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离辐射试题及答案

电离辐射试题及答案

电离辐射试题及答案
电离辐射试题及答案

辐射检测上岗证考核试题

一、填空题

1、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可分为源相关和人相关的γ剂量率测定。

2、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量方式有两种:即时测量和连续测量

3、建筑物内测量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时,要考虑建筑物的类型与层次,在室内中央距地面1m高度处进行。

4、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的测定应采用高气压电离室型、闪烁探测点型和具有能量补偿的计数管型γ辐射剂量率仪。

5、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量点位的布设取决于测量目的,需根据源和照射途径以及人群分布和人为活动情况仔细选择。

二、判断题

1.《表面污染测定第一部分β发射体(最大β能量大于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993)适用于皮肤和工作服的污染测定。(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不适用于皮肤和工作服的污染测定。

2.α、β表面污染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方法来测定,但不宜通过间接方法测定。( )

答案:错误

正确答案为:直接和间接方法测定都可以。

3.《表面污染测定第一部分β发射体(最大β能量大于0.15MeV)和α发射体》(GB/T 14056-1993)适用于以单位面积放射性活度表示

设备、设施、放射性物质的容器以及密封源的表面污染测定。( ) 答案:正确

4.α、β表面污染直接测量法测定可去除的与固定的表面污染之和。( )

答案:正确

5.对于给定的单位面积放射性活度,单位时间从表面射出的粒子数取决于源的自吸收以及源和源衬底的反散射。( )

答案:正确

二、选择题

1.β表面污染测量时,探测器与被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cm。( ) A.0.5 B. 1.0 C. 1.5 D.2.0

答案:B

2.《表面污染测定第一部分β发射体(最大β能量大于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993)中,对β(Eβmax≥0.4MeV)源效率的推荐值为。( )

A.0.25 B.0.5 C.0.75 D. 1.0

答案:B

3.《表面污染测定第一部分溅射体(最大β能量大于0.15MeV)和α发射体》(GB/T14056-1993)中,对β(0.15<Eβmax<0.4MeV)粒子,源效率的推荐值为。( )

A.0.25 B.0.5 C.0.75 D. 1.0

答案:A

4、γ辐射剂量率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正确的是( B )

A、贝克/千克,Bq/kg

B、戈瑞/小时,Gy/h

C、希沃特/小时,Sv/h

5、在道路、草坪和广场测量环境γ辐射剂量率时,测点距高大建筑物的距离需大于30,米,并选择道路和广场的中间地面上( A )处。

A.1m

B.0.5m

C.2m

D.以上均可

三、问答题

3.α、β表面污染仪器的效率是什么?

答案:在给定几何条件下仪器的净计数率与源的表面发射率之比。4.简述α、β表面污染测量时的操作规程。

答案:(1)应用一个合适的检验源校验仪器是否正常,仪器对检验源的读数变化超过±20%时必须重新校准。(2)必须经常检查仪器本底计数率。(3)测量前,必须测量被测场所的本底计数率。(4)测量期间的几何条件应与仪器校准时所采用的几何条件尽可能保持一致,为此,可采用可移动的定位架。(5)探测器在三倍响应时间内必须保持固定。

(6)采用和待测放射性核素相应的仪器效率。

四、计算题

由于操作失误,一张光滑的工作台面被α辐射体沾污。为了解工作台面的污染水平,使用一台α表面污染测量仪直接进行测量,测得的总计数率n为4cps,未污染台面的本底计数率nb为2cps,仪器的灵敏窗面积W为lO×10cm2,该仪器对α的表面活度响应R i为2c·s-1·Bq-1·cm2,试计算该工作台面的α表面污染水平As。

答案:As=(n-nb)÷R i=(4-2)÷2=1(Bq/cm2)

电离辐射量和单位

电离辐射量和单位 撰写时间:2012-6-8 文章作者:质检总局计量司文章来源:《我们身边的电离辐射》 在人类发现和认识电离辐射的过程中,如何定义适当的物理量用以正确表述对电离辐射量的测量,一直是电离辐射计量学的重要任务。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并很快付诸医学应用开始,伴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度量X射线。直到1925年第一届国际放射学大会,产生了第一个关于辐射测量和标准化的专业组织“国际辐射单位委员会”(ICRU)。后来,在该组织的名称中又强调并且加入了测量,确定为“国际辐射单位与测量委员会”(简称ICRU未变)。ICRU的成立,为全球电离辐射量和单位的标准化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历经50年的技术发展,ICRU在不断完善科学定义的基础上于1974年提出建议,并于1975年通过第15届国际计量大会决议确定(1)对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制单位s-1采用专名贝可勒尔(Becguerd),记号为 Bq,1Bq=1s-1;(2)对吸收剂量的国际制单位[焦·千克-1],采用专名“戈瑞”(Gray),记号为Gy。从此,开始了全世界范围内辐射量和单位的国际制单位推行工作。 我国一直十分重视统一单位制的工作。早在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就发布了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确定米制单位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单位。1977年5月27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在第三条中明确规定“逐步采用国际制单位”。1978年8月原国家标准计量局设立“国际单位制办公室”。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1984年 6月9日原国家计量局以文件的形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1985年9月6日颁布的《计量法》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强调“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受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使得国际制单位的使用还存在不少问题。旧的、应被淘汰的单位还在使用,甚至流行,新旧单位制混用,单位制表示不严格、不规范等现象还普遍存在。 ICRU是世界公认的电离辐射计量量和单位方面的权威机构。在ICRU建议下,1975年5月27日第十五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关于在电离辐射领域采用国际制单位的决议。但是后来ICRU不断修改、规范、定义有关量和单位。 1980年,ICRU在第19、25号报告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出版了专门论述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的第33号报告《辐射量和单位》。第33号报告全部采用国际制单位,以取代以前出版的第19号报告,此后ICRU又接连发表了第39、42、47、60号报告。 电离辐射自发现至今仅仅百余年,和常用的物理、化学量相比,其国际制单位的完善还在不断进行中。在这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一些量的定义和单位存在某些问题,并且不断发生变化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但是从计量学的角度,保持量和单位的相对稳定还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国对于电离辐射计量领域的改制工作相当谨慎。 1982年7月26日原国家标准局发布了我国第一个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标准GB3102.10-1982《核反应和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1993年我国根据国际单位制的变化,修订了国家标准量和单位的系列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国际标准保持了一致。在推行国际制单位的工作中,把核反应与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编排在一起。但是在电离辐射领域采用国际制单位的工作并未真正实施。直到2004年1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持召开了全国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改制领导小组第一次工作会议,才真正开始了我国电离辐射领域量和单位改制的实施。 为了让大家对电离辐射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将以ICRU第60号报告中的量为基础,介绍它的国际制单位,附带介绍一些重要量和单位的演变。考虑到让广大读者了解有关方面的技术进展,在附录中将ICRU 60号报告中的内容作了简要介绍。

