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已知NaHCO3在270 ℃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而Na2CO3受热不分解。现有某工厂生产出的一批NaHCO3产品中混有少量的Na2CO3,某兴趣小组同学为了测定该产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样品测定生成CO2的质量。

(1)NaHCO3俗称_______,本实验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C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

(2)若无装置E,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_______(填“能”或“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3)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将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的原因是

___________。

方案二:样品测定剩余固体质量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一只洁净的坩埚,称得质量为21.2克,再向其中加入样品,称得总质量为41.2克;

②加热盛有样品的坩埚;

③将坩埚充分冷却,称量坩埚和剩余固体的质量;

④多次重复步骤②和③至恒重,称得坩埚和剩余固体的总质量为35.0克。

(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题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小苏打浓硫酸不能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 2NaHCO3△

Na2CO3+H2O+CO2↑ 84%

【解析】

(1)根据NaHCO3俗称为小苏打解答,根据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2)根据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解答;(3)根据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4)根据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进行分析;(5)根据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写出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解答;(6)根据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进行分析。(1)NaHCO3俗称为小苏打;碱石灰会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实验在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之前,需要将气体干燥,C中盛放的物质是浓硫酸;(2)E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进入D,否则,若无装置E,在其他操作正确的情况下,不能准确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3)碱石灰是碱性干燥剂,盐酸具有挥发性,D中的碱石灰既吸

收生成的CO2,还会吸收挥发出来的HCl气体,使测定结果偏大;(4)实验时需要重复“加热、冷却、称量”操作多次,可以使碳酸氢钠完全分解;(5)NaHCO3完全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

Na2CO3+H2O+CO2↑;(6)实验过程中减少的质量是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固体减少质量为41.2g-35g=6.2g;设样品中含有碳酸氢钠为x。

2NaHCO3Na2CO3+H2O+CO2↑固体减少

168 62

x 6.2g

16862

6.2

x g

=

x=16.8g

样品中碳酸氢钠为41.2g-21.2g=20g

所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16.8

20

g

g

×100%=84%

答: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2.低钠盐适合患有高血压、肾病、心脏病的患者服用,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请回答:

(1)苹果酸钠盐口服液中含有的营养素有______种。每个苹果酸钠盐分子中共有_______个原子。

(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

(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每天最多吸收 ____g钠元素。

(4)药店销售一种苹果酸钠盐口服液,治疗效果非常好。该口服液的说明书如图,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试计算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答案】2或3 15 3:5 0.69 15.6%

【解析】

苹果酸钠盐(C4H5O5Na)是低钠盐的一种。(1)苹果酸钠盐口服液中含有的营养素有蔗糖,苹果酸钠盐两种。每个苹果酸钠盐分子中共有4+5+5+1=15个原子。(2)苹果酸钠盐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4∶16×5=3∶5。(3)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苹果酸钠盐,则该病人

每天最多吸收∶4.68g×

23

124165523

??

+++

×100%=0.69g。(4)若某病人每天食用4.68g

苹果酸钠盐,该口服液中苹果酸钠盐的质量分数∶10g×3×x=4.68g,x=15.6%。

点睛∶化学式的意义∶⑴宏观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⑵微观意义①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⑶量的意义①表示物质的一个分

子中各原子个数;②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3.如下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B装置制备C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填“a”或“b”,下同)相连,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________相连。

(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________(填药品名称)的装置。

(5)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________。

【答案】酒精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CaCO3+2HCl=CaCl2+H2O+CO2↑b b

2H2O22H2O+O2↑浓硫酸试管中的液面上升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仪器的用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装置的选择,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能否和水发生化学反应、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1)A装置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酒精灯,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需要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若利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该装置需改进的一处是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备CO2气体,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3)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若用C装置收集氢气,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b相连;氢气难溶于水,氢气的密度小于水,若C装置中充满水,则产生氢气的导气管应与b相连;(4)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气。欲得到一瓶干燥的氧气,应在B和C间连接一个装有浓硫酸的装置。

(5) C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将一瓶充满CO2的试管倒立在水槽中如图D所示,用镊子拔掉橡皮塞,看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的液面上升;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若证明CO2能与NaOH溶液反应,还应做一个对比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水。

