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多彩课堂】《24时计时法》同步精品教案

【多彩课堂】《24时计时法》同步精品教案

【多彩课堂】《24时计时法》同步精品教案
【多彩课堂】《24时计时法》同步精品教案

2 4时计时法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24时计时法,能进行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化。

2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重难点

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一天中的某个时刻,并能进行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

难点:时间和时刻的意义。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一了解24时计时法

情境导入

拿出钟表拨一拨,仔细观察。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几小时?

(3)-天是多少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几圈?

讲题过程

1.认识24时计时法。

平常所说的深夜12时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后一天的开始,即o时。从深夜12时开始算起,时针走一圈到中午12时,再走一圈到深夜12时,刚好就是一天。一天中时针要走2圈,共计24小时,因此1天有24小时。

2.表示一天中的24时。

方法一普通计时法。

时针走到几时,就说几时,然后在前面加上午、下午、中午、晚上、凌晨等词语来区别不同的时刻,这些词语不能省略。如从0时开始,当时针第二次指向9,这时就是晚上9时,不能只说9时。

方法二24时计时法。

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就是24时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时,晚上9时就是21时,不需要再在几时的前面加上午或下午等词语。

3. 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相互转化。

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与普通计时法相同;中午12:00以后,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整点时刻相差12小时,用普通计时法的时刻加12就是24时计时法。同之理,用24时计时法的时刻减12就是普通计时法。

4.解决问题。

(1)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12小时。

(2)从中午12时再到0时,又经过了12小时。

(3)一天是24小时。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了2圈。

5.拓展探究。

一日中的时间单位除了时、分、秒外,还有刻、时辰。刻:一小时分为四刻,每15分钟为一刻。

时辰:一天分为12个时辰,每两小时为一个时辰。

归纳总结

24时计时法: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采用从O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做24时计时法。

随堂练习

1.用普通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9时10分( ) 15时( )

3时( ) 20时5分( )

2.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凌晨2时( ) 上午10时( )

下午4时( ) 晚上9时( )

知识点二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情境导入

讲解过程

1.理解题意。

情境图中告诉我们火车出发的时刻是上午9:00,到达的时刻是下午6点,求到奶奶家要坐多长时间的火车。

2.探究解题方法。

方法一分段计时法。

先算出上午9时到中午12时经过的时间,再算中午12时到下午6时经过的时间,然后将两段时间相加就是总共经过的时间。

3小时+6小时=9小时

方法二计算法。

将下午6点转化成24时计时法,即18时,用到达时刻减去开车时刻就是所经过的时间。

18-9=9(小时)

答:到奶奶家要坐9小时火车。

3.拓展探究。

求结束时刻,用开始时刻加上经过时间;求开始时刻,用结束时刻减去经过时间。

归纳总结

求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可以用终止时刻减去起始时刻。计算时如果两个时刻的计时法不统一,要统一转化成24时计时法,然后再计算。

随堂练习

1.填空题。

(1)佳乐超市的营业时间是从8:00到21:00,一天营业( )小时。

(2)学校组织春游,上午8:30出发,下午3:00回到学校,整个活动经过了( )小时( )分钟。

(3)从南京到上海坐汽车要3小时,上午9:40出发,中午( )到达上海。

2.计算下列门店的营业时间。

新星书店中国电信营业厅星光音乐厅

营业时间营业时间营业时间

8:00~18:00 9:00~17:30 16: 00~次日1:00

三、易错举例:

例1莲花超市早上9:00开门营业,小丽8:50来到门口,她还要等多久才能进入超市?

错误解答:9时-8时50分=50分钟正确解答:9时-8时50分=10分钟答:她还要等50分钟。答:她还要等10分钟。

错解分析:错误解答错误的原因是对时、分之间的换算掌握不牢固。1时一60分,不能把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当作100来计算。

例2小明早上7时到达外婆家,晚上9时离开,小明在外婆家待了多长时间?

错误解答:9-7=2(时)正确解答:晚上9时-21时

答:小明在外婆家待了2小时。21-7=14(时)

答:小明在外婆家待了14小时。

错解分析:这道题是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解答时需要转化成24时计时法后,再计算经时间。

方法宝盒

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要先观察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的计时法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应将它们转化成统一的计时法,在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四、习题金钥匙:

例A市开往B市的客车,计划每天最早一班6:15开出,然后每隔2小时发出一班,最晚一班晚上8:15开出。(教材练习十八第10题)

(1)每天共有几个班次?

(2)请你填出每班次客车的发车时间。

思路分析:已知A市开往B市的客车,每天最早一班6:15开出,然后每隔2小时发出一班,最晚一班晚上8:15(即20:15)开出,求每天共有几个班次及每个班次客车的发车时间。在解答这个问题时,可以先从6:15开始依次写出每个班次的发车时间,一直写到20:15为止,然后再计算共有几个班次。

解答:

班次 1 2 3 4 5 6 7 8

发车时

6:15 8:15 10:15 12:15 14:15 16:15 18:15 20:15

例:向阳商店每天的营业时间为8:30~21:00,商店每天营业多长时间?

