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用化学 化工原理C 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 化工原理C 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 化工原理C 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 化工原理C 教学大纲---

《化工原理C》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31040

课程英文名称:Unit Operation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C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0 实验:8 上机:0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1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在具备了必要的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知识之后所必修的一门工程学科课程,是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课向工程科学的专业课过渡的入门课程。其主要讲授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结构、过程计算和分析、设备设计及选型等,课程内容与生产实际密切关联。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单元操作通用的学习方法和分析问题的思路;

2.具有工程思维方式,具有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查阅资料,获取基础数据和基本信息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单元操作的分类及应用,熟悉常见单元操作设备的结构特点和性能评价及基本操作要点。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工业生产中常见单元操作,如流体流动、沉降、过滤、传热、蒸馏、吸收等的基本原理;掌握典型单元操作设备的工作原理、设计计算及选型的步骤和方法。

3.基本技能:具备查阅和使用常用工程计算图表、手册等资料的能力;能够分析操作条件对过程的影响,并具有选择适宜操作条件、探索强化过程途径和提高设备效能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意识,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化工单元操作问题的能力。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本课程的工程性、实践性和相关知识的综合性较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讲授以各单元操作的过程计算为重点,密切联系工程实例。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应在高等数学、物理化学课程之后开设。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本课程中涉及较多的计算问题,根据课程内容适当安排习题课,重点讲解各单元操作中的典型计算问题,使学生巩固和消化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要少而精,内容多样化,作业题内容必须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方面的内容,作业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掌握计算方法和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对作业中的重点、难点,课上应做必要的提示,并适当安排课内讲评作业。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习题和作业,作业的完成情况应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3.本课程中安排8学时的课内实验,实验进程与教学进度相符,每个学生要完成大纲中规定的必做实验。通过实验环节,学生应掌握基本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操作的基本训练。实验成绩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一部分。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单元操作基本原理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运用基础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课堂测验等)占25%,实验成绩(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等)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成绩由实验教师按百分制给出,实验无成绩或实验不及格,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按各项成绩计算出总评成绩后折合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级别。

(七)参考书目

《化工原理》,王志魁,刘丽英,刘伟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6

《化工原理》,夏清,贾紹义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1

《化工原理》,谭天恩,窦梅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6

《化工原理》,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7

二、中文摘要

化工原理C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通过单元操作过程及设备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常见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熟悉典型设备的结构及特点,并进行基本的操作型及设计型计算。该课程实践性较强,是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的过渡,该课程是后续的相关专业课程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基础,也是今后从事化工领域工作的必备基础。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四、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部分绪论

总学时(单位:学时):2 讲课:2 实验:0 上机:0

具体内容:

1)化工过程与单元操作;

2)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3)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4)混合物浓度的表示方法;

5)单元操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

重点:

1)单元操作的分类和特点;

2)单位及单位换算。

第2部分流体流动

总学时(单位:学时):14 讲课:10 实验:4 上机:0 第2.1部分流体静力学(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不同基准下压力的表示方法;

2)理解流体静力学方程式的推导;

3)掌握流体静力学方程式的应用。

重点:

流体静力学方程及应用

习题:

流体静力学方程的应用

第2.2部分管内流体流动的基本方程式(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明确流量和流速的概念,并熟练进行相互换算;

2)理解稳态流动和非稳态流动;

3)掌握连续性方程及应用;

4)理解柏努利方程的推导过程;

5)掌握柏努利方程及应用要点。

重点:

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及应用

难点:

柏努利方程的推导

习题:

连续性方程和柏努利方程的应用

第2.3 部分管内流体流动现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黏度的定义、单位及物理意义;

2)掌握流体流动的类型、判据及两种基本类型的区别;

3)了解边界层的概念。

重点:

1)黏度的定义及意义;

2)流体流动类型及判据。

难点:

边界层的概念

习题:

流体流动类型及判据

第2.4部分管内流体流动的摩擦阻力损失(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流体流过直管的摩擦阻力损失的计算;

2)理解量纲分析法;

3)掌握局部阻力的计算。

重点:

流体流过直管的阻力损失及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

难点:

量纲分析法

习题:

流体流过直管及局部阻力损失的计算

实验:

流体流动阻力的测定(4学时)

第2.5部分管路计算及流量的测定(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简单管路的计算;

2)理解复杂管路的计算原则。

3)了解测速管、孔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结构及流量测量原理;

4)理解孔板流量计的相关计算。

重点:

简单管路的计算

难点:

复杂管路的计算

习题:

简单管路的计算

第3部分流体输送机械

总学时(单位:学时):10 讲课:6 实验:4 上机:0

第3.1部分离心泵1(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离心泵的工作原理、主要部件及作用;

2)掌握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及泵的特性曲线组成和特点;

3)掌握离心泵的工作点确定和主要流量调节方法。

重点:

1)离心泵的主要性能参数及泵的特性曲线组成和特点;

2)离心泵的工作点确定和主要流量调节方法。

难点:

离心泵的工作点确定和主要流量调节方法

习题:

离心泵的工作点确定

第3.2部分离心泵2(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离心泵的气缚和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2)掌握汽蚀余量的含义;

3)掌握离心泵安装高度的计算;

4)了解离心泵在启闭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5)了解离心泵的类型、选型依据。

重点:

离心泵的气缚和汽蚀现象、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难点:

1)离心泵的汽蚀现象;

2)离心泵安装高度的确定。

习题:

1)离心泵安装高度的计算;

2)离心泵的类型及选用。

实验:

流体输送综合实验(4学时)

第3.3部分其他类型化工用泵及气体输送机械(讲课2学时)具体内容:

1)了解常见的其他类型化工用泵及工作原理;

