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牛血清在细胞培养基中的主要功能

牛血清在细胞培养基中的主要功能

牛血清在细胞培养基中的主要功能
牛血清在细胞培养基中的主要功能

一、牛血清在细胞培养基中的主要功能

牛血清是细胞培养中用量最大的天然培养基,含有丰富的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成份,具有极为重要的功能。

1.提供对维持细胞指数生长的激素,基础培养基中没有或量很少的营养物,以及主要的低分子营养物。

2. 提供结合蛋白,能识别维生素、脂类、金属和其他激素等,能结合或调变它们所结合的物质活力。

3.有些情况下结合蛋白质能与有毒金属和热原质结合,起到解毒作用。

4.是细胞贴壁、铺展在塑料培养基质上所需因子来源。

5.起酸碱度缓冲液作用。

6.提供蛋白酶抑制剂,使在细胞传代时使剩余胰蛋白酶失活,保护细胞不受伤害。

二、牛血清的主要成份

血清是一种很复杂的混合物,其组成成份虽大部分已为人所知,但还有一部分尚不清楚,而且血清组成及含量常

随供血动物的性别、年龄、生理条件和营养条件不同而异。

1.蛋白质是牛血清中主要成份。除包括可携带金属离子、脂肪酸和自身是激素类蛋白外主要还有白蛋白,球蛋白。

纤维粘连素细胞促进细胞附着;

α2 巨球蛋白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胎牛血清中含胎球蛋白促细胞附着;转铁蛋白能结合铁离子,减少其毒性

和被细胞利用。

2.多肽:血小板促生长因子能促细胞分裂,是多肽家庭的主要成员之一,是主要的促细胞增殖因子;成纤维细胞

生长因子、表皮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等,血清中含量虽很少,但对细胞生长也有一定作用。

3.激素:激素对细胞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胰岛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和氨基酸,与促细胞分裂有关。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能与细胞表达的胰岛素受体结合,从而有胰岛素同样的作用。

促生长激素:促细胞增殖效应。

氢化可de松:血清中含有定量的该成分,它可能兼有促细胞贴附和增殖作用,但有人证明,血清中的氢化可de松

,如细胞密度高时可能有抑制细胞的作用和诱导其发生分化。

4其他成份

氨基酸、葡萄糖、酮酸等对多种营养成分的合成培养基意义不大。与蛋白相结合状态的微量元素对细胞培养有意

义。

三、牛血清的质量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物医药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对制备工艺中所涉及到

的各种原材料的质量标准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用于细胞培养基中的主要天然成份――牛血清的质量要求也

不断提高。牛血清包括胎牛血清、新生牛血清和成牛血清。

(一)、WHO公布的《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生产生物制品规程》中的要求:

1. 牛血清必须来自有文件证明无牛海绵状脑病的牛群或国家。并应具备适当的监测系统。

2.有些国家还要求牛血清来自未用过反刍动物蛋白饲料的牛群。

3.证明所用牛血清中不含对所生产疫苗病毒的抑制物。

4.血清要通过滤膜过滤除菌,保证无菌。

5.无细菌、霉菌、支原体和病毒的污染,有些国家要求无细菌噬菌体污染。

6.对细胞有良好的支持繁殖作用。

(二)、我国在对牛血清的质量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主要原辅料质控标准》中提出比较严格的标准要求。包

括蛋白质含量,细菌、真菌、支原体、牛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细菌内毒素,支持细胞增殖检查。

(三)、美国对牛血清的质量要求:Gibco 和Sigma二家主要的美国牛血清供应商的牛血清都已进入到我国市场,

他们对其质量标准要求都极为严格,从血清来源到产品质量都有明确规定。

1)血清来源:可从世界各国收集胎牛血清,但是必须符合他的质量标准和美国农业部进口要求。地方当局还不

清楚本地是否有牛海绵状病毒流行的血清不收集,有说明血清质量的证明资料:包括收集过程的全部资料、检验

结果和交付情况。

2)血清的收集:胎牛血清是心脏穿刺取血,新生牛(10~14天)和小牛(10个月内)血清静脉取血。血清采集条

件必须符合工业生产的标准:低温下采集、一次分离、分离后立即混合冻存。符合要求的血清56℃水浴30分钟灭

活。

3)血清的制备:

a. 超低IgG胎牛血清:通过亲和层析工艺去除胎牛血清中的γ球蛋白,使FBS γ球蛋白含量减到最低,一般IgG≤5ug/ml,生物学活性不变。

b. 血清透析:用12000~14000分子量的透析膜在0.15M NaCl中透析直到使葡萄糖含量<

0.5mg/ml(用葡萄糖氧

化酶/过氧化酶方法测定)。

c. γ-射线照射:已经证明γ-射线照射可以有效灭活血清中可能污染的病毒、支原体。照射剂量为30~45KG。

而且这个剂量的γ-射线照射不会改变血清的理化性质和对细胞培养的影响。

4)除菌过滤:经过上述处理的粗制血清再经过一系列除菌滤膜过滤包括0.2微米(micron)和0.1微米滤膜。FBS要

通过三层0.1微米滤膜,其他血清可通过0.2微米滤膜。

4.终产品血清质量

1)化学检定:渗透压

pH

蛋白含量――电泳法

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

随着牛年龄增加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相应增加,总的血清蛋白含量可以确定产品规格和年龄。2)微生物学检查:细菌、真菌符合USP标准。

支原体:在支原体专业培养基上培养了3~4周,培养温度36℃±2℃

分别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进行,有的还需要在支原体琼脂培养皿上传4次,Hoechst荧光素DNA 染色检查那些培养法

无法检出的支原体如猪鼻支原体等。

病毒检查:

牛兰舌病毒Bovin blue tongue

牛腺病毒Bovine Adenovirus

牛细小病毒Bovine Parvovirus

牛病毒性腹泄病毒Bovine Viral Diarhea Virus

狂犬病病毒Rabies

呼肠弧病毒Reovirus

牛呼吸道合胞病毒BRSV

副流感病毒Ⅲ型Parainfluenza

检查方法:

已证明无外源因子污染的牛细胞培养物,在细胞生长液中加15%待测血清,连传3代共21天。阴性对照细胞培养液

中加15%已知无病毒污染的牛血清,与试验组同条件下进行。在观察期内注意细胞形态变化或细胞病变。在观察

期内第14天待检样品和对照样品用标准病毒检测方法检查。

如待检细胞培养物经胰酶消化后分种到6个含盖玻片的容器内。阴性对照样品按同样方法。再将牛腹泄病毒、牛细

小病毒、牛腺病毒、狂犬病毒和呼肠弧病毒分别加入待检培养物盖玻片容器内作为阳性对照,再培养7天,用荧光

抗体技术进行检查。

细胞病变或病毒引起的其他改变通过苏木精或伊红染色进行观察。取另外一个待检细胞培养瓶用人“O”红细胞、

豚鼠红细胞和新鲜鸡红细胞作血球吸附病毒检查。试验在2~8℃和20~24℃进行。阴性对照细胞预先感染副流感

Ⅲ型病毒作为阳性对照。未感染的细胞作为阴性对照。

3)内毒素检测

用鲎试剂检查。

4)细菌噬菌体检查

主要检查E.Coli(C300 or K-12)噬菌体。

5)激素含量测定

每批FBS对某些激素含量都要进行测定,包括:雌二醇、胰岛素、孕硐、睾丸素、甲状腺素等。

6)血红蛋白检测

血红蛋白与氧合血红蛋白的比≥70%,血红蛋白含量≤mg15/dl。

7)细胞生长效果测定

a.细胞克隆效果测定

细胞选择:Sp20/Ag-14 或P3X63-Ag8.653

血清浓度与细胞数:

10%血清/1个细胞/孔

4%血清/5个细胞/孔

细胞培养基RPMI-1640,96孔培养盘36℃±2℃,5%二氧化碳培养10~

15天。试验中选择一个已知参考牛血清作对照。

克隆效率计算:

克隆效率=(阳性孔平均数/ 培养孔总数) X100%

相对克隆效率=待测血清克隆效率/参考血清克隆效率

b.贴壁效率试验:

用人的传代细胞作每批血清的贴壁效率试验,A549(人肺癌细胞)该细胞可以反应出低浓度血清的贴壁变化。采

用6孔培养盘每批血清用两种浓度和两种不同的细胞接种数即10%血清――100细胞/孔,4%血清200介细胞/孔

。放36℃±2℃,湿润5%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10~14天,计算着色细胞克隆,确定贴壁效率。从这两种不同血清

浓度来确立实验血清支持细胞贴壁生长的水平,分析两种试验条件下平均贴壁效率。

贴壁效率(%)=(每孔克隆平均数/ 每孔活存的培养细胞平均数) X100%

相对贴壁效率=被测血清贴壁效率/参考血清贴壁效率

c. 二倍体纤维细胞促生长试验

人二倍体细胞株WI28 MRc5

25cm2细胞培养瓶,5%血清,每瓶接种1.5X105细胞连传3代,每代血清浓度和接种细胞数相同,每代培养7天,每

代接种二个细胞瓶,36℃±2℃培养。以同样条件用已知参考血清进行平行培养。每代收获细胞计数,计算每批待

检血清与参考血清的相对生长率(RGR)。

RGR=(试验血清每瓶细胞平均数/ 参考血清每瓶细胞平均数) X100%

牛血清主要质量要求(Sigma)

胎牛血清新生牛血清成牛血清

牛龄胎10~14天<10个月

无菌---

病毒---

支原体---

噬菌体---

内毒素(ng/ml)≤1.0 ≤10.0 ≤10(15)

血红蛋白(g%) 3.0~4.5 3.5~6.0 5.0~8.5

pH 6.7~8.0 7.0~8.0 7.0~8.0

渗透压(mom/Kg H2O)240~340 240~340 240~340

人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人干细胞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基 Stemmera TM人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基(SFM)是在无血清和饲养层情况下,用于培养人的干细胞能支持干细胞的生长,包括胚胎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 规格: 500ml 产品描述: Stemmera TM人ESCs/iPSCs无血清/无饲养层培养基(hStemSFM)是一种成分明确的即用型培养基,特殊的配方,在完全无血清和无饲养层环境下能用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和胚胎干细胞(hESC)的重编程、增殖和维持。 产品成分: 两种成分混合后是一种即用型完全培养基 存储和运输: Stemmera TM hStemSFM中的两种成分是分开运输的,基本培养基在室温下运输然而SFM添加物是在干冰环境下运输。在收到产品后基本培养基需存储在2-8°C环境中而SFM 需要存储在-20°C,避免多次冻融。完全培养基储存在2-8°C的黑暗环境中能使用长达1个月。完全培养基分成等份的供每日使用,避免反复预热,避光保存最佳。 产品使用:该产品是仅用于体外使用和研究使用。不可用于人类或动物的诊断或治疗使用。 使用注意事项: 1.使用aerosol barrier枪头,每次用完更换新的枪头。 2.要用新的,干净的手套和穿实验服。 3.材料安全数据表(MSDS)可在网站下载。

