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金字塔》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金字塔》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金字塔》教案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金字塔》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译、愧、熠、遐”4个生字;重点理解“不愧、遐想、熠熠发光”等词语。

2.朗读《金字塔夕照》,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记叙、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金字塔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金字塔夕照》,明确课文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金字塔的一组照片,特别是夕阳下的金字塔的照片。

导语: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板书: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而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埃及的象征——金字塔,去感受夕阳下金字塔的美丽、神圣与庄严。(板书:金字塔夕照)

2.齐读课题,引发思考。

过渡:读了课题,你会产生怎样的疑问?

预设: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式写夕阳下的金字塔?在夕阳下的金字塔旁,作者产生了哪些想法?本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简要介绍作者及古埃及金字塔的相关知识。

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我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其代表作有《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为了周总理的嘱托》《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等。

埃及金字塔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37米,塔基边长227米,用约230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的石材砌成,占地约5.3万平方米。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是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的。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

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帝王(法老)的陵墓,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听朗读音频,一边听一边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

2.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出停顿和人物的语气,圈画出生字新词。

3.教师检测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读错的字音,学生识记生字。

译y ì 名m ín ɡ 不b ù 愧k u ì 熠y ì 熠y ì 发f ā 光ɡu ān ɡ 遐x i á

◆需注意的字音:“愧”的读音是“kuì”,不是“kùi”;

“遐”的读音是“xiá”,不是“xá”。

◆需注意的字形:“译”的右下边是“”,不是“丰”;“熠”的右下边是“白”,不是“日”;“遐”是半包围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黄澄澄]形容金黄色。

[译名]翻译的名字。

[不愧]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

[熠熠发光]鲜耀地发着光。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风采]风度神采。

[激荡]文中指作者看到金字塔后思绪受到冲击而激动。

4.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在作者流畅又饱含韵味的文笔下,展现出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景。

5.指名读课文,说说每段大意,并给课文划分层次。

段落大意:

第1自然段:介绍游览的时间、地点及景色特点,交代金字塔的所在地。

第2自然段:描写金字塔在夕阳的照射下闪耀金光的宏伟、壮观的美景。

第3自然段:指出无论从象形的角度,还是从会意的角度,“金字塔”译名中的“金”都是绝妙的,赞美金字塔是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第4自然段:描述夕照中金字塔迷人的金色,激发了作者豪迈的感受,引发了作者的遐想和幽思。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夕阳映照下金字塔的美景。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写作者对金字塔的认识及金字塔给人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感受金秋九月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指名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想一想这句话写了什么。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2.指名说出对这句话的理解。

预设: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如“九月”“开罗”“金色”,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明确:这句话中的“九月”交代时间。人们常说“金秋九月”,九月是最美好的时节,九月是金色的。开罗是埃及的首都,横跨尼罗河,市区西南矗立着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写开罗,实际上介绍了金字塔的地理位置。“金色”是季节的颜色,也为金字塔设置了美丽的金色背景,点明题目。

感受壮阔雄浑

1.出示背景句,朗读并感受。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这句话为金字塔设置了怎样的背景?

明确:在金色的夕阳的照射下,田野、沙漠、尼罗河水等都变成金色的,为金字塔设置了广阔、壮丽的背景。

(2)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明确:说古老的金字塔像是用纯金铸成的,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夕阳下金字塔熠熠生辉、金光闪闪的特点。

2.出示正面描写金字塔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句子。

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那里放射出来的。

示例:

师:这句话从正面描写了沙漠中的金字塔,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生:用舒缓的语气,读出赞叹之情。

师:为了表达自己的赞叹之情,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生:作者写远望金字塔的所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突出了夕照下金字塔在沙漠中闪耀金色的美景。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种修辞手法把握得很好。那你们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有一个表示不确定的词语“似乎”?这个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生:不能。“似乎”表明是作者想象的,不是真实的,去掉了不符合实际。“似乎”用在这里,是为了突出金字塔的高大雄伟,突出金字塔在夕阳下闪耀的金色最为辉煌,闪耀的金光照射得最为遥远。

3.出示描写天地之景的句子,师生齐读,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你看,天上地下,黄澄澄,金灿灿,一片耀眼的色调,一幅多么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啊!

思考:这句话是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的?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

明确:作者将天地比作“开阔而又雄浑的画卷”,准确、形象地写出了金字塔所在的地方金黄、壮阔、雄浑的特点,蕴含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感受译名的绝妙

过渡:金字塔世界闻名,作者小时候也听说过。如今来到金字塔下,他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1.引导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的前两句。

预设:第一句话写的是作者小时候对金字塔的向往,第二句话写的是作者亲眼见到金字塔时心灵的触动。这两句话要读出不同的语气:第一句要读出向往之情;第二句要读出在金字塔下,作者情不自禁的激动之情。

思考: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明确:这两句话运用了对照的写法。小时候:听闻传说,向往风采;如今:亲眼所见,思绪激荡。作者通过对照描写,突出表现了金字塔是“人间的奇迹”。

2.出示谈论金字塔译名由来的语句,朗读并交流感受。

我不知道“金字塔”这个译名中的“金”,最早是怎么得来的。不管出于什么考虑,我认为都是绝妙的。你看金字塔多像一个“金”的汉字。几千年来,在人们的心目中,它不愧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1)简要概括这段话描写的内容。

明确:这段话描写的是作者对金字塔译名中的“金”的由来的猜测。

(2)你认为“金字塔”译名中的“金”是怎么来的?

示例:形译和意译两种。象形:金字塔像一个汉字的“金”。会意:金字塔是熠熠发光的珍宝,人类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它无疑比金子还要贵重。

拓展:象形是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是指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会意也是一种造字方法,是指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如“信”字,“人言为信”,“信”字由“人”字和“言”字合成,表示人说的话有信用。

(3)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对金字塔的赞美,对以埃及劳动人民为代表的人类的勤劳和智慧的赞颂。

感受金色的神奇

过渡:金字塔神奇、迷人,充满魅力,那么什么时候的金字塔最让人着迷呢?

