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
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分析

超临界二氧化碳动力循环与氦动力循环的比较

目前,世界上正在建设和研究的高温气冷堆都是使用He作为工质,这是因为He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化学相容性及热传导性。但是,He作为工质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动力循环需要较高的温度、难于压缩等,给反应堆和换热部件的结构材料、叶轮机械的设计带来很多困难。出于降低反应堆结构材料要求、减少技术难度、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与经济性等各方面的考虑,有学者进行了选取CO2作为循环工质的研究。CO2虽然在稳定性、热传导性方面比He稍差,但CO2具有合适的临界参数,不需要很高的循环温度就可以达到满意的效率,且具有压缩性好、储量丰富等优点。采用CO2作为循环工质可以降低循环温度和压缩功,从而提高反应堆的安全性,同时降低反应堆造价。超临界CO2的闭式布雷顿循环被推荐在铅冷快堆及钠冷快堆中使用。

1. 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分析

(1)二氧化碳布雷顿循环

CO2与He在动力循环中最大的不同点就是气体性质随压力、温度的变化差别很大(表1-1)。高压(7.5 MPa)环境中,CO2的导热系数λ、定压比热容c p 和压缩因子z均与低压(0.1 MPa)下的参数有很大差异;在循环工况下,He循环可以视为理想气体循环,除密度外,其余参数变化不大。动力循环的工况,CO2的工作参数在其临界点(7.377 MPa,31℃)附近;因此,CO2动力循环除与He 循环有相同的决定因素外,还取决于动力循环的不同实际工况,即超临界压力、跨临界压力及亚临界压力3种循环工况(图1-1)。超临界循环:循环压力及温度均在临界参数以上;跨临界循环:循环高压侧压力高于临界压力,低压侧压力低于临界压力;亚临界压力循环:循环压力均低于临界压力,工作于气相区。

表1-1 CO2和He热物性比较(35℃)

工质P/MPa ρ/kg·m-3 λ/W·(m·K)-1 C P/kJ·(kg·K)-1z

CO2 7.5 277.6 0.03532 5.9306 0.463

0.1 1.95 0.01497 0.828 0.879

He 7.5 11.32 0.1604 5.198 1.033

0.1 0.156 0.1571 5.198 0.999

(2)CO2简单循环与He循环的对比分析

以英国改进型气冷堆(AGR)为例。英国改进型气冷堆(AGR)实际运行时CO2温度高于670℃。考虑到CO2高温下与不锈钢材料化学不相容,因此循环最高温度保守取为650℃,若要采用更高的循环温度,需要采用其他金属材料。

CO2和He 动力循环在给定条件下计算的最优参数见表1- 2,温熵图见图1-1。其中He 循环的温熵图略有不同,采用2 个压缩机分级压缩。

图1-1 CO2循环及He循环温熵图

表1-2 CO2简单循环与He循环比较

参数名CO2He

超临界跨临界亚临界压力工况1 工况2

初参数

P min=7.5MPa

t min=35℃

t max=650℃

P min=5.267

t min=15℃

t max=650℃

P max=7.0Pa

t min=35℃

t max=650℃

t min=35℃

t max=650℃

t min=35℃

t max=800℃

限制条件P max≤20MPa

P max≤20MPa

ε>(P cri /P min)

t1c,out≤ t cri

—P max=7.0Pa P max=7.0Pa

压力比ε 2.667 3.8 3.1 1.8 1.95

循环效率40.1 40.49 40.85 42.53 48.6

η/%

q/kJ·kg-1 258.78 405.26 203.28 10006.74 1302.31 从表1-2 可看出,CO2循环计算所需初参数比He 循环多出压力项。如前文所述,He 在循环工况下取决于温度,只需给定循环的温度范围便可计算出不同压力比(ε)下循环效率(η),而CO2的c p还取决于压力。给定超临界和跨临界压力CO2循环的最高压力(P max)是由于现有技术条件的限制,保守取为20 MPa。表2 中的所列的最高η 是P max达到限定值的效率,并未达到实际计算的最大η。He 循环的P max为现有模块化高温气冷堆He 循环最高压力(7MPa)。

