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5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5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5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5

2019-2020年人教版必修一4.5《牛顿第三定律》WORD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确切含义;学习研究物

理问题的方法;能区别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学习“研究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能分清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力

和反作用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生活中物理问题的习惯,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确切含义。

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疑点: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学生互动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法,类比法等。

【教学仪器】

绳一根;演示用大弹簧秤、小弹簧秤各一个;带发条的小车,薄木板各一个,8根相同的园形铅笔;带有条形磁铁的小车两个;分组实验用的弹簧秤若干个等。(学生课前备好)两双溜冰鞋或两个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模拟电视台做一期节目,研究物体间力的作用特点,我是主持人,你们是演员,现在请以热烈的掌声预祝我们将获得成功。”然后采访一位同学谈谈鼓掌时两只手的感觉,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由此引入新课。(二)问题探究、学习新课

探究一:物体间的力作用是相互的,一个叫作用力另一个叫反作用力。

两穿溜冰鞋同学相距一定距离对面站定,每个学生拿着绳子的一端.当两个学生一

块用力拉绳时,两同学同时向中间移动。

(采访其中一位同学,通过绳子对另一同学作用时,有没有感受到另外的同学对你的

作用,产生的作用是另外一个同学主动拉你所产生的结果吗?学生回

答:)

然后再让这位同学反过身子来不主动拉,而是让另一位同学自己主动拉。发现两辆

车还是相靠近,这时再采访刚才那位同学,这时知道你对另一同学有力的作用时,同时

你也会受到另一同学的作用。

请同学总结:物体间这一对相互的作用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实例:(再采访会踢球的同学,踢球时脚会有什么感觉,哪两个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

力?学生回答:)

探究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有哪些关系和特点?

实验与探究,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进行观察分析:

(1)是否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我的猜想是: (请同学猜想再实验验证。) (2)这两个力的性质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 (请同学猜想再实验验证。) (3)这两个 力的方向是否相同?

我的猜想是:(请同学猜想再实验验证。 )

演示实验1.在桌面上放两辆相同的小车,两车用细线套在一起,两车间夹一弹簧片.当用火烧断线后,两车被弹开.

演示实验2.在两辆小车上各固定一根条形磁铁,当磁铁的同名磁极靠近时,放手小车两车被推开;当异名磁极接近时,两辆小车被吸拢.

演示实验3.在桌面上并排放上一些圆杆,可用铅笔.在棒上铺一块三合板,板上放一辆遥控电动玩具小车.用遥控器控制小车向前运动时,板向后运动;当车向后运动时板向前运动.

(同学进行实验分析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①相互性: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对两个力来说是互换的. ②同时性:作用力消失,反作用力立即消失.没有作用就没有反作用.

③同一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是相同的.这一点从几个实验中可以看出,当作用力是弹力时,反作用力也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反作用力也是摩擦力等等. ④方向:作用力跟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在一条直线上. 总的来说就是:同生同灭异物反向且共线

探究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关系。

一、(学生互动试验)请一个高个同学与一个矮个同学进行拔河比赛,观察胜负。

讨论:两同学之间的拉力大小存在什么样关系?如何验证?(学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案) 方案如下:把两个弹簧秤勾在一起,模仿拔河比赛,其中一个弹簧秤相当高个同学,另一个相当于矮个同学,并分两种情况进行。

1.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处于静止不动时(模仿拔河比赛,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2.两弹簧秤勾在一起拉,并向一方运动(相当于比赛绳子被拉向胜一方时的状态);

(学生分组实验):做5分钟时间,教师巡回指导,并要求学生对秤先校零,让学生自己得出在各种状况下,两拉力大小的关系。

(演示实验):老师亲自用大弹簧秤和小弹簧秤模仿拔河比赛,正确做好示范动作,并画图进行解释,注意两力的方向。师生共同讨论得出

结论。

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公式:F=-F′。

学以致用: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个问题,拔河比赛。(有人认为,在拔河比赛中既然双方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应该不可能分出胜负。实际上却总有一

方获胜,这是否违背牛顿第三定律?

引导学生对其中的一方进行分析:

1、分析拔河的各队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2、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是否相等?

