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吉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吉林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2-15

2007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以加快发展为动力,以实现“总量翻番”为目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总量跨越性突破,经济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民生民利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和谐稳定,为实现提前“翻番”和在省内率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国民经济

经济总量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健康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8亿元,现价增长38.3%,不变价增长1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2亿元,现价增长20.5%,不变价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00.1亿元,现价增长50.3%,不变价增长22.1%;第三产业增加值375.7亿元,现价增长31.2%,不变价增长19.8%。三次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的比例关系由上年的15.1:45.7:39.2调整为13.1:49.6:37.3。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3277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3187美元。

财政收支

2007年,全市财税部门以“奋斗三年,实现总量翻番”为中心,以税源普查和全社会综合治税为重点,开拓创新,强化征管,财政收入超额完成预算并实现百亿奋斗目标。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00.6亿元,比上年增长53.2%;全市地方级收入完成40.8亿元,比上年增长48%。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共保障能力增强,促进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完成98.8亿元,比上年增长24.8%。

开发区建设

2007年,高新区以项目建设年为主线,狠抓科技创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据统计,技工贸总收入完成167

亿元,增长40.5%

工业总产值完成118亿元,增长48.2%。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0

亿元,增长40.3%

。财政收入8.3亿元,增长118%。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亿元,增长22.4%。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1亿元,增长56%,其中:外资到位3352万美元,同比增长19.8%。

吉林经济开发区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拓宽招商渠道,结合区域特点,确立了突出发展化工、轻工化纤纺织和品牌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能源与环保产业和安全技术产业,积极发展机械电子产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初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实现全口径地区生产总值34.4亿元,增长48.8%;固定资产投资90.1亿元,增长35.9%;财政收入4.6亿元,增长37.5%;规模工业总产值110.5亿元,同比增长50.8%;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71.9亿元,增长48.4%,其中利用外资2805万美元。

民营经济

2007年,吉林省实施促进民营经济三年腾飞计划。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态势强劲,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省下达的腾飞计划目标,实现了民营经济快速腾飞的良好开局。全市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9.5亿元,增长34.4%;实缴税金30.6亿元,增长30.1 %;私营企业户数达到11914户,比上年增加1159户企业;从事个体工商业业户达到15.86万户,比上年增加1.36万户;从业人员达到51.98万人,比上年增加3.38万人。全市投资额

在千万元以上项目共开工56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3个。

市场价格

2007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3%,其中食品类上涨12.1%,居住类上涨5.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4.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2.9%,衣着类上涨1.5%;烟酒及用品类下降0.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9%,交通和通讯类下降3%。

农业

2007年,全年继续贯彻落实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农业取得良好发展,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粮食产量突破历史新高。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9亿元,增长21.2%。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6%,其中:玉米播种面积增长25.3%;水稻播种面积增长5.8%;大豆播种面积降低45.7%。

全年实现农业产值100.4亿元,增长17.2%。粮食总产量390.7万吨,增长9.8%,其中:水稻111.5万吨,增长6.2%,玉米257.3万吨,增长18%,大豆14.7万吨,减少45.4%。油料产量1.2万吨,增加15.2%;烟叶0.2万吨,与上年持平。

全年实现牧业产值93.6亿元,增长26.1%。生猪出栏402.4万头,增长2.8%,肉牛出栏119.3万头,下降21.7%。猪牛羊肉产量达到49.6万吨,增长1.4%,牛奶产量8.2万吨,下降8.2%。

全年渔业完成产值7.2亿元。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5万吨,增长11.7%。

全年林业产值完成6.1亿元。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164公顷,有林地造林面积5131公顷;迹地更新面积1412公顷,增长14.4%;全年四旁植树165.8万株,增长61.8%。

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183.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2%。

工业

工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2007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44.7亿元,现价增长52.4%(可比价增长22%)。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07.9亿元,增长29.3%。工业产品销售率96.8%,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出口交货值37.8亿元,增长40.6%。

全市规模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利润50.5亿元,其中:中央工业盈利10.1亿元,同比扭亏增盈18.9亿元;省属工业盈利12.6亿元,同比增加5.9亿元;市及市以下地方工业累计实现利润27.8亿元,同比增加12.9亿元。

全市规模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14.3,同比增加61.2。总资产贡献率11.4%,同比增加4.8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103%,同比下降23.6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7%,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9次,同比增加0.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4%,同比增加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180447.4元/人,同比增加68986.5元/人。

全市规模工业实现原煤产量335.3万吨,同比增长73.1%;生铁产量114.8万吨,同比下降0.6%;钢产量289.7万吨,同比下降9.2%;水泥产量336.8万吨,同比增长14.1%;乙烯产量87.3万吨,同比增长16.1%;合成橡胶产量18.4万吨,同比下降1.6%;化学纤维产量达到33.8万吨,同比增长49.1%;汽车产量5万辆,同比下降28.2%;发电量129.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其中:水电30.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3%。

建筑业

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总产值79.4亿元,增长32.6%,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96.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36.7万平方米。

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5亿元,比上年增长30.8%。其中:城镇投资完成750亿元,增长28.6%;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70.3亿元,增长50.9%。

房屋施工面积1960.5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683.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

1156.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79.6万平方米。

在建项目2717项,其中,完成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156个,完成投资3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778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项目及单位427个。5000吨粘胶长丝连续纺项目完成投资1.19亿元;吉林沱牌农产品的5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4.27亿元;吉林晨鸣纸业的低定量涂布纸生产线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51亿元;吉林燃料乙醇的年产5万吨乙酸乙酯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37亿元;东北电力集团白山抽水蓄能泵站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52亿元。吉林大榆气体的二氧化碳综合利用项目本年累计完成投资1.39亿元。