下面我们就接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金字塔的最美时刻。

1.作者认为金字塔什么时候最美?

明确:在他人眼中,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而作者最难忘的是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2.作者为什么钟情于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明确:因为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金色迷人而神奇,把作者融化进神奇的境界,激起作者豪迈的感受,引发作者无边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

3.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描写、抒情。作者描绘了金字塔的神秘和绝美,十分形象、具体,表达了对夕照中金字塔迷人、神奇的色彩的赞美,抒发了豪迈的感受、深深的感慨、无边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总结主题思想。

明确:作者描绘了金字塔在夕阳的照耀下辉煌、神圣、美丽、壮阔、雄浑的金色,赞美了金字塔的宏伟壮观,赞颂了人类的勤劳和智慧,抒发了豪迈的感受、无边的遐想和怀古的幽思。

2.总结写法。

(1)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做到了寓情于景、寓情于事。

(2)运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语言优美生动。

(3)运用了联想和想象抒发感慨。

3.课外阅读穆青的《金字塔夕照》全文,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节选)

穆青

在司芬克斯面前,我停下了脚步。这个人面狮身的大石像,在暮色苍茫中,似乎也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关于它,过去我曾读过不少动人的描写,有人说它的表情是神秘的,也有人说它充满了忧郁。我想,这大概是由于各人的心情和感受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印象。当年,拿破仑侵入开罗,耀武扬威,不可一世。许多人拜倒在他的脚下,唯独这个司芬克斯依然昂首高踞,面向东方,仿佛故意在向他挑战,惹得这位法军统帅大为恼火,竟下令开枪打坏了它的鼻子。后来,一些外国的游人,又把它当作能够带来好运的神物,千方百计要从它身上砸点儿石块带走,这样就更使它遭到遍体鳞伤的摧残。只有那些真正同情埃及人民,并和他们有着同样命运的人们,才会从心灵深处感受到它的忧郁,甚至觉得它的眼睛里满含着泪水。

五千年了,这座人面狮身的石像,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啊!它目睹了埃及历史上的兴盛和衰微,也看到了近几个世纪以来,在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掠夺下,埃及人民的苦难;说司芬克斯是埃及历史的见证,是丝毫也不算夸张的。听说这里的声光表演,也让它用苍老的声音叙述自己的历史和见闻。当然,它可以讲许多令人神往的往事,也可以盛赞古埃及悠久而又灿烂的文化,但我不知道,对于眼前发生在它周围的情景:那剥落的石块,憔悴的沙漠,那贫穷的老人,肮脏的孩子,那一匹匹羸弱呆痴的骆驼,一双双在外国游人面前伸出的大手、小手……它又能说些什么呢?难道它能埋怨埃及子孙的不肖,责备他们是靠着祖宗的遗产在向人乞讨吗?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黏、刃、埃”等6个生字;重点理解“泛滥、精湛、不可思议”等词语。

2.朗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学习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从科学的角度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3.比较本课的两篇短文,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朗读《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明确课文运用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作用,进一步了解金字塔。

2.比较两篇短文在文体、内容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过渡:上节课,我们随穆青一起,去埃及的金字塔游历了一番,欣赏了夕照下金字塔的壮美景象,感受到了金字塔的神奇。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金字塔。但是,这次所学课文的体裁与以前的有所不同,它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通过多种形式展现了金字塔的重量、体积、建造情况,以及古埃及人贡献给世界的其他成就。这又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认识金字塔的窗口。

1.多媒体出示胡夫金字塔的一组照片,并用一系列数字标明其高、边长、面积等。

导语:看到这一组照片,我们无不为胡夫金字塔的高大、宏伟而惊叹。今天,

让我们走近胡夫金字塔,看看它有什么不可思议之处。(板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2.引导学生齐读课题,教师提问。

预设:胡夫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它的高是多少,面积是多少,体积又是多少?它在建筑技术方面有哪些独到之处?它在哪些方面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3.介绍胡夫金字塔的相关情况。

胡夫金字塔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的吉萨高地,是埃及现存规模最大的金字塔,又称吉萨大金字塔。塔高146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9米,现高137米,相当于50层楼那么高。塔身约用230万块石材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每块重达1.5吨至5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00万吨。它的规模是埃及至今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的。

它是一座几乎实心的巨石体,成群结队的人将这些大石块沿着金字塔内部的螺旋上升通道往上拖运,然后逐层堆砌而成,十万多个工匠共用约20年的时间才完成的人类奇迹。在1889年巴黎埃菲尔铁塔建成以前,胡夫金字塔还曾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学生默读,感受胡夫金字塔的壮观、精巧。

(2)指名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将生字新词做上记号,小组内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运用联系上下文推断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学习词语,作好笔记,举例运用。

(4)把好句、不理解的句子做上记号,小组内探讨交流。

2.汇报交流自学成果。

(1)教师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正确书写。

黏nián着物刀dāo刃rèn埃āi及泛fàn滥làn淤yū泥精jīnɡ湛zhàn

◆需注意的字音:

“滥”读“làn”,不读“nàn”;

“湛”读“zhàn”,不读“zàn”。

◆需注意的字形:

“埃”的右下边是“矢”,不是“失”;

“滥”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湛”的右上部里面有两横,不要多写。

◆多音字:

zhuó穿着着陆穿着.得当。

着zhe照着沿着我看着.她,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zháo着凉上不着天老师很会讲故事,同学们都听得着.迷了。

zhāo高着儿支着儿爷爷下棋可厉害了,爸爸总是棋差一着.。

[黏着物]能把东西粘连在一起的事物。

[泛滥]江、湖水溢出,淹没土地。

[淤泥]指淤积的污泥。

[精湛]某样技艺十分精深、高超。

3.指名概括这篇非连续文本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是一篇非连续性文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介绍了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体积、建筑年代、建筑工艺等方面的知识,点明“最大”二字;第二部分“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介绍了古埃及人创造的其他令人瞩目的成就,表现了古埃及悠久的文明史。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

1.展示胡夫金字塔的平面图,引导学生分析平面图上的数据,了解胡夫金字塔的重量、体积、面积、塔高、塔底边长及塔高、塔底边长的变化。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出问题。

(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约”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3)为什么要写变化?

