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练习题附详细答案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古代诗词阅读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春望》一诗紧扣“望”字,表达的感情很细腻。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题中的“望”字包含哪两层意思。

2.古人做诗十分讲究炼字,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答案】

1.示例:一方面是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另一方面是对亲人团聚的期盼。

2.示例一:“破”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令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示例三:“破”字在本诗中堪称诗眼,景、情皆由此出。“国破”对“城春”,“国破”的颓垣残壁同富有生气的“城春”对比强烈。“城春”当为明媚之景,后面却缀以“草木深”,则叙荒芜之状,前后对比,表达精巧。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文内容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所以,题目中的“望”,既指看到了“国破山河在”的惨景,也指诗人对期望和平、企盼家人团聚。据此理解作答。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如有修辞格,可综合起来分析作答。“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联中,一个“破”字写出了由于“安史之乱”造成的国都沦陷、城池残破的景象;一个“深”字写出了蒿草遍地、林木苍苍的凄凉景象,让人触目惊心,为全诗营造了一片荒凉凄惨的气氛。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2.阅读《望岳》,完成后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的雄心壮志。

2.诗歌描绘了诗人望岳所见之景。你对哪句诗最有感受?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它在你脑海中呈现出的画面。

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与“山”相关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两句诗是“___”和“____”。(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

1.勇于攀登(不畏困难、傲视一切)

2.齐鲁青未了画面:齐鲁大地上,青翠的山色,无边无际

3.山重水复疑无路孤山寺北贾亭西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要结合写作背景和主旨分析。这首诗写于736年,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出游齐赵时所作,正值意气风发的时期,又是登临五岳之首的泰山,借山言志,豪放不羁,主旨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指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抒发了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想象画面的能力。描绘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有“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描绘画面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所描述的景象的特点,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作者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其次要扣住诗句中的意象“齐鲁(齐鲁大地)” “阴阳(泰山的北面和南面)”“云”“鸟”,第三要抓住这些意象的特点,如“青”“神秀”“昏

晓”“曾”“归”,最后发挥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加以描写。注意任选一句作答即可。3.本题考查主题性默写,抓住主题内容“山”,写出相应古诗句即可。如“山重水复疑无路”“孤山寺北贾亭西”“山岛竦峙”等,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1.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C.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D.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2.作者在这首词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B

2.作者问姮娥“白发欺人”等词句,表达了自己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功业难成的愤懑。“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表现了坚定的报国理想: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入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

【解析】

1.试题分析:词句“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的意思是: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白发日增,好像故意欺负我,应该怎么办呢?故B项中所说的“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故答案为B。

2.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作者的这首《太常引》,运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通过古代的神话传说,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反对妥协投降、立志收复中原失土的政治理想。从词的内容看,作者“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词人感慨时光的流逝和功业难成的愤懑心情。词的下片,作者又运用“直下看山河”“斫去桂树”等词句,展开想象的翅膀,直入月宫,并幻想砍去遮住月光的桂树。直接而强烈地表现了词人为实现理想的坚强意志,更鲜明地揭示了词的主旨。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请从炼字角度赏析“自将磨洗认前朝”的妙处。

2.这首诗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请列举一例解读这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答案】

1.用“磨”“洗”“认”几个动词,写出了诗人发现“折戟”到“认出”它是前朝之物的过程,自然引出后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咏叹(或为下文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2.示例一:从一件沉埋沙底数百年、锈迹斑斑的“折戟”写起,引发对历史重大事件和前朝人物的慨叹。

示例二:以东吴美女“二乔”的个人命运,暗指赤壁之战吴魏双方形势的变化,劝诫当朝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含蓄表达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抑郁不平之气。

【解析】

1.此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自将磨洗认前朝”,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磨洗后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磨”“洗”“认”几个动词,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2.考查对诗歌“以小见大”的手法的理解。诗的后两句写战争的胜负时,作者并未点破,而是通过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达设想中东吴败亡的结局,真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试想,若东吴前国主和当朝主帅之妻均已被曹军掳去铜雀台,那战争的结局不言自明,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袭,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

看孙郎。

酒耐胸应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

射天狼。

1.请赏析词首句中“狂”字的妙处。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狂”字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贯穿全篇,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表达了词人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赏析“狂”字的妙处。“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是“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用“狂”字笼罩全篇,表达了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写出了词人的狂傲、豪情,奠定了全词豪迈的感情基调。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意思是“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6.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重山·端午①

舒頔(dí)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②。空惆怅③,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①《小重山·端午》是元曲作家、诗人、词人舒頔的作品,作于明朝建立(1368年)之后的一个端午节。舒頔生平处于元明之际,《新元史》称他"遭逢乱世","尝避寇岩谷,被执,頔正色叱贼(指朱元璋等起义军),贼感而释之"。他忠于元朝,入明不仕。②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系臂,相传这五彩丝线代表着东、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可以抵御邪祟灾瘟,人们称之为"长命线"。一说这五彩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③惆怅: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楚辞·九辩》:"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惆怅兮,而私自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描写的是荆楚之地的端午风俗。全词从"碧艾香蒲"入笔,"处处忙"“儿共

女”“庆端阳”,描摹出一幅合家团圆共度佳节的温馨,刻画出了中华民族在节日之中共享天伦的乐趣。

B.作者"空惆怅"是因无人解,"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C.上阕的最后两句"空惆怅,谁复吊沅湘",将全词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为下阕的悼念屈原奠定了基调,为抒情作了铺垫。