全年建成投产项目2033项,新增固定资产650.5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有:铁合金3540折标吨/年;原煤开采57.5万吨/年;硫铁矿开采1.2万吨/年;石墨及碳素制品2230吨/年;冷轧(拔)钢材20万吨/年;合成橡胶7万吨/年;焊接钢管20万吨/年;水泥120万吨/年;钾肥3万吨/年;啤酒9.1万吨/年;化学原料药200吨/年;机制纸浆8.5万吨/年;高等院校学生席位12460个,建筑面积12.1万平方米;新建公路270.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43公里,改建公路19.2公里,一级公路62.9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长度93.44公里,城市道路扩建面积202.3万平方米;城市防洪堤长度17.5公里,城市排水管道铺设长度54公里;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1.4万吨/日。

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规模质量显著提升。全市形成重招商、抓招商的良好氛围,针对重点国家和区域组织专业招商,以及充分利用第三届东博会良好契机,取得显著成果。全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702.4亿元,同比增长36.4%。

国内贸易

2007年消费需求持续旺盛,消费品市场继续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亿元,增长1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实现332.6亿元,增长17.9%,餐饮业零售额实现55.9亿元,增长18.2%。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实现324.8亿元,增长18.7%;县以下农村市场消费品零售额实现64.2亿元,增长14.6%。

对外经济贸易

对外经贸发展势头强劲。2007年全市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9.6亿美元,同比增长28.5%;其中出口5.6亿美元,增长23.9%;进口4亿美元,增长35.5%。实际利用外资2.9亿美元,增长14.6%。实现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5848万美元,增长22.3%;新派劳务1703人,增长7.8%。

交通运输和邮电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货物周转量①14233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5.33%,其中,公路运输142288万吨公里,同比增长35.35%,水路运输47万吨公里。全年旅客发送量172497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0.94%。其中,公路17092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11.15%;水运1575万人公里,同比下降7.62%。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邮政业务总量2.6亿元,比上年增长6.7%;电信业务总量33.1亿元,增长14.3%,其中:移动电话业务总收入23.6亿元,增长20.4%;长途电话业务电路1.53万路;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7.4万户,增加33.8%;年末本地电话用户115.5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5.4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0.1万户;年末住宅电话用户93.1万户,同比增长1%;年末长途电话交换机容量2.7万路端;局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142.6万路端;长途光缆线路长度2054公里;互联网用户24.5万户。

旅游业

借全省旅游产业大会之势,倾力打造地方品牌,整合优势资源,旅游经济健康、迅猛发展,截至到2007年末,共接待国内游客1029万人次,增长18.2%,实现旅游收入70.8亿

元,比上年增长26.4%;接待入境旅游者4.5万人次,创汇1249万美元。

金融保险业

金融运行平稳,信贷资金来源稳步增长,贷款投放适度,结构合理。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45.4亿元,比年初增加45.2亿元。其中:本外币企事业存款余额145.5亿元,比年初增加25.9亿元;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存款604.2亿元,比年初增加20.1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为456亿元,比年初增加46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447.8亿元,比年初增加47.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8.7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152.7亿元。全年累计现金收入3140.8亿元,累计现金支出3169.4亿元,收支相抵净投放

28.7亿元。

二、社会发展

科技

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增强科技竞争优势,自主创新迈出较大步伐。2007年,全市共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141项,其中国家级32项,省级39项,市级70项。共投入资金4048万元。

共登记科技成果77项,其中达到国际水平3项,国内先进水平74项。

共获省科技进步奖25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5项;共授予市科技进步奖74项,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47项,三等奖16项,推广奖8项。

共申报各类专利447项,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313项。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84份,新确认科技企业20户。

技术监督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和10类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小作坊建档率、食品生产企业获证率、小作坊质量安全承诺书签订率和10类产品建档率均达到100%,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整治任务。2007年争创中国名牌产品实现3个。

特种设备监管基本实现动态管理,“三图、一表、一证”绘制基本完成,建立一支134人的协管员队伍,特种设备监管软件投入使用,特种设备的监管网络基本实现。

教育

2007

年,全市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建设和谐、普惠和人民满意教育的目标,深化教育改革,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基础教育优质化水平有了显著提升,高考文理科超600分率、进重点线率均居全省第一位,特教学生高考录取人数居东三省第一位。职业教育“专业调整建设年”确立了30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对10所职业学校进行了深度整合,市教育局接收了4所行业办职业学校,基本上实现了职业学校的实质性合并。深化了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年内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2万多人。启动了“上岗技能无偿援助计划”,为1200多名下岗职工、贫困人口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培训。全市名优教师数量有了新的增长,23人被命名为特级教师,99人被认定为省级骨干教师,共涌现国家、省和市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1128名。颁布实施了全国地级市第一部民办教育条例《吉林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目前,全市共有中等职业学校40所,在校学生56547人,专任教师3235人;普通高中47所(含完中27所),高中生83249人,专任教师3890人;初中158所(含九年制学校31所),初中生149253人,专任教师9699人;小学882所,小学生237566人,专任教师18827人;幼儿园797所,在园儿童64576人,专任教师3407人;特殊教育学校10所,特教学生1086人,专任教师267人。

文化

2007年,共创作和改编了大型歌舞晚会、童话剧、二人转剧(目)等50余台(个),

朝鲜族群舞《鼓欣》和少儿曲艺《美丽的谎言》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表演奖。市歌舞团、市话剧团、市戏曲剧团完成各类演出436场,市歌舞团参加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第六届亚冬会文艺晚会等国家级大型文艺演出,远赴俄罗斯、西班牙、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成功组织了吉林市第九届“松花江之夏”和“松花江金秋”广场文化活动周,并获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服务奖。全年组织各类大型活动100多项,举办群众性休闲活动200多场次,免费放映露天电影465场次。全市22处文物保护单位被省政府核准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在北山西峰修建了吉林市平安钟楼。吉林陨石雨博物馆改建工程开工建设。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产值2500万元。