3.师生共同解决刚才给出的问题,全面了解胡夫金字塔。

(1)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列数字。作者运用数字,准确、具体地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重量、塔基面积、体积、塔高、塔基边长等,使读者对胡夫金字塔有了清楚的了解。

(2)“约”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明确:“约”不能删掉。“约”在这里表示估计、推测,因为是推算的,而且因为风化,胡夫金字塔有变化,所以用“约”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3)为什么要写变化?

明确:介绍金字塔的变化,一是实际情况如此,二是让读者对胡夫金字塔的过去、现在都有所了解,而且还有可能预见胡夫金字塔的未来。

4.出示课文第2段的内容,了解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历史。

◇建于公元前2600年左右。建成几千年后,世界上才出现比它更高的建筑。

思考:(1)这段文字介绍的是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介绍了胡夫金字塔的建造年代,说明了胡夫金字塔的历史悠久。

(2)为什么在几千年后,才出现比金字塔更高的建筑呢?

明确:也许建造像胡夫金字塔这样的建筑难度太大,因此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是很难再出现更高的建筑的。

5.教师给出默读提示,引导学生默读第3段。

(1)这段话中出现了哪些数字?它们具体介绍了什么内容?

(2)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你能根据这些数字想象当时人们建造胡夫金字塔的情景吗?

6.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交流后回答。

(1)这段话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列数字、作比较。作者列举数据,并拿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较,使我们对胡夫金字塔的重量、高度、塔基面积有更为具体的认知和感受。

(2)想象当时的人们是怎样修建胡夫金字塔的。

示例一: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块可能是用大船在尼罗河河水泛滥时运来的。

示例二:胡夫金字塔塔顶上的石块可能是用杠杆运上去的。

7.学习课文第4段,了解胡夫金字塔石缝间的缝隙。

思考:(1)胡夫金字塔石缝间的缝隙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进行介绍?

明确:石缝间的缝隙非常紧密,作者举利刃也难以插进缝隙的例子具体说明。

(2)如此精湛的工艺,当年的工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明确:可能是工匠将石头磨得光滑平整,这样叠加起来的石头不用黏着物也能贴合紧密,以至于难以插入利刃。

8.学习最后一段话,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发生在胡夫金字塔身上的各种巧合。

探究:课本中给出的情况难道是巧合吗?

生1:我认为只是巧合。

生2:我认为当年的设计者进行了精心的计算,这样留给后人去研究,说明古埃及人特别聪慧,他们对宇宙的认识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9.教师小结这部分的学习内容,并引出下一部分的学习内容。

小结:借助胡夫金字塔,我们对埃及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建筑情况、精湛工艺等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不得不惊叹古埃及人的高超智慧。在古埃及,还有哪些惊人的成就呢?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了解一下。

建造金字塔时的古埃及

1.课件出示第1段话,启发学生思考探究。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思考:金字塔为什么要建在尼罗河的西岸?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1)便于建设者生活;(2)便于运送石块、木料等建筑材料;(3)

埃及人独特的生死观,他们认为尼罗河西岸是太阳降落的地方,象征生命的结束。对金字塔建造地的选择,体现了设计者的聪明智慧。

2.引导学生默读第2段话,思考作者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表现古埃及人在其他方面取得的成就。

明确:这段话运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让人惊叹。

3.指名朗读第3、4段话,出示思考题。

(1)这两段话介绍了哪些内容?

(2)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4.学生交流讨论,汇报展示。

(1)这两段话介绍了哪些内容?

明确:介绍了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②考古学家发现了采石场遗迹。

(2)作者为什么要介绍古埃及人的采石场遗迹?

明确:采石场遗迹揭示了金字塔巨大石块的来源,有力地说明建造金字塔是多个部门、多种技术、多个行业合作的结晶。

5.出示最后一段文字,指名说出自己的理解。

除了金字塔,古埃及人还有石窟陵墓、神庙等多种令人惊叹的建筑成就。

示例:这句话指出古埃及人在石窟陵墓、神庙等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建筑成就,表现了他们的勤劳、聪明、智慧,他们掌握了当时很多门类的、先进的建筑技术,所以才能有这么多超越人的想象的建筑成就。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2.出示关于金字塔的资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1)关于金字塔的未解之谜。

示例:①建造之谜:四千多年前,古埃及人是如何用双手和一些非常简单的

工具建造出金字塔这一建筑史上的奇迹的?

②狮身人面像之谜:古埃及人建造狮身人面像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③数字之谜:为什么胡夫金字塔的自重乘以10的15次方正好是地球的重量?