《普通物理》考试大纲

《普通物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通过对《普通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能够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和正确的理解,学会用于解决问题的物理学思想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研究生课程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参考书目 (1)《物理学基础》(第6版) ,[美]哈里德等著,张三慧,李椿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年。 (2)《大学物理通用教程》系列,钟锡华,陈熙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3)《热学》(第3版),李椿,章立源,钱尚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4)《电磁学》(第三版)赵凯华,陈熙谋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年。

一、量子力学的诞生背景 1、原子论的建立 2、黑体辐射与光电效应 3、原子核式结构的探索 4、波尔氢原子模型 二、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一 1、波粒二象性假设 2、波函数及统计解释 3、薛定谔方程及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三、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二 1、算符的引入 2、算符的性质与运算规则,算符的对易关系 3、算符的本征态与本征值 4、测量与量子坍缩 四、量子力学基本原理三 1、全同性原理 2、单粒子自旋与双粒子自旋态 3、多粒子波函数 五、量子力学的应用 1、中心力场下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2、氢原子定态薛定谔方程求解 3、静电磁场中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4、角动量算符与角动量耦合 六、量子力学的表示理论 1、表象的引入 2、表象变换 七、量子力学方程的近似求解方法 1、定态微扰论 2、含时微扰论 3、变分法

基本要求: 1.掌握原胞、晶胞等关于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倒格子和正格子及布里渊区等 概念,倒格子与正格子的关系,晶向及晶面的表示方法,面间距等的相关计算。了解晶体学中14种布拉菲格子及其基本特征。 2.了解晶体结合的种类及各种结合的物理特性;掌握平衡间距、结合能等的计 算。 3.深刻理解处理晶格振动的简谐近似、最近邻近似及周期性边界条件;掌握一 维单原子和双原子链在简谐近似下的色散关系的计算,声学波和光学波的物理意义;掌握确定晶格振动谱的实验方法;掌握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模型、德拜模型)、晶格振动模式密度的概念和计算。了解晶格的热膨胀和热传导。 4.深刻理解能带论的三个基本近似;深刻理解并掌握布洛赫定理及其应用,近 自由电子近似下电子运动的特征,紧束缚近似下计算能带的方法,费米面、费米速度、费米半径和能态密度的概念和计算。 5.理解电子准经典运动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掌握准经典运动下电子的平均速 度、加速度和有效质量的计算,掌握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论解释。 6.理解金属自由电子气的概念,熟练掌握电子热容的计算方法,了解金属的电 导过程,磁场中金属电子的输运性质。 参考书目: 黄昆,韩汝琦《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俊鑫、陆栋,《固体物理学》上海科技出版社

电离辐射剂量学资料

电离辐射剂量学:研究电离辐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移和沉积的规律,特别是转移和沉积的度量(量的定义、测量、计算等)的科学。 剂量计算或测量两种基本途径: (1)辐射场本身测量—辐射场粒子数、辐射的能谱分布、辐射能量沉积本领 (2)直接或间接测量沉积能量 第一部分回顾 1、辐射的分类 i.电离辐射: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物质电离,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X 射线和γ 射线等。 ii.非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不产生电离的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1、辐射的分类 i.电离辐射:通过初级和次级过程引起物质电离,如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X 射线和γ 射线等。 ii.非电离辐射:与物质作用不产生电离的辐射,如微波、无线电波、红外线等。 da ┴ = dacos θ 定义: Φu =dN/ da ┴ 为单向辐射场的粒子注量。 一般情况:各向辐射场 定义:Particle fluence (粒子注量)Φ: Φ=dN/da ,m-2 da dN /=φ