4.在实验室加热32.5g 二氧化锰和氯酸钾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克。

(2)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3)完全反应后,把剩余固体倒入100g 蒸馏水中,充分溶解,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最后结果保留0.1%)。

【答案】9.6g KCl 和MnO 2 13.0%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图示可知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生成的氧气的质量为32.5g-22.9g=9.6g ;

由于是完全反应,所以剩余固体为生成的氯化钾和作催化剂的二氧化锰,化学式分别为:KCl 和MnO 2; 设:生成9.6g 的氧气的同时生成的氯化钾的质量为x

2KClO 32KCl+3O 2↑

149 96

x 9.6g

149969.6x g

= x=14.9g 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4.910014.9g g g

+×100%≈13.0%。 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本题中固体减小的质量是生成氧气的质量是解题的关键。

5.铁及其合金是日常生活最常用的金属材料,用途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一包烤花生的图片,袋内的脱氧剂对食品保质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取少量脱氧剂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脱氧剂的作用原理是其中的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据此判断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脱氧剂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b.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

c.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

(2)洗相液中含有较多的硝酸银,通常使用铁将其置换出来,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主要利用一氧化碳高温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铁)来炼铁,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1000t 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可以炼出含铁96%的生铁______________t 。(结果保留1位小数) 【答案】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4Fe+3O 2+

6H 2O

4Fe(OH)3 bc Fe+ 2AgNO 3 == 2Ag+ Fe(NO 3)2 Fe 2O 3+3CO 2Fe+3CO 2 583.3

【解析】

(1). 由题中信息可知,脱氧剂的主要成分有铁,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有气体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2). 铁粉与氧气、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3O 2+ 6H 2O 高温4Fe(OH)3 (3). 脱氧剂对食品具有防腐保鲜作用的原因是脱氧剂吸收水分,使食品保持干燥、脱氧剂吸收氧气,防止食品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 (4).铁的活动性比银强,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方程式为: Fe+ 2AgNO 3 == 2Ag+ Fe(NO 3)2 (5).一氧化碳有还原性,高温下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Fe 2O 3+3CO 高温2Fe+3CO 2 (6).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所以氧化铁中铁元素的质量等于生铁中铁的质量,设生铁的质量为x ,=

100%??化学式中某原子的个数其相对原子质量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则 1000t × 80%×256100%256+316

???? = 96%x x ≈583.3t

6.某实验室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3KNO 溶液,现实验室只有含少量NaCl 的3KNO 固体药品.

(1)如图所示为3KNO 和NaCl 的溶解度曲线,50℃时,将85.5g 固体药品溶于100g 水中,得到的是3KNO ______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3KNO 提纯的方法是______.

(3)小明用提纯后的3KNO 固体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3KNO 溶液,其操作步骤是:计算、_____、量取、溶解.经检测,小明所配溶液中3KNO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①3KNO 固体仍然不纯;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将所配制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3%,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______g 。

【答案】饱和 降温结晶 称量 ①② 100

【解析】

【详解】

(1)50℃时,3KNO 的溶解度是85.5g ,故50℃时,将85.5g 固体药品溶于100g 水中,得到的是3KNO 的饱和溶液。

(2)3KNO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

(3)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所配溶液中3KNO 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是3KNO 固体的质量偏少,或水的质量偏多,

①3KNO 固体仍然不纯,固体质量偏少,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②溶解前,烧杯中有水,溶剂偏多,溶液质量分数偏小;

③量取水时,俯视读数,溶剂质量偏小,溶液质量分数偏大;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不影响质量分数。故填①②。

(4)配制溶液前后溶质质量不变,设需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硝酸钾溶液质量为x ,100g 5%+x 1%=(100g+x)3%??? ,x=100g

7.溶液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 C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①°

1

②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_____。

t C时,完全溶解ag 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 g。

③°

2

t C时,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_____B的饱和溶④°

2

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实验室欲除去粗盐样品中含有的不溶性泥沙,在过滤操作中需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烧杯、铁架台(带铁圈)、玻璃棒、_____和滤纸。

(3)在实验室中,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 %的氯化钠溶液45g,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是_____g。将45g10%的氯化钠济配成含氯化钠为0.9%的溶液,得到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答案】CBA .C 100 小于漏斗 4.5 500