2)掌握往复泵的主要流量调节方法;

3)了解气体输送机械的类型及工作原理。

重点:

往复泵的主要流量调节方法

第4部分沉降和过滤

总学时(单位:学时):6 讲课:6 实验:0 上机:0

第4.1部分重力沉降(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理解重力沉降速度的推导;

2)掌握重力沉降速度的计算;

3)了解影响重力沉降速度的因素;

4)掌握降尘室的结构、工作过程及相关计算;

5)了解悬浮液的沉聚。

重点:

1)重力沉降速度的计算;

2)降尘室的结构、工作过程及相关计算。

习题:

降尘室的计算

第4.2部分离心沉降(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离心分离因数的意义;

2)理解离心沉降速度的推导;

3)熟悉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工作过程及相关计算;

4)了解旋液分离器及沉降式离心机。

重点:

旋风分离器的结构、工作过程及相关计算

习题:

旋风分离器的计算

第4.3部分过滤(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工业上的两种过滤方式;

2)了解过滤介质、助滤剂的作用和种类;

3)掌握悬浮液量、固体量、滤液量及滤渣量之间的关系;

4)理解过滤速率基本方程式的推导;

5)掌握恒压过滤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

6)熟悉常见的过滤设备结构和工作原理。

重点:

1)恒压过滤基本方程式及其应用;

2)板框压滤机的结构和操作过程。

难点:

1)过滤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

2)恒压过滤方程式的推导及应用。

习题:

恒压过滤方程式的应用

第5部分传热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5.1部分热传导(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了解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

2)掌握热传导的基本定律;

3)理解热导率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

4)掌握平壁及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计算。

重点:

1)傅立叶定律;

2)平壁及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计算。

习题:

平壁及圆筒壁的稳态热传导计算

第5.2部分对流传热(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理解对流传热机理;

2)掌握对流传热速率方程;

3)了解对流传热的影响因素;

4)理解对流传热的特征数关联式,相关特征数的符号及意义;

5)了解蒸汽冷凝方式及特点,影响冷凝传热的因素;

6)了解液体沸腾的两种情况,影响沸腾传热的因素;

7)了解各种情况下对流传热系数的经验关联式,并会应用。重点:

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的选择和应用

难点:

1)对流传热机理;

2)对流传热系数关联式中各准数的意义。

习题:

对流传热系数的计算

第5.3部分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热量衡算;

2)掌握对数平均温差的计算;

3)掌握总传热系数的计算;

4)掌握传热速率方程的应用;

5)理解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分析。

重点:

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

难点:

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分析

习题:

两流体间传热过程的计算

第5.4部分换热器(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了解换热器的类型及结构特点;

2)掌握列管式换热器的分类;

3)了解列管式换热器设计计算中的有关问题;

4)熟悉标准系列换热器选型的一般步骤;

5)理解强化传热的途径。

重点:

1)列管式换热器的分类;

2)列管式换热器流径的选择;

3)强化传热的途径。

习题:

换热器的设计计算

第6部分吸收

总学时(单位:学时):8 讲课:8 实验:0 上机:0

第6.1部分气液相平衡(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吸收操作原理;

2)掌握亨利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及各系数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3)理解气液相平衡在吸收中的应用。

重点:

1)吸收操作原理;

2)亨利定律的不同表达式及各系数间的关系和影响因素。

难点:

气液相平衡在吸收中的应用

习题:

气液相平衡在吸收中的应用

第6.2部分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分子扩散及费克定律;

2)理解等摩尔逆向扩散和单向扩散过程及数学描述;

3)理解单相内对流传质机理;

4)掌握两相间传质的双膜理论;

5)掌握吸收过程速率方程的不同表达方式及应用;

6)理解气膜控制与液膜控制。

重点:

1)两相间传质的双膜理论;

2)吸收过程速率方程的不同表达方式及应用。

难点:

1)等摩尔逆向扩散和单向扩散过程及数学描述;

2)单相内对流传质机理。

习题:

吸收过程速率方程的应用

第6.3部分吸收塔的计算1(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掌握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2)理解最小液气比的确定,掌握最小液气比的计算。

重点:

1)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和操作线方程;

2)最小液气比的计算。

难点:

最小液气比的确定

习题:

物料衡算和最小液气比的计算

第6.4部分吸收塔的计算2(讲课2学时)

具体内容:

1)了解填料层高度计算式的推导;

2)掌握填料层高度的有关计算;

3)了解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内容。

重点: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难点:

1)填料层高度计算式的推导;

2)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

习题:

填料层高度的计算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名称(中文):有机化学课程适用专业:应用化学、化工、环境等 (英文):Organic Chemistry 课程适用层次:专升本 学时:104(其中面授64,实验32)学分:6.5 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 1、课程作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是应用化学、化工、及材料类各专业及相关专业(环境、生物科学等)的重要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有机化学主要讲授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基本反应、分析鉴定、制备合成、基本结构与性能关系,以及主要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介绍学科发展前沿。 2、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难题讨论、多媒体演示和实验答疑 3、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学习有机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和重要有机化学知识;掌握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关注相关的应用信息;对有机化学在国民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较好认识。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各类化合物的制备及主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熟悉主要有机试剂及具体应用。 (2)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分离方法和了解某些定量测定方法;初步学会解析图谱,能根据图谱数据推出一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3)掌握一般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和性能的关系;掌握有机活泼中间体正碳离子,负碳离子,自由基的生成和反应;能用结构理论、热力学、动力学来解释一

