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1、沙尘暴

成因:①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②人为:植被破坏。

分布: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牧。

2、荒漠化

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过度放牧。分布: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沙化

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分布: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4、水土流失

成因:①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滥垦、滥伐及工程建设。

分布: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5、公害病

成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分布: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6、水体富营养化

成因: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分布: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危害: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存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7、赤潮

成因:①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丰富的营养物质。②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

分布: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我国最易发生的海域是:珠江口、长江口、渤海等。

危害: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产生毒素,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8、酸雨(pH<5.6)

成因: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3等。

分布: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

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措施:对石化燃料进行无渣处理;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炭排放大量SO2造成的。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华中、西南、华东沿海地区、华南和北方地区是我国五大酸雨区。南方较北方严重,北方酸雨主要在夏季。

9、温室效应

成因: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石化燃料。

分布:全球。

危害:全球变暖,极地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

10、臭氧减少

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分布: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

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措施: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积极研制制冷系统。

11、光化学烟雾

成因: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分布: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

危害: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体,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12、石油污染问题

成因:人类以各种方式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石油,并使海洋表面漂浮一层很厚的油层所产生的。该油层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自己本身强烈增温,抑制氧气的溶解和海水的蒸发,阻止上下层表面像沙漠一样炎热而干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海洋污染。

危害:海洋污染,可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

措施:及时清理石油泄漏、石油生产排放到海洋中的石油。

13、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原因:大面积森林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生物资源的过分利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或侵入;无控制的旅游;污染;全球变暖等。

措施:采取就地、迁地保护等实际措施保护物种;运用法律和国际公约保护野生动植物;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公众参与。

14、湿地减少

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气候变暖,蒸发增强,湖面减小。

措施:退田还湖,植树造林。

15、城市环境问题

成因: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大量集中,缺乏科学规划。

分布: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

危害: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

措施:控制城市规模(人口和用地),合理规划,加强管理(郊区城市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

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后果及防治措施

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区域成因后果防治措施

1.温室效应全球大量燃烧矿物性燃料(煤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使用清洁能源;提高炭、石油)排放出大量的低地;全球蒸发更加旺能源利用率;进行清

CO2气体;大量毁林,尤盛,干旱气候区面积扩洁生产;植树造林,

其是热带森林;另外氟氯大,温带、亚寒带、寒绿化大地

烃、甲烷等气体也能加剧带将升温等,影响农业

温室效应生产

2.酸雨几乎全球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酸化土壤、酸化江、河、回收SO2,NOX,开及冶金过程中放出的SO2、湖、沼,破坏植物体、发清洁能源,倡导清洁

NO、NO2等酸性气体,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生产

形成PH<5.6的酸性的雨、

雪、雹、雾等

3.臭氧层空洞制冷剂等释放含氟氯烃的危害人体健康,对色还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两极的上空,气体环境和农林牧渔造成破等消耗臭氧层的物质的青藏高原上空坏发放;积极研制新型的等地,有向全制冷系统。

球性发展的趋势

4.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碳氢化合物、明显降低大气的能见度,控制运行的汽车数量,洛杉矶等氮氧化合物)在紫外线的刺激人们的眼睛、喉、保持道路通畅,使用清作用下产生光化学反应,鼻,使人头痛呕吐,并使洁能源等

生成的混合气体,在逆温植物受到损害

的大气条件及不易扩散的

盆地等地形

5.沙尘暴

干旱、半干旱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地明显地降低大气能见度,保护森林草地,退耕还地区明显表分布大面积的沙漠;多影响交通和人体健康等林、还草、还牧,严禁大风,蒸发旺盛。乱垦、滥伐、过度放牧,

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滥垦草原、植树造林,恢复植被

超载放牧,使生态环境恶化,导

致土地沙化严重。

6.赤潮

较封闭平静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排世界性海洋灾害,赤潮控制污水排放量,实施海区,在海洋放大量含氮、磷的物质,中的水生生物含有毒素污水处理,使用无磷洗中较多见是水中营养物质增多。在或因水藻大量繁殖而缺涤用品