D.此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把内心的情感抒发得深沉、有力。2.该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B

2.作者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作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淡忘了端午节浓厚的历史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抒发了自己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之情。

【解析】

1.B错误,“谁复吊沅湘”,交代了“空惆怅”的缘由,“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2.考查对作者思想情感的理解。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无人解”等诗句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7.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古诗阅读)

中吕·普天乐·别怀

[元]张可久

故人疏,忧心悄。

愁云淡淡,远水迢迢。

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满目凄凉谁知道?赋情词写遍芭蕉。

明月洞箫,夕阳细草,沙渚残潮。

(选自《新编元曲三百首》,俞为民孙蓉蓉编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第1版)1.这首曲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2.请赏析“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

1.与故人离别、疏远而感到忧伤;满眼都是秋天萧瑟的景象而感到凄凉;无人可以交流而感到孤独。

2.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表现了秋天景物的凄清、萧条,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及跟友人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怀。

【解析】

1.这首曲,借写景抒写羁旅忧怨,暗含抑郁不得志之恨。开篇直抒作者的伤怀心境。首一句是化用孟浩然的“不才名主弃,多病故人疏” (《岁暮归南山》)之句,活画出作者凄凉身世,为下文留下伏笔。接着连用“愁云”、“远水”、“白雁”、“青山”四样景物,淡淡绘景,点染乡愁。“满目凄凉谁知道”一句回应上文“故人疏”,这种暮霭寒烟笼罩之中的凄迷景色,正与作者内心纷乱的愁绪相契合。“赋情词写遍芭蕉”一句,借用陆游“蝴蝶梦魂常是客,芭蕉身世不禁秋” (《客意》)句的意境,慨叹自己孤身飘零,犹如深秋芭蕉,难禁秋风秋雨。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一声白雁寒,几点青山小”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选取“白雁、青山”两个意象,淡淡写景,点染乡愁。长空之中若有若无的白云本无意,遥遥千里的烟本无心,南归大雁的一声长鸣本是自然之声,点点青山更是自然之景。然而在内含沉闷抑郁心理情绪的小山眼里,白云似含淡淡愁绪;远眺归途更有遥遥烟波阻隔;在寥寂的深秋,一声南归大雁的长鸣划破长空,彼时彼人,难免倍觉凄凉;青山点点凝在色之中,愁思也如青山点点不散。这些隐微宛转地勾勒了一腔绵绵离恨与缕缕忧思。作者触物伤怀,也是以情观物,这种蔼寒烟笼翠之中的凄迷景色正与作者内心纷乱的愁绪相契合,但此时他却是独对清秋暮景,便纵有万种情思,千般愁绪,又能与何人诉说呢? 秋天景物的凄清、萧条,抒发了作者惆怅、孤独及跟友人离别依依不舍的情怀。

8.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今日听君歌一曲”中的“君”指的是______,“暂凭杯酒长精神”中“长”的意思是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白居易(乐天)振作

2.诗人通过写沉舟侧畔仍有千帆竞发和病树前头依旧万木皆春的情景,表达了自己身处逆境仍能保持自信乐观、豁达洒脱的情感。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根据诗题可知,“君”指白居易,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暂凭杯酒长精神”的意思为暂借杯酒振作精神,所以“长”的意思为振作。

2.本题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中,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据此做答即可。

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这是唐代诗人王维被贬谪到西北边塞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

B.首联写了诗人轻车简从,经过辽远的边疆地区,奔赴目的地。

C.颔联借蓬草和归雁自喻,既言事又写景,表达了诗人飘零之感。

D.颈联把广阔的自然景象同诗人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2.尾联运用“窦宪大破匈奴记功燕然山”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1.A

2.表达了诗人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的心情以及对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解析】

1.A项错误,此诗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时所作。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意思是“到萧关时遇到侦察骑士,告诉我都护已经到燕然。”燕然:东汉窦宪北破匈奴,曾于此刻石记功。这里代指前线。所以运用“窦宪大破匈奴记功燕然山”这个典故表达了诗人为前线大捷而欢欣鼓舞的心情以及对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赞美之情。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1.这是一首以(_______)为题材的诗,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

2.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曾说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找出颔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3.“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答案】

1.边塞战争,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燕脂、夜紫,肃杀的秋色中,遍地响起军号,号角声直冲云天;寒夜里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深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或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3.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解析】

1.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甲光向日金鳞开”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所以这是将士有着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颔联中表现色彩的词语是“燕脂、夜紫”。描述画面时不能单纯的翻译,先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再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恰当的语言描绘所写的画面即可。学生在平时要多读书,积累优美词句,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如:时值深秋,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鏖战从白天进行到夜晚,晚霞映照着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一片紫色。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名句的能力。赏析诗歌名句的答题步骤: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含有表现力的词语等;结合具体的语境,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最后指出其蕴涵的哲理(意境),或表达的情感。本句中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黑云压城城欲摧”比喻敌人气焰嚣张,气势汹汹,局势严峻。战事紧急,像乌云层层笼罩,要把城头压垮似的,战士们铠甲在日光照射下金光闪闪,表达了作者对戍边将士的赞颂之情。