2007年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全市有广播电台6座,节目套数9套,全年广播播出时间50076.6小时。电视台、电视转播台全地区9座,节目套数9套,电视播出时间89224.12小时;中波发射台2座,调频发射台6座,电视台6座,电视转播台3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2%。

2007年,电视剧《都市外乡人》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奖和中国广播电视大奖“飞天奖”二等奖。电视剧《插树岭》获第十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和中国广播电视大奖“飞天奖”一等奖。

吉林市电视台与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合作,举办的《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大型直播晚会、市经广台承办的“雪花啤酒节”、市电台策划举办的“首届江城的士节”在省、市以至全国产生了积极效应,为促进江城经济发展和展示城市魅力做出了卓有成效地贡献。

卫生

全市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呈现出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到2007年底,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044所,其中:医院153所,疗养院2所,卫生院107所,门诊部78所,急救中心1所,采供血机构3所,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1所,妇幼保健机构12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所,卫生监督所2所,医疗科学研究机构5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17所,诊所1071所,卫生所(医务室)177所,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293所。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3119人,千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3人。全市拥有医疗床位17868张,增长1%,千人口拥有医疗床位4.1张。

体育

2007年,成功地承办了第6届亚冬会全部雪上项目比赛,被亚雪联、亚奥理事会官员盛赞本届亚冬会是历史上最成功、最圆满、最有影响力的一届亚冬会,体育局被省政府授予集体二等功。

全市群众体育围绕“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这个主线,相继举办了奥运会火炬手选拔和全民健身系列群体活动共61项次,做到了天天有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达到参与50万人,带动50万人,辐射100万人的目标,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130万人,占总人口的28%。荣获全国“全民健身活动周”优秀组织奖、全国“亿万妇女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奖,使我市荣幸地入选为“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传递城市。

竞技体育成绩整体提升。在第6届亚冬会上我市运动员以5金4银3铜的成绩创造了新的辉煌,特别是王春丽在越野滑雪短距离项目上的夺冠,实现了我国越野滑雪项目在亚冬会单项比赛中金牌零的突破,使我市越野滑雪项目竞赛水平走到全国前列;在全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中我市又有9人在四个项目上进入决赛;荣获2007年全省“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

积极为百姓创造健身条件。完成了吉林市5个健身广场器材的安装、验收工作,同时,在我市的街道、社区、学校、机关投入健身器材11处,共计336件。

体育彩票销售额达到2.18亿元,为地方财政代扣代缴56万余元税款,解决了近400个低收入家庭的贫困问题,近500个无业人员、下岗人员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提高了近800人的年收入,同时为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积极培育市场,对体育经营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组织体育从业人员培训。目前全市非经营性体育场所1600余家,开办项目30余个,共有从业人员约12000人,有近5000余人实现了再就业。

城市建设和市政公用事业

2007年,城建工作按照“奋斗三年、总量翻番”的总体部署,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服务经济、建管并重、科学发展”的方针,通过“百日奋战”、“决战四季度”等系列活动,城市建设项目快速推进、城市承载力显著增强。2007年,全市共安排城建项目111项,共完成城建固定资产投资91.9亿元。

22条工业集中区道路及配套工程、珲春北街等7个续建工程、淮安街等18条主次街路、雾凇东路等6条棚改配套路全部竣工,达到了开辟一片新区、建设一条街路、拉动一方经济的目的。76条主次街路、8座桥梁的维护工作全部完成。垃圾焚烧电站建设完成土建工程施工。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营,日处理量达到18万吨。吉长城际高速铁路正式开工建设。

大力实施城市绿化、美化、硬化和亮化工程。迎宾大路绿化带、35条主次街路树木补植任务全部完成。新增绿化面积106公顷,栽植乔灌木165万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2.2%。解放大路和吉林大街等50条主街路30万平方米硬覆盖工程全部竣工。在松江路设置电子雾凇灯,音乐喷泉扩建工程投入使用,使城市面貌有了明显的改观。改造区域供水泵站和供热站、截流沿江污水吐口、敷设热网等工程全部竣工。热源扩能、天然气改造完成年度计划。市政府投入6500万元,对长期影响江北市民生活的北大沟进行了综合整治。北山、古民居等5个市民休闲广场和游园建成并面向群众开放。

重点棚户区改造完成拆迁建筑面积151.7万平方米,开工建筑面积179万平方米,年内安置1.7万户,回迁安置率达到90.7%。房产地开发坚持引大扶强、规模开发,先后引进北京锡华、江苏苏宁等域外知名开发企业,建成了锦绣花园等一批高尚住宅小区。

对江北、高新和江南商厦等10个区域的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改造,铺设供水管线10公里。自来水公司供水总量10592万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4851万立方米。

东关、源源热电扩能改造工程按计划启动,新铺设热网主干线10公里,新建、改建60座供热站,取消了53座分散供热小锅炉,实现并网面积138万平方米。供热电量1469万吉焦,其中:热水1404万吉焦,蒸汽65万吉焦。城市集中供热面积3220万平方米。

铺设天然气中低压管线19公里、庭院管线18.8公里。新发展天然气用户11133户,解决遗留问题13165户。新建车用加气站两座。液化气供气总量3.9万吨,人工煤气供气总量878万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3482万立方米。家庭用液化气用户达22.6万户。

铺设了农林街、和平路、越山路等3条污水管线,全长3650米。启动了北大沟综合治理工程。对水源江段17个污水吐口进行了截流改造。污水处理厂于8月29日投入运行,目前日处理量达到18万吨。