(2)读下列链接材料,谈谈感受。

1864年,史密斯实地考察胡夫大金字塔后声称他发现了大金字塔更多的数学上的奥秘。例如,塔高乘以10亿就等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后来,另一位英国人费伦德齐·彼特里带着他父亲用20年心血精心改进的测量仪器又对着大金字塔进行了测绘。在测绘中,他惊奇地发现,大金字塔在线条、角度等方面的误差几乎等于零,在350英尺的长度中,偏差不到0.25英寸。它的边长正好是362.31库比特单位(230.36米),跟地球一年的天数大体相同;它的塔底周长乘以2又正好是赤道的时分度,塔底周长除以2倍的塔高(未塌落时高146.591米)就等于3.1416,和圆周率差不多;把它的自重乘以10的15次方就是地球的自重;塔高乘以10亿,约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地球的子午线正好从金字塔的中心通过;两极轴心每隔25827年正好转一圈,大金字塔的两条对角线的和就是25826.6厘米。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金字塔》与我们以前学的课文稍有不同,因为它是由两篇短文组成的,且其中一篇是我们不曾学过的文体,即非连续性文本,这是一种比较新颖的文体形式。因此,在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我重在引导学生认识通讯和非连续性文本两种文体的不同特点,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从关键语句入手,通过逐段、逐层分析,使学生一步步把握文章的核心。但是,在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这篇自读课文花费的时间稍多,有些环节稍显多余;关于金字塔的知识拓展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思维没有被充分打开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注意改进,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学好语文。

(2020年)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解析 2019年春期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收了语文课程建设和课堂改革的重大成果,借鉴了各地课堂教学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拓展知识的宽度,提高能力的梯度,增强素养的厚度,强化情感的温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材特点: 1.注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养成高尚道德情操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通过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童话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传递热爱祖国,实事求是,勤劳勇敢等正能量。 2.注重夯实基础。 重视识字写字,重视阅读,重视习作,重视口语交际,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享受学语文的过程而不是学课文的过程。 3.注意以生为本。 中年级学段的语文学习呈现一种过渡性,本册教科书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方向,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享受学语文的乐趣。 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打好基础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多种多样的活动为平台,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一步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 5.关注大量阅读。 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设计了资料袋供学生参考,还专门设

计了“快乐读书吧”作为读书专题活动,学生既能将习得的学习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又能从阅读中获得新知识。 6.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积累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将其应用到学习过程中,变被动接受为主自动获取。 二、教材单元分析: 2019春期部编本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按照专题编排内容,安排了八个学习主题,分别是“感受多彩春天”、“品味经典寓言”、“体会传统文化”、“关注精彩发现”、“发挥无限想象”、“追忆幸福童年”、“探索自然奥秘”、“遨游童话王国”。一共选编了28篇课文,其中22篇为精读课文,6篇为略读课文。课文语言规范,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体裁多种多样,内容生动,趣味性强,既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也弘扬了中华优良传统,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口语交际,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交际中的情境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 语文园地,围绕本单元进行整理复习,每个语文园地包括以下版块:交流平台——回顾本单元知识,加以强化。词句段运用——重视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书写提示——重视汉字书写,强调写好汉字。日积月累——安排经典名句,集中学习传统文化。 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后还有快乐读书吧,这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连接的重要枢纽,以这个活动为平台,将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享受阅读,体现了大语文观。 第三单元第12课之后有一次综合性学习,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这与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相契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第五单元为作文单元,集中学写想象作文。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材课文目录【2020最新】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是特别喜欢课外书。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在低年级,推荐给他们一些民间故事,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来读;在中高年级,推荐一些儿童文学,杂文随笔,报刊杂志,科幻漫画,历史名着,文学名着,名人传记等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多种书籍来读,并且取消种种人为的限制,允许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理解能力是一种语文素养,它不会像识记能力那样易于形成,需要耐心长期积累。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譬如,在小学阶段可以让孩子阅读根据名著改编的连环画,小学高年级可以让孩子阅读一些专门给少年儿童看的名著简写版。进入初中,就应该接触原著。我们建议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毕业阅读的课外书最低应该在500本之上,最好在1000本以上。其中包括100本以上各行各业的人物传记,来奠定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基础。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 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中学毕业孩子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汇总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电子教案 1 《古诗三首》 一、新课导入 1.师述: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以描绘美景为主题的三首古诗,看看古人是怎样通过诗歌的形式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的。请欣赏: 2.(PPT出示:春天和初夏美景的图片。) 2.板书课题:1 古诗三首 3.(回顾学法并板书:古诗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二、目标引领 知识与能力 1.会认“鸳、鸯、惠、崇、豚、减”6个生字,会写“融、燕、鸳、鸯、惠、崇、芦、芽、梅、溪、泛、减”12个生字。 2.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说三首诗写了怎样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

境美。 学习重点: 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理解古诗的意思。 学习难点: 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学法指导:(供教师参考) 初读诗歌,模仿老师的范读,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象画面,说一说前两首诗分别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后一首诗又写了初夏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结合自己的认识体会诗人的感情。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字词运用(PPT出示)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把诗读通顺。 融(róng)燕(yàn)鸳(yuān)鸯(yāng)惠(huì)崇(chóng) 芦(lú)芽(yá)梅(méi)溪(xī)泛(fàn)减(jiǎn) 迟日燕子鸳鸯惠崇晚景蒌蒿(lóu hāo) 河豚(tún)泛尽绿阴黄鹂 2.检查字音,交流重点字词的理解。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出示短语。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了解“霜降”。认识部首左耳旁。交流自己积累的带有这个部首的其他字。 (3)指名说说下雪时的情景,感受雪花的轻盈。 5.教学词串:青草红花游鱼飞鸟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出示课文插图, (2)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 (3)出示词串三和四。第2 / 5页 (4)指名朗读,开火车读,齐读。 6 (1)仔细观察本课的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换偏旁法,如“雪”,可以通过换偏旁变成“霜”识记;比较识记法,如“入”字,通过和“人”比较识记;通过形象演变进行识记,如“飞”字,可以想象成鸟的形状等;加一加法,如“落、飘”,可以用部件加一加的方法记忆。) (2)小组内互相交流好方法。 三、示范指导,书写生字 1.指导书写生字“春、冬、花、入、风、雪、飞”。“冬”的两点要在竖中线上。“入”的第二笔要长,并且要出头。 “风”和“飞”的横斜钩要写得稳当。 复习书写姿势:书写时要做到哪“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3(提醒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说说春风吹过来的感觉。 比较被夏天的风、秋天的风、冬天的风吹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说说夏天下雨的情景,读出雨下得大的感觉,读好“落”。有感情地齐读第二组词串。 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景物。 小组合作,借助拼音等方法朗读词串,相互正音。 仔细观察,自主识记生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的 1)学生抽读生字,复习巩固生字的读音。 (2)分析生字,记忆生字,了解结构。 (3)示范指导,学生书空笔顺,认真练写。 学生当小老师给老师讲一讲每一个笔画应该占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 学生完成书中的写字练习,先书空笔顺,再观察每一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看清难点笔画的写法,然后描红,最后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020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