11.阅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按要求答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浩瀚的荒漠上冰雪已经积得很厚很厚,天空中惨淡的愁云也好像凝固了一般。

2.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解析】

1.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描述画面。“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翻译为:山谷的阴面纵横散不着百丈坚冰,万里长空凝结这惨淡的阴云。在描述所表述的画面时,要明确诗句中所描写的景物,然后运用恰当的词语去修饰。这句诗中写了“瀚海、冰、愁云”等景物,写了沙漠雪景。

2.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抒情方式。“山回路转”山势回环,道路盘旋曲折。本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先描写了奇丽雪景带来的奇寒和雪景的雄伟壮阔及饯别宴会的盛况,再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作者在山势回环和道路盘旋曲折中送别友人,一个“空”字,将诗人孤寂的形象表现出来,而这与之前赏雪景、宴会热闹隆重的场景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可知作者的情感表露。故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12.阅读宋代陆游的《诉衷情》,完成简答。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一个“旧”字暗指作者的什么往事?

(2)全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为建功立业而戍守边关的往事。

(2)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解析】

【详解】

(1)题考查对诗词中关键字的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进行作答。首先,在词中找出“旧”的位置------“尘暗旧貂裘”,位于该词上片的最后一句,这句词应该是对上片内容的总结,所以要想知道“旧”字暗指何事,我们只需找出上片所述之事,也就是“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将这句话用白话文表述出来即可。

(2)题考查对诗词情感的理解。对于这类题型,应该从诗词写作背景以及诗词总体内容出发。词的首句运用“觅封侯”这一典故,以班超自喻,抒发出自己渴望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但是“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作者年老体衰,没有能力再去上阵杀敌,悲愤

之情溢于言表;“天山”代指抗敌前线,“沧州”指闲居之地,“此生谁料”即“谁料此生”,作者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在身与心的矛盾中煎熬,“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这一句完美地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祖国,但又无力报国的悲愤之情。

13.阅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的?

2.“落花”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极易引发人们感慨的意象。诗人借“落花”或表达伤春惜时,或表达离别愁苦……下列诗句中,与“杨花落尽子规啼”一样,借落花来表达离别之苦的一项是()

A.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B.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C.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3.“重情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诗词中就有很多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请写出你知道的两句诗: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允许有2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使用9、10两题中已出现的诗词不得分)

【答案】

1.示例:诗的最后两句使用拟人的手法,把作者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寄托给明月,希望自己能追随友人到贬谪的偏远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牵挂之情。

2.C

3.示例:①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诗人情感。要结合写作背景和重点词句分析。此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诗歌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点出诗歌主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意思是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希望它能随着风一直陪着您到夜郎以西。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明月”以人的情感,希望明月能带着自己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追随友人到贬谪的偏远之地,慰藉朋友的孤独,以此表达对友人的牵挂。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要结合诗人情感逐项分析。A. 诗句用“落红”(落花)作比喻,表明作者的心志:自己愿意像春泥护花一样始终关注民众,心系国家。B. 诗句写出的是: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C. 诗句描写男女离别的悲苦之情。前句直言其意,后句以百花凋零、春风无力的景物描写,衬托其离别的苦痛。故选C。

3.本题考查主题性默写。在学过的古诗词中任选表达“惜别”之情的诗句即可。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等,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崔颢的名作,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吊古怀乡之情。B.诗歌首联扣题,从运用典故落笔,可谓起笔高远。

C.诗歌首联、颔联连用两个“空”字,并不显得啰嗦,诗人怅惘之情昭然可见。

D.整首诗写景抒情结合,景象前后三变,风貌有别,诗意也生波澜。

2.诗歌颈联写登楼所见明丽之景,从怀古之思中回到现实中来,请你描述诗人所创造的这一美好意境。

【答案】

1.B

2.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中那一棵棵葱翠树林,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长得非常茂盛。

【解析】

1.B“典故落笔”错误,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2.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晴川”“芳草”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15.阅读《渔家傲·秋思》,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选择一幅作这首词的插图,并简要说明理由。

图1 图2

(2)“酒”在中国诗词中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或展现豪迈性情,或寄托婉转情思……下列诗句中,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中一样,借“酒”来表现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的一项是()

(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乙)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丙)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苏轼《寄高令》)

(3)古诗词中还有许多描写边塞景色的诗句,请你从其他两首诗词中各选一句,分别是“①”和“②”(允许每句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答案】(1)答案示例一:选择图1,因为图中西北边塞重重叠叠的山嶂,正是词中所描绘的“千嶂里”;图中长烟密布,落日斜照,孤城紧闭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景象。

答案示例二:选择图2,因为图中黄昏时分,长城蜿蜒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塞下秋来风景异的景象;图中大雁南飞的画面,正是词中所描绘的“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景象。

(2)【丙】

(3)示例:①一片孤城万仞山②大漠孤烟直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画面的掌握。作答时仔细观察图画,找出诗词中的意象即可。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意思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里,夕阳西下,青烟升腾,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门紧闭”,图二中有大雁和落日的形象,所以图二可以作为《渔家傲?秋思》的插图。(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甲】句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乙】句表现了农家人的盛情,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丙】句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故答案为【丙】。(3)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积累。有关边塞的诗词有很多,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任选一句作答即可,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16.阅读《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本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请你在画线诗句中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