般有机化合物的稳定性和反应;基本掌握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核加成、消除和芳香族亲电取代、亲核取代等反应机理。 (4)在熟悉各类有机化合物性质及制备的基础上,能将这些知识灵活应用于有机合成。 (5)对于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的石油化工、能源、材料、环境等学科有一定的了解,并对这些学科与国民经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一定的认识。 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5、先修课程:大学基础化学、无机化学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第一章绪论 1、知识点 1.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有机化合物的定义 1.2 有机化合物的特征 1.3 分子结构和结构式 短线式、缩简式、键线式 1.4 共价键 Lewis 结构式、价键理论、轨道杂化(sp、sp2、sp3 杂化) 键长、键能、键角、键的极性、诱导效应 共价键的断裂和有机反应的类型 均裂(产生自由基)、异裂(形成正、负离子)、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1.5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偶极-偶极相互作用、范德华力、氢键 1.6 酸碱的概念 Br? nsted 酸、Br? nsted 碱、共轭酸碱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A) 2013 ~ 2014 学年2 学期时间110分钟化工原理课程48 学时 3 学分考试形式: 闭卷 专业年级:化工?制药?应化11级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一、选择填空(35分) 1?(2分) 某离心泵入口处真空表的读数为 200mmHg ,当地大气压为101kPa,则泵入口处的绝对压强为( )? A. 74.3kPa; B. 101kPa; C. 127.6kPa? 2?(2分) 水在圆形直管中作滞流流动,流速不变,若管子直径增大一倍,则阻力损失为原来的( )? A. 1/4; B. 1/2; C. 2倍? 3?(4分) 当地大气压为750mmHg时,测得某体系的表压为100mmHg,则该体系的绝对压强为Pa,真空度为Pa? 4?(2分) 一球形石英颗粒,分别在空气和水中按斯托克斯定律沉降,若系统温度升高,则其在水中的沉降速度将,在空气中的沉降速度将? 5?(5分) 套管由Φ57×2.5mm和Φ25×2.5mm的钢管组成,则环隙的流通截面积等于,润湿周边等于,当量直径等于? 6?(2分) 板框压滤机中,最终的过滤速率是洗涤速率的( )? A.一倍 B.一半 C.四倍 D.四分之一

7?(4分) 冷热水通过间壁换热器换热,热水进口温度为90o C,出口温度为50o C,冷水进口温度为15o C,出口温度为53o C,冷热水的流量相同,且假定冷热水的物性为相同,则热损失占传热量的( )? A?5%; B?6%; C?7%; D?8%; 8?(2分) 为了减少室外设备的热损失,保温层外所包的一层金属皮应该是( ) A?表面光滑,颜色较浅; B?表面粗糙,颜色较深; C?表面粗糙,颜色较浅; D?表面光滑,颜色较深; 9?(4分) 黑体的表面温度从300℃升至600℃,其辐射能力增大到原来的倍?10?(1分) 采用多效蒸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 )? A. 完成液的浓度; B. 加热蒸汽经济程度; C. 生产能力 11、(1分) 多效蒸发中,蒸汽消耗量的减少是通过增加( )而换取的? A. 传热面积; B. 加热蒸汽压力; C. 传热系数 12?(1分) ( )加料的多效蒸发流程的缺点是料液粘度沿流动方向逐效增大,致使后效的传热系数降低? A. 并流; B. 逆流; C. 平流 13?(1分) 离心泵的调节阀( ) , A.只能安在进口管路; B.只能安在出口管路上; C.安装在进口管路和出口管路上均可; D.只能安在旁路上 14?(1分) 泵的工作点( )? A 由泵铭牌上的流量和扬程所决定; B 即泵的最大效率所对应的点; C 由泵的特性曲线所决定; D 是泵的特性曲线与管路特性曲线的交点?15?(3分) 在旋风分离器中,某球形颗粒的旋转半径为0.4 m,切向速度为15 m/s ?当颗粒与流体的相对运动属层流时,其分离因数K c为?

《湿法冶金》课程教学大纲

《湿法冶金》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1307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修读学期第六学期学分2学时32课程英文名称Hydrometallurgy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湿法冶金是应用化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方向课。它一方面在不断发展丰富和完善自身,同时也与其他的相关学科联系,渗透、交融得非常密切,近年来发展迅速,其深度、广度在不断变化。它不仅与化学中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工程与工艺等学科相互关联、渗透,而且与矿物学、金属冶炼以及材料科学等其他学科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新的冶炼技术知识,新的冶炼设备,新的成果不断涌现,同时有色金属冶炼一些原理和知识也是大学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应掌握的内容。本课程主要介绍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以及现代有色金属冶炼技术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新成果、新进展及趋势。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系统地讲授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使学生能够初步地应用有色金属冶炼基本理论和知识处理一般的有色金属冶炼的问题; 2. 通过系统地向讲授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使学生能进一步地加深对有色金属冶炼基本原理和知识的理解,并运用有关原理去研究说明、理解、预测相应的冶金过程,从而培养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了解有色金属冶炼的及发展趋势;从而进一步 3. 使学生了解有色金属冶炼领域内最新研究进展及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新知

