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姓名:张媛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实验班

学号:40502022

指导老师:周游

2007-12-11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双语实验班学号:40502022 作者:张媛

摘要:固定资产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计量经济学的模型为基础,对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而且时间因素对福建的经济增长也有影响。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国内生产总值;计量经济学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潜在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收入的增加。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中,GDP=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净出口,而在中国的现阶段,GDP的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而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增长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的经济有着快速的发展:到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了17,004.31亿元(现价计算)比1978年的138.83亿元增长了16,000多亿元;而固定资产投资也是快速稳定的增长,2005年的2344.73亿元的固定资产投资是1978年13.35亿元的175.635倍。如此看来,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可是具体又是怎么样的,政府应该如何用好固定资产投资来发展经济呢?那么用具体的数字来进行实证分析就有着实际的重要意义。本文就要用1978年到2005年福建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固定投资量,借助现代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和软件(EViews5.0)具体实际的分析固定投资和经济增长的关系。

二.文献综述

学术界已经证明美国等国家的固定资产投资同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De long和Summers,1992),即固定资产投资率越高,经济增长速度越快。在发展中国家,增加机器设备等物质资本投资能提高经济增长的速度,具体地,设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2175,而非设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只为设备投资的25%;Younge(1995)的研究也表明,物质资本投资增长、人力

资本积累和劳动参与率的上升是东亚特别是“四小龙”(香港、新加坡、韩国和台湾)成功实现经济起飞的主要原因。但是,Orazio等(2001)以欧盟一些国家1965-1995年数据为样本的分析却显示,经济增长可强烈地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而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负。当然,也有研究结果显示,投资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独立,没有任何因果关系(Lutz,1999; Harris and Vally,2000)。国内对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相关性分析或简单的回归分析(方世建,付文林,2001;侯荣华,2002),对其因果关系的分析较少。例如,刘金全等(2002)利用1991-2000年的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投资增长与产出增长之间具有较强的当期相关性和相对较弱的因果关系,但未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及适当的协整关系检测,对可能存在伪回归。

三.变量的选取及分析

本文我主要选取了两个变量:1978年到2005年的福建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和相应年份的福建省的GDP. 理论上说,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是一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一方面, 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总量增长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 经济增长水平反过来又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的总量水平。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短期的需求效应和长期的供给效应来实现。短期的需求效应投资的需求效应是指对任一部门的投资都会形成对其他部门的需求,刺激其他部门的产出增长,进而使整个社会的总产出因投资的发展而产生一种扩大的效应。投资的供给效应是指生产性固定资产在投入生产的过程中与流动资金相结合,通过生产劳动,再生产出生产资料和劳动资料供给社会,实现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增加。但是,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是有条件的,即必须满足有足够的投资资金:

有足够的投资要素:投资资金与投资要素之间应大体保持平衡。如果不顾投资资金和投资要素的增长状况,过度的投资增长或受抑制的投资增长都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稳定运行。

四.模型建立

(一)数据获得与处理

通过查看《福建统计年鉴2006》并进行了数据处理得到如下表1的数据。表中的数据都是以1978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基准计算的,以消除通货膨胀对数据产生的影响。

表1 福建省1952-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

(二)单位根检验与协整分析

GDP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是时间序列,而在实际的经济领域中,时间序列的观测值大多不是非平稳的,如果直接进行回归的话容易产生伪回归现象。为了避免这种伪回归的出现,我们先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ADF的二阶差分,且滞后差分项为0阶的检验)。由Eviews5.0得:

表2 ADF单位根检验

由表2可得两者都是二阶单位根过程,而且两者都是平稳的。为了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本文采用恩格尔-格兰杰(EG)检验法。对GDP 和GZ 应用普通最小二乘回归(OLS )估计结果如下:

t 7.920143GZ 58.28091+=t GDP (1)

t= (1.594173) (40.49844)

2

R =0.984395-

2R =0.983795 F= 1640.123 DW=0.543619

回归结果显示:t 检验、2R 检验及F 检验都显著(取显著性水平α=0.05)。 对上式(1)的残差进行ADF 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如下表3

表3 残差项的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 Test Statistic

检验形式(C,T,K)

1 %

临界值 5%

临界值 -3.477989

(0,0,2)

-2.6522 -1.9540

由表3,ADF 的统计量均小于1%,5%水平下相应的临界值,从而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也就是说,福建省的生产总值(LNGDP)和固定资产投资(LNGZ)之间是协整关系。,协整关系也就是意味着二者间存在某种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

(三) 局部调整模型

由于政府对于固定资产建设是一个复杂的投资过程。对于当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不仅要受到当年的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还与前期的国内生产总值有密切的联系。而且预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也会影响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即政府会按照预期的经济增长决定投资计划。因此,我们考虑采用局部调整模型进行分析。

局部调整模型:*

1*

21*

*

t t t t u GDP GZ GDP +++=-ββα

由于引入新的解释变量,防止新的模型出现伪回归,现在需要对模型重新进行一次协整分析,根据李子奈老师书中的方法:对模型中的依次将模型中的一个变量作为被解释变量与其他变量回归,检验各个残差是否平稳,只要其中有一

个平稳就可以认为该模型是协整的,回归不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对模型(2)的变量分别回归,检验残差项得到结果如下表5:

表4. 残差项的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 Test Statistic 检验形式(C,T,K)