3、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答案。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成功感。

再让学生独立解释其他生活现象:

1、马拉车时,为什么车会向前走而马不后退呢?

2、一青年将别人脸打伤,还对警察狡辩说,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我的手和伤者脸彼此间

的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请问如果你是警察你该怎样驳斥这个青年?

(学生会展开热烈的讨论: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效果不

同是什么原因呢?这个效果由物体本身的特性和物体受到其它力的情况有关.物体能够

承受的压强大就不易受伤、是否发生运动状态的变化还要看物体受到的其它力的情况。)探究四:作用力、反作用力跟平衡力的区别

共同点: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吊在天花板上电灯泡,分析物体受几个力?

并指出每一个力的反作用力、以及平衡力?要求学

生上黑板做,画出示意图,然后订正错误,并分析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三)小结巩固,知识迁移。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三个一样和两个不一样:大小一样、性质一样、力的产生、消失、变化一样;方向不一样、作用对象不一样。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联系与区别。

3、课后思考:

水上的滑板运动员是怎么样在水上运动的?(实际应用)

火箭是怎么升上太空的?(对科技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作用)

4、作业:完成课本88页第4题。

板书设计

一、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关系:

(1)三个一样:大小一样,力的性质一样,力的产生、消失、变化情况一样。(2)两个不一样:方向不一样、作用对象不一样。

三、平衡力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10倍 105角就等于10.5元 (6)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2 × 5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100倍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5)专项练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有关生字词的注音及含义; 2、会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3、掌握小说人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4、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即烘托人物形象或氛围、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其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其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下面横线上。例如:酒馔(zhuàn,酒食)。 赍发(ji,一声,资助)恶(wu,四声,触怒)了高太尉恁地(nen,四声,那么,这么)不省得(xing,三声,不明白)仓廒(ao,二声,仓库)沽酒(gu,一声,买酒)庇佑(bi,四声,保护)央浼(mei,三声,恳求,托请)肐察(ge,一声,拟声词)掇开(duo,一声,拿,搬)搠倒(shuo,四声,刺,扎) 二、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梗概。(提示:故事梗概应该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节主要叙述了林冲因为触怒了高俅而被刺配到沧州看管草料场,高俅派陆虞侯和福安串通了差拨防火烧掉了草料场来谋害林冲,不料被在山神庙中避雪的林冲撞破,大怒之下的林冲杀了三人,雪夜离开了沧州。 三、试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分值设定:10分。已经有固定格式,请记住这些固定的用语,以便使答案更规范。) 1.从语言描写看,①当店小二让林冲住在店里时林冲说:“我是罪囚, 恐怕玷辱了你夫妻两个。”这表现了他懦弱、忍气吞声、同时而又善良、仁慈的性格特征;(1分) ②当林冲听店小二说陆虞侯、福安来沧州时林冲说:“休要撞着我,只 叫他骨肉为泥!”这表现了他嫉恶如仇、大义炳然的性格特征;(1分) ③当林冲听说自己被派去照看草料场时林冲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 差使,正不知何意?”这表现了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1分) ④当看到草料场的茅草屋摇摇欲坠时林冲说:“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 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表现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特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 全套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英语必修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 Teaching Aims Skill Goals ▲ Talk about science and contributions of scientists ▲Practice expressing will, hope and suggestions ▲Practice expressing the stages in examining a new scientific idea Key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The First Period Reading StepⅠ Lead-in Ask the students to think of some great inventions and inventors in history. T: Welcome back to school, everyone. I guess most of you have enjoyed your holiday. Maybe I should