阳光强烈、水温升高、海氧,造成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水停滞等条件下赤潮生物集结

7.水荒

全球性干旱、淡水资源的补给少,造成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节约用水;修建水库,半干旱,人口径流量少,以及季节分配生活。还可能引发其他调节径流的季节变化,稠密区的半干不均,旱季更少;人口稠环境问题,如土地沙化、开发节水农业,改进灌旱区较严重密、工农业发达的地区用沙尘暴、生物种类、生溉方式,研发抗旱作物

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等态种类、生态系统的变化品种,保护水资源,防

止水污染

8.海洋石油污染石油运输,海上石油钻井油膜覆盖海水,是水中喷洒强效洗涤剂,使石油沿海水域及平台和油轮事故,引起石缺氧,石油也有毒性,迅速分解;播撒粉状石灰,主要航线的油渗漏和溢出造成海洋动物、植物死使其沉降;利用麦秆、泥交通要道上亡炭聚苯乙烯等物质吸收

石油,然后集中处理;小

面积油污可用围栏圈住

回收;可用燃烧法清除

9.物种消退,全球人类滥采滥用生物资物种消退、基因库存大严禁滥采滥用生物资源,森林草地萎性问源,毁林开荒,人口急减、生态恶化、人类的生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一缩,生态平题剧增长,工农业的迅速存空间和选择余地缩小,切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控衡失调发展,污染加剧等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

质,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十大环境问题原因及解决措施 一、噪声污染 原因:交通、建筑 解决措施:为减低噪声对四周环境和人类的影响,主要噪声控制方式对噪声源、噪声的传播路径及接收者三者进行隔离或防护,将噪声的能量作阻绝或吸收 (1)降低声源噪音,工业、交通运输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生产设备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 (2)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 (3)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 二、垃圾污染 原因:生活垃圾不经过处理而乱扔乱倒

解决措施:(1)改变生产方式,历行节约资源。通过电视、媒体等多种渠道,利用各种形式,宣传垃圾污染危害性,普及环保知识,宣传法律、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居民应当将垃圾分类收集,自觉减少垃圾产生量,积极使用可降解物品,比如纸制品、木制品等,使垃圾减量化方兴未艾。尽量购买使用绿色认证产品、无公害产品,形成一个绿色进家庭,家庭爱环保的良好氛围。 (2)政府实行收费政策 三、土壤污染 原因:(1)汽车排气: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2)固体废弃物: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3)撒放农药、化肥: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解决措施:防治土壤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对已污染的土壤,要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控制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安全的农产品。(1)科学污水灌溉: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有些工厂排出的废水可能是无害的,但与其他工厂排出的废水混合后,就变成有毒的废水。因此在利用废水灌溉农田之前,应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规定的标准进行净化处理,这样既利用了污水,又避免了对土壤的污染。(2)合理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农药,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