识、新进展、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基本科学素养与创新意识; 4.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有色金属冶炼的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覆盖面,掌握事实与理论,普及与提高,基础与实用,以及了解个别与综合,独立与联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 5. 运用所学有色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了解有色金属冶炼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的特点;结合工业生产实际,拓宽和加深知识的层面和深度,提高综合知识的运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科学思维能力上得到更高、更好的训练和培养。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实践 第1章绪论 2 2 0 第2章矿石学基础 2 2 0 第3章铜冶金 4 4 0 第4章铅冶金 4 4 0 第5章锌冶金 4 4 0 第6章铝冶金 4 4 0 第7章钒冶金 4 4 0 第八章钛冶金 4 4 0 第九章锰冶金 2 2 0 第十章有色冶金中的综合回收与清洁生产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了解冶金发展史和金属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2. 理解矿物资源分类及矿物、矿石和精矿;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的重要分支和基础学科,是热力学基本定律应用于化学工程领域中而形成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形式的能量之间相互转化的规律及过程趋近平衡的极限条件,主要涉及能量及组成的计算。能量计算包括功能互换,也包括物理热和化学热的计算,前者包括温度、压力对焓的影响及各种相变热,后者主要是反应热。组成计算包括化学平衡和相平衡。化学平衡包括平衡常数及平衡组成的计算,并确定反应方向;相平衡包括在不同温度、压力条件下各相组成的确定。化工热力学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2.设计思路: 化工热力学应用热力学基本定律研究化工过程中能量的有效利用、各种热力学过程、相平衡和化学平衡,还研究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基础数据,如物质的p-V-T关系和热化学数据。 本课程主要包括四部分的内容,各部分的内容和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部分,流体的p-V-T关系,要求掌握各种p-V-T关系使用范围,会应用各种p-V-T关系进行基本的p-V-T 计算。 第二部分,纯物质(流体)的热力学性质,要求掌握应用p-V-T关系求解纯物质的热力学性质的方法。 第三部分,热力学基本定律及其应用,要求掌握化工过程能量分析的方法,了解和掌握化工热力学原理的应用(压缩、膨胀、动力循环与制冷循环等)。 第四部分,均相混合物热力学性质,掌握利用混合规则求解均相混合物热力学性质的方法。 第五部分,相平衡,掌握气液相平衡的计算方法。 3. 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适宜安排在修完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上)等有关基础课课程之后开设,内容上注意与物理化学的衔接。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掌握运用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化工生产中有关能量转换和有效利用、相平衡和化学变化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方法对化工中涉及的物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专业大作业》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Laboratory of Applied Chemistry 2 学分:2 实验学时:2周类型:综合性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与实验、分析化学与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等 教学对象: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生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在《化学综合实验》的基础之上开设的。针对应用化学四个不同方向选择不同的实验内容。训练学生的化学综合实验的技能:培养学生掌握一些无机物、有机物和共聚物合成的基本实验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现代分析仪器和技术,掌握胶体和表面化学实验的技能,掌握水化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打下必要的基础。 教学要求: 综合掌握各种化学品和新材料的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的原理、方法和技术,并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能够正确地运用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设计合成路线和解决实际课题中的应用化学问题,并运用有关基本操作方法实现有关合成、检测和性能测试,从而为以后进行科学研究、生产管理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且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较大的培养。 教学内容 第一章现代分析化学实验 实验十六气相色谱(8小时) 基本要求: 掌握固定液的配制及涂渍技术和柱的填装及老化技术、进行柱性能试验及极性试验。 重点: 掌握气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气相色谱柱及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普鲁卡因(8小时) 基本要求: 熟练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重点: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技术。 难点: 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关系。 实验十八配合物键合异构体制备及红外光谱测定(8小时) 基本要求: 通过[Co(NH3)5NO2]Cl2和[Co(NH3)5ONO]Cl2的制备,了解配合物的键合异构现象并巩

化工原理试卷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卷及答案 1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某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200 kPa ,当地大气压为101.3 kPa ,则表压为______。 2.在重力沉降操作中,影响沉降速度的因素主要有 、 和 。 3.热量传递的基本方式有 、 和 。 4.吸收因子A 可表示为 ,它是 与 的比值。 5.空气的干球温度为t ,湿球温度为t w ,露点温度为t d ,当空气的相对湿度等于1时,则t 、 t w 和t d 的大小关系为 。 6.吸收操作一般用于分离 混合物,其原理是利用原料中各组分 差异来达到分离的目的;精馏操作则一般用于分离 混合物,其原理是利用原料中各组分的 差异来达到分离的目的。 7.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曲线一般包括 阶段和 阶段。 8.全回流(R = ∞)时,精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 ,提馏段操作线的斜率为 ,对相同的x D 和x W ,部分回流比全回流所需的理论板数 。 一、 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不可压缩流体在圆管内作稳定流动,流动速度与管径的关系是 ( ) A . 21221()u d u d = B .2112 2 ()u d u d = C . 11 22 u d u d = D . 12 21 u d u d = 2.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在哪种情况下测定 ( ) A .效率一定 B .功率一定 C .转速一定 D .管路(l +∑l e )一定 3. 对一台正在工作的列管式换热器,已知α1=11600 W?m -2?K -1 ,α2=116 W?m -2?K -1,要提高总传热系数K ,最简单有效的途径是 ( ) A .设法增大α1 B .设法增大α2 C .同时增大α1和α2 D .不确定 4.在降尘室内,要使微粒从气流中除去的条件是 ( )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大纲

《化工传递过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4302026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修读学期第五学期学分 2 学时48 课程英文名称Transfer Process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化工传递过程》是针对化学工程与工艺方向的必修课。是一门探讨自然现象和化工过程中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速率的课程。化学工程中各个单元操作均被看成传热、传质及流体流动的特殊情况或特定的组合,对单元操作的任何进一步的研究,最终都是归结为这几种传递过程的研究。将化工单元操作(化工原理)的共性归纳为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过程(三传)的原理系统地论述,将化学工程的研究方法由经验分析上升为理论分析方法。各传递过程既有独立性又有类似性,虽然课程中概念、定义和公式较多,基本方程又相当复杂,给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可运用三传的类似关系进行研究理解,使学生掌握化学工程专业中有关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的共性问题。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各类传递过程的机理,为改进各种传递过程和设备的设计,操作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为今后的科学研究提供各种的基础数学模型;为速度、温度、浓度分布及传递速率的确定提供必要的帮助,为分析和解决过程工程和强化设备性能等问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1. 侧重于熟悉掌握传递过程的各种基本理论;正确的提供所求强度量的分布规律及传递速率表达式; 2. 掌握传递过程的微分方程并达到能够熟练地运用方程的水平;