say everyone has enjoyed a scientific life. Why Because you have enjoyed the results of the science and scientists. Now can you tell me the scientists who invented the lights, the gramophone and the computer S1: Edison invented the lights and the gramophone. S2: The first computer was invented by a group of American scientists. StepⅡ Warming up First, ask some questions about great scientists. Second, tell all the students to play the game called Guess Who I Am. T: You know our life is closely related to science and scientists. We benefit a lot from them. Can you name out as many scientists as possible? T;what contributions did they make? T: Ok, you’ve known a lot about scientists and now let’s play a game called Guess Who I Am. I will show you some hints of a scientist one by one, and you guess the name of the scientist. Let’s see which group will do the best. 1.I lived in ancient Greek. 2.I was a mathematician. 3.I discovered that objects in water were lifted up by a force that helped them float. Answer: Archimedes 1.I lived in Britain. 2.I published The Origin Of Species. 3.I could explain how animals and plants develop as the environment changed. Answer: Charles Darwin 1.I am Englishman 2.I’ve worked in astronomy. 3.I’ve put forward a theory about black holes. Answer; Stephen Hawking 1.I was a Chinese. 2.My invention had eight dragon heads round the top with eight balls in their mouths. Around the bottom were eight frogs directly under a dragon’s mouth. 3.My invention was the earliest instrument that told people where earthquakes happened. Answer: Zhang Heng 1.I was an American. 2.I invented electric light bulb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教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第二单位置 一、教学内容: 用数对确定位置 二、教材分析: 这一学段的《确定位置》是将学生已有的用类似“第几排第几个”的方式描述位置的经验加以提升,用抽象的数对来确定位置,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我是从以下几点来设计的:凸显矛盾冲突,让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激起思维的火花;强化符号化思想,培养学生抽象和简约化的思维品质;在一定的场景中相机介入数学历史,使学生经历知识的逻辑重演,让课堂浸染文化的意蕴;与本课内容相呼应和衔接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作有机的渗透和延伸,为学生奠定相应的数学思想与方法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经历符号化的过程,体会数学的符号美、简洁美。 3、引导学生经历由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渗透坐标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体会数对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 2、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五、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描述物体的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思想并使学生体验到观察要有序,表达要清晰,有条理。 3、在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不同的词语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根据物体的位置来确定物体。 教学难点;对物体位置的正确描述。 教学准备:小动物卡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初步让学生明确自己在班级里是第几组(小组)第几个。 一、快乐启航: 1、给小动物排队,提供比较材料。 师:春天的早晨小动物准备排队做操,小朋友,请你们帮它们排排队,行吗? (学生拿出教师发的8张动画卡片及垫板,开始排队,这里教师有一个精心设计卡片排得紧一点刚好排一排,稍留一些空隙排一排就排不下,这样自然引发思维灵活学生排几排)师:谁愿意上来,把你排的队形介绍给大家!学生同桌合作排队——展示队形。 二、快乐体验: 1、完成一维到二维的空间观念的飞跃,通过实物投影观察比较各种队形。 学生有可能出现:竖排1排(2排)或横排1排(2排)。。。。。。 师:大家觉得这些队形中,哪几种是不一样的哪几种是一样的(学生自由说) 师:我们数的时候可以横横地数也可以竖竖地数。大家再看这些小动物(手指着排两排(列)的队形)用你的火眼金睛观察一下,它们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排一排的看成一条线)。 师:(指着排两排的队形)这些都是排成了一个长方形,(指着排一排(列)的队形)这些都排成了线。 2、从一维到二维描述“小猴”的位置。 师:谁能说说队形1(排一排)中小猴站在哪里?请第*组第*个小朋友回答!(第*个)。 师:你能说得具体一些吗(从左数起第*个)。