1 % 临界值

5% 临界值 -2.893952

(0,0,1) -2.6603

-1.9552

ADF 的统计量均小于1%,5%水平下相应的临界值,从而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模型(2)的回归不是伪回归。

对数据进行回归得到结果为:

10.8954581.50311423.32726 -++=t t t GDP GZ GDP (2)

t= (2.031986) (3.811000) (16.43684) 2

R =0.998681-

2

R =0.998571 F= 9084.847

回归结果显示:t 检验,F 检验均显著,且2

R ,-2

R 都比 (1)有明显改善。(取显著性水平α=0.05)。

对上述回归结果进行异方差检验,由于所选取的是时间序列,所以采用ARCH 检验,结果如下表5:

表5.模型(2)的ARCH 检验结果

F-statistic 0.183814 Probability 0.67194

Obs*R-squared 0.197618 Probability 0.656651

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上,由于α<0.656651,则可知该拟和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对于自相关检验,由于采用的回归模型中含有滞后的被解释变量,所以DW 检验不适合,对于该模型应该采用德宾h 检验来检验其自相关性。

^*

)

(*1*)2

1(βVar n n DW h --

=2

0.054479*27127

*)21.2898051(--

=

=1.9238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在显著性水平α=0.05时2/αh =1.96,由于h

=1.9238<2/αh 所以自回归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四)模型优化

考虑到福建省的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有着明显的时间趋势(如图1),

因此在模型中引入时间变量T,T=?????

??=?==年)(年)(年)(2005 28

1979 21978 1

t t t ,同样,因为引入新的变量,对上述的模型(3)中的变量回归进行协整检验,结果如下表7:

表6.残差项的ADF 单位根检验结果

ADF Test Statistic

检验形式(C,T,K)

1 % 临界值 5%

临界值 -3.351483 (0,0,1)

-2.6603 -1.9552

表6的结果显示,ADF 统计量的值小于1%,5%显著水平下的值,拒绝原假设,上述的变量间是协整关系,进行回归不可能出现伪回归的现象。

在模型中加入时间变量后,应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结果如下: t 17.1568T 0.8243611.605059-23.44888+++=-t t t GDP GZ GDP (3) t= (-1.177140) (4.559311) (15.01368) (2.732689)

2

R =0.999004-

2R =0.998874 F= 7691.194

图1.GDP,GZ 的时间趋势图

回归结果显示:在α=0.05显著性水平下,t 检验,F 检验都十分显著,且2

R ,

-

2R 都比 (2)有较大的改善。

对上述模型进行ARCH 检验,看是否存在异方差,结果如下表8:

表7.含时间变量模型的ARCH 检验

F-statistic 0.008592 Probability 0.926919 Obs*R-squared

0.009304 Probability

0.923157

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α<0.923157,则可知该拟和方程不存在异方差。

自相关德宾h 检验:

=--

=--

=2

^*

0.054907

*27127

*)21.5242461()

(*1*)2

1(βVar n n DW

h 1.289647 在显著性水平α=0.05上,查标准正态分布表临界值2/αh =1.96,由于

h =1.289647<2/αh ,故模型误差项不存在一阶序列自相关。

通过上面的各种假设检验,可以看出优化的模型明显的比(1),(2)要好。所以得到最终的回归模型:

t 17.1568T 0.8243611.605059-23.44888+++=-t t t GDP GZ GDP

五.结论

利用上述得到的回归方程拟和得到福建省1978-2005年的GDP 值,并将所得到数据与历年统计GDP 值进行比较,从下图2可以看出拟和较好,故该回归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福建省1978-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图2.实际GDP 与回归拟合的GDP 比较

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人民在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自身优势,积极引进各种投资,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辛勤的劳作,取得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文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固定资产投资对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的经济增长不仅受到了固定资产投资的积极影响,时间因素在对经济增长有一定作用;经济增长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今年的省内生产总值不止和今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有着密切关系,以前的省内生产总值也会对此产生影响。这就指导我们应该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积极的进行生产,发展福建的经济,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来到福建省。发展固然十分的重要,但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政府的有关部门也需要协调工作,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与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尤其是不可在生资源的关系,带领福建人民走上科学,环保,快速的发展之路。

六.参考文献

1. J. Bradford Delong and Lawrence H. Summer Equipment Inve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How Robust is the Nexus?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fall).

2.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9)

3. 华小全.安徽省经济增长的要素分析.江淮论坛, 2005(6):32—37.

4. 李子奈. 计量经济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5. 刘金全,于惠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影响关系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

2002,(l):26~29

6. 庞皓主编. 计量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

7. 武晓玲,张亚琼,詹志华固定资产投资对电信业发展影响的计量分析太原:山西财经大

学学报 2007(8)

8. 张晓峒主编. 计量经济学软件EViews使用指南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9. 数据来源:《福建统计年鉴2006》 https://www.doczj.com/doc/921437212.html,

河南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资料报告

资源与环境学院 计量地理学课程论文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班级 姓名 学号 专业地理科学专业

省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省的经济一直在以极快的速度增长,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2001~2014年省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消费、财政支出对省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省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财政支出 一、前言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地区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居民消费需求和政府投资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2001—2014年的14中,我省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1.5%,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省目前

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省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省经济增长的作用。 二、数据收集与模型的建立 (一)数据收集 本文采用了2001-2014年的省生产总值等数据,来源于《省统计年鉴》,具体数据表如下: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方法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案例

