n Q :远景第1-n 年的路段交通量,当1=n 时为基年交通 量 y i :交通量增长率 A ,1A :待定参数,根据历史年份的y i ,m 用最小二乘法 确定

本项目建成后,线路通行能力提高,从而导致部分交通量从其他路线转移到本项目路线上来。这部分交通量是由于道路的建成而产生的,同时也构成了这一路网的基本交通量。因此合理地确定转移交通量对道路交通量分析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 1、交通阻抗 确定交通阻抗是转移交通量和诱增交通量预测的关键步骤之一,交通阻抗是指路网中路段或路径的运行距离、时间、费用、舒适度或者这些因素的综合。我们这里针对城市里居民出行考虑的首要因素,选取平均行驶时间作为路段的交通阻抗。 3 321)/(])/(1/[/C Q C Q U U U L t x ααβαβ+=+== 式中,t :交通阻抗 U :车辆平均行驶速度,h km / x U :道路的设计车速,h km / 1α,2α,3α:回归参数 Q :交通量,辆/h 2、相关路段转移交通量预测 (1)转移交通量计算公式 ro r r r Q Q Q P Q P Q t t c t t c c t c t c t P c t c t c t P -=?=+=+=-+--=-+--=0011100111111000000/2/)(2/)()]/exp()//[exp()/exp()]/exp()//[exp()/exp(σσσσσσ 式中,0t ,1t :道路建成前、后的交通阻抗

道路通行能力调查表格

组员发给组长: 通行能力 车道: 姓名: 学号: 每个队员附上自己的原始数据和计算结果,只需要计算出自己车道的通行能力即可:原始数据: 直行、右转 排队时长 周期排队车辆数 (从第三辆车起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直行车道

? )1(36000 +-i g c s t t t T C = s C —— 1条直行车道的通行能力(pcu/h ) ; c T —— 信号周期(s ) ; g t —— 对应相位的绿灯时间(s ); 0t —— 绿灯亮后,第一辆车启动,通过停车线的时间(s ) ,可采用2.3s ; i t —— 直行或右转车辆通过停车线的平均时间(s/pcu ) , ? —— 折减系数,可用0.9。 直右车道 s sr C C = sr C —— 1条直右车道的通行能力。 专左、专右 周期 排队车辆数 (从第三辆车起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同时有专左与专右车道 L eLR L C C β?= R eLR R C C β?= L C —— 专左车道的通行能力; R C —— 专右车道的通行能力; eLR C —— 同时设有专左和专右车道时,本进口的通行能力(pcu/h ) ; L β —— 左转车占本进口车辆比例; R β —— 右转车占本进口车辆比例。 ∑--=) 1/(R L s eL R C C ββ ∑s C —— 本进口直行车道总的通行能力。 需要结合本方向的直行车道,用比例去进行修正 直左 周期 排队车辆数 (从第三辆车起算) 排队时长 左转车数量 1 2 3 4 5 6 7 8