新建水冲公厕5座,购置生物公厕1座,翻建旱厕27座。垃圾焚烧电站开工建设,年底实现冷封闭。

更新公交车辆53台,调整改造公交线路9条。市区共有公共汽车线路68条,运营线路网长746公里,标准运营车数922标台,客运总量19719万人次。年末实有出租汽车数4452辆。

三、人民生活

人口与计划生育

2007年末,户籍总人口432.7万人,其中,男性人口219.5万人,女性人口213.2万人。

农业人口221万人,非农业人口211.7万人。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5‰,比上年增加1.62个千分点。出生人口3.82万人,死亡人口1.99万人,人口出生率8.86‰,死亡率4.6‰。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5.12%,增加0.17%;一胎率达78.34%,增长3.37%。

就业

深入开展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给予各类优惠创业扶持政策,加快创业企业的生成,带动了就业和再就业。全年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1.2万个,城镇新增就业人员8.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比上年末下降0.21百分点。

生活与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改善。据城市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00.8元,比上年增长23.1%,人均消费性支出10048.1元,比上年增长20.4%。据农村抽样调查统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496元,增长15.1%。2007年底,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21.59平方米,增加0.1平方米;人均住宅使用面积14.89平方米,增加0.28平方米。

截止2007年末我地区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8.8万人,扩面新增3.1万人,其中非公经济组织参保44.7万人。实际缴费人员57.5万人,其中个人续保3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8.7万人。

征缴养老保险费23.1亿元,其中清收欠费3238万元,续保人员征缴养老保险费6.7亿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8亿元,其中清欠为349万元。

离退休人数为25.9万人,新增退休2.3万人,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率98.5%,社区管理率为90.2%,离退休人员实际支付25.2亿元,当期拨付率100%。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人数为2.5万人,失业保险金发放率100%。

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我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79个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城市,提前享受了国家补贴政策。年末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42万人,增长112%,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62万人,增长17%,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8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36.9万人,增长23%;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27.74万人,增长29.7%。

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发展,全市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02个,拥有床位20779张,其中光荣间807个,全年共收养142.6万人次,年末在院人数4375人,其中:收养优抚对象526人,收养三无对象3445人,到2007年末,全市城镇社区服务设施855个,全市各类社会福利企业176户,福利工厂66个,共安置1556名城镇残疾人就业,其中女城镇残疾人855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15亿元,接受社会捐赠1708.2万元,接受社会捐赠衣被5.4万件。

全市有32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其中城市有18.4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有11.7万人享受到最低生活保障,有1.98万人享受到农村五保救助,保障资金达27228.2万元,其中城镇21826.5万元,农村5401.7万元;保障抚恤补助优抚对象17032人,安置退役士兵和复员干部1688人,保障离退休职人员935人,其中本年接收军队离退休干部85人。

登记管理社会团体515个,民办非企业488个,本年登记结婚32784对,离婚12032对,救助4044人。

环境保护

2007年是我市环境保护事业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力加强污染减排,使污染防治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发生了可喜变化,城市环境质量持续好转。环境空气质量好于2级以上天数达到326天,占全年总天数的89%,除哈达湾空气污染指数处于3级外,其它各功能区污染指数均为2级,属于良好;松花江吉林江段水质状况良好,九站、哨口断面水质类别由过去的轻度污染上升为良好;松花湖湖区水质年达标率为89.7%,比上

年提高3个百分点;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城市管理、环境监管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总量减排任务。对全市479台经营性锅炉中整治超标排放锅炉146台;审批建设项目584项,建成投产使用项目“三同时”全部执行到位;出动监察人员7772人次,检查排污企业2984户,对61户重点企业实施了严格监管;受理群众信访1461件次,立案率100%,结案率98%。

四、主要问题

2007年,全市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产业结构不优,投资效益不高,民营经济比重偏低,就业压力依然较大等问题。

说明:交通运输客货运量数据中不含铁路。

本公报发表的数据为年度快报统计数。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看法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家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问题非常关心,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思考,我就四个方面的问题谈一些看法。 第一个方面:房地产调控问题 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李伟 房地产调控问题虽然如媒体所说的那样“八年七调”,但自去年“两会”以来,房地产调控仍是当前最为集中的热点问题。我认为,中国房地产问题不是单纯的价格问题,而主要是结构问题。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需要重点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问题,二是地方财权和事权的问题。这是解决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走过了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所走过的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在住宅建设方面,如果要求中国用几年的时间就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二百多年还未走完的历程,这是很不现实的。这就是我要讲的住房结构问题。 英国、美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西方发达国家,在其整个经济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作为住宅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规定所占比例。新加坡在二十世纪60年代建国时就规定,90%的建设住房为政府廉租住房。上世纪90年代我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同志到新加坡考察时发现,尽管当时新加坡的廉租住房需求已下降,但他们仍在执行这项规定,直到上世纪末,这一规定才被取消,因为那时绝大部分新加坡公民都已得到政府租屋。英国在二十世纪40年代到1959年保持了70%的社会保障房、廉租房建设比例,1960—1979年期间保持了60%的建设比例,直到目前还保持着约20%的建设比例。香港现在则保持着50%的廉租房建设比例。美国现在每年建设350万套保障性住房,并规定只有收入低于17万美元的家庭才有资格购买社会保障性用房。奥巴马有一个很得力的非洲裔议员朋友,去年下台了,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购买了不该买的两套社会保障性用房。 而中国则过早地把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比例要求取消了。前几年,我们的社会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占建设住宅的实际比例约为3%—5%,这个比例太低了。1998年党中央提出,房地产是中国经济的增长点,要建设以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主体的中国房地产体系,比例是70%—80%;但后来发了一个促进中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文件,使情况发生变化,地方上当年就出现土地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的情况,2002年全国土地财政收入约为2400亿元,2003年涨到5400亿元,涨幅高达125%,到2009年为16000亿元,去年为27000亿元。因此,这就出现了一方面地方政府出让土地热情高涨,但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比例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极不相适应的局面。举例说明,比如现在的高档奢侈品,一个包可以卖到十几万元,一件衬衫可以卖到3000—4000元,还有高档天价皮鞋、服装等等,老百姓对此没有多少意见,正是因为有几十元的包、一二十元的衬衫、不到100元的皮鞋、几十元的外衣……,他们的基本需求能够得到满足。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其中,衣食住更重要、更迫切。如果按照其收入水平,老百姓能够买得起经济适用房或租得起廉租房,那作为高档的商品化住宅卖到天价也无妨,老百姓还会有现在这种程度的不满吗?但是现在解决住房结构问题确实很难,最大的难点就是,上面提到2010年的土地批租收入达27000亿元,如果房价降到与我国人均GDP4000美元相适应的水平,将会使土地批租收入大幅度下降,地方政府建保障性用房和廉租房的资金缺口将大增,这对我国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产生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关于地方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问题。现在许多项目都要求地方财政配套,这使本就不宽裕的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我认为,房地产调控问题将在比较长一段时间内是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短期内很难解决。它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谈谈深化改革的意义