第一单元教后反思 1.《古诗三首》是小语教材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三首古诗词, 《绝句》这首诗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神 的篇章。 我抓住了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我 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读古诗,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 合图片,小组交流领悟作者描绘了衣服怎样的画面。抓住杜甫诗中 “一动一静”的描写读出春的生机与和谐。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不足之处我缺乏教学激情,致使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参与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意境幽远,它深深地烙刻在我的记忆里, 久久不能忘怀。全诗用白描手法简洁的写出了最富有特征的景物,使人如沐浴春风,如临其境。因此我从感性知识入手,通过读,以读解义、以读悟情。结合注释理解了“三两枝”、“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的意思。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入手,巧妙点拨,横向迁移,最终化解难点。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体会了诗的情感,进入了诗的意境。在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三衢道中》的教学中,我让学生以诗人的身份想象“山中景 象”,做一回曾几吟诵这首诗,以其他景物为内容创造性的改写最后两句诗,丰富的教学情境最大限度的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山中景象”为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那一串串生动美妙的词汇,那一个个有趣却不无依据的猜想,把学生带入了诗中情境,自然而然地体会到诗中的情感。领略到诗文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深层次的诱发了学生的审美体验。创造性的改写最两句诗,既是进行仿写古诗文训练,也是对学生前面想象的概括、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汇总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内容汇总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绝句》[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迟日]春季太阳落山渐晚,所以说“迟日”。 [泥融]这里指泥土湿软。 [鸳鸯]一种鸟,常在水边嬉戏,雄鸟与雌鸟常结对生活。 诗人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朝河南府巩县(河南郑州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释义: 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赏析: 诗一开始,就从大处着墨,描绘出在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用笔简洁而色彩浓艳。“迟日”即春日,语出《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迟迟”。这里用以突出初春的阳光,以统摄全篇。同时用一“丽”字点染“江山”,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这虽是粗笔勾画,笔底却是春光骀荡。 第二句诗人进一步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因为诗人把春风、花草及其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所以读者通过联想,可以有惠风和畅、百花竞放、风送花香的感受,收到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在明丽阔远的图景之上,三、四两句转向具体而生动的初春景物描绘。 第三句诗人选择初春最常见,也是最具有特征性的动态景物来勾画。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子,正繁忙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这生动的描写,使画面更加充满勃勃生机,春意盎然,还有一种动态美。杜甫对燕子的观察十分细致,“泥融”紧扣首句,因春回大地,阳光普照才“泥融”;紫燕新归,衔泥做巢而不停地飞翔,显出一番春意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 第一单元 3.古诗三首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日积月累一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第二单元 日积月累二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第四单元 8.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第四单元 10.古诗三首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2. 为人民服务(2-3自然段)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只要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日积月累四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春夏秋冬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并不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出示词语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一年有哪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出示图片,做游戏.猜猜出示的图片分别是哪个季节.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图画、颜色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顺应儿童的心理,开课伊始,创设新奇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1.出示课文中的四季图.认识“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先跟同桌说一说,然后告诉老师. (2)根据交流出示词语: 春风夏雨秋霜冬雪 (3)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词语. (4)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其中重点指导读好后鼻音:风冬翘舌音:霜 2.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个景物,说出这些景物的特点. 3.出示:霜和雪 (1)交流:你们生活中见到过“霜、雪”这两种自然现象吗? (2)教师讲解有关霜的小知识.雨字头的字大都是一种天气现象.大家看,借助字的偏旁,我们还能认识这些字. (3)相机识记生字.认识部首“雨字头”. (4)仔细观察,说说“雨”作部首时,在写法上有什么变化.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必背课文(最新)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必背课文、古诗、日积月累 班级:姓名 一.诗词古文 1. 绝句家签: 2. 惠崇春江晚景家签: 唐代杜甫(fǔ )宋代苏轼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3.三衢道中家签: 4. 忆江南家签: 宋代曾几唐代白居易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5.守株待兔家签: 《韩非子?五蠹(dù)》 宋人有耕(gēng)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shì)其耒(1ěi)而守株,冀(jì)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6.元日家签: 7. 清明家签: 宋代王安石唐代杜牧 爆竹声中一岁除,清明时节雨纷纷, 春风送暖入屠苏(tú sū)。路上行人欲断魂(hún)。 千门万户瞳(tóng)瞳日,借问酒(jiǔ)家何处有? 