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它费用、预备费用。 工程费用包括: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和安装工程费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方法:扩大指标估算法、指数估算法、比例估算法、朗格系数法 1、 扩大指标估算法 扩大指标估算法是套用原有同类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进行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估算的一种方法。其计算较简单、准确性差,并须要收集有关的基础数据和经过系统分析与整理。 ①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单位生产能力估算法是指根据同类项目单位生产能力所耗费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如铺设每公里铁路的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每吨煤生产能力的煤矿固定资产投资、形成每千瓦发电能力的电站固定资产投资等)来估算拟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种估算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CF P I P I )(1 122= 式中:2I ——拟建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额;1I ——同类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2P ——拟建项目生产规模;1P ——同类项目生产规模;CF ——物价指数。 案例1、某拟建项目年产某种产品40万件。调查研究表明,本地区年产该种产品20万件的同类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l 000万元,假定不考虑物价因素的变动,则拟建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为: )(2000)20 1000(402万元==I ②生产规模指数估算法。生产规模指数估算法是根据已建成投产的项目或单一工程的投资资料,来估算生产规模不同的同类项目或单一工程的工程费用。具体估算公式如下: CF I P P I n 11 22)/(= 式中:2I ——拟建项目的工程费用;1I ——同类项目实际工程费用;1P ,2P ——同类项目与拟建项目的生产规模;CF ——物价指数;n ——生产规模指数。 生产规模指数估算法,考虑到规模经济因素,将项目工程费用与生产规模视为指数关系,单位生产规模所需的工程费用随生产规模的扩大逐渐减少。因此,正常情况下,生产规模指数n 应小于1。n 的具体取值可以根据统计资料得到多

关于新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1949—2004)的探索(一)

关于新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阶段(1949—2004)的探索(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2003 年GDP 增长9.1%, GDP总量达到11.6万多亿元,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国际经验反映:进人人均1000 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是一个国家加快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起点,也是矛盾凸现的时期。① 在工业化、城市化加快过程中,资源约束的矛盾正在突出;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各种利益摩擦也在加剧;就业、“三农”、金融问题累积,等等。这表明我国步人一个新的增长阶段, 面临重大战略调整。在这样的时刻, 回顾中国经济历史上的增长与发展,有助于全面客观地认识现存的矛盾与摩擦,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阶段, 了解“路径依赖”可能带来的障碍。从而对于适当地把握战略和政策均将有所裨益。 关于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发展,目前已有连篇累牍的著作和论文。其中关于阶段划分标准不同。例如从五年计划的角度、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党和国家关于经济重大决策的角度、中外经济关系变化的角度,等等。不同标准所划分的阶段多少和起点终点也有所不同。在这些标准的背后,实际上均不同程度地体现着生产要素形成与配置方式的制约。 面临新的增长与发展阶段,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我们尝试从国民经济体系的初步形成(简称要素形成)、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简称要素优配)、知识和技术创新(简称要素创新)三个层面,大体概括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大体以20 世纪80 年代前期为界;后两个阶段大体以20 世纪末一21 世纪初为界。每两个阶段之间的界限,不像重大决策颁布或五年计

划起止那样具体到某年某月某日,阶段划分是指其主要特点的变化,各个阶段之间有所交叉和过渡。 1952 年,新中国经济恢复到战前最好水平时,零星的工业企业、占工业产值72%的手工生产、残缺的产业结构、畸形的工业布局等现象表明,中国的工业尚未形成规模和体系。与任何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在工业化初期也面临工业化所需生产要素匮乏的所谓发展性短缺问题。这些生产要素包括货币资本、有一定素质与技能的职工、工业原料和土地、机器设备、以及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中国在遭受了割地赔款、经济掠夺和多年战乱之后,就更容易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之中,即:低收入导致低储蓄,而低储蓄又造成低投资,从而无法跨人工业国家的行列。 我国的要素形成阶段,由于底子薄、基础差、遭受国际封锁,经历得十分艰苦。为了建立大国所必需的工业体系,特别是重工业建设,国家通过计划经济体制,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强化积累、压低消费,来保证建设与开发。在体制上,以单一的公有制取代了多种经济成分;在决策上。以国家和集体的公共决策取代了企业和个体的选择。在要素形成的初期,在冷战的环境下,这样做在整体上有利于在稳定国内政治的同时强制建立和强化比较劣势的部门和行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样一个阶段可能是难以回避的。同时,由于经验的缺乏和认识的僵化,我国在实施单一公有制过程中走了弯路。在经济体制上放弃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探索。从“批反冒进”、“阶级斗争为纲”直至“文革”,从经济体制到具体政策曾经出现了一系列失误,也导致“要素的优化配置”与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内容提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但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审视这种增长,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人口素质、自然资源利用及环境问题三方面分析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相应地提出了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因素分析/战略构想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与资源保护相结合,强调人类利用生物圈的管理,目的是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利益,又不对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一理论最早出现于1980年联合国规划署(unep)委托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lucn)起草的《世界自然资源保护战略》的文件中[1]。随着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越来越深入和具体,“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已从一开始注重生物方面,扩展到注重包括环境、经济、社会等各个相关因素,并使之相互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应是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整体的可持续性发展。衡量可持续发展主要有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指标,缺一不可[1]。”在过去的20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空前的城市化和令人瞩目的工业化过程,其经济增长率已经稳定在8%-9%,确立了发展中的经济大国形象,但是,按照“生态—经济—社会的指标”进行衡量,我们的经济增长并不等于经济发展,更不一定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料显示,如果从GDP中扣除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中国经济增长率将大大降低,甚至可能是零增长。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从宏观上看有人口及其素质问题、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以及环境问题。 一、中国人口及其素质 (一)人口众多,整体素质偏低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人口基数大。尽管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从而使人口的增长率得到明显的下降,以至到1998年降到1%以下,但2001年的最新统计表明全国人口已达到12.95亿,而且今后平均每年新生人口仍高达2100万,自然增长人口达1350万。虽然我国资源丰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按人口平均计算仍然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而且,应该看到,我国人口有70%在农村,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贡献主要来自城市,上海已经趋近零增长,而农村,尤其是内地较贫困地区生育率仍然很高。有资料表明:1990年,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达1.8亿以上,农村就业人员中,文盲和半文盲近36%,据全国1%抽样调查资料,截止到1995年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率达16.48%,农村(县以下)则为19.66%。城乡人口结构失衡,导致整体国民素质的低下,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表明,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小学生为43%,中学生为108%,大学生为300%。中国目前的人口结构必然会影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增长方式的改变,影响个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湖北省农村抽样调查队早在1986年对湖北省农村调查发现,文化水平不同的家庭人均收入呈明显的梯度差异,对人口本身的数量发展也有重要作用,生育率与文化的高低成反比是普遍规律。我们应从高生育率—低人口文化素质—低劳动生产率—高生育率的初级循环模式向低