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形势,论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内涵,途径和意义 创新型国家,是指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 的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社会中保持强大竞争力的国家。它主要与依靠自身丰富自然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以及主要依附发达国家资本、市场和技术的国家相区别 继钢铁、汽车、纺织、装备制造、船舶、电子信息、轻工和石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后,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定,有色金属产业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于25日通过并正式公布,至 此,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已系数出炉,前后历时不到42天 国务院文件形式下发的近十页《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细则)也已经在钢铁业相关部门传阅,据权威人士透露,近期将会对外公布,同时,其余产业的振兴方案细则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短期内火速出炉十大产业规划,以及紧随其后即将陆续推出的细则方案,凸显了政府拉动产业的决心和执行力。”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魏杰表示,短期来看,这些规划有利于解决相关产业目前遇到的实际问题,缓冲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长远来看,将对中国产业技术升级改造、结构调整等产生深远的影响。 此次推出的振兴规划中,有色金属行业主要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技术改造、企业重组为重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国家将安排贷款贴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抓紧建立国家收储机制,调整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而物流业则主要从提高物流服务和扩大物流市场等方面着手,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和人才培养,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和上述两个振兴规划方案相似,纵览政府出台的十个振兴规划,政府着重强调的主要有四个方面。”魏杰指出,一是财税方面,通过调整税费为产业"减压";二是金融方面,通过扩大融资渠道和信贷规模来为产业"松绑";三是鼓励自主创新。25日会议中,除在今明两年中央和地方财政集中1000亿元投入发放专项研发资金外,在融资方面也将给予倾斜;四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鼓励兼并重组。 “上述四点,正是长久以来困扰我国产业发展的瓶颈。”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元平说,一直以来,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集中度低、产业竞争力不强、过分依赖外需、产品结构单一等问题。 以有色金属行业为例,目前,国内规模以上铜冶炼企业有30多家,平均规模仅8万吨/年,而国外铜冶炼企业的一般规模达15万吨/年;国内电解铝企业有97家,平均规模仅14万吨/年,而国外平均规模在20万吨/年以上。 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崔大鹏认为,十个振兴规划产生的最大作用是将带动整个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即从“出口拉动”向“内需拉动”转变,从生产、流通、政策、标准等方面全面进行优化和升级。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 吕长森 在全党全国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集团公司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由党委书记、支部书记分别在不同的层面开展《党章》、党的方针政策及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等方面的讲课,这是提高党员素质、领会国家政策涵义、增强党性观念、激励党员发挥模范作用的好形式。通过系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大家交流学习的课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及面临的挑战”,仅供党员同志们参考借鉴。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9年,我国GDP年均增长近10%,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因这四国英文名称首字母组合与英文“砖块”相似,故称金砖“四国”,其中中国是“世界工厂”,印度是“世界办公室”,

巴西是“世界原料基地”,俄罗斯是“世界加油站”)。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韬:隐藏,光:锋芒,养:修养,晦:昏暗、不足之处,意思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这也是外交策略)。 新中国成立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今天如此强大的经济“帝国”,在自己民族史上留下了极为光彩的一笔。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2009年,我国GDP达到33.53万亿元(折5万亿美元,日本达5.07万亿美元,美国为14.27万亿美元,中国GDP占日本的96%,仅为美国的34.5%),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2010年第二季度已超过发达国家日本,赶超美国也不是很远(预计再过30年超美)。 什么是发达国家? 国际上通行的评判标准并非总量而是人均,2005年的标准是1万美元/人均GDP进发达国家。目前被定为发达国家的共有40多个国家,其它150多个国家统称为发展中国家;其中人均GDP不到765美元的49个国家称“最不发达国家”。 中国人对GDP有着特殊的情结,因为GDP反映着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而强国,则是中国人一百多年的梦想。《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一书记载,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初(明末1644年清初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建国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经历明显的转变,根据数据表明“九五”期间比“八五”期间年平均GDP增长率有所下降,但经济增长质量和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八五”期间。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大量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发生明显转变,正在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改善型转变,不仅经济效益改善,而且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改善。但是我们不能盲目追求高经济增长率,我们希望经济增长率是没有水分的、实实在在的、有经济效益的经济增长率。因此,从国际横向比较看,尽管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率呈减缓趋势,但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的国家之一,已经成为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和贸易增长的发动机与经济稳定的“稳定器”。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与贸易衰退的影响,很多发达国家经济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只有中国和印度避免了这种情形。 虽然我国在稳步发展中,但是也存在了不少问题。首先,我国正在经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结构调整,因此面临大规模、突发性的“下岗洪水”、“失业洪水”,这已成为了我国目前最突出的问题。因此,安抚好失业人群是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面对大规模结构调整和失业,国家大量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支付结构改革成本,购买社会稳定。其次,“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三农”问题