总把新桃换旧符。牧(mù)童遥指杏花村。 8.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家签:9. 滁(chú)州西涧(jiàn) 家签: 唐代王维(wéi) 唐代韦应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怜幽(yōu)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yú)少一人。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大林寺桃花家签: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fēi)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hèn)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二.必背成语归纳 1.寓言故事成语家签: 邯郸学步滥竽充数掩耳盗铃自相矛盾刻舟求剑画蛇添足杞人忧天井底之蛙杯弓蛇影守株待兔互相缠绕揠苗助长狐假虎威揠苗助长狐假虎威 2.八字成语家签: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yān)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chì),近墨者黑。 3.课内成语家签: 互相缠绕光彩夺目烂漫无比夺门而逃耿耿于怀玲珑娇软信守承诺波光粼粼随风飘动翩翩起舞严丝合缝和睦相处翻来覆去灰心丧气无忧无虑源源不断奔流不息一无所有津津有味回首遥望形态各异窃窃私语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昙花一现欣然怒放张牙舞爪轻清脆丽群星闪烁夜幕降临振翅飞翔波涛澎湃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美观大方恼羞成怒 三.日积月累 1.文学常识家签: 文房四宝:笔墨(mò)纸砚(yàn) 雅(yǎ)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lán)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2.有关知错就改的名言家签: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gǎi)。-------《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wèi)过矣(yǐ)。-------《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yān)。--------《左传》 改过不吝(lìn),从善如流。--------苏轼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美版)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短文阅读(完美版) 一、阅读理解。 真正的财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我们家是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 几个星期后,一辆崭新的别克牌汽车在大街上那家最大的百货商店橱窗里展出了。这辆车已定在今夜以抽奖的方式馈赠给获奖者。不管我有时多么想入非非,也从来没有想到过幸运女神会厚待我们这个在城里唯一没有汽车的人家。当扩音器里大声叫着我父亲的名字,明白无误地表示这辆彩车已属我们家所有时,我简直还不相信这是事实。 父亲开着车缓缓驶过拥挤的人群,我几次想跳上车去,同父亲一起享受这幸福的时刻,却都被父亲赶走了。最后一次,父亲甚至向我咆哮:“滚开,别呆在这里,让我清静清静!” 我无法理解父亲的感情。当我回家后地向母亲叙述时,母亲却似乎非常理解父亲,她安慰我说:“不要烦恼,你父亲正在思考一个道德问题,我们等待他找到适当的答案。” “难道我们中彩得到汽车是不道德的吗?”我迷惑不解地问。“汽车根本不属于我们,这就是问题的关键。”母亲回答我。我歇斯底里地大叫:“哪有这样的事?汽车中彩明明是扩音器里宣布的。” “过来,孩子。”母亲温柔地说。桌上的台灯下放着两张彩票存根,上面的号码是58和59,中彩的号码是58“你看两张彩票有什么不同吗?”母亲问。 我看了好几遍,终于看到彩票的角落上用铅笔写的淡淡的“K”字。“这K 字代表凯特里克。”母亲说。“吉米·凯特里克,爸爸交易所的老板?”我有些不解。 “对。”母亲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跟我讲了。 当初父亲对吉米说,他买彩券的时候可以代吉米买一张,吉米咕哝说:“为什么不可以呢?”老板说完就去干自己的事了,过后可能再也没有想到过这事。58那张是给凯特里克买的。现在可以看得出来那K字是用大拇指轻轻擦过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最新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 教学方法有创新。不照本宣科,不满堂灌,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关于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语文教案人教版1 设计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注意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生命体验,通过以“说”与“读”、“读”与“悟”的结合,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亲对儿子的爱。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说“母爱” 1.欣赏《懂你》。 同学们,你们知道满文军的这首歌要献给谁的吗?(献给母亲的歌) 2.叙说“母爱”。 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都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请大家把你知道的或你亲身体验到的有关“母爱”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可引导学生从电视电影、课外阅读、自身经历等方面去说) 3.导入新课。 母爱是无私的,是无微不至的。可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当儿子生病发烧的时候,做过多年医生的她不但不在家里给儿子找药治病,反而逼儿子独自去医院看病。这位母亲到底爱不爱自己的儿子?她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会看病》这篇课文。 二、阅读课文,懂“母爱” 1.一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准读通。(自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朗读、速读……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讨论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打蔫、艰涩、残忍、喋喋不休、雪上加霜、按图索骥、忐忑不安”等词语) (2)初步感知内容,并提出不懂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两种方式解决:同学间互相解决,留待深入阅读时理解。) 2.二读课文。 (1)按要求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的句子。 (2)把画出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母亲的感情变化。 做出决定──犹豫不决──心软后悔──自责担心──勇气回升 (3)深入理解感悟:(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以下句子) “我的心立刻软了。是啊,孩子毕竟是孩子,而且是病中的孩子。”(母亲内心矛盾,爱子之心昭然若揭) “我想我一定是世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深深自责,足见爱子之切) “时间艰涩地流动,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但我的心还是疼痛地收缩成一团。”(“度日如年”的感觉只因母子情深) “我知道应该不断地磨练他,在这个过程中,也磨练自己。”(磨练的是“意志”,体现的是“至爱”) “孩子,不要埋怨我在你生病时的冷漠。总有一天,你要离我远去,独自面对生活。我预先能帮助你的,就是向你口授一张路线图,它也许不那么准确,但这是我的责任。”(负责任的爱是真爱) 3.三读课文。 母爱是广袤深远的,母爱的表达也是异彩纷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好好体会母亲的感情。(读好描写母亲语言、心理等句子是重点,读出感情的变化是关键) 三、联系实际,赞“母爱” 1.教师引导。 “母爱”的主题是永恒的,是共同的。但每个人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字义理解