道路通行能力计算题

1、已知平原区某单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路面宽度和侧向净宽,驾驶员主要为经常往返于两地者。交通组成:中型车35%,大型车5%,拖挂车5%,其余为小型车,高峰小时交通量为725 pcu/h/ln,高峰小时系数为0.95。试分析其服务水平,问其达到可能通行能力之前还可以增加多少交通量? 解:由题意,fw=1.0,fp=1.0; fHV =1/{1+[0.35×(1.5-1)+0.05 ×(2.0-1)+0.05 ×(3.0-1)]}=0.755 通行能力:C=Cb × fw× fHV × fp =2200×1.0×0.755×1.0 =1661pcu/h/ln 高峰15min流率:v15=725/0.95=763pcu/h/ln V/C比:V15/C=763/1661=0.46 确定服务水平:二级 达到通行能力前可增加交通量:V=1661-763=898pcu/h/ln 2、已知某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为100km/h,行车道宽度3.75m,内侧路缘带宽度0.75m,右侧硬路肩宽度3.0m。交通组成:小型车60%,中型车35%,大型车3%,拖挂车2%。驾驶员多为职业驾驶员且熟悉路况。高峰小时交通量为1136pcu/h/ln,高峰小时系数为0.96。试分析其服务水平. 解:由题意,ΔSw= -1km/h,ΔSN= -5km/h ,fp=1.0,SR=100-1-5=94km/h ,CR=2070pcu/h/h fHV =1/{1+[0.35×(1.5-1)+0.03 ×(2.0-1)+0.02 ×(3.0-1)]}=0.803 通行能力:C=CR×fHV ×fp =2070×0.803×1.0 =1662pcu/h/ln 高峰15min流率:v15=1136/0.96=1183pcu/h/ln V/C比:v15/C=1183/1662=0.71 确定服务水平:三级 3、今欲在某平原地区规划一条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20km/h,标准车道宽度与侧向净空,其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日交通量为55000pcu/d,大型车比率占30%,驾驶员均为职业驾驶员,且对路况较熟,方向系数为0.6,设计小时交通量系数为0.12,高峰小时系数取0.96,试问应合理规划成几条车道? 解:由题意,AADT=55000pcu/d,K=0.12,D=0.6 单方向设计小时交通量:DDHV=AADT×K×D=55000×0.12×0.6=3960pcu/h 高峰小时流率:SF=DDHV /PHF=3960/0.96=4125pcu/h 标准的路面宽度与侧向净空,则fw=1.0,fp=1.0,fHV=1/[1+0.3×(2-1)]=0.769 所需的最大服务流率:MSFd =SF/(fw×fHV×fp) =3375/0.769=5364pcu/h 设计通行能力取为1600pcu/h/ln,则所需车道数为:N =5364/1600=3.4,取为4车道。 4、郊区多车道一级公路车道数设计,设计标准:平原地形,设计速度100km/h,标准车道宽,足够的路侧净空,预期单向设计小时交通量为1800pcu/h,高峰小时系数采用0.9,交通组成:中型车比例30%,大型车比例15%,小客车55%,驾驶员经常往返两地,横向干扰较轻。 解:计算综合影响系数fC。 由题意,fw=1.0,fP=1.0,fe=0.9 (表2.9),Cb =2000pcu/h/ln, fHV =1/[1+ΣPi(Ei- 1)]=1/[1+0.3 ×(1.5-1)+0.15 ×(2-1)]=0.769 fc=fw×fHV×fe×fp=1.0 ×0.769×0.9×1.0=0.692 计算单向所需车道数:

交通量

4.1 交通量预测 4.1.1 预测年限 伏羲山道路的交通量预测年限应与周边区域的国民经济发展计 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并与项目计划通车年和项目使用末年相一致。本项目计划2013 年底建成,根据规定,远景交通量预测年限为通车后15-20 年,所以特征年定为2015 年、2030 年。 4.1.2 预测方法 交通量预测是路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项目技术等级确定的主要依据。目前广泛应用的交通量预测方法是四阶段法,基础工作就是OD 调查。本区域道路等级低,道路大部分是在半山腰辐射面有限,且所在区域尚未完全开发,若采用从微观出发的四阶段法预测交通量,则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获得基础的OD 表,这对于类似于本工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来讲,操作性不强。 一般来讲,项目远景交通量由三部分组成,即通道内自然增长的趋势型交通量在项目上的分流,项目从其它运输方式上分流的转移交通量,以及地块内建设开发产生的机械增长交通量。本项目中道路工程的功能定位为观光旅游、联系景区内各片区,并为运营期间的设施管理、维护等车辆进出提供通道,因此使用对象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基于项目的特殊性以及使用对象的局限性,本次试从道路上交通 量的产生和构成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区域社会经济、旅游经济以及与交通发展的关系,综合考虑并预测得到阳宗海环湖截污道路的远景交通量。

