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肥皂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肥皂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肥皂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肥皂的历史发展教学文案

谁动了我的肥皂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没有肥皂的世界里,人们用石头使劲摩擦,摩擦,在光滑的皮肤上摩擦,想想都觉得疼痛难忍;人们用扁木棒使劲的敲打,敲打,在溪边青石板的衣服上敲

打,想想都觉得累不堪言①。不过人还是聪明的,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肥皂出现了。这个

特殊的“小玩意”拯救了我们“吹弹可破”的肌肤,也拯救了我们的双手,以至于现如今,寝室厕所常常传来“谁动了我的肥皂!”的大呼声,令人唏嘘。下面文章将会介绍一下肥皂的上位史,看看到底有谁在什么时间“动过了”神奇的肥皂。

可以说水是

比如上文提到的两个例

而衣物清洁则会利用木棒的敲

所以常常不可考。肥

3000年,苏美尔人将灰烬和动植

,也有说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人们便

。据至目前为此的考古发现,类似肥皂的物品可

。而公元前23世纪时,在巴比伦的泥板上已有记载制造

将碱

梳成各种发型。一次,节日突遇大

也有传说罗马人在祭神时,烧烤的牛羊油

。妇女们洗衣时发现,沾了“油脂球”的衣服更易洗

,罗马人政府他们后也开始

使用肥皂⑦。

在旧约的最后几页里,也曾出现过这样一句:"He is like a refiner ’s fire, like a fuller ’s soap."(他如炼金之人的火,如富勒的肥皂。)这句话暗示了当时某种形式的肥皂,使用的是煮沸的脂肪加入灰烬制成⑧。

中国人也很早就知道利用草木灰和天然碱洗涤衣服,人们还把猪胰腺、猪油与天然戌混合,制成块,称 “胰子”。

猪胰子的制作方法据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记载,是把猪的胰腺的污血洗净,撕除脂肪后研磨成糊状,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匀地混合后,经过自然干燥制作而成。在胰子的制作过程中,由于将猪胰研磨,增强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渗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甙和卵磷脂,后者有增强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强了洗涤能力,而且能滋润皮肤,所以它算是当时一种比较优质的洗涤

剂。然而,由于要大量取得猪胰腺这种原料委实困难,

所以这种“肥皂”未能广泛普及,只在少数上层贵族

中使用。

后来,人们又在澡豆的制作工艺方面加以改进,

他们在研磨猪胰时加入砂糖,又以碳酸钠(纯碱)或

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代替豆粉,并加入熔融

的猪脂,混和均匀后,压制成球状或块状,这就是“胰

子”了。猪油在40℃熔融,而猪胰脏此时发挥脂肪酶

的分解作用,将猪油分解为高级脂肪酸,这些脂肪酸与随后加入的

草木灰碱剂发生皂化反应,生成了脂肪酸皂⑨。

不论是何种说法或传说,我们都可以看到:在历史的长河中,“肥皂”的雏形制作所用到的化学过程没有根本上的改变,都是利用油或者脂与碱反应生成甘油和我们所谓的“肥皂”。同时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时候,“肥皂”被用于洗涤衣服,去除污渍,在此阶段还没有发展出人体清洁的作用。同时我们可以明确的指出,至少在公元200年左右,罗马人就开始使用肥皂了。 肥皂在个人身体清洁方面一直未被提出,直到医生盖伦(公元1300年左右)提到肥皂用于身体清洁的作用⑩。在11世纪和12世纪的西班牙,穆斯林开始制作一种名叫“卡斯提尔”的肥皂11,这是一种用橄榄油而非动物油制作而成的肥皂,因此具有好闻的香气。同样的,在13世纪开始,英格兰的一些较大的城镇也开始使用木灰生产肥皂;15世纪初,法国人也开始用海水、灰烬和橄榄油混合制作肥皂12。

11世纪~15世纪

图 猪胰子

在过去,肥皂的气味十分不好闻,且价格较为昂贵,因此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使用。直到1791年法国化学家卢布兰用电解食盐的方法廉价制取火碱成功,结束了从草木灰中制取碱的古老方法。1823年,德国化学家契弗尔发现脂肪酸的结构和特性,得出肥皂既是一种脂肪酸。