Energy fluence (能量注量)Ψ:Ψ=dR/da ,j.m-2 按能谱分布: 能量注量: 能量注量与粒子注量的关系 3、相互作用系数 A 、带电粒子(e 、α、重带电粒子) 总阻止本领: 总线阻止本领带电粒子通过物质时在单位路程上损失的能量。 - dE 是dl 距离上损失能量的数学期望值。 总线阻止本领与带电粒子的性质(电荷、质量、能量)和物质的性质(原子序数、密度)有关。去除物质密度的影响可得到总质量阻止本领公式: 总质量阻止本领描述带电粒子在物质中穿过单位路程时,因各种相互作用而损失的能量。它可分解为各种相互作用阻止本领之和。 质量碰撞阻止本领(包括电离和激发对能量损失的贡献) ()/E d E dE Φ=Φ0()E E E dE Φ=Φ?da dE ft /=ψ?=max 0E E EdE φψdl dE s = dl dE s ρρ1/= /(/)(/)c r S S S ρρρ=+1(/)/c c S dE dl ρρ=

电离辐射的点滴知识

电离辐射 一、基本概念 电离辐辐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X射线、中子射线等,如生产上测料位用的料位仪、X射线探伤及测厚仪、测水份用的中子射线、医学上用的X射线诊断机、γ射线治疗机、核医学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试剂。电离辐射又分直接致电离辐射和间接致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质子等带电荷,可以直接引起物质电离;X射线、γ光子和中子等不带电荷,但是在与物质作用时产生“次级粒子”从而使物质电离。红外线、紫外线、微波、激光等也称辐射,但不是“电离辐射”。 1、射线的性能 所有致电离粒子都具有穿透、荧光、干涉、衍射、折射和反射性能,其中工业探伤应用的是射线的穿透、感光性能;医院透视用的是射线的穿透、荧光性能;同位素仪表用的是射线的穿透、电离性能;化学成分分析则应用的是其衍射性能等。 2、电离辐射剂量和单位 电离辐射作用于人体,会引起人体的某些变化。人们为了研究这种影响,借用了医药中“剂量”一词,称电离辐射剂量,用以度量电离辐射的程度。随着辐射防护科学的发展,“剂量”一词的含义语来愈丰富。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概念。 1)、照射(剂)量,指X射线、γ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作用的能力大小。以前的或者说人们习惯的专用单位是伦琴,简称伦,符号为R 。

2)、照射(剂)量率,是指单位时间里的照射(剂)量,常常以伦/小时、微伦/秒表示,符号分别为R/h 与μR/S,或者写作Rh-1与μRS–1。 现在现场使用的测量“照射量率”的仪表,其单位是μGy h-1读作“微戈瑞每小时”。 照射(剂)量率通常是指场所X射线、γ射线的辐射强度,而不是人体受照射剂量。 3)、吸收剂量,这可以指人体受到电离辐射后吸收了多少能量。其专用单位是“戈瑞”,简称戈,符号为Gy;或毫戈瑞、微戈瑞。 4)、当量剂量。人体吸收剂量产生的效应,除了与剂量多少有关外,还与其它因素(比如辐射类型、射线能量大小和照射条件)有关,因此要根据其它因素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吸收剂量叫“当量剂量”。 5)、有效剂量。人体受到照射时,常常是多个器官受到照射。器官不同,产生的效应也不同,所以,要进一步细化为“有效剂量”。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的单位都叫“希沃特”,简称希,符号为Sv,常常用毫希:mSv。 6)、待积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这是为了计算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内后长时间(一般地说,成人取50年,儿童取70年)对人体组织和器官造成的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 新旧辐射量单位对照表

课程名称-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物理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代码:3293课程名 称: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物治理方向)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所介绍的的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工作人员的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辐射、光、热等物理性要素的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治理、防范技术措施;介绍了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人们对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对上述内容有系统的认识,达到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物理性污染的产生、控制和治理技术,为从事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打下基础。 该大纲的制定是根据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编制要求(修订稿)进行的,立足于适应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环境保护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纲内容尽可能突出叙述简明,便于自学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掌握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和环境电磁学等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物理性污染的控制技术,并了解环境物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物理性污染的范围、特点、现状及发展动态。 2、熟悉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噪声污染的控制技术。 3、熟悉振动的测量方法、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振动污染的控制技术。 4、了解辐射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放射性监测与评价,掌握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技术。 5、了解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熟悉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电磁辐射污 染的控制技术。 6、了解环境热污染的基础知识,熟悉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掌握环境热污染的 防治方法。 7、了解光学的基础知识,熟悉照明单位及度量,熟悉光环境的评价标准,掌握光污染的危害 和防治。 8、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 9、了解物理性因素的利用和进展。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课,是在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具有面对工程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应用课程。起到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用于环境工程实际的作用。此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电工学等。

辐射安全知识问答

辐射安全知识问答 1、什么是辐射? 自然界中的一切物品,温度在绝对零度(-273. 15℃)以上,都在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向外界传送能量,永不停息,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就是辐射。通常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辐射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却能够用仪器可以探测到。 2、什么是电离辐射? 一些波长很短、频率很高的辐射,如X射线、γ射线等,其携带的能量大到能够破坏分子间的化学键,甚至把原子中的电子打出来,使原子电离,因此被称作“电离辐射”。电离辐射在医学、工业、农业和科学研究中有多种有益用途。 3、什么是电磁辐射? 电磁辐射涵盖的范围很广:从无线电波、微波到红外光、可见光、紫外光,都属于电磁辐射。所有电磁波都由光子组成,但不同电磁波频率不同,其光子携带的能量也不同。组成我们现代生活重要部分的一些电磁场的人造来源,如电力、无线电波、微波等,其波长较长、频率较低,光子没有能力直接破坏化学键,被称为“非电离辐射”,这类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伤害很小。 4、一般的天然放射性有哪些? 天然辐射无处不在,食物、房屋、天空、大地、山水草