2.诗歌尾联引用战国时燕昭王设“黄金台”以重金招揽天下士的典故,写出边关将士们

的决心。

3.“云”是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文时常用的形象,下列诗句中对于“云”形象的赏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A.“荡胸生曾云”作者以“云”抒怀,通过描写遥看泰山层层涌起的白云,抒发自己云

气涤荡,无比开阔胸襟。

B.“不畏浮云遮望眼”作者以“云”喻难,表现作者不畏艰难,勇于变法革新的决心和抱负。

C.“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以“云”写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作者因为边关天气恶劣而低落的心情。

D.“白云千载空悠悠”作者以“云”咏叹,虚实结合,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

感慨。

【答案】

1.示例:“燕脂”写出战场大块胭脂般鲜红的血迹,展现战斗的激烈与悲壮。“凝夜紫”写出战士们血染沙场,透过夜雾呈现出一片紫色。展现战斗的悲壮与惨烈。

2.示例:报效朝廷(报效国家)

3.C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本题要求选择一处与色彩相关的词语进行赏析。如首句于“云”上着“黑”字,让人感到气氛沉重。而这“黑云”又“压城”以至压得“城欲摧”,明显有象征意义。“云”上特加“黑”字,自然不会用以象征我军而是象征敌军。敌军压境围城如此凶猛,则我军只有杀出重围,才有生路。“甲光向日金鳞开”,在色彩和形相上与上句形成强烈对比,明含欣喜、赞美之情,当然是指我军。始而黑云压城,适度围逼,既而黑云崩溃、红日当空,我军将士的金甲在日光下犹如片片金鳞,耀人眼目。就是说己经杀出孤城,击败敌兵。“塞上燕脂凝夜紫”则从色来烘托。此时战场之上鲜血遍染,在暮霭凝聚下呈现出暗紫色,为这个悲壮的画面抹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以上六句以沉重的色彩:黑、紫两色为基色,点染以紫色、红色,使得诗的意境以低沉的调子映入人们眼帘。用凄厉的角声,喑哑的鼓声,传达一种悲壮的声音进入人们耳膜。声、色互为映衬,使悲剧性的氛围更加强烈、更加动人。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写主将为报君主的知遇之恩,誓死决战,

却不用概念化语言,而通过造型、设色、突出主将的外在形象和内心活动。战国时燕昭王曾筑台置千金于其上以延揽人才,因称此台为“黄金台”。“玉龙”,唐人用以称剑。黄金、白玉,其质地和色泽,都为世人所重。“龙”,是古代传说中的高贵动物,“黄金台”,是求贤若渴的象征。诗人选用“玉龙”和“黄金台”造型设色,创造出“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诗句,一位神采奕奕的主将形象便宛然在目。其不惜为国捐躯的崇高精神,以及君主重用贤才的美德,都给读者以强烈而美好的感受。据此理解作答。

3.C项赏析错误。“黑云压城城欲摧”作者通过描写黑云,来表达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重。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无

2.无

3.无

4.无

5.无

6.无

7.无

8.无

9.无

10.无

11.无

12.无

13.无14.无15.无16.无

中考英语易错题集锦精选

中考英语易错题集锦 一、名词、冠词 1.– What can I do for you? -- I’d like two _______. A. box of apple B. boxes of apples C. box of apples D. boxes of apple 答案: B. (选择其它三项的同学要注意仔细看题.不要马虎, 这里box 和apple都是可数名词) 2.Help yourself to _________. A. some chickens B. a chicken C. some chicken D. any chicken 答案: C (选择A的同学要注意chicken当鸡肉讲时不可数) 3..________ it is today! A. What fine weather B. What a fine weather C. How a fine weather D. How fine a weather 答案: A. (选择B的同学要注意weather不可数. 选择C和D的同学要注意weather是名词, 要用what来感叹.) 4.Which is the way to the __________? A. shoe factory B. shoes factory C. shoe’s factory D. shoes’ factory 答案: A. (选择D的同学注意这里不是指名词所有格, 而是名词作形容词的用法.类似的用法如: pencil box; school bag等.) 5.This class ________ now. Miss Gao teaches them. A. are studying B. is studying C. be studying D. studying 答案: A. (选择B的同学要注意, 当这种概念名词当“人”讲的时候要做复数处理.类似的还有: the police are running after the thief等) 6.We will have a _________ holiday after the exam. A. two month B. two-month C. two mo nth’s D. two-months

2020-2021历年中考语文易错题汇编-诗歌鉴赏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下列对《十五从军征》一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八十始得归”中“始”字,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从军多年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迫切心情,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凉悲伤的感情色彩。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四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 C.“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这两句细节描写,将老兵举目无亲、孤身一人、寂寞难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读后令人心酸。 D.本诗是一首叙事诗,采用第一人称,借一个老兵从军多年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对普通百姓带来的苦难。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诗句“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写出了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萧条衰败的景象。所以B项对这四句话“以乐景写哀情,写老兵出征归来,看见故居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情形”的理解是错误的。故答案为B。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本诗一反盛夏炎炎的立意,表现了怎样的“夏意”? (2)请对“梦觉流莺时一声”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1)表现了凉爽、清幽、宁谧的“夏意”。 (2)“流莺时一声”衬托前三句所营造的宁谧幽静之境,以有声衬无声;也以动衬静,以莺之流飞,让整个画面陡然灵动丰满起来。 【解析】 【详解】 (1)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中虽写炎热盛夏,却句句显清凉静谧、清幽朦胧的气氛。第一句写午睡的场所,“深深”说明别院深幽寂静,因为寂静,而感到了“清”,体现出