人教版语文高三-人教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1

人教必修五《陈情表》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该教学设计是在分析教材和考虑学情的基础上进行的。这篇课文是新课标必修五教材中的古代抒情散文单元的一篇文言文。首先,作为文言文,要重视吟诵、品读,于是在教学中我加大了朗读的份量,设计几种朗读方式,包括教师的范读,学生的齐读、单读、分散读,在朗读中积累文言词语、句式知识、体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其次,《陈情表》是古代散文中传诵千古的名篇之一。文本中涉及的语汇较多,消化理解文言实词是学生读懂文本、真正理清文本思路的前提,也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体悟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因此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授课中让学生结合文本详尽的注释疏通文意,教师做适当的点拨。进而针对文本提出所陈何情。文本的教学设计流程也是按照这一顺序展开的,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掌握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句式,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2、通过诵读,理解所陈之情,体会陈情的方式。 3、品味作者在文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悟以情动人的陈情艺术,进而分析作者是怎样通过陈情达到“愿乞终养”的目的。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中蕴含的真挚感情。 2、点拨法。点拨关键的字、词、句,使学生在深层意义上领会文中蕴含的拳拳真情。 3、讨论法。讨论文中的关键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距今一千七百多年的魏晋时期,时局动荡,风云变幻。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晋,魏国灭亡。晋武帝司马炎为了稳定局势、巩固政权、笼络人心,便采用怀柔政策,大力征召西蜀名士入朝为官,于是蜀汉旧臣李密便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祖母刘氏一手抚养长大,以孝谨闻名,博学善辩。但就在晋武帝下诏征辟的时候,李密年迈的祖母已经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一面是宠命优渥的皇帝诏命,一面是难以割舍的祖孙之情;一面是言辞切峻的朝廷诏书,一面是恩重如山的养育之恩,在这人生的重要抉择之时,李密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李密的《陈情表》。 二、初读课文。(学生读完后,教师做诵读指导,同时做正音指导、点拨句读。) 教师范读第一段,指名学生朗读第二、三段,全班齐读第四段。 (要求:诵读要注意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 三、再读课文、缓读领会: (要求:缓慢诵读、圈点勾画参照课文注释还不能完全理解的字、词、句,师生共同解决。)四、三读课文、速读课文,思考: (1)、李密为何陈情,陈情所遇到何种困难。(要求:用原文语句作答) 陈情的缘由:愿乞终养。(陈情是为了达到“奉养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5教案+

Unite 5 First Aid Teaching Goals: 1. Enable the Ss to get some first aid knowledge 2. Enable the Ss to learn how to use what they’ve learnt to do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burns correctly. 3. Let the Ss learn the reading skill of getting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 part & each passage . Key Teaching Points How to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 Difficult points 1. How to grasp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 part & each passage. 2. How to help the Ss use what they’ve learnt to do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burns correctly. Teaching methods 1). Skimming & scanning methods to make the Ss get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1.Discussion methods to make the Ss understand what they’ve learned in class. 2.Pair work of group to get every student to take part in the teaching-and-learning activities. https://www.doczj.com/doc/92136217.html,petition and role-play method to arouse the Ss’ interest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Lead-in Lead-in by telling the Ss a story, meanwhile, teach them some new words: bandage, first-aid-kit, ambulance and then ask them to think of words about accidents and first aid Step2. Pre-reading Show the Ss the picture of Pre-reading on P33 and ask them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What has happened? What sort of injuries the child will have? What kind of first aid would you perform? Step3. Fast reading Let the Ss read the passage fast and then find out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s 1. What will the passage be about? 2. What do they tell you about the passage? 3. In which order are these topics covered in the text? Number them from 1 to 5. ____ the three types of burns ____ what to do if someone gets burned ____ the purpose of skin ____ the symptoms of burns ____ how we get burns Step4. Detailed reading 1). Tell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Our skin has three layers. 2.We will never get burned by the sun. 3.Burn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degrees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pain. 4.Third degree burns are the most serious and painful. 5.Put cool water on any burns to cool them. 6.Don’t rub the burns 7.It’s better that you put so me butter or oil on burns. 2).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y should you put cold water on a burn?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表达交流 1.《访谈》教案教学设计