的核心是广大农民的农业收入的绝对数大幅度下降,而农民无法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因此,扩大内需主要是要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而提高居民消费主要是提高广大农民的消费需求;要提高农民的消费需求,必须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要提高农民人均收入,则必需提高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只有解放农民、投资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才有可能富裕农民。 我国有着很强的发展前景,首先经济中长期增长潜力仍然巨大。我们既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发展空间,又有比较充分的发展要素供给条件。居民消费结构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升级,创造了新的市场最终需求。城市化进程加快,使我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其次,投资与消费关系应当逐步得到合理调整,人民群众将从经济增长中得到更多实惠。影响我国投资和消费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一步拓展居民消费的空间。在投资和消费关系的合理变动中,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持续增长,恩格尔系数将进一步下降,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改善。第三,分阶段基本实现工业化,并使城市化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目标,也是传统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转换的鲜明标志。这两个目标一旦实现,将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第四,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应当取得重大进展。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化和技术进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进一步转变,有可能具备比过去更为有利的体制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经过“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时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性变化和新常态特征(形势与政策)

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性变化和新常态特征 一、2014年我国经济取得成绩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克难攻坚,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全面深化改革实现良好开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开启新征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迈出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的主要标志是,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增速稳,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就业稳,城镇新增就业1322万人,高于上年。价格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进”的总体特征是,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增强。经济结构有新的优化,粮食产量达到1.21万亿斤,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3 个百分点,达到51.2%,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由46.9%提高到48.2%,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快于东部地区。发展质量有新的提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6%,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超过2%,能耗强度下降4.8%,是近年来最大降幅。 人民生活有新的改善,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快于经济增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32万人;660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出境旅游超过1亿人次。 二、正确认识我国经济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新一代中央领导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 随后,习近平7月在与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再次提出“正确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共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1月,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在习近平看来,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速度增长进入换挡期,——“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12月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首提新常态。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公报中,有三处提到新常态:“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出现的一些趋势性变化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经济新常态九个特征 201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详细阐释了经济新常态的特征,共包含9个要点,涉及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出口和国际收支、生产能力和产业组织方式、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经济风险积累和化解,以及资源配置模式和宏观调控方式等方面的趋势性变化。其中,会议对“三驾马车”的新常态也有细化说法。 1从消费需求看,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必须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释放消费潜力,使消费继续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基础作用。 所谓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就是指在消费产品和内容上,落后地区模仿发达地区并引发集中购买的现象。消费没有创新,热点比较集中,一段时间内有一种消费为主导。电视为例,从改革开放之初开始,经历了黑白到彩色,屏幕从小到大再到液晶,都是跟随着发达国家时兴起来的,发达国家淘汰的商品在我国延续了生命周期,这是典型的模仿型消费。家电下乡等都

最新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看法

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 势看法

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看法 《罗马帝国兴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本,在论及人们解释罗马帝国衰亡的诸多不同观点时,曾慨叹道:“我们对于人类事物的理解,走极端易,持中庸难。然而,真理似乎总是蕴涵于中庸之道。 人类社会从属于我们赖以存在的大自然,那么其必然也得遵循于自然的规律和法则。什么是自然法则和自然规律呢,天有阴必然有晴,有黑夜必然有白天,有生必然有死,这就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故此我个人认为,经济有繁荣,那么必然有萧条,有上涨也必然会下跌。如果一个社会其经济有好有坏,有繁荣有萧条,我们认为这充分的说明了它是依循自然规律运行的,是正常的。反之,我们才应该视之为非正常。同理,我们可以大胆放言的是,这个世界不会存在只升不跌的房地产市场。当然如果仅仅只是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而想当然的认为中国的房价将会下跌这也是一个极端愚蠢的念头。马克思教导我们:自然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所转移。我们姑且抛开迷信GDP的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依赖这一要素,单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就可告诉我们,中国的房价15年内的大趋势只会看涨。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四个条件:资本、市场、技术、管理。首先,中国现在资本充足,民间资本力量雄厚,正在寻找出路;政府投资保持相当大的比重,外商看中中国的市场,对中国的前景是看好的。第二,中国有最广大的国内市场。中国产品价格低廉,有国际竞争力,中国的机电产品在发展中国家是有销路的。在中国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中,有不少生活用品,销量不会大变。第三,中国正在鼓励自主创新,同时从国外继续引进技术。最后是管