中考英语单选易错题(教师版)

九年级单项选择专练 C1. --- ____ do you study for a test? --- I study by listening to tapes. A. What B. Which C. How D. Where B2. I _____ really quiet. Now I’m very outgoing. A. use to be B. used to be C. use to D. used to A3. Ann ____ to choose her own clothes, but she isn’t allowed to get her ear pierced穿耳洞yet. A. is allowed B. allow C. allowed D. is allowing D4. ---What ___ you do if you had a million dollars? --- I’d give it to charity. A. will B. did C. were D. Would ①提出将来会发生的事:主句:主语+would/should/might/could+动词原形 从句:if+should+动词原形/were to+动词原形 eg. If he should go to Harvard University, he would make full use of his time. 如果他要上哈佛大学的话,他就会充分利用他的时间了。 ②提出现在的条件:主句:主语+would/should/might/could+动词原形 从句:if+动词过去式 eg. If he studied at this school, he would know the enviornment around the school very much. 如果他在这所学校学习的话,他会很了解周边环境。 ③提出过去的未发生的条件:主句:主语+would/should/might/could have+动词过去分词 从句:if+had+动词过去分词 A5. --- Have you ever ____ another country? ---- Yes, I have. A. been to B. gone to C. be to D. went to B6. --- _____ would you like to go ? --- I’d like to go somewhere warm. A. Which B. where C. What D. How B7. He looks sad. Let’s ____ . A. to cheer him up B. cheer him up C. to cheer up him D. cheer up him C8. ----Jack,you look tired today. What’s wrong?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及解析

中考语文易错题专题三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解析)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①殍殣(piáo jǐn):饿死的人。②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③敖仓:粮仓。④晏然:安宁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划线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是时范文正领浙西问今是何世(《桃花源记》) B. 为术甚备世人甚爱牡丹(《爱莲说》) C. 及公私兴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D. 发司农之粟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新作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②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______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_______”和“C_______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答案】(1)B (2)①(他)又重新建选粮仓和官舍,每天役使上千人。②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菜;募民兴利

(完整版)2018年中考英语易错题汇编

18年中考英语易错题汇编 1. ---We?ll do what we can ____English well this term. ---It?s high time for you to work hard. A. study B. to study C. be studied D. be studying 答案:A, 解析:因为大家知道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但是请大家分析下句子的成分,这里的what we can 实际省略了do,这个what we can do 在句子中作宾语从句。正确答案是B,用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后面回答的it's time for sb.to do sth.....对某人来说是时候去做...这是固定用法。 2. ---I don?t think your team can beat theirs. ---____. But we could if Lin Tao were on the team. A. No, we can?t B. Yes, we can?t C. Yes, we can D. No, we can 答案:A, 解析:在think,believe这类词接的宾语从句,否定要提前。而对于否定句的回答,与习惯相反,yes是“不”no 是“是的”B,D结构不正确,首先要排除。而我们看后面的BUT,表示转折,说明回答者的队没有打赢。那么就是we can't. 正确答案是A。翻译为“是的,我们没有赢” 3. ---Have you finished your work yet? ---No, not yet. I think it?ll take _____ ten minutes. A. another B. other C. others D. more 答案:A, 解析:another +数词+名词固定用法,another表示“另外的,再” 根据题目意思,可以判断是需要再花10分钟,所以答案是A。 4.Roy made several kites, but _____ of them can fly high in the sky A.neither B. none C. all D. most 答案:B, 解析:neither "两者中任何一个都不" all "三者或三者以上都" most"大部分" 根据题目意思,只有none表示“一个都没有”没有确定的数量,不知道是2个还是3个或3个以上。 5. ---Will you be back ____ five in the afternoon? ---I?m not sure, maybe later than that. A. in B. before C. for D. until 答案:B, 解析:in 只能接一段时间,before "在...之前" for 接一段时间,until“直到...."答案为B。 6. ---I?m sorry to have kept you waiting long. ---Never mind. I ____ here for only a few minutes. A. have been B. have come C. have arrived D. waited 答案:A,

2020-2021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易错题含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小题。 ①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教其子弟,所以孝友、恭谨、礼让而温仁,必以处士为法,曰:“为人如连公足矣。”其矜寡、孤独、凶荒、饥馑之人皆曰:“自连公亡,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鸣呼!处士居应山,非有政令恩威以亲其人,而能使人如此,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②自其祖光裕尝为应山令,后为磁、郢二州推官,卒而返葬应山,遂家焉。处士父以疾废于家,处士供养左右十余年,因不复仕进。父卒,家故多资,悉散以賙①乡里,而教其二子以学,曰:“此吾资也。”岁饥,出谷万斛以粜,而市谷之价卒不能增,及旁近县之民皆赖之。人有贫而窃其牛者,官捕之甚急,以牛自归。处士为之愧谢曰:“烦尔送牛。”厚遗以遣之。 ③处士有弟居云梦,往省之,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应山之人去县数十里迎哭,争负其柩以还,过县市,市人皆哭,为之罢市三日,曰:“当为连公行丧。” 1.解释下列加着重号字的意思。 (1)使吾无所告依而生,以为恨. (2)以牛自归. (3)厚遗.以遺之 (4)争负.其柩以还 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以一布衣终于.家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B.而.能使人如此人不知而.不愠 C.处士父以.疾废于家策之不以.其道 D.当为.连公行丧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翻译下面句子。 (1)其所谓行之以躬,不言而信者欤! (2)得疾而卒,以其柩归应山。 4.文章第②段记述了连处士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从中看出“连处士”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 1.(1)遗憾。(2)归还。(3)赠送。(4)背。 352.B 3.(1)大概这就是所说的只要亲身去做,即使不说也能取信于人吧! (2)得病死去了,(弟弟)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4.写了连处士照顾父亲而不仕、资助乡亲度灾年、原谅窃牛者等事情。从中看出连处士是一个孝以侍亲、乐善好施、宽以待人。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