4.1.3 道路沿线用地布局及规划 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实现省委、省政府关于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战略决策,通过实施一批有影响力的旅游重大产业项目,加快阳宗海区域旅游产业要素聚合,更新阳宗海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和业态,推动旅游产品升级转换,增加消费热点,拉动区域环境、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前已引进多个重大旅游投资项目。其中春城湖畔度假区、柏联SPA 温泉酒店等项目已建成,另有四个在建项目,四 个签约项目。主要项目基本情况见第三章。 阳宗海区域总体规划提出,至2015 年,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规 模由目前的9.3 万增加至12 万人,度假人口规模为4.8 万人;至2030 年,规划范围内常住人口规模为20 万人,度假人口规模为10 万人,旅游人口控制在168 万人以内。 随着国家宏观经济的发展,整个道路沿线的经济也将逐步得到发展,阳宗海环湖截污道路作为观光旅游以及连接连接阳宗海岸线周边各旅游景点的内部道路,今后,随着周边景区的建设,路网的发展以及路网结构的完善,区域人流与物流将不断增加,本项目作为环湖的主要通道,其交通量也将不断地增加。 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阳宗海环湖截污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63 4.1.4 交通量预测 (1)交通量组成分析 通过对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旅游经济、交通现状分析和发展趋

交通量预测模板

3.3 交通预测及分析 3.3.1 预测的总体思路 3.3.1.1 概述 路网交通量预测分析是城市交通规划和城市道路建设规模和标准的主要依据,预测结果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决策。本项目交通预测可划分为以下两个部分,预测过程也相应分别进行,最后累加得到总的预测交通量。 背景交通量预测——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为背境交通量,即相关道路上的穿越交通量,起止点均在项目范围之外,主要由项目相关道路的现有交通量在研究期限内相应增长而得到;其二为研究区域内其它新建项目的交通量,由交通影响范围内其它建设项目所产生的交通量,在道路网上分配而获得。背景交通量预测采用国际通用的四步骤预测法,并利用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交通规划软件(TransCAD)作为计算工具。通过对现状与规划资料(土地、人口、社会、经济、交通)的调查研究,通过进行交通小区的划分,并据此建立交通模型。通过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城市土地使用规划,得到交通生成量;采用重力模型进行收敛计算,得到小区分布交通量;通过交通方 式划分,得到机动车的出行量;采用均衡分配法进行分配,得到拟建项目的路段及交叉口流量。 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根据项目的建设性质及规模,预测目标年的项目交通生成量,即交通产生量与吸引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交通分布和交通分配,将因项目而产生的交通量分配到周围道路上,得到拟建项目交通量。交通需求预测主要根据该项目的开发强度及不同用地类型出行发生和吸引率,预测该开发项目目标年内部生成的交通需求。 图3-24 交通量预测流程图 3.3.1.2 预测依据 预测的主要依据如下: 1)《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 2)《眉山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眉山2030)》 3)《眉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4)《眉山市城市规划条例》 5)《眉山市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准则》 6)《眉山市城市交通规划》(1999-2020) 7)《横琴新区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8)《横琴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9)《眉山市统计年鉴2009》 10)《眉山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集疏运网络规划》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 结构 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 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 3. 参考书目 绪论 一.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 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 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 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 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二名词解释 1. 绿波交通 第一、二章 一. 填空题 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 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 是 设计的依据。

二. 选择题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 (2)车头间距长度 (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 (2)越来越近 (3)越来越狭窄。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 (2)越来越远 (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 (2)越小 (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 1. 交通量 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 3. 服务水平 4. 服务流量 5. 动力因素 6. 停车视距 三. 简答题 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 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 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 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 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试从车辆动力特征的观点来解释这样做的原因. 6. 何谓通行能力?它与交通量的关系如何? 7. 为何道路的实际通行能力要比理论通行能力小?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为何希望采用C级服务水平?而在公路设计中,希望采用B级服务水平? 9. 交通量观测资料有何用途? 10. 设计小时交通量的确定方法有几种? 11. 何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何谓通行能力? 两者有何区别? 在设计道路时,它们之间关系如何? 12. 停车视距与车头间距的关系如何? 13. 对道路的路段,十字交叉口和环形交叉口的交通量观测方法,有何不同? 14. 一条常见的城市主要交通干道,在平日高峰和紧急状态时,每小时可以疏散多少人?(包括步行,乘车或骑车) 15. 试画出车速,纵向附着系数与通行能力的关系图。 16. 试画出汽车动力因素与车速的动力特性图。 第三、四章 一. 填空题