4.用70%乙醇或其他合适的消毒剂清洁工作空间。 培养条件: 培养基:Stemmera TM hStemSFM。 细胞:人诱导多能干细胞(hiPSCs)和人胚胎干细胞(hESCs)。 培养类型:单细胞传代和贴壁培养。 温度范围:37°C。 孵育器的环境:在含5% CO2或5% O2的潮湿环境中,确保适当的气体交换,减少与外界接触。 建议培养容器:基质胶包被的板子、皿或烧瓶(Corning,货号:356231,稀释比1:100),根据容器的大小,调整细胞数量。 操作手册: ?完全SFM培养基的制备:添加3.5ml冷冻SFM添加物(货号 ST02001-S1)到500ml 基础培养基中(货号st02001-bm 500ml),搅拌均匀,0.22μM滤膜过滤。 ?将完全培养基分成等份并在室温下预热SFM供每天使用。。 ?Corning基质胶包被培养容器:使用Corning基质胶(货号356231,稀释比1:100)包被容器,在5% CO2或5% O2(低氧孵育器)的孵育器中37 o C孵育至少30min或过夜。 已包被的容器能在一周内使用。使用前,立即倒掉所有的基质胶,更换预热的完全Stemmera TM hStemSFM培养基。 注意:所有成分在有效期内存储在黑暗的2-8o C环境中,完全培养基StemmeraTM hStem SFM 能稳定储存时间长达4周。 在完全培养基hStemSFM 中hiPSCs 和hESCs的复苏 1.37°C水浴迅速解冻一小瓶冷冻人干细胞。 2.用移液管轻轻将小瓶中的所有干细胞都吸入含完全培养基的15ml无菌离心管中。 3.在1000转下离心5min。 4.吸弃上清液,尤其小心避免干扰细胞颗粒。 5.在含10nM Rock 抑制剂Y27632(Fisher Scientific, 货号50-863-7)的1ml预热完全培 养基中重悬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17] FDA news FDA add boxed waming for heart2related risk to antrdinbetes drug A vandial[E B/OL].2007211214.http// www.fdagov/bbs/topics/NEWS/2007/NEW0173him1. [18] EMEA: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benefits and risk of rosiglitazone[EB/OL].2007210218[2007212215]. http//www.emeaeuropaeu/pdfs/human/press/pr/48446407 en pdf. [19] 张杰.罗格列酮心血管安全性问题尚需监测与进一步 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24(1):92294. [20] Lars Slordal,Olav Spigset.Heart Failure Induced by Non2Cardiac Drugs[J].Drug Safety,2006,29(7):5672 586. (收稿日期:2009202219)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梁 菁,李多伟(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69) 摘要:目的 总结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主要补充因子及作用、应用以及新近研究进展,为细胞培养等研究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结果 无血清培养基克服了完全培养基的种种弊端,且关于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取得了诸多进展。结论 无血清培养基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进一步提高其通用性、降低成本、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有待探索。 关键词:无血清培养基;补充因子;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2407(2009)0420325203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传统的含血清培养基中的血清给生产与科研带来多种不利因素。血清的主要作用在于给细胞提供生长增殖所需的激素、生长因子、转移蛋白和其它营养物质,但其存在多种缺点:具有批间差异、需要大量验证工作、使用不方便、成分不明确、有抑制生长的成分、不利于疫苗和单克隆抗体等目的产品的分离纯化、容易被病毒和支原体感染;血清昂贵,可能发生供应紧张,血清的来源不稳定等问题。无血清培养基是加入成分明确的血清替代成分,既能满足细胞的培养要求,又能有效避免因使用血清带来的诸多不利因素。因而无血清培养基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而且无血清培养基技术也迅速发展并取得了许多进展。1 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过程 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三代,第四代培养基的研制开发并投入市场将成为发展趋势[1](见表1)。 表1 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过程 成分优缺点 第1代不含血清,但含有大量的动物或 植物蛋白如BSA和动物激素等。蛋白含量高(低于有血清培养基),不利于目标蛋白的分离纯化,降低回升率,增加成本。 第2代完全不用动物来源蛋白(无动物 衍生蛋白)。降低生产成本,加快报批的速度(目前市面上销售的主要产品)。 第3代完全没有蛋白或含量极低。化学成分确知,细胞培养与生产容易做到恒定, 分离纯化容易,成本低,管理容易。仅限于应用 几株细胞系。 第4代无血清,无蛋白。适合多种不同细胞生长并可高温消毒。2 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及其主要补充因子 无血清培养基一般认为是由两部分组成,即基础培养基和替代血清的补充因子。 2.1 基础培养基 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培养基一般为与所需培养细胞相应的合成培养基,是按细胞生长需要由一定比例的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葡萄糖等组成的。在对不同的细胞进行培养时可根据需要对基础培养基和某些组分进行相应的调整。 2.2 补充因子 补充因子是无血清培养基中用于代替血清的各种因子的总称。这些补充因子可使培养基既能满足动物细胞培养的要求,又能有效避免血清培养基成分不明确、有批间差异、常被病毒和支原体污染、血清来源不稳定、细胞产品不易纯化等问题。补充因子可分为如下几类[2]。 2.2.1 激素和生长因子 激素可分为多肽类激素和甾体类激素。多肽类激素有胰岛素、生长因子、胰高血糖素等;甾体类激素有孕酮、氢化可的松、雌二醇等。多肽类生长因子有表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等[3]。 在细胞无血清培养中,胰岛素可以促进RNA、蛋白质和脂肪酸的合成,抑制细胞凋亡,是重要的细胞存活因子[3]。Jan等[4]认为在批式培养中胰岛素迅速耗尽是细胞比生长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生长因子是维持细胞体外培养生存、增殖和分化所必需的补充因子。氢化可的松能促进细胞贴壁和细胞分离,在某些情况下会诱导细胞生长和诱导细胞分化[3]。 2.2.2 结合蛋白 无血清培养基中的结合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和转铁蛋白。白蛋白可通过与维生素、脂类、激素、金属离子和生长因子的结合而稳定并调节上述物质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的活性,此外还有结合毒素和减轻蛋白酶对细胞影响的作用[1,5]。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上存在特定的转铁蛋白受体,受体与转铁蛋白/Fe3+复合物结合是细胞获取必需的微量元素铁的主要来源,此外转铁蛋白还具有生长因子的性质并能与其它微量元素如钒等结合[6]。 2.2.3 贴壁和铺展因子 绝大多数的动物细胞在体外生长时需要固着于适宜生长的基质上,并铺展成一单层,才能开始增殖。目前在无血清培养中常用的贴壁和铺展因子有纤黏蛋白、胶原、聚赖氨酸、昆布氨酸、血清铺展因子等[1,2]。 2.2.4 微量元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营养元素 一些细胞系的无血清培养还需要补充某些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化学物质,如微量元素、维生素、脂类等。微量元素能消除过氧化物酶和氧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维生素参与代谢、抗氧化等[3],维生素B主要以辅酶的形式参与细胞代谢,维生素C和维生素E 具有抗氧化作用。丁二胺和亚油酸等提供细胞膜合成所需的脂质和细胞生长所需的水溶性脂质[1]。 2.2.5 酶抑制剂 有时将细胞用酶处理后会有一些酶残留,此时若不对残余的酶加以处理可能会对细胞不利,应加入相应的酶抑制剂终止残余酶的作用以达到保护细胞的作用。 3 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进展 由于近年来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无血清培养基在动物细胞培养中的广泛应用,与无血清培养基相关的研究在近几年来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3.1 有关无血清培养基的新方法 在人牙龈上皮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动物细胞培养及无血清培养研究进展 摘要:细胞培养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目前已渗透到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临床检验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而且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其中发展较快的无血清培养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为未来实际的研究和生产作一些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动物细胞;细胞培养;无血清培养基 1 引言 组织培养技术创建于18世纪末,之后于1907 年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在无菌条件下,以淋巴液为培养基在试管中培养蛙胚神经组织宣告成功后,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从机体获取细胞,模拟体内生存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及酸碱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结构和功能的实验技术。这种技术为细胞学、遗传学、病毒学、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生命科学迅速发展,各种在分子水平的实验如核移植、细胞杂交、DNA 介导的基因转移等,都是借助细胞培养技术而得以实现的。然而各领域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并不平衡,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使用范围有限,还未出现适合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培养体系。因此本文对细胞培养及大规模培养、无血清培养做一些总结。 2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方式包括原代和传代培养。培养方式有贴壁、悬浮以及固定化培养等方式。 2.1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概念 细胞培养指的是从体内组织取出细胞,并为其提供一个无菌、具有适当温度及酸碱度的环境,给予充分营养,使其生长繁殖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一种培养技术。从体内取出的细胞进行的首次培养式细胞培养最初的阶段,也称为原代培养。原代培养式细胞培养当中重要的必经环节。原代培养细胞生长到一定时候后,由于受群体环境影响,需要转移到另一个容器,这种培养称为传代培养。传代后的动物细胞与原代培物形状一致的话,则表示传代成功,这些细胞称为细胞系或细胞株。 2.2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内容

