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9A文】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主要表现、原因及对策建议

【9A文】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主要表现、原因及对策建议

【9A文】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主要表现、原因及对策建议
【9A文】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主要表现、原因及对策建议

《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主要表现、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作者姓名:

作者单位:

宗教和宗教极端思想向教育领域渗透的主要表现、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内容摘要】:新疆各民族之间只有团结才能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才能使新疆社会的稳定

和国家的统一。但是目前,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

的威胁和损失。境内外“三股势力”企图分裂祖国的罪恶阴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虽然他们

的罪恶阴谋一次次被我们挫败,但他们狼子野心不死,一次次又卷土重来,他们处心积虑,千方百计企图打开缺口,制造事端,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为达目的,他们不择手段,

罪恶的黑手不仅伸向还在上学的孩子们,从思想上对青少年进行宗教极端渗透。作为一名教

育工作者,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不仅我们需要认清认识“三股势力”的本质危害,更需要教

育学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旗帜鲜明的维护祝国

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更要自觉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保护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维护地

区的稳定与发展。

【关键词】:宗教极端思想表现及原因保护及对策

【正文】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多元化并存的地区,新疆各民族之间只有团结才能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才能使新疆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统一。但是目前,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和损失。境内外“三股势力”企图分裂祖国的罪恶阴谋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虽然他们的罪恶阴谋一次次被我们挫败,但他们狼子野心不死,一次次又卷土重来,他们处心积虑,千方百计企图打开缺口,制造事端,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为达目的,他们不择手段,罪恶的黑手不仅伸向还在上学的孩子们,从思想上对青少年进行宗教极端渗透。作为一名教育工

作者,我们不能袖手旁观,不仅我们需要认清认识“三股势力”的本质危害,更需要教育学生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决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旗帜鲜明的维护祝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更要自觉站到反分裂斗争第一线,保护我们自己的美好生活,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一、宗教极端思想对青少年的危害的主要表现

国际恐怖势力从来不避讳招募青少年,头号恐怖分子本·拉登在接受采访时对青少年的可利用性这样评价:他正在物色13至25岁之间的年轻人,作为该组织的普通战士来说,他们是最有价值和最容易调教的。“三股势力”自80

年代起就把渗透的主要对象对准青少年,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计划、方针,如“三十年计划”中“前十年用来培养人才”、“宗教四化”方针之一的“宗教年轻化”以及“希望工程”等,目的就是争取把更多的青少年培养成为反党、反政府和从事分裂活动以及恐怖活动的马前卒。

(一)严重干扰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受“三股势力”的毒害蒙蔽,新疆校园内的少数民族师生已经成为宗教的俘虏,个别教师在课堂上宣讲宗教、散布对社会的不满及具有明显分裂主义倾向的言论,少数学生宗教意识强烈,在校园内、宿舍中搞非法宗教活动,在校园中建立、发展民族分裂组织、团伙。个别教师弃职、离校追随宗教极端分子而去,学生辍学离校去地下讲经点学经,甚至通过各种手段离境出国,投入境内外民族分裂组织、宗教极端组织、恐怖组织的怀抱,为民族分裂分子进行分裂活动奠定了群众基础。部分青少年遇到突发事件还会站不稳立场,很容易受煽动,参与打砸抢骚乱、反革命暴乱和恐怖犯罪活动。

(二)破坏了各民族青少年间的和睦团结

“三股势力”的宗教渗透,致使个别少数民族青少年在意识和心理上与汉族处于一种对立状态,处理事情易采取庸俗狭隘的民族认同观,即以民族界限或民族成分就事论事。甚至以宗教划分民族,如对出身穆斯林家庭不做礼拜的其他青少年进行谩骂和冷嘲热讽,说他们背叛自己的家庭,不是

穆斯林,是异教徒,使邪气上升正气受压制。喀什师院20R

R年的“4·15”事件就是这种危害的说明。以上问题的存在影响了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民族的团结与和睦。

(三)干扰了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

在“三股势力”的干扰和渗透下,有些学校的部分学生包括团员乃至党员,出现了超出日常习俗宗教活动范围参加纯粹宗教活动的现象,与校园气氛很不合拍,如穿宗教服饰,在宿舍作“乃玛孜”;个别学生不仅公开宣扬自己的宗教观点,且在课堂上公开和教师进行辩论;更有甚者,为从事宗教活动拒绝接受教育和劝解,连开除学籍都不在乎;一些学生虽然没有参与宗教活动,但对宗教抱有很大的好奇和热情,一旦遇到他们认为合适的机会,便会向教师提出宗教信仰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对周围发生的不正常现象认识模糊,掩饰、包庇和纵容,不反映情况等。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在校学生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校教育、教师持抵触态度。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三股势力”对学校宗教渗透而造成的一些师生对宗教及许多问题的模糊或错

误认识,已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干扰了学校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严重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也妨碍了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教育事业的稳定发展,使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任务面临着巨大挑战。

(四)影响了青少年健康向上的人生观的形成

青少年尤其是未成年人缺乏独立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向他们灌输宗教观念,诱骗他们从事宗教活动和参加宗教团体,个人的思想、信仰会接受熏染,意志会受到制约,严重的就是被洗脑,被控制。“法轮功”者的自焚和杀人,是不应该遗忘的教训。由于“三股势力”利用宗教的渗透,污染了校园文化,在青少年的心灵上埋下了强烈的宗教意识,甚至反动思想的祸根。青少年接触进行正面教育的东西少了,部分学生失去了鉴别是非的能力,如喀什有学生将书中的无神论内