中国经济发展第四阶段论述

美媒称,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经济一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增长。将过去三四十年划分成四个不同阶段是很有意义的。目前,中国正处在第四个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刚刚启动,且困难重重。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6月18日报道称,发展中国家要成功进入发达阶段,需要采取两套政策。第一套政策显而易见,旨在直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给予其所需要的资源,如良好的基础设施、资金和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 第二套政策不易描述,它旨在切实改善社会资本,以使个人和企业能够高效地使用这些资源。这些改革包括建立富有成效的激励体制、具有可执行力的强大和高效的法律体系、可高效分配资本的金融体系、限制政治阶层和精英阶层干涉财富积累过程、禁止权力寻租,以及鼓励创业和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等。 报道认为,这种增加社会资本的自由化改革很可能不受精英阶层的欢迎,除非财富或生产力的积累足以让精英阶层在利益分配份额减少的情况下仍可以获利。 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首次自由化阶段。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北京推动了一系列旨在增加社会资本的自由化改革。这些改革废除了严重束缚中国高效行动能力的法规,让经济活动的增长出现井喷,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2、“格申克龙”阶段。中国开始了令人惊讶的第二阶段增长,其特点是大量国内资源为投资繁荣提供了资金,促进了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中国着手推动的一项计划化解了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格申克龙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所提出的限制经济发展的因素:即储蓄不足,无法为国内投资需求提供资金;私营部门没有进行建设性投资而普遍失利。 报道称,尽管所有中国人都从这一财富创造过程中受益,但新的精英阶层获得了更多的利益,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为增加存款而对家庭收入增长设限的措施。 3、过度投资阶段。由统治精英阶层主导的投资持续快速增长造成了经济迅速增长的幻象。然而,由于这种增长是由更加快速的债务增长所支撑的,它最终是不可持续的。 4、第二次自由化阶段。现在,中国所需要的是第二次自由化改革,促使社会资本大幅增长,从而创造更多生产活动。这些措施必须包括改变法律结构、具有可执行力的商业法律、改变资本定价和分配的方式,以及其他具有激励机制的因素。

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基本省情 福建简称“闽”,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与浙江、江西、广东相接,国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居主体地位,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 福建辖9个市、85个县(市、区)。境内峰岭耸峙,丘陵连绵,河谷、盆地穿插其间,山地、丘陵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2014年,福建年末常住人口380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61.8%。 表1 福建基本省情 指标名称单位福建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 里12.14 市(州)个9 县(市、区)个85 2014年末常住人口万人3806 2014年城镇人口比重% 61.8 2014年森林覆盖率% 65.95 二、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一)国家对福建总体战略规划。 2009年,《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4号)出台,从国家战略高度,规划了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到2012年,福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接近或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改善;地方财政收入较大幅度增长;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生态环境继续改善;服务两岸直接“三通”的主要通道基本形成并不断完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功能更加凸显。 到2020年,率先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环境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全面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及应对策略 总的说来30 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中国经济得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具体说主要是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持续提高。市场化程度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增长是大起大落还是平稳增长。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极低,各种商品和服务产品的价格形成几乎完全由政府管制,市场因素在经济生活中受到极端压抑,计划体制的管制力量远远大于市场力量,外在的政府干预因素经常冲击正常的经济周期,导致经济多次大起大落。近年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就是导致经济增长? 其次是宏观调控的完善,适宜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撑,也就是1998 年年中以来扩大 内需的政策,其政策手段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6 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政策转向是成功的,理论分析上也站得住脚。扩大内需的政策能使新一轮经济周期呈现出新特征,还在于这项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该项政策组合持续达6 年之久。2004 年积极财政政策逐渐淡出,转向中性的财政政策,这种转变是很必要和及时的,避免了严重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的出现,确保经济稳定增长。政策需要一定的稳定性、连续性,否则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这方面有个很好 的反面案例,就是日本20 世纪90 年代的财政政策。 90 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后,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积极推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受到政策缺乏连续性的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于哪里?国民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与净出口之和2008 年中国消费和投资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