中考英语单选各种难题易错题

中考英语单选各种难题易错题 A. What fine weather B. What a fine weather C. How a fine weather D. How fine a weather 解析:选A. 此题容易误选B. weather是不可数名词,前面不能有不定冠词。英语中经常考查的不可数名词有work, news, adivice, information等。 ( ) 2.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__________? A. shoe factory B. shoes factory C. shoe’s factory D. shoes’ factory 解析:选A. 此题极易误选B, C, D. 英语中名词单数可以修饰名词,如: an apple tree →two apple trees. 但注意 a man teacher→two men teachers。 ( ) 3. This class ________ now. Miss Gao teaches them。 A. are studying B. is studying C. be studying D. studying 解析:选A. 此题容易误选B. class, family, team等单词如果表示整体谓语就用单数,表示个体就用复数,从语境及其后面的代词them可以看出,class表示个体,故选择A。 ( ) 4. We will have a _________ holiday after the exam。 A. two month B. two-month C. two month’s D. two-months 解析:选择B 此题容易误选C, D. 在英语中数词中间用连字符号加名词单数,构成符合名词,在句中只能作定语,如果选择C, 需要把逗号放s后面。 ( ) 5. There is no enough ________ on the corner to put the table。 A. place B. room C. floor D. ground 解析:选B. 此题最容易误选A.。 room在句中是空间而非房间。句意:角落里没有摆桌子的空间了。 ( ) 6. We can have _____ blue sky if we create _____ less polluted world。(苏州2010) A. a; a B. a; the C. the; a D. the; the 解析:选A. 此题容易误选C, D. 根据句意:如果我们创造一个没有污染的世界,那么我们就用一个蓝色的天空。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文名句常考易错题汇编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古诗文名句常考易错题汇编 一、哲理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11.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1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二、生活情趣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2.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 4.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刘禹锡《陋室铭》) 6.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7.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桃花源记》) 8.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三、读书 1.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3.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6.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7.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备战中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专项易错题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北山① [宋]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②,直堑③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①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②陂(bei):池塘。③堑:这里指水渠。 (1)请赏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1)“输”字用了拟人(化静为动)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抒发了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 (2)写诗人流连于自然的美景之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境。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精练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在这里,“输”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池塘,春水涨满池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 (2)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心境的感悟能力。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这首诗是写王安石的闲适生活。开头说,北山把它的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于是涨满了陂堤;不管是直的堑沟,曲的塘岸,都呈现一片滟滟的波光。两句概括了眼前的景色。下面转一笔就写自己:由于心情悠闲,一坐下来就是半天;也因为心情悠闲,看见树上的残花一瓣两瓣飘落地上,索性便一二三四地计数着,看看这会子功夫到底落了多少瓣。待他感到坐倦了,于是站起来,缓缓向家走去。“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 2.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最新中考英语单选易错题集100道(1)

中考英语精选单选题错题100题 1 What do you think _____ solve the problem 2 In the past he ofte n made his sister __ , but now he is ofte n made __ by his sister. 3 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the sun ___ in the east. A rises B rose C raises 4 He lives in a village ___ there are a lot of trees. A there B where C that 5 He________ Alice for ten years. A married to B has married to C has married D has bee n married to 6 We n eed fiftee n more people ____ our team to do the job. A but B except C as well D besides 7 They won't allow us _______ at this beach. A swimmi ng B to swim C swam D swim 8 Is this factory _____ you visited last week? A that B where C the one D in which 9 The reas on ___ he was abse nt from the meeti ng was __ h is car broke dow n on the way. A that; because B why; that C that; that D for; that 10 Is the river ____ through that tow n very large? A which flows B flows C that flow ing D whose flows 11 The teacher told me that the stude nts I wan ted to see were seen football on the playgro und just now. A playi ng B to be playi ng C play D to play 12 The red rose is the only one _____ I real like. A which B who C that D whom 13 All the apples ____ fell dow n were eate n by the pigs. A those B which C what D that 14 Don't forget the day ____ you were received into the Youth League. A whe n B that C at which D where 15 I prefer ______ at home to ______ outside. A stay ing, play ing B to stay, play C stay ing, play D to stay, play ing 16 The box is ____ what I saw in the shop. A same as B the same like C the same that D the same as 17 The pen _____ she writes letters is broke n. A which B that C with which D by which 18 Would you like to ____ us in our discussi on. A take part in B join C tak ing part in D joi ning A you can do B can you do C you can do to D can you do to A to cry; to cry B cry; cry C to cry; cry D cry; to cry D raised D which