容用大叉划掉,并在课本目录上写“世界是胡达创造的,人

类是胡达创造的”等宗教言论;有的学校宣传“五观”教育时,个别学生在台下用跺脚、鼓掌、吹口哨等方式捣乱。这种影响造成的后果是,青少年不珍惜大好时光,辍学或荒废学业,却热衷于信教传教,甚至从事非法宗教活动,部分学

生因其宗教思想浓厚或者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蛊惑,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严重的错误倾向,无法成为建设祖国和家乡的合格人才。

二、宗教极端思想对青少年的危害的原因分析

恩格斯指出:“一切能够影响群众的精神手段中第一个和最重要的手段依然是宗教”。因此,利用宗教是“三股势力”与我争夺青少年的根本途径。新疆的宗教文化特点,主要反映在伊斯兰教对信教民族的巨大影响上。伊斯兰教具有宗教性与民族性同一的特点,较之于其他宗教对信徒的生活方式、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感情的影响更为深刻,其民族性和群众性、复杂性表现得格外突出。许多少数民族青少年的成长环境中充满了伊斯兰教色彩,出生、起名、割礼、结婚、生子……到去世等人生的重要仪式都由宗教人士主持。借助伊斯兰教传播的背景,“三股势力”利用宗教在新疆发

展青少年成为其成员或骨干分子,并极力渲染伊斯兰教的排他性和狂热性,再以殉教精神培养年轻的暴力恐怖分子。而辨别是非能力弱、理想主义色彩较浓、逆反心理较强、易冲动的青少年,一旦受到迷惑、煽动、挑拨,很容易产生狂热而引发群体对所谓“异教徒”的非理性行为,使更多的“塔里甫”和懂教义的年轻人参加“圣战”。

“三股势力”利用宗教与我争夺青少年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西方敌对势力扬言,“在宣传上花一个美金,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金”,“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绽成和平演变的花蕾”,他们大肆散布民族分裂思想,煽动宗教狂热和民族仇恨,利用极端宗教氛围拉开青少年教

民与政府和汉族群众的距离,强化其民族意识和反汉排汉情绪,为他们分裂活动构建群众基础、培植新生力量;二是在

政治领域进行公开的分裂活动,其中暴力恐怖犯罪是主要的表现形式。

三、打击宗教极端思想对青少年的危害,保护青少年的对策建议

虽然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渗透和影响是局部的,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其宗教渗透战略所造成的影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三股势力”培植后备力量的严重性,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切实把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来抓紧抓好。

(一)加强对社会环境的综合治理,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综合治理是遏制青少年犯罪、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途径。各级党政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三股势力”与我争夺青少年的现状、方式和应对策略进行理论研究。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部门,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思想文化阵地,大力阐述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少数民族的先进文化,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洁净的社会文化环境。统战、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揭露“三股势力”与我争夺青少年的险恶用心及危害事实,争取舆论的广泛支持。各级宗教事务管理部门,一方面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严禁教职人员接纳未成年人参加宗教活动,严禁任何人诱骗、怂恿、胁迫学生参加宗教活动,对严重影响教学秩序的清真寺院坚决取缔。另一方面要从宗教学的角度,利用高水平、有针对性的讲经去批驳宗教极端势力散布的谬论,解除信教家长思想上的疑虑;政法部门要保持对“三股势力”的高压严打态势,主动出击,露头就打,对青少年要立足教育,多做转化、挽救工作,深挖幕后人,打击教唆犯,斩断伸向青少年的黑手。同时,要加强对社会文化市场的管理工作,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洁净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加强学校教育工作,使其成为反渗透的重要阵地

1、学校建筑、教室布置、教学仪器设备方面应排除宗教影响。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环境的布置应符合教育规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体现特有的科学、文化象征,力争对青少年有积极向上的促进和影响。为此,

学校不应有宗教建筑,教室不得悬挂宗教人士画像,不得放置有宗教寓意的物品,不得张贴以宗教教义、教条为内容的标语,教学所用的仪器、材料、模型、挂图等不得带有宗教色彩。三是学生与教徒相分离,教徒只能在宗教场所从事宗教活动而禁止到学校宣传宗教,学生不能进宗教场所,学生在学校不得穿着宗教服饰、佩戴宗教标志或从事宗教活动。

2、在学校和学校周围不得设立教堂(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以免影响和干扰学校教育教学的正常进行。建议在《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法规中增设“禁止学生在学校参与宗教活动”的禁止性条款。

(三)加强普法教育,增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

在学校教职工、社区的闲散青年和家庭中开展广泛的、经常性的普法教育活动,包括聘请法律专家、司法工作人员举办法律专题讲座,以提高干部师生和青少年的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要加强对学生的普法宣传工作,首先教育他们知法,即使是宗教教徒也有学习法律、政策的权利和义务。要使青少年理解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体现和保障,公民个人的权利是法律赋予的,每个公民都要依法行使权利,不能随意剥夺他人的权利。引导青少年守法,运用法律所赋予的权利与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违反党的宗教政策、破坏宗教信仰自由、侵犯宗教界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此外,要教育青少年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通过正当渠道反映和解决遇到的矛盾。做到既能保护自己,又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地区进步做好贡献。

[i]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载《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ii]胡联合著,《当代世界恐怖主义与对策》,东方出版社20RR年10月第1

[iii] https://www.doczj.com/doc/9212458637.html,,《“基地”竟用孩子搞袭击最小只有15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