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

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环境 一、软环境建设的基本知识 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诸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在现有的环境下,这些因素又集中体现在机制上。软环境就是在经济发展中。相对于地理条件、资源状况、基础设施、基础条件等“硬件”而言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及政府行政能力水平和态度等。硬环境和软环境,是依据传播活动参加者的感受所作出的分类。因此,软环境是生产力,优化软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良好的软环境,是生产要素聚集的洼地、人才向往的高地、商务成本降低的盆地和经济效益提高的福地。哪里的软环境好,哪里就会聚集更多的生产要素,其经济活动就会出活力、出效益。因此,软环境就是生产力,优化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软环境建设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牵动作用和重要的基础作用。软环境不过硬,发展这个硬道理就硬不起来;软环境搞不好,经济建设就难以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抓软环境就是抓机遇、就是抓振兴,就是抓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特别是当前地区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从东南沿海,到中西部地区,到处都在谈软环境,比软环境,抓软环境,形成各自竞争优势。所以,讲发展,谈振兴,就要充分认识软环境建设的重大意义,从而抢抓发展先机。 二、软环境的研究范围 根据软环境建设中涉及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范围,我们在设计软环境监测评价体系时,加大了调查指标的覆盖面,将软环境建设调查中的企业问卷和居民问卷均分为七个方面,其中企业问卷的七个方面分别是:1、政务环境:体现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服务质量、工作态度、工作纪律、依法行政、政务公开、依法行政水平。2、政策环境:体现地方政府在政策法规方面的贯彻落实与创新情况,即依法规范、保障和服务于社会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政策的宣传、贯彻、兑现与调整。3、法治环境:体现本地的综合治理水平,法律法规的完善性,地方政府执法的规范性。4、市场环境:反映区域市场秩序,竞争的公平程度,经济行为的规范性。5、产业环境:体现政府对产业引导措施的强度和实际产业配套情况。包括产业结构合理性、产业链的集中度和配套服务的完善度。6、人文环境:反映区域精神文明建设,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与亲商重商等方面的水平与评价。7、生活环境:反映企业员工和城乡居民的生活情况、方便程度、社会保障与安全情况等。居民问卷中,政策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四方面与企业卷保持一致,而把人文环境与生活环境作为同一方面,同时,居民卷更加侧重居民对全市创业环境和对党委政府的工作综合评价的考量,形成了区别于企业卷的“创业环境”和“党委政府评价”两方面。 三、发展软环境对福建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建设良好的软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与选择。根据福建的发展实际,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只有营造良好的软环境,发展才有基础,才能使一切有利要素集聚到发展上来,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建设良好的软环境是增强福建软实力和提升福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当前,福建的发展处于攻坚的关键时刻,要达到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宏伟目标,必须在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上下更大功夫。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需要一流的、优质的软环境。良好的软环境能产生巨大凝聚力和强大驱动力,良好的形象能增强影响力和吸引力。只有真正让群众和投资者满意,才能使区域的竞争力得到实实在在的提升。从这个角度说,良好的软环境是扩大招商引资的坚强保证,尤其在我们福建省,许多条件不如发达地区,就只有通过在软环境建设上抢先一步,才能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突破与跨越。 建设良好的软环境是坚持执政为民、落实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优化软环境,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促进各地各部门转变观念与作风,提升干部服务经济建设的能力与水

心得体会:全面推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心得体会:全面推动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出了重大判断,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这一重大判断进一步明确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作出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部署。2018年的经济工作,高质量发展将是统领全局的核心关键词。 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已经走过了长达40多年的高速增长期,许多年份实现了高达两位数的增速,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面貌,而且创造了人类经济史的奇迹。无论是近代还是当代,更不用说古代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能像中国这样,保持这么长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更没有任何国家能像中国,仅用一代人左右的时间,就完成了近现代工业化国家用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产业变革、城市变迁以及社会进步等。中国经济用几十年的高速增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更是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必然选择,是新的时代对经济发展内涵与目标提出的新要求。以往的高速增长,固然为我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国家之间的距离,但也存在发展效率不高、依赖传统动能过重、资源环境消耗过大等问题,一句话,需要尽快提高发展质量。只有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很好地解决发展中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而且,有质量的发展,尽管速度可能会慢一些,但发展的效果要比没有质量的高速增长更好。在现阶段,如果经济增速是7%左右,但经济增长的动能主要来自科技进步,经济发展更加协调,市场上的有效供给明显增加,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的质量显著改善,这样发展的效果应该比质量不高的10%增长更好。如果经济发展的质量得到普遍改善,真正实现高质量的发展,经济增速还可以低一点。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是主要经济工作的基本出发点。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经济创新力 在经济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激发各类市场活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的经济工作,都关系到通过创新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关系到依靠创新之路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西藏民族学院代敏华、卢俊、王成 摘要:本文分别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和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对影响西藏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本文借助《西藏统计年鉴》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5—2009年),通过时间序列的自相关性的去除,建立了西藏产出GDP关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投入和技术进步的C-D生产函数,得出的主要结论是西藏经济的增长总体上仍是资本和劳动力高投入、高消耗的外延式粗放型增长方式,增长质量不高,为此西藏要想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需要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进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努力。 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本文通过《西藏统计年鉴2010》的数据(数据范围为1981—2009年),并借助主成分回归的方法去除数据的多重共线性,建立了西藏GDP关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消费在影响西藏GDP的这三个因素中对GDP的刺激作用最强,投资其次,净出口最弱。为此,要想保持西藏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西藏政府应进一步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结构,加大投资力度,并优化商品出口的结构,大力培养新的出口增长点,提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关键词:经济增长;C-D生产函数;投入;产出;国民收入核算