解答:因为这两个时间段不是整小时数,所以我们可以分段进行计算。先算8:30~9:00的营业时间,再加上9:00~21:00的营业时间。

9时-8时30分=30(分)21时-9时=12(时)30分+12时=12小时30分钟

答:商店每天营业12小时30分钟。

小红去学游泳,早上8时20分到达游泳馆,准备练习140分钟,小红什么时候离开游泳馆?

解答:用开始的时间加上经过的时间,就可以求出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是140分钟,等于2小时20分钟,用到达时间加上2小时20分钟,就是离开的时间。

140分钟-2小时20分钟8时20分钟+2小时20分钟一10时40分

答:小红10时40分离开游泳馆。

五、智力乐园:丽丽在做家庭作业,做了5分钟后,她听见家里的座钟响了一下,过了一会儿,钟又响了一下,又过了一会儿,听见钟又响了一下,第四次,钟响两下时,她的作业完成了。丽丽做作业一共用了多长时间?(钟几时响几下,半时响一下。)

思路分析:可以把丽丽听到的几次钟响,用示意图表示如下:

例:丽丽家的钟每30分钟响一次,最后一次响了两下,说明丽丽做完作业的时刻应是下午2时,往前推的三个时刻应是下午1:30、下午1:00、中午12:30,所以开始做作业的时刻应是12:25。12:25~14:00,经过的时间就是丽丽做作业用的时间。

解答:方法一30×3+5=95(分)=1小时35分钟

方法二14时-12时25分=1小时35分钟

答:丽丽做作业一共用了1小时35分钟。

观察下表,写出火车运行的时间。

车次运行区段开车时间到站时间运行时间

T109 北京-上海19:28 第二天10:25

D125 北京西-保定9:53 11:02

可以选用分段计算的方法。如T109的运行时间,19:28~24:28为一段,o:28~10:25为一段,然后再把这两段时间相加就是总共的运行时间。计算T97次列车的运行时间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但要注意8分和10分相差2分钟,计算结果再加2分钟即可。而D125次列车的运行时间是在当日,可以直接用到站时间一开车时间,计算时最好将11:02转化成10:62再减。

解答:14小时57分1小时9分21小时2分

方法宝盒

开始时刻和结束时刻不在同一天内,计算经过的时间,可以用24时前一天的结束时刻和后一天的开始时刻,把经过的时间分两段(两天)分别求出每段时间,再相加.

《24时计时法》精品教案

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下册P52 《年月日》24小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知道24时计时法的意义,掌握其特征。会用它表示时刻。 2.发现并归纳12时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规律,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3.从生活中提取素材,积累获取生活中数学信息的能力,体验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认识理解24时计时法,正确地运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理解24记时法中的0点。及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具准备: 钟,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只闹钟) 一.引入 1.了解谈话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的是时间的宝贵。那么关于时间,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能举例说说么? 2.创设情境,初步感知24时计时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央一台的新闻联播是晚上几时开播吗?(晚上7时)通常你们在电视上晚上7时,新闻开播的时候,画面上的时间是怎样表示的呢?(媒体出示画面) (19:00) 师:晚上7时又可以说成是19时。为什么可以这样表示呢,它又和7:00有何区别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24时计时法”。(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二.新授: 探究一:认识一天有24小时 出示主题图(百货商场) 师:小女孩问了妈妈什么问题呀? 1.师:21:00是几时?谁来猜一猜?(学生可能会有多种答案) 2.师: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种计时方法?

(电视上,商店的门口。火车时刻表等) 师: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师:24时计时法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着钟表。(给学生演示教具) 3.动手操作 (1)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钟声是在什么时间敲响的?(夜间12时) 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时,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师:现在请同学仔细想一想,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两圈)师:他说的对吗?(对)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给学生演示教具) 当时针走到夜间12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就是0时,24时计时法也就是从此时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上午9时……直到中午12时。这时时针走过了第一圈。(再接着拨)下午1时、下午2时……晚上8时、晚上9时……直到午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这时时针走过了第二圈。 师: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验证了在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那么一共是几小时呢?(一共是24小时)(板书:一日=24小时) (2)学生动手操作: 作为一天的开始时间,是几时?边拨闹钟边说说,1日有几个小时? 探究二; 1.P52页钟面。 师:钟面上外圈的数表示什么?它和内圈的数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钟面外圈的数就是时针走第二圈时所对应的24时计时法的时刻,外圈的数和内圈的数相差都是12。 3、中央电视台晚上7时播出新闻,这个7时,就是19:00.请同学们在钟面上找一找,看一看。 师:晚上7时和19:00是同一个时间吗? (生:同一个时间) 师:那为什么要用19:00来表示晚上7呢?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生:同样7时,可以是早上7时,晚上7时,但19:00就一看就知道是晚上7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的快乐。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目标:能表达自己对节日的感受和见解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几个少数民族传统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习俗和风格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少数民族节日习俗、来历,通过看视频、听故事、谈感受、唱歌曲……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等形式,搜集有关少数民族节日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但五十六个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由此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同学们绝大多数都是汉族人,那你知道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正月初一——(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月初五——(端午节),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同学记得这么清楚,你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相信,这节课大家也一定学得很棒!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而其他民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也有着自己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每逢节日来临,人们就盛装打扮,唱歌跳舞欢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这样的节日呀?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去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节日快乐! (二)个人汇报,信息共享。 1、傣族介绍