3. 能够正确地分析、简化三传基本微分方程;对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数学模型; 4. 了解传递过程的发展趋势、方向和其在化学工程中的具体运用领域; 5. 通过学习加深对化学工程基本原理的理解,使学生能顺利学习后续的专业课,提高自学与更新本专业知识的能力。 四、课程学时学分、教学要求及主要教学内容 (一) 课程学时分配一览表 章节主要内容总学时 学时分配讲授实践 第1章传递过程概论 2 2 0 第2章动量传递概论与动量传递微分方程 6 6 0 第3章动量传递方程的若干解 6 6 0 第4章边界层流动 6 4 0 第5章湍流 6 4 0 第6章热量传递概论与能量方程 6 6 0 第7章热传导 2 2 0 第8章对流传热 2 2 0 第9章质量传递概论与传质微分方程 4 4 0 第10章分子传质 4 4 0 第11章对流传质 2 2 0 第12章多种传递同时进行的过程 2 2 0 (二) 课程教学要求及主要内容 第一章传递过程概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 2.掌握传递过程的类似性; 3.传递过程的衡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试题及答案(绝密请勿到处宣扬) 12月25日 一、填空题(共15空,每空2分,共30分) 1. 一容器真空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和表压强(以kpa计)分别为:(90kpa)和( -10kpa)。 2. 热传导只发生在固体和(静止)的或(滞)流动的流体中。 3.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填大或小) 4. 蒸发中以(二次蒸汽)是否再利用而分为单效或多效蒸发。 5. 蒸发中的温度差损失主要由溶液中的(不挥发溶质)、液柱的(静压头)和管路(阻力)所引起的沸点升高三部分组成。 6. 一容器压力表读数为10 kpa,当地大气压强为100 kpa,则此容器的绝对压强(以kpa计)为:(90kpa)。 7. 对于同种流体,自然对流时的对流传热系数比时的(小)。(填大或小) 8. 物体的吸收率越大,其辐射能力越(大),所以黑体的辐射能力比灰体的(大)。(填大或小) 9. 蒸发操作所用的设备称为(蒸发器)。 10. 按二次蒸汽是否被利用,蒸发分为(单效蒸发)和(多效蒸发)。 二、选择题(共5题,每题2分,共10分) 1. 对吸收操作有利的条件是:(D) A. 操作温度高、压强高; B. 操作温度高、压强低; C. 操作温度低、压强低; D. 操作温度低、压强高 2. 精馏塔内上层塔板液相轻组分浓度较下层塔板(A ),液相温度较下层塔板() A. 高,低; B. 低,高; C. 高,高; D. 低,低 3. (D )是塔内气液两相总体上呈逆流流动,而在每块塔板上呈均匀的错流流动。 A. 板式塔的传质意图; B. 板式塔的设计过程; C. 板式塔的恒摩尔流要求; D. 板式塔的设计意图 4. 恒定干燥条件是指湿空气在干燥器内的(C)及与物料的接触方式都不变。 A. 温度、焓值、湿度; B. 流速、压强、湿度; C. 流速、温度、湿度; D. 温度、湿度、压强 5. 对于湿物料的湿含量,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B) A. 平衡水一定是自由水; B. 平衡水一定是结合水; C. 自由水一定是结合水; D. 自由水一定是非结合水 6. 当二组分液体混合物的相对挥发度为( C)时,不能用普通精馏方法分离。当相对挥发度为( A )时,可以采用精馏方法

《应用化学实验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应用化学实验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制定实验教学大纲的依据 根据本校《2004级本科指导培养计划》和应用化学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 二、本实验课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化学实验?》密切配合有机波谱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的理论课,使学生在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分析测试仪器,结合计算机知识进行各种试样组分的分离分析、成分测定、结构分析以及分析数据的计算机处理。 三、本实验课讲授的基本实验理论 本实验课程讲授电化学分析、高压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以及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等大型精密仪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技能,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掌握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的制样技术和一般谱图的解析方法。 四、本实验课学生应达到的能力 1、掌握电位法测定离子浓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2、掌握高压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与技能; 3、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金属元素的方法; 4、了解紫外光谱仪、红外光谱仪的基本组成和构造,掌握制样技术和一般谱图的解析方法。 五、学时、教学文件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实验32学时。 教学文件:《应用化学实验指导书》,杜宝中编,校内印刷,2004 要求: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写出预习报告。指导教师应概述实验的原理、方法及设备使用等,具体实验步骤和实际数据处理由学生独立完成。 六、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实验成绩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平时成绩占60%,考试成绩以最后的综述论文成绩记入总分,占实验成绩的40%。总成绩及格可获得学分,不及格者需重修。 七、仪器设备及注意事项 仪器设备:红外光谱仪、紫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气和色谱、高效汇相色谱仪、PH/my 计。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设备,严格按仪器使用规则操作,维持仪器的完好率。