目录 1.引言:问题的提出 (1) 2.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 (1) 2.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说明 (1) 2.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3) 2.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3) 2.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3) 2.3.2模型序列相关性的去除 (5) 2.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6) 3.从国民收入核算的角度分析 (6) 3.1指标的选择与数据的描述 (6) 3.2模型理论形式的构建 (8) 3.3模型的求解及检验 (9) 3.3.1模型的普通最小二乘估计与检验 (9) 3.3.2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9) 3.3.3模型的主成分回归 (10) 3.3.4模型诊断 (11) 3.4对模型结果的分析 (12) 4.结论与启示 (12) 参考文献 (15) 附录:文中模型建立所用到R统计软件代码 (16)

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分析(一)

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分析(一) 摘要:通过选取1995年以来福建省国民经济核算相关数据,运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有关原理,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各个组成部分对福建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而净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极为有限?出口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进口产品多为中高档产品,附加值较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技术壁垒严重;服务贸易滞后等是限制净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经济增长;贡献率;国民经济核算 据福建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福建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居民收入、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321元和4440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2%和5.8%?全年进出口总额544.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进出口相抵,顺差152.59亿美元?事实上,纵观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经济指标,可见福建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那么促使福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因素何在,其影响又有多大呢?以下将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入手进行分析?一、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方法 经济增长就区域而言是指一定时期中商品和劳务供应能力的增加,即产出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被作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最好衡量?经济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方法有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较为成熟的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方法还有丹尼森因素分析法和乔根森方法?三者本质上都是基于经济增长中直接投入因素分析的,抑或说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分析的?而本文从另一个角度——从GDP的各个组成部分入手分析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里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个广义的支出项目: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即Y=C+I+G+NX(用Y代表GDP)?由于定义变量的方法使该等式恒成立? 在该恒等式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数学推导: Yt-Yt-1=(Ct-Ct-1)+(It-It-1)+(Gt-Gt-1)+(NXt-NXt-1).……① rt=(Yt-Yt-1)/Yt-1.……② rt=(Ct-Ct-1)/Yt-1+(It-It-1)/Yt-1+(Gt-Gt-1)/Yt-1+(NXt-NXt-1)/Yt-1……③(将①代入②得到) 1=(Ct-Ct-1)/(Yt-1*rt)+(It-It-1)/(Yt-1*rt)+(Gt-Gt-1)/(Yt-1*rt)+(NXt-NXt-1)/(Yt-1*rt)……④(③两边同时除以rt得到) 其中Yt表示t期国内生产总值,Yt-1表示t-1期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指标含义依此类推?rt表示经济增长率?则由推导过程及经济含义可见(Ct-Ct-1)/(Yt-1*rt)即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C表示;It-It-1)/(Yt-1*rt)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I表示;(Gt-Gt-1)/(Yt-1*rt)为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G表示;(NXt-NXt-1)/(Yt-1*rt)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NX 表示? 二、福建省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依上述测算方法收集1995—2004年福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政府购买的数据,计算得到福建省1995—2004年经济增长率及GDP各构成要素的贡献率解析表?从表中可知福建省近十年来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除1999—2002年略有放慢之外,GDP年增长率均超过10.82%,其主要贡献来源于投资和消费?由下表容易得到近十年福建省投资对GDP 增长平均贡献率为47.70%,消费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为27.08%,政府购买也对推动GDP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均贡献率为19.70%?可见,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构成了促进GDP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但是令人惊讶的结果是,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极低,甚至1999年时出现负贡献?福建省位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2020)

○H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报表制度 (简明版本) (2020年定期统计报表) 国家统计局制定 2019年11月

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 1 - 目录 一、总说明 (2) 二、报表目录 (3) 三、调查表式 (4) 四、指标解释 (5)

- 2 -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 一、总说明 (一)调查目的 为了解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和进行宏观管理提供依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本报表制度。 (二)调查内容 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个体经营户、其他单位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的投资情况,不包括农户投资。 (三)调查方法 全面调查。 (四)调查对象 有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的法人或单位。 (五)调查范围 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 (六)调查组织方式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按照项目在地原则进行统计。采用“先入库,后有数”的管理模式,规范项目单位和项目入库管理,投资专业负责报表统一布置、催报、审核、验收和汇总。通过中国投资信息管理及监测系统报送。 (七)数据使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速度为名义增长速度,在使用和研究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与其他经济指标关系时,要注意考虑固定资产投资价格因素的影响。 (八)数据发布 国家统计局在月度发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数据,发布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以及分行业、分产业、按构成分、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等分组指标的增速。 (九)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本报表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统计分类标准和统一编码,各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各级统计部门和各级业务主管部门必须严格贯彻执行。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布局调整思路.