理,这是中国的弱点,但近年来也有很大改进。中国的创新型企业家虽然相对较少,但近年来已有较快增加。 当前中国经济确实已经进入了一个转折的关头倒也是事实。”至于加速朝好的一面发展还是朝坏的方向发展,这一切取决于我们的是否采取了正确而有效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譬如社会收入更公平的分配,譬如更为有效的货币政策,譬如引进韩国的一户一制度或新加坡的组屋制度等等。 2009年,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突出成就。回顾今年走过的历程,我们说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我们战胜困难、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从年初到年底,国民经济实现了V型的复苏,在全球经济处在金融危机的冲击的情况下,全球经济一至三季度下降了2.4%这样一个情况下,中国经济预计今年可以保持8.3%的增长速度,可以说是一枝独秀。实现这样一个成绩,确实是来之不易。 一是体现了中国经济对国际的金融风险具有较强的抗击能力和应变能力。特别是在今年我们出口受国际市场的影响,出现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还能够保持经济8%以上的增长速度,可以说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也做不到。前三季度我们出口下降了20%,过去连续的五六年时间内我们出口平均每年增长20%以上,出口一上一下,波动的幅度就在40%以上,40%以上相当于多大的数字呢?相当于我们GDP的13%左右的总需求。没有扩大内需的政策,没有投资的快速增长,我们的经济可能会下降到1%、2%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中央及时出台了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我们通过财政的投入、引导贷款的增加,通过扩大内需,弥补了出口增速大幅度下降对整个经济增长的影响。所以,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特别是我们通过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保持了就业的大体稳定,保持了社会的大体稳定,改善了民生,因为我们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里面相当大一部分投入用于保障房的建设,保障房是用于社会最困难的那部分群体的保障性住房,城市里的棚户、矿区煤炭塌陷区的职工的住房、林区的棚户的住房,以及草原上游牧民的定居住房,中国将会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建一千万套保障性住房,来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 现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了,这部分人居住条件还没有改善,现在通过我们扩大内需,帮他们把房子建起来,使他们也能够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这符合我们全国人民的心愿。另外,扩大消费实行了一系列刺激政策,这也有利于改善民生,特别是住房、汽车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局面。基础设施建设将会为我们留下一笔优良资产,如果说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扩大内需,建成了我国高速公路的框架体系,从1997年开始我们进行高速公路建设,现在我们高速公路的通车里程已经居世界第二位,我们现在出行很方便了,高速公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水深火热。 内忧: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人民生活也得到了较大改善,但各种问题也暴露无疑:党大于政,政大于法的独丨裁式统治偏离了政府做为“为民服务”职能的方向。使得改革开方的经济利益为既得利益集团所占有.也因为政府的经济中的过多干预,中国所谓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其实是逼于无奈的做法:因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经济利益为既得利益集团所占有)导致国民消费(内需)严重不足,国家从2002年起不再公而基尼指数(一个判断贫富差距的参数,国际通用的),据民间数据统计来看:中国2010年基尼指数已达0.56.而更有学者说中国的基尼指数超过0.6了.巨大的贫富差距直接导致内需疲软,当然,内需一直不是中国这种畸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公权力失衡,政府权力无人监督的前提下,国企成为垄断行业,不但垄断资源和市场,还垄断银行贷款。这一点更让民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在健康发达的经济体中,民营企业一直是市场鲜活的主力,但在国有政治偏袒国企的境况下,民营企业在2009年至今的数次货币紧缩政策下遭受巨大打击。市场进一步恶化。民营企业大量倒闭的同时,热钱为寻找保值的处所而大量涌入地产市场。抬高了房价。从表面上看。这倒也为中国GDP做了贡献。但深往里看,就发现这种畸型经济的隐患:社会财富并没有因实体生产的物品而增加。仅是靠抬高物品价格(房价)而实现了GDP 的大量增加。这样水涨船高还间接导致物价上涨.所以在这两年的货币紧缩政策下,我们并没有看到物价的下降(在世界正常的经济体中,政府的货币紧缩政策一般会降低物价)。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中国特色经济:货币紧缩了,通货却膨胀了……。 外串:1990年日本经济大崩盘,1999年亚洲四小龙金融风暴。这都是华尔街一这群银行家的杰作。手段:::通过金融手段迫使本国货币升值。使热钱大量涌入。同时通过货币升值打压出口,像中国这种经济发展极大程度依赖出口的经济方略,正中这些金融家的下怀。出口受到打击。而人民币升值必然大量外国热钱涌入。出口受打击。国内消费又因通货膨胀受打击。货不单行之下。国内实体生产企业必然大受打击。这样国外热钱和国内实体生产企业因为不搞生产而多出来的钱,加上央行降息的货币宽松政策。三方面的热钱必然大量涌入不用实体生产的虚拟金融业。房地产和股市,所以若不出我所料,中国将迎来新一轮的房价上涨和股市牛市,而通货膨胀还将加剧。富士康总裁郭台铭在、上海开新闻发布会时说到明年6月将富士康员工的工资由2200元提到4400元?凭什么?我想。这应该是人民币国内贬值的信号吧?所以我认为,新一轮的通货膨胀马上会拉开序幕。 所谓斟酌使用权衡性,只是央行饮鸩止渴的做法,其实现在无论是什么金融手段。都不足以扭转中国经济被“国际银行家们剪羊毛”的结局了。只是看他们什么时候下手了,哎。中国经济。因为政丨治体制的问题,已是积重难返了。 新的经济格局就要来了。现在经济必然遭遇重新洗牌,少则3年。多则7年。同学你准备好了吗?新的轮的经济格局中。我们也许成不了经济运作的制定者。但我们至少可以成为跟风者。 农副产品必然在通货膨胀中水涨船高。在今年9月份后,这种情况就会很明显哦。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战略机遇、挑战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姓名:闫羽学号:16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政策分析 ------由微观数据看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摘要: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在经过2009、2010年两年的经济复苏之后,我国经济又逐渐恢复。随后2011年和2012年有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两年,“复杂性”“多变性”贯穿其中,发展和变化多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新兴市场资产泡沫和过剩流动下通胀压力加大,国际保护主义升温。未来国际经济和金融形势更趋复杂,中国处于十分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内生增长动力强劲,国内投资不足,通货膨胀不减,经济周期波动,急需结构调整。 关键词:经济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失业率投资 对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分析,须先由具体的相关数据分析开始: 一、GDP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从2006年至今GDP平均增长速度保持在10%以上,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8%。GDP绝对额的快速增长,带来的是我国国力的迅速提升和财富的不断增加,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但是与此同时,我国GDP高速增长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我国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经过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四万亿投资计划,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2008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47.5%,拉动GDP 4.6个百分点;2009年,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更是到达95.2%,拉动GDP 8.7个百分点,而消费和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只占到45.4%和-40.9%,拉动GDP分别为4.1和-3.7个百分点。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增长的结构极不合理,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难以持久的,必须在消费和出口方面寻找突破口,尤其要注重扩大内需。 其次,GDP的快速增长的同时,我国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在环境治理方面,我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给城乡居民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我们不能只“重开发轻保护”,不能“焚林而田,竭泽而渔”,未来的发展中,不仅要注重GDP增长的速度,更要重视经济发展的质量,使整个社会真正得益于经济发展。 此外,经济增长方式迟迟得不到改变和分配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使城乡居民难以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产业结构的改善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市场物价 自2008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居高不下。从CPI来看,2011年1-8月,CPI仍始终维持4%以上,高于临界点3%,可以判断我国仍处于较严重的通货膨胀期,居民生活压力较大。7月的CPI更是达到6.5%的峰值,为三年以来的新高点,虽八月出现了0.3个百分点的下滑,但预计我国的通货膨胀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是商品的价格上涨趋势并未得到完全的抑制。加上我国粮食,水电等受价格管制,且买房等重大消费项目不包括在CPI统计指标内,通货膨胀率极可能被低估,因此,我国面临较大通货膨胀压力。