【解析】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查出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从而确定物质的溶解性,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从而判断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通过降温结晶还是蒸发结晶的方法达到提纯物质的目的。

【详解】

(1)

①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②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

③t2℃时,A的溶解度是a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为ag就达到饱和状态,则完全溶解ag A物质最少需要水的质量是100g;

④t2℃时,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所以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中,A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小于B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水的质量;

(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过滤操作的实验仪器和用品有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则还需要的是漏斗;

(3)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则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45g×10%=4.5g;根据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质量不变,设得到的0.9%氯化钠的溶液质量为x,则

45g×10%=0.9%x,x=500g。

8.酸、碱、盐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焙制糕点所用发酵粉中含有碳酸氢钠,其俗名为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

a.纯碱 b.烧碱 c.苏打 d.小苏打

(2)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1。

①根据图示1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 ( 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②滴入溶液体积为V2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

(3)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如图2: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

②写出加入Ba(OH)2溶液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 提示: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③溶液X中含有哪些杂质? __________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简要写出实验步骤和现象) ___________

(4)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10g石灰石(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6.7 g(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请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答案】d 硫酸 Na2SO4和H2SO4漏斗 MgSO4+Ba(OH)2=Mg(OH)2↓+BaSO4↓ NaOH 和Na2CO3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或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静置(或过滤),向上层清液(或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 75%

【解析】

【分析】

(1)根据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解答;

(2) ①根据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分析解答;②根据溶液的pH<7,显酸性解答;

(3) ①根据过滤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解答;②根据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解答;③根据原粗盐含有氯化钙和硫酸镁,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后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分析解答;

(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

【详解】

(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故选d;

(2) ①由溶液的pH由大于7逐渐减小至小于7可知,该实验是将硫酸滴加到另一种溶液

中;②溶液的pH<7,显酸性,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2SO4和H2SO4;

(3) ①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②硫酸镁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SO4+Ba(OH)2=Mg(OH)2↓+BaSO4↓;③原粗盐含有氯化钙和硫酸镁,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后除去硫酸镁,再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氢氧化钡,生成氢氧化钠。故溶液X中的杂质有NaOH 和Na2CO3;鉴别方法:取少量溶液X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则含有Na2CO3;静置,取上层清液,向其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变红,则说明含有NaOH;

(4)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10g+100g-106.7g=3.3g。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x 3.3g

10044

=

3.3g

x

x=7.5g

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g

10g

×100%=75%

答: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9.小明去年暑假随父亲到南方旅游。江南水乡,烟雨蒙蒙,别有一番风景。

(1)小明发现,南方的公交车铁质部件的锈蚀情况明显比银川的严重。他感到奇怪,但很快就明白了,原因是江南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__,铁更易锈蚀。钢铁材料锈蚀会造成很大损失,写出一个在常温下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属家族有众多“兄弟”。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铁、铜、铝三种洁净的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体积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最为剧烈的金属是________,不反应的是________,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若要验证金属锌的活动性强弱在铝和铁之间,可选用________溶液,分别将铝和铁放入其中观察。写出其中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气候潮湿Fe2O3+6HCl= 2FeCl3+3H2O(或Fe2O3+3H2SO4= Fe2(SO4)3+3H2O)铝铜硫酸锌2Al+3ZnSO4= Al2(SO4)3+3Zn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南方空气中水蒸气较多,铁更易生锈。常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除锈,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 2FeCl3+3H2O或Fe2O3+3H2SO4= Fe2(SO4)3+3H2O;

(2)铁、铜、铝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铝>铁>(氢)>铜,则铝最活泼,反应最剧烈,铜不与酸反应,这反映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差异很大;

(3)验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如果只选择一种溶液,则选排在中间的那种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铝>锌>铁,则选锌的可溶性盐溶液,如硫酸锌溶液、氯化锌溶

液或硝酸锌溶液,金属铝能与之发生置换反应而铁不能,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Al+3ZnSO4= Al2(SO4)3+3Zn。

10.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某矿石中含钻的氧化物(CoO、Co2O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Co元素的化合价:CoO_________,Co2O3______________。