木乃至人们体内都存在着放射性照射。平均每人每年受到的天然放射性剂量为2.4mSv(毫希),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希,来自地面Y射线的为0.5毫希,吸入(主要是室内氯)产生的为1.2毫希,食入为0.3毫希。 5、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哪些活动会接触放射性? 我们的很多活动都会接触放射性。例如:我们摄入空气、食物、水造成的辐射照射剂量每年约为1.5毫希;乘飞机旅行2000千米约为0. 01毫希;每天抽20支烟,每年约为0.5~1.0毫希;一次X光检查约为0.1毫希等。 6、哪些生产实践活动会涉及电离辐射? 核工业系统的核原料勘探、开采、冶炼、加工及反应堆的运行、研究,核技术利用的高能辐照杀菌、利用射线测厚、放射免疫分析、放射治疗、无损检测等活动均会涉及电离辐射。 7、射线种类主要有哪些? 射线主要有五种,即α射线、β射线、γ射线、中子和X射线。 8、射线对人的照射方式有哪些? 照射方式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 外照射指的是辐射源位于人体外,产生的辐射对人形成照射。外照射情况下,穿透能力强的粒子如高能电子、X射线、Y射线、中子形成的危害较大。

辐射的种类及防护措施2

辐射的种类及防护措施 辐射可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一)非电离辐射 是指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和射频等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电磁辐射。 1、紫外线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紫外线主要来自太阳辐射、火焰和炽热物体。如:冶炼炉、电炉、汽炉、氩弧炉、离子焊、水银石英灯和紫外线灯等。凡是物体的温度达到1200 摄氏度以上时,辐射光谱中即可出现紫外线。若辐射物体的温度越高,则紫外线波长越短,其强度越大。 紫外线可以直接造成人的眼晴和皮肤的伤害。眼睛暴露于短波紫外线,能引起结膜炎和角膜溃疡,这就是电光眼炎,这种电光眼炎病多见于电焊辅助工,长期室外工作的工作人员,由于接受日光紫外线的过度照射也会发生此病症。另外,紫外线若与沥青某些化学物质同时作用于皮肤时,可能引起严重的光感性皮炎,出现红斑及水肿。 2、红外线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界的红外线辐射源以太阳为最强,基建工地、搬运等露天作业,夏季红外线辐射强度很大;生产中接触红外线辐射源的作业有金属加热、熔融玻璃等,炼钢工、轧钢工、铸造工、玻璃熔吹工、烧瓷工等可受到红外线辐射。 红外线对人体的影响主要是眼睛和皮肤。长期受炉火或加热红外线辐射,可引起白内障。白内障造成视力下降,一般两眼同时发生。职业性白内障己列入职业病名单,如玻璃工的白内障,多发生在工龄较长的工人中。皮肤受红外线长期照射,局部可出现色素沉着。 3、激光对健康的影响 激光也是电磁波,目前使用的各种激光属于非电离辐射。激光广泛应用主要是它具有辐射能量集中的特点,生产中主要用于金属和塑料部件的切割、打孔、微焊等。 激光对健康的影响主要是它的热效应和光化学效应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眼部受激光照射后,可突然出现眩光感,视力模糊,或出现固定黑影,甚至视觉丧失。激光还可对皮肤造成损伤,轻度损伤表现为红斑反应和色素沉着,照射剂量大时,可出现水疤,皮肤溃疡。 4、射频辐射对健康的影响 接触射频辐射的作业有: 金属的热处理、表面淬火、金属熔炼等,无屏蔽的高频输出变压器是一个主要辐射源; 食品、皮革、茶叶等用微波加热炉进行热处理,操作人员有可能接触微波辐射。 生产过程中,通常为低强度慢性辐射,对神经系统、眼及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长期接触高强度微波的工人,可加速眼晶状体老化过程,引起视网膜病变;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造成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等。 1 / 2