对当前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的思考

对当前形势与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的思考 米建国2009-09-03 摘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挑战。依据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特征、发展任务、发展条件以及科技进步趋势,当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的制高点有五个。本文最后对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两个热点问题��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经济格局,社会发展,发展阶段,热点问题,房地产市场,股市 一、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大格局与我国的战略机遇、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局部动荡和热点问题仍牵动着世界的神经。在大国政治中,美国的优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其推行包括单边主义、先发制人和政权更迭在内的“新帝国主义三原则”,但称霸世界却越来越力不从心。通过控制能源、资源,经济渗透,不战而屈人之兵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操控世界的重要手段。 1978~2007年,我国GDP年均增长9.8%,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仅为世界的发展,也为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世界多极化的要求和呼声日渐强烈,欧盟、中国、俄罗斯和一些国际组织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在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目前处于一个对中国比较有利的发展时期。对于国际上的中国机遇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我们必须按照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冷静观察,沉着应对,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出头,不扛旗”的基本方针,抓住战略机遇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平稳发展。2007年,我国GDP达到24.66万亿元,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社会事业也实现了大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但与此同时,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面临

浅议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形势

浅议我国经济及社会发展形势 如何认识当前我国经济形势?这需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国际比较的视角来认识。总的评价是,我国经济形势正处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对稳定、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效益开始改善的良好时期。“十一五”前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增长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仅次于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84年。2008年,受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速陡然回落到9.6%。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迅速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各国中实现率先回升,2009年经济增长9.2%,与世界经济下降0.6%形成鲜明对照。2010年经济增长进一步回升到10.3%,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增速。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十二五”初期的2011-2012年,在国际经济持续走低的形势下,我国仍实现了9.2%及7.8%的经济增速。 未来两三年为中国经济的恢复期,但并不会大起大落,会保持平稳增长,增长率将会保持在7.5%-8.2%之间。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未来10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机遇期,

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机遇: 第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加剧带来的商机。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数量比例关系。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不仅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联系,而且各种资源在产业间的分配以及由此综合形成的产品产量或产值也存在着数量比例关系。因此,把包括产业的构成、各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一直不尽合理,小散差乱,原因是缺少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甚至逆淘汰,导致资源配置低效率。在目前大背景下,各类企业都现了原形,彼此彼此、好赖不分的假象暴露无遗,企业分化加剧,被迫退出市场的企业为急于进入的企业提供了绝好条件。这正是国内各个行业、有作为的企业收购兼并或强强联手、提高市场集中度,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好时机。 第二,国际市场重新洗牌带来的商机。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或陷入困境,让出了繁荣时期很难得到的极大市场空间,使得国际市场进入的门槛大为降低。而国际化的资源重组加快,能源、原材料价格下跌,基础行业及其把持企业大为弱化,这些也将增强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谈判地位,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稍纵即逝的难得机遇。 中国应该在本次金融危机中,彻底结束在国际市场总是消极被动地被别人利用的时代,切实把讲了多年的“要有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经济形势

提要稳中求进,稳是基础,进是争取;一味求进,大局难稳;只稳不进,机遇错失。稳是为更好地进,进是为长远的稳;两者互为条件,相辅相成。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进,就是要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剧变力、震荡力广度交融。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一波三折,贻害连连。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和经济体,尤其是经济大国,无一脱身于危机之外,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乃至欧盟、美国经济危机影响的冲击力仍在扩大,形势十分复杂严峻。一从国际环境看,当前受欧美债务危机冲击,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市场信心普遍动摇,大宗原材料价格起伏跌宕、世界经济增速下降;欧元区以及欧盟的主要大国,救危机无良方,前景叵测;尽管最近美国、日本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基础尚不稳固,缺乏近期复苏的可持续性。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 一是政治周期、商业周期与地区动荡三者叠加,多种矛盾及利益冲突不断升级,日趋白热化。二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趋于恶化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难度加大。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与短期政策目标存在明显冲突。 发达国家政府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实施重大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受信心缺失和去杠杆化的影响,发达国家继续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尚未真正启动,新能源和低碳、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进展缓慢,制约着经济复苏的步伐。 从国内环境看,2012年受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加突出等诸多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不排除发生较大波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