教学大纲格式

《化工分离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工分离工程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化工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在具备了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传递过程原理等技术基础知识后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利用这些课程有关相平衡热力学、动力学、分子及其聚状态的微观机理,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理论来研究化工生产实际中复杂物系的分离和提纯技术。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特殊精馏、化学萃取、膜分离、吸附与离子交换及其它分离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过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 绪论(2学时) 介绍分离操作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性;分离过程的分类,每一类分离过程的定义和实例分析。 2 特殊精馏(10学时) 2.1 恒沸精馏:定义,基本概念,恒沸精馏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工艺流程,恒沸精馏塔的计算。(2学时) 2.2 萃取精馏:萃取剂作用的微观机理;萃取精馏的定义,萃取剂的选择,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及相关的工艺流程。(2学时) 2.3 加盐精馏:盐效应定义和机理,溶盐精馏过程、应用及优缺点分析,加盐萃取精馏的基本原理及工艺过程。(2学时) 2.4 反应精馏:反应精馏的定义,分类,每类过程的原理及应用。(2学时) 2.5 作业及讨论:分组,每组自选一种特殊精馏过程为主题,查阅相关文献,写一篇课程小论文并制作PPT,每组派一个代表讲解,全班讨论。(2学时) 3 化学萃取(10学时) 3.1 化学萃取:概述,化学萃取过程的分类及每类过程的主要特点,化学萃取的相平衡,化学萃取过程的控制步骤。(2学时) 3.2 络合萃取法的应用:物理萃取与络合萃取的区别与联系,过程的特征,萃取体系选择,典型举例。(1学时) 3.3 液膜分离技术:概述,分类及每类过程的主要特点,液膜分离过程机理,影响液膜传质的因素及影响规律,工艺流程及应用。(3学时)

化工原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模拟试题一 1当地大气压为745mmHg测得一容器内的绝对压强为350mmHg,则真空度为395 mmHg。测得另一容器内的 表压强为1360 mmHg,则其绝对压强为2105mmHg ____ 。 2、流体在管内作湍流流动时,在管壁处速度为0 ,临近管壁处存在层流底层,若Re值越大,则该层厚 度越薄 3、离心泵开始工作之前要先灌满输送液体,目的是为了防止气缚现象发生:而且离心泵的安装高度也不能 够太高,目的是避免汽蚀现象发生。4、离心泵的气蚀余量越小,则其抗气蚀性能越强。 5、在传热实验中用饱和水蒸汽加热空气,总传热系数K接近于空气侧的对流传热系数,而壁温接近于 饱和水蒸汽侧流体的温度值。 6、热传导的基本定律是傅立叶定律。间壁换热器中总传热系数K的数值接近于热阻_大(大、小)一侧的:?值。间壁换热器管壁温度t w接近于:?值大(大、小)一侧的流体温度。由多层等厚平壁构成的导热壁面中,所用材料的导热系数愈小,则该壁面的热阻愈大(大、小),其两侧的温差愈大(大、小)。 7、Z=(V/K Y a. Q.(y i —Y2)/ △ Y m,式中:△ Y m称气相传质平均推动力,单位是kmol吸收质/kmol惰气;(Y i—丫2) /△ Y m称气相总传质单元数。 8、吸收总推动力用气相浓度差表示时,应等于气相主体摩尔浓度和同液相主体浓度相平衡的气相浓度之 差。 9、按照溶液在加热室中运动的情况,可将蒸发器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大类。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蒸发过程中引起温度差损失的原因有:溶液蒸汽压下降、加热管内液柱静压强、管路阻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工业上精馏装置,由精馏塔塔、冷凝器、再沸器等构成。 12、分配系数k A是指』A/X A—,其值愈大,萃取效果越好。 13、萃取过程是利用溶液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溶解度的差异而达到混合液中组分分离的操作。 14、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干湿球温度计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15、对流干燥操作的必要条件是湿物料表面的水汽分压大于干燥介质中的水分分压;干燥过程是热量传递和质 量传递相结合的过程。 1、气体在直径不变的圆形管道内作等温定态流动,则各截面上的( D ) A.速度不等 B.体积流量相等 C.速度逐渐减小 D.质量流速相等 2、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50kPa,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100kPa,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A. 50 B. 150 C. 75 D .无法确定 3、离心泵的阀门开大时,则( B )。A ?吸入管路的阻力损失减小 C .泵入口处真空度减小 D .泵工作点的扬程升高 4、下列(A )不能实现对往复泵流量的调节。 A .调节泵出口阀的开度 C .改变活塞冲程D.改变活塞往复频率 5、已知当温度为T时,耐火砖的辐射能力大于铝板的辐射能力,则铝的黑度( B .泵出口的压力减小 B ?旁路调节装置 D )耐火砖的黑度。 ,使空气温度由20 C升至80 C,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纲讲解学习

应用化学课程教学大 纲

<<应用化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应用化学课程采用《精细化学品化学》教材,精细化学品化学是系统阐述各类精细化学品的定义、分类、制备方法、构效关系等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涉及有机合成、无机材料、分析分离技术、物理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等诸多学科专业,学科的交叉及目标产品的商品化两大特征体现得尤为明显。精细化工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化学工业技术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我国的精细化工业发展亟需大批高素质的化工人才,人才的培养应以社会的需要为导向,所以,在应用化学专业高年级开设这门课程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积累从事精细化工科研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拓宽知识面,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教学章节与学时安排

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一)理论教学内容 1.第一章绪论 (1)精细化工与精细化学品的概念 (2)精细化学品的分类与生产特点 (3) 国内外精细化工的发展状况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精细化学品的分类方法, 生产特点, 发展趋势. 难点:精细化学品的不同分类方法, 生产特点. 2.第二章染料 (1)概述;染料的定义、分类;光与颜色理论 (2)染料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3)酸性染料 (4)活性染料 (5)分散染料 (6)还原染料的介绍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染料的定义、分类;光与颜色理论;重氮化与偶合反应. 难点:光与颜色理论。