图1-2 分别给出了表2 中所列初参数下η与ε关系。在所计算ε下,亚临界压力CO2循环与He循环相似,η随ε先增大到一个极大值点再缓慢下降。而超临界和跨临界循环,同样受到P max的限制,在计算ε下并未达到极大值。3 种CO2循环在相应限制条件下达到的最高η与温度条件几乎相同情形下的He 循环相近。但是,这 3 种循环均低于He 在t max=800℃下的η,且相同温度条件下,CO2循环达到最高η的ε要大于He 循环达到最高η的ε。

图1-2 CO2简单循环与He循环效率

在气体汽轮机循环中,氦气透平带动压缩机,因此压缩机耗功也是关注的问题。定义压缩功与膨胀功之比w c /w t为氦气透平做功返回率。从图1-3中可看出,CO2循环的w c /w t小;这是因为CO2的z <1,易于压缩,而He的z ≈1,较难压缩的缘故。He 循环t max提高至800℃后,各压力比下的w c /w t均有所

降低,但仍然高于t max=650℃下的CO2各循环。在CO2的3种循环中,超临界及跨临界压力循环的w c /w t显著变小;这是因为压缩过程在临界点附近进行,而在临界点附近,c p显著减小,导致z 减小,更易于压缩;尤其是跨临界压力循环的w c /w t,比相同温度下He 循环几乎小了一个量级。

图1-3 CO2简单循环与He循环氦气透平做功返回率

从表1-2 还可看出,CO2循环单位质量的工质换热量均比He 循环要少,这意味着相同换热功率下CO2循环的质量流量m 较大(图1-4)。这是由于CO2的c p较He 小,相同功率,工质温升差别不大的情况下,CO2循环需要更大的m。

图1-4 热功率310MW时,质量流量与压力比关系

但是,这并不意味CO2循环没有优势。流体体积决定了做功和换热部件的尺寸大小,单位体积的做功量或换热量越大,相同功率下的做功换热部件体积越小,成本越低。CO2气体密度较大,因此各部件气体体积流量(V)较小(图1-5)。

图1-5 热功率310MW时,氦气透平出口体积流量与压力比关系以堆芯换热功率310 MW为例,对表1-1中的2种循环进行计算,结果见表1-3。

表1-3 CO2简单循环与He循环比较

循环类别超临界

CO2

跨临界

CO2

亚临界压

力CO2

He(t max=650℃)He(t max=800℃)m/kg·s-1 1197.93 764.95 1534.98 307.92 238.04

氦气

透平

P/MW 168.36 142.15 239.37 278.36 281.4

V in/m3·s-1 10.99 7.01 38.95 86.37 77.50

V out/m3·s-123.82 20.26 97.24 127.12 120.39

P/MW 44.01 16.63 112.74 高压73.21 67.96

低压73.21 67.96 V in/m3·s-1 4.31 0.928 34.99 高压35.09 28.23

低压47.69 39.95 V out/m3·s-1 2.59 0.861 14.77 高压33.24 26.14

低压45.16 36.98

从表1-3可以看出,相同热功率,在几乎相同的温度条件下,CO2循环所消耗的压缩功远小于He 循环所需的压缩功。3种CO2循环所需要的V均小于同等温度条件下和较优工况下He循环的工质体积流量;这表明3种CO2循环中单位体积流量的CO2气体做功能力均优于2种条件下He循环单位体积He的换热做功能力。特别是对于CO2的超临界循环和跨临界循环,其工质的V几乎与He循环相差一个量级,大大减小了做功部件的体积。从表1-3还可以看出,CO2流经叶轮机械前后的V变化远比He流经叶轮机械的V变化大;因此,CO2循环的叶轮机械进出口叶高变化比He循环的大。这些都是由于循环工况下CO2的密度比He大很多,因此虽然m大,但是V却远远小于He循环。

2. 超临界CO2循环改进—超临界CO2再压缩布雷顿循环

二氧化碳超临界循环需采用多个回热器(若只采用1个回热器,由于回热器低压侧流体比热较小,换热时高压侧流体温升不够,会导致换热器出现夹点),使热量得以更好利用。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示意图如图2-1所示,循环温熵图如图2-2所示。