肥皂的大范围使用和工业化的开始发生在18世纪工业革命。在这个时期,肥皂的生产工艺得到了改进,与此同时,由于从非洲和亚洲进口的棕榈油和椰子油等香料,使得肥皂的气味不再那么难闻,为肥皂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当金属元素为钾时,制作出来的肥皂质地较硬,而钠盐制作出来的肥皂质地较软,因此被广泛的使用。而有金属离子为钙或镁时,则生产出的肥皂溶解在硬水中会形成凝乳状物质,脂肪酸钙盐等,成为了除垢剂。肥皂的质量非常依赖于反应所用原料的质量。在肥皂生产的早期,对于通过燃烧各种植物材料得到的灰烬,作为一个临时的碱源的草木灰的尝试是非常让人拍手叫绝的。

在1779年,甘油被瑞典化学家谢勒第一次研究,他称其为“脂肪甜腻的原因”。而真正探索了与肥皂同时生成的化学产物并且将这种和油脂有相同的“甜腻”感的物质命名为“甘油”。他研究表明,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或其他碱沸腾反应后形成脂肪酸盐或肥皂,并产生甘油,并在1811年获得了该项专利。这些知识为肥皂的制造与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理论基础。

经过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化学家发现肥皂之所以能去污,是因为它特殊的分子结构。我们都知道肥皂是脂肪酸金属盐,以硬脂酸钠为例,其化学式为C17H35COONa,结构式类似于

由它的结构式我们可以看出,它的一部分是极性的羧基,易溶于水,是亲水而憎油的,被称为亲水基;另一部分是非极性的烃基,它不溶于水而溶于油,是亲油而憎水的,叫做憎水基。当肥皂溶于水时,肥皂分子中亲水的羧基部分倾向于进入水分子中,而憎水的烃基部分则被排斥在谁的外面,形成了定向排列的肥皂分子。在空气与水的界面上,肥皂围住空气的分子形成肥皂泡沫。原先不溶于水的分子,由于肥皂分子的作用无法在衣服在衣物表面,而溶于肥皂泡沫中,从而达到洗涤污渍的效果。

肥皂作为一种良好的清洁用品,一直到二十世纪初都被广泛的使用着。但是,肥皂也有一些缺点,比如会使白色的衣物变黄等等。同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动植物油脂18世纪工业革命,肥皂的工业化发展

二十世纪,清洁剂诞生

的供应紧张,导致肥皂的工业制作达到瓶颈。

这个时候,清洁剂就应运而生了。据资料记载,德国是第一个开发了清洁剂的国家。这种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短链的烷基萘磺酸盐,由丙醇或丁醇和萘结合,再经磺化而成,统称

为内卡尔13。直到战争结束,“内卡尔”才被证明是一种可用的肥皂替代物。但“内卡尔”

作为一种清洁剂并不十分有效,而且在东西洗干净之前还需要大量揉搓。这就是世界上第一瓶清洁剂。

二十一世纪,现代肥皂的发展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肥皂至今仍

作为良好的清洁工具为我们所用。虽然现

在它的使用量正在逐步减少,替代品层出

不穷,但是肥皂在二十一世纪仍有一些发

展。比如原料更加多元:软性油以一些植

物种子油:大豆油、菜籽油、蓖麻油、棉

籽油、玉米油等等,它们含有较多的不饱

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硬性脂以动物脂肪为主:猪油、牛油、羊油,它们含有较多的饱和硬脂酸和棕榈酸等成分。

除此之外,在肥皂中加入香料或其他添加物制成合成香皂,或者添加药物成分如酚类化合物(苯酚等)制作成药皂,从而提高它的杀菌效果。这些也都是肥皂在当今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平占斌。肥皂的历史[J]。发明与创新。2010,11:13

②付晨明。肥皂简史[J]。2015,3:29

③百度百科:肥皂

④Willcox, Michael. Soap. (编) Hilda Butler. Poucher's Perfumes, Cosmetics and Soaps 10th edition. 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0: 453.

⑤付晨明。肥皂简史[J]。2015,3:29

⑥百度百科:肥皂

⑦付晨明。肥皂简史[J]。2015,3:29

⑧The Holy Bible: Malachi 3:2

⑨百度百科:胰子

⑩ The manufacture of soap. Aust J Hosp Pharm 1974;4:33-9

11 维基百科:卡斯提尔肥皂

12付晨明。肥皂简史[J]。2015,3:29

13百度文库:洗涤剂的发展历史和洗衣露的由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