《访谈》教案教学设计 访谈 【访谈指津】 访谈者要事先与被访谈者商定时间和地点,而且尽可能以被访谈者的方便为宜。每次访谈尽量不要超时两个小时,否则会使对方感到疲劳和厌倦,影响访谈质量,但也不要蜻蜓点水,半个小时不到就结束。如果被访谈者表示出仍有兴趣,可以适当延长时间。访谈地点的选择要考虑到被访谈者的感受和心情。被访谈者多愿意在单独场合、僻静环境下接受访谈。 访谈提纲应是一个粗线条的,只列出问题要点和内容范围的提示性材料,在操作中可以灵活修改和调整。一般来讲,拟定初步的访谈问题时要考虑下面四个方面的情况:(1)这个问题有必要问吗?答案将会如何分析和使用?(2)这个问题是否涵盖了主题?其他附带的问题有无必要?(3)这个问题将如何诠释?在获得有意义的回答之前,访谈者是否要考虑与问题有关的其他事情?访谈者是否要从问题中获得对方在态度、喜好、价值、信念等方面的信息?(4)对方是否有回答问题的信息储备?是否允许信息出现偏差? 在访谈中,要以诚恳的态度、轻松的话题为开场白,先介绍自己的背景与兴趣,减少对方对自己的陌生感与不安全感,增强彼此的信任和理解;然后要说明访谈目的,强调一下访谈的重要意义,并保证对涉及个人隐私的内容保密。 访谈者要注意礼貌,遵循口语化、生活化、通俗化和地方化的原则进行。访谈中要尽量用被访谈者熟悉的语言和表述方式发问,做到问题清楚明了,通俗易懂,用对方的语言表述来讨论问题。访谈结束后,访谈者要对被访谈者表示谢意。【访谈实例】 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袁隆平访谈录 记者:最近从电视上看到您做的一个公益广告,我想问从理论上计算水稻最高的产量有多少? 袁隆平:根据我国科学家的理论,太阳晒到地球上的能量,有百分之五能够转化成有机物,这么一计算,我们根据长沙的气象记录来算。长沙早稻的产量理论上可以达到2000公斤,晚稻2300公斤,中稻可以达到3000公斤,潜力相当大。一般理论值是达不到的,我们打个对折,早稻可以搞到1000公斤,晚稻可以搞

英语必修五unit5教案

英语必修五unit5教案

英语必修五unit5教案 【篇一:高中英语必修五教案unit 5】 新课标人教版英语必修5教案 unit 5 firsr aid 程洪维 1. first aid is a temporary form help given to someone who suddenly falls ill or gets injured before a doctor can be found. give \ offer aid援助come to one’s aid 帮助某人 cut off aid 终止援助a hearing aid 助听器 teaching aids教具medical aid医疗救护 with the aid of借助于in aid of为了帮助 he fell ill and had to enter the hospital.他生病了必须住院治疗。fall asleep睡着了fallsilent静下来 the computer got damaged when we were moving.我的电脑在搬家时弄坏了。 my bike is getting repaired now.我的自行车正在修理。 my glass got broken while i was playing basketball。我的眼镜在打篮球的时候给弄坏了。 peter and mary got married last year.皮特和玛丽去年接了婚。 2. you have three layers of skin which act as a barrier against diseases, poisons and the sun’s harmful rays.你有三层皮肤作为障来保护你免受疾病,毒药和有害光线的侵害。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 第一、第二单元教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教学目的 1.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2.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了解景物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的发展变化和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2.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上,应当突出心理活动的描写。 第一教时 教学要点: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与步骤: 1.介绍作者和作品 在预习的基础上,可让学生简要介绍,再由教师补充。 施耐庵,生于1296年,卒于1370年,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这部书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是在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2.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预习提示介绍了有关情节的梗概,可让学生自己阅读。 3.分析林冲的性格 教师:关于林冲的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课文的“预习提示”概括为“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下面,我们按故事情节发展的几个阶段作具体分析。 (1)提问:课文开头一段“闲话”对表现林冲的思想变化有什么作用? 明确:开头一段有两个内容,一是插叙了当初在东京时的情况,二是林冲、李小二相遇后的一段对话。插叙的一段内容,表现了林冲的正义感和侠义精神,反映了林冲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又看到他忍受屈辱、不思反抗斗争软弱动摇的性格特点。他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 (2)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要“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人教版英语必修五Unit-5(Reading-First-Aid-For-Burns)教学设计

Unit 5 First Aid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文章以“急救”为中心话题,贴近日常生活,旨在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了解相关的急救知识,并能用所学的有关急救的知识,根据不同情况提出急救措施。文章首先介绍了皮肤对人体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烧伤的各种起因,三种不同的烧伤程度以及他们的症状和应该采取的急救措施。文章用了小标题,使文章脉络明晰。通过阅读本文, 对如何处理烧伤的知识就一目了然,并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镇定自若地进行急救。结合本文的文体特点,适合设计略读和精读的阅读训练,增加小组活动,以读促说,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英语课程的学习,高二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语言基础,初步掌握了高中英语学习的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和提高。本节课的话题贴近生活,实用性强,学生在阅读本文前已具备一定的急救常识,对这一话题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在课前预习部分设计了急救知识小测试,和思维导图引导他们预习课文主要内容。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活跃的思维,可通过参与急救处理方法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轻松的氛围中,激发学生开口讲英语的兴趣。 教学目标 1. Knowledge aims: 1) 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art. 2) Have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and know about burns and first aids treatment for burns. 2. Ability aim: 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a nd let them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3. Emotional aim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first aid and learn to protect themselves or help others in the emergency. 教学重难点 1.How to enable students to apply what they’ve learnt to perform first aid treatment for burns correctly. 2.How to improve the Student s’ reading and speaking ability. 3.How to grasp the main idea and key information quickly. 教学方法 Cooperative learning, Competition, Task-based reading 教学过程 Part1 自主探究 Step1 Warming up: What is first aid 1. Read the concept of first aid on Page 33 and fill in the blanks:

2018年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目标,使学生: 1.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笔算。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3.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 4.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5.理解中位数的意义,会求数据的中位数。 6.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能对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预测,进一步体会概率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初步了解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培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案 教学内容小数乘以整数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3.5元=3元5角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 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边城教案 <<边城>>教案 (自读课文,以讨论、自由发言为主) 1.依靠揣摩词句,领会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小说中体现的人性之美。 3.进行联想想象,体会小说中描绘的湘西风土人情。 第一课时 (课前布置预习,着重了解人物的性格、心理。) 一、导入新课 中篇小说《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在他众多的作品中,中篇小说《边城》就是这类内容的代表。 二、简介作者 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景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情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反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派作家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凸出,单纯而又厚实,朴纳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彩。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生命的哲学思考,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教案(全册)

Unit1Greatscientists Period1文本研读课 学习目标 1.To talk about science and contributions of scientists. 2.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learn to use some key words and expressions. 3.To learn to organize a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reciate great people s characteristics and qualities. 自主预习 1.Match the scientist in the left column with his/her contributions in the right column. Alexander Bell electricity Thomas Edison the first telephone Wright brothers the electric lamp Madame Curie black holes in the universe Franklin theory of gravity Steven Hawking the first plane Elbert Einstein radium Isaac Newton the theory of relativity 2.Do you know how to prove a new idea in scientific research?Discuss in small groups the stages in setting out a new scientific idea.What order would you put them in? Draw a conclusion Think of a method Collect results Make a question Find a problem Analyse the results Find supporting evidence 3.Do you know the featur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学习过程 Step1:Skimming 1.Who was the great scientist in the passage and what was the deadly disease of its day? 2.What happened in 1854? 3.What can prove that cholera was severe? Step2:Carefulreading 1.Read Paragraph 1 and then fill in the blanks. John Snow was an doctor in London who Queen Victoria as her personal .He thought about helping ordinary people to cholera.Though the cause and the of it were unknown,he wanted to face the and solve the problem. 2.Read Paragraphs 2 & 3 and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1)What were the two theories about the cause of cholera? (2)Which theory did John Snow want to prove? (3)What was his method of doing the research? 3.Read Paragraph 4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预案 《小数的乘法》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和例2、“做一做”,练习—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习,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用具:放大的复习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5角×3=15角9元+15角=10.5元

高三英语必修五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 5 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年级:高三 课时: 1课时 任课老师:王爽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Ⅰ. Material analysis The topic of this unit is the United Kingdom, which helps student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and geography of the UK and its constitution as well as some sights and historic ruins. The reading part of this unit talks about how the four countries combined into the UK, which makes students have a clear clue of its history. And it also tells us about the UK’s main sights. All of these will help students know more about the UK. Ⅱ. Teaching objectives 1. Knowledge objective: to share the information about the United Kindom. 2. Ability objective: to foster students’ reading ab ility(prediction, skimming, scanning). 3. Emotion objective: to stimulate the students’interest for learning more about the UK. Ⅲ. Teaching points and teaching difficulties 1. Key vocabulary: consist of, clarify, conflict, unwilling, break away, to one’s c redit, currency, institution, convenience, roughly, attract, architecture, administration, enjoyable 2. Key points: to show the position, direction and distance 3. Difficult points: Wales was linked to… England and Wales were joined to… England is devided into three zones. Ⅳ. Teaching aids Text book, blackboard, pictures about the UK’s map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