(2)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 CoO+H2SO4=CoSO4+H2O

反应Ⅱ 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反应Ⅲ Co2O3+2H2SO4+Na2SO3=2CoSO4+2H2O+Na2SO4

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_ (填化学符号)

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CoO的质量为ag,Co2O3的质量为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

CoSO4____g(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______________(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答案】+2 +3 Co2+ 155×(a/75 + b/83) 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增大 4 【解析】

【分析】

【详解】

(1)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化合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CoO中Co为+2价,Co2O3中Co为+3价;(2) ①由上述方程式可知,反应后钴元素以CoSO4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Co2+;②设CoO生成CoSO4的质量为x,Co2O3生成CoSO4的质量为y,

CoO+H2SO4=CoSO4+H2O

75 155

ag x 75/ag=166/x x=155×ag÷75

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332 155×4

bg y 332/bg= 155×4/y y= 155×4×bg÷332

则理论上可以生成CoSO4的质量为:155×(a/75 + b/83);

(3) ①由表格中数据可知,对钴元素浸出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有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增大;③工业生产中应采用实验4的方案,虽然实验5的方案中钴元素浸出率最高,但考虑到实验4中亚硫酸钠的使用量接近实验5方案中的一半,综合考虑选择实验4的方案。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分析交流]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在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一稀硫酸的反应为:

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和Cu;猜想②是:。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 。假如3.6g红色固体a都是Cu2O,请你计算出生成铜的质量(利用Cu2O+H2SO4=CuSO4+Cu+H2O.进行计算,写出计算过程);然后,通过与实际得到的固体2g进行比较,判断猜想成立(填①或②)。

【答案】[设计方案]Zn+H2SO4==ZnSO4+H2↑;干燥

[实验探究]11:80 ;1:8

[分析交流]在D装置的后面,再连接一个D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分析交流]不影响

[提出猜想]Cu2O

[拓展探究]反应后玻璃管的质量和红色固体的总质量

[定量分析]①

【解析】

该题中水是实验的关键,故需要对水的质量从各个方面防止其它不是本实验产生水的干扰。为了防止制取H2的过程带出水分,故要对H2进行干燥处理,H2是中性气体,故可选择浓硫酸干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对实验造成干扰,故需要在D装置后再连接一个和D一样的装置;

由于装置C中发生H2+CuO Cu+H2O,D中的水其实是C中反应产生的水,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其实质是CuO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6g;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其实质是产生水的总质量为1.82g,故氢元素质量为1.82-1.6=0.22g,所以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0.22:1.6=11:80 ;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是不会影响水组成,原因是它的存在不产生水;本实验中测定C、D装置质量变化是关键,而C、D装置质量变化都是由于水的质量变化引起的。

解:设生成铜的质量为x,则

Cu2O+H2SO4=CuSO4+Cu+H2O

144 64

3.6 x

x=" 1." 6g

答:生成铜的质量为1.6g

由于 1.6g<2g ,故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Cu2O,猜想1成立

12.中国高铁制造已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田老师乘高铁外出学习,在列车上购买了一盒快餐,其中有米饭、酱牛肉、炒白菜,牛肉中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快餐盒使用的是可降解塑料,这样可以减轻的环境问题是“_____”。

(2)高铁水箱中装有生活用水,在净水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请写出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_____

(3)越来越多的新型材料应用于高铁建设,其中合金属于_____(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4)合金较其组分金属具有一定的优良性能。用钒钢合金制造高铁的钢轨,主要利用其_____的性能。

【答案】蛋白质;白色污染吸附;用洗莱水冲洗厕所金属硬度大

【解析】

【分析】

(1)根据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以及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来分析;(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以及节水的措施来分析;(3)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4)根据合金的性质来分析。【详解】

(1)牛肉中富含蛋白质;塑料制品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称为“白色污染”;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用洗莱水冲洗厕所(或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

(3)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4)用钒钢合金制造高铁的钢轨,主要利用其硬度大的特点。

【点睛】

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二、中考初中化学科学探究题

13.灰某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的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石蜡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作出猜想)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验证)(1)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证明有

水生成。

(2)用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提出质疑: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是生成碳酸钙,还可能是饱和石灰水受热后