示范教案一(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示范教案一(8.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及产生的主要原因。 2.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的相互关系。 3.了解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即资源利用问题、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 能力目标 1.利用世界人口增长图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图,说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 2.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了解并分析造成当地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并尝试解决措施,写出可行性报告,以供研究。 德育目标 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与我们每个人的日常行为规范、思想道德修养有直接关系,我们应从身边小事做起,切实做到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1.人口压力对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形成了环境的恶性循环,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教学难点 如何处理好经济的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使两者协调地发展。 ●教学方法 1.结合生活,多举实例,从辩证的观点认识、分析人地关系,认识环境问题的产生,人为原因是主要的。 2.要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环境和人类活动的知识内容,正确掌握环境各要素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充分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对环境问题的产生有正确的理解。 ●教具准备 新闻报刊资料、电视图片资料的运用,自做一些简单的幻灯片,及时补充一些相关资料加以印证。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第一节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了解到了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可分为两大类(即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以及环境问题在分布上的一些特点。那么,环境问题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它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本节课我们来共同学习“8.2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板书)。 [新课教学] 环境问题,其实自古就有,远在人类社会出现以前,地球上就存在地震、火山活动、海啸等自然灾害,势必对周围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形成环境问题。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在人类的不同发展阶段,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一样,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不同的环境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更加突出,这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节课我们就探讨目前世界范围内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环境污染问题及解决方案 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应该深刻思考对于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及家居环境,我们该如何去维护。 一. 水污染 1. 海洋污染现状 目前,我国的海洋环境,总的来看,基本上还是处于良好状态。但在某些沿岸的海湾、河口及局部海域,如大连湾、辽河口、锦州湾、渤海湾、莱州湾和胶州湾等,环境污染比较严重;某些海洋水产资源衰落,渔获量减少,少数珍贵海产品受损,一些海洋水产资源质量受到影响;部分滩涂荒废, 滨海环境遭到损害。就海区而言,渤海沿岸污染较严重,东海和黄海次之,南海污染较轻。 当前,污染和损害我国海洋环境的因素主要有陆源污染物(包括沿海地区排放入海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在生活污水中,以东海沿岸的排放量最大,其次为南海沿岸和渤海沿岸,黄海沿岸最小,在工业污水中,也以东海沿岸排放量最大,占总量的50%;渤海沿岸和南海沿岸次之,黄海沿岸最少),船舶排放的污染物,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污染,人工倾倒废物污染,不合理的海洋工程的兴建和海洋开发。 2. 陆地水资源污染 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 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 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我国有82%的人饮用浅井和江河水,其中水质污染严重,细菌污染超过卫生标准的占75%,受到有机物严重污染的饮水人口约1.6 亿。 主要包括: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工业污染(我国每年约有1/3 的工业废水和9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就排入水域); 解决方案:国家颁布相关法律,严格禁止工厂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提高全民素质,生活污水不倒入河流湖泊,不免水体富营养化。 二. 大气污染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 万吨,工业粉尘1175 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全国47 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 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酸雨区由80 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 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 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 解决方案:根据工厂排放烟尘的大小而建或改造烟囱、烟道;采用喷水降尘的方法,废弃处理后再排放。 三. 室内环境污染主要包括装潢化学污染,噪声和辐射,部分楼宇间存 在光化学污染。解决方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室内美化工程;工地远离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

编号:AQ-Lw-05016 ( 安全论文)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The institutional origi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与对策 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新制度主义的进路分析指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的失败,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败;环境问题的出路在于在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制度创新,构建绿色市场机制与可持续的政府政策。 关键词:环境问题,制度失败,制度创新 一、环境问题与制度 (一)制度的重要性 儿时尚未走四方的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最初认识是来自李白那壮丽的诗篇。尤其是那句气势磅礴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每每读及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激动。但当我亲临黄河古老的堤岸,看到的却只是一条缓缓流淌的隘窄水带,心头不禁涌起了一种莫名的愁怅,就像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终归故乡,而昔日的田园已是一片荒凉。我想如果李白复生,一定会比我更加忧伤,