交通量分析与预测模板

一交通量预测 1.1 交通调查现状 新开北路北延(源兴路~通沪大道)位于南通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部,南起源兴路,北至通沪大道,全场约2.6Km,道路规划宽50m,是一条南北方向的城市主干道,是中心城区规划形成“二十一横二十二纵”的主干路布局中的一条纵向主干路,也是连通崇川区、通州区的重要道路。 新开北路北延建成后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兴富路、东快速路等道路的交通压力,提高了开发区与崇川区的连通性,提升南通市的城市面貌,拉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附近的交通需求,项目建成后将产生大量的旅游交通量和沿线居民的出行产生交通量。 规划道路附近用地布局及道路流量图 1.2 远期交通量需求分析 本道路建成后交通量表现为旅游交通运输产生和沿线居民出行产生的交通量等,拟建项目预测的远景交通量构成有以下三部分组成: (1)基于现状路网条件下而发展的趋势型交通量

(2)本项目建成后产生的诱增交通量 (3)本项目建成后本地出行交通量 1.3 预测思路和方法 1.3.1 预测思路 本研究预测的主要思路为:以交通调查为基础,在分析XX市路网现状状况、交通量现状和路网规划的基础上,结合XX市城市总体规划、经济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根据研究路网的地位和交通功能,对未来交通量进行预测。 1.3.2 预测方法 交通预测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增长弹性系数直接进行预测的交通增长率预测法或基于总体发展规划的总量控制法;另一类是基于土地利用的四阶段法,即出行发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和交通量分配。本研究综合考虑两种方法,并结合TransCAD软件对目标年的交通量进行预测。 1.4 道路交通量预测 通过对现状道路交通量进行调查,通过拟建道路临近的第二条主干路或者快速路围合的范围建立道路交通网络,划分交通小区,运用Transcad软件和OD反推技术计算出该道路路段及相交道路未来年高峰小时交通量。 交通小区划分 充分考虑区域内土地使用性质,路网构成等因素,根据交通小区的划分原则,对现状道路网络进行交通小区划分。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

第一章引言 目录 1 概述 (2) 编写手册的目的 (2) 手册的内容 (2) 手册的使用 (2) 公制版和美国通用制版的惯例版本 (3) 北美和国际的应用 (3) 在线手册 (3) 计算软件 (4) 2 手册的历史 (4) 3 HCM2000的新内容 (5) 第一部分:概述 (5) 第二部分:概念 (7) 第三部分:分析方法 (7) 城市道路 (7) 信号交叉口 (7) 无信号交叉口 (7) 行人 (7) 自行车 (7) 双车道公路 (8)

多车道公路 (8) 高速公路设施 (8) 高速公路基本路段 (8) 高速公路交织区 (8) 匝道和匝道联接点 (8) 立体交叉匝道 (8) 公共交通 (8) 第四篇:交通走廊和区域分析 (8) 第五篇:仿真和其他模型 (8) 4 HCM2000的研究基础 (8) 5 参考文献 (9) 图表目录 表1-1 HCM1985版本:编制和修订 (4) 表1-2 HCM 2000的编制 (5) 表1-3 相关研究项目 (9)