《24时计时法》案例分析

《24时计时法》案例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掌握24时计时的方法及其与普通计时法相互转化的规律,学会推算经过时间.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从生活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线1台的儿童动画片晚上几点开播吗?(晚上6时)晚上6时又可以说是几时?(18时) 你们还在哪里见过这样的计时法?(电视中、报纸上、商店营业牌上……)像18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在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教学. (1)教师讲解:交通、邮电、广播等部门在工作中需要很强的时间观念.为了计算简便,不容易出错,都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教师:是怎样计时的呢?现在我们看钟表.(给学生演示教具) 教师:春节是我们每个小朋友最喜爱的节日之一.那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钟声在什么时间敲响?(夜间十二点) 教师:把时针调到12时.对,夜间12点,是旧的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我们把这一时刻称为0时. 教师提问: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在一日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里,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是怎样走的.(给学生演示教具)同学们,除夕之夜当新年的钟声敲到第12下时,新的一年开始了.此时此刻,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都指向数字12——夜里12时.就是0时,也就是从此时此刻开始计算一天的时间.接下去是凌晨1时、凌晨2时……(老师边拨边讲)上午8时、9时……直到中午12时.(再接着拨)下午1时、2时……晚上8时、9时……直到午夜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刚才我们从中午12时拨到夜里12时,时针又走了一圈,又是12小时. 教师提问:你们想一想刚才钟面上的时针正好走几圈?一共是几小时?(正好走两圈,一共是24小时) 启发学生:举例说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 (2)让学生拿出“24时钟表盘”,自己拨拨. 分组讨论:与普通计时法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明确:中,时针走第一圈时,钟面上的时数与普通计时法相同;而时针走第二圈时,就等于用钟面上的数分别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计时法的下午时刻多12小时.这样,下午1时就是13时,下午2时就是14时……最后到夜里12时,就是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 (3)口答. ①下午3时是几时?(15时) ②早上7时是几时?(7时)

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

三年级下册《24时计时法》教案 【教学模式】学测评三元教学模式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52-53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学,引导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的应用;会有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理解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时卡片。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5分)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国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电话:康夫一家买了第二天8时的飞机票,约小婧一家在飞机场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机场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没到,你们猜猜是怎么回事?(康夫买的是晚上8时的飞机票) 2、一天中还有不同的8时吗?生活中怎么来区分两个不同8时而不造成误会呢? 3、我们平时用的12时计时法,还有别的表示方法吗? 二、自主学习(10分) 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2页 2、组内交流:下午5时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几时? 3、尝试训练:(教科书53页做一做) 连一连: 晚上睡觉吃午饭放学啦 15:30 12:00 21:00 4、学生汇报。 5、教师强调总结: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

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6、学生自主学习教材53页例3 我们是下午2时40分从北京出发的,列车17时45分正点到达石家庄站。坐火车从北京到石家庄要用多长时间? 7、小组交流:可以有几种计算方法? 8、学生汇报。 9、尝试训练:春蕾画展每天的开放时间是8:00---17:00。这个画展每天展出多长时间? 10、教师总结强调: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当然把问题里面的时间都换成24时表示法之后,还可以用计算的方法比较简单。 三、自主练习(8分) 1、师:通过刚才的自学,同学们已经掌握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下面,我们进行自主练习。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钟面,学习了时、分、秒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充分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素材实行教学,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而主动探索24时计时法的规律,协助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两者之间实行互换。通过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协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通过鼓励学生收集相关知识的内容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道收集信息的水平。 学生分析: 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时间,时、分、秒和时间相关的知识,他们对钟面、经过的时间等问题均有所了解和掌握。在日常生活,比如电视和乘车的过程中等或多或少地与24时计时法有过交道,不会一点都没有接触到,这就构成了学生学习本课的知识基础。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规律,我觉得在这节课的教学中应该注重生活化、活动化、信息化,协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让更多的孩子沉浸在学习数学的乐趣中。所以,要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模式,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有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数学实例,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和发现普通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准确地把用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间与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间实行互换。 教学目标: 1、创设现实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初步感知两种计时法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掌握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特征,发现两种计时法互相转化的规律,能准确实行互化,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中国传统节日教案(小学三年级用)