__________,析出了氢氧化钙。同学们又用右上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1分钟后,提起锥形瓶,翻转后注入20mL饱和石灰水,加塞、振荡,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确定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中小明观察到一个意外现象:锥形瓶内壁上有少量黑色物质。

(交流讨论)经分析,同学们一致认为黑色物质是石蜡不充分燃烧生成的____________。由此他们猜想还可能生成一氧化碳。

为验证一氧化碳,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验证)(1)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端插入蜡烛的焰心。

(3)用酒精灯加热b端的氧化铜与水调和的糊状物,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证明蜡烛不充分燃烧有一氧化碳生成。

(4)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接下来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含碳燃料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等物质,浪费资源,且污染空气。为使其充分燃烧,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答案】烧杯内壁有水雾 CO2 +Ca(OH)2= CaCO3↓+H2O 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或水蒸发)碳黑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提供充足的空(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

【分析】

【详解】

(1)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用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若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是碳酸钙和水CO2 + Ca(OH)2= CaCO3↓+ H2O;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加热也会使氢氧化钙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析出产生沉淀。

[交流讨论]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而碳不完全燃烧会生成炭黑。

[实验验证](1)由于碳具有还原性,故要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要排除碳的干扰,故实验前,先在玻璃管的中部放入一团棉花,其目的是阻挡炭黑,防止炭黑与氧化铜发生反应。

(4) 为防止玻璃管中的红色物质又被氧化变成黑色,那么熄灭酒精灯后要继续通一氧化碳,即先撤酒精灯,稍后再撤蜡烛;

[拓展应用]要使燃料充分燃烧要注意两点:要有足够多的氧气和可燃物与氧气要由足够大的接触面积,故应采取的措施是提供充足的空(氧)气(或增大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4.县农业技术员在做土地调查时发现,喜耕田的承包地土壤呈酸性,建议他用熟石灰改良。喜耕田在向地里抛撒熟石灰时,小明和小旭发现熟石灰有部分呈块状,认为熟石灰已变质。于是他们取来一些样品,分别做实验验证。

(1)小明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滴加_____,试管内有_____产生。于是小明断定熟石灰已变质。

(2)小旭也取少量样品放入烧杯,加入少量水,充分搅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_____溶液,滤液_____。于是小旭断定熟石灰没有变质。

(3)小明的实验所依据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而小旭的结论依据是样品中仍然存在_____。

(4)根据小明和小旭的实验及结论,你的结论是_____。

【答案】稀盐酸气泡酚酞变成红色 CaCO3+2HCl=CaCl2+H2O+CO2↑氢氧化钙部分变质

【解析】

【分析】

根据酚酞溶液遇到氢氧化钙溶液变为红色,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结合现象进行分析。

【详解】

(1)熟石灰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因此可以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钙已经变质;故填:稀盐酸;气泡;

(2)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酚酞溶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钙;故填:酚酞;变成红色;

(3)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小旭的结论说明还有氢氧化钙;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氢氧化钙;

(4)因此结合两个同学的分析可知氢氧化钙是部分变质;故填:部分变质。

【点睛】

本题探讨熟石灰的变质问题,作出猜想之后,重点要试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

15.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分别称量下列两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__(填标号)。

a.大理石和稀盐酸 b.NaOH溶液和Na2SO4溶液

(2)在足量氧气中点燃镁条的实验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一。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g。

(3)在一定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微观示意图如图二。回答下列问题:

①一个A分子由__个原子构成;

②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N:O=__;

③该反应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为__;

④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填标号)。

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答案】a;温度未达到金属镁的着火点;2Mg+O22MgO; 1.6;2;7:16;化合反应;c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需要在密闭容器内进行,a 中大理石和稀盐酸能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验证,b中氢氧化钠和硫酸钠不会发生化学反应,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刚开始温度较低,还没有达到镁条的着火点;发生的反应是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Mg+O22MgO;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即固体增加的质量,为1.6g;(3)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一个A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C分子中元素的质量比N:O=14:32=7:16;该反应是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种类,而元素的种类,原子的种类一定不变。

16.在介绍氢气的制法时,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丝与一种可以用铁制容器盛装的溶液反

应,也会生成氢气。

(提出问题)与铝丝反应的是什么溶液?