中考数学易错题汇编及答案

初中数学选择、填空、简答题 易错题集锦及答案 一、选择题 1、A 、B 是数轴上原点两旁的点,则它们表示的两个有理数是( C ) A 、互为相反数 B 、绝对值相等 C 、是符号不同的数 D 、都是负数 2、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b|的结果是( A ) A 、2a B 、2b C 、2a-2b D 、2a+b 3、轮船顺流航行时m 千米/小时,逆流航行时(m-6)千米/小时,则水流速度( B ) A 、2千米/小时 B 、3千米/小时 C 、6千米/小时 D 、不能确定 4、方程2x+3y=20的正整数解有( B ) A 、1个 B 、3个 C 、4个 D 、无数个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B 、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 C 、一条直线是一个平角 D 、把线段向两边延长即是直线 6、函数y=(m 2-1)x 2 -(3m-1)x+2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情况是 ( C ) A 、当m ≠3时,有一个交点 B 、1±≠m 时,有两个交 C 、当1±=m 时,有一个交点 D 、不论m 为何值,均无交点 7、如果两圆的半径分别为R 和r (R>r ),圆心距为d ,且(d-r)2=R 2 ,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B ) A 、内切 B 、外切 C 、内切或外切 D 、不能确定 8、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a 、b 、c 的小点分别是A 、B 、C 且b

备战中考语文易错题精选-诗歌鉴赏练习题(1)

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1.下面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一二句写诗人回顾身世、追述战斗生涯,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 B.三四句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诗人巧妙的运用了地名与心情的双关语,寓意深刻,富有情味。 D.最后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现出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昂扬斗志。 【答案】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作者在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抓住了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二是起兵勤王。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心境结合在一起。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的谴责!所以A项中的“暗示其对现在艰难困苦生活的不满”的理解是错误的。 2.湖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展开想象,描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所展现的画面。 2.全诗写出游人怎样的心情?诗中的哪个词语印证了你的判断? 【答案】 1.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面四周,生长茂盛的青草,一只只白鹭在湖面上自由飞翔。 2.愉快(或高兴、愉悦等)“人意好”(或“好”“意好”) 【解析】 1.本题考查描绘诗中展现的画面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画面:在那开满了红花的树上,欢跃的群莺在不停的鸣叫;西湖岸边已长满了青草,成群白鹭在平静的湖面上翻飞。 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心情。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全诗内容,抓住词语“人意好”来分析表达诗人的心情即可;注意要抓住“愉快的心情”来理解。 3.阅读许浑的《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①》一诗,回答问题。

中考英语易错题单选练习附答案

单项选择 ( )1. old lady in red is university professor. A. An; a B. An; / C. The; a D.The; an ( )2.--- Mom, could you buy me a dress like this? --- Certainly, we can buy one than this, but this. A. a worse; as good as B. a better; better than C. a more important; not as good as D. a cheaper; as good as ( )3.Could you tell me ? A. what she had done with the newspaper B. what the matter is with him C.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nearest hospital D. which gate I should go ( )4.--- Who will send you to the new school, your mom, your dad or your uncle? --- . I’ll go there by myself. A. All B. Either C. Neither D. None ( )5. I can still remember the sitting-room my mother and I in the evening. A. which; used to sit B. /; used to sit in C. that; used to sitting in D. /; are used to sitting ( )6. Everyone went to the movies me last night. I had to do my homework. A. by B. except C. including D. besides ( )7. he doesn’t hurt his leg, Jim will win the race. A. Although B. Since C. When D. If ( )8. I have just my book but I can’t find my notes in it. A. looked for B. looked after C. looked up D. looked through ( )9. ---Could you tell me ? --- Walk along the street and turn left at the first crossing. A. how I could get to the bank B. how can I get to the bank C. how to reach to the bank D. the direction of the bank ( )10. I was so busy with my schoolwork that I had time to play with my friends in those days. A. little B. a little C. few D. a few ( )11. ---How big is your office? --- Well, the of the office is 35 square meters. A. place B. area C. space D. room ( )12. ---Would you like to go to Mount Qian with me ? --- A. Not at all. B. Yes, I had love to. C. Yes, I’d love. D. Why not? ( )13. ---Have you ever visited the Maldives, Mr Hanson? --- Yes, I there with my wife last summer. A. have visited B. visited C. would visit D. visit ( )14. My grandma is so kind that she always does what she can people. A. help B. helps C. to help D. helping ( )15. fresh air! The haze has gone and the sky is clear. A. What B. How C. What a D. How a

七下英语易错题集

单选(1%×40) 1. ?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 and you’ll see it A. Where can I go B.When can we get to the station C. Where is the shop D.Which bus can I take 2. There are two bridges the river. A. across B. through C.on D.over 3. How does your father usually go to work? A. take taxi B. take a taxi C. by taxi D. by a taxi 4. The supermarket is ? A.on Fifth avenue B. on the Fifth avenue C.in fives avenue D.in the Fifth avenue 5.Garden District is a good place ? A. to have funny B.having funny C. to have fun D. having fun 6.There some meat ,three eggs and two boxes of milk in the fridge. A.are B.has C.have D.is 7.Let’s football A.to go and to play B.to go and play C.go and play D.go and to play 8.Please let you about the news. A. him to tell B.her tell C.I tell D.she tell 9.Let’s friends.OK? A. is B.are C.be D.am 10.The children often watch movies Saturday evening. A.in B.on C.at D.for 11.What will your school be like in ten years? I think everyone will have a computer they can talk with each other on the Internet. A.because B.so C.when D.after 12.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eyes . A.Watch TV B.Eating C.Watching TV D.Smilling 13.Is Ben there? No, .He is playing football in the park. A.there isn’t B.he isn’t C.it isn’t D.he is 14. ? It’s snowing. A.Is it sonwing, B.What’s the weather there? C.How’s the weather there? D.How’s the weather like there? 15.I’m hungry ,Mom. . A. What about a hamburger? B. I’m hungry, too. C. I t’s time for lunch D. What about you?