《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活动背景: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的节日以其独特的过节方式逐渐占据了很多人的思想,重洋节而轻传统节日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许多学生对国外的节日提起来就滔滔不绝,非常熟悉,然而提起中国的传统节日时,却知之甚少,连一共有几个传统节日都不清楚,更不要说为什么过这些节日、中国人如何过这些节日,甚至还有人觉得过这些节日又忙又累,实在没有必要。难道我们祖国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礼节习俗就要在我们下一代人这儿逐渐消失、成为历史吗?不!过节,在中国,不仅是互相联系的纽带、人间真情交流的扭结,还蕴含着及其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因而,我们的节日不是单纯的节日,还是文化传承的一条纽带,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都记得这种文化,是中国传统节日存在的最大意义。因而,我们有必要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让这种文化长盛不衰! 教学目标: 1、通过春节,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2、了解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习俗以及过 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明确不同的节日有不同的文化。 4、培养学生珍视和热爱生活、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的情感。 5、增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 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日深厚的文化底蕴。

教学难点: 1:学生对“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文化的理解和体会。 2: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小卡纸、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法导入: 同学们,转眼一个学期就过去了一大半,还有一个多月就放寒假了,寒假里面有一个很隆重的传统节日,大家知道是什么节日吗?(让学生回答),嗯,这个节日就是“春节”,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过年”。那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学生回答),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节日,那么大家知道过春节都有哪些习俗吗?来,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 二、走入春节: (1)春节的由来: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年三十是除夕,年初一才是春节的开始) (2)春节里的风俗:请同学们发言,根据他们的发言适时地补充(腊月二十三扫尘、年三十守岁、大年初一拜年、过了年初三后才 可以扫地、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 (3)春节与春联:询问学生知道怎么贴春联吗?春联应该怎么读,(用PPT举例子)福字怎么贴,为什么这样贴?(拿出事先做 好的道具演示),略说北方还要贴窗花,南方则以年画代替窗花。 三:(拓展延伸)交流其他传统节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已将了解了春节,像春节这样在我们中华民族

24时计时法教案及反思

附件1 课题:24时计时法 教学内容: 58页----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2、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3、在探索活动中,发展空间想象力,培养探索精神,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掌握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的互化方法。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个小钟表。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生:喜欢。 师:刘老师今天想考考大家的猜谜能力,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谜语。 生:钟表。 师:同学们的能力可真强,(课件出示:钟表9时)现在钟面上是几时,你可能在做什么事情? 生1:上午9时,我在上课。 生2:晚上9时,我在睡觉。 师:原来一天中有两个9时,一个是上午9时,一个是晚上9时,(随机板书:上午9时晚上9时)像这样,在9时的前面加上上午或者晚上的词语,这种计时法叫做普通计时法。 师:谁能再举一个用普通计时法表示的时刻。

生:凌晨3时早上6时中午12时下午4时晚上11时 师:同学们对普通计时法已经掌握了。 二、认识24时计时法 1、师:老师知道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央台今天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件出示:中央台节目单。 师:观察这个节目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获取信息,发言。 师:同学们的眼睛可真亮,你有问题要问吗? 生1:为什么这些时间的前面没有加“上午、下午、晚上”的词语? 生2:16时是几时? 生3:美术星空和七巧板间隔多长时间?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有价值,先猜想一下16:00是几时?(课件出示)生1:4时。 师:是4时吗?生:下午4时。 追问:16:00为什么是下午4时? 生:时针第一圈走了12个小时,再走4小时就是16时。16时就是下午4时。师:真聪明,不愧是我们班的小数学家。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这种新的计时法。(板书:24时计时法) 2、感知24时计时法。 师:课件出示(晚上12时)这是几时?生:晚上12时 师:对,当我们沉睡在梦乡时,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12时它既是前一天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也可以说成是0时。 (课件演示:0时) 师:请把你钟面上的时刻调到0时,利用钟表学具,从0时开始,边拨边数,研究一下从0时往后是几时?然后把你的发现与小组内的同学说一说,咱看哪个小组的研究最深入,发现最多! 学生汇报研究结果。 师:每个小组的研究发现都非常了不起,现在我们来证实一下你们的想法。 开始一天的旅程吧!(课件出示) 师:可以跟着数。一天结束了吗?生:没有