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 1、麸皮培养基:(黄曲霉) 100g麸皮,900g水,煮沸20分钟,用四层纱布过滤,得到的 清液中加入1g酵母粉,加水定容至1L, 121℃灭菌30 min. 2、( 马铃薯琼脂 )培养基(禾谷镰刀菌) 马铃薯 2 0 0克 琼脂1 5~一2 0 克 自来水 2 0 0 0毫升 将去皮切片的 2 0 0克马铃薯,放入1 0 0 0毫升水中煮沸, 3 0分钟,以纱布滤取汁液,补足水量,再加琼脂,热溶,经 1 21 ℃ ,2 0 ~ 3 0分钟高压灭菌 3 、察氏培养基 (曲霉) 硝酸钠3g 磷酸氢二钾1g 硫酸镁(MgSO4?7H2O) 0.5g 氯化钾0.5g 硫酸亚铁0.01g 蔗糖3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加热溶解,分装后121℃灭菌20min。 用途:青霉、曲霉鉴定及保存菌种用。 4、瓦克斯曼培养基(Waksmen培养基):选用商品培养基或按如下方法配制。: 蛋白胨 5.0g KH2PO4 1.0g MgSO4?7H2O 0.5g 琼脂 20.0g 蒸馏水 1000ml 加热溶解后,用0.5mol/L H2SO4调节pH到3.8~4.0,加入10g葡萄糖,121℃蒸汽灭菌10分钟。 5、在察氏琼脂培养基上菌落生长较快,10d—14d直径3cm—4cm或4cm~7cm,最初带黄色,然后变为黄绿色,老后颜色变暗,平坦或有放射状沟纹,反面无色或带褐色。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分生孢子头疏松放射状,继变为疏松柱状。分生孢子梗多从基质生出,长度一般小于1mm。有些菌丝产生带褐色的菌核。制片镜检观察可见分生孢子梗极粗糙,直径10um~20um。顶囊烧瓶形或近球形,直径10um~65um,一般多为25um—45um。全部顶囊着生小梗,小梗单层、双层或单、双层同时生在一个顶囊上;梗基(6um—10um)*(4um~5.5um),小梗(6.5um—10um)*(3um—5um)。分生孢子球形、近球形或稍作洋梨形,3um—6um,粗糙。

无血清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整理

无血清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整理 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的发展 第一代培养基+牛血清 第二代培养基+牛血清替代品:人血清、血小板裂解液和脐带血清 第三代无血清、无动物源、成分确定的培养基 第三代人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不含牛血清或人血清之类的血清替代品,无动物源而且成分确定,免除了异种血清带来的病原体污染风险,而且批次稳定,适合干细胞治疗的临床研究。 一知网 搜索方法 使用题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和“培养”,摘要“无血清”在中国知网搜索,共18篇文献。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相关整理

二Pubmed 搜索方法 使用(Umbilical Cord[Title] AND Mesenchymal Stem Cells[Title]) AND serum free[Title/Abstract] 在Pubmed搜索,共20篇。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相关整理 参考文献 一知网 [1]赵艳坤,邵伟,雒诚龙,余雄.无血清共培养条件下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英文)[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7,25(04):391-398. [2]屈玟,宋磊,赵瑶,胡振波.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不同培养方案的比较与优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08):1009-1013. [3]孙亚如,张炳强,王福斌,许评,王二朴,李翠翠.培养体系对维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其体外扩增效率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13):2023-2028. [4]刘宇,马明,侯俊,高雪华,陈思翔,刘月,邓银,郑东明,田奕,张蓉,陈静娴.体外培养传代人脂肪、脐带、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遗传特性比较研究[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5,37(12):1616-1622. [5]吴洁莹,陆琰,陈劲松,吴韶清,汤雪薇,李焱.脐带血血浆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及体外扩增人脐血CD34~+细胞的研究[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5,23(04):1112-1119. [6]任春红,张昕.无动物源成分培养基用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的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13(01):1-4. [7]陈林,张坤,董伟,杨珂,艾辉,陈禄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和含胎牛血清培养体系比较[J].重

v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技术与应用

V ero细胞是日本学者Y asumura等于1962年从正常成年非洲绿猴肾分离获得的贴附依赖性细胞系, V ero一词由世界语中的verde(意为绿色的)和reno意为肾脏的)两个词合并而成。V ero细胞是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生物制品规程认可的疫苗生产细胞系。与用作疫苗生产的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和其他一些传代细胞基质相比,V ero细胞具有以下特点:①来源方便,可连续传代,生长速度快;②对多种病毒的感染敏感、病毒增殖滴度高;③遗传性状稳定,恶性转化程度低,生物安全性较高;④培养条件要求不苛刻,易于在生物反应器实施大规模培养。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大范围的健康人群,其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首要问题。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苗的生产方式和过程。血清是一种组分复杂而尚不完全明确的混合物,至少含有1 000种不同的蛋白质,总蛋白量高达60~150g/L,它能为细胞的体外培养提供必要的生长因子、激素、细胞贴附因子和营养成分。受V ero细胞自身的贴附依赖生长特性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发展进程的影响,本世纪之前的V ero细胞培养及病毒疫苗生产均存在着对血清的依赖。血清组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其中存在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潜在风险,影响着病毒疫苗的生产工艺和疫苗质量。从病毒疫苗生产工艺角度考虑,血清组分的复杂性和批次间的质量差异增加了病毒疫苗生产的不稳定性和产品质量控制的难度;从病毒疫苗的安全性角度考虑,血清中潜在的病原微生物,如引起牛海绵状脑炎的阮病毒,给疫苗的使用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阎。 由血清使用所造成的细胞培养过程和细胞表达产物安全性的不确定因素增加的现实问题,成为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发展动因。随着动物细胞无血清培养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包括V ero细胞在内的动物细胞大规模无血清培养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无血清培养已成为包括疫苗在内的生物技术药物生产的总趋势问。2010年,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将全面停止在生物制药中应用血清,FDA将停止含血清细胞培养工艺生产的生物技术新药的申报受理。 V 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和商业开发 1.1 V 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研究 培养基是影响体外培养细胞生长代谢、增殖乃至生存的最直接和最重要的环境因素。V ero细胞无血清培养的技术关键在于无血清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 设计V 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组成配方的技术核心是筛选和确定具有促进细胞贴附生长、维持细胞存活、提高病毒扩殖效果的培养基组成成分。基于细胞生长和代谢的高通量分析及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是V 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设计和优化的主要技术。V ero细胞的培养需要在适宜的介质表面贴附、铺展才开始有丝分裂、增殖,病毒的有效感染和增殖也有赖于细胞的贴附生长状态。此外,在某些病毒疫苗(如流感病毒疫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培养基中加人一定浓度的胰蛋白酶以提高病毒的感染和增殖效率。另一方面,病毒的感染和增殖不仅是细胞代谢负荷不断加大的过程,也是细胞病变、以致凋亡和坏死、甚至裂解的渐进性过程。V 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设计和优化相对于应用于动物细胞悬浮培养工艺生产重组蛋白、特别是治疗性抗体生产的无血清培养基更具挑战性。 设计V er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的较为便捷和有效的策略是以DMEM,F-12,M199和RPMI1640等商品化的合成培养基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为基础培养基,以反映细胞生长和代谢的主要参数为评价指标,结合统计学方法确定向其中添加生长因子、激素、结合蛋白及豁附因子、微量元素、脂类和脂类前体物等的种类和浓度。无血清培养基中常用的黏附因子主要是存在于细胞间质和血清中的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如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玻连蛋白和胶原等。其中,纤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不仅具有提高细胞的砧附力及活力的作用,同时在促进有丝分裂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某些含有精氨酸一甘氨酸一天冬氨酸(RGD)序列的短肤也能够有效地促进V ero细胞贴附到以聚苯乙烯和醋酸纤维素为材