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布局调整思路 中国统计信息网2003.01.06 08:50:49 福建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这是新一届省委在总结我省区域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顺应新世纪初的发展要求,确定的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本文分析这一新的战略思路对我省区域经济布局的影响,比较三个层面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提出推进三个层面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若干思路。 一、三个层面发展战略对我省区域经济布局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点和任务,福建省在区域经济发展上先后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战略;90年代初期提出“沿海、山区一盘棋”和“南北拓展,中部开花,连片开发,山海协作,共同发展”战略;1995年省第六次党代会提出:“以厦门经济特区为龙头,加快闽东南开放与开发,内地山区迅速崛起,山海协作联动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积极参与全国分工,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战略布局。这些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于推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和提升全省经济综合实力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进入了新世纪,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省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构想,对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四市发展相对较快,要向更高水平迈进,尤其要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龙头作用和福州省会城市的带动功能。莆田、宁德两市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开放,壮大经济实力,努力与福厦漳泉联成一线,形成沿海连片繁荣。南平、三明、龙岩三市要加快开放、开发步伐,对接沿海,辐射边界,拓展我省腹地。”三个层面区域发展思路既对过去地区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浅析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摘要】近期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商品价格,还是股市价格,抑或楼市价格,均发生不容乐观的变化。在这其中,有多种因素在起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深入分析,对其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逐一剖析,试图从原因入手提出一些对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益的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股价房价消费价格指数 1.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概况。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且平稳,在2006和2007年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了较快且平稳的发展速度,宏观经济发展情况良好,加之近几年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态势良好,人们的投资热情越来越高,股价和房价涨幅大增。与此同时,其它商品的价格也在提高,尤其是2007年下半年以来,食品类价格更是飞涨,人们的生存压力加大,很多人士撰文评论中国的“通货膨胀”现象,这也是政府、经济学界和社会各层所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针对上述股市和楼市价格上涨以及通货膨胀等问题,我们将逐一进行分析。 2.当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因素及其成因。 2.1股票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从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的股票市场形势逐渐好转,以上证指数为例,2005年在1100点左右,而到2007年,最高时竟达到6100点,短短两年时间,增长5000点。但从2007年11月份开始,股市开始出现下跌情况,至2008年9月已跌至2000点左右。人们也由2007年对股票市场的趋之若鹜,变为现今的想方设法如何从股市抽身。 本轮股市上涨的背景是股权分置改革与人民币升值。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股票的全流通,对整个中国经济来说,此次改革无疑是迈向市场化的里程碑,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2%,由原来的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调整到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此次人民币升值时机合适,不仅改变了当时的市场预期,同时也配合和促进了股改,两者一起推进了中国股市的市场化进程。然而短期内,当越来越多的资金大量涌入股市,而股票本身的价值并未得到大幅增加时,就会产生股市泡沫,而泡沫必然要破裂。另外,国家的紧缩政策也是重要原因。从2007年3月至8月,央行进行了四次加息,使得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贷款基准利率分别由2.52%、6.12%提高到3.60%、7.02%。与以往“越紧缩,越上涨”的现象不同,此次紧缩政策对市场资金面的影响产生了方向性的变化。以上可称之为股市下跌的内因。另外,国际大环境的变化也对我国股市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2007年底的美国次贷危机,也通过一系列传导机制影响到我国的股市,这可以看作是我国股市下跌的外部原因。 2.2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房地产业作为与百姓生计密切相关的一个行业,房价的上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衡量房价上涨的指标很多,作

福建省及九地市的经济社会简况

全省及九地市的经济社会简况 一、福建省:全省陆域面积12.14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3.63万平方公里,人 口3488万,现有9个设区市,下设14个县级市,45个县和26个市辖区。拥有厦门湾、福州港、湄洲湾、三都澳等众多优良港湾。华侨达1088万人,港澳同胞123万人,台湾同胞中祖籍福建的占80%以上。在代表我国自然科学界最高荣誉的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中,福建籍的有100位。2007年全省生产总值90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5424元;财政总收入1284亿元,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700亿元 二、福州市:现辖5区2市6县,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82.36 平方公里,常住总人口676万人,市区人口273万人。 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974.58亿元,比增15.1%。财政总收入(不含基金)达247.56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达146.56亿元。 三、泉州市: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2万人。湄洲湾南岸 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古诗称泉州“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故泉州有“温陵”雅称。 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海滨邹鲁”、“世界宗教博物馆”、“光明之城”的美誉。泉州是旅居世界各地的泉州籍华侨、华人620多万人,港澳同胞70多万人,台湾汉族同胞约900多万人。泉港“石化基地”、丰泽“中国树脂工艺之乡”、晋江“中国鞋都”、石狮“中国服装名城”、南安“中国建材之乡”、惠安“中国石雕之乡”、德化“工艺陶瓷之乡”、永春“芦柑之乡”、安溪“乌龙茶之乡”等特色经济的形成并驰名海内外。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288.60亿元%;财政总收入225.0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4.61亿元。晋江、惠安、石狮、南安、安溪5县(市)进入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所有县(市)均保持全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 四、莆田市:全市面积3781平方公里。人口323万,莆田县古称“蒲口”, 因盛产荔枝,别称“荔城”。荔枝、龙眼、枇把三果和以水果为主要原料的罐头驰名中外,而且还享有“蔗乡”之称,目前这里是全国重要产糖区之一。著名的兴化米粉已远销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莆田市位于兴化平原。莆田市被誉为“崛起的鞋城”,活鳗鱼的出口量占全省的40%。被誉为“地方戏的活化石”的莆仙戏。湄洲岛国家旅游渡假是海上和平女神妈祖的故乡;少林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著名禅寺也是中国南拳的重要发源地。莆田九莲山南少林寺。广化寺在莆田市西郊2公里许的凤凰山之麓;九鲤湖位于风光秀美的仙游县境内。2007年,