小学数学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信息窗一:24时计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2、在合作探究中归纳、总结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互相转换的方法。体会24时计时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3、经历观察、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难点: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互相转换。 教学准备:课件、钟面教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表现真棒,今天老师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仔细听哦,待会儿有问题要问大家 T:为什么说小动物们把时间弄错了?到底谁错了?错在哪里? S:没说上午下午 T:我们怎样做就不会出现这种错误了 S:标上时间词 T:小猪还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在一天内会出现两次7:00呢? S:因为一天有24小时,时针在钟表上转两圈,每个时刻都会出现两次,哪位同学上来用钟表拨出一天的时间来? T:都出现两次,所以我们使用12时计时法的时候,要标明时间词。 二、引出课题:24时计时法 ①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把探究1中表格第一栏用12时计时法写上相应的时间 同学显示: 8:00 11:30

2:00 4:30 T:同意吗? ②请同学们对照一下作息时间表,这些时间在作息时间表上都有相应的时刻,找出来填在第二栏 8:00 8:30 11:30 11:30 2:00 14:00 4:30 16:30 ③对比这两栏的时间,你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吗? S:为什么不用时间词?为什么比12大 其实这也是一种计时法,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学习的24时计时法。瞧,小动物们也要跟我们一起学习。 三、比较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小组合作探究两种计时法的转换方法。 (1)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T:我们来看一下钟表内时针的转动,看完后看哪些同学能找出答案来? S:因为24计时法每个数字都出现一次,所以不需要时间词。 从12时后,依次是13时,14时,……一直到24时 (2)提出问题2 T:老师还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同学们再来仔细观察一遍,帮老师解决问题: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有哪些不同? 数字是从哪一时刻开始变化的? (3)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4)同学们现在不看黑板,你能把时间轴上面的24时计时法补充完整吗? (5)观察时间轴,在时间轴上帮小猪找出晚上7:00的24时计时法应该是什么?晚上8:00?晚上9:00?现在的时间是10时,用24时计时法怎样表示? (6)如果没有时间轴,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应如何转换?小组讨论5分钟。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3

《丰盛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 教学目标: 1.态度: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识: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严重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例外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格的民族艺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查询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照片、资料;有能力的同学还可自制幻灯片。 教师: 1、收集了许多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孩子们,在前几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多少个民族呢?(课件)对,记得汉族有哪些民族节日吗?

除了汉族,我国还有55个少数民族,(课件)他们也有着自己传统的民族节日。每逢节日,人们盛装打扮,置办酒席,歌舞欢庆。孩子们你知道有哪些民族节日呢? (学生可能说出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二、处理信息讨论交流 1、学生可能说出泼水、节火把节、那达慕大会。(课件) 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介绍:可展示图片、照片,讲述关于少数民族节日的传说、故事)说得可真好!听了XX的介绍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补充:也可展示自己课前做好的关于少数民族节日的幻灯片。如果班里有少数民族的学生,就请他讲讲自己家是如何庆祝民族节日的。)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这方面的信息,我们一起来欣赏。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学生边说边补充信息卡内容) 2、学生介绍其它两个节日。[教师适时评价]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看了同学们收集的这么丰盛的资料,我真高兴。老师也收集了其它民族的节日,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出示) 三、说说唱唱情感升华 孩子们,这节课老师被你们深深的感动了。因为你们还只是十一、二岁的孩子,却对我国的民族节日有这么多的了解。看得出来,同学们对老师准备的课件中的内容特别感兴趣,但马上就要下课了,同学们是不是意犹未尽?这样吧,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到微机教室继续观看这个课件,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民族节日,可以到图书室去借阅相关书籍,还可以上网查询。 56个民族56朵花,我们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祖国才会更加强健。(音乐)让我们在这首欢乐的歌曲《爱我中华》结束今天这堂课吧!

24时计时法板书设计

《24时计时法》板书设计 一、板书设计意图说明: 板书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微型教案”。在进入人脑的各种信息中视觉信息占75%,而板书就是利用视觉形象向学生交流信息、传递知识。因此,科学合理的板书设计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握重难点、理清思路,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对于时间的认识学生已经经历过几次系统课堂学习,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掌握12时计时法与24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 2.利用“时间尺”,使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与12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地互换。 3.使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认识24时计时法,学会两种计时法的转换。 基于以上这些前提和要素,我思考了几点设计理念: 1.情境引入力求用生动的故事吸引学生,设置悬念将矛盾抛出,板书 出示两个不同时段的相同钟面,引出课题。 如:导入新课时,讲述“龟兔赛跑”的新故事,设计一个悬念:为什么第二次赛跑还是小白兔输了?(比赛时间是上午9:00,而小白兔晚上9:00才来参加比赛,时间错了。) 对比:

上午9时晚上9时 那么上午9:00和晚上9:00为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进行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24时计时法) 2.新授中,注重新知识认知过程的呈现,利用直观的活动钟面和时间 尺有机结合,分层呈现,使建模的过程更加形象生动。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24时计时法,因此,我在设计时将活动钟面和时间尺都以中午12;00为界各分成两部分呈现,最后合成。 ⑴第一步:

出示内环钟面和时间尺的前半截,并在拨动钟面时逐一写出时间尺上的刻度,让学生真正理解时间尺的意义。 第二步: 出示外环钟面和时间尺的后半截,活动钟面转动第二圈时,让学生在时间尺上找出相应的位置,老师逐一写出时间尺上的刻度。 最后介绍24时计时法的优越性: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旳计时法,通常叫做24 时计时法。 第三步合成: 板书文字:从0时到24时旳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24时计时法》名师教案

《24时计时法》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82页—83页内容及做一做。 教材借助一个小朋友的一天激发认知冲突,引入学习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接着编排了一个探究性的操作活动,通过学生观察钟面上时针的转动,进一步明确1日有24个小时,时针转动两圈;然后将一天的时间以直线的方式呈现,直观表示出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联系;最后教学12时计时法如何转化成24时计时法,为进一步学习计算经过时间做好准备。 (二)核心能力 通过解读生活场景(既要正确读出钟面上的信息,又要关注图中的其他信息判断这一时刻在一天中的具体位置),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体会引入24时计时法的必要性和好处。 2.通过观察一天中钟面时针的转动情况,结合“时间尺”,理解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的转换。 3.在解决日常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合理安排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四)学习重点 认识24时计时法,掌握12时计时法改写成24时计时法的方法。 (五)学习难点 借助时间尺理解今天与前一天、后一天的关系。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24时计时法》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将合适的时间填在横线上。 我早上________起床,________开始上课; 我上午________放学,中午________吃饭;

我下午________到学校,_________放学; 我晚上________吃饭,__________睡觉。 新闻联播播出的时间是:________。 (二)课堂设计 1.情境引入 思考一:小明约小强明天6时一起跑步,可是到了第二天,小明和小强都准时来到同一地点,却没有见到对方,这是怎么回事呢?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说? 小结:像“上午6时、下午6时”这种平时交谈中经常使用的带有“上午”“下午”这样词语的计时方法我们称之为“12时计时法”。(板书)【设计意图】结合具体的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不同学生对两个不同6时的理解,分析归纳出12时计时法,并理解12时计时法使用时间词的重要性,感受到这种方法有时会产生歧义,从而激发认知冲突,产生学习新的计时法的需求。 2.探究两种计时方法之间的关系 (1)建立一天的时间概念 思考二:为什么一天中会有两个6时?一天有多少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时钟面上的时针是指向几的?一天结束时它又是指向几的? 活动一:(1)利用钟面做教具,动手拨一拨,观察一整天的时间变化。 (2)教师借助课件演示一天的时间,学生根据时间表演或说出此时在干什么? (3)提问:通过刚才的观察,经过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转动了几圈?从0时到中午12时,经过了几小时?从中午12时到晚上12时,又经过了多少小时? 小结:一天有24个小时。新的一天开始的时间可以称为0时,所以凌晨12时也可以说成是0时。 活动二: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在上午8时,上午10时40分,中午12时,下午2时,下午4时,晚上7时,晚上8时,晚上12时分别在做什么? (2)学习24时计时法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关系

潍城区北门大街小学刘玉倩《多彩的民族节日》教案

《多彩的民族节日》教学设计教学背景: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构建学习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习俗。围绕着“民族节日习俗”这一主题,通过互联网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生活着56个民族,民族众多,所以风俗也各异。四年级学生对我们常过的汉族节日有了一定了解,四年级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读书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与初步的上网能力,能自己上网浏览与搜索,所以,为了丰富教学内容的的信息量,在立足教材的同时又跳出教材,通过展现信息化课堂并让学生多找、多学,多思考,在探究活动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求,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自己了解、阅读、收集、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教学课题:《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活动目标: 1、了解我国春节和元宵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 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节日及喜庆活动的感受和见解。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习俗的情感。 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二单元第一课《多彩的民族节日》的第一个主题活动,本课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主要

介绍了春节和元宵节的习俗,展现了在信息化教学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视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演示法、观察法等 教学活动重难点: 了解春节和元宵节的节日习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春节、元宵节来历和节日习俗,制作电脑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春节、元宵节的资料,搜集几幅春节对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课。老师这有一首歌曲,请大家仔细听,听完后老师可有问题要问? 学生认真倾听。 2、歌曲听完了,你从中听到了什么? 歌曲中说的“新年”,是什么节日?是在什么时间?是元旦吗?为什么? 3、教师拿出准备好的日历。师:老师这有一本日历,在日历上记录日子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公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几月几日,比如今天是9月16日,这是全世界人民通用的记录日子的方法,还有一种是我国人民特有的记录日子的方法,我们成为农历,就是我们说的几月初几比如今天是农历七月二十八。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教学反思 24时计时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教学知识。24时计时法是学生在学习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凡是教过这一课的老师都知道,24时计时法在时间这部分知识中是一个教学难点,尤其是它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学生在理解、表述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混淆,怎样让学生在一节课学得轻松,知识点掌握得又好,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紧紧抓住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异同,加深学生对24时记时法的理解。 在教学之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时间知识,但是由于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很少用上24时计时法,再加上平常中的普通计时法的负影响,所以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这节课调整了一下,把这部分的内容分两课时来上,本节课只教学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两个知识点:1、理解1天=24时。2、掌握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在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困难,我把这节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从这样两个方面重整教材。 一、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切入点。 学生对时钟的认识停留在能看钟面并读出那个时刻是几时几分,对普通计时法一说并没有形成概念。以此为起点,在导入时,我创设了通过看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钟面,