几种常见培养基作用

1.中国蓝平板:含有牛肉粉、蛋白胨、乳糖、琼脂、氯化钠、中国蓝、玫瑰红等成份。是一种弱选择性(亦有学者称为无抑制性)选择培养基。成份中的中国蓝为指示剂,玫瑰红为弱抑制剂,仅能抑制革兰阳性菌生长,而对大肠杆菌没有抑制作用,发酵性革兰阴性杆菌因分解乳糖能力不同,在此平板上的菌落颜色不同,便于鉴别菌种。根据菌落形态,可做出相应的处理或报告。例如:大肠埃希菌菌落呈蓝色;痢疾志贺菌呈淡红色;鼠伤寒沙门菌呈淡红色。 2.巧克力平板:普通营养琼脂成份添加进氯化血红素,万古霉素,辅酶A。用途:除可以分离奈瑟菌,嗜血杆菌外,由于加入了万古霉素,可抑制绝大多数的革兰阳性菌的生长,在分离培养上具有重要意义,不能用血平板来替代。巧克力平板含有嗜血杆菌生长需要的营养因子X因子和V因子。其原理为:绵羊血中的V因子通常处于被抑制状态,加热到80~90℃12Min即可破坏红细胞膜上的不耐热抑制物,可使V因子释放,故嗜血杆菌在加热的血琼脂培养基即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佳。 3. TCBS:含酵母膏粉蛋白胨氯化钠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胆酸钠牛胆粉蔗糖柠檬酸铁溴麝香草酚兰麝香草酚兰琼脂;其中:氯化钠可刺激弧菌的生长;蔗糖是可发酵的糖类;胆酸钠、牛胆粉、硫代硫酸钠和柠檬酸钠及较高的pH(8.6)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菌群;霍乱弧菌对酸性环境比较敏感,因此该pH值可增强其生长;硫代硫酸钠与柠檬酸铁反应作为检测硫化氢产生的指示剂;溴麝香草酚兰和麝香草酚兰是pH指示剂。利用指示剂来区分是否发酵蔗糖:副溶血性弧菌不发酵蔗糖,菌落呈蓝绿色。霍乱弧菌发酵蔗糖产酸,菌落呈黄色。TCBS常用于致病性弧菌的选择性分离,是GB2008、SN标准指定培养基。 4.MAC平板:即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和大肠菌群的分离培养(05药典),主要成分:蛋白胨脙胨猪胆盐(或牛、羊胆盐) 氯化钠琼脂乳糖1%结晶紫水溶液0.5%中性红水溶液。麦康凯平板的原理:利用胆盐来抑制革兰阳性细菌的生长,而对伤寒等沙门菌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利用乳糖发酵,中性红的颜色可把分解乳糖和不分解乳糖的细菌区别开.沙门菌及志贺菌呈无色菌落,大肠埃希菌呈桃红色菌落. SS培养基 2.原理 培养基中牛肉膏、蛋白胨等为营养物;煌绿、胆盐、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钠等抑制非病原菌生长,而胆盐能促进某些病原菌生长。因大肠埃希菌等能迅速分解乳糖产酸并与胆盐结合成胆酸,故形成中心混浊的粉红色菌落;病原菌不能分解乳糖。菌落呈透明无色,枸橼酸铁能指示硫化氢的产生,使菌落中心呈黑色。硫代硫酸钠有缓和胆盐对志贺菌及沙门菌的有害作用并中和煌绿和中性红染料的毒性作用,且能使大肠埃希菌的红色菌落颜色鲜明。 3.用途 用于分离肠道致病菌。 SS琼脂培养基是分离沙门菌及志贺菌属的强选择性培养基,它对大肠埃希菌有较强的抑制 作用,而对肠道病原菌则无明显抑制作用。因此,可以增加粪便等标本的接种量,从而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是目前公认比较满意的培养基。 附注:大肠埃希菌属细菌在此培养基虽不易生长,但亦不被杀灭,故挑选病原菌菌落时,应仅挑取菌落的中心部分,否则易将其四周的杂菌一并挑入,影响结果。

什么是“真正的无血清”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

什么是“真正的无血清”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 近几年,随着细胞治疗的进展,对细胞体外培养的关注热度也在不断提高,作为药品监管的细胞制品,跟所有的药品一样,其评价标准也是“安全性、有效性”。因此培养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基,就成为了研究、应用MSC细胞的企业、科研机构的核心关注点。 市场上突然多出了许多“无血清”培养基,价格从1000-4000不等。弄得用户一头雾水,不知所以。 友康生物作为中国无血清培养基领域的领先企业,经常被客户问起这个问题,换位思考,也觉得确实有必要把这个问题给用户说清楚。 “无血清”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是指某种培养基可以培养MSC细胞,不需额外添加任何组分,并且这种培养基中没有添加血清。 市场上的“无血清”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产品,可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假的无血清”MSC 培养基;第二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无血清”MSC培养基;第三种是“真正的无血清”MSC 培养基。以下就简要介绍下这三种产品的历史由来及如何简单的去区分。 一、“假的无血清”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产品形式一般为1瓶450ml的培养基,培养一瓶50ml的添加剂。销售方称之为无血清添加剂,但其是货真价实的血清。做过细胞实验的都清楚,使用基础培养基一般都要添加10%比例的血清。这种产品来源于实验室的发现,由于不同批号的血清,来自不同种群的牛,血液的成分有所不同是自然的事情,有的血清中的EGF的含量相当低,而EGF对促进细胞生长的作用又很大。所有有经验的实验室老师一般在用血清培养基培养MSC细胞时额外添加一些EGF,会有更好的培养效果。一些企业在血清中额外添加了EGF,称之为“无血清添加剂”。这种产品,在市场上比较少,也比较容易辨识。 二、“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无血清”MSC培养基。这种产品,很有迷惑性。他确实没有添加血清,因此,从字面理解,是无血清。但他加了牛血,更具体说是牛的血小板。我们都清楚,血液笼统可分为血清、血浆、血小板。在10年前,有人就发现,通过将血小板冷冻、再融化;再冷冻、再融化这种反复冻融的形式,可促使血小板裂解,将其中的物质释放出来,加入培养基中,可以收到与血清相类似的培养效果。由于血小板的含量比较少,一直以来都是作为血清生产的下脚料,后来伴随血清价格的上升,处理下脚料在经济上显得划算了起来。所以,就出现了血小板裂解物这样的产品,有的公司命名为“血清替代物”。从产品形式来看,一般装量为20ml,可以添加到500ml的基础培养基中(比如DMEM/F12,a-MEM)或添加到1000ml的减血清培养基中。这种产品,在市场上为数不少,比较有迷惑性。确实没有加血清,但是加了血小板。