噪声控制工程自学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代码:0661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本课程是环境工程与管理专业的必修课。 课程主要论述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光、热等物理性污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控制原理与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物理性污染的危害及其评价方法和标准,理解和掌握物理性污染的基本规律、测试和监测方法、控制方法和技术等,具备解决环境物理性污染问题的实际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有关物理性污染的成因、传播规律、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基本控制技术等,并初步具倍分析和解决一些环境噪声控制、电磁污染控制、放射性防治、振动防治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从事专业工作、科学研究和环境管理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 了解物理性污染的危害、特征。 2.了解热污染、光污染的评价方法及防治技术。 3.理解和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和噪声测量方法,熟悉噪声和振动控制有关规范、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噪声和振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4.理解和掌握电磁辐射基础知识,熟悉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了解电磁辐射污染防治技术。 5.了解放射性废物的来源和特点,理解和掌握辐射剂量学的基础知识,了解放射性废物处理技术。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该课程为环境工程与管理的专业主干课程,与本课程平行进行的课程有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等,分别从环境各不同要素介绍污染控制的原理和工艺。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理性污染的概念及基本危害,了解物理性污染控制的研究内容。(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 物理环境、环境物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环境物理学的学科体系、环境物理学的研究特点。 第二节物理性污染及其研究内容 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 (三)考核知识点 1、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 2、物理性污染的研究内容 (四)考核要求 1、物理环境与环境物理学 ⑴识记:物理环境的定义 ⑵理解:无 ⑶应用:无 2、物理性污染及其特点 ⑴识记:物理性污染的概念及特点 ⑵理解:物理性污染的概念 ⑶应用:无 第二章噪声污染及其控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噪声的概念、危害,理解和掌握声学基础知识和声波的传播规律,掌握噪声测量技术和评价方法,熟悉噪声控制有关规范、标准的基本内容,掌握噪声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二)课程内容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第三章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X (γ)射线和高能电子束等电离辐射进入人体组织后,通过和人体组织中的原子相互作用,而传递电离辐射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量。人体组织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后,会发生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最后导致组织的生物学损伤,即生物效应。生物效应的大小正比于组织中吸收的电离辐射的能量。因此确切地了解组织中所吸收的电离辐射的能量,对于评估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它的副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称为吸收剂量,它的精确确定,是进行放射治疗最基本的物理学要素。 本章将介绍剂量学中所涉及的辐射量及其单位,重点阐述电离室法测量吸收剂量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对其它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作相应说明。 第一节 剂量学中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本节主要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ICRU )会第33号报告的内容,重点介绍与放射治疗和辐射防护有关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一、粒子注量 粒子注量Ф(particle fluence )是以入射粒子数目描述辐射场性质的一个量,它等于dN 除以da 所得的商。即辐射场中以某一点为球心的一个小球,进入该小球的粒子数dN 与其截面da 的比值 /dN da Φ= 单位m -2。 截面da 必须垂直于每个粒子的入射方向,为使来自各个方向的入射粒子都能满足这个要求,采用小球来定义。 粒子注量率: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单位m -2.s -1。 二、能量注量 能量注量Ψ(energy fluence )是以进入辐射场内某点处单位截面积球体的粒子总动能来描述辐射场性质的一个量,它等于dR 除以da 所得的商。 /dR da ψ= 单位J.m -2。 能量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能量注量的增量。单位J. m -2.s -1。 粒子注量和能量注量都是描述辐射场性质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单能 E ψ=Φ? 非单能 max 0E E EdE ψ=Φ? E 为粒子能量,E Φ为同一位置粒子注量的能谱分布。 三、照射量 照射量X (exposure )等于dQ 除以dm 所得的商。即X (γ)辐射在质量为dm 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次级电子(正负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形成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不包括因吸收次级电子发射的轫致辐射而产生的电离)dQ 与dm 的比值,即 /X dQ dm =

作业环境下的非电离辐射

作业环境下的非电离辐射 一、含义.电磁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传播,具有波和粒子的特性。波长短,频率高,该辐射的量子能量大,生物学作用强。当量子能量水平达到12eV以上时可致电离作用而使机体受到严重损害,这种辐射称为电离辐射。红外线量子的能量水平仅为 1.55eV,不能使生物组织发生电离。这类不足以导致组织电离的辐射线称为非电离辐射。 二、分类.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程度,除取决于量子能量水平外,束(流)的强度(功率密度)、辐射能在组织中的吸收程度、单一波长(单色)或宽频谱;相干光或非相干光、光束或场源是扩散的或是点源等因素,都可影响其对机体作用的强弱。 (一)、高频电磁场与微波 1、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统称射频辐射或无线电波,是电磁辐射中量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的频段,波长范围为1mm-3km. 高频振荡电流的频率高达300MHz以上时,作业人员处在远区场内工作,人们受到的是辐射波能的影响。通常把波长1m-1mm的电磁波称作微波,其强度以功率密度来表示,单位为毫瓦/平方厘米(mW/cm2)或微瓦/平方厘米(Μw/cm2)。 在近区场内电场强度与辐射源距离的立方成反比,磁场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在高频作业场所,金属物体的存在及配置情况会影响电磁场的强度和分布。金属是良导体,在电磁场中感应生成高频电流后又在其周围空间形成二次辐射的高频电磁场。因此,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测定中需予以注意。 2、对人体影响 较大强度无线电波对机体的主要作用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的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主要为神经衰弱综合征,以头昏、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为常见。此外,诉有情绪不稳定、多汗、脱发、消瘦等。较具有特征的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主要反映在心血管系统,以副交感神经反应占优势者为多。主要呈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但在大强度影响的后阶段,有的则相反呈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及高血压的倾向。主诉有心悸、心区疼痛或压迫感。女工常有月经周期紊乱,个别男工有性功能减退的主诉,但未影响生育功能。上述表现,在高频电磁场与微波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微波接触者除神经衰弱症状较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外,在往伴有其他方面改变。如脑电图检查,有慢波显著增加的现象,脱离接触后大都可以恢复。 高频电磁场对周围血象一般无影响,而微波可使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高额电磁体不影响工人的视力。长期接触大强度微波的部分人员中,可发现晶状