福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评价终板

福建经济发展的自然环境评价 2010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班)109022010013 摘要:福建经济正处于从工业化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与发展阶段,2011-2012年福建省域综合竞争力排行第九,服务业竞争力上升,经济向外向型经济转化,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福建省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分别对影响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原材料现状、自然灾害、港口、能源等自然条件进行评价。 关键词:福建;经济发展自然环境 正文: 十六大后全国各省市区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以2011年平均汇率折算福建省在2011-2012年省域综合竞争力位于第九,人均GDP超过65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达到了中等偏上国家的发展水平。[1]有学者认为福建经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后期过渡与发展阶段[2],福建产值结构保持在“二,三,一”的格局,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表明我省服务业竞争力上升。2000年来,特别是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以来,福建省经济协调发展,在沿海地区持续发展同时,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上升。原来以鹰夏铁路中段为主体的经济发展轴向南北延伸,西部山区发展轴展露雏形,并与沿海经济发展带一起构成了福建省的两条纵向经济发展轴线。[3] 近年来,常以区域全面发展竞争力作为评价一个区域的综合实力的方法,包括环境发展竞争力,社会发展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竞争力。环境发展竞争力体现一个区域经济发展赖以依存的资源环境状况,它作为区域的环境子系统,又体现在自然资源竞争力、资源消耗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和环境保护竞争力四个方面。自然资源作为区域的资源禀赋,它直接影响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资源获得的便利性问题,尽管某些可以通过区域外的要素获得,但区域自身的资源要素仍将影响到经济发展,而某些自然资源对于社会发展则是不可转移的,它是环境发展竞争力的重要内容。[4] 一、福建省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评价 (一)、水资源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福建省淡水资源相对富余,水资源总量为1168.7亿m3,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4.3%,居全国第8位,人均拥有量3367m3,是全国的1.52倍,居全国第七位。但福建省水资源主要来自江水,受降雨时空和河流走向的影响,时空分布不均,出现地域性、时间性水资源短缺。莆田、泉州、福州市人均水资源量也仅为915、1121、1468、1705m3,按照国际通用概念,这些地区也基本都属于“贫水区”“水资源紧张区”,而这一地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较为发达,水资源供需平衡矛盾十分突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用水大幅度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同时,一些流域的水质污染也造成部分地区水质性缺水 对于水资源中的海洋资源,福建海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北回归线东侧,面临台湾海峡,是东海和南海之间的通道,福建省的海洋资源优势主要有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滨海旅游资源、海岸滩涂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水化学资源。 (二)、土地资源 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宝贵性越加突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根据2000年土地详细变更调查资料,在全省土地总面积中,林地面积占67.3%,耕地占11.1%,水域占4.7%,城镇、工业区、交通、园地等占9.2%,未利用土地占7.7%。福建省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决定了在生态稳定和优化的条件下实现耕地资源调整的空间狭小。林地面积虽大,但不能毁林开荒,因为在优越的生态环境中又隐藏着特殊的生态脆弱性,

2019福建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

福建省及下辖各市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19) 经济实力:福建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处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和珠三角中间 区域,是太平洋西岸航线南北通衢的必经之地,亦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 要起点。福建省经济总量处于全国中上游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较强。2018 年福建 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8 万亿元,仍位列全国第十位,同比增长8.3%,增速较 上年提高0.2 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09 万元,位列全国第六位,排名 相对靠前。2018 年,福建省投资、消费和进出口增速均有所放缓,同比分别增长12.1%、10.8%和6.6%,增速分别较上年收窄1.4 个、0.7 个和5.4 个百分点。福 建省工业基础较完善,2018 年全省工业增长提速,工业企业效益提升,规上工业 增加值同比增长9.1%,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1%;其中机械装备、 电子信息和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新兴产业也呈现较快发展。同时,福建省以物流业、旅游业和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第三产业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 步优化,形成二三产业并举发展态势。2019 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经济增长平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 万亿元,同比增长8.0%。 从下辖地级市的经济情况看,2018 年福建省多数地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但各地市经济发展较不均衡,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超过内陆地区。其中, 泉州市依托活跃的民营经济,2018 年经济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首位,当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67.98 亿元,同比增长8.9%;福州市作为全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经济总量排名次之,为7856.81 亿元;泉州市和福州市经济总量合计占到全省的45.6%。计划单列市厦门市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领先,经济 总量位居第三位;漳州市制造业基础较好,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其余地市经济体量 相对有限,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主导产业有待继续发展壮大。2019 年前三季度,福 建省多数地市经济仍实现较快增长,经济总量排序大致稳定。 财政实力:福建省综合财力位于全国中上游水平,2018 年综合财力继续增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随税收规模扩大而有所提高,税收比率有所提升,收入质量尚可。2018 年,福建省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07.41 亿元,同比增长 7.1%,规模位居全国31 个省市第12 位,较上年下降1 位;税收比率为74.40%, 较上年提高1.32 个百分点。当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自给率为62.23%,较上年提 高2.26 个百分点。同时,2018 年福建省土地市场成交活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 入保持较快增长,当年实现2587.10 亿元,同比增长29.8%。2019 年前三季度, 受减税降费政策实施以及房地产税收减收等因素影响,福建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增长承压,同比增速仅1.9%;土地市场显著降温,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同比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