CHO 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技术手册2009

CHO细胞无血清培养基技术手册2009 北京清大天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BEIJING TSINGHUA SKYWING BIO TECH Co.,LTD. 2009年9月

1 CHO细胞 CHO细胞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CHO),1957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Dr. Theodore T. Puck从一成年雌性仓鼠卵巢分离获得,为上皮贴壁型细胞,是目前生物工程上广泛使用的细胞系。工业生产上应用较多的是CHO-K1细胞,为转化细胞系,细胞染色体分布频率是2n=22,系亚二倍体细胞。ATCC 保存CHO-K1细胞株,编号为CCL-61,被广泛地用于重组DNA蛋白的表达。由于该细胞存在遗传缺陷,无脯氨酸合成基因,不能将谷氨酸转变为谷氨酸-γ-半醛,培养过程中需在培养基中添加L-脯氨酸才能生长。并且由于该细胞已经霍乱毒素适应,形态学有所改变。最初细胞为贴壁型细胞,经多次传代筛选后,也可悬浮生长。 ATCC提供的CHO-K1细胞照片 CHO细胞容易发生基因突变,也较易进行基因转染,是良好的哺乳动物基因表达宿主细胞,代表性细胞有二氢叶酸还原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营养缺陷型突变细胞株(CHO/dhfr-)、转染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基因的GS-CHO细胞。 二氢叶酸还原酶是真核细胞核苷酸生物合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一种酶,是常用的遗传选择标记之一,它可催化二氢叶酸还原成四氢叶酸。对于dhfr突变体细胞而言,由于不能够合成四氢叶酸,阻断了正常核酸代谢途径,因此不能在常规培养基上生长,但若在培养基中加入次黄嘌呤(hypoxanthine)和胸苷(thymidine),则突变体细胞可以借助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维持生长。利用

7 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基

质干细胞基础培养基(BM0001)、AdvCell?干细胞培养添加剂 A(SCM0001A)以及AdvCell?干细胞培养添加物 B(SCM0001B)于37℃解冻并迅速混合。 2.完全培养基的存储:配制好的完全培养基放在4℃冰箱避光保存,并尽量在一个月内使用完。 3.根据需要,培养过程中可添加一定剂量青霉素∕链霉素(P∕S)。 4.为达到最佳培养效果,所有细胞培养皿或培养瓶在接种细胞前用细胞垫材料(Cellpad)(BCP0001)包 被过夜或室温包被2小时,包被后用吸管取走多余的 AdvCell? 细胞垫材料(BCP0001),再接种胞。5.如客户用自己配制的冻存液冻存的细胞是用作临床治疗,应避免用甘油作为保护剂。 ★培养条件 37℃,5%CO2 ,无菌恒温培养箱培养。 ★细胞培养 【复苏】 1.将配置好的完全培养基放入37℃水浴中预热5-15 min; 2.从液氮中取出干细胞迅速放入37℃水浴快速解冻(解冻后不要继续孵育细胞); 3.在超净台中加入5 ml的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1000 rpm离心5 min; 4.弃上清,加入 5 ml的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转移到T-25培养瓶中(带滤芯); 5.将培养瓶置于37℃,5%CO2 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6.第二天用新鲜的完全培养基给细胞换液。 【培养】 1.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当细胞融合度达到80%时,即可传代; 2.37℃水浴预热完全培养基; 3.在超净台中,弃掉T-25细胞培养瓶中的培养基,加入2 ml PBS清洗,再加入1 ml 0.25%胰酶-EDTA 消化细胞;

4.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变圆,有细胞开始脱离瓶壁时,即可加入5 ml 完全培养基终止消化; 5.用移液器轻轻吹打瓶壁上剩余的细胞,并轻轻吹打将细胞吹散; 6.将细胞转移到15 ml离心管中,1000 rpm离心5 min; 7.弃上清,加入15-20 ml的完全培养基重悬细胞后转入T-75细胞培养瓶中或按适当比例传到T-25细胞培养瓶中。确保后融合度在25-50%之间,细胞密度在1×104cells/cm2(2.5×105 cells/T-25瓶),混合细胞悬液,确保细胞均匀分布; 8.将细胞培养瓶置于37℃,5%CO2 的无菌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9.每两天用新鲜、预热的完全培养基进行换液。 【冻存】 1.细胞消化和计数,用胰酶对待冻存的细胞进行消化,并对细胞进行计数。 2.1000 rpm离心5 min,去掉上清。 3.根据细胞计数的情况,加入适量的冻存液,使细胞密度在1×106/ml左右(或根据自己希望达到的细胞 密度)。 4.轻轻地重悬细胞(务必重悬均匀),将重悬的细胞按等份加入到灭菌的冻存管(需提前做好标记或者贴 上标签)中,旋紧冻存管盖。 5.将冻存管放入程序降温冻存盒中,然后将冻存盒直接放入-80℃。 6.第二天将细胞从-80℃转移到液氮中。

无血清培养基介绍

无血清培养基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2-02-17 12:29 文章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收藏夹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开心网豆瓣社区人人网 关键词:丁香园生物专题义翘神州细胞培养培养基点击次数:1026 无血清培养基(serum free medium,SFM):是不需要添加血清就可以维持细胞在体外较长时间生长繁殖的合成培养基。但是它们可能包含个别蛋白或大量蛋白组分。虽然基础培养基加少量血清所配制的完全培养基可以满足大部分细胞培养的要求,但对有些实验却不适合,如观察一种生长因子对某种细胞的作用,这时需要排除其他生长因子的干扰作用。而血清中可能含有各种生长因子;又如需要测定某种细胞在培养过程中分泌某种物质(抗体、生长因子)的能力;或者要大规模的培养某种细胞,以获得它们的分泌产物。因此研制出无血清培养基一直是生物科学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无血清培养基的基本配方:基本成分为基础培养基及添加组分两大部分。用于生物制药和疫苗生产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多数呈贴壁生长或兼性贴壁生长;而当其在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中生长时,由于缺乏血清中的各种粘附贴壁因子如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玻表粘连蛋白,细胞往往以悬浮形式生长。 添加组分 1.促贴壁物质:许多细胞必须贴壁才能生长,这种情况下无血清培养基中一定要添加促贴壁和扩展因子,一般为细胞外基质,如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它们还是重要的分裂素以及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分化因子,对许多细胞的繁殖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纤连蛋白主要促进来自中胚层细胞的贴壁与分化,这些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肉瘤细胞、粒细胞、肾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CHO细胞、成肌细胞等。 2.促生长因子及激素:针对不同细胞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激素也是刺激细胞生长、维持细胞功能的重要物质,有些激素是许多细胞必不可少的,如胰岛素。 3.酶抑制剂:培养贴壁生长的细胞,需要用胰酶消化传代,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必不可少须含酶抑制剂,以终止酶的消化作用,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最常用的是大豆胰酶;抑制剂。 4.结合蛋白和转运蛋白:常见如转铁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添加比较大,可增加培养基的粘度,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许多旋转式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都含有牛血清白蛋白。 5.微量元素:硒是最常见的。 使用方法 目前,血清仍是动物细胞培养中最基本的的添加物,尤其是在原代培养或者细胞生长状况不良时,常常会先使用有血清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待细胞生长旺盛以后,再换成无血清培养液。细胞转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一般要逐步降低血清浓度,从10%减少到5%,3%,1%,直至无血清培养。在降低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细胞形态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部分细胞死亡,存活细胞是否还保持原有的功能和生物学特性等。在实验后这些细胞一般不再继续保留,很少有细胞能够长期培养于无血清培养基而不发生改变的。细胞转入无血清培养之前,要留有种子细胞,种子细胞按常规培养于含血清的培养基中,以保证细胞的特性不发生变化。 为了使细胞适应无血清培养,关键的是使所培养细胞:

细胞培养基种类及用途

基础细胞培养基通常指基础合成培养基,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无机盐、辅助物质(核酸降解物、氧化还原剂等)。 据不同细胞和研究目的,选用合适培养基,?还可补加新成分。?如杂交瘤中常用DMEM加丙酮酸钠、2-巯基乙醇(相当于胎牛血清可透析组分的作用)。 合成培养基使用时加5-30%血清。 1. 199细胞培养基及其改良品种 1950年Morgan等设计,除BSS外,含有53种成分,为全面培养基,广用于各类细胞培养,广泛用于病毒学、疫苗生产。 2. BME细胞培养基 基础Eagle培养基(Basal Medium Eagle),1955年Eagle设计,BSS+12种氨基酸+谷氨酰胺+8种维生素。简单、便于添加,适于各种传代细胞系和特殊研究用,在此基础上改良的细胞培养基品种有MEM、DMEM、IMEM等。 3. MEM细胞培养基 低限量Eagle培养基(Minimal Essential Medium),1959年修改,删去赖氨酸、生物素,氨基酸浓度增加,适合多种细胞单层生长,有可高压灭菌品种,是一种最基本、试用范围最广的培养基,但因其营养成分所限,针对生产之特定细胞培养与表达时,并不一定是使用效果最佳或者最经济的培养基。 4. DMEM细胞培养基及其改良品种 DMEM由Dulbecco改良的Eagle培养基,各成份量加倍,分低糖(1000mg/L)、高糖(4500mg/L)。生长快,附着稍差肿瘤细胞、克隆培养用高糖效果较好,常用杂交瘤的骨髓瘤细胞和DNA转染的转化细胞培养。例如CHO细胞表达生产乙肝疫苗、CHO细胞表达EPO。 5. IMEM细胞培养基 IMEM由Iscove's改良的Eagle培养基,增加了几种氨基酸和胱氨酸量。 6. RPMI-1640细胞培养基 Moore等人于1967年在Roswell Park Memorial Institute研制,针对淋巴细胞培养设计,BSS+21种氨基酸+维生素11种等,广泛适于许多种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也用做悬浮细胞培养 7.Fischer’s细胞培养基 用于白血病微粒细胞培养。 8. HamF10、F12细胞培养基 1963年、1969年Ham设计,含微量元素,可在血清含量低时用,适用于克隆化培养。F10适用于仓鼠、人二倍体细胞,特适于羊水细胞培养。 9. DMEM/F12细胞培养基 DMEM和F12细胞培养基按照1:1比例混合效果最佳,营养成分丰富,且可以使用较少血清,或作为无血清培养基的基础培养基。 10. McCoy5A培养基 1959年MeCoy为肉瘤细胞设计,

细胞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区别

细胞血清培养基和无血清培养基的配制以及区别 细胞培养基是如何配制的?培养细胞的完全培养基由基础培养基和添加剂(如血清或无血清培养用的某些确定的激素及生长因子)组成,培养基的配方一直在改进,其中包括抗生素和抗有丝分裂剂等等。 基础培养基 绝大多数培养基是建立在平衡盐溶液基础上,添加了氨基酸、维生素和其它与血清中浓度相似的营养物质。最广泛应用的培养基是迈健基础培养基和迈健培养基营养添加物的混合物,其中含有13种必须氨基酸、8种维生素。而迈健培养基也包括非必须氨基酸,维生素的范围亦很广,另外常规含有无机盐和代谢添加剂(例如核苷酸)。现应用于快速生长的细胞,同培养基含有相同的营养成分,但浓度高出2~4倍。选择某种培养基,应仔细了解成分表,应知道大多数情形下培养基都有不足。例如,有些培养基在氨基酸中包括有谷氨酸,而这种培养基虽广泛用于神经生物学领域,但它对某些对谷氨酸敏感的可能有细胞外毒性损伤的神经元而言,则并非最佳选择,特别是如果神经元生长在缺乏胶质的环境中时。F12中含有硫酸亚铁,据报道也有神经毒效应。 在所有这些培养基中,谷氨酸比其他氨基酸有更高的浓度,这是因为它具有不稳定性以及在许多细胞培养中它常用作碳源。对于神经元的培养常常在基础培养基中增加葡萄糖的含量到0.6%或者加入丙酮酸(若培养基中这两种物质缺乏时)。但通常在原代培养中使用也能有比较令人满意的结果。 血清 细胞在单纯的基础培养基中不能存活,在特殊类型的细胞培养中必须提供某些痕量营养物质及生长因子才能使细胞得以生长并维持生长状态。基础培养基常常要添加血清,血清终浓度多为5~20%。特殊用途的血清来源须用经验确定,广泛应用的血清种类有马血清与胎牛血清。胎牛血清中富含有丝分裂因子,常选其作增殖细胞用的血清,也用于细胞系和原代培养。而马血清常常用来作有丝分裂后的神经元培养。然而,很多人也将胎牛血清用于神经元培养,也有人用马血清来培养胶质细胞。用大鼠进行神经元培养的某些研究者喜欢使用同型血清;人类的胎盘血清,亦曾用于神经组织的器官类型的培养,也用在一些特殊培养种类中。 血清培养基存在一定的弊端,无法规避动物血清中的异源体,如果使用动物血清培养基培育出来的细胞输入人体,所以可能存在人体异源体排斥和冲突,有一定风险,现如今该研究领域为了规避这样的风险,研究发明了迈健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取代血清培养基的不利因素。 无血清培养基 1979年神经细胞培养出现了一个重要进展,用化学添加剂即可维持神经细胞存活与生长而不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血清。其工作基础是用合适的激素、营养物和促贴壁的物质的