课程名称-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

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物理污染控制技术课程代码:3293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生物治理方向)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所介绍的的物理污染控制技术是环境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是从事环境工程领域工作人员的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论述了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噪声、振动、放射性、电磁辐射、光、热等物理性要素的污染,对人类的影响及治理、防范技术措施;介绍了污染物在大气、水、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人们对物理性污染利用的最新科研动态,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考生对上述内容有系统的认识,达到全面了解和掌握环境物理性污染的产生、控制和治理技术,为从事环境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打下基础。 该大纲的制定是根据天津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编制要求(修订稿)进行的,立足于适应环境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满足环境保护工作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大纲内容尽可能突出叙述简明,便于自学的特点。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目标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和辅导考试,掌握环境声学、环境振动学、环境光学、环境热学和环境电磁学等分支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物理性污染的控制技术,并了解环境物理学领域的最新进展,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课程基本要求如下: 1、了解物理性污染的范围、特点、现状及发展动态。 2、熟悉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噪声污染的控制技术。 3、熟悉振动的测量方法、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振动污染的控制技术。 4、了解辐射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放射性监测与评价,掌握放射性污染的防治技术。 5、了解电磁辐射的基础知识,熟悉电磁辐射的测量方法、评价和控制标准,掌握电磁 辐射污染的控制技术。 6、了解环境热污染的基础知识,熟悉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成因和防治,掌握环境热 污染的防治方法。 7、了解光学的基础知识,熟悉照明单位及度量,熟悉光环境的评价标准,掌握光污染 的危害和防治。 8、熟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扩散规律。 9、了解物理性因素的利用和进展。 三、与本专业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在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被列为专业课,是在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之后具有面对工程实际意义和价值的工程应用课程。起到将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内容应用于环境工程实际的作用。此课程的先修课程是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学、电工学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 绪论

电离辐射剂量与剂量率的区别

电离辐射剂量与剂量率的区别 人体受到电离辐射照射而引发不同反应,不但与其所受照射的电离辐射剂量密切相关,而且还与所施加照射的剂量随时间变化的速度,即剂量率紧密相关。同样的照射剂量,高剂量率相当于短时间内施加照射,则机体受到急性照射,犹如来不及缓冲和修复损伤的接连冲击,肯定伤害要比低剂量率的照射所引发后果利害。当利用医用加速器等设备所发出的射线治疗恶性肿瘤时,决定疗效和减少照射副作用的不仅有施加的剂量大小,还密切关系到照射的剂量率和分割照射等诸多因素。所以电离辐射剂量学不仅对放射防护至关重要,而且对广泛利用电离辐射技术同样不可或缺。 公众不可能要求像专业人员那样熟悉电离辐射剂量学和放射防护知识,但应当普及知道剂量与剂量率的基本区别。不难理解,判断核事故污染的严重程度,必须用核事故现场的核辐射泄漏造成的剂量率或者放射性核素的活度浓度或比活度等表征,而不是落实到具体人员的剂量。因为人体受到照射的剂量,与所处环境遇到照射来源的强弱、距离该照射源的远近,以及之间有否屏蔽防护和个人防护措施等密切相关。这类似于判断同一地震的伤害破坏力直接取决于距离震中的远近、环境条件和自身状况等。 遗憾的是剂量与剂量率这个明显区别在此次事故开始阶段一度混淆。例如有电视台、广播电台曾用福岛核电站周围污染达到多少“微西弗”(μ S v ,μ为10-6)表达。这种表达有两个错误:一是污染程度强弱应当用剂量率,即每小时多少希(S v /h )或者每小时多少戈瑞(G y /h )表示;二是单位用词“西弗”不对。准确表达该用“希沃特”,可简称为“希”。 希的国际符号S v 是核科学家Sievert 名字的缩写。1977年翻译为“西弗特”。但自1980年起经业界专家推敲改定为“希沃特”,可简称为“希”,均已正式列入所有的相关国家标准中。GB 3102.10《核反应和电离辐射防护的量与单位》最早发布的1982年版就明确采用了;我国现行放射防护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和核科学技术术语标准GB /T 4960—1996等均如此。虽然英文翻译可有多种音似汉字表达,但已经由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规定的用词就必须严格遵守统一的规范。这个不当还怪不得媒体新闻界,乃是个别专家开始时使用了淘汰的旧词“西弗”,后来竟然陆续有跟进误用的一些专家,继续不遵照国家标准规定的规范用词,导致新闻媒体、报刊及网络等媒介,在口语和书面文字中竞相误用、误传不规范的“西弗”,还有自己衍变出“希伏”等不合标准用词。全国已经标准化统一了30多年的术语规范不宜轻易间就毁于一旦。科技术语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也是坚持科学性与严谨治学的具体体现,在这里不得不花费篇幅阐述清楚。 为节省篇幅,兹整理实际工作中经常用到的辐射量及其单位,概括说明于附表中。该表注具体补充了表中的简要介绍。关于辐射量及其单位的更详细解读及诠释可进一步参考有关文献。 附表 实际常用辐射量及其单位一览 辐射量名称,符号 该量的主要内涵 单位符号 SI 单位专用名称 放射性活度,A 表示放射性核素自发衰变的强弱程度,可简称活度。1 B q = 1s -1B q 贝可勒尔,简称贝可活度浓度,A V 表示单位体积物质中的活度,也称体积活度。A V =A / V B q / m 3 每立方米的贝可 比活度,A m 表示单位质量物质中的活度,也称质量活度。A m = A / m B q / kg 3 每千克的贝可 表面活度 表示单位表面积上的活度,可用于衡量各种表面的放射性污染。B q / cm 2 每平方厘米的贝可吸收剂量,D 反映电离辐射授予单位质量物质的平均能量。1 G y = 1 J / kg G y 戈瑞,可简称戈 吸收剂量率,D 表征单位时间间隔内吸收剂量的增量。即:d D / d t G y / h 例如:每小时的戈剂量当量,H 为统一衡量不同类辐射产生等同效应而引入的加权吸收剂量,即某点处某类辐射的品质因子Q 和该点处吸收剂量D 之乘积。 S v 希沃特,可简称希(1 S v = 1 J / kg )剂量当量率,H 表征单位时间间隔内剂量当量的增量。即:d H / d t S v / h 例如:每小时的希器官当量剂量,H T 不可直接测量的用于器官组织受照射的防护评价量。器官组织T 的当量剂量H T =∑ W R D T ,R ,式中W R 为R 类辐射权重因子。S v 希沃特,可简称希(1 S v = 1 J / kg )全身有效剂量,E 由各受照射的器官当量剂量按组织权重因子W T 加权求和估算的 评价全身受照射的防护量。E =∑W T H T =∑W T ∑W R D T ,R S v 希沃特,可简称希 (1 S v = 1 J / kg )注:①. 单位均用国际单位制(SI ); ②. 剂量率是单位时间的剂量,其单位的分母也可用秒、分、月、年等表示; ③. 具体量值的大小还可以用10的次方表示:10-3为毫,符号为m ; 10-6为微,符号为μ; 10-12为纳,符号为n 。 ④. 吸收剂量与可测量的剂量当量,及与专用于防护评价的当量剂量和有效剂量,均具有相同的量纲,即每千克 焦尔(J / kg ),在防护评价中可以把戈瑞数与希沃特数之间简单地认为数值上等同,即转换系数可近似当成1。 (郑钧正教授供稿) ··