让学生猜测我此时可能在干什么?有的猜老师可能在吃午饭,有的猜老师可能在睡觉,多种答案的提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同一个钟面可以表示一天中的两个时刻,怎样表示才能清楚不造成误会呢?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在12时前加上“晚上”、“中午”等这样的时间词就能准确地区分了。思考:加上时间词多麻烦呀!能不能不用时间词也能把时刻清楚地表示?你在哪些地方见过不加时间词表示时刻的方法?学生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提出手机上、电子表上、电脑小票、电视机、营业时间等地方曾出示的时间,顺理成章地引出即将学习的24时计时法。数学知识往往是以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创设问题情境,贴近生活实际。教学中把新知识的生长点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之上,使学生觉得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知识的动机。 二、探究新知,系统构建24时计时法,突破难点。 在探索认知阶段,我首先出示敲响新年钟声,时针指着12,说明了旧的一年结束了,新的一年来临。并切合钟面的演示,时针转了2圈,引导学生感知一天中有24个小时,能更直观地认识24时记时法。 接着向学生说明一天是从0时开始的,而学生往往因为生活经验的引导,让大家误以为天亮了就是一天开始了。因此我设计了“2014年新年钟声敲响的视频”,通过主持人的播报理解:0时是新的一天的开始,一天是从大家甜甜的睡

幼儿园学前教育大班主题优秀教案多彩节日(重点资料).doc

大班主题教案:多彩节日 节日是一种文化,节日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5“6岁的幼儿社会发展能力大大提高,他们的情感趋于稳定,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更可以增长社会知识,获得团结、合作的社会化技能,体验热爱、尊敬等社会情感,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重阳节 1、区域活动: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设计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 案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下册 活水乡鲁依小学陈红文

2017年陆良县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竞赛 决赛教案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 《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 活水乡中心学校鲁依小学陈红文老师执教 【设计理念】 对于“24时计时法”,因为认知点较多,我们见到的大多课堂要么是老师说个不停,学生忙个不停,要么是老师说,学生听。属于典型的教学内容抽象繁琐的一类课题。世界上最抽象的事物莫过于时间,在设计时我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教具、学具和“时间尺”的作用。由于学生平时很少使用24时计时法,因此在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午几时或晚上几时时,学生往往感到不太习惯。教学时我使用动态课件,动态回顾一天的24个小时的经过,引导学生观察一日时针正好走两圈,体会钟面数字、时间及圈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表象,并适时出示时间尺,教学时先呈现出12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让学生再标出相应的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24时计时法。本节课我给学生充足时间去思考、猜想,并借助生活经验充分的去尝试探究,然后再梳理、点拨、归纳,层层推进,优化教学结构,简化教学程序,力求让课堂简洁、清晰、流畅、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知识探究的趣味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学情与教材分析】 我们认为学生对时间有生活经验,也有一、二年级认识钟面,用普通计时法计时的知识基础。24时计时法在电视、电脑、广播、车站、学校等场合有着广泛的应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

24时计时法优质课教案

24时记时法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解决,让学生初步感受记时法产生的必要性,并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记时法。 2.通过对比,树立学生辩证看待两种记时法的意识,并能熟练掌握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互化。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两种计时法互相改写。 教学难点: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刚才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的时间到了,对吗?那古时候的人们是怎样来确定时间的呢?请看大屏幕。 伴随课件画面的呈现,教师介绍: 在古代,原始人白天外出打猎,晚上回到自己居住的山洞里休息。他们只知道用“日”和“夜”来表示时间。后来,人们发现一天中太阳影子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就学会了用测太阳影子的方法来确定时间。再后来,人们还发现,容器中的水或沙子,从一个小孔中流出的时间是固定的,就想到用滴水或漏沙的方法来计算时间。 提问:那么,如果今天我们需要知道时间,要看什么呢?(看钟表) (屏幕出现钟面,显示时刻10时) 提问:你能读出现在钟面上的时刻吗?一般这个时刻你可能在干什么呢?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上课 10时 睡觉 10时) 提问:一天之中怎么会有两个10时呢?你觉得这两个10时是同一个时间吗?请看大屏幕: 夜里12时是一天结束的时刻,也是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一般在做什么?(睡觉)就让我们从这个时刻开始,时针和分针转动起来了,这时我们应该还在睡梦中,渐渐地天亮了,该起床了,来到学校上课,现在来到了第一个10时,就是我们同学们所说的在上课的10时,太阳越爬越高,当它爬到一