1 概述 编写手册的目的 道路通行能力手册(简称HCM)给交通从业人员和研究人员提供一套统一的公路和街道设施服务质量的评价评方法。HCM不是为了各种交通设施、系统、区域、环境制定有关期望的和恰当的服务质量的政策,而是为了对确定交通设施的规模,为了确保从业人员接触到最新研究的成果和提出典型的问题,进而提供一套合乎逻辑的分析方法。第四版HCM目的是为给出一个系统的、协调一致的基本原则,通过其评价地面交通系统中各种设施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评价一系列设施组成的系统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评价多个交通设施的组合体的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本手册是一本主要的原始文献,它汇集了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阐述了分析各种街道、公路、行人和自行车交通设施运行状况的方法。目前,交通研究委员会(TRB)正在编写一部辅助补充性手册,即公交通行能力和服务质量手册。这部手册将从使用者和经营者两个角度阐述分析公交服务水平的方法。 手册的内容 手册分为5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与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关的交通流特性,探讨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的应用,说明如何利用手册进行决策。第一部分还有术语和符号汇编。第二部分是介绍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第三部分阐述的分析工作提供了预估的默认值。第三部分给出了评价道路、自行车、行人、公交设施等的运行状况、以及对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具体的分析方法。 手册的第四部分叙述了分析交通走廊、地区和多种设施运营的框架,其目的是为便于分析人员评价多个交通设施。在某些情况下,手册提供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在另一些情况下,手册仅是提供一个非常大概的设施的分析方法。第五部分主要介绍了几种模型的背景资料和信息,这些模型适用于分析大系统的或更复杂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更多的信息,可以从互联网https://www.doczj.com/doc/92273626.html,/trb/hcm获得。 手册的使用 除了确定服务质量需要的服务水平外,手册还确定了度量其他特性的分析

道路交通 复习资料

道路交通 第一章绪论 1、城市总体规划与城市道路交通体系的关系如何? 城市道路是随着城市形成而形成的,交通系统是城市四大子系统之一,城市道路网是城市结构的骨架,城市道路是城市建设的基础,道路交通体系中的道路选线、道路断面组合、道路交叉口选型等都是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重要内容。 一.对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1. 交通是城市形成、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构成城市的主要物质因素。 二.对城市规模影响 2. 对工业用地的性质和规模有很大影响 3.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由交通条件保证 4.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交通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规划 三.对城市布局影响 5.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6. 车站,码头等交通设施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干道走向 7. 对外交通用地布置关系到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8. 城市干道系统是城市的景观,更影响到城市的主要景观。 2、国内外城市道路交通的发展趋势? 交通一体化、交通区域差别化、交通集约化 第二章 1、何谓交通体系、交通流、交通量? 交通体系:道路、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和行人以及道路交通所处环境的统称。 交通流:某一时段内,连续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车辆或行人所组成的车流活或人流的统称。 交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一般为往返两个方向,如特指时可为某一方向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又称交通流量或流量。 2、交通量、车速及交通密度三者有何关系,从中能得到什么结论? ·基本公式:K=Q/V,交通密度=交通量/车速 ?当密度很小时,交通量也小,而车速很高(接近自由车速) ?随着密度逐渐增加,交通量亦逐渐增加,而车速逐渐降低 ?当密度继续增大,交通开始拥挤,交通量和车速都降低 ?最大流量、临界车速、和最佳密度是划分交通是否拥挤的特征值。 3、交通量有哪些变化规律? 交通量随时间和空间的不同而发生的这种变化被称为交通量的分布特征 ①随时间变化规律:一天内小时交通量的变化:又称时变,常用时变图表示;一周内日交通量变化称为日变,显示日变的曲线图称为交通量日变图;一年内月交通量的变化,可用月交通量变化系数表示;逐年交通量变化 ②空间变化规律:指同一时间交通量在不同路段、不同车道、不同方向上的变化,可用路段分配、车道分配和方向分配表示 4、什么叫道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行能力: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是道路所具有的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及交通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参数。它是度量道路在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车辆及行人的能力,与交通量的含义不尽相同。 服务水平:是描述交通流的运行条件及其对汽车驾驶者和乘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是道路使用者从道路状况、交通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可能得到的服务程度或服务质量,如可以提供的行车速度、舒适、安全及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实际效果与服务程度 5、通行能力与交通量有何区别?