教 学 简 报 - 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

教 学 简 报 〔2013~2014学年〕(第1期) 华北电力大学教务处编 2013年9月16日实施“教学名师培育计划”加速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 编者按:为落实学校“大人才”发展战略,促进中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近日,北京校部结合2013年北京市人才培养共建项目,启动了“教学名师培育计划”。该计划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专门培育,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承担教学项目、多出教学成果,成为省部级、国家级教学名师的后备力量。首批遴选出10名45岁以下、在校级以上讲课比赛中获奖、有发展潜力的优秀教师作为培育对象。现将入选教师的的教学心得和教改设想刊登如下: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齐郑 教学心得: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也要向学生传授学习知识的方法。 教改设想:在《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等课程教学中,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教学模式改革。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力争做到一个知识点对应一个现场案例,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注重学思结合,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加强实验环节,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拓展教学资源,丰富和完善多媒体素材(含图片、视频、动画等)。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李红 教学心得:做负责任的人,为幸福的人奠基。 教改设想:深入实施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新《工程制图》辅助教学系统,完善

立体化、数字化和网络化教学平台,提升教学能力。 完善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探索统一考试与多样化考试、计算机辅助考试与闭卷笔试、小组项目与课程考试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针对“2+2”学生和留学生,开展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增强学生国际竞争力。 能源动力与机械工程学院李季 教学心得:对学生有爱心和责任心,热爱教育事业一生。 教改设想: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完善《工程热力学》和《热工基础》的准案例教学,加强课程的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围绕热能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等专业的核心知识体系,优化《工程热力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同时适应学校国际化发展,进行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英文课程体系建设,探索建立适合中外学生的经典专业基础知识体系。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陈菲 教学心得:开放思维,独立思想;教育首先传递的是爱,然后才是知识。 教改设想:进一步改革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课堂讲解,不再拘泥于某本具体的教材,真正地讲授“课程”而不是“教材”,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参与到知识中来,增加互动和讨论环节。 探索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结合《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引导学生大一就建立贯穿四年的实验和学习路线,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体系,循序渐进地开展课程设计和实验活动,为毕业设计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院黄从智 教学心得:态度决定一切,习惯决定成绩,行动决定结果。 教改设想:注重创新性,结合《信号分析与处理》课程,建立基于MATLAB仿真计算结果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探索让学生听得懂理论结果、学得会算法实现、看得见计算效果、用得到工程实际的新型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能力素质。

2016年复旦大学100106放射医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2015年复旦大学100106放射医学考研专业目录及考试科目 放射医学研究所 专业代码100106专业名称放射医学招生人数8 研究方向01放射生物学 02辐射剂量学与防护04放射毒理学 08放射肿瘤学 09辐射与健康 考试科目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③306西医综合 复试科目专业知识考试方式笔试 专业外语考试方式口试 综合能力考试方式口试和笔试 同等学力加试科 目专业知识考试方式笔试专业外语考试方式笔试 复试成绩占入学 考试总成绩权重 40% 备注 1.外语口语(含听力)为复试必考科目,思想政治品德、思维表达能力等也均为复试必须考核项目。 学习方法解读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了解课本基本内容,对知识体系有初步了解,建议从5月前后就要进行专业 课基础知识的复习。首先要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指定教材

和参考书大致复习一遍,对专业课的总体知识框架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一个全年的复习规划 2.对课本知识进行总结,准确把握复习重点,理清复习思路,后章节联系不强,因此需要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对课本题型进行分类。 3.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记录下来,并用红笔标记,着重去理解那些易考而对自己来说比较难懂的知识,尽可能把所有的有问题知识要点都能够及时记录并在之后反复进行理解。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在仔细看书的同时应开始做笔记,笔记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影响看书的速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会发现笔记对于整理思路和理解课本的内容都很有好处。 2.做笔记的方法不是简单地把书上的内容抄到笔记本上,而是把书上的内容整理成为一个个小问题,按照题型来进行归纳总结。笔记应着重将自己不是非常明白的地方标记出来,通过多做题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对题型归类。 (三)真题的使用方法 认真分析历年试题,做好总结,对于考生明确复习方向,确定复习范围和重点,做好应试准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总结真题中高分值题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个大题可能会关乎你在初试中是安全通过还是被刷,同时也不能放弃分值较小的题型。基本原则是计算题吃透,选择简答认真总结分类,把握各类型题在各章节的分布,有重点的去复习,分值较多章节着重记忆理解。 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并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效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待改进;又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复习过程