图2-1 二氧化碳再压缩示意图

图2-2 二氧化碳再压缩循环温熵图

透平出口的二氧化碳流体先进入高温回热器进行放热(5至5'),后进入低温回热器(5'至6),而后,一部分流体直接通往高温压缩机被压缩(6至2'),另一部分流体先冷却后(6至1)再进入压缩机压缩(1至2)。然后,通过低温回热器回热(2至2')到与直接被高温压缩机压缩的流体相同的温度,混合后一起再流经高温回热器(2'至3)、换热器(3至4),最后流入透平做功(4至5)。 (1)循环数学模型

定义Brayton 循环压比ε=P max / P min 、温比τ=t max / t min 。其中,P 为压力,t 为温度。

假设经过预冷器的分流量为x (0≤x≤1),低温回热器的回热度αlrec 可表示为: max

min 65max

min 22lrec )()()(''t mc h h t mc h h x p p ?-=

?-=

α (2-1)

其中:max t ?为高压侧或低压侧出入口温差最大值;h 为比焓,J/kg ;m 为质量流量,kg/s ;c p 为比定压热容,kJ/(kg·K)。 高温回热器的回热度αhrec 表示为: )

,()

,(''''''

2555525523t p h h h h t p h h h h hrec --=

--=

α (2-2)

αhrec 与αlrec 的计算方法差异是由分流引起的。其中,回热器高压侧的出口温度须分别满足条件t 2 +△t ≤ t 6 ≤ t 5' 以及t 2' +△t ' ≤ t 5' ≤ t 5,△t 与△t ' 分别为避

免回热器内传热恶化而设置的工程上所允许的最小温差,通常取为8℃。 整个循环的效率η可表示为: 3

416)

(x 1h h h h ---

=η (2-3)

式(2-3)是从能量损失角度来计算循环效率,可看出,采用分流设计,Brayton 循环释放到环境中未被利用的热量减少,热源吸收的热量也减少,因此,循环效率大幅提高。

分流措施可在CO 2超临界Brayton 循环中使用是因CO 2物性受工作环境下的压力、温度影响较大。在无分流回热时有:—

C p,h △t h = —

C p,l △t 1,下标h 表示回热器高压侧,l 表示低压侧。其中, —

C p,h >—C p,l ,因 此,流 量 相 等 的 情 况 下 导 致△t h <△t 1,即进入堆芯的气体温度较低,在相同的ε、τ下,高压侧流经堆芯或换热器的流体需吸收较多的热量,降低了循环效率。而分流循环则是牺牲一部分功用于压缩流体,从而使流体回热后温度得到升高。相同条件下的循环在堆芯或换热器吸收的热量减少,同时预冷损失的热量降低,增加了循环效率。 (2)超临界CO2动力循环优化分析

由数学模型可知,超临界CO 2 Brayton 再压缩循环的循环效率可表示为: η = η(?,ε,τ,η,ξ,κi ) (2-4) 其中:?为初始点的工况;η为压气机和透平的等熵效率;ξ为各部件压力损失;κi 为以下4个变量任选其二,即经过预冷器的流量份额x 、低温回热器低压侧出口温度与高压侧入口(即回热器冷端)温度之差△t 、低温回热器回热度αlrec 及高温回热器回热度αhrec 。只要确定了以上参数,并保证回热器不出现传热恶化现象,即可唯一确定超临界CO 2 Brayton 循环的效率。

作为实际气体的循环,影响循环效率的参数较复杂,有的参数并非完全独立,选取有一定范围的限制。为简化讨论,选定二氧化碳超临界Brayton 循环的最高 参数分别为压力20MPa 、温度650℃,并作为计算初始点。英国AGR 反应堆的运行,证实了CO 2在670℃以下的安全性。循环其余各节点的压力、温度均在临界点参数之上。同时逆流换热器冷端温差越小,换热效果越好,但实际情况不能相等,因此,给定回热器冷端温差为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