那曾给他激荡诗情的壮美山川如今已被践踏得满目疮痍。他最衷爱的黄河断流了,曾给他无限遐想的瀑布消失了,山秃了,水臭了,天灰了,还有酸雨,荒漠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层出不穷的环境问题,正一步步将我们曾美丽的家园变成坟墓。更可悲的是,这种威胁不是来自人类的敌对势力,也不是来自自然条件的自然转变,而是来自我们自己,来自我们自己的狂妄与无知。痛定思痛,广大有识之士做为社会的良知开始尝试拷问人类那贪婪的灵魂,试图找出环境问题[1]的根源并纠正之。伴随着人们的努力,环境问题的众多病因被逐渐地发现,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技术因素、伦理因素、历史因素等等。这些因素无疑都是存在的,它们的发现对“治疗”环境问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本文认为这些病因都不是主要的,因为现代法治社会是“通过法律控制的社会”,这些因素对人们的行为只有有限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国家制定的法律制度。环境问题之所以产生,源于人们不合理的生产和消费行为,而人的不合理行为之所以产生,根源于我们的制度没有很好地履行其规范人类行为之职责。因此,本文认为,环境问题的根源在于制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人类是环境的组成部分。一方面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占据一定环境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新陈代谢和人类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发生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密切相关。 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1)在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和人类聚居地过分集中,造成的污染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在农村地区:因利用资源的方式不当或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表现为过分消耗资源而带来的的环境影响,不但消耗了世界绝大多数的资源,还对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与人口的双重压力,此外,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需要,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使目前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3)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局部性的环境问题,如环境污染事件,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害事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庞大的人口压力 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随着世界人口持续增长和经济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自然资源的补给、再生和增殖是需要时间的,一旦利用超过了极限,要想恢复是困难的。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其蕴藏量在一定时期内不再增加,对其开采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的耗竭过程。当代社会对非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更加剧了这些资源的耗竭速度。在广大的贫困落后地区,由于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而把无污染技术和环境资源的管理置之度外,如不顾环境的影响,盲目扩大耕地面积。 (3)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传统的发展模式关注的只是经济领域活动,其目标是产值和利润。在这种发展观的支配下,为了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人们认识不到或不承认环境本身所具有的价值,采取了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其结果是在全球范围内相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和发展问题而出现的,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天津农学院 课题论文题目: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姓名:杨承林 学号:0901014102 系别:农学系 专业班级:09农学(1)班 指导老师:富东英

我国生态环境的现状及产生原因 摘要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压力大。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长期保持快速增长,粗放式经济增长造成了对环境的巨大破坏,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另外由于中国现代人口数量异常迅猛增长,既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成为中国生态环境的最大压力。迫于生存,人们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乱采滥挖,破坏植被,众多人口的不合理活动超过了大自然许多支持系统的支付能力、输出能力和承载力。工业化压力。中国发动工业化时间晚,发展起点低,又面临赶超发达国家的繁重任务,不仅以资本高投入支持经济高速增长,而且以资源高消费、环境高代价换取经济繁荣,重视近利,失之远谋;重视经济,忽视生态,短期性经济行为为中国生态环境带来长期性、积累性后果,所以生态环境的污染也对我国公众的生存状况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实现环境成本内部化以解决环境问题,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 环境现状、公共影响、生态环境

正文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类:空气、土地、淡水、海洋和生物多样性。 (1)空气 中国空气质量一般来说较低。3/4的城市人口生活在空气质量劣于国家标准的环境中。在上个世纪90年代,有1/4的城市每年至少有60%的雨天下酸雨;目前,有1/4的中国地区受到酸雨影响,使中国进入世界上受酸雨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列。 产生这些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不断增大。从1988年开始,工业废气排放量减小或保持相对稳定;然而,二氧化硫和一些工业烟尘的排放量于2003年又重新攀升。2000年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的人口稠密地区,中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首位,氮化物排放量居第三。 另一方面,有迹象表明好几个空气指标已得到改善。越来越多的企业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在47个重点实施环境保护的城市中,已有11个城市达到和好于有关二氧化硫排放的国家标准、29个城市达到或好于有关空气悬浮颗粒浓度的国家标准(这些城市包括北京在内)。 (2)土地 中国19%的陆地面积已遭受土壤侵蚀,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壤侵蚀破坏尤其严重,其受侵蚀土地面积高达70%;与此同时,土壤侵蚀对长江流域的影响也在增大,长江由于土壤侵蚀产生的泥沙量已超过世界上两条最大河流(尼罗河和亚马逊河)的总和。因为江河(包括水库和湖泊)中泥沙淤积,从1949年到1990年间,中国航行河道缩短了56%,同时也限制了可航行船只的大小。由于长期使用化肥以及杀虫剂导致更新土壤的蚯蚓数目减少等原因,使得土壤肥力和质量降低、土壤厚度变薄。由于灌溉系统的不合理设计和管理,中国9%的土地已受到盐碱化影响(尽管中国政府