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 测量

第三章电离辐射吸收剂量的测量 X(γ)射线和高能电子束等电离辐射进入人体组织后,通过和人体组织中的原子相互作用,而传递电离辐射的一部分或全部能量。人体组织吸收电离辐射能量后,会发生系列的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最后导致组织的生物学损伤,即生物效应。生物效应的大小正比于组织中吸收的电离辐射的能量。因此确切地了解组织中所吸收的电离辐射的能量,对于评估放射治疗的疗效和它的副作用是极其重要的。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称为吸收剂量,它的精确确定,是进行放射治疗最基本的物理学要素。 本章将介绍剂量学中所涉及的辐射量及其单位,重点阐述电离室法测量吸收剂量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对其它测量方法的原理和应用作相应说明。 第一节剂量学中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本节主要根据国际辐射单位和测量委员(ICRU)会第33号报告的内容,重点介绍与放射治疗和辐射防护有关的辐射量及其单位。 一、粒子注量 粒子注量Ф(particle fluence)是以入射粒子数目描述辐射场性质的一个量,它等于dN除以da所得的商。即辐射场中以某一点为球心的一个小球,进入该小球的粒子数dN与其截面da的比值 Φ= / dN da 单位m-2。 截面da必须垂直于每个粒子的入射方向,为使来自各个方向的入射粒子都能满足这个要求,采用小球来定义。

粒子注量率:单位时间内粒子注量的增量。单位m -2.s -1。 二、能量注量 能量注量Ψ(energy fluence )是以进入辐射场内某点处单位截面积球体的粒子总动能来描述辐射场性质的一个量,它等于dR 除以da 所得的商。 /dR da ψ= 单位J.m -2。 能量注量率:单位时间内能量注量的增量。单位J. m -2.s -1。 粒子注量和能量注量都是描述辐射场性质的物理量,它们之间的关系 单能 E ψ=Φ? 非单能 max 0E E EdE ψ=Φ? E 为粒子能量,E Φ为同一位置粒子注量的能谱分布。 三、照射量 照射量X (exposure )等于dQ 除以dm 所得的商。即X (γ)辐射在质量为dm 的空气中释放的全部次级电子(正负电子)完全被空气阻止时,在空气中形成的同一种符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不包括因吸收次级电子发射的轫致辐射而产生的电离)dQ 与dm 的比值,即 /X dQ dm = X 的单位为C.kg -1。曾用单位为伦琴(R ),1R =2.58×10-4C. kg -1。 照射量是用以衡量X (γ)辐射致空气电离程度的一个量,不能用于其它类型辐射(如中子或电子束等)和其他物质(如组织等)。根据照射量的定义,dQ 中不包括次级电子发生轫致辐射被吸收后产生的电离,这点在X (γ)射线能量较高时会有明显意义。

放射物理与防护理论大纲

医学物理与防护教学大纲(供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用) 山东万杰医学院

《医学物理与防护》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物理与防护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 72 讲课学时:60 实验学时: 12 其他学时:0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普通物理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医学物理与防护》作为放射专业、医学影像技术学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学习基本的放射物理和防护方面的知识,为后续的放射治疗剂量学、放射生物学及继续教育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使用。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放射物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放射物理学是从物理的角度阐述放射线的发生、性质及物质作用的规律。这部分知识要保证理论知识系统,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并能学以致用。 2、使学生初步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掌握射线的性质及作用方式,探讨射线的生物效应,从物理学及医学角度了解射线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并为防护打下理论基础。 3、使学生掌握基础的防护学知识、常用的射线屏蔽防护标准与要求、屏蔽防护的材料、方法等,使学生建立基本的防护理论体系,能够在工作岗位上理论联系实际。 4、合理安排实验,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加深学生对书

本知识的理解掌握。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涉及内容广泛,课时适中,原则上根据高等医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合理选择讲授内容,内容的广度及深度合理结合,重点章节适当补充深入讲解,从物理机制深层剖析,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配合实验教学和见习加深理论理解。学生通过课内讲解与课外自学的方式学习。 四、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熟悉:本书的主要内容,本书的地位及作用。 2、掌握:放射线的定义及来源。 [教学内容] 1、射线的分类及来源。 2、射线对人类的影响。 3、教材的主要内容。 4、教材的重点。 第一章原子物理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人工核素制作。 2、熟悉:核外电子结构,波尔假说及波尔氢原子模型。 3、掌握:原子核基本知识,放射线的定义及来源,放射性核素衰变类型,原子核衰变规律。 [教学内容] 1、原子结构 (1)关于原子结构的模型:汤姆逊模型、卢瑟福核式模型、玻尔模型(重点) (2)玻尔理论 (3)核外电子的结构 2、原子核 (1)原子核组成 (2)原子核结合能 3、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类型 (1)α衰变 (2)β衰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