4 字义理解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一、查字典填空。(40分) 1.“素”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素”在字 典中的解释有:①本色,白色;②颜色单纯,不艳丽;③本来 的;④向来。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素.来( ) B.素.雅( ) C.素.服( ) D.素.质( ) 2.“乏”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用数笔画查字法应当查( )画。“乏”在字典中的解释有: ①缺少;②疲倦。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疲乏.( ) B.乏.味( ) 3.“旦”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 ),再查( )画。“旦”在字 典中的解释有:①早晨;②天,日;③传统戏曲里扮演妇女的 角色。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A.通宵达旦. ( ) B.元旦.( ) C.花旦.( ) 二、查字典,完成练习。(20分)

三、给下面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15分) 【光景】①风光景物。②境况;状况;情景。③表示大约的时间或数量。 1.元旦的光景 ..与除夕截然不同。 ( ) 2.这间屋子里有十几个小孩子,大都只有五六岁光景 ..。( ) 3.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 ..一时新。 ( ) 【成熟】①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到完备的阶段。②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4.夏天到了,菜地里的西红柿、豇豆、辣椒都成熟 ..了。( ) 5.我的意见还很不成熟 ..。 ( )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5分) 招聘考试 雅利安公司是一家外资企业,更确切地说,是美国环球广告代理公司中国办事处。因为业务需要,雅利安公司正准备招聘四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识字 1.春夏秋冬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识字第1课《春夏秋冬》 二、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识字课文。本课以词串识字的形式出现,围绕着“四季”这个 主题,勾画出了一年不同的四季画面。全文共有8个词语,8个短语,分成四组,第一组、 第三组,揭示了四季的代表性天气以及四季的景物,第二组、第四组则告诉了我们这些景物 的特点。课文浅显易懂,插图优美,从儿童的生活出发,因此学生对于本课内容的理解难度 并不大。 三、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识字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因此,本识字课建立在“趣味”的基础上,借助插图,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经历识字过程,获得识字体验,最终准确识字。同时,本课词串读起来有一定的节奏感,因此教师还要放手 让学生多读,反复接触文本语言,感受文本的韵律美。 四、教学目标 1. 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 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 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 个字。 2. 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 美好。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短语意思。 教学难点:认识四季的季节特点和美丽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六、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导入:时光老人有四个孩子,他们的名字分别叫做:春、夏、秋、冬,今天我们就来 和这四个孩子交朋友。(相机板书课题,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2.多媒体出示有关春、夏、秋、冬的四幅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认识。 3.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交流对这四个季节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学生自主观察课文插图,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词语和短语,多读几遍,并与同桌互相检查 朗读情况。 2.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师出示词语卡片“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指名学生认读,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相机正音,强调“风、霜”是后鼻音,“春”是翘舌音。 3.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1)师多媒体出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 (2)指名学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句子说清楚,读完整。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精选考试类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1、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感受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和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3、借助此诗的学习,初步了解题画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有关资料,结合插图展开联想、理解诗意,学习诗人对画面生动的描述,感受诗人对生活热爱的情感。 教学理念 1、遵循古诗的教学规律,以读促学。 2、把握古诗的特点,因材施教。

3、挖掘教学资源,拓展延伸学习内容。 4、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教学准备 挂图、苏轼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小黑板出示小知识。 课外知识积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各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与南宋辛弃疾合称“苏辛”。 2、板书课题:惠崇《春江晚景》 3、出示惠崇《春江晚景》的教学挂图。 引导学生读懂诗题,指导学生观察教学挂图上的内容;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为北宋名僧惠崇所作之画《春江晚景》而题诗,写的是江南初春的景象。 二、初读古诗 1、小黑板出示自学提示(一) ①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②能认识“蒌蒿”二字,正确书写“崇”、“轼”二字。 2、学生自学。 3、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相机出示教学挂图)。 ①识字“蒌蒿”、“崇”、“轼” ②指多名学生读诗,集体评价,用“/”画出诗中停顿的地方,再齐读。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全册课文内容归纳

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课文内容归纳 第一单元 1、《北京的春节》 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用充满京味的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再现了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隆重、温馨和美好,反映了老百姓过年高兴的心情。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2、《腊八粥》 作者沈从文,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原名沈岳焕。课文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其中重点写了八儿等待母亲熬粥的情景, 通过八儿和母亲的对话,表现了八儿对腊八粥的渴望,以及喝粥时的满足。字里行间展现出作者对于普通百姓的无比热爱,对于家庭亲情的无比眷恋。 3、《寒食》 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翊,诗的前两句写寒食节长安城的白天之景,后两句写入夜时分宫廷寒食节的景象,讽刺了封建统治者滥用特权现象。 《迢迢牵牛星》 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这首诗描述了牛郎与织女被银河隔断而不能相见的民间故事。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气息,表现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抒发了人间别离之苦。 《十五夜望月》 作者是唐朝诗人王建。这首诗前两句写了中秋月色的美景,后两句写望月怀人的心情,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表达了诗人中秋望月而思念亲人的情感。 4、《藏戏》 作者是马晨明。这篇文章作者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为我们介绍了藏戏的形成过程和其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藏戏独特的魅力以及藏戏带给人们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艺术享受。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 第二单元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 作者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本文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梗概”按照时间顺序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养羊种麦”等情节。“节选”写的是鲁滨逊来到荒岛的生活情况和面对现实的思索。这两部分表现了鲁滨逊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不怕困难、机智坚强、乐观向上、充满智慧的特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急促、报警、盗窃、犯罪、嫌疑、金属、银行、图纸、即使、规定、窗帘、保持、噪音、集中、处理、对付、研制、奇迹、博物馆、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5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了解迅速发展的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积极性和为科技事业的发展进步而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今天的语文课我们将举办新型玻璃展销会。那么,你们就是展销会上的推销员,你们的任务就是将你们公司生产的新型玻璃推销给在场的每一位客商,大家有信心吗? 二、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师:我非常相信你们,你们的推销一定会非常精彩,非常成功的。不过,要把你们公司的新型玻璃推销出去,你得首先熟悉新型玻璃。你们都想学习了解

有关新型玻璃的哪些知识? 2.师:怎样才能了解新型玻璃的这些知识呢?我们一块来读读课文。 3.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4.再读课文,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玻璃?(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 5.这5种玻璃,你对哪种玻璃有兴趣呢?那就请你根据自己的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自主阅读,了解玻璃的特点、作用等。 三、交流讨论,合作学习 1.同桌或四人小组或自己找小伙伴,交流自学情况,互相补充,相互释疑。(上台写出所学玻璃的特点、作用。 2.全班交流:通过自学交流,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教师适时点拨,强调结合实际和收集到的资料谈)。 四、拓展延伸 1.最近,一个商场要装修,请你帮帮忙,他们该用哪种玻璃?为什么? 2.你们推荐的玻璃除了商场可以用,还有哪儿可以用?(练习句式: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 3.你们推荐了这么多的玻璃,请用“可以……可以……可以……还可以……”说一句话。 师:你们的建议真好!老师谢谢你们。同学们,我们人类真了不起,研制了这么好的新型玻璃造福于人类。你能联系生活实际的需要,自己也研制设计一种新型玻璃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哪几种玻璃?你们设计了哪些玻璃? 二、展示、推销 1.让我们随着轻快的音乐走进展销会场,把你们设计的新型玻璃或已经生产出来的新型玻璃展示给客商吧! 2.学生设计展销形式,展销词。要求:形式多样,语言生动,富有创意。自行准备。