第三章_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第三章道路规划及交通量预测 第一节道路路网现状及道路服务水平评价 庐山区道路主要由十里大道、长江大道、外环路、学府路、学府二路,前进东路,并与周边的城市外围主干道长虹大道、庐山大道、芳兰大道、金凤路,九莲南路联系。 由于现有主要道路兼有区内交通、对外交通、以及生活性、交通性多重功能,虽在目前区域交通量并非十分巨大,但作为XX市区的规划范围,随着土地开发利用,规划道路应按城市道路“人车分离、机非分离”的原则规划设计。随着土地的开发利用,对道路运输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路网的不完善,将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现状道路的服务水平将无法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节区域路网规划 一、交通运输规划调查 道路系统历来被称为城镇的动脉和骨架,是一个城市能否规划合理的重要因素。因此道路的布局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镇能不能经济合理的发展。 道路规划本着“快速、顺畅、通达”的原则,合理调整布局,合理布置集镇道路网络。规划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即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主干道间距大于500米,红线30—60米;次干道间距为250—500米,红线宽度为20—40米;支路间距150—250米,红线宽度为9—20米以下。 二、路网规划

项目建设区域道路等级分为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三个等级。其中主干道有十里大道、庐山大道、濂溪大道、芳兰大道、长江大道、欣荣路、外环路,道路宽度为30—50m;次干道学府路、学府二路,前进东路,道路宽度20—30 m;支路道路宽度15—20 m。 三、道路新建必要性论证 交通建设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濂溪大道为XX市庐山区道路骨架中最重要的一条主干道,本工程(濂溪大道延伸线)是濂溪大道的一部分。它的建设是城区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了能更好地改善XX市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就成为必然。 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对农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农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但随着城镇建设发展,农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XX的城市化建设进程。 本次工程沿线地势较起伏,因土地、规划部门工作到位,全线道

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取值建议值

很多是快速路1000-1200主干道900次干道600支路400-300(一个车道)即使乘了车道、交叉口折减系数觉得还是偏大,一般灯控交叉口右转600直行500左转300考虑到渠化的话取的路段通行能力大于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般取快速路1200-1400,主干道1000-1200(1150),次干道600-800(700),支路 400.括号内为推荐值。 按照规范肯定是偏大现在大多数是按照规范再乘以一个折减系数包括车道折减系数和交叉口折减系数,快速路取值是按照饱和度 0.7取的,保证快速路饱和度在 0.7左右。 “老拳”网友的经验值为: 快速路: 1350,主干路: 900,次干路600-700,支路: 300- 400。 这个是我用的经验值”Blee中山规划院“网友的经验值为: 快速路1100~1200,主干路800~900,次干路650~750,支路500~600北京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的推荐指标各等级道路通行能力推荐指标技术等级描述设计通行能力(车/小时)高速公路1800/车道高速公路匝道带辅道1600/车道城市快速路最右侧车道1000/车道非右侧车道1800/车道城市快速路匝道750/车道主干路<500米,与主干路相交720/车道>500米,<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820/车道>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920/车道<5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860/车道>500米,<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960/车

道>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1060/车道次干路非右侧车道,<500米,与主干路相交58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680/车道非右侧车道,>1000米,与主干路相交78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630/车道非右侧车道,>500米,<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730/车道非右侧车道,>1000米,与次干路或者低等级道路相交830/车道最右侧车道,机非隔离与非右侧车道相等最右侧车道,机非混行非右侧车道的50%支路行车道宽度<12米300/方向行车道宽度>13米,<16米600/方向行车道宽度>16米900/方向