3.第三章绪论 (1)概述;有机颜料的定义;分类;化学结构与颜色、牢度的关系 (2)偶氮类有机颜料 (3)色淀 (4)酞菁类有机颜料 (5)喹丫啶酮类有机颜料的介绍 (6)二恶嗪类有机颜料 (7)异吲哚啉酮有机颜料 (8)还原颜料 (9)有机颜料的颜料化、商品化 主要教学方法:教学互动 重点: 有机颜料的定义与分类;化学结构与颜色、牢度的关系;有机颜料的颜料化。 难点:各类有机颜料的结构特征、合成方法。 4.第四章荧光增白剂 (1)概述:荧光增白剂定义、分类、应用;化学结构与荧光性能的关系(2)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3)双苯乙烯类荧光增白剂 (4)香豆素型荧光增白剂 (5)唑型荧光增白剂 (6)萘二甲酰亚胺型荧光增白剂 (7)荧光增白剂混合物的增效作用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新编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新 编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化工热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课程编号:06131050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开课院系:化工与制药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系统地介绍了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它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深刻阐述了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原理和模型对化工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平衡原理、相平衡原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方法对化工中涉及的物系的热力学性质和其它化工物性进行关联和推算;并学会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化工中能量进行分析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 1.正确理解化工热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3.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4.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生产和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热力学发展简史 化工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 化工热力学在化工中的重要性 第二章流体的p-V-T关系 纯物质的p –V –T关系 气体的状态方程 2.2.1理想气体状态 2.2.2 维里方程 2.2.3 立方型状态方程 2.2.4 多参数状态方程 对应态原理及其应用 2.3.1 对比态原理 2.3.2 三参数对应态原理 2.3.3 普遍化状态方程 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 2.4.1 混合规则 2.4.2气体混合物的虚拟临界性质 2.4.2 气体混合的第二维里系数 2.4.3 混合物的状态方程 液体的p –V -T关系 2.5.1 饱和液体体积 2.5.2 压缩液体(过冷液体)体积 2.5.3 液体混合物的p –V -T关系 第三章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热力学性质间的关系 3.1.1 热力学基本方程 3.1.2 Maxwell关系式 焓变与熵变的计算 3.2.1 热容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 英文名称:Organic Chemistry 适用专业:化学与化工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学时:108学时(54?2) 课程学分:6学分(3?2)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 授课方式:讲授与多媒体辅助等 大纲制定人:田来进 大纲审定:有机教研室 制定时间:2013-06-26 二、使用说明 1、课程性质、目的及任务 《有机化学》课程是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应使学生在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基础上,系统地获得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学习有机化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有机化学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以及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在创造性思维、了解自然科学规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获得初步的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进一步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发展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等),为培养高起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和能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面向21世纪、能胜任在科研机构、高等和中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化工工艺以及相关专业的科研和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打好必要的有机化学基础。并满足硕士有机化学课程入学考试的要求。 2、课程学时、学分、主要教学环节 (1)每周4学时,共计36周(两学期),108学时 (2)学分:6分 (3)主要教学环节 A.课堂讲授、辅导、作业、习题课。结合运用分子模型,组织研讨课、习题课或辅导课。突出教学内容的“精讲”和“启发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B.课后作业:每周约2小时。 3、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为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本课程应在学生学习化学键和原子、分子结构、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以及酸碱理论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讲授; 四大谱的原理和计算、对称守恒原理,本课程仅作一般介绍,主要由谱学、物质结构等后续课程完成。

化工原理习题 含答案

·流体 流动部分 1.某储油罐中盛有密度为960 kg/m 3 的重油(如附图所示),油面最高时离罐底9.5 m ,油面上方与大气相通。在罐侧壁的下部有一直径为760 mm 的孔,其中心距罐底1000 mm ,孔盖用14 mm 的钢制螺钉紧固。若螺钉材料的工作压力为39.5×106 Pa ,问至少需要几个螺钉(大气压力为101.3×103 Pa )? 解:由流体静力学方程,距罐底1000 mm 处的流体压力为 作用在孔盖上的总力为 每个螺钉所受力为 因此 2.如本题附图所示,流化床反应器上装有两个U 管压差计。读数分别为R 1=500 mm ,R 2=80 mm ,指示液为水银。为防止水银蒸气向空间扩散,于右 侧的U 管与大气连通的玻璃管内灌入一段水,其高度R 3=100 mm 。试求A 、B 两点的表压力。 习题2附图 习题1附图

解:(1)A点的压力 (2)B点的压力 3、如本题附图所示,水在管道内流动。为测量流体压力,在管道某截面处连接U管压差计,指示液为水银,读数R=100毫米,h=800mm。为防止水银扩散至空气中,在水银液面上方充入少量水,其高度可忽略不计。已知当地大气压为101.3KPa试求管路中心处流体的压力。 解:设管路中心处流体的压力为p P A =P A P + ρ 水gh + ρ 汞 gR = P P=p 0- ρ 水 gh - ρ 汞 gR =(101.3×103-1000×9.8x0.8 - 13600×9.8×0.1) P=80.132kpa 4、如本题附图所示,高位槽内的水位高于地面7 m,水从φ108 mm×4 mm的管道中流出,管路出口高于地面1.5 m。已知水流经系统的能量损失可按∑h f=5.5u2计算,其中u为水在管内的平均流速(m/s)。设流动为稳态,试计算(1)A-A'截面处水的平均流速;(2)水的流量(m3/h)。