天中最高的那个位置的时候,就来到了中午12时,这时时针已经在钟面上走了整整一圈,一天结束了吗?吃过午饭我们又来到了学校进行下午的课程,很快放学了,回家了,吃过晚饭我们洗洗漱漱可能又要上床睡觉了,这时时针再次指向了10,就是我们同学所说的在睡觉的10时,时间继续在走,又回到了我们一开始开始的那个时刻,夜里的12时,完整的一天结束了。 (伴随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完整的一天时针要走整整两圈,让学生感受两个10时,一个是上午的10时,一个是晚上的10时) 一天有24小时,时针要在钟面上转动两圈,可能就会出现两次指向10,也就出现了两个10时(交互) 提问:现在你明白一天中为什么会两次出现10时了吗?(指着板书)如果只是像这样来记录时间,行吗? 为什么不行,这样记录容易产生混淆,那你有没有办法让别人不产生混淆呢?生活中,上课的这个10时我们会说什么? 二、回顾反思普通记时法,讨论设计24时记时法 谈话:为了区分开来,生活中,上课的这个“10时”我们一般说成上午10时。(板书:上午)睡觉的这个“10时”我们一般说成是晚上10时。(板书: 晚上) 同学们请看,如果老师像这样记录,一说上午10时肯定是在上课的这个10时,一说晚上10时,肯定是在睡觉的这个 提问: 像这样加上时间词,你还会分不清吗? (点击动画,依次给时间轴上的时刻加上时间词) 谈话:从夜里12时起,第一圈的1至4时,我们一般说凌晨;5至7时,说早上;8至11时,说上午。从中午12时起,第二圈的1至6时,我们说下午;7至10时,说晚上;11、12时说夜里。这样记录时间的方法,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把它称为“普通记时法”。(板书: 普通记时法)普通计时法用加时间词的方法,很好地区分开了像两个10时这样的情况, 提问:普通记时法,为什么要加上这样的时间词呢? 谈话:以前咱们只是会这样说,现在明白了这样说的道理。那用普通记时法

多彩的民族节日活动设计

生活中的习俗 1.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材分析: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这节课的内容来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一板块儿。本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祖国境内生活着56个民族,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大家庭,少数民族 在祖国的建设和发展中与汉族人民一起共同创造了祖国的 灿烂文化。通过对主要几个少数民族的生活区域、饮食特点和文化习俗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各民族之间要平等相待,以诚相待。共安排了“多民族的大家庭”“丰盛的民族饮食”“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形式多样的住房”“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团结和睦建设家园”六个主题内容。本主 题主要围绕着少数民族的节日展开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以及这些节日和纪念日 的意义。 教学理念: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这节课,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共同参与,采用体验、探究和合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

知欲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学习方法。教学目标: 1.态度: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 民族团结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能力、交往与表达的能力。 3.知识:知道几个少数民族的节日习俗和来历。知道少数民族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知道这些习俗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和别具风格的民族艺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少数民族节日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民族 团结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活动准备: 学生:通过读书、看报、上网查询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照片、资料。 教师: 1、收集了许多少数民族节日的相关资料。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 孩子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则谜语,谜底是一种食物,

24时计时法评课

《24时计时法》评课 1、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本节课的内容设计注意从生活实际出发,由大家都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新年倒计时引入新课,让学生体会0时。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都充分体现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特别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实际,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数学学习的价值,感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2、注重知识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地位。 整节课从设计到操作,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情境为主线。如:在学习“24时计时法”之前,教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普通计时法。进而探究“24时计时法”的有关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生活化、情境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建立一种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生之间创设一种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相互评价的关系, 3、体现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 本课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使教学更加生动、直观。教学过程更加紧凑、高效。在学生了解了24时计时法后,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理解24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24时的过程:让我们一起来度过这一天吧。0时,夜静悄悄的,同学们这时都早已经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时针继续移动)天渐渐的亮了,这时我们也该起床上学了。……这样边演示边讲解,不仅让学生了解了24时(一天)的过程,而且让学生更深的理解了什么是24时计时法。充分发挥了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作用,使同学们理清了“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的根本联系和区别。 4、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在应用中得到升华。 通过多角度的练习,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真正体现了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长盛不衰,学习的动力源源不绝,从而形成学习数学的良性循环,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 1、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不够深刻,难点的突破不够有力。课中,教师给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的机会和空间少了,给学生说的机会过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做到扶放结合,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的尽量放,教师在其中只是要做到适时的点拨,起到引导的作用。 2、师生间的评价、生生间的评价在课中虽有所体现,但把握的时机不够到位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没能真正体现出来,这有待于教师进一步反思和加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