交通量第三章

3.3交通量调查与分析 3.3.1 项目所处通道交通特性调查与数据采集分析 从区域所处的大通道角度分析,目前与拟建的陕甘界至咸阳项目相关的公路有国道312通道、国道211通道和GZ45连霍高速公路通道。为充分了解这三条通道的交通现状、功能特征等有关信息,全面掌握项目通道内交通流的分布状况,我院于2002年分别在三条公路通道上共布设了七个汽车OD调查点和交通流量观测点,采集本项目交通分析与交通量预测所必需的基础数据,为建立项目区域交通O-D矩阵做准备。 ⑴、调查概述 OD调查是公路项目进行交通分析及预测的基础工作,其所提供的丰富翔实的数据可为远景交通量预测、道路等级确定、互通立交设置及经济评价等方面提供定量依据,本项目工可研阶段,通过对区域公路网的研究分析,并权衡人员、时间等因素,在与项目相关的三条通道上分别设点进行了汽车OD调查,基本全面控制了区域公路网的交通流。 312通道OD调查于2002年11月26日(星期二)进行,为控制该通道上西安至凤翔路口之间的车辆出行,分别在双照、乾县、彬县、冉店共布设了四个OD调查点;211通道OD调查时间为2002年10月10日(星期四),分别在淳化县南、北设有辛店、大店两个OD调查点,以了解该通道上主要断面上的交通流量;GZ45连霍高速通道的OD调查点设在宝鸡晁峪收费站,主要是为了掌握该通道断面上兰州~西安方向的交通流量,该通道OD调查于2002年11月21日(星期四)进行。 上述各通道的交通调查,均采用路边拦车询问和连续式全车数调查法,OD调查主要收集各车辆的起点、终点、时间、车型、额定吨(座)位、实载吨(座)位及货类等七项指标,除312通道彬县点和GZ45通道晁峪点为连续式24小时(早7:00至次日早7:00)OD调查外,其余各点调查时间均为12小时(早7:00至晚19:00);在OD调查的同时,为了解交通流时段分布状况及获取OD调查样本扩大系数,在各OD点位还同时进行了24小时连续式交通流量观测;此外,为全面准确地掌握

交通量预测

1.5相关规划及交通预测 1.5.2城市布局结构 城市规划区的整体空间结构为:“一心三翼、两轴四带’’。 l、“一心”:指中心城区,建设国际风景旅游城市和湘西地区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2、“三翼”:指以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天门山风景名胜区和茅岩河风景名 胜区为主体的三个旅游职能片区。严格控制中湖、天子山镇发展规模,提升城镇建设水平与旅游服务品质。 3、“两轴”:指以澧水为纽带的城市发展轴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至天门山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发展轴。 4、“四带”: 沙堤旅游发展带一一依托武陵山大道,发展近郊休闲度假旅游。 茅溪河旅游发展带一一依托张桑公路,发展水上休闲项目和近郊旅游度假设施。 澧水旅游发展带一一为张家界市未来旅游服务中心和度假基地建设的重点区域。 澧水城市职能拓展带一一是中心城区向东部拓展,完善城市中心地职能的空间拓展带。 1.5.3道路网规划 规划形成“两环五纵九连线’’的骨架路网结构。“两环”:快速路外环和子午路一迎宾路一大庸路构成的内环;“五纵”:茅岩路、天问路、溪西路、常德路一朝阳路、阳湖中路;“九连线”:子午路(内环以西)、荷花路、融山路、武陵山大道、沙堤大道、崇文路一永定大道、张峡路一永昌路、张联路一科技大道、官黎路一宝塔路。规划城市道路分为4级: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包括滨河景观路)和支路。 1、快速路 城市快速路主要包括南外环、西外环、机场一南外环联络线、北外环、枫中路、武陵山大道。 2、主干路 规划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为30-60米。主要包括子午路、迎宾路、永定大道、大桥路、大庸路、崇文路、兑泽路、西溪坪路、永昌路、科技大道、沙堤大道、桔坪路、向家岗路及李家岗路等。 3、次干路 规划城市次干路红线宽度为20-30米,主要包括回龙路、天门路、解放路、岚清路和滨江东路等。 4、滨河景观路 规划沿澧水河沿岸设置滨河景观路,滨河景观路红线宽度为20-25米。 5、支路 规划城市支路红线宽度为10-20米。 1.5.4交通量预测 1.5.4.1交通量基础资料 1、人口 1)总规分配人口 规划近期:市域人口规模172万人。 2020年张家界市中心城市人口规模按42.万人控制。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