应用化学 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 教学大纲

《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32014 课程英文名称: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of green energy 课程总学时:16 讲课:16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7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本课程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专业基础选修课。本课程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创新思维训练,探索理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有效培养模式和开展面向理工科大学生的体系化的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知识和思维教育。 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是为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技术创新的原理与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了解创新创业的思维、方法及过程。 2.基本理论和方法: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理论,包括创新原理与原则、创新思维及其训练、创业机会及其来源等基本理论与方法。 3.基本技能:掌握绿色能源发展与创新的基本理论与通用原则。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中要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原理等的讲解;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案例讨论课,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讲课要联系实际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应用化学专业的特点,对于同本专业的专业方向联系紧密的有关创新创业案例有所侧重地进行讲授。 2.教学手段: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没有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五)对习题课、实践环节的要求 1.对重点章节安排讨论,结合实际培养学生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2.课后作业主要培养学生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能力。 (六)课程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采用撰写论文的方式。 2.考核目标:在考核学生对创新创业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的基础上,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绩构成:本课程的总成绩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占10%,课后小论文占20%,期末考核占70%。 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视具体情况按百分制给出;课后小论文由老师参照相关规定按百分制给出;平时无成绩或小论文不及格,取消期末考试资格,总成绩直接以不及格计。 (七)参考书目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

《化工热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化工热力学 课程英文名称:Chemical Engineering Thermodynamics 课程编号:06131050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54 学分:3 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开课院系:化工与制药学院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化工热力学是化学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化工过程研究、开发与设计的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均较强的课程。该门课系统地介绍了将热力学原理应用于化学工程技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它以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为基础,研究化工过程中各种能量的相互转化及其有效利用,深刻阐述了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达到平衡的理论极限、条件和状态。 设置本课程,为了使考生能够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原理和模型对化工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平衡原理、相平衡原理等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利用化工热力学的方法对化工中涉及的物系的热力学性质和其它化工物性进行关联和推算;并学会利用化工热力学的基本理论对化工中能量进行分析等。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 1.正确理解化工热力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理论; 2.理解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应用; 3.掌握化工热力学的基本计算方法; 4.能理论联系实际,灵活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工生产和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四、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1 热力学发展简史 1.2 化工热力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3 化工热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发展1.4 化工热力学在化工中的重要性第二章流体的p-V-T关系 2.1 纯物质的p –V –T关系 2.2 气体的状态方程 2.2.1理想气体状态 2.2.2 维里方程 2.2.3 立方型状态方程 2.2.4 多参数状态方程 2.3 对应态原理及其应用 2.3.1 对比态原理 2.3.2 三参数对应态原理 2.3.3 普遍化状态方程 2.4 真实气体混合物的p-V-T关系2.4.1 混合规则 2.4.2气体混合物的虚拟临界性质2.4.2 气体混合的第二维里系数 2.4.3 混合物的状态方程 2.5液体的p –V -T关系 2.5.1 饱和液体体积 2.5.2 压缩液体(过冷液体)体积2.5.3 液体混合物的p –V -T关系 第三章纯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3.1 热力学性质间的关系 3.1.1 热力学基本方程 3.1.2 Maxwell关系式 3.2焓变与熵变的计算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学分:3.0 一、课程概况 1、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位课) 2、开课学期:1 3、适用专业:应用化学 4、课程修读条件: 学生须具有一定的高等数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相关基础知识。 5、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掌握材料的结构、性能及其制备的基本原理、规律,介绍种类众多、内容丰富的材料的结构及性能知识,并引入学科前沿信息,了解各种材料的研究进展。 二、教学基本要求 《材料化学》课程内容包括晶体学基础、晶体缺陷化学、材料的性能、材料制备、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等内容。纵观材料化学所含内容可知,该课程内容丰富,所以要课内外结合,对于材料科学中各类材料如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文献资料和充分准备,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其次,将授课与学术报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向学生发布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学术报告会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报告,既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使教学内容更加新颖。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1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 本章的重点是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主要内容,介绍材料化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化学的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材料化学》课程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教学内容] 1.1《材料化学》的基本概念 1.2《材料化学》的地位 1.3学习《材料化学》的意义 1.4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1.5本课程的特点及学习方法 第2章晶体学基础(8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晶体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掌握三大类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

化工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 1. 非均相混合物 物系组成不同,分布不均匀,组分之间有相界面 2. 斯托克斯式 3. 球形度s 非球形粒子体积相同的球形颗粒的面积与球形颗粒总面积的比值 4. 离心分离因数 离心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5?临界直径de 离心分离器分离颗粒最小直径 6. 过滤 利用多孔性介质使悬浮液中液固得到分离的操作 7. 过滤速率 单位时间所产生的滤液量 8. 过滤周期 间歇过滤中过滤、洗涤、拆装、清理完成一次过滤所用时间 9. 过滤机生产能力 过滤机单位时间产生滤液体积 10. 浸没度 转筒过滤机浸没角度与圆周角比值 二、单选择题(每题2分) 1、自由沉降的意思是______ 。 A颗粒在沉降过程中受到的流体阻力可忽略不计E颗粒开始的降落速度为零,没有附加一个初始速度C颗粒在降落的方向上只受重力作用,没有离心力等的作用 D颗粒间不发生碰撞或接触的情况下的沉降过程D 2、颗粒的沉降速度不是指_______ 。 A等速运动段的颗粒降落的速度 E加速运动段任一时刻颗粒的降落速度 C加速运动段结束时颗粒的降落速度 D净重力(重力减去浮力)与流体阻力平衡时颗粒的降落速度B 3、对于恒压过滤______ 。 A 滤液体积增大一倍则过滤时间增大为原来的?2倍 B 滤液体积增大一倍则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2倍 C 滤液体积增大一倍则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4倍 D 当介质阻力不计时,滤液体积增大一倍,则过滤时间增大至原来的4倍D 4、恒压过滤时,如介质阻力不计,滤饼不可压缩,过滤压差增大一倍时同一过滤时刻所得滤液量 __ 。 A增大至原来的2倍E增大至原来的4倍 C增大至原来的2倍D增大至原来的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