(完整word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 一、读准字音 1、易错字音 鸳鸯(yāng)蒌蒿(hāo)河豚(tún) 伶俐(líng) 掠过(lüè) 沾水(zhān)闲散(sǎn)纤细(xiān)莲蓬(péng) 姿势(zī) 琢磨(zuó) 衬裙(chèn) 益虫(yì) 摔晕(yūn)捏住(niē) 2、多音字 sì(似乎) qiān(光纤) sàn(散步) āi(挨挨挤挤) gū(花骨朵儿) shì(似的) xiān(纤细) sǎn(闲散) ái(挨打)gǔ(骨头) 二、认清字形 1、形近字 崇(崇高) 乏(缺乏) 减(减少) 奏(奏乐) 宗(宗旨) 泛(广泛) 喊(呼喊) 凑(凑合) 拂(吹拂) 聚(聚会) 形(形状) 掠(掠过) 佛(仿佛)骤(骤然) 型(题型)凉(冰凉) 偶(偶尔)沾(沾水) 卷(试卷)瓣(花瓣) 遇(遇到) 站(站立) 倦(疲倦)辫(辫子) 蓬(莲蓬) 资(资本) 仿(仿照)矩(规矩) 篷(篷车) 姿(姿态) 访(访问)距(距离) 绸(丝绸) 害(害怕) 约(大约) 斑(斑马) 稠(稠密) 瞎(瞎说) 药(吃药) 班(班级) 2.词语听写

融化燕子鸳鸯惠崇芦芽短小梅子小溪 泛尽减少凑成吹拂集合聚集形状掠过 偶尔沾水疲倦纤细痕迹花瓣莲蓬胀裂 姿势仿佛跟随舞蹈停止乌黑剪刀活泼 春日轻风洒落春光湖面电线荷花清香 赶紧圆盘花骨朵儿眼前画家本领了不起飘动 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 俊俏—俊美轻快—轻捷活泼—活跃鲜艳—艳丽 聚拢—聚集偶尔—有时姿势—姿态仿佛—好像 朴素—朴实洁白—雪白琢磨—思考特别一非常2、反义词 轻快—沉重偶尔—经常纤细—粗壮 展开—合拢雪白—乌黑走近—远离 朴素—华丽灵敏—迟钝讨厌—喜欢 3、词语搭配 (乌黑)的羽毛(轻快有力)的翅膀 (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如毛)的细雨 (烂漫无比)的春天(波光粼粼)的湖面 (纤细)的电线(有趣)的图画 (碧绿)的大圆盘(雪白)的衣裳 4、量词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全册基础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2020春季最新教材

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字词盘点 1.字 (1)难读的字 擦(cā)戚(qī)腻(nì)匙(chí)脉(mò) 栖(qī) (2)难写的字 眨:部首是“目”,右边是“乏”。 燃:左窄右宽,注意不要少写“然”右上角的点。 腻:左窄右宽,注意右边“贰”两短横在“弋”的下面。褐:左窄右宽,部首是“衤”,不是“礻”。 盈:上边是“乃”+“又”,下边是“皿”。 (3)多音字 正铺咽 脏纤脉 撒散 2.词 (1)必须掌握的词 腊月展览风筝空竹口琴更新鞭炮

除夕春联扫除年糕充足店铺开张对联年画通宵间断除非万不得已 必定光景截然不同燃放亲戚拜年 寺院轿车骆驼元宵张灯结彩一律 彩绘广告分外糊涂搅和浓稠可靠猜想粉碎外套解释腊肉 (2)近义词 气象~景象开张~开业间断~中断 娴熟~熟练充足~充分规矩~规则 截然不同~迥然不同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万不得已~迫不得已合拢~合并沸腾~欢腾预备~准备搅和~搅拌浓稠~黏稠 松劲~松弛反抗~抗拒奇怪~稀奇 猜想~估计惊异~惊诧结果~结局 承认~认同糊糊涂涂~稀里糊涂 有声无力~有气无力日暮~黄昏迢迢~遥远皎皎~洁白终日~成天泣涕~眼泪 盈盈~清澈咆哮~怒吼涉水~蹚水 吞噬~吞没发誓~起誓雄浑~雄壮 布施~施舍鼻祖~始祖神秘~秘密 一无所有~身无分文哄堂大笑~哈哈大笑 别无所求~一无所求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3)反义词 间断?连续热闹?冷清娴熟?笨拙 充足?缺乏团圆?离散美好?丑陋 截然不同?一模一样合拢?分散沸腾?冷却浓稠?稀疏松劲?鼓劲反抗?顺从 奇怪?普通惊异?镇定承认?否认 糊糊涂涂?明明白白有声无力?精神百倍 无?有寒?暖清?浊 浅?深湿?干明?暗结束?开始 神秘?平常威严?和蔼柔顺?坚硬 压抑?轻松朴实?华丽敦厚?狡猾 缓慢?快速一无所有?富可敌国 身无分文?腰缠万贯别无所求?贪得无厌 随心所欲?循规蹈矩 (4)词语归类 ①AABB式词语:糊糊涂涂进进出出 类似的词语:高高兴兴快快乐乐安安全全 整整齐齐安安静静干干净净舒舒服服 ②ABCB式词语:优哉游哉 类似的词语:得过且过人云亦云出尔反尔 心服口服将计就计以讹传讹种瓜得瓜 ③ABAC式词语:各形各色 类似的词语:有说有笑称帝称王半饥半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