《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特点》教案

1.2 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1.了解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2.表现 (2)环境污染--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环境概论 中国环境问题及解决办法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 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 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 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间,黑龙江省嫩江县天然林斑块数由240上升为343,平均斑块面积由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当前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存在问题如下: (一)环境破坏在有些地方仍未得到有效遏制 近些年来,环境保护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监管不力,有的地方不执行环境标准,违法违规批准严重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有的地方对应该关闭的污染企业下不了决心,动不了手,甚至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还有的地方环境执法受到阻碍,使一些园区和企业环境监管 处于失控状态。 (二)环境技术开发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缺少原创性的开发,缺少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的技术集成。 (三)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薄弱。我国大部分农村缺乏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废水、废气、固废(含危废)没有相应的处理设施或管理措施,污染环境的诸多因素仍然存 在。 二、原因 (一)、相关部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主要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一些地方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只顾当前,不计长远,考虑局部利益多,考虑全局和整体利益少。 (二)、企业技术开发投入严重不足,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科研、设计力量薄弱,尚未形成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拥有著名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能够提供较多就业机会的优势环保骨干企业队伍。(三)、政策体系不够完善。引导环保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尚未健全,促进环保产 业发展的管理措施、机制和手段不足。 (四)、监管、处理、打击、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三、对策 (一)加强对环境执法的监督。形成群众、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内部以及新闻媒体 等多渠道的、多层次的监管机制,使监督机制真正发挥作用。 (二)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创建多元化的产业投资环境。加大各级政府对环保产业的投资力度,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环 保产业投融资机制。 (三)促进环境科技创新,提升环保技术水平。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露天采矿存在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贵州大学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王继远 摘要: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造成矿山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矿区周围群众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也使得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十分艰巨繁重。同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持续、稳定的阶段,对矿产资源的需要将持续增加,由此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加强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露天;采矿;环境 Abstract: the mine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material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on, people's production and life in modern society cannot do without mineral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s causedenvironmental problems seriously affect the mining area around the people's normal life and social stability, but also makes the mineenvironmental recovery and management work is very arduous. At the same tim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is in a rapid, sustained, stable stage, the need for mineral resources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mine environment problems caused by theincreasingly serious, therefor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andmanagement of mine environment has been crunch time. Keywords: open pit mining; environment; 一、矿山地质环境存在的问题 1、地质灾害频繁发生。许多矿山在开采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露天矿山主要表现在:一是露天开采使边坡改变原有的天然平衡状态,地面及边坡开挖影响山体、斜坡稳定,导致岩(土)体变形,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二是矿渣随意堆放,造成超负荷堆放,引起滑坡;三是部分矿山矿渣顺沟堆放,遭遇下雨,沟内汇水携带大量矿渣形成泥石流。 2、占用和破坏大量土地。采矿工业占用和破坏土地,包括采矿活动所占用的土地(如厂房、工业广场);为采矿服务的交通(公路、铁路等)设施,采矿生产过程中堆放的大量固体废弃物所占用的土地等。 3、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采矿往往把周围植被砍伐殆尽,水土流失严重,地表丧失或部分丧失了生态功能,造成水土流失、岩石裸露,甚至荒漠化。 4、环境污染。采矿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水、粉尘和废渣。废水未经达标处理就任意排放,甚至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中,使土壤或地表水体受到污染。 露天矿山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穿孔、爆破、铲装、运输、破碎、排土等均产生大量的粉尘,随风漂浮,弥漫空中,污染大气,危害人体健康。大量堆存的废渣占用土地资源,