2018年中考英语易错题汇编

18年xx英语易错题汇编 1. ---We?ll do what we can ____English well this term. ---It?s high time for you to work hard. A. study B. to study C. be studied D. be studying 答案:A, 解析:因为大家知道情态动词后接动词原形,但是请大家分析下句子的成分,这里的what we can实际省略了do,这个what we can do在句子中作宾语从句。正确答案是B,用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后面回答的it's time for do sth.....对某人来说是时候去做...这是固定用法。 2. ---I don?t think your team can beat theirs. ---____. But we could if Lin Tao were on the team. A. No, we can?t B. Yes, we can?t C. Yes, we can D. No, we can 答案:A, 解析:在think,believe这类词接的宾语从句,否定要提前。而对于否定句的回答,与习惯相反,yes是“不”no 是“是的”B,D结构不正确,首先要排除。而我们看后面的BUT,表示转折,说明回答者的队没有打赢。那么就是wecan't.正确答案是A。翻译为“是的,我们没有赢” 3. ---Have you finished your work yet ---No, not yet. I think it?ll take _____ ten minutes. A. another B. other C. others D. more 答案:A, 解析:another +数词+名词固定用法,another表示“另外的,再” 根据题目意思,可以判断是需要再花10分钟,所以答案是A。

中考语文易错题大盘点

中考语文易错题大盘点 词语 一、读音 1.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膝盖(xī)草丛(cōng) 胆怯(qiè)解剖(pōu) B脑髓(suǐ)蓦地(mò) 强迫(qiǎng)订正(dìng) C瞥见(piē)处决(chù) 执拗(niù)分泌(mì) D一幅(fú)翘首(qiáo) 魁梧(wú)瓦楞(lèng) 错选答案:D 错选原因:这里有两个不好掌握的音,一个是“瓦楞”的“楞”,另一个是“订正”的“订”,把“订”误读为“dìng”,正确读音是“dīng”。把“楞”误读为“lèng”,正确读音是“léng”。 正确答案:B 2. 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xiào)坦荡如砥(dǐ)辗转反侧(zhǎn)称心如意(chèn) B妄自菲薄(bó)潜移默化(qián)辙乱旗靡(mǐ)挑拨离间(jiàn) C装模作样(mó)峰回路转(zhuǎn)沁人心脾(qìn)赫赫有名(hè) D曲径通幽(qū)上窜下跳(cuàn)随声附和(hè)万籁俱寂(lài) 错选答案:D 错选原因:“装模作样”的“模”的读音是“mú”,“上窜下跳”的“窜”的读音是“cuàn”。 正确答案:C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差使(chāi)颠簸(bǒ)懦弱(nuò)随声附和(hè) B蹒跚(pán)不屑(xiè)热忱(chén)惟妙惟肖(xiào) C脉络(mài)狭隘(ài)混浊(hún)相形见绌(chù) D粘贴(zhān)执拗(niù)恣肆(zì)锐不可当(dāng)

错选答案:A 错选原因:“颠簸”的“簸”的读音是“bǒ”,不是“bō”。“混浊”的“混”字读“hùn”。 正确答案:C 小结: 容易读错的字音多为(1)多音字,如:“处决、订正、间隙、强迫、中看、潜移默化、字帖、挑拨离间、随声附和”等;(2)易读错的字,如“卑劣、订正、逮捕、一幅、根茎、剔除、弦乐、锐不可当、膝盖、脑髓、喷香、脊梁”等;(3)生僻的字,如“蓦地、永垂不朽、觥筹交错、瓦楞、颠簸”等。 二、字形 1. 字形有误的一组是() A鄙薄修葺畸形竹篾 B阔绰倦怠颧骨游弋 C隔阂滑稽琐屑忌讳 D害臊沟壑恳荒无赖 错选答案:A或C 错选原因:主要是没有掌握词的意思,不了解形声字。“恳荒”的“恳”应写为“垦”。同学们误认为“竹篾”的“篾”和“隔阂”的“阂”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D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论学习哪种知识,都应该辩伪去妄,掌握事物的真谛。 B模拟体育加试,同学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应再接再励,攀登高峰。 C北京办奥运既展示传统文化又展现精神风貌,可谓两全齐美。 D工匠们就地取材,建造了世界上最早的独拱石桥——赵州桥。 错选答案:C或B 错选原因:选错的原因是不知道“再接再励”的“励”应写成“厉”;“两全齐美”的“齐”应写成“其”。 正确答案:D 小结: 字形容易判断错误的原因 一是形近字,如“辨识、辨论”,“恳切、开垦”等。二是容易写别字的词语,如“再接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