无血清培养基应用

无血清培养基应用 细胞培养就是从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体外细胞培养最常见的是合成培养基如DMEM,F12,MEM等混合一定比例的牛血清进行培养;但是大量使用牛血清制品有许多缺陷,如,动物源成分,无法用于临床研究;成分复杂,批间差大,质量不稳定,重复性差,影响实验和生产,而且极易引起交叉污染,所以无血清培养正在替代有血清培养。 无血清培养基成分 无血清培养基成分为基础培养基及添加组分两大部分。用于生物制药和疫苗生产的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多数呈贴壁生长或兼性贴壁生长;而当其在无血清、无蛋白培养基中生长时,由于缺乏血清中的各种粘附贴壁因子如纤粘连蛋白、层粘连蛋白、胶原、玻表粘连蛋白,细胞往往以悬浮形式生长。 添加组分 1.促贴壁物质 许多细胞必须贴壁才能生长,这种情况下无血清培养基中一定要添加促贴壁和扩展因子,一般为细胞外基质,如纤连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它们还是重要的分裂素以及维持正常细胞功能的分化因子,对许多细胞的繁殖和分化,起着重要作用。纤连蛋白主要促进来自中胚层细胞的贴壁与分化,这些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肉瘤细胞、粒细胞、肾上皮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CHO细胞、成肌细胞等。 2.促生长因子及激素 针对不同细胞添加不同的生长因子。激素也是刺激细胞生长、维持细胞功能的重要物质,有些激素是许多细胞必不可少的,如胰岛素。 3.酶抑制剂 培养贴壁生长的细胞,需要用胰酶消化传代,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必不可少须含酶抑制剂,以终止酶的消化作用,达到保护细胞的目的。最常用的是大豆胰酶;抑制剂。 4.结合蛋白和转运蛋白 常见如转铁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牛血清白蛋白的添加比较大,可增加培养基的粘度,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许多旋转式培养的无血清培养基都含有牛血清白蛋白。

无血清培养基试验总结

用无血清培养基制备V ero细胞 狂犬病疫苗的实验研究 1材料 细胞株: V ero 细胞(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 病毒株: CTN-1V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标准化研究中心) 培养基及添加物: Medium 199(Gibco公司) 无血清培养基(Gibco公司、Hyclone公司) 新生牛血清(兰州民海生物有限公司) 细胞培养容器: T75培养瓶,2L转瓶,10L瓶 仪器设备: 细胞培养恒温室,XDS倒置显微镜,转瓶机,7.5L生物反应器 2方法 2.1 2L转瓶试验方法 2.1.1具体步骤 用T75细胞瓶培养复苏的V ero细胞,按照常规方法传代扩增至一定数量的2L转瓶中,待细胞长至均匀单层后接种病毒,换为不同浓度(分别为100%、50%、25%)的两个厂家的无血清培养基作为维持

液,同时以传统培养基(M199+0.2%人血白蛋白)作为对照组,根据病变情况收获病毒液并超滤层析。 2.1.2结果及讨论 2.1.2.1细胞状态比较 均匀的单层细胞接种病毒后,在尚未出现病变时,SFM试验组的细胞,体积略大于人白对照组的细胞,细胞轮廓清晰、饱满,病变的出现亦稍晚于对照组;约3-4天时均有病变产生:细胞面呈网状,有脱落、游离细胞。至5-6天收毒时,SFM试验组的细胞维持较好,未脱落细胞多于对照组,细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 人白对照组细胞: Hyclone SFM 试验组细胞:Gibco SFM 试验组细胞:

2.1.2.2滴度比较 2.1.2.2.1 100%SFM(Gibco)作为维持液与2‰人白M199作为维持液所收获的病毒液相比,滴度结果基本一致;但100%SFM(Hyclone)作为维持液的病毒液滴度稍高于人白对照组。(见表一) 表一 2.1.2.2.2在以不同浓度SFM作为维持液的试验中,两者之间差别不明显。(见表二) 表二

细胞培养基中的添加剂及其作用

培养某一类型细胞没有固定的培养条件。在MEM中培养的细胞,很可能在DMEM或M199中同样很容易生长。总之,首选MEM做粘附细胞培养;RPMI-1640做悬浮细胞和人白血病细胞单层培养是一个好的开始,它也广泛应用于哺乳动物细胞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如人骨髓瘤细胞、鼠杂交瘤细胞、人白细胞以及B细胞和T细胞;各种目的无血清培养最好首选AIM V(12005)培养基(SFM)。选择细胞的培养基也可以到ATCC上查询,ATCC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收集了绝大多数细胞的详细资料。打开ATCC网页的Cells and hybridomas链接,输入细胞名称就可以搜索ATCC的细胞数据库。数据库中有每一种细胞的详细描述,包括细胞的来源,培养和冻存条件,以及相关文献等资料。 同一种培养基也会因其添加物的不同而应用于不同的细胞培养和不同的实验需求,下面就详细介绍下培养基中各种添加剂的功能。 1. L-谷氨酰胺(L-Glutamine)在细胞培养中重要吗?它在溶液中不稳定吗? 是细胞生长的必须氨基酸,为培养的细胞提供重要的能量来源。脱掉氨基后,L-谷氨酰胺可作为培养细胞的能量来源、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核酸代谢。L-谷氨酰胺在溶液中经过一段时间后会降解,降解率随保存温度而变。L-谷氨酰胺的降解导致氨的形成,而氨对于一些细胞具有毒性。 2. GlutaMAX-I是什么?培养细胞如何利用GlutaMAX-I?这个二肽有多稳定? GlutaMAX-I 即谷丙氨酸二肽,是一个L-谷氨酰胺的衍生物,其不稳定的alpha-氨基用L-丙氨酸来保护。一种肽酶逐渐裂解二肽,释放L-谷氨酰胺供利用。GlutaMAX-I二肽非常稳定,即使在121磅灭菌20分钟,GlutaMAX-I 二肽溶液有最小的降解,如果在相同条件下,L-谷氨酰胺几乎完全降解。 3. 培养基中丙酮酸钠的作用是什么? 丙酮酸钠可以作为细胞培养中的替代碳源,尽管细胞更倾向于以葡萄糖作为碳源,但是,如果没有葡萄糖的话,细胞也可以代谢丙酮酸钠。 4. Hank′s 平衡盐溶液(HBS)和Earle′s平衡盐溶液(EBS)有什么本质的功能差别? HBS和EBS 的主要差别在于碳酸氢钠的水平,在Eagle′s (2.2g/L)中比在Hanks′ (0.35g/L) 中高。碳酸氢钠需用高水平的CO2平衡,以维持溶液的PH值。Eagle′s液在空气水平的CO2 中,溶液会变碱,Hanks′液在CO2培养箱中会变酸。如果希望在CO2培养箱中保存组织,需要用Eagle′s液,。如果仅仅是清洗将要在细胞培养基中储存的组织,用Hanks′液就可以了。 5. 培养液pH对细胞生长的影响? 由于大多数细胞适宜pH为7.2-7.4,偏离此范围可能对细胞生长将产生有害的影响。但各种细胞对pH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原代培养细胞一般对pH变动耐受差,无限细胞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