当代环境问题产生及其特点

第二节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 教学目的: 2.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重难点: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环境的概念。 2、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新课导入: 由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引入新课,如果人类对环境的作 用超过环境的承载力,那么环境会发生那些变化呢? (一)环境问题的表现 1.环境问题的概念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当人类违反环境发展的客观规律,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环境则把这种不良影响反作用于人类,就会出现影响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的环境问题。 2.表现 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导致环境质量下降。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 ①生态系统的基础与核心:植被 ②植被破坏不仅损害一个地区的景观,而且引起生物多样性受损害、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荒漠化等,使这些地区的居民丧失了起码的生存条件。 (4)全球环境变化 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等问题。 [经典例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图中对应的空白框内(每字母限填一次)。 a.臭氧层空洞 b.全球变暖 c.酸雨 d.森林锐减

(2)说明导致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3)简述减轻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自然灾害 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等。 2.人为原因(更重要)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 让学生举例:如石油资源 2)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 让学生举例:如毁林开荒 3)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4)巨大的人口压力 P6思考题: 1、庞大的人口数量给带来了巨大压力。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形成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随之增多,最终会超出环境供给资源和消化废弃物的能力,进而出现种种资源和环境问题。 (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传统工业道路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先污染,后治理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思考题: 题1: 投资商:自己和当地人的经济利益 环保局领导:开矿带来的环境问题 果农:自己受到了环境灾害 村长: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题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世界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关键词:世界环境问题臭氧空洞酸雨破坏治理措施摘要:中文版:本文提出了世界上十大环境问题就其中两个做出分析。 总结了臭氧空洞与酸雨破坏的原因,综述了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危害,通过研究其构成成分和产生的人为原因,对如何治理环境问题提出了展望,提出了如何治理这两种环境问题。 英文版:In this paper, the world's top ten environmental issues on the two of them to analyze. Summarize the reason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the ozone hole and acid rain, the hazards of such environmental problems on human, by studying the composition and man-made causes, the outlook on how to gover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how to govern these two environmental issues .正文: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持续消耗着世界上的资源,如煤炭,石油,但这也就是许多环境问题出现。 现在最明显的是个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破坏,酸雨,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而接下来将就其中的几个问题分析原因以及解决方法。 一.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1/ 11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 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在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大、增长快是对其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 发达国家的过度消费(无节制地索取资源)给环境带来的负担要比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更为严重。以高消费的美国为例,每个美国人每年向大气层排放的二氧化碳比印度27倍,居住在加州和佛罗里达州的3300万美国人要比印度的8.5亿人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压力! 从资源的利用方式来看,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一直走的是"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给区域和全球环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近二、三十年来大力治理,资源利用的无害化使单位资源对环境的危害减小;而很多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进程中,由于人口的压力及技术、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单位资源的利用给环境造成的危害普遍比发达国家严重。 由以上分析可以总结出,形成当今环境问题的是三个相互关联的原因:人口问题-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较高的人口增长率带来的巨大压力;发展问题-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物质消费的发展观和发展模式;资源问题-与人口问题和发展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环境问题有哪些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

浪潮客户端环境问题解决方法(新)

浪潮客户端环境问题解决方法 文档说明: 长期以来影响浪潮系统使用的各类问题中,客户端环境问题所占比重较大,判断依据一般是:同样的功能其他人电脑能正常使用,自己的电脑出问题。以后遇到此问题时请大家先按照下面步骤检查(即使以前做过设置,也有可能因为系统自动更新后恢复默认设置造成突然不能正常使用,需要重新检查)。由于财务人员多,如果客户端环境问题由我逐个远程处理,效率太低,所以请大家尽量先自己按照文档检查(有的电脑可能需要多操作一两次才有效)。如果所有设置都正确仍然没能解决问题,我会协助处理。谢谢! 之前不少人都说自己已经检查了设置没问题,但是仍然不能正常使用,随后我远程检查后,发现并没有完全按照下面内容操作,在此: 再次烦请大家,严格按照以下内容操作,不要随意省略步骤.谢谢! 一、客户端IE设置方法 建议使用IE8及以下版本浏览器,暂时不要用IE9 步骤如下: 1、首先检测机器的环境,比如卡卡上网助手等,直接卸载掉; 2、第一次安装时,先关掉windows防火墙和安装的杀毒软件; 3、打开IE浏览器,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1)、在桌面点ie浏览器右键点击属性——常规选项:

然后单击“设置”按钮,显示如下: 选择“每次访问此页时检查”;并确定。 (2)、安全——选中“受信任的站点”点击自定义级别 (3)、如下图,挨个检查,除“使用弹出窗口阻止程序”为禁用,其余项改成启用

(4)、然后点击受信任的站点——站点,出现以下界面。 先将下方“对该区域中的所有站点要求服务器验证https”选项的√去掉; 再将服务器登录地址添加到受信任站点,(添加受信任站点时地址是http开头,不是https开头)。然后点击确定。 4、在“工具”—“internet”—“高级”如下图: 找到“第三方浏览器扩展(需要重启动)”去掉√; 找到“检查下载的程序签名”去掉√; 找到“允许运行或安装程序,即使签名无效”打上√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根源在于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2.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无一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2 环境保护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 3 学习和研究公共行政学对环境管理的意义:1.环境管理属于公共行政学的范畴,有利于提高各级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2.有利于提高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造就一大批合格的环保管理人才。3.有利于推进我国环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4.有利于加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4 三种生产理论的意义:阐明了人与环境关系的本质,揭示了环境问题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指明了环境管理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明确了环境管理的主要领域和调控对象,奠定了环境管理学的方法论基础 5 环境管理的基本原理:系统:环境社会系统发展原理。共赢:共赢原理。控制:界面活动控制论原理。协同:冲突协同原理 6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作用:(1)从国家的技术政策方面对新建项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以减少重复建设、杜绝新污染的产生,贯彻“预防为主”的环境保护政策。(2)对可以开发建设的项目提出了超前的污染预防对策和措施,强化了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3)促进了国家环境科学技术、监测技术、预测技术的发展。(4)为开展区域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实施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 7 排污许可证制度的作用:(1)它是进行总量控制、有效管理总量目标的重要措施;(2)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工业布局;(3)有利于促进污染防治技术的发展;(4)有利于强化环境管理;(5)有利于实现污染总量在区域范围内的宏观调控。实施程序:排污申报登记,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的规划分配,审核发证,许可证的监督管理 8确定限期治理项目的原则1) 以污染源调查为基础,以环境保护规划为依据2) 坚持强制与自觉相结合的原则3)必须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先易后难4)必须坚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5)必须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限期治理的范围1)区域性限期治理2)行业性限期治理(3)污染源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的重点(1)污染危害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物、污染源,治理后对改善环境质量,解决厂群矛盾,保障社会安定有较大作用的项目(2)位于居民稠密区、水源保护区、风景游览区、自然保护区、温泉疗养区、城市上风向等环境敏感区,污染物排放超标、危害职工和居民健康的污染企业(3)区域或水域环境质量十分恶劣,有碍观瞻、损害景观的区域或水域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4)污染范围较广、污染危害较大的行业污染项目。(5)其它必须限期治理的污染企业。9环境信息公开的目的:提供激励和惩罚机制,促使污染者改善环境行为;促进公众参与,鼓励全社会融入环境管理之中;便于政府管理,充分利用管制、经济及信息手段的三位立体管理;提供充分信息,改善政府部门、污染者及公众的决策;维护社会公正,保护信息缺乏者的利益。 9 现有管理制度的不足和局限性:(1)管理制度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 (2)管理制度与任务和要求不相适应;(3)管理制度之间不协调、不统一;(4)管理制度本身不完善。 环境管理制度的改革与发展:(1)完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制度,加强宏观环境管理;加快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保障机制,制定综合决策的管理程序、规范和办法,实现综合决策的规范化;要使综合决策的设想成为一种可以遵循的制度,还需做的工作。①要得到法律的支撑,使其具有强制性;②要建立有效的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