(交流讨论)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溶液不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原因是_____。

同学们决定进一步探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该溶液。

(查阅资料)含有不同金属离子的溶液在灼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钠钙钾

黄色砖红色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实验探究)

①小强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②小明用铂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

③有同学提出应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小美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这样做是为了排除_____(填离子符号)的干扰。

(实验结论)该溶液为_____溶液。

(交流反思)

①老师告诉同学们,铝与该溶液反应除了生成氢气外,还生成了一种含有A1O2﹣的盐,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而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原因是_____。

【答案】稀盐酸、稀硫酸也会与铁反应,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氢氧化钠;

2Al+2NaOH+2H2O=2NaAlO2+3H2↑;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

【解析】

【分析】

根据铁的活动性,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铝的化学性质结合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交流讨论:

铁会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铁制容器盛放,所以分析后,大家一致认为该溶液不是稀盐酸或稀硫酸;

实验探究:紫色石蕊遇碱变蓝色,钠离子的焰色反应是黄色,碳酸根离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①小强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发现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说明该溶液显碱性;②小明用铂丝蘸取该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观察到火焰呈黄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钠离子;以上说明该溶液中存在钠离子,溶液呈碱性,在初中化学中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或两者的混合物;③有同学提出应向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小美取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后,没有看到明显现象,若存在碳酸根离子,加入稀盐酸后会产生气泡,这样做是为了排除的干扰;

实验结论: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该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交流反思:①根据题中老师提示可知:铝、水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化学

方程式为: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②铝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碍铝的进一步反应,所以金属铝的化学性质较活泼,而生活中使用的铝制品却耐腐蚀。

【点睛】

读懂题中提供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7.实验室中有一种含有纯碱、小苏打和少量水的固体粉末样品。为了测定其中小苏打的含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已知:①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 、C 、D 中所装药品足量且能完全吸收相关物质

②碱石灰是CaO 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

③加热条件下,纯碱稳定不分解,小苏打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 3NaCO 3+H 2O+CO 2↑

探究过程如下:

Ⅰ.称量样品和已装入相关药品的装置C 、D 的质量,分别为:m 、m 1、m 2;

Ⅱ.将质量为m 的样品装入B 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玻璃管加热 Ⅲ.待玻璃管中样品完全反应,打开弹簧夹通空气,再熄灭酒精灯,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再次称量装置C 、D 的质量,分别为m 3、m 4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_____

(2)装置C 中所装药品为_____

(3)装置D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装置E 的作用_____

(5)依据实验所得数据计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相关字母表示)。

(6)误差分析。按上述实验步骤测得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理由是_____。

【答案】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浓硫酸 2NaOH+CO 2═Na 2CO 3+H 2O 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 装置中 424200)%11m m m

( 偏大;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加热样品前没有把装置中的空气排出

【解析】

【分析】

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并且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详解】

(1)碱石灰是CaO 与NaOH 的固体混合物,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固体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装置A 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根据化学方程式2NaHCO 3NaCO 3+H 2O+CO 2↑可知,从B 装置中导出的气体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装置D 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C 用来吸收水蒸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装置C 中所装药品为浓硫酸;

(3)装置D 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

3+H 2O ;

(4)装置D 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装置E 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D 装置中,造成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5)设:碳酸氢钠质量为x ,

42

16844x m m =- x= 4211

(m 4-m 2) 该样品中小苏打的质量分数=4242)11m m m

-( ×100%= 424200)11m m m -( %。 (6)由于装置内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干扰没有排除,所以造成结果偏大。在反应开始前从左侧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然后称量装置C 和D 的质量。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8.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 和滤液B 。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 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

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CO2②H2③Cl2

(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MgCl2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2、NaOH

小乐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不成立,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拓展)将钠与MgCl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② Mg(OH)2四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无明

显现象二 2Na+MgCl2Δ

2NaCl+Mg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与思考]

(1)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所以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故选:②;

(2)氢氧化钠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氢氧化镁沉淀溶于酸,所以A 的化学式是Mg(OH)2;

[提出问题]

氢氧化钠会与氯化镁反应,所以小乐同学认为猜想四不成立,理由是:氯化镁和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不能共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